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9965B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9965B
CN105269965B CN201510397819.0A CN201510397819A CN105269965B CN 105269965 B CN105269965 B CN 105269965B CN 201510397819 A CN201510397819 A CN 201510397819A CN 105269965 B CN105269965 B CN 105269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nozzle
fluid
injection apparatus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78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9965A (zh
Inventor
川上贵幸
新原俊広
原和彦
藤冈和行
吉田刚
佐藤広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03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22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29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3179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69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9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9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9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38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brushes or wip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41J2002/16555Air or gas for clean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的液体喷射部、和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双流体喷射装置。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已知一种通过从记录头的喷嘴向纸张等介质喷射油墨来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喷墨头的喷嘴堵塞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将成为堵塞的原因的喷嘴内的增粘油墨、气泡等进行抽吸并去除的、所谓的清洗。
但是,在上述的打印机中,特别是在使用容易固化的油墨的情况下,存在即使进行上述的清洗也无法消除喷嘴的堵塞的情况。因此,以往提出如下的油墨喷出装置,即,通过向喷墨头(液体喷射部)的喷嘴形成区域喷出清洗剂,从而使固化了的油墨溶解在该清洗剂中而进行去除的清洗装置(双流体喷射装置)的油墨喷出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之类的油墨喷出装置的清洗装置中,通过向喷墨头的喷嘴形成区域喷出清洗剂从而使固化了的油墨溶解在该清洗剂中而进行去除。即,将清洗剂喷出为雾状并涂覆于喷嘴以及喷嘴的周围,从而使该清洗剂浸入固化了的油墨中并使之溶解。因此,存在清洗剂到达喷嘴内的固化了的油墨较为费时而不易有效地消除喷嘴的堵塞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8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着眼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消除液体喷射部的喷嘴的堵塞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以下,对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双流体喷射装置,其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将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其中,所述第二液体为,包含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所述喷嘴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小于液体喷射部的喷嘴的开口的混合流体中的第二液体的液滴经过喷嘴的开口而进入喷嘴内并与堵塞的部分碰撞,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液体喷射部中的喷嘴的堵塞。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小于所述喷嘴的开口的所述第二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所述喷嘴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大于,从所述喷嘴的开口喷射的所述第一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二液体的液滴朝向喷嘴内的堵塞部分碰撞时的能量,而消除通过从喷嘴的开口的第一液体的液滴的喷出动作也无法消除的喷嘴内的堵塞。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被加压了的状态下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混合流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向包括喷嘴在内的液体喷射部喷射并进入到喷嘴内的混合流体进入到液体喷射部内的深处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部具有与所述喷嘴内连通的压力室、和能够对所述压力室内进行加压的作动器,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在通过所述作动器的驱动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被加压了的状态下,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混合流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作动器的驱动而对压力室内的第一液体进行加压,从而能够抑制向包括喷嘴在内的液体喷射部喷射并进入到喷嘴内的混合流体经由压力室进入到液体喷射部内的深处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液体为纯水或者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二液体设为纯水,从而能够在第二液体与喷嘴内的第一液体混合的情况下抑制第二液体给第一液体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另外,通过将第二液体设为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从而抑制第二液体腐坏。因此,能够在第二液体与喷嘴内的第一液体混合的情况下抑制第二液体中的腐坏的成分给第一液体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双流体喷射装置,其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中,在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将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后,从所述喷嘴的开口排出所述第一液体,其中,所述第二液体为,包括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所述喷嘴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小于液体喷射部的喷嘴的开口的混合流体中的第二液体的液滴经由喷嘴的开口而进入喷嘴内并与堵塞的部分碰撞,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液体喷射部的喷嘴的堵塞。此外,在消除液体喷射部的喷嘴的堵塞后,从喷嘴的开口排出第一液体,因此能够将残留于喷嘴内的混合流体同该第一液体一起排出。
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中,优选为,以隔开时间间隔的方式实施多次所述混合流体的喷射。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喷射至液体喷射部的混合流体形成泡状并堵塞喷嘴的开口的情况下,在混合流体的喷射停止期间内,堵塞喷嘴的开口的泡状的混合流体也会恢复至液滴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先被液体喷射部喷射而成为泡状并堵塞喷嘴的开口的混合流体使得后被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混合流体中的液滴向喷嘴内的进入受阻的情况。
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中,优选为,在实施所述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前,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第二液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向液体喷射部先喷射第二液体,之后在该第二液体中混入空气并喷射混合流体,因此能够抑制仅向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向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从喷嘴的开口进入到液体喷射部内的深处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为液体喷射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表示印刷部与配置在非印刷区域中的维护系统的各单元的示意俯视图。
图4为表示印刷部与配置在非印刷区域中的维护系统的各单元的详细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为表示印刷部与配置在非印刷区域中的双流体喷射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6为表示双流体喷射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喷射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喷射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9为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0为表示喷射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喷射单元的待机状态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改变例的双流体喷射喷嘴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改变例的双流体喷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改变例的双流体喷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参照附图对于喷射油墨来印刷包含文字、图形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有:将作为支承于支承台12上的介质的一个示例的薄片ST沿支承台12的表面朝输送方向Y进行输送的输送部13、向所输送的薄片ST喷射作为第一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0、用于使着落于薄片ST上的油墨干燥的发热部17以及送风部18。
支承台12、输送部13、发热部17、送风部18以及印刷部20被安装于由壳体和框体等构成的打印机主体11a上。支承台12在打印机11中沿薄片ST的宽度方向(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而延伸配置。
输送部13具备分别被配置于输送方向Y上的支承台1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且通过输送电机49(参照图9)而被驱动的输送辊对14a以及输送辊对14b。而且,输送部13具备引导板15a以及引导板15b,所述引导板15a以及引导板15b分别被配置于输送方向Y上的输送辊对14a以及输送辊对14b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并对引导薄片ST进行支承的同时进行引导。
此外,输送部13通过由输送辊对14a、14b夹持薄片ST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沿着支承台12的表面以及引导板15a、15b的表面输送薄片ST。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ST通过从呈卷筒状卷绕于供给卷轴16a上的卷筒薄片RS放卷从而被连续输送。此外,从卷筒薄片RS放卷而被连续输送的薄片ST在通过印刷部20而被附着油墨从而印刷有图像之后,再次通过收卷卷轴16b而被卷绕为卷筒状。
印刷部20具有滑架23,所述滑架23通过沿着扫描方向X延伸配置的导轴21、22而被引导,并能够通过滑架电机48(参照图9)的动力而沿扫描方向X进行往返移动,其中,所述扫描方向X为与薄片ST的输送方向Y正交的薄片ST的宽度方向。在滑架23上安装有作为喷射油墨的液体喷射部的一个示例的两个液体喷射头24A、24B、贮留向液体喷射头24A、24B供给的油墨的贮留部30、以及将油墨经由流道转换器28向贮留部30供给的连接软管27。贮留部30由被安装于滑架23上的贮留部保持体25保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贮留部30具备差压阀31,所述差压阀31被设置于用于将内部的油墨向液体喷射头24A、24B供给的第一油墨供给道32的中途位置处。当随着位于差压阀31下游侧的液体喷射头24A、24B中的油墨的喷射(消耗)而使得下游侧的油墨的压力相对于大气压成为预定的负压时,差压阀31被设为开阀,当通过开阀而使得油墨从贮留部30向液体喷射头24A、24B供给进而消除下游侧的负压时,差压阀31被设为闭阀。
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头24A、24B具有筒状的主体壳体33。在靠主体壳体33的扫描方向X的一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在铅直方向Z上贯穿主体壳体33的第二油墨供给道34,在靠扫描方向X的另一端部的位置处竖立设置有固定板35。在第二油墨供给道34的上游端连接有第一油墨供给道32的下游端。
在主体壳体33的下表面,以覆盖主体壳体33的下端开口以及第二油墨供给道34的下端开口的方式固定有具有弹性的矩形薄板状的振动板36。此外,在主体壳体33内,在作为作动器的一个示例的压电元件37的上端部的侧面侧固定有固定板35,且压电元件37的下表面被固定于振动板36的上表面上。
在压电元件37的下侧,在输送方向Y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跨及压电元件37的扫描方向X的整个宽度而延伸的切口槽(图示略)。各切口槽(图示略)的深度被设定为压电元件37的铅直方向Z的高度的一半程度。夹于压电元件37的各切口槽(图示略)之间的部分被设为压电元件部37a。在振动板36的上表面上,以包围各压电元件部37a的方式形成有格子状的槽38,且格子状的槽38的格内部分为岛部39。
在振动板36的下表面上以紧贴状态固定有呈矩形框状的流道形成板40,在流道形成板40的下表面上以紧贴状态固定有矩形板状的喷嘴板41。在振动板36与喷嘴板41之间的靠扫描方向X的一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油墨贮留室42。油墨贮留室42经由形成于振动板36上的连通孔43而与第二油墨供给道34连通。此外,油墨贮留室42暂时贮留从贮留部30经由第二油墨供给道34而供给的油墨。
在振动板36与喷嘴板41之间的靠扫描方向X的另一端部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在铅直方向Z上与各压电元件部37a对应的压力室44。在振动板36与喷嘴板41之间的油墨贮留室42与各压力室44之间,分别形成有使油墨贮留室42与各压力室44连通的连通道45。
因此,被暂时贮留于油墨贮留室42内的油墨经由各连通道45而向各压力室44供给。在喷嘴板41的与各压力室44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喷嘴46,喷嘴板41的下表面被设为开设各喷嘴46开口的喷嘴形成面24a。各喷嘴46与各压力室44连通。
另外,在压电元件37的上端部的与固定板35侧相反一侧的侧面上连接有带状的弹性电路基板47的一端部,弹性电路基板47的另一端部与后述的控制部110(参照图9)相连接。压电元件37通过使由控制部(参照图9)110而产生的驱动信号经由柔性电路基板47而被输入,从而能够使各压电元件部37a沿着铅直方向Z分别单独地进行伸缩运动(驱动)。
而且,由于振动板36的各岛部39根据各压电元件部37a的伸缩运动而进行振动,因此各压力室44内的压力将发生变化,并利用各压力室44内的压力变化而使各压力室44内的油墨从各喷嘴46的开口被喷射。此外,压电元件37被构成为,能够通过如下的状态变化来对各压力室44加压,即,从对压电元件37施加电压以使振动板36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使各压电元件部37a朝各压力室44的容积扩大的方向进行移位(收缩)的状态,到停止对压电元件37的电压的施加而将振动板36设为弹性变形前的状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体喷射头24A、24B以喷嘴形成面24a在铅直方向Z上与支承台1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对置的姿态,而被安装于滑架23的下端部。另一方面,贮留部30相对于滑架23而被安装在沿铅直方向Z与液体喷射头24A、24B相反的一侧亦即上侧。此外,连接软管27的下游侧端部在与贮留部30相比而靠上侧的位置处被连接于流道转换器28上。
连接软管27的上游侧端部经由安装于滑架23的一部分的连接部26a,而与能够追随往返移动的滑架23而进行变形的多根油墨供给软管26的下游侧端部连接。因此,例如,来自收纳油墨的未图示的油墨罐的油墨经由油墨供给软管26、连接软管27以及流道转换器28而被供给至贮留部30。
在印刷部20中,在滑架23沿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往返移动)的过程中,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多个喷嘴46的开口向支承台12上的薄片ST喷射油墨。而且,用于对着落于薄片ST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并干燥的发热部17在打印机11中被配置于,从支承台12起在铅直方向Z上隔开预定长度的间隔的上方位置处。而且,印刷部20能够沿着扫描方向X而在发热部17与支承台12之间进行往返移动。
发热部17具备沿着在与支承台12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扫描方向X上延伸配置的红外线加热器等的发热部件17a以及反射板17b,并通过向图1中以点划线箭头标记示出的区域放射的红外线等热(例如辐射热)从而对附着于薄片ST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另外,通过送风而使附着于薄片ST上的油墨干燥的送风部18在打印机11中被配置于,与支承台12之间余留印刷部20能够往返移动的间隔的上方位置处。
在滑架23的贮留部30与发热部1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阻挡来自发热部17的导热的阻热部件29。该阻热部件29例如由不锈钢、铝等热传导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并至少覆盖贮留部30的面向发热部17的上表面部。
在打印机11中,贮留部30针对每种油墨而被设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备贮留着色油墨的贮留部30,并能够进行彩色印刷以及黑白印刷。关于着色油墨的油墨颜色,作为一个示例,为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在各着色油墨中含有防腐剂。
此外,白色油墨例如在薄片ST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胶片或者深色的介质的情况下,被使用于在实施彩色印刷前的基底印刷(实地印刷(全涂印刷))等中。当然,所使用的着色油墨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可以是蓝绿色、品红色、黄色这3种颜色。另外,着色油墨除了所述3色之外,例如还可以追加浅蓝绿色、浅品红色、浅黄色、橙色、绿色、灰色等中的至少1种颜色。
如图3所示,能够使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参照图2)的开口向在支承台12上输送的最大宽度的薄片ST喷射的墨滴着落的、扫描方向X的最大宽度的区域为印刷区域PA。即,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参照图2)的开口向薄片ST喷射的墨滴着落于印刷区域PA内。
在可沿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的液体喷射头24A、24B不与输送中的薄片ST对置的区域亦即非印刷区域NA中,设置有擦拭单元50、冲洗单元51、罩盖单元52。此外,在印刷部20具有无边缘的印刷功能的情况下,印刷区域PA与所输送的最大宽度的薄片ST的范围相比在扫描方向X上略宽。
擦拭单元50具有刮拭喷嘴形成面24a(参照图1)的擦拭器50a。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50a为活动式,并通过擦拭电机53的动力进行刮拭动作。冲洗单元51具有液体收纳部51a,所述液体收纳部51a对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参照图2)的开口喷射的墨滴进行收纳。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部51a由带构成,并在能够认为带的因冲洗产生的油污量超过规定量的规定预定时间,利用冲洗电机54的动力而使带移动。此外,冲洗是指,出于预防以及消除喷嘴46(参照图2)的堵塞等的目的,而从所有喷嘴46强制喷射(排出)与印刷无关的墨滴的动作。
罩盖单元52具有2个罩盖部52a,所述2个罩盖部52a相对于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形成面24a(参照图1)能够以包围各喷嘴46的开口的方式而抵接。2个罩盖部52a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罩盖电机55的动力而在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的抵接位置与远离喷嘴形成面24a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而且,分别通过液体喷射头24A、24B所对应的罩盖部52a而被罩盖的位置为,液体喷射头24A、24B(或者滑架23)的初始位置HP。
如图4所示,安装于滑架23的下端部的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被配置为,在扫描方向X上以预定的间隔而分离,并且在输送方向Y上错开规定的距离配置。在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形成面24a上分别形成有共计8列的喷嘴列24b,其中,位于相互接近的位置的每2列喷嘴列24b在扫描方向X上以固定间隔而排列。
形成于喷嘴形成面24a上的8列喷嘴列24b分别由沿输送方向Y形成有固定的喷嘴间距的多个(例如180个)喷嘴46构成。此外,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在输送方向Y上处于如下的位置关系,即,在将构成彼此的喷嘴列24b的多个的喷嘴46向扫描方向X上投影时,彼此的端部的喷嘴46之间也能够形成相同的喷嘴间距。
擦拭单元50具备活动式的框体59,所述活动式的框体59能够利用擦拭电机53的动力而在沿输送方向Y延伸的一对导轨58上进行往返移动。在框体59内,位于在刮拭方向(与输送方向Y相同的)上隔开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处的放卷轴60与收卷轴61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在放卷轴60上安装有由未使用的布片62卷装而成的放卷辊63,在收卷轴61上安装有收卷有使用完毕的布片62的收卷辊64。
张设在放卷辊63以及收卷辊64之间的布片62从框体59的上表面中央部的未图示的开口起,向处于一部分朝上方突出的状态下的按压辊65的上表面被卷绕,并由被卷绕于按压辊65上的部分而形成半圆筒状(凸状)的擦拭器50a。该擦拭器50a处于朝上方被施力的状态。
框体59由对放卷辊63以及收卷辊64进行收纳的盒和保持架构成,其中,所述保持架由导轨58引导并能够通过擦拭电机53的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齿条和小齿轮机构)而沿刮拭方向(与输送方向Y相同)进行往返移动。框体59通过使擦拭电机53以正转和反转的方式被驱动,从而在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与擦拭器50a结束刮拭喷嘴形成面24a的刮拭位置之间沿输送方向Y进行一次往返移动。
此时,当框体59的往返动作结束时,动力传递机构被切换为将擦拭电机53与收卷轴61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状态,并通过擦拭电机53反转驱动时的动力,而实施框体59的回程动作与布片62朝向收卷辊64的预定量的卷绕动作。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依次相对于刮拭区域WA而被移动,且框体59的一次往返移动所产生的对于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自的喷嘴形成面24a的擦拭,针对被移动至刮拭区域WA内的其中一个液体喷射头而单独实施。
冲洗单元51具备驱动辊66以及从动辊67、和带68,所述驱动辊66以及从动辊67在输送方向Y上对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带68被卷绕于驱动辊66以及从动辊67之间。带68在扫描方向X上具有喷嘴列24b为8列的程度(2列×4列程度)以上的宽度,并构成对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喷射出的油墨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部51a。在该情况下,带68的外周面成为对油墨进行受纳的液体受纳面69。
冲洗单元51在带68的下侧具备能够向液体受纳面69供给保湿液的保湿液供给部(图示略)、和将附着于液体受纳面69上的废油墨等以保湿的状态进行刮取的液体刮取部(图示略),由液体受纳面69所受纳的废油墨通过液体刮取部而从带68上被去除。因此,通过带68的转圈移动而对液体受纳面69的与喷嘴形成面24a对置的受纳范围进行更新。
罩盖单元52具有两个罩盖部52a,所述两个罩盖部52a能够与2个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形成面24a抵接并分别形成封闭空间。如上所述,各罩盖部52a利用罩盖电机55的动力而在能够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的抵接位置与远离喷嘴形成面24a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各罩盖部52a具备一个抽吸用罩盖70与4个保湿用罩盖71。
各保湿用罩盖71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来形成将每2列的喷嘴列24b包围的封闭空间,并对该封闭空间进行保湿。详细而言,利用残留于保湿用罩盖71内的废油墨等中所含的分散剂或者溶剂(作为一个示例为水等)、或者保湿液的蒸发或者挥发,来对在保湿用罩盖71内开口的喷嘴46内的油墨进行保湿。
抽吸用罩盖70经由软管72而与抽吸泵73相连接。而且,通过以抽吸用罩盖70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来形成封闭空间的状态而对吸抽吸泵73进行驱动,从而通过吸引用罩盖70内所产生的负压的作用,而将增粘油墨、气泡等同油墨一起从喷嘴46中被抽吸并排出,即实施所谓的清洗。
该清洗是针对液体喷射头24A、24B以每2列的喷嘴列24b而实施的。在清洗结束后,依次实施去除附着于喷嘴形成面24a上的油墨的擦拭与调节喷嘴46内的油墨弯液面的冲洗。
如图4所示,液体喷射头24A、24B在扫描方向X上能够移动的移动区域包括:在薄片ST印刷时能够使油墨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46着落的印刷区域PA和除此以外的非印刷区域NA。非印刷区域NA包括:设置有擦拭单元50的刮拭区域WA、设置有冲洗单元51的受纳区域FA、以及设置有罩盖单元52的维护区域MA。
即,在非印刷区域NA中,刮拭区域WA、受纳区域FA以及维护区域MA在扫描方向X上从印刷区域PA侧起依次配置有刮拭区域WA、受纳区域FA以及维护区域MA。此外,在扫描方向X上与印刷区域PA相对应的区域中配置加热区域HA,所述加热区域HA设置了通过加热而使着落于薄片ST的油墨定影的发热部17。
如图3以及图5所示,非印刷区域NA存在于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区域PA的两侧。而且,在这2个非印刷区域NA中的、在扫描方向X上位于与初始位置HP侧相反一侧的非印刷区域NA中,设置用于实施液体喷射头24A、24B的清洗的双流体喷射装置75。
双流体喷射装置75被构成为,能够对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空气(气体)以及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第二液体)亦即清洗用液体中的至少一方。而且,双流体喷射装置75通过将空气与清洗用液体一同喷射,从而能够喷射由空气与清洗用液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
清洗用液体优选与所使用的油墨的主溶剂相同。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油墨的溶剂为水的水类树脂油墨,因此使用纯水作为清洗用液体,但是例如在油墨的溶剂为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与油墨相同的溶剂作为清洗用液体。
此外,清洗用液体中所含的防腐剂优选与油墨中所含的防腐剂相同,例如,可举出芳族卤化合物(例如,Preventol CMK:双氯粉CMK),二硫氰酸甲撑酯、含卤氮硫化合物、1、2-苯并异噻唑-3-酮(例如,PROXEL GXL)等。作为防腐剂,在从起泡难度的观点出发而采用PROXEL的情况下,优选将相对于清洗用液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0.05%以下。
如图6所示、双流体喷射装置75具有喷射单元77,喷射单元77具备能够喷射混合流体的双流体喷射喷嘴78。双流体喷射喷嘴78被配置为将混合流体朝向上方喷射。双流体喷射喷嘴78具备:向上方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喷射喷嘴80、向上方喷射空气并且包围液体喷射喷嘴80的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81。
即,液体喷射喷嘴80以及气体喷射喷嘴81均向上方开口。若考虑到油墨的附着及固化,则作为液体喷射喷嘴80的开口的直径,优选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46的开口的直径相比充分大,优选为例如0.4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喷嘴80的开口的直径设定为1.1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中,采用将清洗用液体与空气混合的混合部KA位于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外部的、所谓的外部混合型的结构。因此,混合部KA由与液体喷射喷嘴80的开口以及与气体喷射喷嘴81的开口相邻的预定的空间构成。在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上连结有气体供给管83,所述气体供给管83形成用于从气泵82供给空气的气体流道83a。气体流道83a与气体喷射喷嘴81连通。
在气体供给管83的中途位置设置有调节从气泵82供给的空气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阀84。在本实施方式的双流体喷射装置75中,从气泵82向双流体喷射喷嘴78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被设定为200kPa以上。在气体供给管83的压力调整阀84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去除向双流体喷射喷嘴78供给的空气中的尘埃等的过滤器85。
另外,在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上连结有液体供给管88,所述液体供给管88形成用于供给收纳在作为液体收纳部的一个示例的贮留罐87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液体流道88a。液体流道88a与液体喷射喷嘴80连通。在贮留罐87的上端部设置有将贮留罐87内的液体收纳空间SK向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管89,并在大气开放管89上设置有作为开闭阀的一个示例的第一电磁阀90。
因此,当第一电磁阀90开阀时,形成为液体收纳空间SK经由大气开放管89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相反地,当第一电磁阀90闭阀时,形成为液体收纳空间SK与大气不连通的非连通状态。即,第一电磁阀90能够通过开闭动作而使液体收纳空间SK在连通状态与非连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贮留罐87对清洗用液体进行收纳,并且经由供给管92而与可拆装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1a(参照图1)上的清洗液盒91连接。在供给管92的中途位置处设置有供液泵93,所述供液泵93用于向贮留罐87供给清洗液盒91内的清洗用液体。在供给管92的供液泵93与贮留罐8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供给管92进行开闭的第二电磁阀94。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喷射单元77具备:有底大致矩形箱状的基座部件100、被配置于基座部件100内并对双流体喷射喷嘴78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101、被配置于基座部件100内并对双流体喷射喷嘴78以及支承部件101进行收纳的矩形筒状的壳体102。双流体喷射喷嘴78被固定于支承部件101上,且支承部件101以及壳体102被构成为能够在基座部件100内沿输送方向Y分别独立地进行往返移动。
另外,喷射单元77具备:清洗电机103、将清洗电机103的驱动力传递至支承部件101的传递机构104、竖立设置于印刷区域PA侧的端部的侧板105。而且,支承部件101通过使清洗电机103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104而被传递,从而使支承部件101同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一起沿输送方向Y进行往返移动。在该情况下,壳体102在被支承部件101从内侧按压的情况下,将同支承部件101一起沿输送方向Y往返移动。
在壳体102上安装有封堵壳体102的上端开口的作为对象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罩部件106。在罩部件106的上表面的、在铅直方向Z上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沿输送方向Y延伸的矩形形状的贯穿孔107。在罩部件10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包围贯穿孔107的矩形框状的唇部108。
在侧板105的壳体102侧的面上设置有当壳体102沿输送方向Y往返移动时对壳体102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图示略)。而且,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引导部(图示略)以如下方式对壳体102进行引导,即,使得壳体102分别在与液体喷射头24A、24B对应的位置处上升,并在唇部108包围位于相互接近的位置的2列的喷嘴列24b的状态下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铅直方向Z上的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与喷嘴形成面24a的距离被设定为约5mm,与被支承于图1所示的支承台12上的薄片ST与喷嘴形成面24a之间的距离(约1mm)相比而较长。
接着,对于打印机1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打印机11具备对于打印机11进行总体控制的控制部110。控制部110与线性编码器111电连接。线性编码器111具备:在滑架23的背面侧以沿导轴22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带状的符号板、被固定于滑架23(参照图1)上并对透射过在符号板上穿孔而形成的固定间距的狭缝的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控制部110从线性编码器111输入与印刷部20(参照图1)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目的脉冲,并通过在印刷部20远离初始位置HP(参照图3)时加上该输入的脉冲的数目,而在接近初始位置HP时减去该输入的脉冲数目,从而掌握印刷部20在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
在控制部110上电连接有旋转编码器112。旋转编码器112具备:安装于清洗电机103的输出轴上的圆板状的符号板、对透射过在符号板上穿孔而形成的固定间距的狭缝的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控制部110从旋转编码器112输入与支承部件101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目的脉冲,并通过在支承部件101离开待机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时加上该输入的脉冲的数目,而在接近待机位置时减去该输入的脉冲的数目,从而掌握支承部件101(双流体喷射喷嘴78)在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
控制部110经由驱动电路113而与压电元件37电连接,从而对压电元件37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110根据由压电元件37(各压电元件部37a)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板36的各岛部39的残留振动的周期来掌握各喷嘴46的堵塞。
控制部110经由电机驱动电路114~119而分别与清洗电机103、滑架电机48、输送电机49、擦拭电机53、冲洗电机54以及罩盖电机55进行电连接。此外,控制部110分别对电机103、48、49、53、54、55进行驱动控制。
控制部110经由泵驱动电路120~122而分别与吸引泵73、气泵82以及供液泵93进行电连接。此外,控制部110分别对泵73、82、93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110经由阀驱动电路123、124而分别与第一电磁阀90以及第二电磁阀94进行电连接。此外,控制部110分别对电磁阀90、94进行驱动控制。
接下来,对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从外部设备向控制部110输入印刷数据时,控制部110以印刷数据为基础而驱动滑架电机48,并在印刷部20沿扫描方向X移动的中途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向薄片ST的表面喷射墨滴。如此,由于所喷射的墨滴着落于薄片ST的表面上,因此在薄片ST的表面上印刷有图像等。
但是,在薄片ST的印刷中,出于防止所有喷嘴46中的未喷射墨滴的喷嘴46内的油墨的增粘等的目的,在规定的时机(例如每经过10~30秒的范围内的规定时间)使印刷部20向受纳区域FA移动,从而实施从所有喷嘴46中喷射并排出墨滴的冲洗。
另外,当满足预定的清洗条件后,控制部110对滑架电机48进行控制,并使印刷部20向初始位置HP移动从而实施清洗。清洗是指,在以包围喷嘴列24b的方式使抽吸用罩盖70抵接于喷嘴形成面24a从而形成封闭空间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3使负压作用于吸引用罩盖70内,从而从各喷嘴46抽吸预定量的油墨来去除增粘油墨、气泡等。在清洗结束后,控制部110使印刷部20移动至刮拭区域WA并由擦拭器50a对喷嘴形成面24a进行了刮拭之后,使印刷部20移动至收纳区域FA并对液体收纳部51a实施冲洗。
随后,控制部110根据由压电元件37(各压电元件部37a)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板36的各岛部39的残留振动的周期,而对各喷嘴46的堵塞进行检测。在此,之所以在清洗结束后检测各喷嘴46的堵塞,是因为尤其当使用在油墨中含有因加热而固化的合成树脂的树脂油墨或通过UV(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UV油墨的情况下,即便进行清洗仍存在无法消除堵塞的喷嘴46的情况。另外,此处所述的堵塞不仅包括油墨在喷嘴46内固化堵塞的状态,还包括由于油墨在喷嘴46内、压力室44内以及连通道45内增粘而无法正常地从喷嘴46喷出(喷射)油墨的状态。
而且,如果所有喷嘴46均未检测到堵塞且处于印刷任务等待状态,则控制部110使印刷部20向印刷区域PA移动来进行薄片ST的印刷。另一方面,如果在所有喷嘴46之中检测有堵塞的喷嘴46,则控制部110使印刷部20向扫描方向X上的与初始位置HP侧相反一侧的非印刷区域NA移动,并通过利用双流体喷射装置75对堵塞的喷嘴46内进行清洗,从而消除喷嘴46的堵塞。
而且,在通过双流体喷射装置75来对堵塞的喷嘴46内进行清洗的情况下,以使堵塞的喷嘴46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在铅直方向上对置的方式来使它们的位置对齐。在该情况下,堵塞的喷嘴46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在扫描方向X(与喷嘴列24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对齐通过印刷部20的移动来实施,堵塞的喷嘴46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在输送方向Y(喷嘴列24b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对齐通过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移动来实施。
详细而言,当在液体喷射头24A上存在堵塞的喷嘴46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实施了印刷部20的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对齐后,以唇部108在包围含有堵塞的喷嘴46的喷嘴列24b的状态下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的方式,经由支承部件101而使壳体102移动。接着,以使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液体喷射喷嘴80与堵塞的喷嘴46对置的方式,经由支承部件101使双流体喷射喷嘴78移动,从而使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对齐。
此时,在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混合流体之前的通常状态下,如图6所示,处于第一电磁阀90开阀从而使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第二电磁阀94成为闭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将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前端的高度设定为0时,优选将液体流道88a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气液界面KK的高度H设定为-100~-10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双流体喷射喷嘴78的前端的高度为0时的高度H设定为-150mm。
而且,如图6以及图8所示,当驱动气泵82将空气向双流体喷射喷嘴78供给时,将会从气体喷射喷嘴81中喷射空气。利用由于该空气的喷射所产生的负压来吸取液体流道88a的清洗用液体并将液体从液体喷射喷嘴80喷射。由此,在混合部KA中空气与清洗用液体混合并产生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被喷射至具有堵塞的喷嘴46的喷嘴形成面24a的一部分的区域中。
在该混合流体中含有多个直径小于喷嘴46的开口直径的20μm以下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此时的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的混合流体的喷射速度被设定为每秒40m以上。此时喷射的直径为20μm以下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的动能优选为,与能够破坏以如下的薄膜状的油墨的能量相等或在其之上,所述薄膜状的油墨为,在气液界面上以通过印刷时的油墨的喷出动作和冲洗动作而传递至喷嘴46内的气液界面的能量而无法破坏的程度而固化了的薄膜状的油墨。
因此,具有与喷嘴46的开口直径相比较小的直径的清洗用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喷嘴46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被设定为,大于从喷嘴46的开口喷射的墨滴的质量与该墨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
另外,混合流体对堵塞的喷嘴46的喷射在如下的状态下被实施,即,与堵塞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的油墨通过振动板36的岛部39的振动而被加压的状态,其中,振动板36的岛部39的振动是通过与该压力室44对应的压电元件部37a的驱动而产生的。而且,当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时,混合流体中的、与喷嘴46的开口直径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穿过喷嘴46的开口而进入到喷嘴46内,从而与堵塞的部分碰撞。
即,与喷嘴46的开口直径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与在喷嘴46内固化了的油墨碰撞。通过此时的清洗用液体对固化了的油墨的冲击而破坏该固化了的油墨,从而消除喷嘴46的堵塞。此时,由于与该堵塞被消除了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内的油墨已被加压,因此能够抑制进入到该喷嘴46内的混合流体经由压力室44向液体喷射头24A内的深处进入的情况。
而且,在停止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混合流体的情况下,首先通过从在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混合流体的状态下关闭第一电磁阀90,从而将液体收纳空间SK由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切换为与大气不连通的非连通状态。这样一来,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负压,因此利用该负压的作用将从液体喷射喷嘴80喷射的清洗用液体导入液体流道88a。
由此,液体流道88a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气液界面KK(贮留罐87的水位面)与混合部KA相比而位于下方侧(贮留罐87侧)。然后,如果停止气泵82,则不再从气体喷射喷嘴81喷射空气。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液体流道88a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气液界面KK与混合部KA相比而位于下方侧的状态下气泵82被停止,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流道88a内的清洗用液体越过混合部KA进入气体喷射喷嘴81内的情况。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停止从气泵82经由气体流道83a而向气体喷射喷嘴81供给空气后,仍维持第一电磁阀90的闭阀状态,并维持液体收纳空间SK的非连通状态。此外,清洗喷嘴46后的无用的清洗用液体、以及从喷嘴46清洗流出的无用的油墨等从壳体102内下流至基座部件100内,并从基座部件100上所设置的废液口(图示略)向废液罐(图示略)被回收。
另外,当在液体喷射头24B中也存在堵塞的喷嘴46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与液体喷射头24A的情况相同,以使唇部108以如下的状态与喷嘴形成面24a抵接的方式经由支承部件101来使壳体102移动,即,包围液体喷射头24B的、含有堵塞的喷嘴46的喷嘴列24b的状态。并且,与液体喷射头24A的情况相同,在打开第一电磁阀90的状态下,向液体喷射头24B的堵塞的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从而消除该喷嘴46的堵塞。
此外,如图11所示,在由双流体喷射装置75实施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对堵塞的喷嘴46的清洗结束后,在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使支承部件101移动至待机位置,从而使得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与罩部件106的上壁的不与贯穿孔107对应的位置对置。此时,在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与罩部件106的上壁之间形成微小的缝隙。
这样一来,由于从包围液体喷射喷嘴80的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81喷射的空气与罩部件106的上壁碰撞并沿该上壁流动,因此从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81喷射的空气的内侧、即液体喷射喷嘴80的上侧的压力上升。而且,利用该液体喷射喷嘴80的上侧的上升了的压力将液体流道88a内的清洗用液体向下方(贮留罐87侧)按压。即,成为液体流道88a内的清洗用液体的气液界面KK相比混合部KA被向下方压低很多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果停止气泵82,则不再从气体喷射喷嘴81喷射空气。在该情况下,在液体流道88a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气液界面KK与混合部KA相比位于下方侧的状态下气泵82被停止,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流道88a内的清洗用液体越过混合部KA进入气体喷射喷嘴81内的情况。
随后,使印刷部20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实施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各喷嘴46的开口排出油墨的清洗、冲洗,由此去除残留于液体喷射头24A、24B内的清洗用液体、气泡等。此外,此时的清洗、冲洗只要为少量的油墨的排出量(消耗量)即可。这是由于混合流体对于堵塞的喷嘴46的喷射如上所述是在与堵塞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内的油墨被加压的状态下而被实施的,因此会抑制混合流体经由压力室44进入(逆流)到液体喷射头24A、24B内的深处的情况。
至此,根据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双流体喷射装置75将含有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46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与空气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向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因此,由于与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46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混合流体中的清洗用液体的液滴穿过喷嘴46的开口进入喷嘴46内并与堵塞的部分碰撞,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喷嘴46的堵塞。
(2)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时的与喷嘴46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清洗用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喷嘴46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大于,从喷嘴46的开口喷射的墨滴的质量与该墨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因此,对于即便实施从喷嘴46的开口排出墨滴的清洗、冲洗仍无法消除的喷嘴46内的堵塞,能够通过清洗用液体的液滴对喷嘴46内的堵塞部分的碰撞时的动能来消除。
(3)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堵塞的喷嘴46的混合流体的喷射,是在与堵塞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内的油墨通过振动板36的岛部39的振动而被加压的状态下实施的,该振动板36的岛部39的振动是通过与该压力室44对应的压电元件部37a的驱动所产生的。因此,能够抑制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并进入到该喷嘴46内的混合流体经由压力室44向液体喷射头24A、24B内的深处进入的情况。
(4)由于清洗用液体为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因此能够抑制清洗用液体腐坏的情况。因此,即便在清洗用液体与喷嘴46内的油墨混合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清洗用液体中的腐坏的成分给油墨造成的负面影响。
(5)在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包括含有与喷嘴46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的清洗用液体的混合流体从而消除喷嘴46的堵塞后,实施从喷嘴46的开口排出油墨的清洗、冲洗。因此,当将混合流体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来消除该喷嘴46的堵塞时,能够将从喷嘴46的开口进入并残留于液体喷射头24A、24B内的混合流体排出并去除。
(改变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如图12所示,可以代替外部混合型的双流体喷射喷嘴78,转而使用在内部具有将从液体流道88a供给的清洗用液体与从气体流道83a供给的空气混合来生成混合流体的混合部KA的、所谓的内部混合型的双流体喷射喷嘴130。在该情况下,在混合部KA中生成的混合流体从被设置在双流体喷射喷嘴130的顶端(上端)处的喷射口130a喷射。
·如图13所示,双流体喷射装置75可以利用挠性材料来构成贮留罐87中的形成收纳清洗用液体的液体收纳空间SK的壁部87a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多个壁部87a中的至少一个)。如此一来,由于当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进行混合流体的喷射时,将在液体收纳空间SK中产生负压,因此挠性的壁部87a如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朝缩小液体收纳空间SK的容积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而且,当停止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进行的混合流体的喷射时,挠性的壁部87a如图中的实线所示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恢复至弹性变形前的原形状,液体收纳空间SK的容积也恢复至从前,因此在液体收纳空间SK产生负压。因此,能够凭借简单的结构,而在未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进行混合流体的喷射的状态下向贮留罐87的液体收纳空间SK提供负压。
·如图14所示,在所述图13的双流体喷射装置75中,可以利用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140将具有挠性的贮留罐87的壁部87a朝使液体收纳空间SK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如此一来,由于当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实施混合流体的喷射时,将在液体收纳空间SK中产生负压,因此挠性的壁部87a如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克服挠性的壁部87a的弹性回复力以及弹簧140的作用力而朝向使液体收纳空间SK的容积缩小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而且,当停止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进行的混合流体的喷射时,挠性的壁部87a由于挠性的壁部87a的弹性回复力与弹簧140的作用力而朝使液体收纳空间SK的容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将在液体收纳空间SK中产生负压。因此,通过设定弹簧140的施加力,从而能够设定在液体收纳空间SK中产生的负压。即,通过变更弹簧140的施加力,从而能够变更在液体收纳空间SK中产生的负压。
·也可以代替罩部件106,而将滑架23的一部分或喷嘴形成面24a中不存在喷嘴46的区域等作为在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喷射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对置的对象部件而利用。
·双流体喷射喷嘴78也可以以使混合流体朝向水平方向或斜上方喷射的方式而被配置。
·也可以设置用于将油墨罐(图示略)内的油墨向贮留部30供给的加压泵,并在使差压阀31开放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加压泵而实施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过程中的与堵塞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内的油墨的加压。
·也可以以隔开时间间隔的方式实施多次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对含有堵塞的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进行的混合流体的喷射。在该情况下,时间间隔可以为固定,也可以不为固定。如此一来,即便在向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的混合流体成为泡状而堵塞喷嘴46的开口的情况下,在混合流体的喷射停止中,堵塞喷嘴46的开口的泡状的混合流体也会恢复至液滴状。因此,能够抑制通过先向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而成为泡状并堵塞喷嘴46的开口的混合流体,而使之后被喷射至液体喷射头24A、24B的混合流体中的液滴向喷嘴46内的进入受阻的情况。
·也可以在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实施混合流体的喷射前,向具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清洗用液体。在该情况下,虽然从液体喷射喷嘴80进行的清洗用液体的喷射也可以使用供液泵93,但优选在液体供给管88的中途位置另行设置用于从液体喷射喷嘴80喷射清洗用液体的泵。如此一来,由于对于具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首先喷射清洗用液体,然后向该清洗用液体中混入空气进而喷射混合流体,因此能够抑制仅将空气向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喷射至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的空气从喷嘴46的开口向液体喷射头24A、24B内的深处进入的情况。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停止进行混合流体向具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射的情况下,通过先停止进行空气的喷射,然后停止进行清洗用液体的喷射,从而也能够抑制仅将空气向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的情况。
·在实施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具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前,可以向不含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46的区域喷射清洗用液体。此外,在实施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向具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进行混合流体的喷射前,也可以在双流体喷射喷嘴78不与液体喷射头24A、24B对置的位置处喷射清洗用液体。如此也能够抑制仅将空气向含有喷嘴46的液体喷射头24A、24B喷射的情况。
·作为第二液体的清洗用液体液可以仅由纯水(不含防腐剂的纯水)构成。如此一来,在清洗用液体与喷嘴46内的油墨混合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清洗用液体给油墨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在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印刷时的油墨的喷出时、冲洗时相同的方式驱动与堵塞的喷嘴46对应的压电元件部37a。如此也能够抑制混合流体进入到堵塞的喷嘴46内的情况。
·在向堵塞的喷嘴46喷射混合流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驱动与堵塞的喷嘴46以外的喷嘴46对应的压电元件部37a,来分别对与堵塞的喷嘴46以外的喷嘴46对应的压力室44进行加压。如此一来,能够抑制混合流体进入到堵塞的喷嘴46以外的喷嘴46内的情况。
·双流体喷射装置75也可以配置于初始位置HP侧。
·也可以在非印刷区域NA的双流体喷射装置75与印刷区域PA之间另行设置刮拭液体喷射头24A、24B的喷嘴形成面24a的擦拭器。如此一来,能够在由双流体喷射装置75实施的对液体喷射头24A、24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后,在使印刷部20横切印刷区域PA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前通过所述擦拭器刮拭经混合流体(清洗用液体)濡湿后的喷嘴形成面24a。因此,能够抑制在印刷部20在印刷区域PA移动过程中附着于喷嘴形成面24a的混合流体(清洗用液体)滴落的情况。
·也可以代替气泵82转而使用工厂等设备的气体压缩机。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气体供给管83的压力调整阀84与过滤器85之间的位置处设置能够使气体流道83a向大气开放的三向电磁阀,进而在不使用双流体喷射装置75时使气体流道83a向大气开放。
·在控制部110根据堵塞的检测履历而检测到进行过预定次数的清洗仍未消除堵塞的喷嘴46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使用未消除该堵塞的喷嘴46,取而代之通过其他正常的喷嘴46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亦即所谓的补充印刷。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补充印刷后通过双流体喷射装置75而对实施预定次数的清洗后仍未消除堵塞的喷嘴46进行清洗来消除堵塞。
·也可以对喷射使用频度极低的颜色(种类)的油墨的喷嘴列24b(喷嘴46)不进行普通的维护(清洗、冲洗以及擦拭等),而在将要使用时通过双流体喷射装置75进行清洗来消除堵塞。如此一来,由于在使用频度极低的颜色(种类)的油墨的清洗、冲洗中的消耗量被减少,因此能够节约该油墨。
·在从双流体喷射喷嘴78实施的对于堵塞的喷嘴46的混合流体的喷射过程中,并非必须实施对于与堵塞的喷嘴46连通的压力室44的加压。
·具有比喷嘴46的开口径小的直径的清洗用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喷嘴46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并非必须大于从喷嘴46的开口喷射的墨滴的质量与该墨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呈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可以为包括粒状、泪状、呈线状的拖尾的状态。此外,此处所谓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呈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可以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状体。另外,不只是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的、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列举出以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的油墨或液晶等。此处,油墨是指一般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化油墨、热熔油墨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油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射如下的液体的额液体喷射装置,即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态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光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此外,还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而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进而也可以是对时钟、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还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接下来,对于作为第一液体的油墨(着色油墨)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在打印机11中使用的油墨在组成上含有树脂,实际上不含有在1气压下的沸点为290℃的甘油。当油墨实际上含有甘油时,会致使油墨的干燥性大幅度降低。其结果,在各种介质、特别是油墨非吸收性或者低吸收性的介质中,不仅图像的浓淡不均将变得明显,而且还无法获得油墨的定影性。进而,优选为油墨实际上不含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醇类(即,上述甘油除外)。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实际上不含”是指,不以充分发挥添加意义的量以上的量而含有的意思。如果对其进行定量,则优选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而不含有质量百分比1.0%以上的甘油,更优选为不含有质量百分比0.5%以上的甘油,进一步优选为不含有质量百分比0.1%以上的甘油,更进一步优选为不含有0.05%以上的甘油,尤其优选为不含有质量百分比0.01%以上的甘油。此外,最优选为不含有质量百分比0.001%以上的甘油。
接下来,对于所述油墨中所含或可含的添加剂(成分)进行说明。
[1.颜色材料]
油墨可以含有颜色材料。上述颜色材料从颜料以及染料中选择。
[1-1.颜料]
通过使用颜料作为颜色材料,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耐光性。颜料可以使用无机颜料以及有机颜料的任意颜料。作为无机颜料,虽无特殊限定,但例如可举出炭黑、氧化铁、氧化钛以及氧化硅。
作为有机颜料,虽无特殊限定,但例如可以举出喹吖啶酮类类颜料、喹吖啶酮醌类类颜料、二恶嗪类类颜料,酞菁类类颜料,蒽素嘧啶类类颜料,蒽缔蒽酮类颜料,靛蒽醌类颜料,黄蒽酮类颜料,芘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类颜料,紫环酮类颜料,喹酞酮类颜料,蒽醌类颜料,硫靛类颜料,苯并咪唑酮类颜料,异吲哚酮类颜料,偶氮甲碱类颜料,以及偶氮类颜料。作为有机颜料的具体例,可举出下述的示例。
作为在蓝绿色油墨中使用的颜料,可举出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5:6、15:34、16、18、22、60、65、66、C.I.还原蓝4、60。其中,优选为C.I.颜料蓝为15:3以及15:4的任意一种。
作为在品红色油墨中使用的颜料,可举出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264、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50。其中,优选为从由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202以及C.I.颜料紫19构成的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作为在黄色油墨中使用的颜料,可举出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1、153、154、155、167、172、180、185、213。其中,优选为从由C.I.颜料黄74、155以及213构成的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此外,作为在绿色油墨、橙色油墨等上述以外颜色的油墨中使用的颜料,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油墨。
作为颜料的平均粒子直径,为了能够抑制喷嘴46中的堵塞并且使喷出稳定性更佳,优选为250nm以下。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子直径为体积基准的粒子直径。作为测量方法,例如可通过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进行测量。作为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可举出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计(例如,日机装社(Nikkiso Co.,Ltd.)制的激光粒度仪UPA。
[1-2.染料]
作为颜色材料可使用染料。作为染料无特殊限定,可使用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反应性染料以及盐基性染料。颜色材料的含有量优选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而含有质量百分比0.4~12%,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质量百分比5%以下。
[2.树脂]
油墨含有树脂。通过使油墨含有树脂,从而在介质上形成树脂被膜,结果为,可使油墨在介质上充分定影,从而主要发挥优化图像的耐擦性的良好效果。因此,树脂乳液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由于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能够得到不易引起喷嘴46的堵塞且保持介质的耐擦性的有利效果,因此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热变形温度”为由玻璃转移温度(Tg)或者最低造膜温度(Minimum Film forming Temperature;MFT)表示的温度值。换句话说,“热变形温度为40℃以上”是指,只要Tg或者MFT全部为40℃以上即可。另外,由于相比Tg、MFT更容易掌握树脂的再分散性的优劣,因此该热变形温度优选为由MFT表示的温度值。如果是树脂的再分散性优异的油墨,则由于油墨不会凝固,因此喷嘴46不易堵塞。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虽无特殊限定,但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共聚物、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聚α-氰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以及聚苯乙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石油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以及萜烯树脂等聚烯烃类共聚物、聚醋酸乙烯或其共聚物、聚乙烯醇、醋酸乙烯以及聚乙烯醚等醋酸乙烯酯类或者乙烯醇类共聚物、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氟树脂以及氟橡胶等含卤素类共聚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其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啶以及聚乙烯咪唑等含氮乙烯基类共聚物、聚丁二烯或其共聚物、聚氯丁烯以及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等二烯烃类共聚物,以及其他的开环重合型树脂、缩合重合型树脂以及天然高分子树脂。
树脂的含有量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而含有质量百分比1~30%,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5%。当含有量为所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优化所形成的面层图像的光泽性以及耐擦性。另外,作为可由上述油墨所含有的树脂,例如举出树脂分散剂、树脂乳液以及蜡等。
[2-1.树脂乳液]
油墨也可以含有树脂乳液。树脂乳液通过在介质受热时优选与蜡(乳液)一起形成树脂被膜,由此使油墨充分定影在介质上,从而发挥优化图像的耐擦性的良好效果。在利用上述的效果而由含有树脂乳液的油墨来印刷介质的情况下,油墨将成为尤其在油墨非吸收性或者低吸收性的介质上耐擦性优异的油墨。
另外,作为粘合剂发挥功能的树脂乳液在油墨中以乳液状态存在。通过使作为粘合剂而发挥功能的树脂以乳状液状态存在于油墨中,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油墨的粘度在喷墨记录方式中调节为适当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
虽然作为树脂乳液,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乙烯醇、乙烯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偏氯乙烯的单独共聚物或者共聚物、氟树脂以及天然树脂,但不受此限定。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的任意一个,更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的任意一个,进一步优选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另外,上述的共聚物也可以是随机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以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形态。
作为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子直径,为了进一步优化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20nm~300nm的范围。在树脂之中,树脂乳液的含有量优选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的质量百分比0.5~7%的范围。由于如果含有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降低固体成分浓度,因此能够进一步优化喷出稳定性。
[2-2.蜡]
油墨也可以含有蜡。通过使油墨含有蜡从而可进一步优化在油墨非吸收性以及低吸收性的介质上的油墨的定影性。在蜡中同样优选使用乳液类型的蜡。作为上述蜡,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蜡、硬石蜡以及聚烯烃蜡,但不受此限定,其中优选使用后述的聚乙烯蜡。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蜡”主要指使用后述的表面活性剂使固体蜡粒子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结构。
通过使上述油墨含有聚乙烯蜡,从而能够优化油墨的耐擦性。作为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子直径,为了进一步优化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加优选为50nm~200nm的范围。
作为聚乙烯蜡的含有量(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相互独立地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的质量百分比0.1~3%的范围,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3~3%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0.3~1.5%的范围。如果含有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则即便在油墨非吸收性或者低吸收性的介质上仍能够良好地使油墨固化、定影,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
油墨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但不受此限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使油墨在介质上均匀扩散的作用。因此,当使用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油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可得到几乎无渗出的高精细图像。虽然作为这样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硅类、聚氧化乙烯烷基醚(polyoxyethylenealkylether)类、聚氧丙烯烷基醚(polyoxypropylene alkyl ether)类、多环苯基醚类、山梨聚糖诱导体以及氟类的表面活性剂,但不受此限定,其中优选使用硅类表面活性剂,。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含有量为进一步优化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的含有量,因此优选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的质量百分比0.1%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以下的范围。
[4.有机溶剂]
油墨可以含有公知的挥发性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不过,如上所述,优选为油墨实际不含作为有机溶剂的一种的甘油(1气压下的沸点为290℃),并且实际不含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alkyl polyol类(上述甘油除外)。
[5.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油墨可以含有非质子极性溶剂。由于通过使油墨含有非质子极性溶剂,从而使得油墨中所含的上述的树脂粒子溶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印刷时喷嘴46的堵塞。另外,由于具有溶解氯乙烯等介质的性质,因此可提高图像的粘合性。
虽然对于非质子极性溶剂未作特殊限定,但优选包含从吡咯烷酮类、内酯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环丁砜类、尿素诱导体、dialkylamide类、环醚类、醚-酰胺类选择的一种以上。作为吡咯烷酮类的代表例,存在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作为内酯类的代表例,存在γ-丁内酯、γ-戊内酯、ε-己内酯,作为亚砜类的代表例,存在二甲亚砜、四亚甲基亚砜。
作为咪唑啉酮类的代表例,存在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环丁砜类的代表例,存在环丁砜、二甲基环丁砜,作为尿素衍生物的代表例,存在二甲基尿素、1、1、3、3-四甲基脲。作为二烷基类的代表例,存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作为环醚类的代表例,存在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
其中,从上述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吡咯烷酮类、内酯类、亚砜类、醚-酰胺类,最优选为2-吡咯烷酮。上述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含有量更优选为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质量百分比100%)的质量百分比3~3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质量百分比8~20%的范围。
[6.其他的成分]
油墨除了所述的成分之外,还可以可进一步含有防霉剂、防锈剂以及螯合剂等。
在此,以引用的方式特别加入记载有申请日为2014年7月8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40375号以及申请日为2014年7月11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42945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24A、24B…作为液体喷射部的一个示例的液体喷射头;37…作为作动器的一个示例的压电元件;44…压力室;46…喷嘴;75…双流体喷射装置;ST…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薄片。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
双流体喷射装置,其具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向上方开口的双流体喷射喷嘴,
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在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与所述液体喷射部分离的状态下,从该双流体喷射喷嘴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被加压了的状态下的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该液体喷射部喷射将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其中,所述第二液体为,包含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所述喷嘴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小于所述喷嘴的开口的所述第二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所述喷嘴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大于,从所述喷嘴的开口喷射的所述第一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乘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部具有与所述喷嘴内连通的压力室、和能够对所述压力室内进行加压的作动器,
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在通过所述作动器的驱动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被加压了的状态下,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混合流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液体为纯水或者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
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
双流体喷射装置,其具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向上方开口的双流体喷射喷嘴,
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在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与所述液体喷射部分离的状态下,从该双流体喷射喷嘴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液滴状的所述第二液体,
所述双流体喷射装置具有:
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其能够喷射将所述气体与所述第二液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
气体流道,其向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供给所述气体;
液体收纳部,其对所述第二液体进行收纳;
液体流道,其向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供给被收纳于所述液体收纳部中的所述第二液体;
开闭阀,其在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对所述第二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空间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与使所述液体收纳空间与大气不连通的非连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所述液体收纳部上施加有负压,以便至少在未从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喷射所述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位于与使所述气体和所述第二液体混合的混合部相比靠所述液体收纳部侧的位置处,
所述开闭阀在从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喷射所述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以使所述液体收纳空间从所述连通状态成为所述非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被配置为向上方喷射所述混合流体,
所述液体收纳部的水位面与所述混合部相比位于下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部具备形成所述液体收纳空间的壁部,
所述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部具备形成所述液体收纳空间的壁部,
所述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
具有所述挠性的壁部通过施力部件而朝增大所述液体收纳空间的容积的方向被施力。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具备喷射所述第二液体的液体喷射喷嘴和喷射所述气体并且包围所述液体喷射喷嘴的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并且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被构成为,通过随着从所述气体喷射喷嘴进行所述气体的喷射而从所述液体喷射喷嘴喷射所述第二液体,从而喷射所述混合流体,
在从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喷射所述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使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与对象部件对置。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能够从喷嘴的开口向介质喷射第一液体;
双流体喷射装置,其具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气体以及第二液体中的至少一方的向上方开口的双流体喷射喷嘴,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中,
在所述双流体喷射喷嘴与所述液体喷射部分离的状态下,在从该双流体喷射喷嘴向所述液体喷射部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被加压了的状态下的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该液体喷射部喷射将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后,从所述喷嘴的开口排出所述第一液体,其中,所述第二液体为,包含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的所述喷嘴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液滴的液滴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隔开时间间隔的方式实施多次所述混合流体的喷射。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实施所述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前,向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第二液体。
CN201510397819.0A 2014-07-08 2015-07-08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Active CN105269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0375A JP6372206B2 (ja) 2014-07-08 2014-07-08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4-140375 2014-07-08
JP2014-142945 2014-07-11
JP2014142945A JP6331792B2 (ja) 2014-07-11 2014-07-11 液体噴射装置、2流体噴射装置及び2流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9965A CN105269965A (zh) 2016-01-27
CN105269965B true CN105269965B (zh) 2018-10-16

Family

ID=5506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7819.0A Active CN105269965B (zh) 2014-07-08 2015-07-08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562309B2 (zh)
CN (1) CN105269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2989B (zh) * 2015-04-22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清洗装置
KR102191960B1 (ko) 2016-03-28 2020-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식기 세척기
JP7005908B2 (ja) * 2017-02-27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202469A (ja) * 2018-05-23 2019-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247526B2 (ja) * 2018-11-13 2023-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液体噴射装置
CN110816069B (zh) * 2019-12-10 2021-05-2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产品喷码装置
CN112339436A (zh) * 2019-12-19 2021-02-09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头清洗方法及装置
CN111647897B (zh) * 2020-05-25 2022-05-10 河北建投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纯化剂
CN116033971B (zh) * 2020-08-13 2024-0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膜的制造方法和导电性膜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3565A (zh) * 2000-09-26 2002-04-10 伊马治公司 清洁打印机喷嘴的方法和装置及所结合的打印头和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789B2 (ja) 1975-06-27 1983-04-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磁気抵抗素子の製法
JPH0524185A (ja) 1991-07-24 1993-02-02 L Ee C:Kk 描画用エア・ブラシの洗滌装置
ITVE910065A1 (it) * 1991-11-28 1993-05-28 Asturo Mec Srl Aerografo antifumo a bassa pressione
US6168256B1 (en) * 1998-12-29 2001-0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lf-cleaning ink jet printer with oscillating septu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rinter
JP2002019132A (ja) 2000-07-07 2002-01-23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ロッタ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2178529A (ja) 2000-12-14 2002-06-2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吐出部の洗浄装置及びこのインク吐出部の洗浄装置を有するインク吐出装置、並びにインク吐出部の洗浄方法
JP3896830B2 (ja) * 2001-12-03 2007-03-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液滴吐出装置
US6802588B2 (en) * 2002-08-26 2004-10-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inkjet printheads
JP4389499B2 (ja) 2003-07-14 2009-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洗浄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81539A (ja) 2005-03-31 2006-10-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7008103A (ja) 2005-07-04 2007-01-18 Ulvac Japan Ltd 洗浄保持装置、印刷装置、印刷部材の保持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JP2007261251A (ja) * 2006-02-28 2007-10-11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液滴吐出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滴吐出ヘッドの洗浄方法
JP4847262B2 (ja) 2006-09-25 2011-12-28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加工装置
JP2008194653A (ja) 2007-02-15 2008-08-28 Shimada Phys & Chem Ind Co Ltd 2流体洗浄制御方法及び2流体洗浄装置
JP4937785B2 (ja) 2007-02-21 2012-05-23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機構並びに装置
JP5191422B2 (ja) 2009-03-13 2013-05-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吐出面清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吐出面清掃方法
JP2011016311A (ja) 2009-07-09 2011-01-27 Ricoh Co Ltd 洗浄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444965B2 (ja) 2009-09-03 2014-03-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189654A (ja) 2010-03-16 2011-09-29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
US8454120B2 (en) 2010-03-16 2013-06-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5438738B2 (ja) * 2011-09-28 2014-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212652A (ja) * 2012-04-03 2013-10-17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034027A (ja) 2012-08-10 2014-02-24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二流体噴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3565A (zh) * 2000-09-26 2002-04-10 伊马治公司 清洁打印机喷嘴的方法和装置及所结合的打印头和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9965A (zh) 2016-01-27
US10639901B1 (en) 2020-05-05
US20160009094A1 (en) 2016-01-14
US10562309B2 (en) 2020-02-18
US20200139714A1 (en)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9965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US1000528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device
CN104245860B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油墨供给系统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716086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5904852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029484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8527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615525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5525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65218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7220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1319986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JP201715949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55253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33179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2流体噴射装置及び2流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157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90099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メンテナンス装置
JP7338766B2 (ja) 払拭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298327B2 (ja) 廃液収集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