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3888B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3888B
CN103213888B CN201310017878.1A CN201310017878A CN103213888B CN 103213888 B CN103213888 B CN 103213888B CN 201310017878 A CN201310017878 A CN 201310017878A CN 103213888 B CN103213888 B CN 103213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hoist trunk
sides support
side stand
cylindr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78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3888A (zh
Inventor
关谷裕二
牛村真人
森山京一
福家毅
德野贵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1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3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8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当设置在导轨上的防振材料受到损伤后,固定螺栓承受不了因导轨侧支架的变形而产生的负载,固定螺栓在形成于导轨支架的插入孔内发生大幅度倾斜,并且导轨(14)在水平方向发生大的变形。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与导轨侧支架之间设置防振材料,将对升降通道侧支架、防振材料以及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的固定螺栓竖直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和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侧,由此通过固定螺栓来阻止导轨侧支架发生位移。

Description

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设置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以将人和货物等运送到目的地楼层的电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因引导电梯轿厢和平衡重在升降通道内行驶的导轨变形而产生的振动传播到建筑物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普通的电梯设备中,如日本特开平05-7805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电梯轿厢和平衡重在引导靴的引导下沿着竖立地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导轨行驶。
而且,当该电梯轿厢和平衡重行驶时,会产生电梯轿厢和平衡重的摇晃和振动从引导靴通过导轨以及导轨支架传播到建筑物的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存在噪音和振动会传播到建筑物的居室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现有方法,在用于连结和固定导轨与升降通道壁面的导轨侧支架与升降通道侧支架之间设置由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材料构成的防振材料,通过固定螺栓将导轨侧支架和升降通道侧支架以及防振材料牢固地连结在一起,通过防振材料吸收从导轨侧支架传播来的振动,以避免该振动传播到升降通道侧支架上(将在后述的图2中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78055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之前,先参照图1至图3对现有技术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设备的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表示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在其内部收纳有构成电梯设备的构成部件。
电梯设备主要由电梯轿厢11、未图示的平衡重、卷扬机12以及未在图1中示出的控制面板构成,在电梯轿厢11的下部安装有滑轮,并且在平衡重上也安装有滑轮,在卷扬机12的旋转轴上安装有绳轮。
在此,卷扬机12安装在固定于升降通道10最顶部附近的梁上,但卷扬机12也可以设置在形成于升降通道10最下层下方的底坑(pit)的地板面上。
梁固定在升降通道10的上部,在该梁上安装有中间滑轮,该中间滑轮能够改变主吊索13的卷绕方向。
主吊索13的一端安装在升降通道10的上部壁面上,从该一端出发,另一端经由平衡重的滑轮、中间滑轮、卷扬机12的绳轮、中间滑轮以及电梯轿厢11的滑轮后,安装在升降通道10的上部壁面上。
在位于电梯轿厢11下方的升降通道下端设置有对由电梯轿厢11碰撞而引起的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器,并且在位于平衡重下方的升降通道下端也设置有对由平衡重碰撞而引起的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器。
上述结构是电梯设备的一个结构例,除此之外,还可列举出不在电梯轿厢和平衡重上设置滑轮而通过设置在升降通道上部的机械室内的卷扬机12设置成吊桶式的电梯等。
导轨14由升降通道10的壁面15以及导轨支架16连结和固定。因此,导轨14的振动会经由导轨支架16而传播到升降通道10的壁面15。
在上述电梯设备中,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面板向卷扬机12的电动机和制动机构等发送运行指令,电梯轿厢11根据上述运行指令而朝着建筑物的规定楼层进行升降动作。
电梯轿厢11和平衡重等在引导靴组合体17的引导下沿着导轨14进行该升降动作。在引导靴组合体17中,具有润滑性的引导靴在导轨14上滑动,由此对电梯轿厢11和平衡重等进行引导,由于引导靴与导轨14接触,所以振动会传播到导轨14上。
因此,电梯轿厢11和平衡重的摇晃和振动会作为振动通过引导靴传播到导轨14,传播到导轨14的振动进一步通过导轨支架16传播到升降通道的壁面15。
作为防止上述振动传播的方法,如图2所示,在用于连结和固定导轨14与升降通道的壁面15的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之间设置由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材料构成的防振材料18,通过固定螺栓19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以及防振材料18牢固地连结在一起,通过防振材料18吸收从导轨侧支架16A传播来的振动,以避免该振动传播到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
如图2所示,在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设置有直径大于固定螺栓19的螺纹部的外径的螺栓插入孔,在导轨侧支架16A与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之间夹装有防振材料18,在导轨侧支架16A与固定螺栓19的垫片20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washer)21,通过紧固螺母22,防振材料18和防振垫圈21被牢牢地固定在垫片20与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之间。如此,通过固定螺栓19与螺母22之间的紧固力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固定在一起。
可是,当紧急制动装置(当发生了异常时,在电梯轿厢11超过了规定的下降速度的情况下,将制动件强制地按压在导轨14上以使电梯轿厢11减速并停止的装置)动作时,或者电梯轿厢11因偏载等而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了大的负载时,或者因橡胶或聚氨酯等防振材料18发生了经年性老化时,防振材料18会受到损伤或者产生变形,如图3所示,可能会使得固定螺栓19发生倾斜,导致导轨14发生大的位移。
也就是说,在固定螺栓19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的用于供固定螺栓19贯通的两个螺栓插入孔的内径之间,一定要有规定尺寸的间隙。
而且,随着防振材料18发生变形,在固定螺栓19因承受不了作用在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之间的负载而产生了倾斜的情况下,由于两个插入孔与固定螺栓19之间存在有间隙,导轨侧支架16A的位移增大,其结果是,存在会导致导轨14发生变形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在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两者上都设置螺栓插入孔,将固定螺栓19以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穿过上述螺栓插入孔后,用螺母22进行紧固,由此在中间夹着防振材料18的状态下对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进行固定。
而且,防振材料18因经年性老化等会产生永久性变形(所谓的弹力减弱现象),当有大的负载作用在防振材料18上时,防振材料18会发生破损。在上述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当由于电梯轿厢11摇晃等而有大的力作用在导轨14上时,作用在导轨14上的负载由导轨侧支架16A承受。
此时,若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由于得不到防振材料18的支承,固定螺栓19承受不了该负载,如图3所示,固定螺栓19在形成于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螺栓插入孔内发生大幅度的倾斜,同时导轨14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的变形。
如此,当导轨14发生变形时,在电梯轿厢11行驶的状态下,因该变形而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在导轨14上滑动的引导靴,使电梯轿厢11产生噪音和振动,给乘客带来不安感。并且,该振动还会给建筑物中的居室带来噪音和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设备,使得即使夹在导轨侧支架和升降通道侧支架之间的防振材料受到了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导轨侧支架的位移,从而能够避免导轨发生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与导轨侧支架之间设置防振材料,将对升降通道侧支架、防振材料以及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的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升降通道侧支架和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侧,由此通过固定螺栓来阻止导轨侧支架发生位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任一方的支架上,使得即使在导轨侧支架发生了位移,由于该位移被固定螺栓阻止,所以能够减少导轨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标准型导轨支架部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导轨支架部的位移状态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支架部结构的结构图,图4(b)是导轨支架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c)是导轨支架部位移状态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支架部结构的结构图,图5(b)是导轨支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支架部结构的结构图,图6(b)是导轨支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支架部结构的结构图,图7(b)是导轨支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支架部结构的结构图,图8(b)是导轨支架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升降通道,11…电梯轿厢,14…导轨,15…壁面,16…导轨支架,16A…导轨侧支架,16B…升降通道侧支架,17…引导靴组合体,18…防振材料,20…垫片,21…防振垫圈,22…螺母,23…固定螺栓,23A…圆柱部,23B…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本发明中提出了多个实施例,而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构成部件。
实施例1
在图4(a)和图4(b)中,固定螺栓23隔开规定的间隔通过焊接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在该固定螺栓23的基端侧形成有圆柱部23A以及从该圆柱部23A的中途起朝着前端形成的螺纹部23B。在该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没有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固定螺栓用的螺栓插入孔。
将具有直径比该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的直径略大的插入孔18A的防振材料18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
进而,使固定螺栓23穿过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而将安装端面16D放置在该防振材料18上,此后放置从图4看朝向下侧突出的由橡胶和聚氨酯等构成且具有防振功能的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并使固定螺栓23穿过该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然后通过与螺母22配合来进行紧固固定。
凸状的防振垫圈21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大径部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上表面上,在其与垫片20之间发挥防振功能,小径部位于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3之间,除了在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3之间发挥防振功能以外,还具有对固定螺栓23与插入孔16E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缓冲以防止彼此损伤的功能(以下,包括其他实施例在内,称为防振垫圈,并具有相同的功能)。
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也具有比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的外径略大的内径,而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夹装在该插入孔16E与圆柱部23A之间。
将螺母22安装在固定螺栓23上并紧固后,由螺母22产生的按压力(紧固力)经由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传递到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最终能够以将防振材料18压缩规定的压缩量的方式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此,将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的长度t1设定为比防振材料18的厚度t2和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厚度t3的合计厚度长,当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时,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固定螺栓23的螺纹部23B受到损伤。
然而,在通过维修和检查而不再次使用固定螺栓23、或者螺纹部23B受到损伤也没有关系、或者螺纹部23B受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保护等情况下,不需要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处。
因此,当采用省略了圆柱部23A的固定螺栓或者缩短了圆柱部23A的长度的固定螺栓时,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也可以存在于螺纹部23B或者横跨螺纹部23B和圆柱部23A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防松动效果,使用双层螺母作为螺母22,并且如上所述,使用防振垫圈21来减少振动从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经由固定螺栓23进行传播。
如上所述,即使导轨14在图4(c)所示的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发生了位移,但由于固定螺栓23通过焊接等方法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并且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移动受到了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或者螺纹部23B的阻止,所以固定螺栓23兼具止挡件的功能,由此,至少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或者螺纹部23B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之差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厚度,该差实际上更小。
因此,通过将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比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或者螺纹部23B的外径略大,例如将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使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3的圆柱部23A或者螺纹部23B以及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实际上接触的尺寸,如此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抑制导轨的位移,所以能够解决因导轨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在电梯轿厢行驶的状态下传递到在导轨上滑动的引导靴上、使电梯轿厢产生噪音和振动而给乘客带来不安感的问题,以及因该振动使建筑物的居室产生噪音和振动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固定螺栓23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上,但当然也可以将固定螺栓23竖立地固定在导轨侧支架上。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构成部件。
在图5(a)和图5(b)中,固定螺栓24隔开规定的间隔通过焊接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在该固定螺栓24的基端侧形成有圆柱部24A以及从该圆柱部23A的中途起朝着前端形成的螺纹部24B。
圆柱部24A的外径形成为比螺纹部24B的外径大,圆柱部24A具有后述的止挡功能,螺纹部24B具有紧固功能。如此,通过加大圆柱部24A的外径,能够提高针对来自导轨侧支架16A的负载的强度。并且,通过高精度地制作该部分的高度,能够做到不考虑安装时的防振材料18的压缩量而进行紧固,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性。
将具有直径比该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直径略大的插入孔18A的防振材料18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
进而,使固定螺栓24穿过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而将安装端面16D放置在该防振材料18上,此后放置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并使固定螺栓24穿过该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然后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也具有比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外径略大的内径,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夹装在该插入孔16E与圆柱部24A之间。
将螺母22安装在固定螺栓24上并紧固后,由螺母22产生的按压力(紧固力)经由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传递到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最终能够以将防振材料18压缩规定的压缩量的方式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此,将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长度t1设定为比防振材料18的厚度t2和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厚度t3的合计厚度长,当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时,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处。
如上所述,即使导轨14在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发生了位移,但由于固定螺栓24通过焊接等方法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并且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移动受到了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阻止,所以固定螺栓24兼具止挡件的功能,由此,至少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之差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厚度,该差实际上更小。
因此,通过将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比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的外径略大,例如将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使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4的圆柱部24A以及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实际上接触的尺寸,则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抑制导轨的位移,所以能够解决因导轨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在电梯轿厢行驶的状态下传递到在导轨上滑动的引导靴上、使电梯轿厢产生噪音和振动而给乘客带来不安感的问题,以及因该振动使建筑物的居室产生噪音和振动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固定螺栓24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上,但当然也可以将固定螺栓24竖立地固定在导轨侧支架上。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构成部件。
在图6(a)和图6(b)中,圆柱部25隔开规定的间隔通过焊接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在该圆柱部25的内部具有螺纹孔27。圆柱部25具有后述的止挡功能。
将具有内径比该圆柱部25的外径略大的插入孔18A的防振材料18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
进而,将安装端面16D放置在该防振材料18上,并在其上放置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然后使固定螺栓26穿过垫片20、防振垫圈21、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以及插入孔18A,并拧入圆柱部25的螺纹孔27中进行紧固固定。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也具有比圆柱部25的外径略大的内径,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夹装在该插入孔16E与圆柱部25之间。
将固定螺栓26拧入圆柱部25的螺纹孔27内并紧固后,由固定螺栓26产生的按压力(紧固力)经由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传递到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最终能够以将防振材料18压缩规定的压缩量的方式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此,将圆柱部25的长度t1设定为比防振材料18的厚度t2和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厚度t3的合计厚度长,当通过固定螺栓26进行紧固固定时,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圆柱部25处。
如上所述,即使导轨14在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发生了位移,但由于圆柱部25通过焊接等方法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并且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移动受到了圆柱部25的周面的阻止,所以圆柱部25兼具止挡功能,由此,至少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圆柱部25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之差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厚度,该差实际上更小。
因此,通过将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比圆柱部25的外径略大,例如将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使插入孔16E与圆柱部25以及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实际上接触的尺寸,则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抑制导轨的位移,所以能够解决因导轨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在电梯轿厢行驶的状态下传递到在导轨上滑动的引导靴上、使电梯轿厢产生噪音和振动而给乘客带来不安感的问题,以及因该振动使建筑物的居室产生噪音和振动等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圆柱部25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上,但当然也可以将圆柱部25竖立地固定在导轨侧支架上。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构成部件。
在图7(a)和图7(b)中,螺纹孔28隔开规定的间隔直接形成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固定螺栓29的螺纹部29B拧入并贯通该螺纹孔28,固定螺栓29被构造成通过螺纹部29B和螺纹孔28而竖立地固定。
将防振材料18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并且将安装端面16D放置在该防振材料18上,使固定螺栓29穿过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以及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并拧入该螺纹孔28,此后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
将固定螺栓29拧入形成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的螺纹孔28,进而安装螺母22而进行紧固后,由螺母22、安装端面16C的螺纹孔28以及固定螺栓29产生的按压力(紧固力)经由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传递到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最终能够以将防振材料18压缩规定的压缩量的方式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固定螺栓29的基端部形成有圆柱部29A,该圆柱部29A的长度t1被设定为,当固定螺栓29以正常状态固定时,该圆柱部29A延伸至防振材料18的区域。
因此,当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时,至少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位于固定螺栓29的圆柱部29A处。如上所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固定螺栓29的螺纹部29B受到损伤。
然而,在通过维修和检查而不再次使用固定螺栓29、或者螺纹部29B受到损伤也没有关系、或者螺纹部29B受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保护等情况下,不需要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圆柱部29A处。
因此,当采用省略了圆柱部29A的固定螺栓或者缩短了圆柱部29A的长度的固定螺栓时,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也可以存在于螺纹部29B或者横跨螺纹部29B和圆柱部29A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位于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9的螺纹部29B之间,或者位于横跨螺纹部29B和圆柱部29A的部分之间,除了在插入孔16E与螺纹部29B之间发挥防振功能外,还具有对螺纹部29B与插入孔16E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缓冲以防止彼此损伤的功能。
如上所述,即使导轨14在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发生了位移,但由于固定螺栓29通过直接拧入升降通道侧支架16B固定而实际上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并且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移动受到了固定螺栓29的圆柱部29A或者螺纹部29B的阻止,所以固定螺栓29兼具止挡件的功能,由此,至少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固定螺栓29的圆柱部29A或者螺纹部29B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之差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厚度,该差实际上更小。
因此,通过将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比固定螺栓29的圆柱部29A的外径略大,例如将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使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29的圆柱部29A或者螺纹部29B以及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实际上接触的尺寸,则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抑制导轨的位移,所以能够解决因导轨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在电梯轿厢行驶的状态下传递到在导轨上滑动的引导靴上、使电梯轿厢产生噪音和振动而给乘客带来不安感的问题,以及因该振动使建筑物的居室产生噪音和振动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28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上,但当然也可以构造成将螺纹孔28设置在导轨侧支架上,并从升降通道侧支架16B插入固定螺栓29,将螺纹部29B拧入导轨侧支架16A的螺纹孔28中。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构成部件。
在图8(a)和图8(b)中,贯通孔30隔开规定的间隔直接形成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
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贯通该贯通孔30,贯通孔30的内径设定为比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的外径略微大一点。并且优选将贯通孔30的内径尺寸设定为使贯通孔30与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接触的程度的尺寸。因此,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在贯通孔30内几乎不发生位移。
将防振材料18放置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的安装端面16C上,并且将安装端面16D放置在该防振材料18上,使固定螺栓31穿过贯通孔30、贯通孔18和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后,进而穿过防振垫圈21和垫片20,此后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
将螺母22紧固在固定螺栓31的螺纹部31B上后,由螺母22以及固定螺栓31产生的按压力(紧固力)经由垫片20和防振垫圈21传递到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最终能够以将防振材料18压缩规定的压缩量的方式将导轨侧支架16A和升降通道侧支架16B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固定螺栓31的基端侧形成有圆柱部31A,该圆柱部31A的圆柱部31A的长度t1设定为比防振材料18的厚度t2和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厚度t3的合计厚度长。因此,当通过螺母22进行紧固固定时,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处。如上所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固定螺栓31的螺纹部31B受到损伤。
在通过维修和检查而不再次使用固定螺栓31、或者螺纹部31B受到损伤也没有关系、或者螺纹部31B受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保护等情况下,不需要使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位于圆柱部31A处。
因此,在采用省略了圆柱部31A的固定螺栓或者缩短了圆柱部31A的长度的固定螺栓时,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和防振材料18的插入孔18A也可以存在于螺纹部31B处或者横跨螺纹部31B和圆柱部31A的位置。
此时,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位于导轨侧支架16A的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31的螺纹部31B之间,除了在插入孔16E与螺纹部31B之间发挥防振功能外,还具有对螺纹部31B与插入孔16E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缓冲以防止彼此损伤的功能。
如上所述,即使导轨14在防振材料18受到了损伤的状态下发生了位移,但由于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以几乎没有间隙的方式插入贯通孔30中而实际上竖立地固定在升降通道侧支架16B上,并且设置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移动受到了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的阻止,所以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兼具止挡件的功能。由此,至少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或者螺纹部31B的外径与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之差的范围内。并且,考虑到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的厚度,该差实际上更小。
因此,通过将形成在导轨侧支架16A的安装端面16D的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比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的外径略大,例如将插入孔16E的内径设定为使插入孔16E与固定螺栓31的圆柱部31A或者螺纹部31B以及防振垫圈21的小径部实际上接触的尺寸,则能够将导轨14的位移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抑制导轨的位移,所以能够解决因导轨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在电梯轿厢行驶的状态下传递到在导轨上滑动的引导靴上、使电梯轿厢产生噪音和振动而给乘客带来不安感的问题,以及因该振动使建筑物的居室产生噪音和振动等问题。

Claims (15)

1.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包括导轨、电梯轿厢和卷扬机,所述导轨通过导轨支架固定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的壁面上,所述电梯轿厢在引导机构的引导下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升降通道内升降,所述卷扬机用于驱动所述电梯轿厢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支架包括固定在升降通道的壁面上的升降通道侧支架和固定在导轨上的导轨侧支架,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之间设置防振材料,将与螺母配合而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的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侧,由此通过所述固定螺栓来阻止所述导轨侧支架发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直接形成螺纹孔,将贯通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的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拧入所述螺纹孔内,进而将所述螺母拧在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上,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栓在其基端侧具有圆柱部,将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以位于所述圆柱部或螺纹部、或者横跨所述圆柱部和所述螺纹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通过将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拧入所述螺纹孔,进而将所述螺母拧在所述螺纹部上,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圆柱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或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螺纹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或者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圆柱部以及所述螺纹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基端侧具有圆柱部且前端侧具有螺纹部的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将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以位于所述固定螺栓的所述圆柱部或螺纹部、或者横跨所述圆柱部和所述螺纹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将所述螺母拧在所述螺纹部上,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圆柱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或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螺纹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或者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圆柱部以及所述螺纹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栓具有螺纹部和圆柱部,将直径大于螺纹部的圆柱部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将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以位于所述圆柱部的方式配置,将所述螺母拧在所述螺纹部上,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栓具有螺纹部和圆柱部,将内部具有螺纹孔的圆柱部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将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以位于所述圆柱部的方式配置,将前端具有螺纹部的固定螺栓拧入所述圆柱部的螺纹孔,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或者所述导轨侧支架上的插入孔与所述圆柱部之间夹装有防振垫圈。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的厚度与所述防振材料的厚度的合计厚度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的厚度与所述防振材料的厚度的合计厚度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的厚度与所述防振材料的厚度的合计厚度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一方的支架的面上形成贯通孔,将形成在固定螺栓的基端侧且具有与所述贯通孔接触的外径的圆柱部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且将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将所述形成在所述防振材料上的插入孔以及形成在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上的插入孔以位于所述圆柱部或所述螺纹部、或者横跨所述圆柱部和所述螺纹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将所述螺母拧在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上,由此对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所述防振材料以及所述导轨侧支架进行紧固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升降通道侧支架和所述导轨侧支架中的另一方的支架的厚度与所述防振材料的厚度的合计厚度长。
CN201310017878.1A 2012-01-24 2013-01-17 电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2039 2012-01-24
JP2012012039A JP2013151336A (ja) 2012-01-24 2012-01-24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888A CN103213888A (zh) 2013-07-24
CN103213888B true CN103213888B (zh) 2016-03-23

Family

ID=4881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78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888B (zh) 2012-01-24 2013-01-17 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51336A (zh)
CN (1) CN1032138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1684B2 (ja) * 2012-03-09 2015-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取付装置
CN104743426B (zh) * 2013-12-25 2017-03-29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
JP2015157668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組立体
CN106132862B (zh) * 2014-03-27 2019-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导轨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JP6410598B2 (ja) * 2014-12-26 2018-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
DE102015208288A1 (de) * 2015-05-05 2016-11-24 Thyssenkrupp Ag Lager zum Dämpfen von Schwingungen in Führungsschienen einer Aufzugsanlage
KR101819901B1 (ko) * 2015-10-30 2018-01-19 현대엘리베이터 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 가이드레일 방진 구조
JP6925114B2 (ja) * 2016-10-17 2021-08-25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接続構造
CN110844741B (zh) * 2019-11-14 2022-11-0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导轨隔振装置
JP7230238B2 (ja) * 2019-11-27 2023-0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23083603A1 (de) 2021-11-12 2023-05-19 Inventio Ag Schienensystem für eine aufzug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schienen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155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东芝 带有用导轨支撑的驱动装置的电梯
JP200923472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機器レール取付器具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0179993A (ja) * 2009-02-04 2010-08-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155A (zh) * 1998-09-10 2000-03-15 株式会社东芝 带有用导轨支撑的驱动装置的电梯
JP200923472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機器レール取付器具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0179993A (ja) * 2009-02-04 2010-08-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51336A (ja) 2013-08-08
CN103213888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888B (zh) 电梯设备
TW553881B (en) Traction type elevator
US10589962B2 (en)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mounting device
JP200008611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405813B1 (en) Elevator device
JP2010047410A (ja) エレベータ
TW202039352A (zh) 電梯車廂及具備該車廂的電梯
JPWO201504509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6345374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8052683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8163682A (zh) 轿底结构及电梯
JP626141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JP4974374B2 (ja) エレベータ吊りロッド防振装置の取付け方法
CN101875468B (zh) 电梯设备
JP566566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278131B2 (ja) エレベータ用緩衝器の復帰試験装置
JP7450453B2 (ja) 人荷用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KR100455502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설치 구조
JPWO201810061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7645584U (zh) 电梯的曳引机支撑结构
CN205555819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机架
CN105645235A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机架
CN105143083A (zh) 电梯装置
TW202308931A (zh)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KR200487083Y1 (ko) 엘리베이터용 레일 가이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