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763B -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0763B CN101850763B CN 201010134337 CN201010134337A CN101850763B CN 101850763 B CN101850763 B CN 101850763B CN 201010134337 CN201010134337 CN 201010134337 CN 201010134337 A CN201010134337 A CN 201010134337A CN 101850763 B CN101850763 B CN 1018507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casing
- cylinder
- body shell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Hydraulic Control Valves For Brak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变换成油压力后,利用连杆向后轮制动器侧传递,其中,能够将连杆的前端及后端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并且能够将连杆的后端配置在后轮制动器的附近。将根据来自主缸的液压输出进行动作的从动缸(37)的输出机械地向后轮制动器传递的连杆(67)的一部分和从动缸(3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俯视下与轴支承后轮且可摆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的摆臂(17)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具备:后轮制动器,其安装于后轮,该后轮由支承在车身框架上且可摆动的摆臂轴支承;前轮制动器,其安装于前轮;制动踏板,其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能够使所述后轮制动器及所述前轮制动器进行动作;主缸,其根据该制动踏板的操作输出液压后轮制动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的是,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通过连杆传递到后轮制动器侧。这样,在通过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将制动力传递到后轮制动器时,若连杆的前端及后端在车宽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位置,则通过使连杆直线运动,能够压缩配置空间,另外,为了减小连杆的传递损失,优选将连杆的后端极力接近后轮制动器侧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53064号公报
但是,在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变换成油压力后,再利用连杆向后轮制动器侧传递时,由于构成用于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变换成油压力的机构的各部件的影响,难以将连杆的前端及后端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以及将连杆的后端配置在后轮制动器的附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该连动制动装置在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变换成油压力后再利用连杆向后轮制动器侧传递之际,能够将连杆的前端及后端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并且能够将连杆的后端配置在后轮制动器的附近。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具备:后轮制动器,其安装于后轮,该后轮轴支承于摆臂,所述摆臂以可摆动地方式支承在车身框架上;前轮制动器,其安装于前轮;制动踏板,其能够通过驾驶员的操作使所述后轮制动器及所述前轮制动器进行动作;主缸,其根据该制动踏板的操作输出液压,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从动缸,其根据来自所述主缸的液压输出进行动作;连杆,其机械地向所述后轮制动器传递所述从动缸的输出;液压传递路径,其向所述前轮制动器侧传递从所述主缸输出的液压,所述连杆沿所述摆臂设置,且所述从动缸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俯视下与所述摆臂重叠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第二特征在于,以第一特征的结构为基础,所述主缸设于箱体中,该箱体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上,且位于将所述摆臂的前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支承轴的前方,具有输出连杆的所述从动缸的缸体以将所述输出连杆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附近的方式联结于所述箱体,其中,所述输出连杆的前端部连结于所述连杆的前端部。
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第三特征在于,以第一或第二项特征的结构为基础,所述车身框架具备:车身框架前端的头管、从该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从该主框架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枢轴板、与所述主框架的后部连接设置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具有副脚踏部且固定于所述枢轴板的脚踏部保持架,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脚踏部保持架。
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第四特征在于,以第一~第三中任一项的特征的结构为基础,所述连杆配置于所述摆臂的上方。
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第五特征在于,以第一~第四中任一项的特征的结构为基础,在所述箱体中设有延迟阀和截止阀,所述延迟阀设于所述液压传递路径的中途,使所述前轮制动器的动作相对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延迟,当向所述从动缸侧传递的所述主缸的输出超过规定值时,所述截止阀将所述主缸和所述从动缸之间截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由主缸输出液压,并且根据来自其主缸的液压输出进行动作的从动缸的输出经由连杆机械地向后轮制动器传递,连杆沿摆臂设置,从动缸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俯视下与摆臂重叠,因此能够将连杆的后端配置在后轮制动器的附近,且能够将连杆的前端及后端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主缸设于箱体中,该箱体在将摆臂支承于车身框架的支承轴的前方固定在车身框架上,从动缸的缸体以将输出连杆的前端部配置在支承轴的附近的方式与箱体联结,因此能够将连杆的前端配置在支承轴的附近,摆臂的摆动不易使连结连杆的输出连杆的前端部及后轮制动器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不再另行设置吸收因摆动引起的距离变化的机构,因而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箱体固接于脚踏部保持架,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支承箱体的专用部件,能够避免部件件数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连杆配置在摆臂的上方,所以能够使从路面扬起的尘埃等不易附着于连杆。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主缸、延迟阀及截止阀设于箱体,所以能够将主缸、延迟阀及截止阀紧凑地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的剖开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2的4向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头管
13主框架
14枢轴板
15后框架
17摆臂
20支承轴
29副脚踏部
30脚踏部保持架
32制动踏板
35箱体
36主缸
37从动缸
38延迟阀
39截止阀
40缸体
65输出连杆
67连杆
68液压传递路径
BF前轮制动器
BR后轮制动器
F车身框架
WF前轮
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该跨骑型车辆为自动二轮车,车身框架F具备:能够转向支承前叉11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后下延伸的主框架13、从该主框架13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枢轴板14、连接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3的后部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15。在所述前叉11的下端轴支承有前轮WF,在前叉11的上部连结有杆状的转向手柄16。
在上述主框架13的下方,例如以将油缸轴线稍微朝向前上的方式配置有搭载于车身框架F的发动机E。另外,在所述枢轴板14,摆臂17的前端部经由支承轴20被支承为可上下摆动,后轮WR轴支承于摆臂17的后端,在车身框架F的后框架15...及摆臂17间设有后减震器18。
在上述发动机E的曲轴箱19中内置有变速器(未图示),该变速器的输出向后轮WR传递,在后轮WR的上方配置串列式的乘车用座位21。
在车身框架F上安装有覆盖该车身框架F、上述发动机E的一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22,该车身罩22由以下部分构成:前侧罩23…,其配置在主框架13的左右两侧;护腿板24…,其与两前侧罩23…的前部相连,从前方覆盖驾驶员的腿部;前罩25,其与护腿板24…相连,以从前方覆盖头管12;主框架前罩26,其与前罩25相连,以从后侧覆盖头管12且从上方覆盖主框架13;底罩27…,其与上述两前侧罩23…的下部相连;后侧罩28,其在上部配设所述乘车用座位21。
脚踏部保持架30以构成车身框架F的一部分的方式被紧固在上述枢轴板14上,该脚踏部保持架30设有载置乘坐在所述乘车用座位21的后部的同乘者的脚的的副脚踏部29。
但是,在所述前轮WF上安装有根据液压的作用进行动作的盘形制动器即前轮制动器BF,在所述后轮WR上安装通过使杆31进行转动动作而进行动作的鼓形制动器即后轮制动器BR,在所述脚踏部保持架30的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制动踏板32,该制动踏板32使后轮制动器BR进行动作,并且使前轮BF连动动作。
在图2中,在所述脚踏部保持架30的内面侧,以将摆臂17的前端部配置在可摆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F的支承轴20的前方的方式安装有块状的箱体35,在该箱体35上设置有根据制动踏板32的操作输出液压的主缸36,并且联结根据来自主缸36的液压输出进行动作的从动缸37的缸体40。另外,在所述箱体35上设有:延迟阀38,其使所述前轮制动器BF的动作相对于制动踏板32的操作延迟;截止阀39,其设于所述主缸36及所述从动缸37之间,在向后轮制动器BR侧传递的所述主缸36的输出超过规定值时,将所述主缸36及所述从动缸37之间截断。
一并参照图3,所述主缸36在关闭上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开放下端地设于所述箱体35的第一缸41中,滑动自如地嵌合主活塞43,并且在主活塞43与第一缸41的上端闭塞部之间形成有输出液压室42,且在第一缸41的上端闭塞部及主活塞43间设有第一弹簧44。
在所述主活塞43上可摆动地连接有设于上下延伸的输入连杆52的一端部的球状头部52a,在该输入连杆52及箱体35间设有双重配置的第一及第二防尘罩53、54。另外,所述制动踏板32的后端部经由支承轴55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脚踏部保持架30的下部,在该制动踏板32的后端部一体相连且向后方延伸的连结臂部56的前端经由连结销57与所述输入连杆52的另一端部连结,通过踩下制动踏板32,将主活塞43推向缩小输出液压室42的容积的一侧,由此,从输出液压室42输出液压。
从动缸37以能够向与主缸36的动作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动作的方式配设在缸体40上,在以一端具有端壁58a且具有与第一缸41的轴线正交的轴线的方式设于缸体40的第二缸58中,滑动自如地嵌合有从动活塞60,该从动活塞60在与所述端壁58a之间形成输入液压室59,并且在经由止动轮61支承于第二缸58的另一端开口部的环形板状的护圈62及从动活塞60间设有第二弹簧63。
另外,在从动活塞60上可摆动地连接有向前后延伸的输出连杆65的后端的球状头部65a,在该输出连杆65及箱体35间设有第三防尘罩66。
在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连结有将从动缸37的输出机械地向后轮制动器BR传递的连杆67(参照图1及图2)的一端,该连杆67从输出连杆65向后方延伸设置,连杆67的另一端与后轮制动器BR的杆31连结。
因此,当通过向输入液压室59的液压作用,从动缸37的从动活塞60向扩大输入液压室59的容积的一侧移动,所述输出连杆65进行前进动作时,经由连杆67驱动所述杆31旋转,由此后轮制动器BR进行制动动作。
一并参照图4,所述缸体40联结于所述箱体35上部的内侧面,油螺杆51螺合于箱体35的上部,所述油螺杆51贯通设于在与缸体40之间的套环50。
而且,在缸体40联结于箱体35的状态下,从动缸37配置成在侧视下在所述摆臂17的上方配置有所述连杆67,在摆臂17的上方,在俯视下从动缸37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1大部分)与所述摆臂17重叠,且所述连杆67沿所述摆臂17配设。而且,从动缸37以将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向前下倾斜的姿势联结于所述箱体35,将摆臂17配置于可摆动地支承在车身框架F的支承轴20的附近。
而且,在图3中,延迟阀38设于将由所述主缸36输出的液压向所述前轮制动器BF侧传递的液压传递路径68,且配置于所述箱体35,在具有与所述主缸36的第一缸41平行的轴线且设于所述箱体35的第一收容孔70中收容配设第一活塞71、环状的第一片材部件72、第一端壁部件73及第一阀簧74。
在所述箱体35,使一端通过输出液压室42的连通孔86以与第一油缸41成直角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一收容孔70由以下部分构成:小径孔部70a,其具有与第一油缸41的轴线平行的轴线,且一端与所述连通孔86相通的中间部;大径孔部70b,其形成为直径大于该小径孔部70a,且将一端与小径孔部70a的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一端壁部件73在与形成于所述小径孔部70a及所述大径孔部70b间的台阶部70c之间形成第一中间液室75,且液密嵌合、固定在第一收容孔70的大径孔部70b的另一端。另外,在所述台阶部70c上设置通过主缸36的输出液压室42的环状的凹部76。
第一活塞71一体具有小径部71a,其可滑动地与第一收容孔70的小径孔部70a嵌合;导向轴部71b,其与该小径部71a同轴相连,且滑动自如地嵌合于第一端壁部件73。另外,第一片材部件72能够闭锁地形成所述台阶部70c的凹部76,在第一片材部件72及第一端壁部件73之间压缩设有将第一片材部件72向台阶部70c侧推压的第一阀簧74。
而且,当输出液压室42的液压作用于第一活塞71的小径部a时,第一活塞71通过小径部71a以使第一片材部件72从台阶部70c离开且使凹部76通过第一中间液室75的方式进行动作,克服第一阀簧74的弹簧力,第一片材部件72从台阶部70c离开时,输出液压室42的液压作用于第一中间液室75,相对于制动踏板32的操作,来自第一中间液室75的液压输出延迟。
所述液压传递路径68包括第一中间液室75、连结第一中间液室75及前轮制动器BF间的软管等管路77,且设于主缸36及前轮制动器BF间,在所述管路77的中途设有开闭阀78。
截止阀39设于所述主缸36的输出液压室42及所述从动缸37的输入液压室59之间,且配设在所述箱体35中,在具有与所述主缸36的第一缸41平行的轴线且设于所述箱体35的第二收容孔80收容配设第二活塞81、环状的第二片材部件82、第二端壁部件83及第二阀弹簧84。
第二收容孔80由以下部分构成:小径孔部80a,其具有与第一缸41的轴线平行的轴线,且一端与输入液压室59相通;大径孔部80b,其形成为直径大于该小径孔部80a,且将一端与小径孔部80a同轴相连。第二端壁部件83以在与形成于所述小径孔部80a及所述大径孔部80b间的台阶部80c之间形成第二中间液室85的方式液密地嵌合固定在第二收容孔80的大径孔部80b的另一端,所述连通孔86的另一端在第二中间液室85开口。
第二片材部件82一体具有:环状板部82a,其从所述台阶部80c向内方露出内周缘部,抵接于所述台阶部80c;凸缘部82b,其与该环状板部82a的外周相连,且弹性接触于所述大径孔部80b的内面;多个突部82c,其在所述台阶部80c的相反侧从所述环状板部82a突出设置,并且沿周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且第二片材部件82嵌入所述大孔径部80b的台阶部80c侧的端部。
第二活塞81一体连设有:可移动地插入小径孔部80a的小径活塞81a、直径大于小径活塞81a的大径活塞部81b、直径小于这些活塞部81a、81b且将两活塞部81a、81b同轴连结的连结轴部81c。
小径活塞部81a以将经由所述油螺杆51与从动缸37的输入液压室59相通的输出室87形成于与小径孔部80a的内面之间的方式沿轴向可移动地插入小径孔部80a,在该小径活塞部81a的第二片材部件82侧的端部外周突出设有从小径孔部80a侧抵接于第二片材部件82的环状板部82a、且将第二中间液室85及输出室87间截断的环状的阀部88。
另外,大径活塞部81b与第二端壁部件83可滑动地嵌合。另外,在大径活塞部81b的连结轴部81c侧的端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锷部81d,在第二壁部件83及所述锷部81d间压缩设置第二弹簧84。
当为如此的截止阀39时,主缸36的输出液压将与第二阀簧84的弹簧力对置的液压力赋予第二活塞81,在主缸36的输出液压低的状态下,第二活塞81通过第二阀簧84的弹簧力将阀部88移动到离开第二片材部件82的位置,第二中间液室85与输出室87即从动缸37的输入液压室59连通。但是,当主缸36的输出液压增大时,第二活塞81以克服第二阀弹簧84的弹簧力且将阀部88抵接于第二片材部件82的方式移动,截止阀39截断主缸36及从动缸37之间。
以下,对该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与来自根据制动踏板32的操作而输出液压的主缸36的液压输出对应进行动作的从动缸37的输出,经由连杆67向后轮制动器BR侧传递,但连杆67的一部分及所述从动缸3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轴支承后轮WR且在俯视下与可摆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F的摆臂17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连杆67的后端配置在后轮制动器BR的附近,且将连杆67的前端及后端在车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另外,主缸36在将摆臂17的前端部可摆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F的支承轴20的前方设于固定在车身框架F的箱体35上,所述从动缸37的缸体40以将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20的附近的方式联结于所述箱体35,其中所述从动缸37具有前端部连结于所述连杆67的前端部的输出连杆65,因此能够将连杆67的前端配置在支承轴20的附近,摆臂17的摆动难以使连结连杆67的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及后轮制动器BR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不需另行设置吸收因摆动引起的距离变化的机构,此为优点。
另外,由于箱体35固定于构成车身框架F的一部分的脚踏部保持架30,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支承箱体35的专用部件,能够避免部件件数的增加。
另外,由于在侧视下,在摆臂17的上方配置有所述连杆67,所以能够使从路面扬起的尘埃等难以附着于连杆67。
另外,在箱体35上,除所述主缸36外,还设置有延迟阀38和截止阀39,所述延迟阀38设于液压传递路径68的中途,以使前轮制动器BF的动作相对于制动踏板32的操作延迟;所述截止阀39在向从动缸37侧传递的主缸36的输出超过规定值时将主缸36及从动缸37间截断,因此能够将延迟阀38及截止阀39紧凑地集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的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Claims (7)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具备:后轮制动器(BR),其安装于后轮(WR),该后轮(WR)轴支承于摆臂(17),所述摆臂(17)以可摆动地方式支承在车身框架(F)上;前轮制动器(BF),其安装于前轮(WF);制动踏板(32),其能够通过驾驶员的操作使所述后轮制动器(BR)及所述前轮制动器(BF)进行动作;主缸(36),其根据该制动踏板(32)的操作输出液压,所述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从动缸(37),其根据来自所述主缸(36)的液压输出进行动作;连杆(67),其机械地向所述后轮制动器(BR)传递所述从动缸(37)的输出;液压传递路径(68),其向所述前轮制动器(BF)侧传递从所述主缸(36)输出的液压,
所述连杆(67)沿所述摆臂(17)设置,且所述从动缸(3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俯视下与所述摆臂(17)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缸(36)设于箱体(35)中,该箱体(35)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且位于将所述摆臂(17)的前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的支承轴(20)的前方,具有输出连杆(65)的所述从动缸(37)的缸体(40)以将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20)附近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箱体(35),其中,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联结于所述连杆(67)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F)具备:车身框架(F)前端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3)、从该主框架(13)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枢轴板(14)、与所述主框架(13)的后部连接设置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15)、具有副脚踏部(29)且固定于所述枢轴板(14)的脚踏部保持架(30),
所述主缸(36)设于箱体(35)中,该箱体(35)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且位于将所述摆臂(17)的前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的支承轴(20)的前方,具有输出连杆(65)的所述从动缸(37)的缸体(40)以将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20)附近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箱体(35),所述箱体(35)固定于所述脚踏部保持架(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F)具备:车身框架(F)前端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3)、从该主框架(13)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枢轴板(14)、与所述主框架(13)的后部连接设置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15)、具有副脚踏部(29)且固定于所述枢轴板(14)的脚踏部保持架(30),
所述箱体(35)固定于所述脚踏部保持架(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67)在侧视下配置于所述摆臂(17)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缸(36)设于箱体(35)中,该箱体(35)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且位于将所述摆臂(17)的前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的支承轴(20)的前方,具有输出连杆(65)的所述从动缸(37)的缸体(40)以将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20)附近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箱体(35),在所述箱体(35)中设有延迟阀(38)和截止阀(39),
所述延迟阀(38)设于所述液压传递路径(68)的中途,使所述前轮制动器(BF)的动作相对于所述制动踏板(32)的操作延迟,
当向所述从动缸(37)侧传递的所述主缸(36)的输出超过规定值时,所述截止阀(39)将所述主缸(36)和所述从动缸(37)之间截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缸(36)设于箱体(35)中,该箱体(35)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且位于将所述摆臂(17)的前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F)上的支承轴(20)的前方,具有输出连杆(65)的所述从动缸(37)的缸体(40)以将所述输出连杆(65)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支承轴(20)附近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箱体(35),在所述箱体(35)中设有延迟阀(38)和截止阀(39),
所述延迟阀(38)设于所述液压传递路径(68)的中途,使所述前轮制动器(BF)的动作相对于所述制动踏板(32)的操作延迟,
当向所述从动缸(37)侧传递的所述主缸(36)的输出超过规定值时,所述截止阀(39)将所述主缸(36)和所述从动缸(37)之间截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7127 | 2009-03-31 | ||
JP2009087127A JP5153710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0763A CN101850763A (zh) | 2010-10-06 |
CN101850763B true CN101850763B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280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343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0763B (zh) | 2009-03-31 | 2010-03-11 |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53710B2 (zh) |
CN (1) | CN101850763B (zh) |
BR (1) | BRPI1000780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95550B2 (ja) * | 2011-12-14 | 2015-04-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
CN104097735A (zh) * | 2013-04-02 | 2014-10-15 | 苏社芳 | 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及柴油三轮车辆的人力制动构造 |
CN110040205B (zh) * | 2019-05-22 | 2024-04-30 | 重庆鼎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80C (zh) * | 1996-03-25 | 2002-12-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前后联动制动装置 |
CN1264719C (zh) * | 1999-12-15 | 2006-07-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连动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86640A (en) * | 1976-01-12 | 1977-07-19 | Honda Motor Co Ltd | Brake unit for motor cycle |
JPS5572448A (en) * | 1978-11-21 | 1980-05-31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Motorcycle master cylinder |
JPS63152788U (zh) * | 1987-03-28 | 1988-10-06 | ||
JP2890215B2 (ja) * | 1991-06-14 | 1999-05-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
JP3522804B2 (ja) * | 1993-10-19 | 2004-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制動装置 |
JP2000053064A (ja) * | 1998-08-07 | 2000-02-22 | Nissin Kogyo Kk |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
JP4555630B2 (ja) * | 2004-08-27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6103437A (ja) * | 2004-10-04 | 2006-04-20 | Nissin Kogyo Co Ltd |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6315657A (ja) * | 2005-07-05 | 2006-11-24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マフラとブレーキペダルの配置構造 |
-
2009
- 2009-03-31 JP JP2009087127A patent/JP51537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3-11 CN CN 201010134337 patent/CN1018507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12 BR BRPI1000780 patent/BRPI100078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80C (zh) * | 1996-03-25 | 2002-12-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前后联动制动装置 |
CN1264719C (zh) * | 1999-12-15 | 2006-07-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连动制动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昭52-86640 1977.07.19 |
JP特开2000-53064A 2000.02.22 |
JP特开2006-103437A 2006.04.20 |
JP特开2006-62559A 2006.03.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1000780A2 (pt) | 2011-06-21 |
JP5153710B2 (ja) | 2013-02-27 |
JP2010235032A (ja) | 2010-10-21 |
CN101850763A (zh) | 2010-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5373B (zh) | 跨骑型车辆的abs配置结构 | |
EP2716536B1 (en) |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 |
CN102126534B (zh) | 二轮摩托车用连动制动装置 | |
KR101479827B1 (ko) | 안승형 차량의 제동 장치 | |
US9238494B2 (en) | Vehicle | |
US7478717B2 (en) | Clutch control assembly for vehicle | |
CA2607705C (en) | Clutch-manipulation assist device | |
CN103523143B (zh) |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 |
CN101850763B (zh) | 跨骑型车辆的连动制动装置 | |
CN103693151A (zh) | 机动二轮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 |
CN102167122A (zh) | 车辆用制动锁定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锁定装置的跨骑型车辆 | |
JP5422672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 |
JP672282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EP3444174B1 (en) | Saddle-type vehicle | |
CN101850821A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5265078B (zh) | 水田作业机 | |
JP7134328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12056450A (ja) | スレーブシリン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2039969A (zh) |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 | |
CN106029488B (zh) | 自动二轮车上的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布置结构 | |
JP6703644B2 (ja) | 油圧バルブユニット、鞍乗り型車両 | |
JP521022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07245832A (ja) | 2輪車用フロント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24082802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