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7664A - 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7664A
CN104837664A CN201380063769.1A CN201380063769A CN104837664A CN 104837664 A CN104837664 A CN 104837664A CN 201380063769 A CN201380063769 A CN 201380063769A CN 104837664 A CN104837664 A CN 104837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installation surface
gearshift
vehicle
j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7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7664B (zh
Inventor
仲野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37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7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push butt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在换挡装置(10)中,在设置体(14)的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分别设置有“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并且“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位置,并且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中的两个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Description

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1167831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设置有多个按钮,通过操作按钮从而变更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在该换挡装置中,多个按钮被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为了抑制对按钮的误操作,而使多个按钮的形状相互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的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多个开关,操作多个上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设置体,其设置有连接部以及多个设置面,在多个上述设置面分别设置有上述开关,上述连接部将上述设置面与上述设置面连接起来,并且使上述开关与上述开关分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对开关进行操作,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在设置体设置有多个设置面以及连接部,连接部将设置面与设置面连接起来。此外,在多个设置面分别设置有开关,并且连接部使开关与开关分离。因此,通过对多个设置面以及连接部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多个开关的位置,并且通过连接部能够抑制同时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多个开关,操作多个上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设置体,其设置有分离部以及规定个数的设置面,多个上述开关以使操作方向相互不同的状态设置于上述设置面,上述分离部使上述开关与上述开关分离。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对开关进行操作,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在设置体设置有规定个数的设置面以及分离部,在规定个数的设置面设置有多个开关,其中,多个开关以使操作方向相互不同的状态设置,并且,分离部使开关与开关分离。因此,通过对多个开关的操作方向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多个开关的位置,并且通过分离部能够抑制同时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多个开关,操作多个上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设置体,其设置有分离部以及曲面状的设置面,上述设置面设置有多个上述开关,上述分离部使上述开关与上述开关分离。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对开关进行操作,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在设置体设置有设置面以及分离部,设置面呈曲面状,在设置面设置有多个开关,并且分离部使开关与开关分离。因此,通过对设置面的曲面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多个开关的位置,并且通过分离部能够抑制同时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使上述设置面呈曲面状。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中,设置面呈曲面状。因此,设置面的曲面将手指向开关侧引导,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开关。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设置体突出,并且上述开关被朝上述设置体的突出垂直方向侧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中,设置体突出,在设置体的突出垂直方向侧对开关进行操作。因此,当手从设置体的突出方向侧接近设置体时,手在设置体的突出垂直方向侧作用的力较小,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设置体突出,并且沿上述设置体的突出周向配置多个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中,设置体突出,沿设置体的突出周向配置有多个开关。因此,在以特定的手指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时,需要使手整体或者特定的手指沿设置体的突出周向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设置体具有多个连接面,多个上述连接面设置于上述设置面与上述设置面之间,并将上述设置面与上述设置面连接起来。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换挡装置中,设置体具有多个连接面,多个上述连接面设置于设置面与设置面之间,并将设置面与设置面连接起来。因此,通过对多个连接面进行辨别,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多个开关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多个上述开关隔着上述设置体而不对置。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多个开关隔着设置体而不对置。因此,能够抑制在手指间隔着设置体的状态下操作一方的开关时对另一方的开关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设置体的周围设置凸状或者凹状的周围部。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设置体的周围设置有凸状或者凹状的周围部。因此,在手接近设置体时,通过对周围部进行辨别,从而能够识别设置体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未识别设置体的位置的状态下手接触到设置体,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设置体的周围设置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设置体的周围设置有开关。因此,通过对设置体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区别设置体的开关与设置体周围的开关,进而能够提高多个开关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右方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图2利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换挡装置10。此外,在附图中,车辆前方由箭头FR表示,车辆右方由箭头RH表示,车辆上方由箭头UP表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应用于右侧方向盘的车辆,在车辆中,在车室的右侧配置有方向盘以及驾驶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驾驶席的车辆左侧(车辆左右方向内侧)的车室的地板部(例如中央控制台)的上表面(表面)设置有配置面12,配置面12垂直于上下方向配置。
换挡装置10在俯视时呈横T字形,并具备块状的设置体14,设置体14配置(固定)于配置面12,并从配置面12向上方突出。设置体14的上表面(突出端面)形成为横T字形平面状的载置面16,载置面16垂直于上下方向配置,并如图6所示,能够供驾驶员(乘客)放置左手18(手)的手掌18A。
设置体14的车辆右侧(驾驶席侧)的部分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第一设置部20,第一设置部20沿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设置体14的车辆左侧(与驾驶席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形成大致长方体状的第二设置部22,第二设置部22沿车辆左右方向形成为长条。第二设置部22从第一设置部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朝车辆左方伸出,第一设置部20的比第二设置部22更靠车辆前侧的部分形成作为第一伸出部的前伸出部20A,且第一设置部20的比第二设置部22更靠车辆后侧的部分形成作为第二伸出部的后伸出部20B。另外,后伸出部20B的从第二设置部22向车辆后侧的伸出量小于前伸出部20A的从第二设置部22向车辆前侧的伸出量。
第一设置部20的车辆右侧面(设置体14的车辆右侧面)形成作为设置面(第一设置面)的矩形平面状的右设置面24,右设置面24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右侧的大拇指18B(手指)。右设置面24伴随趋于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右设置面24相对于上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
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前侧面形成作为设置面(第二设置面)的矩形平面状的前设置面26,前设置面26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18的除大拇指18B以外的手指(特别是食指18C或者中指)。前设置面26伴随趋于车辆后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前设置面26相对于上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
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后侧面形成作为设置面(第三设置面)的矩形平面状的后设置面28,后设置面28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下侧的大拇指18B,并且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向右侧大致转动90°的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后侧的大拇指18B。后设置面28伴随趋于车辆前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后设置面28相对于上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另外,如上所述,后伸出部20B的从第二设置部22向车辆后侧的伸出量比前伸出部20A的从第二设置部22向车辆前侧的伸出量小,因此能够抑制驾驶员的左手18的大拇指18B在右设置面24与后设置面28之间的移动被后伸出部20B阻碍。
在右设置面24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开关的“D”开关30(前进开关),“D”开关30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D”操作面30A。“D”操作面30A呈矩形平面状,“D”操作面30A与右设置面24配置为共面。对于“D”开关30而言,能够对“D”操作面30A进行按压操作,“D”开关30(“D”操作面30A)的按压操作方向成为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左斜下方(车辆左侧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右侧的大拇指18B对“D”开关30(“D”操作面30A)进行按压操作。
在前设置面26的车辆左侧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开关的“N”开关32(空挡开关),“N”开关32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N”操作面32A。“N”操作面32A呈矩形平面状,“N”操作面32A与前设置面26配置为共面。对于“N”开关32而言,能够对“N”操作面32A进行按压操作,“N”开关32(“N”操作面32A)的按压操作方向成为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后侧斜下方(车辆后侧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18的除大拇指18B以外的手指(特别是食指18C或者中指)对“N”开关32(“N”操作面32A)进行按压操作。
在后设置面28的车辆右侧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开关的“R”开关34(倒退开关),“R”开关34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R”操作面34A。“R”操作面34A呈矩形平面状,“R”操作面34A与后设置面28配置为共面。对于“R”开关34而言,能够对“R”操作面34A进行按压操作,“R”开关34(“R”操作面34A)的按压操作方向成为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前斜下方(车辆前侧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下侧的大拇指18B对“R”开关34(“R”操作面34A)进行按压操作,并且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向右侧大致转动90°的左手18的配置于手掌18A的后侧的大拇指18B对“R”开关34(“R”操作面34A)进行按压操作。
“N”开关32(“N”操作面32A)与“R”开关34(“R”操作面34A)隔着第二设置部22而不上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置,“N”开关32(“N”操作面32A)的车辆右侧端配置于“R”开关34(“R”操作面34A)的车辆左侧端的车辆左侧。
“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省略图示)电连接。因此,通过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进行按压操作,能够分别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D”档位(前进挡)、“N”档位(空挡)以及“R”档位(倒退挡)。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D”档位时,对车辆的车轮传递前进行驶力。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N”档位时,切断对车辆的车轮传递行驶力。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R”档位时,对车辆的车轮传递后退行驶力。
第一设置部20(前伸出部20A)的车辆前侧面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前连接面36,前连接面36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配置。
前伸出部20A的车辆左侧面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前侧连接面38,前侧连接面38垂直于车辆左右方向配置。
第一设置部20(后伸出部20B)的车辆后侧面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二分离部)的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后连接面40,后连接面40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配置。
后伸出部20B的车辆左侧面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二分离部)的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后侧连接面42,后侧连接面42垂直于车辆左右方向配置。
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左侧面(设置体14的车辆左侧面)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三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左连接面44,左连接面44垂直于车辆左右方向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换挡装置10中,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进行按压操作,能够分别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变更为“D”档位、“N”档位以及“R”档位。
此处,在设置体14中,在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分别设置有“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此外,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经由前连接面36以及前侧连接面38连接,右设置面24与后设置面28经由后连接面40以及后侧连接面42连接,前设置面26与后设置面28经由左连接面44连接。
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后设置面28、前连接面36、前侧连接面38、后连接面40、后侧连接面42、左连接面44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位置。
另外,“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分别位于车辆左侧、车辆后侧以及车辆前侧而相互不同。
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位置。
此外,“D”开关30与“N”开关32被以下部分分离,即:右设置面24的比“D”开关30更靠车辆前侧部分、前连接面36、前侧连接面38以及前设置面26的比“N”开关32更靠车辆右侧部分,“D”开关30与“R”开关34被以下部分分离,即:右设置面24的比“D”开关30更靠车辆后侧部分、后连接面40、后侧连接面42以及后设置面28的比“R”开关34更靠车辆右侧部分,“N”开关32与“R”开关34被以下部分分离,即:前设置面26的比“N”开关32更靠车辆左侧部分、左连接面44以及后设置面28的比“R”开关34更靠车辆左侧部分。
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中的两个进行按压操作。
以上,能够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由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容易地操作“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从而能够抑制基于驾驶员对车辆的运转因“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操作而被阻碍。
此外,如上所述,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经由多个连接面(前连接面36以及前侧连接面38)连接,并且右设置面24与后设置面28经由多个连接面(后连接面40以及后侧连接面42)连接。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多个连接面进行辨别,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识别“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另外,“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侧(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因此,在驾驶员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而使左手18从上侧(设置体14的突出方向侧)接近设置体14时,左手18容易对下侧(与设置体14的突出相反方向的一侧)施加力,而左手18向水平方向侧(与设置体14的突出垂直方向的一侧)施加的力较小,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此外,“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分别配置于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并沿设置体14的突出周向排列。因此,在驾驶员通过左手18的特定的手指(例如大拇指18B、食指18C或者中指)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进行按压操作时,需要使左手18整体或者特定的手指沿设置体14的突出周向转动。由此,能够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并且,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中的至少两个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特别地,在驾驶员通过左手18的大拇指18B对“D”开关30以及“R”开关34进行按压操作时,需要使左手18整体或者大拇指18B沿设置体14的突出周向转动。由此,能够抑制对具有因误操作而使车辆行驶的可能性的“D”开关30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并且,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0与“R”开关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0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另外,“N”开关32与“R”开关34在车辆左右方向的位置不同,它们隔着设置体14的第二设置部22而不对置。因此,当驾驶员在将第二设置部22夹持于除大拇指18B以外的手指(例如食指18C或者中指)与大拇指18B之间的状态下,通过除大拇指18B以外的手指以及大拇指18B的一方对“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一方进行操作时,能够抑制除大拇指18B以外的手指以及大拇指18B的另一方对“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另一方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对“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图3利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中,设置体14的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前侧面仅在车辆左侧部分形成前设置面26。
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前侧面的车辆右侧部分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面的矩形平面状的中间连接面52,中间连接面52与前设置面26平行地配置,并且配置于比前设置面26更靠车辆前侧的位置。
前设置面26与中间连接面52之间形成作为构成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及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面的平行四边形平面状的阶梯差连接面54,阶梯差连接面54垂直于车辆左右方向配置。
此处,即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特别地,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经由前连接面36、前侧连接面38、中间连接面52以及阶梯差连接面54连接。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前连接面36、前侧连接面38、中间连接面52以及阶梯差连接面54进行辨别,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识别“D”开关30与“N”开关32的位置,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0以及“N”开关32的误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体14的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前侧面,除了前设置面26之外,还设置有中间连接面52以及阶梯差连接面54。然而,在设置体14的第二设置部22的车辆后侧面,除了后设置面28之外,也可以设置中间连接面52以及阶梯差连接面54,还可以在设置体14的第一设置部20的车辆右侧面除右设置面24外设置中间连接面52以及阶梯差连接面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通过阶梯差连接面54使前设置面26与中间连接面52之间的配置位置不同。然而,也可以设置为使前设置面26与中间连接面52之间的配置角度不同。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体14的第一设置部20设置前伸出部20A以及后伸出部20B。然而,也可以在设置体14的第一设置部20仅设置前伸出部20A以及后伸出部20B中的一方。
[第三实施方式]
图4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中,设置体14呈大致半球状,设置体14的表面呈大致球面状。设置体14的表面的上侧部分形成为载置面16,载置面16弯曲为凸状。
设置体14的车辆前侧部形成有俯视下呈矩形状的设置凹部62,设置凹部62的内部向车辆前侧以及上侧敞开。
设置体14的车辆右侧面形成为俯视下呈大致椭圆状的右设置面24,右设置面24沿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右设置面24伴随趋于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右设置面24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弯曲为凹状。
设置体14的设置凹部62的周面形成为俯视下呈U字状的前设置面26,前设置面26的车辆后侧面与车辆右侧面的边界部、以及前设置面26的车辆后侧面与车辆左侧面的边界部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弯曲为凹状。前设置面26的车辆后侧面伴随趋于车辆后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前设置面26的车辆后侧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为凹状。
设置体14的车辆后侧侧面形成为俯视下呈大致椭圆状的后设置面28,后设置面28沿车辆左右方向形成为长条。后设置面28伴随趋于车辆前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后设置面2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为凹状。
在右设置面24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D”开关30,“D”开关30的“D”操作面30A与右设置面24配置为共面。“D”开关30(“D”操作面30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下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左斜下方。
在前设置面26的车辆后侧面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N”开关32,“N”开关32的“N”操作面32A与前设置面26配置为共面。“N”开关32(“N”操作面32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下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后斜下方。
在后设置面28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R”开关34,“R”开关34的“R”操作面34A与后设置面28配置为共面。“R”开关34(“R”操作面34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下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前斜下方。
设置体14的车辆前斜右侧的表面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面的前连接面64,前连接面64弯曲为凸状。
设置体14的车辆后斜右侧的表面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二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面的后连接面66,后连接面66弯曲为凸状。
设置体14的车辆左侧的表面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三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面的左连接面68,左连接面68弯曲为凸状。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如下的作用及效果,即:通过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由多个连接面连接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通过“D”开关30与“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形成为水平方向侧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以及通过“N”开关32与“R”开关34隔着设置体14不对置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此外,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弯曲为凹状。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的弯曲面将左手18的手指分别向“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侧引导,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为铅垂方向侧(相对于下方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然而,也可以将“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按压操作方向形成为水平方向侧(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
[第四实施方式]
图5A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70,图5B利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换挡装置7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7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70中,设置体14呈四棱锥台状,设置体14的上表面(表面)形成为矩形平面状的载置面16。
设置体14的车辆右侧面、车辆前侧面以及车辆后侧面分别形成为梯形平面状的右设置面24、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在右设置面24的下侧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前设置面26的下侧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以及后设置面28的下侧部分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分别设置有“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
设置体14的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之间的角部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前角部72,前角部72将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连接起来。
设置体14的右设置面24与后设置面28之间的角部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二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后角部74,后角部74将右设置面24与后设置面28连接起来。
设置体14的车辆左侧面形成作为构成分离部(第三分离部)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连接面的梯形平面状的左连接面44,左连接面44伴随趋于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上侧的方向倾斜。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如下的作用及效果,即:通过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经由多个连接面连接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以及通过“N”开关32与“R”开关34隔着设置体14不对置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6利用从车辆右方观察的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8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80具有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80中,在车室的地板部的配置面12形成有作为周围部的周围凹部82,设置体14配置(固定)于周围凹部82的底面(下表面),并从周围凹部82的底面向上方突出。周围凹部82配置于设置体14的外周整体,周围凹部82的外周整体沿着设置体14的外周配置,并且能够供驾驶员的左手18的手指插入。另外,设置体14的载置面16(上表面)与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
此处,即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此外,在设置体14的外周整体配置有周围凹部82。因此,当驾驶员为了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而对其进行摸索从而使左手18接近设置体14时,驾驶员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周围凹部82进行辨别,从而能够识别设置体14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驾驶员在未对设置体14的位置进行识别的状态下使左手18与设置体14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误操作。
另外,设置体14的载置面16(上表面)与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因此,能够提高车室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体14的周围设置凹状的周围部(周围凹部82)。然而,也可以在设置体14的周围设置凸状的周围部。
[第六实施方式]
图7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9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9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90中,设置体14呈圆柱状,设置体14的上表面(突出端面)形成为圆形平面状的载置面16。
设置体14的周面形成为设置面92,设置面92呈圆周面状且弯曲为凸状,并且沿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
在设置面92的车辆右侧端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D”开关30,“D”开关30的“D”操作面30A在主视下呈矩形状。“D”操作面30A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D”操作面30A与设置面92配置为共面。“D”开关30(“D”操作面30A)的按压操作方向为车辆左方(水平方向)。
在设置面92的车辆前侧端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N”开关32,“N”开关32的“N”操作面32A在主视下呈矩形状。“N”操作面32A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N”操作面32A与设置面92配置为共面。“N”开关32(“N”操作面32A)的按压操作方向为车辆后方(水平方向)。
在设置面92的车辆后侧端部的下侧部分设置有“R”开关34,“R”开关34的“R”操作面34A在主视下呈矩形状。“R”操作面34A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R”操作面34A与设置面92配置为共面。“R”开关34(“R”操作面34A)的按压操作方向为车辆前方(水平方向)。
设置体14的车辆前斜右侧的周面形成作为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前分离面94,前分离面94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并且使“D”开关30与“N”开关32分离。
设置体14的车辆后斜右侧的周面形成作为分离部(第二分离部)的后分离面96,后分离面96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并且使“D”开关30与“R”开关34分离。
设置体14的车辆左侧的周面形成作为分离部(第三分离部)的左分离面98,左分离面98呈圆周面状,并弯曲为凸状,并且使“N”开关32与“R”开关34分离。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如下的作用及效果,即:通过右设置面24与前设置面26以及后设置面28经由连接面连接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以及通过“N”开关32与“R”开关34隔着设置体14不对置而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特别地,在设置体14中,设置面92形成为弯曲面,在设置面92设置有“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并且,“D”开关30与“N”开关32被设置面92的前分离面94分离,“D”开关30与“R”开关34被设置面92的后分离面96分离,“N”开关32与“R”开关34被设置面92的左分离面98分离。
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设置面92的弯曲面(包括前分离面94、后分离面96、左分离面98的弯曲面)进行辨别,从而容易地识别“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N”开关32与“R”开关34隔着设置体14对置。然而,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使“N”开关32与“R”开关34隔着设置体14而不对置。
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设置体14设置中间连接面52(包括阶梯差连接面54)。然而,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设置体14设置中间连接面52(也可以包括阶梯差连接面54)。
另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设置体14的周围设置凸状或者凹状的周围部。然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设置体14的周围设置凸状或者凹状的周围部。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将“D”开关30的“D”操作面30A、“N”开关32的“N”操作面32A以及“R”开关34的“R”操作面34A分别相对于右设置面24或者设置面92、前设置面26或者设置面92以及后设置面28或者设置面92配置为共面。然而,也可以将“D”开关30的“D”操作面30A、“N”开关32的“N”操作面32A以及“R”开关34的“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分别相对于右设置面24或者设置面92、前设置面26或者设置面92以及后设置面28或者设置面92配置为不共面(也可以偏移配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D”开关30(“D”操作面30A)、“N”开关32(“N”操作面32A)以及“R”开关34(“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的按压操作方向相对于“D”操作面30A、“N”操作面32A以及“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的垂直方向倾斜。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D”开关30的“D”操作面30A、“N”开关32的“N”操作面32A以及“R”开关34的“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凸部或者凹部。由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凸部或者凹部进行辨别,从而容易地识别“D”操作面30A、“N”操作面32A以及“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进而能够提高“D”操作面30A、“N”操作面32A以及“R”操作面34A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体14设置“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然而,也可以在设置体14的周围设置一部分的开关(例如“N”开关32)。由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设置体14以及设置体14的周围,也能够通过左手18(包括手指)对设置体14进行辨别,从而容易地区别设置体14的开关与设置体14的周围的开关,进而能够提高多个开关的操作性。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设置“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然而,也可以不设置“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中的任一个。另外,也可以进一步设置除“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以外的其他的开关(例如操作开关从而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P”档位(驻车档)的“P”开关(驻车开关))。并且,也可以代替“D”开关30、“N”开关32以及“R”开关34中的任一个而设置其他的开关。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车辆为右侧方向盘车,在“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车辆右侧配置“D”开关30。然而,在车辆为左侧方向盘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换挡装置10、50、60、70、80,90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反转,例如也可以在“N”开关32以及“R”开关34的车辆左侧配置“D”开关30。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换挡装置10、50、60、70、80、90以落地式的方式配置于车室的地板部。然而,也可以将换挡装置10、50、60、70、80、90配置于车辆的转向柱、仪表盘。
另外,本说明书是参照2012年12月7日所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2-268702号所公开的全体内容而完成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挡装置;14…设置体;24…右设置面(设置面);26…前设置面(设置面);28…后设置面(设置面);30…“D”开关(开关);32…“N”开关(开关);34…“R”开关(开关);36…前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38…前侧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40…后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42…后侧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44…左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50…换挡装置;52…中间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54…阶梯差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60…换挡装置;64…前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66…后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68…左连接面(连接部、分离部、连接面);70…换挡装置;72…前角部(连接部、分离部);74…后角部(连接部、分离部);80…换挡装置;82…周围凹部(周围部);90…换挡装置;92…设置面(设置面);94…前分离面(分离部);96…后分离面(分离部);98…左分离面(分离部)。

Claims (10)

1.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开关,通过操作多个所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
设置体,其设置有连接部以及多个设置面,在多个所述设置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开关,所述连接部将所述设置面与所述设置面连接起来,并且使所述开关与所述开关分离。
2.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开关,通过操作多个所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
设置体,其设置有分离部以及规定个数的设置面,多个所述开关以使操作方向相互不同的状态设置于所述设置面,所述分离部使所述开关与所述开关分离。
3.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开关,通过操作多个所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
设置体,其设置有设置面以及分离部,所述设置面为曲面状,并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关,所述分离部使所述开关与所述开关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设置面形成为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体突出,并且所述开关被朝所述设置体的突出垂直方向侧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体突出,并且在所述设置体的突出周向配置多个所述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体的设置于所述设置面与所述设置面之间的多个连接面将所述设置面与所述设置面连接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开关隔着所述设置体而不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置体的周围设置凸状或者凹状的周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置体的周围设置所述开关。
CN201380063769.1A 2012-12-07 2013-10-22 换挡装置 Active CN104837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8702A JP6278594B2 (ja) 2012-12-07 2012-12-07 シフト装置
JP2012-268702 2012-12-07
PCT/JP2013/078627 WO2014087753A1 (ja) 2012-12-07 2013-10-22 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7664A true CN104837664A (zh) 2015-08-12
CN104837664B CN104837664B (zh) 2019-03-29

Family

ID=5088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769.1A Active CN104837664B (zh) 2012-12-07 2013-10-22 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531B2 (zh)
EP (1) EP2930046B1 (zh)
JP (1) JP6278594B2 (zh)
CN (1) CN104837664B (zh)
WO (1) WO20140877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1319A (zh) * 2016-09-12 2019-04-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12392943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2377B1 (ko) 2015-05-11 2016-04-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주사위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22244B1 (ko) 2015-12-09 2018-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튼식 변속 타입의 고장 판단 시스템
KR101936896B1 (ko) * 2017-06-26 2019-01-11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버튼식 변속제어장치
KR102425035B1 (ko) 2017-10-16 2022-07-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
KR102598959B1 (ko) 2018-11-14 2023-1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쉬프트 바이 와이어 변속 조작장치
DE102019210585A1 (de) * 2019-07-18 2021-01-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dieneinrichtung zum Einstellen von Getriebestufen für ein Fahrzeug
JP2022072593A (ja) * 2020-10-30 2022-05-17 株式会社ジャンクションプロデュース シフトノブ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94269B (de) * 1958-08-27 1965-06-03 Renault Elektrische Drucktastensteuerung fuer Fahrzeugwechselgetriebe
JPS6320232A (ja) * 1986-07-11 1988-01-27 Iseki & Co Ltd 移動車輌の変速操作装置
JPS6418922U (zh) * 1987-07-24 1989-01-31
DE19509472A1 (de) * 1995-03-16 1996-09-19 Ringe Joachim Plusminus-Tasten-Gangschaltung
US20020152827A1 (en) * 2001-03-01 2002-10-24 Masaki Hayashi Shift device and switch device thereof for vehicle
DE102007029594A1 (de) * 2007-06-27 2009-01-08 Volkswagen Ag Gangwahlschalter für automatisches Fahren
US20120001747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Fisker Automotive, Inc. Electronic drive selector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2468960U (zh) * 2011-12-28 2012-10-03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按键式换档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211Y2 (ja) * 1978-06-09 1983-12-03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等の変速用押しボタン
FR2600285B1 (fr) 1986-06-20 1988-10-07 Renaul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lectromecanique de boite de vitesses automatique
US5161422A (en) * 1991-07-12 1992-11-10 Prince Corporation Universal control for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vehicle transmission
US5957001A (en) * 1997-05-01 1999-09-28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lever with user interface
DE19828039B4 (de) * 1998-06-24 2006-10-12 Siemens Ag Bedienvorrichtung
JP4163293B2 (ja) * 1998-07-15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DE10012753A1 (de) * 1999-12-27 2001-06-28 Volkswagen Ag Bedieneinrichtung mit mehreren Bedienelementen
WO2001053906A2 (de) * 2000-01-20 2001-07-26 Oliver Kauk Dateneingabevorrichtung
DE10031367A1 (de) 2000-06-28 2002-01-10 Volkswagen Ag Bedienungsvorrichtung zur Schaltsteuerung eines Kraftfahrzeuggetriebes
US6564661B2 (en) * 2001-02-01 2003-05-20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Division Of Jsj Corporation Storable shifter with electronic gear shift reset
JP2002254950A (ja) * 2001-03-01 2002-09-11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の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327059A (ja) * 2002-03-08 2003-11-19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入力装置
JP4088478B2 (ja) * 2002-05-28 2008-05-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変速制御装置
US20050159850A1 (en) * 2004-01-16 2005-07-21 Emanuel Melman Shift knob computer operating device
DE102004054264B4 (de) * 2004-11-09 2007-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Drehschalter
US8276476B2 (en) * 2007-10-03 2012-10-02 Caterpillar Inc. Joystick offset controls
US9200707B2 (en) * 2010-09-27 2015-12-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ift by wire range selection
DE102010060577A1 (de) * 2010-11-16 2012-05-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inrichtung zum Auswählen von Schaltzuständen bei einem Kraftfahrzeuggetriebe
JP5921234B2 (ja) * 2012-02-07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MX361617B (es) * 2012-06-08 2018-12-11 Honda Motor Co Ltd Dispositivo de cambio de vehículo.
KR101367323B1 (ko) * 2012-11-09 2014-03-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US9599216B2 (en) * 2014-04-29 2017-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sh-button shifter assembly with button state determination logic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94269B (de) * 1958-08-27 1965-06-03 Renault Elektrische Drucktastensteuerung fuer Fahrzeugwechselgetriebe
JPS6320232A (ja) * 1986-07-11 1988-01-27 Iseki & Co Ltd 移動車輌の変速操作装置
JPS6418922U (zh) * 1987-07-24 1989-01-31
DE19509472A1 (de) * 1995-03-16 1996-09-19 Ringe Joachim Plusminus-Tasten-Gangschaltung
US20020152827A1 (en) * 2001-03-01 2002-10-24 Masaki Hayashi Shift device and switch device thereof for vehicle
DE102007029594A1 (de) * 2007-06-27 2009-01-08 Volkswagen Ag Gangwahlschalter für automatisches Fahren
US20120001747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Fisker Automotive, Inc. Electronic drive selector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2468960U (zh) * 2011-12-28 2012-10-03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按键式换档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1319A (zh) * 2016-09-12 2019-04-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09661319B (zh) * 2016-09-12 2022-08-1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12392943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CN112392943B (zh) * 2019-08-19 2022-05-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7664B (zh) 2019-03-29
WO2014087753A1 (ja) 2014-06-12
EP2930046B1 (en) 2022-03-30
JP2014113888A (ja) 2014-06-26
US20150308564A1 (en) 2015-10-29
US9970531B2 (en) 2018-05-15
EP2930046A1 (en) 2015-10-14
EP2930046A4 (en) 2016-11-30
JP6278594B2 (ja)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7664A (zh) 换挡装置
US9694677B2 (en) Vehicle having a gearshift element arrang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US7148437B2 (en) Coverings for a steering wheel
CN103338964B (zh) 用于操作机动车的多个不同功能的装置
CN206000979U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变速杆
US9322469B2 (en) Folding fan type electronic shift lever
JP2003513207A (ja) 電子制御式の車両用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フト装置
CN104853944A (zh) 换挡装置
CN105196875A (zh) 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EP1679221A2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7867243A (zh) 车载设备操作辅助系统
KR20150002106A (ko) 회전 타입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JP4938752B2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
CN103889764A (zh) 挡位切换装置
EP2685134B1 (en) Shift device
JP2021062701A (ja)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JP5689757B2 (ja) シフト装置
JP2021062699A (ja)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CN207931487U (zh)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档位选择布置结构
CN205097955U (zh) 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846174A (zh) 用于车辆变速器换挡的手动操作装置
JP5277329B2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
WO2017041852A1 (en) Shift-by-wire input unit for a semi-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20160002400U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US20180086289A1 (en)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oper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