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9276A -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9276A
CN105189276A CN201380074716.XA CN201380074716A CN105189276A CN 105189276 A CN105189276 A CN 105189276A CN 201380074716 A CN201380074716 A CN 201380074716A CN 105189276 A CN105189276 A CN 105189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alancing device
wheel brake
brake pedal
operating eff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47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9276B (zh
Inventor
家田义久
西川丰
冈崎泰典
川崎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89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9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9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9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4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foot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mechanically
    • B60T11/046Using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mechanically
    • B60T11/06Equalis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8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brak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8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foot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58Mechanical mechanisms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 F16D2125/60Cables or chains, e.g. Bowden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具备:制动踏板,其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车架,并且在前端部设有踏板部;工作臂,其与制动踏板的基端部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以及平衡器,其以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分配给前轮制动器及后轮制动器的方式与工作臂连结,其中,在平衡器(28)的一端部连结有工作臂(27)的上端部,将操作力向前轮制动器(BF1)传递的操作力传递机构(29)与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后轮制动器(BR)传递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30)与平衡器(28)的中间部连结。由此,能够使平衡器的一部分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工作。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具备:制动踏板,其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车架,且在前端部设有踏板部;工作臂,其与该制动踏板的所述基端部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以及平衡器,其以将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分配给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的方式与所述工作臂连结。
背景技术
例如,通过专利文献1公知有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使后轮制动器进行工作,并且通过由平衡器分配的操作力,使前轮制动器也进行工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843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动装置中,平衡器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从平衡器向与平衡器连结的操作力传递机构作用的力的方向也成为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在将操作力向前轮制动器传递的操作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由拉索构成,且从平衡器向前方延伸而将拉索与平衡器连结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连杆机构等来转换操作力的作用方向,使操作力传递机构的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平衡器的一部分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工作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具备:制动踏板,其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车架,且在前端部设有踏板部;工作臂,其与该制动踏板的所述基端部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前轮制动器;后轮制动器;以及平衡器,其以将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分配给所述前轮制动器及所述后轮制动器的方式与所述工作臂连结,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器的一端部连结有所述工作臂的上端部,将操作力向所述前轮制动器传递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所述后轮制动器传递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所述平衡器的中间部连结。
另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比摆臂的下缘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所述平衡器的连结点,所述摆臂通过后端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并且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承于车架。
本发明在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在比将所述后轮的车轴的中心与枢轴的中心连结的直线靠下方的位置,所述制动踏板的基端部由所述车架支承为能够转动,其中,所述枢轴将所述摆臂的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车架,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所述平衡器的所述连结点配置在比所述直线靠上方的位置。
本发明在第二特征或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点比所述平衡器的长边方向中心向所述平衡器的一端侧偏置配置。
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第四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的比所述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连接有延迟弹簧,该延迟弹簧对所述平衡器朝向与伴随着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的所述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第五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其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摆臂的上侧配置的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后端部与制动凸轮臂的上端部连结,该制动凸轮臂可转动地支承于作为鼓式制动器的所述后轮制动器所具备的制动板的支承部,并从所述支承部向上方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连动用制动拉索29与本发明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对应,实施方式的制动杆30与本发明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与制动踏板的基端部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的工作臂的上端部与平衡器的一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前轮制动器传递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平衡器的另一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后轮制动器传递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平衡器的中间部连结,因此当根据制动踏板的踏入操作而该制动踏板转动时,平衡器以其另一端部侧为支点而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工作,从而对与平衡器的中间部连结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作用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力,当通过增大制动踏板的踏入操作力而使制动踏板进一步转动时,来自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侧的反力变大,因此以平衡器的中间部的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结点为支点而使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从平衡器对与所述平衡器的另一端部连结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作用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比摆臂的下缘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所述平衡器的连结点,因此能够将从工作臂的基端部至平衡器的连结点的距离确保得比较大,能够较大地取得工作臂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在平衡器的前方避免与发动机的干涉的同时容易配置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制动踏板的基端部在比将枢轴的中心与后轮的车轴的中心连结的直线靠下方的位置可转动地支承于车架,在比所述直线靠上方的位置将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平衡器连结,因此能够将从工作臂的基端部到至平衡器的连结点的距离确保得比较大,能够较大地取得工作臂的工作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在比平衡器的长边方向中心向一端侧偏置配置的位置与平衡器的中间部连结,因此能够确保直至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结点为止的力臂比,能够增大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工作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对平衡器朝向与工作臂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的延迟弹簧与平衡器的另一端部连接,因此能够通过延迟弹簧的弹簧载荷设定来决定通过制动踏板的踏入操作而向前轮侧传递操作力的时机,并且在平衡器的另一端部的比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连接延迟弹簧,因此能够容易确保延迟弹簧向平衡器连接的连接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作为鼓式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的制动板的支承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制动凸轮臂从所述支承部向上方延伸,在摆臂的上侧配置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后端部与制动凸轮臂的上端部连结,因此能够无需刻意确保制动凸轮臂的离地高度地进行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制动装置的结构的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与制动踏板的操作相伴的平衡器的工作状态变化的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图。(第二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8…摆臂
18a…摆臂的下缘
19…枢轴
25…制动凸轮臂
26…制动踏板
26a…踏板部
27…工作臂
28…平衡器
29…作为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动用制动拉索
30…作为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制动杆
31…车轴
36…延迟弹簧
37…制动板
37a…支承部
48…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
BF1、BF2…前轮制动器
BR…后轮制动器
C…平衡器的长边方向中心
F…车架
L…直线
P…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与平衡器的连结点
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是指从乘坐于机动二轮车的乘客观察到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在车架F上搭载有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5,该车架F在前端部具有:通过下端部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11;以及将与该前叉11相连的杆状的转向车把12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13。另外,在发动机主体15的上方,且在所述车架F上配置有燃料箱16,在该燃料箱16的后方配置有串列型的乘车用座椅17。
所述车架F具备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5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枢轴框架14,在该枢轴框架14上经由枢轴19而将摆臂18的前端部支承为能够摆动,该摆臂18通过后端部对后轮WR进行轴支承。另外,在所述后轮WR的前方,且在所述摆臂18的中间部与所述车架F之间设有后缓冲单元20。
一并参照图2,在转向车把12的右端部设置的把手21的内侧与该把手21相邻的位置,且在该转向车把12上将制动杆22支承为能够进行转动操作,该制动杆22使在前轮WF上设置的前轮制动器BF1工作,在该制动杆22上连结有前轮用制动拉索23的一端部。
所述前轮制动器BF1是根据向制动凸轮臂24输入的操作输入而发挥制动力的鼓式制动器。另外,在后轮WR上设有后轮制动器BR,该后轮制动器BR也是根据向制动凸轮臂25输入的操作输入而发挥制动力的鼓式制动器。
一并参照图3,制动踏板26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架F的枢轴框架14,在与该制动踏板26一体地连续设置的工作臂27上连结有将所述制动踏板26的操作力分配给所述前轮制动器BF1及所述后轮制动器BR的平衡器28。在该平衡器28上连结有对分配给前轮制动器BF1侧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作为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一端部,并且连结有对分配给后轮制动器BR侧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作为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的制动杆30的前端部。
在所述前轮制动器BF1的制动凸轮臂24上,并列地连结有前轮用制动拉索23的另一端部及所述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后轮制动器BR的制动凸轮臂25上连结有所述制动杆30的后端部。并且,后轮制动器BR的制动凸轮臂25配置为,可转动地支承于后轮制动器BR所具有的制动板37的支承部37a而从该支承部37a向上方延伸,在所述摆臂18的上侧配置的所述制动杆30的后端部与所述制动凸轮臂25的上端部连结。
所述制动踏板26为如下这样的构件:在比将所述后轮WR的车轴31的中心与所述枢轴19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靠下方的位置,该制动踏板26的基端部经由支轴32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架F的枢轴框架14而向前方延伸,在该制动踏板26的前端部设有踏板部26a。另外,所述工作臂27与所述制动踏板26的所述基端部一体地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出。
所述平衡器28配置成在所述制动踏板26的上方沿上下延伸,在该平衡器28的一端部(下端部)连结有所述工作臂27的上端部,所述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一端部与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上端部)连结,所述制动杆30的一端部与所述平衡器28的中间部连结。并且,所述制动杆30与所述平衡器28的连结点P配置在比所述摆臂18的下缘18a靠上方且比所述直线L靠上方的位置,所述直线L将所述后轮WR的车轴31的中心与所述枢轴19的中心连结。
另外,连动用制动拉索29通过使内拉索34在外拉索33内移动自如地穿过而形成,在由所述枢轴框架14及发动机主体15支承的支架35上设有位于所述平衡器28的前方的拉索支承部35a,从由该拉索支承部35a支承的所述外拉索33的一端部突出的内拉索34的一端部从前方与所述平衡器28的上端部连结。
另外,在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的比所述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连接有延迟弹簧36,该延迟弹簧36对所述平衡器28朝向与伴随着所述制动踏板26的操作的所述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
所述延迟弹簧36是螺旋弹簧,在比所述拉索支承部35a位于前方而设置于所述支架35的弹簧支承部35b上,安装可调节前后方向的进退位置的弹簧力调节构件37,前端部与该弹簧力调节构件37连接的延迟弹簧36的后端部连接在所述平衡器28的上端部的比所述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支架35上设有在与所述连动用制动拉索29连结的部分处从前方与所述平衡器28对置的限动件35c,在制动踏板26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平衡器28的上端部被所述延迟弹簧36施力而与所述限动件35c抵接。
接着,对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平衡器28的一端部(下端部)连结有工作臂27的上端部,将操作力向前轮制动器BF1传递的连动用制动拉索29与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上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后轮制动器BR传递的制动杆30与平衡器28的中间部连结,因此当从图4(a)所示那样的制动踏板26的非操作状态对制动踏板26进行踏入操作时,根据制动踏板26的踏入操作而该制动踏板26转动,如图4(b)所示,平衡器28以其另一端部侧的所述限动件35c的抵接部为支点而向与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工作,从而对与平衡器26的中间部连结的制动杆30作用与伴随着制动踏板26的转动的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力。此时,在与连动用制动拉索29连结的部分,限动件35c从前方与所述平衡器28对置,因此不会从平衡器28对连动用制动拉索29作用力。
当通过增大制动踏板26的踏入操作力而使制动踏板26进一步转动时,来自制动杆30的反力变大,因此以平衡器28的中间部的与所述制动杆30连结的连结点P为支点而对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作用与所述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当该力超过延迟弹簧36的弹簧力时,如图4(c)所示,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向与所述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从平衡器28对连动用制动拉索29作用与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
另外,在比摆臂18的下缘18a靠上方的位置,配置制动杆30与平衡器28的连结点P,因此能够将从制动踏板26的基端部即工作臂27的基端部至制动杆30与平衡器28的连结点P的距离确保得较大,能够较大地取得工作臂27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在平衡器28的前方避免与发动机E干涉的同时容易地配置连动用制动拉索29。
另外,在比将所述后轮WR的车轴31的中心与枢轴19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靠下方的位置,通过所述枢轴框架14将所述制动踏板26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该枢轴19将摆臂18的前端部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F的枢轴框架14,所述制动杆30与所述平衡器28的连结点P配置在比所述直线L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从制动踏板26的基端部即工作臂27的基端部至制动杆30与平衡器28的连结点P的距离确保得比较大,能够较大地取得工作臂27的工作量。
另外,所述连结点P比所述平衡器28的长边方向中心C向所述平衡器28的一端侧偏置配置,因此能够确保直至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连结点的力臂比,从而能够确保向连动用制动拉索29作用的力。
另外,对平衡器28向与制动踏板26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的延迟弹簧36与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连接,因此能够通过延迟弹簧36的弹簧载荷设定来决定通过制动踏板26的踏入操作而向前轮制动器BF1侧传递操作力的时机,并且,在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的比连动用制动拉索29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连接延迟弹簧36,因此能够容易确保延迟弹簧36向平衡器28连接的连接点。
此外,在摆臂18的上侧配置的所述制动杆30的后端部与制动凸轮臂25的上端部连结,该制动凸轮臂25可转动地支承于作为鼓式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BR具备的制动板37的支承部37a,并且从所述支承部37a向上方延伸,因此能够无需刻意确保制动凸轮臂25的离地高度地进行设计。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前轮WF上设置的前轮制动器BF2是盘式制动器,在跨制动盘40的制动钳41上设有沿着制动盘40的旋转方向排列的第一筒42、第二筒43及第三筒44。另外,在转向车把12的右端部设置的把手21的内侧与该把手21相邻的位置,且在转向车把12上将制动杆45支承为能够进行转动操作,根据该制动杆45的操作而输出制动液压的前轮用主液压缸46安装在所述转向车把12上。从前轮用主液压缸46输出的液压经由液压路47而与所述前轮制动器BF2的第一筒42及第三筒44连接。
与所述制动踏板26一体地连续设置的工作臂27的上端部与将所述制动踏板26的操作力分配给所述前轮制动器BF2及后轮制动器BR的平衡器28的一端部(下端部)连结,在该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上端部)连结有对分配给前轮制动器BF2侧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48,在所述平衡器28的中间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连结有对分配给后轮制动器BR侧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制动杆30。
所述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48包括:连动用主液压缸49,其具有与所述平衡器28的上端部连结的活塞杆50;以及液压路51,其以对从该连动用主液压缸49输出的液压进行引导的方式与所述前轮制动器BF2的第二筒43连接。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具备:
制动踏板(26),其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车架(F),且在前端部设有踏板部(26a);
工作臂(27),其与该制动踏板(26)的所述基端部连续设置而向上方延伸;
前轮制动器(BF1、BF2);
后轮制动器(BR);以及
平衡器(28),其以将所述制动踏板(26)的操作力分配给所述前轮制动器(BF1、BF2)及所述后轮制动器(BR)的方式与所述工作臂(27)连结,
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衡器(28)的一端部连结有所述工作臂(27)的上端部,将操作力向所述前轮制动器(BF1、BF2)传递的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29、48)与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连结,将操作力向所述后轮制动器(BR)传递的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30)与所述平衡器(28)的中间部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摆臂(18)的下缘(18a)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30)与所述平衡器(28)的连结点(P),所述摆臂(18)通过后端部对后轮(WR)进行轴支承,并且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承于车架(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将所述后轮(WR)的车轴(31)的中心与枢轴(19)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靠下方的位置,所述制动踏板(26)的基端部由所述车架(F)支承为能够转动,其中,所述枢轴(19)将所述摆臂(18)的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车架(F),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30)与所述平衡器(28)的所述连结点(P)配置在比所述直线(L)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点(P)比所述平衡器(28)的长边方向中心(C)向所述平衡器(28)的一端侧偏置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衡器(28)的另一端部的比所述前部操作力传递机构(29、48)的连结点靠外侧的位置连接有延迟弹簧(36),该延迟弹簧(36)对所述平衡器(28)朝向与伴随着所述制动踏板(26)的操作的所述工作臂(27)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摆臂(18)的上侧配置的所述后部操作力传递机构(30)的后端部与制动凸轮臂(25)的上端部连结,该制动凸轮臂(25)可转动地支承于作为鼓式制动器的所述后轮制动器(BR)所具备的制动板(37)的支承部(37a),并从所述支承部(37a)向上方延伸。
CN201380074716.XA 2013-03-21 2013-12-10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Active CN105189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7754 2013-03-21
JP2013-057754 2013-03-21
PCT/JP2013/083038 WO2014147900A1 (ja) 2013-03-21 2013-12-10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9276A true CN105189276A (zh) 2015-12-23
CN105189276B CN105189276B (zh) 2018-02-09

Family

I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4545A (zh) * 2015-03-18 2016-10-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6627947A (zh) * 2017-02-13 2017-05-10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骑式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及骑式摩托车
CN107031780A (zh) * 2016-01-27 2017-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8657361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操纵手柄式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10087983A (zh) * 2016-12-15 2019-08-02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的同步制动驱动组件
CN114728682A (zh) * 2019-11-20 2022-07-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610U (zh) * 1989-06-28 1990-01-24 周宜发 摩托车前后轮同步刹车机构
DE4108628A1 (de) * 1991-03-16 1992-09-17 Armin Beck Radlastabhaengige zweirad-kombibremse
CN1075927A (zh) * 1992-03-04 1993-09-08 王忠文 安全高效的车辆制动装置
CN1138541A (zh) * 1995-06-14 1996-1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JPH0958434A (ja) * 1995-06-14 1997-03-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2685223Y (zh) * 2004-03-12 2005-03-16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轮摩托车连动制动装置
CN102530167A (zh) * 2012-02-22 2012-07-04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联动制动系统及其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610U (zh) * 1989-06-28 1990-01-24 周宜发 摩托车前后轮同步刹车机构
DE4108628A1 (de) * 1991-03-16 1992-09-17 Armin Beck Radlastabhaengige zweirad-kombibremse
CN1075927A (zh) * 1992-03-04 1993-09-08 王忠文 安全高效的车辆制动装置
CN1138541A (zh) * 1995-06-14 1996-1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JPH0958434A (ja) * 1995-06-14 1997-03-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2685223Y (zh) * 2004-03-12 2005-03-16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轮摩托车连动制动装置
CN102530167A (zh) * 2012-02-22 2012-07-04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联动制动系统及其摩托车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4545A (zh) * 2015-03-18 2016-10-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5984545B (zh) * 2015-03-18 2019-06-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7031780A (zh) * 2016-01-27 2017-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7031780B (zh) * 2016-01-27 2019-1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10087983A (zh) * 2016-12-15 2019-08-02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的同步制动驱动组件
CN110087983B (zh) * 2016-12-15 2021-10-22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轮车的同步制动驱动组件
CN106627947A (zh) * 2017-02-13 2017-05-10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骑式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及骑式摩托车
CN108657361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操纵手柄式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14728682A (zh) * 2019-11-20 2022-07-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CN114728682B (zh) * 2019-11-20 2023-08-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47900A1 (ja) 2017-02-16
BR112015023933A2 (pt) 2017-07-18
MX2015013428A (es) 2016-07-06
PH12015502171B1 (en) 2016-01-25
JP5981638B2 (ja) 2016-08-31
WO2014147900A1 (ja) 2014-09-25
PH12015502171A1 (en) 2016-01-25
BR112015023933B1 (pt) 2021-09-08
MX361900B (es) 201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2559B2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with self-compensated floating swing arm
CN103523143B (zh)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JP598163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2126534B (zh) 二轮摩托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EP1403171B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winging mechanism
JP3768788B2 (ja)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US20070194550A1 (en)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JP2009532257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搭載オートバイ
CN105339253A (zh) 具备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US7954585B2 (en) Swing-arm-type suspension device of vehicle
CN102167122A (zh) 车辆用制动锁定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锁定装置的跨骑型车辆
CN203995530U (zh) 一种汽车悬架
JP6112933B2 (ja) 前二輪式鞍乗り型揺動車両
CN104527895B (zh) 机动车及电动车机械制动式刹车
CN104290558B (zh) 工程车辆摆臂式平衡驱动机构
CN105189276B (zh)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CN101850763B (zh)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CN104044423B (zh) 一种混联式汽车独立悬架机构
CN103253301A (zh) 一种预压缩弹簧式后轮随动转向机构
CN203294232U (zh) 鞍乘型车辆的主支架
CN102398645A (zh) 座椅铰链构造
CN205168692U (zh) 六轮行走机构
CN201678004U (zh) 三轮车
CN219096911U (zh) 车辆可同步倾斜悬挂装置
CN202243905U (zh) 两轮摩托车后轮刹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