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3944A - 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53944A CN104853944A CN201380063398.7A CN201380063398A CN104853944A CN 104853944 A CN104853944 A CN 104853944A CN 201380063398 A CN201380063398 A CN 201380063398A CN 104853944 A CN104853944 A CN 1048539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guide portion
- gearshift
- vehicle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push button devic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4—Manually operated selector [e.g.,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lever, push button, rotary dial,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在换挡装置(10)中,驾驶员的手指被引导体(14)的右引导面(18)、右前引导面(24)以及右后引导面(26)向“D”开关(38)侧引导;被引导体(14)的前引导面(20)、右前引导面(24)以及左前引导面(28)向“N”开关(40)侧引导;被引导体(14)的后引导面(22)、右后引导面(26)以及左后引导面(30)向“R”开关(42)侧引导。因此,驾驶员能够容易地识别“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1167831号说明书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设置有多个按钮,通过操作按钮,从而变更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在该换挡装置中,多个按钮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为了抑制对按钮的误操作,而使多个按钮的形状相互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的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多个开关,通过操作多个上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引导部,其能够将手向多个上述开关分别所处的一侧引导。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中,通过操作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
此处,引导部能够将手向多个开关分别所处的一侧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利用引导部来容易地对多个开关的位置进行识别,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引导部的周围配置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引导部的周围配置有开关。因此,能够利用引导部而进一步容易地对多个开关的位置进行识别,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引导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配置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引导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配置有开关。因此,能够容易地区别引导部的一侧与另一侧的开关,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向上述引导部侧或者与上述引导部相反的一侧操作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向引导部侧或者与引导部相反的一侧操作开关。因此,在使手从引导部的表面侧接近引导部时,手对开关向引导部侧或者与引导部相反的一侧作用的力较小,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追加引导部,该追加引导部设置于上述开关的周围,并能够将手向上述开关侧引导。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开关的周围设置有追加引导部,追加引导部能够将手向开关侧引导。因此,能够利用追加引导部而进一步容易地对开关的位置进行识别,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引导部的周向配置多个上述开关。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引导部的周向配置有多个开关。因此,在通过特定的手指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时,需要使手整体或者特定的手指沿引导部的周向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对开关的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车辆后侧斜左方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此外,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H表示车辆右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应用于右侧方向盘的车辆,在车辆中,在车室的右侧配置有方向盘以及驾驶席。
如图1所示,在驾驶席的车辆左侧(车辆左右方向内侧)的车室的地板部(例如中央控制台)的上表面(表面)设置有配置面12,配置面12垂直于上下方向配置。
换挡装置10具备作为引导部的大致半球状的引导体14,引导体14配置(固定)于配置面12。引导体14从配置面12向上方突出,引导体14的表面呈大致球面状。引导体14的表面的上端部(上表面)形成为载置面16,载置面16弯曲为凸状,并能够供驾驶员(乘客)放置左手(手)的手掌。
引导体14的车辆右侧面形成作为第一引导部的右引导面18,右引导面18弯曲为凸状。右引导面18伴随趋于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右引导面18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右侧的大拇指(手指)。
引导体14的车辆前侧面形成作为第二引导部的前引导面20,前引导面20弯曲为凸状。前引导面20伴随趋于车辆前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前引导面20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的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特别是食指或者中指)。
引导体14的车辆后侧面形成作为第三引导部的后引导面22,后引导面22弯曲为凸状。后引导面22伴随趋于车辆后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后引导面22例如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下侧的大拇指,并且能够供驾驶员放置向右侧大致转动90°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后侧的大拇指。
引导体14的车辆右斜前侧面形成作为第四引导部的右前引导面24,右前引导面24弯曲为凸状。右前引导面24伴随趋于车辆右斜前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右前引导面24将右引导面18与前引导面20连接起来。
引导体14的车辆右斜后侧面形成作为第五引导部的右后引导面26,右后引导面26弯曲为凸状。右后引导面26伴随趋于车辆右斜后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右后引导面26将右引导面18与后引导面22连接起来。
引导体14的车辆左斜前侧面形成作为第六引导部的左前引导面28,左前引导面28弯曲为凸状。左前引导面28伴随趋于车辆左斜前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左前引导面28与前引导面20连接。
引导体14的车辆左斜后侧面形成作为第七引导部的左后引导面30,左后引导面30弯曲为凸状。左后引导面30伴随趋于车辆左斜后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左后引导面30与后引导面22连接。
引导体14的周部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伴随着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而逐渐增大,特别是,右引导面18、后引导面22以及右后引导面26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增大,从而能够抑制驾驶员的左手的大拇指经由右引导面18与后引导面22之间的右后引导面26的移动被引导体14阻碍。
在引导体14的车辆右侧(驾驶员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作为追加引导部(第一追加引导部)的俯视下呈半圆状的右凹部32,右凹部32的车辆左右方向尺寸伴随着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中央侧而逐渐增大。右凹部32的底面呈剖面V字状,并设置有车辆左侧的右内表面32A与车辆右侧的右外表面32B,右内表面32A弯曲为凸状,并且右外表面32B弯曲为凹状。
在引导体14的车辆前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作为追加引导部(第二追加引导部)的俯视下呈半圆状的前凹部34,前凹部34的车辆前后方向尺寸伴随着从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朝向中央侧而逐渐增大。前凹部34的底面呈剖面V字状,并设置有车辆后侧的前内表面34A与车辆前侧的前外表面34B,前内表面34A弯曲为凸状,并且前外表面34B弯曲为凹状。
在引导体14的车辆后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作为追加引导部(第三追加引导部)的俯视下呈半圆状的后凹部36,后凹部36的车辆前后方向尺寸伴随着从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朝向中央侧而逐渐增大。后凹部36的底面呈剖面V字状,并设置有车辆前侧的后内表面36A与车辆后侧的后外表面36B,后内表面36A弯曲为凸状,并且后外表面36B弯曲为凹状。
在右凹部32的右内表面32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作为开关的“D”开关38(前进开关),“D”开关38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D”操作面38A。“D”操作面38A呈矩形平面状,“D”操作面38A与右内表面32A配置为共面。对于“D”开关38而言,能够向引导体14侧对“D”操作面38A进行按压操作,“D”开关38(“D”操作面38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左斜下方(车辆左侧并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右侧的大拇指对“D”开关38(“D”操作面38A)进行按压操作。
在前凹部34的前内表面34A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作为开关的“N”开关40(空挡开关),“N”开关40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N”操作面40A。“N”操作面40A呈矩形平面状,“N”操作面40A与前内表面34A配置为共面。对于“N”开关40而言,能够向引导体14侧对“N”操作面40A进行按压操作,“N”开关40(“N”操作面40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后斜下方(车辆后侧并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特别是食指或者中指)对“N”开关40(“N”操作面40A)进行按压操作。
在后凹部36的后内表面36A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作为开关的“R”开关42(倒退开关),“R”开关42的表面形成作为操作面的“R”操作面42A。“R”操作面42A呈矩形平面状,“R”操作面42A与后内表面36A配置为共面。对于“R”开关42而言,能够向引导体14侧对“R”操作面42A进行按压操作,“R”开关42(“R”操作面42A)的按压操作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的车辆前斜下方(车辆前侧并且水平方向侧)。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下侧的大拇指对“R”开关42(“R”操作面42A)进行按压操作,并且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向右侧大致转动90°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后侧的大拇指对“R”开关42(“R”操作面42A)进行按压操作。
“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省略图示)电连接。因此,通过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能够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分别处于“D”档位(前进挡)、“N”档位(空挡)以及“R”档位(倒退挡)。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D”档位时,对车辆的车轮传递前进行驶力。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N”档位时,切断对车辆的车轮传递行驶力。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位处于R”档位时,向车辆的车轮传递后退行驶力。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换挡装置10中,通过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能够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分别变更为“D”档位、“N”档位以及“R”档位。
此处,在驾驶员按压操作“D”开关38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右引导面18、右前引导面24、右后引导面26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D”开关38侧(分别向车辆右侧、车辆右斜后侧、车辆右斜前侧)引导。
另外,在驾驶员按压操作“N”开关40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前引导面20、右前引导面24、左前引导面28将左手的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N”开关40侧(分别向车辆前侧、车辆左斜前侧、车辆右斜前侧)引导。
并且,在驾驶员按压操作“R”开关42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后引导面22、右后引导面26、左后引导面30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R”开关42侧(分别向车辆后侧、车辆左斜后侧、车辆右斜后侧)引导。
以上,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引导左手的手指,从而容易地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位置进行识别,通过上述被引导的左手的手指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由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容易地操作“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从而能够抑制基于驾驶员对车辆的运转因“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操作而被阻碍。
并且,在引导体14的周围(周围附近)配置有“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因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有效地将左手的手指向“D”开关38侧、“N”开关40侧以及“R”开关42侧引导,从而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位置进行识别,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并且,在驾驶员对“D”开关38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右凹部32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D”开关38侧(右凹部3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引导。
另外,在驾驶员对“N”开关40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前凹部34将左手的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N”开关40侧(前凹部34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侧)引导。
并且,在驾驶员对“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后凹部36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R”开关42侧(后凹部36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侧)引导。
以上,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右凹部32、前凹部34以及后凹部36引导左手的手指,从而能够分别容易地识别“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位置,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另外,在引导体14的车辆前侧(一侧)以及车辆后侧(另一侧)分别配置有“N”开关40以及“R”开关42。因此,即使驾驶员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而容易地区别“N”开关40与“R”开关42,从而能够抑制对“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另外,“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按压操作方向为引导体14侧。因此,在驾驶员不目视观察引导体14而使左手从上侧(引导体14的表面侧)接近引导体14时,左手容易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向下侧施加力,左手向引导体14而施加于“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力较小,从而能够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并且,“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沿引导体14的周向并排。因此,在驾驶员通过左手的特定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需要使左手整体或者特定的手指沿引导体14的周向转动。由此,能够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并且,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中的至少两个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特别地,在驾驶员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对“D”开关38以及“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需要使左手整体或者大拇指沿引导体14的周向转动。由此,能够抑制对具有车辆因误操作而行驶的可能性的“D”开关38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并且,能够抑制同时对“D”开关38与“R”开关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D”开关38以及“R”开关42的误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开关38、“N”开关40、“R”开关42分别配置于右凹部32的右内表面32A、前凹部34的前内表面34A、后凹部36的后内表面36A,从而使“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按压操作方向为引导体14侧。然而,例如,也可以将“D”开关38、“N”开关40、“R”开关42分别配置于右凹部32的右外表面32B、前凹部34的前外表面34B、后凹部36的后外表面36B,从而使“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按压操作方向为与引导体14相反的一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D”开关38、“N”开关40、“R”开关42的按压操作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侧(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然而,也可以使“D”开关38、“N”开关40、“R”开关42的按压操作方向为铅垂方向侧(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追加引导部形成为凹状的右凹部32、前凹部34以及后凹部36。然而,也可以将追加引导部形成为凸状。
[第二实施方式]
图2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右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50中,引导体14在俯视下呈大致十字状,在引导体14不设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载置面16。
引导体14的车辆右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一引导部的大致三棱锥状的右引导部52,右引导部52向车辆右侧伸出,并且上端伴随趋于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
引导体14的车辆前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二引导部的大致三棱锥状的前引导部54,前引导部54向车辆前侧伸出,并且上端伴随趋于车辆前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
引导体14的车辆后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三引导部的大致三棱锥状的后引导部56,后引导部56向车辆后侧伸出,并且上端伴随趋于车辆后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
在右引导部52的车辆右侧(驾驶员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D”开关38,“D”开关38的“D”操作面38A呈三角形平面状,并与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对于“D”开关38而言,能够对“D”操作面38A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右侧的大拇指对“D”开关38(“D”操作面38A)进行按压操作。
在前引导部54的车辆前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N”开关40,“N”开关40的“N”操作面40A呈圆形平面状,并与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对于“N”开关40而言,能够对“N”操作面40A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特别是食指或者中指)对“N”开关40(“N”操作面40A)进行按压操作。
在后引导部56的车辆后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R”开关42,“R”开关42的“R”操作面42A呈三角形平面状,并与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对于“R”开关42而言,能够对“R”操作面42A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例如,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下侧的大拇指对“R”开关42(“R”操作面42A)进行按压操作,并且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向右侧转动大致90°的左手的配置于手掌的后侧的大拇指对“R”开关42(“R”操作面42A)进行按压操作。
此处,在驾驶员对“D”开关38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右引导部52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D”开关38侧(车辆右侧)引导。
另外,在驾驶员对“N”开关40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前引导部54将左手的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N”开关40侧(车辆前侧)引导。
并且,在驾驶员对“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体14的后引导部56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R”开关42侧(车辆后侧)引导。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右凹部32、前凹部34以及后凹部36所带来的作用以及效果之外,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引导体14以例如沿周向旋转45°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引导体14的伸出部(例如右引导部52、前引导部54、后引导部56)之间分别形成为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以及第三引导部,通过配置“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从而能够将驾驶员的左手的手指向“D”开关38侧、“N”开关40侧以及“R”开关42侧引导。
[第三实施方式]
图3利用从车辆后侧斜左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对于以下的点存在不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60中,不设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体14。
在换挡装置60中,在配置面12设置有作为引导部的在俯视下呈横T字状的引导凹部62。
引导凹部62的车辆右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一引导部的右引导部64,右引导部64向车辆右侧伸出,并且底面呈剖面U字状,并弯曲为凹状。
引导凹部62的车辆前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二引导部的前引导部66,前引导部66向车辆前侧伸出,并且底面呈剖面U字状,并弯曲为凹状。
引导凹部62的车辆后侧部分形成作为第三引导部的后引导部68,后引导部68向车辆后侧伸出,并且底面呈剖面U字状,并弯曲为凹状。
在右引导部64的车辆右侧(驾驶员侧)的配置面12设置有“D”开关38,右引导部64的车辆右侧端与“D”开关38邻接。
在前引导部66的车辆前侧的配置面12设置有“N”开关40,前引导部66的车辆前侧端与“N”开关40邻接。
在后引导部68的车辆后侧附近的配置面12设置有“R”开关42,后引导部68的车辆后侧端与“R”开关42邻接。
此处,在驾驶员对“D”开关38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凹部62的右引导部64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D”开关38侧(车辆右侧)引导。
另外,在驾驶员对“N”开关40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凹部62的前引导部66将左手的手指(例如食指或者中指)向“N”开关40侧(车辆前侧)引导。
并且,在驾驶员对“R”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换挡装置10,也能够通过引导凹部62的后引导部68将左手的手指(例如大拇指、食指或者中指)向“R”开关42侧(车辆后侧)引导。
因此,即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右凹部32、前凹部34以及后凹部36(追加引导部),并在右凹部32(右内表面32A或者右外表面32B)、前凹部34(前内表面34A或者前外表面34B)以及后凹部36(后内表面36A或者后外表面36B)分别设置“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将“D”开关38的“D”操作面38A、“N”开关40的“N”操作面40A以及“R”开关42的“R”操作面42A分别相对于右内表面32A或者配置面12、前内表面34A或者配置面12以及后内表面36A或者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然而,也可以不将“D”开关38的“D”操作面38A、“N”开关40的“N”操作面40A以及“R”开关42的“R”操作面42A的至少一个分别相对于右内表面32A或者配置面12、前内表面34A或者配置面12以及后内表面36A或者配置面12配置为共面(也可以偏移配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D”开关38的“D”操作面38A、“N”开关40的“N”操作面40A以及“R”开关42的“R”操作面42A在主视下的形状至少有两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圆状、三角形形状以及矩形状以外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D”开关38(“D”操作面38A)、“N”开关40(“N”操作面40A)以及“R”开关42(“R”操作面42A)的至少一个的按压操作方向相对于“D”操作面38A、“N”操作面40A以及“R”操作面42A的至少一个垂直方向倾斜。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D”开关38的“D”操作面38A、“N”开关40的“N”操作面40A以及“R”开关42的“R”操作面42A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凸部或者凹部。由此,驾驶员即使不目视观察引导体14,也能够通过左手(包括手指)对凸部或者凹部进行辨别,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D”操作面38A、“N”操作面40A以及“R”操作面42A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进而能够提高“D”操作面38A、“N”操作面40A以及“R”操作面42A中的至少一个的操作性。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然而,也可以不设置“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中任一个。另外,也可以进一步设置除“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以外的其他的开关(例如操作开关从而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档位处于“P”档位(驻车档)的“P”开关(驻车开关))。并且,也可以代替“D”开关38、“N”开关40以及“R”开关42中任一个而设置其他的开关。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车辆为右侧方向盘车,在“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车辆右侧配置有“D”开关38。然而,在车辆为左侧方向盘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换挡装置10、50、60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反转,例如也可以在“N”开关40以及“R”开关42的车辆左侧配置“D”开关38。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换挡装置10、50、60以落地式的方式配置于车室的地板部。然而,也可以将换挡装置10、50、60配置于车辆的转向柱或仪表盘。
另外,本说明书是参照2012年12月7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68703号所公开的整体内容而完成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挡装置;14…引导体(引导部);32…右凹部(追加引导部);34…前凹部(追加引导部);36…后凹部(追加引导部);38…“D”开关(开关);40…“N”开关(开关);42…“R”开关(开关);50…换挡装置;60…换挡装置;62…引导凹部(引导部)。
Claims (10)
1.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开关,通过操作多个所述开关从而变更变速器的换挡档位;以及
引导部,其能够将手向多个所述开关分别所处的一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的周围配置所述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配置所述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引导部侧或者与所述引导部相反的一侧操作所述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追加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开关的周围,并能够将手向所述开关侧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的周向配置多个所述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的周向以使所述开关与所述开关分离的方式配置所述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突出,并且突出量伴随着朝向所述开关侧而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能够沿所述引导部的周向对手进行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引导部朝向所述开关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8703A JP6220513B2 (ja) | 2012-12-07 | 2012-12-07 | シフト装置 |
JP2012-268703 | 2012-12-07 | ||
PCT/JP2013/078628 WO2014087754A1 (ja) | 2012-12-07 | 2013-10-22 | シフ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3944A true CN104853944A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088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3398.7A Pending CN104853944A (zh) | 2012-12-07 | 2013-10-22 | 换挡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45617A1 (zh) |
EP (1) | EP2930045A4 (zh) |
JP (1) | JP6220513B2 (zh) |
CN (1) | CN104853944A (zh) |
WO (1) | WO201408775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2943A (zh) * | 2019-08-19 | 2021-02-2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
US11218634B2 (en) | 2018-04-28 | 2022-01-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07765B2 (ja) * | 2015-03-02 | 2018-10-17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輸送機関用の入力装置 |
JP7388165B2 (ja) * | 2019-12-13 | 2023-11-29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構造体、及び情報検出システム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80529U (zh) * | 1978-06-09 | 1979-12-20 | ||
DE19509472A1 (de) * | 1995-03-16 | 1996-09-19 | Ringe Joachim | Plusminus-Tasten-Gangschaltung |
JPH1142928A (ja) * | 1997-07-29 | 1999-02-16 | Calsonic Corp | 車両用コントローラ |
EP1167831A2 (de) * | 2000-06-28 | 2002-01-02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edienungsvorrichtung zur Schaltsteuerung eines Kraftfahrzeuggetriebes |
JP2002254950A (ja) * | 2001-03-01 | 2002-09-11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装置の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3072486A (ja) * | 2001-09-07 | 2003-03-12 | Denso Corp | 車両用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
DE102007029594A1 (de) * | 2007-06-27 | 2009-01-08 | Volkswagen Ag | Gangwahlschalter für automatisches Fahren |
CN101809333A (zh) * | 2007-08-09 | 2010-08-18 | 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 用于选择换挡变速器的挡位级的操纵装置 |
DE102010013169A1 (de) * | 2010-03-27 | 2011-09-29 | Audi Ag |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2541317U (zh) * | 2011-12-13 | 2012-11-2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挡位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12753A1 (de) * | 1999-12-27 | 2001-06-28 | Volkswagen Ag | Bedieneinrichtung mit mehreren Bedienelementen |
US6848332B2 (en) * | 2001-03-01 | 2005-02-01 |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 Shift device and switch device thereof for vehicle |
JP4316179B2 (ja) * | 2002-01-11 | 2009-08-19 |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バー用スイッチケース |
JP5148847B2 (ja) * | 2006-07-25 | 2013-02-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変速機の操作システム |
US20090282942A1 (en) * | 2008-03-19 | 2009-11-19 | Wilson Thomas H | Push-button switch with tactile feedback |
US8483914B2 (en) * | 2008-09-03 | 2013-07-09 | Caterpillar Inc. | Electrically adjustable control interface |
US8326501B2 (en) * | 2009-02-27 | 2012-12-04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by-wire in a motor vehicle |
KR101610395B1 (ko) * | 2010-07-12 | 2016-04-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시프트바이와이어 장치의 에이티레버 마우스 장치 |
JP5921234B2 (ja) * | 2012-02-07 | 2016-05-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
-
2012
- 2012-12-07 JP JP2012268703A patent/JP62205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0-22 US US14/649,731 patent/US201503456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0-22 WO PCT/JP2013/078628 patent/WO20140877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22 CN CN201380063398.7A patent/CN104853944A/zh active Pending
- 2013-10-22 EP EP13860577.9A patent/EP293004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80529U (zh) * | 1978-06-09 | 1979-12-20 | ||
DE19509472A1 (de) * | 1995-03-16 | 1996-09-19 | Ringe Joachim | Plusminus-Tasten-Gangschaltung |
JPH1142928A (ja) * | 1997-07-29 | 1999-02-16 | Calsonic Corp | 車両用コントローラ |
EP1167831A2 (de) * | 2000-06-28 | 2002-01-02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edienungsvorrichtung zur Schaltsteuerung eines Kraftfahrzeuggetriebes |
JP2002254950A (ja) * | 2001-03-01 | 2002-09-11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装置のスイッチ装置 |
JP2003072486A (ja) * | 2001-09-07 | 2003-03-12 | Denso Corp | 車両用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
DE102007029594A1 (de) * | 2007-06-27 | 2009-01-08 | Volkswagen Ag | Gangwahlschalter für automatisches Fahren |
CN101809333A (zh) * | 2007-08-09 | 2010-08-18 | 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 用于选择换挡变速器的挡位级的操纵装置 |
DE102010013169A1 (de) * | 2010-03-27 | 2011-09-29 | Audi Ag |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2541317U (zh) * | 2011-12-13 | 2012-11-2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挡位控制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18634B2 (en) | 2018-04-28 | 2022-01-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2392943A (zh) * | 2019-08-19 | 2021-02-2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
CN112392943B (zh) * | 2019-08-19 | 2022-05-27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45617A1 (en) | 2015-12-03 |
JP6220513B2 (ja) | 2017-10-25 |
EP2930045A4 (en) | 2016-11-23 |
EP2930045A1 (en) | 2015-10-14 |
JP2014113889A (ja) | 2014-06-26 |
WO2014087754A1 (ja) | 2014-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7664A (zh) | 换挡装置 | |
CN102947147B (zh) | 用于操纵机动车的功能的装置 | |
CN104853944A (zh) | 换挡装置 | |
US9476501B2 (en) | Gear shifter | |
US9694677B2 (en) | Vehicle having a gearshift element arrang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 |
JP2003513207A (ja) | 電子制御式の車両用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フト装置 | |
US8886420B2 (en) | Control metho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 |
US9322469B2 (en) | Folding fan type electronic shift lever | |
JP2014206784A (ja) | 操作装置 | |
KR20150002106A (ko) | 회전 타입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 |
CN109311394A (zh) | 具有操作元件的方向盘以及为车辆设置功能的方法 | |
JP4938752B2 (ja) | 車両用スイッチ | |
CN103889764A (zh) | 挡位切换装置 | |
EP2685134A2 (en) | Shift device | |
JP5713113B2 (ja) | 車両用制御装置 | |
EP2818763B1 (en) | Gear shif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gear shift devices rotationally integral with a steering wheel, respec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software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and motor vehicle with such a system | |
US20150020634A1 (en) | Lever style electronic shifter with concealed lever position | |
JP6171756B2 (ja) |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 |
CN104819280A (zh) | 换挡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商用车 | |
CN104251300A (zh) |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 |
CN112392943B (zh) | 一种按键式电子换挡器 | |
CN207931487U (zh) |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档位选择布置结构 | |
JP6264389B2 (ja) | 自動変速機の手動変速制御装置 | |
CN101846174A (zh) | 用于车辆变速器换挡的手动操作装置 | |
KR101338632B1 (ko) | 수동 변속 차량의 다이얼 타입 기어 변속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