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081B -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081B
CN106004081B CN201610187230.2A CN201610187230A CN106004081B CN 106004081 B CN106004081 B CN 106004081B CN 201610187230 A CN201610187230 A CN 201610187230A CN 106004081 B CN106004081 B CN 106004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cam
angle
cam fac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72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081A (zh
Inventor
加纳康年
高桥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11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695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710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605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 B26D1/06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 B26D1/06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linearly-movable cutting member wherein the cutting member reciprocates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26D3/085On shee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16Cutting rods or tubes transvers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8Means for actuating the cutting member to effect the cut
    • B26D5/16Cam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2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 B26D7/025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acting upon plana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6Cutting partly, e.g. cutting only the uppermost layer of a multiple-laye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2001/006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having shearing means, e.g. shearing blades, abutting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2007/013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the work being tubes, rods or lo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简单的结构提供能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的切割装置和打印机。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片、接收块、DC马达、切割刀片移动机构和接收块移动机构。接收块的接触表面包括设有缩退沟槽的第一接触表面和平面的第二接触表面。当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移动机构能将接收块停止在第一接触表面与切割刀片对置的位置中。当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移动机构将接收块移动到第二接触表面与切割刀片对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割装置和包括该切割装置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能够在待切割物体上执行全切割操作和半切割操作的切割装置是已知的。全切割操作是将物体切割成两件或更多件的操作。半切割操作是在保留一部分的同时切割物体的操作。例如,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5-324404中公开的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器接收器和切割器刀片。切割器接收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是切割器接收器的平坦表面与切割器刀片对置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切割器接收器的形成有突起的表面与切割器刀片对置的状态。
假设上述切割装置包括移动切割器刀片的马达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切割器接收器的马达。在此情形中,切割装置的机构可能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简单的结构提供能够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的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包括刀片部;接收块,所述接收块包括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包括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并且所述两个部分与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的凹进部对准,并且所述第二接触表面是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的连续部;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为在正向方向和逆向方向上旋转;切割刀片移动机构,所述切割刀片移动机构支撑所述切割刀片,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切割刀片移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将所述切割刀片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从所述接触表面分离的位置,并且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位置;和接收块移动机构,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将所述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所述第一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阻止所述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所述接收块,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维持在被停止在所述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并且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接收块,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通过引起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切割装置能够将待切割物体夹持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和刀片部之间。通过引起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切割装置能够将待切割物体夹持在第二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和刀片部之间。以此方式,切割装置能够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简单地通过设有切割刀片、接收块和马达各一个,切割装置便能够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作为结果,切割装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在此情形中,切割装置能够将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周表面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一齿轮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一齿轮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周表面上,所述第二齿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齿轮被构造为被旋转第一旋转角度;和凸轮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第一旋转角度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凸轮部件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齿部形成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旋转角度,所述齿部形成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角度,所述第一端部是所述第一齿部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是所述第一齿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旋转角度是引起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角度的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角度。齿部未形成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所述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三旋转角度是在所述切割刀片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期间所述第一齿轮旋转的旋转角度。
当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不彼此啮合时,第一齿轮可以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接收块移动机构能够阻止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接收块。接收块能够被维持在被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另一方面,当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彼此啮合时,凸轮部件可以将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接收块移动机构能够允许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接收块。简单地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凸轮部件,接收块移动机构便能够在允许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接收块的状态和阻止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接收块的状态之间改变。接收块移动机构的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切割机构的成本。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第二旋转角度可以小于第三旋转角度。在此情形中,通过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切割装置能够在切割刀片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前将接收块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接收块停止,并且等待直至切割刀片到达接触位置为止。切割装置能够因此以稳定方式执行待切割物体的全切割操作。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凸轮部件可以被构造为绕第一轴部旋转,所述第一轴部平行于所述接收块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凸轮部件包括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包括在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第一规定方向的部分,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是所述移动方向的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相反的绕所述第一轴部的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从第三端部到第四端部的距离可以等于移动距离,所述第三端部是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第四端部是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移动距离是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的距离。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度可以等于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角度引起旋转的所述凸轮部件的旋转角度。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被设置在所述接收块上。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随着所述凸轮部件在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
当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件可以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滑动部可以相对于凸轮表面滑动,并且接收块可以从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通过引起滑动部相对于凸轮表面滑动,切割装置能够将马达的旋转转换成接收块的直线移动。因此,切割装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将马达的旋转转换成接收块的直线移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凸轮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凸轮表面,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移动距离;和第二凸轮表面,所述第二凸轮表面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相反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分离方向和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延伸,所述分离方向是从所述第一轴部分离的方向,所述凸轮部件包括指定凸轮表面,所述指定凸轮表面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的端部在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上延伸。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绕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旋转,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是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是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指定凸轮表面滑动的位置。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和调整部,所述支撑部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轴部,并且所述调整部被构造为阻止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所述滑动部在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方向上旋转;和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相反方向上推压所述滑动部。
当切割装置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后,马达可以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滑动部可以依次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和第二凸轮表面滑动,并且可以与第一凸轮表面的端部形成接触。接收块可以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在这之后,马达可以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在切割刀片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的同时,滑动部可以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滑动。接收块不可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作为结果,在待切割物体的全切割操作结束之后,切割装置能够引起接收块可靠地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凸轮表面可以包括第三凸轮表面,所述第三凸轮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三凸轮表面相对于所述指定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侧上平行于所述第四旋转方向延伸。在此情形中,当切割装置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滑动部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滑动的同时,接收块难以从第二对置位置朝向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因此,接收块能够以稳定方式等待直至切割刀片到达接触位置为止。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可以布置两个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在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之间有间隙,并且所述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进入在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中。在此情形中,切割装置能够与马达的旋转一致地以稳定方式将接收块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移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滑动表面,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移动距离;和第二滑动表面,所述第二滑动表面从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延伸。在此情形中,当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滑动部可以相对于第二滑动表面滑动,并且在这之后滑动部可以相对于第一滑动表面滑动,因此相对于凸轮部件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可以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作为结果,接收块能够与马达的旋转一致地以稳定方式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移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包括支撑部和第一支点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接收块,并且所述第一支点部可摆动地支撑所述支撑部。通过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作为支点摆动所述支撑部,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在所述第一对置位置和所述第二对置位置之间摆动。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作为所述支点摆动所述支撑部,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在此情形中,切割装置能够将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切割刀片移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旋转部件,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为通过旋转规定角度而将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分离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和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被构造为通过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而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旋转到包括初始位置、第一最后位置、中间位置和第二最后位置的位置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初始位置到所述第一最后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一旋转角度,并且通过所述挤压部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所述规定角度。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初始位置到所述中间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角度时,所述挤压部可以被构造为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分离,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中间位置到所述第二最后位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三旋转角度,并且通过所述挤压部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所述规定角度。接收块移动机构可以包括: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与第二规定方向交叉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凸轮表面,所述第二规定方向是轴部延伸的方向,所述轴部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所述凸轮表面包括第一凸轮表面、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三凸轮表面,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凸轮表面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二规定方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三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凸轮表面从所述第四端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五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六端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点部而言与所述接收块相反的一侧上的部分上,所述滑动部是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的部分。当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滑动时,所述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接收块位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中。当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凸轮表面滑动时,所述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接收块位于所述第二对置位置中。第一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旋转角度,所述第一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角度。第二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旋转角度,所述第二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度。第三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旋转角度,所述第三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五端部到所述第六端部的角度。
当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滑动部可以与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滑动。以此方式,接收块移动机构能够阻止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接收块。接收块移动机构能够将接收块维持在被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第二旋转部件能够引起第一旋转部件旋转规定角度,并且第一旋转部件能够将切割刀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第一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旋转角度。在滑动部从第二端部的附近滑动到第一凸轮表面的同时,第二旋转部件能够从初始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位置。在滑动部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能够将切割刀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当滑动部依次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三凸轮表面滑动时,接收块摆动机构能够将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第二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旋转角度。在第二旋转部件从初始位置旋转到中间位置的同时,滑动部能够从第一凸轮表面经由第二凸轮表面滑动到第三凸轮表面。在第二旋转部件从初始位置旋转到中间位置的同时,接收块能够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第三凸轮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在滑动部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滑动的同时,第二旋转部件能够从中间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位置。在滑动部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滑动的同时,第一旋转部件能够将切割刀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构造为在第三规定方向上引导待切割物体,所述第三规定方向是相对于所述接收块的规定方向。当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分离位置中时,所述切割刀片可以被构造为将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所述物体夹持在所述切割刀片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支撑部可以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第三规定方向侧上支撑所述接收块。在此情形中,切割装置能够阻止在接收块和引导部之间的干涉。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二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在所述接收块的重心位置的上方可摆动地支撑所述接收块。当接收块以第一支点部作为支点由于支撑部而摆动时,接收块可以以第二支点部作为支点由于它的自身重量而摆动。作为结果,可以易于使得接收块相对于水平平面维持同一角度。以此方式,与接收块在第一对置位置还是第二对置位置中无关地,可以易于使得刀片部以同一角度与接触表面形成接触。切割装置能够因此以稳定方式半切割和全切割待切割物体。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第一对置位置可以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并且第二对置位置可以是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当接收块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切割装置能够半切割待切割物体。当接收块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切割装置能够全切割待切割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打印机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为在待切割物体上执行打印;和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为将已经由所述打印部执行所述打印的所述物体供应到所述切割装置。根据第二方面,能够获得与第一方面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1的透视图;
图2是主体外壳11的内部的平面视图;
图3是如从左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100的透视图;
图4是如从右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100的透视图;
图5是间歇齿轮136和旋转部件106的截面透视图;
图6是当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接收块支撑部150的透视图;
图7是凸轮部件158的透视图;
图8是支撑部件168的截面透视图;
图9是在初始状态下的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图10是在结束半切割操作时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图11A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B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C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A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B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C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当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接收块支撑部150的透视图;
图14是在结束全切割操作时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图15A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B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C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6是示出是凸轮部件158的变型实例的凸轮部件280的图;
图17是如从左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500的透视图;
图18是如从右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500的透视图;
图19是如从右方看到的旋转部件106的透视图;
图20是旋转部件106的右侧视图;
图21是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的前视图;
图22是在第二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的前视图;
图23是示出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关联部件220和凸轮部215的旋转模式的左侧视图;
图24是示出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关联部件220和凸轮部215的旋转模式的左侧视图;
图25是示出当与图23所示相比DC马达104进一步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关联部件220和凸轮部215的旋转模式的左侧视图;并且
图26是示出由包括第二支点部600的支撑部580摆动的接收块180的摆动模式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1的概略]
将参考绘图解释是实施例的一个实例的打印机1。在以下解释中,图1的上侧、下侧、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定义打印机1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
图1和图2所示打印机1在是筒形打印介质的管9上执行打印。打印机1能够切割打印之后的管9。打印机1能够在打印之后的管9上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中的一个。本实例的全切割操作是如下操作:切割管9的整个周边从而管9被切割成两件或更多件。本实例的半切割操作是如下操作:切割管9从而保留管9的周边的一部分。在下文中,当共同地提到半切割和全切割操作时,它们被称作切割操作。
本实例的管9包括大直径管9A(参考图11A到图11C)和小直径管9B(参考图12A到图12C)。大直径管9A例如是具有7.5mm的外径和6.5mm的内径的管。小直径管9B例如是具有4.5mm的外径和4mm的内径的管。
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外罩10,外罩10包括主体外壳11和盖12。主体外壳11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立方盒形部件。盖12是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上侧上的板形部件。盖12的后端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主体外壳11的后端部的上侧上。锁定机构13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前端部的上侧上。锁定机构13当盖12相对于主体外壳11关闭时闩锁盖12的前端部,并且调整盖12的打开和关闭。
当盖12相对于主体外壳11关闭(参考图1)时,盖12覆盖安装表面11A(参考图2)。安装表面11A是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当使用者打开盖12时,使用者可以操作锁定机构13以释放盖12的闩锁。在这之后,使用者可以将盖12离开锁定机构13地向上旋转。当盖12已经相对于主体外壳11打开时,安装表面11A在向上方向上暴露(参考图2)。
外罩10的侧表面设有操作部17、管插入开口15(参考图2)和管排放开口16。操作部17由包括电源按钮和开始按钮的多个操作按钮构造。操作部17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前表面的右上部上。管插入开口15是向外罩10的内侧引导管9的开口。管插入开口15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右表面的后上部上。管插入开口15是在上下方向上稍微长的矩形形状。管排放开口16是向外罩10的外侧排放管9的开口。管排放开口16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左表面的后上部上。管排放开口16是在上下方向上稍微长的矩形形状。管排放开口16比管插入开口15稍微地进一步朝向前侧设置。
如在图2中所示,色带安装部分30和管安装部分40等设置在安装表面11A上。色带安装部分30是色带盒90能够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到其中的部分。色带安装部分30是在向上方向上打开的凹进部。色带安装部分30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基本对应于色带盒90的打开形状。本实例的色带安装部分30设置在安装表面11A的左部中和管安装部分40前方。
管安装部分40是管9能够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到其中的部分。管安装部分40是在向上方向上打开的沟槽部分。管安装部分40从管插入开口15延伸到管排放开口16的右侧的附近。如上所述,管排放开口16比管插入开口15稍微进一步朝向前侧设置。作为结果,管安装部分40在稍微朝向前左侧倾斜的同时基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管安装部分40从管插入开口15朝向管排放开口16延伸的方向被称作管馈送方向。管馈送方向平行于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平行的平面。管馈送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除管安装部分40和色带安装部分30空间地连接的部分之外,管安装部分40的开口截面稍微大于管9的横向截面。管安装部分40的开口截面正交于管馈送方向。管9的横向截面正交于管9的延伸方向。使用者可以沿着管馈送方向在管安装部分40中安装管9,从而管9从管插入开口15延伸得与管排放开口16一样远。
将参考图2解释控制基板19、电源部(在图中没有示出)、管打印机构60和色带盒90。控制基板19是在其上设置在图中没有示出的CPU、ROM、RAM等的基板。控制基板19控制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控制基板19例如控制管打印机构60的打印操作。本实例的控制基板19设置在主体外壳11内侧的右后部分上。控制基板19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源部连接到被安装在主体外壳11内侧的电池(在图中没有示出),或者经由电绳连接到外部电源(在图中没有示出)。电源部向打印机1供应电力。本实例的电源部设置于控制基板19的前方。
色带盒90是能够容纳墨色带93的箱状体。色带卷91和色带卷取卷轴92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色带盒90内侧。色带卷91是尚未使用并且缠绕在卷轴(在图中没有示出)上的墨色带93。色带卷取卷轴92是在缠绕已用墨色带93的卷轴。
管打印机构60包括打印头61、可移动馈送辊62、色带卷取轴63、驱动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等。打印头61和色带卷取轴63从色带安装部分30的底表面向上延伸。打印头61设置在色带安装部分30的后部分中。打印头61是包括加热元件(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热头。色带卷取轴63是色带卷取卷轴92能够绕其旋转的轴。
可移动馈送辊62是可旋转辊。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于色带安装部分30的后方。可移动馈送辊62与打印头61相对。可移动馈送辊62能够根据盖12(参考图1)的关闭和打开在操作位置和缩退位置之间切换。当可移动馈送辊62在操作位置中时,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在管安装部分40内侧并且邻近于打印头61。当可移动馈送辊62在缩退位置中时,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于管安装部分40的后方,并且从打印头61分离。驱动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是以旋转方式驱动可移动馈送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的马达。
当盖12打开时,可移动馈送辊62移位到缩退位置。当色带盒90安装在色带安装部分30中时,色带卷取轴63插入到色带卷取卷轴92中。在这之后,当盖12关闭时,可移动馈送辊62移位到操作位置。可移动馈送辊62与带有未用墨色带93的在管安装部分40中的管9重叠并且朝向打印头61推压管9和未用墨色带93。此时,由于可移动馈送辊62的推压力,管9弹性变形,并且墨色带93被夹持在管9的表面和打印头61之间。
管打印机构60根据控制基板19的控制执行以下打印操作。管打印机构60的驱动马达引起可移动馈送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旋转。根据可移动馈送辊62的旋转,管安装部分40内侧的管9被在管馈送方向上馈送到下游侧。此时,在外罩10外侧的在打印之前的管9经由管插入开口15被从主体外壳11的右表面拉入到管安装部分40的内侧。当色带卷取卷轴92根据色带卷取轴63的旋转而旋转时,墨色带93被从色带卷91拉出。
打印头61使用被拉出的墨色带93以在正被馈送的管9上打印字符。本实例的打印头61在传送到打印头61后方的管9的前表面上打印字符的正常图像。因此,管9的前表面是管9的打印表面。已用墨色带93被色带卷取卷轴92卷取。在打印之后的管9由可移动馈送辊62馈送到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经由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和管排放开口16从主体外壳11排放管9。
[2.切割机构100的结构和它的操作的概略]
如在图2中所示,切割机构100设置在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和管排放开口16之间。切割机构100是用于在打印之后的管9上执行切割操作的机构。切割机构100的概略如下。切割机构100包括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1A到图11C)和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接收块180在管馈送路径9C(参考图3)的任一侧上彼此相对。管馈送路径9C是沿其将管9从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馈送到管排放开口16的路径。管馈送路径9C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将管9设置在接收块180上之后,切割机构100引起切割刀片275朝向接收块180移动。切割刀片275将管9夹持在切割刀片275和接收块180之间。当切割刀片275朝向接收块180挤压管9时,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得以执行。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切换接收块180的位置,切割机构100在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之间切换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
如在图3中所示,切割机构100包括定位部分190(参考图2)、驱动部分11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确定管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同时,定位部分190朝向接收块180引导在打印之后的管9。驱动部分110驱动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是支撑接收块180从而接收块18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的机构。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是支撑切割刀片275从而切割刀片27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2-1.定位部分190]
如在图2中所示,定位部分190比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进一步设置于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定位部分190包括底壁部分192、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底壁部分192是设置在与管安装部分40的底部基本相同的高度处的壁部分。底壁部分192的形状在平面视图中是基本矩形的。底壁部分192能够从下方与管9形成接触并且限制管9的向下移动。以此方式,底壁部分192能够确定被供应到切割机构100的管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下文中,由底壁部分192定位的管9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被称作基准位置P(参考图11A到图11C)。
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是分别从底壁部分192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向上延伸的壁部分。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从管馈送路径9C的任一侧彼此相对。在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在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之间的距离稍微地比大直径管9A的外径长。
[2-2.驱动部分110]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驱动部分110设置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驱动部分110包括支撑部102、DC马达104和齿轮组105(参考图5)。支撑部102包括第一板部102A、第二板部102B和第三板部102C(参考图4)。第一板部102A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部102B是从第一板部102A的上端部向右延伸的板形部分。板体99(参考图9)附接到第二板部102B的上表面。板体99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板部102C(参考图4)是从第二板部102B的右端部的后部分向下延伸的板形体。开口部分102D(参考图4)设置在第二板部102B的后部分中。开口部分102D在上下方向上贯穿。
DC马达104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右表面的前部分。DC马达104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板部102A。马达齿轮104A设置在DC马达104的输出轴的先端部上。
齿轮组105(参考图5)包括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分别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从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向左延伸的轴部上。在图3和图5中,所述多个齿轮中的某些未被示意。
如在图5中所示,齿轮组105将马达齿轮104A连接到第一齿轮部分109。第一齿轮部分109在右侧视图中是环形的。第一齿轮部分109一体地形成有旋转部件106,旋转部件106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盘形部件。旋转部件106以可旋转方式被旋转轴部103支撑。旋转轴部103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的后部分。旋转轴部10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DC马达104的驱动力经由马达齿轮104A和齿轮组105传递到第一齿轮部分109,并且结果第一齿轮部分109绕旋转轴部103旋转。
旋转部件106包括第二齿轮部分101。旋转部件106的右部中,在第一齿轮部分109的内侧上形成第二齿轮部分101。第二齿轮部分101绕旋转轴部103与第一齿轮部分109一起旋转。
[2-3.接收块移动机构120]
将参考图4和图8解释接收块移动机构12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包括驱动传递部分130和接收块支撑部150。驱动传递部分130联接到DC马达104。接收块支撑部150利用由驱动传递部分130传递的驱动力引起接收块18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在驱动传递部分130中,将在下面解释的保持部件152、凸轮驱动齿轮156和凸轮部件158在图3中未被示意。在驱动传递部分130中,将在下面解释的支撑轴132、齿轮134和间歇齿轮136在图4中未被示意。
[2-3-1.驱动传递部分130]
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驱动传递部分130包括支撑轴132、齿轮134(参考图5)、间歇齿轮136、保持部件152(参考图4)、第一轴部154(参考图4)、凸轮驱动齿轮156(参考图4)和凸轮部件158(参考图6)。支撑轴132以可旋转方式被第一板部102A和第三板部102C支撑。支撑轴132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部。支撑轴132比第一板部102A进一步向左侧延伸。
齿轮134比第一板部102A进一步向左侧被支撑轴132支撑。齿轮134与第二齿轮部分101啮合。作为结果,当上述第一齿轮部分109随着DC马达104的旋转而旋转时,第二齿轮部分101引起支撑轴132旋转。
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板部102A和第三板部102C之间被支撑轴132支撑。间歇齿轮136的周表面的一部分从第二板部102B的开口部分102D向上暴露。
间歇齿轮136能够与支撑轴132一起旋转。在下文中,在间歇齿轮136绕支撑轴132的旋转方向中,在右侧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一旋转方向,并且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二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是图4所示箭头A1取向的方向。第二旋转方向是图4所示箭头A2取向的方向。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逆向方向是正向方向的相反方向。
如在图4中所示,第一齿部136A设置在间歇齿轮136的周表面在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第一齿部136A包括第一端部136B和第二端部136C。第一端部136B是第一齿部136A在第二旋转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上的端部。第二端部136C是第一齿部136A在第一旋转方向(箭头A1的方向)上的端部。
形成齿部的角度(齿部形成角度)是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36B到第二端部136C的角度。齿部形成角度是图4所示角度α。作为一个实例,间歇齿轮136的齿部形成角度是76度。不形成齿部的角度(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在第二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36B到第二端部136C的角度。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图4所示角度β。作为一个实例,间歇齿轮136的齿部未形成角度是284度。
如在图4和图6中所示,保持部件152设置在板体99(参考图9)的上表面上。保持部件152相对于间歇齿轮136设置在左上侧上。保持部件152包括左板152A、右板152B和下板152C。左板152A和右板152B在左右方向在它们之间有间隙地彼此相对。左板152A和右板152B是在左侧视图中具有L形状的板形体。左板152A和右板152B每一个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左板152A和右板152B每一个在侧视图中的L形状的内侧角部靠近管馈送路径9C(参考图3)。
下板152C连接左板152A的下端部和右板152B的下端部。下板152C是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板形体。下板152C从管馈送路径9C的后侧延伸到前侧。
如在图6中所示,第一轴部154以可旋转方式被左板152A的下部和右板152B的下部支撑。第一轴部154是在左右方向延伸上的轴部。第一轴部154延伸到右板152B的右侧。
凸轮驱动齿轮156被第一轴部154的右端部支撑。凸轮驱动齿轮156能够绕第一轴部154旋转。凸轮驱动齿轮156定位于后壁部分194(参考图2)的后方。第二齿部156A绕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整个周表面设置。第二齿部156A能够与间歇齿轮136的第一齿部136A啮合。
由于第二齿部156A与第一齿部136A(参考图4)啮合,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当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的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三旋转方向是图6所示箭头A3取向的方向。当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图4中的箭头A1的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第四旋转方向是图6所示箭头A4取向的方向。
凸轮部件158在左板152A和右板152B之间被第一轴部154支撑。凸轮部件158包括圆筒部分159。圆筒部分159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轴部154插入到圆筒部分159的管孔隙(参考图7)中。以此方式,凸轮部件158与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旋转一致地绕第一轴部154旋转。凸轮部件158的旋转方向和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旋转方向彼此匹配。
如在图7中所示,凸轮部160在圆筒部分159的外周表面的右部上形成。凸轮部160能够与圆筒部分159一起旋转。凸轮部160形成为包围圆筒部分159的外周表面的右部的整个周表面。凸轮部160的左部的一部分被朝向右侧切除。
凸轮部160包括凸轮表面162。凸轮表面162在凸轮部160的表面的面向左的一部分和在第四旋转方向(箭头A4的方向)上面向的部分上形成。凸轮表面162包括第一凸轮表面162A、第二凸轮表面162B和第三凸轮表面162C。
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向左延伸。在第一轴部154上定中的形成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角度例如是82度。第二凸轮表面162B连接到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第二凸轮表面162B是在变得从第一轴部154(参考图6)分离的方向上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表面。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左右方向的长度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对应于图7所示的距离L。第三凸轮表面162C连接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和第二凸轮表面162B的左端部。第三凸轮表面162C平行于第三旋转方向和第四旋转方向。
指定凸轮表面164在凸轮部160的外向表面上形成。指定凸轮表面164比第三凸轮表面162C进一步设置于右侧。指定凸轮表面164从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第二凸轮表面162B从第一轴部154分离的方向上的端部在第三旋转方向上延伸。
[2-3-2.接收块支撑部150]
如在图6和图8中所示,接收块支撑部150包括支撑杆161和163、滑动部件172和接收块180。支撑杆161和163在凸轮部件158上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上侧依次设置支撑杆161和163。支撑杆161和163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到左板152A和右板152B。
支撑部件168在左板152A和右板152B之间被支撑杆161和163支撑从而支撑部件168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支撑部件168位于凸轮部件158上方。支撑部件168是在下侧和后侧上打开的箱形。
支撑部件168包括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在左右方向上在它们之间有间隙地彼此相对。两个孔部分169设置在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中的每一个中。支撑杆161和163分别插入通过上和下孔部分169。
在左壁部分168A的所述两个孔部分169中,接触壁部分(在图中没有示出)设置在上孔部分169的内侧上。接触壁部分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板形体。与孔部分169同心的圆形孔(在图中没有示出)在接触壁部分中形成。支撑杆161插入到该圆形孔中。
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是当左壁部分168A与左板152A接触时支撑部件168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参考图13)。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是当右壁部分168B与右板152B接触时支撑部件168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参考图3、图4、图6等)。
如在图8中所示,滑动部件172在左壁部分168A(参考图6)和右壁部分168B之间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撑杆163支撑。滑动部件172是基本立方形状的。滑动部件172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稍微地比在右壁部分168B和左壁部分168A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在右壁部分168B和左壁部分168A之间的距离更短。滑动部件172包括滑动部172A。滑动部172A从支撑部件168向下突出。滑动部172A的下端部以朝向下侧的圆弧形形状形成。滑动部172A能够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或者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
滑动部件172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绕支撑杆163旋转。第一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滑动时滑动部件172的旋转位置。当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A从支撑部件168向下突出。第二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时滑动部件172的旋转位置。第二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件172已经比第一旋转位置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稍微地进一步旋转时的位置。在图8中,利用实线示意在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并且利用点划线示意在第二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
调整部168D设置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前方。调整部168D从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的下部的前侧向左突出。调整部168D与在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从前方形成接触。
如在图6中所示,支撑杆161和163分别插入通过螺旋弹簧171和173。螺旋弹簧171进入孔部分169中并且向右推压接触壁部分(在图中没有示出)。螺旋弹簧173穿过孔部分169的内侧并且向右推压滑动部件172。当正被推压的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被凸轮表面162限制。当正被推压的滑动部件172在第二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被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限制。
如在图3中所示,接收块180设置在支撑部件168的前端部上。接收块180定位于后壁部分194(参考图2)的左方。换言之,接收块180设置在定位部分190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接收块180是基本立方形状的。接收块180的前端表面是能够与切割刀片275形成接触的接触表面183。管9能够设置在接触表面183上。在上下方向上,接触表面183从基准位置P上方延伸到基准位置P下方(参考图11A到图11C和图15A到图15C)。基准位置P在上下方向上在接触表面18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接触表面183包括第一接触表面181和第二接触表面182。第一接触表面181比第二接触表面182进一步向左设置。管9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的缩退沟槽187设置在第一接触表面181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中。缩退沟槽187设置在第一接触表面181的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的基准位置P的一部分中(参考图11A到图11C)。第一接触表面181包括以平面形状形成的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第一接触表面181中,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是在缩退沟槽187上方的一部分和在缩退沟槽187下方的一部分。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彼此相同的平面中。
如在图11A到图11C中所示,缩退沟槽187是朝向后方凹进的凹进部。缩退沟槽187在前视图中是基本矩形形状的。缩退沟槽18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缩退沟槽187的沟槽深度。缩退沟槽187包括第一表面187A、第二表面187B和第三表面187C。第一表面187A是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的上接触平面181A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表面187B是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的下接触平面181A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表面187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表面187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更长。第三表面187C是连接第一表面187A的后端和第二表面187B的后端的平坦表面。第三表面187C形成缩退沟槽187的沟槽底部。第三表面187C是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前方倾斜的平坦表面。在第三表面187C中,在基准位置P上方的片段延伸到接触平面181A在向上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本实例的缩退沟槽187的最大沟槽深度小于0.5mm。本实例的最大沟槽深度是在第三表面187C的下端和接触平面181A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
如在图4中所示,第二接触表面182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接触表面182在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相同的平面中。
接收块180设置在支撑部件168上并且能够因此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接收块180能够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直线地移动。第一对置位置是在接收块180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处的位置。在本实例中,当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第一接触表面181与切割刀片275相对。第二对置位置是在接收块180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处的位置。在本实例中,当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第二接触表面182与切割刀片275对置。
[2-3-3.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各种部件的位置关系]
将解释当具有上述结构的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间歇齿轮136、凸轮部件158、滑动部件172、支撑部件168和接收块180的位置关系。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初始状态是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状态。
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间歇齿轮136在开始旋转位置中(参考图4)。开始旋转位置是当间歇齿轮136已经从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的旋转位置稍微地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的旋转位置。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因此,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被限制。
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件158在旋转位置中从而第二凸轮表面162B基本设置在第一轴部154上方(参考图6)。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参考图8)。滑动部件172的滑动部172A被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挤压抵靠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参考图6)。此时,滑动部件172的上部与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接触。支撑部件168在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处并且被螺旋弹簧171推压。支撑部件168向右的移动被右板152B限制。此时,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参考图3)。
[2-3-4.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操作的概略]
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则间歇齿轮136(参考图4)在第一旋转方向(箭头A1的方向)上旋转。因此,间歇齿轮136空转,而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作为结果,接收块移动机构120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
另一方面,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则间歇齿轮136(参考图4)在第二旋转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即刻地在间歇齿轮136已经开始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之后,第一齿部136A的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通过连续地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间歇齿轮136,引起了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图6中箭头A3的方向)上旋转。凸轮驱动齿轮156引起第一轴部154(参考图6)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以此方式,凸轮部件158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一凸轮表面162A相对于滑动部172A滑动。以此方式,在抵抗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的同时,滑动部件172向左移动。在滑动部件172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被调整部168D(参考图8)限制的状态下,滑动部件172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滑动部件172向左推压支撑部件168。在抵抗螺旋弹簧171的推压力的同时,支撑部件168从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向左移动。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向左移动。
[2-4.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
将参考图3和图9解释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包括旋转驱动部分210和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旋转驱动部分210与DC马达104的旋转一致地被以旋转方式驱动。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根据旋转驱动部分210的旋转驱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切割刀片275。
[2-4-1.旋转驱动部分210]
旋转驱动部分210包括凸轮部215、初始位置传感器241、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和关联部件220。凸轮部215是在上述旋转部件106(参考图5)的左部上形成的部分。凸轮部215在左侧视图中是圆形的。凸轮部215能够与第一齿轮部分109(参考图5)一起地绕旋转轴部103旋转。在下文中,在左侧视图中绕旋转轴部103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一方向并且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1取向的方向。第二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2取向的方向。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凸轮部215包括右侧突出部分211和左侧突出部分212。右侧突出部分211和左侧突出部分212这两者都是从凸轮部215的向表面向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板形体。
右侧突出部分211比凸轮部215的周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右侧(即,向图9的远侧)设置。右侧突出部分211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周表面的在绕旋转轴部103的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是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到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角度。在本实例中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是90度或更大。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
左侧突出部分212比凸轮部215的周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左侧(即,向图9的近侧)设置。因此,左侧突出部分212比右侧突出部分211进一步向左侧设置。左侧突出部分212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周表面的在绕旋转轴部103的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在本实例中形成左侧突出部分212的角度小于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形成左侧突出部分212的角度是从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到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角度。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二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比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进一步向着第一方向侧。
挤压销215A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左表面上。挤压销215A是从凸轮部215向左突出的圆柱体。挤压销215A设置在相对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而言的在第二方向成基本90度的位置中。
图3和图9所示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挤压销215A在挤压销215A已经从旋转轴部103正上方的旋转位置稍微地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旋转位置中。
如在图9中所示,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设置在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的后下部上。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包括第一旋转轴(在图中没有示出)、可移动部分241A和第一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第一旋转轴在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内侧的后上部中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移动部分241A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可移动部分241A从第一旋转轴向下并且向前延伸。在可移动部分241A中,在与第一旋转轴相反一侧上的端部是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朝向旋转轴部103以圆弧形形状弯曲。第一弹簧绕第一旋转轴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压可移动部分241A。
可移动部分241A与旋转的右侧突出部分211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当可移动部分241A从右侧突出部分211分离时,可移动部分241A在正常位置中。当可移动部分241A在正常位置中时,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进入右侧突出部分211的移动路径中。在此情形中,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当可移动部分241A与右侧突出部分211形成接触时,可移动部分241A比正常位置在左侧视图中进一步在顺时针上方向。在此情形中,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稍微地分离。因此,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
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设置在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上的后上部上。中间位置传感器242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在第二方向上以基本90度定位。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比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进一步向左侧设置。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包括第二旋转轴(在图中没有示出)、可移动部分242A和第二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第二旋转轴在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内侧的后下部中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移动部分242A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上。可移动部分242A向上并且向前从第二旋转轴延伸。在可移动部分242A中,在与第二旋转轴相反一侧上的端部是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朝向旋转轴部103以圆弧形形状弯曲。第二弹簧绕第二旋转轴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压可移动部分242A。
可移动部分242A与旋转的左侧突出部分212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当可移动部分242A从左侧突出部分212分离时,可移动部分242A在正常位置中。当可移动部分242A在正常位置中时,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进入左侧突出部分212的移动路径中。在此情形中,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当可移动部分242A与左侧突出部分212形成接触时,可移动部分242A比正常位置在左侧视图中进一步在逆时针方向上。在此情形中,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在已经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在第一方向上旋转90度或更大的位置处,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分离。在已经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在第二方向上旋转90度或更大的位置处,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分离。因此,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
关联部件220是在右侧视图中基本L形的板形部件。关联部件220比齿轮组105和凸轮部215进一步向左侧设置。关联部件220能够绕关联轴部223旋转。关联轴部22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关联轴部223的右端部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在下文中,绕关联轴部223在左侧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三方向,并且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四方向。第三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3取向的方向。第四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4取向的方向。
如在图9中所示,关联部件220包括第一板形部分221和第二板形部分222。第一板形部分221是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基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形部分222是在相对于第一板形部分221以基本90度倾斜的同时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形部分222的上端部设置于管馈送路径9C的前方。第二板形部分222的后下部连接到关联轴部223的左端部。
弹簧220A设置在关联轴部223上。弹簧220A将关联部件220绕关联轴部223在第四方向上推压。在关联突起224与上述板体99形成接触的位置处,被推压的关联部件220在第四方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关联突起224是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的前部分斜向上并且向后的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下文中,当关联突起224与板体99接触时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被称作分离旋转位置。图3、图4和图9所示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
弹簧轴部226、闩锁件225和227以及逃逸沟槽228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中。弹簧轴部226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左表面向左突出。弹簧轴部226设置在关联突起224下方。
闩锁件225和227从第一板形部分221向前突出。闩锁件225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上的后端部上。闩锁件225比弹簧轴部226进一步向后设置。闩锁件227设置在比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后的部分上。闩锁件227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在闩锁件225和弹簧轴部226之间。逃逸沟槽228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中在闩锁件225和关联突起224之间。逃逸沟槽228是向下凹进的沟槽部分。逃逸沟槽228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在闩锁件225下方形成。
在弹性变形状态下的抗扭弹簧235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上。抗扭弹簧235包括圈部233、第一臂部231和第二臂部232。圈部233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弹簧轴部226插入圈部233中。
第一臂部231从圈部233的右端部向后延伸。第一臂部231的先端部从下方推压闩锁件225,并且与闩锁件225闩锁。第一臂部231设置在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下方。旋转中的挤压销215A的先端部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第二臂部232从圈部233的左端部向后延伸。第二臂部232设置在第一臂部231下方。第二臂部232的先端部从上方推压闩锁件227,并且与闩锁件227闩锁。
突出销238设置在第二板形部分222上。突出销238从第二板形部分222的上端部向右突出。当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时,突出销238位于突出销238的可移动范围中的前端位置。
[2-4-2.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
如在图3、图4和图9中所示,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包括外罩部件272、轨道部件274、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1A到图11C)和臂部件277。外罩部件272设置在保持部件152的下板152C的前部分上。外罩部件272从接收块180的前侧与接收块180相对。外罩部件272比定位部分190(参考图2)在管馈送方向上进一步向下游定位。外罩部件272是向后打开的盒形部件。外罩部件27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孔272A设置在外罩部件272的前壁部分的上部中。
轨道部件274是在穿过外罩部件272的下部的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轨道部件274设置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轨道部件274引导外罩部件27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切割刀片275被容纳在外罩部件272内侧。切割刀片275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板形体。在上下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刀片部275A(参考图11A到图11C)在切割刀片275的后端部上形成。切割刀片275被设置在外罩部件272内侧的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向前推压。切割刀片275能够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刀片部275A能够比外罩部件272进一步向后突出。
臂部件277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臂部件277插入通孔272A中。臂部件277的后端部联接到切割刀片275。管状部分277A在臂部件277的前端部上形成。管状部分277A在右侧视图中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椭圆形形状的。关联部件220的突出销238从左侧插入管状部分277A的管状孔277B中。以此方式,当关联部件220绕关联轴部223旋转时,臂部件277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2-4-3.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各种部件的位置关系]
将解释当具有上述结构的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160、关联部件220、外罩部件272和切割刀片275的位置关系。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初始状态是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状态。
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160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并且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在此情形中,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的先端部从上方与抗扭弹簧235的第一臂部231接触。因为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所以突出销238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中。臂部件277和外罩部件272在它们的各自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当外罩部件272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中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被称作分离位置。分离位置是切割刀片275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当切割刀片275在分离位置中时,切割刀片275从接收块180的接触表面183分离,并且被容纳在外罩部件272内侧。
[2-4-4.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操作的概略]
如在图9中所示,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则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上旋转。根据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关联部件220在第三方向(箭头B3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的突出销238引起臂部件277向后移动。臂部件277引起切割刀片275向后移动。因此,外罩部件272从外罩部件272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向后移动。
另一方面,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则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图9中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被维持在位于分离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
随着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挤压销215A从第一臂部231分离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在图9中,已经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挤压销215A利用点划线示意。指定旋转位置是相对于虚拟平面T与初始旋转位置基本对称的位置。虚拟平面T包括旋转轴部103的轴线,并且是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表面。当凸轮部215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时,挤压销215A再一次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与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的情形相比,挤压销215A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的位置更加靠近圈部233。
当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比指定旋转位置进一步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关联部件220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并且引起外罩部件272从外罩部件272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向后移动。
[3.切割机构100的切割操作]
在下文中,将作为管9的半切割操作和管9的全切割操作解释切割机构100的切割操作。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并且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使用者可以使管9位于定位部分190的底壁部分192上。在管9的下端位于基准位置P上的状态下,将管9设置在接触表面183(参考图3)上。
[3-1.切割机构100的半切割操作]
将参考图4、图6、图9、图10和图11A到图11C解释切割机构100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的操作。在图11A到图11C、图12A到12C和图15A到图15C中的每一幅图中,概略地在如从左侧看到的截面中示意了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管9。在图11A到图11C、图12A到图12C和图15A到图15C中,切割刀片275的后端部的阴影未被示意。
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如下。在接收块180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的同时,切割机构100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第一接触表面181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切割刀片275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挤压大直径管9A并且因此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根据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的驱动控制,DC马达104被以以下方式驱动。
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并且在第一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1的方向)上空转。如在图6中所示,在支撑部件168被螺旋弹簧171和173向右推压的同时,支撑部件168被维持在停止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处的状态下。因此,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如在图9和图10中所示,当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上旋转。外罩部件272从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部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1A)向后移动。
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向后移动的外罩部件272在切割刀片275之前从前方与大直径管9A形成接触。外罩部件272向后的移动受到限制。当DC马达104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臂部件277向后推压切割刀片275。在抵抗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推压力的同时,切割刀片275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
如在图10和图11B中所示,刀片部275A移动到夹持位置。本实例的夹持位置是当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接触表面183之间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大直径管9A在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弹性变形并且变成在左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基本椭圆形形状。
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夹持旋转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夹持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图10中,利用点划线示意在夹持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
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的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
通过进一步继续地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的DC马达104,凸轮部215比第一中间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一方向侧旋转。挤压销215A挤压第一臂部231。绕弹簧轴部226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第一臂部231稍微从闩锁件225向下分离,并且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抗扭弹簧235经由第二臂部232和闩锁件227在第三方向上推压关联部件220。作为结果,切割刀片275被向后推压。
当在半切割操作时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锐角。挤压角度是挤压销215A的切向方向(箭头D的方向)相对于第一臂部231的延伸方向中的接近圈部233的方向(箭头C的方向)。挤压销215A的切向方向(箭头D的方向)是在左侧视图中在挤压销215A的中心处与将旋转轴部103的中心和挤压销215A的中心关联的线以正交方式交叉的线的方向。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的挤压角度对应于图10所示角度θ1。
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正被推压的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1C)。接触位置是当刀片部275A与接触表面183接触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接触位置是切割刀片275的可移动范围的后端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的每一个接触。通过保留大直径管9A的已经进入缩退沟槽187中并且已经从切割刀片275逃逸的一部分,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在大直径管9A在刀片部275A与第三表面187C之间的情况下,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第三表面187C对置。
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接触旋转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接触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在图10中,利用实线示意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当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当凸轮部215在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中时,左侧突出部分212与可移动部分242A接触。
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以第一规定旋转角度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一规定旋转角度小于齿部未形成角度。本实例的第一规定旋转角度是190度。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并且空转。
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不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的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因此,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
在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已经停止之后,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图10中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接触旋转位置在第四方向(图10中箭头B4的方向)上旋转。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
当凸轮部215经由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参考图9)时,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分离旋转位置。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参考图11B)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11A)。
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关联部件220位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下,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稍微地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的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DC马达104切换旋转方向并且再一次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当凸轮部215返回初始旋转位置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从可移动部分241A分离。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的CPU(在图中没有示出)确定凸轮部215已经返回初始旋转位置,并且停止DC马达104的旋转。此时,间歇齿轮136已经返回开始旋转位置。由于以上操作,在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之后,切割机构100返回初始状态。
将参考图9、图10和图12A到图12C解释切割机构100对小直径管9B的半切割操作。小直径管9B的半切割操作类似于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在下文中,将简化与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的操作相同的操作的解释。
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当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此时,关联部件220已经从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切割刀片275已经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2A)移动到夹持位置(参考图12B)。小直径管9B比大直径管9A更小。因此,在处于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的小直径管9B仅仅稍微弹性变形。
在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已经输出开信号之后,DC马达104进一步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凸轮部215进一步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进一步从夹持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并且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推压切割刀片275。切割刀片275进一步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挤压小直径管9B。在切割通过小直径管9B的同时,切割刀片275从夹持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通过保留小直径管9B的已经进入缩退沟槽187中的一部分,小直径管9B被半切割。
在切割刀片275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后,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在这之后,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DC马达104执行与当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时相同的旋转操作。切割机构100返回初始状态。
[3-2.切割机构100的全切割操作]
将参考图3、图4、图6到图9、图13、图14和图15A到图15C解释切割机构100对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的概略如下。切割机构100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并且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第二接触表面182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切割刀片275朝向第二接触表面182挤压大直径管9A并且因此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根据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在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控制,DC马达104被以以下方式驱动。
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第一齿部136A的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箭头A3的方向)上旋转。
如在图6和图13中所示,凸轮驱动齿轮156引起凸轮部件158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162A滑动并且在抵抗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的同时向左移动。支撑部件168在抵抗螺旋弹簧171和173的推压力的同时向左移动。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向左移动。
当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第二规定旋转角度时,在滑动部172A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滑动部172A从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移动到左端部。滑动部件172远至滑动部件172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以此方式,支撑部件168远至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接收块180远至第二对置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此时,第一齿部136A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
凸轮驱动齿轮156的第二规定旋转角度对应于形成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角度,并且例如是82度。由于间歇齿轮136旋转第三规定旋转角度,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第二规定旋转角度。齿部形成角度大于第三规定旋转角度。第三规定旋转角度小于第一规定旋转角度。第三规定旋转角度例如是48度。
在接收块180已经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之后,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间歇齿轮136进一步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件158进一步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已经远至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地相对于凸轮部件158移动之后,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滑动。第三凸轮表面162C平行于第四旋转方向延伸。因此,滑动部172A并不向左移动。被螺旋弹簧173向右推压的滑动部172A向右的移动受到第三凸轮表面162C限制。因此,接收块180被维持在位于第二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如在图9中所示,在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即刻地在凸轮部215已经开始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之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压第二臂部232。
关联部件220从分离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5A)向后移动。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向后移动的外罩部件272在切割刀片275之前从前方与大直径管9A形成接触。外罩部件272向后的移动受到限制。当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臂部件277向后推压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5A到图15C)。在抵抗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推压力的同时,切割刀片275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
如在图14和图15B中所示,刀片部275A移动到夹持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处于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在大直径管9A中,在刀片部275A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的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变成在左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基本椭圆形形状。
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上述夹持旋转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夹持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图14中,利用点划线示意在夹持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
当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的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在图中没有示出)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
通过进一步在逆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的DC马达104,凸轮部215比第二中间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二方向侧旋转。挤压销215A挤压第一臂部231。第一臂部231在左侧视图中绕弹簧轴部226被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从闩锁件225稍微地向下分离,并且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
当在全切割操作时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锐角。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的挤压角度对应于图14所示角度θ2。
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正被推压的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5C)。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第二接触表面182接触。大直径管9A被全切割。
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上述接触旋转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接触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在图14中,利用实线示意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当凸轮部215在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中时,左侧突出部分212与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并且右侧突出部分211与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作为结果,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
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以第四规定旋转角度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四规定旋转角度小于齿部形成角度。因此,即使当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时,第一齿部136A和第二齿部156A仍然被维持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本实例的第四规定旋转角度例如是190度。
如在图6和图13中所示,在凸轮部215(参考图14)已经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之后,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已经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滑动之后,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
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时,滑动部件172被螺旋弹簧173推压并且向右移动。支撑部件168连同滑动部件172一起地向右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向右移动。
在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之后,向右移动的滑动部172A与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形成接触。滑动部件172远至滑动部件172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地以距离L向右移动。支撑部件168远至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地以距离L向右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此时,第一齿部136A和第二齿部156A被维持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开始在正向方向上旋转。
如在图8中所示,当DC马达104开始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件158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压该滑动部172A。在第二凸轮表面162B之后,滑动部172A与指定凸轮表面164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从第一轴部154分离的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接触。滑动部件172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
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指定凸轮表面164相对于滑动部172A滑动的同时,支撑部件168向右的移动受到右板152B限制,并且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受到支撑部件168的右壁部分168B限制。因此,在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的同时,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如在图9和图14中所示,在滑动部172A依次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和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时,凸轮部215从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从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依次经由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和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从接触旋转位置旋转到分离旋转位置。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当右侧突出部分211移动到初始旋转位置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从可移动部分241A分离。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的CPU(在图中没有示出)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返回初始状态。
如在图6中所示,当凸轮部215已经返回初始旋转位置时,滑动部172A已经从指定凸轮表面164在第三旋转方向上的端部远至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地相对于凸轮部件158移动。接收块移动机构120返回初始状态。由于上述操作,切割机构100在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之后返回初始状态。
切割机构100用于执行小直径管9B的全切割操作的操作类似于用于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的操作并且在这里省略了解释。
[4.操作效果的实例]
如以上解释地,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管9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以此方式,切割机构100半切割管9。另一方面,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管9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以此方式,切割机构100全切割管9。切割机构100能够简单地通过切换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来在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之间切换管9的切割操作。切割机构100能够在简单地具有切割刀片275、接收块180和DC马达104(是驱动源)各一个的同时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换言之,通过设有切割机构100,打印机1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
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齿部136A不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并且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空转。接收块移动机构120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在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的同时,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处的状态下。另一方面,即刻地在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DC马达104已经在逆向方向上旋转之后,第一齿部136A和第二齿部156A彼此啮合。凸轮部件158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换言之,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简单地利用间歇齿轮136、凸轮驱动齿轮156和凸轮部件158,接收块移动机构120便能够在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传递的状态和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传递的状态之间切换。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结构得以简化并且因此能够减小切割机构100的成本。
第三规定旋转角度小于第一规定旋转角度。因此,当间歇齿轮136在开始旋转位置中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在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前,接收块180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接收块180停止并且等待直至切割刀片275到达接触位置。因此,切割机构100能够以稳定方式执行管9的全切割操作。
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件158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滑动部172A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滑动并且接收块180能够直线地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通过引起滑动部172A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滑动,切割机构100能够将DC马达104的旋转转换成接收块180的直线移动。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DC马达104的旋转转换成接收块180的直线移动。
当切割机构100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275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后,DC马达104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滑动部172A依次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和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并且与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形成接触。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DC马达104切换旋转方向并且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在切割刀片275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的同时,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接收块180不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因此,在管9的全切割操作已经结束之后,切割机构100能够可靠地将接收块180定位在第一对置位置中。
第三凸轮表面162C平行于第四旋转方向和第三旋转方向延伸。作为结果,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滑动时,接收块180难以从第二对置位置朝向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因此,接收块180能够以稳定方式等待直至切割刀片275到达接触位置。
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180被维持在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在本实例中,当接收块180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时,第一接触表面181能够与切割刀片275形成接触。因此,切割机构100能够以更加稳定的方式执行管9的半切割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切割机构100是本发明的“切割装置”的一个实例。管9是本发明的“待切割物体”的一个实例。缩退沟槽187是本发明的“凹进部”的一个实例。DC马达104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实例。间歇齿轮136是本发明的“第一齿轮”的一个实例。凸轮驱动齿轮156是本发明的“第二齿轮”的一个实例。支撑杆163是本发明的“第二轴部”的一个实例。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是本发明的“支撑部”的一个实例。螺旋弹簧173是本发明的“推压部件”的一个实例。打印头61是本发明的“打印部”的一个实例。可移动馈送辊62是本发明的“供应部”的一个实例。第二规定旋转角度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角度”的一个实例。第三规定旋转角度是本发明的“第二旋转角度”的一个实例。第一规定旋转角度是本发明的“第三旋转角度”的一个实例。向左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规定方向”的一个实例。距离L是本发明的“在第一规定方向上从第三端部到第四端部的距离”的一个实例。
切割机构10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替代凸轮部件158地,如在图16中所示,切割机构100可以包括凸轮部件280。在此情形中,切割机构100无需必要地包括调整部168D(参考图8)和螺旋弹簧171和173(参考图6)。
如在图16中所示,凸轮部件280受到第一轴部154(参考图6)支撑并且能够在第三旋转方向(箭头A3的方向)和第四旋转方向(箭头A4的方向)上旋转。凸轮部件28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隙分离并且彼此相对的两个凸轮表面282。
凸轮表面282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滑动表面282A和第二滑动表面282B。第一滑动表面28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向左延伸。第一滑动表面282A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图16所示距离L)与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图7所示距离L)相同。第二滑动表面282B从第一滑动表面28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在第四旋转方向上延伸。
滑动部172A(参考图6)进入所述两个凸轮表面282之间。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件280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所述两个第一滑动表面282A中,滑动部172A相对于右侧上的第一滑动表面282A滑动。当滑动部172A远至第一滑动表面28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地相对于凸轮部件280移动时,滑动部件172从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移动到左端位置。作为结果,滑动部件172以距离L移动。在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前,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
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件280进一步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滑动部172A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滑动表面282B之间并且被限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180被维持在位于第二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直至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作为结果,管9被以稳定的方式全切割。
在已经执行全切割操作之后,DC马达104切换旋转方向并且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二滑动表面282B滑动,并且然后相对于第一滑动表面282A滑动,因此相对于凸轮部件280移动。在此情形中,在所述两个第一滑动表面282A中,滑动部172A相对于左侧上的第一滑动表面282A滑动。以此方式,滑动部件172以距离L向右移动。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因此,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接收块180能够与DC马达104的旋转一致地以稳定的方式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5.根据变型实例的切割机构500的结构和操作的概略]
将参考图17到图25解释是切割机构100的变型实例的切割机构500。在以下解释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赋予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功能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解释。图21和图22示出沿着在经过切割机构500中的旋转轴部103的轴线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表面剖切的凸轮部215等的截面。图23利用实线示出在初始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和在分离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图23利用虚线示出在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和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图24利用实线示出在初始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和在分离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图24利用虚线示出在指定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图25利用实线示出在指定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和在分离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图25利用虚线示出在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和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
替代切割机构100地,打印机1包括切割机构500。切割机构500设置在管安装部分40(参考图2)的左端部和管排放开口16(参考图2)之间。切割机构500是在打印之后的管9(参考图17)上执行切割操作的机构。
如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切割机构500包括定位部分190(参考图2)、驱动部分510、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切割机构500不同于切割机构100之处在于,切割机构500包括替代驱动部分110的驱动部分510和替代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下文中,将解释驱动部分510和接收块摆动机构520。驱动部分510驱动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接收块摆动机构520是支撑接收块180从而接收块180能够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在左右方向上摆动的机构。通过绕作为旋转轴的关联轴部223以规定角度θ3(参考图23)旋转的关联部件220,引起切割刀片275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
[5-1.驱动部分510]
将参考图17和图18解释驱动部分510。驱动部分510设置成低于管馈送路径9C。驱动部分510包括支撑部502、DC马达104和齿轮组105(参考图17)。驱动部分510不同于驱动部分110之处在于,替代支撑部102地,驱动部分510包括支撑部502。支撑部502包括第一板部502A和第二板部502B。第一板部502A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体。第一凹进部502C(参考图18)在第一板部502A中形成。第一凹进部502C从第一板部502A的上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稍微后侧向下凹进。第一凹进部502C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第一板部502A。第二板部502B是从第一板部502A的上端部向右延伸的板形体。板体99(参考图9)附接到第二板部502B的上表面。板体99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凹进部502D(参考图17)在第二板部502B中形成。第二凹进部502D从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凹进部502C相同的位置从第二板部502B的左端部向右凹进。第二凹进部502D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二板部502B。第一凹进部502C和第二凹进部502D彼此连续地形成。
DC马达104固定到第一板部502A的右表面的前部分。DC马达104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板部502A。
齿轮组105包括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从第一板部502A的左表面向左延伸的轴部上。在图16和图17中,所述多个齿轮中的某些未被示意。
[5-2.接收块摆动机构520]
将参考图17到图20和图23到图25解释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如在图16和图17中所示,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包括凸轮表面550(参考图18)、辅助部件530和540、轨道部件590、支撑部580和接收块180。替代保持部件152地,切割机构500包括辅助部件530和540。替代切割机构100的轨道部件274地,切割机构500包括轨道部件590。
[5-2-1.凸轮表面550]
如在图19中所示,凸轮表面550是在上述旋转部件106的右表面上形成的表面。凸轮表面550在右侧视图中是圆形的。凸轮表面550能够连同第一齿轮部分109一起地绕旋转轴部103旋转。凸轮表面550包括第一表面561、第二表面562、第三表面563、第一凸轮表面551、第二凸轮表面552和第三凸轮表面553。第一表面561是在垂直于旋转轴部103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面。第一表面561在右侧视图中是环形的。在从旋转轴部103的附近分离的方向(在下文中被称作“分离方向”)上,第一表面561具有规定的宽度。第二表面562从第一表面561在分离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向左延伸。第三表面563设置在比第二表面562在分离方向上进一步从旋转轴部103分离的位置中。第三表面563与第二表面562相对,且在第三表面563和第二表面562之间有间隙,并且第三表面563在旋转轴部103的旋转方向上延伸。第三表面563的右端部连接到第一齿轮部分109的右表面在与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
第一凸轮表面551在旋转轴部103的周边的一部分上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延伸,并且从第二表面562的左端部延伸到第三表面563的左端部。第一凸轮表面551包括第一端部551A(参考图20)和第二端部551B。第一端部551A是第一凸轮表面551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的端部。第二端部551B是第一凸轮表面551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
第二凸轮表面552在旋转轴部103的周边的一部分上从第二端部551B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凸轮表面552相对于第一方向向右倾斜。第二凸轮表面552从第二表面562的左端部延伸到第三表面563的左端部。第二凸轮表面552包括第三端部552A和第四端部552B。第三端部552A是第二凸轮表面55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第四端部552B是第二凸轮表面55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第三端部552A连接到第二端部551B。
在旋转轴部103的周边的一部分上,第三凸轮表面553从第四端部552B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到第一端部551A上方。在第一表面561在分离方向上的端部中,第三凸轮表面553从未被连接到第二凸轮表面562的端部延伸到第三表面563的右端部。第三凸轮表面553包括第五端部553A和第六端部553B。第五端部553A是第三凸轮表面553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第六端部553B是第三凸轮表面553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第五端部553A连接到第四端部552B。第六端部553B经由从第六端部553B延伸到第一端部551A的表面连接到第一端部551A。
将参考图20解释形成第一凸轮表面551、第二凸轮表面552和第三凸轮表面553的角度。第一凸轮角度X1是形成第一凸轮表面551的角度。第一凸轮角度X1是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上从第一端部551A到第二端部551B的角度。如在图23中所示,第一旋转角度X2是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时的旋转角度。第一凸轮角度X1等于或大于第一旋转角度X2。例如,第一凸轮角度X1是170度。例如,第一旋转角度X2是150度。
第二凸轮角度Y1是形成第二凸轮表面552的角度。第二凸轮角度Y1是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三端部552A到第四端部552B的角度。如在图24中所示,第二旋转角度Y2是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时的旋转角度。第二凸轮角度Y1等于或小于第二旋转角度Y2。例如,第二凸轮角度Y1是110度。例如,第二旋转角度Y2是120度。
第三凸轮角度Z1是形成第三凸轮表面553的角度。第三凸轮角度Z1是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五端部553A到第六端部553B的角度。如在图25中所示,第三旋转角度Z2是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从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时的旋转角度。第三凸轮角度Z1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Z2。例如,第三凸轮角度Z1是80度。例如,第三旋转角度Z2是77度。
在本变型实例中,建立了以下示出的公式(1)。
公式(1):第二凸轮角度Y1+第三凸轮角度Z1≧第二旋转角度Y2+第三旋转角度Z2。
[5-2-2.辅助部件530和540]
如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辅助部件530设置在第二板部502B上方在关联部件220和第一板部502A之间。辅助部件530固定到板体99(参考图9)。辅助部件530包括下板部531、前板部532、右板部533(参考图18)和左板部534(参考图17)。
下板部531是在平面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其纵向方向是前后方向的板形体。前板部532是在前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从下板部531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的板形体。孔部分532A在前板部532的基本中央部分中形成。右板部533从下板部531的右端部的从后端部到在前后方向上的基本中央部分的稍微向前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右板部533是在右侧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其纵向方向是前后方向的板形体。左板部534从下板部531的左端部的从后端部到在前后方向上的基本中央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左板部534是在左侧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其纵向方向是前后方向的板形体。
辅助部件540设置在接收块180的后侧上。辅助部件540固定到板体99(参考图9)。辅助部件540包括第一板部541、第二板部542和第三板部543。第一板部541是在前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其纵向方向是上下方向的板形体。第一板部541在上下方向上从接收块180的上端部延伸到进一步在接收块180的下端部下方的位置。孔部分541A(参考图17)在第一板部541的在接收块180的下端部下方的片段中形成。第二板部542和第三板部543是在前视图中基本矩形并且分别从第一板部54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后延伸的板形体。
[5-2-3.轨道部件590]
轨道部件590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轨道部件590受到孔部分532A和541A支撑。外罩部件272受到轨道部件590的前部分支撑从而外罩部件27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5-2-4.支撑部580]
如在图18中所示,支撑部580在前后方向上在辅助部件530和辅助部件540之间可摆动地受到轨道部件590支撑。在本变型实例中,支撑部580是支撑接收块180的板形体。支撑部580包括弯曲部分583、上延伸部分581和下延伸部分582。弯曲部分583是在平面视图中在右侧上打开的基本矩形框架形状的。弯曲部分583具有在其间有间隙地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壁部分。在弯曲部分583的所述一对壁部分中,孔583A在前侧上的壁部分中形成。在弯曲部分583的所述一对壁部分中,孔583B在后侧上的壁部分中形成。轨道部件590插入通过孔583A和583B。孔583A和583B中的每一个的直径稍微大于轨道部件590的直径。因此,支撑部580能够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摆动。
上延伸部分581从弯曲部分583的后部分的上端向上延伸。上延伸部分581在前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它的纵向方向是上下方向。接收块180固定到上延伸部分581的上端部。
下延伸部分582从弯曲部分583的前部分的下端向下并且向右延伸,并且然后进一步向下延伸。下延伸部分582在前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它的纵向方向是上下方向。下延伸部分58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与从上延伸部分581的下端部到接收块180的上端部的距离相同。下延伸部分582插入第一凹进部502C和第二凹进部502D中。
向左突出的滑动部584设置在下延伸部分582的下端部上。滑动部584设置在支撑部580的相对于轨道部件590而言与接收块180相反的一侧上。通过旋转部件106的旋转,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参考图18)、第二凸轮表面552(参考图18)和第三凸轮表面553(参考图18)滑动。滑动部584被设置在孔583A中的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向左推压。
根据上述结构,当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时,接收块180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当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时,接收块180位于第二对置位置中。在定位部分190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支撑部5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可摆动地支撑接收块180。
[5-2-5.当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各种部件的位置关系]
将参考图19到图21解释当具有上述结构的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表面550、支撑部580、轨道部件590和接收块180的位置关系。当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滑动部584与第一凸轮表面551的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形成接触。此时,如在图21中所示,将滑动部584、轨道部件590和接收块180关联的虚拟线基本在上下方向上对准。当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接收块180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
[5-2-6.接收块摆动机构520的操作的概略]
将参考图19、图21和图22解释接收块摆动机构520的操作的概略。通过相对于凸轮表面550滑动的滑动部584,支撑部5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摆动。以此方式,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撑接收块180。
当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表面550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上旋转。在此情形中,滑动部584从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远至第一端部551A的附近地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滑动部584的位置并不在左右方向上改变。因此,支撑部580不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摆动。在此情形中,接收块摆动机构520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接收块摆动机构520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参考图21)中的状态下。
当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表面550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在此情形中,滑动部584按照第一凸轮表面551、第二凸轮表面552和第三凸轮表面553的次序从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远至第六端部553B地滑动。滑动部584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逐渐向右移位。与此相符合地,支撑部580引起接收块1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向左摆动。在此情形中,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参考图21)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参考图22)。
[6.切割机构500的切割操作]
在下文中,将作为管9的半切割操作和管9的全切割操作解释切割机构500的切割操作。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移动切割刀片275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且在这里简化其解释。
在开始切割操作之前,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当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时,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在初始状态下并且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当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时,使用者可以在定位部分190的底壁部分192上定位管9。
[6-1.切割机构500的半切割操作]
将解释管9的半切割操作。在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以此方式,旋转部件106在第一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上旋转。根据旋转部件106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凸轮表面550和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
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凸轮表面550,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滑动部584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不被移位。因此,支撑部580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同时,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经由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以此方式,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1C)并且半切割管9。
如上所述,第一凸轮角度X1等于或大于第一旋转角度X2。在初始状态下,滑动部584与第一凸轮表面551的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接触。因此,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能够经由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220能够将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如上所述,在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的同时,切割机构500将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执行管9的半切割操作。在半切割操作已经结束之后,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切割机构500返回初始状态。
[6-2.切割机构500的全切割操作]
将解释管9的全切割操作。在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以此方式,旋转部件106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根据旋转部件106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凸轮表面550和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凸轮表面550,滑动部584经由第二凸轮表面552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到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部584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向右移位。根据这一点,支撑部580引起接收块1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向左摆动,并且因此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
同时,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在此情形中,挤压销215A从第二臂部232分离。因此,关联部件220并不旋转。
如上所述,第二凸轮角度Y1等于或小于第二旋转角度Y2。在初始状态下,滑动部584与第一凸轮表面551的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接触。作为结果,在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同时,滑动部584经由第二凸轮表面552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到第三凸轮表面553。在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同时,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当凸轮部215在指定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584与第三凸轮表面553的第五端部553A的附近接触。
通过进一步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在指定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经由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从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以此方式,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且切割管9。
如上所述,第三凸轮角度Z1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Z2。当凸轮部215在指定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584与第三凸轮表面553的第五端部553A的附近接触。因此,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能够经由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从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具体地,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220能够将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如上所述,切割机构500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在这之后,在维持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的同时,切割机构500将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执行管9的全切割操作。在全切割操作已经结束之后,通过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的DC马达104,切割机构500返回初始状态。
[7.操作效果的实例]
如以上解释地,当在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管9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半切割管9。另一方面,当在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管9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全切割管9。简单地通过切换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切割机构500便能够在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之间切换管9的切割操作。在简单地具有切割刀片275、接收块180和DC马达104(是驱动源)各一个的同时,切割机构500便能够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作为结果,切割机构50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换言之,通过设有切割机构500,打印机1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
当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与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滑动部584继续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在此情形中,滑动部584的位置不在左右方向上移位。以此方式,接收块摆动机构520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接收块摆动机构520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由于被凸轮部215以规定角度θ3旋转,关联部件220引起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第一凸轮角度X1等于或大于第一旋转角度X2。在初始状态下,滑动部584与第一凸轮表面551的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接触。因此,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能够经由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220能够引起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半切割操作。
另一方面,当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与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滑动部584依次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551、第二凸轮表面552和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因此,滑动部584向右移动。在此情形中,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接收块180的传递。支撑部5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摆动。以此方式,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552滑动的同时,挤压销215A从关联部件220分离。作为结果,关联部件220并不移动切割刀片275。
第二凸轮角度Y1等于或小于第二旋转角度Y2,并且在初始状态下,滑动部584与第一凸轮表面551的第二端部551B的附近接触。因此,在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同时,滑动部584经由第二凸轮表面552从第一凸轮表面551滑动到第三凸轮表面553。在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同时,接收块180能够从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
在滑动部584已经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并且接收块180已经摆动到第二对置位置之后,凸轮部215引起关联部件220以规定角度θ3旋转。以此方式,关联部件220引起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当第三凸轮角度Z1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Z2并且凸轮部215在指定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584与第三凸轮表面553的第五端部553A的附近接触。因此,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能够经由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从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具体地,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220能够引起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以此方式,切割机构500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全切割操作。
在本变型实例中,建立了公式(1)。具体地,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的旋转角度(第二旋转角度Y2+第三旋转角度Z2)小于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三端部552A到第六端部553B的角度(第二凸轮角度Y1+第三凸轮角度Z1)。作为结果,当切割机构5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在滑动部584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553滑动的同时,关联部件220能够可靠地引起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
接收块180和切割刀片275中的每一个被DC马达104(是驱动源)、关联部件220和包括凸轮表面550的凸轮部215移动。凸轮表面550和凸轮部215设置在单一部件上。DC马达104的驱动力经由包括凸轮表面550的凸轮部215传递到接收块180和切割刀片275。接收块摆动机构5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能够容易地同步化。切割机构500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在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之间切换。
支撑部580在定位部分190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可摆动地支撑接收块180。作为结果,切割机构500能够抑制在接收块180和定位部分190之间的干涉。
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机构500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切割机构500将管9夹持在处于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和刀片部275A之间,并且切割管9。当切割机构500半切割管9时,接收块180并不相对于刀片部275A移动。因此,切割机构500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半切割操作。
当切割刀片275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时,轨道部件590引导外罩部件27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可摆动地支撑支撑部580。能够使用是单一部件的轨道部件590引导切割刀片275的移动并且支撑支撑部580。作为结果,能够减小切割机构500的构件的数目并且能够降低切割机构500的尺寸。支撑部580的摆动支点位于外罩部件272的移动轴线的延伸线上。因此,使得在外罩部件272中容纳的切割刀片275的位置相对于接收块180移位是困难的。
在上述变型实例中,切割机构500是本发明的“切割装置”的一个实例。缩退沟槽187是本发明的“凹进部”的一个实例。DC马达104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实例。管9是本发明的“待切割物体”的一个实例。轨道部件590是本发明的“第一支点部”的一个实例。关联部件220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挤压销215A是本发明的“挤压部”的一个实例。初始旋转位置是本发明的“初始位置”的一个实例。第一最后旋转位置是本发明的“第一最后位置”的一个实例。指定旋转位置是本发明的“中间位置”的一个实例。第二最后旋转位置是本发明的“第二最后位置”的一个实例。第一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方向”的一个实例。第二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旋转方向”的一个实例。凸轮部215是本发明的“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向右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规定方向”的一个实例。第一凸轮表面551是本发明的“第一凸轮表面”的一个实例。第二凸轮表面552是本发明的“第二凸轮表面”的一个实例。第三凸轮表面553是本发明的“第三凸轮表面”的一个实例。凸轮表面550是本发明的“凸轮表面”的一个实例。滑动部584是本发明的“滑动部”的一个实例。管馈送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规定方向”的一个实例。定位部分190是本发明的“引导部”的一个实例。打印头61是本发明的“打印部”的一个实例。可移动馈送辊62是本发明的“供应部”的一个实例。
切割机构500不限于上述变型实例。例如,切割机构500可以包括包括第二支点部600的支撑部580。如在图26中所示,支撑部580在上延伸部分581的在与被轨道部件590支撑的侧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上包括第二支点部600。图26利用实线示出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轨道部件590和支撑部580的上延伸部分581。图26利用点划线示出在第二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轨道部件590和支撑部580的上延伸部分581。支撑部580在接收块180的重心G上方可摆动地支撑接收块180。以此方式,当接收块180以轨道部件590作为支点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由于支撑部580而摆动时,接收块180以第二支点部600作为支点由于它的自身重量而摆动。作为结果,接收块180易于相对于水平平面维持同一角度。以此方式,与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还是第二对置位置中无关地,刀片部275A易于以同一角度与接触表面183形成接触。切割机构500因此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半切割和全切割操作。
当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第二接触表面182可以与刀片部275A相对。当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第一接触表面181可以与刀片部275A相对。在此情形中,当切割机构500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维持接收块180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的同时,切割机构500可以将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切割机构500能够因此以稳定的方式执行全切割操作。
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和接收块摆动机构520的驱动源不限于DC马达104并且例如可以是步进马达。

Claims (15)

1.一种切割装置,包括:
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包括刀片部;
接收块,所述接收块包括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包括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并且所述两个部分与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的凹进部对准,并且所述第二接触表面是能够由所述刀片部接触的连续部;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为在正向方向和逆向方向上旋转;
切割刀片移动机构,所述切割刀片移动机构支撑所述切割刀片,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切割刀片移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将所述切割刀片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从所述接触表面分离的位置,并且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位置;和
接收块移动机构,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将所述接收块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所述第一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阻止所述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所述接收块,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维持在被停止在所述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并且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接收块,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周表面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一齿轮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一齿轮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周表面上,所述第二齿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齿轮被构造为被旋转第一旋转角度;和
凸轮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第一旋转角度的旋转一致地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凸轮部件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直线地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
齿部形成角度等于或大于第二旋转角度,所述齿部形成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角度,所述第一端部是所述第一齿部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是所述第一齿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旋转角度是引起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角度的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角度,并且
齿部未形成角度等于或大于第三旋转角度,所述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三旋转角度是在所述切割刀片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期间所述第一齿轮旋转的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角度小于所述第三旋转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部件被构造为绕第一轴部旋转,所述第一轴部平行于所述接收块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凸轮部件包括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包括在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第一规定方向的部分,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是所述移动方向的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相反的绕所述第一轴部的旋转方向,
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从第三端部到第四端部的距离等于移动距离,所述第三端部是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第四端部是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移动距离是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的距离,
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度等于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角度引起旋转的所述凸轮部件的旋转角度,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设置在所述接收块上,并且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随着所述凸轮部件在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表面包括:
第一凸轮表面,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移动距离;和
第二凸轮表面,所述第二凸轮表面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相反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分离方向和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延伸,所述分离方向是从所述第一轴部分离的方向,
所述凸轮部件包括指定凸轮表面,所述指定凸轮表面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所述分离方向上的端部在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上延伸,
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绕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旋转,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是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是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指定凸轮表面滑动的位置,并且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包括: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和调整部,所述支撑部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轴部,并且所述调整部被构造为阻止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所述滑动部在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方向上旋转;和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相反方向上推压所述滑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表面包括第三凸轮表面,所述第三凸轮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三凸轮表面相对于所述指定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侧上平行于所述第四旋转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布置两个所述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在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之间有间隙,并且
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进入在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所述凸轮表面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滑动表面,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延伸到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移动距离;和
第二滑动表面,所述第二滑动表面从所述第一滑动表面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包括支撑部和第一支点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接收块,并且所述第一支点部可摆动地支撑所述支撑部,
通过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作为支点摆动所述支撑部,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在所述第一对置位置和所述第二对置位置之间摆动,并且
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通过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作为所述支点摆动所述支撑部,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被构造为将所述接收块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摆动到所述第二对置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切割刀片移动机构包括:
第一旋转部件,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为通过旋转规定角度而将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分离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和
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被构造为通过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而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并且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的旋转一致地旋转到包括初始位置、第一最后位置、中间位置和第二最后位置的位置中的一个,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初始位置到所述第一最后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一旋转角度,并且通过所述挤压部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所述规定角度,
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初始位置到所述中间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角度时,所述挤压部被构造为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分离,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一致地从所述中间位置到所述第二最后位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三旋转角度,并且通过所述挤压部挤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所述规定角度,
所述接收块移动机构包括:
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与第二规定方向交叉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凸轮表面,所述第二规定方向是轴部延伸的方向,所述轴部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所述凸轮表面包括第一凸轮表面、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三凸轮表面,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凸轮表面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在所述第二规定方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三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凸轮表面从所述第四端部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凸轮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第五端部和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六端部;和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点部而言与所述接收块相反的一侧上的部分上,所述滑动部是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滑动的部分,
当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滑动时,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引起所述接收块位于所述第一对置位置中,
当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凸轮表面滑动时,所述滑动部被构造为引起所述接收块位于所述第二对置位置中,
第一凸轮角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旋转角度,所述第一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角度,
第二凸轮角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旋转角度,所述第二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度,并且
第三凸轮角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旋转角度,所述第三凸轮角度是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从所述第五端部到所述第六端部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构造为在第三规定方向上引导待切割物体,所述第三规定方向是相对于所述接收块的规定方向;
其中
当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分离位置中时,所述切割刀片被构造为将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所述物体夹持在所述切割刀片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并且
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第三规定方向侧上支撑所述接收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在所述接收块的重心位置的上方可摆动地支撑所述接收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对置位置是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与所述刀片部对置的位置。
15.一种打印机,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为在待切割物体上执行打印;和
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为将已经由所述打印部执行所述打印的所述物体供应到所述切割装置。
CN201610187230.2A 2015-03-31 2016-03-29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Active CN106004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1108 2015-03-31
JP2015071108A JP6269551B2 (ja) 2015-03-31 2015-03-31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5071074A JP6260571B2 (ja) 2015-03-31 2015-03-31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5-071074 201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081A CN106004081A (zh) 2016-10-12
CN106004081B true CN106004081B (zh) 2019-10-01

Family

ID=5562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7230.2A Active CN106004081B (zh) 2015-03-31 2016-03-29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566805B2 (zh)
EP (1) EP3075499B1 (zh)
CN (1) CN106004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6805B2 (en) * 2015-03-31 2017-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utting device
CN106393244B (zh) * 2016-11-18 2018-06-29 重庆市臻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切片机用刀架
JP6825455B2 (ja) 2017-03-30 2021-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8202665A (ja) * 2017-05-31 2018-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874538B2 (ja) * 2017-05-31 2021-05-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7097266B (zh) * 2017-06-28 2022-10-04 重庆汇聚力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开线设备
CN107379087A (zh) * 2017-09-25 2017-11-24 北京硕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机构及应用其的打印装置
JP6950472B2 (ja) * 2017-11-08 2021-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756516B (zh) * 2017-11-15 2023-12-22 北京硕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装置及应用其的打印机
JP6908894B2 (ja) * 2018-03-30 2021-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27120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30474B2 (ja) * 2018-03-30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WO2019212471A1 (en) 2018-04-30 2019-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utter module mechanism
CN108859434B (zh) * 2018-07-09 2020-03-3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 适用于大型绘图仪打印机的辅助裁纸器及裁纸方法
JP7346940B2 (ja) 2019-06-28 2023-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WO2021263175A1 (en) 2020-06-26 2021-12-30 Splitrx Llc Pill cutter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2277018B (zh) * 2020-10-19 2022-08-23 天水汇涛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震动式蜂饼切割器
CN113146704B (zh) * 2021-05-06 2022-10-18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储能电池整边装置
CN115026882B (zh) * 2021-06-01 2023-07-21 福建万顺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平台角度可调的夹网布斜切装置及其方法
CN113858312B (zh) * 2021-08-21 2023-03-21 江苏日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道成型加工的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4051A5 (en) * 1977-04-28 1981-07-15 Adlerwerke Kleyer Ag H Cutting device for paper webs in printing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of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EP0327075A2 (en) * 1988-02-01 1989-08-09 Kroy Inc. Thermal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supply cartridge embodying a tape cut-off mechanism
JPH111036A (ja) * 1997-06-11 1999-01-06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
JP2000318244A (ja) * 1999-05-12 2000-11-21 Alps Electric Co Ltd 作用媒体支承ホルダ内蔵カセット
CN1383991A (zh) * 2000-12-25 2002-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JP2005324404A (ja) * 2004-05-13 2005-11-24 Canon Finetech Inc 印字装置
CN1989014A (zh) * 2004-07-21 2007-06-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带/管打印机
CN201140576Y (zh) * 2008-01-17 2008-10-29 硕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管打印机的管切断机构
EP2343192A1 (en) * 2010-01-08 2011-07-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er with a cut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293A (en) * 1984-06-11 1985-10-01 Eaton Corporation Printer apparatus and cutting mechanism
US7616924B2 (en) * 2004-07-16 2009-1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post-processing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 sheet-trimm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a blade and blade-receiving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s
JP2006110664A (ja) * 2004-10-14 2006-04-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断裁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45978B2 (ja) * 2011-03-28 2016-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及び切断刃受け部材
US9566805B2 (en) * 2015-03-31 2017-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u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4051A5 (en) * 1977-04-28 1981-07-15 Adlerwerke Kleyer Ag H Cutting device for paper webs in printing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of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EP0327075A2 (en) * 1988-02-01 1989-08-09 Kroy Inc. Thermal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supply cartridge embodying a tape cut-off mechanism
JPH111036A (ja) * 1997-06-11 1999-01-06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
JP2000318244A (ja) * 1999-05-12 2000-11-21 Alps Electric Co Ltd 作用媒体支承ホルダ内蔵カセット
CN1383991A (zh) * 2000-12-25 2002-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JP2005324404A (ja) * 2004-05-13 2005-11-24 Canon Finetech Inc 印字装置
CN1989014A (zh) * 2004-07-21 2007-06-27 美克司株式会社 带/管打印机
CN201140576Y (zh) * 2008-01-17 2008-10-29 硕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管打印机的管切断机构
EP2343192A1 (en) * 2010-01-08 2011-07-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er with a cu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66805B2 (en) 2017-02-14
EP3075499A1 (en) 2016-10-05
EP3075499B1 (en) 2017-11-08
CN106004081A (zh) 2016-10-12
US9919542B2 (en) 2018-03-20
US20170106674A1 (en) 2017-04-20
US20160288541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081B (zh)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CN106006156B (zh)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JPH0737006B2 (ja) 動力式往復動鋸
CN107150314A (zh) 锤钻
US3934445A (en) Dual purpose spring coiling machine
JP6148699B2 (ja) 自動ボビン交換装置
WO1995019928A1 (en) Sheet feeding system and buckle chute folder
CN107916506B (zh) 柱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2061579A (zh) 缝纫机的缝线切断装置
US4565461A (en) Pitch-changeable, cam-actuated paper feed for serial printer
JP6269551B2 (ja)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3913720B2 (ja) 印画装置
JP6945206B1 (ja) ミシンのボビンケース交換装置
JP6260571B2 (ja)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4686892B2 (ja) 結束機
CN213217356U (zh) 一种钳口调节装置及吻合器
CN219882542U (zh) 可切换刀片实用刀
JPH0373279A (ja) 電動ステプラー
JP3558206B2 (ja) ミシンの返し縫いレバー振動抑制機構
CN212533355U (zh) 缝纫机结构
JPS63788Y2 (zh)
CN111180156B (zh) 一种电阻生产定位传输装置
JP2006061605A (ja) ミシンの回転天秤装置
JPH10128484A (ja) ばね製造機
JPS6040527Y2 (ja) 輪転印刷機の折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