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672B - 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04672B CN106004672B CN201610172287.5A CN201610172287A CN106004672B CN 106004672 B CN106004672 B CN 106004672B CN 201610172287 A CN201610172287 A CN 201610172287A CN 106004672 B CN106004672 B CN 1060046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rror
- vehicle
- vehicle body
- traveling wind
- trave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retracting the mirror arrangements to a non-use position alongside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7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easily removable; mounted for bodily outward movement, e.g. when tow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23—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sensors o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视镜,在车辆行驶时,防止因侧窗附近的风引起的车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内温度的下降幅度。后视镜(1)配置于车体(100)的侧方,具备:镜主体(3),其在后视镜支柱(2)的前端部处设置,该后视镜支柱(2)从车体(100)的侧方沿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以及动作部(4),其使车体(100)与镜主体(3)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根据行驶环境及乘员状态的至少任一种而使镜主体(3)进行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视镜,特别是涉及防止由高速行驶时的侧窗附近的风引起的车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内温度的下降幅度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后方确认用的后视镜,例如已知在后视镜基座处具备能够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转动的可动翼片的后视镜(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50761号公报
关于具有上述后视镜等的车辆,在该后视镜的后方且在车体的侧方,行驶风大多不沿车体流通。即,后视镜的后方的车体的空气动力特性不良。
与此相对,存在如下结构,即,后视镜支柱从后视镜基座或者车体侧面部凸出,并且在后视镜支柱的前端部处设置有镜主体。在近年的车辆中,大多利用后视镜支柱及镜主体对行驶风进行整流。由此,行驶风在后视镜的后方沿车体流通,确保后视镜的后方的车体的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
然而,在车辆的行驶时,如果行驶风沿侧窗流动,则车室内的热量有时经由侧窗而被行驶风夺取。由此,在车室内的侧窗附近产生温度的下降。特别是在车辆的高速行驶时存在被夺取的热量增大的倾向,因此在外部气温低的情况下成为车室内的制热效率下降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后视镜,其在车辆行驶时防止因侧窗附近的风引起的车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内温度的下降幅度。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配置于车体的侧方,其具备:镜主体,其在后视镜支柱的前端部处设置,该后视镜支柱从所述车体的侧方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以及动作部,其使所述车体与所述镜主体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根据行驶环境及乘员状态的至少任一种而使所述镜主体进行动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中,优选所述动作部具有:转动轴,其沿所述车体的上下方向或者大致沿上下方向而配置;以及转动部件,其使所述镜主体的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而向后方转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中,优选所述镜主体具有:镜部,镜面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于该镜部;以及罩部,其将该镜部的至少前方覆盖,所述动作部使所述镜部及所述罩部进行朝向后方的转动、并使所述镜部进行朝向前方的转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中,优选所述镜主体具有:镜部,镜面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于该镜部;以及罩部,其至少将该镜部的至少前方覆盖,所述动作部不改变所述镜部相对于所述车体的相对姿态而使所述罩部向后方转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中,优选所述镜主体能够根据乘员的就坐状态而改变所述间隔的变化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后视镜,动作部使车体与镜主体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将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侧窗附近的行驶风扰乱,因此能够防止因该行驶风引起的车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内温度的下降幅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概略的斜视图,图1(a)是表示镜主体未转动的状态的后视镜的概略的斜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后视镜的俯视概略图,图1(c)是表示镜主体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镜的俯视概略图。
图2是应用了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车辆的俯视概略图,图2(a)是镜主体未转动的状态的车辆的俯视概略图,图2(b)是镜主体转动后的状态的车辆的俯视概略图。
图3是表示动作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动作部的驱动所涉及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概略的俯视概略图,图5(a)是表示镜主体未转动的状态的后视镜的俯视概略图,图5(b)是表示镜主体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镜的俯视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概略的俯视概略图。
标号的说明
1、10及11:后视镜、2:后视镜支柱、3及30:镜主体、31:镜部、32及302:罩部、4及40:动作部、41及401:转动轴、42及402:转动部件、5:后视镜基座、6:操作输入部、7:外部气温传感器、8:速度传感器、9:控制器、20:显示部、100:车体、101:A柱、102:前方侧窗、103:前窗、104:前门、105:前门面板、106:后门、107:后方侧窗、110:车辆、A:前方流通区域、B:后方流通区域、D1及D3:第1距离、D2及D4:第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进行说明。
此外,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视镜1的概略的斜视图,图1(a)是表示镜主体3未转动的状态的后视镜1的概略的斜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后视镜1的俯视概略图,图1(c)是表示镜主体3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镜1的俯视概略图。另外,图2是应用了图1所示的后视镜1的车辆110的俯视概略图,图2(a)是镜主体3未转动的状态的车辆110的俯视概略图,图2(b)是镜主体3转动后的状态的车辆110的俯视概略图。
首先,本发明所涉及的后视镜能够应用于因车辆的行驶而产生的行驶风有可能经由在前门及后门分别设置的侧窗而夺取车室内的热量的车辆。特别优选应用于能够进行高速行驶的车辆。
(1)第1实施方式
如图1(a)所示,后视镜1具备后视镜支柱2、镜主体3以及动作部4。此外,后视镜1配置于车体100的侧方,用于车辆110的乘员对后方进行观察。
如图1(a)所示,后视镜支柱2是从车体100的侧方大致沿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部件。后视镜支柱2大致具有矩形柱形状,特别是如图2所示,长度方向相对于车体100的宽度方向而向后方略微倾斜地配置。
如图1(a)所示,后视镜支柱2经由后视镜基座5而安装于车体100上。后视镜基座5在A柱101的下端部、且在前方侧窗102的前端部设置。A柱101是在前方侧窗102与以面对车体100的前方的方式而配置的窗部件的前窗103之间设置的柱状部件。另外,前方侧窗102是在车体100的侧方且在前方配置的前门104中,在构成外装部分的前门面板105的上部处配置的窗部件。
如图1(a)所示,镜主体3是在后视镜支柱2的前端部处配置的部件。镜主体3具有:镜部31,乘员能够对后方进行观察的镜面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于该镜部31;罩部32,其将该镜部31的前方及上方覆盖。罩部32内置有后述的动作部4。
动作部4是使车体100与镜主体3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部件。更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动作部4具有转动轴41以及转动部件42。转动轴41是大致沿车体100的上下方向配置的轴体。另外,转动部件42是使镜主体3的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转动轴41为中心而向后方转动的部件,例如能够采用电动机等。动作部4由电信号驱动,能够使主体3转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在为了在车辆110的停车时使后视镜1处于收纳状态而使镜主体3转动时使用动作部4。
如果动作部4的转动部件42进行驱动,则镜主体3从图1(b)所示的状态起如图1(c)所示的状态那样以转动轴41为中心而向后方转动。本实施方式中的镜主体3的罩部32在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内侧具有相对面部33(图1(b)及图1(c)中由粗线示出),该相对面部33形成为与车体100的前门104大致平行,且与前方侧窗102相对而配置。
关于车体100与镜主体3之间的间隔,在镜主体3的转动前后对车体100的前方侧窗102、与镜主体3的罩部32的任意部位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镜主体3的转动前后对前方侧窗102与罩部32的任意设定的2点之间的距离、即第1距离D1及第2距离D2进行比较。
在图1(b)所示的动作部4未进行驱动而镜主体3未转动的状态下,相对面部33的前方端部与前方侧窗102之间的第1距离D1、以及相对面部33的后方端部与前方侧窗102之间的第2距离D2大致相同。并且,在图1(c)所示的动作部4进行驱动而镜主体3转动后的状态下,第1距离D1与图1(b)所示的状态相比增大,第2距离D2与图1(b)所示的状态相比缩小。即,因动作部4引起镜主体3的转动,从而车体100与镜主体3的各部位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2)与动作部的驱动相应的对于行驶风的作用
图2(a)及图2(b)中由粗线箭头表示行驶风的流通方向的概略。下面,在车体100的宽度方向上,对于在车体100与镜主体3之间、尤其是在车体100与镜主体3的罩部32的车体100宽度方向内侧部分之间形成的行驶风的流通区域,将其设为图2(a)及图2(b)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前方流通区域A。并且,对于形成为比该前方流通区域A靠后方、且沿车体100的行驶风在后座附近的流通区域,将其设为图2(a)及图2(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后方流通区域B。此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仅示出俯视图,但前方流通区域A及后方流通区域B是遍及从车体100的上端至下端的范围而形成的区域。
在动作部4未进行驱动的状态、即镜主体3如图1(a)所示处于非转动状态的车辆110行驶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沿后门106的后方侧窗107流通。特别是在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车体100的侧方的行驶风以紧贴侧窗107的方式流通。
在与车辆110的车室内相比车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沿后方侧窗107流通的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夺取车室内的热量。由此,车辆110因行驶而经由后方侧窗107向外部散热,结果车室内温度下降。
另外,随着车辆110的行驶速度的增大,被行驶风夺取的车室内的热量也增大。特别是在车辆110以高速行驶时,如上所述,行驶风以紧贴后方侧窗107的方式流通,因此行驶风夺取的车室内的热量变得非常大。作为车辆110的行驶环境,在外部气温为低温的情况下,如果车辆110以高速行驶,则车室内的后方侧窗107附近的温度大幅下降。在该情况下,车室内的制热效率下降。
此外,行驶风即使相对于前门104的前方侧窗102也沿其流通,因此车室内的前方侧窗102附近的温度也下降。但是,在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呈现与前方侧窗102相比经由后方侧窗107而被夺取的车室内的热量变大的倾向。
对于当前的后视镜而言,存在不利用后视镜支柱2及镜主体3对行驶风进行整流的车辆。在该情况下,由行驶风经由侧窗而大量夺取车室内的热量的情况少。此外,在这种当前的车辆中,大多设计为未设置后视镜支柱2等。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视镜1利用后视镜支柱2及镜主体3对行驶风进行整流。由此,车体100的空气动力特性提高,因此能够实现燃油消耗的改善等。然而,在外部气温为低温、且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由后视镜支柱2及镜主体3对行驶风的整流作用过大,从而有可能在行驶风与车室内之间大量地进行经由侧窗的热交换。
在动作部4进行驱动的状态、即镜主体3如图1(c)所示向后方转动的状态的车辆110行驶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以从后方侧窗107分离的方式流通。
如图1(c)所示,因动作部4的驱动而使得车体100与镜主体3的相对面部33之间的第1距离D1及第2距离D2与动作部4的驱动前相比发生变化,因此,如图2(b)所示,在前方流通区域A内流通的行驶风与转动后的镜主体3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会大幅影响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的方向及量等的、在前方流通区域A内流通的行驶风,难以通过镜主体3的转动而被整流。在前方流通区域A内与镜主体3接触的行驶风的速度下降,并且流通方向变得不稳定而紊乱。由此,对于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沿后方侧窗107流通的行驶风而言,在车体100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每处位置都产生压力变化,因此一部分行驶风以从前方侧窗107分离的方式流通。因而,后方流通区域B内的后方侧窗107附近的行驶风的量减少,因此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也减少。结果能够防止因行驶风引起的车室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室内温度的下降幅度。
(3)动作部的驱动控制
这里,参照图3及图4对动作部4的驱动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动作部4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是动作部4的驱动所涉及的流程图。
由动作部4的驱动而引起的镜主体3的转动,在由沿侧窗流通的行驶风经由侧窗而夺取车室内的热量的环境下,通过对按钮、操作杆或者触摸面板等操作输入部6进行操作而进行。作为这种环境,例如能举出外部气温为低温、且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环境。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动作部4的控制系统中,控制器9中输入有基于对操作输入部6输入的操作的信号、由外部气温传感器7检测的车室外的气温所涉及的信号、以及由速度传感器8检测的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所涉及的信号。另外,控制器9能够对动作部4输出驱动信号,并且能够对具有配置于车内的显示器等的显示部20输出表示车室外的温度、车辆110的行驶速度、以及动作部4的驱动状态等的信号。如果从操作输入部6输入有基于操作的信号,则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9能够对动作部4输出驱动信号。作为该动作部4的驱动控制,例如图4所示。
作为动作部4的驱动控制,首先判断车室外的气温是否比规定温度低(步骤S1)。此时,动作部4未进行驱动,镜主体3处于图1(a)及图1(b)所示的非转动状态。外部气温传感器7对控制器9逐次输入车室外的气温所涉及的信号。控制器9能够通过对预先设定的规定温度和车室外的气温进行比较而判断车室外的气温与规定温度的高低。
此外,该规定温度设定为乘员感觉需要进行制热的温度,例如鉴于乘员的服装、乘员感觉适当的车室内的温度、车室内与车室外的温度差等而适当地设定。
在车室外的气温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步骤S1的NO),即使在上述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到热量,由于乘员未感觉或者难以感觉在车室内需要进行制热,因此无需使动作部4进行驱动。
在车室外的气温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步骤S1的YES),在上述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大。由此,车室内的温度容易下降。
然后,判断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是否比规定速度大(步骤S2)。此外,此时动作部4未进行驱动,维持图1(a)及图1(b)所示的非转动状态。速度传感器8对控制器9逐次输入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所涉及的信号。控制器9能够通过对预先设定的规定速度与车辆110的行驶速度进行比较而判断车辆110的行驶速度与规定速度的大小。
此外,该规定速度设定为由在上述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从车室内夺取热从而会使得车室内感觉寒冷的速度。作为规定速度,例如设定为由行驶风引起车室内的后方侧窗107附近的大幅的温度下降从而有可能产生车室内的制热效率的下降的速度,鉴于后方侧窗107的材料及导热率、以及各速度带下的后方流通区域B内的车体100的空气动力特性等而适当地设定。
在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比规定速度慢的情况下(步骤S2的NO),由在上述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小。具体而言,车室外的气温为低温,在车辆110停车的情况下以及车辆110以较低的速度行驶的情况下等,行驶风未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或者即使流通但行驶风的速度也慢。由此,在车室外与车室内之间难以经由后方侧窗107而进行热交换,因此,结果行驶风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变小。
因而,在该情况下,因行驶风引起的车室内的温度下降、特别是后方侧窗107附近的温度下降的幅度小,因此无需使动作部4进行驱动。此时,即使车室内的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幅度也小,因此通过在车室内使制热仪器工作而能够容易实现使得乘员感觉到温度适当的车内环境。即,即使在车室外的气温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在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比规定速度慢的情况下,车室内的制热效率也不会下降或者下降幅度小,因此也未产生动作部4进行驱动的必要性。
在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比规定速度快的情况下(步骤S2的YES),由在上述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大。在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在后方流通区域B内流通的行驶风的速度也变快。并且,近年的车辆110设计为车体100的空气动力特性也随着行驶速度增大而变得良好,因此在车辆110以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紧贴后方侧窗107而流通。由此,在车室外与车室内之间连续且有效地进行经由后方侧窗107的热交换,因此结果行驶风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变大。
因而,在该情况下,车室内的温度下降、特别是后方侧窗107附近的温度下降的幅度大,因此即使在车室内对制热设备进行驱动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制热效率,产生使动作部4进行驱动的必要。
下面,使动作部4进行驱动(步骤S3)。具体而言,在车室外的气温比规定温度低(步骤S1的YES)、且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比规定速度快(步骤S2的YES)的特定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车辆110的乘员进行图3所示的经由操作输入部6而使动作部4进行驱动的操作。由此,从控制器9输入有驱动所涉及的电信号的动作部4的转动部件42使镜主体3以转动轴41为中心并以图1(c)所示的方式转动。
如上所述,只要是经由后方侧窗107的车室内的温度下降对制热效率无影响或者影响小的状况,就能够通过对制热仪器的驱动等而将车室内维持为适当的温度。并且,通过在上述的特定条件下对动作部4进行驱动而使镜主体3转动,由此能够消除或者改善难以获得理想的制热效率的状况。
即,在除上述的特定条件以外的条件下将镜主体3维持为非转动状态,由此特别是能够实现在前方流通区域A及后方流通区域B内进行车辆110的设计时所想要的车体100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车辆110的燃油消耗等,并且,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镜主体3处于转动状态,能够使该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该燃油消耗等的一部分代替车室内的制热效率的改善而实现良好的车室内环境。
(4)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后视镜10的俯视概略图,图5(a)是表示镜主体30处于非转动状态的后视镜10的俯视概略图,图5(b)是表示镜主体30处于转动状态的后视镜10的俯视概略图。
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对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罩部32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在其他方面使用相同的部件,因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将详细说明省略。
如图5所示,罩部302取代图1所示的上述罩部32的相对面部33而形成有向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内侧凸出的内侧凸出部34(由黑色的圆圈进行图示)。此外,镜主体3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如果车辆110在图5(a)所示的非转动状态下行驶,则与上述镜主体3相同,能够在图2(a)所示的前方流通区域A内对行驶风进行整流。
关于车体100与镜主体30之间的间隔,在镜主体30的转动前后对车体100的前方侧窗102与镜主体30的罩部302的任意部位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镜主体30的转动前后对前方侧窗102与罩部302的任意设定的2点之间的距离、即第1距离D3及第2距离D4进行比较。
如图5(b)所示,动作部4进行驱动,由此镜主体30的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以转动轴41为中心而向后方转动。与此相伴,内侧凸出部34以转动轴41为中心而向前方转动。如图5(b)所示,如果镜主体30转动,则与转动前相比,第1距离D3增大,第2距离D4缩小。即,因动作部4的驱动引起镜主体30的转动,由此车体100与镜主体30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并且,如图5(b)所示,车体100的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凸出部34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由镜主体30进行的行驶风的整流,设计为在镜主体30维持以图5(a)所示的非转动状态供正常使用的姿态的情况下而实现。即,由镜主体30的形状、姿态、配置的位置、行驶风所接触的部位的面积等而决定行驶风的整流效率。如果镜主体30转动,则镜主体30的姿态以及行驶风所接触的部位的面积等与转动前相比发生变化。并且,因动作部4的驱动而使得车体100与镜主体30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内侧凸出部34的位置也发生变化。由此,如果镜主体30转动,则图2所示的前方流通区域A内的由镜主体30进行的行驶风的整流方式并非在镜主体30的转动前所实现的理想的整流方式。
因而,在前方流通区域A内行驶风的流通因转动后的镜主体30而被扰乱,在图2的后方流通区域B内行驶风的一部分以从后方侧窗107分离的方式而流通。由此,行驶风经由后方侧窗107而从车室内夺取的热量减少,结果能够防止因行驶风而引起的车室内温度的下降或者减小车室内温度的下降幅度。
如图5所示的镜主体30的罩部302那样,未必需要形成图1所示的罩部32的相对面部33。镜主体的形状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只要是能够通过动作部的驱动而使车体与镜主体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形状即可,对于镜主体的形状并不存在特殊的限制。
(5)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
此外,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后视镜11的俯视概略图。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部4不仅能使镜主体3的罩部32转动,还能使镜部31转动。关于其他方面使用相同的部件,因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将详细说明省略。
如图6所示,与上述的动作部4相同,动作部40具有转动轴401以及转动部件402。转动轴401能够切换相对于镜部31及罩部32的连接状态以及非连接状态。即,构成为能够切换仅使镜部31与转动轴401连接而能够仅使镜部31转动的状态、和使镜部31及罩部32与转动轴401连接而能够使镜主体3整体转动的状态。另外,转动部件402能够切换转动轴401所连接的部件的转动方向。关于转动方向的切换机构,能够采用在使已有的镜主体向收纳位置及使用位置转动时所使用的切换机构。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动作部40的驱动方式,首先使转动轴401处于与镜部31及罩部32连接的状态。并且,通过转动部件402的驱动而使镜主体3整体向后方以任意角度转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该任意角度是利用转动后的罩部32而使车体100与镜主体3之间的间隔与转动前相比发生变化、且在前方流通区域A及后方流通区域B内将行驶风的流通扰乱的角度。
然后,将转动轴401切换为相对于镜部31的连接状态、且相对于罩部32的非连接状态。并且,通过转动部件402的驱动而使镜部31向相反方向以与罩部32的转动角度相同的角度或者大致相同的角度转动。由此,能够确保与动作部40的驱动前相同程度的、使用镜部31的后方视场角。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兼顾通过由罩部32的转动引起的行驶风而实现的车室内的冷却的防止或减轻、以及由镜部31的转动引起的后方视场角的确保。结果能够不改变镜部31相对于车体100的相对姿态而继续行驶。
(6)其他变形例
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能够采用除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变形例。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动作部4的转动轴4使罩部32转动时,可以不改变镜部31相对于车体100的相对姿态而仅使罩部32转动。由此,确保了经由镜部31的后方的视场角的状态得到维持,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作为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动作部40的其他驱动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即,例如使转动轴401仅与镜部31连接而先使镜部31向前方转动,接着使转动轴401与镜部31及罩部32连接而使镜部31及罩部32向后方转动,结果使得镜部31相对于车体100的相对姿态未发生改变。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后视镜支柱2进行安装的位置例如可以取代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前方侧窗102而为前门面板105。基本上将镜主体3及30配置于与侧窗大致相同的高度,从而只要通过动作部4的驱动使镜主体3及30转动就能够将行驶风的流通扰乱,因此关于对后视镜支柱2进行安装的部件及安装的位置并不存在限制。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动作部4及40实现的镜主体3及30的转动角度,只要能够对行驶风在前方流通区域A内利用转动后的镜主体3及30将行驶风的流通方向及流通速度等扰乱,就无特别限制,只要处于用于使后视镜1、10及11形成为收纳状态的镜主体3及30的可转动范围内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未设置后视镜基座5的方式。有时还根据车辆110的外观设计而相对于前门面板105直接安装后视镜支柱2,在该情况下,变为未设置后视镜基座5的方式。即使在该方式下,也能够利用动作部使车体与镜主体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不存在问题。
作为其他变形例,只要后视镜支柱的延伸方向为朝向车体的宽度方向外侧及上方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方向即可,例如能够采用从前方侧窗或者前门面板大致沿朝上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以及大致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在中途弯曲并大致沿朝上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等。
在图4所示的动作部4的控制方式下,只要能够检测出上述的特定条件,判断车室外的气温是否比规定温度低的工序(步骤S 1)、与判断车辆110的行驶速度是否比规定速度大的工序(步骤S2)的顺序可以相反。
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车室外的气温及行驶速度所涉及的各信息逐渐向控制器9输入,但例如可以预先设为将车室外的气温及行驶速度一者的信息逐次输入至控制器9、且另一者的信息不输入至控制器9,在输入的信息满足与规定温度或者规定速度的比较条件、且一者的工序的结果为YES的情况下,开始将另一者的工序所需的另一者的信息输入至控制器9。
并且,在图3所示的动作部4的驱动所涉及的控制系统中,乘员基于在显示部20上显示的车室外的气温及行驶速度所涉及的信息,进行利用操作输入部6的手动操作。可以取代该上述实施方式而采用如下方式,即,例如不设置操作输入部6,控制器9基于车室外的气温、行驶速度以及预先设定的规定值,自动地对动作部4进行驱动而使镜主体3以任意角度转动。
在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镜主体3及30的转动角度根据动作部4及40的驱动时间及驱动速度而变化,因此结果使得后方流通区域B内的行驶风的流通量及流通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优选预先通过试验等而确定将行驶风以最远离后方侧窗107的方式扰乱的动作部4及40的驱动时间及驱动速度。
另外,在乘员仅就坐于前座的情况下,即使在车室内的后方侧窗107附近产生因行驶风而引起的温度下降,乘员也有可能不会感觉到寒冷或者难以感觉到寒冷。在该情况下,与乘员就坐于前座及后座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变将流通扰乱的行驶风。即,在乘员仅就坐于前座的情况下,并非必须将在侧窗107附近流通的行驶风扰乱。因而,能够举出在乘员所就坐的前座及后座、或者车室内的适当位置处设置对乘员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变形例。在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到乘员仅就坐于前座、车室外的气温比规定温度低、且车辆以相对于规定速度的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动作部4及40的驱动对镜主体3及30的转动量及转动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仅将沿前方侧窗102流通的行驶风扰乱即可。即,在乘员仅就坐于前座的情况下、以及还就坐于后座的情况下,对各自的适当的镜主体3及30的转动量等进行调整。
此外,通过图4中的步骤S1及步骤S2而获得的信息是在本发明中成为使镜主体进行动作时的触发的行驶环境的一个例子,并且,通过对上述乘员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而获得的信息是本发明中的乘员状态的一个例子。
以上对应用了由本发明者提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的构成本发明的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例如,辅助部件在实施例中形成为圆盘形状或者圆柱形状,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状。即,需要预先声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基于该实施方式而提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等当然全部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畴中。
Claims (5)
1.一种后视镜,其配置于车体的侧方,其中,
所述后视镜具备:
镜主体,其在后视镜支柱的外侧端部处设置,该后视镜支柱从所述车体的侧方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所述镜主体具有相对面部,该相对面部形成为与该后视镜支柱相比配置在上侧的部位与所述车体大致平行,且该相对面部与前方侧窗相对而配置;以及
动作部,其为了使所述车体与所述镜主体之间的间隔变化为从所述相对面部的前方端部向后方端部缩小而使所述镜主体转动,
根据与车室内外的相对气温差相关的行驶环境及与行驶速度相关的行驶环境而使所述镜主体进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中,
所述动作部具有:转动轴,其沿所述车体的上下方向或者大致沿上下方向而配置;以及转动部件,其使所述镜主体上的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而向后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中,
所述镜主体具有:镜部,镜面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于该镜部中;以及罩部,其将该镜部的至少前方覆盖,
所述动作部使所述镜部及所述罩部进行朝向后方的转动、并使所述镜部进行朝向前方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中,
所述镜主体具有:镜部,镜面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于该镜部中;以及罩部,其将该镜部的至少前方覆盖,
所述动作部不改变所述镜部相对于所述车体的相对姿态而使所述罩部向后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中,
所述镜主体能够根据乘员仅就坐于前座的情况、以及还就坐于后座的情况而改变转动引起的所述间隔的变化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72550A JP6338546B2 (ja) | 2015-03-31 | 2015-03-31 | ドアミラー |
JP2015-072550 | 2015-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04672A CN106004672A (zh) | 2016-10-12 |
CN106004672B true CN106004672B (zh) | 2020-04-10 |
Family
ID=5693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72287.5A Active CN106004672B (zh) | 2015-03-31 | 2016-03-24 | 后视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77000B2 (zh) |
JP (1) | JP6338546B2 (zh) |
CN (1) | CN106004672B (zh) |
DE (1) | DE102016204988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95994B2 (en) * | 2017-04-07 | 2019-02-0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Vehicle side mirror automation |
US10501016B2 (en) * | 2017-10-23 | 2019-12-1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oldable side mirro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US20190118717A1 (en) | 2017-10-25 | 2019-04-25 |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 Full mirror display utilizing a trailer camera |
KR102696262B1 (ko) * | 2019-08-30 | 2024-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화자인식 기반 차량 제어 방법 및 지능형 차량 |
WO2022140161A1 (en) * | 2020-12-23 | 2022-06-30 | Stoneridge Electronics Ab | Camera mirror system with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sensor |
DE102023104203A1 (de) | 2023-02-21 | 2023-12-07 |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leitanordnung für einen Seitenspiegel eines Fahrzeug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02734A (en) * | 1978-01-30 | 1979-08-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driving position |
JPS55109054U (zh) * | 1979-01-25 | 1980-07-30 | ||
JPS61146653A (ja) * | 1984-12-20 | 1986-07-04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自動格納式ドアミラ− |
JPH0323876Y2 (zh) * | 1985-03-23 | 1991-05-24 | ||
JPH04137938U (ja) * | 1991-06-19 | 1992-12-2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
JPH07277077A (ja) * | 1994-04-06 | 1995-10-24 | Nippondenso Co Ltd | ドアミラー制御装置 |
DE19808181A1 (de) * | 1998-02-26 | 1999-09-16 | Bosch Gmbh Robert | Kollisionsschutzvorrichtung für den Schutz herausragender Fahrzeugteile |
JP2000177487A (ja) * | 1998-12-17 | 2000-06-27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
US6116743A (en) * | 1999-09-20 | 2000-09-12 | Donnelly Corporation | Extendable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s |
EP1439982A4 (en) * | 2001-10-30 | 2005-01-05 | Schefenacker Vision Sys Au | ELECTRICALLY DRIVEN ENCLOSED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
US7517099B2 (en) * | 2004-09-10 | 2009-04-14 | Arthur Andre Hannah | Automotive blind spot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
US7571041B2 (en) * | 2005-01-13 | 2009-08-0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utomatic control of automotive rearview mirror |
JP2006321265A (ja) * | 2005-05-17 | 2006-11-30 | Honda Lock Mfg Co Ltd | 車両の後方視界補正制御装置 |
JP2007050761A (ja) | 2005-08-18 | 2007-03-0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ゆらぎ音生成装置 |
JP4893204B2 (ja) * | 2006-09-29 | 2012-03-0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ミラー位置調整装置 |
US20100220406A1 (en) * | 2008-03-31 | 2010-09-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lind Spot Detection System |
JP5316050B2 (ja) * | 2008-04-21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視界提供装置 |
US8167444B2 (en) * | 2008-08-12 | 2012-05-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Road curvature estimation for rearview mirror adjustment system |
US9481304B2 (en) * | 2010-05-24 | 2016-11-01 |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 Automotive exterior mirror heater control |
US20120162797A1 (en) * | 2010-12-27 | 2012-06-28 | Robert Bosch Gmbh | Adjustable rear-viewing system for vehicle |
US9019636B2 (en) * | 2010-12-28 | 2015-04-28 | Stmicroelectronics Pte Ltd. | Lens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
DE102011102762A1 (de) * | 2011-05-28 | 2012-01-05 | Daimler Ag | Verfahren zur Verstellung eines Außenspiegels |
JP5678842B2 (ja) * | 2011-08-30 | 2015-03-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
JP6454459B2 (ja) | 2013-10-02 | 2019-01-16 | 綜合警備保障株式会社 | 警備システム及び警備方法 |
DE102015002842A1 (de) * | 2015-03-06 | 2015-08-20 | Daimler Ag | Fahrzeugaußenspiegel |
-
2015
- 2015-03-31 JP JP2015072550A patent/JP63385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11 US US15/067,599 patent/US100770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CN CN201610172287.5A patent/CN10600467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DE DE102016204988.7A patent/DE102016204988B4/de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04672A (zh) | 2016-10-12 |
JP2016190592A (ja) | 2016-11-10 |
US10077000B2 (en) | 2018-09-18 |
US20160288714A1 (en) | 2016-10-06 |
JP6338546B2 (ja) | 2018-06-06 |
DE102016204988A1 (de) | 2016-10-06 |
DE102016204988B4 (de) | 2021-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04672B (zh) | 后视镜 | |
US8364352B2 (en) | Monitor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 |
US7963598B2 (en) | Head rest control systems | |
CN205737024U (zh) | 车辆座椅定位系统 | |
US20130151072A1 (en) | Eye breakaway prevention system for use while driving a vehicle | |
JP6886106B2 (ja) | 電子ミラーシステム、自動車用ドア及び自動車 | |
JP2018177188A (ja) | 制御装置 | |
US20180147922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ally Adjustable Sunroof of a Motor Vehicle | |
WO2012147942A1 (ja) | 車載機器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0997390A (zh) |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机动车 | |
KR101542973B1 (ko) | 자동차의 디스플레이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 |
JP2018184024A (ja) | ディスプレイ可動方法及びディスプレイ可動装置 | |
JP4810822B2 (ja) | ヘッドレスト制御装置 | |
WO2017110206A1 (ja) | ヒータ制御装置 | |
US10457146B2 (en) | Vehicle interior panel with thermal feedback | |
JP6512690B2 (ja) | ドアミラー | |
JP2018135085A (ja) | 空気吹出装置 | |
US20190351737A1 (en) |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US11840144B2 (en) | Deployable rollable display for a vehicle | |
JP2008207635A (ja) | 座席駆動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JP2011116145A (ja) | 自動車盗難防止装置 | |
JP6187091B2 (ja) | ドライバー眼球位置推定装置 | |
US20230365028A1 (en) | Vehicle seat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 |
KR20180034730A (ko) | Gui를 이용한 차량의 전동 시트 제어 시스템 | |
KR102638976B1 (ko) | 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