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4717A -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4717A
CN105814717A CN201580003044.2A CN201580003044A CN105814717A CN 105814717 A CN105814717 A CN 105814717A CN 201580003044 A CN201580003044 A CN 201580003044A CN 105814717 A CN105814717 A CN 105814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manufacture
electrode active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3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智
佐佐木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1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4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01G11/06Hybrid capacitors with one of the electrodes allowing ions to be reversibly doped thereinto, e.g. lithium ion capacitors [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5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e.g. for lithium-doping or for interca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是在集电体上形成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在所述集电体上具有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的锚固层,所述粘合剂具有0.1~10重量%的含酸基单体单元,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粘合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

Description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化学元件具有小型且轻质、能量密度高、并且能够反复充放电的特性,有效利用这样的特性,使得其需求迅速扩大。锂离子二次电池因为能量密度较大,因而已被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
对于这些电化学元件,伴随其用途的扩大及发展,对于低电阻化、高容量化、机械特性、生产性的提高等要求进一步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电化学元件用电极,也要求生产性更高的制造方法,已针对能够实现高速成型的制造方法及适合于该制造方法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材料进行了各种改善。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通常是在集电体上叠层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是通过将电极活性物质和根据需要而采用的导电材料利用粘合剂进行粘结而形成的。另外,在电极活性物质层和集电体之间,还进行了用于提高密合性的粘接剂层、用于防锈的防锈层等中间层的设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对经过了粗糙化处理的由铜制成的集电体进行防锈处理,然后使用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浆料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集电体上形成利用包含具有羟基和/或氨基酸的聚合物及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涂敷液形成的导电性涂布膜,然后使用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浆料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90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34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集电体和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力不足。另外,包含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电化学元件,其耐久性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集电体和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力优异、并且耐久性优异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以及电化学元件。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中间层中包含的物质和电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粘合剂的组成的组合为特定组合,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1)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是在集电体上形成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
在所述集电体上具有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的锚固层,
所述粘合剂具有0.1~10重量%的含酸基单体单元,
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粘合剂的含有比例为0.1~20重量份;
(2)根据(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00;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锚固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低于1μ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含酸基单体单元包含羧基、磺酸基、磷酸基中的任意基团;
(5)一种电化学元件,其包含:(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隔板及电解液;
(6)根据(5)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电化学元件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集电体和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力优异、并且耐久性优异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以及电化学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是在集电体上形成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在所述集电体上具有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的锚固层,所述粘合剂具有0.1~10重量%的含酸基单体单元,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粘合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
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可通过在集电体上形成锚固层、进一步在形成有锚固层的集电体上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而获得。
集电体的材料为例如金属、碳、导电性高分子等,优选使用金属。作为集电体用金属,通常可使用铝、铂、镍、钽、钛、不锈钢、铜、其它合金等。这些之中,从导电性、耐电压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铜、铝或铝合金。
集电体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8~70μm、进一步优选为10~50μm。
(锚固层)
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包含锚固层。锚固层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
(阳离子性化合物)
作为锚固层中包含的阳离子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伯胺化合物、仲胺化合物(含亚氨基化合物)、叔胺化合物、利用阳离子化剂修饰得到的化合物等。其中,优选含亚氨基化合物、利用阳离子化剂修饰得到的化合物。
含亚氨基化合物是具有亚氨基的化合物,其亚氨基具有的氮原子可以与同一碳原子通过双键而键合,也可以与不同的碳原子通过单键而键合。
作为含亚氨基化合物,可以使用低分子含亚氨基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高分子含亚氨基化合物。作为低分子含亚氨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等链状含亚氨基化合物;乙烯亚胺、丙烯亚胺、吡咯烷、哌啶、哌嗪等环状含亚氨基化合物等。另外,作为高分子含亚氨基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亚胺;聚N-羟基乙烯亚胺、羧甲基化聚乙烯亚胺钠盐等聚乙烯亚胺衍生物;聚丙烯亚胺;聚N-2-二羟基丙烯亚胺等聚丙烯亚胺衍生物等。
这些之中,优选高分子含亚氨基化合物,更优选聚乙烯亚胺。另外,含亚氨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作为利用阳离子化剂修饰得到的化合物,可列举作为利用阳离子化剂修饰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类化合物而得到的化合物的阳离子化纤维素等。
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2000000,更优选为10000~2000000。
需要说明的是,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以通过例如以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物质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定。
作为锚固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可通过在集电体上涂敷锚固层用涂敷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所述锚固层用涂敷液是将阳离子性化合物分散或溶解在水等溶剂中而成的。另外,对于浓度,可以根据锚固层用涂敷液中的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涂敷法等进行适当调整。
锚固层用涂敷液的涂敷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可以通过例如刮板法、浸渍法、逆辊法、直接辊法、凹版法、挤出法、模涂法、刷涂法等在集电体上形成锚固层。另外,也可以在剥离纸上形成粘接剂层之后将其转印至集电体。
另外,作为涂敷在集电体上的锚固层涂敷液的干燥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利用暖风、热风、低湿风的干燥、真空干燥、利用(远)红外线、电子束等的照射的干燥法。其中,优选利用热风的干燥法、利用远红外线的照射的干燥法。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优选为能够将涂布在集电体上的集电体涂层用粘接剂涂敷液中的溶剂完全除去的温度和时间,干燥温度通常为50~300℃、优选为80~250℃。干燥时间通常为2小时以下、优选为5秒钟~30分钟。
锚固层的厚度从与后述的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性良好且能够获得低电阻的电极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1μm以上且低于10μm,更优选为0.01μm以上且低于2μm,进一步优选为0.01μm以上且低于1μm。
(电极活性物质层)
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包括电极活性物质层,电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粘合剂、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增稠剂及导电助剂。另外,就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而言,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优选为0.2~15重量份、更优选为0.3~10重量份。
电极活性物质层通过在形成有锚固层的集电体的锚固层上涂布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粘合剂、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增稠剂及导电助剂的电极用浆料并进行干燥而形成。
对于在形成于集电体上的锚固层上涂布电极用浆料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刮板法、浸渍法、逆辊法、直接辊法、凹版法、挤出法、缺角轮直接涂布法、坡流模涂法(slidediecoat)、以及刷涂法等方法。作为干燥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利用暖风、热风、低湿风的干燥、真空干燥、利用(远)红外线、电子束等的照射的干燥法。干燥时间通常为1~60分钟,干燥温度通常为40~180℃。也可以通过重复进行多次电极用浆料的涂布、干燥而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
这里,电极用浆料可以通过将电极活性物质、粘合剂、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增稠剂及导电助剂、以及水等溶剂等混合而获得。
混合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使用了搅拌式、振荡式、及旋转式等的混合装置的方法。另外,可以列举使用了均化器、球磨机、砂磨机、辊磨机、行星式混合机及行星式混炼机等分散混炼装置的方法。
(电极活性物质)
作为在电化学元件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的电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能够可逆地掺杂/脱掺杂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作为这样的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示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适当地根据用途而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种混合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对电极的负极的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易石墨化碳、难石墨化碳、热分解碳等低结晶性碳(非晶碳)、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锡、硅等的合金类材料、硅氧化物、锡氧化物、钛酸锂等氧化物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示的负极活性物质可适当地根据用途而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种混合使用。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的形状优选被整粒为粒状。粒子的形状如果为粒状,在电极成型时可以形成更高密度的电极。
就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电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平均粒径而言,无论对于正极还是负极,均通常为0.1~100μm、优选为0.5~50μm、更优选为0.8~30μm。
另外,作为在电化学元件为锂离子电容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由易石墨化碳、难石墨化碳、热分解碳等低结晶性碳(非晶碳)、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碳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
另外,作为电化学元件为锂离子电容器的情况下的正极活性物质,只要是能够可逆地负载锂离子和例如四氟硼酸根这样的阴离子的物质即可。具体来说,可优选使用碳的同素异形体。作为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活性炭、多并苯(PAS)、碳晶须、碳纳米管及石墨等。
(粘合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为用于将电极活性物质彼此间粘接的成分,通常以具有粘结性的聚合物粒子溶解或分散在水等溶剂中而成的溶液或分散液的状态使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可以列举例如:二烯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等。
(二烯类聚合物)
二烯类聚合物是指包含由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聚合而成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二烯类聚合物中的由共轭二烯聚合而成的单体单元的比例通常为4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作为聚合物,可以列举: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的均聚物;共轭二烯和能够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上述能够共聚的单体,可以列举: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类;苯乙烯、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乙烯基萘、氯甲基苯乙烯、羟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苯乙烯类单体;乙烯、丙烯等烯烃类;氯乙烯、偏氯乙烯等含卤原子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己基乙烯基酮、异丙烯基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等含杂环的乙烯基化合物。
(丙烯酸类聚合物)
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包含由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成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由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成的单体单元的比例通常为4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作为聚合物,可以列举: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它们与能够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上述能够共聚的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等不饱和羧酸类;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具有2个以上碳-碳双键的羧酸酯类;苯乙烯、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乙烯基萘、氯甲基苯乙烯、羟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苯乙烯类单体;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酰胺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α,β-不饱和腈化合物;乙烯、丙烯等烯烃类;丁二烯、异戊二烯等二烯类单体;氯乙烯、偏氯乙烯等含卤原子单体;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己基乙烯基酮、异丙烯基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等含杂环的乙烯基化合物。
这些之中,由于密合性优异,因此优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类聚合物,更优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类聚合物。
(含酸基单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还含有含酸基单体单元。作为导入含酸基单体单元的含酸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具有-COOH基(羧基)、-SO3H基(磺酸基)、-PO3H2基及-PO(OH)(OR)基(R表示烃基)等磷酸基等酸基的单体。
作为具有羧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一元羧酸、二元羧酸、二元羧酸的酸酐、及它们的衍生物等。作为一元羧酸,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2-乙基丙烯酸、异巴豆酸等。作为二元羧酸,可以列举例如: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甲基马来酸等。作为二元羧酸的酸酐,可以列举例如:马来酸酐、丙烯酸酐、甲基马来酸酐、二甲基马来酸酐等。
作为具有磺酸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乙烯基磺酸、甲基乙烯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甲基)丙烯酸-2-磺酸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3-烯丙氧基-2-羟基丙烷磺酸、2-(N-丙烯酰基)氨基-2-甲基-1,3-丙烷-二磺酸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作为具有-PO3H2基及-PO(OH)(OR)基(R表示烃基)等磷酸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磷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磷酸甲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磷酸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另外,上述单体的盐也可以作为含酸基单体使用。
另外,含酸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例如,可以将包含相同种类酸性基团的不同种类的单体组合使用。另外,例如可以将包含不同种类酸性基团的单体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中的含酸基单体单元的含量为0.1~10重量%、优选为0.2~9重量%、更优选为0.3~8重量%。
(增稠剂)
本发明的电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增稠剂。作为增稠剂,可以列举: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类聚合物以及它们的铵盐及碱金属盐;(改性)聚(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铵盐及碱金属盐;(改性)聚乙烯醇、丙烯酸或丙烯酸盐和乙烯醇的共聚物、马来酸酐或马来酸或者富马酸和乙烯醇的共聚物等聚乙烯醇类;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聚丙烯酸、氧化淀粉、磷酸淀粉、酪蛋白、各种改性淀粉、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氢化物等。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的铵盐以及碱金属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改性)聚”表示“未改性聚”或“改性聚”。
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增稠剂的含量优选在不影响电池特性的范围,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优选为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2~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3重量份。
(导电助剂)
本发明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导电助剂。作为导电助剂,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导电性的粒子状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炉黑、乙炔黑及科琴黑等导电性炭黑;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石墨;聚丙烯腈类碳纤维、沥青类碳纤维、气相法碳纤维等碳纤维。导电助剂为粒子状材料的情况下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比电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小,从以较少的使用量发挥出充分的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01~10μm、更优选为0.05~5μm、进一步优选为0.1~1μm。
(电化学元件)
作为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使用方式,可以列举使用了这样的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优选为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作为正极及负极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具备隔板及电解液。
作为隔板,可以使用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或芳香族聚酰胺树脂而成的微孔膜或无纺布;包含无机陶瓷粉末的多孔性的树脂涂层等。
就隔板的厚度而言,从能够减小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由隔板引起的电阻、以及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时的作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40μm、更优选为1~30μm、进一步优选为1~25μm。
(电解液)
对于电解液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使用在非水性的溶剂中溶解作为支持电解质的锂盐而成的电解液。作为锂盐,可以列举例如:LiPF6、LiAsF6、LiBF4、LiSbF6、LiAlCl4、LiClO4、CF3SO3Li、C4F9SO3Li、CF3COOLi、(CF3CO)2NLi、(CF3SO2)2NLi、(C2F5SO2)NLi等锂盐。特别优选使用容易溶解在溶剂中且显示高解离度的LiPF6、LiClO4、CF3SO3Li。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相对于电解液,支持电解质的量通常为1重量%以上,优选为5重量%以上,另外,通常为30重量%以下,优选为20重量%以下。支持电解质的量过少过多均会导致离子电导率下降,电池的充电特性、放电特性下降。
作为电解液中使用的溶剂,只要为能够溶解支持电解质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使用: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及碳酸甲乙酯(MEC)等碳酸烷基酯类;γ-丁内酯、甲酸甲酯等酯类;1,2-二甲氧基乙烷、及四氢呋喃等醚类;环丁砜、及二甲亚砜等含硫化合物类。特别是,由于容易获得高离子电导性、使用温度范围宽,因此优选碳酸二甲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还可以使电解液中含有添加剂而使用。另外,作为添加剂,优选碳酸亚乙烯酯(VC)等碳酸酯类的化合物。
作为除上述之外的电解液,可以列举:在聚氧乙烯、聚丙烯腈等聚合物电解质中浸渗有电解液的凝胶状聚合物电解质、硫化锂、LiI、Li3N、Li2S-P2S5玻璃陶瓷等无机固体电解质。
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如下地获得:隔着隔板叠合正极和负极,并将其根据电池形状进行卷曲、弯折等后放入电池容器,向电池容器注入电解液并封口。进一步,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放入膨胀合金;保险丝、PTC元件等过电流防止元件;引线板等,从而防止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过充放电。电池的形状可以为层压单元型、硬币型、纽扣型、片型、圆筒型、方型、扁平型等中的任意形状。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集电体和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合力优异、并且耐久性优异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超过本发明的要点及其等同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量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重量基准。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分别如下地进行了粘接性、耐久性及低温特性的评价。
(1)粘接性
(1-1)剥离强度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切成长100mm、宽10mm的长方形作为试验片,以电极活性物质层面朝下的方式在电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粘贴透明胶带(JISZ1522中规定的材料),测定从具有锚固层的集电体的一端朝垂直方向以拉伸速度50mm/分钟进行拉伸并剥离时的应力(其中,透明胶带固定于试验台)。进行3次测定,求出其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剥离强度,结果示于表1及表2。剥离强度越大,表示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对于锚固层的粘结力越大,即密合强度越大。
(2)耐久性
(2-1)高温循环特性测定后的剥离强度
在(2-2)的评价后,将800mAh的卷绕型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拆解,在60℃下真空干燥24小时。然后,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切成长100mm、宽10mm的长方形作为试验片,以电极活性物质层面朝下的方式在电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粘贴透明胶带(JISZ1522中规定的材料),测定从具有锚固层的集电体的一端朝垂直方向以拉伸速度50mm/分钟进行拉伸并剥离时的应力(其中,透明胶带固定于试验台)。进行3次测定,求出其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剥离强度,结果示于表1及表2。剥离强度越大,表示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对于锚固层的粘结力越大,即密合强度越大。
(2-2)高温循环特性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800mAh卷绕型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25℃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然后在25℃的环境中,以4.2V、0.1C的充电、3.0V、0.1C的放电进行充放电的操作,测定了初期容量C0。进一步,在60℃环境中重复进行充放电,测定了1000循环后的容量C1。高温循环特性以ΔC=C1/C0×100(%)所示的容量保持率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该值越高,表示寿命特性越优异。
(2-3)循环前后的电池体积变化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800mAh卷绕型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25℃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然后在25℃的环境中,以4.2V、0.1C的充电、3.0V、0.1C的放电进行充放电的操作,然后将卷绕型电池浸渍在液体石蜡中,测定其体积V0。进一步,在60℃环境中重复进行充放电,将1000循环后的卷绕型电池浸渍在液体石蜡中,测定其体积V1。高温循环特性前后的电池体积变化以ΔV(%)=(V1-V0)/V0×100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该值越小,表示气体发生抑制越优异。
(3)低温特性
(3-1)低温输出特性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800mAh卷绕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25℃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然后在25℃的环境中,进行4.2V、0.1C、5小时的充电的操作,测定此时的电压V0。然后,在-10℃环境中,以1C的放电速率进行放电的操作,测定放电开始15秒后的电压V1。低温特性以ΔV=V0-V1所示的电压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该值越小,表示低温特性越优异。
另外,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将阳离子性化合物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了1%溶液。将其作为测定样品,标准物质使用聚苯乙烯,展开溶剂使用在二甲基甲酰胺的10体积%水溶液中溶解0.85g/ml的硝酸钠而成的溶液,进行了GPC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GPC测定装置使用HLC-8220GPC(东曹公司制造)、检测器使用HLC-8320GPCRI检测器(东曹公司制造),测定柱使用TSKgelSuperHZM-M(东曹公司制造),以测定温度40℃、展开溶剂流速0.6mL/min、样品注入量20μl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1)
(锚固层的制造)
将作为阳离子性化合物的聚乙烯亚胺(EPOMIN、日本触媒公司制造、数均分子量700000、固体成分浓度30%水溶液)从模头吐出至厚度12μm的铜集电体上,以30m/分钟的成型速度涂布于上述集电体的一面,并于120℃干燥5分钟,形成了厚度0.5μm的锚固层。
(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
向带搅拌机的5MPa耐压容器中添加1,3-丁二烯(以下也称为“BD”)33份、衣康酸3.5份、苯乙烯(以下也称为“ST”)62.5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以下也称为“β-HEA”)1份、作为乳化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4份、离子交换水150份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5份,充分搅拌后,加热至50℃以引发聚合。在聚合转化率达到96%的时刻进行冷却,以终止反应,得到了包含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的混合物。向上述包含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的混合物中添加5%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至pH8,然后,通过加热减压蒸馏进行未反应单体的除去,然后冷却至30℃以下,得到了包含期望的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的水分散液。
(负极用浆料的制造)
将人造石墨(平均粒径:15.6μm)100份、以固体成分当量计为1份的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日本制纸公司制造“MAC350HC”;以下也称为“CMC-Na盐”)的2%水溶液,利用离子交换水调整固体成分浓度至68%,然后在25℃混合了60分钟。进一步,用离子交换水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62%,进一步在25℃混合了15分钟。向上述混合液中添加以固体成分当量计为1.5份的上述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及离子交换水,从而将最终固体成分浓度调整到52%,进一步混合了10分钟。对其在减压下进行脱泡处理,得到了流动性良好的负极用浆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
在上述具有锚固层的铜集电体上利用缺角轮涂布机涂布上述得到的负极用浆料并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膜厚为150μm左右。该干燥通过将铜箔以0.5m/分钟的速度在60℃的烘箱内持续搬运2分钟来进行。然后,于120℃进行2分钟加热处理,得到了压制前的负极原膜。将该压制前的负极原膜利用辊压进行压延,得到了负极组合物层的厚度为80μm的压制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下也称为“负极”)。
(正极用浆料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
向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LiCoO2(以下也称为“LCO”)92份中添加作为正极用粘合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KurehaChemical公司制“KF-1100”)、并使其固体成分量为2份,进一步添加乙炔黑(电气化学工业公司制造“HS-100”)6份、N-甲基吡咯烷酮20份,利用行星式混合机进行混合,得到了正极用浆料。将该正极用浆料涂布在厚度18μm的铝箔上,于120℃进行30分钟干燥,然后进行辊压,得到了厚度60μm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以下也称为“正极”)。
(隔板的准备)
将单层的聚丙烯制隔板(宽65mm、长500mm、厚25μm,利用干法制造,气孔率55%)冲切为55×5.5cm2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将上述得到的压制后的正极切成49×5cm2,在其上配置了切成55×5.5cm2的隔板。进一步,将得到的压制后的负极切成50×5.2cm2,并将其以负极活性物质层侧的表面面向隔板的方式配置在隔板上。利用卷绕机对其进行卷绕,得到了卷绕体。将该卷绕体于60℃、以0.5MPa进行压制,形成扁平体,作为电池的外包装,利用铝外包装材料将其包入,以不残留空气的方式注入电解液(溶剂:EC/DEC/VC=68.5/30/1.5体积比、电解质:浓度1M的LiPF6),进一步,为了将铝包装材料的开口密封,进行150℃的热封而将铝外包装封口,制造了800mAh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2)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使衣康酸的量为0.2份、苯乙烯的量为63.8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3)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使1,3-丁二烯的量为30份、衣康酸的量为9.5份、苯乙烯的量为59.5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4)
除了在负极用浆料的制造中使使用的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的量为以固体成分当量计0.2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5)
除了在负极用浆料的制造中使粒子状粘合剂的量为以固体成分当量计18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6)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代替衣康酸而使用了苯乙烯磺酸钠(以下也称为“NaSS”)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7)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代替衣康酸而使用了磷酸甲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8)
除了在锚固层的制造中,作为阳离子性化合物,代替聚乙烯亚胺而使用了羧甲基化聚乙烯亚胺钠盐(数均分子量50000、固体成分浓度3%水溶液)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9)
除了在锚固层的制造中,作为阳离子性化合物,代替聚乙烯亚胺而使用了阳离子化纤维素(PoiseC-60H、数均分子量600000、固体成分浓度3%水溶液)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10)
(锚固层的制造)
将作为阳离子性化合物的聚乙烯亚胺(EPOMIN、日本触媒公司制造、数均分子量700000、固体成分浓度30%水溶液)从模头吐出至厚度18μm的铝集电体上,以30m/分钟的成型速度涂布于上述集电体的一面,于120℃干燥5分钟,形成了厚度0.5μm的锚固层。
(正极用粘合剂的制造)
向带搅拌机的5MPa耐压容器中添加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下也称为“2-EHA”)76份、衣康酸4.0份、丙烯腈(以下也称为“AN”)20份、作为乳化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4份、离子交换水150份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5份,在充分搅拌后,加热至50℃以引发聚合。在聚合转化率达到96%的时刻进行冷却,以终止反应,得到了包含粒子状的正极用粘合剂(丙烯酸类聚合物(ACL))的混合物。向上述包含粒子状的正极用粘合剂的混合物中添加5%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至pH8,然后,通过加热减压蒸馏进行未反应单体的除去,然后冷却至30℃以下,得到了包含期望的粒子状的正极用粘合剂的水分散液。
(正极用浆料的制造)
向带分散器的行星式混合机中分别加入100份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LCO、以固体成分当量计为1份的作为增稠剂的CMC-Na盐(日本制纸公司制造“MAC350HC”)的2%水溶液,利用离子交换水调整至固体成分浓度60%,然后,在25℃混合了60分钟。进一步,利用离子交换水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57%后,进一步在25℃混合15分钟,得到了混合液。
向上述混合液中添加上述制造的正极用粘合剂3份(固体成分基准)及离子交换水,并进行调整、使得最终固体成分浓度为54%,进一步混合了10分钟。对其在减压下进行脱泡处理,得到了流动性良好的正极用浆料。
在上述具有锚固层的铝集电体上利用缺角轮涂布机涂布上述正极用浆料并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膜厚为150μm左右,并使其干燥。需要说明的是,该干燥通过将铝箔以0.5m/分钟的速度在60℃的烘箱内持续搬运2分钟来进行。然后,于120℃进行2分钟加热处理,得到了正极。将该压制前的正极原膜利用辊压机进行压延,得到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80μm的压制后的正极。
(负极用浆料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的制造)
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人造石墨(平均粒径:24.5μm、石墨层间距(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002)面的面间隔(d值):0.354nm)96份、以固体成分换算量计为3.0份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胶乳(BM-400B)、以固体成分换算量计为1.0份的作为分散剂的羧甲基纤维素的1.5%水溶液(DN-800H:大赛璐化学工业公司制造)混合,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使得固体成分浓度为50%,进行混合分散,得到了负极用浆料。将该负极用浆料涂布在厚度18μm的铜箔上,于120℃进行30分钟干燥,然后进行辊压,得到了厚度50μm的负极。
(隔板的准备)
将单层的聚丙烯制隔板(宽65mm、长500mm、厚25μm,利用干法制造,气孔率55%)冲切为55×5.5cm2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将上述得到的压制后的正极切为49×5cm2,在其上配置了切成55×5.5cm2的隔板。进一步,将得到的压制后的负极切成50×5.2cm2,并将其以负极活性物质层侧的表面面向隔板的方式配置在隔板上。利用卷绕机对其进行卷绕,得到了卷绕体。将该卷绕体于60℃、以0.5MPa进行压制,形成扁平体,作为电池的外包装,利用铝外包装材料将其包入,以不残留空气的方式注入电解液(溶剂:EC/DEC/VC=68.5/30/1.5体积比、电解质:浓度1M的LiPF6),进一步,为了将铝包装材料的开口密封,进行150℃的热封而将铝外包装封口,制造了800mAh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1)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使1,3-丁二烯的量为30份、衣康酸的量为11.0份、苯乙烯的量为58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2)
除了在负极用浆料的制造中使使用的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的量为以固体成分当量计22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3)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使1,3-丁二烯的量为30份、衣康酸的量为11.0份、苯乙烯的量为58份,并在负极用浆料的制造中使使用的粒子状的负极用粘合剂的量为以固体成分当量计22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4)
除了在负极用粘合剂的制造中未使用衣康酸,并使1,3-丁二烯的量为34份、苯乙烯的量为65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锚固层的制造、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5)
除了在锚固层的制造中未使用阳离子性化合物、而使用了聚丙烯酸钠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6)
(锚固层的制造)
在将分散剂(聚乙烯醇)5份溶解于离子交换水80份中而成的水溶液中,添加作为导电性填料的碳材料(石墨/炭黑=80/20)100份,进一步添加以固体成分当量计为2份的作为阳离子性化合物的聚乙烯亚胺(EPOMIN、日本触媒公司制造、数均分子量700000、固体成分浓度30%水溶液),制作了锚固层用浆料。将锚固层用浆料从模头吐出至厚度12μm的铜集电体上,以30m/分钟的成型速度涂布于上述集电体的一面,于120℃干燥5分钟,形成了厚度0.5μm的锚固层。
除了使用了上述具有包含导电性填料的锚固层的铜集电体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比较例7)
除了在锚固层的制造中形成了厚度3μm的锚固层之外,与比较例6同样地进行了负极用浆料的制造、负极的制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如表1及表2所示,在集电体上形成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且在上述集电体上具有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的锚固层、上述粘合剂具有0.1~10重量%的含酸基单体单元、上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上述粘合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粘接性良好,使用了该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耐久性及低温特性良好。

Claims (6)

1.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是在集电体上形成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的电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
其中,
在所述集电体上具有包含阳离子性化合物的锚固层,
所述粘合剂具有0.1~10重量%的含酸基单体单元,
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粘合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锚固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低于1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含酸基单体单元包含羧基、磺酸基、磷酸基中的任意基团。
5.一种电化学元件,其包含: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
隔板、及
电解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元件,其中,所述电化学元件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1580003044.2A 2014-01-29 2015-01-16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Pending CN1058147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3871 2014-01-29
JP2014-013871 2014-01-29
PCT/JP2015/051005 WO2015115201A1 (ja) 2014-01-29 2015-01-16 電気化学素子用電極及び電気化学素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4717A true CN105814717A (zh) 2016-07-27

Family

ID=5375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044.2A Pending CN105814717A (zh) 2014-01-29 2015-01-16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36101B2 (zh)
KR (1) KR102302761B1 (zh)
CN (1) CN105814717A (zh)
WO (1) WO20151152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127A (zh) * 2018-11-27 2019-03-29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85787A (zh) * 2018-08-23 2021-03-30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储能器件电极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储能器件电极用复合集电体、储能器件电极和储能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2990B (zh) * 2016-12-02 2022-08-16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导电性碳材料的薄膜的制造方法
KR102569975B1 (ko) * 2017-03-13 2023-08-22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전극용 바인더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전극용 도전재 페이스트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전극용 슬러리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WO2019188558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貯蔵デバイス用電極及びエネルギー貯蔵デバイ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903A (zh) * 1998-07-31 2001-09-05 株式会社华仁电池 用于二次电池的金属铝和铜集电体的处理方法
CN102656723A (zh) * 2009-12-10 2012-09-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3326027A (zh) * 2013-05-29 2013-09-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3403109A (zh) * 2011-02-23 2013-11-20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水性液态组合物、水性涂布液、功能性涂布膜、及复合材料
CN103430359A (zh) * 2011-03-18 2013-12-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浆料组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45650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4739B2 (zh) 1972-03-18 1976-09-28
JP3784494B2 (ja) * 1997-04-28 2006-06-14 株式会社クレハ 電池用バインダー、バインダー溶液、電極合剤、電極構造体および電池
JP4117420B2 (ja) * 1997-05-08 2008-07-16 Jsr株式会社 電池電極用導電性組成物
JP2000021408A (ja) * 1998-06-30 2000-01-21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3187807A (ja) * 2001-12-19 2003-07-04 Hitachi Maxell Ltd 非水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非水二次電池
KR100669335B1 (ko) * 2005-08-19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5090028B2 (ja) 2007-03-16 2012-12-05 福田金属箔粉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負極集電体用銅箔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0394B2 (ja) * 2008-06-02 2013-10-23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塗工液、電極板製造用塗工液、アンダーコート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10272399A (ja) * 2009-05-22 2010-12-02 Hitachi Cable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CN102742051A (zh) * 2009-12-03 2012-10-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电化学元件用粘合剂粒子
JP2011134623A (ja) * 2009-12-25 2011-07-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675004A4 (en) * 2011-02-10 2016-06-29 Showa Denko Kk CURRENT COLLECTOR
JP2012248436A (ja) * 2011-05-27 2012-12-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アルカリ金属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アルカリ金属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5708301B2 (ja) * 2011-06-28 2015-04-3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負極、二次電池、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及び二次電池用負極の製造方法
JP5704401B2 (ja) * 2011-07-12 2015-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極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75415A (ja) * 2012-10-03 2014-04-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導電性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903A (zh) * 1998-07-31 2001-09-05 株式会社华仁电池 用于二次电池的金属铝和铜集电体的处理方法
CN102656723A (zh) * 2009-12-10 2012-09-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3403109A (zh) * 2011-02-23 2013-11-20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水性液态组合物、水性涂布液、功能性涂布膜、及复合材料
CN103430359A (zh) * 2011-03-18 2013-12-0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浆料组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456508A (zh) * 2012-05-31 2013-12-1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3326027A (zh) * 2013-05-29 2013-09-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5787A (zh) * 2018-08-23 2021-03-30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储能器件电极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储能器件电极用复合集电体、储能器件电极和储能器件
TWI825155B (zh) * 2018-08-23 2023-12-11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儲存裝置電極用薄膜形成用組成物、能量儲存裝置電極用複合集電體、能量儲存裝置電極,及能量儲存裝置
CN109546127A (zh) * 2018-11-27 2019-03-29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5201A1 (ja) 2015-08-06
KR102302761B1 (ko) 2021-09-14
JPWO2015115201A1 (ja) 2017-03-23
KR20160113582A (ko) 2016-09-30
JP6436101B2 (ja)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3198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5190968B (zh) 电化学元件电极用粘合剂、电化学元件电极用粒子复合体、电化学元件电极、电化学元件、以及电化学元件电极的制造方法
JP7156449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負極用バインダー水溶液
JP6273956B2 (ja) 二次電池多孔膜用バインダー、二次電池多孔膜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多孔膜及び二次電池
JP7264062B2 (ja) 電気化学素子用導電材ペースト、電気化学素子正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化学素子用正極、並びに電気化学素子
CN110383546B (zh) 电化学元件电极用导电材料分散液、浆料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电极以及电化学元件
JP6414201B2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US20160005551A1 (en)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ctrod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5814717A (zh) 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及电化学元件
US2015035378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onduc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trode
CN105814720A (zh) 集电体涂层用粘接剂涂布液
CN105794025B (zh) 电化学元件电极用复合粒子
JP6414202B2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JP2023529531A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JP201800633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正極用バインダー水溶液、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正極用粉体状バインダー、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正極用スラリー、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6487369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正極作製用導電ペースト
WO2023141844A1 (zh) 一种粘结剂及其应用
JP7311059B2 (ja) 負極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WO2021193665A1 (ja) 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二次電池
JP2023529520A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TW202405120A (zh) 負極黏合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負極、以及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