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829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8296B
CN105278296B CN201510163311.4A CN201510163311A CN105278296B CN 105278296 B CN105278296 B CN 105278296B CN 201510163311 A CN201510163311 A CN 201510163311A CN 105278296 B CN105278296 B CN 105278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cording medium
unit
sheet element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33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8296A (zh
Inventor
柿岛彩
池田美穗
汤浅宏郎
汤浅宏一郎
原岛康充
原瞳子
林良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03G2215/0081Gloss level being selectab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7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 G03G2215/2083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duple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加热单元以及定影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所述加热单元加热记录介质。所述定影单元允许所述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使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其上尚未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所述图像形成在已经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9194号公报描述了一种改变压力单元在一次定影(对形成在正面上的图像进行定影)与二次定影(对形成在背面上的图像进行定影)之间施加的压力以便减小在通过一次定影而定影在正面上的图像与通过二次定影而定影在背面的图像之间的表面光泽度差的结构。
发明内容
通常,为了对图像赋予金属光泽感,可以使用包括扁平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在这种情况下,当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时,与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不一致的情况相比,提高了金属光泽感。此处,当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处于冷却的状态时,色调剂的粘合剂树脂并不一定软化,因此,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并不一定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形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具有扁平形状的颜料颗粒)呈现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加热单元以及定影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所述加热单元加热记录介质。所述定影单元允许所述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使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其上尚未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所述图像形成在已经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所述定影单元允许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使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其上尚未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以被加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图像形成在已经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定影单元。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使用不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所述定影单元允许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将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记录介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响应于指示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图像然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的指令,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顺序,从而使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一面上形成所述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将形成的所述第二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之后在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第一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顺序并且选择所述第一模式时,翻转其上定影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使其再次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然后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顺序并且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时,翻转其上定影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外面而不再次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由含有扁平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的图像形成在未经加热的记录介质上的情况相比,形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可以更加容易地呈现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由含有扁平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的图像形成在未经加热的记录介质上的情况相比,形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可以更加容易地呈现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由含有扁平颜料颗粒的色调剂形成的图像形成在在形成图像之前未从定影单元通过的记录介质上的情况相比,形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可以更加容易地呈现颜料颗粒的平整表面的方向与记录介质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
利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在其两面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在已经从定影单元通过之后被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的第一模式和在其两面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而不通过定影单元的第二模式不可选择的情况相反,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是可以选择的。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图示了当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构件上形成光泽图像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图示了当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构件上形成光泽图像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图示了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色调剂中的一个扁平颜料颗粒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图示了对比例和包括在由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的扁平颜料颗粒的姿势的平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示了对比例和包括在由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的扁平颜料颗粒的姿势的截面图;
图7是图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动态指数与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8A、图8B和图8C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翻转片材构件的传送步骤;
图9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视图;
图10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图1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进行描述。在图中,箭头H表示垂直方向,即该装置的上下方向,而箭头W表示水平方向,即该装置的宽度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如图11所图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部12和多个传送构件(未用附图标记标出)。图像形成部12利用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图像。传送构件沿着片材构件P的传送路径16传送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记录介质的示例)。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冷却单元20冷却已经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矫正单元22矫正片材构件P的弯曲。图像检查单元24检查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翻转路径26。将在其正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通过翻转路径26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2以便在片材构件P的两面均形成图像(双面打印)。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部件的控制器70。
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正沿着传送路径16传送的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此外,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顺序地依次从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通过并且被排出到装置的外面。
当图像形成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时,将在其正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从而通过图像形成部12使图像再次形成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
图像形成部
如图1所图示,图像形成部12包括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和转印单元32。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各自形成相应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32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图像形成单元12还包括定影单元34。定影单元34将已经通过转印单元32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
提供了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从而使各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相应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以下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例如在图1中图示的标记“V”、“W”、“Y”、“M”、“C”和“K”表示上述颜色。第一特殊色(V)是银色。第一特殊色(V)的色调剂包括具有扁平形状的颜料颗粒(扁平颜料颗粒)以便向图像添加金属光泽。第二特殊色(W)是比其他颜色用得更加频繁的用户专用企业颜色。稍后将对银色色调剂的详细情况和在利用银色色调剂形成图像时控制器70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部件的控制等进行描述。
在以下描述中,当不必彼此区别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时,在下文中,V、W、Y、M、C和K不包括在标记中。
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基本上具有彼此相似或相同的结构,除了其中使用的色调剂之外。如图10所图示,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各自包括旋转的圆柱形图像保持构件40和对图像保持构件40充电的充电器42。此外,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曝光装置44和显影装置46。曝光装置44向充电的图像保持构件40发射曝光光以便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6利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G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如图1所图示,各颜色的图像保持构件40与在周向路径中移动的转印带50接触(稍后将对转印带50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在转印带50的周向(见图1中的箭头)上从上游侧依次并排地水平设置。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各自使用相应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形成该相应颜色的图像。
转印单元
如图1所图示,转印单元32包括转印带50和一次转印辊52。转印带50卷绕在多个辊(未用附图标记标出)之上并且在如图1所图示的箭头方向上旋转。一次转印辊52分别针对相应一种颜色而提供并且将形成在相应颜色的图像保持构件4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0上。
各一次转印辊52设置在与相应一个图像保持构件40相对的一侧,转印带50介于其间。极性与色调剂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的负极性)相对的转印偏压(正电压)通过供电单元(未图示)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通过施加该转印偏压,使转印电流在一次转印辊52与图像保持构件40之间流动,从而将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4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0上。
转印单元32还包括辊56和二次转印辊54。转印带50卷绕在辊56之上。二次转印辊54设置在转印带50的与辊56相对的一侧并且使已经转印到转印带5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由此,在二次转印辊54与转印带50之间形成使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转印咬合NT。
极性与色调剂极性相对的转印偏压(正电压)通过供电单元(未图示)施加至二次转印辊54。通过施加转印偏压,使转印电流在二次转印辊54与辊56之间流动。这使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50转印(形成)到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
利用上述结构,第一特殊色(V)、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通过一次转印由一次转印辊52依次转印到转印带50上,从而使这些色调剂图像彼此叠置。此外,这些叠置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由二次转印辊54转印到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
定影单元
如图9所图示,定影单元34包括定影模块60和压力辊66。定影模块60包括环状定影带62。压力辊66与定影模块60接触以便向定影模块60施加压力。此外,在定影带62与压力辊66之间形成定影带62和压力辊66彼此接触的定影咬合NF。
定影模块60包括环状定影带62、多个辊64和剥离块68。其上卷绕有定影带62的多个辊64包括多种大小的辊。剥离块68用于使片材构件P与定影带62分开。在多个辊64中,将定影带62介于其间并设置在与压力辊66相对的一侧上的辊64H1包括位于其中的发热构件,并且旋转力传递至辊64H1以便在图9中图示的箭头方向上旋转。在多个辊64中,辊64H2也包括位于其中的发热构件。
压力辊66通过传递的旋转力按照与定影带60的周向速度基本相等的周向速度在图9中图示的箭头方向上旋转。
翻转路径
如图11所图示,已经从图像检查单元24通过的片材构件P馈送至翻转路径26。翻转路径26具有支路26P1、传送子路径26P2和翻转子路径26P3。
支路26P1从传送路径16分支。从支路26P1传送来的片材构件P通过传送子路径26P2馈送至传送路径16的在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上位于转印咬合NT上游的部分。翻转子路径26P3设置在传送子路径26P2的中间。通过使正通过传送子路径26P2传送的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反转(折返传送),来使片材构件P翻转。多个传送构件(未用附图标记标出)沿着翻转路径26设置以便传送片材构件P。
此处,使用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在片材构件P上执行图像形成。通过单面打印在片材构件P的一面(例如,正面)上形成图像。通过双面打印在片材构件P的一面和另一面(例如,正面和背面)形成图像。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正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以使其翻转,并且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2。
元件的配置
接着,描述用于第一特殊颜色(V)的银色色调剂、当图像由银色色调剂形成时控制器70执行的控制、以及使用于输出图像的图像输出模式可选择的选择构件74、等等。
色调剂
如图6B所图示,用于第一特殊颜色(V)的银色色调剂包括各自用作扁平颜料的示例的颜料颗粒110和粘合剂树脂111。当赋予图像金属光泽感时,使用银色色调剂。赋予金属光泽感的图像包括仅由银色色调剂形成的图像以及由银色色调剂和除银色色调剂之外的色调剂形成的图像。
颜料颗粒110由铝制成。如图4B所图示,当一个颜料颗粒110置于平整表面上并且从侧面看时,颜料颗粒110在图4B的页面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比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更长。
此外,当从图4B上方看在图4B中图示的颜料颗粒110时,相较于从如图4A所图示的侧面看到的形状,颜料颗粒110的形状被放大。此外,在颜料颗粒110置于平整表面的状态下(见图4B),颜料颗粒110具有一对反射表面110A(平整表面)。这对反射表面110A中的一个和另一个分别朝上和朝下。如所述的,颜料颗粒110具有扁平形状。
除银色之外的颜色的色调剂(在下文中称为“其他颜色的色调剂”),即第二特殊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不包括扁平颜料颗粒的颜料颗粒(诸如,有机颜料颗粒和无机颜料颗粒)。
选择构件
图像形成装置10设有图像输出模式如下:第一模式,在该模式下提高了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即使图像质量的提高导致了生产效率下降(每单位时间输出的片材数量);以及第二模式,在该模式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即使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了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使用户能够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选择图像输出模式的选择构件74(见图11)。
将与稍后描述的元件的操作一起描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详细情况。
控制器
响应于指示赋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感的图像形成指令,控制器70使用于银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用作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与用于其他颜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各自用作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一起被操作或者仅仅使用于银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被操作。
相反,响应于指示不赋予图像金属光泽感的图像形成指令,控制器70仅仅使不同于用于银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的、用于其他颜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被操作。
将与稍后描述的元件的操作一起描述控制器70的其他配置。
元件的操作
接着,参考如图2和图3中图示的流程图对控制器70执行的在片材构件P上形成至少一部分赋予金属光泽感的色调剂图像(在下文中称为“光泽图像”)的控制进行描述。
在接收到指示赋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感的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器70在步骤100中判断是否执行双面打印(见图2)。
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200。在不是双面打印而是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120。
接着,在步骤200中,控制器70判断图像形成指令是否指示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和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未赋予金属光泽感的图像(在下文中称为“普通图像”)。在指示在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和在背面上形成普通图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300。否则,处理进入步骤220(见图3)。
在步骤300中,通过图像形成部12改变首先形成光泽图像而随后形成普通图像的顺序。
具体地,首先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W、30Y、30M、30C和30K。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W、30Y、30M、30C和30K形成的图像随后转印到正在旋转的转印带50上。
普通图像通过顺序地转印到转印带50上以便彼此叠置在转印带50上的图像形成在转印带50上。在转印咬合NT处,将该普通图像从转印带50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见图11)。
将具有转印到其正面上的普通图像的片材构件P从转印咬合NT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定影单元34向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量和压力。由此,将已经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的普通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
此外,使在其正面上定影有普通图像的片材构件P从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通过。片材构件P进一步沿着翻转路径传送以便使其翻转并且再次传送至转印咬合NT。
同时,在图像形成部12中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30W、30Y、30M、30C和30K。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30W、30Y、30M、30C和30K形成的图像顺序地转印到正旋转的转印带50上。光泽图像通过顺序地转印到转印带50上以便彼此叠置在转印带50上的图像形成在转印带50上。
在转印咬合NT处,将该光泽图像转印到其正面上定影有普通图像的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
将具有转印到其背面上的光泽图像的片材构件P从转印咬合NT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定影单元34向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量和压力。由此,将已经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的光泽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
如上所述,通过图像形成部12改变形成图像的顺序,图像形成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和背面上,并且在此之后,处理进入步骤400(见图2)。
在步骤400中,控制器70判断是否利用选择构件74选择第一模式。如果选择了第一模式,那么处理进入步骤500。否则,处理进入步骤420。
在步骤500中,在其正面和背面均具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再次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通过翻转路径26使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将其传送至转印咬合NT。将片材构件P从转印咬合NT通过,无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将已经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使片材构件P在再次从定影咬合NF通过时被加热和加压,并且在此之后,通过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将其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
如上所述,如果未选择第一模式,那么处理进入步骤420。
在步骤420中,将在其正面和背面均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一旦引入翻转路径26中,以便执行如图8A至图8C中图示的片材构件P的折返。这使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即,相较于片材构件P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情况,使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通过减小的传送距离而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
相反,如果控制器70判断在步骤100中执行单面打印,那么处理进入如上所述的步骤120(见图2)。
在步骤120中,控制器70使光泽图像形成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
具体地,首先将片材构件P传送至转印咬合NT。片材构件P从转印咬合NT通过,无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将已经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见图11)。片材构件P在从定影咬合NF通过时被加热。片材构件P进一步从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通过,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以便使其翻转,并且再次传送至转印咬合NT。
在图像形成部12中,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30W、30Y、30M、30C和30K。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30W、30Y、30M、30C和30K形成的图像顺序地转印到正在旋转的转印带50上。光泽图像通过顺序地转印到转印带50上以便彼此叠置在转印带50上的图像形成在转印带50上。
将该光泽图像转印到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
将其上转印有光泽图像的片材构件P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定影单元34向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量和压力。由此,将已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光泽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然后,将片材构件P通过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
相反,如上所述,如果图像形成指令不是指示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和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普通图像的指令,那么处理进入步骤220(见图3)。
在步骤220中,控制器70判断图像形成指令是否指示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普通图像和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如果指示在正面上形成普通图像和在背面上形成光泽图像,那么处理进入步骤240。否则(在正面和背面上均形成光泽图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260。
在步骤240中,在不改变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图像的顺序的情况下,将普通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并且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将片材构件P进一步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以便使其翻转。将光泽图像转印到翻转的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并且将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将在其正面和背面上均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
在步骤260中,控制器70使图像形成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
具体地,首先将片材构件P传送至转印咬合NT。片材构件P从转印咬合NT通过,无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将已经从转印咬合NT通过的片材构件P传送至定影单元34的定影咬合NF(见图11)。片材构件P在从定影咬合NF通过时被加热。片材构件P进一步从冷却单元20、矫正单元22和图像检查单元24通过,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以便使其翻转,并且再次传送至转印咬合NT。
在不改变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图像的顺序的情况下,将光泽图像转印到再次传送至转印咬合NT的该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并且将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将片材构件P进一步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以便使其翻转。将光泽图像转印到翻转的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并且将转印后的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将在其正面和背面上均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完成图像形成步骤。
评估
接着,参考图7,描述了根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E2194对片材构件P上由银色色调剂形成的图像执行的动态指数(FI)测量结果。动态指数表示金属光泽感。随着金属光泽感的提高,动态指数增大。
评估规范
作为片材构件P,使用OS涂层W(由Fuji Xerox InterField株式会社制造,基重:127g/m2,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P 8119测得的平滑度为4735sec)。至于色调剂,仅使用银色色调剂。压力辊66的表面温度设置在70℃和135℃之间,并且改变定影带62的表面温度,从而改变向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施加的热量。
评估结果
在图7中图示的图表中,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动态指数和由定影单元34施加至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热量。
在该图表中,虚线表示动态指数与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该热量通过改变定影带62的表面温度而改变,而压力辊66的表面温度设为70℃。同样在该图表中,实线表示动态指数与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该热量通过改变定影带62的表面温度而改变,而压力辊66的表面温度设为135℃。
评估的概述
从该图表可以看出,当压力辊66的表面温度基本上相同时,通过增加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可以提高动态指数。换言之,可以看出,通过增加从定影带62侧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可以提高动态指数。
此外,可以看出,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基本上相同时,通过增加压力辊66的表面温度,可以提高动态指数。
即,可以看出,当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基本上相同时,通过增加从片材构件P的未形成色调剂图像的一侧施加至色调剂图像的热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指数。即,可以看出,在对片材构件P预热的情况下比在不对片材构件P预热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态指数。
通过增加在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时施加的热量可以提高动态指数的理由如下。
通过增加在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时施加的热量,软化了包括在色调剂中的树脂粘合剂。这促进了包括在色调剂中的扁平颜料颗粒110的移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压力辊66在朝着定影带62的方向上向色调剂图像施加压力,颜料颗粒110的反射表面110A面朝垂直于片材构件P的片材表面的方向(在图6B中的X方向),如图6B所图示。此外,颜料颗粒110设置在沿着片材构件的片材表面的方向(在图6B中的Y方向)上。如图5B所图示,具有面朝垂直于片材表面的方向的反射表面110A的颜料颗粒110均匀地分布在片材构件P上。
如图6B所图示,通过使颜料颗粒110的反射表面110A面朝垂直于片材表面的方向而将颜料颗粒110沿着片材表面的方向上排列,相较于如图6A所图示的颜料颗粒110的反射表面110A面朝非均匀方向的情况,减少了从图像反射出来的光的漫射。由此,可以提高动态指数。
此外,如图5B所图示,具有面朝垂直于片材表面的方向的反射表面110A的颜料颗粒110均匀地分布在片材构件P上。由此,相较于在图5A中图示的具有面朝非均匀方向的反射表面110A的颜料颗粒110设置在片材构件P上的情况,提高了片材构件P被颜料颗粒110覆盖的覆盖率。换言之,增加了由颜料颗粒110反射入射在片材构件P的表面上的光的反射区域。这也可以增大动态指数。
通过加热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侧比加热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侧(与片材构件P相对的一侧)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态指数的理由如下所述。
如图6B所图示,粘合剂树脂111也存在于片材构件P与颜料颗粒110之间。当片材构件P夹在定影带62与压力辊66之间时,颜料颗粒110被推向片材构件P。在颜料颗粒110如上所述地被推动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片材构件P与颜料颗粒110之间的粘合剂树脂111的软化度增加,颜料颗粒110的反射表面110A的方向比软化度较小的情况更加可能与片材构件P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
此外,通过从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侧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存在于片材构件P与颜料颗粒110之间的粘合剂树脂111的软化度增加。由此,通过增加从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侧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的热量,比从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侧加热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态指数。
综述
如上所述,当在单面打印中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时,在步骤120中将光泽图像形成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此外,当在双面打印中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和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普通图像时,在步骤300中改变形成图像的顺序。即,在已经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普通图像之后,再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光泽图像。同样在双面打印中,当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和背面均形成光泽图像时,在步骤260中,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一个光泽图像,并且然后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另一个光泽图像。
如上所述,在由定影单元34加热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光泽图像。由此,相较于在尚未经过加热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光泽图像的情况,可更有可能的是颜料颗粒110呈现颜料颗粒110的反射表面110A的方向与片材构件P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
此外,由于反射表面110A可以呈现反射表面110A的方向与片材构件P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姿势,所以相较于反射表面110A不与片材构件P的片材表面的方向一致的情况,可以提高动态指数。
此外,通过加热片材构件P,从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侧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量。由此,相较于从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侧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量的情况,可以提高动态指数。
此外,如果在步骤300中改变了形成图像的顺序并且利用选择构件74选择了第一模式,那么在步骤500中将在其正面和背面上均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再次沿着翻转路径26传送。使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通过转印咬合NT和定影咬合NF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当片材构件P如上所述地翻转时,相较于片材构件P不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情况,通过使片材构件P从定影咬合NF通过,可以提高动态指数(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此外,如果在步骤300中改变了形成图像的顺序并且利用选择构件74选择了第二模式作为输出模式,那么相较于片材构件P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情况,在步骤420中使片材构件P翻转并且通过减小的传送距离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由此,相较于使片材构件P在已经翻转之后再次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情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每单位时间输出的片材数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12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进行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说明。描述了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的不同之处。
如图12所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20包括加热器122(加热单元的示例)和控制器124。加热器122对沿着传送路径16传送的片材构件P进行加热。控制器124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20的部件。加热器122面朝传送路径16的一部分,该部分位于片材构件P传送方向上的转印咬合NT的上游。
在单面打印中,当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时,控制器124使加热器122运行,从而在已经由加热器122加热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光泽图像。由此,控制器124使光泽图像得以如上所述地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而不是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光泽图像。
此外,在双面打印中,当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和背面上均形成光泽图像时,控制器124使加热器122运行,从而在已经由加热器122加热的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由此,控制器124使光泽图像得以如上所述地形成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而不是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光泽图像。
此外,在双面打印中,当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和背面上分别形成光泽图像和普通图像时,控制器124使加热器122运行,从而在已经由加热器122加热的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形成光泽图像。由此,在不改变形成图像的顺序下,控制器124使光泽图像得以形成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以便使光泽图像形成在曾经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片材构件P上。
如上所述,片材构件P由加热器122加热,而不从定影咬合NF通过。由此,相较于使片材构件P从定影咬合NF通过的情况,减小了片材构件P的传送距离。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其他实施例都是可能的。例如,虽然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选择构件74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但是也可以提供除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外的模式。例如,可以提供如下生产效率比第二模式优先的第三模式:即,在第三模式中,在步骤300中在其正面和背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可以不经过翻转而排出到装置本体的外面。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选择构件74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另外,也可以例如根据从用户界面的屏幕输入的指令或根据来自外部计算机的指令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许多修改以及变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预期的确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
加热记录介质的加热单元;以及
允许所述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使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其上尚未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所述图像形成在已经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
允许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使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其中,其上尚未形成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以被加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图像形成在已经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
使用不包括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单元;以及
允许记录介质从其通过以便通过加热将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
响应于指示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图像然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的指令,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顺序,从而使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第一面上形成所述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已经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将形成的所述第二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之后在所述第二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将已经形成的所述第一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其中,当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顺序并且选择所述第一模式时,翻转其上定影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使其再次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然后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面,以及
当改变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顺序并且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时,翻转其上定影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排出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外面而不再次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
CN201510163311.4A 2014-07-08 2015-04-0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278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0673A JP6459257B2 (ja) 2014-07-08 2014-07-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0673 2014-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8296A CN105278296A (zh) 2016-01-27
CN105278296B true CN105278296B (zh) 2018-05-04

Family

ID=5506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3311.4A Active CN105278296B (zh) 2014-07-08 2015-04-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01015B2 (zh)
JP (1) JP6459257B2 (zh)
CN (1) CN105278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7925A1 (en) 2006-04-14 2011-10-19 Advanced Cell Technology, Inc. Hemangio-colony forming cells
KR20190000928A (ko) 2008-05-06 2019-01-03 아스텔라스 인스티튜트 포 리제너러티브 메디슨 다능성 줄기세포로부터 유도된 탈핵 적혈구계 세포를 생산하는 방법
ES2896354T3 (es) 2012-12-21 2022-02-24 Astellas Inst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Métodos para la producción de plaquetas a partir de células madre pluripotentes
JP2017044739A (ja) * 2015-08-24 2017-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02448B2 (ja) * 2017-10-02 2021-07-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484A (ja) * 2001-07-11 2003-0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CN102859446A (zh) * 2010-04-26 2013-01-02 伊斯曼柯达公司 含有金属薄片的调色剂
CN103576514A (zh) * 2012-07-24 2014-02-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7558A (ja) * 1985-09-20 1987-03-27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US5753392A (en) * 1995-08-24 1998-05-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electrostatically printing image-enhancing particles and said particles
JP2004004260A (ja) * 2002-05-31 2004-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194A (ja) 2002-06-24 2004-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931A (ja) * 2002-08-20 2004-03-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0110B2 (ja) * 2005-05-11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261953A (ja) * 2007-04-10 2008-10-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9080B2 (ja) * 2009-09-15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定着装置、並びに、該転写定着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022026A (ja) * 2010-07-12 2012-02-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444B2 (ja) * 2012-08-08 2016-05-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14074745A (ja) * 2012-10-02 2014-04-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6108153B2 (ja) * 2012-11-26 2017-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32172B1 (ja) * 2013-06-03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173B1 (ja) * 2013-06-04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866B2 (ja) * 2013-12-11 2016-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379B1 (ja) * 2013-12-18 2015-06-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723B2 (ja) * 2013-12-18 2017-09-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027B2 (ja) * 2013-12-18 2018-01-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484A (ja) * 2001-07-11 2003-0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CN102859446A (zh) * 2010-04-26 2013-01-02 伊斯曼柯达公司 含有金属薄片的调色剂
CN103576514A (zh) * 2012-07-24 2014-02-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9257B2 (ja) 2019-01-30
JP2016018077A (ja) 2016-02-01
CN105278296A (zh) 2016-01-27
US9501015B2 (en) 2016-11-22
US20160011545A1 (en)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829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9993C (zh) 图像加热设备和光泽度增强设备
AU20132019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625155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in
US74212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4794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fer sheet and transfer sheet
JP5532173B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172B1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98992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154943A1 (en) On demand fuser and related method
US8755729B2 (en) Glossiness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4537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18891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emporary recording medium
JP20121282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沢処理装置
JPH09134087A (ja) トナー画像固定システム
JPH10254282A (ja) シート供給型多層両面複写の1回パスによる融着
US8275300B2 (en) Forming surface finish by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fusing
AU20142007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38368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transfers a first image formed using a toner containing a pigment other than a flat pigment and that transfers a second image formed using a toner containing a flat pigment
US929195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43696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319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5265917A (ja) 光沢付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3952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84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