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4779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4779A
CN106064779A CN201610236659.6A CN201610236659A CN106064779A CN 106064779 A CN106064779 A CN 106064779A CN 201610236659 A CN201610236659 A CN 201610236659A CN 106064779 A CN106064779 A CN 10606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vibration member
building
hoist engin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66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4779B (zh
Inventor
野泽勇貴
仮屋智貴
安部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4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能降低从卷扬机传播来的建筑物的振动和轿厢的振动。电梯设置在建筑物(18)上,并包括轿厢、对轿厢进行悬吊的绳索(2)以及对绳索(2)进行驱动的卷扬机(21),其中,电梯包括基台(4),该基台(4)设置于建筑物(18)并供卷扬机(21)设置,在建筑物(18)与基台(4)之间包括固定于基台(4)的第一防振件(5),在基台(4)的上方设置有不固定于基台(4)的第二防振件(6)。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梯是包括卷扬机、绳索以及轿厢的悬吊式(日文:つるべ式)电梯,其中,上述卷扬机具有电动机和安装于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滑轮,上述绳索挂在滑轮上,上述轿厢悬挂在绳索上并利用卷扬机对速度进行控制。卷扬机设置在位于能使轿厢沿上下移动的升降路径的上部处的机械室内,并固定在机械台上。机械台设置在建筑物(例如建筑物的地面或是梁)上,有时在机械台与建筑物之间会设置防振件。
当电动机动作而使卷扬机产生振动时,振动会经由建筑物传播至与机械室相邻的起居室,而在起居室中产生噪声,并且振动会经由绳索传播至轿厢,而使轿厢的乘坐感受变差。一般来说,作为降低振动传播的防振方法,存在通过在设备等与建筑物之间设置防振件,而使设备的振动不会向建筑物传播的方法。防振件只要降低弹簧系数,就能获得较高的防振特性,并能降低振动向建筑物的传播。另一方面,若降低弹簧系数,则会使作为振动源的卷扬机的振动的位移量(振幅)变大。因而,位移量较大的卷扬机的振动会传播至轿厢,而使轿厢产生振动,使得轿厢的乘坐感受变差。
这样,对于电梯的卷扬机的振动,需要考虑降低向建筑物传播的振动和降低向轿厢传播的振动(卷扬机自身的振动)。但是,这两种振动的降低根据防振件的弹簧系数的大小不同而获得相反的效果。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降低轿厢的振动的技术,记载有电梯的振动防止装置,在该电梯的振动防止装置中,为了在轿厢的正前方降低传播至轿厢的振动,而在轿厢侧的绳索端部设置有针对每个绳索来吸收振动的弹性体。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降低从卷扬机向建筑物传播的振动的技术,记载有一种卷扬机抗振装置,在该卷扬机抗振装置中,为了使在卷扬机上产生的特定频率(啮合频率)的振动不发生共振,而在卷扬机上设置有动态振动吸收器(日文:動吸振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52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平3-9509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虽然在轿厢中降低了振动,但一旦振动的发生源、即卷扬机的振动的位移量增加,则主要在低频率带中轿厢的防振效果会减少。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降低向建筑物传播的振动。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由于仅降低了特定频率的振动,因此,特别是在卷扬机的滑轮旋转很快的高速的电梯中,为了降低振动,在宽频率的范围内使多个起振分量(日文:加振成分)散落在高频率带上,因而存在无法在频率带区域的整体上降低从卷扬机向建筑物传播的振动的可能性。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考虑降低向轿厢的传播的卷扬机自身的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能降低从卷扬机传播的建筑物的振动和轿厢的振动。
本发明的电梯包括如下特征。所述电梯设置在建筑物上,并包括轿厢、对所述轿厢进行悬吊的绳索以及对所述绳索进行驱动的卷扬机,其中,所述电梯包括基台,该基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并供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与所述基台之间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台的第一防振件,在所述基台的上方设置有不固定于所述基台的第二防振件。
本发明的电梯能降低从卷扬机传播的建筑物的振动和轿厢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用于抑制卷扬机的振动向建筑物和轿厢传播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用于抑制卷扬机的振动向建筑物和轿厢传播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用于抑制卷扬机的振动向建筑物和轿厢传播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中用于抑制卷扬机的振动向建筑物和轿厢传播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
2 绳索
3 滑轮(日文:シーブ)
4 机械台
5 下部防振件
6 上部防振件
7 上方振动降低机构
8 位置调节机构
9 支承部
10 弹性构件
11 摩擦件
12a、12b、12c 板状构件
13a 螺栓
13b 长孔
14 防振件
15 防振件
16 梁
17 防振件
18 地面
20 电梯
21 卷扬机
22 建筑物
23 轿厢
24 平衡配重
25 机械室
26 升降路径
27 皮带轮(日文:プー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梯通过抑制卷扬机的振动向建筑物和轿厢传播,来降低由卷扬机振动而引起的建筑物和轿厢的振动。在本发明的电梯中,在设于建筑物(例如建筑物的地面)的基台上设置有卷扬机,在建筑物与基台之间(基台的下方)设置有防振件,并且在基台的上方也设置有防振件。设置在基台下方的防振件固定于建筑物和基台,但设置在基台上方的防振件不固定于基台。这些防振件降低卷扬机的振动,并抑制卷扬机的振动传播至建筑物和轿厢。基台既可以是对卷扬机进行固定的机械台,也可以是建筑物的梁。
设置在基台下方的防振件固定于基台,由于该防振件在基台朝上方振动时施加拉伸力,在基台朝下方振动时施加压缩力,对于基台上下任一方向的振动,该防振件均作用有弹性力。由于设置在基台上方的防振件没有固定于基台,因此,该防振件在基台朝上方振动时施加压缩力,而在基台朝下方振动时不施加力。因而,设置在基台上方的防振件仅对于基台朝上方的振动作用有弹性力。
基台的固有振动频率由所设置的防振件的弹簧系数确定。由于将基台下方的防振件固定于基台,并将基台上方的防振件不固定于基台,因此,基台的固有振动频率在朝上方振动时和朝下方振动时是不同的。藉此,基台不容易以恒定的固有振动发生振动,从而能降低基台(以及设置于基台的卷扬机)的振动。
一般来说,若减小设置在对卷扬机进行了固定的基台(例如机械台或梁)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振件的弹簧系数,则能使防振效果变大,能降低振动向建筑物的传播。但是,若减小防振件的弹簧系数,则会使卷扬机的振动的位移量(振幅)变大,而使从卷扬机传播至轿厢的振动变大。在本发明中,即便减小防振件的弹簧系数,也能使卷扬机的振动降低,能降低在轿厢上产生的振动。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对于这些要素,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设置于建筑物22的电梯20包括:在升降路径26内部上下移动的轿厢23、平衡配重24、将轿厢23和平衡配重24吊起的绳索2以及对绳索2进行驱动的卷扬机21。轿厢23和平衡配重24通过绳索2相互连结。卷扬机21设置在设于升降路径26上部的机械室25中,包括电动机1和滑轮3。绳索2卷绕在滑轮3和皮带轮27上。当卷扬机21的滑轮3旋转时,绳索2驱动,轿厢23和平衡配重24在升降路径26的内部升降。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用于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也一并示出了后述的支承部9的侧视图。滑轮3安装于电动机1的输出轴,并对绳索2进行驱动。电动机1经由滑轮3和绳索2,对安装于绳索2一端的轿厢23(在图1中未示出)进行驱动。
卷扬机21固定在机械台4上方。机械台4设置在建筑物22(例如建筑物22的地面18或梁)上,对卷扬机21进行支承。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台4设置在建筑物22的地面18上。在机械台4与地面18之间,设置有下部防振件5。下部防振件5固定在机械台4与地面18上,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传播,降低从卷扬机21传播来的建筑物22的振动。下部防振件5能使用例如弹簧、防振橡胶等任意的防振件。
在建筑物22的地面18上设置有上方振动降低机构7。上方振动降低机构7包括固定于地面18的支承部9和固定于支承部9的上部防振件6。上部防振件6经由支承部9固定于地面18,且能通过支承部9的位置调节机构8改变上下方向的位置。上部防振件6与下部防振件5同样地,能使用例如弹簧、防振橡胶等任意的防振件。上部防振件6和下部防振件5的弹簧系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支承部9包括对上部防振件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改变的位置调节机构8。位置调节机构8能由上下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的滑动机构构成。例如,位置调节机构8设置成包括两个板状构件12a、12b(角钢件)且能改变两个板状构件12a、12b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的机构。在两个板状构件12a、12b中,板状构件12a对上部防振件6的上表面进行固定,板状构件12b固定于地面18。
构成位置调节机构8的滑动机构是两个板状构件12a、12b相对地移动而使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机构,例如,能包括:设置于两个板状构件12a、12b中的两方或一方上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孔13b(长孔13b);以及将两个板状构件12a、12b相互固定的螺栓13a。通过使板状构件12a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改变两个板状构件12a、12b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并能改变滑动机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即便使板状构件12a沿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利用穿过长孔13b的螺栓13a,来将板状构件12a、12b相互固定。
位置调节机构8的滑动机构只要上下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则也可以不包括长孔13b。例如,滑动机构只要能使板状构件12a相对于板状构件12b沿上下方向移动,并包括能使板状构件12a和板状构件12b固定在移动后的位置处的机构即可。
上部防振件6以下表面与机械台4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机械台4上方。其中,上部防振件6的下表面没有固定于机械台4。能利用位置调节机构8,以使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接触的方式,对上部防振件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
当卷扬机21朝下方振动时,承受来自机械台4的力的构件仅仅是下部防振件5,而上部防振件6不受力。但是,当卷扬机21朝上方振动时,下部防振件5和上部防振件6均承受来自机械台4的力。藉此,当卷扬机21朝上方振动时和朝下方振动时,机械台4的振动的固有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因而,能抑制机械台4的共振(即卷扬机21的共振),并能降低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的卷扬机21的振动。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电梯中,由于能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因此,能降低从卷扬机21传播来的建筑物22的振动和轿厢23的振动,从而对于建筑物22和轿厢23来说,能获得很大的防振效果。
当卷扬机21朝上方振动时,由于在上部防振件6和下部防振件5上产生相同量的位移,因此,通过上部防振件6和下部防振件5,能获得与并列设置的弹簧相同的效果。即,利用具有与上部防振件6和下部防振件5的弹簧系数之和相当的弹簧系数的防振件,降低机械台4的振动。因而,当卷扬机21朝上方振动时,能利用具有比当卷扬机21朝下方振动时更大的弹簧系数的防振件(刚性更大的防振件)来降低机械台4的振动。藉此,能降低卷扬机21的振动,能降低从卷扬机21传播来的建筑物22的振动和轿厢23的振动,对于建筑物22和轿厢23来说,能获得很大的防振效果。
由于上部防振件6能通过位置调节机构8来改变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根据对机械台4进行支撑的下部防振件5的挠曲,将上部防振件6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处。例如,即便随着时间经过,下部防振件5的挠曲变大,机械台4的位置下降而使得上部防振件6不再与机械台4接触,也能使用位置调节机构8,以使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接触的方式改变上部防振件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部防振件6设置在上部防振件6对机械台4施加朝下的力的位置(上部防振件6将机械台4朝下推压的位置)处。这是由于若从上部防振件6朝机械台4作用有朝下的力(压缩力),则能始终使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持续接触,能始终具有防振效果。能利用位置调节机构8,以使上部防振件6向机械台4施加朝下的力的方式,对上部防振件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
实施例2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用于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的结构的图。上方振动降低机构7包括固定于建筑物22的地面18的支承部9和固定于支承部9的上部防振件6。上部防振件6经由支承部9固定于地面18,并以下表面与机械台4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机械台4的上方。其中,上部防振件6的下表面没有固定于机械台4。
支承部9例如包括板状构件12c。板状构件12c的一端部固定于地面18,另一端部对上部防振件6的上表面进行固定。在板状构件12c与上部防振件6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10。弹性构件10能使用例如弹簧。
弹性构件10利用弹性力,对上部防振件6施加朝下的力。因而,上部防振件6对机械台4施加朝下的力(将机械台4朝下推压)。若从上部防振件6对机械台4作用有朝下的力,则如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具有上部防振件6始终带有防振效果这样的效果。此外,即便对机械台4进行支撑的下部防振件5的挠曲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大,使得机械台4的位置下降,上部防振件6也能利用弹性构件10的弹性力而与机械台4接触。因而,具有能不通过人手便能自动地调节上部防振件6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这样的效果。
实施例3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用于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台4设置在建筑物22的梁16上。卷扬机21固定在机械台4上方。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在机械台4的上方没有设置上部防振件6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实施例1、实施例2(图1、图2)同样地,将上部防振件6设置于机械台4上方。当将上部防振件6设置于机械台4上方的情况下,上部防振件6经由支承部9固定于建筑物22的地面18或梁16。
在机械台16与地面18之间,设置有防振件17。防振件17的上表面固定于梁16,下表面固定于地面18。在机械台4与梁16之间,设置有防振件15。防振件15的上表面固定于机械台4,下表面固定于梁16。防振件15和防振件17是与下部防振件5及上部防振件6同样的防振件。这些防振件的弹簧系数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在机械台4与梁16之间,另外设置有防振件14。防振件14的上表面固定于机械台4。防振件14的下表面虽然与梁16接触,但不固定于梁16。防振件14是与下部防振件5及上部防振件6相同的防振件,弹簧系数既可以与下部防振件5及上部防振件6的弹簧系数相同,也可以与下部防振件5及上部防振件6的弹簧系数不同。
防振件14在机械台4朝下方振动时施加力,而在机械台4朝上方振动时不施加力。此外,防振件14在梁16朝上方振动时施加力,而在梁16朝下方振动时不施加力。因而,防振件14能根据机械台4及梁16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固有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从而能减小上下方向的振动的位移量(振幅)。
通过将防振件15、梁16及防振件17设置于机械台4的下方,从而对于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的传播来说,能获得很高的防振效果。这是由于防振件15和防振件17串联连接,能进一步减小位于机械台4下方的防振件的弹簧系数。
对于卷扬机21的振动向轿厢23的传播,通过减小卷扬机21的振动的位移量(振幅),能获得很高的防振效果。卷扬机21的振动的位移量是卷扬机21自身的振动的位移量与梁16的振动的位移量之和。关于卷扬机21自身的振动的位移量,能通过防振件14的作用来降低。防振件14不固定于梁16,由于起到与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说明的上部防振件6相同的效果,因此,能抑制卷扬机21的共振,并能减小卷扬机21的振动的位移量。关于梁16的振动的位移量,由于如上所述能减小位于机械台4下方的防振件的弹簧系数,因此,能降低梁16的振动的位移量。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的传播,并能降低因卷扬机21的振动引起的建筑物22和轿厢23的振动,因而能获得很高的防振效果。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防振件14(上表面固定于机械台4而下表面不固定于梁16的防振件)配置在比防振件15(上表面固定于机械台4且下表面固定于梁16的防振件)更远离卷扬机21的位置(从卷扬机21处观察配置在梁16的外侧)。其理由是因为若在梁16上产生旋转振动,则梁16的远离卷扬机21的位置(即梁16的外周部)处的振动会变大,因而,将防振件14设置于振动较大的位置(或该位置附近),便能进一步提高利用防振件14带来的防振效果。
实施例4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中用于抑制卷扬机21的振动向建筑物22和轿厢23传播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摩擦件11设置于下表面没有被固定的防振件6、14的下方,从而能降低卷扬机21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并能降低从卷扬机21传播来的建筑物22和轿厢23的振动。在图4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在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中,将摩擦件11设置在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之间的例子。摩擦件11在实施例2所示的结构(图2)中也能设置在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之间,在实施例3所示的结构(图3)中也能设置在防振件14与梁16之间。
因卷扬机21的振动,在机械台4上,不仅会激发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且会激发水平方向(即、与电动机1的输出轴平行的方向以及相对于输出轴呈水平的方向)的振动。机械台4有时会因不仅仅包括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还包括上下方向以外的振动的复杂的振动模式,使得卷扬机21的滑轮3沿上下振动。因而,通过降低机械台4的水平方向的振动,也能降低滑轮3的振动。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之间设置摩擦件11,从而能降低在机械台4上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并能降低卷扬机21(滑轮3)的水平方向的振动。摩擦件11固定在上部防振件6的下表面。摩擦件11只要能设置在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之间,以增大上部防振件6与机械台4间的摩擦系数,则能够使用任意的构件。
当机械台4沿水平方向振动时,利用机械台4和摩擦件11的摩擦,机械台4的振动能成为热能。即,摩擦件11通过将水平方向的振动能转换成热能,来降低机械台4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其中,摩擦件11对于上下方向的振动不起作用。上部防振件6降低朝上方的振动。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必然限定于包括已说明的所有结构的形态。此外,也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替换为其它的实施例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将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加入某一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关于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能够予以删除,或是追加及替换为其它结构。

Claims (9)

1.一种电梯,设置在建筑物上,并包括轿厢、对所述轿厢进行悬吊的绳索以及对所述绳索进行驱动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包括基台,该基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并供所述卷扬机设置,
在所述建筑物与所述基台之间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台的第一防振件,
在所述基台的上方设置有不固定于所述基台的第二防振件。
2.一种电梯,设置在建筑物上,并包括轿厢、对所述轿厢进行悬吊的绳索以及对所述绳索进行驱动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包括机械台,该机械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并供所述卷扬机固定,
在所述建筑物与所述机械台之间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械台的第一防振件,
所述电梯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固定于所述建筑物,
在所述机械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振件,该第二防振件的上表面固定于所述支承部,下表面不固定于所述机械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括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化,并能改变所述第二防振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防振件与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
5.一种电梯,设置在建筑物上,并包括轿厢、对所述轿厢进行悬吊的绳索以及对所述绳索进行驱动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包括机械台,该机械台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梁并供所述卷扬机固定,
在所述建筑物与所述梁之间包括固定于所述梁的第一防振件,
在所述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振件,该第二防振件的上表面固定于所述机械台,下表面不固定于所述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三防振件,该第三防振件的上表面固定于所述机械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梁,
所述第二防振件设置在比所述第三防振件更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防振件与所述基台之间设置有摩擦件。
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防振件与所述机械台之间设置有摩擦件。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防振件与所述梁之间设置有摩擦件。
CN201610236659.6A 2015-04-20 2016-04-15 电梯 Active CN106064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5613 2015-04-20
JP2015085613A JP6416037B2 (ja) 2015-04-20 2015-04-20 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4779A true CN106064779A (zh) 2016-11-02
CN106064779B CN106064779B (zh) 2018-11-20

Family

ID=5741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6659.6A Active CN106064779B (zh) 2015-04-20 2016-04-15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16037B2 (zh)
CN (1) CN106064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82245A (ko) * 2017-01-10 2018-07-18 누리엔지 엔지니어링(주) 엘리베이터의 전동기 지지장치
DE202018103585U1 (de) * 2018-06-25 2019-09-26 Vestner Aufzüge GmbH Motorlagerung für einen Aufzugsantriebsmotor
US11691852B2 (en) 2020-12-04 2023-07-04 Fujitec Co., Ltd.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car door device equipped with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and elevator car equipped with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JP6880522B1 (ja) * 2020-12-04 2021-06-0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嵩上げ部材、及び嵩上げ部材を備えるかごドア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1177A (ja) * 2002-01-30 2003-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CN1482994A (zh) * 2001-10-30 2004-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849467A (zh) * 2003-09-11 2006-10-1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除振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86425A (zh) * 2008-01-16 2009-07-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具有电梯减振装置的电梯
CN101559902A (zh) * 2008-04-17 2009-10-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减振装置
WO2010066939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caused by an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caused by a machine
CN102602781A (zh) * 2011-10-31 2012-07-25 厦门嘉达环保建造工程有限公司 曳引机隔振结构
CN204251158U (zh) * 2014-04-25 2015-04-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7562U (zh) * 1976-01-21 1977-07-22
JPS6078376U (ja) * 1983-11-01 1985-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巻上機の防振据付装置
JPS6137680A (ja) * 1984-07-30 1986-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の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994A (zh) * 2001-10-30 2004-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03221177A (ja) * 2002-01-30 2003-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CN1849467A (zh) * 2003-09-11 2006-10-1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除振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86425A (zh) * 2008-01-16 2009-07-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具有电梯减振装置的电梯
CN101559902A (zh) * 2008-04-17 2009-10-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减振装置
WO2010066939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caused by an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caused by a machine
CN102602781A (zh) * 2011-10-31 2012-07-25 厦门嘉达环保建造工程有限公司 曳引机隔振结构
CN204251158U (zh) * 2014-04-25 2015-04-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16037B2 (ja) 2018-10-31
JP2016204089A (ja) 2016-12-08
CN106064779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4779A (zh) 电梯
US8348217B2 (en) Base isolation table with damping mechanism and base isolation table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1587008A (zh) 电动振动台振动增强装置
KR20150102717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570932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225027B1 (ko) 비선형 스프링 분리 디바이스
KR20190044486A (ko) 능동형 면진장치
Nguyen et al.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vibration of ropes in a high-rise elevator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US11325812B2 (en) Damping device for main rope
CN108431323B (zh) 洗衣机
JP2020012560A (ja) 構造物用制振装置
JP201021539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2121705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振動低減装置
ATE377571T1 (de)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fahrtreppe bzw. fahrsteig
CN109971629A (zh) 基因测序仪
JP6010361B2 (ja) 共振振動台
Kaczmarczyk Vibration Problems in Lift and Escalator Systems: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JP2013029137A (ja) 制振装置
CN206511790U (zh) 电梯
WO2013088507A1 (ja) アクティブ動減衰器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振動制御方法
JP6010362B2 (ja) 共振振動台
JP2003221177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Kaczmarczyk et al.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 interactions in an aramid rope system
JP200125366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装置
JP2004332847A (ja) 制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