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7800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7800A
CN105227800A CN201510368197.9A CN201510368197A CN105227800A CN 105227800 A CN105227800 A CN 105227800A CN 201510368197 A CN201510368197 A CN 201510368197A CN 105227800 A CN105227800 A CN 105227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user
portable electric
electric app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8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7800B (zh
Inventor
金真实
全珍河
姜赫
金允模
朴盛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27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7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7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7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15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3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n apparatus, part of an apparatus or an apparatus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91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user-identification or autho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37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transmitter jobs, e.g. multi-address calling, auto-di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1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the use of passwords, ID codes or the like, e.g.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2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separate means, e.g. a server, a magnetic c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6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g. an inductiv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33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e.g. digital signature, watermark
    • H04N2201/3235Checking or certification of the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e.g. by comparison with data stored independent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被配置为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被配置为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信息来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中的至少一者的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其中可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和执行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图像形成装置指的是能够在诸如打印纸之类的打印介质上打印特定图像的装置。以上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并且通过集成其中的一些或全部的功能而形成的多功能外设(multifunctionperipheral,MFP)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其将微小墨滴喷射到打印介质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发出光到打印介质上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特定的图像,以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向通过用光扫描光敏介质而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墨粉并且将提供有墨粉的静电潜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以打印特定的图像。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不仅是单个用户独占使用单个图像形成装置,而且多个用户也共同共享单个图像形成装置。
如上所述,当多个用户共享单个图像形成装置时,不仅在多个用户之间可发生关于其打印材料的混淆,而且需要保证安全(例如保持机密)的打印材料也可能被多个用户读取。
尤其,当多个用户给出打印的命令,然后没有取走打印材料时,打印材料可堆叠在单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托盘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是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来执行的。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提醒用户未接收的打印材料以防止打印材料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上。
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中用户将打印材料的接收委派给被允许(例如被授权)接收打印材料的第三方。
本公开的额外方面一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记载,一部分将从描述中清楚显现,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公开来获知。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被配置为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被配置为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信息来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中的至少一者的控制单元(控制器)。
控制单元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接近图像形成装置时顺序地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距离信息可包括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所位于的区域的信息,所述区域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划分的多个区域之中的区域。
多个区域可包括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划分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第一区域时,控制单元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请求用户的认证信息。
当从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的认证信息时,控制单元可基于接收到的认证信息执行用户认证操作。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区域时,控制单元可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第三区域时,控制单元可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被配置为按预定的周期发送通告信号的通信单元。
通告信号可包括关于由通信单元输出的通告信号的输出强度的信息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
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便携式电子设备输出的通告信号的通信单元(通信接口)。
通告信号可包括关于由便携式电子设备输出的通告信号的输出强度的信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标识。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控制单元可依据是否接收了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来执行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
控制单元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消息。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控制单元可依据是否接收了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来执行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
控制单元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可包括计算图像形成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并且根据距离信息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中的至少一者。
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中的至少一者的执行可包括当便携式电子设备接近图像形成装置时顺序地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方法还可包括,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依据是否接收了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来执行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
图像形成方法还可包括,当便携式电子设备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依据是否接收了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来执行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
距离信息可包括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所位于的区域的信息,所述区域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划分的多个区域之中的区域。
多个区域可包括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划分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第一区域中时,图像形成装置可执行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用户认证操作。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第二区域中时,图像形成装置可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位于第三区域中时,图像形成装置可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配置图;
图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打印作业;
图3A至3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通告信号;
图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根据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距离来划分的多个区域;
图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系统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通信;
图6至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用户正接近图像形成装置时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
图9至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用户正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
图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配置图;
图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外观;
图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通信操作模式;
图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其中执行通信的频带;
图18A至18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发送和接收的通信信号;
图19A至19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发送和接收的通信信号中包括的信息;
图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发送打印作业之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操作的示例;
图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的示例;
图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用户位置发送操作的示例;
图23和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示例;
图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示例;
图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的另一示例;
图2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的另外一个示例;
图28和2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的示例;
图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的示例;
图31和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的示例;
图33和3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的示例;
图3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的示例;
图36至3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的示例;
图3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的另一示例;
图4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模式进入操作的示例;
图4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显示管理信息的示例;
图4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可执行的扫描操作的示例;
图4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另一示例;以及
图44至47图示了响应于图43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谈及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中相似的标号始终指代相似的要素。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配置图。
参考图1,图像形成系统1可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10和图像形成装置1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用户显示各种图像并且根据用户的打印命令通过通信网络NT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与显示的图像相对应的打印作业。
这里,打印作业可包括图像形成命令、图像数据、用户(例如,发送图像形成命令的用户)输入或发送的认证信息和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
另外,用户的认证信息可包括使得用户被识别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的名称、用户的唯一号码或者用户设定的口令。此外,用户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可用作用户的认证信息。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可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地址)、便携式电子设备10I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等等。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可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IP地址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MAC地址。
上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以是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处理信息并显示经处理的信息的通用计算设备。
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以是智能电话、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和可穿戴设备之一。
另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可安装用于编辑文档等的字处理器应用、用于显示和编辑照片的图形应用和用于访问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和显示在连接到WAN的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的浏览器应用。另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可安装下文将描述的用于执行图像形成系统1的功能的打印控制应用。
用户可执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安装的应用并且可通过该应用输入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显示的文档或图像的打印命令。
当用户输入打印命令时,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有关的应用被执行,并且相应的应用执行下文将描述的操作。
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无线通信访问通信网络NT以用于移动性。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通过无线通信访问通信网络NT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直接地或者通过接入点(accesspoint,AP)访问通信网络NT。
此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通信。
另外,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无线通信期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信号计算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并且可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位置(定位)。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接收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信信号的强度来计算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
众所周知,无线信号(电磁波)与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减小。由于通告信号对应于无线信号,所以通告信号的强度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减小。
因此,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的输出强度与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处接收通告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比率,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估计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
然而,不限于基于通信信号的接收强度来计算距离。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直接通信时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响应时间来计算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
当接收到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此外,当从用户输入复印命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从原始文档获得图像数据并且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与所获得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直接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执行通信。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信号来计算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距离并且可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位置(定位)。
取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可执行各种操作。
例如,当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距离是第一参考距离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执行用户认证。当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距离是第二参考距离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形成图像的预备操作。另外,当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距离是第三参考距离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包括打印机。然而,图像形成装置100不限于打印机,而可包括多功能复机机,其可包括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传真机的所有功能。
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可额外提供从通信网络NT接收并传送图像数据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服务器。
图像形成服务器可连接到通信网络NT,接收下文将描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客户发送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形成命令,并且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图像形成命令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上述的图像形成服务器可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分开提供,或者可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集成。
图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打印作业PJ。
用户可执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安装的应用并且可输入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显示的文档或图像的打印命令。
当用户输入打印命令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生成打印作业PJ,其可包括关于与用户输入的打印命令有关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用户的认证信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和要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
然后,电子设备10如图2所示可通过通信网络NT将打印作业PJ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无线通信来发送打印作业PJ。当通过无线通信发送打印作业PJ时,打印作业PJ如图2所示可被发送到通信网络NT。在通信网络NT中,可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将打印作业PJ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另外,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有线通信直接连接到通信网络NT。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直接连接到通信网络NT时,打印作业PJ可通过通信网络NT被直接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然而,发送打印作业PJ的装置不限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例如,用户可从诸如桌面计算机之类的固定电子装置发送打印文档和图像之一的打印作业PJ到图像形成装置100。这里,打印作业PJ可通过网络NT被直接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或者可经由图像形成服务器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图3A至3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
当接收到打印作业PJ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输出如图3A所示的通告信号ADV_SIG来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通信。
如图3B所示,可按每个预定的周期To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通告信号ADV_SIG可包括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和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装置的标识信息。
另外,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建立通信之前,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确定(确认)相应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否是执行打印作业PJ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计算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连续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或者在接收到打印作业PJ时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但不限于此。
如图3C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打印作业PJ之后可如图3C所示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
另外,在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建立通信之前,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确定相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否是发送打印作业PJ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并且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计算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距离。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这并不是固定的。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交替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第一时间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第二时间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
图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根据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来划分的多个区域。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距离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边划分成多个区域。另外,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所位于的区域来执行各种操作。
详细地说,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距第三参考距离D3内的区域可被指定为第三区域R3。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距第三参考距离D3到第二参考距离D2的区域可被指定为第二区域R2。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距第二参考距离D2到第一参考距离D1的区域可被指定为第一区域R1。
另外,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距比第一参考距离D1更远的区域可被定义为外部区域OUT。
第一、第二和第三距离D1、D2和D3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而变化。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大约为10dBm(约1毫瓦分贝)时,通告信号ADV_SIG可被发送到大约50米。第一参考距离D1、第二参考距离D2和第三参考距离D3可分别被确定为几十米、几米和几十厘米。
另外,当设定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距离D1、D2和D3时,可确定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距离D1、D2和D3相对应的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的水平。
详细地说,当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隔第一参考距离D1时,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可被确定为第一参考强度。当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隔第二参考距离D2时,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可被确定为第二参考强度。另外,当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隔第三参考距离D3时,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可被确定为第三参考强度。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第一参考强度或更小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位于外部区域OUT中。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一参考强度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二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位于第一区域R1中。
另外,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二参考强度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三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位于第二区域R2中。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三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位于第三区域R3中。
另外,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所位于的区域是区域R1、R2或R3。
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边区域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被划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域R1、R2和R3,这只是一个示例,而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边区域可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被划分成两个区域或者四个或更多个区域。
图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确定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否是将会执行打印作业PJ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同一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将通告信号ADV_SIG中包括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相比较,并且计算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
当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要执行打印作业PJ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信。
另外,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来确定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是否是发送打印作业PJ的(同一)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当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是发送打印作业PJ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请求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
如图5所示,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距离信息执行诸如用户认证、图像形成操作的准备和图像形成操作的发起之类的操作。
这里,用户认证指的是将打印作业PJ中可包括的用户标识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标识信息相比较的操作。详细地说,用户认证可以指核实携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用户是否是发送图像形成命令的用户的操作。
图6至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用户正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为了理解,以下,在描述中,将假定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来确定(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
如图6至8所示,在用户正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顺序地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详细地说,当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如图6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进入消息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认证信息并且基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认证信息执行用户认证操作。
另外,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如图7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进入消息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用于图像形成操作的图像形成准备操作。
另外,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如图8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进入消息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图9至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用户正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如图9和10所示,在用户正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就未接收的打印材料而提醒用户或者可就是否委派打印材料的接收而联系用户。
详细地说,当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如图9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离开消息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并随后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消息。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各种方法提醒用户关于未接收的打印材料(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振动、可听提醒、视觉提醒,等等)。
另外,当接收到第三区域离开消息时,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并随后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就是否将打印材料的接收委派给第三方而联系用户。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取决于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位置或定位之一来执行各种操作。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详细配置。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配置图。图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截面图。
参考图11至13,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包括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00、获得文档D的图像的图像获得单元300、与用户交互的用户界面400、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单元5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等通信的通信单元600、以及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的控制单元700。
图像形成单元200可根据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并且可设在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外观的主体110的内部。图像形成单元200可拾取存放在纸盘111中的记录介质P,可在拾取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然后可将其上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输出托盘113。
另外,图像形成单元200可包括馈送部210、曝光部220、显影部230、转印部240、定影部250和输出部260,其中该馈送部210包括多个馈送部210a至210c。
馈送部210从存放记录介质P的多个纸盘111拾取记录介质P并且经由路径2将记录介质P传输到转印部240。
馈送部210可包括其上堆叠记录介质P的拾取板211、弹性支撑拾取板211的拾取弹簧212和逐一拾取堆叠在拾取板211上的记录介质P的拾取辊213。
曝光部220发出与图像获得单元300获得的文档D的图像和通过通信单元600接收的图像之一相对应的光。上述的曝光部220可包括激光扫描单元(laserscanningunit,LSU)和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打印头(LEDprinthead,LPH)之一。
LSU可包括发出光的光源和被马达旋转的反射器。从光源发出的光被反射器反射,从而将光朝着感光鼓231辐射。
LPH可包括LED阵列。LED阵列中包括的每个LED可直接辐射光。
显影部230利用墨粉对曝光部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显影部230可包括利用黑色墨粉显影静电潜像的第一显影器230K、利用青色墨粉显影静电潜像的第二显影器230C、利用品红墨粉显影静电潜像的第三显影器230M和利用黄色墨粉显影静电潜像的第四显影器230Y。
各个显影器230K、230C、230M和230Y可包括其上通过光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31、对感光鼓231的外表面充电的充电辊232和利用墨粉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辊233。
简要描述根据感光鼓231的旋转的显影过程,充电辊232对感光鼓231的外表面充电。
接下来,曝光部220发出的光被朝着感光鼓231的外表面发出。在感光鼓231的被施加了光导材料的外表面上,由从曝光部220发出的光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带电的墨粉被显影辊233提供到感光鼓231的外表面。其结果是,带电墨粉被附着到形成于感光鼓231的外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且感光鼓231的外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换言之,由感光鼓231的外表面上的墨粉形成图像。
转印部240将墨粉图像转印到由馈送部210传输的记录介质P。
转印部240可包括将感光鼓231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转印带241、将感光鼓231上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41的第一转印辊242、旋转转印带241的驱动辊243、维持转印带241的张力的张力辊244以及将转印到转印带241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第二转印辊245。
简要描述根据转印带241的旋转的转印过程,黑色墨粉图像被从第一显影器230K转印到转印带241。
在彩色模式中,青色墨粉图像被从第二显影器230C转印到转印带241,品红墨粉图像被从第三显影器230M转印到转印带241,并且黄色墨粉图像被从第四显影器230Y转印到转印带241。黑色墨粉图像、品红墨粉图像、青色墨粉图像和黄色墨粉图像被组合,从而在转印带241上形成彩色墨粉图像。然后,彩色墨粉图像被第二转印辊245转印到记录介质P。
在黑白模式中,黑色墨粉图像被第二转印辊245从第一显影器230K转印到记录介质P。
定影部250利用热量和压力对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墨粉图像定影,并且可包括对墨粉图像被转印到的记录介质P加热的加热辊251和对墨粉图像被转印到的记录介质P加压的加压辊252。
输出部260可包括输出辊261,其将墨粉图像被定影到的记录介质P朝着在主体110的上部形成的输出托盘113排出。
图像获得单元300可包括获得文档D的二维图像的扫描仪310。
扫描仪310可设在副体120中,副体120设在主体110上方。详细地说,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平台121可设在副体120的顶表面上。扫描仪310可获得位于平台121上的文档D的图像。
扫描仪310可包括感光器模块311,其在直线移动的同时朝着文档D发出光并且接收由文档D反射的光,以及导轨312,其引导感光器模块311的直线移动。
例如,感光器模块311可在x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导轨312可在y轴的方向上延伸。在x轴的方向上延伸的感光器模块311沿着在y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312移动,从而允许扫描仪310获得文档D的二维图像。
图像获得单元300可包括自动文档馈送器(autodocumentfeeder,ADF)320,其自动将文档D提供到扫描仪310。
ADF320可设在覆盖副体120的平台121的平台遮盖130的内部。详细地说,ADF320可拾取存放在文档托盘131中的文档D,可将拾取的文档D曝光到扫描仪310的感光器模块311,并且可将文档D排出到文档排出托盘133。
ADF320可包括拾取位于文档托盘131上的文档D的文档拾取辊321、将拾取的文档D朝着扫描仪310传输的文档传输辊322、以及在文档的图像被获得之后排出文档的文档排出辊323。
当文档D被插入到ADF320中并且文档D的图像被获得时,感光器模块311不沿着导轨312移动。也就是说,在文档D正被文档传输辊322传输期间,由于文档D的图像被曝光到扫描仪310的感光器模块311,所以感光器模块311可在不移动的情况下获得文档D的二维图像。
用户界面400可包括接收用户的控制命令的输入按钮410和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信息的显示器420。
例如,输入按钮410可包括用于提供或切断电力的电源按钮、用于执行复印或扫描的操作按钮和用于输入数字的数字键。
上述的输入按钮410可采用微动开关、薄膜开关或触摸开关。
显示器420可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面板、LED面板、有机LED(organicLED,OLED)面板等等中的一者或多者。
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显示器420可包括触摸屏面板(touchscreenpanel,TSP),其可感测用户的人体的一部分的触摸并且可检测接触坐标。
例如,TSP可包括触摸板,其感测用户在诸如LCD面板和OLED面板之类的显示器的面板上的触摸。
当感测到用户的触摸时,上述的TSP检测感测到触摸之处的接触的坐标,并且确定与检测到的坐标相对应的控制命令。
存储单元500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程序和数据。上述的存储单元500可包括磁盘510、光盘520和固态盘530中的一者或多者。
通信单元600通过通信网络NT与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类的外部设备执行通信或者直接与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类的外部设备执行通信。
通信单元600可包括通过通信线路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有线通信模块610和在没有通信线路的情况下通过电磁波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620。
有线通信模块610通过通信线路访问通信网络NT。
详细地说,有线通信模块610可包括连接有限区域中的多个终端的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通信模块,以及连接多个非指定终端的WAN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620可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和Zigbee通信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
Wi-Fi通信模块一般用于无线电中继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以便形成LAN,并且蓝牙通信模块一般用于终端之间的低功率通信。另外,NFC模块一般用于约10cm以下的超近范围以提高安全性,并且Zigbee通信模块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形成低功率通信网络。
上述的无线通信模块620可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当在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期间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到连接请求时可直接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通信。此外,无线通信模块620可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连接请求,并且直接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通信。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无线通信模块620的详细操作将在下文描述。
控制单元700总体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
上述的控制单元700可包括临时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720,以及根据存储器720中存储的程序来处理数据的微处理器710。
另外,控制单元700可识别通过用户界面400输入的用户的控制命令,并且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控制用户界面400显示操作信息。
另外,控制单元700可根据用户的控制命令控制图像获得单元300获得关于文档D的图像数据,并且可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与获得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另外,控制单元700可管理存储单元500中存储的数据,并且可控制通信单元600与外部设备通信。尤其,控制单元700可控制无线通信模块620按预定的周期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或者控制无线通信模块620接收由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
当接收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控制单元7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根据计算出的距离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0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之一。
另外,控制单元700可根据通过通信单元600接收的打印作业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与通过通信单元600接收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如上所述,已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配置。
以下,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配置。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配置图。图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外观。
参考图14和15,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包括外框11、终端界面40、终端存储单元50、终端通信单元60和终端控制单元70。
终端界面40可包括接收用户的控制命令的输入按钮41和根据用户的控制命令显示操作信息的触摸屏42。
输入按钮41可包括提供或切断电力的电源按钮41a,和停止或退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正执行的应用的操作的主页(home)按钮41b。
上述的输入按钮41可采用微动开关、薄膜开关或触摸开关。
触摸屏42可包括检测用户的接触坐标并且根据检测到的接触坐标接收控制命令的触摸面板42a,和显示与接收到的控制命令相对应的信息的显示器42b。
触摸面板42a可采用电容型触摸面板和电阻膜型触摸面板之一。显示器42b可采用LED面板、LED面板和OLED面板之一。
终端存储单元50存储用于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
尤其,为了移动性和便携性,终端存储单元50可包括固态盘51而不是磁盘和光盘。
终端通信单元60可包括用于与位于几百米以上的长距离的外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61,以及用于与位于几十米内的本地区域中的外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61可通过诸如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无线宽带(wirelessbroadband,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通(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和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之类的通信方法与长距离处的外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可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NFC模块和Zigbee通信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
Wi-Fi通信模块一般用于无线电中继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以便形成LAN,并且蓝牙通信模块一般用于终端之间的低功率通信。另外,NFC模块一般用于约10cm以下的超近范围以提高安全性,并且Zigbee通信模块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形成低功率通信网络。
上述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可接收通告信号ADV_SIG,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连接请求,并且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此外,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可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当在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期间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连接请求时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的详细操作将在下文描述。
终端控制单元70总体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10。
上述的终端控制单元70可包括临时存储用于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72,以及根据存储器72中存储的程序来处理数据的微处理器71。
另外,终端控制单元70可识别通过终端界面40输入的用户的控制命令并且可控制终端界面40显示与控制命令相对应的操作信息。
另外,终端控制单元70可在用户输入执行命令时执行应用并且可控制终端界面40显示执行的应用所指示的信息。
另外,当用户输入打印命令时,终端控制单元70生成打印作业,该打印作业可包括与要打印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用户认证信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另外,终端控制单元70控制终端通信单元60将所生成的打印作业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另外,终端控制单元70可控制终端通信单元60按预定的周期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或者可控制终端通信单元60接收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
当接收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终端控制单元70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强度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然后,当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对应于预定的第一参考距离、第二参考距离和第三参考距离之一时,终端控制单元70控制终端通信单元6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通信并且可控制终端通信单元60发送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信息。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包括的无线通信模块62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的详细操作。
图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操作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无线通信模块62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包括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可各自具有如图16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以下称为终端设备)可在待机模式SBY、扫描模式SCA、通告模式ADV、初始化模式INI和连接模式CON中操作。
待机模式SBY是终端设备等待用户或系统的通信命令的模式。
在待机模式SBY中,终端设备执行用于接收用户或系统的命令的最低限度操作,从而允许待机模式SBY中的通信模块消耗最低限度的能量。
通告模式ADV是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发送通告信号的模式。
在通告模式ADV中,终端设备可以只按预定的周期向外界发送通告信号并且终端设备可不与外部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在通告模式ADV中,终端设备不执行用于与外部设备维持通信的操作并且只响应于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扫描请求而答复。
另外,在通告模式ADV中,由于终端设备可只按预定的周期发送通告信号,而不检测外部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或者不执行用于与外部设备维持通信的操作,所以终端设备消耗极小量的能量。
扫描模式SCA是终端设备检测通告信号的模式。
在扫描模式SCA中,终端设备检测通告信号。当检测到通告信号时,终端设备基于通告信号中包括的通告数据识别发送通告信号的外部设备。另外,终端设备可基于通告信号的强度计算外部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同样在扫描模式SCA中,也可以只检测通告信号,并且终端设备可不与外部设备通信。也就是说,在扫描模式SCA中,终端设备不与外部设备实质性地发送和接收数据。
初始化模式INI是终端设备执行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一系列操作的模式。
详细地说,当在上述的扫描模式SCA中检测到通告信号时,终端设备可退出扫描模式SCA,可越过待机模式SBY,并且可进入初始化模式INI。
在初始化模式INI中,终端设备执行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通信的初始化操作。详细地说,终端设备发送针对发送通告信号的外部设备的连接请求。当接收到对于连接请求的响应时,无线通信模块620设定安全水平,然后进入下文将描述的连接模式CON。
连接模式CON是终端设备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模式。
在连接模式CON中,终端设备可与外部设备发送和接收数据。详细地说,终端设备在发送时间中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并且在发送时间之后的接收时间中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连接模式CON中,终端设备可作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之一操作。
主设备确定通信连接的设备之间发送数据的序列并且设定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和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时间。从设备可根据主设备设定的序列和发送时间发送数据。
另外,请求连接的终端设备可成为主设备。也就是说,外部设备发送的通告信号在扫描模式SCA中被检测到,向外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设备在初始化模式INI中成为主设备,并且在通告模式ADV中发送通告信号的、响应于连接请求而进入连接模式CON的终端设备成为从设备。
如上所述,当接收到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发送通告信号。当在待机模式SBY中接收到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装置100转移到通告模式ADV中。当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到连接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100转移到连接模式CON中。如上所述,在连接模式CON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从设备操作。
另外,在发送打印作业之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在处于待机模式SBY中发送打印作业之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转移到扫描模式SCA中。当检测到通告信号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连接请求以转移到连接模式CON中。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中,在连接模式CON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作为主设备操作。
另外,在发送打印作业之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详细地说,发送打印作业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接收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中,在连接模式CON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作为主设备操作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作为从设备操作。
当必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完成时,连接模式CON中的终端设备可转移到待机模式SBY中。
另外,终端设备可仅在待机模式SBY、通告模式ADV、扫描模式SCA、初始化模式INI和连接模式CON中的一种模式中操作。
详细地说,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时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并且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时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
然而,终端设备在连接模式CON中可输出通告信号或检测通告信号。换言之,在连接模式CON中,从设备可发送和接收通告信号并且主设备可检测通告信号。
另外,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固定到通告模式ADV和扫描模式SCA之一操作。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交替地在通告模式ADV或扫描模式SCA中操作。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可在第二时间和第三时间之间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并且可在第三时间和第四时间之间再次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
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不固定到通告模式ADV和扫描模式SCA之一操作。换言之,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交替地在通告模式ADV或扫描模式SCA中操作。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可在第二时间和第三时间之间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并且可在第三时间和第四时间之间再次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
图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其中执行通信的频带。
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以下称为终端设备)如图17所示利用约2.4千兆赫(GHz)的频率的无线电波执行通信。
另外,终端设备将2.4GHz处的频带(详细地说,是从约2.4GHz到约2.48GHz的范围中的频带)划分成40个信道并且通过跳频方法发送和接收数据以防止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中的扰动。
在这40个信道之中,约2.402GHz处的频带(以2.402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约2.426GHz处的频带(以2.426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和约2.480GHz处的频带(以2.480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对应于发送通告信号的通告信道,并且剩余频带对应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数据信道。
换言之,用于发送通告信号的通告信道和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数据信道是物理上划分的。
如上所述,由于通告信道和数据信道是物理上划分的,所以连接模式CON中的主设备可额外地检测通告信号,并且连接模式CON中的从设备可发送通告信号。
图18A至18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和接收的通信信号。
如图18A所示,通告模式ADV中的终端设备(以下称为通告者)按预定的周期发送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扫描模式SCA中的终端设备(以下称为扫描者)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
如图18A所示,当扫描者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扫描者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识别通告者并且向通告者发送扫描信号SCAN_SIG。接收到扫描信号SCAN_SIG的通告者发送与扫描信号SCAN_SIG相地应的扫描响应信号SCAN_RSP。
然后,通告者可继续通告信号ADV_SIG的发送,并且扫描者可转移到初始化模式INI中以向通告者请求连接。
如图18B所示,转移到初始化模式INI中的扫描者可发送连接请求CON_REQ以向通告者请求通信并且接收到连接请求CON_REQ的通告者发送与连接请求CON_REQ相对应的连接响应CON_RSP。
当通告者在与扫描者通信时,通告者在连接模式CON中作为从设备操作并且扫描者在连接模式CON中作为主设备操作。
然后,如图18C所示,根据主设备(扫描者)设定的序列、数据发送和接收周期和数据发送和接收时间,主设备(扫描者)和从设备(通告者)交替发送数据。
例如,如图18C所示,主设备(扫描者)发送主数据信号MAS_DATA,然后从设备(通告者)发送从数据信号SLA_DATA。然后,主设备(扫描者)再次发送主数据信号MAS_DATA。
图19A至19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和接收的通信信号中包括的信息。
通告者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具有可包括多条信息的数据包的形式。
详细地说,如图19A所示,通告信号ADV_SIG可包括指示通告信号的前导码、用于访问通告者的访问地址、用于识别图像形成系统的设备名、用于识别通告者的标识信息、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以及用于纠正差错的纠错码。
扫描者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的设备名来识别目标系统。例如,利用设备名,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区分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与另一系统的通告者输出的通告信号,例如由用于检测位置的信标输出的通告信号。
另外,扫描者可利用通告信号ADV_SIG的标识信息识别目标设备并且可通过访问地址访问目标设备。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标识信息区分接收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与另一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通过访问地址访问接收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另外,扫描者可利用输出强度计算通告者与扫描者之间的距离。详细地说,扫描者可通过将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信息与扫描者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相比较来计算通告者与扫描者之间的距离。
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与通告信号ADV_SIG中包括的输出强度信息的比率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通告者在与扫描者通信之后,主设备和从设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信号也具有包括多条信息的数据包的形式。
详细地说,如图19B所示,数据信号可包括指示数据信号的前导码、用于访问发送数据信号的设备的访问地址、要发送的数据以及用于纠正差错的纠错码。
如上所述,描述了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配置。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然而,这只是一个示例实施例,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扫描模式SCA中操作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通告模式ADV中操作。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交替地在通告模式ADV或扫描模式SCA中操作。
图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在发送打印作业之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的示例。
参考图20,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将打印作业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之后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操作。
便携式电子设备10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1010)。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扫描模式SCA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
详细地说,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在与通告信道相对应的约2.402GHz处的频带(以2.402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约2.426GHz处的频带(以2.426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和约2.480GHz处的频带(以2.480GHz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中接收信号。当接收到信号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终端控制单元70。
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是否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1020)。
终端控制单元70分析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提供的信号并且确定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便携式电子设备向其发送打印作业的那个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
详细地说,终端控制单元70确定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的信号的形式是否对应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形式。也就是说,确定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的信号是否可包括如图19A所示的前导码、访问地址、设备名、标识信息和输出强度信息。
当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到的信号具有通告信号ADV_SIG的形式时,终端控制单元70确定接收到的信号中包括的设备名是否对应于图像形成系统1并且确定接收到的信号中包括的标识信息是否对应于作为目标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当信号中包括的设备名对应于图像形成系统1并且接收到的信号中包括的标识信息对应于作为目标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时,终端控制单元70确定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
当未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102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再次尝试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
当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102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103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各种方法测量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利用模拟到数字(analog-to-digital,AD)转换器数字化通告信号ADV_SIG,可计算数字化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大小的均值,并且可将计算出的均值确定为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确定用户的位置或定位(104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终端控制单元70可通过将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与上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参考强度相比较来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所位于的区域并且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位置确定为用户的位置。
详细的用户位置确定方法将在下文参考图21来描述。
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在1020中确定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否与先前存储的用户的先前位置相同(1050)。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不与用户的先前位置相同时(105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基于用户的当前位置(即,便携式电子设备1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当前位置)来更新用户的位置(1060)。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终端控制单元70将用户的当前位置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和终端控制单元70的存储器72中的一者或多者中。
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与用户的位置有关的消息。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初始化模式INI,并且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连接请求CON_REQ。
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对于连接请求CON_REQ的连接响应CON_RSP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与用户的位置有关的消息。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与用户的先前位置相同时(105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打印作业的发送之后完成操作。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在上述打印作业的发送之后在预定时间执行图20所示的操作。
图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的示例。
参考图21,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的位置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强度(1110)。
这里,如上所述,第一参考强度可被确定为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一参考距离D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这里,第一参考强度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和第一参考距离D1而变化。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终端控制单元70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与第一参考强度相比较并且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一参考强度。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不大于第一参考强度时(111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位于外部区域OUT中(1120)。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小于第一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参考距离D1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同。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位于外部区域OUT中。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一参考强度时(111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强度(1130)。
这里,如上所述,第二参考强度可被确定为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参考距离D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这里,第二参考强度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和第二参考距离D2而变化。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终端控制单元70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与第二参考强度相比较并且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二参考强度。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不大于第二参考强度时(113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位于第一区域R1中(1140)。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一参考强度并且小于第二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参考距离D1并且大于第二参考距离D2。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位于第一区域R1中。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二参考强度时(113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三参考强度(1150)。
这里,如上所述,第三参考强度可被确定为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三参考距离D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这里,第三参考强度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输出强度和第三参考距离D3而变化。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终端控制单元70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62接收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与第三参考强度相比较并且确定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是否大于第三参考强度。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不大于第三参考强度时(115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位于第二区域R2中(1160)。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二参考强度并且小于第三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参考距离D2并且大于第三参考距离D3。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位于第二区域R2中。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三参考强度时(115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位于第三区域R3中(1170)。
当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大于第三参考强度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参考距离D3。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位于第三区域R3中。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通过上述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来检测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图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的示例。
参考图22,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用户的位置变化时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用户的位置的变化的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通过图21所示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所确定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否是外部区域OUT(1210)。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外部区域OUT时(121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第一区域R1(1211)。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时(1211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离开消息(1213)。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外部区域OUT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了外部区域OUT。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初始化模式INI并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连接。当建立了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连接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连接模式CON并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离开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一区域R1时(1211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并且完成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由于用户的移动是连续的操作,所以用户的位置可在相邻区域之间改变。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外部区域OUT并且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一区域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连续停留在了外部区域OUT中。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
另外,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不是外部区域OUT时(121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图21所示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确定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否是第一区域R1(1220)。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时(122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外部区域OUT(1221)。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外部区域OUT时(1221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进入消息(1223)。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外部区域OUT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外部区域OUT移动到了第一区域R1。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初始化模式INI并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连接。当建立了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连接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进入连接模式CON并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进入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外部区域OUT时(1221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第二区域R2(1225)。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时(1225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离开消息(1227)。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了第一区域R1。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离开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二区域R2时(1225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并且完成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由于用户的位置可在相邻区域之间变化,所以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并且用户的先前位置既不是外部区域OUT也不是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连续停留在了第一区域R1中。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
另外,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不是第一区域R1时(122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图21所示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确定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否是第二区域R2(1230)。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时(123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第一区域R1(1231)。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时(1231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进入消息(1233)。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一区域R1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了第二区域R2。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进入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一区域R1时(1231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第三区域R3(1235)。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三区域R3时(1235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离开消息(1237)。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三区域R3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第三区域R3移动到了第二区域R2。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离开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三区域R3时(1235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并且完成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由于用户的位置可在相邻区域之间变化,所以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并且用户的先前位置既不是第一区域R1也不是第三区域R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连续停留在了第二区域R2中。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
另外,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不是第二区域R2时(123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图21所示的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确定的用户的当前位置是否是第三区域R3(1240)。
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三区域R3时(124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存储的(例如存储在终端存储单元50或存储器72中的)用户的先前位置是否是第二区域R2(1241)。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时(1241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进入消息(1243)。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是第二区域R2并且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三区域R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了第三区域R3。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进入消息。
当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二区域R2时(1241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并且完成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由于用户的位置可在相邻区域之间变化,所以当用户的当前位置是第三区域R3并且用户的先前位置不是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连续停留在了第三区域R3中。
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用户的位置没有变化。
另外,当用户的当前位置不是第三区域R3时(1240中的否),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在用户位置确定操作1100中发生了差错并且完成用户位置发送操作1200。
在上文中,参考图20至22,描述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并且检测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操作。
然而,由便携式电子设备10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
详细地说,接收到打印作业PJ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
当检测到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来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相对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相对位置和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的距离中的一者或多者来执行下文将描述的各种操作。
以下,将描述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相对位置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图23和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操作2000的示例。
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20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作为检测用户的位置的结果,当用户从外部区域OUT移动到第一区域R1时,如图24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进入消息。当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进入消息。另外,当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第三区域R3时,如图24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进入消息。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进入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进入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进入第三区域R3(20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202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用户认证(2030)。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将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与存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比较来执行用户认证。
下文将详细描述用户认证操作。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2020中的进入第二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2040)。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可允许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休眠模式(或待机模式)转移或变化到活跃模式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下文将详细描述图像形成准备操作。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2020中的进入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图像形成操作(2050)。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作为打印的对象的图像。
下文将详细描述图像形成操作。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详细操作。
图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2100的示例。
参考图25,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的操作2100。
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的位置(2130)。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上文描述的方法确定用户的位置。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213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认证(2140)。
当用户进入第一区域R1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形成连接。
例如,当用户从外部区域OUT移动到第一区域R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连接并且发送第一区域进入消息。
作为另一示例,当用户从外部区域OUT移动到第一区域R1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连接。
当形成了连接时,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认证信息。
用户认证信息如上所述可包括使得用户被识别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的名称和用户的唯一号码或者用户设定的口令。此外,用户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可用作用户的认证信息。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是否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到用户认证信息(2142)。
当未接收到用户认证信息时(2142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预定的时间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认证信息。
当接收到了用户认证信息时(2142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用户认证(2144)。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是否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户认证信息相同。
当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认证信息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户认证信息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得到认证。相反,当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认证信息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户认证信息不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未能得到认证。
当用户得到认证时(2144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把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认证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2146)。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访问地址与用户的认证信息一起存储。
例如,提供了认证信息存储区域,用于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存储认证用户的认证信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访问地址。当用户认证完成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认证信息存储区域中存储认证用户的认证信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访问地址。
当认证用户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访问地址被存储在认证信息存储区域中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数据信号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访问地址来确定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而无需额外的用户认证过程。
当用户未得到认证时(2144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终止通信,没有额外的操作。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2130中的进入第二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2150)。
当用户进入第二区域R2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形成连接。
例如,当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第二区域R2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连接并且发送第二区域进入消息。
作为另一示例,当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第二区域R2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连接。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来确定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依据存储单元500或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访问地址是否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相同来确定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
换言之,当与认证信息一起存储的访问地址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是认证用户。当与认证信息一起存储的访问地址不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不是认证用户。
当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被确定为非认证用户时(215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终止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没有额外的操作。
当进入了第二区域R2的用户被确定为认证用户时(215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进入活跃模式并且准备图像形成操作。
活跃模式指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另一方面,休眠模式指的是如下状态: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达一定时间以降低电力消耗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切断到一些组件的电力以节省电力。
例如,休眠模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切断到图像形成单元200、图像获得单元300和存储单元500的电力。
由于需要一定时间来允许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休眠模式转移到活跃模式并且准备立即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用户进入更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第三区域R3之前在用户进入第二区域R2时从休眠模式转移到活跃模式。
例如,转移到活跃模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图像形成单元200、图像获得单元300和存储单元500重供应电力。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对定影部250加热(2154)并且驱动曝光部220(2156)。
虽然图像形成装置100已转移到活跃模式中并且对图像形成单元200重供应电力,但不可能立即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为了允许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必须把将墨粉固定到记录介质P的定影部250中包括的加热辊251的温度增大到预定的温度并且允许曝光部220中包括的LSU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的旋转速度。
由于上述原因,在转移到活跃模式中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待机,直到定影部250中包括的加热辊251的温度增大到预定的温度并且曝光部220中包括的LSU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的旋转速度为止。
另外,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2130中的进入第三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进入了第三区域R3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2160)。
当用户进入第三区域R3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之间形成连接。
例如,当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第三区域R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连接并且发送第三区域进入消息。
作为另一示例,当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连接。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来确定进入了第三区域R3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216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依据存储单元500或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访问地址是否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数据信号的访问地址相同来确定进入了第三区域R3的用户是否是认证用户。
当进入了第三区域R3的用户被确定为非认证用户时(216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终止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没有额外的操作。
当进入了第三区域R3的用户被确定为认证用户时(S216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2162)。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如下的一系列操作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提供打印介质、利用感光鼓曝光、对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将显影的墨粉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将墨粉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以及排出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可在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执行用户认证,可在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准备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可在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然而,图像形成系统1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操作不限于此,而是图像形成系统1可执行其他操作。
图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2200的示例。
参考图26,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22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22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第一区域R1时(222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用户认证(2230)。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将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比较来执行用户认证。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2220中的进入第二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准备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在准备完成时执行图像形成操作(224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系统1允许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休眠模式转移到活跃模式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然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要打印的图像。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2220中的进入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不执行额外的操作。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也可在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图2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2300的示例。
参考图27,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23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23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进入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232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可顺序地执行用户认证、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2330)。
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将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与存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比较来执行用户认证,在用户认证完成时允许图像形成装置从休眠模式转移到活跃模式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然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要打印的图像。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或第三区域R3时(2320中的进入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不执行额外的操作。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可在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执行用户认证、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的全部。
如上所述,当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在变小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执行用户认证、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以下,将描述当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在变大(增大)时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
当用户在输入打印命令之后一定时间中都没有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时或者用户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后没有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可在至少以下两种情况中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首先,当用户在输入打印命令之后在一定时间中都没有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以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是否进入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邻近区域,例如第三区域。当用户在预定时间中都没有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邻近区域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第二,当用户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以接收打印材料,但没有接收打印材料并撤回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以下,将详细描述第二情况。
图28和2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000的示例。参考图28和29,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1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000。
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30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检测用户的位置的结果,当用户从第三区域R3移动到了第二区域R2时,如图29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三区域离开消息。当用户从第二区域R2移动到了第一区域R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二区域离开消息。另外,当用户从第一区域R1移动到了外部区域OUT时,如图29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第一区域离开消息。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离开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离开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离开第三区域R3(30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R1。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3020中的离开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3030)。
将详细描述核实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和提醒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的操作。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和第一区域R1之一时(3020中的离开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之一),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3040和3050)。
以下,将详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
图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100的示例。
参考图30,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用户(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100。
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的位置(3130)。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上文描述的方法确定用户的位置。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3130中的离开第三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3140)。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因此,当用户离开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正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或者已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因此,当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各种方法来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输出托盘113上可包括额外的纸输出传感器(未示出)来核实打印材料的接收。
详细地说,纸输出传感器可包括发出光的光发射器和接收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的光接收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可安装在输出托盘113的两侧。当光接收器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时,打印材料不位于输出托盘113上。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用户已接收了打印材料。当光接收器没有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时,打印材料位于输出托盘113上。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
另外,纸输出传感器可包括条码读取器。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可将用户的标识信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之一作为条码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并且设在输出托盘113中的条码读取器读取打印材料上的条码以核实打印材料的接收并确定没有接收打印材料的用户。
另外,纸输出传感器可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安装在输出托盘113上。当微动开关被加压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当微动开关未被加压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纸输出传感器可包括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可设在输出托盘113上。取决于重量传感器感测到的打印材料的重量,确定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包括与纸输出传感器一起的用于用户认证的打印材料接收认证单元。打印材料的接收被纸输出托盘感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用户请求接收认证。上述的打印材料接收认证单元可使用用户可向其输入口令的小键盘和诸如NFC通信模块之类的接近通信单元之一。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执行了接收认证时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或者可在未执行接收认证时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输出托盘113上可包括在接收认证完成时打开的打印材料存放盒,以允许用户在执行了接收认证时接收打印材料。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执行了接收认证时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或者可在未执行接收认证时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可同时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核实消息。
也就是说,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接收核实消息显示用于核实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的屏幕。当用户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核实接收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打印材料已被接收。当用户没有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核实接收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打印材料未被接收。
当对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的核实完成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已接收了打印材料(3142)。
当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时(3142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之一中(3144)。
例如,存储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的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可设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当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3142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3146)。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连接模式CON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
如下文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时(3130中的离开第二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3150)。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是否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来确定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虽然用户已离开第二区域R2,但当用户没有进入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当没有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但执行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操作时,可能错误地确定已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并且接收打印材料时,由于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核实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来确定用户已接收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315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3152)。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连接模式CON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R1时(3130中的离开第一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3160)。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是否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来确定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虽然用户已离开第一区域R1,但当用户没有进入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当没有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但执行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操作时,可能错误地确定已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并且接收打印材料时,由于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核实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来确定用户已接收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316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3162)。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连接模式CON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
如上所述,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当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被发送到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图31和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200的示例。参考图31和32,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未接收打印材料警告操作32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3210)。
发送上述的与用户的位置有关的消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维持连接的同时待机等待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额外消息或请求。在如上所述待机等待额外消息或请求期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
当接收到未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时(321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3220)。
例如,如图32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振荡(振动)或者可显示未接收警告屏幕3220a。
如上所述,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系统1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当确定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提醒用户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就是否将打印材料的接收委派给第三方而联系用户。
用户可依据用户的选择将打印材料的接收委派给第三方。
例如,用户可在输入初始打印命令时指定第三方作为接收的代理。
如上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生成打印作业,其可包括图像形成命令、图像数据、发送图像形成命令的用户的认证信息、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和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标识信息,以及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
这里,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可包括用于识别接收代理的标识信息,例如接收代理的名称和接收代理的唯一号码或者用户设定的口令。此外,接收代理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可用作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
如上所述,当第三方被指定为接收代理时,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把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认证信息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户认证信息和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相比较来执行用户认证。
另外,图像形成系统1可就是否将打印材料的接收委派给第三方而联系用户。
例如,当用户在一定时间中都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就打印材料的接收的委派联系用户。
详细地说,当用户在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打印作业之后在一定时间中都没有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时或者当用户长时间地停留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之一中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询问关于打印材料的接收的委派。
作为另一示例,当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并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就打印材料的接收的委派联系用户。
下文将详细描述当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并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打印材料的接收的委派。
图33和3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000的示例。参考图33和34,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1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000。
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40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三区域R3,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一区域R1(40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R1。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4020中的离开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030)。
由于上文已描述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操作,所以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将详细描述接收委派操作。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或第一区域R1时(4020中的离开第二区域或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040和4050)。
以下,将详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和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操作。
图3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100的示例。
参考图35,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100。
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的位置(4130)。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上文描述的方法确定用户的位置。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来确定用户的相对位置。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4130中的离开第三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4140)。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因此,当用户离开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正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或者已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因此,当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各种方法来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由于上文已描述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方法,所以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时(4142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4144)。
例如,存储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的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设在存储单元500和存储器72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当确定用户接收了打印材料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4142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146)。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连接模式CON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
如下文所述,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就打印材料接收委派而联系用户。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时(4130中的离开第二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4150)。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是否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来确定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虽然用户已离开第二区域R2,但当用户没有进入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当没有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但执行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操作时,可能错误地确定已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并且接收打印材料时,由于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核实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来确定用户已接收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415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152)。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连接模式CON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2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R1时(4130中的离开第一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4160)。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是否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来确定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
虽然用户已离开第一区域R1,但当用户没有进入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当没有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但执行了打印材料接收核实操作时,可能错误地确定已接收了打印材料。
另外,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并且接收打印材料时,由于已接收打印材料消息被存储在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中,所以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核实打印材料接收存储区域来确定用户已接收打印材料。
当确定用户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4160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00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162)。
如上所述,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装置100核实用户是否接收了打印材料。当没有接收打印材料时,接收委派询问消息被发送到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图36至3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200的示例。参考图36至38,将描述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2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210)。
发送上述的与用户的位置有关的消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维持连接的同时待机等待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额外消息或请求。在如上所述待机等待额外消息或请求期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了接收委派询问消息。
当接收到接收委派询问消息时(421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就打印材料接收委派而联系用户(4220)。
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如图37所示可显示接收委派询问屏幕4220a。
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用户是否输入了接收委派命令(4230)。
例如,用户可通过按压接收委派询问屏幕4220a上的“确认”按钮来输入接收委派命令。当用户按压或触摸接收委派询问屏幕4220a上的“取消”按钮时,接收委派被取消。
当用户输入接收委派命令时(423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询问关于接收代理(4240)。
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10显示如图38所示的接收代理选择屏幕4220b以允许用户选择接收代理。
在接收代理选择屏幕4220b上,显示了可选择为接收代理的第三方。用户可确定接收代理选择屏幕4220b上显示的第三方中的一者或多者作为接收代理。
当确定了接收代理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4250)。
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可包括用于识别接收代理的标识信息,例如接收代理的名称和接收代理的唯一号码或者用户设定的口令。此外,接收代理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可用作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
然后,接收到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添加到打印作业。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接收到的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发送指示出打印材料的接收被委派给接收代理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消息。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来向接收代理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发送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消息。
接收代理可确定是否接收打印材料。另外,当接收代理接受打印材料的接收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向用户发送指示出接收代理已接受了打印材料的接收的消息。当接收代理拒绝打印材料的接收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用户发送指示出接收代理已拒绝了打印材料的接收的消息。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执行用户认证操作时不仅可认证用户,而且也可将接收代理作为可接收打印材料的用户来加以认证。
如上所述,当接收到接收委派询问消息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就打印材料接收委派联系用户并且允许用户选择接收代理。
另外,当用户预先确定第三方作为接收代理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选择预定的第三方作为接收代理,而没有额外的接收代理询问操作。
图3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打印材料接收委派操作4300的示例。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了接收委派询问消息(4310)。
发送上述的与用户的位置有关的消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维持连接的同时待机等待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额外消息或请求。在如上所述待机等待额外消息或请求期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确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了接收委派询问消息。
当接收到接收委派询问消息时(4310中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将用户预定的接收代理的认证信息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4320)。
如上所述,当用户预定第三方作为接收代理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选择用户预定的第三方作为接收代理,而没有额外的操作,并且可将用户预定的第三方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00。
另外,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转移到待机模式中。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由于用户的接近而输出了打印材料之后用户移开时或者打印材料输出之后的待机时间大于预定的参考待机时间时进入待机模式。
在待机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切断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些组件的电力以降低待机电力消耗。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切断到定影部250中包括的加热辊251和曝光部220中包括的LSU的电力。
如上所述,随着用户进入第三区域R3,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然后,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待机等待新的图像形成操作命令的时间大于预定的参考待机时间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转移到待机模式中。
另外,当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移开得更远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转移到待机模式中。
图4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模式进入操作5000的示例。
参考图40,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50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三区域R3,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离开了第一区域R1(502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三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二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另外,当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第一区域离开消息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R1。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二区域R2时(5020中的离开第二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转移到待机模式中(5030)。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切断到定影部250中包括的加热辊251和曝光部220中包括的LSU的电力。
当确定用户离开了第三区域R3和第一区域R1之一时(5020中的离开第三区域或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不执行额外的操作。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可在用户已离开或离开第二区域R2时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转移到待机模式中。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系统1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且基于计算出的距离来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另外,图像形成系统1可通过依据用户的位置执行各种操作来向用户提供便利。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根据发送打印作业的认证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执行各种操作。
然而,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不限于打印操作。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复印操作,在复印操作中获得文档的图像并且形成与获得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并且可执行扫描操作,在扫描操作中获得文档的图像并且存储获得的图像。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未得到认证——也就是说没有发送打印作业——的另一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操作。
图4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显示管理信息的示例操作6000。
参考图41,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60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601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用户认证(602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以认证用户。
当接收到用户的标识信息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于用户认证的标识信息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比较。
当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把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作为认证用户的标识信息存储在存储器720和存储单元50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S6010中的进入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是管理者(管理员)(6030)。
例如,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并且可以把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管理者的标识信息相比较。
当确定用户是管理者时(603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管理信息(6040)。
例如,当用户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管理者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否失灵或发生故障,并且可通过用户界面400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否失灵或发生故障。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检测诸如墨粉之类的耗材的剩余量并且可通过用户界面400显示与耗材的剩余量有关的信息。
以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扫描操作6100。
图4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的扫描操作6100的示例。
参考图42,图像形成系统1检测用户的位置(6110)。
例如,图像形成系统1中包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
在检测到用户的位置之后,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或者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消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时,图像形成系统1可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检测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6010中的进入第一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执行用户认证(612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以认证用户。
当接收到用户的标识信息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打印作业中包括的用于用户认证的标识信息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比较。
当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与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同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把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作为认证用户的标识信息存储在存储器720和存储单元500中的一者或多者中。
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6110中的进入第三区域),图像形成系统1确定是否接收到了扫描命令(6130)。
用户可将文档D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文档托盘131(参考图12)和平台121(参考图12)中的一者上,然后可输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扫描命令(例如通过用户界面400输入)。
当接收到扫描命令时(613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获得文档D的图像并且可将获得的图像发送到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6140)。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利用扫描仪310(参考图12)中包括的感光器模块311(参考图12)获得关于文档D的图像数据。
当获得文档D的图像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便携式电子设备10。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对应于输出通告信号ADV_SIG的通告者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通过通信网络NT将图像数据发送到便携式电子设备10。
作为另一示例,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对应于检测通告信号ADV_SIG的扫描者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通信请求并且可在建立了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信时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发送图像数据。
图4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示了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另一示例。
参考图43,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操作。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生成用于打印的文档或图像(7010)。
例如,用户可利用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的因特网浏览器、图形应用和字处理器应用获得文档或图像,或者可利用因特网浏览器、图形应用和字处理器应用编辑文档或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户利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生成文档或图像。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用户可利用诸如桌面计算机之类的固定电子装置(未示出)生成文档或图像。
然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将文档或图像与用户的认证信息一起发送到图像形成服务器900(7011)。
另外,用户的认证信息是允许识别用户的信息,并且可包括用户的名称和用户的唯一号码或者用户设定的口令。此外,用户的认证信息可包括用户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
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以是通过网络连接到便携式电子设备10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计算设备。
另外,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存储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的文档或图像的数据并且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提供与存储的数据有关的打印作业。换言之,为了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文档或图像,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存储与文档或图像有关的数据并且可在用户输入打印命令时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与存储的文档或图像有关的打印作业。
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根据用户的存储命令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发送文档或图像或者可在预定的时间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发送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中存储的文档或图像。
然后,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将文档或图像与用户的认证信息一起存储(7020)。
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将接收到的文档或图像与用户的认证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详细地说,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根据用户的认证信息生成额外的存储空间并且可将文档或图像存储在相应的存储空间中。例如,响应于用户的标识信息生成存储空间,并且接收到的文档或图像可被存储在与接收到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匹配的存储空间中。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从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获得用户的认证信息(703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认证信息(7031)。例如,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定或参考距离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认证信息。
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响应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请求而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用户的认证信息(7032)。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允许识别用户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的名称和唯一号码、用户设定的口令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从图像形成服务器900获得打印作业(704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将用户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并且可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请求打印作业(7041)。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定或参考距离时将用户的认证信息发送给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并且可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请求打印作业。
另外,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响应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请求而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打印作业(7042)。详细地说,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的认证信息来搜索文档或图像并且可基于搜索到的文档或图像来生成打印作业。然后,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将生成的打印作业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00。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操作(705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依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例如,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定或参考距离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显示关于打印作业的预览图像并且可响应于用户的打印命令而执行关于该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操作。
如上所述,用户可利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将文档或图像存储在图像形成服务器900中并且可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打印图像形成服务器900中存储的文档或图像。
以下,将描述响应于图43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7100。
图44至47图示了响应于图43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7100。
参考图44至47,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7100。
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7110)。
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例如,当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或参考距离时,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基于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另外,当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指示出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的消息。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基于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一区域R1。
当用户进入了第一区域R1时(711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获得用户的认证信息(7120)。
如图4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请求用户的认证信息并且可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用户的认证信息。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从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收允许识别用户的标识信息,例如用户的名称和唯一号码、用户设定的口令或者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标识信息。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7130)。
可基于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例如,当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定或参考距离时,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基于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二区域R2。
当用户进入了第二区域R2时(713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获得打印作业(7140)。
如图4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发送用户的认证信息并且可向图像形成服务器900请求打印作业。
当图像形成装置100请求打印作业时,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基于接收到的用户的认证信息来搜索文档或图像并且可基于搜索到的文档或图像来生成打印作业。然后,图像形成服务器900可将生成的打印作业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00。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7150)。
可基于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例如,当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定或参考距离时,确定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
详细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基于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通告信号ADV_SIG的接收强度计算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确定用户是否进入了第三区域R3。
当用户进入了第三区域R3时(715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显示打印作业的预览图像PU(7160)。
如图4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基于从图像形成服务器900接收的打印作业生成预览图像PU并且可通过用户界面400显示打印作业的预览图像PU。
为了显示打印作业的预览图像PU,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包括如图47所示可包括大显示器的用户界面400。用户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界面400核实要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关于该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操作(717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确定是否从用户输入了图像形成命令。
用户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界面400上显示的预览图像PU核实要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然后,用户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界面400输入图像形成命令。
当执行打印作业时(7170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关于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操作(7180)。
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预加热定影部250并且可操作曝光部220以准备图像形成操作。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如下的一系列操作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与打印作业中包括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提供打印介质、利用感光鼓曝光、对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将显影的墨粉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将墨粉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以及排出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可在用户进入第一区域R1时获得用户认证信息,可在用户进入第二区域R2时准备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可在用户进入第三区域R3时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见,根据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可基于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通告信号来计算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用户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来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用户被提醒注意未接收的打印材料,从而可防止打印材料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上。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从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就打印材料接收委派而联系用户,从而防止了打印材料堆叠在图像形成装置上。
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用户认证操作、所述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所述图像形成操作中的至少一者的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控制器顺序地控制所述用户认证操作、所述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所述图像形成操作的执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距离信息包括关于根据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距离划分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请求用户的认证信息,以及
其中,当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认证信息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认证信息控制所述用户认证操作的执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执行所述图像形成准备操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者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按预定的周期发送通告信号的通信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通告信号包括关于由所述通信接口输出的所述通告信号的输出强度的信息、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者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输出的通告信号的通信接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通告信号包括关于由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通告信号的输出强度的信息、和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者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距离信息指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是否已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回,来控制警告操作的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者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距离信息指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是否已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回,来控制委派操作的执行。
13.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计算图像形成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顺序地执行用户认证操作、图像形成准备操作和图像形成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距离信息指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基于所述打印介质是否已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回,来执行警告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和14的任何一者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距离信息指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移开时,基于所述打印介质是否已被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取回,来执行委派操作。
CN201510368197.9A 2014-06-27 2015-06-2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5227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0229A KR20160001530A (ko) 2014-06-27 2014-06-27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KR10-2014-0080229 2014-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7800A true CN105227800A (zh) 2016-01-06
CN105227800B CN105227800B (zh) 2019-04-19

Family

ID=5372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8197.9A Active CN105227800B (zh) 2014-06-27 2015-06-2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523953B2 (zh)
EP (1) EP2961150B1 (zh)
KR (1) KR20160001530A (zh)
CN (1) CN10522780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838A (zh) * 2017-07-26 2017-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信息输出处理方法及终端
JP2018079663A (ja) * 2016-11-18 2018-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8182038A (zh) * 2016-12-08 2018-06-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
CN110045330A (zh) * 2018-01-05 2019-07-2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448204A (zh) * 2020-03-24 2021-09-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1363167B2 (en) * 2019-07-31 2022-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8444B1 (ko) * 2014-07-01 2018-07-23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그 위치 안내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JP6343546B2 (ja) * 2014-10-29 2018-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5263B2 (ja) * 2015-02-18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携帯端末、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2016161978A (ja) * 2015-02-26 2016-09-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6804A (ja) * 2015-03-19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人体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人体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11926B2 (ja) * 2015-04-09 2019-05-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65583B2 (ja) * 2015-10-19 2019-08-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0160B2 (ja) * 2015-11-30 2020-03-1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661354B2 (ja) * 2015-12-04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589673B2 (ja) * 2016-02-09 2019-10-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29268B2 (ja) * 2016-10-07 2020-07-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37126B2 (ja) * 2016-10-21 2020-08-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連携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連携方法および連携プログラム
JP6987492B2 (ja) * 2016-11-08 2022-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5230B2 (ja) * 2016-11-18 2019-08-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926471B2 (ja) * 2016-12-27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544350B2 (ja) 2016-12-28 2019-07-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26095B2 (ja) 2017-04-17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
EP3432187B1 (en) * 2017-07-17 2020-10-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dentity information
US10567916B2 (en) * 2017-10-24 2020-02-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program, terminal device, warning system, and warning notification method
JP7192275B2 (ja) * 2017-10-24 2022-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警告システム及び警告報知方法
KR102067989B1 (ko) 2018-03-26 2020-01-20 (주) 타우피엔유메디칼 심근 전기 신호 감지 캡쳐카테터
JP7122850B2 (ja) * 2018-04-12 2022-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147369B2 (ja) * 2018-08-24 2022-10-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US11048767B2 (en) * 2018-11-16 2021-06-29 Sap Se Combination content search
JP7301675B2 (ja) * 2019-08-26 2023-07-0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76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to form an image based on print data, print-job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job control program embodied in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1504730A (zh) * 2008-02-05 2009-08-12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基于rfid技术的打印信息服务系统和方法
US20130229685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0793B2 (ja) * 2006-10-17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サー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86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10286028A1 (en) * 2010-05-19 2011-11-2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40263B2 (ja) * 2010-09-15 2013-07-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04829B2 (ja) * 2011-03-31 2013-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携帯端末、画像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259230A1 (en) 2012-03-29 2013-10-03 Broadcom Corporation Bluetooth Low Energy Privacy
JP5724992B2 (ja) * 2012-11-20 2015-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048224B2 (ja) * 2013-03-05 2016-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JP5915676B2 (ja) * 2014-03-04 2016-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連携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携帯情報装置、遠隔制御方法、遠隔操作方法、遠隔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遠隔操作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76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to form an image based on print data, print-job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job control program embodied in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1504730A (zh) * 2008-02-05 2009-08-12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基于rfid技术的打印信息服务系统和方法
US20130229685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79663A (ja) * 2016-11-18 2018-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8182038A (zh) * 2016-12-08 2018-06-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
CN107479838A (zh) * 2017-07-26 2017-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信息输出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7479838B (zh) * 2017-07-26 2020-08-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的信息输出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045330A (zh) * 2018-01-05 2019-07-2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363167B2 (en) * 2019-07-31 2022-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CN113448204A (zh) * 2020-03-24 2021-09-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448204B (zh) * 2020-03-24 2024-02-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61150B1 (en) 2021-01-13
US9973656B2 (en) 2018-05-15
EP2961150A2 (en) 2015-12-30
US20150378296A1 (en) 2015-12-31
US9523953B2 (en) 2016-12-20
EP2961150A3 (en) 2016-01-27
CN105227800B (zh) 2019-04-19
KR20160001530A (ko) 2016-01-06
US20170085752A1 (en)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78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0873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予約方法
US9774759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8908222B2 (en) Apparatus that inhibits leaving and forgetting of originals
KR20160003457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그 위치 안내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US95421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ischarge destination display method
JP2017094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20614B2 (ja) 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196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es an antenna to establishe wireless communicate with portable terminal and display panel for guiding user
JP37972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77488A1 (en)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trol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2101603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ortable terminal
US9235369B2 (en) Mobi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harging payment of unprinted portion of a print job
US117652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ortable terminal and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portion to indicat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enabled
JP73747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162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認証装置
EP378677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713599A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3180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0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