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2035B -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2035B
CN104902035B CN201510096575.2A CN201510096575A CN104902035B CN 104902035 B CN104902035 B CN 104902035B CN 201510096575 A CN201510096575 A CN 201510096575A CN 104902035 B CN104902035 B CN 104902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rame
back light
light unit
cu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65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2035A (zh
Inventor
柳尚助
辛承珉
李吉宰
林钟寅
郭杏徹
朴钟硕
柳敬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6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0546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0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2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Front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包括:液晶面板;背光单元,其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向液晶面板发射光;窗,其被设置成覆盖液晶面板并且沿着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及框架,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窗,其中,液晶面板被附接到窗的后表面并且改变成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窗,并且其中,背光单元被附接到框架并且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液晶面板。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具有弯曲形状的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根据其移动性可被分成移动/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同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是否能够直接携带可被分类成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
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可被构造成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数据和语音通信、捕捉图像或视频、存储语音、经由扬声器系统再现音乐文件、显示图像或视频等。某些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玩电子游戏的附加功能,而其它移动终端可被实现为多媒体播放器。另外,近来,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多播信号以允许观看诸如广播、视频或电视节目这样的视频内容。
由于移动终端变得多功能而可以被允许捕捉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等,使得被实现为集成的多媒体播放器。
而且,正在进行很多努力来支持或增强这种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这种很多努力包括对实现移动终端的结构部件的改变和改进或和/对硬件或软件的改进。
鉴于结构部件的改进,移动终端正在演进成各种设计形状。因此,具有弯曲形状的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正在引起关注。响应于弯曲的显示单元的这种关注,对集中于弯曲的显示单元的装置结构的积极研究正在进行中。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将传统的平坦显示器实现成弯曲显示器的结构。
详细描述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以弯曲显示单元为重点的新的装置结构。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这里所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液晶板;背光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液晶板的后表面并被构造成向所述液晶板发射光;窗,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液晶板,并且沿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及框架,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窗。所述液晶板可以附接到所述窗的后表面上并且改变成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窗,并且所述背光单元可以附接到所述框架上并且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液晶板。
根据此处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附接有所述背光单元的所述框架的底面可以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
所述背光单元可以接收由于所述底面的弯曲形状而施加到所述背光单元的弯曲力。
所述背光单元可以沿着所述一个方向被制造为弯曲形状,或者可以在附接到所述框架之前改变成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
根据此处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支承所述窗的所述框架的后表面支承部可以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将所述窗联接到所述框架。所述接合部可包括附接到所述后表面支承部的两侧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延伸的胶带以及涂覆在所述窗的两端的接合层。
根据此处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框架可以包括联接到所述窗的基底框架以及由金属制成并通过插入注射(insert-injection)与所述基底框架一体地联接的中间框架。所述中间框架可以接着联接到所述背光单元。
所述基底框架向外露出以限定终端主体的侧表面的外观。
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并且被构造成通过覆盖所述中间框架的后表面来支承所述中间框架。
所述基底框架可以包括:后表面支承部,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窗的后表面;以及侧表面覆盖部,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窗的侧表面。用于将所述窗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的接合层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窗的后表面与所述后表面支承部之间和所述窗的侧表面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之间。
可在所述后表面支承部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之间形成倾斜引导部,以在所述窗被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时允许涂覆在所述后表面支承部的所述接合层被引入所述侧表面覆盖部。
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以围绕所述背光单元并且被构造成反射从所述背光单元泄漏的光。
所述反射部可以是涂覆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包含具有反射光的特性的材料的反射层。
所述反射层可以涂覆在面向所述背光单元的侧表面的所述基底框架的内壁上和所述中间框架的底面上。
所述反射部可以是联接到所述框架以围绕所述背光单元的侧表面的反射构件。所述反射构件可以由反射光的基于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
所述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基底框架与所述中间框架之间的边缘部上。
所述反射构件可以通过双重注射或者三重注射与所述框架一体地联接。
可以在所述液晶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设置屏蔽构件,以防止光从所述背光单元泄漏。
所述屏蔽构件可以被设置成覆盖所述背光单元和所述反射构件的上边缘。
所述屏蔽构件可以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并且分别紧密地粘接到所述液晶板和所述背光单元上,以防止在所述液晶板和所述背光单元之间引入外部物质。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这里所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液晶板附接到沿着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的窗的后表面上,使得所述液晶板改变成弯曲形状;将朝向所述液晶板发射光的背光单元附接到框架;以及将附接了所述液晶板的弯曲的窗联接到附接了所述背光单元的所述框架。
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进一步应用范围将变得更明显。然而,应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尽管指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仅仅是通过例示给出,因为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变化从此详细描述中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这些附图例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图4是例示实现弯曲的显示器的概念的图;
图5是例示用于制造根据本公开移动终端的方法的序列步骤的图;
图6是图2例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6例示的框架的平面图;
图9是图6中例示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0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例示窗与框架之间的联接结构;
图12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例示中间框架的支承结构;以及
图13是例示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例示反射部的另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公开。为了参照附图进行简要描述,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被给予相同的标号,并且将不重复其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部件的措辞“模块”和“单元”或“部分”仅仅为便于撰写该说明书而提供用,因此它们未被给予特定的含义或功能。如果认为现有技术的详细说明不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则将省略掉该详细说明。而且,还应当理解的是,实施方式不受前述说明的任何细节所限制,而是应当在其精神和范围之内进行宽泛地理解,并且旨在本发明涵盖落入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该发明的修改和变型例。
将要理解的是,尽管措辞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被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通常,这些措辞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
将要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连接”时,该元件可以与该另一元件连接或该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直接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其表示与上下文中明确不同的含义。
在本文中使用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这些术语旨在指示存在该说明书中公开的若干部件、功能或步骤,并且还应理解为,可以同样地利用更多或更少部件、功能或步骤。
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来实现本文所呈现的移动终端。这种终端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用户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便携式计算机(PC)、平板PC(slate PC)、平板PC(tabletPC)、超极本、可穿戴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式显示器(HMD))等。
将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参照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进行进一步描述。然而,这种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终端,例如上述的这些类型。另外,这些教导还可以适用于固定终端,例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框图。
移动终端100被示出为具有诸如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以及电源单元190的部件。要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现所例示的全部部件,可以另选地实现较多或较少的部件。
更具体地,在这些部件当中,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允许诸如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的通信。
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定位信息模块115等中的至少一个。
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用于图像信号输入的摄像头121(或图像输入装置)、用于音频信号输入的麦克风122(或音频输入装置)以及用于允许用户输入信息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键、按键等)。数据(例如,音频、图像等)通过输入单元120获取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指令进行分析和处理。
感测单元140通常利用被构造成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用户信息等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来实现。例如,感测单元140被示出为具有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触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性传感器、G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运动传感器、RGB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例如,摄像头121)、麦克风122、电池计量表、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放射线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等)以及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保健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成利用从感测单元140获取的信息,特别地是从感测单元140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及其组合中获取的信息。
输出单元150通常被构造成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音频、视频、触觉输出等。输出单元150被示出为具有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触觉模块153和光学输出模块154。为了方便触摸屏,显示单元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具有分层结构或集成结构。触摸屏可以提供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的输出接口,并且可以充当提供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的用户输入单元123。
接口单元160用作具有能够与移动终端100相联接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装置的接口。接口单元160例如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身份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中的任一种。在某些情况下,移动终端100可响应于与接口单元160连接的外部装置执行与所连接的外部装置相关联的多种控制功能。
存储器170通常被实现为存储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或特征。例如,存储器170可以被构造成存储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应用程序(或应用)、用于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数据或指令等。这些应用程序中的某些应用程序可以经由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中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可以在制造或发货时被安装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移动终端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收呼叫、发出呼叫、接收消息、发送消息等)通常是这种情况。常见的是,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来执行以执行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操作之外,控制器180通常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控制器180可以通过处理信号、数据、信息等或通过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来提供或处理适于用户的信息或功能。
同样,控制器180可以根据已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的执行来控制图1所示的某些或全部部件。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将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相结合用于操作来激活应用程序。
为了供应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元件和部件的操作所需的适当电力,电源单元190能够被构造成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电源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并且电池可以被构造成嵌入在终端机身中,或被构造成可从终端机身上拆卸。
这些部件中的至少某些部件可以结合用于操作来实现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同样,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而在移动终端上实现。
下面,在描述由移动终端100实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之前,将参照图1更加详细地描述上述部件中的各个部件。
关于无线通信单元110,广播接收模块111通常被构造成经由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实体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频道可以包括卫星频道、地面频道或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这两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两个或更多个广播接收模块以便于同时接收两个或更多个广播频道,或用于支持广播频道之间的切换。
移动通信模块112可以向一个或更多个网络实体发送无线信号和/或从一个或更多个网络实体接收无线信号。网络实体的典型示例包括基站、外部移动终端、服务器等。这种网络实体形成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是根据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或通信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长期演进(LTE)等)来构建的。
无线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电话)呼叫信号或各种格式的数据以支持文本和多媒体消息的通信。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被构造成便于无线因特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置或外置地联接到移动终端100。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根据无线因特网技术经由通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
这种无线因特网接入的示例包括无线LAN(WLAN)、无线保真(Wi-Fi)直接、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无线宽带(WiBro)、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长期演进(LTE)等。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根据这种无线因特网技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以及其它因特网技术来发送/接收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根据例如WiBro、HSDPA、GSM、CDMA、WCDMA、LTE等实现无线因特网接入时,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无线因特网模块113执行无线因特网接入。这样,因特网模块113可以与移动通信模块112合作,或用作移动通信模块112。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被构造成便于短距离通信。用于实现这种短距离通信的合适技术包括BLUETOOTH 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ZigBeeTM、近场通信(NFC)、无线保真(Wi-Fi)以及Wi-Fi Direct。短距离通信模块114总体上经由近场无线个人局域网络支持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另一个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或移动终端与另一移动终端100(或外部服务器)所处的网络之间的通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另一个移动终端(其可以与移动终端100相似地构造)可以是可穿戴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头戴式显示器(HM1D),所述可穿戴装置能够与移动终端100交换数据(或与移动终端100合作)。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感测或识别可穿戴装置,并且允许可穿戴装置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通信。另外,当感测到的可穿戴装置是被授权与移动终端100通信的装置时,控制器180例如可以使得经由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向可穿戴装置发送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因此,可穿戴装置的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装置上使用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例如,当在移动终端100中接收到呼叫时,用户可以使用可穿戴装置应答该呼叫。同样,当在移动终端100中接收到消息时,用户可以使用可穿戴装置查看接收到的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通常被构造成检测、计算、得出或识别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示例,位置信息模块115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Wi-Fi模块,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和Wi-Fi模块两者。作为示例,当移动终端使用GPS模块时,可以使用从GPS卫星发送的信号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另一示例,当移动终端使用Wi-Fi模块时,可以基于与向Wi-Fi模块发送无线信号或从Wi-Fi模块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接入点(AP)相关的信息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如果需要,位置信息模块115可以执行无线通信单元110的另一模块的功能,以便于以代替或附加的方式来获取与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数据。
输入单元120可被构造成允许针对移动终端120的各种类型输入。这种输入的示例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数据和用户输入。图像和视频输入通常利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21来获取。这种摄像头121可以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视频或图像捕捉模式中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帧。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在某些情况下,摄像头121可以按照矩阵构造来布置,以允许具有各种角度或焦点的多个图像被输入到移动终端100。作为另一示例,摄像头121可以位于立体结构中,以获取用于实现立体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
麦克风122将外部音频信号处理成电音频数据。可以根据在移动终端100中当前执行的功能(或当前执行的应用程序)按照各自方式来利用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另外,麦克风122可以包括多种噪音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需要的噪音。
用户输入单元123是允许用户的输入的部件。这种用户输入可以使得控制器180能够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可以包括机械输入元件(例如,按键、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和/或后表面或侧表面上的按钮、薄膜开关、拨动轮、拨动开关等)、或触摸感应输入元件等中的一种或更多种。作为一个示例,触摸感应输入元件可以是通过软件处理而显示在触摸屏上的虚拟键、软键或可视键,或者可以是位于移动终端上除了触摸屏之外的位置处的触摸键。另一方面,虚拟键或可视键可以在触摸屏上显示为各种形状,例如,图形、文本、图标、视频或其组合。
感测单元140通常被构造成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用户信息等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控制器180通常与发送单元140合作以基于由感测单元140提供的感测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执行与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操作。感测单元140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来实现,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其中的某些传感器。
接近传感器141是指利用电磁场、红外线等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感测是否存在接近表面的物体或与位于表面附近的物体的传感器。接近传感器141可以被设置在移动终端的由触摸屏覆盖或触摸屏附近的内部区域。与接触传感器相比,接近传感器140可以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利用率。
接近传感器141例如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磁式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中的任一种。当触摸屏被实现为电容式时,接近传感器141能够通过响应于具有导电性的物体的靠近的电磁场的变化来感测指点器(pointer)相对于触摸屏的接近。在这种情况下,触摸屏(触摸传感器)还可被分类为接近传感器。
本文中通常使用术语“接近触摸”来表示指点器被定位为接近触摸屏但不接触触摸屏的场景。本文中通常使用术语“接触触摸”来表示指点器与触摸屏物理接触的场景。对于与指点器相对于触摸屏的接近触摸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将与指点器垂直于触摸屏的位置相对应。接近传感器141可以感测接近触摸以及接近触摸类型(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通常,控制器180处理与由接近传感器141感测到的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并使得在触摸屏上输出视觉信息。另外,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根据对触摸屏上的点的触摸是接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来执行不同的操作或处理不同的数据。
触摸传感器可以利用多种触摸方法中的任一种来感测施加给诸如显示单元151的触摸屏的触摸(或触摸输入)。这种触摸方法的示例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式和磁场式等。
作为一个示例,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将施加于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在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产生的电容转换成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还可以被构造成不但感测触摸位置和触摸面积,而且还感测触摸压力和/或触摸电容。触摸物体通常用来向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输入。典型的触摸物体的示例包括手指、触摸笔、手写笔、指点器等。
当触摸传感器感测到触摸输入时,可以向触摸控制器发送相应的信号。触摸控制器可以处理接收到的信号,然后将相应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感测显示单元151的哪个区域被触摸。这里,触摸控制器可以是独立于控制器180的部件、控制器180及其组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80可以根据触摸触摸屏或除了触摸屏之外设置的触摸键的触摸物体的类型来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例如可以基于移动终端100的当前操作状态或当前执行的应用程序来决定是否根据提供触摸输入的物体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
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可以分别实现,或被组合以感测各种类型的触摸。这种触摸包括短(或轻拍)触摸、长触摸、多次触摸、拖动触摸、轻弹(flick)触摸、夹紧(pinch-in)触摸、松开(pinch-out)触摸、轻扫触摸、悬浮触摸等。
如果需要,超声传感器可被实现为利用超声波来识别与触摸物体相关的位置信息。控制器180例如可以基于由照度传感器和多个超声传感器感测到的信息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由于光比超声波快得多,所以光到达光学传感器的时间比超声波到达超声传感器的时间短得多。可以利用这个事实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例如,可以基于作为基准信号的光,利用与到达传感器的超声波的时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
摄像头121通常包括摄像头传感器(CCD、CMOS等)、光电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利用激光传感器来实现摄像头121可以允许检测物理物体相对于3D立体图像的触摸。光电传感器可以层叠在显示装置上或与显示装置重叠。光电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扫描物理物体接近触摸屏的移动。更具体地,光电传感器可以包括成行和成列的光电二极管和晶体管,以利用根据施加的光的量而变化的电信号来扫描在光电传感器处接收到的内容。即,光电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的变化来计算物理物体的坐标,从而获得该物理物体的位置信息。
显示单元151通常被构造成输出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正在移动终端100处执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响应于该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和图形用户界面(GUI)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151可实现为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单元。
典型的立体显示单元可以采用立体显示方案,诸如立体方案(眼镜方案)、自动立体方案(裸眼方案)、投影方案(全息方案)等。
音频输出模块152通常被构造成输出音频数据。这些音频数据可从多个不同的源中的任一个获取,使得音频数据可以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或,或者可能已存储在存储器170中。音频数据可以在诸如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的模式期间输出。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由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可听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等)。音频输出模块152还可以被实现为听筒、扬声器、蜂鸣器等。
触觉模块153可以被构造成生成用户感觉、感知或体验到的各种触觉效果。触觉模块153生成的触觉效果的典型示例是振动。可以通过用户选择或控制器的设置来控制触觉模块153所生成的振动的强度、类型等。例如,触觉模块153可以以组合的方式或顺序方式来输出不同的振动。
除了振动,触觉模块153还可以生成各种其它触觉效果,包括诸如垂直移动来接触皮肤的插脚排列的刺激效果、通过喷孔或吸入口的空气的喷力或吸力、对皮肤的触摸、电极的接触、静电力、通过利用能够吸收或生成热的元件来再现冷热的感觉的效果等。
触觉模块153还可以被实现为允许用户通过诸如用户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感觉来感觉触觉效果以及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特定构造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触觉模块153。
光学输出模块154能够利用光源的光来输出用于指示事件生成的信号。在移动终端100中生成的事件的示例可以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警报、日程表通知、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
光学输出模块154输出的信号可按照移动终端发出单色光或多种颜色的光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信号输出可以在移动终端感测到用户已查看了生成的事件时终止。
接口单元160用作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相连接的接口。例如,接口单元160能够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数据,接收电力以传递到移动终端100内的元件和部件,或向外部装置发送移动终端100的内部数据。接口单元16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带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身份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身份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认证使用移动终端100的授权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身份模块(UIM)、订户身份模块(SIM)、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等。另外,具有身份识别模块的装置(这里还称为“身份识别装置”)可以采用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身份识别装置能够经由接口单元160与移动终端100连接。
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托架连接时,接口单元160可以用作允许电力从托架供应到移动终端100的通道或可以用作允许用户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从托架传递到移动终端的通道。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恰当安放在托架上的信号。
存储器170能够存储支持控制器180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存储器170可以存储与响应于触摸屏上的触摸输入而输出的各种模式的振动和音频相关的数据。
存储器170可以包括一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包括闪速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硅盘、微型多媒体卡类型、卡式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移动终端100还可以与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存储器17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相关地操作。
控制器180可以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以设置或解除锁定状态,锁定状态用于在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限制用户相对于应用程序输入控制命令。
控制器180还能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或执行图案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的手写输入或绘画输入分别识别为字符或图像。另外,为了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控制器180能够控制这些部件中的一个或其组合。
电源单元190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并且供应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的各个元件和部件的操作所需的合适电力。电源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电池通常是可充电,或可拆卸地与终端机身相联接用于充电。
电源单元190可包括连接端口。该连接端口可以被构造成接口单元160的一个示例,用于供应电力以对电池充电的外部充电器与所述连接端口相连接。
作为另一示例,电源单元190可以被构造成在不使用连接端口的情况下以无线的方式给电池充电。在该示例中,电源单元190能够利用基于磁感应的电感耦合方法或基于电磁共振的磁共振耦合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来接收从外部无线电力发射器传输的电力。
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例如软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机器可读介质或类似的介质中实现。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参照直板终端机身来描述移动终端100。然而,另选地,移动终端100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构造中的任意构造。这种构造的示例包括手表型、夹子型、眼镜型,或实现为两个或更多机身以可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彼此结合的折叠型、翻转型、滑盖型、摆动型和旋转型及其组合。
这里,将移动终端100看作至少一个组件(或装置),终端机身可以被理解为指代组件(或装置)的概念。
移动终端100将通常包括形成终端的外形的壳体(例如,框架、外壳、盖等)。在实施方式中,壳体利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形成。各种电子部件可以被纳入形成于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的空间中。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可以额外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显示单元151被示出为位于终端机身的正面上来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单元151的窗151”可以安装到前壳体101,以与前壳体101共同形成终端机身的前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还可以安装到后壳体102。这些电子部件的示例包括可拆卸电池191、身份识别模块、存储卡等。后盖103被示出为覆盖所述电子部件,并且这个盖可以可拆卸地联接到后壳体102。因此,当后盖103从后壳体102上拆卸下时,露出安装到后壳体102的电子部件。
如图所示,当后盖103联接到后壳体102时,后壳体102的侧表面部分地露出。在某些情况下,在联接之后,后壳体102还可以被后盖103完全遮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后盖103可以包括用于向外部露出摄像头121b或音频输出模块的开口。
壳体101、102、103可以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形成,或可以由例如不锈钢(STS)、铝(A1)、钛(Ti)等的金属来形成。
作为多个壳体形成用于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的示例的另选方案,移动终端100可以按照一个壳体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来构造。在该示例中,具有单个机身的移动终端100以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表面向后表面延伸的方式来形成。
如果需要,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用于防止水进入终端机身内的防水单元(未示出)。例如,防水单元可以包括防水构件,该防水构件位于窗151a与前壳体101之间、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或后壳体102与后盖103之间,当这些壳体联接时气密地密封内部空间。
移动终端100被示出为具有显示单元151、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和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模块154、第一摄像头121a和第二摄像头121b、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第二操纵单元123c、麦克风122、接口单元160等。
下面,如图2和图3所示,将对移动终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移动终端中,显示单元151、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模块154、第一摄像头121a、第一操纵单元123a和123b被设置在终端机身的前表面上,第二操纵单元123c、麦克风122和接口单元160被设置在终端机身的侧表面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和第二摄像头121b被设置在终端机身的后表面上。
然而,要理解,另选结构是可能的并且在本公开的教导之内。某些部件可以省略或重新布置。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可以位于终端机身的另一表面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以位于终端机身的侧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通常被构造成输出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正在移动终端100处执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响应于该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和图形用户界面(GUI)信息。
显示单元151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显示单元151可以利用一个或更多个合适的显示装置来实现。这种合适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及其组合。
显示单元151可以利用两个显示装置来实现,该两个显示装置能够实现相同或不同的显示技术。例如,多个显示单元151可以设置在一侧上,或彼此隔开,或者这些装置可以集成,或者这些装置可以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还可以包括感测在显示单元接收到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在向显示单元151输入触摸时感测触摸,并且控制器180例如可以生成与该触摸相对应的控制命令或其它信号。以触摸的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或数值,或者可以是能够以各种模式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目。
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薄膜的形式,该薄膜具有触摸图形或金属线,该触摸图形设置在窗151”与位于窗151”的后表面上的显示器之间,该金属线直接构图在窗151”的后表面上。另选地,触摸传感器可以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显示器的基板上或位于显示器内部。
显示单元151还与触摸传感器共同形成触摸屏。这里,触摸屏可以用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参见图1)。因此,触摸屏可以代替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的功能中的至少某些功能。
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可以被实现为听筒的形式以向用户的耳朵传递语音音频,并且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以被实现为扬声器的形式以输出告警声音、多媒体音频再现等。
显示单元151的窗151a通常将包括允许由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生成的音频通过的孔。一种另选方案是允许音频沿着结构机身之间的组件间隙(例如,窗151a和前壳体101之间的间隙)释放。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形成用来输出音频声音的孔从外形上看不到或被隐藏,从而进一步简化移动终端100的外形或制造。
光学输出模块154能够被构造成输出用于指示事件产生的光。这种事件的示例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警报、日程表通知、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当用户已查看了生成的事件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光学输出单元154停止光输出。
第一摄像头121a可以处理诸如由图像传感器在拍照模式或视频呼叫模式中获得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图像帧。然后,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
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和第二操纵单元123c是可由用户操作以向移动终端100提供输入的用户输入单元123的示例。通常,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和第二操纵单元123c还可被称作操纵部,并且可以采用允许用户执行诸如触摸、按压、滚动等的操作的任何触觉方法。通常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和第二操纵单元123c还可以采用允许用户执行诸如接近触摸、悬浮(hovering)等的操作的任何非触觉方法。
图2和图3例示了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作为机械键123a和触摸键123b的组合。
可以以各种方式来使用在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和第二操纵单元123c处接收到的输入。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可以被用户用来提供对菜单的输入、返回键、取消、搜索等,第二操纵单元123c可以被用户用来提供输入来控制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中输出的音量、切换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
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的另一示例,后输入单元(未示出)可以位于终端机身的后表面上。后输入单元可以被用户操作来向移动终端100提供输入。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来使用所述输入。例如,后输入单元可以被用户用来提供对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中输出的电源接通/切断的输入、开始、结束、滚动、控制音量、切换成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后输入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允许触摸输入、按压输入或其组合。
后输入单元可以被设置为在终端机身的厚度方向上与正面的显示单元151重叠。作为一个示例,后输入单元可以位于终端机身的背面的上端部上,使得当用户用一只手抓住终端机身时,用户可以利用食指容易地操作后输入单元。另选地,后输入单元可以被设置在终端机身的背面的大部分任何位置。
包括后输入单元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后输入单元中实现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的某些或全部功能。这样,在从正面省略掉第一操纵单元123a、123b的情况下,显示单元151可以具有更大的屏幕。
作为又一另选方案,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扫描用户的指纹的手指扫描传感器。然后,控制器180可以使用由手指扫描传感器感测到的指纹信息作为认证程序的一部分。手指扫描传感器还可以安装在显示单元151中,或在用户输入单元123中实现。
麦克风122被示出为位于移动终端100的端部,但是其它位置也是可能的。如果需要,可以实现多个麦克风,这种结构允许立体声音的接收。
接口单元160可以用作允许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装置连接的通道。例如,接口单元160可以包括用于连接到另一装置(例如,耳机、外置扬声器等)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用于近场通信的端口(例如,红外数据协会(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口等)、或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力的电源端子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口单元160可以实现为用于容纳诸如订户身份模块(SIM)、用户身份模块(UIM)的外置卡或用于信息存储的储存卡的插口(socket)的形式。
第二摄像头121b被示出为位于终端机身的背面并且包括与第一摄像头单元121a的图像拍摄方向大致相反的图像拍摄方向。
第二摄像头121b可以包括沿着至少一行排列的多个镜头。所述多个镜头还可以按照矩阵构造布置。摄像头可以被称为“阵列摄像头”。当第二摄像头121b被实现为阵列摄像头时,可以使用多个透镜以各种方式来捕捉图像,并且这些图像具有更高的质量。
闪光灯124被示出为与第二摄像头121b相邻。当利用摄像头121b拍摄被摄体的图像时,闪光灯124可以照射该被摄体。
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以位于终端机身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以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一起实现立体声功能,并且还可以用于实现用于呼叫通信的扬声器电话模式。
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可以位于终端机身上。所述天线可以安装在终端机身内或由壳体形成。例如,构成广播接收模块111的一部分的天线可以收缩到终端机身中。另选地,所述天线可以利用附接到后盖103的内表面的薄膜或包括导电材料的壳体来形成。
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力的电源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191,电池191安装在终端机身内或与终端机身的外部可拆卸地联接。
电池191可经由与接口单元160连接的电源电缆来接收电力。另外,电池191可以利用无线充电器以无线的方式充电。无线充电可通过磁感应或电磁共振来实现。
后盖103被示出为联接到后壳体102以遮住电池191、以防止电池191的分离并且保护电池191免受外部冲击或异物的影响。当电池191可从终端机身上拆下时,后盖103可以与后壳体102可拆卸地联接。
还可以在移动终端100上设置用于保护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或辅助或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附件。作为附件的一个示例,可以提供用于覆盖或容纳移动终端100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盖或袋。所述盖或袋可以与显示单元151合作来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附件的另一示例是用于辅助或扩展对触摸屏的触摸输入的触摸笔。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显示单元151可以沿终端机身的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并且这种类型在下文中被称为弯曲的显示单元151。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例示了弯曲的显示单元151沿终端机身的长度方向L弯曲。即,弯曲的显示单元151可以具有如下形状,即,弯曲的显示单元151的分别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和麦克风122相邻的两个端部相对于弯曲的显示单元151的中心部分弯曲。与此不同,显示单元151还可以形成为沿终端机身的宽度方向W弯曲的形状。
除了弯曲形状的弯曲的显示单元151之外,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在整体上形成为弯曲形状。例如,前壳体101、后壳体102和后盖103可以具有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显示单元151。除了这些壳体,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类型的电子部件(例如电池191)也可以形成为弯曲形状。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弯曲的显示单元151和基于该弯曲的显示单元151的装置结构。
图4是例示实现弯曲的显示器151′的概念的图,并且图5是例示用于制造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100的方法的序列步骤的示例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器151′包括:液晶(LC)面板151a,在LC面板151a上面输出图像;以及背光单元151b,其向LC面板151a发射光。
液晶面板151a可以包括彼此隔开的滤色器(CF)玻璃和薄膜晶体管(TFT)玻璃、填充在CF玻璃和TFT玻璃之间的液晶、设置在CF玻璃的上表面上的偏振片以及设置在TFT玻璃的后表面上的另一个偏振片。
背光单元151b可以包括光源、引导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后表面上的反射膜以及层压在导光板上的扩散膜和棱镜片。
为了便于在附图中说明,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仅被加阴影,而不是对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的细节部件单独地加阴影。
当受到施加的外力时,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可弯曲。例如,LC面板151a被制造为平板形状以独立地保持平坦,但是可以通过附接到具有弯曲形状的窗151″而改变成弯曲形状。在此,弯曲的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可以具有预设的曲率半径。
窗151″可以设置成覆盖LC面板151a,并且由透光材料(例如,透光合成树脂、钢化玻璃等)制成,使得在LC面板151a上输出的图像能够通过窗151″透过。窗151″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例如,窗151a″可沿着终端机身的长度方向L弯曲并且具有预设的曲率半径。
如图所示,平坦的LC面板151a附接到窗151″的后表面上。因此,LC面板151a可以被改变成弯曲形状以对应于窗151″的形状。在此,LC面板151a可以具有预设的曲率半径。
粘接构件131(参见图7)可以设置在窗151″和LC面板151a之间以将LC面板151a联接到窗151″。粘接构件131可以是粘接剂(诸如光学透明粘接剂(OCA)或者光学透明树脂(OCR))或者胶带。
这样,LC面板151a在使用粘接构件131联接到窗151″时由于被施加的外力而弯曲。窗151″产生使得LC面板151a弯曲的力,即,弯曲力。
如上所述,传统的平坦的LC面板151可以通过联接到窗151″而实现成弯曲的LC面板151a。通过调整窗151″的曲率,可以容易地实现具有多种曲率的弯曲的LC面板151a。
另外,背光单元151被附接到框架101、104上。背光单元151b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对应于弯曲的LC面板151a。在此,以弯曲形状形成背光单元151b包括被制造成平坦形状的背光单元151b通过后处理或者组装处理而改变成弯曲形状的情况以及背光单元151b被制造成弯曲形状的情况。
上面附接了框架101、104b的底表面可以沿着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以对应于窗151″的弯曲方向。另外,框架101、104可以在整体上形成为弯曲形状。框架101、104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诸如金属(例如,不锈钢、锰、铝等)、合成树脂等。
在背光单元151b和框架101、10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背光单元151b联接到101、104的粘接构件132(参见图7)。粘接构件132可以是粘接剂(诸如光学透明粘接剂(OCA)或者光学透明树脂(OCR))或者胶带。
这样,背光单元151b在使用粘接构件132联接到框架101、104时由于被施加的外力而弯曲。框架101、104产生使得背光单元151b弯曲的力,即,弯曲力。
被附接了LC面板151b的窗151″联接到被附接了背光单元151框架101、104。在窗151″和框架101、104之间的联接状态下,背光单元151b位于LC面板151a的后表面上以向LC面板151a发射光。
利用该构造,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附接到作为彼此分开的部件的弯曲的窗151″和弯曲的框架101、104,并且窗151″和框架101、104接着彼此联接以构成弯曲的显示器151′。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弯曲形状的显示器151′。
具体地,这个结构可以用于将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实现成弯曲的显示器。与使用OLED来实现弯曲显示器的情况相比,使用LCD实现弯曲显示器的情况由于低成本制造弯曲显示器而具有优点。
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的形状的实现可不限于上述方式。各种方法可以用于形状的实现。具体地,LC面板151a可在联接到窗151a″之前通过装置(JIG(夹具))或者人工操作而形成为弯曲形状。另外,背光单元151b可以从一开始就制造成弯曲形状,或者先制造成平坦形状并且之后通过装置或人工操作改变成弯曲形状。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描述弯曲的显示器151′的详细结构。
图6是图2例示的移动终端100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7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作为参考,图6的分解立体图仅例示了与本公开有关的部分构造。
如图6和图7所示,框架101、104包括基底框架101和中间框架104。基底框架101和中间框架104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例如,基底框架101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中间框架104可以由金属制成。
基底框架101联接到窗151″。基底框架101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露出以限定终端机身的侧表面的外观。
基底框架101可以包括后表面支承部101a和侧表面覆盖部101b。
后表面支承部101a支承窗151″的后表面。后表面支承部101a可以具有与窗151″的边缘区域相对应的环形形状以支承所述边缘区域。
侧表面覆盖部101b被设置成覆盖窗151″的侧表面。侧表面覆盖部101b可以突出以与窗151″的顶部(上表面)齐平。利用这个结构,当从正面观看移动终端100时,窗151″和框架101和104之间的台阶部可不存在,并且因此能够获得移动终端100的简洁的外观。
接合部133设置在基底框架101和窗151″之间,以将窗151″联接到框架101、104。这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例示了接合部133位于窗151″和后表面支承部101a之间。接合部133可以是涂覆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的接合层或者附接到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胶带。
当接合部133被实现成涂覆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的接合层时,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和侧表面覆盖部101b之间可以形成有导引槽(introduction groove)101c,使得接合层能够被导引到槽中,以防止接合层流到侧表面。在附图中,导引槽101c形成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
中间框架104联接到基底框架101以限定容纳背光单元151b的空间。例如,中间框架104可以由金属形成并且通过插入注射与合成树脂制成的基底框架101一体地联接。
可以穿过中间构件104形成用于辐射热量的辐射孔104a。通过形成穿过中间框架104的辐射孔104a,从背光单元151b产生的热量能够释放到中间框架104的后表面。图8和图9示性地例示了辐射孔104a沿着中间框架104的侧表面的边缘以预设间隔形成。
另外,这个实施方式例示了中间框架104与基底框架101分开设置。然而,框架101、104的结构可不限于此。基底框架101和中间框架104可以形成为单个构件。例如,基底框架101和中间框架104可以通过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来彼此一体地形成。
背光单元151b联接到中间框架104。附接了背光单元151b的中间框架104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为弯曲形状。图6示例性地例示了被制造成平坦形状的背光单元151b在附接到中间框架104时由于中间框架104的弯曲形状引起的弯曲力而改变成弯曲形状。
然而,背光单元151b可以不总是通过联接结构获得这种弯曲形状。背光单元151b可以被制造成沿着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或者可以在附接到中间框架104之前改变成沿着该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并且联接到中间框架104。
这样,通过采用将背光单元151b附接到中间框架104的底表面的结构,可以去除中间框架104和背光单元151之间的间隙,因而使得移动终端100较纤薄。
另外,在框架101、104内设置了反射从背光单元151泄漏的光的反射部。图7示例性地例示了联接到框架101、104以围绕背光单元151b的侧表面的反射构件134作为反射部。为了允许反射构件134反射光,反射构件134可以由基于白色的合成树脂形成或者通过后处理(诸如涂覆、沉积等)而被形成为具有高亮度。
如图所示,反射构件134可以沿着基底框架101和中间框架104之间的边缘部设置。反射构件134可以还与框架101、104通过双重注射或者三重注射一体地联接。
中间框架104可以由具有高亮度的材料形成或者通过后处理(诸如涂覆、沉积等)而被形成为具有高亮度,以反射从背光单元151b泄漏的光。
这样,通过采用在框架101、104内设置反射部的结构,可以去除设置在传统背光单元151b上的白色模具(white mold),因而减小框架101、104的侧表面与背光单元151b之间的间隙。结果,可以减小边框,并且基于相同面积,移动终端100可以设置有较大的屏幕。
同时,被附接了LC面板151a的窗151″联接到被附接了背光单元151框架101、104。在窗151″和框架101、104之间的联接状态下,背光单元151b位于LC面板151a的后表面上。在此,可以在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产生预定间隙。
在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从背光单元151b泄漏光的屏蔽构件151c。屏蔽构件151c被形成为沿着背光单元151b的上边缘延伸的环形形状,以将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分开。
附图(图7)例示了屏蔽构件151c覆盖(屏蔽)背光单元151b和反射构件134的上边缘。为了使屏蔽构件151c稳固地安装在背光单元151b和反射构件134上,反射构件134优选地突出以与背光单元151b的顶表面平齐。
屏蔽构件151c可以分别紧密粘接到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以防止在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引入外部材料。屏蔽构件151c优选地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例如,硅、橡胶等)制成。并且,为了防止在LC面板151a上产生斑点以及由于当屏蔽构件151被紧密粘接时LC面板151a或者背光单元151b被挤压而破裂,屏蔽构件151c比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的间隙厚。在此,屏蔽构件151c的厚度应当通过将屏蔽构件151c的可弹性形变程度考虑在内来确定。
因此,采用分别附接到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的屏蔽构件151c可以防止从背光单元151b产生的光泄漏以及在LC面板151a和背光单元151b之间引入外部材料。
图8是图6例示的框架101、104的平面图。
如前所述,仅平坦的LC面板151a被附接到弯曲的窗151″。与平坦的LC面板151a和平坦的背光单元151b被附接到弯曲的窗151″的结构相比较,这个结构对窗151″施加较小的力(也就是说,使窗151″形变成平坦形状的力)。
因此,窗151″可以维持在弯曲状态而没有大的形状变化,并且还维持与弯曲的框架101、104的稳固联接状态。根据这个结构,接合部133可以以不同方式构造。在下文,将描述接合部133的一个示例。
如图8所示,接合部133可以设置在基底框架101的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与终端机身的宽度方向W相对应的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两侧可以具有比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与终端机身的长度方向L相对应的两端薄且长的区域。
另外,为了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涂覆接合层,需要用于控制流体的流动的最少区域。然而,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两侧的区域太小而不能涂覆接合层,特别是考虑到移动终端100横向边框减小的趋势。
因此,接合部133可以由设置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两侧上的胶带133a和设置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两端上的接合层133b的组合构成。由于接合层133b的接合力大于胶带133a的粘接力,窗151″和基底框架101之间的联接可以总体上由接合层133b实现,并且胶带133a可以帮助联接。
如图所示,胶带133a可以从后表面支承部101a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图9是图6中例示的部分B的放大图。
显示器151′与触摸传感器层间地或一体地形成以实现触摸屏。触摸屏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
图9示例性地例示了触摸传感器可以形成或附接到窗151″的后表面上,并且与触摸传感器电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82设置在窗151″的一个端部。
基底框架101(具体地,后表面支承部101a)设置有孔101d,柔性印刷电路板182穿过孔101d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182可以穿过孔101d插入以与设置在中间框架104的后表面上的印刷电路板(未例示)电连接。
如上所述,接合部133设置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以将窗151″联接到框架101、104。为了在窗151″安装在后表面支承部101a时使柔性印刷电路板182穿过孔101d直接插入而不弯曲,孔101d形成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82相对应的位置处。这个结构可以允许增大后表面支承部101a上的接合部133的面积。
图10是例示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2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如图10所示,平坦的LC面板251a附接到窗251″的后表面,以被弯曲为对应于窗251″的形状。在此,由于窗251″的弯曲形状,弯曲力施加到LC面板251a。
另一方面,背光单元251b在附接到框架201、204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弯曲形状以对应于框架201、204的弯曲形状。例如,背光单元251b可以制造成沿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或者可以通过装置(JIG(夹具))或者人工操作而在附接到框架201、204之前改变成沿着该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
背光单元251b可以被弯曲为对应于弯曲的框架201、204或更小。这样,弯曲的背光单元251被附接到框架201、204。
尽管背光单元251b联接到框架201、204,背光单元251b的弯曲程度基本上与以上描述中例示的相同。在此,由于背光单元251b在附接到框架201、204之前已经具有弯曲形状,由于框架201、204的弯曲形状引起的施加到背光单元251b的弯曲力和由于背光单元251b被弯曲而引起的背光单元251b的恢复力比先前的实施方式减小得更多。根据这个联接结构,可以减小由用于将背光单元251b联接到框架201、204的粘接构件所占据的面积。
图11是例示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3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1例示了窗351″和框架301、304之间的联接构件。
如图11所示,在窗351″的后表面与后表面支承部301a之间以及在窗351″的侧表面与侧表面覆盖部301b之间分别设置用于将窗351″联接到基底框架301的接合层333。也就是说,不同于先前的实施方式,接合层333还设置在窗351″的侧表面与侧表面覆盖部301b之间,以通过增大的接合面积来增大接合力。
为了实现这些,可以考虑一种在制造处理期间在后表面支承部301a和侧表面覆盖部301b上涂覆接合层333的方法。然而,难以在薄的侧表面覆盖部301b上涂覆接合层333,并且另外,当窗351″联接到基底框架301时,涂覆在侧表面覆盖部301b上涂覆的接合层333可部分地漏出。
为了防止这些,可以在后表面支承部301a和侧表面覆盖部301b之间形成倾斜的引导部301c,并且接合层333可以仅涂覆在后表面支承部301a上。因此,当窗351″接合到基底框架301时,涂覆在后表面支承部301a的接合层333被沿着倾斜的引导部301c朝向侧表面覆盖部301b引入。因此,接合层333可以完全涂覆在后表面支承部301a和侧表面覆盖部301b上以增大接合面积,由此增强窗351″和基底框架301之间的接合力。
图12是例示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4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2例示了中间框架404的支承结构。
如图12所示,联接到基底框架401的中间框架404限定用于安装背光单元451b的底表面。中间框架404可以由金属以平板形状制成并且通过插入注射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基底框架401一体地联接。
另外,印刷电路板481可以附接到基底框架401以覆盖中间框架404的后表面。也就是说,印刷电路板481被构造成支承中间框架404。该结构可以防止由于背光单元451b的重量而引起的中间框架404下垂以及因此导致的中间框架404和基底框架401之间的联接部的破裂。
印刷电路板481可以通过联接构件481b(联接构件481b通过印刷电路板481联接到基底框架401)或者通过设置在基底框架401的钩子结构固定到基底框架401。
印刷电路板481可以被设置成覆盖中间框架404的后表面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具有弯曲形状以对应于中间框架404的弯曲形状。
电子部件481a优选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不同于面向中间框架404的后表面的一个表面的其他表面。
图13是例示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5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3例示反射部的另一个示例。
如图13所例示,用于反射从背光单元551泄漏的光的反射部设置在框架501、504内。与反射部被实现为反射构件134的先前实施方式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部被实现成涂覆在框架501、504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反射层534。
反射层534包含具有反射光的特性的材料。例如,反射层534可以包含玻璃珠子。
反射层534可以涂覆在基底框架501的面向背光单元551b的侧表面的内壁上以及中间框架504的底表面上。或者,反射层534可以仅涂覆在基底框架501的内壁上,并且中间框架501可以由具有高亮度的材料形成或者通过后处理(诸如涂覆、沉积等)而被形成为具有高亮度以反射从背光单元551b泄漏的光。
另外,框架50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突出部501d,突出部501d向背光单元551b的侧表面突出。反射层534可以涂覆在突出部501d上。为了使屏蔽构件551c稳固地附接到背光单元551b和突出部501d上,突出部501d优选地突出为与背光单元551b的顶部平齐。
与这些上述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关联地提出的结构可以等同地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除非在逻辑上相反。例如,图13的实施方式示例性地例示了反射部被实现成反射层534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还作为替换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构件134的结构来应用。
由于在不背离其特性的情况下当前的特征可以按照多种形式实现,还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描述的任何细节,除非相反地规定,而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宽泛地理解,因而落入权利要求的实质和边界或者这些实质和边界的等同物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因此旨在被所附的权利要求包含。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液晶面板;
背光单元,其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并且被构造成向所述液晶面板发射光;
弯曲的窗,其被设置为覆盖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弯曲的窗被形成为沿一个方向具有弯曲形状;
框架,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弯曲的窗;
终端机身;以及
屏蔽构件,
其中,所述液晶面板被设置在所述弯曲的窗的后表面并且具有弯曲形状以对应于所述弯曲的窗,并且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框架并且具有弯曲形状以对应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弯曲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
基底框架,其联接到所述弯曲的窗并且露出到外部以限定所述终端机身的侧表面的外观;以及
中间框架,其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插入注射工艺而与所述基底框架一体地联接,所述中间框架联接到所述背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基底框架的内壁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背光单元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上涂覆有反射层,并且
其中,所述屏蔽构件稳固地附接到所述背光单元和所述突出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框架的底表面附接有所述背光单元,所述底表面沿所述一个方向具有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背光单元接收由于所述底表面的弯曲形状而施加到所述背光单元的弯曲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被制造成沿所述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或者在附接到所述框架之前被改变成沿所述一个方向的弯曲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弯曲的窗的后表面支承部,所述后表面支承部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将所述弯曲的窗联接到所述框架,所述接合部包括:
胶带,其在所述弯曲的窗的相对侧附接到所述后表面支承部以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延伸;以及
接合层,其涂覆在所述弯曲的窗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相对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印刷电路板,其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并且被构造成通过覆盖所述中间框架的后表面来支承所述中间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基底框架包括:
后表面支承部,其被构造成支承所述弯曲的窗的后表面;以及
侧表面覆盖部,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弯曲的窗的侧表面,并且
其中,在所述弯曲的窗的后表面与所述后表面支承部之间以及在所述弯曲的窗的侧表面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之间分别设置接合层,所述接合层用于将所述弯曲的窗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后表面支承部与所述侧表面覆盖部之间设置倾斜引导部,所述倾斜引导部被布置成在所述弯曲的窗被联接到所述基底框架时允许涂覆在所述后表面支承部的所述接合层施敷到所述侧表面覆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反射层被联接到所述框架以围绕所述背光单元的侧表面,并且所述反射层由基于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反射层通过双重注射工艺或三重注射工艺与所述框架一体地联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屏蔽构件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所述屏蔽构件被构造成防止光从所述背光单元泄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屏蔽构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背光单元和所述反射层的上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屏蔽构件由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并且粘接到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上以防止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之间进入异物。
14.一种制造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弯曲的窗的后表面上附接液晶面板,使得所述液晶面板呈现弯曲形状,所述弯曲的窗沿一个方向形成为弯曲形状;
将背光单元附接到框架上,所述背光单元向所述液晶面板发射光;以及
将附接了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弯曲的窗联接到附接了所述背光单元的所述框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基底框架,其联接到所述弯曲的窗并且露出到外部以限定终端机身的侧表面的外观;以及
中间框架,其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插入注射工艺而与所述基底框架一体地联接,所述中间框架联接到所述背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基底框架的内壁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背光单元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上涂覆有反射层。
CN201510096575.2A 2014-03-05 2015-03-04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2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48330P 2014-03-05 2014-03-05
US61/948,330 2014-03-05
KR1020140066405A KR102105465B1 (ko) 2014-03-05 2014-05-30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14-0066405 2014-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035A CN104902035A (zh) 2015-09-09
CN104902035B true CN104902035B (zh) 2019-09-10

Family

ID=5259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65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2035B (zh) 2014-03-05 2015-03-04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98172B2 (zh)
EP (1) EP2916165B1 (zh)
CN (1) CN1049020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0465B2 (ja) 2010-02-18 2014-10-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342596B1 (ko) * 2015-06-26 2021-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706053B2 (ja) * 2015-12-04 2020-06-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712031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用いる接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049192A (ja) * 2016-09-23 2018-03-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CN106843390B (zh) * 2017-01-09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装置及显示屏组件的制作方法
JP7063539B2 (ja) * 2017-02-13 2022-05-0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6681060A (zh) * 2017-03-10 2017-05-1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胶方法、封胶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797325A (zh) 2017-11-22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液晶屏模组以及一种柔性液晶屏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08257507B (zh) * 2018-03-02 2021-01-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30315B1 (ko) * 2018-10-24 2024-0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장치 제조방법
CN208987014U (zh) * 2018-10-25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壳体和移动终端
KR20200057853A (ko) * 2018-11-16 2020-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7090566B2 (ja) * 2019-01-23 2022-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7046038B2 (ja) * 2019-08-29 2022-04-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7302649B2 (ja) * 2019-09-26 2023-07-04 Agc株式会社 車載用表示装置用カバーガラス及び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11429804B (zh) * 2020-04-02 2021-04-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580297A (zh) 2020-06-30 2020-08-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JP2022015018A (ja) * 2020-07-08 2022-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2030440A (ja) * 2020-08-07 2022-02-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7472876B2 (ja) 2021-08-31 2024-04-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TWI761295B (zh) * 2021-10-07 2022-04-11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JP2024044733A (ja) * 2022-09-21 2024-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435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7619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998821A (zh) * 2011-12-15 2013-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弹性外框
CN10342491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1080B2 (ja) * 2005-12-26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094250B2 (ja) * 2007-07-10 2012-12-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2009086560A (ja) * 2007-10-03 2009-04-23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370299B (en) * 2008-06-05 2012-08-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JP2010072502A (ja) * 2008-09-22 2010-04-0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09760A (ja) * 2008-10-30 2010-05-13 Sharp Corp 通信携帯端末
JP4905485B2 (ja) * 2009-03-13 2012-03-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保護板一体型表示装置
JP2010237493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9778685B2 (en) * 2011-05-04 2017-10-03 Apple Inc. Housing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duced border region
JP5609466B2 (ja) * 2010-09-15 2014-10-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フレーム
TWI432832B (zh) * 2010-10-21 2014-04-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模組
WO2013172538A1 (en) * 2012-05-17 2013-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US8947866B2 (en) * 2012-06-21 2015-0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Edge armored display cover plate
KR102041883B1 (ko) * 2012-07-09 2019-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브드 프레임 및 이를 갖는 커브드 표시장치
KR101996652B1 (ko) * 2012-11-01 2019-07-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435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7619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998821A (zh) * 2011-12-15 2013-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弹性外框
CN103424913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弯曲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6165A1 (en) 2015-09-09
US20150253615A1 (en) 2015-09-10
EP2916165B1 (en) 2018-04-04
US9798172B2 (en) 2017-10-24
CN104902035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2035B (zh) 移动终端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35686B (zh) 移动终端
CN104811511B (zh) 移动终端
CN104980572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631406U (zh) 移动终端
EP2916194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9151100A (zh) 电子设备
US10686920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6662724A (zh) 移动终端
CN103002078B (zh) 移动终端以及制造其外壳的方法
CN10578617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10183A (zh) 移动终端
CN10763705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3116202B1 (en) Mobile terminal
KR102242715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6936953A (zh) 移动终端
CN106325731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06733A (zh) 移动终端
CN104980535B (zh) 移动终端
CN109474729A (zh) 移动终端
US10742785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2387228A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制造方法
CN106250031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2428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73763A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