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9927A -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9927A
CN104749927A CN201510208275.9A CN201510208275A CN104749927A CN 104749927 A CN104749927 A CN 104749927A CN 201510208275 A CN201510208275 A CN 201510208275A CN 104749927 A CN104749927 A CN 104749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valve
enclosure portion
toner contain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82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9927B (zh
Inventor
堀英介
木村则幸
高见伸雄
铃木裕次
木村秀树
菊地贤治
山部顺司
铃木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40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276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98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42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9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98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9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9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9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9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的容器主体,在纵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并被构造成将其中容纳的调色剂朝向该开口传送;封盖部分,容器主体的开口插入到该封盖部分内,并且该封盖部分在其底部包括调色剂出口;以及活门元件,被保持在封盖部分的底部上并沿着封盖部分的外周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活门元件包括:活门主要部分,与设置在封盖部分上的轨道部分接合,并沿着轨道部分移动,从而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和活门变形部分,与活门主要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弹性地形成为相对于与活门主要部分的连接位置是可变形的,并且封盖部分包括容纳部分,该容纳部分在活门元件打开调色剂出口之后容纳活门变形部分。

Description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21749.9、申请日为2011年3月1日、申请人为株式会社理光、发明名称为“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定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诸如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外设的成像设备中的大致圆筒形调色剂容器,并且涉及包括调色剂容器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成像设备,如复印机中,已经广泛使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圆柱形调色剂容器(调色剂瓶)(例如,见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H4-1681和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2002-268344)。
专利文件1和2公开了一种调色剂容器(调色剂瓶),该调色剂容器以可更换的方式设定在成像设备中,并且主要包括容器主体(瓶主体)和封盖部分(保持部分)。
在传统的调色剂瓶中,当封盖部分的调色剂出口的开口面积和/或与调色剂出口连通的调色剂传送路径的流通面积增加时,可以构造一个封盖部分的活门元件,使得活门元件能够与调色剂容器沿纵向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操作/调色剂容器从成像设备主体上拆卸的操作同步,在纵向上滑动来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以便仅以几个动作来将调色剂容器安装到设备主体上/从设备主体上拆卸调色剂容器。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封盖部分的结构变得复杂,如果封盖部分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模制部件粘接或焊接到一起来形成的,由于粘接或焊接精度的偏差,封盖部分本身的尺寸会与理想尺寸偏离。因此,由于容器主体和封盖部分之间的间隙的变化,调色剂容器和封盖部分之间的密封能力会降低,或者由于调色剂出口和成像设备主体的调色剂供给口之间的位置偏差而调色剂会散落,这是一个问题。此外,当封盖部分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模制部件粘接或焊接到一起而形成的时,封盖部分的机械强度会降低或者模制成本会升高,这是另一个问题。
已经做出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其能够允许调色剂容器良好的操作性,确保封盖部分的充分的尺寸精度和机械强度,即使在封盖部分具有复杂结构的情况下,并且相对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使得调色剂容器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的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在纵向上的其一个端部上具有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将其中容纳的调色剂朝向该开口传送;封盖部分,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插入到该封盖部分中,并且在其底部包括调色剂出口,用于排出将已经从容器主体的开口排出的调色剂沿垂直向下方向排出到调色剂容器的外侧;以及活门元件,该活门元件被保持在封盖部分的底部上,并且沿着封盖部分的外周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其中,所述封盖部分是通过整体模制而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使得调色剂容器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在其沿纵向的一端上具有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将其中容纳的调色剂朝向该开口传送;封盖部分,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插入到该封盖部分中,该封盖部分在其底部具有调色剂出口,用于将已经从容器主体的开口排出的调色剂沿着垂直向下方向排出到容器主体的外侧;以及活门元件,该活门元件被保持在封盖部分的底部上,并且沿着封盖部分的外周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其中,所述封盖部分包括多个与容器主体接合的爪元件,并且该爪元件和一部分封盖部分、即与容器主体的开口的圆周相对位置处的那部分封盖部分通过整体模制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成像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3是调色剂容器如何设定在调色剂供给装置中的示意图;
图4是调色剂容器如何设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内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从上面倾斜观察的调色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6是从下面倾斜观察的调色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7示出调色剂容器的六个侧面;
图8是从封盖部分一侧观察的调色剂容器的前视图;
图9是调色剂容器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10是调色剂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前部侧的透视图;
图11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另一透视图;
图13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透视图;
图14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附近的横截面图;
图15是调色剂容器的活门元件如何关闭调色剂出口的透视图;
图16是调色剂容器的活门元件如何关闭调色剂出口的透视图;
图17是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中的封盖部分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18A至18C是示出与调色剂容器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安装操作相同步的活门元件所执行的打开操作的示意图;
图19是活门元件从其上拆下的封盖部分的透视图;
图20是活门元件从其上拆下的封盖部分的另一透视图;
图21是密封元件如何从图19所示的封盖部分上拆下的透视图;
图22是密封元件如何从图20所示的封盖部分上拆下的透视图;
图23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的封盖部分的后视图;
图24A和24B是用于通过吹模制造封盖部分的模具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5是活门元件的透视图;
图26是活门元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27A至27C是从封盖部分侧观察的另一种类型的调色剂容器的前视图;
图28A至28E是作为其他实施例的调色剂容器的前视图;
图29是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内的瓶保持部分的附近的透视图;
图30是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内的瓶保持部分的附近的另一透视图;
图31是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2是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封盖保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3是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封盖保持部分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34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如何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封盖保持部分的透视图;
图35是示出图34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36是示出图35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37是封盖部分如何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同时调色剂容器的受压部分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施压部分接合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38是示出图37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39是示出图38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40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如何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封盖保持部分的横截面透视图;
图41是示出图40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42是示出图41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43是调色剂容器的活门元件如何打开调色剂出口,同时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活门保持机构接合的底视图;
图44是示出图43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45是示出图44中所示的状态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图46是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如何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封盖保持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8是图47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9是图47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50是具有焊接到一起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封盖部分的透视图;
图51是图47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5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透视图,活门元件从其上拆下;
图53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活门元件的透视图;
图54A和54B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爪元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55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搅拌元件的透视图;
图56是图55所示的搅拌元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57示出图55所示的搅拌元件的三个侧面;
图58A-1到58A-4是图55中所示的搅拌元件如何旋转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58B-1至58B-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搅拌元件如何旋转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59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0是设置在图59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附近的柔性元件的透视图;
图61A至61G是图59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搅拌元件如何旋转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62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63是图62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横截面图;
图64是图62中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附近的横截面图;
图6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结构图;
图66是传统圆柱状旋转调色剂容器的末端部分的分解横截面图;
图67是当圆柱状容器安装到封盖部分是的末端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68是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打印机)内的用于Y的调色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69是调色剂容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70是成像设备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调色剂供给装置)的透视图;
图71是在组装之前的调色剂容器的末端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图;
图72是在组装之后的末端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图;
图73是从前端侧看到的调色剂容器的封盖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4是从接收开口侧看到的封盖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5是封盖部分的钩部分的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76是在用于模制的模具中被模制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7是各种模具和模具从其上去除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8是用于解释各种直径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9是用于解释各种直径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九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0是用于解释各种直径的成像设备的封盖部分的容器主体(圆筒状容器)的横截面图;
图81是成像设备的密封元件和加强元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82是密封元件如何安装的透视图;
图83是用于解释各种直径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到第九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4是封盖部分内侧如何去除密封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85是根据改进例的用于复印机的封盖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86是在用于模制的模具中被模制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7是用于解释钩模制元件如何拔出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8是用于解释如何去除各种模具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89是用于解释各种直径的封盖部分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等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字母标示,并且将适当简化或省略其解释。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46详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描述整个成像设备的结构和操作。
如图1所示,对应于各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可拆卸(可更换)地布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该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00的上侧(也参见图3、4和36)。
中间转印单元15布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之下。对应于各种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成像单元6Y、6M、6C和6K以串列方式布置,以便面对中间转印单元15的中间转印带8。
调色剂供给容器60Y、60M、60C和60K分别布置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之下,该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分别将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内容纳的调色剂供给(提供)到成像单元6Y、6M、6C和6K内的显影装置中。
参照图2,用于黄色的成像单元6Y包括感光鼓1Y,并且还包括充电单元4Y、显影装置5Y(显影单元)、清洁单元2Y、和中和单元(未示出),它们围绕感光鼓1Y布置。成像过程(充电过程、曝光过程、显影过程、转印过程和清洁过程)在感光鼓1Y上进行,使得黄色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Y上。
其他三个成像单元6M、6C和6K具有与用于黄色的成像单元6Y相同的结构,除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形成对应于各种调色剂颜色的图像。下面,其他三个成像单元6M、6C和6K的解释将适当省略,并且将仅仅给出用于黄色的成像单元6Y的解释。
参照图2,感光鼓1Y被驱动电机(未示出)沿着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感光鼓1Y的表面在充电单元4Y的位置处被均匀充电(充电过程)。
感光鼓1Y的表面然后到达照射从曝光装置7(见图1)发出的激光L的位置,在该位置,曝光光线被扫描,由此形成用于黄色的静电潜像(曝光过程)。
感光鼓1Y的表面然后到达面对显影装置5Y的位置,在该位置,静电潜像被显影,并且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显影过程)。
感光鼓1Y的表面然后到达面对中间转印带8和初次转印辊9Y的位置,在此,感光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初次转印过程)。此时,少量未转印的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1Y上。
感光鼓1Y的表面然后到达面对清洁单元2Y的位置处,在此,残留在感光鼓1Y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清洁刮刀2a机械收集(清洁过程)。
感光鼓1Y的表面最终到达面对中和单元(未示出)的位置,在此,感光鼓1Y上的残留电势被去除。
以这种方式,在感光鼓1Y上的一系列成像过程结束。
成像过程在其他成像单元6M、6C和6K上以与黄色成像单元6Y相同的方式执行。具体地说,布置在成像单元之下的曝光装置7基于图像信息向成像单元6M、6C和6K的每个感光鼓照射激光L。更具体地说,曝光装置7从光源发出激光L,并且在通过正在旋转的多角镜扫描激光L的同时,将激光L通过多个光学元件照射到感光鼓上。
随后,通过显影过程,形成在相应感光鼓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叠置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以这种方式,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彩色图像。
参照图1,中间转印单元15包括中间转印带8、四个初次转印偏压辊9Y、9M、9C和9K、二次转印支撑辊12、多个张紧辊、中间转印清洁单元等。中间转印带8被多个辊张紧和支撑,并且随着辊12的转动而沿着图1中的箭头方向环形移动。
四个初次转印偏压辊9Y、9M、9C和9K分别与感光鼓1Y、和感光鼓1M、1C和1K夹置中间转印带8,由此形成初次转印辊隙。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初次转印偏压辊9Y、9M、9C和9K上。
中间转印带8在箭头方向上移动,并且依次穿过初次转印偏压辊9Y、9M、9C和9K的初次转印辊隙。于是,在感光鼓1Y、1M、1C和1K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置在中间转印带8上,作为初次转印。
承载叠置的和转印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8到达面对二次转印辊19的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二次转印支撑辊12与二次转印辊19一起夹置中间转印带8,由此形成二次转印辊隙。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隙的位置处的记录介质P,如转印纸上。此时,还没有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
中间转印带8然后到达中间转印清洁单元(未示出)的位置处,在此,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收集。
以这种方式,完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执行的一系列转印过程。
记录介质P被从供给单元26经由供给辊27和配准辊对28传送到二次转印辊隙,该供给单元26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下侧上。
更具体地说,多个记录介质P,如转印纸被叠置在供给单元26上。当供给辊27在图1中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最顶部的记录介质P被供给到配准辊对28的辊之间的辊隙。
被传送到配准辊对28的记录介质P被暂时停止在配准辊对28的辊之间的辊隙的位置处,其旋转被停止。配准辊对28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彩色图像同步旋转,并且记录介质P被传送向二次转印辊隙。然后,所需的彩色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在二次转印辊隙的位置处彩色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定影单元20的位置处,在此,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彩色图像被定影辊和加压辊施加的热量和压力而固定到记录介质P上。
记录介质P然后通过排出辊对29的辊之间的辊隙被排出到设备的外侧。被排出辊对29排出到设备外侧的记录介质P被依次叠置在堆叠部分30上,作为输出图像。
以这种方式,在成像设备中的一系列成像操作完成。
下面参照图2详细描述成像单元内的显影装置的结构和操作。
显影装置5Y包括面对感光鼓1Y的显影辊51Y、面对显影辊51Y的刮刀52Y、设置在显影剂存储单元53Y和54Y内的两个传送螺杆55Y、以及用于探测显影剂内的调色剂密度的密度探测传感器56Y。显影辊51Y包括固定在其内侧的磁铁和围绕磁铁旋转的套筒。载体和调色剂形成两组份显影剂G存储在显影剂存储单元53Y和54Y内。显影剂存储单元54Y经由形成在显影剂存储单元54Y上侧上的开口与调色剂传送管64Y(调色剂传送路径)连通。
如上构造的显影剂装置5Y操作如下:
显影辊51Y的套筒在图2中箭头方向上旋转。被磁铁所形成的磁场承载于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筒的旋转而沿着显影辊51Y移动。
在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G被控制,使得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比例(调色剂浓度)在预定范围内。更具体地说,根据显影装置5Y内的调色剂消耗,在调色剂容器32Y内包含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供给装置60Y(见图3)被供给到显影剂存储单元54Y。下面详细描述调色剂供给装置的结构和操作。
供给到显影剂存储单元54Y内的调色剂在两个显影剂存储单元53Y和54Y内循环,同时与显影剂G一起被两个传送螺杆55Y混合和搅拌(在图2中纸面上的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显影剂G内的调色剂通过与载体的摩擦充电而附着到载体上,并且由于显影辊51Y上形成的磁场力与载体一起被承载在显影辊51Y上。
承载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在图2中箭头方向上传送,并且到达刮刀52Y的位置处。在这个位置处,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的量被形成得合适,并然后显影剂G被传送到面对感光鼓1Y的位置处(显影区域)。调色剂通过显影区域内形成的电场而粘附到感光鼓1Y上形成的潜像上。残留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筒的旋转而到达显影剂存储单元53Y的上侧,在此,显影剂G与显影辊51Y分离。
参照图3和图4,在下面详细描述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
参照图3,布置在设备主体100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内的调色剂被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根据用于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消耗适当地供给到相应的显影装置,该调色剂供给装置为相应的调色剂颜色而布置。
四个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并且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处理用于成像过程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因此,将仅仅给出用于黄色的调色剂供给装置60Y和调色剂容器32Y的解释,并且适当地省略用于其他三种颜色的调色剂供给装置60M、60C和60K和调色剂容器32M、32C和32K的解释。
如图4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被安装到设备主体100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时(沿着箭头Q的运动),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的活门元件34d与安装操作同步地移动。于是,调色剂出口W被打开并且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的调色剂供给口72w(见图3和37至39)彼此连通。于是,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内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并且通过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的调色剂供给口72w在调色剂罐61Y内累积。
参照图3的示意图,调色剂容器32Y是大致圆筒状的调色剂瓶,并且主要包括被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不可旋转地保持的封盖部分34Y和具有一体形成的齿轮33c的容器主体(瓶主体)33Y。容器主体33Y被保持,以便相对于封盖部分34Y旋转,并且被驱动单元91(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81等,见图42)在图3中箭头方向上旋转。随着容器主体33Y的旋转,调色剂容器32Y(容器主体33Y)内包含的调色剂被容器主体33Y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螺旋形状的突起33b沿着纵向传送(从左向右传送),并且调色剂从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排出。即,驱动单元91适当旋转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主体33Y,使得调色剂被适当地供给到调色剂罐61Y。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在它们寿命结束时(当所包含的几乎所有调色剂消耗掉并且容器变空时)用新的更换。
参照图3,每个调色剂供给装置60Y、60M、60C和60K包括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调色剂罐61Y、调色剂传送螺旋62Y、调色剂结束传感器66Y、和驱动单元91。
调色剂罐61Y被布置在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出口W之下,用于累积从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出口W排出调色剂。调色剂罐61Y的底部连接到调色剂传送管64Y的上游部分。
用于探测调色剂罐61Y内累积的调色剂量变得等于或小于预定量的调色剂结束传感器66Y被设定在调色剂罐61Y的壁面上(在从底部预定高度的位置处)。压电传感器等可以用作调色剂结束传感器66Y。当控制单元90通过利用调色剂结束传感器66Y探测到调色剂罐61Y内累积的调色剂量变得等于或小于预定量(调色剂结束探测)时,控制单元90控制驱动单元91(驱动齿轮81),以旋转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主体33Y预定时间,以便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罐61Y。当即使在上述控制反复之后,调色剂结束传感器66Y的调色剂结束探测没有取消时,基于调色剂容器32Y没有调色剂的假设,用于促使调色剂容器32Y的更换的信息显示在设备主体100的显示单元(未示出)上。
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细节,调色剂传送线圈62Y布置在调色剂传送管64Y的内侧,并且将调色剂罐61Y内累积的调色剂经调色剂传送管64Y向显影装置5Y传送。更具体地说,调色剂传送线圈62Y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罐61Y的底部(最低点)沿着调色剂传送管64Y朝向显影装置5Y的上侧传送。被调色剂传送线圈62Y传送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装置5Y(显影剂存储单元54Y)内。
参照图4,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主要包括用于保持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的封盖保持部分73和用于保持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主体33Y的瓶保持部分72(容器主体保持部分)。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瓶保持部分72和封盖保持部分73)的结构和操作将在后面参照图29至46描述。
参照图1,当设备主体100的布置在前侧上部(图1中垂直于纸面1的方向的前侧)的主体盖(未示出)打开时,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露出。在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被定向使得它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同时,从设备主体100的前上侧执行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的安装/拆卸操作(利用调色剂容器的纵向作为安装/拆卸方向的安装/拆卸操作)。
更具体地说,在安装到设备主体100上时,在主体盖打开时,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从设备主体100的上侧放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并然后在封盖部分34Y定位在前端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沿水平方向推入(在图4的箭头Q的方向上的运动)。另一方面,当从设备主体100上拆卸时,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以安装操作相反的顺序拆卸。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天线73e(RFID天线)安装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封盖保持部分73上,其中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以串列方式可拆卸地安装(见图30和31)。更具体地说,天线73e用于执行与RFID芯片35(见图5和9)的非接触无线电通信,该RFID芯片35是安装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的端面上的电子信息存储元件。
每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C和32K的RFID芯片35(电子信息存储元件)与设备主体100的天线73e(RFID天线)交换必须的信息。在芯片和天线之间交换的信息的示例包括调色剂容器的制造编号和回收次数的信息、调色剂量的信息、调色剂的批号、和调色剂的颜色、以及成像设备主体100的使用信息。上述电子信息在RFID芯片35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100上之前事先存储在RFID芯片35(电子信息存储元件)中(或者存储在芯片安装之后从设备主体100接收的信息)。
参照图5至28,将详细描述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
如图5至7所示,调色剂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主体33Y(瓶主体)和布置在容器主体的前部的封盖部分34Y(瓶盖)。参照图9,除了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外,调色剂容器32Y还包括搅拌元件33f、作为密封件的封盖密封件37、活门元件34d、活门密封件36、和作为电子信息存储元件的RFID芯片35(用于RFID的芯片)。
与容器主体33Y一起旋转的齿轮33c,即:与开口一起旋转的齿轮33c和开口A布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在容器主体33Y沿着纵向(垂直于图8的纸面的方向)的一端处的前部上(见图9)。开口A设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前部(安装操作的前端位置),并且用于将容器主体33Y内容纳的调色剂排出到封盖部分34Y内的空间(空腔B,见图14)中。
调色剂从容器主体33Y被适当地传送到封盖部分34Y的空腔B内(容器主体33Y被旋转),到达封盖部分34Y内的调色剂不落于预定划线之下的程度。
齿轮33c与布置在设备主体100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驱动齿轮81啮合,由此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容器主体33Y。更具体地说,齿轮33c围绕开口A的圆周形成,并且包括相对于容器主体33Y的旋转轴线径向排列的多个齿。一部分齿轮33c从封盖部分34Y上形成的凹坑部分34x(见图16)露出,并且在啮合位置与设备主体100的驱动齿轮81啮合,在图8中的斜下侧。驱动力从驱动齿轮81传递到齿轮33c,使得容器主体33Y在图8中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81和齿轮33c为直齿轮。
参照图5和6,把手33d布置在容器主体33Y的纵向的另一端(在安装方向上的后端),使得用户可以抓着它,来安装/拆卸调色剂容器32Y。用于通过抓住把手33d将调色剂容器32Y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100上(调色剂容器32Y在图5中的箭头方向上运动)。
螺旋形的突起33b布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内圆周表面上(从圆周表面侧观察时的螺旋形沟槽)。螺旋形突起33b用于随着容器主体33Y在预定方向上旋转而将调色剂从开口A排出。如上所述构造的容器主体33Y可以通过吹模与齿轮33c和把手33d一起制造,该齿轮33c布置在圆周表面上。
参照图9和10,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搅拌元件33f,该搅拌元件33f与容器主体33Y一起旋转,并且配合到瓶开口33a(开口A)上。搅拌元件33f由一对板状元件形成,该板状元件从封盖部分34Y内的空腔B延伸到容器主体33Y的内侧(见图14)。搅拌元件33f形成为成对的板状元件交替倾斜。在封盖部分34Y和容器主体33Y组装到一起时,搅拌元件33f被构造成其前端到达封盖部分34Y内调色剂出口W的上侧,而其后端(在想对侧上的端部)到达舀起部分(由图9和10中的虚线所围绕的部分)。搅拌元件33f与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的一起旋转使得开口A的调色剂排出能力提高。
参照图9和10,接合元件(凸起部分)围绕容器主体33Y的瓶开口33a的外圆周形成,该接合元件与封盖部分34Y的爪元件34j(见图14和19)接合,以便将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彼此连接。如上所述,容器主体33Y与封盖部分34Y接合,以相对于封盖部分34Y旋转。因此,齿轮33c相对于封盖部分34Y旋转。
容器主体33Y的前部(靠近形成齿轮33c的位置处)的内径小于容纳调色剂的容器部分(形成螺旋形突起33b的位置)的内径(见图14)。舀起部分(图9和10中虚线所围绕的部分)设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前部上,该舀起部分的内圆周面向内突出。随着容器主体33Y的旋转被螺旋形突起33b朝向开口A传送的调色剂被舀起部分(图9和10中的虚线所围绕的部分)舀起到头部的小直径部分中。被舀起到头部的小直径部分中的调色剂被搅拌元件33f搅拌,并且通过开口A排出到封盖部分34Y的空腔B内。
参照图11至14,活门元件34d、活门密封件36、封盖密封件37(密封件)和RFID芯片35(电子信息存储元件)布置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上。
封盖部分34Y包括插入部分34z,其内径小于空腔B的内径(见图17),并且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插入到该插入部分34z内。参照图13和16,调色剂出口W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上,以允许从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排出的调色剂沿着垂直向下方向(靠自身重力掉落)排出到调色剂容器的外侧。用于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可滑动地保持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上。更具体地说,活门元件34d在纵向上从封盖部分34Y侧向容器主体33Y侧相对移动(向图14的左侧移动),以打开调色剂出口W。此外,活门元件34d沿着纵向从容器主体33Y侧向封盖部分34Y侧(向图14中的右侧移动)相对移动,以关闭调色剂出口W。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调色剂出口W的打开/关闭操作)与调色剂容器32Y沿纵向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设备主体100)的安装/拆卸操作同步执行。
图15和16示出活门元件34d从打开调色剂出口W开始到结束的操作。图18A至18C是示出活门元件34d(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打开操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11和12,第一孔34a(主导引孔)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上部(顶部)上,使得第一孔34a在纵向上从封盖部分34Y的垂直于纵向的端面延伸。第一孔34a作用为主导引,用于将封盖部分34Y定位在成像设备主体100内。更具体地说,与调色剂容器32Y沿纵向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安装操作相同步,封盖部分34Y的第一孔34a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主导引销73a接合。
第二孔34b(副导引孔)形成在封盖元件34Y的下部(底部)上,使得第二孔34b在纵向上从封盖部分34Y的垂直于纵向的端面延伸并且不到达调色剂出口W的位置。第二孔34b作用为副导引,用于将封盖部分34Y定位在设备主体100中。更具体地说,与调色剂容器32Y沿纵向向封盖部分34Y的安装操作相同步,封盖部分34Y的第二孔34b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副导引销73b(见图32和46)接合。如图8所示,第二孔34b是细长孔,其延长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延长方向不同于上述和下述调色剂容器32Y的纵向)。
利用如上构造的两个孔34a和34b,封盖部分34Y定位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参照图8,当在垂直于纵向的平面上观察时,穿过第一孔34a的中心的虚拟垂直线和穿过第二孔34b中心的虚拟垂直线是相同的直线,并且穿过封盖部分34的圆心。
参照图14,第一孔34a的深度(在纵向上主导引销73a的长度)大于第二孔34b的深度(副导引销73b在纵向上的长度)。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沿纵向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过程中,作为主定位导引的主导引销73a与第一孔34a的接合首先开始,并此后,作为副定位导引的副导引销73b与第二孔34b的接合开始。这允许调色剂容器32Y平顺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孔34a的开口和第二孔34b的开口形成在相同的虚拟平面上(垂直于安装方向的虚拟平面),并且主导引销73a的底部和副导引销73b的底部形成在相同的虚拟平面上(垂直于安装方向的虚拟平面)。然而,即使开口或底部不形成在相同的虚拟平面上,当沿着安装方向主导引销73a的末端的位置和副导引销73b的末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被做得比第一孔34a的开口的位置和第二孔34b的开口的位置之间在安装方向上的距离长,也有可能首先开始作为主定位导引的主导引销73a和第一孔34a之间的接合,并此后开始作为副定位导引的副导引销73b与第二孔34b的接合,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
在纵向上长的第一孔34a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顶部(没有埋在调色剂中的部分)中,使得封盖部分34Y内的调色剂传送能力(流动性)不会受到第一孔34a的影响。在纵向上短的第二孔34b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上,但是第二孔可以利用封盖部分34Y的端面和调色剂出口W的位置之间的小空间布置并且完全起到副定位导引的作用。
参照图11和12,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顶部上,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作用为控制部分,用于控制封盖部分34Y在垂直于纵向的水平方向上在成像设备主体100(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沿垂直方向从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沿着垂直方向向上突出,以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平行于图8的前视图的横截面)内观察时,相对于穿过第一孔34a的中心的虚拟垂直线不对称,且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在纵向上(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与图29所示的封盖保持部分73的被接合部分73m相接合。因此,在封盖部分34Y沿着水平方向的姿态被控制的同时,封盖部分34Y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以及从封盖保持部分73上拆卸,并且在封盖部分34Y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同时,封盖部分34Y在水平方向上的姿态被控制。
更具体地说,第一接合部分34e(控制部分)形成在第一孔34a的正上方,并且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内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第一接合部分34e包括在纵向上(安装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孔34a的端面突出的突起34e1。突起34e1的末端具有锥形形状,如图11所示。第二接合部分34f(控制部分)形成在第一接合部分34e的两侧上,以夹置第一接合部分34e。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配合到且接合于封盖保持部分73上形成的被接合部分73m。当封盖部分34Y被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时,第一接合部分34e的锥形突起34e1在第二接合部分34f之前与被接合部分73m相接合使得封盖部分34Y能够平稳地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
参照图11和12,肩台部分34q形成在插入部分34z所形成的部分的外圆周上,并且在封盖部分34Y的两个上侧上。每个肩台部分34q具有平的顶面和平的横向表面,它们基本上彼此垂直。
当调色剂容器32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时,与安装操作相同步,肩台部分34q与定位元件73q(见图29)接触,定位元件73q布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封盖保持部分73上。于是,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抖动被抑制,使得封盖部分34Y可以平稳地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
参照图11和12,受压部分34c在封盖部分34Y的两个横向侧上并且从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当封盖部分34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成像设备主体100)的封盖保持部分73上(或从后者上拆卸)时,受压部分34c被封盖保持部分73的施压部分73d(见图29和37至39)在与安装方向的力反作用的方向(或拆卸方向)上按压。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操作(或拆卸操作)过程中,在受压部分34c和施压部分73d彼此接合的位置处,用户感受到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上的操作力的反作用力,并于是,用户在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上增加操作力,以在一个行程中完成安装操作(拆卸操作)。从而,用户在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操作(拆卸操作)中获得良好的咔嗒(click)感觉。
参照图8,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两个横向侧上的受压部分34c形成在穿过封盖部分34Y的末端的中心(受压部分34c和不兼容成形部分34g所形成的小直径部分)的虚拟水平面上并且在末端的外圆周表面上。受压部分34c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上从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突出,使得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内观察时,受压部分34c设置在穿过连接第一孔34a的中心和第二孔34b的中心的虚拟线的中点的虚拟水平线上。而且,受压部分34c在纵向上(垂直于图8的纸面的方向上)延伸。
更具体地说,如图11和12所示,受压部分34c沿着纵向(安装方向)形成为圆锥形。受压部分34c的圆锥形形成为在末端侧的斜坡变得比在容器主体侧的斜坡更平缓。因此,在执行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拆卸操作时,用户可以在良好咔嗒感觉的情况下平稳地执行安装/拆卸操作。
参照图11和12,作为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存储元件的RFID芯片35安装在封盖部分34Y的端面上、第一孔34a和第二孔34b之间形成的安装部分34k(由凸起部分围绕)上。在封盖部分34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上时,RFID芯片35布置成以预定距离面对天线73e(RFID天线)。在封盖部分34Y被封盖保持部分73保持的同时,RFID芯片35与天线73e执行非接触通信(无线电通信)。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RFID芯片35固定在第一孔34a(主导引孔)和第二孔34b(副导引孔)之间,RFID芯片35相对于封盖保持部分73的天线73e的位置可以高精度固定。因此,可以防止由于RFID芯片35相对于天线73e的位置偏差而造成的通信失败。
突起34e1和突起34m布置成相对于形成在安装部分34k的圆周上的凸起部分(肋)朝向前表面侧(在图14中的右侧)突出。因此,即使在调色剂容器32Y被以容器主体33Y侧在上而封盖部分34Y在下的方式放置,也可以防止保持在安装部分34k内的RFID芯片35直接与放置表面接触,由此防止RFID芯片35被损坏。
参照图11和12,用于确保调色剂容器32Y的不兼容性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上。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兼容成形部分34g不是布置在容器主体33Y上,而是在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上。
在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操作正确进行时(在调色剂容器32Y被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正确位置时),不兼容成形部分34g被构造成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相接合。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8和27A至27C,不兼容成形部分34g根据调色剂容器(容器主体)内容纳的调色剂的颜色而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图27A所示,对应于用于青色的调色剂容器32C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具有仅能够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用于青色的接合部分73c相接合的形状。如图27B所示,对应于用于品红色的调色剂容器32M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具有仅能够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中用于品红色的接合部分73c相接合的形状。如图8所示,对应于用于黄色的调色剂容器32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具有仅能够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中用于黄色的接合部分73c相接合的形状。如图27C所示,对应于用于黑色的调色剂容器32K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具有仅能够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用于黑色的接合部分73c相接合的形状。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防止用于特定颜色的调色剂容器(例如用于黄色的调色剂容器)设定到用于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例如,用于青色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上,由此防止不能形成所需颜色的图像。即,可以防止调色剂容器错误地设定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中。
用于不同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的形状不局限于图8和图27A至27C中所示的那些。例如,图28A至28E中所示的形状也可以被采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形成为利用在纵向上的末端的位置作为基点,使得每个不兼容成形部分34g朝向容器主体33Y延伸。另外,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形成为使得它们的末端(在安装方向的末端并且在图14中的右侧上)相对于至少调色剂出口W定位在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在图14的右侧上)。
利用这种结构,与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布置在容器主体33Y上的情况相比,当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如图4所示那样执行时,并且如果用于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容器被安装,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上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在其他部分之前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不接合而是干涉。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活门元件34d被打开,该活门元件34d覆盖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并且防止不同颜色的调色剂错误地从调色剂出口W朝向成像设备主体100供给。
尤其是,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主体100被构造成调色剂容器32Y被从上侧放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并且在水平方向(安装方向)上滑动相对短距离,来完成安装操作,如果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布置在容器主体33Y上,则难于确定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性。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2Y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式安装时,需要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封盖保持部分73的位置处确定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性。因此,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的上诉结构是有用的。
参照图8和12,不兼容成形部分34g是两个突起,这两个突起沿径向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的上部上。这两个突起(不兼容成形部分34g)中的每一个包括底部34g1和从底部34g1突出的两个不兼容爪元件34g2。底部34g1具有向外扩展的梯形形状。两个不兼容爪元件34g2布置成从底部34g1的顶面径向向外突出。
根据调色剂容器内容纳的调色剂的类型(颜色),不兼容爪元件34g2被切掉,以实现对每种颜色的不兼容功能。即,如图8所示,一些不兼容爪元件34g2被用切割工具,如镊子或切割器从在左侧和右侧上具有四个不兼容爪元件34g2的封盖部分34Y上切掉,使得可以形成如图27A至27C和图28A至28E中所示的各种形状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
利用上述结构,不需要制造与调色剂容器(封盖部分)的类型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模具,并且可以利用一个模具形成多种类型的不兼容封盖部分。因此,可以减少多种类型的调色剂容器的整体制造成本。
参照图8和12,在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内的两个不兼容爪元件34g2之间设定相对大空间,使得不兼容爪元件34g2可以通过利用镊子或切割器的切割工具容易切除。
参照图11和12,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上侧上。于是,即使在调色剂容器的纵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同时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插入到封盖保持部分73内,由于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导致在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的位置处干涉,如上所述,可以可靠地确定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性。
根据调色剂容器的每种类型,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上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以凸起的形状在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的不同位置处在纵向上延伸,使得每种类型可以被识别。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可以用于识别调色剂容器内容纳的调色剂的颜色之外的目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封盖部分34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形成为凸起形状,且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形成为凹陷形状。但是,可以将封盖部分34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形成为凹陷形状,而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形成为凸起形状。
参照图12,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包括不兼容凸起部分34h,用于识别调色剂容器的目的地(例如,至日本、至北美、至欧洲和至其他区域)。当成像设备主体100作为设定目标兼容时(当封盖部分被设定到正确的设备主体100内时),该凸起部分34h被构造成与形成在瓶保持部分72内的接合元件(未示出)相接合。
参照图12,凹坑部分34x(插入口)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上,在该凹坑部分34x,容器主体33Y的一部分齿轮33c露出。在调色剂容器32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时,从封盖部分34Y的凹坑部分34x露出的齿轮33c与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驱动齿轮81(设置在图29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也参见图40至42)啮合,使得驱动齿轮81与齿轮33c一起旋转容器主体33Y。
参照图13和14,活门容纳单元(容纳单元)34n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上,以便在活门元件34d打开调色剂出口W时,容纳一部分活门元件34d(活门变形单元34d2)。活门容纳单元34n是这样的部分,其中插入部分34z的底面向下隆起。当在垂直于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插入部分34z的内圆周表面是大致圆形形状,该形状与容器主体33Y的外圆周相符合,但是活门容纳单元34n设置为由向下突出的大致矩形部分形成的空间。其中要插入容器主体33Y的部分(插入部分34z)和活门容纳单元34n并不由分隔壁彼此特别分离,而是成一体为一个连续空间。因此,当容器主体33Y插入到封盖部分34Y内时,在插入部分34z的下侧内空出一个大致矩形横截面的空间。
在活门元件34d打开调色剂出口W之后,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保持并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参照图11和12,作用为导引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的轨道单元的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见图20)和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形成在活门容纳单元34n的内表面上。滑动沟槽34n1是平行于封盖部分34Y的纵向从活门容纳单元34n的前表面侧(图14中的右侧)延伸的沟槽。滑动沟槽34n1和活门轨道34t平行于彼此在纵向上布置。活门轨道34t没有延伸到活门容纳单元34n,使得在活门轨道34t和活门容纳单元34n之间留有空间。下面,将详细描述活门元件34d的结构和操作。
如上构造的封盖部分34Y经开口A与容器主体33Y连通,并且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在图3中虚线箭头的方向上的运动)已经从开口A排出的调色剂。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4,大致圆柱形的空腔B(空间)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内侧,使得空腔B在纵向(图14中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空腔B的内径小于图17所示的插入部分34z(容器主体33Y所插入的部分)的内径。调色剂掉落路径C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内侧,该调色剂掉落路径C具有柱状,从大致圆柱形的空腔B的下圆周表面到调色剂出口W具有恒定的流通面积(流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已经从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排出到封盖部分34Y的空腔B的调色剂借助于自身重量通过柱状调色剂掉落路径C掉落,并且平顺地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到容器的外侧(调色剂罐61Y)。
参照图21和22,封盖部分34Y(从其上拆卸了活门元件34d、活门密封件36、封盖密封件37和RFID芯片35)不是通过将多个模制部件焊接到一起而形成,而是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
更具体地说,封盖部分34Y具有复杂的结构,具有爪元件34j、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受压部分34c、调色剂出口W和调色剂掉落路径C。为了通过一体模制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封盖部分34Y,而不利用多对模具,所有的元件(如爪元件34j、设置在爪元件34j附近用于形成爪元件34j的多个模制处理孔34j1和34j3、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受压部分34c、调色剂出口W和调色剂掉落路径C)需要被构造成使得在封盖部分34Y自身在垂直于纵向的投影平面上观察时(当在模具分离方向观察时)它们不彼此重叠。尤其是,由于在上述投影平面上观察时爪元件34j和模制处理孔34j1和34j3布置在圆周上,它们需要被形成为不与任何其他部分(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受压部分34c、调色剂出口W和调色剂掉落路径C)重叠。
用于形成爪元件34j的爪元件形成单元34i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插入部分34z和空腔B之间。爪元件形成单元34i的外径小于插入部分34z的外径并大于形成空腔B的部分的外径。类似地,爪元件形成单元34i的内径小于插入部分34z的内径且大于形成空腔B的部分的内径。
更具体地说,向内突出的钩部分形成在每个爪元件34j的末端上,以便与容器主体33Y的瓶开口33a(开口A)接合。图24A和24B是用于通过吹模制造具有爪元件34j的封盖部分34Y的模具200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模具200由内模201和外模202构成。如图24A所示,在模具201和202彼此耦合的同时,熔融的树脂材料倾倒在模具201和202之间,并然后执行冷却处理,以形成爪元件34j(封盖部分34Y)。此后,如图24B所示,模具201和202彼此分离,以取出爪元件34j(封盖部分34Y)。用于形成每个爪元件34j的钩部分的竖立部分202a形成在外模202中。作为用于模制处理的模制处理孔的第一孔34j1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每个爪元件34j的附近,以允许外模202的竖立部分202a脱离,以便将模具201和202彼此分离。更具体地所,竖立壁设置在爪元件形成单元34i的外圆周和空腔B的外圆周之间,第一孔34j1布置在该壁上。这个第一孔34j1是形成在每个爪元件34j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第一孔34j1,如图23所示。参照图21,形成在爪元件34j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第一孔34j1形成在附着表面34v上,封盖密封件37附着到该附着表面上。但是,为了实现封盖密封件37的功能(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密封能力),该结构为封盖密封件37的大部分区域可以设置在附着表面34v上,除了第一孔34j1的位置外。
参照图23,形成在每个爪元件34j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二孔34j3(模制处理孔)用于形成爪元件34j的背面(在钩部分没有突出的一侧上的表面)。更具体地说,第二孔34j3是形成在竖立在爪元件形成单元34i和插入部分34z之间的壁面上的开口。参照图23,凹坑部分34x作用为用于形成在右下侧的爪元件34j的第二孔34j3,参照图23,凹陷部分34j2作用为形成在最上侧上的爪元件34j的第二孔34j3。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封盖部分34Y是由一体模制形成的,与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模制部件粘接或焊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封盖部分相比,在封盖部分本身上不会发生由于粘接或焊接精度的变动而造成的相对于理想尺寸的尺寸偏差。因此,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间隙不易于变化。于是,可以防止在部件33Y和34Y之间的封盖密封件37的密封能力的降低,并且防止由于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和设备主体100的调色剂供给口72w之间的位置偏差而发生的调色剂散落。此外,由于封盖部分34Y是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的,封盖部分34Y自身的机械强度变得更高,且模制成本变得低于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模制部件粘接或焊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封盖部分。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封盖部分34Y通过一体模制形成。但是,即使在封盖部分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模制部件粘接或焊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如果其中一个模制部件被构造成使得至少爪元件34j和封盖密封件37的附着表面34v(即,封盖部分34Y面对容器主体33Y的开口的圆周的部分)彼此成一体,封盖密封件37和容器主体33Y之间的位置精度就可以增加,并且可以防止调色剂从容器主体33Y和封盖密封件37之间的接触表面泄漏(防止密封能力降低)。
参照图19至22,作为密封元件的环形封盖密封件37附着到封盖部分34Y的相对表面(面对形成在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的圆周上形成的瓶开口33a的表面,即,附着表面34v)上。封盖密封件37用于密封在开口A的圆周处、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由弹性材料、如聚亚安酯泡沫(泡沫树脂材料)制成。
参照图21和22,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凹陷34v1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附着表面34v上,以便将封盖密封件37与封盖部分34Y分离。作为插入口的凹坑部分34x形成在面对凹陷34v1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在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上,用于将封盖密封件37从封盖部分34Y上分离的杆状夹具插入到该插入口中。用作夹具的枢转点的凹陷部分34x1形成在凹坑部分34x(插入口)的一部分内。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被回收并经历维护,封盖密封件37可以容易地从封盖部分34Y上分离。更具体地说,杆状夹具(例如,十字槽螺丝刀)从凹坑部分34x(插入口)插入,并且夹具的尖端插入到凹陷34v1中。即,夹具的尖端插入到封盖密封件37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内(在附着表面侧)。然后,通过将杆状夹具的中心部分与凹陷部分34x1接合,使得凹陷部分34x1用作枢转点,封盖密封件37从附着表面34v上分离。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密封件37内,薄膜元件37a附着到要附着到封盖部分34Y的表面上。薄膜元件37a由如聚酯薄膜的材料制成,该材料比用于形成封盖密封件37的主体的泡沫树脂材料硬。因此,可以增加利用夹具的分离操作的性能。
用于分离封盖密封件37的凹陷34v1形成在对应于封盖密封件37的内圆周表面的位置处,并且该位置处于封盖密封件37与容器主体33Y形成接触的区域之外。即,凹陷34v1形成在封盖密封件37中实际有助于密封能力的区域外侧的部分内,并且形成为凹陷34v1面对封盖密封件37。因此,夹在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封盖密封件37不会被凹陷34v1变形,使得可以防止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密封能力的降低。
参照图20,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被构造成使得封盖密封件37(密封元件)沿着纵向相对于受压部分34c设置在容器主体33Y一侧(图14中的左侧),该受压部分34c沿纵向设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上。以这种方式,由于从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增加封盖部分34Y的外径的受压部分34c和根据容器主体33Y的瓶开口33a(开口A)的尺寸需要具有特定附着区域(或封盖部分34Y的外径)的封盖密封件37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可以防止封盖部分34Y的尺寸增加(直径增加)。
更具体地说,封盖部分34Y形成为受压部分34c所形成的末端的外径被形成得小于形成用于封盖密封件37的附着表面34v的部分的外径。因此,甚至在受压部分34c形成在末端上,封盖部分34Y的末端的外径不会增加过多。于是,可以确保封盖密封件37的相对大的附着表面。即,可以保持在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高密封能力,而不会增加封盖部分34Y的尺寸,并且允许调色剂容器32Y的平稳安装/拆卸操作。
如图11和14所示,用于安装RFID芯片35的安装部分34k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端面上。安装部分34k形成为壁部分,其圆周从封盖部分34Y的端面突出。用于固定大致矩形的RFID芯片35的四个角的基底部分形成在安装部分34k的内侧矩形壁部分的四个角处。通过将RFID芯片35放置在基底部分上,形成在RFID芯片35的背面(面对第一元件34Y1的表面)上的电子器件不会与第一元件34Y1接触。RFID芯片35固定到基底部分上,使得RFID芯片35首先放置在基底部分,热量和压力施加到基底部分的一部分上,用于熔接,并且基底部分被冷却以固化并连接到RFID芯片35的四个角上。
如图20所示,用于引导活门元件34d在纵向上移动以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的两侧上。更具体地说,活门轨道34t形成为使得在形成调色剂出口W的底面的边缘处沿着短边方向(垂直于调色剂容器32Y的纵向的方向,即,在图14的纸面上的垂直方向)突出的肋状突起在长边方向(平行于调色剂容器32Y的纵向的方向)上延伸。每个突起的端部作用为垂直表面34s,如下所述。
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两侧边缘上的两个垂直表面34s从活门元件34d的端部沿纵向(安装方向)延续到突出位置(也参见图45),其中该活门元件34d处于关闭方向上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位置处。用于防止活门元件34d朝向前表面侧脱离的闭锁突起形成在每个活门轨道34t的端部的上表面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闭锁突起向容器主体33Y一侧延伸的部分被用作活门轨道34t。垂直表面34s进一步从闭锁突起的位置向前表面侧延伸。
更具体地说,在纵向(安装方向)从封盖部分34Y的垂直于纵向的端面突出的两个突起34m(角状元件)形成在封盖部分34Y上。这两个突起34m设置成沿着短边方向(图14的纸面上的垂直方向)在第二孔34b的底边缘附近夹置第二孔34b。这两个垂直表面34s包括两个突起34m的侧边缘的相应垂直表面。即,在两个突起34m的外侧边缘处的垂直表面处于与其上形成活门轨道34t的肋状垂直表面34s相同的平面上。
两个突起34m中每一个的底部延伸到与形成第二孔34b的肋(孔34b的边缘)相同的高度处,并且该底部形成肋的一部分。当活门元件34d关闭时,其上形成第二孔34b的边缘和两个突起34m的底部的端面大致在与活门密封件36的末端面(前表面侧上的端面)相同的平面上,这将在后面描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成对的角状突起34m设置成形成垂直表面34s。但是,可以将成对的角状突起34m的末端面连接成一个平面的突起,并且利用突起的两个侧面作为垂直表面34s。
如上构造的垂直表面34s是被封盖保持部分73(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一保持单元72d1所保持的表面(见图45)。即,设定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封盖部分34Y的活门元件34d的姿态被活门关闭机构72d所固定,该活门关闭机构也作用为活门保持机构。
由于作用为保持表面的垂直表面34s在安装方向上延伸(向图45中的右侧),当调色剂容器32Y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拆下时,活门关闭机构72d(第二保持单元72d2)利用垂直表面34s释放活门元件34d的保持的时刻可以相对于活门关闭机构72d完全关闭活门元件34d的时刻延迟。因此,可以防止在活门元件34d完全关闭调色剂出口W之前调色剂容器32Y从设备主体100上拆下。尤其是,由于两个突起34m在纵向(安装方向)上的末端定位成相对于第一孔34a在纵向(安装方向)上突出,活门关闭机构72d(第二保持单元72d2)在封盖部分34Y从封盖保持部分73上拆卸结束时释放活门元件34d的保持。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活门元件34d的关闭失败。
下面,参照图43至45详细描述活门关闭机构(活门保持机构)的结构和操作。
活门元件34d设置在如上构造的封盖部分34Y的底部上,该活门元件34d在面向调色剂出口W的表面上附着有活门密封件36。如图15至17所示,活门元件34d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拆卸操作相同步地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25和26,活门元件34d包括板状的活门主要单元34d1和活门变形单元34d2。活门变形单元34d2从活门主要单元34d1突出到容器主体33Y侧(在封盖部分34Y和容器主体33Y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的容器主体侧),比活门主要单元34d1薄,并且具有弹性。成对的活门滑块34d12形成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两个外侧上,并且成对的活门轨道接合部分34d15形成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两个内侧上。活门滑块34d12是突起,该突起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侧部分上并且平行于调色剂容器32Y的插入方向延伸。活门轨道接合部分34d15是突起,该突起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内侧(在活门滑块34d12突出的那一侧相对的一侧)相对于活门密封件36以预定间隔突出。
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活门滑块34d12的每一个与封盖部分34Y的相应一个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相接合,并且封盖部分34Y的每个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配合并夹置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相应一个活门轨道接合部分34d15和活门密封件36之间。于是,活门元件34d沿着轨道单元34n1和34t滑动,以允许活门主要单元34d1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0,形成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的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的纵向长度(在调色剂容器32Y的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比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在纵向上的长度短。
作为密封元件的活门密封件36附着到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顶面(面对调色剂出口W的表面)上。活门密封件36防止在调色剂出口W被活门主要单元34d1(活门元件34d)关闭时,调色剂从活门主要单元34d1和调色剂出口W之间泄漏。活门密封件36由泡沫树脂材料等制成。
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活门密封件36设置成在纵向(安装方向)上从活门元件34d的沿关闭方向的一端突出。在封盖部分34Y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时,活门密封件36的末端(突出部分)与形成在调色剂供给口72w(见图29)的圆周上的壁形成接触,并且作用为防止调色剂容器32Y内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周边泄漏的密封件。
参照图25和26,活门元件34d的活门变形单元34d2一体地形成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上,并且通过利用活门变形单元34d2和活门主要单元34d1之间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图18B和18C中被虚线围绕的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可弹性变形。活门变形单元34d2在纵向上相对于活门主要单元34d1设置在容器主体33一侧上(见图15)。止挡件34d22和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形成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活门变形单元34d2从活门主要单元34d1斜向下延伸(向图14中的下侧)。
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34d22是形成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在打开方向上的最末端部分(活门变形单元34d2中的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相对侧上的末端)上的壁(图18A至18C中的左侧)。止挡件34d22与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活门容纳单元34n上的接触部分34n5形成接触,由此控制活门元件34d在已经关闭的调色剂出口W被打开的方向上的运动。即,在调色剂容器32Y单独保持时(当调色剂容器32Y没有设定在设备主体100中时),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34d22与接触部分34n5接触,使得活门元件34d不会由自身在打开方向上移动而打开调色剂出口W。
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止挡件释放突起)沿垂直方向向下突出。在从下侧接收到外力时,随着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将止挡件34d22向上偏移,由此释放止挡件34d22和接触部分34n5之间的接触状态。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形成在止挡件34d22和连接位置(活门主要单元34d1和活门变形单元34d2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并且为锥形突起,其沿纵向在两侧上倾斜。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操作相同步,止挡件释放单元32d21与形成在瓶保持部分72上的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见图29)形成接触,并且被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向上推动(接收到来自下侧的外力)。于是,活门变形单元34d2向上弹性变形,且止挡件34d22向上偏移。从而,止挡件34d22和接触部分34n5之间的接触状态被释放,使得活门单元34d可以在打开方向上移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活门变形单元34d2向下倾斜,使得当活门变形单元34d2被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向上推动并且弹性变形时,倾斜被取消并且活门变形单元34d2相对于活门主要单元34d1成为线性。因此,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活门变形单元34d2在向上方向上相对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翘曲量可以减小(或者翘曲量为零)。因此,可以防止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的活门变形单元34d2与容器主体33Y形成接触,使得活门容纳单元34n内的空间可以被有效使用。
参照图18A至18C,下面详细描述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操作相同步的活门元件34d的操作。在图18A至18C中活门元件34d的位置对应于图15和16中活门元件34d的位置。
如图18A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操作(向图18中的右侧移动)开始但是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还没有到达形成在瓶保持部分72(见图29)的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的位置时,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34d22与接触部分34n5接触,并且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的运动被控制。
如图18B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进行时,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被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向上推动,并且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连接位置(虚线所围绕的部分)作为基点弹性变形。于是,止挡件34d22和接触部分34n5之间的接触状态被释放并且活门元件34d被允许在打开方向上相对运动。
此后,活门元件34d与形成在封盖保持部分73(见图29)的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圆周上形成的壁接触,使得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运动被控制(活门元件34d在纵向上绝对不移动)。但是,允许调色剂容器32Y在安装方向上移动,使得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相对移动。即,如图18C所示,活门元件34d相对移动向容器主体33Y一侧,并且活门变形单元34d2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中。从而,通过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的运动,调色剂出口W被完全打开。此时,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被存放在活门容纳单元34n的凹坑部分34n6中(也参见图17)。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利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弹性变形,并且该调色剂容器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止挡件34d22和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其中,该止挡件34d22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的运动,而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用于释放该控制。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单独时,活门元件34d不会自身打开调色剂出口W,但是仅在调色剂容器32Y设定到设备主体100内时与安装操作同步地打开调色剂出口W。
活门主要单元34d1(见图25)的活门轨道接合部分34d15还作用为第二止挡件,该第二止挡件与形成在封盖部分34Y(见图20)上的第二接触部分34s10相接触,并且控制活门元件34在关闭方向(止挡件34d22执行控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即,当活门元件34d从调色剂出口W被关闭的状态(图15中所示的状态)向调色剂出口W被打开的状态(图16和17中所示的状态)过度时,活门元件34d的活门轨道接合部分34d15(第二止挡件)与在关闭方向上前侧上的第二接触部分34s10形成接触,并且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34d22与关闭方向上在后侧上的接触部分34n5形成接触。于是,在关闭状态下,活门元件34d的位置被固定。
参照图20,具有垂直表面的肋34p在活门轨道34t的上侧上沿着纵向延伸,同时,沟槽部分被夹置在肋和活门轨道之间,其中所述垂直表面处于与活门轨道34t的垂直表面34s(或平行于虚拟平面的垂直表面)在相同的虚拟平面上。在图43至45中所示的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一保持单元72d1保持活门导轨34t的垂直表面34s时,肋34p防止第一保持单元72d1进入活门轨道34t的上侧上的沟槽部分。即,肋34p和活门轨道34t之间的距离(沟槽部分的距离)被设定成短于第一保持单元72d1的高度(在垂直于图43的纸面的方向上的长度)。
肋34p能够完成它们的功能,只要它们横向突出(在图14的纸面的垂直方向上),并且沿着纵向(图14中的水平方向)延伸。因此,肋34p不需要总是具有上述垂直表面。
参照图25和26,成对的保持部分34d11形成在安装方向上活门元件34d的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两个边缘的末端上。如图43至45中所示,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时,保持部分34d11被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二保持单元72d2所保持。每个保持部分34d11由接合壁34d11a、抑制壁34d11b和侧壁34d11c(也作用为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侧壁)构成,其中,所述接合壁34d11a沿着安装方向竖立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末端上,所述抑制壁34d11b在保持部分34d11的上侧上并平行于安装方向延伸。
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时,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被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二保持单元72d2所保持,并且封盖部分34Y的垂直表面34s被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一保持单元72d1所保持,使得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时,活门元件34d和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被固定。在此时,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第二保持单元72d2保持保持部分34d11(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侧壁34d11c,并且抑制壁34d11b作用为抑制保持部分34d11相对于第二保持单元72d2的垂直运动。保持部分34d11的接合壁34d11a与第二保持单元72d2接合,这将在后面描述。
参照图15,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被构造成使得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沿纵向相对于封盖部分34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设置在容器主体33Y侧(图14中的左侧)。即,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相对于形成不兼容成形部分34g的位置形成在图14中的左侧。
利用这种结构,当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如图4所示那样执行时,并且如果用于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容器被安装时,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上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在任何其他部分之前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形成接触而不接合。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覆盖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开始打开操作(由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释放止挡件34d22的操作),并且防止不同颜色的调色剂被错误地从调色剂出口W供给到成像设备主体100。
尤其是,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主体100被构造成调色剂容器32Y从上侧放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并然后沿着水平方向(纵向)滑动来完成安装操作,需要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封盖保持部分73的位置处确定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性。因此,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的上述结构是有用的。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和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作为导引活门元件34d的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轨道单元,以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参照图20,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在纵向上延伸,以支撑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活门变形单元34d2侧(图14中的左侧)。另一方面,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在纵向上延伸以支撑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与活门变形单元34d2侧相反的一侧(图14中的右侧)。即,活门主要单元34d1在纵向上的两侧都被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和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所支撑。
参照图20,活门容纳单元34n的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在纵向上的长度(在调色剂容器32Y插入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短于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在纵向上的长度。滑动沟槽34n1还形成为短于活门元件34d的活门滑块34d12。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20,活门轨道34t(在垂直表面34s和肋34p之间夹置的沟槽部分)形成为在纵向上的长度相对长,从大约15mm到大约20m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参照图19和20,滑动沟槽34n1(由上壁、侧壁和下壁围绕的沟槽部分,并且由图中的虚线所围绕)形成为在纵向上的长度相对短,从大约1mm到2mm的范围内。滑动沟槽34n1的端部在与封盖部分34Y内侧的其他壁面相同的平面上。即,滑动沟槽34n1在纵向上的长度与封盖部分34Y的厚度相同。
换句话说,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被构造成使得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中被滑动沟槽34n1所支撑的部分和被活门轨道34t所支撑的部分之间的距离随着调色剂出口W被活门元件34d的打开的操作进行而逐渐缩短。即,图20中所示的滑动沟槽34n1的位置(滑动沟槽34n1和活门滑块34d12彼此形成接触的位置)和活门轨道34t与活门滑块34d12彼此形成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纵向上的距离)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的进行而逐渐缩短。
因此,当活门元件34d完全打开调色剂出口W(图16和17所示的状态,其中活门变形单元34d2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活门主要单元34d1以在滑动沟槽34n1和轨道单元34t之间的短跨度被支撑。因此,与以长跨度(图15所示的状态)被支撑的活门主要单元34d1相比,活门主要单元34d1容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连接到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端部(在容器主体33Y侧的端部)上的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程度(通过与活门容纳单元34n接触而弹性变形)被减小。当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连续观察时,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量在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释放止挡件34d22时(当设备主体100的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向上推动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时)成为最大,并且此后,随着活门主要单元34d1被滑动沟槽34n1和活门轨道34t支撑的跨度的减小,弹性变形量逐渐减小。
利用这种结构,甚至当活门元件34d长时间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时(图16和17所示的状态,其中活门变形单元34d2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也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的塑性变形,类似于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关闭时(图15所示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活门元件34d已经执行打开/关闭操作,也有可能防止调色剂从活门元件34d的周边泄漏。另外,由于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量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的进行而逐渐减小,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可以平稳进行。
如上所述的结构可以进行改进,使得当活门元件34d完全打开调色剂出口W(图16和17所示的状态)时,活门主要单元34d1被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支撑的部分与活门轨道34t分离,而活门主要单元34d1仅由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完全打开时,活门主要单元34d1仅被滑动沟槽34n1支撑,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移动量可以进一步增加,并且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量可以进一步减小。结果,可以进一步确保上述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5,凹坑部分34n6形成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上的一个位置处,该凹坑部分是用于减小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和活门容纳单元34n之间的接触力的孔,并且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穿过该凹坑部分。由于凹坑部分34n6(孔)布置在活门容纳单元34n上,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被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中时,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不会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的上表面形成接触(不会被后者推动)。因此,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操作而发生的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可以被减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凹坑部分34n6(孔)形成为减小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和活门容纳单元34n之间的接触力。但是,可以将沟槽布置如上所述相同的区域内,来取代凹坑部分34n6(孔)。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凹坑部分34n6(孔)形成在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穿过的位置(区域)。但是,可以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时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所停止的位置形成孔或沟槽。在这种情况下,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被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在图16和17所示的状态下)的同时,可以减小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
第一实施方式的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用于平稳执行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即,由于活门容纳单元34n布置在封盖部分34Y上,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同时,活门元件34d保持与封盖部分34Y成一体,而不会从封盖部分34Y向下突出,与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关闭时的方式相同。因此,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可以平稳执行。
如图2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被构造成当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五个爪元件34j中的一个设置在封盖部分34Y中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所述爪元件沿着圆周方向平行设置并且可旋转地保持该容器主体33Y,并且任何爪元件34j都没有设置在活门容纳单元34n的位置处。如上所述,由于活门容纳单元34n是用于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部分,与容器主体33Y的间隙保留较大,并且由于该结构而难于在活门容纳单元34n上形成爪元件34j。因此,由于该结构,用于保持容器主体33Y的力(控制力)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布置活门容纳单元34n的部分)有所减小。但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一个爪元件34j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控制力在容器主体33Y的下侧上小且容器主体33Y有可能在垂直方向上倾斜,但是布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的爪元件34j可以保持容器主体33Y,使得该倾斜被消除。因此,封盖部分34Y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良好的平衡来保持容器主体33Y。
另外,参照图14,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包括凸起H,该凸起H布置在活门容纳单元34n的附近,用于减小与容器主体33Y的间隙。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如上所述在封盖部分34Y的控制力在容器主体33Y的下侧上小且容器主体33Y有可能在垂直方向上倾斜时,倾斜被封盖部分34Y的凸起H和容器主体33Y之间的接触所控制。因此,封盖部分34Y可以圆周方向良好的平衡来保持容器主体33Y。
参照图16和45,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在沿着垂直方向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六边形形状,该调色剂出口W被如上构造的活门元件34d打开和关闭。
更具体地说,向下突出的边缘部分34r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的圆周上。边缘部分34r在纵向(图45中的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上具有尖端34r1。每个尖端34r1具有尖点形状,其沿着纵向指向,以便从调色剂出口W的中心分离开。更具体地说,当从垂直方向的下侧观察时,边缘部分34r是具有沿着纵向彼此相对的平行部分34r2和定位在沿纵向彼此相对的尖端上的两个顶点部分34r1的六边形边缘部分。调色剂出口W具有与边缘部分34r的六边形形状相符合的六边形形状。
以类似的方式,沿纵向(在活门元件34d打开和关闭的方向)形成在调色剂出口W的圆周上的边缘部分34r上的尖端34r1具有尖点形状,以便在活门元件34d关闭时,附着到活门元件34d上的活门密封件36在具有较小面积的尖点形状的尖端34r1处与边缘部分34r滑动接触,并此后,活动接触的面积逐渐增加。因此,活门密封件36不易于因为与边缘部分34r接触而剥落或损坏。当活门元件34d被打开时,滑动接触面积逐渐减小,使得由于与边缘部分34r的接触而造成的活门密封件36的损坏被减小。
参照图46,泡沫树脂材料制成的密封元件76附着到封盖保持部分73的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圆周上,使得可以防止调色剂从与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出口W连通的调色剂供给口72w散落。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边缘部分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在纵向上的安装操作而与布置在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圆周上的密封件76形成滑动接触,边缘部分34r和密封元件76首先在边缘部分34r以较小面积彼此接触,此后,滑动接触的面积逐渐增加。因此,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密封元件76不易于由于与边缘部分34r接触而剥落或损坏。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2Y在纵向上的安装操作被执行时,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密封元件76和边缘部分34r之间的滑动接触的面积逐渐减小,使得由于与边缘部分34r的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密封元件76的损坏被减小。
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内的调色剂(或剩余调色剂)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向设备主体100的安装/拆卸操作而散落到外侧。
参照图16,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封盖部分34Y的边缘部分34r被构造成与纵向(图45中所示的水平方向)垂直的平面(与尖端34r1相接触的平面)具有锥形形状,使得向下突出的量从调色剂出口W的中心起逐渐减小。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附着到活门元件34d上的活门密封件36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在纵向上的安装/拆卸操作而被边缘部分34r摩擦,活门密封件36不易于被损坏。类似地,即使在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的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圆周上的密封元件76(见图46)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在纵向上的安装/拆卸操作而被边缘部分34r摩擦,密封元件76也不易于被损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假设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中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颗粒尺寸为Dv(μm),且数量平均颗粒尺寸是Dn(μm),满足以下关系:
3≤Dv≤8   (1)
1.00≤Dv/Dn≤1.40   (2)
因此,对应于图像图案的调色剂颗粒在显影过程时被选择,使得可以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并且即使在调色剂在显影装置中被搅拌长时间,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显影能力。另外,调色剂可以被高效且可靠地传送,而不会堵塞调色剂供给路径,如管71。
调色剂的体积平均颗粒尺寸和数量平均颗粒尺寸通过利用例如Coulter-counter颗粒尺寸分部测量装置,如COULTER COUNTER TA-2(Beckmancoulter公司)或COULTER MULTISIZER 2(Beckman Coulter,公司)来测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内容纳的调色剂,该调色剂大约为球形调色剂,具有在100至180范围内的形状因数SF-1和在100到180范围内的形状因数SF-2。因此,可以保持高转印效率并防止清洁性能降低。另外,调色剂可以被高效且可靠地传送,而不会堵塞调色剂供给路径,如管71。
形状因数SF-1表示调色剂颗粒球形的程度,并且通过以下方程获得:
SF-1=(M2/S)×(100π/4)
在上面的方程中,M是调色剂颗粒的投影平面上的最大颗粒尺寸(在各种颗粒尺寸中的最大颗粒尺寸),并且S是调色剂颗粒的投影平面的面积。因此,形状因数SF-1为100的调色剂颗粒是完美球形,且球形度随着形状因数变得大于100而减小。
形状因数SF-2表示调色剂颗粒的不规则性,并且通过下面的方程来确定:
SF-2=(N2/S)×(100/4π)
在方程中,N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上的周长,且S是调色剂颗粒的投影平面的面积。因此,形状因数SF-2为100的调色剂颗粒不具有不规则性,并且随着形状因数变得大于100而不规则性增加。
形状因数SF-1和形状因数SF-2是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800(Hitachi公司制造)拍照调色剂颗粒并且通过图像分析仪“LUSEX3”(Nireco公司制造)来分析获得的调色剂颗粒的照片来获得。
将参照图29至46详细描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瓶保持部分72和封盖保持部分73)。
如上面参照图4所描述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包括瓶保持部分72和封盖保持部分73。调色剂容器32Y首先由用户从上侧放置在瓶保持部分72的瓶保持面72a上,同时调色剂容器32Y取向成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此后,调色剂容器32Y在瓶保持面72a上沿纵向(为安装方向)滑动的同时以封盖部分34Y位于容器主体33Y的前端的状态被推入到封盖保持部分73内。
参照图29和30,瓶保持面72a形成在用于每种颜色的瓶保持部分72上,并且封盖保持部分73形成在用于每种颜色的瓶保持部分73上。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插入到相应的瓶保持面72a和相应的封盖保持部分73内(在白箭头的方向上),使得每个封盖被每个瓶保持部分72不可旋转地保持。
在图29、30、34至36和40至42中,出于清楚显示瓶保持部分72的结构的缘故,四个封盖保持部分73中的一些没有示出。
参照图29至31,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瓶保持部分72包括瓶保持面72a、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作为活门保持机构的活门关闭机构72d、调色剂供给口72w和密封元件76。
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操作时,瓶保持面72a作用为调色剂容器32Y的滑动面,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Y的设定结束后作为可旋转容器主体33Y的保持单元。
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是梯形肋,形成在瓶保持面72a上的封盖保持部分73侧(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如参照图18所描述的,与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相同步,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向上推动封盖部分34Y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以释放止挡件34d22和接触部分34n5之间的接触状态(以允许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
参照图29至31和43至45,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设置在瓶保持部分72上被封盖保持部分73所覆盖的位置,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上调色剂供给口72w的上游侧。成对的活门关闭机构72d是大致为马靴形状的元件,其布置成在图43中的垂直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围绕支撑轴72d3可旋转,扭转螺旋弹簧布置在该支撑轴72d3处。第一保持单元72d1形成在相应的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一端上,并且第二保持单元72d2形成在活门关闭机构72d的另一端上。如上所述,在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内的打开/关闭操作时,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被第二保持单元72d2所保持,且封盖部分34Y的垂直表面34s被第一保持单元72d1所保持,使得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时,活门元件34d和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被固定。于是,可以平稳地执行打开/关闭操作。
后面将参照图43至45描述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操作。
参照图29至33,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封盖保持部分73包括主导引销73a、副导引销73b、接合部分73c、施压部分73d、被接合部分73m、天线73e(RFID天线)、驱动齿轮81和轴承73k。
如参照图11所描述的,主导引销73a和副导引销73b分别与封盖部分34Y的第一孔34a和第二孔34b相接合,于是,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位置被固定。
参照图32和46,主导引销73a在纵向上比副导引销73b长(作为基准部分的导引面的位置在相同平面上)。主导引销73a和副导引销73b二者在纵向上(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方向上)延伸。主导引销73a形成为末端逐渐成锥形。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沿着纵向向封盖保持部分73安装操作过程中,可以平稳地将调色剂容器32Y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
被接合部分73m与形成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上的第一接合部分34e和第二接合部分34f(控制部分)相接合。因此,封盖部分34Y在其姿态被控制的同时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和从封盖保持部分73上拆卸。此外,在封盖部分34Y被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同时,封盖部分34Y的姿态被控制。
接合部分73c与形成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上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相接合。由于对应于调色剂容器32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的接合部分73c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上,可以防止特定颜色的调色剂容器(例如,用于黄色的调色剂容器)错误地设定在用于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例如,用于青色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上。
参照图32,接合部分73c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上沿纵向靠近瓶保持部分72侧。因此,由于布置在封盖部分34Y的末端上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在任何其他部分之前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不接合而是干涉,可以可靠地防止活门元件34d被打开,并且防止不同颜色的调色剂错误地从调色剂出口W供给到成像设备主体100上。所述活门元件34d覆盖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
尤其是,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主体100被构造成调色剂容器32Y从上侧放置在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纵向上)滑动,以完成安装操作,需要在封盖保持部分73中靠近瓶保持部分72的位置处确定调色剂容器的不兼容性。因此,接合部分73c布置在靠近瓶保持部分72侧上的结构是有利的。
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被构造成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和接合突起73c之间的位置关系被设定成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过程中,封盖部分34Y的不兼容成形部分34g首先与接合部分73c接合,此后,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与封盖部分34Y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相接合。
因此,由于在确定不兼容性之后执行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容器被错误地设定以及不同颜色的调色剂被供给。
参照图31至33和40,在封盖保持部分73上,轴承73k可旋转地支撑驱动单元91的驱动齿轮81的驱动轴。
天线73e安装在封盖保持部分73的后端面上。天线73e用于执行与RFID芯片35(见图5和9)的非接触无线电通信,该RFID芯片35安装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的端面上。
参照图31至33,封盖保持部分73的施压部分73d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的两侧壁上,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上。
参照图31至33,每个施压部分73d包括滑块73d1和扭转弹簧73d2。滑块73d1的末端具有锥形。更具体地说,参照图33,滑块73d1具有锥形,其中,在瓶保持部分72侧上的斜坡73d12比在后侧(在安装方向上的后侧)上的斜坡73d12更缓和。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拆卸操作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具有良好咔嗒感觉的情况下执行安装/拆卸操作。
扭转弹簧73d2的末端被滑块73d1的凹陷部分(凹陷)73d13保持。滑块73d1插入到封盖保持部分73的滑动插入口73d6中,并且扭转弹簧73d2的螺旋部分插入到封盖保持部分73的轴承73d5内。扭转弹簧73d2的另一端被封盖保持部分73的突起73d7所保持。利用这种结构,成对的滑块73d1被扭转弹簧73d2的弹簧力在图37内的箭头方向上(朝向调色剂容器32Y的方向)偏压。
当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或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拆卸)时,如上构造的该对施压部分73d(滑块73d1)在与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上的力反作用的方向推动封盖部分34Y的受压部分34c。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操作(拆卸操作)的过程中,在受压部分34c和受压部分73d彼此接合的位置处,用户感受到在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的操作力的反作用力,并于是,用户增加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上的操作力,以在一个行程中完成安装操作(或拆卸操作)。从而,在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安装操作(或拆卸操作)过程中,用户获得良好咔嗒感觉。
图34至36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如何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顺序的透视图。图37至39是示出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受压部分34c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施压部分73d接合的同时,封盖部分34Y如何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顺序的横截面图。图40至42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如何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顺序的横截面透视图。
如图34、37和40所示,调色剂容器32Y放置在瓶保持部分72上,并然后向封盖保持部分73推动和滑动。
此后,如图35、38和41所示,调色剂容器32Y的受压部分34c与施压部分73d(滑块73d1的斜坡73d11)形成接触。调色剂容器32Y被进一步推动,并且施压部分73d(滑块73d1)在远离封盖部分34Y的方向(图37中箭头方向的反方向)克服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簧力移动,同时与受压部分34c的斜坡形成滑动接触。
此后,如图36、3和42所示,滑块73d1穿过受压部分34c的斜坡的顶点,并且在滑块73d1的后侧上的斜坡73d12与容器主体33Y侧上的受压部分34c的斜坡形成接触。此时,由于滑块73d1被活门变形单元34d2偏压,在容器主体33Y侧上的受压部分34c的斜坡被后侧上的滑块73d1的斜坡73d12推出,使得封盖部分34Y在一个行程中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后侧移动。结果,封盖部分34Y到达调色剂出口W与调色剂供给口72w重合的位置(正确安装位置)。
当滑块73d1与受压部分34c的斜坡的顶点形成接触时,滑块73d1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推动受压部分34c。
在调色剂容器32Y的一系列安装操作中,在用户在插入开始时感受到小的阻力的同时,进行将调色剂容器32Y向封盖保持部分73的插入,然后当滑块73d1被压向受压部分34c时,用户感受到相对大的阻力,并且当滑块73d1通过受压部分34c时,用户获得在一个行程中调色剂容器32Y牢固配合到后侧上的感觉。以这种方式,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过程中,用户可以可靠地获得咔嗒感受。因此,可以防止将封盖部分34Y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的正确安装位置的安装失败。
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的拆卸操作以上述安装操作相反的顺序执行。
封盖部分34Y的受压部分34c在容器主体33Y侧的斜坡被形成为比在末端侧的斜坡更陡(几乎垂直)。封盖保持部分73的滑块73d1的斜坡73d12的斜度根据受压部分34c而形成得陡峭。因此,完全安装到封盖保持部分73上的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不容易脱落。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形成在封盖部分34Y的两侧部分上的受压部分34c布置在穿过封盖部分的末端(其上形成受压部分34c和不兼容成形部分34g的小直径部分)的中心的虚拟水平面上并且在小直径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类似地,封盖保持部分73的施压部分布置在上述虚拟水平面的相对位置上,以便与成对的受压部分34c形成接触。
利用这种结构,参照图38,当成对的施压部分73d与成对的受压部分34c形成接触时,成对的施压部分73d施加到受压部分34c的力的矢量(由图38中的箭头所示的力的矢量)变成相对于容器主体33Y的旋转轴对称的线。因此,当成对的受压部分34c在调色剂容器32Y被拆卸时被成对的施压部分73d挤压时,封盖部分34Y在图38中的垂直方向上被均匀挤压。因此,可以防止封盖部分34Y不均匀地受压并且防止设置在封盖部分34Y和调色剂容器33Y之间的封盖密封件37被扭曲,由此防止调色剂容器33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的密封能力降低。另外,可以平稳地且以良好平衡执行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操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6,例如,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操作过程中,在封盖保持部分73的主导引销73a开始与封盖部分34Y的主导引孔34a接合的时刻比封盖保持部分73的施压部分73d开始与封盖部分34Y的受压部分34c接合的时刻早。更具体地说,主导引孔34a的开口形成在封盖部分34Y中相对于受压部分34c的顶点的末端侧,并且主导引销73a相对于活门主单元34d1布置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位置延伸到瓶保持部分72侧。
利用这种结构,在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位置固定之后,施压部分73d开始挤压受压部分34c。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时,当成对的施压部分73d挤压成对的受压部分34c时,封盖部分34Y沿着图38的垂直方向均匀受压。
图43至45是示出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关闭操作,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操作和施压部分73d的操作。
如图43所示,当执行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时,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在白箭头方向上的安装操作,第一保持单元72d1与突起34m形成接触,第二保持单元72d2与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形成接触。
此后,如图44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2Y在白箭头的方向上的安装操作进行时,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围绕支撑轴72d3旋转,使得第一保持单元72d1保持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的垂直表面34s,并且第二保持单元72d2保持活门主要单元34d1(保持部分34d11)的侧壁34d11c(活门元件34d),同时第二保持单元72d2与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的接合壁34d11a接合。
此后,活门元件34d与形成在封盖保持部分73(见图29)的调色剂供给口72w的圆周上形成的壁形成接触。于是,在活门元件34d被夹置在壁和第二保持单元72d2之间的同时,活门元件34d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运动被控制(活门元件34d在纵向上部绝对移动)。但是,调色剂容器32Y可以在安装方向上移动,并且活门元件34d能够在打开方向上相对移动。即,如图45所示,活门元件34d相对移动到容器主体33Y侧,由此打开调色剂出口W。在此时,如图45所示,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被执行,使得第一保持单元72d1保持封盖部分34Y的垂直表面34s,并且第二保持单元72d2保持活门元件34d,同时第二保持单元72d2与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接合。因此,活门元件34d和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被固定,并且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平稳执行。
当调色剂容器32Y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封盖保持部分73)上去除(拆卸)时,在与上述安装操作相反的顺序执行操作。即,以图45、44和43的顺序,随着活门元件34d的关闭操作,执行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操作。
参照图4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作用为被第一保持单元72d1所保持的保持表面的垂直表面34s在安装方向上(向图45中的右侧)延伸(由于突起34m被布置),当调色剂容器32Y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去除时,活门关闭机构72d(第二保持单元72d2)利用垂直表面34s释放活门元件34d(保持部分34d11)的保持的时刻可以相对于活门关闭机构72d完全关闭活门元件34d的时刻延迟。即,由于垂直表面34s(突起34m)延伸成向图44中的右侧突出,当活门元件34d的关闭操作被执行(从图45所示的状态向图44所示的状态的相对运动)时,在第一保持单元72d1保持突起34m的垂直表面34s且第二保持单元72d2保持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的同时,如图43所示的活门关闭机构72d的旋转被防止并且活门元件34d的关闭操作可以完成。换句话说,当垂直表面34s没有延伸成向图45中的右侧伸出时,在较早的时刻第一保持单元72d1释放垂直表面34s的保持,且活门关闭机构72d立即旋转,如图43所示,并于是,第二保持单元72d2也释放活门元件34d的保持部分34d11的保持,于是,活门元件34d不能完全结束关闭操作。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突起34m布置在封盖部分34Y上,可以防止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完全关闭调色剂出口W之前从设备主体100上拆卸。
参照图43至4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操作中,用于挤压封盖部分34Y的施压部分73d的挤压力变得最大的时刻(滑块73d1到达受压部分34c的顶点的时刻)被形成为与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与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接合的时刻(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最大的时刻)不同。
因此,即使在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与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接合时没有通过增加与施加到封盖部分34Y的力相对应的力将用于挤压受压部分34c的施压部分的相对大的挤压力,在安装/拆卸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用上述受压部分34c获得咔嗒感觉。
参照图43至4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时,活门元件34d首先随着用于保持活门元件34d的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操作开始打开操作,此后,施压部分73d开始加压受压部分34c的操作。此外,当调色剂容器32Y(封盖部分34Y)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上拆卸时,施压部分73d首先结束挤压受压部分34c的操作,以将施压部分73d从受压部分34c上分离,此后,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与活门元件34d的关闭操作一起释放活门元件34d的保持。
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被安装时,当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开始保持活门元件时,封盖部分34Y不从施压部分73d接收挤压力。于是,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可以随着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保持操作而平稳执行(不会发生活门元件34d的打开失败)。在调色剂容器32Y被拆卸时,当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停止保持活门元件34d时,封盖部分34Y没有从施压部分73d接收挤压力。因此,活门元件34d的关闭操作可以随着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的保持操作而平稳执行(不会发生活门元件34d的关闭失败)。
当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的安装操作进行时,瓶保持部分72和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每个部分如下面所述依次与封盖部分34Y接合。
封盖部分34Y在瓶保持面72a上滑动,并且不兼容成形部分34g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c接合。封盖部分34Y的第一接合部分34e和活门元件34d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接合部分73m相接合,使得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被控制。于是,封盖部分34Y的第一孔34a与封盖保持部分73的主导引销73a接合,使得主导引的位置被固定。此后,封盖部分34Y的第二孔34b与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副导引销73b接合,使得主和副导引的位置被固定。在定位完成之前,活门元件34d开始打开操作,同时活门元件34d和封盖部分34Y在封盖保持部分73内的姿态被活门关闭机构72d(活门保持机构)固定,此后,施压部分73d开始挤压受压部分34c的操作。在与施压部分73d挤压受压部分34c的时刻不同的时刻,止挡件释放偏压部分72b释放封盖部分34Y的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34d22和接触部分34n5之间的接触状态。于是,在封盖部分34Y中打开的调色剂出口W和封盖保持部分73的调色剂供给口72w彼此连通,这就完成了封盖部分34Y(调色剂容器32Y)在封盖保持部分73(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内的设定。此时,容器主体33Y的齿轮33c与设备主体100的驱动齿轮81啮合,并且封盖部分34Y的RFID芯片35位于执行与设备主体100的天线73e无线电通信最佳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用户将调色剂容器32Y放置在瓶保持部分72上并且将调色剂容器32Y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几个动作导致与用户的操作同步,活门元件34d执行调色剂出口W打开/关闭操作,并且完成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拆卸操作。
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被设置成使得具有相对大开口面积的调色剂出口W以沿垂直方向面朝下的方式布置。因此,调色剂可以通过其重量高效地从调色剂出口W直接排出。
此外,调色剂容器32Y设定在设备主体100中,使得调色剂容器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因此,可以增加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容量,并且减少调色剂容器32Y的更换频率,而不会影响整个成像设备主体100在高度方向上的布局。
参照图30,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被构造成四个用于不同颜色的瓶保持面72a(瓶保持部分72)中,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不同于相邻瓶保持面72a(瓶保持部分72)的。更具体地说,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以如下顺序降低:用于黄色的瓶保持面72a、用于品红色的瓶保持面72a、用于青色的瓶保持面72a和用于黑色的瓶保持面72a(四个瓶保持面72a以台阶方式布置)。
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将四个瓶保持部分73平行布置,且在相邻的瓶保持部分7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伸出的部分(主要是设置施压部分73d的部分)不会干涉。因此,设备主体100(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可以在垂直于纵向的水平方向上尺寸减小。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止挡件34d22和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该止挡件34d22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的运动,而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用于释放该控制。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用于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时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2Y单独保持时,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不轻易移动。于是,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时,也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伸出。
更具体地说,在传统技术中,需要将活门元件构造成在关闭调色剂出口时活门元件并不轻易移动,以便在调色剂容器为设定在设备主体中而是保持独立时,防止调色剂容器内容纳的调色剂泄露到外侧。此外,为了平稳地打开/关闭活门元件,活门元件需要被构造成它保持与封盖部分成一体,而没有从封盖部分伸出,甚至在活门元件保持调色剂出口打开的情况下,类似于活门元件保持调色剂出口关闭时。相反,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可以提供这样的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其中,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的活门元件在调色剂容器保持独立时并不轻易移动,并且甚至在活门元件保持调色剂出口打开时,活门元件也不从封盖部分突出。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另外,由于封盖部分34Y是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甚至在封盖部分34Y的结构复杂时,封盖部分34Y的尺寸精度和机械强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确保,并且成本可以相对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7至51,详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
图4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48和49是封盖部分34Y的分解透视图,图50是具有焊接到一起的第一元件34Y1和第二元件34Y2的封盖部分34Y的透视图,图51是调色剂容器32Y内的封盖部分34Y的内部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是通过焊接或粘接两个模制部件而形成,而第一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是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容器主体33Y(瓶主体)和布置在容器主体前部上的封盖部分34Y,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除了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外,调色剂容器32Y还包括搅拌元件33f、封盖密封件37、活门元件34d、活门密封件36、和RFID芯片35。
参照图47至51,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封盖部分34Y(封盖密封件37、活门元件34d、活门密封件36和RFID芯片35从其上去除)通过焊接(或粘接)两个模制部件34Y1和34Y2而形成。
更具体地说,封盖部分34Y包括第一元件34Y1和第二元件34Y2。第一元件34Y1包括调色剂出口W、受压部分34c、和用于附着封盖密封件37的附着表面34v。第二元件34Y2包括覆盖第一元件34Y1的一部分的小直径部分34Y2d、和直径大于小直径部分34Y2d的大直径部分(形成插入部分34z的部分)。第一元件34Y1的上部(形成主导引孔34a的部分)、侧部34Y1b(形成受压部分34c的部分)和底部(形成调色剂出口W的部分)配合到第二元件34Y2的凹坑部分34Y2a、34Y2b和34Y2c上,且第二元件34Y2的小直径部分34Y2d配合到并且粘接(焊接)到第一元件34Y1的粘接部分34Y1a上。
参照图47至50,第一元件34Y1的受压部分34c形成在第二元件34Y2的小直径部分34Y2d的外径的范围之内。即,在封盖部分34Y在垂直于纵向的投影平面内观察时,第一元件34Y1的受压部分被构造成不从第二元件34Y2d小直径部分34Y2d的外圆周突出。第一元件34Y1的附着表面34v形成为使得附着表面34v正好配合到第二元件34Y2的小直径部分34Y2d的内径的范围内。
以这种方式,从封盖部分34Y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增加封盖部分34Y的外径的受压部分34c被形成为不从第二元件34Y2的小直径部分34Y2d的外圆周突出。因此,有可能防止封盖部分34Y的尺寸增加(直径增加)。
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包括两个模制的部件34Y1和34Y2,与封盖部分34Y由一个模制部件形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各种部分,如爪元件34j、不兼容成形部分34g、受压部分34c、调色剂出口W和调色剂掉落路径C的布置的灵活性能够增加。
如上所述,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因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2详细描述第三实施方式。
图5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的透视图,从其上去除了活门元件34d。这与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9相类似。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孔34n10,用于减小活门元件34d的止挡件34d22向封盖部分34Y的活门容纳单元34n施加的接触力(挤压力)。
如图5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内包括孔34n10,该孔形成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34d22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穿过的位置处并且在接触部分34n5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处,以便减小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止挡件34d22向活门容纳单元34n施加的接触力(挤压力)。由于如上所述孔34n10布置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当活门变形单元34d2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而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内时,止挡件34d22不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的上表面接触(止挡件不压在活门容纳单元上)。因此,可以减小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孔34n10,用于减小止挡件34d22对活门容纳单元34n的接触力。但是,可以在相同的位置设置沟槽,取代孔34n10。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孔34n10形成在随着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止挡件34d22所穿过的位置处(并且在排除接触部分34n5的范围内)。但是,也可以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完成时止挡件34d22所停止的位置处形成孔或沟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容纳在活门容纳单元34n中(图16和17中所示的状态)时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弹性变形。
如上所述,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因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3详细描述第四实施方式。
图53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活门元件34d的透视图。这个图与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5相当。
第四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突起34d120形成在活门元件34d的活门滑块34d12上。
如图5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活门元件34d(活门主要单元34d1)包括突起34d120,该突起34d120与轨道单元(滑动沟槽34n1和活门轨道34t)形成点接触。
更具体地说,成对的两个突起34d120形成在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活门滑块34d12上,该活门滑块34d12与封盖部分34Y的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和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相接合。
因此,可以减小与滑动沟槽34n1(第一轨道单元)和活门轨道34t(第二轨道单元)相接合的活门滑块34d12的滑动面积。于是,在打开和关闭时,有可能减小活门元件34d上的载荷,使得能够改善安装和拆卸调色剂容器32Y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因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4A和54B,详细描述第五实施方式。
图54A和54B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的爪元件34j的布置的示意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封盖部分34Y的爪元件34j以不同的方式布置。
如图54A和54B所示,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包括爪元件34j,当封盖部分34Y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该爪元件34j平行于圆周方向布置,以便可旋转地保持容器主体33Y。至少一个爪元件34j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并且任何爪元件34j都没有设置在活门容纳单元34n的位置处。
在图54A中,三个爪元件34j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在图54B中,两个爪元件34j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
由于活门容纳单元34n是用于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的部分,与容器主体33Y的间隙保留较大,并且由于该结构而难于在活门容纳单元34n上形成爪元件34j。因此,由于该结构,用于保持容器主体33Y的力(控制力)在封盖部分34Y的底部(布置活门容纳单元34n的部分)处减弱。但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由于至少一个爪元件34j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控制力在容器主体33Y的下侧上较小,并且容器主体33Y易于在垂直方向上倾斜,但是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的爪元件34j可以保持容器主体33Y,使得该倾斜被消除。因此,封盖部分34Y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良好平衡的情况下保持容器主体33Y。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当封盖部分34Y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爪元件34j设置成设置在与活门容纳单元34n相对的上部上的爪元件34j(布置在被图中虚线所围绕的区域中的爪元件)的间距变得比设置在侧部上的爪元件(图中被虚线所围绕的区域外侧所布置的爪元件34j)的间距小。
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良好平衡的情况下由封盖部分34Y可靠地保持容器主体33Y。
如上所述,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因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5至58B详细描述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元件33f以不同方式构成。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容器主体33Y(瓶主体)和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前部上的封盖部分34Y(瓶盖)。除了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见图9)之外,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还包括搅拌元件33f、封盖密封件37、活门元件34d、作为密封元件的活门密封件36和作为电子信息存储元件的RFID芯片35。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内,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与容器主体33Y一起旋转的搅拌元件33f配装到瓶开口33a(开口A)上。更具体地说,参照图55至57,搅拌元件33f的配合部分33f2压配合到瓶开口33a(开口A)上。
如图55至57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33f包括成对的板状元件33f1,它们从封盖部分34Y内的空腔B向容器主体33Y的内侧延伸。搅拌元件33f的板状元件33f1交替地倾斜,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封盖部分34Y和容器主体33Y组装到一起时,搅拌元件33f被构造成其末端(在形成推板33f10的一侧上)到达封盖部分34Y内的调色剂出口W的上侧,并且其另一端(在相对侧上)到达舀起部分(由图9和10中的虚线所围绕的部分)。搅拌元件33f与容器主体33Y的开口A的旋转增加了开口A的调色剂排出能力。
如图55至57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推板33f10布置在板状元件33f1的末端(在朝向封盖部分34Y的内侧的一侧上)。推板33f10是板状元件,其大致垂直于板状元件33f1的主体竖立。每个推板33f10在其外圆周上包括锥形部分33f100。
如上所述,由于推板33f10布置在搅拌元件33f的板状元件33f1的末端上,推板33f10随着搅拌元件33f的旋转而将调色剂向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推动。因此,即使在推板33f10的附近(调色剂掉落路径C)堵塞有调色剂,调色剂也可以平顺地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
图58A-1至58A-4是搅拌元件33f如何在调色剂容器32Y内旋转的示意图,该调色剂容器32Y的搅拌元件33f具有推板33f10(第六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33f)。图58B-1至58B-4是搅拌元件33f如何在调色剂容器32Y内旋转的示意图,该调色剂容器32Y的搅拌元件33f不具有推板33f10(第一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33f)。
在图58A-1至58B-4中,黑色箭头表示搅拌元件33f向调色剂出口W(调色剂供给口72w)传送调色剂的调色剂传送方向。
如图58B-1所示,当推板33f10没有布置在搅拌元件33f的板状元件33f1的末端上时,随着搅拌元件33f的旋转,调色剂沿着封盖部分34Y的内圆周而在圆周方向上被传送。相反,如图58A-1所示,当推板33f10布置在搅拌元件33f的板状元件33f1的末端上时,随着搅拌元件33f的旋转,推板33f10将调色剂朝向调色剂出口W传送(相对于封盖部分34Y的内圆周,大致在垂直方向上传送)。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
因此,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并且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结构复杂时,封盖部分34Y的尺寸精度和机械强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确保,并且成本可以相对降低。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59至61,详细描述第七实施方式。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与第六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柔性元件34u设置在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的附近。
类似于第六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包括容器主体33Y(瓶主体)和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前部上的封盖部分34Y。除了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之外,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还包括搅拌元件33f、封盖密封件37、活门元件34d、作为密封元件的活门密封件36、和作为电子信息存储元件的RFID芯片35(见图9)。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与容器主体33Y一起旋转的搅拌元件33f配装到瓶开口33a(开口A)上。
如图59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33f包括成对的板状元件33f1,该板状元件33f1从封盖部分34Y内的空腔B朝向容器主体33Y的内侧延伸(它们交替倾斜)。第七实施方式的搅拌元件33f在板状元件33f1的末端(在朝向封盖部分34Y的内侧的一侧上)还包括推板33f10,类似于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59和61A至61G,第七实施方式的封盖部分34Y与第六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封盖部分34Y从调色剂掉落路径C到空腔B包括柔性元件34u,该柔性元件34u由柔性材料,如聚酯薄膜制成,厚度为大约0.188mm到0.5mm。更具体地说,如图60所示,一部分柔性元件34u是弯曲的,并且作为附着表面的固定部分34u2(宽度比柔性部分34u1更宽)附着到(固定到)调色剂掉落路径C的内壁(靠近调色剂出口W的一侧上且在搅拌元件33f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的内壁)上。具体地说,固定部分34u2附着到调色剂掉落路径C的内壁上,使得柔性元件34u的弯曲部分可以位于调色剂掉落路径C中。柔性元件34u的柔性部分34u1是自由端,并且从调色剂掉落路径C延伸到空腔B的内侧。随着搅拌元件33f的旋转,柔性部分34u1的末端与推板33f10形成接触,使得即使在调色剂出口W的附近(调色剂掉落路径C)堵塞调色剂时,调色剂也可以平稳地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
更具体地说,如图61A至61D所示,推板33f10随着搅拌元件33f的旋转而推动柔性元件34u(柔性部分34u1),使得柔性元件34u以弧线逐渐弯曲。此时,即使在调色剂填充在调色剂掉落路径C的内壁和柔性元件34u之间,如图61A所示的状态,由于柔性元件34u以弧线较大弯曲并且如图61D所示调色剂掉落路径C的内壁和柔性元件34u之间的空间增加,填充在调色剂掉落路径C内的调色剂被松动。
此后,如图61E所示,推板33f10的平面部分和柔性元件34u的平面部分彼此重叠,并且柔性元件34u变形使得固定部分34u2和柔性部分34u1相对于彼此变成大致平面。在此过程中,柔性元件34u和调色剂之间的空间逐渐加宽,使得调色剂越来越松动,并且通过推板33f10的推动而供给到该空间中(如图59所示的状态)。于是,在调色剂出口W(调色剂掉落路径C)处的调色剂排放能力和调色剂松动性能增加。此后,如图61F所示,柔性元件34u完全翘曲,并且与推板33f10的接触被释放。然后,如图61G所示,柔性元件34u由柔性元件34u的弹性力而返回到初始状态。此时,调色剂接收到柔性元件34u的弹性所产生的返回力,使得在调色剂掉落路径C处的调色剂松动和调色剂排出加速。
柔性元件34u的形状不局限于第七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例如,柔性元件34u可以不具有弯曲部分,或者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固定部分34u2。
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
因此,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并且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结构复杂时,封盖部分34Y的尺寸精度和机械强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确保,并且成本可以相对降低。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62至64,详细描述第八实施方式。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八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33Y与封盖部分34Y一起被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不可旋转地保持,而上述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33Y被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可旋转地保持。
参照图62,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主体33Y(瓶主体)和布置在容器主体的前部上的封盖部分34Y(瓶盖)。
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容器主体33Y(瓶主体)通过诸如粘接、熔接或咬合的任何方式固定到封盖部分34Y(瓶盖)上。即,容器主体33Y没有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封盖部分34Y上,而是固定到封盖部分34Y上,使得不可相对转动。
第八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33Y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螺旋形的突起没有形成在其圆周表面上。齿轮33c没有一体形成在容器主体33Y上,这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齿轮元件42Y(见图64)和搅拌元件33f布置成相对于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可旋转。用于向开口A传送容器主体33Y内容纳的调色剂的传送元件41Y(见图63)布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内侧,这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封盖部分34Y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布置,除了容器主体33Y粘结(固定)于其上。
搅拌元件33f可以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布置,除了搅拌元件33f未固定于容器主体33Y上。
参照图63和64,下面给出详细解释。
参照图63,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把手33d布置在容器主体33Y沿纵向上的一端(与沿纵向布置封盖部分34Y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并且在安装到设备主体100上的安装方向上的后端),使得用户可以抓住该把手33d来用于安装/拆卸调色剂容器32Y。从容器主体33Y的内侧通向外侧的通孔形成在把手33d上,并且盖元件49Y可拆卸地安装到该通孔上。盖元件39Y用于在制造或回收时向调色剂容器32Y供给调色剂(或清除调色剂)。当调色剂要被供给(或清除)时,盖元件49Y从容器主体33Y上取下。此后,当调色剂的供给完成时,盖元件49Y安装到容器主体33Y上。
参照图63,布置在容器主体33Y内侧的传送元件41Y是通过将薄的柔性搅拌元件41Yb安装到轴41Ya上而形成,该柔性搅拌元件41Yb由诸如聚酯薄膜的材料制成。传送元件41Y的轴41Ya被构造成其在纵向上一侧上的端部41Ya1(见图64)与布置在搅拌元件33f的旋转中心的连接部分33f20相接合,并且在纵向上另一侧上的端部被轴承33d1(它是把手33d的底部或者形成在容器主体33Y的内侧的一部分上)可旋转地支撑。在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被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不可旋转地保持的同时,当搅拌元件33f与齿轮42Y一起被驱动单元91施加的驱动力所旋转时,在连接部分33f20的位置处连接到搅拌元件33f上的传送元件41f与搅拌元件33f一起旋转。因此,容纳在容器主体33Y内的调色剂被布置在传送元件41Y上的柔性搅拌元件41Yb的传送力而朝向封盖部分34Y侧传送。
传送元件41Y的柔性搅拌元件41Yb在纵向上的多个位置(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为六个位置)处包括狭缝41Yb1。因此,柔性搅拌元件41Yb的边缘(没有被轴41Ya支撑的自由端侧)随着传送元件41Y的旋转而与容器主体33Y的内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并且柔性搅拌元件41Yb在旋转过程中被适当地扭转和弯曲,使得容纳在容器主体33Y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并且传送到图63中的右侧。
从而,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可以从封盖部分34Y的调色剂出口W排出调色剂。
参照图64,齿轮元件42Y被可旋转地安装到容器主体33Y上。
更具体地说,形成在齿轮元件42Y上的齿轮接合部分42Yb与形成在瓶开口33a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突起相接合,使得齿轮元件42Y被容器主体33Y可旋转地保持。齿轮部分42Ya(直齿轮)形成在齿轮元件42Y的外圆周表面上。当调色剂容器32Y设定在设备主体100内时,齿轮部分42Ya与设备主体100的驱动齿轮81啮合。
密封元件40Y设置在齿轮元件42Y和瓶开口33a的端面之间,以防止调色剂泄漏到调色剂容器32Y的外侧。密封元件40Y由泡沫弹性材料,如泡沫聚亚安酯形成。密封元件40Y具有环形,以遵循瓶开口33a的端面,并且附着到齿轮元件42Y上。当齿轮元件42Y被设定在调色剂容器32Y内时,密封元件40Y被推到瓶开口33a的端面上,使得容器主体33Y和齿轮元件42Y之间的密封能力得以保证。
齿轮元件42Y甚至未固定到封盖部分34Y上,而是相对于封盖部分34Y的爪元件34j可旋转地保持。通过封盖部分34Y保持齿轮元件42Y的方式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通过封盖部分34Y保持容器主体33Y的瓶开口33a的方式。即,封盖部分34Y的爪元件34j与设置在齿轮元件42Y上的凸缘状接合部分接合,使得齿轮元件42Y可以被封盖部分34Y可旋转地支撑。泡沫弹性材料制成的封盖密封件43Y安装到封盖34Y的一部分上,齿轮元件42Y的端面(在与容器主体33Y相对一侧上的端面)被推抵到该部分上。因此,可以防止调色剂从齿轮元件42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泄漏。
搅拌元件33f安装到齿轮元件42Y的内径部分上。传送元件41Y的轴41Ya(在一端侧上的端部41Ya1)连接到搅拌元件33f的连接部分33f20上,如上面描述的。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封盖部分34Y上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1和C2被构造成使得流动通道面积从上游侧(大致圆柱形空腔B的下侧)向下游侧(调色剂出口W)逐渐增加。即,如图64所示,在垂直方向上下侧上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2的流动通道面积被形成为大于在垂直方向上上侧上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1的流动通道面积(C1<C2)。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调色剂掉落路径被调色剂堵塞,并且允许调色剂平顺地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
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在活门元件34d上包括活门变形单元34d2,该活门变形单元34d2通过利用与活门主要单元34d1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而弹性变形,并且在活门变形单元34d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活门元件34d在打开方向上运动的止挡件34d22和用于释放该控制的止挡件释放单元34d21。封盖部分34Y包括活门容纳单元34n(容纳单元),在活门元件34d的打开操作结束之后,该活门容纳单元34n用于保持和容纳活门变形单元34d2。
因此,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W的活门元件34d在调色剂容器32Y保持独立时不会轻易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活门元件34d从封盖部分34Y突出,即使在活门元件34d保持调色剂出口W打开的时候。
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封盖部分34Y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并且即使在封盖部分34Y的结构复杂时,封盖部分34Y的尺寸精度和机械强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确保,并且成本可以相对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调色剂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内。但是,可以在用于成像设备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和32K中容纳双组份显影剂,以适当地将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份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装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上面描述的相同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像单元6Y、6M、6C和6K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构造为处理盒。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上面描述的相同的优点。
在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33Y形成为可旋转,使得在容器主体33Y内容纳的调色剂朝向开口A被传送。但是,容器主体33Y可以被构造成容器主体33Y与封盖部分34Y一起被调色剂容器保持器70不可旋转地保持,并且容器主体33Y在其内侧包括传送元件(例如,具有传送线圈或者在轴部分上具有多个传送翼部的传送元件,并且该传送元件被与容器主体分离的齿轮在预定方向上旋转),用于将调色剂朝向开口A传送,使得容器主体33Y内容纳的调色剂可以被朝向开口A传送(见图65)。
更具体地说,如图65所示,调色剂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主体33Y、齿轮44Y和封盖部分34Y(瓶盖)。开口A布置在容器主体33Y的前部上,并且齿轮44Y可旋转地布置在开口A的外圆周上。齿轮44Y与设备主体100的驱动齿轮啮合,以围绕旋转轴旋转线圈46Y。开口A用于将容器主体33Y内容纳的调色剂排出到封盖部分34Y内侧的空间中。旋转轴45Y一体地布置在齿轮44Y上,并且螺旋状的线圈46Y(传送线圈)连接到旋转轴45Y上。旋转轴45Y的一端被封盖部分34Y的轴承34Ya支撑。线圈46Y从开口A延伸到容器主体33Y的内侧底部。齿轮44Y围绕容器主体33Y旋转,由此转动旋转轴45Y和线圈46Y。因此,容纳在容器主体33Y内的调色剂被线圈46Y的调色剂传送力传送到开口A侧。齿轮44Y插入到开口A的外圆周内,以便被容器主体33Y和封盖部分34Y夹置。橡胶元件47Y设置在齿轮44Y和容器主体33Y之间在齿轮44Y的一个端面侧。密封元件48Y设置在齿轮44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在齿轮44Y的另一端面侧。利用这种结构,调色剂容器32Y作为整体的密封能力可得以确保。即,可以防止调色剂从齿轮44Y和容器主体33Y之间和齿轮44Y和封盖部分34Y之间泄漏。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上述调色剂容器32Y。于是,可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相同优点。
在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封盖部分34Y内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从上游侧(大致圆柱形空腔B的下侧)到下游侧(调色剂出口W)具有均匀的流动通道面积。但是,可以将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改进成第八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掉落路径C1和C2(见图64),使得流动通道面积从上游侧(大致圆柱形空腔B的下侧)到下游侧(调色剂出口W)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防止调色剂掉落路径C被调色剂堵塞,并且允许调色剂更平稳地从调色剂出口W排出。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使得调色剂容器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在纵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将其中容纳的调色剂向开口传送;封盖部分,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插入到该封盖部分内,并且在其底部包括调色剂出口,用于将已经从容器主体的开口排出的调色剂沿着垂直向下方向排出到调色剂容器的外侧;以及活门元件,该活门元件被保持在封盖部分的底部上,并且沿着封盖部分的外周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在该调色剂容器中,活门元件包括:活门主要单元,该活门主要单元与设置在封盖部分上的轨道单元接合,并且沿着该轨道单元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以及活门变形单元,该活门变形单元一体地形成在活门主要单元上,并且可以通过利用活门变形单元和活门主要单元之间的连接位置作为基点沿着垂直方向弹性变形。此外,在该调色剂容器中,该活门变形单元包括:止挡件,该止挡件与形成在封盖部分上的接触部分形成接触,由此控制活门元件在已经关闭的调色剂出口被打开的方向上的运动;以及止挡件释放单元,该止挡件释放单元沿垂直方向向下突出,并且在从下侧接收到外力时随着活门变形单元的向上弹性变形而向上偏移止挡件,由此释放止挡件和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此外,在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还包括:容纳单元,该容纳单元相对于活门主要单元布置在纵向上的容器主体侧上,并且在活门元件打开所述调色剂出口之后保持和容纳所述活门变形单元。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的容纳单元具有孔或沟槽,用于减小止挡件释放单元和容纳单元之间的接触力,该孔或沟槽形成在随着活门元件的打开操作所述活门变形单元的止挡件释放单元通过的位置处。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的容纳单元具有孔或沟槽,用于减小止挡件释放单元和容纳单元之间的接触力,该孔或沟槽形成在活门元件的打开操作结束时所述活门变形单元的止挡件释放单元所停止的位置处。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的容纳单元具有孔或沟槽,用于减小止挡件和容纳单元之间的接触力,该孔或沟槽形成在随着活门元件的打开操作所述活门变形单元的止挡件通过的位置并且在接触部分的位置之外的位置。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的容纳单元具有孔或沟槽,用于减小止挡件和容纳单元之间的接触力,该孔或沟槽形成在所述活门元件的打开操作结束时所述活门变形单元的止挡件所停止的位置。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活门元件的活门主要单元包括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与所述轨道单元形成点接触。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所述封盖部分的轨道单元包括在纵向上延伸以支撑活门主要单元的活门变形单元侧的第一轨道单元以及在纵向上延伸以支撑活门主要单元的与所述活门变形单元侧相对的一侧的第二轨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在纵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在纵向上的长度短。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当活门元件完全打开所述调色剂出口时,活门主要单元的被第二轨道单元支撑的部分与第二轨道单元分离开,并且所述活门主要单元仅由第一轨道单元支撑。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包括多个爪元件,所述多个爪元件与所述容器主体接合,以可旋转地保持所述容器主体,所述爪元件平行于所述封盖部分的圆周方向布置,使得在所述封盖部分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任何爪元件都不设置在容纳单元的位置处,并且至少一个爪元件设置在与容纳单元相对的上部上。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当封盖部分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设置在与容纳单元相对的上部上的爪元件之间的间距比设置在封盖部分的侧部分上的爪元件之间的间距小。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包括突起,该突起布置在容纳单元附近,以减小封盖部分和容器主体之间的间隙。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所述止挡件形成在活门变形单元的末端上,所述末端在与活门主要单元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止挡件释放单元形成在所述止挡件和连接位置之间。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容器主体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包括螺旋形突起,并且被保持为相对于封盖部分可旋转。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包括圆柱形空腔,该圆柱形空腔形成在封盖部分的内侧并且沿着纵向延伸,并包括调色剂掉落路径,该调色剂掉落路径具有柱形,从空腔的下圆周表面到调色剂出口具有恒定的流动通道面积。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成像设备包括上述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设定在成像设备的主体内。
第九实施方式
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内的诸如调色剂盒的一种调色剂容器,圆筒状旋转调色剂容器是已知的,其包括容器主体(圆筒状容器)和可旋转地保持容器主体的末端部分的封盖部分(例如,见日本专利第3628539号)。图66是传统圆筒状旋转调色剂容器的末端部分的分解截面图。在图中,调色剂容器500包括环形密封元件501、具有类似于茶叶罐的盖的形状的封盖部分510、以及长圆柱形状的圆筒状容器530。在图中,封盖部分510、密封元件501和圆筒状容器为了方便的缘故分开;但是,它们实际上以整体方式组装,如图67所示。此外,为了方便的缘故,仅示出了在圆柱形的轴线方向上圆筒状调色剂容器530的末端部分。
如图66所示,封盖部分510主要包括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盖512的沿圆柱形轴线方向的一端被打开,并且盖512的另一端被封闭。相反,圆筒状元件513在圆柱形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都打开。圆筒状元件513的内径稍大于盖512的外径,并且盖512配合并焊接到圆筒状元件513的内侧上。用于接收圆筒状容器530的接收开口511形成在盖512的沿着圆柱形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上。在圆柱形的厚度方向上穿透圆筒状元件513和盖512的通孔形成在圆筒状元件513和盖512的相应圆周表面的特定部分内。盖512插入圆筒状元件513中,使得其通孔与圆筒状元件513的通孔连通。因此,用于将封盖部分510内容纳的调色剂排出到外侧的调色剂出口519形成在封盖部分510的圆周表面的特定部分处。
朝向圆柱体内侧延伸的钩部分514形成在圆筒状元件513的内圆周表面上。钩部分514在接收开口511侧具有锥形形状,并且在盖512侧具有从其圆周表面基本上垂直竖立的壁形状。大致垂直竖立的表面功能为钩表面,在其上钩住在下面将描述的外圆周突起533。
圆筒状容器530在其末端包括容器开口531。圆筒状容器530还包括外圆周突起533,该外圆周突起533在圆筒状容器的末端的外圆周表面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圆筒状容器530在圆周壁上具有螺旋形沟槽532(下面称为螺旋沟槽532),该螺旋沟槽532从容器内部以与压纹部分相同的方式向内凹入。当从容器的外部观察时,螺旋沟槽532是螺旋形的凹陷部分,而在从容器的内部观察时是螺旋形的凸起部分。
环形密封元件510和圆筒状容器530的末端部分以图中箭头所示的顺序插入到封盖部分510中。此时,环形密封元件501牢固附着到封盖部分510内侧的盖512的后端上。圆筒状容器530的外圆周突起533穿过封盖部分510的钩部分514的锥形突起,于是,圆筒状容器530牢固附着到密封元件501上。在这个状态下,圆筒状容器530的外圆周突起533钩到钩部分514的钩表面上,使得圆筒状容器530被封盖部分510可旋转地保持,而不会从封盖部分510上脱落,如图67所示。
当调色剂容器500的圆筒状容器530被成像设备主体内的驱动单元(未示出)旋转时,容纳在圆筒状容器内部的调色剂(未示出)随着螺旋沟槽532的螺旋运动而在图中从右向左移动。于是,调色剂经过圆筒状容器530的容器开口(图66中的531)移动到封盖部分510的盖512的内侧。此后,调色剂从封盖部分510的调色剂出口519排出到外侧,并且供给到作为成像单元的一部分的显影装置(未示出)。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调色剂容器500中,封盖部分510的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单独形成,以形成钩部分514的钩表面。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钩部分514的钩表面需要形成为从圆筒状元件513的内圆周表面大致垂直竖立的表面,以完成钩在插入封盖部分510的圆筒状容器530的外圆周突起533上的功能。当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不是单独形成,而是通过一体模制形成时,用于模制圆柱体的内部的内模需要从圆柱体的内部拔出,而不能钩在大致垂直竖立的钩部分514的钩表面上。为此目的,需要使用低刚性材料,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作为封盖部分510的材料,以使圆筒状元件513极大变形,用于拔出内模时的运动。但是,这种低刚性材料制成的封盖部分510不具有所需的机械强度。此外,封盖部分510会相对容易地变形或者尺寸精度或平面度精度会降低。因此,难于成功地将圆筒状容器530的外圆周突起533钩在钩部分514上,或者密封元件501的密封能力将下降。另一方面,当使用诸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聚苯乙烯的高刚性材料时,可以获得理想的机械强度、理想的尺寸精度和理想的平面度精度。但是,如果封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不可能将内模从圆柱体的内侧拔出。因此,传统上,已经使用如下的方法,即:高刚性材料的盖512和高刚性材料的圆筒状元件513利用不同的模具形成,此后,它们配合并焊接到一起。
但是,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复杂的操作,其中,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彼此配合,使得用于调色剂出口的相应的通孔可以彼此连通,此后,盖512和圆筒状元件513焊接到一起。这导致成本升高。此外,当焊接量不平衡时,圆筒状元件513在盖512上的姿态会稍微改变,这造成不可能将圆筒状容器530插入到封盖部分510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调色剂容器,它可以解决利用不同模具模制主体和封盖部分的钩部分的问题,并且可以确保封盖部分的理想的机械强度,理想的尺寸精度和理想的平面度精度。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的相同。
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设备包括四个成像单元(处理盒)1Y、1M、1C和1K;光学写入单元20等,它们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装置。
图68是用于Y(黄色)的调色剂容器(调色剂盒)1100Y的透视图。在图中,用于Y的调色剂容器1100Y包括用于容纳Y调色剂(未示出)的容器主体(圆筒状容器)101Y和封盖部分150Y。调色剂容器1100Y还包括密封元件(未示出),这将在后面描述。
如图69所示,封盖部分150Y在其内侧接收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以沿着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覆盖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从容器的外部螺旋形向内凹陷的螺旋沟槽102Y形成在容器主体101Y的圆周表面上。与调色剂供给装置(未示出)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部分103Y和沿圆周方向在整个圆周上突出的外圆周突起104Y也形成在容器主体101Y的圆周表面上。此外,具有圆孔形状的容器开口105Y形成在容器主体101Y的沿圆柱体的轴线方向的末端上,使得容器开口沿圆柱体的轴线方向面朝前。
图70是成像设备的调色剂供给装置的透视图。在图中,作为调色剂容器保持器的调色剂供给装置270包括容器放置板(盒放置板)277,用于放置四个调色剂容器1100Y、1100M、1100C和1100K;以及圆柱体驱动单元278,该圆柱体驱动单元分别驱动相应调色剂容器的容器主体101Y、101M、101C和101K。设定在容器放置板277上的调色剂容器1100Y、1100M、1100C和1100K的封盖部分150Y、150M、150C和150K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调色剂供给装置)270的圆柱体驱动单元278接合。如图中箭头X1所示,当与圆柱体驱动单元278接合的调色剂容器1100K在容器放置板277上沿着远离圆柱体驱动单元278的方向滑动时,调色剂容器1100K的封盖部分从圆柱体驱动单元278上拆开。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容器1100K可以从调色剂容器保持器270上拆下。
在没有安装调色剂容器1100K的调色剂容器保持器270内,当调色剂容器1100K在容器放置板277上沿着朝向圆柱体驱动单元278的方向滑动时,如图中箭头X2所示的,调色剂容器1100K的封盖部分与圆柱体驱动单元278相接合。以这种方式,调色剂容器1100K可以安装到调色剂容器保持器270上。用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容器1100K、1100M和1100C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操作安装到或拆卸自调色剂容器保持器270。
如上所述的齿轮部分(未示出)形成在调色剂容器1100Y、1100M、1100C和1100K的每个容器主体101Y、101M、101C和101K的末端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当调色剂容器1100Y、1100M、1100C和1100K的封盖部分150Y、150M、150C和150K与圆柱体驱动单元278接合时,布置在圆柱体驱动单元278上的用于Y、M、C和K的齿轮(未示出)与容器主体101Y、101M、101C和101K的相应齿轮部分相啮合。当圆柱体驱动单元278上的用于Y、M、C和K的驱动齿轮(未示出)被驱动系统(未示出)旋转时,容器主体101Y、101M、101C和101K随着驱动齿轮的旋转在封盖部分150Y、150M、150C和150K上旋转。
在上述图68中,当如上所述,容器主体101Y在封盖部分150Y上旋转时,容器主体101Y内的Y调色剂(黄色调色剂)沿着螺纹状螺旋沟槽102Y从旋转轴方向上的后端侧向前端侧移动。Y调色剂通过布置在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上的容器开口(图69中的105Y)流入到封盖部分150Y中。
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特征结构。在上述图69中,封盖部分150Y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其中,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着轴向同心叠置,该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是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具有相对大的直径,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是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具有相对小直径。
图71是在组装之前的调色剂容器1100Y的末端部分的放大纵截面图。在图中所示的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中,在圆柱体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图中的右侧)上未形成侧壁,并且这一端为圆形开口。该开口是用于接收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的接收开口。另一方面,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连接到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的另一端上。在连接位置处(堆叠位置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着正交方向且以环形突出。该环形突出部分作用为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是环形密封元件190Y所附着的附着表面,该密封元件190Y由弹性材料制成,且通过粘结剂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
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是锥形的。从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的整个圆周突出的外圆周突起104Y形成在末端部分开始成锥形的位置稍后的位置处。齿轮部分103Y在外圆周突起104Y的后面的位置处在外圆周表面上突出。
钩部分152Y布置在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内圆周表面上,以向圆柱体的内侧突出。每个钩部分152Y在圆柱体轴线方向上的后端侧具有锥形形状,其朝向前端侧倾斜竖立,并且每个钩部分152Y的前端侧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内圆周面大致垂直地竖立。大致垂直地竖立的表面作为用于钩在外圆周突起104Y上的钩表面。
当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插入到封盖部分150Y中时,容器主体101Y的外圆周突起104Y穿过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钩部分152Y。于是,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牢固附着到泡沫聚亚安酯形成的密封元件190Y上,如图72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容器主体101Y的外圆周突起104Y钩在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上。因此,容器主体101Y可以被封盖部分150Y可旋转地保持,而不会从封盖部分150Y上脱落。
图73是从前端侧看到的封盖部分150Y的放大透视图。图74是从接收开口侧看到的封盖部分150Y的放大透视图。如图74所示,钩部分152Y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几厘米(cm),而不是在封盖部分150Y的内圆周表面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四个钩部分152Y设置在同心圆上,其中心在圆柱体的轴线上,以具有90度的相位角。切口155Y布置在每个钩部分152Y沿圆周方向的两侧上。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壁上,钩部分所形成的部分通过钩部分两侧上的切口155Y与其他部分分离开,使得钩部分在圆周壁上所形成的部分易于在垂直方向上弯曲,如图75所示。
每个钩部分152Y从圆柱体的内圆周表面的突出量大约为1毫米(mm)。每个钩部分152Y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约是9mm。
如图73和74所示,冲切孔154Y形成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上。冲切孔154Y形成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的整个区域内面对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四个钩部分152Y的相应钩表面的区域中。每个冲切孔154Y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与每个钩部分152Y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即,9mm。每个冲切孔154Y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是2mm。
图76是在用于模制的模具中模制的封盖部分150Y的横截面图。封盖部分150Y利用模制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外模910、模制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圆周表面的内模912和模制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和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环形顶壁的第二外模911而模制。第一外模910具有管形结构,具有用于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内圆周表面。内模912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用于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小直径圆筒状部分和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表面。第二外模911的大部分用于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和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环形顶壁,而第二外模911的部分作为用于模制钩部分(图71中的152Y)的钩表面的钩模制元件911a。钩模制元件911a从第二外模911的主体的底面延伸,并且进入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侧,同时穿过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环形顶壁。如图77所示,当模制之后第二外模911沿着圆柱体的轴线方向从封盖部分150Y中拔出时,已经进入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侧的钩模制元件911a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一起拔出。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整个区域内钩模制元件911a已经穿透的部分留作冲切孔154Y。在图77中,为了方便的缘故,仅两个钩模制元件911a被示出;但是,实际上,具有四个钩模制元件911a从第二外模911的主体的底面延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四个冲切孔154Y在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过程中通过钩模制元件911a本身而模制在环形顶壁153Y上,用于单独模制四个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的钩模制元件911a可以通过该冲切孔分别从模制的封盖部分150Y的内侧拉到外侧。利用这种结构,用于单独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四个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的四个钩模制元件911a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内侧的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并也在环形顶壁153Y上模制冲切孔154Y,该冲切孔154Y用于将钩模制元件在模制之后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侧拉出到外侧。因此,即使在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和钩部分152Y通过一体模制形成,也可以轻易将位于封盖部分150Y内侧的钩模制元件911a通过冲切孔154Y拉出到外侧,而不必强制变形封盖部分150Y。于是,通过利用高刚性材料,如ABS或聚苯乙烯作为封盖部分150Y的材料,可以确保理想的机械强度、理想的尺寸精度和理想的平面度精度,并且也通过一体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盖和钩部分152Y解决了单独模制的问题。
钩部分152Y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虽然上面详细描述了用于Y的调色剂容器1100Y,用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容器1100M、1100C和1100K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78所示,在封盖部分150Y中,形成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的同心圆区域上的四个冲切孔154Y(在图中示出两个)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是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的环的内径。即,在成像设备中,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大于环形顶壁153Y的环的内径(D2)。因此,在环形顶壁153Y中,在内径D1和内径D2之间形成了环形平面区域,使得用于安装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区域被确保在平面区域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是35mm。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是30mm。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在法线方向上的宽度是2.5mm。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附加特征结构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79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用于Y的封盖部分150Y和密封元件190Y的横截面图。作为密封元件190Y,使用外径D3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且小于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的密封元件。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密封元件190Y可以牢固地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整个圆周上。此外,由于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大于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可以将密封元件190Y插入到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内,同时保持密封元件190Y的形状不变形。在第一实施例中,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是39.4mm,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是37mm。
此外,作为密封元件190Y,使用这样的密封元件,其外径D3小于四个冲切孔154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四个冲切孔154Y在具有与环形顶壁153相同的直径的虚拟圆上平行排列,并且该密封元件的内径D4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此原因如下:即,从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突出的毛刺不可避免地在冲切孔154Y的圆周上或者环形顶壁153Y的环的内部产生。在毛刺的位置处,密封元件190Y对顶壁的内表面的附着性由于突出的毛刺而降低。因此,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被形成为小于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且内径D4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利用这种结构,密封元件190Y可以牢固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上内径D1和内径D2之间的区域上。因此,可以防止毛刺和密封元件190Y之间的附着。
如图80所示,容器主体101Y形成为末端的外径D6小于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并且内径D7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利用这种结构,容器主体101Y的环形末端端面的整个区域被可靠地推抵到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的外径D6是34mm,且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是35mm。
如图81所示,环形加强元件191Y被固定到密封元件190Y上。加强元件191Y具有与密封元件190Y相同的尺寸。加强元件191Y的厚度等于或大于0.05mm。由于加强元件191Y固定到密封元件190Y上,可以防止泡沫聚亚安酯制成的密封元件190Y弯曲,以可靠且牢固地将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有限附着区域上,并且防止密封元件190Y磨损或破裂。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0.05mm且聚酯薄膜制成的元件用作加强元件191Y。Nitto Denko公司制造的双面胶带530R号用作将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上的双面胶带(未示出)。INOAC公司制造的PORON LE-20LF(厚度3mm)用作泡沫聚亚安酯构成的材料,用于形成密封元件190Y。如图82所示,在插入到封盖部分150Y内时,密封元件190Y和加强元件191Y附着到特定夹具195上,以便密封元件190Y和加强元件191Y能够在保持正确姿态的同时附着到封盖部分150Y的环形顶壁153Y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密封元件190Y通过被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推动而被挤压0.5mm到1.5mm。
第二实施例
如图83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四个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该四个冲切孔在环形顶壁153Y上沿着圆形方向平行排列。更具体地说,外径D3是37mm,而内径D1是35mm。
利用这种结构,如图84所示,附着到大直径圆筒状部分251Y的内表面上的密封元件190Y的外边缘部分经由冲切孔154Y暴露于外侧。因此,如图中所示,通过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外侧插入到冲切孔154Y内的薄夹具,可以容易拆卸密封元件190Y。于是,在封盖部分150Y被回收时,可以容易更换密封元件190Y。
图85是在根据一项改进的成像设备内用于Y的封盖部分150Y的放大透视图。在该改进的成像设备中,四个冲切孔154Y没有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的环形顶壁上,而是平行于圆周方向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壁上。
图86是在用于模制的模具中的封盖部分150Y的横截面图。封盖部分150Y是通过用于模制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外模913、用于模制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圆周表面的内模916、用于模制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和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环形顶壁的第二外模914以及用于模制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的钩模制元件915。第一外模913是基本上具有圆筒状结构的模具,其内圆周表面具有与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相同的直径,并且在对应于封盖部分150Y的相应四个钩部分的位置处具有矩形开口。提供了四个钩模制元件915,它们插入到第一外模913上形成的四个相应的矩形开口内。钩模制元件915的末端部分通过穿透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壁而进入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侧,使得钩部分的钩表面由该末端部分形成。如图87所示,当钩部分的钩表面被模制之后,钩模制元件915从外模913中拔出时,钩模制元件915已经穿透的部分作为冲切孔154Y留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壁的整个区域内。
如上所述,根据该改进的成像设备,在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过程中,四个冲切孔154Y通过钩模制元件本身模制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壁上,用于单独模制四个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的钩模制元件915可以通过所述四个冲切孔154Y单独从模制的封盖部分150Y的内侧拉出到外侧。利用这种结构,用于单独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四个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的四个钩模制元件915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内侧的钩部分152Y的钩表面,并且也模制在圆周壁上的冲切孔154Y,该冲切孔用于在模制之后将钩模制元件915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壁拉出。因此,即使在封盖部分150Y的盖(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和钩部分(152Y)通过一体模制而形成,也可以轻易将位于封盖部分150Y内侧的钩模制元件915通过冲切孔154Y拉出到外侧,而不必强制变形封盖部分150Y。于是,通过利用高刚性材料,如ABS或聚苯乙烯作为封盖部分150Y的材料,可以确保理想的机械强度、理想的尺寸精度和理想的平面度精度,并且通过一体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盖和钩部分(152Y),可以解决单独模制的问题。
如图88所示,在四个钩模制元件915从第一外模913拔出之后,第一外模913、第二外模914和内模916从封盖部分150Y移除。
在上述图86中,所谓的分模线的毛刺产生在封盖部分150Y的环形顶壁的整个内表面之内的钩模制元件915和内模916之间的模具边界部分X1处。在该改进的成像设备中,如图89所示,四个分模线所排列的环形轨迹(X1)的内径D8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D2,所述分模线由于用于模制钩的钩模制元件(图86中的915)和内模(图86中的916)之间的边界而产生在环形顶壁的内表面上。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D2是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的环的内径。即,在成像设备中,分模线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8大于环形顶壁的环的内径(D2)。因此,在环形顶壁中,环形平面区域形成在内径D8和内径D2之间,使得用于附着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区域被确保在平面区域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提供了封盖部分150Y,其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其中,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轴向同心叠置,并且具有接收开口,用于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侧接收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此外,四个钩部分152Y沿着圆周方向平行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表面上,并且分别对应于钩部分152Y的四个冲切孔154Y平行布置在直径与环形顶壁153Y相同的虚拟圆上,该环形顶壁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轴向彼此重叠的位置处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垂直方向并成环形突出。此外,圆形开口形成为容器主体101Y的开口。此外,环形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利用这种结构,在模制过程中已经位于封盖部分150Y内侧的钩模制元件911a在模制之后可以从封盖部分150Y通过形成在封盖部分150Y的环形顶壁153Y上的冲切孔154Y拉出。此外,由于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上,可以防止密封元件190Y由于与容器主体101Y的滑动接触而扭曲。
此外,根据该改进的成像设备,提供了封盖部分150Y,其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其中,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轴向同心叠置,并且具有接收开口,用于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侧接收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部分。此外,四个钩部分152Y沿着圆周方向平行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表面上,并且分别对应于钩部分152Y的四个冲切孔154Y沿圆周方向平行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壁上。此外,圆形开口设置为容器主体101Y的开口。此外,环形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该环形顶壁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轴向彼此重叠的位置处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沿垂直方向并成环形突出。利用这种结构,在模制过程中已经位于封盖部分150Y内侧的钩模制元件911a在模制之后可以从封盖部分150Y通过形成在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圆周壁上的冲切孔154Y拉出。此外,由于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上,可以防止密封元件190Y由于与容器主体101Y的滑动接触而扭曲。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四个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所述四个冲切孔154Y平行排列在与环形顶壁153Y具有相同直径的虚拟圆上。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在内径D1和内径D2之间形成环形平面区域,并且确保附着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区域在平面区域上。
此外,根据该改进的成像设备,多个分模线所处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8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所述分模线是在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过程中,由于四个钩模制元件915和用于模制封盖部分150Y的内部的内模916之间的边界而在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产生。利用这种结构,在环形顶壁中,可以在内径D8和内径D2之间形成环形平面区域,并且确保附着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区域在平面区域上。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加强元件191Y固定到密封元件190Y上。利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密封元件190Y弯曲,使密封元件190Y能够可靠地附着到环形顶壁153Y的有限附着区域上,并且防止密封元件190Y被磨损或破裂。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并且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被形成为大于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可以牢固地将密封元件190Y附着到环形顶壁152Y的整个圆周上。此外,由于四个钩部分152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大于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可以在保持密封元件190Y的形状不变形的同时将密封元件190Y插入到封盖部分150Y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内。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的外径D6被形成为小于四个冲切孔154Y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所述四个冲切孔平行排列在与环形顶壁153Y的直径相同直径的虚拟圆上,并且容器主体101Y的末端的内径D7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可靠地将容器主体101Y的环形末端端面的整个区域推抵到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环形顶壁153Y的内表面上。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复印机,环形密封元件190Y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四个冲切孔154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所述四个冲切孔平行排列在与环形顶壁153Y的直径相同直径的虚拟圆上。利用这种结构,通过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151Y的外侧插入到冲切孔154Y内的薄夹具,可以容易拆卸密封元件190Y。因此,在封盖部分150Y回收时,可以容易更换密封元件190Y。
显然本发明不受各实施方式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按照各实施方式中所建议的之外的各种形式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化。此外,部件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不受各实施方式的限制,并且可加以改变为适合实施本发明的那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容器,该圆筒状容器具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圆筒状主体,并且在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布置有外圆周突起;封盖部分,该封盖部分具有多个钩部分,该钩部分平行布置在其内圆周表面上,使得钩部分与所述外圆周突起接合,来保持圆筒状容器,使得在封盖部分容纳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的同时,该圆筒状容器可以在圆形方向上旋转;以及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设置在圆筒状容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和容纳末端部分的封盖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在该调色剂容器中,随着圆筒状容器的旋转,容纳在圆筒状容器内的调色剂从设置在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上的开口排出到封盖部分的内侧,并且封盖部分内容纳的调色剂从形成在封盖部分上的调色剂出口排出到外侧。此外,在该调色剂容器中,在模制封盖部分的过程中,多个冲切孔由钩模制元件本身模制在封盖部分上,通过该冲切孔,用于单独模制用于钩在所述外圆周突起上的钩部分的钩表面的多个钩模制元件可以单独从封盖部分的内侧拉出到外侧。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其中作为具有相对大直径的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和作为具有相对小直径的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的小直径圆筒状部分沿轴向同心叠置。而且,封盖部分具有接收开口,用于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侧接收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此外,钩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表面上。此外,分别对应于钩部分的冲切孔平行地布置在虚拟圆上,该虚拟圆具有与环形顶壁相同的直径,此外,密封元件具有环形,并且附着到环形顶壁的内表面上。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封盖部分具有两阶段圆筒状结构,其中作为具有相对大直径的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的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和作为具有相对小直径的圆柱体形式的结构体的小直径圆筒状部分沿轴向同心叠置。而且,封盖部分具有接收开口,用于从大直径圆筒状部分侧接收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此外,钩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表面上。此外,分别对应于钩部分的冲切孔平行地布置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圆周壁上。此外,密封元件具有环形,并且附着到环形顶壁的内表面上,该环形顶壁在大直径圆筒状部分和小直径圆筒状部分沿轴向彼此叠置的位置处沿着垂直方向并且以环形突出。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冲切孔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D2,所述冲切孔平行地布置在与环形顶壁相同直径的虚拟平面上。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多条分模线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8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D2,其中,所述分模线是在模制封盖部分的过程中由于钩模制元件和用于模制封盖部分的内部的内模之间的边界而在环形顶壁的内表面上产生的。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加强元件固定到密封元件上。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环形密封元件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161Y的内径D2,并且四个钩部分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5被形成为大于环形密封元件的外径D3。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圆筒状容器的末端的外径D6被形成为小于冲切孔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所述冲切孔平行地形成在具有与环形顶壁相同直径的虚拟圆上,且所述圆筒状容器的末端的内径D7被形成为大于小直径圆筒状部分的内径D2。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环形密封元件的外径D3被形成为大于冲切孔所排列的圆形轨迹的内径D1,所述冲切孔平行排列在具有与环形顶壁相同直径的虚拟圆上。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用调色剂形成图像;以及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容纳要被供给到成像单元的调色剂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其中,上述调色剂容器被用作该调色剂容器。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调色剂容器的方法,该调色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该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容器,该圆筒状容器具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圆筒状主体,并且具有在圆筒状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外圆周突起;封盖部分,该封盖部分具有多个钩部分,该钩部分平行布置在其内圆周表面上,使得钩部分与所述外圆周突起接合,来保持圆筒状容器,使得在封盖部分容纳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的同时,该圆筒状容器可以在圆形方向上旋转;以及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设置在圆筒状容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和容纳末端部分的封盖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其中,随着圆筒状容器的旋转,容纳在圆筒状容器内的调色剂从设置在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上的开口排出到封盖部分的内侧,并且封盖部分内容纳的调色剂从形成在封盖部分上的调色剂出口排出到外侧,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利用模具模制封盖部分的步骤,该模具具有多个钩模制元件,用于单独模制用于钩在外圆周突起上的钩部分的钩表面,其中,该步骤包括通过钩模制元件模制封盖部分内侧的钩表面;以及在封盖部分上利用钩模制元件本身模制冲切孔,该冲切孔用于单独将钩模制元件从封盖部分的内侧拉出到外侧。
根据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用过的调色剂容器的方法,该调色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该调色剂容器包括:圆筒状容器,该圆筒状容器具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圆筒状主体,并且具有在圆筒状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外圆周突起;封盖部分,该封盖部分具有多个钩部分,该钩部分平行布置在其内圆周表面上,使得钩部分与所述外圆周突起接合,来保持圆筒状容器,使得在封盖部分容纳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的同时,该圆筒状容器可以在圆形方向上旋转;以及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设置在圆筒状容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和容纳末端部分的封盖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其中,随着圆筒状容器的旋转,容纳在圆筒状容器内的调色剂从设置在圆筒状容器的末端部分上的开口排出到封盖部分的内侧,并且封盖部分内容纳的调色剂从形成在封盖部分上的调色剂出口排出到外侧,所述方法包括:从封盖部分拉出圆筒状容器的步骤,在该封盖部分上由钩模制元件本身模制多个冲切孔,多个钩模制元件能够通过该冲切孔单独从封盖部分的内侧拉出到外侧,所述钩模制元件用于单独模制用于钩在外圆周突起上的钩部分的钩表面;将密封元件从圆筒状容器或封盖部分拆卸的步骤;将新的密封元件安装到圆筒状容器或封盖部分的步骤;用调色剂填充圆筒状容器的步骤;以及将填充有调色剂的圆筒状容器与封盖部分接合的步骤,由此获得回收的调色剂容器。
虽然出于完整和清楚公开的目的已经相对于特定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不由此受到限制,而是被理解为涵盖所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的改进和变型构造,后者完全落入在此陈述的基本教导内。

Claims (8)

1.一种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使得调色剂容器的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所述调色剂容器包括:
圆筒状的容器主体,在纵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将其中容纳的调色剂朝向该开口传送;
封盖部分,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插入到该封盖部分内,并且该封盖部分在其底部包括调色剂出口,用于将已经从容器主体的开口排出的调色剂沿着垂直向下方向排出到调色剂容器的外侧;以及
活门元件,被保持在封盖部分的底部上,并且沿着封盖部分的外周移动,由此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其中
所述活门元件包括:
活门主要部分,与设置在封盖部分上的轨道部分接合,并沿着轨道部分移动,从而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和
活门变形部分,与活门主要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弹性地形成为相对于与活门主要部分的连接位置是可变形的,并且
所述封盖部分包括容纳部分,该容纳部分在活门元件打开调色剂出口之后容纳活门变形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封盖部分的轨道部分包括:
第一轨道部分,在纵向上延伸,使得第一轨道部分支撑活门元件的活门变形部分的一侧,和
第二轨道部分,在纵向上延伸,使得第二轨道部分支撑活门元件的与活门变形部分分开的一侧,其中
第一轨道部分在纵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第二轨道部分在纵向上的长度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当活门元件完全打开调色剂出口时,第二轨道部分所支撑的活门元件的一部分与第二轨道部分分开,并且活门主要部分仅由第一轨道部分支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封盖部分包括多个爪元件,所述多个爪元件与所述容器主体接合,并沿圆周方向设置在封盖部分上,以可旋转地保持该容器主体;并且
所述多个爪元件没有设置在容纳部分的位置处,并且当在垂直于纵向的横截面中观察时,所述多个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横截面的上部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封盖部分包括凸起部,该凸起部布置在容纳部分的附近,用于减小封盖部分与容器主体之间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容器主体在内圆周表面上包括螺旋形突起,并且被保持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封盖部分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封盖部分包括:
圆筒状空腔,该圆筒状空腔形成在所述封盖部分的内侧并且沿着纵向延伸;以及
调色剂掉落路径,该调色剂掉落路径具有柱形,从所述空腔的下圆周表面到调色剂出口具有恒定的流动通道面积。
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该调色剂容器设定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内。
CN201510208275.9A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4749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4045A JP5327648B2 (ja) 2010-03-01 2010-03-01 トナー収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器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器再生方法。
JP2010-044045 2010-03-01
JP2010-052625 2010-03-10
JP2010052625 2010-03-10
JP2010-052559 2010-03-10
JP2010052559 2010-03-10
JP2010134524 2010-06-11
JP2010134325 2010-06-11
JP2010-134524 2010-06-11
JP2010-134325 2010-06-11
JP2011009849A JP5664266B2 (ja) 2010-03-10 2011-01-20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9782A JP5659815B2 (ja) 2010-03-10 2011-01-20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9782 2011-01-20
JP2011-009849 2011-01-20
CN201180021749.9A CN102884482B (zh)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749.9A Division CN102884482B (zh)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9927A true CN104749927A (zh) 2015-07-01
CN104749927B CN104749927B (zh) 2020-01-14

Family

ID=4675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749.9A Active CN102884482B (zh)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N201510208275.9A Active CN104749927B (zh)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749.9A Active CN102884482B (zh) 2010-03-01 2011-03-01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8989636B2 (zh)
EP (1) EP2542945B1 (zh)
CN (2) CN102884482B (zh)
AU (1) AU2011221816B2 (zh)
CA (1) CA2791357C (zh)
HK (1) HK1208533A1 (zh)
MX (2) MX348142B (zh)
NZ (1) NZ601930A (zh)
SG (3) SG183519A1 (zh)
TW (2) TWI428714B (zh)
WO (1) WO20111087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8025A (zh) * 2017-06-16 2017-09-15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粉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0963B2 (ja) * 2012-02-21 2015-11-11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CN102540822B (zh) * 2012-02-23 2013-09-1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芯片接触机构和显影剂盒
KR102129834B1 (ko) * 2012-06-03 2020-07-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015252B2 (ja) 2012-08-31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4681B2 (ja) 2013-03-01 2017-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現像剤補給装置、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収納容器から粉体もしくは流体を搬送する搬送装置
KR101862283B1 (ko) * 2013-03-15 2018-06-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855595B2 (ja) * 2013-03-27 2016-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D734386S1 (en) * 2013-05-17 2015-07-14 Ricoh Company, Ltd. Portion of a powder container
JP6149509B2 (ja) 2013-05-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674B2 (ja) 2013-05-21 2016-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5896B2 (ja) 2013-05-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補給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2643B2 (ja) * 2013-05-21 2016-04-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52699B2 (ja) 2013-05-21 2017-06-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7941B2 (ja) 2013-05-21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004987B1 (en) 2013-05-30 2020-03-11 Ricoh Company,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36802A (ja) * 2013-08-16 2015-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U2015232351B2 (en) * 2014-03-17 2017-06-22 Ricoh Company, Limite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803167B1 (ko) * 2014-03-17 2017-12-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노즐 수용체,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379753B2 (ja) 2014-07-04 2018-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1883B2 (ja) 2014-08-08 2019-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972B2 (ja) * 2014-08-08 2018-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32826B2 (ja) 2014-08-11 2018-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58576B2 (en) 2014-12-11 2017-05-2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360816B1 (en) 2014-12-15 2016-06-0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bottle driv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043212B1 (en) 2015-01-09 2020-07-2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7111266B (zh) 2015-01-14 2020-08-18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和成像装置
JP6860281B2 (ja) 2015-01-14 2021-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594331B2 (en) 2015-02-27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205229672U (zh) * 2015-12-16 2016-05-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匣
JP6460002B2 (ja) * 2016-02-15 2019-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596358B (zh) * 2016-04-07 2024-05-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596357B (zh) * 2016-04-07 2024-02-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06081A (ja) * 2016-12-27 2018-07-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の装着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9831B2 (ja) *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29577B (zh) * 2017-06-07 2018-07-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oner cartridge
WO2019070278A1 (en) * 2017-10-05 2019-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WER STATION FOR DISTRIBUT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
BR112020005000A2 (pt) * 2017-10-05 2020-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ção de guia para recipiente de material de impressão
KR20200025329A (ko) * 2018-08-30 2020-03-1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주사기형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의 플런저 로킹 구조
JP1633452S (zh) * 2018-09-21 2019-06-10
US11048189B2 (en) * 2019-03-13 2021-06-2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heet member with two portions to move toner
WO2020214137A1 (en) * 2019-04-14 2020-10-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ainer
JP2022158083A (ja) 2021-04-01 2022-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19737A (ja) * 2022-02-17 2023-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430A (zh) * 1998-09-22 2000-04-26 佳能株式会社 色粉添加容器和色粉添加装置
JP2002162819A (ja) * 2000-11-28 2002-06-07 Konica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20060210319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Goro Katsuyama Agent containing unit having improved usability, agent refill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14074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03315A (zh) * 2005-06-07 2008-01-09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容器和成像装置
DE202009002214U1 (de) * 2009-02-17 2009-07-16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Wu-Chi Schaltmechanismus für Tonerpatrone
US20090279921A1 (en) * 2008-05-07 2009-11-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Toner container, production method for toner product and toner replenishing method
CN104062870A (zh) * 2009-09-04 2014-09-24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7628A (en) * 1989-04-07 1990-06-26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JPH041681A (ja) 1990-04-18 1992-0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336808B2 (ja) 1994-04-11 2002-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
JP3471992B2 (ja) 1995-10-26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28539B2 (ja) 1999-01-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3427299B2 (ja) * 2000-11-30 2003-07-1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268344A (ja) 2001-03-06 2002-09-1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
US6826381B2 (en) 2001-12-28 2004-11-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and agent supplying device including absorber conveying by negative pressure
JP3741691B2 (ja) 2002-04-12 2006-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205531B2 (ja) 2003-08-25 2009-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2091A (ja) 2003-09-19 2005-04-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収納容器
JP4167589B2 (ja) 2003-12-17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収納容器、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825A (ja) 2004-02-06 2005-08-1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343074B2 (ja) 2004-03-19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容器収納装置、該容器収納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630A (ja) 2004-04-02 2005-10-20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589384B1 (en) 2004-04-23 2020-01-08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JP4769465B2 (ja) 2005-01-26 2011-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07857B1 (ko) 2004-07-14 2008-0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말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456957B2 (ja)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23140B2 (ja) 2004-08-31 2010-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TW200732870A (en) * 2005-04-27 2007-09-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WO2006132259A1 (ja) 2005-06-07 2006-12-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0901B2 (ja) * 2006-07-13 2010-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3090A (ja) 2006-07-31 2008-02-14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0438B2 (ja) 2007-01-24 2013-0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2544B2 (ja) * 2007-05-29 2012-1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126373B2 (en) * 2007-09-28 2012-0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being scattered from the device
JP4698694B2 (ja) 2008-03-17 2011-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71279A (ja) 2008-05-07 2009-11-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JP5382499B2 (ja) 2008-07-01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99686B2 (ja) 2008-08-08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18030B2 (en) 2008-11-27 2014-12-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83101B2 (ja) 2009-09-0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241B2 (ja) * 2010-08-09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430A (zh) * 1998-09-22 2000-04-26 佳能株式会社 色粉添加容器和色粉添加装置
JP2002162819A (ja) * 2000-11-28 2002-06-07 Konica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20060210319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Goro Katsuyama Agent containing unit having improved usability, agent refill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03315A (zh) * 2005-06-07 2008-01-09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容器和成像装置
US2007014074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79921A1 (en) * 2008-05-07 2009-11-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Toner container, production method for toner product and toner replenishing method
DE202009002214U1 (de) * 2009-02-17 2009-07-16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Wu-Chi Schaltmechanismus für Tonerpatrone
CN104062870A (zh) * 2009-09-04 2014-09-24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8025A (zh) * 2017-06-16 2017-09-15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粉盒
CN107168025B (zh) * 2017-06-16 2020-02-14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粉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08741A1 (en) 2011-09-09
CN102884482B (zh) 2015-06-03
US8989636B2 (en) 2015-03-24
CN104749927B (zh) 2020-01-14
TW201135378A (en) 2011-10-16
SG183519A1 (en) 2012-10-30
TWI428714B (zh) 2014-03-01
EP2542945B1 (en) 2021-07-21
MX348142B (es) 2017-05-30
AU2011221816A1 (en) 2012-09-20
TWI502291B (zh) 2015-10-01
EP2542945A1 (en) 2013-01-09
US20160342109A1 (en) 2016-11-24
US20150147096A1 (en) 2015-05-28
TW201415179A (zh) 2014-04-16
US9690232B2 (en) 2017-06-27
CN102884482A (zh) 2013-01-16
HK1208533A1 (zh) 2016-03-04
EP2542945A4 (en) 2017-11-01
US9429874B2 (en) 2016-08-30
US20120321341A1 (en) 2012-12-20
AU2011221816B2 (en) 2014-02-06
MX2012009994A (es) 2012-10-01
SG10201606463TA (en) 2016-09-29
SG10201501511VA (en) 2015-04-29
CA2791357C (en) 2018-10-23
NZ601930A (en) 2014-03-28
CA2791357A1 (en) 201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4482B (zh)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N102597887B (zh)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N102918465B (zh) 调色剂容器以及成像设备
CN102667640B (zh) 信息存储装置、可拆卸装置、显影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JP5772004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9050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378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815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639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0474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85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