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605A - 温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温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605A
CN105307605A CN201480033176.5A CN201480033176A CN105307605A CN 105307605 A CN105307605 A CN 105307605A CN 201480033176 A CN201480033176 A CN 201480033176A CN 105307605 A CN105307605 A CN 105307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tack coat
warm
warm utensil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605B (zh
Inventor
冈毅
齐田泰人
原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07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61F7/034Flamel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8Warming pads, pans or mats; Hot-water bott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VCOLLECTION, PRODUCTION OR USE OF H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V30/00Apparatus or devices using heat produced by exothermal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combus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25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 A61F2007/0226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adhesive, self-stic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44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with layers
    • A61F2007/0258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with layers with a fluid permeab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1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mell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6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4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chemical re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9/00Ancillary equipment
    • A61M2209/08Supports for equipment
    • A61M2209/088Supports for equipment o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身体用的温热器具(1),其具备:第一薄片(11),其具有透气性;第二薄片(12);发热体(13),其夹在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之间而配置,并且包含易氧化性金属以及碳成分;和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其设置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中适用于佩带者侧的面上,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未设置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的无粘结层区域,满足下述关系(a)、(b),并且用香料进行赋香。(a)上述温热器具中的香料的含量相对于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且0.52以下;(b)上述温热器具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为0.89mg/cm2以上。

Description

温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体用的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有在使用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来发热的温热器具。这样的温热器具中,为了引起放松感、振作感、入眠、安眠感等,开发出赋予了香味的温热器具。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赋香后的温热器具接触佩带者的双眼来使用。
另外,作为贴在皮肤上的类型的温热器具,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保水凝胶层中含有芳香油的便携型温热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1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5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身体用的温热器具,其中,其具备:
第一薄片,其具有透气性;
第二薄片;
发热体,其夹在所述第一薄片以及所述第二薄片之间而配置,并且含有易氧化性金属以及碳成分;和
粘结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中适用于佩带者侧的面上,
在所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有未设置所述粘结层的无粘结层区域,
满足下述关系(a)、(b),并通过香料进行赋香,
(a)上述温热器具中上述香料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且0.52以下;
(b)上述温热器具中的上述碳成分的含量为0.89mg/cm2以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其附带的以下的附图可知。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发热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温热器具中设有剥离纸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6]是表示将温热器具收纳于外包装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从温热器具上剥离剥离纸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8]是表示将温热器具佩带于佩带者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温热器具的变形例的平面视图。
[图10]是表示温热器具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1]是说明温热器具的粘着力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12]是表示温热器具的变形例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们探讨了对贴在身体上的类型的温热器具赋香,结果明确了在现有的赋香量或赋香方法中,根据贴的位置不同而存在感觉到的香味变弱的情况。即,由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温热器具适用于靠近鼻子的眼睛,因此,赋香量少也可以,但是在贴附于身体中背面侧的情况等下,必须相比适用于眼睛的温热器具增加赋香量。另外,如专利文献2,如果在凝胶中含有香料成分,则有香料的挥发受到抑制的倾向,因此,同样地根据贴附的位置不同而存在香料的效果变弱的情况。因此,本发明者们为了有效地发挥香料的效果,探讨了相比现有的赋香品增加赋香量,并且不在粘结层或发热体而在更容易挥发的薄片部分含有香料。
进行了以上的探讨,结果产生了新的技术问题。对赋香后的温热器具在使用时的发热特性和对佩带者的粘着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经过长期保存的温热器具中,薄片中大量含有的香料被发热组合物中的碳成分以及用于贴在身体上的粘结剂吸附,从而在发热特性以及粘着力方面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在贴附于身体表面(皮肤)的情况下,从缓和剥离时的刺激的观点出发,粘结层的粘着力在强度上有一定的限度。即,如果提高香料的含量,则发热特性、粘着力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提高碳成分的含量,则有不能得到充分的香味的倾向。
而且,进行了进一步专门探讨,结果发现通过以特定的比例使用香料和碳成分,并且使碳成分的含量为特定量,能够得到香味、发热特性以及粘着力的平衡优异的温热器具。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香味、发热特性以及粘着力的平衡优异的,贴附于身体上使用的身体用的温热器具。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符号,适当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以避免重复。
首先,参照图1~图3,简要说明温热器具1。
图1是从温热器具1的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图2、3是图1的II-II方向的截面图。但是,在图2、3中,剥离纸2被安装在温热器具1上。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具备:第一薄片11,所述薄片接触佩带者的身体,并且具有透气性;第二薄片12,其位于与佩带者的身体相反侧;发热体13,其夹在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之间而配置,并且在发热时产生水蒸气;和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其设置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中适用于佩带者一侧的面上。进一步,温热器具1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未设置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的无粘结层区域。在该情况下,如图2、3所示,进一步通过作为配置于第一薄片11侧的第三薄片的具有透气性的薄片171和作为配置于第二薄片12侧的第四薄片的薄片172设置内袋17,发热体13可以夹在该内袋17中而配置。在该情况下,薄片171位于佩带者的身体侧。
该温热器具1以第一薄片11在佩带温热器具1时位于佩带者一侧的方式而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佩带者的身体是指不包括脸等的头部并且能够通过粘结剂贴附温热器具1的部位。例如,可以列举背面,具体而言是后颈、从后颈到肩膀的部分、后背、腹部等。
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这些粘结层用于将该温热器具1固定于佩带者的肌肤上。
第一粘结层14由并排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开的一对第一粘结层构成,第二粘结层15配置于上述一对第一粘结层14之间的区域,并且仿效第一粘结层14在相同方向上延伸。
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发热体13位于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
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在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不存在粘结层,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以向发热体13供给空气的方式构成。
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粘结层优选设置在不与发热体13重叠的区域,另外,从确保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的观点出发,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无粘结层区域。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周缘部是第一薄片11的接触佩带者一侧的面中的外周附近,是比发热体13的区域更外周侧的区域。对于无粘结层区域,其大小、数量、位置不特别限定,不过从充分确保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的观点出发,优选设置在分开设置的一对第一粘结层14之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在设置第二粘结层15的情况下,优选设置于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更具体地说,可以将图2、3中的第一粘结层14和/或第二粘结层15上下分割,也可以配置于发热体13的上部和/或下部,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例如,在图1的温热器具1中,无粘结层区域在第一薄片11的周缘部上下各设置有3个。
另外,该温热器具1具有非透气层的第二薄片12,其夹着发热体13并位于与第一薄片11相反侧。另外,如图2、3所示,在进一步设置内袋17,并且使该内袋17夹着发热体13而配置的情况下,优选第二薄片12为透气性的薄片,并且将构成内袋17的薄片172作为非透气性。以下,在本发明中,如图2、3所示,举例说明设置内袋17的情况。
在这样的温热器具1中,由于以在与内置发热体13的发热部18的薄片171相反侧设置有非透气性的薄片172,并通过透气性的第一薄片11和薄片171对发热体供给空气的方式构成,因此,由发热体13产生的水蒸气难以从第二薄片12侧向外部放出,从而可以优先从第一薄片11侧放出由发热体13产生的水蒸气。这样,可以确实地对佩带者的皮肤供给水蒸气。
另外,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在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不存在粘结层,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以通过薄片171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的方式来构成。因此,在佩带温热器具1的时候,可以有能够在佩带者的皮肤和第一薄片11之间供给空气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路径,可以通过第一薄片11和薄片171对发热体13良好地供给空气。这样,可以得到所期望的发热特性。另外,在将温热器具1贴附于佩带者的后颈侧时,能够防止头发等附着在温热器具1的粘结层上。
接下来,参照图1~8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构成温热器具1的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都是同样的大小,并且是相同的平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即温热器具1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形成具有长边方向X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Y的横宽的形状。即,X轴方向的长度比Y轴方向的长度长,例如为第一薄片11以及第二薄片12在长边方向X方向上具有长边并在短边方向Y方向上具有短边的横宽形状,具体而言,优选平面视图中的形状为矩形形状、长圆形状、椭圆形状、豆子形状等。
这样,通过将温热器具1制成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为横宽的扁平形状,从而可以将温热器具1贴附在背面部,更具体而言,以在佩带者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贴附于后颈侧、背后、腰部分。
温热器具1通过将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的外周缘贴合或者密封,从而构成在内部收纳发热部18的外袋(第一收纳体)。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用不同的薄片构成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并将彼此的外周缘贴合或者密封,从而可以构成袋体,另外,也可以通过以一连片的薄片构成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将该一连片的薄片对折,并将相对的外周缘彼此贴合或者密封,从而构成袋体。
在佩带者佩带温热器具1时,第一薄片11位于佩带者的皮肤侧。第一薄片11是透气性薄片,其透气度的下限值不特别限定,可以为0秒/100ml,不过如果考虑到为了防止透过看见位于内侧的内袋17,并且得到维持薄片的形态的强度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等,优选为1秒/100ml以上。另外,从不妨碍薄片171的透气性的观点出发,第一薄片11的透气度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秒/100ml以下,更加优选为10秒/100ml以下。
作为第一薄片11,可以使用以无纺布为首的纤维薄片。
透气度是通过JISP8117(1998年)测定的值,以在一定压力下100ml的空气通过6.42cm2的面积的时间来定义。因此,透气度大意味着空气通过时花费时间,即,透气性低。相反地,透气度小意味着透气性高。这样,透气度的大小与透气性的高低显示相反的关系。透气度可以用王研式透气度仪来进行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薄片12与第一薄片11同样地由透气性薄片构成。但是,从美观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第一薄片11同样地由无纺布构成。
在此,温热器具1可以做成至少在X轴方向上能够伸缩的结构。例如,可以制成使第一薄片11以及第二薄片12具有上述透气性,并且在X轴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性薄片。作为伸缩性薄片,例如可以列举由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等的聚烯烃、聚酰胺、聚丙烯酸等中的合成纤维;选自纤维素、蚕丝、棉、羊毛等中的天然纤维;或者将它们复合而成的纤维等构成的薄片。或者,作为伸缩性薄片,也可以使用用2种以上的纤维,并通过选自热风法(air-throughmethod)、纺粘法(spunbondmethod)、针刺法(needlepunchmethod)、熔喷法、梳理法(cardmethod)、热熔法(heatfusionmethod)、水流交络法、溶剂粘合法中的方法制造的无纺布。另外,除了无纺布以外,也可以使用针织布等。从手感或弹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作为伸缩性薄片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作为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优选为含有弹性纤维(例如,聚氨酯、聚酯)作为构成纤维的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等,从手感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使用用硅酮或表面活性剂等对无纺布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无纺布。另外,可以做成用同种材料构成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的伸缩性薄片,也可以做成用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伸缩性薄片。
发热体13被收纳在内袋17中,作为发热部18配置于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之间。该发热体13在发热时产生蒸汽,其由含有易氧化性金属、水、碳成分的发热组合物构成。
易氧化性金属是放出氧化反应热的金属,例如可以列举铁、铝、锌、锰、镁、钙、将这些中的2种以上混合得到的混合金属等的粉末或纤维,从成本、广泛使用性、操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铁。
作为碳成分,具有保水能力或氧供给能力或催化能力,例如可以使用选自活性炭、乙炔黑、以及石墨中的1种或2种以上,从成本、提高发热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活性炭。
温热器具1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作为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相对于整体的面积的碳量来求得。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整体的面积是温热器具1贴附于身体上的面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温热器具1的最外表面并配置于身体侧的第一薄片11的面积。但是,贴附于身体的面不限定于形成有粘结层的部分。另外,附属于温热器具1的部分,例如为了使用后容易将温热器具1剥下而设置的抓手部分等与由温热器具1产生的效果无直接关系的部分,不包含于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的整体的面积中。
从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温热器具1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89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6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1.04mg/cm2以上;另一方面,从发挥香料的挥散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63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8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1.26mg/cm2以下。另外,优选为0.89~1.63mg/cm2,进一步优选为0.96~1.38mg/cm2,更加优选为1.04~1.26mg/cm2。由此,可以发挥香料的挥散效果,并且通过将香料吸附于粘结剂以及碳成分从而可以抑制粘着力以及发热特性降低。
温热器具1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测定。
(1)在氮气流下称取3g左右的发热体之后,在120℃下干燥30分钟,测定水分量。
(2)将上述(1)中得到的干燥物分散于少量的水(3ml)中准备浆状物。
(3)准备偏钨酸钠75%水溶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碳成分和易氧化性金属。浆状物:使偏钨酸钠水溶液的质量比例为3:25~5:25的范围,在5℃下以1万转进行30分钟离心分离。
(4)取出含有碳成分的上层部的浆料,水洗数次,除去盐分、水溶性无机物之后,测量干燥质量,并除以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的总面积算出碳成分的含量。
发热体13可以是粉体或粉体的成型物,也可以是薄片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视图中成为矩形形状(正方形、长方形)的薄片状。
发热体13例如可以通过制作上述含有发热组合物的浆状物,并将该浆状物涂布于基材层S(参照图2)上,或者涂布于后述的基材层R(参照图10)而得到。
在该情况下,发热体13与基材层S和基材层R一起被收纳于后述的内袋17内。
作为基材层S优选使用水分能够吸收保持,并且具有透气性的薄片。基材层S可以吸收一定量发热组合物中的水分。基材层S的透气度(吸收了水分的状态)优选为5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另外,下限值不特别限定,优选为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秒/100ml以上。
作为基材层S,例如可以列举将纤维作为原料的纸、无纺布、织物、针织物等的纤维薄片。作为上述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以植物纤维以及动物纤维等的天然纤维作为主要成分的纤维或以化学纤维作为主要成分的纤维。另外,为了容易吸收保持水分,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吸水性原材料,例如α化淀粉或吸水性聚合物等。
另外,在佩带者将温热器具1佩带于皮肤上时,基材层S可以位于比发热体13更靠近皮肤侧,也可以位于比发热体13更远离皮肤侧。
在发热体13为粉体状或浆料状的情况下,为了容易装入内袋17中,发热体13可以采取包含基材层S和R的3层结构(从薄片172侧开始为基材层R/发热体13/基材层S)(图10)。考虑到放入到内袋17的操作性,基材层R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80g/m2以下,优选为50g/m2以下,更加优选为35g/m2以下,从成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g/m2以上。基材层R可以是透气性或非透气性的任一种,在透气性的情况下,透气度优选为5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另外,下限值不特别限定,优选为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秒/100ml以上。作为基材层R的原材料,例如可以使用PE或PP等。
另外,发热体13可以使用抄纸机通过抄纸法来制造。在该情况下,除了上述各成分以外,发热组合物优选含有纤维材料。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没有基材层S。
如图2~4所示,如上所述的发热体13被收纳于内袋(第二收纳体)17中。由发热体13和内袋17构成发热部18。
内袋17通过将薄片171和薄片172的周缘部接合而构成。薄片171、172的周缘部以外的区域是非接合区域,发热体13被配置于非接合区域内。
在佩带者将温热器具1佩带于皮肤上时,薄片171配置于比发热体13更靠近皮肤侧。
薄片171为构成发热部18的薄片,且具有透气性。从控制发热温度并防止异常发热的观点出发,薄片171的透气度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秒/100ml以上,更加优选为1300秒/100ml以上。另一方面,从得到良好的温度的上升(5分钟以内)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0秒/100ml以下。作为具有这样的透气度的薄片171,例如优选使用具有透湿性但是不具有透水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多孔性薄片。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在聚乙烯中含有碳酸钙等并进行了延伸的薄膜。另外,在如上所述没有设置内袋17的情况下,优选使第一薄片11具有与该薄片171同样的透气度。
在佩带者将温热器具1佩带于皮肤上时,薄片172位于比发热体13更远离皮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172是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非透气性薄片。在此,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非透气性薄片是不仅包括完全不透过空气的非透气性薄片,还包括即使透过空气也不具有会对发热体13的发热特性产生影响的程度的透气性(即,成为与使用了完全不透过空气的非透气性薄片的情况同样的发热特性)的难透气性的薄片的概念。非透气性薄片的透气度为80,000秒/100ml以上,优选为100,00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00秒/100ml以上。
作为薄片172,可以使用一层或多层的聚乙烯薄膜等的合成树脂性的薄膜。另外,可以使用在一层或多层的合成树脂制的薄膜的外面层叠有以选自针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以及纺粘无纺布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无纺布为首的各种纤维薄片以及通过抄造得到的纸而成的薄片。这样的纤维薄片以及纸形成薄片172的最外面,从容易保持赋香后的香料的观点出发,优选薄片172包含纤维薄片或纸而构成。另外,在如上所述没有设置内袋17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二薄片12做成与该薄片172同样地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非透气性薄片。
在此,温热器具1具有非透气性的薄片172,从而由第二薄片12、薄片172以及基材层R(在没有基材层R的情况下除去基材层R)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比由第一薄片11、薄片171、基材层S(在没有基材层S的情况下除去基材层S)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低。换而言之,将第二薄片12作为最外层从第二薄片12至发热体13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度比将第一薄片11作为最外层从第一薄片11到发热体13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度高。
如上所述的发热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视图中为矩形形状(进一步优选为正方形形状)。
而且,如上所述的发热部18被收纳于由上述的第一薄片11以及第二薄片12构成的外袋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袋内收纳了多个发热部18。多个发热部18沿着外袋的X轴方向分开配置。发热部18的一边可以与外袋的长边平行。发热部18的薄片172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热熔类胶粘剂等的粘结剂固定于第二薄片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薄片11、薄片171、基材层S形成用于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的透气层。另外,在发热体13没有形成在基材层S上的情况下,上述透气层由第一薄片11、薄片171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1~3对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进行说明。
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设置于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用于将温热器具1粘附在佩带者的皮肤上。
第一粘结层14由一对构成,该一对第一粘结层14在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并排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开配置,优选分别配置于第一薄片11的X轴方向的端部。更加优选该一对第一粘结层14夹着通过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的X轴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C(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纵向中心线)而配置,优选为配置在对称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粘结层14与第二粘结层15不交叉,沿着第一薄片11的Y轴方向延伸,优选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由此,可以将温热器具1稳定地贴附于佩带者,并且在佩带温热器具1时,在佩带者的皮肤与第一薄片之间可以有能够供给空气的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通道,通过第一薄片11可以对发热体良好地供给空气。
进一步优选,在从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该一对第一粘结层14的圆弧状的外周缘以与第一薄片11的Y轴方向的外周缘(圆弧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并成为半月形状。
另外,在图1中,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设置于第一薄片11的没有设置发热部18的区域。
另外,在从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从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不与发热体13重叠。
另一方面,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二粘结层15配置于一对第一粘结层14之间的区域,并且仿照第一粘结层14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第二粘结层15沿着与一对第一粘结层14相同的方向,即,沿着第一薄片11的Y轴方向延伸。由此,能够将温热器具1稳定地贴附于佩带者上,并且在佩带了温热器具1时,可以在佩带者的皮肤和第一薄片11之间有能够供给空气的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通道,并且可以通过第一薄片11向发热体13良好地供给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二粘结层15成为矩形形状。而且,第二粘结层15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可以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即,第二粘结层15可以以包覆第一薄片11的Y轴方向全长的方式形成。
另外,通过将第一粘结层14配置于温热器具1的X轴方向的端部,并且将第二粘结层15设置于中心线C的附近,从而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确保了发热体13所在的,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宽广,因而,在佩带温热器具1的时候,可以在佩带者的皮肤和第一薄片11之间有能够供给空气的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通道,能够通过第一薄片11向发热体13良好地供给空气,并且能够将温热器具1确实地固定于佩带者,所以优选。例如,即便将温热器具1贴附于佩带者的头部或从头部到肩部的背面这样的进行有特点的动作的部分,也能够防止温热器具1剥离。
另外,上面针对将第二粘结层15设置在中心线C的附近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第二粘结层15的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从中心线C向长边方向平行移动。具体而言,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温热器具1的平面视图中,如图9所示,从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第二粘结层15可以不与发热体13重叠而与发热部18重叠,进一步,如图12所示,从粘着力的观点出发,第二粘结层15与发热体13可以以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第二粘结层15,多个第二粘结层15彼此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第二粘结层15。多个第二粘结层15可以夹着中心线C配置于对称位置。多个第二粘结层15可以沿着第一薄片11的Y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粘结层15平行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粘结层15之间不存在粘结层而形成有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露出的露出区域111(无粘结层区域),并且露出区域111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平面视图中为矩形形状。作为无粘结层区域的露出区域11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可以达到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露出区域111位于第一薄片11的X轴方向的中心,上述中心线C通过露出区域111内。具体在后面叙述,中心线C成为温热器具1的折弯线。在该折弯线上可以不存在粘结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从容易折弯或对身体的适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露出区域111不与发热体13重叠、进一步优选不与发热部18重叠。但是,如图9所示,露出区域111也可以与发热部18重叠。
如图1所示,在第一薄片11外表面的第一粘结层14和邻接的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不存在粘结层,而形成有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露出的露出区域112(无粘结层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薄片11外表面形成有一对露出区域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露出区域112的大小以及形状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在此,露出区域112是由第一粘结层14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第二粘结层15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围成的区域。这样,通过在第一薄片11外表面的第一粘结层14与邻接的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区域不存在粘结层,从而空气的通过难以被粘结层阻碍,可以在佩带者的皮肤和发热体13之间通过露出区域112良好地通过空气。
露出区域112包含一对露出区域,即露出区域(第一露出区域)112A和露出区域(第二露出区域)112B。露出区域112A是位于比发热体13更靠Y轴方向外侧的区域。
露出区域112A从与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夹着发热体13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正交的方向)夹着发热体13,从发热体13的外周缘(在图1中,是划分发热体13的上边或下边)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露出区域112A是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起到重要的作用的位置。
通过在发热体13的外周缘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之间不存在粘结层,并且以由发热体13的X轴方向的边在X轴方向上延长的延长线、第一粘结层14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第二粘结层15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围起来的区域整体作为露出区域112A,可以使露出区域112A为大的面积。
通过形成露出区域112A,空气可以良好地供给发热体13。另外,通过形成露出区域112A,在将温热器具1贴附于佩带者的后颈或后背侧时,可以防止头发等附着于温热器具1的粘结层。由此,可以做成实用的温热器具1。
露出区域112B邻接于露出区域112A,并且连接于露出区域112A设置。该露出区域112B包覆发热体13,并且是对发热体13供给空气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另一个地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发热体13整体被露出区域112B包覆。换而言之,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以不与发热体13重叠的方式配置,发热体13未被粘结层包覆。通过这样,可以容易地向发热体13供给空气。另外,可以确实地将由发热体13产生的蒸汽供给佩带者。
如上所述,使露出区域112A为大面积。由此,可以对邻接于露出区域112A的露出区域112B确实地供给空气,并且可以通过露出区域112B对发热体13侧充分地供给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区域11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比发热体13的X轴方向的宽度W2长,进一步比发热部18的X轴方向的宽度长,并且,露出区域112的Y轴方向的长度比发热体13的Y轴方向的长度长,进一步比发热部18的Y轴方向的长度长。
另外,露出区域11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虽然比发热体13的X轴方向的宽度W2长,但是可以比发热部18的X轴方向的宽度短(参照图9)。
另外,露出区域11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比露出区域111的X轴方向的宽度W3大,例如,宽度W1成为宽度W3的3~15倍。
另外,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通过将含有选自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橡胶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或者2种以上的粘结剂涂布于第一薄片11的外表面而形成。作为形成粘结层的树脂,其中,从能够做成热熔胶粘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选自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橡胶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或者2种以上。
对于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从凝集力高的观点出发,作为粘结剂优选使用热熔胶粘剂。热熔胶粘剂通常含有粘结基剂、粘结赋予树脂以及软化剂作为构成成分。
作为粘结基剂,可以列举丁苯橡胶(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粘结基剂的配合量优选设定为5~50重量%,进一步优选设定为10~40重量%。
作为粘结赋予树脂,有松香以及松香衍生物、萜烯树脂、石油树脂,作为石油树脂,可以列举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二环戊二烯类石油树脂、它们的共聚物类或氢化石油树脂类。粘结赋予树脂的配合量优选设定为10~60重量%,进一步优选设定为20~50重量%。
作为软化剂成分,可以列举软化点为10℃以下且重均分子量为200~700的加工油、矿物油、各种增塑剂、聚丁烯以及液状粘结赋予树脂等。软化剂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粘结剂整体优选设定为10~60重量%,进一步优选设定为20~50重量%。
除了以上的成分以外,可以在热熔胶粘剂中适当配合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添加剂。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以使用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磷类抗氧化剂、苯并咪唑类抗氧化剂等。
上述的热熔胶粘剂的涂布量优选为140~220g/m2,从充分的粘着力的表现、防止粘结剂的皮肤残留的观点出发,更加优选为150~200g/m2
接下来,参照图2、3、5对剥离纸2进行说明。图5是在图1的温热器具1上安装有剥离纸2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在温热器具1上设置有覆盖粘结层全部区域的剥离纸2。
剥离纸2优选由至少一对剥离部21、2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对剥离部21、22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部21覆盖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的一个第一粘结层14、一个露出区域112、一对第二粘结层15中的一个第二粘结层15、露出区域111、一对第二粘结层15中的另一个第二粘结层15以及另一个露出区域112的一部分。而且,剥离部21粘结于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的一个第一粘结层14以及一对第二粘结层15的两者。
如图5所示,剥离部21的外周缘由与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重叠的外周缘部21A和在另一个露出区域112上Y轴方向上延伸的外周缘部21B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部22覆盖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的另一个第一粘结层14,并且覆盖另一个露出区域112的其余的一部分。而且,剥离部22粘结于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的另一个第一粘结层14。
如图5所示,剥离部22的外周缘由与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重叠的外周缘部22A、在另一个露出区域112上Y轴方向上延伸的外周缘部22B构成。
这样,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剥离部21与剥离部22形状不同。另外,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剥离部21与剥离部22分开,外周缘部22B和外周缘部21B相对。另外,外周缘部22B和外周缘部21B位于另一个露出区域112上,并且第一薄片11外表面从外周缘部22B和外周缘部21B之间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个露出区域112露出。外周缘部22B以及外周缘部21B在从中心线C向X轴方向偏离的位置。
如上所述,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位于露出区域112上。因此,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附近的区域、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附近的区域不粘接于粘结层。由此,佩带者能够容易地抓取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附近的区域、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附近的区域。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剥离纸2从温热器具1上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区域11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比露出区域111的X轴方向的宽度W3宽。因此,与在露出区域111上存在剥离部21、22的外周缘部21B、22B的情况相比,在露出区域112上存在外周缘部21B、22B的情况能够更容易地确保外周缘部21B、22B与粘结层之间的距离较宽。具体而言,可以确保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的距离、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和第一粘结层14之间的距离较宽,并且可以确保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附近的未粘结于粘结层的区域、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附近的未粘结于粘结层的区域较宽。
进一步,通过使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和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之间分开,从而可以减小剥离纸2整体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产生的垃圾的量,并且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此,针对温热器具1的大小进行说明。
温热器具1是佩带于佩带者的头部、尤其是后颈到背面侧的温热器具,X轴方向的长度例如为10~30cm,Y轴方向的长度为5~10cm。
另外,第一粘结层14的X轴方向的最大宽度为10~80mm,第二粘结层15的X轴方向的宽度为2~10mm,露出区域111的X轴方向的最大宽度W3例如为4~10mm,露出区域112的X轴方向的宽度W1例如为15~130mm。
如上所述的温热器具1如图6所示在安装有剥离纸2的状态下,被收纳于外包装体(包装体)3内。由此,可以抑制碳成分的氧化。
将安装有剥离纸2的温热器具1对折。即,沿着延伸方向沿中心线C弯折露出区域111。此时,以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侧成为内侧的方式与剥离纸2一起弯折温热器具1。
然后,收纳于外包装体3内,密封外包装体3。外包装体3由具有阻氧性的薄膜构成。可以用这样的外包装体3和安装有剥离纸2的温热器具1构成发热物品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弯折不存在粘结层的露出区域111,因此容易将温热器具1弯折。
另外,如果以粘结层成为内侧的方式与剥离纸2一起弯折安装有剥离纸2的温热器具1,则由于剥离纸相比温热器具1本身厚度极度变薄且伸缩性低,因此粘结剂彼此互相粘结从而发生粘结剂聚集,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有可能难以展开折叠的温热器具1。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弯折未设置粘结层的露出区域111,所以可以容易地展开折叠的温热器具1。
另外,露出区域111和发热体13没有重叠,没有必要弯折发热体13,因此能够顺利地将温热器具1弯折或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区域111不仅未与发热体13重叠,并且与发热部18也没有重叠,因此能够顺利地将温热器具1弯折或展开。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器具1通过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固定于佩带者的皮肤上。因此,从能够保护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或第一薄片11的观点出发,非常优选以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侧成为内侧的方式与剥离纸2一起弯折温热器具1,并收纳于外包装体3中。
另外,通过弯折温热器具1并收纳于外包装体3内,从而可以将温热器具1紧紧地收纳于外包装体3内,并且能够实现发热物品100整体的小型化。
在佩带者佩带温热器具1时,将外包装体3开封,从外包装体3中取出温热器具1。之后,从温热器具1剥离剥离纸2。例如,如图7所示,首先,从温热器具1剥离剥离部22。之后,通过剥离剥离部22从而使露出的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的一个第一粘结层14接触到佩带者的皮肤。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以将温热器具1配置于佩带者的后颈侧,并使温热器具1的长边方向在佩带者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将温热器具1贴附于后颈侧。之后,在将温热器具1一部分贴附于皮肤的状态下,将剥离部21从温热器具1剥离。然后,通过剥离剥离部21从而将露出的一对第一粘结层14中另一个第一粘结层14以及一对第二粘结层15贴附于佩带者的皮肤。由此,温热器具1被固定于佩带者。
这样,通过剥离多个剥离部中的一个剥离部,使多个粘结层中的一个粘结层露出,并固定于皮肤上,从而能够防止在将温热器具1固定于皮肤上时粘结层彼此互相紧粘在一起。之后,在一个粘结层固定于皮肤上的状态下,剥离剩余的剥离部,将多个粘结层中预先固定于皮肤上的以外的粘结层贴附于皮肤上,因此能够将温热器具1稳定地贴附于所希望的位置。
空气从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和佩带者的皮肤之间进入,通过第一薄片11和佩带者的皮肤之间,进入第一薄片11的内侧。然后,通过薄片171(在发热体13上在第一薄片11侧设置有基材层S的情况下也通过基材层S)供给到发热体13。由此,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发热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器具1的第二薄片12是透气性薄片,因此通过第二薄片12向温热器具1内部供给空气。然而,由于内袋17的薄片172为非透气层,因此,通过了第二薄片12的空气基本不会到达发热体13,非常难以从第二薄片12侧向发热体13供给空气。
发热体13中的易氧化性金属通过与空气接触,从而易氧化性金属氧化,发热体13发热。通过发热体13发热,发热体13中的水分蒸发,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基材层S、薄片171、第一薄片11(更具体而言为第一薄片11的露出区域112B)向温热器具1的外部放出。
另外,在发热体13上没有设置基材层S的情况下,蒸汽通过薄片171、第一薄片11向外部放出。
另一方面,由于内袋17的薄片172是非透气层,因此由发热体13产生的蒸汽被薄片172阻隔,基本不会从第二薄片12侧向外部放出。由此,能够优先从薄片171放出蒸汽,并且能够确实地向佩带者的皮肤供给蒸汽。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薄片172为非透气层,但是例如,在第二薄片12、薄片172中任一个为非透气层都可以,也可以使两者都为非透气层。
进一步,在内袋17内部可以配置非透气性的薄片。在该情况下,在比发热体13更靠近薄片172侧配置非透气性的薄片。在从第二薄片12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该非透气性的薄片优选包覆发热体13整体。在该情况下,第二薄片12、薄片172可以为非透气层,也可以为透气层。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薄片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一粘结层14的两端部、第二粘结层15的两端部都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但是不限定于此。
例如,可以第一粘结层14的端部未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在第一粘结层14的端部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之间有第一薄片11露出的区域。同样地,也可以第二粘结层15的端部未到达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在第二粘结层15的端部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之间有第一薄片11露出的区域。但是,为了将温热器具1稳定地固定于佩带者身上,优选在第一粘结层14以及第二粘结层15中至少任意一者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优选为两者的延伸方向的端部达到上述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
另外,例如,在第一粘结层14的端部未达到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的情况下,优选由第一粘结层14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的延长线、第二粘结层15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围起来的区域成为无粘结层区域即露出区域112。通过这样,可以确保露出区域112的面积宽广。
即,优选由第一粘结层14的发热体侧的一边或其延长线、第二粘结层15的发热体13侧的一边或其延长线、和第一薄片11的外周缘围起来的区域成为无粘结层区域即露出区域112。
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一粘结层14和/或第二粘结层15未与发热部18重叠,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第一粘结层14和/或第二粘结层15的一部分与发热部18的一边重叠。例如,如图9所示,发热体13与第一粘结层14和/或第二粘结层15虽然没有重叠,但是发热部18的内袋17的一边与第二粘结层15可以重叠。进一步,露出区域111可以与发热部18的一部分,例如内袋17的一边重叠。
进一步,发热体13可以与第二粘结层15重叠。即,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发热体13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之间。但是,从发热体13得到所希望的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优选以第二粘结层15的一部分从发热体13上在X轴方向(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夹着发热体13的方向)突出的方式配置第二粘结层15,其中,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优选以发热体13和第二粘结层15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粘结层15。
同样地,从发热体13得到所希望的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优选以第一粘结层14的X轴方向的一部分从发热体13上突出的方式配置第一粘结层14,其中,优选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以发热体13和第一粘结层14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粘结层14。进一步,优选沿着第一粘结层14和第二粘结层15夹着发热体13的方向(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的发热体13的宽度的80%以上未被粘结层覆盖,进一步优选85~95%未被粘结层覆盖。另外,优选在从第一薄片11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发热体13的表面积的80%以上不与粘结层重叠,进一步优选发热体13的表面积的85~95%不与粘结层重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体13被收纳于内袋17中,不过也可以没有内袋17。在未设置内袋17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一薄片11的透气度设定成与设置了内袋的情况下的第三薄片(薄片171)相同,第二薄片12的透气度在设置了内袋的情况下优选设定成与第四薄片(薄片172)相同。
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剥离部21的外周缘部21B和剥离部22的外周缘部22B之间形成了间隙,但是也可以外周缘部21B与外周缘部22B相对接,在外周缘部21B、22B之间没有间隙。
还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中,也可以形成缝隙,成为能够在X轴方向伸缩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温热器具1贴附于后颈侧,不过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贴附于佩带者的其它部位的皮肤面上。
香料可以列举例如下述成分A,优选含有这些的1种或2种以上。香料可以作为含有香料成分作为有效成分的香料组合物来使用。
〔成分A〕
链状单萜醇类、倍半萜醇类、单萜醇或者脂环式醇的醋酸酯类、二氢茉莉酸甲酯、紫罗兰酮或突厥酮。
作为链状单萜醇类,例如可以使用香叶醇、香茅醇、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乙基芳樟醇、橙花醇、月桂烯醇等。
作为倍半萜醇类,可以使用链状的以及环状的任一种。作为链状的倍半萜醇类,例如可以使用金合欢醇或橙花叔醇等。作为环状的倍半萜醇类,例如可以使用檀香脑、柏木醇、香根草醇(混合体)、广霍香醇等。
作为单萜醇的醋酸酯类,可以使用醋酸芳樟酯、醋酸香叶酯、醋酸香茅酯、醋酸乙基芳樟酯、醋酸薰衣草酯、二氢松香醇醋酸酯(menthanylacetate)等。另外,作为脂环式醇的醋酸酯类,可以列举醋酸邻叔丁基环己酯或醋酸对叔丁基环己酯等。
从充分的产生香味、确实地防止保存中的香味的变化的观点出发,成分A的含量优选在香料组合物整体中为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60质量%以上。在使用2种以上的情况下,它们的合计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
另外,只要是含有上述香料成分作为有效成分的香料组合物,也可以使用精油。作为这样的精油,例如可以列举作为天然精油的一种的熏衣草精油、甘菊精油、醒目薰衣草精油、迷迭香精油以及天竺葵精油等。
还进一步,除了上述香料成分以外,只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香料组合物中混合溶剂等。作为能够使用的溶剂,可以列举二丙二醇、乙二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苯甲酸苄酯、三乙基柠檬酸酯以及二乙基苯二甲酸酯等。
另一方面,从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产生香味以及防止保存中的香味的变化的观点出发,作为与上述香料成分不同的其它香气成分的以下的香料成分B的含量少则非常有效。从该观点出发,香料组合物中的以下的香料成分B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0质量%以下,特别更优选实质上不含有。
〔成分B〕
萜烯类烃或芳香族醇。
作为萜烯类烃,可以列举链状的萜烯类烃即香叶烯以及金合欢烯等;环状的萜烯类烃即松萜、柠檬萜、莰烯、水芹烯、萜品烯、萜品油烯、对伞花烃、柏木烯、石竹烯等。
作为芳香族醇,可以列举作为香气成分使用的各种化合物,例如苄醇、苯乙基醇、2-甲基-4-苯基戊醇(Pamplefleur)、二甲基苄基甲醇、苯己醇(3-甲基-5-苯基戊醇)等。
在调配香料组合物的情况下,除了上述成分A以及成分B以外,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例如《合成香料化学和商品知识》(印藤元一著,化学工业日报公司)中记载的香料成分。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己基肉桂醛、2-甲基-3-(4-叔丁基苯基)-丙醛、4-(4-羟基-4-甲基戊基)-3-环己烯-1-甲醛、香草醛等的醛类;茴香脑、丁香油酚等的酚类;γ-壬内酯、γ-十一烷酸内酯等的内酯类。不属于成分A以及成分B的香料成分的含量优选为香料组合物中的50质量%以下。
作为赋香的方法,例如,有对构成温热器具1的薄片用喷雾等直接添加香料组合物的方法、将香料组合物溶解于溶剂等中浸渍薄片的方法、或者将液状的香料或香料组合物溶解于溶剂等中得到的溶液涂布于构成的薄片上的方法等。进一步,可以采用对粉体或油脂的载体赋香,将粉末香料或膏状的赋香物贴附于薄片上的方法等。
对温热器具1赋香的位置可以将液状的香料组合物施于各种位置。从使香料组合物良好地散发香味的观点出发,优选香料组合物对靠近于发热体13的位置的薄片赋香。具体而言,作为构成温热器具1的薄片,可以列举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薄片171、薄片172,从能够更加有效地感受香味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第二薄片12、薄片172,更进一步优选为薄片172。
进一步详细地说,优选对构成发热部18的外表面的薄片172的材料中的纤维薄片或纸施加香料组合物。在薄片172上叠层非透气性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在发热部18的最外侧配置经过赋香的纤维薄片或纸。由此,可以减少对发热体13或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的影响,并且可以极力地降低由于保存导致的发热温度或粘着力的降低。在该情况下,施加香料组合物的纸的种类不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以木材纸浆作为主要原料的一般的纸。另外,只要是可以赋香的材质,纸之外也可以使用无纺布、织布等由纤维材料构成的薄片材料或多孔质薄膜等具有吸湿·吸油性的薄片。另外,在如上所述没有设置内袋17的情况下,优选对第二薄片12赋香。在该情况下,第二薄片12含有纤维薄片或纸来构成,进一步优选对纤维薄片或纸赋香,更进一步优选对纸赋香。
作为香料组合物的使用量,温热器具1中香料的含量相对于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且0.52以下。由此,在使用时能感觉到香味,并且能得到适度的发热特性。从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0.32以上,更加优选为0.34以上。另一方面,从香味效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6以下。另外,从香味、发热特性以及粘着力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32以上且0.5以下,更加优选为0.34以上且0.46以下。
另外,本发明中的香料的含量是指刚刚使用温热器具1前的香料的含量,不是指由于使用香料挥发之后的含量。
温热器具1中的香料的含量根据温热器具1中的碳成分的含量而不同,不过从使用时能感觉到香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2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9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34mg/cm2以上,而且,从得到适度的发热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7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55mg/cm2以下。
测定香料的含量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
可以使用有机溶剂从赋香后的温热器具1中直接提取香料成分,通过在检测器上具备质量分析仪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所得到的提取物,由此进行定量分析。另外,也可以使用具备了顶空导入装置的气相色谱系统,对照预先将香料含量与其挥发量的关系图表化的标准曲线,由此来估计含量。
如果提高香料的含量,则发热特性、粘着力变得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提高碳成分的含量,则有不能得到充分的香味的傾向,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的温热器具1,通过满足下述关系(a)、(b),可以得到香味、发热特性以及粘着力的平衡优异的温热器具1。
(a)温热器具1中香料的含量相对于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0.52以下;
(b)温热器具1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为0.89mg/cm2以上。
另外,即便在佩带者的背面粘着适用本发明的温热器具1的情况下,由于含有充分量的香料,佩带者也能感觉到香味。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组合物、制造方法、或者用途。
<1>一种身体用的温热器具,其中,其具备:
第一薄片,其具有透气性;
第二薄片;
发热体,其夹在上述第一薄片以及上述第二薄片之间而配置,并且含有易氧化性金属以及碳成分;和
粘结层,其设置于上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中适用于佩带者侧的面上,
在上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有未设置上述粘结层的无粘结层区域,
满足下述关系(a)、(b),并通过香料进行赋香,
(a)上述温热器具中上述香料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0.52以下;
(b)上述温热器具中的上述碳成分的含量为0.89mg/cm2以上。
<2>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粘结层含有选自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橡胶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或者2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选自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橡胶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或者2种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被粘着佩带于佩带者身体的背面。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上述发热体和上述第二薄片之间、或上述第二薄片中含有被上述香料赋香后的纤维薄片或纸而构成。
<5>如<4>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香料优选对纸进行赋香。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香料的含量在上述温热器具中优选为0.2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9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34mg/cm2以上;而且,优选为0.7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55mg/cm2以下。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从上述第一薄片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上述粘结层设置于上述第一薄片的未设置上述发热部的区域。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在平面视图中成为具有长边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横宽的形状。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在平面视图中,平面视图中的形状为矩形形状、长圆形状、椭圆形状、豆子形状的任意种。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中的上述碳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89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6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1.04mg/cm2以上。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中的上述碳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63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8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1.26mg/cm2以下。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中上述香料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且0.5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2以上,更加优选为0.34以上。
<13>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中上述香料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且0.52以下,优选为0.5以下,更加优选为0.46以下。
<14>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发热体被收纳于内袋中。
<15>如<14>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内袋通过将配置于上述第一薄片侧的第三薄片和配置于上述第二薄片侧的第四薄片的周缘部接合而构成。
<16>如<15>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三薄片的透气度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秒/100ml以上,更加优选为1300秒/100ml以上,而且,优选为5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0秒/100ml以下。
<17>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一薄片11的透气度优选为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秒/100ml以上;另外,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秒/100ml以下,更加优选为10秒/100ml以下。
<18>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四薄片是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非透气性薄片。
<19>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由上述第二薄片以及上述第四薄片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比由上述第一薄片以及上述第三薄片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低。
<20>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从上述第一薄片侧观察的上述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中,上述粘结层以与上述发热体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
<21>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粘结层具有:
并列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开的一对第一粘结层;和
配置在上述一对上述第一粘结层之间的区域并且效仿上述第一粘结层在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粘结层。
<22>如<2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上述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中,上述发热体位于形成于上述第一粘结层和上述第二粘结层之间的上述无粘结层区域即露出区域。
<23>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设置有覆盖上述粘结层的剥离纸。
<24>如<23>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剥离纸由至少一对剥离部构成,一个上述剥离部覆盖一对上述第一粘结层中的一个上述第一粘结层以及一对上述第二粘结层,另一个上述剥离部覆盖一对上述第一粘结层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粘结层。
<25>如<24>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一对上述剥离部在从上述第一薄片侧观察的上述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中互相分离。
<26>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二粘结层设置于上述温热器具的纵向中心线的附近。
<27>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设有多个上述第二粘结层,并且通过多个上述第二粘结层彼此互相分离从而形成了没有设置上述粘结层的无粘结层区域。
<28>如<27>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多个上述第二粘结层夹着上述温热器具的纵向中心线而配置于对称位置。
<29>如<2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纵向中心线为上述温热器具的折弯线,并且在该折弯线上不存在上述粘结层。
<30>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粘结层含有粘结基剂、粘结赋予树脂以及软化剂作为构成成分。
<31>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被粘着佩带于佩带者身体的后颈、从后颈到肩的部分、背脊、腹部的至少任一处。
<32>将<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粘着贴附于身体上使用的方法。
<33>使用<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得到香气成分的方法。
实施例
接下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温热器具1的制作>
如以下所述,制造了图1、10所示的温热器具1。
〔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制造〕
准备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碳成分8质量份、水62质量份、反应促进剂11质量份、增粘剂0.2质量份,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调制。将增粘剂溶解于水中,接下来溶解反应促进剂以准备水溶液,另一方面,准备预混合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的粉体,向水溶液中加入预混合粉体,用涡轮盘型搅拌翼在150rpm下搅拌10分钟从而得到了浆料状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
另外,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水、反应促进剂以及增粘剂的种类、产品名以及制造商如下所示。
·易氧化性金属:铁粉(铁粉RKH,平均粒径45μm,DOWAIPCREATIONCO.,LTD.制)
·碳成分:活性炭(CARBORAFFIN、平均粒径40μm、JapanEnviroChemicals,Limited制)
·水:自来水
·反应促进剂:氯化钠(药典氯化钠,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制)
·增粘剂:黄原胶(Eco-GumBT、DSPGOKYOFOOD&CHEMICALCO.,LTD.制)
〔发热体13的制造〕
作为基材层S,使用了将木材纸浆制的纸A(2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吸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钠,球状,平均粒径300μm,50g/m2,AquarickCA,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和木材纸浆制的纸B(3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造)按该顺序叠层一体化而得到的聚合物薄片(透气度1秒/100ml)。
作为基材层R准备非透气性的聚乙烯薄片(每单位面积的质量27g/m2),在1个单元的大小的25cm2(5cm×5cm)的基材层R上以每次0.1g/25cm2将上述发热粉体水分散物涂布在25cm2(5cm×5cm)的范围内直至表1所示的1.4~1.9g/25cm2,将基材层S的纸B侧朝向涂布面进行层叠,将层叠后的层叠体作为发热体13。另外,将相对于后述的温热器具1的活性炭量(mg/cm2)示于表1中。
〔发热部18的制造〕
将发热体13放入作为薄片171(透气度1,700秒/100ml)和薄片172(非透气性薄片)的内袋17内,将周缘部密封。此时,以基材层S侧位于薄片171侧(透气侧)的方式配置发热体13。由此,得到了发热部18。
薄片172(非透气性薄片)是由PE薄片(35g/m2)和木材纸浆制的纸(35g/m2)层叠层压而成的(没有图示),并且与薄片171在上述PE薄片面侧被热封。对于纸,使用了将香料如表1所示在相对于后述的温热器具1为0.297~0.668mg/cm2的范围内进行了赋香的纸,纸以成为发热部18的外侧的方式配置。香料使用了熏衣草精油(上述成分A为主成分)的含量为77质量%的香料(上述成分B:0质量%)。在表1中示出了对于改变了每1单元的上述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涂布量的6种发热体13,分别改变了7种赋香量的样品(也包括未赋香品)共42个的香料/活性炭质量比。
〔温热器具1的制造〕
作为第一薄片11,使用针刺无纺布(透气度为1秒/100ml以下,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80g/m2),作为第二薄片12使用了纺粘无纺布(透气度为1秒/100ml以下,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38g/m2)。然后,在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的内侧分开配置了2个发热部18(配置2单元)。之后,密封了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的周缘部。
进一步,以图1所示的配置配置了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通过使用橡胶类的粘结剂,并将粘结剂涂布于第一薄片11外表面,从而设置了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合计了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的粘着面积的总面积为36cm2,总粘结剂量为0.63g。制造后的温热器具1整体的平面视图中的面积为134.8cm2
将所得到的温热器具1放入到具有阻氧性的密闭容器(铝枕(AluminumPillow)),在50℃下保存3天后取出,在20℃50%RH环境下保存3小时之后,进行了下述所示的评价。
[表1]
[香料/活性炭质量比]
<评价>
按照以下方法评价上述表1所示的各温热器具1,并将其结果示于表2~6中。
〔发热温度的测定〕
使用基于JISS4100的测定机,将温热器具1的粘着面贴附于测定机的测定面,进行了发热测定。作为发热温度的评价项目,将测定10点时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示于表2中。如果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在53~57℃,特别是54~56℃的范围内,则能够得到良好的温暖感觉。
[表2]
[温热器具的发热特性(最高温度[℃])]
〔散发香味以及香味的变化的评价〕
让3名气味的专业人员嗅试验品的温热器具1的香味,对于量的变化,对“散发香味”进行0~6的7个等级的绝对评价,对于质的变化,对“香味的变化”进行0~3的4个等级的绝对评价,分别将其平均。另外,香味的变化大的由专业评价人员协商变化状态。将结果示于表3和4中。散发香味优选为2~4,进一步优选为2.5~3。
<散发香味的评价基准:7个等级的绝对评价>
0:无味
1:极微量地闻到
2:弱弱地闻到
3:明显地闻到
4:强烈地闻到
5:相当强烈地闻到
6:非常强烈地闻到
<香味的变化的评价基准:4个等级的绝对评价>
0:完全没有变化
1:基本没有变化
2:稍微变化
3:相当地变化
[表3]
[散发香味的评价(7个等级)]
[表4]
[香味的变化的评价(4个等级)]
〔粘着力的评价〕
粘着力的测定在20±2℃、50±15%的恒温室中进行。如图11所示,准备表面清洁并且平滑的不锈钢板30(A4尺寸),并将该表面用渗透有乙醇的ElleairProwipe(大王制纸株式会社)进行擦拭,之后用ElleairProwipe擦拭干。从包装袋中取出温热器具1(薄片),以不接触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部分的方式持拿薄片,将薄片轻轻地展开搭载于放置在水平方向的不锈钢板30上。持拿200g的砝码的侧面,从薄片之上一边摩擦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部分2次一边按压。以平面视图中薄片的凸部成为下方的方式迅速将不锈钢板30安装在墙壁上使之垂直,静置1分钟。准备了2个在夹子32(弹簧夹CP-106:PLUSStationeryCo.,作为防滑物将1mm厚的硅胶片夹持于夹子面)的把手的前端用风筝线安装了100g的砝码31的夹子。将该带有砝码31的夹子32以将系有风筝线的把手成为不锈钢板30侧的方式朝向,安装在薄片的上部2处(在与发热体相同的方向,没有涂布有第一粘结层14、第二粘结层15的部分)(图11)。此时,用一只手支撑砝码31并慢慢地放下手,将通过砝码31开始对薄片施加载荷时作为测定开始时。测定直至薄片从不锈钢板30剥离的时间(直至左侧剥离的秒数和直至右侧剥离的秒数的平均值),将其结果示于表5中,并按照以下方式评价。
良好82秒以上
稍微良好超过80秒且小于82秒
不好80秒以下
[表5]
[粘着力的评价(秒)]
另外,在活性炭量不同的6种温热器具1中,对上述的粘着力的评价时间,分别将各赋香品的时间相对于赋香量为0g/单元的样品的时间之比示于表6中,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良好0.75以上
稍微良好超过0.74且小于0.75
不好0.74以下
[表6]
[粘着力的评价(相对于未赋香品的秒数之比)]
实施例2
〔温热器具2的制造〕
除了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体13的制造”中涂布于基材层R的每1单元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量变更为1.6g/25cm2,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部18的制造”中的香料的赋香量变更为0.445mg/cm2,并且将薄片171变更为表7所示的透气度的薄片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制造了温热器具2。
〔温热器具2的评价〕
对于制得的温热器具2,按照上述“发热温度的测定”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发热测定。将结果示于表7中。另外,“散发香味”、“香味的变化”以及“粘着力”的评价结果都和与实施例1相同活性炭量以及赋香量中的评价结果(表3~6)相同。
[表7]
[由温热器具的薄片的透气度产生的发热特性]
薄片171的透气度(秒/100ml) 最高温度[℃]
600 55.5
1000 56.4
1300 56.0
3500 54.4
5000 53.4
实施例3
〔发热粉体的制造〕
使用在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制造”中使用的铁粉、活性炭、自来水、氯化钠以及上述“发热体13的制造”中使用的吸水性聚合物,按照以下的顺序制造了发热粉体。
首先,混合铁粉100质量份、吸水性聚合物14.1质量份以及活性炭8质量份,接下来在氮气氛下混合15.1质量%的盐水73质量份,制造了发热粉体。
〔温热器具3的制造〕
除了替代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部18的制造”的发热体13,将按上述方法得到的发热粉体1.725g在氮气氛下装入内部尺寸调节为5cm×5cm的内袋17中并进行了赋香以外,通过同样的操作制造了温热器具3。制造的温热器具3的活性炭量为1.084mg/cm2,赋香量为0.445mg/cm2
〔温热器具3的评价〕
对于上述得到的温热器具3进行“发热特性”、“散发香味”以及“香味的变化”的评价以及“粘着力”的评价,成为以下的结果。
·发热特性(最高温度):53.7℃
·散发香味的评价(7个等级):3.0
·香味的变化的评价(4个等级):0.3
·粘着力的评价(秒):87.0秒
·粘着力的评价(相对于未赋香品的秒数之比):0.791
实施例4
〔温热器具4的制造〕
除了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体13的制造”中的涂布于基材层R上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每1单元的量设定为1.6g/25cm2,将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部18的制造”中的香料的赋香量设定为0.445mg/cm2,将上述实施例1的“温热器具1的制造”中的第二粘结层15按图12所示的配置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制造了温热器具4。另外,此时的第二粘结层15的合计面积与实施例1相同。
〔温热器具4的评价〕
对于上述得到的温热器具4,进行了“发热特性”、“散发香味”以及“香味的变化”的评价以及“粘着力”的评价,成为以下的结果。
·发热特性(最高温度):55.2℃
·散发香味的评价(7个等级):3.0
·香味的变化的评价(4个等级):0.3
·粘着力的评价(秒):108秒
·粘着力的评价(相对于未赋香品的秒数之比):0.98
比较例1
〔温热器具5的制造〕
除了在上述实施例1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制造”中,将碳成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易氧化性金属的量设定为6质量份,将水的量设定为55质量份,将上述“发热体13的制造”中涂布于基材层R上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每1单元的量设定为1.4g/25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制造了温热器具5。温热器具3中的活性炭量为0.75mg/cm2,香料/活性炭质量比为0.593。
〔温热器具5的评价〕
对于制造的温热器具5,进行了“发热特性”、“散发香味”以及“香味的变化”的评价以及“粘着力”的评价,成为以下的结果。另外,由于“发热特性”、“粘着力”两者的结果差,因此,没有进行香味的评价。
·发热特性(最高温度):49.3℃
·粘着力的评价(秒):79秒
该申请主张以2013年6月1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3-121733号作为基础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20)

1.一种身体用的温热器具,其中,
具备:
第一薄片,其具有透气性;
第二薄片;
发热体,其夹在所述第一薄片以及所述第二薄片之间而配置,并且含有易氧化性金属以及碳成分;和
粘结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中适用于佩带者侧的面上,
在所述第一薄片的外表面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有未设置所述粘结层的无粘结层区域,
满足下述关系(a)、(b),并通过香料进行赋香,
(a)作为所述温热器具中所述香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碳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香料/碳成分为0.2以上0.52以下;
(b)所述温热器具中的所述碳成分的含量为0.89mg/cm2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第二薄片之间、或在所述第二薄片上含有被所述香料赋香后的纤维薄片或纸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香料对所述纸进行赋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发热体被收纳于内袋中,并配置于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第二薄片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内袋通过将配置于所述第一薄片侧的第三薄片与配置于所述第二薄片侧的第四薄片的周缘部接合而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第三薄片的透气度为5000秒/100ml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第四薄片是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非透气性薄片。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由所述第二薄片以及所述第四薄片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比由所述第一薄片以及所述第三薄片构成的薄片层整体的透气性低。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粘结层含有选自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橡胶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温热器具被粘着佩带于佩带者身体的背面。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薄片侧观察的平面视图中,所述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薄片的没有设置所述发热部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薄片侧观察的所述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中,所述粘结层以与所述发热体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粘结层具有:
并排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开的一对第一粘结层;和
配置在所述一对所述第一粘结层之间的区域并且效仿所述第一粘结层在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粘结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在所述温热器具的平面视图中,所述发热体位于形成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之间的所述无粘结层区域即露出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设置有覆盖所述粘结层的剥离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剥离纸由至少一对剥离部构成,
一个所述剥离部覆盖一对所述第一粘结层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粘结层以及一对所述第二粘结层,
另一个所述剥离部覆盖一对所述第一粘结层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粘结层。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第二粘结层设置于在所述温热器具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纵向中心线的附近。
18.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粘结层,并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粘结层彼此互相分离从而形成了没有设置所述粘结层的所述无粘结层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多个所述第二粘结层夹着所述温热器具的所述纵向中心线而配置于对称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纵向中心线为所述温热器具的折弯线,并且在该折弯线上不存在所述粘结层。
CN201480033176.5A 2013-06-10 2014-06-10 温热器具 Active CN105307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1733 2013-06-10
JP2013121733 2013-06-10
PCT/JP2014/065353 WO2014199986A1 (ja) 2013-06-10 2014-06-10 温熱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605A true CN105307605A (zh) 2016-02-03
CN105307605B CN105307605B (zh) 2018-04-20

Family

ID=5202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176.5A Active CN105307605B (zh) 2013-06-10 2014-06-10 温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4030B2 (zh)
EP (1) EP3009112B1 (zh)
JP (1) JP6377421B2 (zh)
KR (1) KR102243601B1 (zh)
CN (1) CN105307605B (zh)
HK (1) HK1220889A1 (zh)
RU (1) RU2665146C2 (zh)
SG (1) SG11201509664YA (zh)
WO (1) WO201419998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5574A (zh) * 2016-07-19 2018-01-26 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过冷溶液激发放热的低温热袋
CN110505855A (zh) * 2017-04-04 2019-11-26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CN110944605A (zh) * 2017-07-28 2020-03-31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CN111867530A (zh) * 2018-03-14 2020-10-30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CN114025720A (zh) * 2019-11-07 2022-02-08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和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
TWI846938B (zh) * 2019-08-30 2024-07-0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溫熱具
TWI849167B (zh) * 2019-07-02 2024-07-2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發熱件
TWI849166B (zh) * 2019-07-02 2024-07-2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發熱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6118B1 (en) * 2011-12-21 2019-01-23 Kao Corporatio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ing implement
JP6839055B2 (ja) * 2017-09-08 2021-03-03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塗布物の製造方法
JP7181025B2 (ja) * 2018-03-08 2022-11-30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WO2019172105A1 (ja) * 2018-03-08 2019-09-12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US20200138625A1 (en) * 2018-11-07 2020-05-07 Electro-Kinesis, Inc. Exothermically heated elastic adhesive tape and wrap with improvemen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611A (zh) * 2007-08-10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加热器具
JP2011160885A (ja) * 2010-02-05 2011-08-25 Kao Corp 発熱具
CN102227198A (zh) * 2008-12-10 2011-10-26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WO2011155542A1 (ja) * 2010-06-09 2011-12-15 花王株式会社 水蒸気発生温熱具
JP5031135B2 (ja) * 1999-12-28 2012-09-19 花王株式会社 水蒸気発生体
CN102946832A (zh) * 2010-06-18 2013-02-27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8587B2 (ja) * 1994-04-16 2001-07-16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温熱性貼付剤
US6096067A (en) * 1996-12-31 2000-08-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thermal body pad
JP2000000260A (ja) * 1998-06-15 2000-01-07 Genchi Kenkyusho:Kk 発熱体
US6336935B1 (en) 1999-09-15 2002-01-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thermal body wrap
EP1147752B1 (en) 2000-04-18 2005-02-16 Kao Corporation Steam generating unit, mask and eye pillow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JP2003135509A (ja) 2001-08-23 2003-05-13 Daiya Seiyaku Kk 携帯型温熱パッド
JP2003129041A (ja) * 2001-10-25 2003-05-08 Maikooru Kk 発熱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熱体並びにこの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JP4093348B2 (ja) * 2002-05-20 2008-06-04 マイコール株式会社 足温用発熱体及び足温用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JP4019856B2 (ja) * 2002-08-21 2007-12-12 花王株式会社 目用水蒸気発生温熱シート
JP2004208978A (ja) 2002-12-27 2004-07-29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組成物及び発熱体
US7065983B2 (en) * 2003-06-06 2006-06-27 Albert Long Trinh Adhesive ice bag device
US6974470B2 (en) * 2004-02-27 2005-12-13 Kao Corporation Heat-generative, steam generation sheet for face
JP2006306828A (ja) 2005-03-28 2006-11-09 Ooshin Mlp:Kk シート状パック化粧料及びパック化粧料用キット
JP5078295B2 (ja) 2006-07-31 2012-11-21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RU65756U1 (ru) * 2007-03-05 2007-08-27 Наталья Витальевна Леснова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огревающее и влаго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5080135B2 (ja) * 2007-05-21 2012-11-21 日東ライ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カイロおよび使い捨てカイロ用袋体構成部材
JP5284700B2 (ja) * 2007-11-09 2013-09-11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JP5317589B2 (ja) 2008-08-29 2013-10-16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CN101732123A (zh) 2008-11-14 2010-06-16 张宗贤 芬香加温热贴
JP5358304B2 (ja) * 2009-06-11 2013-12-04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JP5358378B2 (ja) * 2009-09-29 2013-12-04 日東ライ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使い捨てカイロ
JP2011135944A (ja) * 2009-12-25 2011-07-14 Kao Corp 発熱具
US20140031748A1 (en) 2011-04-12 2014-01-30 Mycoal Co., Ltd. Heat generating body
JP5905683B2 (ja) * 2011-08-24 2016-04-20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CN102988128A (zh) 2011-09-13 2013-03-27 李中民 精油理疗暖贴
JP5766085B2 (ja) * 2011-09-29 2015-08-19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CN104010599B (zh) 2011-12-21 2015-09-30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温热器具
EP2796118B1 (en) 2011-12-21 2019-01-23 Kao Corporation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ing implement
JP6602522B2 (ja) 2012-01-31 2019-11-06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発熱具
JP5945166B2 (ja) 2012-06-07 2016-07-05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JP6008595B2 (ja) 2012-06-07 2016-10-19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気温熱具
CN109069289A (zh) * 2016-05-02 2018-12-21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WO2017191682A1 (ja) * 2016-05-02 2017-11-09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発熱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1135B2 (ja) * 1999-12-28 2012-09-19 花王株式会社 水蒸気発生体
CN101778611A (zh) * 2007-08-10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加热器具
CN102227198A (zh) * 2008-12-10 2011-10-26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JP2011160885A (ja) * 2010-02-05 2011-08-25 Kao Corp 発熱具
WO2011155542A1 (ja) * 2010-06-09 2011-12-15 花王株式会社 水蒸気発生温熱具
CN102946832A (zh) * 2010-06-18 2013-02-27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5574A (zh) * 2016-07-19 2018-01-26 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过冷溶液激发放热的低温热袋
CN107625574B (zh) * 2016-07-19 2019-09-17 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利用过冷溶液激发放热的低温热袋
CN110505855A (zh) * 2017-04-04 2019-11-26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CN110944605A (zh) * 2017-07-28 2020-03-31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CN111867530A (zh) * 2018-03-14 2020-10-30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TWI849167B (zh) * 2019-07-02 2024-07-2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發熱件
TWI849166B (zh) * 2019-07-02 2024-07-2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發熱件
TWI846938B (zh) * 2019-08-30 2024-07-01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溫熱具
CN114025720A (zh) * 2019-11-07 2022-02-08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和温热器具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09112B1 (en) 2018-09-05
KR20160018771A (ko) 2016-02-17
RU2015156118A (ru) 2017-07-14
EP3009112A1 (en) 2016-04-20
SG11201509664YA (en) 2016-01-28
US10744030B2 (en) 2020-08-18
RU2665146C2 (ru) 2018-08-28
KR102243601B1 (ko) 2021-04-22
CN105307605B (zh) 2018-04-20
RU2015156118A3 (zh) 2018-03-12
JP2015016309A (ja) 2015-01-29
HK1220889A1 (zh) 2017-05-19
JP6377421B2 (ja) 2018-08-22
US20160128866A1 (en) 2016-05-12
WO2014199986A1 (ja) 2014-12-18
EP3009112A4 (en)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605B (zh) 温热器具
JP6611211B2 (ja) 使い捨て繊維製品用生地の製造方法
KR101973005B1 (ko) 시클로덱스트린 함유시트
PT2199447E (pt) Feltro de polímero super absorvente e método para a sua produção
EP2698133A1 (en) Heat generator
WO2006006650A1 (ja) 発熱体及び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JP5797465B2 (ja) 水蒸気発生温熱具
TWI776930B (zh) 溫熱器具
BRPI0808628A2 (pt) Construção de fralda descartável e adesivo
CN106456361A (zh) 一次性怀炉
WO2018016646A1 (ja) 不織布シート
JP6767190B2 (ja) 温熱具
JP2018000376A (ja) 発熱体及び温熱具
JP7028552B2 (ja) 温熱具
JPH08281042A (ja) 面状消臭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82769B2 (ja) 靴の中敷及び靴の中敷の製造方法
TWI686184B (zh) 拋棄式纖維產品用素材及使用其之拋棄式纖維產品
JP2020130505A (ja) 温熱具
JPH09267425A (ja) 天然ハ−ブ入り積層アロマシ−ト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4052121A (ja) 汗取り脇パ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08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