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549A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549A
CN105531549A CN201480045879.XA CN201480045879A CN105531549A CN 105531549 A CN105531549 A CN 105531549A CN 201480045879 A CN201480045879 A CN 201480045879A CN 105531549 A CN105531549 A CN 105531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mentioned
blinds
air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58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549B (zh
Inventor
铃木康昌
久保博亮
富本公明
金泽透匡
浦元嘉弘
今关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3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的风向范围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具备风向调整板,上述风向调整板绕相对于被边缘部包围的吹出口的吹出面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调整来自吹出口的风向。风向调整板设为在相对于吹出面形成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和相对于吹出面形成需要的倾斜度的打开状态之间转动。送风装置在关闭状态下在吹出口的将轴夹在中间的相对的边缘部各自和风向调整板之间设有间隙。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调整来自吹出口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除湿器或者空气清洁器等具备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的送风装置为了例如进行房屋的干燥或除菌、或者衣服的干燥等而具备用于调整来自吹出口的风向的百叶(参照专利文献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40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27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43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12-193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许第3864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除湿器或空气清洁器等多是在置于地面的状态下将空气朝向上方吹出。另外,虽然也开发了使百叶旋转来调整风向的产品,但是在空气的吸入、吹出的结构上限制了风向范围。而且,还考虑通过壳体(箱体)内或吹出口的形状来扩展风向范围,但多会成为设置多个吹出口等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的风向范围的送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调整来自吹出口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使上述风向调整板绕设于该风向调整板的中间部位的轴转动,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设为在上述吹出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分别在上述风向调整板的将上述轴夹在中间的侧缘的一部分以及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和上述吹出口之间设有间隙。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侧缘的一部分设有通过上述风向调整板将风向朝下方引导的引导部。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设为,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引导风向,而在上述打开状态下不引导风向。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具备收纳上述引导部的收纳部,还具备驱动部,上述驱动部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引导部从上述风向调整板突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引导部以将上述引导部收纳于上述收纳部。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是设于上述风向调整板的上述侧缘的一部分的肋,还具备:遮挡部,其遮挡该肋;以及驱动部,其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肋露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遮挡部以遮挡上述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的风向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外观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A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前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9B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前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A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前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前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在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在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前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例)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的附图说明本发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外观的一例的说明图。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送风装置的例子说明除湿器,但送风装置不限于除湿器,还包括空气清洁器、空气调节器等空调机、其它通过从吹出口吹出空气来送风的装置。
如图1所示,除湿器100能够设置于房屋的地面等,除湿器主体70形成箱体。在除湿器主体70的上面具有顶板71。在顶板71的前侧(除湿器100的前侧、正面侧)设有被边缘部41、42、43、44包围且大致为矩形的吹出口30。另外,在吹出口30的附近具备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上述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绕相对于吹出口30的吹出面大致平行的轴转动,作为调整来自吹出口30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此外,也将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总称为百叶。另外,在顶板71的后侧(除湿器100的后侧、背面侧)设有操作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的转动的操作面板。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在图2中,纸面的左侧是除湿器100的前侧(正面侧),纸面的右侧是除湿器100的后侧(背面侧)。如图2所示,在除湿器主体70的内部,在底部前侧设有压缩机(compressor)54,在底部后侧设有排水箱58。在排水箱58的上方配置有蒸发器(evaporator)56和冷凝器(condenser)57。在除湿器主体70的背面设有吸气口53,在吸气口53的内侧配置有过滤器55。
在与吹出口30连通的空气的流路中设有将从吸气口53吸入的空气向吹出口30送风的送风风扇51,在送风风扇51的中央部设有用于使送风风扇51旋转的风扇电机52。通过使送风风扇51旋转而能够朝向吹出口30向上方输送空气。
在吹出口30的附近配置有:前百叶10,其绕相对于吹出口30的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轴11转动;以及后百叶20,其绕相对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轴21转动。即,在前百叶10的中间部位设有轴11,在后百叶20的中间部位设有轴21。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能够通过百叶驱动电机50而转动。前百叶10的下端设于比边缘部41的上端高的位置。
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呈大致平行。此外,在吹出口30的边缘部43、44弯曲的情况下,吹出面33能够设为与顶板71相同的平面或者水平面。
将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呈大致平行的状态称为关闭状态。另外,如图2所示,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吹出口30的将轴11、21夹在中间而相对的边缘部41、42各自和前百叶10及后百叶20之间设有间隙31、32。即,在吹出口30的关闭状态下,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的将轴11、21夹在中间的侧缘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各自和吹出口30之间设有间隙31、32。其中,“将轴夹在中间”意味着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绕轴11、21转动的情况下,以轴11、21为中心,间隙31、32的开口程度发生变化。在图2的例子中,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轴11、21位于间隙31、32之间。即,在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轴11、21的左右设有间隙31、32。另外,“与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是指例如以轴11、21为中心相互为大致线对称的部分。即,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的侧缘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以轴11、21为中心为大致线对称。此外,大致线对称的宗旨是不限于例如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的形状和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例如意味着一方是直线状,另一方也可以是曲线状。另外,在吹出口30的关闭状态下,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之间存在不妨碍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各自的转动的程度的间隙,但空气几乎不会从该间隙吹出。
即,在前百叶1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和吹出口30的边缘部41之间设有间隙31。另外,在后百叶2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和吹出口30的边缘部42之间设有间隙32。
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与吹出口30的吹出面33大致平行。另外,在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和吹出口30之间存在间隙31,在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和吹出口30之间存在间隙32。即,在除湿器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30的情况下,一方间隙31位于除湿器100的前侧(正面侧),另一方间隙32位于除湿器100的后侧(背面侧)。
因而,如用图3的箭头表示的,在百叶是关闭状态下,能够向除湿器100的前面吹出空气,并且还能够向除湿器100的后侧吹出空气,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30的风向范围。
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此外,内部结构由于与图2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如图4所示,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
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例如能够在从相对于吹出面33的倾斜角为大致0度到需要的最大倾斜角(例如45度、60度等)之间转动。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例如如用箭头所示,在除湿器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30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向斜上方方向吹出。另外,能够将来自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的空气向斜后上方吹出。另外,使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转动,由此能够向整个房屋内高效地送出风。
(第2实施例)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在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内,在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111设有作为引导部的肋12。即,将肋12设于吹出口30的相对的边缘部41、42的一方(前侧)边缘部41侧的前百叶10的侧缘111。肋12沿着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111向斜下方竖立设置。由此,肋12能够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此外,将风向向下方引导不限于向下方,还包括向斜下方引导的情况。
图7是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在第2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7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通过前百叶10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地改变风向,还通过作为引导部的肋12相对于前百叶10向下方改变风向,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由此,能够向放置有除湿器100的地面送风,能够进行地面(例如地毯、坐垫等)的除湿。此外,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是指如图7中例示,在将除湿器100设置于地面等的情况下,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碰到前百叶10,被向比前百叶10靠下方(即,向地面)引导。
另外,如图8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在除湿器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30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向斜上方方向吹出。另外,能够将来自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的空气向斜后上方吹出。
(第3实施例)
图9A和图9B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前百叶1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图9A表示在前百叶10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结构,图9B表示在前百叶1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结构。如图9所示,沿着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111设有相对于前百叶10竖立设置的肋12。此外,肋12只要是能够相对于前百叶10向下方引导风向的构件即可,能够设为适当的形状。前百叶10的一面(下面侧)呈凹状,形成有收纳作为引导部的风向板13的收纳部101。在前百叶10的下面侧安装有下板105,上述下板105具有用于供风向板13的一部分进出的开口。
风向板13从侧面观看时呈L字状,具有支撑板132和从支撑板132的一端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的突出板131。在支撑板132的中央部,作为驱动部的弹簧14安装于前百叶10的收纳部101。弹簧14对支撑板132施力,由此整个突出板131收纳于收纳部101。
在下板105中形成有插通孔16,上述插通孔16供作为驱动部的销15插通,上述销15为大致圆柱状并且能够与插通孔16滑动接触。销15抵接于支撑板132的端部。
如图9A所示,在前百叶10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4的作用力,支撑板132的端部按压销15的一端(上端),销15向下板105的下方突出。另外,突出板131收纳于收纳部101。此外,在图9A的状态下,销15无法从插通孔16拔出。
如图9B所示,在前百叶1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销15的另一端(下端)被后述的限制片45限制,销15被向上方顶起。由此,支撑板132的端部也被销15向上方顶起,突出板131从下板105突出。即,作为引导部的风向板13从前百叶10向下方突出。
图10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10的例子中,销15被限制片45限制,被向上方顶起。此外,限制片45在例如边缘部43、44附近的需要的位置设有两处。另一方面,在图11的例子中,销15与限制片45分开,销15进一步向下方突出。
如图10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通过前百叶10被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地改变风向,还通过作为引导部的风向板13(突出板131)相对于前百叶10向下方改变风向,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由此,能够向放置有除湿器100的地面送风,能够进行地面(例如地毯、坐垫等)的除湿。
另外,如图11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在除湿器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30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向斜上方方向吹出。另外,能够将来自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的空气向斜后上方吹出。
如上所述,在第3实施例中,前百叶10具备收纳风向板13的收纳部101。弹簧14和销15响应前百叶10的转动,在关闭状态下使风向板13从前百叶10突出,在打开状态下驱动风向板13以将风向板13收纳于收纳部101。
即,前百叶10在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风向板13从前百叶10突出,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前百叶10在相对于吹出面33倾斜的打开状态下,风向板13收纳于收纳部101,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风向板13搅乱。
(第4实施例)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前百叶1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2A表示在前百叶10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结构,图12B表示在前百叶1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结构。如图12所示,沿着前百叶10的前方侧缘111设有相对于前百叶10竖立设置的肋12。此外,肋12只要是能够相对于前百叶10向下方引导风向的构件即可,能够设为适当的形状。前百叶10的一面(下面侧)呈凹状,形成有收纳作为遮挡部的遮挡板17的收纳部101。在前百叶10的下面侧安装有下板105,上述下板105具有用于供遮挡板17进出的开口。
在遮挡板17的中央部设有作为驱动部的按压部18。在图12的例子中,按压部18是半球状,但按压部18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通过限制片45进行按压的形状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在遮挡板17的端部,作为驱动部的弹簧19安装于前百叶10的收纳部101。弹簧19对遮挡板17施力,由此遮挡板17和下板105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状。
如图12A所示,在前百叶10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9的作用力,遮挡板17隐藏(遮挡)肋12,遮挡板17和下板105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状。
如图12B所示,在前百叶10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按压部18被限制片45限制,按压部18被向上方顶起。由此,遮挡板17也以端部为支点被向上方顶起。由此,肋12露出。
图13是表示在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在第4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百叶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风向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13的例子中,按压部18被限制片45限制,被向上方顶起。由此,肋12露出。此外,限制片45在例如边缘部43、44附近的需要的位置设有两处。另一方面,在图14的例子中,按压部18与限制片45分开,遮挡板17覆盖肋12。
如图13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通过前百叶10被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地改变风向,还通过作为引导部的肋12相对于前百叶10向下方改变风向,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由此,能够向放置有除湿器100的地面送风,能够进行地面(例如地毯、坐垫等)的除湿。
另外,如图14的箭头所示,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相对于吹出面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在除湿器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30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向斜上方方向吹出。另外,能够将来自后百叶20的后方侧缘的空气向斜后上方吹出。
如上所述,在第4实施例中,引导部是设于前百叶10的侧缘111的肋12。遮挡板17在百叶是关闭状态下使肋12露出,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遮挡肋12。按压部18和弹簧19响应前百叶10的转动而驱动遮挡板17。
即,前百叶10在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作为引导部的肋12露出,肋12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前百叶10在相对于吹出面33倾斜的打开状态下,肋12被遮挡板17遮挡,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前百叶10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引导部搅乱。
另外,在第3实施例和第4实施例中,风向板13或者肋12设为响应前百叶10的转动而在关闭状态下引导风向,设为在打开状态下不引导风向。即,在前百叶10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风向板13或者肋12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在前百叶10相对于吹出面33倾斜的打开状态下,风向板13或者肋12不会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前百叶10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风向板13或者肋12搅乱。
(第5实施例)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除湿器100的前百叶1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前百叶10的下板105在侧缘111侧具有弯曲面102。并且,当将前百叶10的侧缘111侧的厚度设为d1,将相反的一侧的厚度设为d2时,成为d1>d2。
在第5实施例中,在前百叶10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作为引导部的弯曲面102相对于前百叶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除湿器100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
(第2实施方式、第6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送风装置以除湿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送风装置不限于除湿器。另外,送风装置不限于设置于地面等的装置。
图16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第6实施例的空调机20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空调机200例如是空气调节器,具备制热、制冷、除湿、杀菌等空气调节功能。如图16所示,空调机200设置于房屋的墙壁等,在前面设有吹出口230。
下百叶210和上百叶220在相对于吹出面233形成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和相对于吹出面2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的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在百叶是打开状态下,下百叶210和上百叶220相对于吹出面233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能够将空气向需要的方向吹出。
在下百叶210和上百叶220是关闭状态下,在吹出口230和下百叶210的下方侧缘211之间设有间隙231,在吹出口230和上百叶220的上方侧缘221之间设有间隙232。
另外,在关闭状态下,下百叶210和上百叶220相对于吹出面233形成大致平行,因此如图16所示,在前面设有吹出口230的情况下,一方间隙231位于空调机200的下方,另一方间隙232位于空调机200的上方。
根据该构成,在关闭状态下,能够将空气向空调机200的下方和上方吹出,因此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230的风向范围。另外,使下百叶210和上百叶220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转动,由此能够将风向整个房屋高效地送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具备前百叶10和后百叶20这2个百叶作为百叶(风向调整板)的构成,但百叶的个数不限于2个,既可以是3个以上,也可以是1个。即,在百叶进一步被分割而轴有3个以上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最前列的百叶的前方侧缘和吹出口之间设置间隙,并且在最后列的百叶的后方侧缘和吹出口之间设置间隙。
本发明的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特征能够相互组合而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调整来自吹出口(30)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10、20),使上述风向调整板绕设于该风向调整板的中间部位的轴(11、21)转动,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设为在上述吹出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在上述风向调整板的将上述轴夹在中间的侧缘的一部分及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各自和上述吹出口之间设有间隙(3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调整板(10、20)设为在吹出口(30)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在打开状态下,例如风向调整板相对于吹出口的吹出面形成需要的倾斜度,因此例如在送风装置(100)的上面设有吹出口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向斜上方方向吹出。在关闭状态下,在风向调整板的将轴(11、21)夹在中间的侧缘的一部分(111)及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各自和吹出口之间设有间隙(31、32)。在关闭状态下,例如风向调整板相对于吹出面形成大致平行,因此在送风装置的上面设有吹出口的情况下,一方间隙(31)位于送风装置的前侧(正面侧),另一方间隙(32)位于送风装置的后侧(背面侧)。
根据该构成,在关闭状态下,能够将空气向送风装置的前面吹出,并且还能够将空气向送风装置的后侧吹出,能够扩大来自吹出口的风向范围。另外,通过使风向调整板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转动而能够将风向整个房屋高效地送出。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侧缘的一部分(111)设有通过上述风向调整板(10)将风向朝下方引导的引导部(12、13、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向调整板的侧缘的一部分(111)设有通过上述风向调整板(10)将风向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部(12、13、102)。在关闭状态下,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通过风向调整板被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地改变风向,还通过引导部相对于风向调整板向下方改变风向,因此能够将从送风装置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由此,能够进行放置有送风装置的地面的除湿或除菌。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12、13)设为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引导风向,而在上述打开状态下不引导风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2、13)设为在关闭状态下引导风向,而在打开状态下不引导风向。即,在风向调整板(10)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引导部相对于风向调整板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送风装置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在风向调整板相对于吹出面倾斜的打开状态下,引导部不会相对于风向调整板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风向调整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引导部搅乱。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10)具备收纳上述引导部(13)的收纳部(101),还具备驱动部(14、15),上述驱动部(14、15)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引导部从上述风向调整板突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引导部以将上述引导部收纳于上述收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调整板(10)具备收纳引导部(13)的收纳部(101)。驱动部(14、15)响应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关闭状态下使引导部从风向调整板突出,在打开状态下驱动引导部以将引导部收纳于收纳部。即,在风向调整板(10)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引导部(13)从风向调整板突出,相对于风向调整板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送风装置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在风向调整板相对于吹出面倾斜的打开状态下,引导部被收纳于收纳部,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风向调整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引导部搅乱。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12)是设于上述风向调整板的上述侧缘的一部分(111)的肋,还具备:遮挡部(17),其遮挡该肋;以及驱动部(18、19),其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肋露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遮挡部以遮挡上述肋。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2)是设于风向调整板(10)的侧缘的一部分(111)的肋,具备遮挡肋的遮挡部(17)。并且,驱动部(18、19)响应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关闭状态下使肋露出,在打开状态下遮挡肋。即,在风向调整板(10)成为与吹出面(33)大致平行的关闭状态下,作为引导部的肋(12)露出,因此相对于风向调整板将风向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从送风装置的前面的间隙(31)吹出的空气向斜下方吹出。另一方面,在风向调整板相对于吹出面倾斜的打开状态下,肋被遮挡部遮挡,因此能够将从吹出口(30)吹出的空气向与风向调整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斜上方顺畅地吹出。即,在将空气向斜上方吹出的情况下,空气流不会被引导部搅乱。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百叶(风向调整板)
11轴
12肋(引导部)
13风向板(引导部)
14、19弹簧(驱动部)
15销(驱动部)
16插通孔
17遮挡板(遮挡部)
18按压部(驱动部)
20后百叶(风向调整板)
21轴
30、230吹出口
31、32、231、232间隙
33、233吹出面
41、42边缘部
45限制片
101收纳部
102弯曲面(引导部)
105下板
111、211侧缘(侧缘的一部分)
210下百叶
220上百叶

Claims (5)

1.一种送风装置,具备调整来自吹出口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使上述风向调整板绕设于该风向调整板的中间部位的轴转动,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调整板,
设为在上述吹出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转动,
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在上述风向调整板的将上述轴夹在中间的侧缘的一部分以及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另一部分各自和上述吹出口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缘的一部分设有通过上述风向调整板将风向朝下方引导的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设为,
在上述关闭状态下引导风向,而在上述打开状态下不引导风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调整板,
具备收纳上述引导部的收纳部,
还具备驱动部,上述驱动部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引导部从上述风向调整板突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引导部以将上述引导部收纳于上述收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
是设于上述风向调整板的上述侧缘的一部分的肋,
还具备:遮挡部,其遮挡该肋;以及
驱动部,其响应上述风向调整板的转动,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上述肋露出,在上述打开状态下驱动上述遮挡部以遮挡上述肋。
CN201480045879.XA 2014-03-18 2014-07-31 送风装置 Active CN105531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5256 2014-03-18
JP2014055256 2014-03-18
PCT/JP2014/070265 WO2015141023A1 (ja) 2014-03-18 2014-07-31 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549A true CN105531549A (zh) 2016-04-27
CN105531549B CN105531549B (zh) 2019-05-21

Family

ID=5414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5879.XA Active CN105531549B (zh) 2014-03-18 2014-07-31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72354B2 (zh)
KR (1) KR101955777B1 (zh)
CN (1) CN105531549B (zh)
WO (1) WO201514102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303A (zh) * 2017-04-05 2019-11-15 夏普株式会社 摆叶及送风装置
CN112013464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013468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594845A (zh) * 2019-09-13 2021-04-02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112594846A (zh) * 2019-09-13 2021-04-02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9048B1 (ko) * 2015-11-02 2022-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습기
DK3505844T3 (da) * 2017-12-28 2022-06-27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Malaysia Sdn Bhd Klimaanlæg med flere lame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8109A (en) * 1979-07-24 1981-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ntrolling device for direction of flow
JPH05118637A (ja) * 1991-10-25 1993-05-1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調節装置
JP3384302B2 (ja) * 1997-10-31 2003-03-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装置
JPH11311430A (ja) * 1998-04-30 1999-11-09 Aiwa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
JP5193838B2 (ja) * 2008-12-15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489756B2 (ja) * 2010-01-29 201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
JP2012026705A (ja) * 2010-07-28 2012-02-09 Panasonic Corp 小型加湿機
JP2013245578A (ja) * 2012-05-24 2013-12-09 Sharp Corp 送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303A (zh) * 2017-04-05 2019-11-15 夏普株式会社 摆叶及送风装置
CN112013464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013468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013468B (zh) * 2019-05-28 2023-01-03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013464B (zh) * 2019-05-28 2023-10-13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594845A (zh) * 2019-09-13 2021-04-02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112594846A (zh) * 2019-09-13 2021-04-02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112594846B (zh) * 2019-09-13 2023-09-2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112594845B (zh) * 2019-09-13 2023-09-2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41023A1 (ja) 2017-04-06
CN105531549B (zh) 2019-05-21
KR101955777B1 (ko) 2019-03-07
JP6072354B2 (ja) 2017-02-01
KR20160036613A (ko) 2016-04-04
WO2015141023A1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549A (zh) 送风装置
US20170343235A1 (en) Ceiling cassette air conditioner
KR20120002407A (ko) 빌트인형 공기조화장치
AU2019242466B2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JP636820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28966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4864492A (zh) 空调机室内机
JP540135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2920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220178581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503643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21509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15314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099034A (ja)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調整方法及び空気調和設備の製造方法
CN111936796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JP587025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8119697A5 (zh)
WO201903082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3785087U (zh) 内装型空气调节器
JP6524410B2 (ja) 風向変更装置
WO2020240759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1936798A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JP625733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024304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189198A (ja) 天井吊形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