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605A - 温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温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605A
CN110944605A CN201880048152.5A CN201880048152A CN110944605A CN 110944605 A CN110944605 A CN 110944605A CN 201880048152 A CN201880048152 A CN 201880048152A CN 110944605 A CN110944605 A CN 110944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ss
sheet
wate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605B (zh
Inventor
冈本拓也
中岛美奈子
长谷川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4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温热器具(1)具有:发热部(10),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袋体(30),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发热部(10),温热器具(1)以含有(A)为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且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Description

温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在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而发热的温热器具中,通过施加香料而在使用时呈现出芳香。
此种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而发热的温热器具大多含有活性碳,因此产生香味浓郁性变得不充分、香味产生变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研究各种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就使温热器具的使用时的香味浓郁性变良好,不易引起保存中的香味变质的观点而言,公开有经含有链状单萜醇类、倍半萜醇类、单萜醇或脂环式醇的乙酸酯类、二氢茉莉酸甲酯、紫罗兰酮、或突厥酮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的温热器具。
在专利文献2中,就使用时的香味浓郁性良好,进而使清凉感强度与香味强度的平衡良好的观点而言,公开有分别保持有规定量的冷感剂与倍半萜烃的温热器具。
又,在专利文献3中,就提供即使在使用时也呈现出良好的香味的轻量化过的发热器具的观点而言,公开有使用特定基重的袋体且含有特定量的突厥烯酮的发热器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51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284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3-42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热器具,其具有:
发热部,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
袋体,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上述发热部,
该温热器具是经含有以下成分(A)和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
(A)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
(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
并且,成分(A)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附图说明
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是通过以下所述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及其所随附的以下附图而进一步变得明确。
图1是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部的剖视图。
图3是对制造实施方式的发热部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温热器具的一例的蒸汽温热器具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蒸汽温热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图4所示的蒸汽温热器具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蒸汽温热器具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判明了上述现有技术文献所公开的技术中在以下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在专利文献1~3中,在开发增加香味的变化、或者呈现出嗜好性较高的香味或有深度的香味的温热器具时,存在无法充分地应对的情形。对于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温热器具涉及呈现出不同芳香的新颖的温热器具的开发,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如下的新课题:如果对温热器具赋予特定的香味成分,则在制造温热器具后直到实际使用的期间,存在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不充分的情形。
本发明人就解决该课题的观点而言,进一步进行研究,结果得到:发现如上述般对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造成影响的香味群,将其与特定的香味群进行组合是有效的这样的见解。即,发现:考虑使用划分为特定的群的2种香味成分等新颖的香味的组合,通过控制其含量比,可稳定地保持温热器具的良好的发热特性,且获得良好的芳香,从而完成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可获得良好的芳香、且稳定地保持良好的发热特性的温热器具。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全部图式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度是通过JIS P8117测定的值,以在一定的压力下100ml的空气通过6.45cm2的面积的时间所定义。透气度可通过王研式透气度计或依照其的测定机进行测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温热器具的一例的模式性的剖视图。温热器具1具有:发热部10,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袋体30,其收容发热部10。温热器具1通过香料组合物而赋香。
温热器具1是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进行发热而赋予充分的温热效果,在依照JIS规格S4100的测定中,可具有发热温度38~74℃的性能。温热器具1可为伴随水蒸汽的产生的蒸汽温热器具,也可为实质上不伴随水蒸汽的产生而进行发热的所谓一次性怀炉。由于温热器具1通过香料组合物而赋香,因此在使用时,在发热的同时由香料组合物散发芳香。
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部1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发热部10是依序层叠基材层13、发热层11、及保水层12而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部10是如以基材层13与保水层12夹住发热层11般成为所谓夹层结构。以下,使用图2对发热部10的各层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发热层11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图2中21)、吸水剂(图2中22)、及水。
发热层11具备至少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的发热组合物。
易氧化性金属是发出氧化反应热的金属,例如可列举选自铁、铝、锌、锰、镁、及钙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粉末或纤维。其中,就处理性、安全性、制造成本、保存性及稳定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铁粉。作为铁粉,例如可列举选自还原铁粉、及雾化铁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在易氧化性金属为粉末的情形时,就有效率地进行氧化反应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其平均粒径为10~200μm,更优选为平均粒径为20~150μm。再者,易氧化性金属的粒径是指粉体的形态下的最大长度,可通过利用过筛分级、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进行测定。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易氧化性金属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又,平均粒径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
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基重表示,优选为100~3000g/m2,更优选为200~1500g/m2。由此,可使发热部10的发热温度上升为所需的温度。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基重表示,优选为100g/m2以上,更优选为200g/m2以上。又,优选为3,000g/m2以下,更优选为1500g/m2以下。
再者,发热部10中的铁粉的含量可通过依照JIS P8128的灰分试验、或热重量测定器求出。此外,可利用如果施加外部磁场则发生磁化的性质而通过振动试样型磁化测定试验等进行定量。
吸水剂具有保水能且至少含有碳成分。除了碳成分以外,例如可列举选自纤维材料、吸水性聚合物、及吸水性的粉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碳成分,具有保水能、供氧能、及催化剂能,例如可使用选自活性碳、乙炔黑、及石墨中的1种或2种以上,就湿润时容易吸附氧、或可将发热层11的水分保持为一定的观点而言,可优选地使用活性碳。更优选为使用选自椰壳碳、木粉碳、及泥炭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微细的粉末状物或小颗粒状物。其中,就将发热层11的水分保持为一定、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木粉碳。
不仅就与易氧化性金属均匀地混合的观点,而且就将发热层11中的水分率保持为最适合而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碳成分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0~200μm,更优选为平均粒径为12~100μm。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碳成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2μm以上。又,碳成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再者,碳成分的平均粒径是指粉体的形态下的最大长度,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进行测定。碳成分优选为使用粉体状的形态的物质,也可使用粉体状以外的形态的物质,例如,也可使用纤维状的形态的物质。
作为纤维材料,优选为使用亲水性纤维,其中更优选为使用纤维素纤维。作为纤维素纤维,可使用化学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作为吸水性聚合物,可列举可吸收、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的液体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的聚合物。
作为吸水性的粉体,可列举选自蛭石、锯屑、硅胶、及纸浆粉末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吸水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0.3~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5质量份,进而优选为3~13质量份。由此,可在所获得的发热部10中储存使氧化反应持续所必需的水分。又,可充分获得对发热部10的氧供给,从而获得较高的发热效率。又,由于可将发热部10的相对于所获得的发热量的热容量抑制为较小,因此发热温度上升变大,可获得所需的温度上升。
又,吸水剂的含量以基重表示,优选为4~290g/m2,更优选为7~160g/m2
再者,吸水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而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又,吸水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13质量份以下。
又,吸水剂的含量以基重表示,优选为4g/m2以上,更优选为7g/m2以上,又,优选为290g/m2以下,更优选为160g/m2以下。
就控制发热层11中的水分的方面而言,吸水剂中的碳成分的含量相对于吸水剂的总质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8质量%以上,进而更优选为吸水剂仅为碳成分。
进而,吸水剂中,吸水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吸水剂整体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2质量%以下。由于可将发热层11的相对于所获得的发热量的热容量抑制为较小,因此就发热温度上升变大,可获得所需的温度上升的方面而言,尤其优选为发热层11中不含吸水性聚合物。
在发热层11中,水的含量相对于吸水剂的含量的质量比(水/吸水剂)优选为0.8~13,更优选为1~12,进而优选为1.5~10。由此可充分地确保发热部10的透气性,因此可充分地获得氧供给而获得发热效率较高的发热层11。又,由于可将发热层11的相对于所获得的发热量的热容量抑制为较小,因此发热温度上升变大,可获得所需的温度上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水层12是由吸水片102所形成。
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优选为保水层12的最大吸水量的10~45质量%,更优选为12~40质量%,就在制造发热部10时,即使在发热组合物因某种理由被大量地填充至1个发热部10中,或大量地偏集存在于特定的部位的情形时,也可防止异常发热,而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的方面而言,进而优选为13~30质量%。
再者,最大吸水量是以如下方式进行测定。
保水层12的最大吸水量(Wmax)如下所述,可使用JIS L1906所记载的测定方法。具体而言,测定保水层12的质量(W0),将保水层12在5质量%氯化钠水溶液中浸渍5分钟后,通过镊子取出,在空气中垂吊放置1分钟使无法保持的水分滴落后,测定质量(W1),根据下述的式算出最大吸水量(Wmax)。
Wmax=W1-W0
保水层12优选为可吸收保持最大吸水量的10~45质量%的水的吸水性,虽然不论透气性的有无,但更优选具有透气性。
在吸收最大吸水量的10~45质量%的水的状态下的保水层12的透气度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下,更优选为1~300秒/100ml。通过设为此种透气度,可充分地确保发热部10的透气性,因此可充分地获得氧供给而获得较高的发热效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变得良好,并且能够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又,更优选为300秒/100ml以下,就防止过度的温度上升的观点而言,进而优选为1秒/100ml以上。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水层12是含有成分(a)纤维材料、及成分(b)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片102。
保水层12可由含有成分(a)的薄片,例如一层纤维片构成,也可层叠两层以上。作为纤维片,具体而言,可列举由下文所述的纤维材料制造的纸、无纺布、或将纸与无纺布层叠而成的物质等。作为含有成分(a)的薄片,具体而言,可为对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片、聚丙烯片等不具有吸水性的素材层叠或层压纤维材料而成的纸、无纺布等片材,也可为对纸浆纤维或人造丝纤维等纤维材料进一步层叠或混合其它纤维材料而成的抄纸、无纺布等片材。就可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将发热层11中的水分率保持为最适合,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保水层12使用含有成分(a)的薄片。
保水层12可进而含有成分(b)。在保水层12含有成分(b)的情形时,保水层12的形态可例示以下的形态。
(i)以将成分(a)及成分(b)均匀混合的状态制成1片薄片的形态。
(ii)在含有成分(a)的相同或不同的薄片间配置成分(b)而成的形态。
(iii)散布成分(b)而制成薄片状的形态。
其中,就可容易地控制发热层11的水分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上述(ii)的形态。再者,上述(ii)的形态的保水层12例如可将成分(b)均匀地散布在含有成分(a)的薄片上,自其上方喷雾200g/m2的量的水后,进一步在其上层叠含有成分(a)的相同或不同的薄片,在100±0.5℃、5kg/cm2的压力下进行压制,并加以干燥直至含水率成为5质量%以下为止而制造。
作为成分(a),可使用亲水性纤维及疏水性纤维中的任一种,优选为使用亲水性纤维,其中,就促进水分向保水层12移动,将发热层11中的水分率保持为最适合,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使用纤维素纤维。作为纤维素纤维,可使用化学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纤维素纤维中,作为化学纤维,例如可使用人造丝或乙酸纤维素。另一方面,纤维素纤维中,作为天然纤维,例如可使用选自各种植物纤维、木材纸浆纤维、非木材纸浆纤维、木棉纤维、麻纤维、麦草纤维、紫茎泽兰纤维、黄麻纤维、红棉纤维、椰子纤维、及灯心草纤维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这些纤维素纤维中,就将发热层11中的水分率保持为最适宜,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木材纸浆纤维。
各种纤维材料优选为其纤维长度为0.5~6mm,更优选为0.8~4mm。其中,纤维材料优选为纤维长度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8mm以上。又,纤维材料优选为纤维长度为6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
保水层12中除了含有亲水性纤维以外,也可视需要含有疏水性纤维、尤其是热熔合性纤维。热熔合性纤维的含量相对于保水层12中的纤维的总量,优选为0.1~1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热熔合性纤维的含量相对于保水层12中的纤维的总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又,热熔合性纤维的含量相对于保水层12中的纤维的总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
作为成分(b),通过使用与上述成分(a)同样可吸收、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的液体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的聚合物,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就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
作为成分(b)的形状,可列举选自球状、块状、葡萄房状、纤维状中的1种或2种以上。成分(b)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0μm,更优选为10~500μm。成分(b)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又,成分(b)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
再者,成分(b)的平均粒径是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进行测定。
作为成分(b)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选自淀粉、交联羧甲基化纤维素、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盐以及聚丙烯酸盐接枝聚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就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盐以及聚丙烯酸盐接枝聚合物。
成分(b)在保水层12中所占的比率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10~70质量%,进而就促进水分迅速向保水层12移动,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20~65质量%。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成分(b)在保水层12中所占的比率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下。
保水层12就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在干燥状态下其基重优选为20~200g/m2,更优选为35~150g/m2,进而优选为50~140g/m2
保水层12所含的成分(b)的基重就适当地控制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赋予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5~150g/m2,更优选为10~100g/m2,进而优选为30~90g/m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层13是由基材片130所形成。
基材层13在形成发热部10时用作用于支持发热部10的基材。作为基材层13,可根据所制造的温热器具1的用途适当设定,例如可列举含有纤维材料的薄片或由缺乏吸水性的材质构成的薄片。作为纤维片,具体而言,可列举由下文所述的纤维材料制造的纸、无纺布、或将纸与无纺布层叠而成的物质等。又,纤维材料可为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缺乏吸水性的素材,也可为纸浆纤维或人造丝纤维等吸水性素材。作为由缺乏吸水性的材质构成的片材,例如可列举聚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及铁氟龙(注册商标)膜等合成树脂膜或对含有上述纤维材料的薄片层叠或层压这些合成树脂膜而成的薄片。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由缺乏吸水性的材质构成的薄片,更优选为对含有纤维材料的薄片层叠或层压合成树脂膜而成的薄片。
以上,已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发热部10进行了说明,但发热部1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为在保水层12的两面形成有发热层11。
又,例如,保水层12可由第1吸水片、及第2吸水片所形成。在该情形时,发热部10可采用在第1吸水片与第2吸水片之间夹持发热层11的结构、即所谓夹层结构。第1吸水片与第2吸水片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又,在保水层12所含的水的含量成为10~45质量%的状态下,第1吸水片及第2吸水片均优选为透气度为500秒/100ml以下。再者,下限值例如为1秒/100ml。
发热部10可进而含有反应促进剂。反应促进剂是以使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持续为目的而使用。又,通过使用反应促进剂,伴随氧化反应将形成于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覆膜破坏,可促进氧化反应。反应促进剂例如可列举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硫酸盐、及氯化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就导电性、化学稳定性、生产成本优异的方面而言,优选为使用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铁等各种氯化物、及硫酸钠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发热部10中的反应促进剂的含量就长时间持续充分的发热量的方面而言,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2~15质量份,更优选为3~13质量份。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发热部10中的反应促进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又,发热部10中的反应促进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3质量份以下。
发热部10可进而含有增粘剂。增粘剂主要可使用吸收水分而增大稠度、或赋予触变性的物质。作为增粘剂,例如可使用选自以下物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海藻酸钠等海藻酸盐、阿拉伯胶、黄蓍胶、刺槐豆胶、瓜尔胶、阿拉伯胶、角叉菜胶、琼脂、黄原胶等多糖类增粘剂;糊精、α化淀粉、加工用淀粉等淀粉类增粘剂;羧甲基纤维素、乙酸乙酯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类增粘剂;硬脂酸盐等金属皂类增粘剂;膨润土等矿物类增粘剂等。其中,就良好的涂布性能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多糖类类增粘剂,更优选为分子量100万以上且5000万以下的多糖类增粘剂,进而优选为分子量200万以上且4000万以下的多糖类类增粘剂,除此以外,就具有良好的涂布性能或耐盐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黄原胶。
发热部10中的增粘剂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0.05~5质量份,更优选为0.1~4质量份。通过设为该范围,可使易氧化性金属或吸水剂等固形物成分稳定地分散。又,可赋予触变性,进一步提高涂布性能。
发热部10中也可视需要含有表面活性剂、药剂、凝聚剂、着色剂、纤维状物、纸力增强剂、pH值控制剂、及蓬松剂等。
图3是对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具体说明的图。
首先,在涂布槽301中准备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水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可通过搅拌器303加以搅拌,使易氧化性金属、及吸水剂、不溶于水的成分更均匀地分散。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可通过将上文所述的成分一次性全部混合而制备,也可预先在增粘剂溶解于水中所得的物质中溶解反应促进剂而准备水溶液,继而将使易氧化性金属与吸水剂预混合所得的物质与水溶液进行混合。
继而,通过泵304将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汲取至模头305。汲取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是使用模头305,一面加压挤出一面涂布在吸水片102。此时,发热粉体水分散物302的涂布基重优选为设为160~4,800g/m2,更优选为设为320~2,200g/m2
再者,图3中例示通过模涂进行的涂布,但涂布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用辊涂、网版印刷、辊式凹版印刷、刮刀涂布、帘幕式涂布等。
通过以上操作,可获得具备发热层11与保水层12的连续长条状物,因此通过将其裁断为任意的大小,而形成发热部10。
再者,在上述方法中,为了抑制制造过程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也可视需要使用保持为非氧化性气氛的措施。
继而,对收容发热部10的袋体30进行说明。
袋体30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优选为至少该一部分为透气性的薄片。就保温、保存中的防止结露、使必需的香味强度长时间持续、及避免内部透过可见等观点而言,袋体30的基重优选为20g/m2以上,更优选为25g/m2以上,进而优选为30g/m2以上。又,就谋求温热器具1的薄型化或轻量化而提高使用时的轻便性的观点或稳定地获得良好的芳香的观点而言,袋体30的基重优选为90g/m2以下,更优选为85g/m2以下,进而优选为80g/m2以下。
作为此种薄片,例如可使用无纺布、编织物、透气性片(例如多孔质片、具有透气孔的塑料膜)、将无纺布与透气性片层压而成的层叠片、或将编织物与透气性片层压而成的层叠片。
图1表示通过将第1袋体片30a与第2袋体片30b的边缘部密封而构成袋体30的例。第1袋体片30a及第2袋体片30b可为同种,或可为异种。可使第1袋体片30a及第2袋体片30b的任一者制成透气性,也可将两者制成透气性。在将两者制成透气性的情形时,可将其中任一者制成透气性低于另一者。
第1袋体片30a及第2袋体片30b的基重就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及保温、使用时的温感、使用感而言,优选为距皮肤等适用部位较远侧的第2袋体片30b与靠近适用部位侧的第1袋体片30a相同或比其小。
第1袋体片30a及第2袋体片30b的透气性就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及发挥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距皮肤较远侧的第2袋体片30b与靠近皮肤侧的第1袋体片30a相同或比其低。由此,可进一步抑制发热部10中的吸水剂、尤其是碳成分对香料组合物的影响。即,优选为将第2袋体片30b的透气度设为第1袋体片30a的透气度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设为5倍以上,进而优选为设为10倍以上。
具体而言,第2袋体片30b与第1袋体片30a相比为难透气性,或也可为非透气性。
另一方面,第1袋体片30a也可以以使空气及水蒸汽能够透过的方式具有透气性。第1袋体片30a的透气度不论第2袋体片30b为非透气性或难透气性,均优选为6,000秒/100ml以下,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
继而,对温热器具1所使用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说明。
成分(A)为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成分(A)作为对温热器具1的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造成影响的香味群而由本发明人首次进行特定。
所谓倍半萜是由3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碳原子数为15的化合物。又,作为倍半萜烃及这些的衍生物,除了倍半萜烃以外,可列举倍半萜醇、倍半萜醚、倍半萜酯、及倍半萜甲基酮等。
作为倍半萜烃,例如可列举: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法呢烯(farnesene)、长叶烯、红没药烯(bisabolene)、檀香烯(santalene)、姜烯(zingiberene)、姜黄烯(curcumene)、杜松烯(cadinene)、倍半贝尼烯(sesquibenihene)、柏木烯、法呢烯等。
作为倍半萜醇,例如可列举:法呢醇、及橙花油醇等链状倍半萜醇类;檀香醇、柏木醇、香根醇(vetiverol)(混合体)、虎尾草醇(patchouli alcohol)等环状倍半萜醇类。
又,例如可列举:甲基柏木醚等倍半萜醚;乙酸香根酯、乙酸法呢酯、乙酸柏木酯等倍半萜酯;乙酰基柏木烯等倍半萜甲基酮。
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可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其中,就良好地保持使用温热器具1时的香味浓郁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自倍半萜烃、倍半萜醇、倍半萜醚、倍半萜酯、及倍半萜甲基酮中组合2种以上,更优选为将倍半萜烃及倍半萜甲基酮加以组合。除此以外,就获得良好的森林调的芳香的观点而言,进而优选为乙酰基柏木烯、异长叶烯、及法呢烯。
所谓成分(B)是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在解决因温热器具1含有成分(A)而产生的课题的方面是有效的成分。即成分(B)是作为可通过与成分(A)组合而解决课题的香味群而由本发明人首次进行特定。
例如可列举:芳樟醇、乙基芳樟醇、二氢芳樟醇、橙花醇、月桂烯醇、薰衣草醇、香茅醇、香叶草醇、薄荷脑、松脂醇、冰片等之类的单萜醇类;香茅醛、柠檬醛、番红花醛(safranal)、水芹醛(phellandral)、紫苏醛等之类的单萜醛类;乙酸芳樟酯、乙酸香叶酯等之类的萜醇乙酸酯;樟脑、薄荷酮、葛缕薄荷酮(carvomenthone)等之类的单萜酮类;玫瑰醚、氧化芳樟醇、薄荷呋喃1,8-桉树脑、1,4-桉树脑等之类的单萜醚;香茅酸(citronellicacid)等萜羧酸。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可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其中,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单萜醇类,更优选为选自芳樟醇、乙基芳樟醇、及香茅醇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此处,一般而言,所谓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根据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而分类为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即,成分(A)是倍半萜,是由3个异戊二烯构成的碳原子数为15的化合物,指除了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又,作为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有石竹烯等。成分(B)是指具有以异戊二烯作为结构单元的结构,碳原子数为10~12且具有至少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
成分(A)及成分(B)是通常可获得的香料组合物。又,成分(A)及成分(B)可以含有成分(A)或成分(B)的精油的形式使用。
作为上述含有成分(A)或成分(B)的精油,例如可例示:熏衣草油、橙叶油、橙花油、快乐鼠尾草精油(Salvia sclarea oil)、玫瑰木油(rosewood oil)、广藿香油、香根草油、柏木油、檀香木油、桉叶油、香柑油、薄荷油、玫瑰油、胡椒薄荷油、绿薄荷油等各种精油。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可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在温热器具1中,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
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2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8质量份以上。
另一方面,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抑制使用温热器具1时的发热温度的降低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6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0质量份以下。
又,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20质量份以上且0.6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28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在温热器具1中,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A)/(B)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25以上,更优选为0.45以上。
另一方面,(A)/(B)就抑制使用温热器具1时的发热温度的降低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
又,(A)/(B)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25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0.45以上且0.8以下。
相对于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4质量份以上,进而优选为3.3质量份以上。
另一方面,相对于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抑制使用温热器具1时的发热温度的降低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6.5质量份以下。
又,相对于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4质量份以上且8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3.3质量份以上且6.5质量份以下。
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70质量份以上且1.7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80质量份以上且1.5质量份以下。
相对于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就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平衡性良好地获得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18质量份以下。
香料组合物只要含有成分(A)与成分(B),则可呈现出任意香味,但就有效地表现出使用温热器具1时的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在香料组合物中相对较多地含有成分(A)。作为在香料组合物中相对较多地含有成分(A)时所获得的香调,可列举森林的香味、扁柏的香味等木质调的香味。换言之,可认为可列举森林的香味、扁柏的香味等木质调的香味的香料组合物相对较多地含有成分(A)。
相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成分(A)的含量就有效地表现出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并且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7~50质量%,进而优选为10~40质量%。
相对于香料组合物整体,成分(B)的含量就有效地表现出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并且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20~50质量%。
再者,温热器具1中的成分(A)及成分(B)的含量就香料赋香时的含量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对利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提取液进行定量所获得的值的一致性较高的方面而言,是通过利用GC-MS对利用溶剂提取法分析的提取液进行定量而求出。
具体而言,将温热器具1及浸泡温热器具1整体的量的溶剂装入至密封容器中,在室温下放置9小时。其后,通过GC-MS对该密封容器内的溶剂进行定量。
此处,作为溶剂,只要为容易使成分(A)、(B)自发热体溶离的溶剂即可,例如可列举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优选为二氯甲烷。又,GC-MS的管柱例如可使用毛细管柱DB-WAX(J&W公司制造,长度60m,直径0.25mm,膜厚0.25μm)。
GC-MS的分析条件只要可测定各香料成分即可,例如可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测定:在气相色谱仪为Agilent公司制造的6890N型,质谱分析仪为Agilent公司制造的5973型的情形时,注入温度设为250℃,管柱流量设为0.9ml/min,初始温度为40℃,达到70℃之前以6℃/min升温,70℃以上以2℃/min升温,达到240℃后保持20分钟。
再者,在将温热器具1收容至下文所述的包装材中的情形时,存在自制造起直至使用的期间温热器具1中的成分(A)及成分(B)附着于包装材的情形。因此,在将温热器具1收容至该包装材中的情形时,也可通过溶剂提取法提取附着于收容剂表面的成分(A)及成分(B),通过GC-MS加以分析,将自温热器具1中提取的成分(A)及成分(B)的合计量设为温热器具1中的成分(A)及成分(B)的含量。
对于附着于包装材表面的成分(A)及成分(B),也向包装材内滴加20~50ml的溶剂,通过所滴加的溶剂将该包装材内部充分地濡湿后,将该包装材密封,在室温下放置9小时。其后,对包装材内的溶剂进行GC-MS。
香料组合物可进而含有其它香料。
例如,可列举除了成分(A)及成分(B)以外的烃化合物、脂肪族及芳香族醇、脂肪族及芳香族醛、脂肪族及芳香族酮、环状或非环状醚、脂肪族及芳香族酯等。
作为烃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香叶烯、罗勒萜、柠檬烯、蒎烯、萜品烯、萜品油烯、蒎烯及这些的衍生物等。
作为脂肪族及芳香族醇,例如可列举:戊醇、己醇、2,6-壬二烯醇、及2,4-癸二烯醇等脂肪族醇;苄醇、苯基乙基醇、Pamplefleur(2-甲基-4-苯基戊醇)、二甲基苄基甲醇、及苯基己醇(3-甲基-5-苯基戊醇)等芳香族醇。
作为脂肪族及芳香族醛,例如可列举:乙醛、己醛、癸醛、及2,4-辛二烯醛等脂肪族醛;苯甲醛、桂皮醛、香草醛、乙香草醛、糠醛、及洋茉莉醛等芳香族醛。
作为脂肪族及芳香族酮,例如可列举:2-庚酮、2-十一酮、1-辛烯-3-酮、2,3-戊二酮等脂肪族酮;甲基环戊烯醇酮、麦芽酚、及乙基麦芽酚、二氢茉莉酸甲酯等环式酮衍生物;覆盆子酮等芳香族酮。
作为环状或非环状醚,例如可列举茶螺烷(theaspirane)等环状醚类。
作为脂肪族及芳香族酯,例如可列举: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脂肪族乙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等芳香族酯。
作为精油,例如可列举:洋甘菊油、罗勒油、茉莉油、大茴香油、丁香油、肉豆蔻油、茴香油、及岩玫瑰油(labdanum oil)等。
在香料组合物中,除了上述香料成分以外,例如也可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合成香料化学与商品知识”(印藤元一著化学工业日报社)所记载的香料成分。
又,只要为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则香料组合物可含有溶剂。作为溶剂,可使用二丙二醇、乙基二甘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苯甲酸苄酯、柠檬酸三乙酯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香料组合物的使用量可根据其种类或温热器具1的具体的用途等而适当地选定。也取决于香料组合物的种类,但作为通常的范围,相对于发热部10的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7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6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份以下。又,优选为0.5~6质量份,更优选为0.7~4.5质量份。
对温热器具1赋香的方法在香料组合物为液体的情形时,有通过喷射等对温热器具1直接添加香料组合物的方法。又,也有对片材料、粉体或油脂的载体等赋香,制成赋香片、粉末香料或糊状的赋香物,而添加至温热器具1中的方法。在香料组合物为固体的情形时,有对温热器具1适当添加香料组合物的方法。
就制品管理方面、及效率良好地表现出香味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在袋体30的内侧至发热部10之间施加香料组合物。
作为在发热部10与袋体30之间施加香料组合物的具体的方法,例如,可使袋体30的内侧面直接含浸香料组合物,也可如图1所示般在其间配置通过香料组合物对片材料赋香而成的赋香片15而施加,也可将对粉体或油脂的载体赋香所获得的粉末香料或糊状的赋香物制成片状而施加在其间。
在使用赋香片15的情形时,具体而言,可通过与袋体30的内侧面邻接地配置而施加,也可通过粘合剂将赋香片15粘合在袋体30的内侧面而施加。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邻接地配置”是指处于附近但未必接触的状态,即可接触也可不接触的状态。
赋香片15优选为包含纸、无纺布、织布等含有纤维材料的片材料、或多孔质性膜等具有吸湿·吸油性的片材料。
片材料的材质例如可设为丝绸、棉、羊毛、及纤维素等天然纤维、聚酰胺、聚烯烃、聚酯等合成纤维。
其中,就使用温热器具1时保持良好的芳香与发热特性的平衡,并且可实现温热器具1的轻量化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含有纤维素的纸、例如吸水纸。
在袋体30内,发热部10如图1所示,可进一步收容至收容体20中而构成发热体14。收容体2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在图1所示的例中,具体而言,收容体20具有使第1收容体片20a与第2收容体片20b的边缘部互相接合所形成的形状。收容体20中,相较于接合的边缘部,内侧的部分成为非接合状态,由此形成收容发热部10的单一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第2收容体片20b的透气度大于第1收容体片20a的透气度。由此,可进一步抑制发热部10中的吸水剂对香料组合物的影响。即,优选为将第2收容体片20b的透气度设为第1收容体片20a的透气度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设为5倍以上,进而优选为设为10倍以上。
第1收容体片20a可以以使空气及水蒸汽透过的方式具有透气性。另一方面,第2收容体片20b与第1收容体片20a相比可为难透气性或非透气性。在第2收容体片20b为难透气性的情形时,优选为将该第2收容体片20b的透气度设为5,000秒/100ml以上,更优选为设为10,000秒/1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设为20,000秒/1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设为30,000秒/100ml以上。另一方面,第1收容体片20a的透气度不论第2收容体片20b为非透气性或难透气性,均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上且50,000秒/100ml以下。
作为第1收容体片20a及第2收容体片20b的具体的材料,就支配透气度且防止粉体漏出等方面而言,可适当地使用熔喷无纺布或透湿性膜、透气性片、难透气性片。再者,作为透湿性膜,例如可使用将热塑性树脂及与该树脂不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或无机填料的熔融混练物成形为膜状,并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所获得的具有微细的多孔质结构的膜。
作为透气性片,可使用树脂制的多孔质片或具有透气孔的树脂制的薄片,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作为树脂制的多孔质片,具体而言,为将热塑性树脂及与该树脂不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或无机填料的熔融混练物成形为膜状,并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所获得的薄片,优选为成为微细的多孔质结构的薄片、作为具有透气孔的树脂制的薄片而以针等在非透气性片或难透气性片设置微细孔的薄片、或者以针等进一步在上文所述的透气性片设置微细孔的薄片。
透气性片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作为难透气性片,实质上不使氧透过即可,例如可使用选自聚乙烯、聚丁二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酯、聚醚、聚砜及聚酰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难透气性片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第1收容体片20a及第2收容体片20b可由1片片材构成,也可由多片片材的层叠体构成。
香料组合物如上文所述,优选为施加至发热部10与袋体30的内侧之间,更优选为施加至收容体20与袋体30的内侧之间。又,进而优选为将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收容体20的外侧面。如果第2收容体片20b介于香料组合物与发热部10之间设置,则香料组合物与发热部10的距离变远,因此可以物理方式抑制吸水剂等对香味或发热特性的影响。
作为将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收容体20的外侧面的具体例,可将香料组合物直接涂布在收容体20的外侧面的薄片。再者,也可将收容体20的外侧面的薄片设为与赋香片相同,并且对该薄片施加香料组合物。即,也可使用粘合剂或热熔等方法在第2收容体片20b的外侧面层叠与赋香片相同的薄片,而将收容体20的外侧面的薄片设为与赋香片相同。由此,香料组合物与发热部10的距离变远,因此不会发生薄片引起的温度妨碍而可赋予充分的温热效果,并且赋香较容易,香料组合物的香味浓郁性变得极高,也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香味的变化。在使用赋香片15的情形时,优选为如图示般与收容体20邻接地配置。
在使第1收容体片20a位于靠近皮肤等适用部位之侧,使第2收容体片20b位于远离适用部位之侧的情形时,通过将赋香片15配置在位于远离适用部位之侧的第2收容体片20b侧的外侧面、或将香料组合物施加在外侧面,可提高使用时的轻便性,并且对适用部位赋予充分的温热效果,同时达成良好的香味浓郁性。
温热器具1优选为在其使用前以具有氧阻隔性的包装材(未图示)将其整体密封。
继而,对利用温热器具1获得的效果进行说明。
温热器具1具有:发热部10,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袋体30,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发热部10,该温热器具1以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该香料组合物含有(A)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及(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在温热器具1中,成分(A)的含量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此处,成分(A)主要作为可表现出森林调的芳香的香气成分而为人所知,但本发明人发现其是对温热器具1的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造成影响的香味群。即,本发明人首次发现,如果仅以成分(A)对现有的温热器具赋香,则制造温热器具1后,直至使用前的期间,温热器具的发热特性降低。
与此相对,温热器具1是将成分(A)与成分(B)加以组合而成的。即,作为可在不大幅改变香味质量的情况下抑制成分(A)对温热器具1的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的影响的香味群而对成分(B)进行特定,通过成分(A)与成分(B)的组合,而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
此外,通过适当地控制这些的含量,可抑制温热器具1的发热特性的降低,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可获得良好的芳香,并且稳定地保持良好的发热特性。该机制的详细尚不明确,推测制造温热器具1后,直至使用前的期间,成分(A)与发热部10产生相互作用,由此发热特性降低,推测通过添加成分(B),而取得成分(A)、成分(B)及发热部10之间的平衡,不会对香味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而可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再者,本发明者等人确认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在制造温热器具1后,直至使用前的期间,与发热部10几乎无相互作用。
此处,温热器具1的所谓良好的发热特性是指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良好地发挥出发热部10的伴随空气中的氧引起的氧化反应的发热,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充分,发热部10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的降低得以抑制。
又,为了如上述般不对香味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抑制成分(A)对温热器具1的刚开始使用后的温度上升的影响,温热器具1中,也可含有成分(A)及成分(B)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将温热器具1装入隔氧性袋中,在脱气状态下以50℃处理30天后,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将温热器具1在空气中打开时的发热部10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72℃。
温热器具1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在制造温热器具1后,直至使用前的期间,抑制发热特性降低,在使用温热器具1时,可获得良好的芳香,且可对皮肤赋予充分的温热,获得以优异的平衡性获得芳香与发热特性的特有的保持作用。
该理由的详细尚不明确,本发明人反复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温热器具1具有成分(A)与成分(B)的情形时,如果在50℃下处理30天后的发热部10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成为适当的范围内,则不会对温热器具1的发热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可自温热器具1获得所需的芳香。因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温热器具1满足在50℃下处理30天后,将温热器具1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在空气中打开时的发热部10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72℃的条件的情形时,可获得上述特有的保持作用,而以上述条件作为表示特有的保持作用的指标。
又,为了满足上述条件,重要的是研究温热器具1的制法。作为制法上的研究,除了具有成分(A)及成分(B)以外,可列举对其赋香量、易氧化性金属及吸水剂的平均粒径、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等的含量、以及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等加以调节并适当地组合。
再者,在上述条件下,脱气是通过将温热器具1装入隔氧性的袋的内部,自外侧压扁该袋将袋内部的空气去除而进行,其后将其密闭以避免空气进入。再者,此时可将温热器具1收容至外装袋中,在收容的情形时,与外装袋一并装入该隔氧性的袋内部。处理是在50℃的一定的温度下进行30天。其后,在温度20℃、湿度60%环境下适应3天,自袋中取出温热器具1,将温热器具1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在空气中打开,由此使发热部10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反应,利用氧化反应产生的发热使发热部10发热。表面最高达到温度是利用由该氧化反应引起的温度上升获得的温度,为在发热部10发热期间所测定的温度。
又,温热器具1如果第2袋体片30b的外表面的最高达到温度为54℃以上,则可对使用者赋予更有效的温热效果。
以上,已参照图1~3对温热器具1进行了说明,但其为本发明的例示,也可采用温热器具1以外的各种构成。
[蒸汽温热器具100]
继而,作为温热器具1的更具体的一例,以下对蒸汽温热器具100进行说明。
图4表示蒸汽温热器具100的俯视图。该蒸汽温热器具100是所谓的眼罩型,其是用于与人眼及其周围接触,而对眼及其周围赋予被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水蒸汽(以下也称为“蒸汽温热”)。该蒸汽温热器具100是通过以规定量含有上文所述的成分(A)及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而赋香。
蒸汽温热器具100具有本体部101、及形成有使耳插入的孔104的挂耳部105。本体部101是具有长度方向X及与该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Y的横长的形状。本体部101为大致长圆形。挂耳部105以一对使用,各挂耳部105分别安装在本体部101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各端部。蒸汽温热器具100以将各挂耳部105挂在穿戴者的耳上,将本体部101覆盖穿戴者的双眼的方式佩戴。在该穿戴状态下,自蒸汽温热器具100产生的蒸汽温热被施加至穿戴者的眼部,并且香气成分挥散,可适当地感到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
图5表示蒸汽温热器具100的分解立体图。又,图6表示沿蒸汽温热器具100的X方向的剖视图。蒸汽温热器具100的本体部101具有发热部121、及收容该发热部121的袋体110。发热部121是被收容至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的收容体122内而构成发热体120。发热部121对应于图1的发热部10,发热体120对应于图1的发热体14,袋体110对应于图1的袋体30,收容体122对应于图1的收容体20。
发热部121为与发热部10相同的方式。即,发热部121至少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吸收剂及水,优选为进而含有反应促进剂。发热部121可为一层,也可为层叠结构,也可为如图1所示的两层结构。
蒸汽温热器具100的赋香所使用的香料组合物与图1的温热器具1可使用的香料组合物相同。由此,可制成在使用时适当地产生蒸汽温热、并且可平衡性良好地表现出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的蒸汽温热器具100。
在蒸汽温热器具100中,袋体110具有位于靠近穿戴者的皮肤之侧的第1袋体片110a、及位于远离穿戴者的皮肤之侧的第2袋体片110b。再者,第1袋体片110a与图1的30a对应,第2袋体片110b与图1的30b对应。
就提高使用时的温感及使用感的观点而言,关于基重,优选为远离皮肤之侧的第2袋体片110b与靠近皮肤之侧的第1袋体片110a相同或比其小。第1袋体片110a及第2袋体片110b的厚度、构成纤维的粗细程度适当地选择即可。
第1袋体片110a及第2袋体片110b形状相同,为大致长圆形。并且,第1袋体片110a及第2袋体片110b的外形形成本体部101的外形。第1袋体片110a及第2袋体片110b通过将它们重叠,将它们的边缘部接合,且将X方向的中央部沿Y方向接合(图4的虚线部分),而形成在内部具有2个空间的袋体110。为了将第1袋体片110a及第2袋体片110b接合,例如可使用热熔粘合剂。
在袋体110,在沿其X方向延伸的2条长边的中央部的位置形成有沿Y方向自该长边向内方切入而成的大致V字形的凹口部113a、113b。凹口部113a在佩戴蒸汽温热器具100时位于穿戴者的眉间或其附近。凹口部113b在佩戴蒸汽温热器具100时位于穿戴者的鼻梁。因此,与凹口部113a相比,凹口部113b的切入的程度较大。再者,图5所示的凹口部113a、113b可为它们中的至少一者为狭缝。
图6是图示将发热部121收容至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的收容体122内构成发热体120,进而被收容至袋体110中的蒸汽温热器具100的例。在该例中,具体而言,收容体122具有将第1收容体片122a与第2收容体片122b的边缘部互相接合而形成的形状。收容体122中相较于接合的边缘部,在内侧的部分成为非接合状态,由此形成收容发热部121的单一的空间。收容体122对应于图1的收容体20,具体而言,第1收容体片122a对应于图1的第1收容体片20a,第2收容体片122b对应于第2收容体片20b。
香料组合物优选为施加至袋体110的内侧至发热部121之间,更优选为施加至袋体110的内侧至收容体122之间,进而优选为施加至收容体122的外侧面,其中进而更优选为施加至第2收容体片122b的外侧面。如果第2收容体片122b介于香料组合物与发热部121之间设置,则香料组合物与发热部121的距离变远,因此可以物理方式抑制吸水剂对香味或发热特性的影响。
作为将香料组合物施加至袋体110的内侧至发热体120之间的其它具体例,例如可将对粉体或油脂的载体赋香所获得的粉末香料或糊状的赋香物制成片状而施加在其间,也可如图6所示般在其间配置通过香料组合物对片材料赋香而成的赋香片150而施加,也可在袋体110的内侧面直接涂布香料组合物。
作为将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收容体122的外侧面的具体例,可将香料组合物直接涂布在收容体122的外侧面的薄片。再者,也可将收容体122的外侧面的薄片制成与赋香片相同,而对该薄片施加香料组合物。即,可使用粘合剂或热熔等方法在第2收容体片122b的外侧面层叠与赋香片相同的薄片,而将收容体122的外侧面的薄片制成与赋香片相同。由此,不会发生薄片引起的温度妨碍而可赋予充分的温热效果,并且赋香较容易,香料组合物的香味浓郁性变得极高,可更有效地表现出森林调等的良好的芳香。赋香片150是与赋香片15相同的方式。在使用赋香片150的情形时,具体而言,可通过与袋体110的内侧面邻接地配置而实施,也可通过粘合剂将赋香片150粘合在袋体110的内侧面而实施。
在使第1收容体片122a位于靠近穿戴者的皮肤之侧并且使第2收容体片122b位于远离穿戴者的皮肤之侧的情形时,将赋香片150配置在位于远离穿戴者的皮肤之侧的第2收容体片122b侧的外侧面,或对外侧面施加香料组合物,由此可提高使用时的轻便性,并且对穿戴者的皮肤赋予充分的温热效果,同样地达成良好的香味浓郁性。
作为第1收容体片122a及第2收容体片122b的具体的材料,可选择与第1收容体片20a、第2收容体片20b相同的材料。又,第1收容体片122a及第2收容体片122b的透气度可设定为与第1收容体片20a、第2收容体片20b相同。
图6表示袋体110与发热体120的固定的状态。发热体120通过利用固定部103a、103b将第2袋体片110b的内侧面与第2收容体片122b的外侧面连接,而将发热体120固定在袋体110的内部。固定部103a、103b例如可设为粘合剂或热密封等。
蒸汽温热器具100中的挂耳部105在其使用前的状态下,如图5及图6所示般配置在本体部101中的第1袋体片110a上。在使用蒸汽温热器具100时,如图4所示般使挂耳部105向X方向的外侧反转而成为打开的状态。在使用前的状态、即左右的挂耳部105位于本体部101上的状态下,由左右的挂耳部105形成的轮廓与本体部101的轮廓大致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蒸汽温热器具100在其使用前,其整体由具有氧阻隔性的包装材(未图示)所包装,以避免发热部121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构成该包装材的膜并无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列举:铝等金属膜、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腈等合成树脂膜、或在这些合成树脂膜蒸镀陶瓷或铝等而成的膜。又,包装材可使用氧透过系数(ASTM D3985)优选为10cm3·mm/(m2·day·MPa)以下、更优选为2cm3·mm/(m2·day·MPa)以下的材料。
图7中作为蒸汽温热器具100的其它例而示出蒸汽温热器具200。已列举蒸汽温热器具100将赋香片150配置在袋体的内侧至发热部之间、配置在收容体122的外侧面的例,在蒸汽温热器具200中,示出对于袋体110的内侧至发热体220之间、收容体的外侧另行配置的片材料施加香料组合物的例。具体而言,在图7所示的蒸汽温热器具200中,在袋体110的内侧至发热体220之间配置有赋香片230。其中,优选为将赋香片230邻接地配置在袋体110中的第2袋体片110b与发热体220之间。对赋香片230施加以规定量含有上文所述的成分(A)、及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
赋香片230与第2袋体片110b及发热体220的收容体222成为非粘合状态,为邻接地配置的状态。或以不会发生错位的程度与第2袋体片110b轻度地粘合。作为构成赋香片230的片材料,可与收容体222形状相同,或可为小于收容体222的形状。其中,如果为与发热部221相同的形状,则有效率地进行发热引起的香味的挥散,故而优选。
发热部221是与发热部10相同的方式。发热部221可为一层,也可为层叠结构,也可为如图1所示的两层结构。
发热体220是通过固定部203而固定于袋体110。除了上述说明以外,蒸汽温热器具200与蒸汽温热器具100相同,可获得与蒸汽温热器具100相同的效果。例如,第1收容体片222a对应于第1收容体片122a,第2收容体片222b对应于第2收容体片122b。
再者,蒸汽温热器具100及蒸汽温热器具200是列举与穿戴者的双眼接触使用的眼罩为例进行说明,也可取而代的而将其接触于穿戴者的身体、例如肩、腰、肘、膝等而使用。或也可贴附于衣物类而使用。在使蒸汽温热器具100与穿戴者的身体接触的情形时,设置粘着剂等固定机构代替挂耳部105即可。即,在与穿戴者的身体接触使用的情形时,在袋体110中的第1袋体片110a的表面设置粘着剂等固定机构即可,在贴附于穿戴者的衣物类而使用的情形时,在袋体110中的第2袋体片110b的表面设置粘着剂等固定机构即可。
根据蒸汽温热器具100、200,由于通过以规定量含有上文所述的成分(A)、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赋香,因此成为使用时可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并且可表现出森林调的芳香的温热器具。又,就发热特性的观点而言,蒸汽温热器具100、200也优异。
以上,已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是本发明的例示,也可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组合物、制造方法、或用途。
<1>
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具有:
发热部,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
袋体,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上述发热部,
该温热器具以含有以下成分(A)和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
(A)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
(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
并且,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
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2>
如<1>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优选为吸水剂含有碳成分。
<3>
如<2>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吸水剂中的碳成分优选为95%~100%。
<4>
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5>
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3.3质量份以上且6.5质量份以下。
<6>
如<1>至<5>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优选为0.70质量份以上且1.7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80质量份以上且1.5质量份以下。
<7>
如<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18质量份以下。
<8>
如<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0.20质量份以上且0.65质量份以下。
<9>
如<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0.28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10>
如<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质量比率((A)/(B))优选为0.25以上且1.5以下。
<11>
如<1>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基重表示,优选为100~3000g/m2
<12>
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成分(A)优选为选自倍半萜烃、倍半萜醇、倍半萜醚、倍半萜酯、及倍半萜甲基酮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13>
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成分(A)优选为选自乙酰基柏木烯、异长叶烯、及法呢烯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14>
如<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成分(B)优选为选自单萜醇类、单萜醛类、萜醇乙酸酯、单萜酮类、及单萜醚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15>
如<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成分(B)优选为选自芳樟醇、乙基芳樟醇、及香茅醇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16>
如<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香料组合物优选为施加至上述袋体的内侧至上述发热部之间。
<17>
如<1>至<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优选为进而具有收容体,
该收容体在内部收容上述发热部而构成发热体,且
将上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上述袋体的内侧至该发热体之间。
<18>
如<17>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香料组合物优选为施加至上述收容体的外侧面。
<19>
如<1>至<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优选为进而具有赋香片,且将上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上述赋香片。
<20>
如<19>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赋香片优选为邻接地配置在上述袋体的内侧面。
<21>
如<19>或<20>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赋香片优选为将上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片材料。
<22>
如<21>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片材料优选含有纤维素,更优选为吸水纸。
<23>
如<1>至<2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袋体由第1袋体片与第2袋体片构成,优选为远离皮肤之侧的上述第2袋体片与靠近皮肤之侧的上述第1袋体片相同或比其低。
<24>
如<23>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1收容体片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上且50,000秒/100ml以下。
<25>
如<23>或<24>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第2收容体片优选为5,000秒/100ml以上,更优选为10,000秒/1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20,000秒/100ml以上,进而更优选为30,000秒/100ml以上。
<26>
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为<1>至<25>的温热器具,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将该温热器具装入隔氧性袋中,在脱气状态下以50℃处理30天后,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将该温热器具在空气中打开时的该发热部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72℃。
<27>
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具有:
发热部,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
袋体,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上述发热部,
该温热器具含有以下成分(A)和成分(B),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A)为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
(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
条件:将该温热器具装入隔氧性袋中,在脱气状态下以50℃处理30天后,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将该温热器具在空气中打开时的该发热部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72℃。
<28>
如<27>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优选为0.25以上且1.5以下。
<29>
如<27>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相对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
<30>
如<1>至<2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发热部产生温热蒸汽。
<31>
<30>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在用于至少对脸的一部分施加蒸汽中的用途。
实施例1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及“份”分别是指“质量%”及“质量份”。
以如下方式制作图4至图6所示的结构的蒸汽温热器具。
[发热粉体水分散物的制备]
以表1所示的组成比准备材料,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制备。将黄原胶溶解于水中,继而溶解磷酸三钾、氢氧化钾而准备水溶液。另一方面,准备将铁粉、活性碳进行预混合而成的粉体,将预混合粉体加入至上述水溶液中,通过圆盘涡轮型搅拌翼以150rpm搅拌10分钟,而获得浆料状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
[表1]
Figure BDA0002373602280000321
[发热部的制作]
使用将木材纸浆制的纸(基重2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造)、吸水性聚合物(球状,平均粒径300μm,Aqualic CA,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造,基重30g/m2)及木材纸浆制的纸(基重3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造)层叠并加以一体化而成的聚合物片(在吸收了最大吸水量的10~45质量%的水的状态下的透气度为2秒/100ml)作为吸水层,使用聚乙烯层压纸(Nittoku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基材层。
准备用作基材层的聚乙烯层压纸,将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制备的发热粉体水分散物以厚度大致3mm(涂布量1.7g)涂布在25cm2(5cm×5cm)的聚乙烯层压纸的表面,在涂布面上散布食盐(日本药局方氯化钠:富田制药株式会社制造)0.089g,利用聚合物片25cm2(5cm×5cm)被覆涂布面,由此制作发热部。
[发热体的制作]
收容体中的第1收容体片由含有碳酸钙的多孔质的延伸聚乙烯透湿性膜(根据JISP8117的透气度3,500秒)构成。第2收容体片由聚乙烯制的非透湿膜构成。在该第2收容体片的一面层叠吸水纸(基重35g/m2),将上述片状发热部的一片置于其间,将第1收容体片与第2收容体片以吸水纸朝向外侧的方式重叠,在边缘部中将片材彼此接合,而获得矩形的发热体。然后,使吸水纸含浸以下的表2所示的组成(质量份)的香料组合物。香料组合物的含浸量相对于发热部的固形物成分量1.18g而设为12.6~23.0mg。
[蒸汽温热器具的制作]
第1袋体片是使用针刺无纺布(皮肤侧,基重80g/m2),第2袋体片是使用热风无纺布(与皮肤为相反侧,基重30g/m2),如图5所示般,在两袋体片之间夹持2个上述所获得的发热体,在边缘部及纵中心线附近将第1袋体片、第2袋体片彼此接合。进而,如图4所示般在第1袋体片的外侧面安装无纺布制的挂耳部,而获得作为目标的蒸汽温热器具。以上各操作是在不存在氧的气氛下进行。
使用所获得的蒸汽温热器具,进行以下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再者,“保持作用”是根据以下的发热特性与香味的评价结果而进行评价。
·条件
将蒸汽温热器具装入至隔氧性的袋中,自袋的外侧将其压扁,抽出袋内的空气并将其密闭,以50℃处理30天后,在20℃、60%环境下适应3天,测定在20℃、60%大气压下在空气中打开时的发热部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并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再者,表面最高达到温度的测定是按照与下文所述的“发热特性”同样的顺序进行。
1: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以下。
2: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以上且62℃以下。
3: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62℃以上且72℃以下。
4: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72℃以上。
·发热特性
发热部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是通过使用依照JIS S4100的测定机,在蒸汽温热器具的第2袋体片的外表面中存在发热部的区域贴附测定面,在氧存在下使发热部的发热开始而进行测定。
再者,发热特性是根据自刚制造蒸汽温热器具后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减去将蒸汽温热器具在50℃下保存2周后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而得的差量(最高温度降低值)进行评价。最高温度降低值越低,表示获得越良好的发热特性。
·香味评价
将蒸汽温热器具密闭封入至袋中,在50℃下保存2周。其后,将袋开封,佩戴蒸汽温热器具,开始发热及水蒸汽的产生,由多名香味的专业评价小组成员按照以下的基准对开封5分钟后的香味进行评价,并算出平均值,以将该小数点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而获得的值作为结果。
<香味>
1:森林调的芳香的平衡性非常良好
2:森林调的芳香的平衡性良好
3:森林调的芳香的平衡性不充分
4:森林调的芳香的平衡性极为不足
Figure BDA0002373602280000351

Claims (15)

1.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具有:
发热部,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
袋体,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所述发热部,
该温热器具以含有以下成分(A)和成分(B)的香料组合物进行赋香,
(A)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
(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
并且,相对于所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0.8质量份以下,
成分(A)相对于成分(B)的质量比率(A)/(B)为0.1以上且4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吸水剂含有碳成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相对于所述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的含量为1.2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相对于所述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为0.70质量份以上且1.7质量份以下。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相对于所述碳成分100质量份,成分(A)与成分(B)的含量的合计质量份为8.0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成分(A)为选自倍半萜烃、倍半萜醇、倍半萜醚、倍半萜酯、及倍半萜甲基酮中的1种或2种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成分(A)为选自乙酰基柏木烯、异长叶烯、及法呢烯中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将所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所述袋体的内侧至所述发热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温热器具进而具有收容体,
该收容体在内部收容所述发热部而构成发热体,且
将所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所述袋体的内侧至该发热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将所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所述收容体的外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温热器具进而具有赋香片,且将所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所述赋香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赋香片是将所述香料组合物施加至片材料而成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
所述片材料含有纤维素。
14.一种温热器具,其中,
具有:
发热部,其具备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及水;及
袋体,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气性,且收容上述发热部,
该温热器具含有以下成分(A)和成分(B),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
(A)选自倍半萜烃及其衍生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不具有双环[7.2.0]十一烷骨架的化合物、
(B)具有萜骨架且碳原子数为10~12的含氧化合物,
条件:将该温热器具装入至隔氧性袋中,在脱气状态下以50℃处理30天后,在室温20℃、湿度60%的大气压下将该温热器具在空气中打开时该发热部的表面最高达到温度为54℃~72℃。
15.一种温热器具在用于将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佩戴在脸上以获得芳香和发热作用中的用途。
CN201880048152.5A 2017-07-28 2018-07-19 温热器具 Active CN110944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6771A JP6700228B2 (ja) 2017-07-28 2017-07-28 温熱具
JP2017-146771 2017-07-28
PCT/JP2018/027074 WO2019021928A1 (ja) 2017-07-28 2018-07-19 温熱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605A true CN110944605A (zh) 2020-03-31
CN110944605B CN110944605B (zh) 2023-04-18

Family

ID=65040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152.5A Active CN110944605B (zh) 2017-07-28 2018-07-19 温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00228B2 (zh)
CN (1) CN110944605B (zh)
TW (1) TWI776930B (zh)
WO (1) WO20190219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641A (zh) * 2020-05-28 2020-08-25 刘子琛 一种新型眼罩发热材料及制备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92309A (ja) * 2019-05-24 2020-12-03 花王株式会社 水蒸気発生体及び温熱具
JP6889321B2 (ja) * 2019-11-07 2021-06-18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KR20220157460A (ko) * 2020-04-24 2022-11-29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온열구
JPWO2021214989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TWI793528B (zh) * 2020-10-02 2023-02-21 日商貝爾碼股份有限公司 芳香成分揮發裝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6260A (ja) * 2000-02-17 2001-08-21 Lion Corp 皮膚貼付用発熱性シート
US20040199231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Heatmax, Inc. Self-contained personal wa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arming
US20080141437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Kimberly-Clark Wordwide, Inc. Self warming mask
JP2010051690A (ja) * 2008-08-29 2010-03-11 Kao Corp 発熱具
CN101820836A (zh) * 2007-11-09 2010-09-01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US20110307041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FFPCo, LLC Cooling eye mask
JP2013252328A (ja) * 2012-06-07 2013-12-19 Kao Corp 温熱具
JP2014128467A (ja) * 2012-12-28 2014-07-10 Kao Corp 温熱具
CN104093382A (zh) * 2012-01-31 2014-10-08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CN104684513A (zh) * 2012-08-01 2015-06-03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CN105307605A (zh) * 2013-06-10 2016-02-03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JP2016047478A (ja) * 2016-01-12 2016-04-07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2644A (en) * 1982-04-15 1985-01-08 Soda Aoromatic Company, Limited Slowly releasing perfume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6260A (ja) * 2000-02-17 2001-08-21 Lion Corp 皮膚貼付用発熱性シート
US20040199231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Heatmax, Inc. Self-contained personal wa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arming
US20080141437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Kimberly-Clark Wordwide, Inc. Self warming mask
CN101820836A (zh) * 2007-11-09 2010-09-01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JP2010051690A (ja) * 2008-08-29 2010-03-11 Kao Corp 発熱具
US20110307041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FFPCo, LLC Cooling eye mask
US20140345595A1 (en) * 2012-01-31 2014-11-27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Heating tool
CN104093382A (zh) * 2012-01-31 2014-10-08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JP2013252328A (ja) * 2012-06-07 2013-12-19 Kao Corp 温熱具
CN104684513A (zh) * 2012-08-01 2015-06-03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JP2014128467A (ja) * 2012-12-28 2014-07-10 Kao Corp 温熱具
CN105307605A (zh) * 2013-06-10 2016-02-03 花王株式会社 温热器具
JP2016047478A (ja) * 2016-01-12 2016-04-07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641A (zh) * 2020-05-28 2020-08-25 刘子琛 一种新型眼罩发热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11568641B (zh) * 2020-05-28 2021-04-23 刘子琛 一种眼罩发热材料及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605B (zh) 2023-04-18
TW201909928A (zh) 2019-03-16
TWI776930B (zh) 2022-09-11
WO2019021928A1 (ja) 2019-01-31
JP6700228B2 (ja) 2020-05-27
JP2019024924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4605B (zh) 温热器具
WO2013115306A1 (ja) 発熱具
JP5945166B2 (ja) 温熱具
JP5905683B2 (ja) 発熱具
JP5296257B2 (ja) 発熱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温熱具
WO2014021269A1 (ja) 発熱具
JP2010051690A (ja) 発熱具
JPH10113382A (ja) 袋入芳香又は消臭材
JP6095364B2 (ja) 温熱具
JP2004073828A (ja) 水蒸気発生具
JP6767190B2 (ja) 温熱具
TW201841593A (zh) 溫熱器具
JP6715104B2 (ja) 温熱具
JP2024015206A (ja) 水蒸気発生体及び温熱具
JP2017170114A (ja) 温熱具
JP2016047478A (ja) 発熱具
JP7028552B2 (ja) 温熱具
WO2019039497A1 (ja) 温熱具
WO2017014271A1 (ja) 温熱具
JP2004180959A (ja) 芳香具
JPH0731777Y2 (ja) 巾着型発熱体
JP2003135509A (ja) 携帯型温熱パッド
WO2014157724A1 (ja) 発熱組成物及び使い捨てカイロ
JP7182769B2 (ja) 靴の中敷及び靴の中敷の製造方法
JPS634827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