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6798A -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6798A
CN111936798A CN201980022841.3A CN201980022841A CN111936798A CN 111936798 A CN111936798 A CN 111936798A CN 201980022841 A CN201980022841 A CN 201980022841A CN 111936798 A CN111936798 A CN 111936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corative panel
unit
grill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8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6798B (zh
Inventor
中川洋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36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6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Abstract

能够无遗漏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在装饰面板(70)设置固定吹出部(75)和其两侧的可动吹出部(77)作为空气吹出部(74),使可动吹出部(77)能够以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或顶棚面正交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Description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棚嵌入式空调机,特别是涉及室内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顶棚嵌入式空调机中,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与设置于空调室的顶棚背面的室内机通过气体管和液体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室内机具有埋设于顶棚背面的箱型的主体单元和配置于顶棚的空调室侧并安装于该主体单元的装饰面板。
作为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主体单元设置有U字状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的中央设置有被风扇外壳包围的由西洛克风扇构成的送风风扇。在装饰面板的中央形成有吹出口,在装饰面板中,沿着热交换器下方的3边形成有吸入口。
并且,能够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朝向一个方向并从吹出口吹出。热交换器包围送风风扇的周围,由此送风风扇与热交换器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从而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风速和风量偏差少,能够有效地活用热交换器而进行高效的热交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3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在空气吹出口设置有左右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但是由于空气吹出口本身是固定的吹出口,所以即使移动风向板,吹出空气的范围也是空气吹出口所朝向的一个方向,存在难以无遗漏地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顶棚嵌入式空调机中,能够在大范围内送出调和空气而无遗漏地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顶棚嵌入式空调机具备:箱型的主体单元,其在内部包含送风机和热交换器且配置于顶棚背面;以及装饰面板,其以沿着顶棚面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主体单元的底面,在上述装饰面板设置有配置于上述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的空气吸入部和配置于上述送风机的空气送出侧的空气吹出部,在本发明的顶棚嵌入式空调机中,
在上述空气吹出部形成有固定吹出部和可动吹出部,该固定吹出部具有朝向上述装饰面板的特定的一边吹出空气的第一空气吹出口,该可动吹出部具有第二空气吹出口且配置于上述固定吹出部的两侧,
上述可动吹出部能够以与上述装饰面板的面板面或上述顶棚面正交的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通过上述可动吹出部的旋转,上述第二空气吹出口在朝向上述装饰面板的特定的一边的第一位置和朝向与上述特定的一边邻接的另一边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朝向规定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固定吹出部的两侧配置可动吹出部,使可动吹出部能够以与装饰面板的面板面或顶棚面正交的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从而在大范围吹出调和空气,由此能够无遗漏地对空调室进行空气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顶棚嵌入式空调机的设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上述顶棚嵌入式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顶棚嵌入式空调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C-C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沿着图2的B-B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7是沿着图4的D-D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2的B-B线的斜视剖面图。
图9是上述顶棚嵌入式空调机所具备的主体单元的底面侧立体图。
图10的(a)是将装饰面板和框架分开示出的立体图,图10的(b)是表示装饰面板的梱包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从空调室侧观察运转停止时的装饰面板的仰视图。
图12是从空调室侧观察运转时的装饰面板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2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安装于装饰面板的背面侧的分隔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安装于上述分隔板单元的中央吹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安装于上述分隔板单元的旋转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从空调室侧观察装饰面板的与图11相同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设置于空气吸入部的格栅条的第一结构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第一结构例的优选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20是表示设置于空气吸入部的格栅条的第二结构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1的(a)是表示从空调室侧观察吸入格栅的安装有开闭用的开关的部分的仰视图,图21的(b)是上述开关位于锁定位置时的沿着图21的(a)的E-E线的剖面图,图21的(c)是上述开关位于解锁位置时的沿着图21的(a)的E-E线的剖面图。
图22的(a)是从上述开关的(a)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2的(b)是侧视图。
图23是改变了上述开关的安装位置的例子,与图21相同地,图23的(a)是表示吸入格栅的安装有开闭用的开关的部分的从空调室侧观察的仰视图,图23的(b)是上述开关位于锁定位置时的沿着图23的(a)的F-F线的剖面图,图23的(c)是上述开关位于解锁位置时的沿着图23的(a)的F-F线的剖面图。
图24是上述开关的另一实施方式,图24的(a)是表示开关位于锁定位置时的剖面图,图24的(b)是表示开关位于解锁位置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几个方式作为基于附图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中,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未图示)与安装于空调室R的顶棚T1的室内机1通过气体管和液体管(均未图示)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
图1和图2所示的室内机1是具有埋设于顶棚背面T2的箱型的主体单元10和配置于顶棚T1的空调室R侧并安装于该主体单元10的底面的装饰面板70的顶棚嵌入式空调机,特别是向所有方向吹出的全向吹出型的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参照图3,主体单元10具有箱型的外筒11,该外筒11由以板金构成的长方形的顶板111和从顶板111的四边向下方延伸的侧板112、113形成。将顶板111的长边侧的侧板作为侧板112,将短边侧的侧板作为侧板113,在相对的两片侧板113分别固定有2个安装金属件12。
通过将该安装金属件12用固定于顶棚背面T2的未图示的多个悬吊螺栓悬吊,从而将主体单元10设置于顶棚背面T2。
装饰面板70具有比顶板111大的长方形的面板部71和侧壁部72,该侧壁部72从面板部71的背面向主体单元10侧立设,且大小与箱型的外筒11的开口的底面相匹配地安装。
面板部71在相对的长边中的、位于后方的一边70b侧具备四边形开口的空气吸入部73,并且在与一边70b相对的长边的、位于前方的另一边70a侧具备空气吹出部74。
此外,在图2的室内机1中,以下将顶板111方向作为上表面或上方,将空调室R方向作为底面或下方,将空气吹出部74侧作为前面或前方,将空气吸入部73侧作为背面侧或后方,将左侧的短边70c侧作为左侧面或左方,将右侧的短边70d侧作为右侧面或右方进行说明。在各部件中也是同样。
如图10的(a)所示,侧壁部72具有框架721和梁722,该框架721的大小为包围沿着面板部71的各边(长边70a、70b、短边70c、70d)而形成为四边形的空气吸入部73和空气吹出部74,该梁722架设于框架721的短边(面板部71的短边70c、70d侧的边)之间,所述侧壁部72一体地以螺丝固定于面板部71的背面。
框架721和梁722均为板金制,梁722配置在形成于面板部71的空气吸入部73与空气吹出部74之间的分隔部713上。
由此,如图10的(b)所示,在装饰面板70梱包时,通过利用包装材料侧的突片来按压梁722,能够防止因落下时等的冲击而导致的破损。另外,通过设置梁722,从而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还能够承受对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70S平行的方向施加的负荷。
此外,梁722也可以根据空气吸入部73和空气吹出部74等的形状、配置而架设置于框架721的长边70a、70b之间。
<外筒>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对收纳于主体单元10的部件进行说明。在外筒11的顶板111的内表面具备由板厚较厚的发泡聚苯乙烯形成的隔热材料13。
在外筒11的侧板112、113的内表面不设置隔热材料13而具有薄的隔热片(未图示)即可。隔热材料13的中央开口,若从下方观察,则顶板111的一部分露出。在该露出的部分的顶板111固定有热交换器20和风扇单元30。
如图2所示,在外筒11的右侧面的外表面安装有收纳了控制室内机1的电气部件(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14。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20是由平行排列的多个长条形的铝翅片23和贯通铝翅片23的多个传热管22形成的翅片管型,具备图4中左侧的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同样在图4中右侧的后方热交换部20R这两个热交换部。
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以相对的方式配置,但为了将高度尺寸抑制得低并且实现通风量的增大,优选如图4所示,组合成上端侧的间隔比下端侧的间隔宽的倒八字状。此外,也可以不是倒八字状,而是上端侧的间隔比下端侧的间隔窄的八字状。
总之,上述两者,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的左右两端通过连结板21连结,热交换器20的内侧的空间成为送风机室F。热交换器20的底面(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的下端间的面)被后述的滴水盘40堵塞。
另外,在热交换器20与外筒11的间隔中,在外筒11与后方热交换部20R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吸入室S1,并且在外筒11与前方热交换部20L之间设置有第二空气吸入室S2。第一空气吸入室S1配置于空气吸入部73的正上方,第二空气吸入室S2经由后述的导风通道L与空气吸入部73连通。
<送风风扇>
风扇单元30配置于送风机室F,该送风机室F设置在热交换器20的内侧。风扇单元30具备西洛克风扇型的送风风扇31、风扇电机36、支承送风风扇31并固定于顶板111的风扇安装台311(参照图3)以及将风扇电机36固定于顶板111的电机安装台361(参照图3)。
送风风扇31具有:具备多个叶片的筒状的叶轮32、收容叶轮32的螺旋状的风扇外壳34以及与叶轮32的中心连结的旋转轴35。
对于送风风扇31的台数,可根据空调能力而任意选择,但在实施方式中为4台)横向排列地配置在同轴上。此外,各个送风风扇31具有相同的结构。
风扇单元30在利用电机安装台361将风扇电机36固定于顶板111之后,在风扇电机36的两端分别利用旋转轴35相互连结各2个送风风扇31。旋转轴35的两端经由例如由L字金属件构成的未图示的轴承板而固定于顶板111。另外,在风扇外壳34的上部也具有风扇固定部341(参照图4),利用螺丝将其固定于顶板111。
风扇外壳34具有收容叶轮32的收容部342和筒状的送风部343,该送风部从收容部342连续且较长地延伸至比热交换器20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形成。在收容部342的侧面呈圆形地开口有向叶轮32取入空气的风扇吸入口344。
对于风扇外壳34,为了能够在内部收容叶轮32,既可以由与叶轮32的轴线平行的面上下分割而形成,也可以由与叶轮32的轴线垂直的面左右分割而形成。此外,在风扇外壳34的内部,收容部342与送风部343连续而成为吹出空气H的送风通道3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被热交换器20包围的内部空间作为送风机室F而配置风扇单元30,所以若送风风扇31的叶轮32旋转,则送风机室F内成为负压,来自空气吸入部73的空气通过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进入送风机室F内,被风扇吸入口344吸入而向叶轮32的周围吹出,吹出的空气沿着风扇外壳34内的送风通道33朝向一个方向吹出,从空气吹出部74向空调室R吹出。
<滴水盘>
在热交换器20的下端设置有承接由热交换器20生成的滴水的滴水盘40。滴水盘40由发泡聚苯乙烯的隔热部件41和设置于与热交换器20对置的面的树脂制的滴水板42一体地成型。
滴水盘40形成为具有覆盖热交换器20的下端侧的开口面的大小的矩形,也是将送风机室F和后述的导风通道L分隔的分隔板。在滴水盘40设置有相当于送风风扇31的台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台)的、供风扇单元30的呈筒状的送风部343嵌合的通风孔43。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20是通过将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配置成倒八字状而成,由于底面比上表面窄,所以相应地,滴水盘40变为小型,在主体单元10内,滴水盘40所占的区域变小,滴水盘40的通风阻力也变小,滴水盘40的周围的通风区域扩大,通风效率良好。
为了接住由热交换器20生成的滴水,在滴水盘40的滴水板42侧设置有水槽部45。此外,在制冷运转时在风扇外壳34的外表面侧产生的结露水在滴水盘40的底面被承接,因此优选在通风孔43的周围实施防水处理。
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滴水盘40设置用于排出滴水的排水泵、排水管、用于对排水泵进行通断控制的浮动开关等。
<装饰面板>
参照图11~图13对装饰面板70的构成进行说明。装饰面板70在一方的长边70a侧具备空气吹出部74,在另一方的长边70b侧具备空气吸入部73,其中的空气吹出部74形成为使面板部71的一部分沿着长边70a朝向空调室R侧呈剖面梯形状隆起的隆起部740。
根据本实施方式,隆起部740是由2条相等长度的平行线和2个半圆构成的圆角长方形的椭圆形,侧面(周面)呈倾斜面。隆起部740在中央部分具有固定吹出部75,在左右两侧具备可动吹出部77L、77R。在不需要区分可动吹出部77L、77R的情况下,统称为可动吹出部77。
一并参照图16,可动吹出部77L具有圆锥台状的旋转单元78L,该旋转单元78L以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70S或顶棚T1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可动吹出部77R也同样地具有圆锥台状的旋转单元78R,该旋转单元78R以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或顶棚T1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
通过这些旋转单元78L、78R的一部分,在隆起部740的两端形成半圆部。此外,在不需要区分旋转单元78L、78R的情况下,统称为旋转单元78。
从图13的立体图可知,固定吹出部75的顶面(底面)751和旋转单元78的顶面(底面)781即使在旋转单元78旋转的状态下也始终存在于同一面内,可实现设计性的提高。
在固定吹出部75,朝向长边(特定边)70a开口有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在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内设置有左右风向板752(参照图15),在表面侧设置有上下风向板753。
可动吹出部77在旋转单元78的侧面的一部分具有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在第二空气吹出口783设置有上下风向板782。由于通过旋转单元78的旋转来改变左右方向的风向,所以在可动吹出部77不需要左右风向板。此外,固定吹出部75的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可动吹出部77的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在使这些空气吹出口754、783具有设计上的统一感的基础上,沿着具有相同的倾斜角的倾斜面(侧面)开口。
固定吹出部75的空气吹出方向为长边70a方向,相对于此,可动吹出部77在第二空气吹出口783朝向长边70a的第一位置与朝向短边70c、70d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11所示,在可动吹出部77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排列成直线状。在该情况下,为了形成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连续呈现的外观,优选在第一空气吹出口754的两侧设置虚设挡板791、791。该虚设挡板791也配置于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相同的倾斜面。
图12、图13表示左侧的可动吹出部77L位于第一位置,右侧的可动吹出部77R位于朝向短边70d侧的第二位置的状态。这样,通过可动吹出部77能够旋转,从而该室内机1是除了后侧的长边70b方向以外的全向(多方向)吹出型。
另外,如图12、图13所示,即便使可动吹出部77(77L)的第二空气吹出口783旋转至朝向短边侧的第二位置,由于第二空气吹出口783以外的部分为圆锥面,所以在外观上也得到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的连续感。即,即便使可动吹出部77旋转,也能够保持空气吹出部74的基本形状(椭圆形的隆起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吹出部75的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可动吹出部77的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形成于使面板部71的一部分朝向空调室R侧而呈剖面梯形状隆起的隆起部740的侧面,由此,调和空气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沿着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吹出,因此能够使调和空气遍及到更远方。
另外,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同时吹出调和空气,但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吹出的空气流与从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吹出的空气流之间不易产生边界,能够无遗漏地对空调室R内进行调和。
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也可以在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或顶棚面)正交的垂直面内开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固定吹出部75和左右的可动吹出部77收纳于椭圆形的隆起部740内,但只要可动吹出部77能够以与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或顶棚T1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则也可以不拘泥于外观,而是仅在固定吹出部75的两侧配置可动吹出部77的形态,这样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装饰面板70的背面侧安装有图14所示的分隔板单元50。一并参照之前的图4、图9等,分隔板单元50在其上表面侧(与滴水盘40对置的面侧)具备4个管道51(51a~51d),该4个管道51(51a~51d)分别与形成于滴水盘40的4个通风孔43(43a~43d;参照图9)嵌合而与风扇单元30的送风部343连通。
其中的内侧的2个管道51a、51b嵌合到对应的通风孔43a、43b,配置于外侧的2个管道51c、51d嵌合到与对应的通风孔43a、43b。
管道51a、51b是固定吹出部75用的管道,如图15所示,在分隔板单元50的下面侧(与装饰面板70的背面对置的面侧)安装有中央吹出单元751,该中央吹出单元751具有横跨管道51a、51b而分配的一个腔室751a。
在腔室751a内设置有左右风向板752。另外,在中央吹出单元751的前面侧形成有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其中设置有上下风向板753。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腔室751a的背面配置有驱动左右风向板752的电机,另外,在第一空气吹出口754的旁边配置有驱动上下风向板754的电机。
外侧的管道51c、51d是可动吹出部77用的管道,如图16所示,在左侧的管道51c的下端可旋转地安装有左侧的可动吹出部77L所具备的旋转单元78L,另外,在右侧的管道51d的下端可旋转地安装有右侧的可动吹出部77R所具备的旋转单元78R。
旋转单元78L、78R均由电机驱动。驱动该旋转单元78的电机配置在图14中外侧的管道51c、51d的旁边所示的电机罩51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单元78L、78R能够分别从第一位置旋转到90゜以上的例如100゜的位置作为第二位置,但是若旋转到这样的位置,则可能发生吹出空气不朝向空调室R而被吸入到空气吸入部73的短路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参照图11~图13,在旋转单元78与空气吸入部73之间设置有壁7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711形成为倾斜状,该倾斜状是使面板部71的旋转单元78的周围的一部分从短边70c、70d侧朝向旋转单元78L、78R与空气吸入部73之间,竖起至旋转单元78的顶面781的高度或空气吸入部73的高度。在图11~图13中,示出壁711的棱线711a为倾斜状。
由此,通过壁711防止使旋转单元78旋转到最大旋转位置附近时的短路现象,并且吹出空气流沿着壁711的倾斜面712到达更远之处。即,壁711不仅防止短路现象,还通过具备倾斜面712而作为使吹出空气到达更远处的气流引导面发挥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和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吹出的空气沿着装饰面板70的面板面流动,因此装饰面板70中的除了空气吸入部73以外的剩余的面板面包含壁711的倾斜面712而作为气流引导面发挥作用。
如上所说明,装饰面板70将侧壁部72嵌合到主体单元10的底面开口内并以螺丝固定而安装于主体单元10。在该组装时,如图6的箭头所示,在滴水盘40与装饰面板70之间形成有将从空气吸入部73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导向第二空气吸入室S2的导风通道L。
在该导风通道L内,朝向第二空气吸入室S2的空气通过管道51、51间,但为了确保更多的通风量,如图9所示,在与管道51、51间对应的滴水盘40的底部形成有凹部46。
<组装>
接下来,对室内机1的组装进行说明。主体单元10首先将外筒11的顶板111侧放置于组装台上,在外筒11的内侧嵌入隔热材料13。然后,在将组装完毕的热交换器20(利用连结板21连结了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后方热交换部20R而成的热交换器)的气体连结管和液连结管(均未图示)从侧板113拉出的状态下,经由未图示的规定的安装工具将热交换器20固定于顶板111。其后,将组装完毕的风扇单元30配置于热交换器20内的送风机室F内并经由电机安装台361和风扇固定部341等固定于顶板111。
接下来,将滴水盘40的滴水板42侧的水槽部45与热交换部20L、20R的下端对齐并嵌入到外筒11的底面。此时,将风扇外壳34的送风部343嵌合到滴水盘40的通风孔43。
如上述那样组装的主体单元10和装饰面板70被单独梱包并运送至设置现场。主体单元10通过先埋入到顶棚背面T2的多个悬吊螺栓悬吊而设置于顶棚背面T2。
然后,从空调室R侧安装装饰面板70。此时,分隔板单元50的管道51连接到风扇外壳34的送风部343。并且,虽未图示,但通过将制冷剂配管和电源线以及信号线与室外机连接,从而使室内机1能够运转。
<运转>
在室内机1停止时,如图11所示,对于可动吹出部77L、77R的旋转单元78L、78R而言,作为初始位置,这些的第二空气吹出口783朝向与固定吹出部75的第一空气吹出口754相同的方向(长边70a侧)(第一位置),第一空气吹出口754、第二空气吹出口783均被上下风向板782、753关闭。
然后,根据用户对于遥控器(未图示)的指令、空调系统的指令,使室外机的压缩机以及风扇电机(均未图示)和室内机1的风扇电机36开始运转。
室内机1通过风扇电机36的运转而使送风风扇31旋转。通过送风风扇31的旋转使送风风扇31的送风部34内的空气吹出,从而送风机室F内成为负压,空调室R内的空气K从设置于装饰面板70的空气吸入部73被吸入。
参照图6,从空气吸入部73吸入的空气K流入第一空气吸入室S1,并且通过导风通道L还流入第二空气吸入室S2。第一空气吸入室S1内的空气通过后方热交换部20R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入送风机室F内。同样地,第二空气吸入室S2内的空气通过前方热交换部20L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进入送风机室F内。
这样调和后的空气通过送风风扇31的旋转而从风扇外壳34的送风部343经由管道51向装饰面板70的固定吹出部75和可动吹出部77送出。
送出到固定吹出部75的调和空气从第一空气吹出口754朝向由左右风向板752和上下风向板753引导的方向吹出。另外,送出到可动吹出部77的调和空气朝向旋转单元78的旋转方向和由上下风向板782引导的方向吹出。
由于旋转单元78L、78R能够分别控制其旋转,所以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向除了空气吸入部73所在的后侧的长边70b方向以外的多个方向供给调和空气。
<吸入格栅>
接下来,对安装于空气吸入部73的吸入格栅80的几个形态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7所示,装饰面板70的面板部71具备具有空气吸入部73和空气吹出部74的面板主体71a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71a的两侧的2片侧板71b。
在空气吸入部73,具有空气过滤器的吸入格栅80以能够进行开闭和装卸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式安装于背面侧。在吸入格栅80,以沿着面板部71的长边70a、70b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格栅条81。
与此相对,在侧板71b侧,也在格栅条81的延长线上形成有虚设条82,但在该状态下,面板主体71a与侧板71b的对接部的间隙Da看起来是直线状的分割线,外观品质下降。此外,虚设条是指条与条之间被面板材料堵塞,不具有狭缝状的通风开口部的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使各格栅条81的端部81e越过间隙Da而延伸到侧板71b侧,相应地,使侧板71b侧的虚设条82的端部82e向短边70c、70d方向后退,使端部81e与端部82e的对接部的间隙Db从间隙Da偏移。
由此,若从图1的用户的位置倾斜地仰视设置于顶棚面的装饰面板70,则间隙Da的一部分被格栅条81遮挡,另外,在间隙Db内看到侧板71b的底面,间隙Db的黑影变浅,因此不易发现间隙Da的存在,并且格栅条81和虚设条82看起来连接成1根,外观品质提高。
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使格栅条81的端部81e与虚设条82的端部82e的对接部的间隙Db不与面板主体71a与侧板71b的对接部的间隙Da平行,而是相对于间隙Da具有规定的倾斜角θ,并且使各个间隙Db以具有倾斜角θ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例如使各间隙Db沿着与基于间隙Da的分割线平行的直线排列,由此能够使间隙Db更加不显眼。
更优选,如图19所示,通过在间隙Db的后方侧以从虚设条82的端部82e到达间隙Da的方式形成凸棱83,从而即使间隙Db的宽度变宽,也能够使间隙Db更加不显眼。
此外,间隙Db的后方是指从图1的用户的位置倾斜地仰视设置于顶棚面的装饰面板70的情况下的间隙Db的后方。另外,在图18、图19中,涂黑部分为吸入格栅80的通风开口部。
接下来,根据图20,对吸入格栅80所具备的格栅条81的优选的间距排列进行说明。
再次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在主体单元10内具有图6中左侧的前方热交换部20L和右侧的后方热交换部20R作为热交换器20,在后方热交换部20R侧设置有第一空气吸入室S1,在前方热交换部20L侧设置有第二空气吸入室S2。
相对于此,由于空气吸入部73配置于装饰面板70的后方侧(长边70b侧),所以从空气吸入部73吸入的空气容易流向第一空气吸入室S1,通过导风通道L流向第二空气吸入室S2,因此相应地受到通风阻力。
由此,在安装于空气吸入部73的吸入格栅80的开口范围内,根据与上述的空气吸入室S1、S2的配置的关系,能够形成吸入量多的部分和吸入量少的部分。就图6而言,吸入格栅80的前方侧(靠近导风通道L的一侧)的吸入量比较少,随着向后方侧(长边70b侧)推进,吸入量逐渐变多。
因此,若在吸入格栅80的开口部均等地配置格栅条81,则其开口面积被均等地分割,在吸入量多的部分,开口面积稍微不足,在吸入量少的部分,开口面积稍微过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将多个格栅条81沿着装饰面板70的长边70b相互平行地设置于吸入格栅80时,在吸入量多的部分增大开口面积,在吸入量少的部分减小开口面积。
即,在吸入格栅80的前方侧使格栅条81的间隔变窄,随着向后方侧推进而使格栅条81的间隔变宽。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0所示,像10.2mm、10.4mm、10.7mm、11.0mm、11.5mm、12.2mm、12.9mm那样,使格栅条81的间隔随着从吸入格栅80的前方侧向后方侧而逐渐变宽。
这样,通过根据空气的吸入量少的部分和多的部分来改变格栅条81的间隔,从而相对于开口面积而高效地吸入空气,因此吸入能力提高。
然而,若使格栅条81的间隔急剧地变化,则格栅条81的排列看起来松散,外观品质下降,因此,通过从前方向后方一点一点地扩大间隔,从而能够形成变化少且看上去与等间隔相同。
接下来,根据图21~图24,对在吸入格栅80的开闭时操作的开关的几个结构进行说明。该开关与格栅条81一起被包含在格栅面内,外观上不显眼,但具有能够用手指勾动而容易移动的特征。
首先,参照之前的图20,吸入格栅80具备嵌合于空气吸入部73的开口部内的基框80F。图20为剖面图,但如上所说明,由于空气吸入部73的开口部为四边形,所以基框80F也为四边形。另外,但如上述所说明的,在本例中,在该基框80F,沿着装饰面板70的长边70b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格栅条81。
如图21的(a)、图21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框80F中的靠近空气吹出部74的开闭侧的框部(开闭侧框部)80Fa设置有在吸入格栅80的开闭时被操作的开关90。
开关90能够在与格栅条81正交的方向上滑动,例如配置于2处位置或3处位置。图21的(a)示出从空调室R观察其中的1处位置的底面。
此外,在开闭侧框部80Fa,为了实现外观上与格栅条81的统一,形成有不具有通风开口部的外观上的虚设条82f。虽未图示,但开闭侧框部80Fa的相反侧的框部通过铰链等与空气吸入部73的边缘连结。
参照图22的(a)、图22的(b),开关90具有能够滑动地保持于开闭侧框部80Fa的一部分的基板部91,基板部91的前端部91a随着开关90的滑动而在穿设于空气吸入部73的内缘731的卡合孔732内进出。
在基板部91的后端部91b设置有捏片92和搭指片93。捏片92从基板部91的后端部91b朝向空调室R侧向大致垂直下方弯折。
相对于此,搭指片93形成为相对于捏片92朝向倾斜方向(为图22的(b)中斜左下方向),以使得在搭指片93与捏片92之间形成供指尖放入的间隙FS。
开关90的基板部91通过按压部件94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开闭侧框部80Fa。如图22的(a)所示,在本例中,在基板部91的底面侧并列配置有2个板簧94,该板簧94由具有半圆状的突弯曲部941的带状板构成。
相对于此,在开闭侧框部80Fa侧立设有伴随开关90的滑动而供板簧94的突弯曲部941越过的凸棱板801。
由此,在突弯曲部941越过凸棱板801时产生规定的点击力,开关90被选择性地保持在图21的(b)所示的锁定位置(基板部91的前端部911嵌合到卡合孔732的位置)和图21的(c)所示的解锁位置(基板部91的前端部911从卡合孔732脱出而脱离的位置)。
伴随着将开关9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开闭侧框部80Fa,在该第一例中,与开闭侧框部80Fa邻接的第一个格栅条81a和其相邻的第二个格栅条81b的各一部分被切取相当于开关90的宽度的长度。在本说明书中,将该被切除的部分称为“缺条部”,并标注符号C。
为了在外观上补充该缺条部,作为在形状上补充捏片92的下边缘的意义上的补充虚设条921,设为与第一个格栅条81a相同的形状,另外,作为同样地在形状上补充搭指片93的下边缘的意义上的补充虚设条931,设为与第二个格栅条81b相同的形状,在开关90位于图21(b)所示的锁定位置时,捏片92的补充虚设条921位于第一个格栅条81a的缺条部C,搭指片93的补充虚设条931位于第二个格栅条81b的缺条部C。
由此,在锁定状态时,开关90的捏片92和搭指片93均包含在格栅条81的一部分中,不会从格栅面突出,因此外观品质提高。
此外,由于在各格栅条81a、81b的缺条部C与开关90之间目视到间隙状的分割线,所以在从空调室R仰视装饰面板70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识别开关90配置于何处。
另外,由于在捏片92与搭指片93之间存在供指尖放入的间隙FS,所以能够将指尖放入该间隙FS,容易使开关90移动至图21的(c)所示的解锁位置(使开关90返回至图21的(b)所示的锁定位置的情况也同样)。
在图21的(c)所示的解锁位置,捏片92位于第二个格栅条81b的缺条部内,搭指片93抵接到第3个格栅条81c。即,邻接的格栅条81间的距离成为开关90的移动行程。
为了使指尖不易相对于搭指片93滑动,如图22所示,可以在搭指片93的内表面的下端边缘侧设置凸棱932。另外,优选在捏片92也设置用于使指尖不易滑动的凸棱922。也可以形成多个例如半球状的突起来代替凸棱。
作为第二例,如图23所示,可以将开闭侧框部80Fa的一部分从其内边缘侧切口,使开关90的一部分进入该切口部内,使开关90的安装位置向空气吹出部74侧偏移,使开关90的捏片92包含于开闭侧框部80Fa内。
此时,如图23的(a)的仰视图所示,将开闭侧框部80Fa的虚设条82f和第一个格栅条81a的各一部分切取相当于开关90的宽度的长度而作为缺条部C。
并且,在开关90的锁定位置,捏片92的下边缘的补充虚设条921配置在虚设条82f的缺条部C内,另外,搭指片93的下边缘的补充虚设条931配置在第一个格栅条81a的缺条部C内。除此以外,可以与上述第一例相同。
由此,与上述第一例相同,在锁定时,开关90的捏片92的补充虚设条921包含在虚设条82f的一部分中,搭指片93的补充虚设条931包含在第一个格栅条81的一部分中,不会从格栅面突出,因此外观品质提高。
另外,在锁定时,在上述第一例中,第一个格栅条81a与第二个格栅条81b间的通风开口部的一部分被开关90堵塞,但根据该第二例,在锁定时,第一个格栅条81a与第二个格栅条81b间的通风开口部不被开关90堵塞。
此外,在该第二例中,在解锁时,如图23的(c)所示,形成于捏片92的下边缘的补充虚设条921位于第一个格栅条81a的缺条部C内,搭指片93的补充虚设条931抵接到第二个格栅条81b。
接下来,根据图24,对开关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90A仅具备捏片92。另外,特定的框部80Fa具备使开关90A向倾斜方向移动的引导面85。捏片92在锁定时与格栅条81一起位于格栅面内,其存在不显眼,但仅在解锁时从格栅面向下方突出。
特定的框部80Fa的引导面85由倾斜面构成,该倾斜面以穿设于空气吸入部73的内缘731的卡合孔732侧作为高处,以第一个格栅条81a侧作为低处,在从高处朝向低处的倾斜,图24中成为右下倾斜。
开关90A的基板部91以沿着引导面85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特定的框部80Fa。该保持例如可以使用之前的图21(b)所示的按压部件94。
开关90A的前端部91a随着开关90A的滑动而在卡合孔732中进出。在开关90A的后端部91b设置有捏片92,但在该情况下,捏片92形成为:在倾斜地配置于引导面85上的状态下从开关90A的后端部91b朝向大致垂直的下方。
开关90A在其前端部91a进入卡合孔732内的图24的(a)所示的锁定位置与前端部91a从卡合孔732拔出的图24的(b)所示的解锁位置之间进行滑动。在本例中,开关90A的移动行程由框部80Fa与第一个格栅条81a之间的距离限定。
捏片92的长度设定为:在图24的(a)所示的锁定位置,其下边缘921位于与包含各格栅条81的下边缘811的格栅面GS相同的高度位置,在图24的(b)所示的解锁位置,下边缘921位于比格栅面GS低的位置,即从格栅面GS朝向空调室R侧向下方突出的长度。从格栅面GS的突出长度设为用手指容易捏住捏片92的前端的长度。
由此,捏片92在锁定时位于包含格栅条81的下边缘811的格栅面GS内,其存在不显眼,但仅在使开关90A向斜下方滑动的解锁时从格栅面GS向下方突出,捏片92变得容易捏住。
此外,在该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在框部80Fa内朝向引导面85立设构成点击力产生机构的一方的凸棱板801,在开关90A的基板部91的背面侧形成有构成点击力产生机构的另一方的凸部95。
此时,凸棱板801侧为可挠性,伴随开关90A的滑动,凸部95在使凸棱板801的前端部挠曲的同时,产生咔嗒声而越过。由此,开关90A选择性地保持在图24的(a)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图24的(b)所示的解锁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10:主体单元,11:外筒,111:顶板,112/113:侧板,12:安装金属件,13:隔热材料,
20:热交换器,20L:前方热交换部,20R:后方热交换部,21:连结板,
30:风扇单元,31:送风风扇,32:叶轮,33:送风通道,34:风扇外壳,343:送风部,35:旋转轴,36:风扇电机,
40:滴水盘,43:通风孔,45:水槽部,
50:分隔板单元,51(51a~51d):管道,
70:装饰面板,70a/70b:长边,70c/70d:短边,71:面板部,71a:面板主体,71b:侧板,711:壁,72:侧壁部,721:框架,722:梁,73:空气吸入部,74:空气吹出部,740:隆起部,75;固定吹出部,751:中央吹出单元,754:第一空气吹出口,77(77L、77R):可动吹出部,78(78L、78R):旋转单元,783:第二空气吹出口,
80:吸入格栅,80F:基框,80Fa:开闭侧框部,81(81a、81b…):格栅条,82/82f:虚设条,
90:开关,91:基板部,92:捏片,93:搭指片,1:连接部,
R:空调室,T1:顶棚,T2:顶棚背面,F:送风机室,S1/S2:空气吸入室,L:导风通道。

Claims (1)

1.一种顶棚嵌入式空调机,其具备:箱型的主体单元,其在内部包含送风机和热交换器且配置于顶棚背面;以及装饰面板,其以包含于顶棚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主体单元的底面,在上述装饰面板设置有配置于上述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的空气吸入部和配置于上述送风机的空气送出侧的空气吹出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吹出部形成有固定吹出部和可动吹出部,该固定吹出部具有朝向上述装饰面板的特定的一边吹出空气的第一空气吹出口,该可动吹出部具有第二空气吹出口且配置于上述固定吹出部的两侧,
上述可动吹出部能够以与上述装饰面板的面板面或上述顶棚面正交的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通过上述可动吹出部的旋转,上述第二空气吹出口在朝向上述装饰面板的特定的一边的第一位置和朝向与上述特定的一边邻接的另一边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朝向规定方向。
CN201980022841.3A 2018-03-30 2019-03-15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Active CN111936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368A JP6792208B2 (ja) 2018-03-30 2018-03-30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8-069368 2018-03-30
PCT/JP2019/010750 WO2019188382A1 (ja) 2018-03-30 2019-03-15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798A true CN111936798A (zh) 2020-11-13
CN111936798B CN111936798B (zh) 2022-07-19

Family

ID=68058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841.3A Active CN111936798B (zh) 2018-03-30 2019-03-15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9403B2 (zh)
EP (1) EP3779313A4 (zh)
JP (1) JP6792208B2 (zh)
CN (1) CN111936798B (zh)
AU (1) AU2019242465A1 (zh)
WO (1) WO2019188382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8034A (en) * 1977-11-08 1979-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H0510540A (ja) * 1991-06-28 1993-01-19 Kimura Kohki Co Ltd 高所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JPH06341659A (ja) * 1993-04-09 1994-12-1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16977A (ja) * 2002-09-30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5260035B2 (ja) * 2007-12-14 2013-08-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ユニットおよび床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97310A (zh) * 2011-08-31 2014-05-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WO2014163559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Scania Cv Ab Radiator arrangement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251545A (zh) * 2013-06-27 2014-12-31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4513714U (zh) * 2014-12-16 2015-07-29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JP201705810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輻射式空調機
KR20170076837A (ko) * 2015-12-24 2017-07-05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에어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500Y2 (zh) * 1976-11-29 1981-03-23
JP2000213767A (ja) * 1999-01-27 2000-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ユニット
EP1361399A1 (de) * 2002-05-08 2003-11-12 B.V.S. d.o.o. Deckenanlage zur Raumbeheizung und Raumbelüftung mit Rotationsausblaselement
JP5967358B2 (ja) * 2012-04-27 2016-08-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用の制御回路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08080B2 (ja) * 2013-02-22 2017-04-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US10330341B2 (en) * 2015-03-19 2019-06-25 Ali C. Erturk Combin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outdoor spaces
KR101742502B1 (ko) * 2015-12-31 2017-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8034A (en) * 1977-11-08 1979-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H0510540A (ja) * 1991-06-28 1993-01-19 Kimura Kohki Co Ltd 高所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JPH06341659A (ja) * 1993-04-09 1994-12-1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16977A (ja) * 2002-09-30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5260035B2 (ja) * 2007-12-14 2013-08-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ユニットおよび床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97310A (zh) * 2011-08-31 2014-05-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WO2014163559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Scania Cv Ab Radiator arrangement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251545A (zh) * 2013-06-27 2014-12-31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04513714U (zh) * 2014-12-16 2015-07-29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JP201705810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輻射式空調機
KR20170076837A (ko) * 2015-12-24 2017-07-05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에어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9313A4 (en) 2021-12-22
WO2019188382A1 (ja) 2019-10-03
US20210010687A1 (en) 2021-01-14
US11619403B2 (en) 2023-04-04
JP6792208B2 (ja) 2020-11-25
AU2019242465A1 (en) 2020-10-15
EP3779313A1 (en) 2021-02-17
CN111936798B (zh) 2022-07-19
JP2019178827A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9071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US760404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219071A (zh) 顶棚埋入式空调机
CN112204316B (zh) 顶棚埋入式空调机
EP2163831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936796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CN111936798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JP716166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271101B2 (ja) 吹出グリル装置、吹出チャン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CN111936797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JP709350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09350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9178826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996185B2 (ja) 高所設置用空気調和機
JPH0794922B2 (ja) 風向変更装置
JP2003185240A (ja)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KR20020096318A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풍량조절장치
JP4271102B2 (ja) 吹出チャン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JP202217435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