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880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8803B
CN105308803B CN201380075786.7A CN201380075786A CN105308803B CN 105308803 B CN105308803 B CN 105308803B CN 201380075786 A CN201380075786 A CN 201380075786A CN 105308803 B CN105308803 B CN 105308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 arm
sliding part
chimeric
go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8803A (zh
Inventor
堀内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8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锁定臂(18)的卷起并抑制增高化的连接器。在壳体(10)中安装有能够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的滑动件(60)。滑动件(60)具有挠曲限制部(67),所述挠曲限制部(67)在后退位置上且在锁定臂(18)的后端部的解除面侧,并且位于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侧,限制锁定臂(18)的挠曲。并且,滑动件(60)具有解除操作部(64),所述解除操作部(64)在从后退位置压入的前进位置上从与挠曲空间(24)相反一侧覆盖锁定臂(18)的解除面,并且包含向挠曲空间(24)下垂的形状。通过受到操作力(F)而解除操作部(64)按压解除面,从而使锁定臂(18)向锁定解除方向挠曲。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阴壳体)和能够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壳体的滑动件(弹簧座)。在壳体上设置有锁定臂。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使锁定臂挠曲变形,在两壳体的正确嵌合时锁定臂向恢复方向位移并与对方壳体卡定,由此,两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滑动件能够滑动地支撑于锁定臂。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滑动件保持在前进位置上,在两壳体的正确嵌合时通过螺旋弹簧的弹簧力使滑动件到达后退位置。并且,滑动件具有在后退位置上从上方(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侧相反一侧)覆盖锁定臂的后端部的解除操作部。
在两壳体处于正确嵌合状态的情况下,滑动件抵抗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并向前方压入,在此状态下被设为如果解除操作部受到操作力而被压下,则锁定臂的后端部向挠曲空间侧压下,由此,解除锁定臂的锁定状态,并能够将两壳体彼此拉开。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与直接按压锁定臂的后端部而锁定解除相比,具有易于较大地确保用于解除操作的操作区域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19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情况下,如果增大解除操作部的操作区域,则势必具有高度尺寸也增大的倾向并存在连接器整体增高化的可能性。尤其,在滑动件压入于前进位置时,如果将解除操作部的后表面作为用于压入的操作面而利用,则存在解除操作部的高度尺寸越发增大的情况。
并且,由于滑动件只不过载置于锁定臂的上表面,因而存在电线等的异物易于进入于在锁定臂的后端部下方配置的挠曲空间的情况。假设进入到挠曲空间内的电线向上方翘起,则存在锁定臂被电线钩挂也向上卷起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锁定臂的卷起并抑制增高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能够与来自前方的对方壳体嵌合的壳体;以及能够在前进位置和其后方的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中途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前进位置上,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被允许向所述后退位置的移动的滑动件,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隔着挠曲空间并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锁定臂,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使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向所述挠曲空间挠曲变形,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所述锁定臂向恢复方向位移并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所述滑动件具有挠曲限制部,所述挠曲限制部在所述后退位置上进入于所述挠曲空间并限制所述锁定臂的挠曲,以及所述滑动件具有解除操作部,所述解除操作部包含朝向所述挠曲空间侧并向后下方倾斜地下垂的垂设部,当所述滑动块被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而到达所述前进位置或者所述前进位置的附近位置时,从与所述挠曲空间相反一侧覆盖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并且,所述垂设部从后方覆盖锁定臂的后端,且通过受到操作力而将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按压于所述挠曲空间侧,从而能够解除所述锁定臂的锁定状态。
发明效果
滑动件从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在此状态下,如果解除操作部受到操作力,则锁定臂的后端部被解除操作部向挠曲空间侧按压,而能够解除锁定臂的锁定状态且将两壳体彼此拉开。在该情况下,由于解除操作部包含向挠曲空间侧下垂的垂设部,并且构成为挠曲限制部也进入于挠曲空间,因而能够抑制连接器整体增高。并且,如果解除操作部具有向挠曲空间侧下垂的形状,则由于电线等的异物不易于进入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其他外力也不易于作用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因而能够避免锁定臂的卷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且与对方壳体正对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且滑动件位移到后退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4为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6为壳体的俯视图。
图7为壳体的后视图。
图8为滑动件的俯视图。
图9为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0为滑动件的主视图。
图11为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且在与弹簧容纳部对应的部位剖切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滑动件安装于前进位置且与对方壳体正对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且止动件的卡定突起从止挡部脱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且滑动件位移到后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在解除与对方壳体的嵌合状态时,滑动件压入于前进位置,使锁定臂挠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从前进位置去往后退位置的过程的滑动件即将与锁定臂的前端抵接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在所述滑动件上与所述解除操作部分开地设置有在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时被按压的压入面,所述压入面在与所述滑动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解除操作部重合的位置。由于滑动件的压入面与解除操作部分开地设置,因而解除操作部不会无用地增大,易于实现连接器的扁平化。并且,由于压入面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解除操作部重合的位置,因而易于将手指等的按压机构从压入面向解除操作部改变,而能够减少作业的中断。
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锁定臂位于与所述解除操作部相同一侧,在所述前进位置上设置有从前方覆盖所述锁定臂的卷曲限制部。由此,不仅对于后方即使对于来自前方的异物和外力,也能够避免锁定臂的卷起。
<实施例1>
通过图1~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能够与对方壳体80嵌合的壳体10;能够移动地安装于壳体10的滑动件60;组装于滑动件60的弹簧部件90;以及容纳于壳体10的端子配件10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前后方向,以嵌合时对方壳体80的一侧为前方,对于上下方向,以图12为基准。
对方壳体8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以及图12所示,具有筒状的罩部81。在罩部81的内部突出地配置有对方端子配件200的阳接头210。并且,在罩部81的上壁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锁定部82。并且,在罩部81的上壁的上表面且在夹持锁定部82的宽度方向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引导两壳体10、80的嵌合动作的一对导向突条83,进一步,在两导向突条83的两侧外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过程中按压弹簧部件90的一对按压部84。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4以及图12所示,具有:块状的壳体主体11;包围壳体主体11的周围的筒状的嵌合筒部12;以及沿着连接嵌合筒部12和壳体主体11的径向的连系部13。在壳体主体11和嵌合筒部12之间且在连系部13的前方向前方敞开地形成有能够与罩部81嵌合的嵌合空间14。在壳体主体11中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地形成有多个腔15。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各腔15以横向排列成对地配置,在下表面向前方突出地形成有能够挠曲的矛状部16。在各腔15内从后方插入有端子配件100。
如图13所示,端子配件100具有:插入地连接有对方端子配件200的阳接头210的部分;以及在其后方与电线300的导体部分以及嵌入于电线300的橡胶栓400连接的部分。如果在各腔15内正确插入有端子配件100,则端子配件100与对应的矛状部16弹性地卡定并防止端子配件100脱落,并且在腔15内的后端部中防水地插入有橡胶栓400且从壳体主体11的后端向外部引出有电线300。
如图13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台阶17,并在台阶17的前方嵌入有密封环500。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时,罩部81进入于壳体10的嵌合空间14中,在罩部81和壳体主体11之间弹性地压缩有密封环500,两壳体10、80能够保持为防水。并且,在壳体主体11中从前方装配有盖状的前部件600。如图11所示,密封环500通过前部件600而防止向前方的脱出,并通过台阶17防止向后方的脱出。
并且,如图14所示,在壳体主体11中一体地连结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18。锁定臂18具有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竖立的腿部19和从腿部19的上端沿前后两方向延伸的臂主体21。臂主体21的后端位于比壳体主体11的后端靠前方,锁定臂18的全长被设为相对较短。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被设为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水平的平坦面22,在该平坦面22上被设为能够滑动有滑动件60。
在臂主体21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向下突出地形成有锁定突起23。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过程中,锁定突起23与锁定部82冲突,以腿部19为支点使臂主体21挠曲变形(倾斜位移),在壳体10、80的正确嵌合时,臂主体21向恢复方向弹性位移并返回到几乎自然状态,如图13所示,锁定突起23配置为能够与锁定部82卡定,两壳体10、80保持为嵌合状态。另外,在臂主体21的后端部和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确保有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
如图14所示,在臂主体2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上突出设置有限制滑动件60的向后方的脱落的保持部25。如图6所示,保持部25被设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方式。
并且,如图7所示,在腿部19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6。如图12也示出的那样,在腿部19的前表面中的贯通孔26的下方且在台阶17的后方设置有在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为阶梯状的止挡部27。滑动件60的后述的止动件65贯通于贯通孔26,在贯通贯通孔26的止动件65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后述的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卡定,并限制滑动件60的后退(向后述的后退位置的移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中的与锁定臂18相对的部分敞开,锁定臂18的上表面暴露于该部分。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且在夹持锁定臂18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导向壁28。
如图4所示,在两导向壁28的前端向内侧(锁定臂18侧)伸出地形成有一对前止挡壁29。并且,如图11所示,在两导向壁28的内部设置有从前止挡壁29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导向槽31。滑动件60在两导向槽31中滑动后与两前止挡壁29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的前进。
接着,对滑动件60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的两导向壁28的内侧,并被设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在前进位置(参照图1)和后退位置(参照图2)之间沿两导向槽3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具体来说,滑动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所示,整体形成为矩形框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基部61;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前方突出的一对臂部62;在两臂部62的前端之间架设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连结部63(卷曲限制部);以及与两臂部62的前后方向中途连结的解除操作部64。如图10所示,连结部63以及解除操作部64位于比基部61靠上方,并高度不同地配置为在主视中不与基部61重合。如图12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时,连结部63以及解除操作部64位于锁定臂18的前端部的上方,基部61位于锁定臂18的后端部的下方。
在基部61上设置有止动件65。如图10所示,止动件65被设为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向前方以悬臂形状延伸的能够挠曲的方式。在止动件65的前端部向下突出地形成有卡定突起66。如图12所示,在滑动件60处于前进位置的情况下,止动件65的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钩挂卡定,由此,限制滑动件60的向后退位置的移动。并且,在止动件65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挠曲限制部67。如图8以及图10所示,挠曲限制部67被设为小突起状的方式,如图14所示,在后退位置上进入于壳体10的挠曲空间24,并配置为与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接近。
并且,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基部6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压入部68。两压入部68的后端被设为一对压入面69,两压入面69朝向后方配置,并位于比后述的垂设部59的后端靠后方。
如图8所示,在连结部63的后端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以大致矩形状凹陷地形成有被保持部71。如图2以及图14所示,在滑动件60处于后退位置时,锁定臂18的保持部25进入于被保持部71的内侧而抵接止动,限制滑动件60向后方的脱落。
如图10所示,在两臂部62的下部设置有一对弹簧容纳部72。如图11所示,在弹簧容纳部72中容纳有由众所周知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90。
弹簧容纳部7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方式,并被设为能够在内部容纳弹簧部件90的整体。如图11所示,在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朝向后方地设置有承受弹簧部件90的前端的前侧弹簧支撑部73,在弹簧容纳部72的后端朝向前方地设置有承受弹簧部件90的后端的后侧弹簧支撑部74。在滑动件60的成形时起因于在前后方向上拔出模具,前侧弹簧支撑部73和后侧弹簧支撑部74配置为在主视中彼此不重合。并且,如图11所示,弹簧容纳部72的前部下表面作为弹簧部件90的导入口而敞开。当在弹簧容纳部72内组装有弹簧部件90时,弹簧部件90的前端下部暴露地配置于前侧弹簧支撑部73的下方,并被设为能够与对方壳体80的按压部84抵接。
并且,如图10所示,在两臂部62上设置有从弹簧容纳部72竖立的一对保护壁76。如图8所示,在两保护壁76的上表面配置为与连结部63的上表面几乎彼此齐平地连续。如图5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壳体10时,两保护壁76配置在与两导向壁28的上端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且两保护壁76覆盖锁定臂18的宽度方向两端。
如图9所示,两臂部62的上表面具有:从基部61向连结部63以上升坡度延伸的斜面77;以及从斜面77的前端到连结部6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面78。
并且,解除操作部64配置在基部61的上方且与连结部63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如图8所示,解除操作部64形成为板片状,如图9所示,上表面大致水平地配置在与两臂部62的水平面78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如图8所示,解除操作部64的前端的宽度方向两端且在两臂部62之间架设有一对连结支撑部79。两连结支撑部79与两臂部62的水平面78的后端部连结。并且,解除操作部64被设为能够以两连结支撑部79为支点挠曲变形。
如图9所示,解除操作部64的后端部被设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的垂设部59,垂设部59的下表面位于比解除操作部64的其他下表面靠下方。并且,如图8所示,垂设部59被设为朝向后方逐渐地宽度变窄的俯视梯形形状,详细为俯视等腰梯形形状的方式。在垂设部59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阶梯状的操作面58。该操作面58朝向斜上后方配置并从解除操作部64的上表面的后端起设置于整个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并且,如图5所示,解除操作部64在压入部68的上方且宽度方向(与滑动件6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为接近与压入部68重合的位置。
实施例1的结构为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对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嵌合分离作业进行说明。
在滑动件60的弹簧容纳部72中容纳有弹簧部件90,在此状态下,滑动件60从后方滑动地插入于壳体10的两导向壁28的内侧。此时,从后方按压两压入部68的压入面69,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滑动件60的组装动作。如图12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止动件65贯通贯通孔26,卡定突起66与止挡部27弹性地钩挂卡定,而限制滑动件60向后方的移动。并且,如图11所示,在前进位置上,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部与壳体10的两导向槽31嵌合且弹簧容纳部72的前端配置为能够与前止挡壁29抵接,从而限制滑动件60向前方的移动。这样,滑动件60以在前进位置上限制前后移动的状态而保持。
如图1所示,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解除操作部64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上表面,成为从上方无法看到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状态。此时,如图12所示,垂设部59配置为以与臂主体21的上表面后端相对的部位为大致起点向斜下后方突出且从后方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进一步,当滑动件60组装于前进位置时,如图1所示,滑动件60的前端部位于包围臂主体21的前端部的外周的位置,并配置为连结部63从前方覆盖臂主体21的前端。因此,电线300等的异物和外力不易于作用于臂主体21的前后两端部,而防止锁定臂18的卷起。
另外,如图12所示,在前进位置上,挠曲限制部67位于比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靠前方,并允许锁定臂18的挠曲动作。并且,在前进位置上,弹簧部件90将前后两端支撑于前侧弹簧支撑部73和后侧弹簧支撑部74,并保持为几乎自然状态。
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时,壳体10插入于对方壳体80的罩部81内并进行嵌合动作。在嵌合过程中,对方壳体80的两按压部84与两弹簧部件90的前端下部抵接,通过更进一步的嵌合而两弹簧部件90的前端被两按压部84按压并远离前侧弹簧支撑部73,以弹簧部件90支撑于后侧弹簧支撑部74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地压缩。滑动件60由于受到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从而成为向后退位置移动施力的状态,但通过止动件65的卡定作用而保持在前进位置上。
在两壳体10、80的嵌合过程的最后阶段,锁定臂18的锁定突起23与锁定部82冲突并使锁定突起23挠曲变形。如图13所示,当两壳体10、80到达正确嵌合位置时,锁定臂18越过锁定部82向恢复方向位移,并配置为锁定突起23能够与锁定部82卡定。由此,两壳体10、80彼此保持为嵌合状态,在同时,端子配件100与对方端子配件200正确地导通连接。
并且,如图13所示,当两壳体10、80到达正确嵌合位置时,止动件65的卡定突起66被罩部81的上壁前端按压而解除与止挡部27的卡定状态,与此相伴,解放蓄力的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弹簧部件90向自然状态恢复。通过该弹簧部件90的恢复动作,而滑动件60的后侧弹簧支撑部74被弹簧部件90按压,迫使滑动件60整体向后方移动并到达后退位置。在后退位置上,弹簧部件90返回到几乎自然状态,如图14所示,滑动件60的连结部63的被保持部71与臂主体21的保持部25抵接,由此,限制滑动件60的进一步的后退。
并且,当滑动件60到达后退位置时,挠曲限制部67位于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内,并配置为接近臂主体21。因此,臂主体21与挠曲限制部67抵接,从而限制锁定臂18的进一步的挠曲动作,防止锁定臂18不经意地锁定解除。另外,在壳体10中,在滑动件60组装于后退位置或者前进位置的状态下,解除操作部64的操作面58的上端位于连接器整体的最上位,但只不过位于比臂主体21的保持部25的上端稍微靠上方。
另一方面,假设在两壳体10、80成为正确嵌合状态前停止嵌合操作,则通过在这之前的嵌合过程中蓄力的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压回按压部84,由此,防止两壳体10、80停留于半嵌合状态。此外,如果观察到滑动件60位于后退位置,则能够目视确认两壳体10、80已到达正确嵌合位置这一情况。
可是,由于维护等的情况,在两壳体10、80彼此分开时,首先,用手指和夹具等的未图示的按压机构按压两压入部68的压入面69,滑动件60向前进位置压入。在去往前进位置的过程中,弹簧部件90弹性地压缩,按压部84被弹簧部件90按压。并且,挠曲限制部67从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退避,而允许锁定臂18的挠曲动作。
当挠曲限制部67从挠曲空间24退避,滑动件60到达前进位置或者前进位置的附近位置时,滑动件60的解除操作部64从上方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部的平坦面22,并且解除操作部64的垂设部59从后方覆盖臂主体21的后端,在俯视中臂主体21的后端部被解除操作部64遮盖(参照图1以及图12)。并且,保持按压机构按压压入部68的压入面69的状态且使其压入位置向解除操作部64侧移位,接着,按压机构向下方(图15的箭头方向,挠曲空间24侧)压入。由此,解除操作部64经由两连结支撑部79向下方弹性位移,并且被解除操作部64按压的臂主体21的后端部也向下方位移,与此相伴,臂主体21的前端部向上翘起。当臂主体21的前端部向上翘起时,锁定突起23从锁定部82脱离,成为能够将两壳体10、80彼此拉开。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滑动件60从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在此状态下,当解除操作部64受到操作力F并被按压时,锁定臂18的后端部被解除操作部64向挠曲空间24侧按压,而解除锁定臂18的锁定状态,成为能够将两壳体10、80彼此拉开。在该情况下,由于构成为解除操作部64具有向挠曲空间24侧下垂的垂设部59,挠曲限制部67也进入于挠曲空间24,因而能够抑制连接器整体增高。并且,如果垂设部59为向挠曲空间24侧下垂的形状,则由于电线300等的异物不易于进入于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其他外力也不易于作用于锁定臂18的挠曲空间24,因而也成为能够避免锁定臂18的卷起。
并且,由于滑动件60的压入面69与解除操作部64分开地设置,因而与压入面69设置于解除操作部64的情况相比,解除操作部64不会无用地增大,易于实现连接器的扁平化。并且,由于压入面69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为接近与解除操作部64重合的位置,因而易于将手指等的按压机构从压入面69向解除操作部64移位,而能够以实质上一个动作进行作业。
进一步,由于滑动件60的连结部63在前进位置上配置为从前方覆盖锁定臂18,因而不仅后方即使相对于来自前方的异物和外力,也成为能够避免锁定臂18的卷起。
<实施例2>
图1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滑动件60A的连结部63A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但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在连结部63A上切除连结部63A的后端下缘的角部而设置有斜面部57。斜面部57以在前进位置上面临锁定臂18的前端的方式配置为朝向斜下后方。并且,虽然详细结构未图示,但斜面部57成对设置于连结部63A中的夹持被保持部7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在以往,在两壳体10、80即将成为正确嵌合状态之前,在锁定臂18还处于挠曲状态且臂主体21的前端部向上方位移的情况下,如果滑动件60A由弹簧部件90的弹簧力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移动,则存在在移动中途连结部63A与臂主体21的前端冲突的情况。这样的话,锁定臂18和滑动件60A彼此顶住,存在无法解除锁定臂18的挠曲状态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为实施例2的结构,在滑动件60A去往后退位置的过程中,由于在臂主体21的前端抵接有连结部63A的斜面部57,因而通过臂主体21在斜面部57滑动而使锁定臂18向自然状态强制地恢复。即,由于连结部63A的斜面部57能够向锁定臂18施加向恢复方向的分力,因而锁定臂18的恢复动作为不停滞且顺畅。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所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也可以采用板簧等的其他众所周知的弹簧部件来代替螺旋弹簧。并且,弹簧部件也可以插入安装于壳体和滑动件之间。
(2)根据情况,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弹簧部件,用手动使滑动件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移动。
(3)在组装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抑制操作面的上端高度,而将解除操作部的上端配置于与臂主体的保持部的上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保持部的上端低的位置。这样,能够更抑制连接器的增高化。
(4)滑动件也可以安装于阳侧的壳体。
(5)在滑动件压入于后退位置时,也可以按压于压入面和解除操作部的操作面。
标号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8…锁定臂
21…臂主体
24…挠曲空间
25…保持部
59…垂设部
60、60A…滑动件
63、63A…连结部
64…解除操作部
67…挠曲限制部
68…压入部
69…压入面
80…对方壳体
90…弹簧部件。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能够与来自前方的对方壳体嵌合;以及
滑动件,能够在前进位置和所述前进位置的后方的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中途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前进位置上,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被允许向所述后退位置的移动,
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隔着挠曲空间与所述壳体主体相对的锁定臂,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使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向所述挠曲空间挠曲变形,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所述锁定臂向恢复方向位移并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所述滑动件具有挠曲限制部,所述挠曲限制部在所述后退位置上进入于所述挠曲空间并限制所述锁定臂的挠曲,
而且,所述滑动件具有解除操作部,所述解除操作部包含朝向所述挠曲空间侧并向后下方倾斜地下垂的垂设部,当所述滑动件被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而到达所述前进位置或者所述前进位置的附近位置时,从与所述挠曲空间相反一侧覆盖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并且,所述垂设部从后方覆盖锁定臂的后端,且通过受到操作力而将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向所述挠曲空间侧按压,从而能够解除所述锁定臂的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上与所述解除操作部分开地设置有在所述滑动件被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方压入时被按压的压入面,所述压入面在与所述滑动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解除操作部重合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卷曲限制部,所述卷曲限制部相对于所述锁定臂位于与所述解除操作部相同一侧,并在所述前进位置上从前方覆盖所述锁定臂。
CN201380075786.7A 2013-05-08 2013-05-08 连接器 Active CN105308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2977 WO2014181416A1 (ja) 2013-05-08 2013-05-0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8803A CN105308803A (zh) 2016-02-03
CN105308803B true CN105308803B (zh) 2017-09-12

Family

ID=51866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786.7A Active CN105308803B (zh) 2013-05-08 2013-05-0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43702B2 (zh)
JP (1) JP5979526B2 (zh)
KR (1) KR101788953B1 (zh)
CN (1) CN105308803B (zh)
WO (1) WO20141814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1010B (zh) * 2013-05-08 2017-08-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6100113A (ja) * 2014-11-19 2016-05-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22596B2 (ja) * 2015-04-03 2018-05-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付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6286385B2 (ja) * 2015-04-10 2018-02-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5825B2 (ja) * 2016-01-21 2019-05-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67988B2 (ja) * 2016-02-24 2019-08-2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
JP6462634B2 (ja) * 2016-06-27 2019-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
DE102016125029B4 (de) * 2016-12-20 2019-03-14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takteinrichtung und Kontaktsystem
US11569605B2 (en) * 2016-12-20 2023-01-3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ontact device and contact system
US10790628B2 (en) 2018-05-18 2020-09-29 Nvid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retaining latch for AC-DC adapter removable plug assembly
JP2020161360A (ja) * 2019-03-27 2020-10-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3170806A (ja) * 2022-05-20 2023-1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402A (zh) * 2007-06-25 2008-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471514B (zh) * 2007-12-26 2013-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1329B2 (ja) * 1996-12-27 2002-07-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419689B2 (ja) 1998-08-21 2003-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3427770B2 (ja) * 1999-03-12 2003-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2004006071A (ja) * 2002-03-28 2004-01-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4134259A (ja) * 2002-10-10 2004-04-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093148B2 (ja) * 2003-09-04 2008-06-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140571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8293722A (ja) * 2007-05-23 2008-12-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0049896A (ja) * 2008-08-20 2010-03-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299306B2 (ja) * 2010-02-08 2013-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402A (zh) * 2007-06-25 2008-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471514B (zh) * 2007-12-26 2013-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43702B2 (en) 2017-01-10
WO2014181416A1 (ja) 2014-11-13
CN105308803A (zh) 2016-02-03
KR101788953B1 (ko) 2017-10-20
JPWO2014181416A1 (ja) 2017-02-23
JP5979526B2 (ja) 2016-08-24
US20160079705A1 (en) 2016-03-17
KR20150133255A (ko) 2015-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8803B (zh) 连接器
US8215987B2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CN105191010B (zh) 连接器
CN102957003B (zh)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6159569B (zh) 连接器
CN105191009B (zh) 连接器
EP1703599B1 (en)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n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ssembly
EP1763114B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42318B1 (ko) 보조 감합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넥터
CN104916945B (zh) 连接器
EP2637261B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EP2337158A1 (en) Connector
CN104779481A (zh) 锁定臂和电连接器
EP2315320A1 (en) A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6817901B2 (en) Connector
CN106169673B (zh) 连接器
CN202601960U (zh) 拉脱连接器
JP4661664B2 (ja) 雌端子金具
US20050002734A1 (en) Connector
CN103887656A (zh) 连接器
JP2006107820A (ja) コネクタ
JP6142836B2 (ja) コネクタ
JP3988424B2 (ja) コネクタ
JP5052373B2 (ja) コネクタ
KR101788931B1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