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4450B -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4450B
CN105584450B CN201510745703.1A CN201510745703A CN105584450B CN 105584450 B CN105584450 B CN 105584450B CN 201510745703 A CN201510745703 A CN 201510745703A CN 105584450 B CN105584450 B CN 105584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deploying portion
seat cushion
air bag
deplo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57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4450A (zh
Inventor
牛山刚志
佐桥英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4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4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002/5808Seat coverings comprising opening zones for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021/1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traject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气囊(10)被构造成使得在气囊(10)膨胀时,在气囊(10)把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推开以便从跳出部分(24、24A、24B)跳出的同时,气囊(10)使座椅罩(4S、6S、8S)部分地破裂,然后从座椅跳出。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通过跳出部分(24、24A、24B)彼此分离开。当从座垫(4P、6P、8P)的面对座椅的外侧的前侧观察时,跳出部分(24、24A、24B)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座垫、覆盖座垫的座椅罩、座椅内的气囊和跳出部分(气囊从座椅跳出的脆弱部分)的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车辆座椅,存在已众所周知的包括座椅垫和从座椅垫升起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180422号(JP 2001-180422 A))。在这种车辆座椅中,座椅靠背包括形成座椅骨架的大致拱形座椅框架、弹性地支承乘员的座垫、气囊装置以及被设置在座垫中的破裂缝(对应于跳出部分)。座垫通常是由泡沫树脂制成的、形成座椅外形并弹性地支承乘员的构件,并且座垫的前侧被座椅罩覆盖。此外,气囊装置是包含由于空气流入而膨胀的气囊的壳体,并且被附接到座椅框架以被放置在座椅侧部分和座垫的后表面上。
此外,破裂缝是在座垫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座垫的长孔,并且形成在座垫的薄侧部分的覆盖气囊装置的一部分中。在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技术中,多条破裂缝间断地形成在座垫的侧面上以具有在侧视图中的大致横向U形形状。此时,是通常的座垫部分的桥接部分被放置在彼此相邻的破裂缝之间以尽可能防止薄且脆弱的座垫侧面弯曲变形。在车辆碰撞时,空气响应于由于车辆碰撞而引起的信号流入气囊,使得气囊膨胀并且冲破破裂缝形成在其中的座垫部分。此外,膨胀的气囊把破裂缝周围的座垫部分推开并且通过使座椅罩部分地破裂从座椅跳出。
发明内容
同时,在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技术中,是通常的座垫部分的桥接部分被放置在破裂缝之间。因此,有这种可能性:在车辆碰撞时,气囊需要时间来使桥接部分打破,这可耽误跳出的时机。破裂缝可连在一起形成一体以省略桥接部分,使得跳出部分在宽范围内设置,这使得能够加快气囊的跳出时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此连接的破裂缝通常在座椅罩上不期望地突出,并且形成突出部分等,使得容易从外部观察到破裂缝,这导致差的设计属性。本发明提供了被构造成使得用作气囊从其跳出的一部分的跳出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具有高性能的座垫中的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所述座垫形成座椅外形,并且弹性地支承乘员;座椅罩,所述座椅罩覆盖所述座垫;以及气囊,所述气囊被所述座垫覆盖,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由于空气的流入而膨胀。所述座垫包括跳出部分、第一展开部分以及第二展开部分,所述跳出部分与所述座垫的其它部分相比是脆弱的,并且在所述气囊膨胀时所述气囊从所述跳出部分跳出,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延续到所述跳出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展开部分延续到所述跳出部分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气囊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气囊膨胀时,在所述气囊把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推开以便从所述跳出部分跳出的同时,所述气囊使所述座椅罩部分地破裂,然后从所述座椅跳出。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通过所述跳出部分彼此分离开。当从所述座垫的面对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前侧观察时,所述跳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
在上述方面,因为在座垫被座椅罩覆盖时,展开部分和跳出部分连续放置,所以能够尽可能防止跳出部分以明显的方式被不期望地观察到。因此,即使在跳出部分在相对较宽范围内设置以不阻挡气囊的最大程度跳出的这种构造中,也能够用具有良好的设计属性的座椅罩覆盖座垫的跳出部分。
在上述方面,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每个均可以包括与和所述前侧相反的后侧一体形成的面状后表面材料;所述后表面材料可以由于树脂的浸渍而硬化;没有布置所述后表面材料的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用于所述跳出部分的形成部分中,使得所述第一展开部分的所述后表面材料被放置成离开所述第二展开部分的所述后表面材料。在上述构造中,即使在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被放置成彼此靠近或者彼此邻接的情况下,由于跳出部分的没有设置后表面材料的所述一部分,也能够尽可能防止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的相应的后表面材料彼此接触。因此,即使展开部分相对于彼此移动,也能够适当防止由于这些后表面材料之间的接触(摩擦等)而引起的异响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座垫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模制由泡沫树脂制成的所述座垫的同时,形成具有与所述座垫的其它部分不同的外形或触感的标记部分,使得所述标记部分能够指示用于所述跳出部分形成部分;在所述标记部分被视为标记的情况下,提供在所述第一展开部分与所述第二展开部分之间的切割线,以便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与所述第二展开部分分离开;当从所述座垫的面对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前侧观察时,将所述跳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在这方面,标记部分能够在模制座垫的同时形成(标记部分能够容易形成)。跳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放置在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之间,而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基于标记部分高精度地彼此分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作气囊跳出的一部分的跳出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具有高性能的座垫中。此外,根据上述构造,用作气囊从其跳出的一部分的跳出部分可以被设置在具有更高性能的座垫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形成具有高性能的座垫的跳出部分。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标示相同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车辆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从R方向观察到的座垫的侧视图;
图3是座垫的与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对应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座垫的与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对应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模制模具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变型1的座垫的侧视图;并且
图7是根据变型2的座垫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7描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在每幅图中,适当地,附图标记F被分配给车辆座椅前侧,附图标记B被分配给车辆座椅后表面,附图标记UP被分配给车辆座椅上侧,附图标记DW被分配给车辆座椅下侧,附图标记R被分配给车辆座椅右侧,并且附图标记L被分配给车辆座椅左侧。图1的车辆座椅2包括座椅垫4、座椅靠背6和头靠8。这些座椅部件每个均包括: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架(4F、6F、8F);形成座椅外形的座垫(4P、6P、8P);以及覆盖座垫的座椅罩(4S、6S、8S)。在本实施例中,处于直立状态的座椅靠背6的下部以升起和倾斜的方式被连接到座椅垫4的后部,并且头靠8被布置在座椅靠背6的上部。
现在参照图1至4,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6包括基本构成部分6F、6P、6S,气囊10,相关构成部分(第一展开部分21、第二展开部分22、跳出部分24和后表面材料30)(稍后将描述每个部分的细节)。这里,参照图1,座椅框架6F是大致拱形框架本体,并且能够通过使用具有良好刚性的材料(金属或硬树脂)形成。此外,参照图2至4,座垫6P(稍后将描述其细节)是能够弹性支承乘员的构件,并且能够由诸如例如聚氨酯泡沫(密度:10kg/m3至60kg/m3)的泡沫树脂形成。座椅罩6S是具有袋状形状的表面材料,并且能够由织物(纺织织物、针织织物、无纺织织物)和皮革(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如稍后将描述的,座垫6P被放置在座椅框架6F上,然后被座椅罩6S覆盖。此外,气囊10(稍后将描述其细节)被布置在座椅内部,并且被放置在座垫6P的后侧上。
现在参照图1至3,在车辆碰撞等时,气囊10从座椅靠背6的侧部(跳出部分24)从座椅跳出,以保持乘员的侧部。此时,当气囊10把座垫6P的一部分(主要地,第一展开部分21、第二展开部分22)推开以从跳出部分24跳出时,气囊10使座椅罩6S部分地破裂,然后从座椅跳出。在这种类型的构造中,参照图1,例如,在座椅6P被覆盖时,跳出部分24在座椅罩6S上不期望地突出以形成突出部分的这种情况应尽可能避免。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后述构造中,用作气囊10从其跳出的一部分的跳出部分24被设置在具有高性能的座垫6P中。下面更具体地描述每个构成部分。
现参照图1至4,本实施例的气囊10是在未膨胀状态下具有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构件,并且被布置在座椅靠背6的侧部中。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0被固定到形成座椅框架6F的侧部的扁平状侧框架然后被放置在座椅侧面上,然后被后述的座垫6P的顶板侧部6b覆盖。当空气响应于表示车辆碰撞的信号流入气囊10使得气囊10膨胀并且从座椅跳出时,气囊10保护从乘员的胸部到乘员的腰部的身体范围。注意,气体供应装置被放置在气囊10内。气体发生剂或高压气体被封闭在气体供应装置(充气机)中。
现参照图1至4,本实施例的座垫6P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正视图中),并且包括顶板主要部分6a、顶板侧部6b、槽6c、后述的后表面材料30。这里,顶板主要部分6a是在座垫6P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平坦部分。此外,顶板侧部6b是被放置在顶板主要部分6a的横向面上并且例如在转弯的时候能够支承乘员的侧部的突出部分。现参照图2至4,本实施例的顶板侧部6b具有能够覆盖座椅框架6F的包含气囊10的侧部的大致横向U形形状(在剖视图中),并且包括后述构成部分(第一展开部分21、第二展开部分22、跳出部分24)。槽6c是形成在座垫6P的就坐侧上的凹部,并且形成在顶板主要部分6a和顶板侧部6b之间,使得可以经由夹子等通过将夹子埋在该槽6c中而将座椅罩6S的一部分拉入该槽6c中。
参照图2和3,第一展开部分21是用作顶板侧部6b的就坐侧的一部分,并且第一展开部分21被放置在后述跳出部分24的前侧(一侧)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展开部分21具有在剖视图中的大致呈矩形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且从与顶板主要部分6a相邻的端侧朝向座椅侧部逐渐变厚。此外,第二展开部分22是用作顶板侧部6b的后侧的相对薄部,并且第二展开部分22具有在剖视图中大致呈矩形并且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且被放置在跳出部分24的后侧上以延续到跳出部分24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在气囊10被附接到座椅框架6F且被放置在座椅内的状态下,气囊10被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覆盖。
跳出部分24是与座垫的其它部分相比脆弱并且气囊从其跳出的部分,并且跳出部分24能够通过气囊10在膨胀时的压力等开口(或膨胀)(参见图1至4)。本实施例的跳出部分24包括多个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和多个第二跳出部分25b,并且跳出部分24在座垫6P的侧面上被设置在跳出部分24能够与气囊10相对的位置处(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的跳出部分24中,第一跳出部分25a和第二跳出部分25b基于座椅靠背的直立状态在座椅上下方向上交替地(连续)放置。注意,跳出部分24的线性尺寸(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制,只要气囊10能够从跳出部分24跳出即可,但通常,期望该线性尺寸被设定成大于气囊10的线性尺寸,使得气囊10能够可靠地展开。
多个第一跳出部分25a中的每个第一跳出部分25a是在座垫6P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座垫6P的孔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座椅靠背的直立状态,是长方形细长孔的多个第一跳出部分25a沿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在座椅上下方向上以给定间隔设置。此时,第一跳出部分25a被设置在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的上端和下端中,使得第二跳出部分25b能够如稍后所述容易地形成。此外,第二跳出部分25b是用作边界的边界线,在该边界处,第一展开部分21与第二展开部分22接触,并且第二展开部分25b被形成为使得展开部分21、22两者彼此邻接(将稍后描述其形成方法的细节)。
参照图3和4,后表面材料30是被附接到座垫6P的后表面的面对座椅框架6F和气囊10的一部分的面材。后表面材料30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制,但毛毡和织物可以是例示的。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用座垫6P的成型材料浸渍的织物被用作后表面材料30。与将稍后描述的座垫6P的模制同时,后表面材料30被一体地附接到顶板主要部分6a和顶板侧部6b的相应的后表面。此时,后表面材料30用座垫6P的成型材料浸渍并硬化。
现参照图3至5,通过使用模制装置40通过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来模制座垫6P,这将稍后描述。这里,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模制装置40包括第一模具41、第二模具42、中间模具44、突出部分44a和空腔46。第一模具41在剖视图中是大致矩形模制模具,并且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遵循座垫(顶板主要部分、第一展开部分)的就坐面形状的形状。此外,第二模具42在剖视图中是大致矩形模制模具,使得第二模具42能够以配合的方式封闭第一模具41,并且具有遵循座垫(第二展开部分)的侧面形状、后表面等等的凹部。中间模具44是能够放置在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之间并且遵循座垫的内部形状的大致矩形模制模具,并且中间模具44具有多个突出部分44a。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模具44的表面形状具有遵循座垫(顶板主要部分、顶板侧部)的后表面的形状。此外,每个突出部分44a均是具有遵循第一跳出部分25a的外形的形状的扁平部分,并且参照图2和5,突出部分44a以突出的方式沿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以给定间隔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以相对的方式封闭,其中中间模具44被夹在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之间。因此,空腔46的能够模制座垫的就坐侧的一部分能够被形成在第一模具41和中间模具44之间,而空腔46的能够形成座垫的侧部及其后部的另一部分能够被形成在第二模具42和中间模具4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突出部分44a从中间模具44突出(第一跳出部分将被放置在其中的部分),并且被放置成在模具封闭状态时与第一模具41邻接。
参照图2和4,在第一步骤中,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在模制座垫6P的同时形成在座垫6P中。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在后表面材料30事先被放置在中间模具44的突出部分44a周围之后,模制装置40被封闭,然后座垫6P成型材料(液体树脂材料,未示出)被供应到空腔46中。成型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是泡沫状的,以便模制座垫6P。因此,参照图3和4,后表面材料30与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的后表面一体地形成,并且后表面材料30由于成型材料的浸渍和凝固而硬化。
此外,参照图4和5,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在模制座垫的同时通过设置在中间模具44中的突出部分44a而形成在正确位置处。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沿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以给定间隔形成在第二跳出部分25b能够被示出的座垫部分中。这些第一跳出部分25a是如上所述的座垫6P的通孔,并且具有与没有设置通孔的其它座垫部分不同的外形作为表面形状。
参照图2和3,在第二步骤(在座垫的模制之后的步骤)中,切割线被设置在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其中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被视为标记,以便将第一展开部分21与第二展开部分22分离开。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座垫6P从模制装置40取出之后,形成展开部分21、22之间的切割线的随后加工通过使用切割机(未示出)来完成。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沿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以给定间隔放置。由此,通过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之间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切割线,第一展开部分21能够通过切割与第二展开部分22精确地分离开。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展开部分25a被设置在展开部分24的形成部分的上端和下端中。这使得能够通过将切割线设置在展开部分21、22之间来将第二跳出部分25b设置在正确位置以免在上侧和下侧上突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展开部分21中,后表面材料30的在第二跳出部分25b侧的端部被移除,并且在第二展开部分22中,后表面材料30的在第二跳出部分25b侧的端部也被移除。
参照图2和3,在第三步骤中,当从座垫6P的前侧观察时,第二跳出部分25b、第一展开部分21以及第二展开部分22连续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邻接的方式放置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第二跳出部分25b(边界)形成在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通过以邻接的方式(以紧密粘附的方式)放置展开部分21、22,第二跳出部分25b(边界)、第一展开部分21以及第二展开部分22能够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展开部分21、22中,后表面材料30的在第二跳出部分2b侧的端部被移除,如上所述。因此,参照图3,因为第二跳出部分25b被设置在展开部分21、22之间,所以没有布置后表面材料30的部分30X形成在这个区域中。此外,参照图4,同样在第一跳出部分25a中,因为在模制座垫6P时,后表面材料30未被布置在突出部分44a处,所以没有布置后表面材料30的部分30X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布置后表面材料30的部分30X形成在跳出部分24中(第一跳出部分25a和第二跳出部分25b)以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
参照图3和4,座垫6P被放置在座椅框架6F上,然后被座椅罩6S覆盖。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座椅的外观等,在具有袋状形状的座椅罩6S以紧密粘附的方式放置在座垫6P的就坐侧、侧面等上的同时,座垫6P的就坐侧、侧面等被覆盖。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跳出部分25b、第一展开部分21以及第二跳出部分22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设置。这尽可能防止第二跳出部分25b在座椅罩6S上不期望地突出,从而使得能够适当保持座椅的设计属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布置后表面材料30的部分30X沿跳出部分24的形成部分设置,使得第一展开部分21的后表面材料30被放置成离开第二展开部分22的后表面材料30。因此,即使展开部分21、22在组装时或者在乘员就坐(在正常时间内)时相对移动,也能够适当防止由于这些后表面材料30之间的邻接(摩擦)而引起的异响出现。
参照图3和4,气囊10在车辆碰撞时由于碰撞从座椅跳出,以保护乘员的侧部。此时,当气囊10把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推开以从跳出部分24跳出时,气囊10使座椅罩6S部分地破裂,然后从座椅跳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跳出部分25a和第二跳出部分25b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连续形成,使得跳出部分24在相对较宽范围内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0能够从跳出部分24顺利跳出,从而使得能够加快气囊10的跳出时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第二跳出部分25b和展开部分21、22连续放置。因此,在座垫6P被座椅罩6S覆盖时,能够尽可能防止跳出部分24以明显的方式不期望地突出。因此,即使在跳出部分24在相对较宽范围内设置以尽可能不阻挡气囊10的跳出的这种构造中,也能够用具有良好设计属性的座椅罩6S覆盖座垫6P的跳出部分2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被放置成彼此靠近或者彼此邻接的情况下,由于跳出部分24的没有设置后表面材料30部分30X,也能够尽可能防止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的相应的后表面材料30彼此接触。因此,即使展开部分21、22相对于彼此移动,也能够适当防止由于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的后表面材料之间的接触(摩擦等)而引起的异响出现。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用作气囊10从其跳出的一部分的跳出部分24能够被设置在具有高性能的座垫6P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能够在模制座垫6P的同时形成。第二跳出部分25b也能够被放置在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而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基于标记部分MM高精度地彼此分离开。
这里,除了上述第一跳出部分25a(标记部分MM)的构造外,标记部分的构造还可以采用各种构造。例如,在变型1中,参照图6,多个标记部分(第一标记部分MM1至第四标记部分MM4)被设置在座垫6P的侧面上。多个标记部分MM1至MM4中的每个标记部分是在座垫6P的表面上的槽状部分,该槽状部分不是通孔,并且该槽状部与通孔设置在座垫中的情况相比具有较小不规则性,并且因此多个标记部分MM1至MM4中的每个标记部分具有与其它座垫部分不同的外形。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标记部分MM1至MM4被放置成包围跳出部分24A的形成位置,从而表示跳出部分24A。即,第一标记部分MM1是基于座椅靠背的直立状态沿跳出部分24A的形成部分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线性槽,并且第一标记部分MM1被放置在形成部分的前侧上。此外,第二标记部分MM2也是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线性槽,并且被放置在跳出部分24A的形成部分的后侧上。此外,第三标记部分MM3是大致倒U形槽,并且被放置在相对于跳出部分24A的形成部分在上侧的座垫部分中。接着,第四标记部分MM4是大致U形槽,并且被放置在相对于跳出部分24A的形成部分在下侧的座垫部分中。
在本变型中,标记部分MM1至MM4能够在模制座垫6P的同时或在模制座垫之后适当设置。例如,在模制座垫6P的同时设置标记部分MM1至MM4的情况下,多个突出部分(未示出)例如被设置在实施例1的第一模具中以被放置在标记部分MM1至MM4的相应的形成位置处。因此,多个标记部分MM1至MM4能够在模制座垫6P的同时由突出部分形成。在每个标记部分MM1至MM4被用作标记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切割线被设置在标记部分MM1至MM4中,以通过切割将第一展开部分与第二展开部分分离开,然后将第一展开部分与第二展开部分邻接。以这样的方式,线性跳出部分24A被形成在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之间以在座椅上下方向上持续延伸。
此外,在变型2中,参照图7,凹部(第五标记部分MM5)被线性地设置在座垫6P的后侧上并沿跳出部分24B的形成部分放置。当第五标记部分MM5(凹部)被设置座垫6P中以由此部分地降低厚度时,能够获得与其它座垫部分不同的触感。接着,借助于具有用作标记的第五标记部分MM5的这种变薄部分的触感,第一展开部分21通过切割与第二展开部分22分离开,然后,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以邻接的方式放置。由此,能够设置跳出部分24B(边界)。在本变型中,变成第五标记部分MM5的座垫部分变薄以顺利形成切割线,从而使得能够容易执行展开部分21、22的分离操作。
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采用其它各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描述了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以邻接的方式放置以在第一展开部分21和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形成第二跳出部分25b(边界)的实例,但不意味着限制第二跳出部分的构造。例如,能够通过将比其它座垫部分更脆弱的另一构件(脆弱树脂片、脆弱面材等等)设置在第一展开部分和第二展开部分之间来形成第二跳出部分,并且此时,第一展开部分、第二展开部分和另一构件可以通过粘合等彼此形成一体。注意,只要气囊的跳出不被极端阻挡,则另一构件(具有等于或大于其它座垫部分的强度的树脂片或面材)能够被保持在另一构件被简单夹在展开部分之间的状态下。
此外,本实施例例示了跳出部分24(25a、25b)的构造等等,但不意味着限制这些部分的构造。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跳出部分的构造(形状、尺寸、形成位置、形成数目等等)能够根据座椅构造适当地变型,并且第一跳出部分能够被形成为比第二跳出部分小,例如只要第一跳出部分能够用作标记部分即可。此外,第二跳出部分的构造也能够适当地变型,并且例如,第二跳出部分能够具有不同形状(诸如线形、之字形和波浪形的不同形状)。跳出部分的形成位置能够根据气囊的放置位置适当地变型,并且能够在给定方向上,例如座椅上下方向或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
此外,本实施例例示了标记部分MM等等的构造(形状、尺寸、形成位置、形成数目等等),但不意味着限制这些部分的构造。例如,盘条诸如线材沿跳出部分的形成位置(通过嵌件成型等)埋在座垫中的这种构造可以用于标记部分。通过如此掩埋盘条,能够获得与其它座垫部分不同的触感或外观。此外,在变型1中,设置了多个标记部分(槽),但可以设置(具有未在座椅罩上极端突出的突出尺寸的)突出标记部分。此外,变型1中的每个标记部分可以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连续或间断地设置,并且能够被形成在跳出部分的形成位置处。此外,本实施例的标记部分和变型的标记部分能够适当地组合使用。
此外,本实施例例示了座垫6P的构造(形状、尺寸等等),但不意味着限制该构件的构造。例如,本实施例描述了后表面材料30被设置在座垫6P的后侧上的实例,但后表面材料的构造(形状、尺寸、设置位置、设置数目等等)可以适当变型,并且后表面材料可以省略。
此外,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的构造(座椅构成部件、气囊等等)以及模制装置40的构造能够适当地变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主要作为实例被描述,但本实施例的构造适用于各种座椅构成部件诸如座椅垫。此外,本实施例的构造适用于车辆、飞机、电动有轨车等等的通用交通工具座椅。

Claims (3)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垫,所述座垫形成座椅外形,并且弹性地支承乘员;座椅罩,所述座椅罩覆盖所述座垫;以及气囊,所述气囊被所述座垫覆盖,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由于空气的流入而膨胀,其中:所述座垫包括跳出部分、第一展开部分以及第二展开部分,所述跳出部分与所述座垫的其它部分相比是脆弱的,并且在所述气囊膨胀时所述气囊从所述跳出部分跳出,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延续到所述跳出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展开部分延续到所述跳出部分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并且所述气囊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气囊膨胀时,在所述气囊把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推开以便从所述跳出部分跳出的同时,所述气囊使所述座椅罩部分地破裂,然后从所述座椅跳出,所述车辆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展开部分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通过所述跳出部分彼此分离开;并且
当从所述座垫(4P、6P、8P)的面对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前侧观察时,所述跳出部分(24、24A、24B)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
其中,所述跳出部分包括第一跳出部分(25a)和第二跳出部分(25b),所述第一跳出部分(25a)是在所述座垫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座垫的孔部分,所述第二跳出部分(25b)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的切割线,所述第一跳出部分(25a)和所述第二跳出部分(25b)沿着所述跳出部分的形成部分交替地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每个均包括与和所述前侧相反的后侧一体形成的面状后表面材料(30);
所述后表面材料(30)由于树脂的浸渍而硬化;并且
没有布置所述后表面材料(30)的部分(30X)被设置在用于所述跳出部分(24、24A、24B)的形成部分中,使得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的所述后表面材料(30)被放置成离开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的所述后表面材料(30)。
3.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模制由泡沫树脂制成的所述座垫(4P、6P、8P)的同时,形成具有与所述座垫的其它部分不同的外形或触感的标记部分(MM、MM1、MM2、MM3、MM4、MM5),使得所述标记部分(MM、MM1、MM2、MM3、MM4、MM5)能够指示用于所述跳出部分(24、24A、24B)的形成部分;
在所述标记部分(MM、MM1、MM2、MM3、MM4、MM5)被视为标记的情况下,提供在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与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之间的切割线,以便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与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分离开;以及
当从所述座垫(4P、6P、8P)的面对所述座椅的外侧的前侧观察时,将所述跳出部分(24、24A、24B)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展开部分(21)和所述第二展开部分(22)在其间没有设置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续放置。
CN201510745703.1A 2014-11-07 2015-11-05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584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762A JP6327120B2 (ja) 2014-11-07 2014-11-07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4-226762 2014-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450A CN105584450A (zh) 2016-05-18
CN105584450B true CN105584450B (zh) 2018-01-12

Family

ID=55803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5703.1A Active CN105584450B (zh) 2014-11-07 2015-11-05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784B2 (zh)
JP (1) JP6327120B2 (zh)
CN (1) CN105584450B (zh)
DE (1) DE102015221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9765B2 (ja) * 2014-12-11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928009B2 (ja) * 2017-02-08 2021-09-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シート芯材
JP7016614B2 (ja) * 2017-02-14 2022-02-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034315B2 (ja) * 2018-09-10 2022-03-1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224A (zh) * 2012-09-13 2014-03-2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93606A (zh) * 2012-02-01 2014-10-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6327A (ja) * 1995-09-26 1997-03-31 Mazda Motor Corp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JP3815833B2 (ja) * 1996-01-17 2006-08-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側部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722562B2 (ja) * 1996-09-27 2005-11-30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US6254122B1 (en) * 1998-02-04 2001-07-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Reinforced trim cover for a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 tear line for airbag deployment
JP2001180422A (ja) * 1999-12-27 2001-07-03 T S Tec Kk サイドエアー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輌用シート
JP3532144B2 (ja) * 2000-07-31 2004-05-3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構造
JP4870049B2 (ja) * 2007-08-25 2012-02-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サイド・エア・バック付きシート・バックに用いるシート・バック・パッド
JP5309956B2 (ja) * 2008-12-18 2013-10-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構造
JP5430300B2 (ja) * 2009-09-07 2014-02-26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184805A (ja) * 2013-03-22 2014-10-02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744934B2 (en) * 2013-08-02 2017-08-29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Concentrator strap for seat-mounted airbag
JP6131826B2 (ja) * 2013-10-30 2017-05-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34877B2 (ja) * 2014-04-25 2017-11-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83949B2 (ja) * 2014-11-07 2018-02-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079765B2 (ja) * 2014-12-11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3606A (zh) * 2012-02-01 2014-10-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3661224A (zh) * 2012-09-13 2014-03-2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450A (zh) 2016-05-18
US20160129874A1 (en) 2016-05-12
DE102015221090A1 (de) 2016-05-12
JP6327120B2 (ja) 2018-05-23
JP2016088369A (ja) 2016-05-23
US9592784B2 (en) 2017-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4450B (zh) 车辆座椅以及座垫的制造方法
CN105584449B (zh) 交通工具座椅
US9522620B2 (en) Vehicle seat
CN104903146B (zh) 泡沫部件,特别是适于车辆座椅的泡沫部件,以及用于制备泡沫部件的方法和工具
CN102741029B (zh) 发泡成形用模具以及发泡成形构件的制造方法
JP621337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957751A (zh) 支承元件及其实现方法
JP2016107926A (ja) ヘッドレスト
US10166892B2 (en) Pad
JP2017081219A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58388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9067544B2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with stitching
JP2017100623A (ja) 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154711A (ja) シートバック用のパッド
JP4541778B2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6007418A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541775B2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
JP669333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6001147A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520908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5073880A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7269751B2 (ja) シート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成形型
JP6234238B2 (ja) 袋状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238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13388A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