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1545A -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1545A
CN104251545A CN201410302641.2A CN201410302641A CN104251545A CN 104251545 A CN104251545 A CN 104251545A CN 201410302641 A CN201410302641 A CN 201410302641A CN 104251545 A CN104251545 A CN 104251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mentioned
main body
adjusting devic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26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1545B (zh
Inventor
石川定男
铃木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51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1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64Details of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风向调整装置,该风向调整装置具备相互邻接的第一后翅片以及第二后翅片。在该相互邻接的第一后翅片的后翅片主体上在厚度方向突出设置凸部。在相互邻接的第二后翅片的后翅片主体上,在后转动轴部附近设置凹部,该凹部通过与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第一后翅片以及第二后翅片之间。即使凹部受到凸部的推压,由于施加在相互邻接的第二后翅片上的转矩相对较小,因此该第二后翅片难以转动,稳定地闭塞相互邻接的第一后翅片以及第二后翅片之间,能够利用各后翅片可靠地隔断通风路内的送风。

Description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3年6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3-135004的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的内容作为参考而整体纳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通过转动能够对通风路进行开闭的翅片的风向调整装置以及具备风向调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汽车等车辆的空调装置中,设置于吹出风的吹出口上的风向调整装置还被称为空调风吹出装置、换气孔、通风机、通风装置等,例如设置在仪表板或中央操作台部等车辆的各部分,有助于通过冷暖气调节来提高舒适性能。
作为这种风向调整装置,已知如下结构,在筒状的箱体内的通风路内,将作为多个风向调整叶片的翅片例如配置成水平状,并且能够相互并列地连动转动,利用这些翅片来对通风路进行开闭。在该结构中,在互相邻接的翅片的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设置凹部,在利用翅片关闭通风路的全闭位置,通过使这些凸部与凹部相互嵌合,从而闭塞邻接的翅片之间(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3-60834号公报(第5-6页、第1-2图))。
然而,在上述的风向调整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是即使在全闭位置也在凸部与凹部之间形成间隙来吸收噪音和翅片的波动的结构。因此,无法避免在这些凸部与凹部之间的送风泄漏。另外,还考虑使凸部与凹部相互无间隙地嵌合而闭塞翅片之间。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凸部突出设置于翅片的端部,因此要求防止凹部受到凸部的推压而使翅片转动(过度冲击)导致翅片之间的送风的隔断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翅片可靠地隔断通风路内的送风的风向调整装置以及具备风向调整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根据第一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具备:
将内侧作为通风路的箱体;以及
配置在与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交叉的方向上,并通过转动而能够对上述通风路进行开闭的多个翅片,
该多个翅片包括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
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分别具有:
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箱体上的转动轴部;以及
控制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的板状的翅片主体,
上述第一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突出设置有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上述转动轴部附近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通过与上述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之间。
在根据第二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中,上述接触部是凹入设置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凹部。
在根据第三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中,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并线接触。
根据第一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将与在相互邻接的翅片的一方的翅片主体上在厚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翅片之间的接触部,设在相互邻接的翅片的另一方的翅片主体的转动轴部附近,即使接触部受到凸部的推压,由于施加在相互邻接的翅片的另一方上的转矩相对较小,因此该翅片难以转动,稳定地闭塞相互邻接的翅片之间,能够利用翅片可靠地隔断通风路内的送风。
根据第二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将接触部做成凹入设置在翅片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凹部,通过凸部与凹部的接触能够更可靠地闭塞相互邻接的翅片之间。
根据第三方案的风向调整装置,通过将凸部和凹部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使这些凸部和凹部进行线接触,从而能够可靠地闭塞相互邻接的翅片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表示本发明的风向调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A是表示风向调整装置的全闭位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的横剖视图。
图2A以及图2B表示上述风向调整装置,图2A是表示风向调整装置的全开位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的横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翅片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A至图4C表示上述翅片,图4A是从一侧表示翅片的立体图,图4B是从另一侧表示翅片的立体图,图4C是表示翅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风向调整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风向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设有上述风向调整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中:10-风向调整装置,15-箱体,16-后翅片(翅片),26-通风路,36-后翅片主体(翅片主体),37-后转动轴部(转动轴部),45-凸部,46-凹部(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附图对本发明的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6以及图7中,附图标记10是风向调整装置,该风向调整装置10还被称为百叶板装置或通风机等,例如安装在汽车的作为被安装部件的仪表板11的中心组12的侧方等,并且与空调装置连接,向车室内吹出风,从而构成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此外,以下,将吹出风的下游侧(风下侧)即乘客侧作为前侧,将风的上游侧(风上侧)作为后侧,关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以安装在上述的汽车上的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风向调整装置10具备:箱体15;可转动地轴支撑在该箱体15上的多个作为(第一)风向调整叶片的(第一)翅片即后翅片16;连接这些后翅片16之间的作为连杆的后连杆17;在比后翅片16靠前方的位置上可转动地轴支撑在箱体15上的作为(第二)风向调整叶片的(第二)翅片即前翅片18;以及用于操作翅片16、18的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捏手19。
箱体15例如利用合成树脂等形成为沿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条状。即,该箱体15形成为左右尺寸比上下寸法大的扁平的形状。该箱体15组合多个箱部而构成,作为整体具备: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而设置并沿着上下方向的多个、例如四个纵壁部22;以及沿着水平方向并连结位于左右的纵壁部22、22之间的上壁部23以及下壁部24。并且,箱体15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具有轴向的大致方筒状,内侧为通风路26,前侧为吹出口27,后侧为与空调装置的空气管道连接的连接口28。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壁部22位于箱体15的左右两侧部以及这些两侧部之间,通风路26以及吹出口27在左右方向上分成三部分,在这些分成三部分的通风路26以及吹出口27,分别配置多个后翅片16以及一个前翅片18,由此构成一个单元。
而且,在该箱体15的上壁部23的下部以及下壁部24的上部,沿左右方向长条状地安装有用于轴支撑后翅片16的轴承体31、32。在箱体15的上壁部23的上部以及下壁部24的下部,分别各配置有多个作为安装部的托架部33,该托架部33是经由未图示的螺钉等安装部件安装在车身侧的安装部。
后翅片16也被称为纵百叶板等,以上下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相互分别配置在左右方向、即与通过通风路26的空气的流动交叉的方向上,例如每六个作为一个单元,分别配置在箱体15的纵壁部22、22之间。此外,各单元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对一个单元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其他单元的说明。
后翅片16分别以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作为旋转轴,而可转动地轴支撑在分别形成于箱体15的轴承体31、32上的未图示的圆孔等的垂直轴承上,并且位于通风路26内。
即,该后翅片16具备:用于控制通过通风路26的空气的流动的矩形板状的作为第一叶片部的翅片主体即后翅片主体36;从该后翅片主体36的长度方向即上下两端部向作为与通过通风路26的风交叉的方向的上下方向突出设置,并与垂直轴承嵌合而可转动地被轴支撑的圆柱形的作为转动轴部的后转动轴部37;以及从该后转动轴部37向后方、即通风路26的风上侧分离且与该后转动轴部37平行地从后翅片主体36的上端部突出设置的作为连杆轴部的后连杆轴部38。根据该结构,后翅片16能够相对于箱体15在左右方向转动。
另外,各后翅片16具备:包括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的作为一次侧部件(基材)的内部41;以及至少内置该内部41的至少除去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的部分并构成后翅片主体36的作为二次侧部件的外部42。内部41和外部42例如通过双色成型来构成。
此外,在构成各单元的后翅片16中,在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的一方,设有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45。并且,在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的另一方,设有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在厚度方向凹陷且与凸部45接触的作为接触部的凹部46。
而且,在后翅片16的任何一个上,在与操作捏手19(前翅片18)的后缘部相对的前缘部一体地设有扇形齿轮状的(翅片侧)啮合部48。在与设有该啮合部48的后翅片16邻接的后翅片16上,凹入设置有用于避免与转动时的啮合部48干涉的作为干涉回避部的回避凹部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从后翅片16沿着前后方向的全开位置(中立位置),使一个单元的后翅片16连动地在左右方向转动而在左右调整风向。并且,在使后翅片16的前侧最大限度向左转动的位置上,后翅片16的比后转动轴部37靠后侧的位置的后翅片主体36彼此相对地顺次重叠于在右侧邻接的后翅片16的后翅片主体36上,从而处于隔断通风路26(吹出口27)的全闭位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各单元的后翅片16之中,位于一侧即左侧的后翅片为左后翅片51,位于另一侧即右侧的后翅片为右后翅片52。位于这些左后翅片51与右后翅片52之间的后翅片例如为多个中央后翅片53。
后转动轴部37配置在相对于后翅片16的前后方向、即厚度方向以及与作为轴向的上下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换言之相对于后翅片16的转动方向沿着后翅片主体36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分离的位置上。即,该后转动轴部37配置在后翅片16(后翅片主体36)的前后方向的靠中央部的位置上。
各后翅片16的后转动轴部37在左右方向、即与通过通风路26的风交叉(正交)的方向上位于大致一条直线上,且配置在通风路26内。
内部41由例如硬质的合成树脂等部件一体成型。并且,内部41具备: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且在两端部设有后转动轴部37的直线轴状的轴心部55;与该轴心部55一体设置的构成后翅片主体36的内部的板状的内翅片部56;以及从该内翅片部56的上端部在厚度方向的一侧突出且在上端部突出设置有后连杆轴部38的突出部57。
在内翅片部56上,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而开设有多个用于减轻重量且成为成型外部42时的树脂流路的圆孔状的开口部58。并且,在内翅片部56上,沿着厚度方向突出设置有多个对内部41进行加强且增加与外部42的接触面积的四边形肋状的突起部59。
外部42由比构成内部41的部件(合成树脂)软且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例如作为烯烃树脂系弹性体的热塑性聚烯烃(TPO)或橡胶等部件成型。
该外部42形成为,内置内部41的轴心部55、内翅片部56以及突出部57,并使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露出。覆盖内翅片部56并构成后翅片主体36的外部的板状的外翅片部61构成控制通过通风路26的空气的流动的后翅片主体36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的)整流面62、63。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5分别在左后翅片51以及中央后翅片53中与外部42一体成型。即,这些凸部45构成外部42的一部分,并且比内部41(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软。
并且,这些凸部45在后翅片主体36上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直线肋状。而且,这些凸部45形成为在厚度方向的剖视中呈多边形状、例如四边形(长方形)。
即,这些凸部45在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向厚度方向突出的位置上具有多个、例如两个分离的角部45a、45a。
这些凸部45在相对于后转动轴部37向与该后转动轴部37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后翅片主体36的一端部即后端部侧从后转动轴部37分离的位置,配置在重叠于后翅片主体36的右侧的整流面63、即在全闭位置在右侧邻接的后翅片16的后翅片主体36的左侧的整流面62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6分别在右后翅片52以及中央后翅片53中成型于外部42。即,在这些凹部46中内部41未露出,这些凹部46构成外部42的一部分,并且比内部41(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软。
另外,这些凹部46在后翅片主体36的后转动轴部37的附近的位置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直线槽状。
即,这些凹部46相对于与后翅片16的轴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后翅片主体36的另一端部即前端部向后转动轴部37侧分离。并且,这些凹部46在比后转动轴部37与前端部的中间部靠近后转动轴部37的位置,配置在重叠于后翅片主体36的左侧的整流面62、即在全闭位置在左侧邻接的后翅片16的后翅片主体36的右侧的整流面63上的位置。
因此,在各中央后翅片53中,相对于后转动轴部37,凸部45和凹部46相互位于相反侧。
而且,这些凹部46形成为在厚度方向的剖视中呈朝向厚度方向外侧(从内部41侧朝向外部42侧)逐渐扩展的梯形。即,这些凹部46形成为与凸部45(凸部45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截面形状),并且具有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的整流面62以沿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倾斜的接触面46a、46a。
这些凹部46的接触面46a、46a与凸部45的角部45a、45a在全闭位置相互以预定的微小干涉量、例如0.3mm~1.5mm(0.3mm以上1.5mm以下)进行重叠(叠加)。
从而,在全闭位置,凸部45的角部45a、45a与凹部46的接触面46a、46a压力接触,凸部45与凹部46在相互挠曲的同时沿着轴向以线状接触,从而对邻接的后翅片16之间进行闭塞(隔断)。
啮合部48位于中央后翅片53之中大致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啮合部48设在中央后翅片53之中以第二顺序接近左后翅片51且以第三顺序与右后翅片52分离的位置上的中央后翅片53a上。该啮合部48配置在相对于后转动轴部37向作为与凸部45相反侧的前侧分离的位置上,并且与前翅片18的后部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避凹部49凹入设置在中央后翅片53之后最接近左后翅片51的位置上的中央后翅片53b的后翅片主体36上,能够避免在全闭位置附近与啮合部48干涉。该回避凹部49并不是凹入设置在外部42上,而是通过内部41自身弯曲成凹状且该内部41被外部42覆盖而形成。
左后翅片51相对于从在左侧邻接的纵壁部22向通风路26内朝向右侧突出设置的作为(一方的)接触壁部的突出壁部65的前侧,在全闭位置密合重叠后翅片主体36的左侧即整流面62,从而对与突出壁部65之间进行闭塞(隔断)。
在右后翅片52,从后翅片主体36的后端部相对于后转动轴部37向相反侧突出的板状的作为唇部的接触片部67利用外部42与整流面63成为大致同一面的方式一体成型。
即,该接触片部67构成外部42的一部分,比内部41(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软。该接触片部67在全闭位置变形的同时与右侧的纵壁部22压力接触,从而与该纵壁部22密合。
而且,在该右后翅片52的整流面63上,与外部42一体成型有闭塞凸部68。该闭塞凸部68与凸部45同样地,构成外部42的一部分,比内部41(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软。并且,该闭塞凸部68与凸部45同样地,在后翅片主体36上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直线肋状。
而且,该闭塞凸部68形成为在厚度方向的剖视中呈多边形状、例如四边形(长方形)。即,这些闭塞凸部68与凸部45同样地,在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向厚度方向突出的位置上具有多个、例如两个分离的未图示的角部。
另外,该闭塞凸部68在相对于后转动轴部37向与该后转动轴部37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后翅片主体36的一端部即后端部侧从后转动轴部37分离的位置,配置在后翅片主体36的右侧的整流面63上。
而且,该右后翅片52相对于从在右侧邻接的纵壁部22向通风路26内朝向左侧突出设置的作为(另一方的)接触壁部的突出壁部69的后侧,在全闭位置密合重叠后翅片主体36的右侧即整流面63。在该密合状态下闭塞凸部68与凹入设置在突出壁部69上的作为闭塞接触部的闭塞凹部70接触,从而对与突出壁部69之间进行闭塞(隔断)。
在此,闭塞凹部70与凹部46同样地,形成为在突出壁部69的厚度方向的剖视图呈朝向厚度方向外侧逐渐扩展的梯形。即,该闭塞凹部70形成为与闭塞凸部68(闭塞凸部68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截面形状),与凹部46同样地,具有相对于突出壁部69的后面以向厚度方向凹陷的方式倾斜的未图示的接触面。
这些闭塞凹部70的各接触面和闭塞凸部68的各角部在全闭位置相互以预定的微小干涉量、例如0.3mm~1.5mm(0.3mm以上1.5mm以下)重叠(叠加)。
从而,在全闭位置,闭塞凸部68的各角部与闭塞凹部70的各接触面压力接触,相对软的闭塞凸部68在挠曲的同时沿着轴向以线状与闭塞凹部70接触。
后连杆17用于可转动地连接后翅片16的后连杆轴部38。并且,后连杆17形成为以后翅片16的配置方向即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细长的棒状。另外,后连杆17沿着长度方向相互分离地开设有可转动地支撑后连杆轴部38的圆孔状的未图示的后连杆轴承部。而且,利用这些后连杆17,后翅片16能够相互大致平行地连动而向左右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前翅片18也被称为横百叶板,并且以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前翅片18以水平方向作为旋转轴,而可转动地轴支撑在形成于箱体15的纵壁部22、22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的圆孔等水平轴承74、74上,并且位于通风路26内、或者通风路26的下游侧的端部即吹出口27内。
该前翅片18具备:细长矩形板状的作为第二叶片部的(第二)翅片主体即前翅片主体75;以及从该前翅片主体75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向与通过通风路26的风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突出设置并与水平轴承74、74嵌合而可转动地被轴支撑的圆柱形的(第二)转动轴部即前转动轴部76。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前翅片18针对后翅片16的每一个单元配置一片。
操作捏手19是供车辆的乘客等使用者改变风向时捏住进行操作的把手部,具备与前翅片18的前翅片主体75嵌合的操作捏手主体78。在该操作捏手主体78的后侧部,沿着左右方向设有齿条齿轮状的(操作部侧)啮合部79,该啮合部79与后翅片16的中央后翅片53的啮合部48啮合。
而且,通过向左右操作操作捏手19,通过啮合部48、79的啮合并经由后连杆17能够使其向左右方向转动。另外,通过上下操作操作捏手19,使前翅片18连动而向上下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向上下方向调整风向。
接下来,说明向上下左右调整风向的配风动作。此外,为了更清楚地进行说明,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了后连杆17。
首先,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全开位置,使操作捏手19向左右滑动,则操作捏手19的啮合部79从动而向左右移动,使局部直接与该啮合部79啮合的啮合部48的中央后翅片53a以后转动轴部37为中心向左右转动。
从而,该中央后翅片53A与利用后连杆17连接的各后翅片16(后翅片51、52、53)相互以大致平行的状态连动并分别以后转动轴部37为中心进行转动,沿着整流面62、63向左右变更即调整风向。
另外,若上下操作操作捏手19,则前翅片18以前转动轴部76为中心向上下转动,从而向上下变更即调整风向。
从而,通过向上下左右操作操作捏手19,向任意的方向调整风向。
另一方面,当闭塞通风路26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若使操作捏手19向左方最大限度滑动,则后翅片16(后翅片51、52、53)以后转动轴部37为中心,以前侧向左方移动且后侧向右方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
通过该转动,相对位于左侧的后翅片16的右侧的整流面63相对于在右侧邻接的后翅片16的左侧的整流面62进行重叠,并且左后翅片51的左侧的整流面62与突出壁部65重叠,且在右后翅片52的接触片部67在挠曲的同时与右侧的纵壁部22压力接触的状态下,该右后翅片52的右侧的整流面63与突出壁部69重叠。
在该状态下,各凸部45的角部45a、45a相对于各凹部46的接触面46a、46a以微小干涉量进行干涉并以线状压力接触。由此,在该凸部45和凹部46的位置,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16之间被隔断,并且左后翅片51与突出壁部65密合而这些左后翅片51与突出壁部65之间被隔断。
另外,右后翅片52的闭塞凸部68的各角部相对于突出壁部69的闭塞凹部70的各接触面以微小干涉量进行干涉并以线状压力接触。由此,在该闭塞凸部68和闭塞凹部70的位置,右后翅片52与突出壁部69之间被隔断。即,在突出壁部65、69之间,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成为连续地依次重叠的状态,从而隔断通风路26。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的一方(相对位于左侧的后翅片16)的后翅片主体36上,沿厚度方向突出设置有凸部45。并且,通过与该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之间的作为接触部的凹部46设在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的另一方(相对在右侧邻接的后翅片16)的后翅片主体36的后转动轴部37的附近。
由此,在隔断通风路26时,即使凹部46受到凸部45的推压,由于施加在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的另一方上的转矩相对较小,因此,该后翅片16难以转动(过度冲击),能稳定且可靠地闭塞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之间,利用后翅片16可靠地隔断通风路26内的送风。
从而,在全闭位置,不会产生由来自后翅片16、16之间的极小的间隙的送风泄漏所引起的噪音和吹笛声(风切音),能够确保稳定的质量。
另外,通过将与凸部45接触的接触部设成凹部46,利用凸部45与凹部46的接触而能够更可靠地闭塞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之间。
而且,将凸部45(闭塞凸部68)和凹部46(闭塞凹部70)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使这些凸部45(闭塞凸部68)与凹部46(闭塞凹部70)进行线接触。由此,即使在产生了后翅片16的成形不均等的情况下,也能更可靠地闭塞相互邻接的后翅片16之间(以及右后翅片52与突出壁部69之间)。
后翅片主体36由比后转动轴部37软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后翅片主体36利用合成树脂将后翅片16的至少后转动轴部37(后转动轴部37以及后连杆轴部38)和后翅片主体36进行双色成型。由此,能够容易制造在后翅片主体36上具备凸部45以及凹部46的后翅片16。并且,由于一体成型于后翅片主体36上的凸部45和凹部46分别为软质材料,因此这些凸部45和凹部46相互接触(压力接触)时挠曲,能够使其以更好的气密性进行接触。
尤其是,凸部45(闭塞凸部68)和凹部46(闭塞凹部70)在全闭位置仅以微小干涉量进行干涉。因此,即使在产生了后翅片16的成型不均等的情况下,软质的凸部45(闭塞凸部68)和凹部46挠曲而吸收尺寸的不均,能够使凸部45(闭塞凸部68)与凹部46(闭塞凹部70)可靠地接触而隔断送风。
从而,即使产生后翅片16等的成型不均,能够利用后翅片16稳定地阻止送风。
此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翅片18不是必须的结构。在未设置该前翅片18的情况下,操作捏手19也可以直接与后翅片16的任一个连结。
并且,后翅片16和前翅片18的各自的数量能够与风向调整装置10的大小等相对应而适当地设定。
而且,如果能够在箱体15的上壁部23以及下壁部24直接形成垂直轴承,则轴承体31、32不是必须的结构。
另外,后翅片16以及前翅片18沿左右方向配置了多个单元,但也可以根据风向调整装置10的大小仅配置一个单元。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位于箱体15的左右两侧之间的各纵壁部22。
另外,接触部如果位于后转动轴部37的附近,则也可以由从后翅片主体36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凸状部来代替凹部46。在该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凸状部在后转动轴部37侧以线状与凸部45的侧部接触,能够获得与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接触部也可以是相对于后翅片主体36未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平坦的外部42(整流面62)的一部分。
而且,也可以构成为使后翅片16的前侧最大限度向右转动的位置为利用后翅片16隔断通风路26(吹出口27)的全闭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左右翻转而容易实现。
另外,风向调整装置10不仅能够用作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用作任意的空调装置的一部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设置在例如汽车仪表板等上的空调装置的吹出口装置。

Claims (9)

1.一种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内侧作为通风路的箱体;以及
配置在与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交叉的方向上,并通过转动而能够对上述通风路进行开闭的多个翅片,
该多个翅片包括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
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分别具有:
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箱体上的转动轴部;以及
控制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的板状的翅片主体,
在上述第一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上突出设置有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上述转动轴部附近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通过与上述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部是凹入设置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并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在上述第一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上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直线肋状,
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相对应,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上述转动轴部的附近的位置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直线槽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形成为在上述厚度方向的剖视中为多边形状,具有至少两个角部,
上述凹部形成为在厚度方向的剖视中朝向外侧逐渐扩展的形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与上述凸部的各角部接触的倾斜的接触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的各角部和上述凹部的各接触面,在利用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关闭上述通风路的全闭位置以预定的微小干涉量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关闭上述通风路的全闭位置,上述凸部的各角部与上述凹部的各接触面压力接触,该凸部和该凹部相互挠曲的同时沿轴向线状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由在接触上时相互挠曲的软质的材料构成。
9.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在车辆内部的车辆内装部件;
设在该车辆内装部件的表面上并向车室内吹出风的空调吹出口;以及
设在上述车辆内装部件内,与上述空调吹出口连接而控制朝向上述车室内的风向,并且能够隔断送风的风向调整装置,
该风向调整装置具备:
将内侧作为通风路的箱体;以及
配置在与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交叉的方向上,并通过转动而能够对上述通风路进行开闭的多个翅片,
该多个翅片包括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
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分别具有:
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箱体上的转动轴部;以及
控制通过上述通风路的空气的流动的板状的翅片主体,
在上述第一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上突出设置有在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第二翅片的上述翅片主体的上述转动轴部附近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通过与上述凸部接触而闭塞相互邻接的上述第一翅片以及第二翅片之间。
CN201410302641.2A 2013-06-27 2014-06-27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4251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5004 2013-06-27
JP2013135004A JP6192385B2 (ja) 2013-06-27 2013-06-27 風向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545A true CN104251545A (zh) 2014-12-31
CN104251545B CN104251545B (zh) 2017-08-11

Family

ID=52116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2641.2A Active CN104251545B (zh) 2013-06-27 2014-06-27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49755B2 (zh)
JP (1) JP6192385B2 (zh)
CN (1) CN104251545B (zh)
GB (1) GB25182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798A (zh) * 2018-03-30 2020-11-13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CN114475163A (zh) * 2020-10-27 2022-05-13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5902B2 (ja) * 2012-05-09 2016-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送風構造
DE102013100528A1 (de) * 2013-01-18 2014-07-24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Lamell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Lamelle, Spritzgussfor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s einer Lamelle
KR20160002036A (ko) * 2014-06-30 2016-01-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US10303820B2 (en) * 2016-09-27 2019-05-28 Google Llc Selective simulation of virtualized hardware inputs
US10752088B2 (en) 2016-12-09 2020-08-25 Tesla, Inc. Infotainment system with air-vent control
KR102429172B1 (ko) * 2016-12-21 2022-08-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슬림형 에어벤트의 풍향 조절 장치
CN110143115B (zh) * 2018-02-13 2023-03-21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US10800228B2 (en) * 2018-04-12 2020-10-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af scree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leaf screen with co-molded seal and bump stop
DE102018119639A1 (de) * 2018-08-13 2020-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JP7236955B2 (ja) * 2019-08-06 2023-03-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7000395B2 (ja) * 2019-10-15 2022-01-19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
KR20230007581A (ko) * 2021-07-05 2023-01-13 에코플라스틱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JP7344932B2 (ja) * 2021-07-21 2023-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の吹出構造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60834U (zh) * 1986-10-09 1988-04-22
JP4172876B2 (ja) * 1999-05-20 2008-10-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ベンチレータ
CN201753974U (zh) * 2010-06-10 2011-03-02 上海恺杰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后排叶片全封闭式汽车空调出风口
FR2968068A1 (fr) * 2010-11-25 2012-06-0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air a ailettes de guidage d'air a deformations complementaires pour assurer l'etancheite
CN202442307U (zh) * 2012-03-05 2012-09-19 张仕敏 Led护栏管堵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0410A (en) * 1986-07-14 1988-06-14 Sterling Engineered Products Inc. Rotational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flow control
JPH0682378U (ja) * 1993-05-11 1994-11-25 三協アルミニウム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ルーバー窓
JPH09310561A (ja) * 1996-05-21 1997-12-0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ルーバー
US6059653A (en) * 1998-12-28 2000-05-09 Collins & Aikman Plastics, Inc. Air outlet assembly having controllable effort generation
JP4063640B2 (ja) * 2002-10-28 2008-03-1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
GB2390891B (en) * 2002-06-28 2006-05-10 Nihon Plast Co Ltd Ventilator
JP4379188B2 (ja) * 2004-04-22 2009-12-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07055427A (ja) * 2005-08-24 2007-03-08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971906B2 (ja) * 2007-08-22 2012-07-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ベンチレータ
FR2925401B1 (fr) * 2007-12-20 2010-01-22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er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etancheite amelioree
FR2925400B1 (fr) * 2007-12-20 2010-02-05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erateur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tableau de bord equipe d'un tel aerateur
JP5212210B2 (ja) * 2009-03-24 2013-06-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ベンチレータ装置
KR101252207B1 (ko) * 2011-07-05 2013-04-0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60834U (zh) * 1986-10-09 1988-04-22
JP4172876B2 (ja) * 1999-05-20 2008-10-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ベンチレータ
CN201753974U (zh) * 2010-06-10 2011-03-02 上海恺杰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后排叶片全封闭式汽车空调出风口
FR2968068A1 (fr) * 2010-11-25 2012-06-0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air a ailettes de guidage d'air a deformations complementaires pour assurer l'etancheite
CN202442307U (zh) * 2012-03-05 2012-09-19 张仕敏 Led护栏管堵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798A (zh) * 2018-03-30 2020-11-13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CN111936798B (zh) * 2018-03-30 2022-07-19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CN114475163A (zh) * 2020-10-27 2022-05-13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18265B (en) 2016-02-03
CN104251545B (zh) 2017-08-11
GB2518265A (en) 2015-03-18
US20150004897A1 (en) 2015-01-01
JP2015009615A (ja) 2015-01-19
GB201411502D0 (en) 2014-08-13
JP6192385B2 (ja) 2017-09-06
US9849755B2 (en)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1545A (zh) 风向调整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JP589212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371326B2 (ja) 空調用吹出口の送風方向変更装置
JP6518627B2 (ja) 車両用風向調整装置
WO2011089736A1 (ja) レジスタ
JP6077375B2 (ja) レジスタの操作ノブ
JP2016135673A (ja) 風向調整装置
CN105091288A (zh) 空调调风器
CN105509286A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9098878A (ja) レジスタ
JP2014234936A (ja) 送風装置
JP2013124077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251590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5529564B2 (ja) レジスタ
JP5631096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4055693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205332484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915478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における風向制御機構
JP584278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150462B2 (ja)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JP2013116645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5937447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5370063B2 (ja) リアダクト構造
JP2019127165A (ja)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JP4428021B2 (ja) 車両用風向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