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7591A - 圆锥滚子轴承 - Google Patents
圆锥滚子轴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7591A CN104747591A CN201410822414.2A CN201410822414A CN104747591A CN 104747591 A CN104747591 A CN 104747591A CN 201410822414 A CN201410822414 A CN 201410822414A CN 104747591 A CN104747591 A CN 104747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tapered roller
- retainer
- barrel surface
- outer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81—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 e.g. grooves on the cage or passages in the rolling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16C19/36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05—Details of interaction of cage and race, e.g. retention or cent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17—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 F16C33/4623—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 F16C33/4635—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made from plastic, e.g. injection moulded window c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F16C33/6674—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related to the amount supplied, e.g. gaps to restrict flow of the liq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在保持器的小径侧端部形成角部,角部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成为与外圈的大端面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利用油的低压区域闭塞由外圈的内周圆筒面和保持器的外周圆筒面形成的圆筒空间,由此来抑制向轴承内部的油的流入量。
Description
在2013年12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66844和在2014年3月2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60337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锥滚子轴承,例如,涉及向机动车的终减速装置等装入而利用收容在该装置内部的油进行润滑的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圆锥滚子轴承,已知有图12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该圆锥滚子轴承具有外圈72、内圈82、多个圆锥滚子74、保持器87。外圈72在内周面具有外侧滚道面71。内圈82在外周面具有内侧滚道面81。圆锥滚子74滚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的滚道面71、81之间。保持器87将上述圆锥滚子74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
圆锥滚子轴承紧凑且能够支承较大的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而且,能够在高速旋转下使用,因此被广泛使用。然而与球轴承相比,转矩损失大,从能量节约的观点出发,该转矩的减少成为课题。
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与该旋转相伴的泵作用,从保持器87的小径侧的端部88与内圈外周85之间、及保持器87的小径侧的端部88与外圈内周75之间流入的油贯通轴承。该油的搅拌阻力较大地有助于圆锥滚子轴承的转矩的增加。在日本特开2005-6942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方式:为了使圆锥滚子轴承内的油的流动适当化而减少转矩,将保持器87的小径侧向径向内方折弯,减小与内圈82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为“内周间隙”)并形成迷宫。而且,在日本特开2008-20278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方式:为了限制保持器87的小径侧的端部88与外圈72的内周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为“外周间隙”)的油的流动而设有调整该外周间隙的单元。
日本特开2008-202785号公报的圆锥滚子轴承使用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副轴驱动齿轮的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中,贯通了轴承的油喷出到未形成向原来的积油处回流的油路的闭塞的空间中。公开了在该闭塞的空间被装满时,向轴承内流入的油的一部分从外周间隙流出的现象。
另一方面,将该圆锥滚子轴承适用于终减速装置时,在油的喷出空间设有循环油路。油沿着从外周间隙向轴承内部流入的方向流动,但是可认为通过减小该外周间隙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贯通轴承流动的流量。
然而,为了抑制向轴承内部流入的油的量,必须确保小的外周间隙。通常保持器由滚动体引导,保持器的位置变动了滚动体与保持器空腔的间隙的量。因此,为了减小外周间隙且在圆锥滚子轴承的旋转中避免保持器与外圈发生接触,必须将尺寸变动抑制得极小地制造保持器,在严格管理尺寸方面存在花费劳力和时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即便没有特别地对于外周间隙严格管理保持器的尺寸,也能够抑制向轴承内部流入的油的量,通过将油的搅拌阻力抑制得较小而减少了旋转中的转矩。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圆锥滚子轴承具备: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外侧滚道面;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内侧滚道面;多个圆锥滚子,滚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侧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滚道面之间;及保持器,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保持所述圆锥滚子,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在小径侧的外周具有以该保持器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外周圆筒面,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外周端部由该保持器的轴向外侧的端面与所述外周圆筒面交叉的角部构成,所述角部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外圈的端面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计算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量特性的结果的坐标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另一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在外圈的大端面与内周圆筒面之间形成有圆角面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另一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方式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另一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方式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计算了内周间隙的流量特性的结果的坐标图。
图11是以往的保持器的小径侧的圆环部的说明图。
图12是以往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8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使用于对机动车的终减速器的小齿轮轴进行支承的用途等。该圆锥滚子轴承1具有外圈2、内圈3、多个圆锥滚子4、将这些圆锥滚子4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进行保持的保持器17。所述外圈2在内周具有外侧滚道面16。所述内圈3在外周具有内侧滚道面11。所述圆锥滚子4滚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的外侧滚道面16与内侧滚道面11之间。所述保持器17将这些圆锥滚子4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方式中,外圈2、内圈3及保持器17是以共用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环状(短圆筒状)。
外圈2的外周面23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轴向两端,大端面21和小端面22通过与轴线C垂直的平面形成。外侧滚道面16为圆锥形状,其小径侧(图1中的左侧)与和轴线C同轴地形成的内周圆筒面31连续。外圈2使用轴承钢来制作,在进行了淬火硬化处理之后,外周面23、大端面21、小端面22、外侧滚道面16、内周圆筒面31分别通过磨削加工而进行精加工。
内圈3中,内周面25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轴向两端,大端面26和小端面27分别通过与轴线C垂直的平面形成。内侧滚道面11为圆锥形状。在内侧滚道面11的大径侧(图1中的右侧),突缘面28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包含轴线C的截面)中形成为与内侧滚道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并且,突缘面28的外径侧与大端面26的外径侧之间形成圆筒面29。
在小端面27侧的外周形成有与轴线C同轴的圆筒面24,在该圆筒面24与内侧滚道面11之间形成有比圆筒面24的外径稍大的外径的小突缘部14。内圈3使用轴承钢来制作,在进行了淬火硬化处理之后,内周面25、大端面26、小端面27、内侧滚道面11、突缘面28、圆筒面24分别通过磨削加工进行精加工。
圆锥滚子4为大致圆锥台的形状,外周的滚动面41被研磨加工成圆锥形状。外圈2和内圈3以外侧滚道面16与内侧滚道面11相互沿半径方向相对的方式同轴地组合。在该外侧滚道面16与内侧滚道面11之间滚动自如地装入多个圆锥滚子4。圆锥滚子4的两端面42、43中的大径侧的端面42被进行研磨加工,与内圈3的突缘面28进行滑动接触。
保持器17通过对聚苯硫醚、聚酰胺等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来制作。保持器17中,小径的圆环部5和大径的圆环部6通过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7来结合。柱部7的轴线的方向大致与圆锥滚子4的轴线的方向相同。在相邻的柱部7与柱部7之间的空间分别各插入一个圆锥滚子4。由相邻的柱部7、圆环部5、圆环部6包围的空间称为空腔。该空腔的圆周方向的内壁与圆锥滚子4的滚动面41接近,轴向的内壁与圆锥滚子4的轴向的两端面42、43接近。保持器17的径向及轴向上的定位通过所述空腔与圆锥滚子4接触来进行。如上述那样,保持器17通过与多个圆锥滚子4接近而被定位。然而,为了使圆锥滚子4能够自如滚动,在保持器17与圆锥滚子4之间需要一定程度的间隙。因此,在轴承旋转时,为了避免保持器17与内外圈2、3接触,在它们之间分别需要一定程度的大小的间隙。当内圈3旋转而圆锥滚子4进行公转运动时,保持器17由该圆锥滚子4引导而公转,与外圈2或内圈3同轴地旋转。
通过图2详细地说明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圆环部5的形状。在圆环部5的外周形成有外周圆筒面51。该外周圆筒面51与柱部7的外周面连续。该圆环部5的外周圆筒面51与形成于外圈2的内周的内周圆筒面31同轴配置。外周圆筒面51与内周圆筒面31具有规定的间隙而在半径方向上相对,在上述外周圆筒面51与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与轴线C平行的圆筒空间R。
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如图2的剖视图所示,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中成为与外周圆筒面51以锐角交叉的圆锥面。以外周圆筒面51与端面19交叉形成的角部52的轴向位置和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体一致的方式装入。关于该圆环部5与外圈2的位置关系,在后面详细叙述。
圆环部5的内周面53形成为与保持器17的轴线C同轴的圆筒形状。该内周面53与内圈3的圆筒面24同轴地配置,内周面53与圆筒面24具有规定的间隙而在半径方向上相对地装入。圆环部5的轴向内侧的侧面54成为在与轴线C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平面。侧面54的外径侧与柱部7的内周面连续。
如上述那样,在保持器17向圆锥滚子轴承1装入时,圆环部5配置在比内圈外周的小突缘部14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圆环部5的轴向内侧的侧面54与小突缘部14的轴向外侧的侧面14a具有小的间隙而相对。而且,如上述那样圆环部5的内周面53与内圈外周的圆筒面24具有规定的间隙地相对。这样,在圆环部5的内周侧与内圈3的外周侧之间形成迷宫。
接着,内圈3旋转时的油的流动通过图2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圆锥滚子轴承1,将内圈3的小端面27侧称为“小径侧”,将内圈3的大端面26侧称为“大径侧”进行说明。在使用该圆锥滚子轴承1的机动车的终减速器中,收容在差速器壳内的油因齿轮的旋转而溅起,向对小齿轮轴进行支承的圆锥滚子轴承1供给大量的油。
当内圈3旋转时,轴承内的油(更详细而言,存在于相邻的圆锥滚子4与圆锥滚子4之间的油)借助离心力而向存在于外方的外侧滚道面16的一方移动。由于外侧滚道面16为圆锥形状,因此油沿着外侧滚道面16向其大径侧移动。如上述那样,在圆锥滚子轴承1产生油从其小径侧向大径侧贯通那样流动的所谓泵作用。
在贯通油量多时,由于圆锥滚子4搅拌油产生的搅拌阻力而转矩增大,装配该圆锥滚子轴承1的装置(在此为终减速器)的动力损失增加。另一方面,贯通油量过少时,无法充分确保圆锥滚子4与外圈2或内圈3进行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润滑,而引起烧结等故障。
由于如上述那样产生泵作用,从而油从圆锥滚子轴承1的小径侧的外圈2与内圈3之间的开口部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流入。如图2所示,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圆环部5位于该开口部。因此,为了减少贯通轴承内部的油量,需要减少从该圆环部5的外周侧和内周侧这双方的流入量。
说明油从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流入。如前述那样,圆环部5的内周侧在与内圈3的外周之间形成迷宫。因此,即使不严格设定保持器17的尺寸精度,只要圆环部5与内圈3的间隙的大小处于一定程度的范围内,就能够减少油从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流入量。关于与该部分的结构相伴的效果,由于在日本特开2005-69421号公报有记载,因此省略在此的详细的说明。
接着,说明油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的流入。在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保持器17的柱部7与外侧滚道面16之间(以下称为“间隙A”)的油借助离心力而从小径侧朝向大径侧流动。因此,以往在保持器17的小径侧端部处于保持器17与外圈2之间的油被间隙A的流动吸引而被向间隙A引导,因此无法充分减少贯通圆锥滚子轴承1的油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器17的小径侧端部,在圆环部5的外周形成与轴线C平行的外周圆筒面51,同样在与平行于轴线C的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圆筒空间R。该圆筒空间R的内周圆筒面31是通过与轴线C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圆筒面。因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该圆筒空间R的油,也不会产生倾斜面的情况下那样从小径侧向大径侧的积极的油的流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器17的端面19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并且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在由于齿轮的旋转而溅起到圆环部5的端面19的油借助离心力向外方飞散时,该飞散的方向成为从外圈2的大端面21分离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该油向圆筒空间R流入的情况。
而且,沿着该端面19向外径侧流动的油的流动在角部52从端面19剥离,而在角部52的里侧(图2的情况下为角部52的右侧)生成压力下降的区域(低压区域)。角部52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该低压区域形成在圆筒空间R的大端面21侧的开口部。
由于油朝向低压侧流动,因此存在于圆筒空间R的油从轴承的内部侧朝向大端面21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圆筒空间R的油被向前述的间隙A侧吸引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油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的流入。
所述低压区域的大小根据保持器17的转速或油的温度等而变化。由车辆的终减速装置通常使用时的条件,在内圈转速:5000/min、油的油温:80℃、圆筒空间R的半径方向的间隙:0.65mm的条件、及外圈2被固定且通过内圈3的旋转而保持器17与圆锥滚子4一起公转的条件下,改变外圈2的大端面21和保持器17的角部52的轴向位置进行了数值解析的结果如图3的坐标图所示。图3的纵轴是通过圆筒空间R的油的量(流量)。该坐标图如下侧(横轴)所示,在保持器端面位置(角部52的顶端的位置)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一致时设为0,保持器端面位置(角部52的顶端的位置)相比大端面21沿轴向突出的方向设为+方向。其结果是,能够确认到角部52从大端面21沿轴向突出的大小为0~1mm左右的区域最为适当。
另外,在上述的条件下,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中,改变端面19与轴线C所成的角度θ(参照图2)而计算的结果是,能够确认到θ为45°~75°时减少流量的效果大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在保持器的外周侧,油流动的间隙由油的低压区域闭塞,由此抑制油向轴承内部的流入量。因此,即便不严格管理保持器的尺寸精度,也能够减少从小径侧向大径侧贯通而流动的油的量。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将油的搅拌阻力抑制得较小并减少了旋转中的转矩的圆锥滚子轴承。
另外,在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1中,如上所述(参照图2),只要将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即可。作为该“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具体例,如通过图3说明那样,说明了角部52的顶端从大端面21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也称为突出尺寸)为1mm以下的方式最为适当的情况。然而,即使在该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超过1mm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约2.6mm以下的话,能够抑制油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流入。即,该突出尺寸为2.6mm以下的情况也包含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当然也包括突出尺寸为0(零)即大端面21与角部52的轴向位置一致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1中,只要将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即可。该“大致相等的位置”中,如图4所示,也包括角部52的顶端的位置成为比外圈2的大端面21稍靠轴向内侧(圆锥滚子4存在的轴承1的内部侧)的情况。即,也可以是突出方向成为-方向(负方向)的情况。这样,作为突出方向成为-方向时的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具体例,例如为-0.4mm以上且小于0mm。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流入(参照图3)。即,即使在突出尺寸为-0.4mm以上且小于0mm的情况下,也包含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另外,如图5所示,在外圈2的大端面21与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圆角面60的情况下,关于角部52的顶端位于比该圆角面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包括在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的情况中。即,角部52的顶端位于从大端面21到圆角面60的所述起点60a为止的轴向范围的情况包含于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需要说明的是,取代圆角面60,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带有倒角60的情况下,关于角部52的顶端位于比该倒角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包含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需要说明的是,圆角面60的半径(倒角60的大小)设为0.5mm以下左右。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另一方式的剖视图。与图1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相比,图6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不同的点是外圈2的形状,其他相同。图6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外圈2具有外侧滚道面16、外圈主体部35、圆筒形状的外圈突出部36。在外侧滚道面16处,圆锥滚子4滚动。在外圈主体部35中,由以外圈2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圆筒面构成的内周圆筒面31形成在内周。外圈突出部36从该外圈主体部35的小径侧沿轴向突出。外圈突出部36的内周面的直径比外圈主体部35的内周圆筒面31(第一内周圆筒面31)的直径大。以下,将该外圈突出部36的内周面称为第二内周圆筒面37。外圈突出部36的外周面和外圈主体部35的外周面由共用的外周面23构成。
通过该外圈突出部36,外圈2的小径侧成为台阶形状。在第一内周圆筒面31与第二内周圆筒面37之间形成有朝向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面38。该第一端面38由与轴线C正交的环状面构成。在第二内周圆筒面37与外圈2的外周面23之间形成有朝向轴向外侧的第二端面21。
图7是图6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所示的保持器17与图6及图7所示的保持器17相同。在图7所示的保持器17中,在小径侧的外周也具有以保持器17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外周圆筒面51。而且,小径侧的外周端部由轴向外侧的端面19与外周圆筒面51交叉的角部52构成。而且,与图1所示的保持器17的情况同样,在图7所示的保持器17中,小径侧的端面19也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外侧倾斜面45。该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外周端部由该外侧倾斜面45与外周圆筒面51呈锐角交叉的角部52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外侧的端面19的整面成为所述外侧倾斜面45。
该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38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该“大致相等的位置”中,除了包括两者的位置完全一致的方式之外,与通过图3说明的情况同样,也包括角部52的顶端从第一端面38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为1mm以下的方式作为最优选的方式。而且,该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可以是超过1mm的情况,也可以与图3中说明的情况同样,为约2.6mm以下。即,关于该2.6mm以下的情况,也包含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而且,在图6及图7所示的方式中,也与图4所示的方式同样,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也包括角部52的顶端的位置成为比外圈2的第一端面38稍靠轴向内侧(圆锥滚子4存在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情况。即,也可以是突出方向成为-方向(负方向)的情况。这样,作为突出方向成为-方向时的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具体例子,与图3中说明的情况同样,例如,突出尺寸为-0.4mm以上且小于0mm。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流入。即,关于该突出尺寸为-0.4mm以上且小于0mm的情况,也包括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另外,在图7所示的方式中,也与图5所示的方式同样,在外圈2的第一端面38与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圆角面60。这种情况下,关于角部52的顶端位于比该圆角面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参照图5)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包括于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的情况中。需要说明的是,取代圆角面60,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带有倒角60的情况下,角部52的顶端位于比该倒角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另一方式的剖视图。该圆锥滚子轴承1具有外圈2、内圈3、多个圆锥滚子4、环状的保持器17。外圈2在内周具有圆锥状的外侧滚道面16。内圈3在外周具有圆锥状的内侧滚道面11。圆锥滚子4滚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外侧滚道面16与内侧滚道面11之间。保持器17将这些圆锥滚子4沿圆周方向以相等的间隔保持。
外圈2中,外周面23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轴向两端,大端面21和小端面22通过与轴线C垂直的平面形成。外侧滚道面16为圆锥形状,其小径侧(在图8中为左侧)与和轴线C同轴地形成的内周圆筒面31连续。外圈2使用轴承钢来制作,在进行了淬火硬化处理之后,外周面23、大端面21、小端面22、外侧滚道面16、内周圆筒面31分别通过磨削加工而进行精加工。
内圈3中,内周面25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轴向两端,大端面26和小端面27分别通过与轴线C垂直的平面形成。内侧滚道面11为圆锥形状。在内侧滚道面11的大径侧(图8中的右侧),突缘面28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包含轴线C的截面)中形成于与内侧滚道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并且,突缘面28的外径侧与大端面26的外径侧之间形成圆筒面29。
在内圈3的小端面27侧形成有从内侧滚道面11的小径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小突缘部14。在该小突缘部14的外周形成有与轴线C同轴的圆筒面24。内圈3使用轴承钢来制作,在进行了淬火硬化处理之后,内周面25、大端面26、小端面27、内侧滚道面11、突缘面28、圆筒面24分别通过磨削加工进行精加工。
圆锥滚子4为大致圆锥台的形状,外周的滚动面41被研磨加工成圆锥形状。外圈2和内圈3以外侧滚道面16和内侧滚道面11相互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方式同轴地组合。多个圆锥滚子4滚动自如地装入到该外侧滚道面16与内侧滚道面11之间。圆锥滚子4的两端面42、43中的大径侧的端面42被研磨加工,与内圈3的突缘面28进行滑动接触。
保持器17通过对聚苯硫醚、聚酰胺等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来制作。保持器17的小径的圆环部5和大径的圆环部6通过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7来结合。柱部7的长度方向大致与外侧滚道面16的倾斜方向相同。在相邻的柱部7与柱部7之间的空间分别各插入一个圆锥滚子4。由相邻的柱部7、圆环部5、圆环部6包围的空间被称为空腔。该空腔的圆周方向的内壁与圆锥滚子4的滚动面41接近,轴向的内壁与圆锥滚子4的轴向的两端面42、43接近。保持器17的在径向及轴向上的定位通过所述空腔与圆锥滚子4接触来进行。这样,保持器17通过与多个圆锥滚子4接近而被定位。然而,为了能够使圆锥滚子4自如滚动,在保持器17与圆锥滚子4之间需要一定程度的间隙。因此,在轴承旋转时为了避免保持器17与内外圈2、3接触,而在它们之间分别需要一定程度的大小的间隙。并且,当内圈3旋转而圆锥滚子4进行公转运动时,保持器17由该圆锥滚子4引导而公转,与外圈2、内圈3同轴地旋转。
通过图9来详细说明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圆环部5的形状。在圆环部5的外周形成有外周圆筒面51。该外周圆筒面51与柱部7的外周面连续。并且,该圆环部5的外周圆筒面51配置在与形成于外圈2的内周的内周圆筒面31同轴上。外周圆筒面51和内周圆筒面31具有规定的间隙而在半径方向上相对,在上述外周圆筒面51与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与轴线C平行的圆筒空间R。
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在其半径方向靠外的区域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外侧倾斜面45。该外侧倾斜面45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轴线C的截面)中成为与外周圆筒面51以锐角交叉的圆锥面。因此,圆环部5的外周端部由外侧倾斜面45与外周圆筒面51呈锐角交叉的角部52构成。并且,外侧倾斜面45与外周圆筒面51交叉而形成的角部52的轴向位置以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体一致的方式装入。关于该圆环部5的外侧倾斜面45与外圈2的位置关系,在后面详细叙述。
而且,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在其半径方向靠内的区域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该内侧倾斜面46在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轴线C的截面)中成为与圆筒状的内周面53以锐角交叉的圆锥面。因此,圆环部5的内周端部由内侧倾斜面46与内周面53呈锐角交叉的角部55构成。并且,该圆环部5的内周端部即所述角部55在轴向的配置上从内圈3的小端面27向轴向内侧的位置设置。且该角部55在半径方向的配置上设置在内圈3的外周面内的圆筒面24的附近。
通过以上,该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在其半径方向靠内的区域具有从圆环部5的内周端部(角部55)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该内侧倾斜面46由以角部55为起点的倾斜面构成。并且,从该内侧倾斜面46起将倾斜角度改变90度以上,在其半径方向靠外的区域具有从该内侧倾斜面46连续的所述外侧倾斜面45。该外侧倾斜面45由以角部52为终点的倾斜面构成。
说明圆环部5的内侧倾斜面46及角部55与内圈3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角部55从内圈3的小端面27向轴向内侧的位置设置。例如,从小端面27到角部55的顶端为止的沿轴向的尺寸(以下,称为轴向尺寸)优选为0(零)以上且1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轴向尺寸为0(零)是指小端面27与角部55的顶端的轴向位置一致的情况。而且,该角部55的顶端设置在内圈3的圆筒面24的附近。例如,从圆筒面24到角部55的顶端为止的半径方向的尺寸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关于所述那样的具有角部55的保持器17与内圈3的轴向的位置关系、及朝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的倾斜角度的计算结果,在后面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角部55接近于内圈3的小端面27与圆筒面24的交叉部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叉部62形成有圆角面。在图9所示的截面中,从内侧倾斜面46向半径方向内侧倾斜延伸的假想的延长线也可以成为与该交叉部62的圆角面交叉的结构。
圆环部5的内周面53形成为与保持器17的轴线C同轴的圆筒形状。该内周面53配置在与内圈3的圆筒面24同轴上。内周面53与圆筒面24具有规定的间隙沿半径方向相对地装入。圆环部5的轴向内侧的侧面54成为平面,侧面54的外径侧与柱部7的内周面连续。
如上述那样,在保持器17向圆锥滚子轴承1装入的状态下,作为小径侧的圆环部5在设于内圈3的小突缘部14的半径方向外侧配置,圆环部5的内周面53与内圈3的圆筒面24具有小的间隙而相对。这样,在圆环部5的内周侧与内圈3的外周侧之间形成迷宫。
接着,通过图9来说明内圈3旋转时的油的流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圆锥滚子轴承1,将内圈3的小端面27侧称为“小径侧”,将内圈3的大端面26侧称为“大径侧”进行说明。在使用该圆锥滚子轴承1的机动车的终减速器中,收容在差速器壳内的油由于齿轮的旋转而溅起,向对小齿轮轴进行支承的圆锥滚子轴承1供给大量的油。
在内圈3旋转时,轴承内的油(更详细而言,相邻的圆锥滚子4与圆锥滚子4之间存在的油)借助离心力而向处于外方的外侧滚道面16的一方移动。并且,由于外侧滚道面16为圆锥形状,因此油沿着外侧滚道面16向其大径侧移动。如上述那样,在圆锥滚子轴承1产生使油以从其小径侧向大径侧贯通的方式流动的所谓泵作用。
贯通油量多时,由于圆锥滚子4搅拌油产生的搅拌阻力而转矩增大,装配有该圆锥滚子轴承1的装置(在此为终减速器)的动力损失增加。另一方面,在贯通油量过少时,无法充分确保圆锥滚子4与外圈2或内圈3进行滑动接触的部分的润滑,会引起烧结等故障。
由于如上述那样产生泵作用,由此油从圆锥滚子轴承1的小径侧的外圈2与内圈3之间的开口部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流入。如图9所示,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圆环部5位于该开口部。因此,为了减少贯通轴承内部的油量,需要减少从该圆环部5的外周侧和内周侧这双方的流入量。
说明油从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流入。如前述那样,圆环部5的内周侧在与内圈3的外周之间形成有迷宫。因此,即便未严格设定保持器17的尺寸精度,只要使圆环部5与内圈3的间隙的大小存在于一定程度的范围内,就能够减少从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油的流入量。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为了抑制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油的流入(减少流入量),除了所述迷宫的功能之外,还具备如下说明的功能。在说明该功能之前,通过图11来说明以往结构。图11是以往的保持器90的小径侧的圆环部91的说明图。圆环部91的内周面95是与内圈98的外周面98a相对的圆筒面。而且,圆环部91的轴向外侧的端面92成为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伴随着内圈98的旋转,通过离心力而具有半径方向向外的速度分量的油沿着内圈98的小端面98b流动。当油从所述小端面98b脱离时,油的一部分朝向轴向内侧流动,与所述端面92的半径方向靠内侧的面发生碰撞而其流动受到阻碍。由此,在油的一部分发生碰撞的区域P1中,成为压力比较高的状态。于是,该区域P1与圆环部91的内周面95和内圈98的外周面98a之间的圆筒空间P2相比,成为压力高的状态,产生从区域P1朝向圆筒空间P2侧的油的流动。由此,油成为容易向圆锥滚子96所存在的轴承内部侧(轴向内侧)侵入的状态。
因此,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油从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流入(减少流入量),圆环部5的内周端部的角部55的顶端设置在从内圈3的小端面27到轴向内侧的位置,且设置在内圈3的圆筒面24的附近。而且,该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在半径方向靠内的区域具有从所述角部55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
因此,伴随着内圈3的旋转,通过离心力而具有半径方向向外的速度分量的油沿着内圈3的小端面27流动。当油从所述小端面27脱离时,该油的一部分朝向轴向内侧流动。然而,根据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结构,圆环部5的内周端部的角部55的顶端与内圈3的小端面27关于轴向的位置一致,或者与小端面27相比靠轴向内侧设置,而且,该轴向外侧的端面19具有以该角部55为起点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因此能够使所述一部分的油沿着该内侧倾斜面46流动,能够向半径方向外侧引导(进行整流)。因此,油的流动难以受到圆环部5的阻碍。其结果是,如上所述在图11所示的以往例的情况下,油的流动受到圆环部91的阻碍,在区域P1中压力升高。该压力升高的区域P1的油通过压力比较低的圆筒空间P2,容易流向轴承内部侧。然而,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油的流动难以受到圆环部5的阻碍,因此能够防止如以往例那样压力升高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以往那样的向轴承内部侧的油的流动的发生。即,能够抑制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油的流入(减少流入量)。
在此,关于保持器17的角部55的顶端与内圈3的小端面27的轴向的位置关系、及内侧倾斜面46的倾斜角度,通过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计算了保持器17的圆环部5与内圈3之间形成的圆筒空间P2(内周间隙)的油的流量特性的结果的坐标图。该图10示出改变角部55的顶端相对于内圈3的小端面27的轴向位置而进行了数值解析的结果。图10的横轴表示角部55的顶端相对于内圈3的小端面27的轴向位置。具体而言,在小端面27与角部55的顶端的轴向位置一致的情况下设为0,将角部55的顶端位于比小端面27靠轴向内侧(在图10的简图中为右侧)的位置的方向设为+方向。图10的纵轴是通过圆筒空间P2的油的量(流量)。
图10中的实线的坐标图表示内侧倾斜面46的倾斜角度α(参照图10的简图)为15°时的解析结果。相对于此,图10中的虚线的坐标图表示倾斜角度α为0°时的解析结果作为以往例。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数值解析中,设为内圈转速:5000/min、油的油温:80℃、圆筒空间P2的半径方向的间隙:0.5mm。而且,是外圈2被固定且通过内圈3的旋转而保持器17与圆锥滚子4一起公转的条件。
从该图10可知,通过使内侧倾斜面46倾斜(α=15°),而通过圆筒空间P2的油的流量减少。即,通过使内侧倾斜面46倾斜,而油容易沿着该内侧倾斜面46流动,能够确认到油向圆筒空间P2侧的流入受到抑制的情况。
另外,能够确认到通过角部55的顶端从小端面27沿轴向分离而通过圆筒空间P2的油的流量减少的情况。具体而言,角部55的轴向位置优选从小端面27沿轴向以0~1mm的范围分离的方式。通过沿着小端面27流动的油从小端面27的外周端部剥离,由此在该流动的里侧形成负压区域。其理由是因为,在角部55的顶端的轴向位置为0~1mm的范围内比较接近小端面27的情况下,所述负压区域形成在圆筒空间P2的入口部(在图10的简图中为左侧部)。其结果是,在圆筒空间P2中,产生从压力相对升高的中央部(在图10的简图中为右侧部)朝向压力降低的入口部(负压区域)侧的流动。由此,可认为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油从轴向外侧向圆筒空间P2浸入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角部55的顶端从小端面27沿轴向越分离,沿着小端面27流动的油越难以到达圆筒空间P2,因此通过圆筒空间P2的油的流量减少。
通过以上,内侧倾斜面46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角部55的顶端优选从小端面27以0~1mm的范围设置在轴向内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纵截面中,与轴线C正交的线和内侧倾斜面46所成的角度α(参照图10的简图)优选为10°~30°,此时减少流量的效果大。
接着,说明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的油的流入。在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保持器17的柱部7与外侧滚道面16之间(以下称为“间隙A”)的油借助离心力而从小径侧朝向大径侧流动。因此,以往在保持器17的小径侧端部处于保持器17与外圈2之间的油被间隙A的流动吸引而被向间隙A引导,因此无法充分减少贯通圆锥滚子轴承1的油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器17的小径侧端部,在圆环部5的外周形成有与轴线C平行的外周圆筒面51,同样在与平行于轴线C的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圆筒空间R。该圆筒空间R的内周圆筒面31是通过与轴线C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圆筒面。因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该圆筒空间R的油,也不会产生倾斜面那样从小径侧向大径侧的积极的油的流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器17的端面19具有的外侧倾斜面45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并且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通过齿轮的旋转而溅起到圆环部5的端面19的油、沿着该圆环部5的端面19具有的内侧倾斜面46及外侧倾斜面45流动的油借助离心力而从角部52向外方飞散时,该飞散的方向成为从外圈2的大端面21分离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该油向圆筒空间R流入的情况。
而且,沿着该端面19向外径侧流动的油的流动在角部52从端面19剥离,在角部52的里侧(在图9的情况下为角部52的右侧)生成压力下降的区域(低压区域)。角部52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该低压区域形成在圆筒空间R的大端面21侧的开口部。
由于油朝向低压侧流动,因此存在于圆筒空间R的油从轴承的内部侧朝向大端面21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圆筒空间R的油被向前述的间隙A侧吸引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的油的流入。
这样,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小径侧的圆环5的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只要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即可。以下,说明关于该“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具体例。该“大致相等的位置”中,除了包括两者的位置完全一致的方式之外,与通过图3说明的情况同样,也包括角部52的顶端从大端面21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为1mm以下的方式作为最优选的方式。而且,向该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可以是超过1mm的情况,也可以与图3中说明的情况同样为约2.6mm以下。即,关于该2.6mm以下的情况,也包括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而且,在该图8及图9所示的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方式同样,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也包括角部52的顶端的位置成为比外圈2的大端面21稍靠轴向内侧(圆锥滚子4存在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情况。即,可以是突出方向成为-方向(负方向)的情况。这样,作为突出方向成为-方向时的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的具体例,与图3中说明的情况同样,例如为-0.4mm以上且小于0mm。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圆环部5的外周侧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的油的流入。即,该-0.4mm以上且小于0mm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另外,在图8及图9所示的方式中,在外圈2的大端面21与内周圆筒面31之间形成有倒角60(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关于角部52的顶端位于比该倒角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可以包括在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取代倒角60而与图5的实线所示的情况同样,带有圆角面60的情况下,关于角部52位于比该圆角面60的内周圆筒面31侧的起点60a靠轴向外侧的方式,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大致相等的位置”中。
另外,在图8及图9所示的方式中,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具有:随着从内周端部的角部55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46;及从该内侧倾斜面46改变倾斜方向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外侧倾斜面45。由此,能够防止保持器17的小径侧的圆环部5沿轴向扩大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圆锥滚子轴承1的轴向尺寸变大的情况。即,假设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的半径方向靠外的区域不是外侧倾斜面45而是与轴线C正交的“圆环面”的情况下,将该圆环部5的外周侧的角部52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将所述“圆环面”与内侧倾斜面46连结时,需要使该圆环部5的内周侧的角部55位于比本实施方式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圆环部5的截面形状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内侧而沿轴向扩大。并且,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当使内圈3的小端面27位于比该角部55靠轴向外侧的位置时,该内圈3的小端面27的位置成为从外圈2的大端面21较大地向轴向外侧飞出的方式。其结果是,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尺寸增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内侧倾斜面46和外侧倾斜面45。由此,能够将内圈3的小端面27和外圈2的大端面21在轴向上形成为大致相同的位置,能够防止圆锥滚子轴承1的轴向尺寸增大的情况。
如以上那样,在所述各方式的圆锥滚子轴承1中,保持器17在小径侧的圆环部5的外周具有以轴线C为中心线的外周圆筒面51。而且,该圆环部5的外周端部由轴向外侧的端面19与外周圆筒面51交叉的角部52构成。并且,该角部52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或第一端面38)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
因此,伴随着圆锥滚子轴承1的旋转,由于离心力,油沿着轴向外侧的端面19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流动。在油通过角部52时,该流动剥离,由此在该角部52的里侧产生低压区域。该保持器17在小径侧的圆环部5的外周具有外周圆筒面51。由该外周圆筒面51和外圈2的内周面(内周圆筒面31)夹持的部分形成圆筒形状的油流路。因此,在所述各方式中,角部52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外圈2的大端面21(或第一端面38)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在圆筒形状的所述油流路的入口部分(轴向外侧部分)产生上述的低压区域。
另一方面,构成该圆筒形状的油流路的所述外周圆筒面51是以保持器17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圆筒面。因此,该外周圆筒面51上的油借助离心力而向半径方向外侧流动,但是成为沿轴向难以流动的结构。并且,如上所述,在圆筒形状的油流路的入口部分(轴向外侧部分)会产生低压区域。其结果是,从圆筒形状的油流路的入口部分(轴向外侧部分)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方向难以产生油的流动。
这样利用油的压力,能够抑制朝向外周间隙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的油的流动。由此,关于该部分的间隙的大小,即使未严格设定尺寸精度,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的油的流入。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油的搅拌阻力小且减少了旋转中的转矩的圆锥滚子轴承1。需要说明的是,在各方式中,该外周间隙小,即,圆环部5的外周圆筒面51与外圈2的内周圆筒面31的间隔小,该间隔例如设定为0.1mm以上且1.5mm以下。
另外,尤其是保持器17的圆环部5的外周端部由轴向外侧的端面19(外侧倾斜面45)与外周圆筒面51呈锐角交叉的角部52构成。因此,在油通过该角部52时,流动容易剥离,能够稳定地产生所述低压区域。
此外,外圈2在小径侧的内周具有以轴线C为中心线的内周圆筒面31。该内周圆筒面31与保持器17的外周圆筒面51在半径方向上相对。因此,附着于内周圆筒面31的油滞留于在该内周圆筒面31的半径方向内侧形成的圆筒形状的油流路,能够使油难以沿着该内周圆筒面31向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侧流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朝向外周间隙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部的油的流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各方式中,如上所述,保持器17通过圆锥滚子4在轴向上被定位。关于圆环部5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9(角部52、55的顶端)与外圈2或内圈3的轴向位置的比较,在圆环部5最靠轴向内侧将保持器17定位的状态下进行。例如,在将作为外周端部的角部52的顶端与外圈2的大端面21(或第一端面38)的轴向位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圆环部5在最靠轴向内侧定位了保持器17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在将作为内周端部的角部55的顶端与内圈3的小端面27的轴向位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在圆环部5最靠轴向内侧而将保持器17定位的状态下进行。
本发明的圆锥滚子轴承1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的结构。在所述各方式中,说明了圆环部5的外周端部的角部52为锐角的情况。然而,除此之外,例如角部52的位置从外圈2的大端面21向正方向突出的情况下,尤其是角部52也可以为90度。
另外,图13是表示图8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3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与图8所示的圆锥滚子轴承1相比,外圈2的内周面的形状不同,但是其他相同。具体说明不同点时,图13所示的外圈2的内周圆筒面31的轴向的长度比图8所示的外圈2的内周圆筒面31短。而且,可以进一步缩短该图13所示的外圈2的内周圆筒面31的轴向长度,而且,也可以省略该内周圆筒面31,而将外侧滚道面16与大端面21(经由圆角面或倒角)连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尤其是关于外周间隙即使未严格管理保持器的尺寸,也能够抑制向轴承内部流入的油的量,通过将油的搅拌阻力抑制得较小而减少旋转中的转矩。
Claims (6)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具备:
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外侧滚道面;
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内侧滚道面;
多个圆锥滚子,滚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侧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滚道面之间;及
保持器,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保持所述圆锥滚子,
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在小径侧的外周具有以该保持器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外周圆筒面,
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外周端部由该保持器的轴向外侧的端面与所述外周圆筒面交叉的角部构成,
所述角部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外圈的端面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端面具有朝着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外侧倾斜面,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所述外周端部由该外侧倾斜面与所述外周圆筒面交叉成锐角的角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外圈在小径侧的内周具有以该外圈的轴线为中心线且与所述外周圆筒面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内周圆筒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外圈在小径侧的内周具有以该外圈的轴线为中心线且与所述外周圆筒面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内周圆筒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中,
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内周端部设置在从所述内圈的轴向外侧的端面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端面具有从所述内周端部朝着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
6.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具备:
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外侧滚道面;
内圈,在外周面具有圆锥状的内侧滚道面;
多个圆锥滚子,滚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侧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滚道面之间;及
保持器,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保持所述圆锥滚子,
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在小径侧的内周具有与轴线同轴的内周圆筒面,
所述保持器在小径侧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内周圆筒面同轴且与所述内周圆筒面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外周圆筒面,
所述保持器的小径侧的外周端部由朝着半径方向外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端面与所述外周圆筒面交叉成锐角的角部构成,
所述角部的顶端的轴向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外圈的端面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66844 | 2013-12-25 | ||
JP2013-266844 | 2013-12-25 | ||
JP2014060337 | 2014-03-24 | ||
JP2014-060337 | 2014-03-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7591A true CN104747591A (zh) | 2015-07-01 |
CN104747591B CN104747591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228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22414.2A Active CN104747591B (zh) | 2013-12-25 | 2014-12-25 | 圆锥滚子轴承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16823B2 (zh) |
EP (1) | EP2889500B1 (zh) |
JP (1) | JP6458459B2 (zh) |
CN (1) | CN10474759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8400A (zh) * | 2018-03-09 | 2020-10-30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圆锥滚子轴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7764B2 (ja) * | 2015-03-23 | 2019-05-08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6550898B2 (ja) * | 2015-04-28 | 2019-07-3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転がり軸受 |
JP6728675B2 (ja) * | 2015-12-25 | 2020-07-22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転がり軸受 |
JP6776536B2 (ja) | 2016-01-14 | 2020-10-28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6852260B2 (ja) * | 2016-01-18 | 2021-03-3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ころ軸受 |
JP6790517B2 (ja) * | 2016-07-06 | 2020-11-25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19015393A (ja) * | 2017-07-11 | 2019-01-3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回転装置 |
JP6608982B2 (ja) * | 2018-03-28 | 2019-11-20 | Ntn株式会社 | 円錐ころ軸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50620U (ja) * | 1982-04-02 | 1983-10-08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高速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08202785A (ja) * | 2007-01-25 | 2008-09-04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09204068A (ja) * | 2008-02-27 | 2009-09-10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CN101652578A (zh) * | 2007-04-09 | 2010-02-17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用于滚动轴承的保持器和带保持器的用于风力发电的轴承 |
CN102016334A (zh) * | 2008-04-22 | 2011-04-13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滚动轴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4364A (en) * | 1913-01-29 | 1914-07-21 | Hyatt Roller Bearing Co | Two-part roll for roller-bearings. |
US1668112A (en) * | 1927-06-04 | 1928-05-01 | Gen Motors Corp | Cage for antifriction bearings |
US2615767A (en) | 1946-06-14 | 1952-10-28 | Wallgren August Gunn Ferdinand | Double row roller bearing |
US3698777A (en) * | 1970-12-08 | 1972-10-17 | Timken Co | Tapered roller bearing with minimum heat generating characteristics |
US3767278A (en) * | 1972-11-03 | 1973-10-23 | Skf Ind Inc | Cage for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
US3940193A (en) * | 1973-05-03 | 1976-02-2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Roller bearing separator |
DE7638179U1 (de) | 1976-12-07 | 1977-06-02 | Georg Mueller Kugellagerfabrik Kg, 8500 Nuernberg | Wälzlagerdichtung |
JPS602534B2 (ja) * | 1978-08-11 | 1985-01-22 |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DE3524063A1 (de) * | 1985-07-05 | 1987-01-08 |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 Kegelrollenlager mit fensterkaefig |
IT1182697B (it) * | 1985-11-22 | 1987-10-05 | Riv Officine Di Villar Perosa | Cuscinetto di rotolamento a rulli conici particolarmente per impiego ferroviario |
DE3728877A1 (de) * | 1987-08-29 | 1989-03-09 | Kugelfischer G Schaefer & Co | Kegelrollenlager |
JPH0185521U (zh) * | 1987-11-27 | 1989-06-07 | ||
CH683119A5 (de) * | 1990-06-27 | 1994-01-14 | Hydrel Ag | Wälzlager. |
US6203205B1 (en) * | 1998-07-10 | 2001-03-20 | Nsk Ltd. |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
JP4285017B2 (ja) | 2002-12-19 | 2009-06-24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
JP4314430B2 (ja) | 2003-08-27 | 2009-08-19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07051700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Jtekt Corp | 円錐ころ軸受、円錐ころ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ピニオン軸支持装置 |
JP2007225037A (ja) | 2006-02-23 | 2007-09-06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08223863A (ja) | 2007-03-12 | 2008-09-25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5183998B2 (ja) * | 2007-08-02 | 2013-04-17 | Ntn株式会社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5109721B2 (ja) * | 2008-02-29 | 2012-12-26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10007788A (ja) | 2008-06-27 | 2010-01-14 | Jtekt Corp | 複列玉軸受および車両用ピニオン軸支持装置 |
EP2430323B1 (de) | 2009-05-16 | 2015-03-0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Wälzlager mit käfig zur verhinderung einer überflutung mit schmiermittel |
JP2012149744A (ja) | 2011-01-21 | 2012-08-09 | Jtekt Corp | 玉軸受 |
DE102011004200A1 (de) * | 2011-02-16 | 2012-08-1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Nadellager mit bordlosem Innenring |
JP2013238295A (ja) * | 2012-05-16 | 2013-11-28 | Jtekt Corp | 転がり軸受 |
JP6212862B2 (ja) * | 2012-12-27 | 2017-10-18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液体潤滑式軸受および車両用ピニオン軸支持装置 |
US9151328B2 (en) | 2013-10-10 | 2015-10-06 | Jtekt Corporation | Conical roller bearing |
JP6520061B2 (ja) * | 2013-12-25 | 2019-05-29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玉軸受 |
JP2015203436A (ja) * | 2014-04-11 | 2015-11-16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
2014
- 2014-11-14 JP JP2014231443A patent/JP64584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15 US US14/570,410 patent/US94168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8 EP EP14198989.7A patent/EP288950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25 CN CN201410822414.2A patent/CN1047475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50620U (ja) * | 1982-04-02 | 1983-10-08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高速円すいころ軸受 |
JP2008202785A (ja) * | 2007-01-25 | 2008-09-04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CN101652578A (zh) * | 2007-04-09 | 2010-02-17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用于滚动轴承的保持器和带保持器的用于风力发电的轴承 |
JP2009204068A (ja) * | 2008-02-27 | 2009-09-10 | Nsk Ltd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CN102016334A (zh) * | 2008-04-22 | 2011-04-13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滚动轴承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8400A (zh) * | 2018-03-09 | 2020-10-30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圆锥滚子轴承 |
US11306774B2 (en) | 2018-03-09 | 2022-04-19 | Nsk Ltd. | Tapered roller bearing |
CN111868400B (zh) * | 2018-03-09 | 2022-06-2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圆锥滚子轴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58459B2 (ja) | 2019-01-30 |
JP2015194245A (ja) | 2015-11-05 |
EP2889500B1 (en) | 2018-09-05 |
EP2889500A3 (en) | 2015-08-05 |
CN104747591B (zh) | 2019-06-14 |
US9416823B2 (en) | 2016-08-16 |
US20150176649A1 (en) | 2015-06-25 |
EP2889500A2 (en)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7591A (zh) | 圆锥滚子轴承 | |
CN104747600A (zh) | 滚珠轴承 | |
CN104747601A (zh) | 圆锥滚子轴承 | |
US9683599B2 (en) | Tapered roller bearing | |
TW201819790A (zh) | 滾動軸承用保持器及滾動軸承 | |
KR101014567B1 (ko) | 저속도용 부시 베어링 | |
JP5083622B2 (ja) | 円錐ころ軸受 | |
JP6028377B2 (ja)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
JP6816390B2 (ja)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
JP2010286119A (ja) | 玉軸受 | |
US10001171B2 (en) | Rolling bearing | |
JP2013072499A (ja) |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 |
JP5994369B2 (ja) |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 |
JP6191716B2 (ja) |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 |
CN105715671B (zh) | 双列球面滚柱轴承 | |
JP6171506B2 (ja) | 円すいころ軸受用保持器及び円すいころ軸受 | |
JP5348271B2 (ja) | 玉軸受 | |
JP2008095770A (ja) | 樹脂製保持器 | |
US10167897B2 (en) | Tapered roller bearing | |
JP5764959B2 (ja) | 玉軸受 | |
JP2019132330A (ja) | 玉軸受 | |
JP2009174689A (ja) | 円錐ころ軸受 | |
JP2003254338A (ja) | 円すいころ軸受 | |
JP2008051220A (ja) | 車輪用軸受装置 | |
JP2016130583A (ja) |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