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1158U -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1158U
CN204251158U CN201420560561.2U CN201420560561U CN204251158U CN 204251158 U CN204251158 U CN 204251158U CN 201420560561 U CN201420560561 U CN 201420560561U CN 204251158 U CN204251158 U CN 204251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ing machine
vibration
support
bearing beam
proof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05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1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11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机的支撑结构。曳引机(3)的支撑结构(1)具备滑轮(2)、曳引机(3)、机座(4)、曳引机承重梁(5)以及防振橡胶(6、7)。滑轮(2)用于卷挂使轿厢升降的主绳(130)。滑轮(2)固定在曳引机(3)的旋转轴(32)上。机座(4)固定曳引机(3),其形成为对应曳引机振动时的曳引机固有频率,以抑制曳引机作为振动源时的共振。曳引机承重梁(5)固定在梁柱(162、163)上。防振橡胶(6、7)位于机座(4)与曳引机承重梁(5)之间,相对于曳引机承重梁支撑机座,并抑制振动从机座传递至曳引机承重梁。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6、7)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滑轮(2)更靠近曳引机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091915(申请日:2014年4月25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参照了该申请,并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曳引机设置在机房内或井道内,其直接安装在固定于梁柱或基座等固定对象上的曳引机承重梁上。在固定对象与曳引机承重梁之间设有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用于抑制曳引机驱动而产生的噪音。也就是说,曳引机以及曳引机承重梁隔着通过防振橡胶被固定对象支撑。
实用新型的内容
但是,在曳引机驱动时,伴随驱动而发生振动。也就是说,曳引机作为振动源使曳引机承重梁振动,然而,当曳引机施加的振动频率与曳引机承重梁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曳引机承重梁共振而激化噪音。用于电梯的曳引机承重梁根据电梯规格而有所不同。所使用的电梯根据设置电梯的构造物来决定。特别是,对于订单型电梯,由于电梯规格众多,因此,曳引机承重梁的形状根据电梯规格而有所不同。由此,所使用的曳引机承重梁根据被固定的曳引机有时发生共振。作为这种情况的对策,提高曳引机承重梁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曳引机驱动时噪音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实施方式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滑轮,用于卷挂使轿厢升降的主绳;曳引机,其旋转轴上固定有所述滑轮;机座,固定有所述曳引机,并形成为对应所述曳引机振动时的所述曳引机的固有频率,以便抑制所述曳引机作为振动源时的共振;曳引机承重梁,固定在固定对象上;以及振动抑制支撑部件,位于所述机座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之间,相对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支撑所述机座,并抑制振动从所述机座传递至所述曳引机承重梁,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滑轮更靠近曳引机侧的位置。
此外,所述记载的实施方式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中,在所述曳引机被所述机座固定的位置中最靠近所述滑轮的位置的两侧,配置有多个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
此外,所述记载的实施方式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中,所述机座由多个板材构成,在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之间层叠有板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曳引机的电梯的概略构成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座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配置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变形例1的示意图。
图6是配置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还有,下述实施方式为示例,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还有,在下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机房设置了曳引机的电梯进行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机房,而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的轿顶部。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曳引机的电梯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座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配置的示意图。此外,在各图中所示的X方向是曳引机的轴方向,Y方向是在水平面与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铅垂方向。此外,图1是电梯的模式图,并不特别指定形状等。此外,图4(包含图5以及图6)是从铅垂方向观察曳引机的支撑结构的图,图中省略了曳引机、曳引机承重梁。如图2所示,曳引机3的支撑结构1具备滑轮2、曳引机3、机座4以及曳引机承重梁5。
如图1所示,电梯100具备轿厢110、对重120、主绳130、滑轮2以及曳引机3,还具备控制装置140。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轿厢110、对重120、主绳130设置在井道150内。此外,滑轮2、曳引机3以及控制装置140设置在机房160内。即,本实施方式的曳引机3的支撑结构1设置在机房160内。
轿厢110是乘客乘降用装置。轿厢110配置在设置于井道150内的一对轿厢用导轨(未图示)之间,并通过对于轿厢用导轨设置一个以上的引导装置(未图示),沿着轿厢用导轨进行升降,从而在井道150内进行升降。在轿厢110开闭自如地设有轿厢门111。轿厢门111用于关闭以及开启轿厢110的轿厢出入口112。轿厢门111在轿厢110升降时保持关闭状态,而轿厢110平层时,通过驱动装置(未图示),从关闭状态变成开启状态。此外,在轿厢110设有未图示的负荷传感器和开闭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与控制装置140电连接,并将轿厢110内的装载量和轿厢门111的开闭状态输入至控制装置140。
对重120是与轿厢110的升降联动以在井道150内进行升降的装置。对重120设置在一对对重用导轨(未图示)之间,并通过对于对重用导轨设置一个以上的引导装置(未图示),沿着对重用导轨进行升降。在此,对重120的重量被设定成,在轿厢110为规定装载量(例如最大装载量的0至1/2左右)时隔着曳引机与轿厢110保持平衡。
主绳130是使轿厢110以及对重120升降的一个以上的绳索,其卷绕在滑轮2上。主绳130以牵引方式使轿厢110以及对重120进行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绳130的一侧端部与轿厢110连结,另一侧端部与对重120连结。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主绳130为多根,一侧端部固定在轿厢110的铅垂方向上部,另一侧端部固定在对重120的铅垂方向上部。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140用于控制电梯100运转,至少对轿厢门111的开闭以及曳引机3的驱动进行控制。
在此,设有电梯100的建筑物设有层站2001~n(n为轿厢可停靠的楼层数),层站2001~n设置在可停靠轿厢110的楼层上。在层站2001~n开闭自由地分别设有层站门2011~n。层站门2011~n分别用于关闭以及开启层站出入口2021~n。层站出入口2021~n形成在轿厢110平层时与轿厢出入口112对置的位置。通常,层站门2011~n处于关闭状态,通过锁定机构(未图示)来控制开启状态的动作。轿厢110平层后,层站门2011~n与轿厢门111从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的动作联动,解除被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从而从关闭状态变成开启状态。
如图2所示,滑轮2上卷挂有使轿厢110升降的主绳130。在滑轮2上分别形成有对应于各主绳130的槽(未图示)。如图3所示,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滑轮2配置在与后述的机座4的凸部4a相对置的位置上。由此,卷挂在滑轮2上的主绳130不受机座4的干扰,通过滑轮2旋转而被卷起。
曳引机3通过旋转来卷起卷挂在滑轮2上的主绳130,并通过改变轿厢110与对重120在升降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轿厢110在井道150内进行升降。如图2所示,曳引机3具有曳引机本体31以及旋转轴32。本实施方式中的曳引机本体31具有未图示的电动机以及减速器,并与控制装置140电连接,且通过控制装置140供给的电力来进行驱动控制。在曳引机3上形成有固定于机座4的安装部33。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33分别在曳引机本体31的轴方向的两端部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四个。即,曳引机3通过四个安装部33被固定在机座4上,而其他部位与机座4隔开。此外,在各个安装部33分别形成有安装部贯通孔(未图示)。
机座4用于固定曳引机3,其设置在曳引机3与曳引机承重梁5之间。如图3所示,机座4由多个板材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机座4由基板41、第一加强板42、第二加强板43以及第三加强板44等四个板材构成。各个板材41~44为钢板,分别通过焊接相互被固定。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机座4呈略长方形,在轴方向形成有向一方向突出的凸部4a。凸部4a的被设定成以宽度方向为长度,以便不受卷挂在所述滑轮2上的主绳130的干扰。
基板41上层叠有第一加强板42和第二加强板43。第一加强板42设置在基板41的轴方向上的凸部4a侧。第一加强板41凸出至凸部4a的局部。还有,在第一加强板42上形成有焊接用孔42a,该焊接用孔42a目的在于增加对基板41的焊接部分。第一加强板42通过将外周以及焊接用孔42a的内周与基板41进行焊接,从而被固定在基板41上。第二加强板43设置在基板41的轴方向上的凸部4a的相反侧。第二加强板43通过将外周与基板41进行焊接,从而被固定在基板41上。第三加强板44设置在第一加强板42的中心部。第三加强板44突出至凸部4a的局部。还有,在第三加强板44上形成有焊接用孔44a,该焊接用孔44a目的在于增加与第一加强板42的焊接部分。此外,在基板41中,在第一加强板42与第二加强板43之间设置有吸音材料45。吸音材料45将通过驱动固定在机座4上的曳引机43而输出至外部的驱动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例如为热能。在此,从曳引机3输出至外部的驱动音中,向机座4传递的一部分驱动音在机座4与曳引机3之间反复反射而停留在机座4与曳引机3之间,因此有可能放大驱动音。但是,通过在机座4与曳引机3之间设置吸音材料45,能够吸收该驱动音,从而能够抑制曳引机3驱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机座4上形成有曳引机用孔4b、4c和防振橡胶用孔4d、4e。曳引机用孔4b、4c分别对应于形成在曳引机3的各个安装部33上的安装部贯通孔。曳引机用孔4b、4c与安装部贯通孔中分别插入有螺栓以及螺母8。曳引机用孔4b是贯通基板41与第一加强板42的孔,其在第一加强板42中,在轴方向的凸部4a侧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两个。曳引机用孔4c是贯通基板41与第二加强板43的孔,其在第二加强板43中,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两个。防振橡胶用孔4d对应于后述的防振橡胶6的固定螺栓6a而形成,用于插入固定螺栓6a。防振橡胶用孔4d是贯通基板41的孔,其在基板41中,在构成凸部4a的部位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两个。防振橡胶用孔4e对应于后述的防振橡胶7的固定螺栓7a而形成,用于插入固定螺栓7a。防振橡胶用孔4e是贯通基板41以及第一加强板42的孔,在第一加强板42中,轴方向上的以曳引机用孔4b基准时与凸部4a侧相反的一侧、且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两个。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机座4在固定有曳引机3的部位以及防振橡胶6、7之间层叠有板材。因此,当防振橡胶6、7受到曳引机3、滑轮2、主绳130、轿厢110、对重120等负荷时,能够确保机座4中需要强度部分的强度。由此,机座4中不需要强度的部分可以仅由基板41构成,从而能够确保机座4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在此,机座4对应曳引机振动时的曳引机固有频率而形成,以便抑制将曳引机3作为振动源时机座4的共振。曳引机3驱动时,曳引机的固有频率对机座4施加振动力。机座4形成为,具有被施加该振动力时不进行共振的固有振动频率,固有振动频率主要根据刚性以及质量发生变化。因此,例如预先通过模拟实验等来确定机座4刚性以及质量,以便机座4具有不共振的固有振动频率,并将确定的刚性以及质量作为限制条件来设计机座4。对于以相同的曳引机固有频率给机座4施加振动的曳引机3,使用相同的机座4。即,只要是以相同的曳引机固有频率给机座4施加振动的曳引机3,即使曳引机的种类不同,也能使用相同尺寸的机座4。在此,曳引机固有频率是曳引机3驱动时曳引机作为振动源给机座4施加振动的振动力的频率。曳引机固有频率例如可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获得。此外,例如,当用于曳引机的电动机为三相交流电动机时,曳引机固有频率为,对于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逆变器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控制频率f的三的倍数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6f、12f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的曳引机固有频率为12f,约为500Hz。
曳引机承重梁5固定在固定对象(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机房160地板部161的梁柱162、163)上。曳引机承重梁5的形状考虑到了在机房160内主绳130沿着井道150通过的位置、通过各个防振橡胶6、7来固定机座4的位置以及机房160中的设置空间等,例如,由多个钢板组合构成。即,曳引机承重梁5的形状(尺寸)并非根据电梯100的规格而固定,而是变化的。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形成有防振橡胶用孔5a、5b。防振橡胶用孔5a对应于防振橡胶6的后述的固定螺栓6b而形成,用于插入固定螺栓6b。防振橡胶用孔5a是贯通曳引机承重梁5中与隔着防振橡胶6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的机座4的防振橡胶用孔4d对置部分的孔,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形成有两个。防振橡胶用孔5b对应于防振橡胶7的后述固定螺栓7b而形成,用于插入固定螺栓7b。防振橡胶用孔5b是贯通曳引机承重梁5中与隔着防振橡胶7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的机座4的防振橡胶用孔4e对置的部分的孔,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形成有两个。还有,固定对象并非限定于梁柱162、163,也可以是地板部161、设置在地板部161上的基座,如果是未设有机房160的电梯100,固定对象可以是未图示的轿厢用导轨。
防振橡胶6、7是振动抑制支撑部件,其位于机座4与曳引机承重梁5之间,相对于曳引机承重梁5支撑机座4,且抑制来自机座4的振动传递到曳引机承重梁5。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橡胶6、7具有主部件6a、7a,该主部件6a、7a由呈棱柱或圆柱等块状的可抑制振动的橡胶材料形成。在此,已确定主部件6a、7a的弹性系数,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曳引机固有频率的振动。防振橡胶6具有固定螺栓6b、6c,该固定螺栓6b、6c在铅垂方向上夹着主部件6a而分别固定在主部件6a上。防振橡胶7具有固定螺栓7b、7c,该固定螺栓7b、7c在铅垂方向上夹着主部件而分别固定在主部件7a上。如图4所示,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6、7以滑轮2位置为中心(基准)而配置。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6位于与机座4的凸部4a接触的位置,且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两个。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橡胶6配置在相对于滑轮2的曳引机3侧端部的相反侧端部更位于滑轮2外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7位于机座4中层叠有基板41以及第一加强板42的位置,且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有两个。如图4所示,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7配置在相对于滑轮2的曳引机3侧端部更位于滑轮2外侧的位置。即,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防振橡胶6、7中的一部分配置在相对于滑轮2更靠近曳引机3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橡胶7配置在以下位置:在轴方向上,在曳引机3的安装部33中,位于滑轮2侧安装部33的附近,且相对于滑轮2侧的安装部33位于与滑轮2侧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橡胶6、7在轴方向上隔着在曳引机3安装部33中位于滑轮2侧的安装部,即,在轴方向上隔着曳引机3固定于机座4的位置中位于更靠近滑轮2侧的位置配置多个。因此,能够将防振橡胶6、7的一部分、即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橡胶7配置在机座4中最受负荷部分的附近,所以,即使曳引机驱动而使机座4所受到的负荷变化,也能够抑制防振橡胶6、7的挠度变化。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曳引机3的支撑结构1的电梯100设置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预先将曳引机3固定在机座4上,其中,该曳引机3的旋转轴32上固定有滑轮2,该机座4具有即使受到该曳引机固有频率的振动也不会振动的固有振动频率。具体地,通过螺栓和螺母8将曳引机3固定在机座4上,该螺栓和螺母8夹着曳引机3的各个安装部33和机座4进行螺合。即,曳引机3通过四个部位被固定在机座4上。
之后,在预先固定在梁柱162、163上的曳引机承重梁5上载放防振橡胶6、7,在防振橡胶6、7上载放固定有曳引机3的机座4。具体地,将各个防振橡胶6的固定螺栓6b插入于防振橡胶用孔4d中,同时分别将固定螺栓6c插入于曳引机承重梁5的各个防振橡胶用孔5a中。并且,将各个防振橡胶7的固定螺栓7b插入于防振橡胶用孔4e中,同时分别将固定螺栓7c插入于曳引机承重梁5的各个防振橡胶用孔5b中。此时,优选,相对于防振橡胶用孔4e而在曳引机用孔4c侧,在机座4与曳引机承重梁5之间安置未图示的安装用夹具。由此,机座4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被曳引机承重梁5支撑,从而能够将机座4稳定地载放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
之后,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固定机座4。具体地,将螺母9分别与从各个防振橡胶用孔4d突出的各个固定螺栓6b、从各个防振橡胶用孔4e突出的各个固定螺栓7b、从各个防振橡胶用孔5a突出的各个固定螺栓6c、以及从各个防振橡胶用孔5b突出的各个固定螺栓7c进行螺合。由此,机座4以在中间夹住防振橡胶6、7的状态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即,机座4被防振橡胶6、7支撑四个部位的状态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曳引机3的支撑结构1固定在机座4上,该机座4对应曳引机3振动时的曳引机固有频率而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曳引机3驱动时机座4共振的现象。被抑制共振的机座4隔着防振橡胶6、7被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从而,从机座4传递至曳引机承重梁5的振动被防振橡胶6、7抑制。由此,当曳引机3驱动时,相对于直接将曳引机3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而曳引机承重梁5共振的结构,抑制机座4共振的现象,并且,通过防振橡胶6、7抑制传递到曳引机承重梁5的振动,从而能够抑制曳引机3驱动时的噪音。
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振橡胶6设置在滑轮2的外侧,但并非限定于此,防振橡胶6也可以设置成,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其至少一部分与滑轮2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座4通过四个防振橡胶6、7被曳引机承重梁5支撑,但并非限定于此。图5是示出配置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变形例1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配置实施方式涉及的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1,曳引机承重梁5也可以通过两个防振橡胶10、11来支撑机座4。防振橡胶10、11向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其是使在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两个防振橡胶6、7分别一体化的结构。防振橡胶10、11在轴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与防振橡胶6、7的位置相同,在防振橡胶10、11形成有分别与固定螺栓6b、7b对应的固定螺栓10b、11b,形成有分别与固定螺栓6c、7c对应的未图示的固定螺栓,并通过螺母9,相对于曳引机承重梁5支撑机座4。当机座4隔着防振橡胶10、11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时,由于能够使支撑机座4的防振橡胶10、11的面积变大,因此,相对于防振橡胶6、7,能够进一步抑制传递至曳引机承重梁5的振动。
此外,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2,曳引机承重梁5也可以通过一个防振橡胶12来支撑机座4。防振橡胶12呈片状,形成为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与所有的防振橡胶6、7重叠。防振橡胶12上形成有分别与固定螺栓6b、7b对应的固定螺栓12b,形成有分别与固定螺栓6c、7c对应的未图示的固定螺栓,并通过螺母9,相对于曳引机承重梁5支撑机座4。当机座4隔着防振橡胶12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5上时,由于能够使支撑机座4的防振橡胶12的面积变大,因此,相对于防振橡胶6、7,能够进一步抑制传递至曳引机承重梁5的振动。
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要旨中,同样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以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曳引机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滑轮,用于卷挂使轿厢升降的主绳;
曳引机,其旋转轴上固定有所述滑轮;
机座,固定有所述曳引机,并形成为对应所述曳引机振动时的所述曳引机的固有频率,以便抑制所述曳引机作为振动源时的共振;
曳引机承重梁,固定在固定对象上;以及
振动抑制支撑部件,位于所述机座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之间,相对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支撑所述机座,并抑制振动从所述机座传递至所述曳引机承重梁,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滑轮更靠近曳引机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曳引机被所述机座固定的位置中最靠近所述滑轮的位置的两侧,配置有多个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由多个板材构成,在所述振动抑制支撑部件之间层叠有板材。
CN201420560561.2U 2014-04-25 2014-09-26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11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1915 2014-04-25
JP2014-091915 2014-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1158U true CN204251158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056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1158U (zh) 2014-04-25 2014-09-26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115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779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7021406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0759208A (zh) * 2019-10-29 2020-02-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779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7021406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0759208A (zh) * 2019-10-29 2020-02-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CN110759208B (zh) * 2019-10-29 2022-09-06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抑制曳引机振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1158U (zh) 曳引机的支撑结构
JP200007235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213888B (zh) 电梯设备
JP444294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093657B (zh) 双层电梯
JP2000255938A (ja) エレベータカーの振動低減装置
CN106335834A (zh) 用于无绳电梯的线性推进系统的主动减振器
TWI772780B (zh) 電梯車廂及具備該車廂的電梯
JPH02241348A (ja) リニアモータ装置におけるエアギャップの調整装置
US7828122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an elevator
CN106829698B (zh) 用于抑制振动的电梯轿厢装置和方法
JP660025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1603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6693373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5105154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8184257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40913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400103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4262602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3160285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2300346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レール設置装置およびガイドレール設置方法
JP201317001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749633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022410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285583B2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用縦振動抑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