CN106132849A - 移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2849A
CN106132849A CN201580017233.5A CN201580017233A CN106132849A CN 106132849 A CN106132849 A CN 106132849A CN 201580017233 A CN201580017233 A CN 201580017233A CN 106132849 A CN106132849 A CN 106132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cking department
main
delivery section
carry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2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2849B (zh
Inventor
伊东夫
伊东一夫
中村龙彦
前川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o Denki K K
Itoh Den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o Denk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o Denki K K filed Critical Ito Denki K K
Priority to CN2019101710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975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5199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11535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6132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2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2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 B65G47/54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between conveyors which cross one another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 roller-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8Roller-ways of curved form; with branch-offs
    • B65G13/10Switch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18Crossing convey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lays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开发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降低整体高度的移载装置。移载装置(1)具备:具有主搬运体(82)的主搬运部(3)、具有副搬运体(14)的副搬运部(2)、以设定主搬运部(3)和副搬运部(2)的上下差的方式使其升降的升降机构(4)、使升降机构(4)动作的马达(5),其中,马达(5)的平面的配置位置为与主搬运体(82)和副搬运体(14)重叠的平面区域,马达(5)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在任一搬运部(3、2)降下的状态下,与任一搬运体(82、14)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相比,设定为马达(5)的一部分或整体为靠上的位置。由此,在马达(5)配置于移载装置(1)内的状态下能够降低移载装置(1)的整体高度。

Description

移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输送线的一部分的移载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将搬运物的搬运方向转换为与搬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装配线、物品的配送站,搬运搬运物时多使用输送线。例如,在配送站纵横设置有大量的输送线,在输送线交错的位置配置有移载装置。移载装置具有将物品从初始的输送线(主输送线)搬出,转移到其它的输送线(副输送线),搬运到希望的地点的功能。
而且,移载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具备搬运物品的两个搬运输送部、和变更搬运输送部的高度位置的升降单元。两个搬运输送部分别具有载置搬运物进行搬运的搬运路径。两个搬运输送部的搬运路径的搬运方向互不相同。移载装置为通过上述的升降单元可变更两个搬运路径的相对高度的机构。
这种移载装置通过升降单元,使没有参与搬运的一侧的搬运输送部的搬运路径的顶面在比输送线的搬运面靠下方会让(待避),再向输送线的搬运面侧抬起有助于搬运侧的搬运输送部的顶面使其露出。而且,通过使向搬运面侧抬起的一侧的搬运输送部动作(行进),与搬运无关的搬运部不会阻碍搬运,可进行顺利的搬运。
另外,移载装置具备用于分别使两个搬运输送部径直升降的限制单元。
通常,限制单元是直线导向件,通过直立姿势的销或轴、和与其卡合(结合)使销滑动的轴承部件构成。
例如,这种移载装置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有公开。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有将输送机装置在上下方向多段重叠起来搬运搬运物的多段输送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1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25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的移载装置与输送线的其它部位相比,存在整体高度很高这种不足。
即,如上所述,移载装置构成输送线的一部分,现有技术的移载装置整体高度高,具有输送线整体的高度增高这种不足。在具备移载装置的输送线中,通过移载装置的部分确定输送线的整体高度。
例如,输送线的移载装置以外的部分(主流部分)如果是辊输送机,则在现有技术中主流部分的高度也可以抑制在比辊的外径稍高的程度。另外,例如,即使在主流部分为带输送机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也能够将其整体高度抑制在比两端的滑轮的外径稍高的程度。
然而,现有技术的移载装置与主流部分的输送机相比,整体高度高。因此,难以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多段输送机装置的一部分设置现有技术的移载装置。
因此,本发明其课题在于,关注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的问题点,开发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降低整体高度的移载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式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包括主搬运部、副搬运部、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具有使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至少一方升降的升降机构、使所述升降机构动作的马达,在主搬运部设置有多个与被搬运物相接旋转或行进,向规定方向输送被搬运物的主搬运体,在副搬运部设置多个与被搬运物相接旋转或行进,向与主搬运部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输送被搬运物的副搬运体,所述主搬运部和所述副搬运部配置于相同的平面区域,通过所述升降单元,使一方搬运部上升为比另一方搬运部靠上,将被搬运物向希望的方向搬运,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的平面的配置位置为与所述主搬运部及所述副搬运部重叠的平面区域,所述马达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是在任一搬运部降下的状态下,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与任一搬运体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相比,位于靠上的位置。
在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由于所述马达的平面的配置位置是与所述主搬运部及所述副搬运部重叠的平面区域,所以移载装置占据的面积小。另外,马达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是在任一的搬运部降下的状态下与任一搬运体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相比,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为靠上的位置。因此,移载装置的高度极低,可以较低地设计移载装置的整体高度。
移载装置的优选的方式之一的特征在于,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由辊或排列于同轴上的小旋转体组构成的旋转体,另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宽度窄小的狭窄输送机,所述旋转体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狭窄输送机处于旋转体之间,自旋转体之间进出,所述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比所述旋转体的最下端的高度靠上,且比狭窄输送机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靠上。
在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由辊或排列在同轴上的小旋转体组构成的旋转体,另一方搬运部是宽度狭小的狭窄输送机,所述旋转体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配置,狭窄输送机处于旋转体之间且从旋转体之间进出。因此,使一方搬运部和另一方搬运部的任一方上升时,可以将被搬运物向各搬运部的搬运方向搬运。
另外,所述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是比所述旋转体的最下端的高度靠上,且比狭窄输送机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靠上,因此,可以降低移载装置的整体高度。
移载装置的其它优选的方式的特征在于,升降单元具有齿轮传动马达、从所述齿轮传动马达传动旋转力的动力传动轴、安装于动力传动轴的小齿轮、与小齿轮卡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动力传动轴是异面(扭转)的位置关系,动力传动轴处于比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靠下,所述齿条向下形成。
在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动力传动轴是异面(扭转)的位置关系,动力传动轴的高度处于比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靠下。和一方小齿轮卡合的齿条的齿向下形成。因此,齿轮传动马达配置于与齿条重合的高度的位置。因此,本方式的移载装置整体高度低。
移载装置的其它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由辊或排列于同轴上的小旋转体组构成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驱动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配置于与各旋转体相同平面内。
在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由于旋转体即搬运部的搬运体和驱动马达配置于相同的平面内,所以可以降低移载装置的整体高度。
移载装置的其它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地配置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地设置有多条传送带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置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行进轨迹具有载置被搬运物的搬运路径侧、通过搬运路径侧的下方的返回侧,在至少一个传送带的所述返回侧具有遍及被搬运物的搬运方向的规定长度与搬运路径侧接近的缩颈部,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缩颈部。
移载装置的其它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配置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设置有多个带输送机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置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所述马达与辊输送装置的辊平行,且配置于辊彼此之间。
上述构成的移载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将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至少一方限制为直线状升降移动的限制单元、框架,所述限制单元是挠曲及/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其它优选的方式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具有框架、主搬运输送部、副搬运输送部、使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的至少一方升降的升降单元、将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的至少一方限制为直线状升降移动的限制单元,所述主搬运输送部具有处于一定的平面区域且将搬运物向规定方向搬运的主搬运路径,所述副搬运输送部具备配置于与主搬运路径相同的平面区域且向与主搬运路径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搬运搬运物的副搬运路径,通过所述升降单元使一方的搬运路径上升至比另一方的搬运路径靠上,将搬运物向希望的方向搬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单元是挠曲及/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之间。
上述的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至少一方限制为直线状升降移动的限制单元、框架,所述限制单元是挠曲及/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作为限制单元采用向规定方向挠曲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升降移动的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装置或副搬运装置之间。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限制单元是板体或线体,因此高度极低,可以低地设计移载装置的整体高度。
其它优选的方式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单元是具有弹性并向规定方向挠曲的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作为限制单元采用具有弹性并向规定方向挠曲的板体。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搬运部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限制单元例如以上弦姿态向翘曲。另外,搬运部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限制单元例如以下弦姿态翘曲。
限制单元为板状,因此,虽然整体以上弦姿态或下弦姿态翘曲,但难以变成扭转姿态。因此,可以使搬运部径直升降。
另外,限制单元为板体,因此高度极低,可以低地设计移载装置的整体高度。
其它优选的方式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安装有多个限制单元。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由于安装有多个限制单元,所以能够更完全地抑制搬运部在平面方向的移动。另外,限制单元如上所述为板体,因此即使增加个数,给整体高度带来的影响也小。
其它优选的方式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配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设置有多个带输送机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通过张紧器在所述传送带上赋予固定张力。
本方式的移载装置中,搬运部之一采用平行设置有多个带输送机的带式输送装置。而且,通过张紧器持续在所述传送带赋予张力。因此,传送带不会挠曲,维修容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移载装置由于使升降机构动作的马达的平面的配置位置为与主搬运体及副搬运体重叠的平面区域,另外,马达和各搬运部相互不干涉地在高度方向重叠,所以可以不扩大设置面积地来降低整体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的输送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图3的分解立体图中省略主搬运输送部的传送带等和副搬运输送部的辊等,仅图示各输送机部的框架的移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的移载装置的升降机构及齿轮传动马达(geared motor)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主搬运输送部和副搬运输送部同时处于中间高度的位置的情况的各搬运输送部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的说明图,(a)表示主搬运输送部的状态,(b)表示副搬运输送部的状态,(c)表示属于各搬运输送部的凸轮从动件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
图7是表示主搬运输送部处于上升位置,副搬运输送部处于下降位置的情况的各搬运输送部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的说明图,(a)表示主搬运输送部的状态,(b)表示副搬运输送部的状态,(c)表示属于各搬运输送部的凸轮从动件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
图8是表示主搬运输送部处于下降位置,副搬运输送部处于上升位置的情况的各搬运输送部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的说明图,(a)表示主搬运输送部的状态,(b)表示副搬运输送部的状态,(c)表示属于各搬运输送部的凸轮从动件和水平移动部件的关系;
图9是在图2的移载装置中采用的限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10(a)是图9的限制单元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表示限制单元为自然状态的情况;
图11(a)是图9的限制单元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表示在限制单元施加外力而挠曲,以下弦状态翘曲的状态;
图12(a)是图9的限制单元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表示在限制单元施加外力而挠曲,以上弦状态翘曲的状态;
图13是模型化说明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和主框架及4片限制单元的关系的说明图,(a)是其俯视图,(b)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上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模型化说明主搬运输送部及副搬运输送部和主框架及4片限制单元的关系的说明图,(a)是其俯视图,(b)是副搬运输送部上升主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主搬运输送部上升副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主搬运输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作为主搬运输送部的构成部件的第一窄幅带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17是作为主搬运输送部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图17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的另外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3的移载装置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及搬运辊和齿轮传动马达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21是副搬运输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图2的移载装置的(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a)的A-A剖视图;
图23(a)是图2的移载装置的俯视图,是用实线显示主搬运输送部及与其连接的限制单元,用双点划线显示其它的图,(b)是(a)的A-A剖视图;
图24(a)是图2的移载装置的俯视图,是用实线显示副搬运输送部及与其连接的限制单元,用双点划线显示其它的图,(b)是(a)的A-A剖视图;
图25是比背面侧观察主搬运输送部的传送带侧框架的一方的短边侧侧壁部的立体图;
图26是从背面侧观察副搬运输送部的辊侧框架的短边侧侧壁部的立体图;
图27表示限制单元的变形例,(a)是其立体图,(b)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上升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限制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28表示限制单元的变形例,(a)是其立体图,(b)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上升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限制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29是模型化说明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和主框架及多个线状的限制单元的关系的说明图,(a)是其俯视图,(b)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降下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上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0是概念性描写图2的A-A剖面的剖视图,表示搬运辊及传送带、齿轮传动马达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不仅零件数量多且各零件的形状复杂,而且相互交错。因此,为了容易理解发明,首先对移载装置1的概要、特征性构成进行说明,之后说明各部的具体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如图2、图3、图4、图5,具备副搬运输送部(副搬运部)2和主搬运输送部(主搬运部)3、升降单元以及齿轮传动马达(geared motor)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中,以副搬运输送部2和主搬运输送部3径直直线状升降移动的方式设置有限制单元72、73。
如图3、图21所示,移载装置1的副搬运输送部2具有多个搬运辊14、可旋转地支承搬运辊14的辊侧框架19。如图4,在辊侧框架19的下部的4处分别设置有凸轮从动件27。凸轮从动件27是滚轴(滚子)。副搬运输送部2为将多个搬运辊14和4个凸轮从动件27与辊侧框架19一体化的单元。
另外,多个搬运辊14中至少一个是驱动辊,其它是从动辊,驱动辊和从动辊通过传送带进行动力传动。驱动辊是马达内置辊,辊主体内内置马达和减速机。
副搬运输送部2通过多个搬运辊14形成搬运路径,载置于搬运路径之上的被搬运物即物品25(图1)通过搬运辊14旋转而进行搬运。
如上所述,在驱动辊中内置有驱动辊的马达和减速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的驱动马达被配置于与各旋转体(辊)相同的平面内。
辊侧框架19通过限制单元73a~73d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仅在上下方向上可往复移动。对于限制单元73a~73d的详情后述。
主搬运输送部3如图3、图15所示,具备一个传送带驱动辊80、多个传送带从动滑轮81、绕挂于两辊上的环状的传送带82、88、传送带侧框架18和带输送机主体85。
带输送机主体85如图2、图3、图15所示,平行地设置4列宽度狭窄的3个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狭窄输送机)、1个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狭窄输送机)。
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传送带82为环状,如图30所示,在传送带82的行进轨迹上具有载置物品25(图1)的搬运路径侧82a、通过搬运路径侧82a的下方的返回侧82b。同样,在环状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传送带88的行进轨迹上具有载置物品25(图1)的搬运路径侧88a、通过搬运路径侧88a的下方的返回侧88b。
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搬运路径侧82a和返回侧82b遍及通过主搬运输送部3搬运的物品25的搬运方向的大致全长平行。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高度方向的宽度大致一定。
与之相对,在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缩颈部(狭窄部)90(图17)。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因缩颈部90而呈下方凹陷大体日文假名コ字形。缩颈部90中,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传送带88的返回侧88b遍及通过主搬运输送部3搬运的物品25的搬运方向的规定长度与搬运路径侧88a接近。因此,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高度方向的宽度在缩颈部90比其它部位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中央附近的下部凹陷而形成缩颈部90。缩颈部90处于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中央附近,向传送带82的行进方向扩展。
而且,将主搬运输送部3配置于主框架12时,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缩颈部90和主框架12的底壁部31之间形成有空间78(图20、图22(c)、图30)。空间78是由缩颈部90和底壁部31划分的区域,高度方向的区域比形成于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缩颈部90以外的部位和底壁部31之间以及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和底壁部31之间的空间宽广。
另外,空间78如图30所示,在移载装置1内,形成于副搬运输送部2邻接的搬运辊14之间,空间78与搬运辊14平行地形成。
当俯视时,空间78和各搬运辊14平行排列,各搬运辊14通过升降机构4在空间78的侧方进行升降。因此,各搬运辊14不会通过空间78。
另外,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和各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俯视时平行地排列配置。各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在空间78的侧方通过升降机构4进行升降,同时,各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传送带82通过传送带驱动辊80沿着行进轨道(搬运路径侧82a、返回侧82b)行进。因此,传送带82不会通过空间78。
另外,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传送带88在沿着缩颈部90的行进轨道(搬运路径侧88a、返回侧88b)上行进。传送带88如绘制コ字那样通过空间7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和空间78的上方,避开空间78行进。因此,传送带88不会通过空间78。
在该空间78内配置有升降单元的齿轮传动马达5。齿轮传动马达5的安装姿态与副搬运输送部2的搬运辊14平行,且配置于搬运辊14彼此之间。
配置于空间78的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在任一的搬运部(主搬运输送部3、副搬运输送部2)降下的状态下,与任一搬运体(搬运辊14、传送带82、88)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相比,是齿轮传动马达5的一部分或整体为上的位置。因此,降下的搬运辊14的下端的高度、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传送带82的下端的高度、及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传送带88的下端的高度比空间78的最高的部分低。
但是,齿轮传动马达5通过收容配置于在移载装置1的内部形成的空间78,不会与升降的主搬运输送部3、副搬运输送部2发生冲突。
在本实施方式中,俯视时,齿轮传动马达5和主搬运输送部3的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不重叠。因此,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传送带82通过升降机构4在齿轮传动马达5的侧方上下移动,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位置超过传送带82的行进轨迹的下端部分的高度。
另外,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位置超过主搬运输送部3的传送带88(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行进轨迹的下端部分的高度位置。传送带88的行进轨迹的下端部分为返回侧88b的缩颈部90以外的部分。
换言之,滚轴67a、第二、第三固定张紧轮60b、60c、绕挂于滚轴67b的传送带88沿着滚轴安装部件59的コ字形的缩颈部90。即,传送带88从齿轮传动马达5的前端侧(输出轴侧)侧部经过上方一直到后端侧侧部遍及齿轮传动马达5的全长,以避开齿轮传动马达5的方式配置。
齿轮传动马达5的平面的配置位置是与主搬运输送部3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搬运部)重叠的平面区域,在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和主框架12的底壁部31之间形成有空间78,齿轮传动马达5配置于空间78内。空间78如上述,沿着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缩颈部90形成。因此,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位置超过通过降下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缩颈部90以外的部位的传送带88(搬运体)的返回侧88b的下端的高度位置。但是,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位置是比降下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缩颈部90的高度低的位置,不超过传送带88(搬运体)的返回侧88b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因此,即使主搬运输送部3(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降下,齿轮传动马达5和传送带88(搬运体)也不会相互干涉。
另外,齿轮传动马达5的平面的配置位置是与副搬运输送部2(搬运部)重叠的平面区域,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位置超过降下的副搬运输送部2的搬运辊14(搬运体)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图22(c)中用双点划线绘制了搬运辊14的下端。如图22(c)所示,搬运辊14和齿轮传动马达5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重复。但是,齿轮传动马达5和各搬运辊14(搬运体)俯视时的设置位置不同,所以不存在相互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主搬运输送部3的带输送机主体85上设有3个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1个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其中的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即,通过省略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也可以确保在移载装置1内配置升降机构4的齿轮传动马达5的空间。
另外,表示了通过带输送机构成主搬运输送部3的例子,做为替代,也可以由沿着物品的搬运方向排列载置物品的多个滚轴的滚轴输送机构成。
通过这些方法,升降单元的齿轮传动马达5能够不与移载装置1的其它部件干涉地配置于移载装置1内的空间78。因此,可以降低移载装置1的整体高度。
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马达代替齿轮传动马达(减速马达)5。即,只要是可低速旋转,另设有减速机的马达,则可以代替齿轮传动马达5使用。
在传送带侧框架18的下部外侧的4个部位分别设置有凸轮从动件36。凸轮从动件36是滚轴。主搬运输送部3为传送带驱动辊80、多个传送带从动滑轮81及4个凸轮从动件36与传送带侧框架18一体化的单元。
传送带驱动辊80是马达内置辊,具备在可旋转的外筒的内部具有减速机构的马达(未图示)。因此驱动马达时,外筒旋转。
传送带侧框架18通过限制单元72a~72d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可仅在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对于限制单元72a~72d的详细后述。
主搬运输送部3通过传送带82形成搬运路径,装载于搬运路径之上的物品25通过使环状的传送带82行进而进行搬运。
主搬运输送部3的搬运路径、副搬运输送部2的搬运路径如图1、图2、图23、图24配置于相同的平面区域。即,在副搬运输送部2的搬运辊14彼此之间配置有主搬运输送部3的传送带82,两个搬运路径处于相同的平面区域。
接着,对升降单元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升降单元由组合多个部件而成的升降机构4和齿轮传动马达5构成。
升降机构4具体而言由齿轮列52、动力传动轴39、小齿轮26、水平移动部件11及属于上述副搬运输送部2的凸轮从动件27和属于主搬运输送部3的凸轮从动件36等构成。
动力传动轴39配置于与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交叉的方向。动力传动轴39相对于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处于异面(扭转)的位置。即,动力传动轴39的高度处于比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靠下。动力传动轴39的两端至移载装置1的两端附近,两端安装有小齿轮26。
在此,异面(扭转)的位置指不是平行且不交叉的2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动力传动轴39在移载装置1内,在副搬运输送部2的传送带82、88的下方与主搬运输送部3的各搬运辊14稍微分开配置,俯视时,与各搬运辊14及传送带82、88正交。
齿轮列52如图5所示,连接处于扭转的位置的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和动力传动轴39的中间部,将齿轮传动马达5的旋转力传递给动力传动轴39。因此,齿轮传动马达5旋转时,安装于动力传动轴39的两端的小齿轮26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在辊侧框架19和传送带侧框架18之间平行配置有2个水平移动部件11。在水平移动部件11上,朝下设置有齿条部9。水平移动部件11仅在长度方向可往复移动。
上述的小齿轮26与向下形成的齿条部9接合。
在此,如上述,动力传动轴39相对于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为扭转的位置关系,配置于比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靠下。另外,设置于动力传动轴39的小齿轮26与向下形成的齿条部9卡合。该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实现了,通过采用该布局,可将齿轮传动马达5配置水平移动部件11所包围的空间,降低移载装置1的整体高度。
如图5、图6所示,水平移动部件11是直动凸轮(translation cam、平移凸轮),具备长条状的上表面11b。在该上表面11b的中央且下表面侧设置有上述的齿条部9。
齿条部9与上述的小齿轮26啮合。而且,通过从正旋转或逆旋转的小齿轮26传递动力,水平移动部件11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即,通过旋转上述的齿轮传动马达5,向水平移动部件11传递动力,水平移动部件11往复移动。
另外,水平移动部件11如上述为直动凸轮,在上表面11b设置有凸轮凹部28、29。即,凸轮凹部28、29分别设置于齿条部9的两侧。在凸轮凹部28、29嵌入设置于上述的辊侧框架19的凸轮从动件27、和设置于传送带侧框架18的凸轮从动件36。
即,当齿轮传动马达5旋转,小齿轮26旋转时,水平移动部件11的上表面11b一边使凸轮从动件27旋转一边水平移动,凸轮凹部28、29到达凸轮从动件27的位置时,如图7所示,凸轮从动件27落入凸轮凹部28、29内。其结果,凸轮从动件27和一体的辊侧框架19降下,副搬运输送部2向下方下落。另一方面,主搬运输送部3停留在上升位置。
同样,传送带侧框架18的4个凸轮从动件36在齿轮传动马达5旋转,小齿轮26旋转,水平移动部件11水平移动时,如图8所示,也落入凸轮凹部28、29内。其结果,传送带侧框架18降下,主搬运输送部3降低。另一方面,副搬运输送部2停留在上升位置。
如上所述,齿轮传动马达5旋转时,安装于动力传动轴39的两端的小齿轮26旋转,水平移动部件11移动,所以通过使齿轮传动马达5旋转,主搬运输送部3、副搬运输送部2交替升降。
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将主搬运输送部3、和副搬运输送部2同时单元化,配置于主框架12内。
而且,主搬运输送部3和主框架12之间仅通过4片限制单元72a~72d结合。
另外,对于副搬运输送部2和主框架12之间也通过4片限制单元73a~73d结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中采用的限制单元72、73是板簧。即,限制单元72、73是将薄板状的弹簧钢冲孔制作的零件,平面形状如图10,形成椭圆形。即,限制单元72、73是长圆形的薄板,具有弹性并向规定方向挠曲。即,限制单元72、73如图11、图12所示容易向与平面垂直的方向挠曲。即,如图11、图12的箭头,向与平面垂直方向施加挠曲力时,容易挠曲。然而,如图9箭头,与扭转方向的力对应产生大的抗力,难扭转。
图13是模型化说明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和主框架12及4片限制单元72、73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3中,四边形的框A是将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模型化的框。另外,面B是将主框架12模型化的面模型化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中,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和面B之间通过4片限制单元72、73接合。即,限制单元72、73的一端侧与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接合,限制单元72、73的另一端侧与面B(主框架12)接合。限制单元72、73是板体,只要与框A和面B拧紧就可以固定。因此,移载装置1的组装容易。
限制单元72、73的平面的位置关系如图13(a),限制单元72、73的框A侧接合部200与框A接合,限制单元72、73的面B侧接合部201处于由框A包围的平面区域内。
另外,俯视观察各限制单元72、73时,各限制单元72、73的中心轴线X-X(图10)都相对于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的各边倾斜。另外,对于各限制单元72、73的中心轴线X-X彼此也处于相互倾斜的关系,不是平行。
另外,限制单元72、73的框A侧接合部200都处于距框A的角近的部位。
另外,各限制单元72、73以平面姿态配置,各限制单元72、73的平面、框A的假想平面、及面B构成的平面大体平行。即,各限制单元72、73的下表面与作为面B的主框架12构成的平面对置,各限制单元72、73的上表面与框A的假想平面对置。即,限制单元72、73是具有弹性向规定方向挠曲的板体,限制单元72、73以使挠曲方向与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面B(主框架12)和框A之间。
如上述,各限制单元72、73是板簧,易向与平面垂直方向挠曲,但难以扭转。另外,各限制单元72、73的平面与框A的假想平面、及面B构成的平面大致平行。因此,观察各限制单元72、73时,通过挠曲而可以使限制单元72、73的框A侧接合部200向与面B垂直方向径直移动。即,利用凸轮将框A抬起时,各限制单元72、73挠曲以上弦状态翘曲,使框A没有摇动地垂直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框A和面B之间分别安装有各限制单元72、73各多个(4片),因此,各限制单元72、73的各框A侧接合部200都向与面B垂直方向径直移动。
另外,在框A和面B之间分别安装有各限制单元72、73各4片,且限制单元72、73的框A侧接合部200都处于距框A的角近的部位,另外,限制单元72、73具有难扭转的性质,因此在框A和面B平行地接近、分开时不需要大的力。另外,框A和面B为倾斜姿态或扭转姿态的情况下,通过限制单元72、73的反力将两者修正为平行姿态。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各限制单元72、73将框A限制为相对于面B径直升降。即,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搬运输送部3和主框架12之间仅通过4片限制单元72结合,主搬运输送部3通过4片限制单元72的作用限制为向与主框架12垂直方向径直移动。更具体而言,主搬运输送部3的传送带侧框架18通过限制单元72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仅可在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对于副搬运输送部2和主框架12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两者仅通过4片限制单元73结合,副搬运输送部2通过4片限制单元73的作用限制为向相对于主框架12垂直方向径直移动。即,副搬运输送部2的辊侧框架19通过限制单元73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仅可在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如上述,在主搬运输送部3和副搬运输送部2均有4个凸轮从动件36、27,4个凸轮从动件36、27通过作为直动凸轮的水平移动部件11同时进行升降。因此,主搬运输送部3的4个凸轮从动件36通过水平移动部件11同进进行升降,因此,主搬运输送部3保持水平姿态并进行升降。
对于副搬运输送部2也同样,副搬运输送部2的4个凸轮从动件27通过水平移动部件11同时进行升降,因此,副搬运输送部2保持水平姿态并进行升降。
另外,限制单元72、73是板簧,极薄,且与主搬运输送部3的假想的平面、副搬运输送部2的假想的平面平行配置,因此,各限制单元72、73是平面姿态,整体高度极低。即,限制单元72、73的高度只不过是板簧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的导向件相比明显低。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的整体高度低。
图13中,为了说明限制单元72、73的功能,将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模型化并图示框A,将主框架12模型化并表示面B。实际的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中,如图2,作为主搬运输送部3的一部分的传送带侧框架18比作为副搬运输送部2的一部分的辊侧框架19小,传送带侧框架18纳入辊侧框架19中。因此,两者在高度方向处于共通的区域。
而且,在传送带侧框架18和主框架12之间安装有图15所示的4个限制单元72a~72d,将传送带侧框架18向上下方向导向。另外,在辊侧框架19和主框架12之间安装有图21所示的4个限制单元73a~73d,将辊侧框架19向上下方向导向。
接着,按细节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的具体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移载装置1如图1所示,配置于输送线21的搬运路径交叉的部位。即,在直线状配置的上游侧的主搬运线22和下游侧的主搬运线23之间配置有移载装置1,构成主线100,与主搬运线22、23正交的副搬运线24与移载装置1连接。
因此,输送线21可以沿着主线100(主搬运线22、23)搬运物品25,或者在移载装置1上变更搬运方向,沿着副线101(副搬运线24)搬运物品25。
如图3所示,移载装置1具有收容配置全部的构成部件的主框架12、将物品25(图1)向主搬运线23(图1)侧搬运的主搬运输送部3、将物品25向副线101搬运的副搬运输送部2。另外,如图3所示,移载装置1具有升降机构4。
主框架12具有底壁部31、长边侧侧壁部32a、32b、短边侧侧壁部33a、33b。
底壁部31呈长方形的薄板状。在底壁部31的长边侧的端边设置有长边侧侧壁部32a、32b。在底壁部31的短边侧的端边设置有短边侧侧壁部33a、33b。长边侧侧壁部32a、32b、及短边侧侧壁部33a、33b相互连接,构成围成四方的框。另外,长边侧侧壁部32a、32b、及短边侧侧壁部33a、33b相对于底壁部31正交地固定。
在底壁部31,沿着长边侧侧壁部32a、32b从长边侧侧壁部32a、32b的端部侧朝向中央部侧设置有4具导向部件68。导向部件68由垫板68a、导轨68b、螺丝68c构成。
垫板68a是大致长方形的薄板的部件。导轨68b是长度与垫板68a相同,宽度比垫板68a小的板状的部件。在垫板68a的中央配置有导轨68b,两者的两端通过螺丝68c贯通而固定于底壁部31。而且,导轨68b的两侧的垫板68a上构成导轨部69。
在底壁部31设置有4个筒状固定部34a~34d、4个筒状固定部35a~35d。在各筒状固定部的内部形成有内螺纹。这8个筒状固定部中仅筒状固定部35c、35d比其它筒状固定部长。
限制单元73a~73d的一端固定在主框架12的4个筒状固定部34a~34d。而且,限制单元73a~73d的另一端与副搬运输送部2的辊侧框架19结合。
另外,限制单元72a~72d的一端固定在主框架12的4个筒状部35a~35d。而且,限制单元72a~72d的另一端与主搬运输送部3的传送带侧框架18结合。
即,各筒状固定部34a~34d、35a~35d如图6所示,经由限制单元72a~72d、73a~73d与后述的传送带侧框架18及辊侧框架19连接。
另外,在底壁部31上设有升降机构4。
升降机构4如图5所示,具有齿轮传动马达5、动力传动轴39、水平移动部件11等。
在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上装有斜齿轮(未图示)。齿轮传动马达5以输出轴(未图示)朝向主框架12的长度方向的姿态通过固定部件37a、37b固定于底壁部31的中央部分。在固定部件37b上固定有齿轮箱38。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被收容于齿轮箱38内。
动力传动轴39具有比底壁部3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稍短的长度。在动力传动轴39的中途的部位设置有与设置于齿轮传动马达5的斜齿轮(未图示)不同的斜齿轮(未图示)。另外,在动力传动轴39的两端设置有小齿轮26a、26b。
动力传动轴39沿主框架12的短边方向延伸,配置于底壁部31的中央。动力传动轴39的两端附近由轴承部件40a、40b支承。小齿轮26a配置于沿着长边侧侧壁部32a的两个导向部件68之间。另外,小齿轮26b配置于沿着长边侧侧壁部32b的两个导向部件68之间。
另外,动力传动轴39从与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正交的方向贯通齿轮箱38。动力传动轴39的未图示的斜齿轮收容于齿轮箱38内。在齿轮箱38内,齿轮传动马达5侧的斜齿轮(未图示)、和动力传动轴39侧的斜齿轮(未图示)可进行动力传动地直接或间接卡合。
动力传动轴39处于比齿轮传动马达5的输出轴(未图示)靠下的位置。另外,动力传动轴39和齿轮传动马达5的未图示的输出轴处于异面(扭转)的位置关系。
水平移动部件11如图3、图5、图6所示,为长条状,是大致正方体状的部件。水平移动部件11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水平移动部件11以横截面的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姿态配置于主框架12内。在水平移动部件11的下表面11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齿条部9。通过切削齿加工等适当的方法在齿条部9上形成有齿条齿9a。即,齿条部9的齿条齿9a向下形成。
在水平移动部件11的侧面,在水平移动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4处贯通设置有4个轴10。而且,在齿条部9的两侧各配置2个轴10。在各轴10上安装有一对引导滚轴6。
另外,水平移动部件11的上表面11b如图6、图7、图8所示,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部分。即,在水平移动部件11的上表面11b,从一端按顺序形成有第一低位置部8a(凸轮凹部28a)、第一高位置部7a、第二低位置部8b(凸轮凹部28b)、第二高位置部7b、第三低位置部8c(凸轮凹部29a)、第三高位置部7c、第四低位置部8d(凸轮凹部29b)。第一低位置部8a和第四低位置部8d形成于水平移动部件11的两端。
在此,第二高位置部7b形成于水平移动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构成上表面11b的最高的部分。即,在水平移动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上表面11b形成有第二高位置部7b,在第二高位置部7b的下方的下表面11a形成有齿条部9。
引导滚轴(滚子)6如图4所示,配置于导向部件68的垫板68a的轨道部69上。即,一对引导滚轴6配置于导轨68b的两侧,沿着导轨68b可往复移动。
另外,齿条部9的齿条齿9a(图5)与固定于动力传动轴39的小齿轮26a、26b卡合。因此,驱动齿轮传动马达5时,水平移动部件11沿着主框架12的长度方向移动。
图6(c)表示小齿轮26a(26b)与水平移动部件11的齿条部9的中央部分卡合的状态。小齿轮26a在图6(c)中观察向左旋转时,水平移动部件11如图8(c)所示向左方移动。小齿轮26a在图6(c)中观察向右旋转时,水平移动部件11如图7(c)所示向右方移动。
主搬运输送部3如图15所示,具有传送带侧框架18和带输送机主体85。
带输送机主体85平行设置有4列宽度窄小的3个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狭窄输送机)、和1个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狭窄输送机)。4列窄幅带输送机的驱动侧滑轮由一个传送带驱动辊80共用。即,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传送带驱动辊80(马达内置辊)作为共通的驱动滑轮使用。
另外,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形成图16的构造,在单侧设置有板状的滚轴安装部件16,在该滚轴安装部件16设置有一个传送带从动滑轮81、两个固定张紧轮83、多个滚轴17。
而且,在共通的驱动侧滑轮(传送带驱动辊80)、和各从动滑轮之间绕挂有宽度窄的传送带82。
另外,各滚轴17为了支承作用于传送带82的载重,配置于环状的传送带82的内部。即,传送带驱动辊80和固定于滚轴安装部件16的传送带从动滑轮81、多个滚轴17同列地在水平方向并列配置。因此,主搬运输送部3的整体高度低。另外,固定张紧轮83从外侧按压传送带82。滚轴安装部件16呈细长的板状的部件沿着长度方向以L字状折曲的构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传送带82上安装有自动张紧器87。如图16所示,自动张紧器87安装于滚轴安装部件16。自动张紧器87具有揺动片94、可动张紧轮84、弹簧86。
在滚轴安装部件16上设置有长孔状的弹簧收容孔、弹簧固定孔。弹簧固定孔设置于弹簧收容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在滚轴安装部件16的弹簧固定孔内固定有弹簧86的一端。另外,在弹簧收容孔内收容有弹簧86的一部。
在滚轴安装部件16上,经由轴可回转地固定有揺动片94。在摇动片94的前端设置有可动张紧轮84。可动张紧轮84相对于摇动片94可自由旋转。另外,在摇动片94的后端部分固定有弹簧86的另一端。
即,弹簧86连接滚轴安装部件16的弹簧固定孔92b和摇动片94的后端部分,弹簧86的一部分配置于弹簧收容孔92a内。弹簧86是拉伸弹簧,拉紧摇动片94。通过该弹簧86在摇动片94上赋予以轴93为中心的回转力。而且,摇动片94回转(摇动),固定于摇动片94的前端的可动张紧轮84按压传送带82,在传送带82上赋予适度的张力。
即,自动张紧器87具有可动张紧轮84,可动张紧轮84可自由旋转,另外,可与传送带82接近、远离。
另外,短边侧侧壁部42b和滚轴安装部件16螺丝紧固。同样,短边侧侧壁部42a和滚轴安装部件16(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螺丝紧固。
另外,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形成图17~图19的构造,在单侧设置有板状的滚轴安装部件59,在该滚轴安装部件59设置有一个传送带从动滑轮81、三个固定张紧轮60(第一固定张紧轮60a,第二固定张紧轮60b,第三固定张紧轮60c)、多个滚轴67(67a~67c)、多个小径滚轴89。即,在滚轴安装部件59上可旋转地安装有传送带从动滑轮81、三个固定张紧轮60、多个滚轴67、多个小径滚轴89。
而且,在共通的驱动侧滑轮(传送带驱动辊80)、传送带从动滑轮81之间配置有三个固定张紧轮60(60a~60c)和多个滚轴67(67a~67c)和多个小径滚轴89,绕挂宽度窄的传送带88。滚轴67a~67c和多个小径滚轴89为了支承作用于传送带88的载重,而配置于传送带88的内侧。各固定张紧轮60a~60c从外侧按压传送带88,对传送带88赋予张力。
在滚轴安装部件59上设置有高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缩颈部90。缩颈部90设置于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下部中央附近。设置了缩颈部90的结果是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呈コ字形。沿着该缩颈部90配置有多个小径滚轴89。
环状的传送带88如图18所示,通过行进轨迹即上方的搬运路径侧88a和下方的返回侧88b。在通过搬运路径侧88a的传送带88上载置有物品25(图1),施加载重。各滚轴67(67a~67c)和各小径滚轴89支承该物品25的载重。
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的各部件的具体的布局如下。
即,传送带驱动辊80和传送带从动滑轮81配置于两侧,在传送带88内,从传送带驱动辊80侧按顺序配置有滚轴67a、多个小径滚轴89、滚轴67b、67c。
在传送带驱动辊80和滚轴67a之间配置从外侧按压传送带88的第一固定张紧轮60a。
另外,在滚轴67a和小径滚轴89之间配置有第二固定张紧轮60b,在小径滚轴89和滚轴67b之间配置有第三固定张紧轮60c。即,在多个小径滚轴89的两侧配置有第二、第三固定张紧轮60b、60c。如图17所示,通过第二、第三固定张紧轮60b、60c按压传送带88的结果是,以沿着滚轴安装部件59的缩颈部90的方式抬起传送带88,传送带88的行进轨迹的返回侧88b(下侧)的一部分接近于搬运路径侧88a(上侧)。传送带88的搬运路径侧88a和返回侧88b接近的部位由上侧罩50a和下侧罩50b保护。而且,在上侧罩50a及下侧罩50b的下方形成有空间78。
进而,在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上安装有自动张紧器87。自动张紧器87具有与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的自动张紧器87相同的构造,重复的说明省略。
另外,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与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一样,与传送带侧框架18螺丝紧固。
传送带侧框架18如图4、图15,是由2个长边侧侧壁部41a、41b、2个短边侧侧壁部42a、42b构成的框状的部件。长边侧侧壁部41a、41b是相同构造,左右的情况不同。以下,主要对长边侧侧壁部41a进行说明,省略长边侧侧壁部41b的重复的说明。
长边侧侧壁部41a是长形的平板状的部件,上边直角折曲而呈凸缘形状。在长边侧侧壁部41a的一端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48a。在长边侧侧壁部41a的与设有突出部48a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48b。突出部48a、48b以同程度突出。在长边侧侧壁部41a的突出部48a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辊固定孔43。
另外,在长边侧侧壁部41a的两部位设置有随动固定孔44a(在长边侧侧壁部41b绘制)。随动固定孔44a是用于可旋转地轴支承凸轮从动件36的孔。2个凸轮从动件36在长边侧侧壁部41a的长度方向设置规定的间隔配置,与两凸轮从动件36一起设置于长边侧侧壁部41a的外侧。一方凸轮从动件36设置于突出部48b突出的部分。
短边侧侧壁部42a、42b如图4、图15是比长边侧侧壁部41a短的平板状的部件。短边侧侧壁部42a如图15、图25,各部适当折弯,具有下侧水平部45a、垂直部45b、上侧水平部45c。
下侧水平部45a和上侧水平部45c夹着垂直部45b配置于相互相反侧。在上侧水平部45c设置有4个突出部46a~46d。各突出部46a~46d在与上侧水平部45c相同的平面内向垂直部45b的相反侧突出。
各突出部46a~46d从上侧水平部45c的端部按顺序设置规定的等间隔配置。另外,在各突出部46a~46d的自由端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孔47。
如图25所示,在各突出部46a、46d的下表面侧设置有筒状固定部70c、70d。筒状固定部70c、70d通过贯通孔47的螺丝固定于突出部46a、46d。在筒状固定部70c、70d的内部形成内螺纹。在筒状固定部70c、70d上固定限制单元72c、72d的一端。
短边侧侧壁部42a的两端分别与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突出部48a的前端相连。短边侧侧壁部42a的各突出部46a~46d以朝向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中央侧的方式配置,下侧水平部45a配置于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端部侧。
短边侧侧壁部42b是与短边侧侧壁部42a相同的长度的细长的板部件。沿着短边侧侧壁部42b的长边螺丝紧固第一窄幅带输送机15、第二窄幅带输送机30。
通过这样的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短边侧侧壁部42a、42b构成框状的传送带侧框架18。短边侧侧壁部42a(下侧水平部45a)的两端部固定于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突出部48a,短边侧侧壁部42b的两端部固定于向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48b的前端部分。因此,在长边侧侧壁部41a、41b的下方形成有空间66a。
凸轮从动件36如图3、图15所示,配置于传送带侧框架18的框的外侧。
副搬运输送部2如图21所示,具有辊侧框架19和辊输送机主体13。辊输送机主体13配置于辊侧框架19上。辊输送机主体13如上述是多个搬运辊14中至少一个是驱动辊,其它是从动辊,驱动辊和从动辊通过传送带进行动力传递。
辊侧框架19具有2个长边侧侧壁部51a、51b、2个短边侧侧壁部52a、52b。长边侧侧壁部51a、51b是相同的构造,左右的情况不同。以下,主要对长边侧侧壁部51a进行说明,省略长边侧侧壁部51b的重复的说明。
辊侧框架19如图4、图21,是由长边侧侧壁部51a、51b、短边侧侧壁部52a、52b构成的框状的部件。另外,辊侧框架19比传送带侧框架18大一圈,在内部可收容传送带侧框架18。
长边侧侧壁部51a由长形的平板状的部件构成。长边侧侧壁部51a的上边直角折弯而呈凸缘形状。另外,在长边侧侧壁部51a的2部位设置有随动固定孔54a。随动固定孔54a是可旋转地轴支承凸轮从动件27(长边侧侧壁部51b上绘制)的孔。2个凸轮从动件27在长边侧侧壁部51a的长度方向设置规定的间隔配置,与两凸轮从动件27一起设置于远离长边侧侧壁部51a的中央的部位。
短边侧侧壁部52a、52b是比长边侧侧壁部51a短的平板状的部件。短边侧侧壁部52a具有将平板以大致U字状折弯的构造。即,短边侧侧壁部52a如图26所示,具有底壁部55a、垂直壁部55b、55c,垂直壁部55b、55c从底壁部55a的两侧立起。垂直壁部55c自底壁部55a的立起高度比垂直壁部55b高。
如图26所示,在底壁部55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设置有固定孔76a、76b。
在垂直壁部(铅直壁部)55c的上缘部分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6a~56e。各突出部56a~56e设置等间隔的规定的间隔配置。从端开始第二突出部56b与其它突出部相比突出长度长,向从底壁部55a离开的方向直角折弯而形成水平部53,从水平部53以再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折弯。各突出部56a~56e的高度一致。在各突出部56a~56e的前端附近分别设置有孔57。
在短边侧侧壁部5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垂直壁部58。垂直壁部58比各突出部56a~56e低。
短边侧侧壁部52b由与短边侧侧壁部52a同程度的长度的板状部件构成。短边侧侧壁部52b沿着长度方向折弯,形成底壁部61a和垂直壁部61b。在底壁部61a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2个固定孔62a、62b。在垂直壁部61b的上边以等间隔设置有切口部65a~65e。通过切口部65a~65e,在垂直壁部61b的上边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63a~63d。
另外,在短边侧侧壁部52b的两端设置有与垂直壁部61b连续的连接壁部64。连接壁部64具有正交的侧壁部64a、64b。侧壁部64a与垂直壁部61b正交连接。底壁部61a宽度和侧壁部64a的宽度相同,侧壁部64a相对于垂直壁部61b向与底壁部61a相同的方向挠曲。侧壁部64b与侧壁部64a正交,向没有底壁部61a侧延伸。
辊侧框架19是对置配置长边侧侧壁部51a、51b,一端彼此由短边侧侧壁部52a连接,另一端彼此由短边侧侧壁部52b连接的框状的部件。长边侧侧壁部51a、51b的一端的下部与短边侧侧壁部52a的两侧垂直壁部58连接。
另外,长边侧侧壁部51a、51b的另一端与短边侧侧壁部52b的两侧的连接壁部64的侧壁部64b连接。因此,在连接壁部64、长边侧侧壁部51a、51b的下方形成有空间66b。而且,凸轮从动件27在空间66b的上方以浮在空中的状态可旋转地固定于长边侧侧壁部51a、51b。另外,凸轮从动件27配置于辊侧框架19的框的内侧。
主框架12和传送带侧框架18通过4个限制单元72a~72d(板簧)连接。
限制单元72a~72d是如上述那样细长的薄板状的部件,是兼备刚性和弹性的部件。如图9所示,在限制单元72a~72d的两端附近设置有孔74、75。
另外,主框架12和辊侧框架19通过4个限制单元73a~73d(板簧)连结。限制单元73a~73d是具有与限制单元72a~72d相同的构成的部件。在限制单元73a~73d的两端附近设置有孔74、75。
辊侧框架19的短边侧侧壁部52a通过限制单元73c、73d与主框架12连接。具体而言,短边侧侧壁部52a的固定孔76a和限制单元73c的孔74一致,由螺丝、螺母固定。另外,如图26所示,主框架12的筒状固定部34c和限制单元73c的孔75一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限制单元73c固定于短边侧侧壁部52a的固定孔76a、和主框架12的筒状固定部34c。同样,限制单元73d固定于短边侧侧壁部52a的固定孔76b、主框架12的筒状固定部34d。
另外,辊侧框架19的短边侧侧壁部52b通过图21所示的限制单元73a、73b与主框架12连接。即,在短边侧侧壁部52b的固定孔62a、62b、主框架12的筒状固定部34a、34b(图4)分别固定限制单元73a、73b。
组装上述的各部件的状态的移载装置1的平面形状如图22(a),正面形状如图22(b)。
另外,限制单元72、73的位置关系如图23、图24。即,8片限制单元72、73如图23(a)、图24(a),配置于平面上分开的位置,因此,挠曲时不会与其它限制单元72、73冲突,可以使主搬运输送部3和副搬运输送部2顺利地升降。
另外,另一方面,8片限制单元72、73如图23(b)、图24(b)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的区域,且各高度低,因此,移载装置1的整体高度低。
接着,对移载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设定图1所示的物品25的搬运方向时,使移载装置1如下那样动作。
在将物品25从上游侧主搬运线22搬运到下游侧主搬运线23的情况下,使移载装置1的主搬运输送部3上升,将传送带82、88配置于搬运路径上,使副搬运输送部2下降,使搬运辊14向搬运路径的下方退避。
即,驱动齿轮传动马达5,如图7(c)所示,使水平移动部件11向右方移动,将主搬运输送部3的凸轮从动件36配置于第一高位置部7a、第三高位置部7c上,同时将副搬运输送部2的凸轮从动件27配置于第一低位置部8a(凸轮凹部28a)、第三低位置部8c(凸轮凹部29a)。其结果,主搬运输送部3向上升位置移动,副搬运输送部2向下降位置移动。在搬运面上配置有传送带82、88,物品25通过移载装置1的主搬运输送部3向下游侧主搬运线23侧搬运。
这时,各限制单元72、73如图7(a)、图7(b)所示,将各主搬运输送部3、副搬运输送部2以向垂直方向移动的方式导向。
另外,将物品25从上游侧主搬运线22搬运到副搬运线24侧的情况下,使移载装置1的副搬运输送部2上升,将搬运辊14配置于搬运路径上,使主搬运输送部3下降,使传送带82、88向搬运路径的下方退避。
即,驱动齿轮传动马达5,如图8(c)所示,使水平移动部件11向左方移动,将主搬运输送部3的凸轮从动件36配置于第二低位置部8b(凸轮凹部28a)、第四低位置部8d(凸轮凹部29b)上,同时将副搬运输送部2的凸轮从动件27配置于第一高位置部7a、第三高位置部7c上。其结果是主搬运输送部3向下降位置移动,副搬运输送部2向上升位置移动。在搬运面上配置搬运辊14,物品25通过移载装置1的副搬运输送部2搬运到副搬运线24侧。
这时,各限制单元72、73如图8(a)、图8(b)所示,将各主搬运输送部3、副搬运输送部2以向垂直方向移动的方式导向。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板簧作为限制单元72、73。即,利用板簧具有弹性而挠曲,以副搬运输送部2及主搬运输送部3径直直线状升降移动的方式导向。
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构成,代替板簧,还可以采用可倾斜的板体。
图27表示作为限制单元110采用可倾斜的板体111的例子。限制单元110的主体部是板体111,弹力小,难以挠曲。另一方面,限制单元110的两端经由铰链112、113与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和面B(主框架12)连接,可以采用接近于图27(b)的水平的姿态、和图27(c)的倾斜姿态。另外,铰链112、113具有一定程度的松动,随着板体111向倾斜姿态变化,铰链112、113间的长度方向的距离的变化通过该松动吸收。
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单元110是板体,向与平面垂直方向倾斜但难以扭转。另外,各限制单元110的平面与框A的假想平面、及面B构成的平面大致平行。因此,观察各限制单元110时,可以通过倾斜而使框A向与面B垂直方向径直移动。即,利用凸轮抬起框A时,各限制单元110倾斜,框A不摇动,而可以使其垂直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限制单元110是板体,但不需要使其挠曲。因此,例如,截面也可以是图27(d)的“コ”字状。即,限制单元110不一定是平面状。
图28所示的限制单元120也表示采用可倾斜的板体121,省略铰链的例子。
即,限制单元120的主体部是板体121,弹力小且难以挠曲。另一方面,在限制单元120的两端具有孔126、127,在该孔126、127内插通销或螺丝等联接元件123、125,与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和面B(主框架12)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单元120的两端的孔126、127比销或螺丝等联接元件123、125大,且联接元件123、125只不过松缓地抑制限制单元120的两端。
因此,可以采用接近于图28(b)的水平的姿态、图28(c)的倾斜姿态。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限制单元120是板体,但不需要使其挠曲。因此,例如,截面也可以是图28(d)的“コ”字状。即,限制单元120不一定是平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均公开了板状的限制单元72、73、110、120,但也可以利用线状的部件作为限制单元130。
图29是采用钢琴线的线材作为限制单元130的图。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限制单元130是钢琴线那样的线材,具有挠曲方向的弹性。
本实施方式中,框A(主搬运输送部3或副搬运输送部2)和面B之间通过多个限制单元130接合。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框A向与面B垂直的方向径直移动。即,利用凸轮抬起框A时,各限制单元130倾斜,框A不摇摆而可以垂直移动。

Claims (12)

1.一种移载装置,包括主搬运部、副搬运部、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具有使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至少一方升降的升降机构和使所述升降机构动作的马达,
在主搬运部设置有多个与被搬运物相接而旋转或行进,向规定方向输送被搬运物的主搬运体,在副搬运部设置多个与被搬运物相接而旋转或行进,向与主搬运部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输送被搬运物的副搬运体,所述主搬运部和所述副搬运部配置于相同的平面区域,通过所述升降单元,使一方搬运部上升为比另一方搬运部靠上,将被搬运物向希望的方向搬运,所述移载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的平面的配置位置为与所述主搬运部和所述副搬运部重叠的平面区域,
所述马达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是在任一搬运部降下的状态下,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与任一搬运体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相比,位于靠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由辊或排列于同轴上的小旋转体组构成的旋转体,另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宽度窄小的狭窄输送机,
所述旋转体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狭窄输送机处于旋转体之间,自旋转体之间进出,
所述马达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高度方向的配置位置比所述旋转体的最下端的高度靠上,且比狭窄输送机的旋转轨迹或行进轨迹的下端的高度靠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升降单元具有齿轮传动马达、从所述齿轮传动马达传动旋转力的动力传动轴、安装于动力传动轴的小齿轮、与小齿轮卡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动力传动轴是异面的位置关系,动力传动轴处于比齿轮传动马达的输出轴靠下,所述齿条向下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方搬运部的搬运体是由辊或排列于同轴上的小旋转体组构成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驱动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配置于与各旋转体相同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地配置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地设置有多条传送带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置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
所述传送带的行进轨迹具有载置被搬运物的搬运路径侧、通过搬运路径侧的下方的返回侧,在至少一个传送带的所述返回侧具有遍及被搬运物的搬运方向的规定长度而与搬运路径侧接近的缩颈部,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缩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配置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设置有多个带输送机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置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
所述马达与辊输送装置的辊平行,且配置于辊彼此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至少一方限制为直线状升降移动的限制单元和框架,所述限制单元是挠曲及/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8.一种移载装置,具有框架、主搬运输送部、副搬运输送部、使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的至少一方升降的升降单元、将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的至少一方限制为直线状升降移动的限制单元,所述主搬运输送部具有处于一定的平面区域且将搬运物向规定方向搬运的主搬运路径,所述副搬运输送部具备配置于与主搬运路径相同的平面区域且向与主搬运路径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搬运搬运物的副搬运路径,通过所述升降单元使一方的搬运路径上升至比另一方的搬运路径靠上的位置,将搬运物向希望的方向搬运,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是挠曲及/或倾斜的板体或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或倾斜方向与所述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输送部或副搬运输送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是具有弹性并向规定方向挠曲的板体,所述限制单元以使挠曲方向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升降移动的方向一致的姿态安装于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框架和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之间安装有多个限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搬运部和副搬运部的一方是平行配置有多个辊的辊输送装置,另一方是平行设置有多个带输送机的带式输送装置,在构成辊输送装置的辊之间配置有构成带式输送装置的传送带,通过张紧器在所述传送带上持续赋予张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升降单元具有齿轮传动马达、组合多个部件而成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具有小齿轮、齿条、通过齿条直线移动的凸轮部、设置于所述主搬运部或副搬运部的凸轮从动件。
CN201580017233.5A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Active CN106132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1060.2A CN109969758B (zh)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3835 2014-01-28
JP2014-013835 2014-01-28
JP2014039735A JP6304486B2 (ja) 2014-01-28 2014-02-28 移載装置
JP2014039736A JP2015163549A (ja) 2014-01-28 2014-02-28 移載装置
JP2014-039735 2014-02-28
JP2014-039736 2014-02-28
PCT/JP2015/051993 WO2015115357A1 (ja) 2014-01-28 2015-01-26 移載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1060.2A Division CN109969758B (zh)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2849A true CN106132849A (zh) 2016-11-16
CN106132849B CN106132849B (zh) 2019-04-05

Family

ID=5418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233.5A Active CN106132849B (zh)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CN201910171060.2A Active CN109969758B (zh)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1060.2A Active CN109969758B (zh) 2014-01-28 2015-01-26 移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053300B2 (zh)
EP (1) EP3100966B1 (zh)
JP (3) JP2015163549A (zh)
CN (2) CN10613284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4414A (zh) * 2017-01-11 2017-03-22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分配机
CN106743476A (zh) * 2017-01-22 2017-05-31 鲍威 一种集约式pc大板生产线联动转运系统
CN107128693A (zh) * 2017-06-27 2017-09-05 盐城市宁润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片中转台架
CN108312617A (zh) * 2018-03-26 2018-07-24 濉溪县博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纸输送装置
CN109867117A (zh) * 2019-04-02 2019-06-11 立际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顶升移载机
CN111453289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453382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453383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602505A (zh) * 2019-02-25 2020-09-01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农业机械的碎屑提取器组和收割机
CN113581883A (zh) * 2021-09-28 2021-11-02 长沙普达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用包裹分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016776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顶升移载机
CN114408547A (zh) * 2021-12-24 2022-04-29 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物流用顶升式方位调整货架机械手及其应用方法
CN114555492A (zh) * 2019-10-18 2022-05-27 株式会社大福 分支设备
CN115402733A (zh) * 2022-08-31 2022-11-29 厦门熠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具自动码垛设备
CN115780277A (zh) * 2023-01-16 2023-03-14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传送带用包裹转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3549A (ja) * 2014-01-28 2015-09-10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WO2017200019A1 (ja) 2016-05-19 2017-11-23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861432B2 (ja) * 2017-02-10 2021-04-21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コンベヤユニット
JP7004290B2 (ja) * 2017-09-29 2022-01-21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ベヤ装置
CN107792620A (zh) * 2017-10-13 2018-03-13 合肥凯斯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生产线分拣码垛剔除装置
JP7266308B2 (ja) 2018-02-27 2023-04-2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向変更装置
KR20200017633A (ko) 2018-08-09 2020-02-19 이기용 옷걸이
CN109455507A (zh) * 2018-11-19 2019-03-12 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对位装置以及一种对接设备
EP3877307A4 (en) * 2018-12-13 2022-08-10 Cornerstone Automation Systems, LLC RIGHT ANGLE PLANE TRANSFER MODULE
CN109939806A (zh) * 2019-04-08 2019-06-28 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废旧荧光灯管的自动上料装置
EP3732982B1 (en) * 2019-04-29 2023-09-27 Poly-clip System GmbH & Co. KG Removal device for rod-like elements
US10882703B2 (en) * 2019-06-06 2021-01-05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operating a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KR102092779B1 (ko) * 2019-09-02 2020-03-24 박수원 알루미늄 압출재의 방향전환 및 이송장치
FR3100534B1 (fr) * 2019-09-05 2021-10-15 Ciuch Solutions table de transfert
JP7127627B2 (ja) * 2019-09-06 2022-08-3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分岐設備
CN112777192A (zh) 2019-11-07 2021-05-11 伊东电机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和搬送方向变更装置
WO2021153530A1 (ja) 2020-01-27 2021-08-05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面状搬送装置
US20210260626A1 (en) 2020-02-26 2021-08-26 InTunes Products, LLC Package handling and sorting system
CN112407760A (zh) * 2020-11-11 2021-02-26 中山市拓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叶外箱输送装置
CN112607304B (zh) * 2020-12-11 2022-10-11 豪德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工程板高效转角传输设备
JPWO2022191114A1 (zh) 2021-03-08 2022-09-15
CA3219956A1 (en) * 2021-05-12 2022-11-17 Berkshire Grey Operating Compan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sting in object grasping from containers in object processing systems
KR102651441B1 (ko) * 2021-12-14 2024-03-26 주식회사 티에스피지 왕복이동이 승강이동으로 전환되는 구조를 갖는 디버터
CN116654595A (zh) * 2023-07-28 2023-08-29 广州运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工作系统
CN116750255B (zh) * 2023-08-17 2023-11-21 伊春星顺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木棒加工的自动单板打捆装置以及方法
CN116986280B (zh) * 2023-09-28 2023-12-26 兴化市佳辉电力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设备加工输送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679A (ja) * 1992-10-09 1994-04-26 Murata Mach Ltd 方向転換装置
WO2000032504A1 (en) * 1998-11-30 2000-06-08 Itoh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Transverse conveyance apparatus for roller conveyors and a lift device
WO2010088951A1 (en) * 2009-02-03 2010-08-12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A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2012051679A (ja) * 2010-08-31 2012-03-15 Ito Denki Kk 移載装置
JP2013230914A (ja) * 2012-04-27 2013-11-14 Ito Denki Kk 移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2942U (zh) * 1979-03-14 1980-09-20
JPS5942550U (ja) * 1982-04-12 1984-03-19 赤井電機株式会社 テ−プ走行装置
US4730718A (en) * 1986-10-23 1988-03-15 Ermanco Incorporated Bi-directional transfer mechanism
JPH085945Y2 (ja) * 1991-09-30 1996-02-2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
DE4309222A1 (de) * 1992-03-24 1993-09-30 Haro Foerderelemente Hacklaend Staubahn, insbesondere Rollenbahn für flächige Lager- und/oder Transportgüter mit Vereinzelungseinrichtung
JP3254495B2 (ja) * 1992-08-25 2002-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短冊状板材の反転集積装置
JP2001225946A (ja) 2000-02-10 2001-08-21 Misuzu Koki Kk 多列多段コンベア装置への供給システム
JP2003112821A (ja) * 2001-10-10 2003-04-18 Toho Kikai Kogyo Kk 搬送方向変換装置
JP2005014475A (ja) * 2003-06-27 2005-01-20 Oki Data Corp 媒体搬送装置
DE602004003394T2 (de) * 2003-08-05 2007-09-13 Dematic Corp., Grand Rapids Querantrieb für motorisierte rolle
US6907978B2 (en) * 2003-10-09 2005-06-21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ducting articles onto a conveyor
JP4189478B2 (ja) * 2004-03-26 2008-12-03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ITBO20050421A1 (it) * 2005-06-27 2005-09-26 Gd Spa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la stabilizzazione di un involucro.
CN101153949B (zh) * 2006-09-29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935042B (zh) * 2006-09-29 2010-11-03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枣自动去核机
US7681710B2 (en) * 2008-04-10 2010-03-23 Fki Logistex, Inc. Modular conveyer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1276355Y (zh) * 2008-08-05 2009-07-22 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 双向移载装置
US8684169B2 (en) * 2010-08-31 2014-04-01 Itoh Denki Co., Ltd. Transfer device
CN202080681U (zh) * 2011-05-14 2011-12-21 佛山市顺德区格兰仕微波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自动送料装置
US9216862B2 (en) * 2012-08-13 2015-12-22 Tgw Systems, Inc. Narrow belt sorter
US9290333B2 (en) * 2013-03-15 2016-03-22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Transfer conveyor
JP2015163549A (ja) * 2014-01-28 2015-09-10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JP6427783B2 (ja) * 2014-01-29 2018-11-28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及びモータを有する装置の位置決め方法
JP6706745B2 (ja) * 2015-02-06 2020-06-10 伊東電機株式会社 移載装置
US9365361B1 (en) * 2015-06-30 2016-06-14 Skarlupka Mfg., Inc. 90 degree cross transfer convey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679A (ja) * 1992-10-09 1994-04-26 Murata Mach Ltd 方向転換装置
WO2000032504A1 (en) * 1998-11-30 2000-06-08 Itoh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Transverse conveyance apparatus for roller conveyors and a lift device
WO2010088951A1 (en) * 2009-02-03 2010-08-12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A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2012051679A (ja) * 2010-08-31 2012-03-15 Ito Denki Kk 移載装置
JP2013230914A (ja) * 2012-04-27 2013-11-14 Ito Denki Kk 移載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4414A (zh) * 2017-01-11 2017-03-22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分配机
CN106743476A (zh) * 2017-01-22 2017-05-31 鲍威 一种集约式pc大板生产线联动转运系统
CN107128693A (zh) * 2017-06-27 2017-09-05 盐城市宁润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片中转台架
CN108312617A (zh) * 2018-03-26 2018-07-24 濉溪县博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纸输送装置
CN111453289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453382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453383A (zh) * 2019-01-20 2020-07-28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装置
CN111602505A (zh) * 2019-02-25 2020-09-01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农业机械的碎屑提取器组和收割机
CN109867117A (zh) * 2019-04-02 2019-06-11 立际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顶升移载机
CN114555492A (zh) * 2019-10-18 2022-05-27 株式会社大福 分支设备
CN114555492B (zh) * 2019-10-18 2024-03-08 株式会社大福 分支设备
WO2022016776A1 (zh) * 2020-07-20 2022-01-27 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顶升移载机
CN113581883A (zh) * 2021-09-28 2021-11-02 长沙普达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用包裹分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08547A (zh) * 2021-12-24 2022-04-29 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物流用顶升式方位调整货架机械手及其应用方法
CN115402733A (zh) * 2022-08-31 2022-11-29 厦门熠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具自动码垛设备
CN115780277A (zh) * 2023-01-16 2023-03-14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传送带用包裹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0966B1 (en) 2020-04-15
EP3100966A1 (en) 2016-12-07
CN109969758A (zh) 2019-07-05
EP3100966A4 (en) 2017-09-27
US10053300B2 (en) 2018-08-21
JP2015163549A (ja) 2015-09-10
US20170001811A1 (en) 2017-01-05
US20180319605A1 (en) 2018-11-08
JP2018131336A (ja) 2018-08-23
JP6650086B2 (ja) 2020-02-19
JP2015163548A (ja) 2015-09-10
CN109969758B (zh) 2021-05-11
JP6304486B2 (ja) 2018-04-04
CN106132849B (zh) 2019-04-05
US10301123B2 (en)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2849A (zh) 移载装置
JP6706745B2 (ja) 移載装置
CN104058122B (zh) 落下辅助装置、填充系统以及填充辅助方法
CN103449107B (zh) 链式输送装置
JP6140468B2 (ja) 被搬送物の方向転換装置
CN203998010U (zh) 输送装置
JP5686764B2 (ja) バケットコンベヤ
CN108408380A (zh) 输送装置和传送组件
CN105731037A (zh) 方向转换自动转向器
CN103342227A (zh) 一种钢球分拣装置
CN104736264B (zh) 工件搬运装置
EP2195265A1 (en) Transfer device me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1999442U (zh) 链式密集循环货仓的悬架
CN105645043A (zh) 带有传送滚轮和同步滚轮的滚轮模块
US9944468B2 (en) Conveyor device
CN208249083U (zh) 一种立体循环货柜
CN103204371A (zh) 工件搬运装置
CN105104463B (zh) 薄饼翻卷成型机构
CN109018993A (zh) 一种箱包配件的转运装置
CN210438009U (zh) 翻转装置及输送设备
CN209859472U (zh) 一种教学使用的自动化运输流水线
CN209973476U (zh) 一种输送机构
CN1425598A (zh) 循环运动载物装置
JP5872978B2 (ja) 幅寄せ搬送装置
JP6712697B2 (ja) 姿勢変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