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667A -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75667A CN105075667A CN201510526388.3A CN201510526388A CN105075667A CN 105075667 A CN105075667 A CN 105075667A CN 201510526388 A CN201510526388 A CN 201510526388A CN 105075667 A CN105075667 A CN 1050756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orm
- humidity
- hypothallus
- caterpillar fung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涉及寄主工程、菌种工程、侵染工程和出草工程等多个技术特点,将各个技术有效的结合,各步骤准确无误的实施,最终成功培育出在成分、外观等与野生虫草一致的冬虫夏草。其中菌种准备步骤中新增了子实体催生确认步骤,保证分离出合格的菌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此外还采用了特定的养虫方式,保证了虫体培育的世代循环。特别是采用该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蛋白质组分相似度比例超过95%,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sinensis(Berk.)G.H.Sungetal.]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sinensis(Berk.)G.H.Sungetal.寄生在蝙蝠蛾科Hepialidae蝠蛾属Hepialus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野生冬虫夏草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及甘肃等省区3000~5000m的高寒草甸区,且对生境要求极其特殊。在自然条件下,其生活史极其复杂,必须经过相对独立的分生孢子阶段和子囊孢子阶段的转变,其寄主蝙蝠蛾需要5~6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其中85%以上的时间营地下生活,全年具有世代重叠现象。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性温而味甘,药用价值极高,具有补肺、益肾、补精髓及诸虚百损、止咳化痰、抗白血病、抗抑郁症、调节免疫系统之功效。
面对环境的破坏、虫草产量减少,人类对虫草需求的增加等问题,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成了一种趋势,更是大家在科学界探索的目标。由于虫草培育过程中对环境要求很高,通常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培育,如何能在日常环境中,特别是低海拔地区培育出在成分、外观等与野生虫草一致的冬虫夏草,目前并没有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准备:
挑选完整新鲜野生虫草,用无菌水冲洗过夜后,在洁净工作台剥开虫体部分,勾取里面菌丝培养,依生长情况,培养90-120天后,低温、光照的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选择符合要求的子实体进行纯化扩培,经分子鉴定确定为菌种无误后进行生产发酵扩大;
(2)寄主工程:
1)在野外采集的第一代虫蝙蝠蛾蛹用滤纸保湿培养,羽化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其物种,成虫安排在羽化帐中,羽化帐底部铺腊纸,在蜡纸上放入树枝,以便成虫攀附产卵;产卵后将卵收集,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其中采用常规滤纸保湿方法保持卵的湿度,培养温度为12-15℃,培养时间为28-40天;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待卵孵化后模拟高山草甸环境饲养幼虫,养虫的基质层以草炭土、泥炭土、沙土、蛭石为主,含水量约35-40%;基质层用于模拟高山环境用腐殖土。用于养虫的外部环境为低温高湿环境,温度约为14℃,空间湿度约为50%,卵期和蛹期及成虫饲养空间湿度为90%;每个养虫盒饲养100条虫;
(3)世代循环:
按上述方式饲养后的第二年的3-6月翻开基质,可发现第二代蛹,按雌雄分开饲养,饲养基质层与在前的基质层相同,方便以后进行雌雄配比羽化交尾,养蛹湿度比养虫的湿度大,为60%,空间湿度每天用造雾器喷2次水雾,保持土壤和空间湿度,进行二代虫的饲养,依此方法可进行世代循环;
(4)侵染工程:
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用第一步分离确定之菌种进行常规发酵培养,用得到菌丝用300目滤网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100目过滤网过滤,保留滤液作为侵染液,此时的侵染液中含有液体发酵的孢子和菌丝段,拌入养虫基质层第三层沙土层中,利用幼虫食入肠道或者接触表皮气孔达到侵染的目的;
方法二:利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用针刺侵染装置进行针刺侵染,所述进行针刺侵染针筒的外侧壁上设有针头容纳盒,针筒的头部设有针头,针头上包裹硅胶垫,针头露出硅胶垫(5)的长度为1.3-1.6mm,针头的直径为0.15-0.3mm;用发酵液颜色为棕黄色或者黄黑色的发酵菌丝经过300目滤网或者miracloth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低温离心机在4℃下离心30分钟,离心机转速为10000转/分钟。离心后发现离心管底部为菌丝饼状或团状,最上面一层为几乎是纯水,用针头抽取菌丝饼或团之上、纯水层之下的中间层液体,作为针刺侵染液;采用手动的方法,针刺蝙蝠蛾幼虫,针刺时的深度把握,以硅胶垫的头部轻触为准;
(5)人工培养出草:
侵染后幼虫在第二年2月以后会陆续出现僵死虫,翻开基质收集僵虫,表面用75%酒精快速消毒,编号后栽在与除开饲料层养虫环境相同的基质中,湿度约为50%,放在培养箱中,模拟高山环境,昼夜变温,其中采用日光灯照射8-9小时,温度控制在15℃-17℃之间,晚上温度控制在3℃-4℃之间,无日光灯照射,时间为15-16小时,待有微微出草时,每天中午采用波长275-420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10分钟,培养直至出草到适当高度后取出,即得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编号为(2015)微检字第032号的菌种,所述菌种编号为KD2B201的中国被毛孢菌株,且能经过经低温、光照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的菌株。
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层的第一层为以草炭土和泥炭土腐殖质较高的腐殖质层,第二层为饲料层,第三层以沙土为主,最下层以蛭石为主;将湿度调节好的各层基质分别放置3个月,此时基质微生物环境稳定,再配制基质层用于幼虫饲养,所述基质层铺设厚度为2-10cm。
进一步地,步骤(5)中日光灯光照强度为8000lx。
进一步地,幼虫的饲料为珠芽蓼、圆穗蓼、胡萝卜和甘露子等混合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在低海拔地区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涉及寄主(即蝙蝠蛾幼虫)工程、菌种工程、侵染工程和出草工程等多个技术特点,将各个技术有效的结合,各步骤准确无误的实施,最终成功培育出在成分、外观等与野生虫草一致的冬虫夏草。其中菌种准备步骤中新增了实体催生确认步骤,保证分离出合格的菌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此外还采用了特定的养虫方式,保证了虫体培育的世代循环。特别是采用该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蛋白质组分相似度比例超过95%,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菌种准备:
挑选完整新鲜野生虫草,用无菌水冲洗过夜后,在洁净工作台剥开虫体部分,勾取里面菌丝培养,依生长情况,培养90—120天后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选择符合要求的子实体进行纯化扩培,经分子鉴定确定为菌种无误后进行生产发酵扩大。所述菌种为所述菌种编号为KD2B201的中国被毛孢菌株。
(2)寄主工程:
1)在野外采集的第一代虫蝙蝠蛾蛹用滤纸保湿培养,羽化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其物种,成虫安排在羽化帐中,羽化帐底部铺腊纸,在蜡纸上放入树枝,以便成虫攀附产卵。产卵后将卵收集,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其中采用常规滤纸保湿方法保持卵的湿度,培养温度为13℃,培养时间为35天。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待卵孵化后模拟高山草甸环境饲养幼虫,幼虫的饲料为珠芽蓼、圆穗蓼、胡萝卜和甘露子等混合饲料。基质层的第一层为以草炭土和泥炭土腐殖质较高的腐殖质层,第二层为饲料层,第三层以沙土为主,最下层以蛭石为主,基质层的含水量约40%;将湿度调节好的各层基质分别放置3个月,此时基质微生物环境稳定,再配制基质层用于幼虫饲养,所述基质层铺设厚度为10cm。用于养虫的外部环境为低温高湿环境,温度约为14℃,空间湿度约为50%,卵期和蛹期及成虫饲养空间湿度为90%。每个养虫盒饲养100条虫。
(3)世代循环:
按上述方式饲养后的第二年的3-6月翻开基质,可发现第二代蛹,按雌雄分开饲养,饲养基质层与在前的基质层相同,方便以后进行雌雄配比羽化交尾,养蛹湿度比养虫的湿度大,为60%,空间湿度每天用造雾器喷2次水雾,保持土壤和空间湿度,进行二代虫的饲养,依此方法可进行世代循环。
(4)侵染工程:
用第一步分离确定之菌种进行常规发酵培养,用得到菌丝用300目或者miracloth滤网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两层纱布过滤,保留滤液作为侵染液,此时的侵染液中含有液体发酵的孢子和菌丝段,拌入养虫基质层第三层沙土层中,利用幼虫食入肠道或者接触表皮气孔达到侵染的目的;
(5)人工培养出草:
侵染后幼虫在第二年2月以后会陆续出现僵死虫,翻开基质收集僵虫,表面用75%酒精快速消毒,编号后栽在与除开饲料层养虫环境相同的基质中,湿度约为50%,放在培养箱中,模拟高山环境,昼夜变温,其中采用日光灯照射8小时,温度控制在15℃之间,晚上温度控制在4℃之间,无日光灯照射,时间为16小时,待有微微出草时,每天中午采用波长275-420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10分钟,培养直至出草到适当高度后取出,即得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
采用该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蛋白质组分相似度比例超过95%。
实施例2
(1)菌种准备:
与实施例1相同。
(2)寄主工程:
1)在野外采集的第一代虫蝙蝠蛾蛹用滤纸保湿培养,羽化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其物种,成虫安排在羽化帐中,羽化帐底部铺腊纸,在蜡纸上放入树枝,以便成虫攀附产卵。产卵后将卵收集,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其中采用常规滤纸保湿方法保持卵的湿度,培养温度为12℃,培养时间为30天。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待卵孵化后模拟高山草甸环境饲养幼虫,养虫的基质层以草炭土、泥炭土、沙土、蛭石为主,含水量约35%;基质层用于模拟高山环境用腐殖土。用于养虫的外部环境为低温高湿环境,温度约为14℃,空间湿度约为50%,卵期和蛹期及成虫饲养空间湿度为90%。每个养虫盒饲养100条虫。
(3)世代循环:
按上述方式饲养后的第二年的3-6月翻开基质,可发现第二代蛹,按雌雄分开饲养,饲养基质层与在前的基质层相同,方便以后进行雌雄配比羽化交尾,养蛹湿度比养虫的湿度大,为60%,空间湿度每天用造雾器喷2次水雾,保持土壤和空间湿度,进行二代虫的饲养,依此方法可进行世代循环。
(4)侵染工程:
利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用针刺侵染装置进行针刺侵染,所述进行针刺侵染针筒的外侧壁上设有针头容纳盒,针筒的头部设有针头,针头上包裹硅胶垫,针头露出硅胶垫(5)的长度为1.3-1.6mm,针头的直径为0.15-0.3mm。用发酵液颜色为棕黄色或者黄黑色的发酵菌丝经过300目滤网或者miracloth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低温离心机在4℃下离心30分钟,离心机转速为10000转/分钟。离心后发现离心管底部为菌丝饼状或团状,最上面一层为几乎是纯水,用针头抽取菌丝饼或团之上,纯水层之下的中间层液体,作为针刺侵染液;采用手动的方法,针刺蝙蝠蛾幼虫,针刺时的深度把握,以硅胶垫的头部轻触为准。
(5)人工培养出草:
侵染后幼虫在第二年2月以后会陆续出现僵死虫,翻开基质收集僵虫,表面用75%酒精快速消毒,编号后栽在与除开饲料层养虫环境相同的基质中,湿度约为50%,放在培养箱中,模拟高山环境,昼夜变温,其中采用日光灯照射9小时,温度控制在17℃之间,晚上温度控制在3℃之间,无日光灯照射,时间为15小时,待有微微出草时,每天中午采用波长275-420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10分钟,培养直至出草到适当高度后取出,即得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
采用该技术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蛋白质组分相似度比例超过95%。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准备:
挑选完整新鲜野生虫草,用无菌水冲洗过夜后,在洁净工作台剥开虫体部分,勾取里面菌丝培养,依生长情况,培养90-120天后,低温、光照的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选择符合要求的子实体进行纯化扩培,经分子鉴定确定为菌种无误后进行生产发酵扩大;
(2)寄主工程:
1)在野外采集的第一代虫蝙蝠蛾蛹用滤纸保湿培养,羽化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其物种,成虫安排在羽化帐中,羽化帐底部铺腊纸,在蜡纸上放入树枝,以便成虫攀附产卵;产卵后将卵收集,将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其中采用常规滤纸保湿方法保持卵的湿度,培养温度为12-15℃,培养时间为28-40天;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待卵孵化后模拟高山草甸环境饲养幼虫,养虫的基质层以草炭土、泥炭土、沙土、蛭石为主,含水量约35-40%;基质层用于模拟高山环境用腐殖土。用于养虫的外部环境为低温高湿环境,温度约为14℃,空间湿度约为50%,卵期和蛹期及成虫饲养空间湿度为90%;每个养虫盒饲养100条虫;
(3)世代循环:
按上述方式饲养后的第二年的3-6月翻开基质,可发现第二代蛹,按雌雄分开饲养,饲养基质层与在前的基质层相同,方便以后进行雌雄配比羽化交尾,养蛹湿度比养虫的湿度大,为60%,空间湿度每天用造雾器喷2次水雾,保持土壤和空间湿度,进行二代虫的饲养,依此方法可进行世代循环;
(4)侵染工程:
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用第一步分离确定之菌种进行常规发酵培养,用得到菌丝用300目滤网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100目过滤网过滤,保留滤液作为侵染液,此时的侵染液中含有液体发酵的孢子和菌丝段,拌入养虫基质层第三层沙土层中,利用幼虫食入肠道或者接触表皮气孔达到侵染的目的;
方法二:利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用针刺侵染装置进行针刺侵染,所述进行针刺侵染针筒的外侧壁上设有针头容纳盒,针筒的头部设有针头,针头上包裹硅胶垫,针头露出硅胶垫(5)的长度为1.3-1.6mm,针头的直径为0.15-0.3mm;用发酵液颜色为棕黄色或者黄黑色的发酵菌丝经过300目滤网或者miracloth过滤、将滤网上的菌丝倒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打碎机捣碎,再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用低温离心机在4℃下离心30分钟,离心机转速为10000转/分钟。离心后发现离心管底部为菌丝饼状或团状,最上面一层为几乎是纯水,用针头抽取菌丝饼或团之上、纯水层之下的中间层液体,作为针刺侵染液;采用手动的方法,针刺蝙蝠蛾幼虫,针刺时的深度把握,以硅胶垫的头部轻触为准;
(5)人工培养出草:
侵染后幼虫在第二年2月以后会陆续出现僵死虫,翻开基质收集僵虫,表面用75%酒精快速消毒,编号后栽在与除开饲料层养虫环境相同的基质中,湿度约为50%,放在培养箱中,模拟高山环境,昼夜变温,其中采用日光灯照射8-9小时,温度控制在15℃-17℃之间,晚上温度控制在3℃-4℃之间,无日光灯照射,时间为15-16小时,待有微微出草时,每天中午采用波长275-420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10分钟,培养直至出草到适当高度后取出,即得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编号为(2015)微检字第032号的菌种,所述菌种编号为KD2B201的中国被毛孢菌株,且能经过经低温、光照条件在培养基斜面上长出子实体的菌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第一层为以草炭土和泥炭土腐殖质较高的腐殖质层,第二层为饲料层,第三层以沙土为主,最下层以蛭石为主;将湿度调节好的各层基质分别放置3个月,此时基质微生物环境稳定,再配制基质层用于幼虫饲养,所述基质层铺设厚度为2-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日光灯光照强度为8000l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虫的饲料为珠芽蓼、圆穗蓼、胡萝卜和甘露子的混合饲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6388.3A CN105075667B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6388.3A CN105075667B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5667A true CN105075667A (zh) | 2015-11-25 |
CN105075667B CN105075667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455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26388.3A Active CN105075667B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75667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2451A (zh) * | 2017-03-07 | 2017-07-04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驯化的基质和方法 |
CN108112542A (zh) * | 2017-12-29 | 2018-06-05 | 谢远泰 | 一种虫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世代循环饲养方法 |
CN108152383A (zh) * | 2017-11-07 | 2018-06-12 | 广东医科大学 | 一种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鉴别方法 |
CN109644776A (zh) * | 2019-01-16 | 2019-04-19 | 王颖 |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
CN110199787A (zh) * | 2019-05-21 | 2019-09-06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同时调控珠芽蓼开花和结珠芽的方法 |
CN110786204A (zh) * | 2019-11-28 | 2020-02-14 | 张翰熙 | 一种冬虫夏草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
CN111602556A (zh) * | 2020-06-02 | 2020-09-01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高海拔地区培育新疆虫草的方法 |
CN111713336A (zh) * | 2020-07-17 | 2020-09-29 | 杭州明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人工冬虫夏草成品品相的方法 |
CN113455468A (zh) * | 2021-06-23 | 2021-10-01 | 重庆欣时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菌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的产业化饲养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382C (zh) * | 1992-07-24 | 1995-08-02 | 陈国卿 | 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 |
CN1560228A (zh) * | 2004-02-27 | 2005-01-05 | 俞永信 |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
CN1766083A (zh) * | 2005-09-23 | 2006-05-03 | 田向荣 | 冬虫夏草菌的一种仿生学培养方法 |
CN103081869A (zh) * | 2012-08-16 | 2013-05-08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一种冬虫夏草低海拔人工培殖方法 |
CN103270887A (zh) * | 2013-05-13 | 2013-09-04 | 玄永男 |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
TW201408772A (zh) * | 2012-08-31 | 2014-03-01 | Univ China Sci & Tech | 以麥皮蟲為宿主生產冬蟲夏草之方法 |
KR20140089242A (ko) * | 2013-01-04 | 2014-07-14 | 주식회사 카스트 | 박쥐나방 동충하초 균사체의 배양방법 및 그 배양방법으로 배양된 박쥐나방동충하초 균사체 |
CN103937690A (zh) * | 2014-04-29 | 2014-07-23 | 高锦乐 | 一种冬虫夏草固态发酵方法 |
CN104322451A (zh) * | 2014-08-20 | 2015-02-04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低海拔饲养方法 |
-
2015
- 2015-08-25 CN CN201510526388.3A patent/CN1050756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382C (zh) * | 1992-07-24 | 1995-08-02 | 陈国卿 | 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 |
CN1560228A (zh) * | 2004-02-27 | 2005-01-05 | 俞永信 |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
CN1766083A (zh) * | 2005-09-23 | 2006-05-03 | 田向荣 | 冬虫夏草菌的一种仿生学培养方法 |
CN103081869A (zh) * | 2012-08-16 | 2013-05-08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一种冬虫夏草低海拔人工培殖方法 |
TW201408772A (zh) * | 2012-08-31 | 2014-03-01 | Univ China Sci & Tech | 以麥皮蟲為宿主生產冬蟲夏草之方法 |
KR20140089242A (ko) * | 2013-01-04 | 2014-07-14 | 주식회사 카스트 | 박쥐나방 동충하초 균사체의 배양방법 및 그 배양방법으로 배양된 박쥐나방동충하초 균사체 |
CN103270887A (zh) * | 2013-05-13 | 2013-09-04 | 玄永男 |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
CN103937690A (zh) * | 2014-04-29 | 2014-07-23 | 高锦乐 | 一种冬虫夏草固态发酵方法 |
CN104322451A (zh) * | 2014-08-20 | 2015-02-04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低海拔饲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怀宇等: ""北冬虫夏草菌丝体培育条件的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2451A (zh) * | 2017-03-07 | 2017-07-04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驯化的基质和方法 |
CN106912451B (zh) * | 2017-03-07 | 2019-07-09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驯化的基质和方法 |
CN108152383A (zh) * | 2017-11-07 | 2018-06-12 | 广东医科大学 | 一种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鉴别方法 |
CN108112542A (zh) * | 2017-12-29 | 2018-06-05 | 谢远泰 | 一种虫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世代循环饲养方法 |
CN109644776A (zh) * | 2019-01-16 | 2019-04-19 | 王颖 |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
CN110199787A (zh) * | 2019-05-21 | 2019-09-06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同时调控珠芽蓼开花和结珠芽的方法 |
CN110786204A (zh) * | 2019-11-28 | 2020-02-14 | 张翰熙 | 一种冬虫夏草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
CN111602556A (zh) * | 2020-06-02 | 2020-09-01 | 石河子大学 | 一种高海拔地区培育新疆虫草的方法 |
CN111713336A (zh) * | 2020-07-17 | 2020-09-29 | 杭州明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人工冬虫夏草成品品相的方法 |
CN113455468A (zh) * | 2021-06-23 | 2021-10-01 | 重庆欣时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菌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的产业化饲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5667B (zh) | 2017-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75667B (zh) | 一种可用于低海拔地区之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
CN102440149B (zh) | 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 |
CN107197691B (zh) | 一种羊肚菌的室内栽培方法 | |
CN100469867C (zh) | 蛹虫草液体静置培养方法 | |
CN102405763B (zh) | 一种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 |
CN102696392B (zh) | 天然冬虫夏草的增产方法 | |
CN101215527A (zh) |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 |
CN104381011B (zh) | 一种具有高侵染活性的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制备及侵染钩蝠蛾幼虫的方法 | |
CN104145719A (zh) | 一种冬虫夏草菌菌丝体发酵生产方法 | |
CN103314786B (zh) | 一种在室内培殖虫草的方法 | |
CN102106235A (zh) | 一种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方法 | |
CN103004454A (zh) |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 |
KR101160069B1 (ko) | 코디세핀 성분이 다량 함유된 기능성 쌀 및 그 생산방법 | |
CN1224695C (zh) | 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新技术 | |
CN103798058A (zh) | 一种无菌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 |
CN111788988B (zh) | 一种高效人工培育灵芝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4365320B (zh) | 一种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原生态条件制备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方法 | |
CN104365319B (zh) | 一种利用高寒植物培育大棚制备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方法 | |
TWI450962B (zh) | The method of producing Cordyceps sinensis as a host for | |
CN103392513B (zh) | 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物及其应用 | |
CN109042067B (zh) | 一种蓖麻蚕蚕虫草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3843580A (zh) | 一种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94047A (zh) | 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北冬虫夏草栽培方法 | |
CN104304016B (zh) | 一种利用栽培室制备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方法 | |
CN110402757B (zh) | 一种原生地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及其专用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