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5182A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85182A CN105285182A CN201510838969.0A CN201510838969A CN105285182A CN 105285182 A CN105285182 A CN 105285182A CN 201510838969 A CN201510838969 A CN 201510838969A CN 105285182 A CN105285182 A CN 1052851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f
- tea
- tealeaves
- temperature
- general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采用揉捻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充分的揉捻后使茶叶的细胞破碎率达到90%以上,茶汁外溢,加速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了基础,合理的发酵控制使得茶叶的青草气味消失,叶色由绿变红,并发出清新的花果香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制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中国先民对茶的发现,若以神农尝百草而证明茶可解毒的传说算起,迄今已有5000多年;如从西周初年《尔雅》中有关茶字的记载算起,亦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可以断言,茶伴随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是同中华民族古老而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按商品茶的分类和加工,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茶叶有七类: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普洱茶和黄茶。所有这些茶叶都是用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
红茶是一种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的茶叶,特别是经过发酵工艺,使茶叶的内含成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构成了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众多红茶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红茶存在香气不足、口感干涩、耐泡度差、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选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放入萎凋槽中自然萎凋4-5h,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控制温度为25-30℃,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b、揉捻:将萎凋完成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c、发酵: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
d、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完成烘干。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自然萎凋和热风萎凋相结合的方式,能充分减少鲜叶的青草气味,有效的使茶叶萎缩变软,叶片柔软度增强,并散发出清香气味,充分的揉捻后使茶叶的细胞破碎率达到90%以上,茶汁外溢,加速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了基础,合理的发酵控制使得茶叶的青草气味消失,叶色由绿变红,并发出清新的花果香味。
2.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3.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选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放入萎凋槽中自然萎凋4-5h,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控制温度为30℃,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b、揉捻:将萎凋完成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c、发酵: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
d、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完成烘干。
实施例2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选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放入萎凋槽中自然萎凋4-5h,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控制温度为25℃,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b、揉捻:将萎凋完成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c、发酵: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
d、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使茶叶含水量在20%,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完成烘干。
实施例3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选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放入萎凋槽中自然萎凋4-5h,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9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控制温度为27℃,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b、揉捻:将萎凋完成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c、发酵: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11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
d、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1℃,使茶叶含水量在22%,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6℃,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完成烘干。
Claims (1)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选取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放入萎凋槽中自然萎凋4-5h,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控制温度为25-30℃,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b、揉捻:将萎凋完成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c、发酵: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
d、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完成烘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38969.0A CN105285182A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38969.0A CN105285182A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5182A true CN105285182A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5183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38969.0A Pending CN105285182A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85182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60154A (zh) * | 2016-08-24 | 2017-01-04 | 凤庆县红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茶揉捻、发酵及烘干方法 |
CN106937682A (zh) * | 2017-05-17 | 2017-07-11 | 张松波 | 高香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
CN106982951A (zh) * | 2017-05-17 | 2017-07-28 | 张松波 | 提高茶叶香气的制作方法 |
CN107372900A (zh) * | 2017-09-08 | 2017-11-24 | 李海军 | 一种大山茶的制备方法 |
CN108094588A (zh) * | 2018-02-11 | 2018-06-01 | 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 |
CN108244283A (zh) * | 2018-02-11 | 2018-07-06 | 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
CN108684862A (zh) * | 2018-06-12 | 2018-10-23 | 贵州合力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9730169A (zh) * | 2019-02-20 | 2019-05-10 | 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红茶通过从真空冻结中升华去掉水份的干燥方法 |
CN114600994A (zh) * | 2022-03-31 | 2022-06-10 |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152865A (zh) * | 2022-08-10 | 2022-10-11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 一种灵芝与茶叶共发酵提高红茶发酵进程与品质的方法 |
CN115886097A (zh) * | 2022-11-25 | 2023-04-04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龙珠状陈皮红茶的加工方法 |
-
2015
- 2015-11-27 CN CN201510838969.0A patent/CN10528518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60154A (zh) * | 2016-08-24 | 2017-01-04 | 凤庆县红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红茶揉捻、发酵及烘干方法 |
CN106937682A (zh) * | 2017-05-17 | 2017-07-11 | 张松波 | 高香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
CN106982951A (zh) * | 2017-05-17 | 2017-07-28 | 张松波 | 提高茶叶香气的制作方法 |
CN107372900A (zh) * | 2017-09-08 | 2017-11-24 | 李海军 | 一种大山茶的制备方法 |
CN108094588A (zh) * | 2018-02-11 | 2018-06-01 | 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 |
CN108244283A (zh) * | 2018-02-11 | 2018-07-06 | 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 |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
CN108684862A (zh) * | 2018-06-12 | 2018-10-23 | 贵州合力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9730169A (zh) * | 2019-02-20 | 2019-05-10 | 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红茶通过从真空冻结中升华去掉水份的干燥方法 |
CN114600994A (zh) * | 2022-03-31 | 2022-06-10 |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152865A (zh) * | 2022-08-10 | 2022-10-11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 一种灵芝与茶叶共发酵提高红茶发酵进程与品质的方法 |
CN115886097A (zh) * | 2022-11-25 | 2023-04-04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龙珠状陈皮红茶的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5182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3053718B (zh) | 一种金线莲发酵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558115B (zh) |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171051B (zh) |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兰花香型红茶的方法 | |
CN103330015B (zh) |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638958B (zh) |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 | |
CN102972536A (zh) | 一种祁红茶的生产工艺 | |
CN102771585A (zh) | 一种工夫红茶的定湿变温发酵方法 | |
CN105309689A (zh) | 一种红茶型枸杞芽叶发酵保健茶生产工艺 | |
CN104054857B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7518117A (zh) | 一种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947781A (zh) | 一种低发酵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053401A (zh) | 一种玫瑰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430957A (zh) |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918812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4431055A (zh) | 茶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430971A (zh) | 一种白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5053402A (zh) | 一种大枣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616243B (zh) | 一种藏茶的制备工艺 | |
CN108902375A (zh) | 一种花香型红茶饼的加工方法 | |
CN103892002B (zh) | 一种益气补血参杞茶 | |
CN106085776A (zh) | 一种红茶酒的制作方法 | |
CN103947772A (zh) | 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 | |
CN104365885A (zh) | 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4938666B (zh) | 一种红银针茶及其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