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4885B -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4885B
CN105614885B CN201510821628.2A CN201510821628A CN105614885B CN 105614885 B CN105614885 B CN 105614885B CN 201510821628 A CN201510821628 A CN 201510821628A CN 105614885 B CN105614885 B CN 105614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natant
red ginseng
saponin
extract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16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4885A (zh
Inventor
金善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4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4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4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4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5Araliaceae (Ginseng family), e.g. ivy, aralia, schefflera or tetrapanax
    • A61K36/258Panax (ginse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19/00Products from fruits or vegetabl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4Prodigestives, e.g. acids, enzymes, appetite stimulants, antidyspeptics, tonics, antiflatul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6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2Antihyperten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1/00Solvent extraction
    • B01D11/04Solvent extraction of solutions which are liq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mixed solvents, e.g. 70% EtO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3Liquid-solid separation, e.g. 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or crystalliz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Neur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从红参中提取出皂苷成分和非皂苷成分,并从红参提取物中选择性去除非皂苷成分以制备含有大量皂苷成分的红参提取物。根据该方法,以高收率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并且从提取物中高效率地去除非皂苷成分。还公开了用该方法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红参皂苷提取物中无可沉淀物质和易腐败物质,如淀粉和游离糖,并以高浓度含有高纯度皂苷成分。可防止甚至在长期贮存后红参皂苷提取物发生变色和沉淀,从而实现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高适销性。

Description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在该方法中,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和非皂苷成分并且选择性地从红参提取物中去除非皂苷成分,从而制备含有大量皂苷成分的红参提取物。
背景技术
人参是指高丽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根,它属于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照它们的加工方法,将人参分类为鲜人参、红参、和白参。
鲜人参是在将其从种植农场采收之后未经加工的人参。鲜人参具有70至80%的高含水量,因此难以长时间贮存。白参是通过剥去鲜人参的皮或者在自然阳光下或用热空气使所采收的鲜人参干燥而制备。白参具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颜色。红参是通过清洗未剥皮的鲜人参,接着实施一系列的水蒸气处理和干燥过程而制备。红参的颜色为浅黄棕色或暗红色。
人参具有许多功效,如增强体能和耐力、生血、体温保持、改善抗疲劳性、心理稳定、和镇静作用,已知这些功效主要是由于人参皂苷的存在。
皂苷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被分类为三个组群:原人参二醇、原人参萜三醇、和齐墩果酸。已知这种皂苷对调节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它们在身体功能调节(亦即,生理机能的正常化)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如同鲜人参,红参中含有糖苷类、人参萜、聚乙炔类化合物、含氮成分、黄酮类、复合维生素B、微量元素、酶类、抗氧化剂、有机酸、和氨基酸。特别是,在用于制备红参的水蒸气处理和干燥期间,鲜人参经历了许多化学改性,诸如皂苷修饰、氨基酸变化、和褐变。在此时,新形成了是红参所特有的且在鲜人参中未发现的皂苷成分,诸如人参皂苷Rg2、Rg3、Rh1、和Rh2。已知这种红参皂苷显示防癌、抑制癌细胞生长、降血压、大脑细胞保护、提高学习能力、抗血栓、和抗氧化作用,这些导致了红参的显著药理作用。
然而,红参在干燥后变硬,因此不方便直接摄入。红参通常是采用水提取物的形式。近年来,由于易于饮用和贮存,红参浓缩物已得到普及。由于这些原因,大部分的红参加工产品目前是以红参浓缩物和含有它们的产品形式而分销。
红参提取物中的皂苷含量是红参提取物质量的标示,并且基于红参提取的各种因素而变化。这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提取溶剂、温度和时间)、和化学因素(如存在于提取物中的有机酸)。甚至当仅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时,提取物中的皂苷含量会大幅地变化。
根据用于制备红参提取物的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方法,通常使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在85至90℃的高温下对红参进行24至48小时的提取。然而,使用热水的长期处理导致作为红参活性成分的皂苷发生降解,皂苷在提取期间受到存在于红参中的有机酸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降解问题,有人提出了在加热下使用乙醇代替水作为提取溶剂对红参进行提取。然而,与使用水相比使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导致低提取收率、产生强烈的难闻气味(如土腥味),并且引起红参的原味的损失。
业界已做出了许多努力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韩国专利第1095357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经处理人参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50至80℃的温度下用酸性或碱性电解水对人参进行处理,在90至120℃的温度下对经处理人参进行0.5至15小时的水蒸气处理,并且用水、C1-C4醇或其混合溶剂对经处理人参进行提取。
根据该方法,用酸性和/或碱性电解水对人参进行处理可以高效率地提高人参皂苷Rg2、Rg3和Rg5的含量,并且可以防止由剩余溶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然而,存在于经处理人参或经处理人参提取物中的颗粒的苦味导致摄入时的反感。用水进行提取增加淀粉颗粒的溶出。淀粉颗粒往往会随时间推移而变色,这导致人参提取物的适销性下降。
另一种用于制备红参提取物的方法公开于韩国专利第1151722号。根据该方法,在8.5至10.5的pH值下将碱性水加入到红参中,将红参在65至90℃下提取1至12小时,重复1至10次的提取,将提取物过滤以去除不溶物,并且对滤液进行灭菌、过滤、和浓缩。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步骤,红参提取物具有提高的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
碱性水具有高于普通水的pH值,并且起抑制提取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稳定水的作用。碱性水阻止存在于人参或红参中的人参皂苷转化成人参皂苷Rh1、Rg2和Rg3,从而实现提取后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增加。
如果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小于上面所限定的下限,那么提取收率降低。同时,如果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超过上面所限定的上限,那么人参皂苷和其它有用生理活性成分被降解。尽管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是在上面所限定的各自范围内,但随着提取收率提高,发生成分的降解,从而阻碍以高收率提取有用的人参皂苷。
因为存在于提取物中的颗粒是非常细并且以悬浮的形式存在,所以通过普通分离方法(如过滤和离心)不能将它们充分地去除,从而在最终红参提取物中留下残渣。该残渣的味道为苦味,这使红参提取物的适销性下降,红参提取物在长期贮存期间变色并形成沉淀物,这是使红参提取物贮存稳定性下降的一个因素。
皂苷成分和非皂苷成分共存于提取物中。非皂苷成分通常以比皂苷成分更大的量而存在于红参中,但利用所述方法非皂苷成分不能与皂苷成分完全地分离。因此,使最终红参提取物中作为活性成分的皂苷的含量降低,并且皂苷被存在于红参中的有机酸缓慢地降解。
此外,韩国专利申请第2010-0005828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红参浓缩物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使红参提取期间的皂苷降解最小化。根据该方法,用30%乙醇提取红参,将作为中和剂的食用小苏打添加到提取物中以中和有机酸,在80℃的温度下重复4次提取达10小时。乙醇提取与水提取相比减少被提取出的淀粉的量,并且可以抑制皂苷的降解。中和防止由有机酸所引起的皂苷降解。
然而,当过滤红参浓缩物时,存在于浓缩物中的大固体颗粒被去除,但细固体颗粒不易被去除。因此,红参浓缩物的味道仍然为苦味,红参浓缩物的贮存稳定性下降,并且由于与非皂苷成分的共存因而红参浓缩物中皂苷成分的含量并未提高到高水平。
业界已持续地做出尝试,试图以高收率从人参或红参中提取大量的皂苷成分。然而,任何尝试均未成功地将皂苷含量提高到令人满意的高水平。此外,存在于红参提取物中的杂质难以充分地去除,因此红参提取物在长期贮存期间往往会发生变色或沉淀。但这些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大部分的市售红参提取产品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红参提取物浓缩到高浓度或者将红参提取物配制成粉剂或片剂,以便具有较长的保质期。然而,含有红参提取物的饮料或液体制剂尚未商品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高收率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且尽可能多地从提取物中去除非皂苷成分而以高纯度制备含有皂苷成分的红参提取物的方法、以及一种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100重量份的红参与500至70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以及1200至18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在60至75℃下提取红参达15至30小时从而制备红参提取物;让该红参提取物在-5至0℃下静置20至96小时,从而将红参提取物分离成第一上清液和第一沉淀物;将第一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5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将100重量份的第一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将白利糖度调整到15至25,再将该混合物与1000至15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而获得第一混合物;让该第一混合物在-5至5℃下静置20至96小时,从而使第一混合物分层成第二上清液和第二沉淀物;及将第二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5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100重量份的第二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混合,而获得具有15至25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让第二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90至110小时,从而将第二混合物分离成第三上清液和第三沉淀物;将100重量份的第三上清液与80至12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8至12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让第三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100至150小时,从而将第三混合物分离成第四上清液和第四沉淀物;将100重量份的第四上清液与20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混合物;及让第四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120至160小时,从而将第四混合物分离成第五上清液和第五沉淀物并收集第五上清液。
更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五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60至95分钟,而获得具有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浓缩物;将100重量份的第三浓缩物与350至5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让该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达45至95小时,从而将该混合物分离成第六上清液和第六沉淀物;及将第六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60至95分钟,而获得具有8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浓缩物。
更优选地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第三浓缩物:将100重量份的第五上清液与200至250重量份pH值5至7的酸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混合物,让该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120至160小时从而将该混合物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去除沉淀物,并将上清液浓缩。
更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四沉淀物与第五沉淀物混合而获得混合沉淀物;将100重量份的混合沉淀物与300至45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让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5℃的温度下静置40至55小时,从而将该混合物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及将该上清液与第五上清液混合。
更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四沉淀物与第五沉淀物后混合而获得混合沉淀物;将100重量份的混合沉淀物与300至45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而获得混合物;让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5℃的温度下静置达40至55小时,从而将该混合物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及将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60至95分钟,而获得具有20至60的白利糖度的浓缩物。
优选地通过如下方法执行分层步骤:让混合物静置20至96小时,同时以40至60分钟的时间间重复在-5℃和5℃之间的加热和冷却循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高收率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并且高效率地从提取物中去除非皂苷成分。本发明的红参皂苷提取物中无可沉淀物质和易腐败物质(如淀粉和游离糖),并且以高浓度含有高纯度的皂苷成分。可防止本发明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发生变色和沉淀,甚至在长期贮存后,从而实现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高适销性。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且更容易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在将分层操作后的第二上清液分离/去除之后剩余的第二沉淀物的照片;
图2是显示具有2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在静置而发生层分离之后的四个分离层的照片,第二混合物通过第二浓缩物与碱性离子水混合所获得;
图3示出了照片,各照片显示具有10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静置而发生层分离之后皂苷层与非皂苷层的分离,第三混合物通过第三上清液与碱性离子水混合所获得;
图4是显示已经过纯化的、具有3的白利糖度的第五上清液静置而发生层分离之后皂苷层与淀粉层的分离的照片;
图5是显示具有40的白利糖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的照片,该提取物通过对纯化期间获得第四和第五沉淀物用乙醇进行纯化接着进行浓缩后得到;
图6是提供在分层前第一浓缩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7是提供在分层后第二上清液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8和图9是提供通过在分层后重新浓缩上清液而获得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0是提供在市售红参浓缩产品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1是提供通过使市售红参浓缩产品分层而获得的上清液的浓缩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2是提供在分层后所获得第二沉淀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3是提供在市售红参浓缩产品的分层后所获得沉淀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4是提供通过对在用乙醇纯化期间所获得第四和第五沉淀物进行纯化接着进行浓缩而制备的具有40的白利糖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报告;
图15是提供在贮存达预定时间后含有本发明红参皂苷提取物的饮料中主要皂苷成分的总含量及该饮料的pH值和色度坐标的分析报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碱性离子水和乙醇提取红参从而制备红参提取物;首先在冷却下使红参提取物沉淀而获得第一上清液;将第一上清液浓缩而获得第一浓缩物;将第一浓缩物与碱性离子水和乙醇混合,再次在冷却下使该混合物沉淀而获得第二上清液;及将第二上清液浓缩而获得第二浓缩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通过重复以下步骤而纯化第二浓缩物:将第二浓缩物与碱性离子水混合,并在冷却下使该混合物沉淀而获得上清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红参皂苷提取物纯化,因为细的悬浮固体从红参皂苷提取物中被去除。可通过如下方式将红参皂苷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将无细悬浮固体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加以浓缩、将该浓缩物与乙醇混合、在冷却下使该混合物沉淀、并将上清液重新浓缩,以除去剩余的悬浮固体。
可通过如下方式将红参皂苷提取物进一步纯化:纯化后上清液与酸性离子水混合,在冷却下使该混合物沉淀,并将上清液浓缩。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从纯化期间所获得的沉淀物中回收皂苷成分。
在下文中,将基于单独的步骤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方法。
(1)提取
首先,将红参粉碎并与作为提取溶剂的碱性离子水和乙醇混合。提取溶剂是用于将成分从红参中溶出。
通过将电力施加于普通水(如自来水或地下水)而获得碱性离子水。具体地,当在浸泡在水中的镀铂钛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直流电时,溶解于水中的阴离子聚集在阳极处而形成酸性离子水而阳离子则聚集在阴极处而形成碱性离子水。
溶解于水中的阳离子移动到阴极板。阳离子可以是例如钙、镁和钾离子。阳离子在阴极处被释放,重新溶解于水中,并且连同作为阴极电解水的碱性离子水而被释放。与此同时,氢离子(H+)在阴极处获得电子(e-)而产生活性氢。由于其具有比普通水低的氢离子浓度,因而所释放的碱性离子水变为碱性并且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ORP)。
与普通水相比,碱性离子水含有更大量的有益健康的矿物质并且具有更小的水分子。由于这些原因,碱性离子水对矿物质是高度吸收的,减轻腹泻和便秘,并且有助于胃功能。碱性离子水由于其灭菌和消毒能力而减少在健康和环境方面的有害物质。
尤其是,强碱性离子水促进水溶性成分从红参中的溶出,因为它可以比普通溶剂更容易地溶解蛋白质和脂肪。强碱性离子水由于其富含活性氢而消除是疾病主要原因的氧自由基,由于其富含矿物质而有助于人体健康,并且能够高效率地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
水溶性成分和油溶性成分共存于人参皂苷中。与鲜人参相比,有更大量的油溶性皂苷存在于红参中。就身体吸收而言,皂苷应穿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与水溶性皂苷相比,油溶性皂苷具有更高渗透性来通过磷脂构成的细胞膜,在激活免疫细胞方面具有高得多的有效性,并且引起较少的副作用(如发热)。
作为提取溶剂的乙醇起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红参成分溶解于碱性离子水。乙醇的使用使得在低温下在不破坏这些成分的情况下同时提取水溶性皂苷和油溶性皂苷成为可能。
为高效的提取,优选地在使用前将红参粉碎或者切割成至0.5至2.0cm长的段。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红参段与在10至12的pH值下500至70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以及1200至18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接着在60至75℃下提取15至30小时。更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红参段与在10.5至11.5的pH值下550至65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与1300至1400重量份的93至97%(v/v)乙醇混合,接着在60至75℃下提取24至27小时。
如果碱性离子水具有低于10的pH值,提取温度低于60℃或提取时间短于15小时,提取收率降低。同时,即使碱性离子水具有超过12的pH值,提取温度超过75℃或提取时间超过30小时,提取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是可忽略的,杂质(如淀粉和游离糖)的溶出增加,并且皂苷成分被破坏。
如果提取溶剂的使用量小于上面所限定的各自范围,则在吸附到红参后剩余的提取溶剂的量不足以从红参中提取出皂苷成分。同时,如果提取溶剂的用量大于上面所限定的各自范围,则要用过长的时间来执行随后的浓缩步骤。最优地,基于红参中水溶性皂苷与油溶性皂苷的比例来确定碱性离子水与乙醇的混合比。
可通过摇动或搅拌红参、碱性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物,在其中红参保持静止的状态下使提取溶剂循环,或者在摇动或搅拌该混合物时使提取溶剂循环来实施提取。
当使提取溶剂循环时,红参段的微小碎片会导致循环仪的故障或者堵塞管线。为了防止该故障或堵塞,优选的是在提取前将红参密封在布(如无纺布)中。
红参中含有非皂苷成分以及皂苷成分。非皂苷成分可由60至70重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其它纤维、蛋白质、多糖、和矿物质所组成。红参提取物,以干重计,含有20至30%的淀粉、10至20%的游离糖、和其它矿物质。各成分的含量会基于使用何种类型的提取溶剂或者如何提取红参而变化。
在贮存期间存在于红参提取物中的淀粉分离成沉淀物和上清液。提取物在贮存期间已发生层分离会具有低的适销性。含有该提取物的饮料留下沉淀物,这会降低了饮料的适销性。
因为淀粉或游离糖往往会随时间推移而腐败,所以在长期贮存期间提取物会经历质量的变化(如变色或腐败)。
就高适销性和贮存稳定性而言,必须从提取物中去除可沉淀物质和易腐败物质(如是非皂苷成分的淀粉和游离糖)。为此目的,让红参提取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0℃优选-2至-1℃的温度下静置20至96小时优选50至52小时,从而使非皂苷成分沉淀。
当在冷藏条件下存放提取物时,利用重力使非皂苷成分发生沉淀并且利用由温度下降所造成的溶解度降低而使溶解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沉淀,这使高效率地去除非皂苷成分成为可能。
在冷却下非皂苷成分的沉淀完成后,去除沉淀物(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沉淀物”)并收集上清液(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上清液”)。在此时,优选的是利用适当方法(如吸附)去除作为第一上清液的杂质的油成分。
(2)第一次浓缩
然后,将第一上清液在50至60℃优选50至55℃下浓缩50至90分钟优选6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5至65优选58至62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
执行第一次浓缩以控制第一上清液的组成,以便高效率地实施随后的分层(或分级,fractionation)步骤。因为浓缩温度低于作为第一上清液溶剂的碱性离子水和乙醇的沸点,所以溶剂仅在第一上清液的表面上挥发并且在第一上清液内部不发生明显的蒸发。因此,可以防止溶解于第一上清液中的皂苷成分与水蒸气一起丢失。另外,第一上清液在低温下的浓缩可以防止皂苷成分被热所破坏。
(3)分层
将100重量份的第一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优选180至220重量份在10至12优选10.5至11.5pH值下的碱性离子水混合,从而使第一浓缩物的糖含量减小至15至25优选18至22的白利糖度。将该混合物与1000至1500重量份优选1100至1200重量份的90至99%(v/v)优选93至97%(v/v)乙醇混合,而获得第一混合物。
然后,让第一混合物在-5至5℃温度下静置20至96小时,因此使悬浮的固体(主要是非皂苷成分)沉淀。优选地让第一混合物在-3至3℃下静置48至52小时,更优选静置20至96小时同时以40至60分钟的时间区间重复在-5℃和5℃之间的加热和冷却循环。
利用重力和由温度下降所造成的溶解度减小而使非皂苷成分沉淀。当利用周期性变化的温度而使分层进行时,促进沉淀物的凝聚,从而导致沉淀速率的增加。
在悬浮固体的沉淀完成后,去除沉淀物(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沉淀物”)并收集上清液(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上清液”)。在此时,优选的是利用适当方法(如吸附)去除作为第二上清液的杂质的油成分。
(4)第二次浓缩
然后,将第二上清液在50至60℃优选50至55℃的温度下浓缩50至90分钟优选6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5至65优选58至62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
在第二次浓缩步骤中,缓慢地去除乙醇。如同第一次浓缩步骤中,因为浓缩温度低于溶剂的沸点,防止皂苷成分丢失。分层和第二次浓缩步骤使得可以从红参提取物中进一步去除淀粉和游离糖,从而获得具有较高纯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红参皂苷提取物中无可沉淀物质和易腐败物质(如淀粉和游离糖),因此防止该物质在贮存期间发生变色和沉淀。然而,有痕量的悬浮固体滞留在提取物中,从而增加提取物在长期贮存期间可能会发生变色和沉淀的危险性。
因此,优选的是通过纯化第二浓缩物而进一步从红参皂苷提取物中去除杂质。通过以下步骤实施纯化。
(5)第一次纯化
碱性离子水由于其小分子而被快速地吸收入身体中。碱性离子水具有去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且富含矿物质,因此有助于健康。由于这些原因,而将碱性离子水用于红参皂苷提取物的纯化。
将100重量份的第二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10至12的pH值下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5至25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然后,让第二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0℃的温度下静置90至110小时,从而使存在于其中的细悬浮固体沉淀。在沉淀完成后,去除沉淀物(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三沉淀物”)并收集上清液(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三上清液”)。
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第二浓缩物与180至22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在10.5至11.5的pH值下混合,而获得具有18至22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2至-1℃的温度下静置95至100小时。该沉淀有利于细悬浮固体的去除。
存在于第二浓缩物中的细悬浮固体由于它们具有细粒径因而不易沉淀。将这种细悬浮固体在第二浓缩步骤中加以浓缩,然后在碱性离子水中使其冷却。因此,利用由因为温度下降所导致浓缩和溶解度减小而造成的饱和度增加使细悬浮固体沉寂,并且细颗粒聚集并沉淀。
在第一纯化步骤中,使脂质成分(如神经酰胺)从第二浓缩物中沉淀并去除。
(6)第二次纯化
将100重量份的第三上清液与80至12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在10至12的pH值下混合,获得具有8至12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0℃的温度下静置100至150小时而使存在于其中的超细悬浮固体发生沉淀。该沉淀是基于与第一次纯化相同的原理。在沉淀完成后,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在下文中分别被称为“第四上清液”和“第四沉淀物”)彼此分离。
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第三上清液与90至11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在10.5至11.5的pH值下混合,而获得具有9至11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2至-1℃的温度下静置110至130小时。该沉淀有利于超细悬浮固体的去除。
与通过第一次纯化而纯化的上清液相比,通过第二次纯化而纯化的上清液具有较低的白利糖度且含有的悬浮固体较细。因此,在第二纯化步骤中,与较少量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让该混合物静置较长时间以便从上清液中去除非常细的颗粒。通过第二次纯化从第三上清液中沉淀/去除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7)第三次纯化
将100重量份的第四上清液与200至25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在10至12的pH值下混合,而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5至0℃温度的冷藏条件下下静置达120至160小时,从而使存在于其中的超细悬浮固体沉淀。在沉淀完成后,将上清液与沉淀物(在下文中分别被称为“第五上清液”和“第五沉淀物”)彼此分离。
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第四上清液与220至240重量份的碱性离子水在10.5至11.5的pH值下混合,而获得具有2至4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温度-2至-1℃的冷藏条件下静置130至150小时。该沉淀有利于超细悬浮固体的去除。
通过启动第三纯化步骤中的扩散,而使蛋白质和水溶性成分沉淀并去除。
如此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中无非常细的悬浮固体、以及可沉淀物质和易腐败物质(如淀粉和游离糖)。因此,可以防止红参皂苷提取物发生变色和沉淀,甚至在长期贮存后。
微生物会包含在原材料中或者在制备期间会进入原材料中,并且在纯化期间一些成分可保持在水中未沉淀或未去除的状态。可以通过灭菌将微生物和这些成分从红参皂苷提取物中去除。灭菌可以进一步提高红参皂苷提取物的贮存稳定性并且使红参皂苷提取物在卫生学上为安全。步骤如下。
(8)灭菌
将第五上清液在50至60℃优选50至55℃下浓缩60至95分钟优选6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至65优选18至22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浓缩物。
将100重量份的第三浓缩物与350至5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在-5至0℃温度的冷藏条件下静置45至95小时,从而使存在于其中的残留的悬浮固体沉淀,连同灭菌。在沉淀完成后,去除沉淀物(在下文中被称为“第六沉淀物”)并收集上清液(在下文中被称为“第六上清液”)。
更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第三浓缩物与350至400重量份的93至97%(v/v)乙醇混合,在-2至-1℃的温度下静置45至50小时。该在冷却下的沉淀有利于残留的悬浮固体的去除。
然后,将第六上清液在50至60℃优选50至55℃下浓缩60至95分钟优选85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8至65优选58至62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浓缩物。
经纯化红参皂苷提取物的灭菌使得可以制备卫生学上安全的组合物。另外,在提取物纯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乙醇使在水中保持未沉淀状态的成分沉淀并去除。
在碱性条件下可溶的非皂苷成分从红参皂苷提取物被充分地去除,但在酸性条件下可溶的非皂苷成分未被充分地去除并滞留在提取物中,从而导致在提取物长期贮存期间形成沉淀物。
鉴于此,在灭菌步骤前,可用酸性离子水进一步纯化第五上清液。该纯化步骤如下。
(9)使用酸性离子水的纯化
将100重量份的第五上清液与200至250重量份的酸性离子水在5至7的pH值下混合,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0℃的温度下静置120至160小时从而使存在于其中的超细悬浮固体沉淀。在沉淀完成后,将沉淀物去除并收集上清液。
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第五上清液与220至240重量份的酸性离子水在5.5至6.5的pH值下混合,而获得具有2至4的白利糖度的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2至-1℃的温度下静置130至150小时。该沉淀有利于超细悬浮固体的去除。
执行使用酸性离子水的纯化以便去除在酸性条件下可溶解的非皂苷成分,并且是基于以下现象:其中当使存在于第五上清液中的非皂苷成分时溶解于酸性离子水然后使其沉淀时,它们以发生沉淀/去除的颗粒形式而发生聚集。
如果酸性离子水的pH值超过7,则难以去除非皂苷成分,在酸性条件下使这些非皂苷成分溶解和沉淀。同时,如果酸性离子水的pH值低于5,则不再高效率地去除非皂苷并且皂苷成分被破坏。
当用酸性离子水对用碱性离子水进行纯化后所获得的第五上清液进行纯化时,用酸性上清液中和碱性上清液。该中和导致悬浮固体颗粒的进一步凝聚和沉淀。经过一系列的提取、浓缩、分层、纯化、和灭菌步骤,可以将不需要的成分(如脂类、蛋白质)、和水溶性杂质去除,从而制备高纯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另一方面,在将第四和第五混合物长时间静置后,使一些皂苷成分沉淀并且分别被包含在从第四和第五上清液中所分离出的第四和第五沉淀物中。包含在第四和第五沉淀物中的皂苷成分是红参皂苷提取物中皂苷的低收率的原因。
因此,优选的是从第四和第五沉淀物中回收皂苷成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皂苷回收。
(10)从沉淀物中回收皂苷
收集第四和第五沉淀物并且混合在一起。将100重量份的混合沉淀物与300至45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充分地混合,在冷藏条件下在-5至5℃的温度下沉淀达40至55小时。在沉淀完成后,去除沉淀物并收集上清液。
更优选地,将100重量份的混合沉淀物与350至400重量份的93至97%(v/v)乙醇充分地混合,并且在-2至5℃的温度下静置45至50小时。该在冷却下的沉淀有利于从沉淀物中回收皂苷。
收集该上清液并与第五上清液混合,接着进行灭菌。因此,所回收的皂苷包含在红参皂苷提取物中。或者,收集该上清液并在50至60℃下浓缩60至95分钟,从而获得具有20至60的白利糖度的浓缩物,该浓缩物也可以单独地使用。
在一系列的提取、浓缩、分层、纯化、和灭菌步骤中,优选地避免提取物、上清液、浓缩物、沉淀物等与金属或有色金属接触,从而抑制它们物理性质的变化。为了这个目的,如果可能的话,优选的是在用于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全部步骤中所使用的仪器、容器等是由玻璃或陶瓷制成。
红参皂苷提取物中基本上无非皂苷成分并且含有从红参中所提取的高纯度皂苷成分。必要时,在使用前可将红参皂苷提取物稀释成3至50的白利糖度。稀释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可以容易地应用于许多用途。可防止红参皂苷提取物由于杂质(如淀粉或游离糖)所导致的沉淀、变色或腐败,甚至在长期贮存后。因此,红参皂苷提取物具有高适销性和良好贮存稳定性的优点。
将参照以下的实施例(包括测试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提供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其它的替换和等同物是可行的。
<实施例1>
利用研钵和杵将六年生红参的尾根磨碎成1.0-1.5厘米长的段并且分为10个小部分(各200g),将这些部分放入无纺布袋中。利用碱性水电离器(LYdia8080,MAGICCOS有限公司,韩国)产生具有11.0的pH值和-250mV的氧化还原电位的碱性离子水。
将5L水冷却封闭式循环油浴(SY-5-250,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中国)连接到由高硼硅酸盐玻璃3.3所制成且配备有搅拌器的二层硼硅酸盐玻璃反应器(GR-50L,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中国)。用硅树脂片包围玻璃反应器以防止受阳光和周围热的影响。该硅树脂片在耐冲击和隔热中发挥作用。
在将70%(v/v)乙醇加入到玻璃反应器后,对玻璃反应器和油浴进行操作使得它们被消毒/灭菌。排放出乙醇。使用电离器产生pH值为11的12L碱性离子水,将34.15L的95%(v/v)乙醇加入到玻璃反应器中,然后将含有红参尾根的10块无纺布加入到其中。
操作油浴,同时通过安装在玻璃反应器中的搅拌器的操作而搅拌玻璃反应器的内容物。将油浴的操作温度设定为63.7℃。使碱性离子水和乙醇在玻璃反应器和油浴之间循环。在玻璃反应器和油浴的温度达到63.7℃之后,操作玻璃反应器达额外的24小时,从而制备红参提取物。
停止仪器的操作。使红参提取物冷却到45℃并在室温下保持1小时。将红参提取物分成小部分(各5L)并存放在于-1.5℃下运行的冰箱中。在存放24小时后,红参提取物分离成第一上清液和第一沉淀物。收集第一上清液。利用油吸附树脂去除漂浮在第一上清液表面上的油。
然后,将冷冻的循环仪(DLSB-20/30,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中国)和聚四氟乙烯循环水射流真空泵(SHB-B95T,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中国)连接到10L旋转蒸发器(R1010,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中国)。在冷冻的循环仪中,使用乙二醇作为冷却介质并且将冷却温度设定在-10℃的最大值和-4℃的最小值之间。将真空泵的真空压力设定为-0.098MPa·G(0.003325MPa·A)的最大值和0.095MPa·G(0.006325MPa·A)的最小值之间。
将70%(v/v)乙醇加入到旋转蒸发器中。操作旋转蒸发器、冷冻的循环仪、和真空泵使得它们被消毒/灭菌。排放出乙醇并且将无油上清液分成小部分(各5L)。将一个部分经过100目的过滤器导入旋转蒸发器中,然后通过冷冻循环仪、真空泵和旋转蒸发器的操作而在54℃下浓缩达87分钟,而获得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将第一上清液的剩余部分加以浓缩。
将310g的第一浓缩物与620ml的碱性离子水在pH 11下混合,从而使糖含量降低至20的白利糖度。将该混合物与4450ml的95%(v/v)乙醇混合而获得第一混合物,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冰箱中在-1.5℃下存放50小时。在存放期间,第一混合物分层成第二上清液和第二沉淀物。
图1是显示在将第二上清液分离/去除后剩余的第二沉淀物的照片。如图1中所示,呈泥浆形式的黄色悬浮固体沉积于底部。因此,可以将第二沉淀物与第二上清液分离,甚至在不使用特殊工具的情况下。
然后,利用油吸附树脂去除漂浮在第二上清液表面上的油。然后,将第二上清液经过100目过滤器置于旋转蒸发器中并且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54℃下重新浓缩87分钟,而获得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作为红参皂苷提取物。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165g的红参皂苷提取物与330mL的pH值11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2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让第二混合物在25℃下静置48小时。如图2中所示,第二混合物分离成油层(A)、非皂苷层(B)、皂苷层(C)、和淀粉层(D)。在96小时后,将这些层再次合并在一起。该现象表明除皂苷外的成分仍然留在实施例1的红参皂苷提取物,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纯化。
在冰箱中在-1.5℃下存放98小时后,第二混合物分离成第三上清液和主要由脂类所构成的第三沉淀物。然后,将250g的第三上清液与250mlpH值11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0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让第三混合物在25℃下静置8小时。如图3中所示,非皂苷层仍然留在第三混合物中。
在冰箱中在-1.5℃下存放120小时后,第三混合物分离成第四上清液和第四沉淀物,该沉淀物的颜色主要为深黄色和粉红色。然后,将150g的第四上清液与345ml的碱性离子水在pH 11下混合,而获得具有3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混合物。
让第四混合物在冰箱中在-1.5℃静置140小时。结果,第四混合物分离成第五上清液和第五沉淀物,该沉淀物的颜色主要为白色。收集第五上清液作为红参皂苷提取物。
<实施例3>
将第五上清液在25℃下静置8小时。如图4中所示,淀粉层仍未被去除,从而证明尽管有一系列的分离步骤但红参提取物中所含有的细淀粉颗粒不易被去除。
将第五上清液加入到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经消毒/灭菌的旋转蒸发器中,接着在54℃下浓缩达87分钟,从而获得具有20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浓缩物。将140g的第三浓缩物与670ml的95%(v/v)乙醇混合并且在冰箱中在-1.5℃下存放48小时,从而获得彼此分离的第六上清液和第六沉淀物。然后,将250g的第六上清液加入到经过消毒/灭菌的旋转蒸发器中并且在54℃下浓缩达87分钟,从而获得具有10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浓缩物,作为红参皂苷提取物。
<实施例4>
将在实施例2中所获得第四沉淀物和第五沉淀物混合在一起。将该混合沉淀物与95%(v/v)乙醇以1:4的比例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冰箱中在-1.5℃下存放48小时,从而获得彼此分离的上清液和沉淀物。
将上清液加入到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经消毒/灭菌的旋转蒸发器中,接着在54℃下浓缩达87分钟,而获得具有20的白利糖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将红参皂苷提取物在25℃下静置8小时。如图5中所示,红参皂苷提取物不形成沉淀物并保持于分散状态。
<测试例1>皂苷含量分析
将通过将实施例1中的第一上清液浓缩所获得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通过使第一浓缩物分层所获得第二上清液、和通过将第二上清液重新浓缩所制备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红参皂苷提取物(第二浓缩物)提供给生物食品技术中心(全罗南道生物产业基地,韩国)以检测主要皂苷Rg1、Rb1和Rg3的含量。将结果示于图6至图9。
在分层前,第一浓缩物中皂苷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4.0106mg/g、28.3127mg/g和0.7982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33.1215mg/g,如图6中所示。相反,在分层后,第二上清液中皂苷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4.4604mg/g、30.7846mg/g和0.9290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36.174mg/g,如图7中所示。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分层后主要皂苷成分的总含量增加了9.2%。
图8示出了通过在分层后将第二上清液重新浓缩所获得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中皂苷的含量。第二浓缩物中皂苷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4.5094mg/g、40.7237mg/g和1.8069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47.04mg/g。这些结果表明:与通过在分层前将第一上清液浓缩所获得的第一浓缩物相比,第二浓缩物的总皂苷含量增加了42.0%。
观察到,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基于用于分层的冷却沉淀条件而变化。就此观察而言,将20白利糖度混合物存放达50小时同时以50分钟的时间区间重复在-3℃和3℃之间的温度循环,而不是在分层时在冰箱中在-1.5℃的恒定温度下存放。结果,20白利糖度混合物分层为上清液(2’)和沉淀物(2’)。
将上清液(2’)重新浓缩成60的白利糖度,对其中的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将结果示于图9中。发现上清液(2’)中主要皂苷成分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4.4089mg/g、51.0283mg/g和2.1253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57.5625mg/g。
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分层前第一上清液中主要皂苷成分的总含量与通过将第一上清液浓缩所获得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相比被增加73.8%,并且与通过在冰箱中在-1.5℃的恒定温度下分层后将第二上清液重新浓缩所获得的具有60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相比被增加22.4%。
基于这些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与在恒定冷藏条件下的分层相比,采用在0℃上下的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分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皂苷与非皂苷的分层效率。
因为通过分层使非皂苷成分从红参提取物中沉淀和去除,所以在分层后第二上清液的皂苷含量增加。当对分层前第一上清液的皂苷含量与浓缩到与第一上清液相同白利糖度的第二上清液进行比较时,明确地确认了这个差异。
为了更明确地确认分层效果,从市场中购得红参浓缩产品并且测量其中的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在以与本发明同样的方式使红参浓缩产物分层并重新浓缩之后,测量其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将结果示于图10和图11。
如图10中所示,在分层前红参浓缩产物中皂苷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1.6242mg/g、4.5954mg/g和0.4731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6.6927mg/g。相反,在分层和浓缩后,上清液中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2.5980mg/g、7.0547mg/g和0.7651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10.4178mg/g,如图11中所示。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分层和重新浓缩后,主要皂苷成分的总含量增加了55.7%。
对沉淀物中皂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以确认皂苷成分是否包含在淀物中以及是否丢失。将结果示于图12和图13。
图12示出了在实施例1中在分层后第二沉淀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在第二沉淀物中未观察到主要皂苷成分。图13示出了在分层后市售红参浓缩产品的沉淀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如图13中所示,一部分的Rb1包含在沉淀物中。
该差异被认为是由用于从红参中提取并浓缩皂苷成分的不同方法所引起,在这些方法中提取物中皂苷成分与非皂苷成分的混合比以及非皂苷成分的比率是不同的。
对实施例4中所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中皂苷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示于图14。发现Rg1、Rb1和Rg3的含量分别为1.4433mg/g、38.3214mg/g和1.7696mg/g,总皂苷含量Rg1+Rb1+Rg3为41.5343mg/g。也检测出了乙醇(1.8849%)。
基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从第四和第五沉淀物中所回收的主要皂苷的含量低于第二浓缩物中的主要皂苷含量并且高于分层前的第一浓缩物、分层后的第二上清液、和市售的红参浓缩产品。这些结果表明:可以从红参皂苷提取物的纯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沉淀物中提取皂苷成分,并且可以商品化。
如基于前述显而易见的,当根据本发明方法用碱性离子水和乙醇在底温下提取红参时,从红参中溶出的大量皂苷存在于提取物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冷却下使提取物沉淀之后,收集上清液,浓缩,与碱性离子水和乙醇混合,在冷却下重新沉淀。因此,可以选择性地沉淀/去除非皂苷成分。因此,可以获得含有高纯度皂苷成分的上清液,该上清液的浓缩可以获得含有高浓度皂苷成分的红参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红参皂苷提取物和市售红参浓缩产品之间,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上述的皂苷成分从沉淀物中的回收导致皂苷提取收率的提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可更有效地从红参中提取皂苷成分并从提取物中去除非皂苷成分,并且可以以比现有技术更高的收率提取皂苷成分。
<测试例2>饮料生产
将实施例3的60白利糖度红参皂苷提取物(第四浓缩物)与从市场购买的矿泉水混合而生产出饮料,其中主要皂苷成分Rg1、Rb1和Rg3是以4.95mg/g的总量而存在。在1-4℃下存放20天后,测量饮料的pH值和色度。将结果示于图15。
如图15中所示,经测量该饮料具有7.527的pH值。考虑到该矿泉水为弱碱性(pH=7.6-7.7),红参皂苷提取物的加入不导致饮料pH值的显著变化。因为除胃液外的所有体液和尿液的pH值保持在7.2-7.8并且血液和体液的正常pH值为7.4,所以含有红参皂苷提取物的饮料的pH水平可以被认为适于用作饮用水。
该饮料具有在CIE1931色度图中0.3137和0.3316的色度坐标(x、y)。这些色度坐标意味着该饮料是无色的。没有沉淀物沉积于底部,从而表明在长期贮存期间该含有红参皂苷提取物的饮料未经历变色、改性或沉淀。
含有本发明红参皂苷提取物的饮料含有红参皂苷,因此可预计由于作为有益健康成分的皂苷的存在因而促进内源酶和抗氧化剂的活性。因此,该饮料将会有效地帮助食物消化并实现消化吸收和免疫力的提高,因此适于用作功能性饮用水。
附图标记的解释
A:油层、B:非皂苷层、C:皂苷层、D:淀粉层。

Claims (3)

1.一种用于制备红参皂苷提取物的方法,包括:
将100重量份的红参与500至70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以及1200至18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并且在60至75℃下提取所述红参15至30小时而制备红参提取物;
让所述红参提取物在-5至0℃下静置20至96小时,以将所述红参提取物分离成第一上清液和第一沉淀物;
将所述第一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50至90分钟,而获得具有5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一浓缩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一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将白利糖度调整到15至25,再与1000至15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而获得第一混合物;
让所述第一混合物静置20至96小时同时以40至60分钟的时间间隔重复在-5℃和5℃之间的加热和冷却循环,从而使所述第一混合物分层为第二上清液和第二沉淀物;
将所述第二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50至90分钟,从而获得具有5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浓缩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二浓缩物与15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5至25的白利糖度的第二混合物;
让所述第二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90至110小时,以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分离成第三上清液和第三沉淀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三上清液与80至12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8至12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混合物;
让所述第三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100至150小时,以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分离成第四上清液和第四沉淀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第四上清液与200至250重量份pH值10至12的碱性离子水混合,以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混合物;
将所述第四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120至160小时,从而将所述第四混合物分离成第五上清液和第五沉淀物,并收集所述第五上清液;
将所述第四沉淀物与所述第五沉淀物混合而获得混合沉淀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混合沉淀物与300至45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以得到中间混合物;
让所述中间混合物在温度-5至5℃的冷藏条件下静置40至55小时以将其分离成中间上清液和中间沉淀物;
将中间上清液与所述第五上清液混合;
将所述中间上清液与所述第五上清液的混合物在50至60℃下浓缩60至95分钟,而获得具有5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三浓缩物;
将100重量份的所述第三浓缩物与350至500重量份的90至99%(v/v)乙醇混合并且使混合物在-5至0℃下静置45至95小时,从而将所述混合物分离成第六上清液和第六沉淀物;及
将所述第六上清液在50至60℃下浓缩达60至95分钟,而获得具有8至65的白利糖度的第四浓缩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所述第三浓缩物:将100重量份的所述中间上清液与第五上清液的混合物与200至250重量份pH值5至7的酸性离子水混合而获得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混合物,让所述具有1至5的白利糖度的混合物在-5至0℃静置120至160小时以将其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去除所述沉淀物,并将所述上清液浓缩。
3.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制备的红参皂苷提取物。
CN201510821628.2A 2014-11-25 2015-11-23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4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64889A KR101505881B1 (ko) 2014-11-25 2014-11-25 홍삼 사포닌 추출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14-0164889 2014-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4885A CN105614885A (zh) 2016-06-01
CN105614885B true CN105614885B (zh) 2018-11-20

Family

ID=5302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16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14885B (zh) 2014-11-25 2015-11-23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44201B2 (zh)
JP (1) JP5966073B2 (zh)
KR (1) KR101505881B1 (zh)
CN (1) CN105614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1320B1 (ko) * 2015-07-31 2016-04-11 이국진 홍삼 추출물 제조 방법
KR101664863B1 (ko) * 2016-04-25 2016-10-12 조성진 도루묵용 조미액의 제조방법
KR102004514B1 (ko) * 2018-10-15 2019-10-01 (주)함소아제약 유소아의 섭취 편의성을 높인 고미개선 홍삼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CN111035956A (zh) * 2018-10-15 2020-04-2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72108A (ko) 2021-11-17 2023-05-24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기호성이 증진된 홍삼 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CN114797164A (zh) * 2022-04-24 2022-07-29 承德医学院 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95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人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
CN101879274A (zh) * 2010-07-12 2010-11-10 徐俊 包含红参皂苷提取物和麦冬皂苷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19189A (zh) * 2013-10-18 2014-01-22 北京林业大学 利用螺旋藻制备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5357B1 (ko) * 2004-07-23 2011-12-16 주식회사 유니젠 가공인삼
KR100744433B1 (ko) * 2006-03-24 2007-08-01 박상도 홍삼엑기스 추출방법
KR100797016B1 (ko) 2007-01-25 2008-01-22 주식회사 코인텍 면역증강 활성을 나타내는 인삼다당체 고농축정제액과 그제조방법
KR20100005828A (ko) 2008-07-08 2010-01-18 (주)모닝팜 홍삼 농축액의 사포닌 함량 증대방법
KR101151722B1 (ko) 2009-05-27 2012-06-15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진세노사이드 Rg1 및 Rb1의 함량을 증가시키는 홍삼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얻어진 홍삼 추출물
KR101495312B1 (ko) * 2011-11-17 2015-03-02 효림농산영농조합법인 홍삼 농축액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85935A (ko) * 2012-01-20 2013-07-30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인삼유래의 진세노사이드 Rg3의 함량이 증강된 추출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기억력 또는 집중력 증진용 조성물
KR101380625B1 (ko) * 2012-03-13 2014-04-10 개삼터홍삼직거래 영농조합법인 한약재 농축액 및 식물추출물이 함유된 홍삼엑기스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495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人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
CN101879274A (zh) * 2010-07-12 2010-11-10 徐俊 包含红参皂苷提取物和麦冬皂苷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19189A (zh) * 2013-10-18 2014-01-22 北京林业大学 利用螺旋藻制备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红参中人参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谢丽玲,等;《中药材》;20091031;第32卷(第10期);第1602-160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05881B1 (ko) 2015-03-25
JP5966073B2 (ja) 2016-08-10
CN105614885A (zh) 2016-06-01
US20160143973A1 (en) 2016-05-26
JP2016098229A (ja) 2016-05-30
US9744201B2 (en)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4885B (zh) 红参皂苷提取物及用于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JP6876724B2 (ja) 塩生植物由来の機能性が強化した脱塩栄養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18065B1 (ko) 대추를 사용한 건강음료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건강음료
CN102429305A (zh) 一种缓解视疲劳的枸杞功能饮料
CN102511887A (zh) 一种海带生物饮品的制备方法
KR101851783B1 (ko) 미강발효물공정
CN110800852A (zh) 一种去油脂的山楂荷叶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KR20170001169A (ko) 천일염 및 함초를 이용한 함초소금 제조 방법
CN104605347A (zh) 一种钙吸收促进剂及含有该促进剂的钙补充剂
KR101360961B1 (ko) 홍삼자염의 제조방법
CN104305454A (zh) 纯天然功能性荷叶茶饮料及其生产工艺
KR101294454B1 (ko) 함초 추출물을 함유한 기능성 소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106826B (zh) 一种红景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8390B (zh) 含有粗多糖的五味子蓝靛果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486597A (zh) 海参蜂王浆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25723A (ko) 기능성 액상소금 제조방법
KR20090057341A (ko) 황토 대추 잎 침출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7348051A (zh) 一种平肝清热降血压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285A (zh) 思仙保健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8669539A (zh) 一种富硒葵花盘酵素及其制作方法
CN100376177C (zh) 都柿决明子饮料制备方法
CN116138461A (zh) 人参肽棘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7706A (zh) 一种木参牡蛎速溶保健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3025A (zh) 复合双肽参蓉酒和复合双肽参蓉颗粒冲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71426A (zh) 一种降低人参、人参茎叶和人参果提取物中防腐剂残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