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477A -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477A
CN104718477A CN201480002585.9A CN201480002585A CN104718477A CN 104718477 A CN104718477 A CN 104718477A CN 201480002585 A CN201480002585 A CN 201480002585A CN 104718477 A CN104718477 A CN 104718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lamping section
mentioned
cam mechanism
well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5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8477B (zh
Inventor
川西纪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8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8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8Reinforcement of splice joi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3Splicing machines, e.g. optical fibre fusion splic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具备:夹紧部(2A、2B);夹着光纤(11)附加按压力的第五施力部件;第一凸轮机构(71);第一凸轮机构(71)的位移控制夹紧部(2A、2B)对光纤(11)的把持的机构;加热器(3A、3B);夹着套筒(12)施加按压力的第二施力部件;第三凸轮机构(73);以及第三凸轮机构(73)的位移控制加热器(3A、3B)对套筒(12)的按压的机构。同一电机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来控制夹紧部(2A、2B)和加热器(3A、3B)的各施力部件的力。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063014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进行光纤的熔敷连接时,通常以下述那样的操作顺序进行。
(1)从光纤线缆中抽出光纤芯线。
(2)通过光纤包覆除去工具将对被抽出的光纤芯线进行覆盖的树脂包覆(前端部)除去。
(3)利用以酒精弄湿了的布、纸将在除去了前端部的包覆后的光纤芯线的玻璃(裸光纤)表面残留的树脂包覆屑除去。
(4)用光纤切断机将被清理过的光纤芯线切断。
(5)通过光纤熔敷连接机将被切断后的光纤芯线熔敷连接。
(6)使被熔敷连接的光纤芯线套上热收缩性的强化套筒,通过熔敷连接机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强化。
(7)将被加热强化后的光纤芯线收纳到连接部收纳壳体的收纳托盘。
在上述(6)的工序中,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所采用的套筒通过外侧由热收缩管构成,并由配置于内侧的热熔胶在光纤周围形成来保护连接点。由外侧的热收缩管和内侧的热熔胶构成的套筒能够根据各种光纤的包覆直径来进行加热收缩。另外,通过从套筒长度方向大致中央开始进行加热收缩,能够在将套筒内的空气从套筒中央向外侧挤出的同时进行成形。被这样的套筒强化后的光纤的连接部还起到能够阻挡对光纤有害的水分等来自外部的物质的作用。在外侧的热收缩管和内侧的热熔胶之间,在单芯光纤的情况下不锈钢抗张力体被预先插入到套筒内,在多芯带状(tape)的情况下玻璃抗张力体被预先插入到套筒内,可实现耐弯曲、耐张力的构造。另外,通过使用以往被搭载于光纤熔敷连接机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能够大致在30秒前后使其高速收缩。
为了对套筒进行加热收缩,作为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强化加热装置)所具备的加热器,近年来使用对金属板粘接聚酰亚胺薄膜加热器而成的加热器,例如,提出了一种在1个平板型加热器中埋入2个以上加热电路图案而成的加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样,一般对平板型的加热器埋入多个加热电路图案。另外,还提出一种将平板型的加热器加工为U字型来进行加热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通常为了防止在套筒的加热收缩前从外部对光纤施加张力时套筒和光纤连接部的位置会发生偏移而对强化加热装置设置有夹紧部。作为这样的夹紧部,有时搭载张力附加机构,由此,防止了光纤在套筒中松弛。若在光纤松弛的状态下套筒收缩,则套筒中的光纤会残留应力,有可能会使光纤的长期可靠性降低,尤其在对带状芯线进行加热强化的强化加热装置中,为了防止排列的裸光纤彼此的接触,夹紧部也是重要且必要的构成。若没有对光纤赋予张力,则邻接的光纤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收缩,由于双方的光纤彼此划伤,所以会使光纤的长期可靠性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多芯带状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沿光纤的长度方向在加热器的两侧配置夹紧部,这些中的单侧的夹紧部沿光纤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并具有压缩盘簧的构成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专利文献4中,成为按以下所示的顺序来使用夹紧部对光纤施加拉伸力的构成。
首先,作为第一个方法,在左右的夹紧部打开的状态下设置光纤,仅将可动的左侧的夹紧部关闭,接着,通过向右方向拉伸光纤而在将压缩盘簧缩短的状态下关闭右侧的夹紧部。此时,被设计成在可动的左侧夹紧部突出到可动范围的右端的位置,压缩盘簧的收缩量使光纤产生最佳的拉伸力,对光纤总是施加压缩盘簧的最佳张力。
另外,作为第二个方法,在左右的夹紧部打开的状态下用手指将可动侧的夹紧部的左侧面向右方向按压,在该左侧夹紧部向右方向突出的位置,压缩盘簧的收缩量被设计成使光纤产生最佳的拉伸力。然后,在用指按压的状态下将光纤设置到夹紧部,将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和固定的右侧夹紧部关闭。然后,如果手指离开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则对光纤总是施加压缩盘簧的最佳的拉伸力。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方法中,在不松弛地用手指拉伸光纤将其设置到夹紧部,并关闭了左右的夹紧部后的状态下,成为对可动的左侧夹紧部几乎没留有用于向加热器侧进一步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仅确保后退可动范围的状态。当在这样的状态下对光纤施加了过大的侧压时,存在显著损害光纤的长期可靠性的残留拉伸力附加于光纤、或者光纤立即断线的问题。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代替上述那样的压缩盘簧而利用磁力将拉伸力附加到光纤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在专利文献5的图1等中,右侧的夹紧部可动,左侧的夹紧部被固定。可动侧的夹紧部通常被拉伸盘簧向加热器侧按压。而且,当光纤被把持(夹紧),且加热器的盖部关闭时,在磁铁间产生斥力而对光纤赋予拉伸力。由此,无需上述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2个方法那样的繁琐步骤,仅通过关闭夹紧部、盖部,便对光纤自动地产生拉伸力。
然而,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中,也在不松弛地用手指拉伸光纤而将其设置到夹紧部,并关闭了左右的夹紧部后的状态下,成为在可动侧的夹紧部几乎未留有向加热器侧进一步移动的可动区域而仅确保了后退可动范围的状态。当在这样的状态下对光纤施加了过大的侧压时,存在显著损害光纤的长期可靠性的残留拉伸力附加于光纤或者光纤立即断线的问题。
此外,通常在单芯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几乎没有具备拉伸力的附加机构的装置。这是因为:由于在单芯光纤的情况下,没有邻接的光纤彼此接触的情况,所以为了减少装置成本而不搭载的情况较多。即,这些光纤的拉伸的附加机构主要被搭载于多芯光纤用的强化加热装置。
在此,在对光纤附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使套筒收缩的情况下,在光纤留有残留张力。在表面没有伤等的通常的光纤的情况下,长期可靠性在100gf以下的残留张力下不会降低,以往也推荐使光纤的残留张力为100gf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不过,由于也存在对熔敷连接后的光纤造成因其作业等带来的损伤的情况,所以例如在光纤熔敷后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为200gf的情况下,推荐大致为30gf以下。
通常在将光纤连接的情况下,熔敷连接时间为10秒以内,但加热收缩需要25秒以上的时间。例如,假定为包括对强化加热装置设置光纤的设置时间、取出时间在内需要40秒。通常,由于1根光纤线缆容纳数十根光纤,所以例如在连接96根光纤的情况下,成为96根×40秒=3840秒≈1小时,从为了连接1根线缆而套筒的加热强化作业就需要1小时来看,加热收缩时间的缩短也是很重要的。
通常,在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加热装置中,通过将加热器按压到套筒而使套筒变形,来扩展加热器与套筒的接触面积,通过在易于导热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能够缩短加热时间。此前,提出了多种通过使加热器和套筒积极地接触来实现加热时间的缩短的技术。
在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压缩盘簧将加热器按压到套筒而总获得接触的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具备在通过利用加热器按压来对光纤施加张力时,利用压缩盘簧来缓和张力的机构。另外,成为通过左侧的滑动夹紧部和压缩盘簧,与通常的加热装置同样地对光纤附加松弛防止的张力的构成。然而,在专利文献6中,虽然对左侧的滑动夹紧部确保了先前说明的后退可动范围,但没有前进可动范围。在使光纤的允许残留张力为10~100gf的情况下,需要加热器带来的按压力的合计为10~100gf以下。例如在光纤熔敷后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为200gf的情况下,需要允许拉伸力大致为30gf以下,加热器带来的按压力为30gf以下。如后所述,存在以30gf无法使套筒充分变形的问题。假设在从侧面对加热器附加了数百gf的按压力的情况下,附加30gf的拉伸力的压缩盘簧瞬时缩短完毕,对光纤附加数百gf的强力的张力,存在强化后的光纤的长期可靠性受损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6中,不可能使加热器的按压力比光纤的允许残留张力大。
在此,提出了一种通过用磁铁紧贴套筒内的硬芯来总是获得加热器和套筒的接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然而,在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方法中,虽然套筒内部的硬芯和加热器通过磁铁或者磁力而相互吸引,但具有在套筒的构造上无法附加使套筒整体压塌变形那样的按压力的问题。因此,虽可确保加热器和套筒的接触,但几乎没有使接触面积增加的效果。另外,在硬芯为玻璃的情况下不发挥作用。并且,在使用永磁铁的情况下,由于该磁铁被配置于加热器附加,所以因高温引起的磁力劣化成为问题。
另外,作为光纤连接部的强化加热装置,提出了一种具有用电机等驱动加热器的装置;和检测加热器向规定位置、即套筒收缩后的位置前进的装置,且加热器前进到套筒位置,若加热器到达规定位置则进行后退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根据专利文献8,能够用2个加热器按压套筒,使套筒和加热器的接触面积变宽而使套筒的加热收缩高速化。即,来自加热器的热传导效率高,能够缩短套筒的热收缩时间。如果是该方式,则能够使套筒充分变形。
本发明人对使套筒以怎样程度的按压力变形会使热收缩时间为最短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使套筒加热收缩时,需要使加热器带来的对套筒的按压力大致为500gf。
如图30的图表所示,由加热器引起的套筒的按压力越高,加热器和套筒的接触面积越增加,套筒的收缩时间越短。图30是用2个加热器夹持通常的单芯用60mm套筒,使两侧2个加热器的温度为230℃来进行加热的情况的图表,是一方加热器固定,另一方加热器可动的情况。从该图表可知,当按压力超过500gf时,按压的效果减少,套筒的收缩时间没有怎么缩短。其中,上述的按压力近似500gf这一变化点是根据套筒的构造而变化的变化点,若按压力超过近似500gf则收缩时间的变化变小只是通常的单芯用60mm套筒的情况。
然而,在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以下说明那样的问题。首先,成为第一问题的是加热器的移动控制引起的套筒的按压。加热器通过借助测微器的电机而前进,该前进量和前进速度需要根据套筒的收缩状况来控制。然而,套筒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前进量和前进速度根据直径、材质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套筒的收缩速度也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内置电池的电压而发生变化。并且,套筒通常在其长度方向上,收缩速度在中央部和外边缘部不同。因此,在加热器过度前进的情况下,过大的按压会到达内部的光纤而使光纤损伤。或者,如果加热器的前进缓慢,则在加热器和套筒之间产生间隙,也会发生套筒在短时间内没有收缩的问题。
为了使加热器为恒定的按压力,需要使用弹性部件将加热器压向套筒,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使用弹性部件和凸轮将加热器压向套筒。即,在专利文献8中还记载了在左右配置的加热器之间配置凸轮,用弹簧等弹性部件按压各个加热器,利用电机使凸轮旋转,由此将加热器按压到热收缩套筒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32(a)~(c)对上述那样的一边用弹簧按压2个加热器一边用插入其间的凸轮驱动加热器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32(a)是刚刚将套筒312设置到2个加热器321、322间之后且加热开始前的状态。在图中,处于套筒312内的光纤311位于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S上。另外,该光纤311的位置由被配置在加热器321、322的近前和里侧的、省略图示的夹紧部把持固定。
而且,如图32(b)所示,使凸轮323旋转而以压缩盘簧324、325的力将2个加热器321、322按压到套筒312,利用加热器321、322开始加热。在图中,凸轮323和加热器可动台321A、322A不接触,被压缩盘簧324、325的力按压到套筒312。
此时,如果光纤311的位置位于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S上,则不会对光纤311附加过大的张力。
而且,套筒312在该状态下逐渐收缩,在完全收缩之后,加热强化结束,此时,如上所述,如果光纤311的位置不偏离中心线S,则不会给光纤311施加过大的张力。
然而,实际上不会实现使配置在图中左右的压缩盘簧324、325的按压力相同,并且套筒312停在中心线S,难以长期使2个压缩盘簧324、325总是在相同的位置持续均衡。例如,通常如图32(c)所示,因压缩盘簧324、325的力之差而成为靠向任意一方侧的状态。在图32(c)中,配置于图中左侧的加热器可动台321A为与左侧的框体抵接而停止的状态。由此,在图32(c)中,光纤311的位置偏离中心线S,但由于光纤311被省略图示的夹紧部固定,所以若稍微发生上述那样的偏移,则压缩盘簧324、325的过大的张力会附加到光纤311。
在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技术中成为第二问题的是附加到光纤的过大的按压力。由于按压套筒的大致500gf这一力与能够对上述的熔敷连接后的光纤附加的大致30gf的张力相比非常大,是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200gf的2倍以上的力,所以在被附加按压力的瞬间光纤有可能断裂。即使假设没有断裂,强化后的光纤的长期可靠性也会受损。
在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技术中成为第三问题的是需要对光纤附加张力的机构。
在上述那样的从两侧按压套筒312的方法中,在通过加热器321、322进行按压前,需要预先通过附加了拉伸力的光纤311使套筒312为悬吊的状态。然而,如图33(a)、(b)所示,在未对光纤3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夹紧部326、327进行了把持(夹紧)的情况下,在刚刚夹紧之后光纤311会发生松弛,导致套筒312偏移到下方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33(a)、(b)所示,套筒312没有在加热器321、322的适当的位置被按压,有可能在收缩未完成的状态下结束作业。
该情况下,考虑到套筒312偏移到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也可以考虑采取将加热器321、322沿上下方向较长地构成的对策,但存在热容量因加热器321、322大型化而增加,升温速度变慢的问题。
作为将上述那样的光纤的松弛除去的方法,例如要求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或者磁铁等磁力部件对把持光纤的夹紧部附加一定的张力。即,在上述的专利文献4的说明所记载的2个方法、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使用了磁力的方法、专利文献6的方法中,需要对光纤附加拉伸力。
在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技术中成为第四问题的是装置的大小。作为加热器的驱动方式,如果使用测微器或丝杠机构,则能够发挥超过500gf的按压力。然而,由于将光纤连接的熔敷连接机在电线杆上、狭窄的窨井中等狭窄的空间内被使用,另外由于即便是短的余长的光纤也有必要进行连接,所以要求装置的小型化。因此,当在熔敷连接机中搭载了2个电机和2个测微器或者2个丝杠机构时,产生装置大型化而不适于作业环境或者无法连接短余长光纤的问题。结果,搭载了可获得上述按压力的驱动机构的熔敷连接机无法被实用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935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9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65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321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337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332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217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4-042317号公报
在为了对光纤施加拉伸力而使用了上述专利文献4、5、6所记载的任意技术的情况下,也由于在夹紧了光纤之后可动侧夹紧部变得不可向加热器方向前进移动,所以结果在通过加热器的按压对光纤附加了大的张力时,可动侧的夹紧部无法吸收该张力。因此,无法释放对光纤过度附加的张力,存在会引起光纤的断裂、长期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即,在以往的强化加热装置中,由于光纤的长期可靠性的问题而无法进行使套筒变形那样的按压。
为了以超过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的力来按压套筒,只要使用上述的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技术就能够实现,但除了电机之外还需要各种机构部件,结果导致装置大型化。即,在以往的强化加热装置中,由于装置的大小的限制,无法进行使套筒变形那样的按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对光纤附加过度的张力来防止产生光纤的断裂、长期可靠性降的低,另外,在防止装置大型化的基础上,操作性优异、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套筒加热收缩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夹紧部,对除去了包覆部后的光纤彼此被熔敷连接、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的包覆除去部分以及上述包覆部被套筒覆盖的上述光纤的、从上述套筒露出的上述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进行把持;第五施力部件,被设置在夹着上述光纤对置配置的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侧,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上述光纤附加按压力;第一凸轮机构,通过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该第一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夹紧部的因上述第五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上述光纤的把持的机构;夹着上述光纤或者套筒对置配置的至少2个以上加热器;第二施力部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上述套筒对夹着上述套筒对置配置的上述加热器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第三凸轮机构,其被配置在设有上述第一凸轮机构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该第三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因上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上述套筒的按压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来控制上述夹紧部和上述加热器的上述各施力部件的力。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在被同一上述电机旋转驱动的上述第一凸轮机构和上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通过设定为将需要旋转驱动转矩的正驱动和接受转矩的负驱动组合而削减的定时,来降低由上述驱动源引起的旋转驱动力的构成。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第一凸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凸轮机构中,夹着上述凸轮轴在上述各工作部件的相反侧配置辅助可动部件,用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将上述各工作部件和上述辅助可动部件连结,通过取代上述各工作部件而由上述各凸轮机构使上述辅助可动部件从动发生位移,来使上述各凸轮机构的旋转驱动转矩从正驱动系向负驱动反转,由此在上述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将上述正驱动和上述负驱动组合而削减。
在上述构成中,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以及上述加热器分别能够采用为一方侧可动并且另一方侧为固定的构成。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第一施力部件,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以及基于上述夹紧部对上述光纤的把持动作或者上述加热器对上述套筒的按压动作,来控制上述夹紧部的因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拉伸力引起的上述光纤的拉伸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以上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上述夹紧部或者上述加热器,通过被控制的上述夹紧部或者上述加热器的动作,来控制上述拉伸机构。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第一施力部件,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位置限制部件,其由用于对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第二凸轮机构,其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上述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夹紧部的因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拉伸力引起的上述光纤的拉伸的机构;以及该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移动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来控制上述夹紧部以及上述加热器。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第一施力部件,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第三施力部件,其以附加与该第一施力部件相反方向的拉伸力的方式进行施力;第六凸轮机构,其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该第六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者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机构,上述第一、第三施力部件分别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以及第六凸轮机构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作用力控制机构。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盖部,其对该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进行开闭;第六施力部件,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来附加将上述盖部关闭的力;第四凸轮机构,其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及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以及控制上述第四凸轮机构的位移,以便通过上述第六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对上述盖部进行开闭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四凸轮机构以上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盖部。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夹紧部、上述加热器、上述盖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由以与上述光纤以及上述套筒平行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或者被设置为杆状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对上述加热器施力的上述第二施力部件、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中的把持上述光纤的施力部件以及上述盖部的施力部件使用盘簧,同轴配置上述旋转支点和上述盘簧。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凸轮轴配置在被配置于装置下部的上述旋转支点、与被配置于装置上部的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盖部之间。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第二施力部件对上述套筒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大,在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附加上述拉伸力的上述一方夹紧部被确保在上述光纤的长度方向远离上述加热器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并且被确保能够向上述加热器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上述夹紧部向将通过上述第二施力部件以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而附加的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除去了包覆部后的光纤彼此被熔敷连接、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的包覆除去部分被套筒覆盖的上述光纤的、从上述套筒露出的上述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夹着上述光纤或者套筒对置配置的至少2个以上加热器;第一施力部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以及第二施力部件,根据驱动源的控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上述套筒对夹着上述套筒对置配置的上述加热器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上述第二施力部件对上述套筒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大,在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附加上述拉伸力的上述一方夹紧部被确保了在上述光纤的长度方向远离上述加热器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并且被确保了能够向上述加热器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上述夹紧部向将通过上述第二施力部件以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而附加的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构成中,上述加热器能够采用夹着上述套筒对置配置的一方侧为可动,另一方侧为固定的构成。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加热器对上述套筒的按压力是大于上述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的按压力。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加热器通过夹着上述套筒对置的按压面被配置在近似垂直方向,利用插入到上述套筒中的抗张力体的重量总是将上述抗张力体配置在大致下方向,来使上述套筒的朝向恒定化。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加热器在上述套筒的加热结束后,立即与上述套筒分离而切断对该套筒的热传导,并将外部空气导入上述套筒的周围而使该套筒快速冷却。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远离上述加热器而与后退挡块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了可动范围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上述光纤,在未对上述光纤附加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在刚刚把持了上述光纤之后,或者上述加热器针对上述套筒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使上述后退挡块退避,由此在对上述光纤附加了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之后,利用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从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远离上述加热器而与后退挡块抵接的状态前进移动到与前进挡块抵接并被保持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上述光纤,在对上述光纤未附加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刚刚把持了上述光纤紧后,或者上述加热器对上述套筒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将上述一方夹紧部从相对于上述前进挡块的抵接状态释放,进而使上述前进挡块退避,由此在对上述光纤附加了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后,利用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被上述第一施力部件附加了远离上述加热器的后退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且通过用于使上述一方夹紧部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三施力部件在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可动范围内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上述光纤,在未对上述光纤附加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刚刚把持了上述光纤之后,或者上述加热器针对上述套筒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通过减弱第三施力部件对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前进方向的作用力,或者增强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引起的后退方向的作用力,或者使上述第三施力部件退避,由此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对上述光纤附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后,利用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都在上述光纤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可动,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远离上述加热器而与后退挡块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了可动范围的状态下,并且上述另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向上述加热器侧前进而停止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上述光纤,在未对上述光纤附加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另一方夹紧部开始向远离上述加热器侧的后退方向移动,上述一方夹紧部通过经由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向前进方向移动,上述另一方夹紧部的移动在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可动范围中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由此在对上述光纤附加了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后,由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把持上述光纤前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远离上述加热器而与后退挡块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了可动范围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上述光纤,在未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比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大的上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通过上述光纤根据按压开始后的上述套筒的移动或者上述套筒的形状变形向按压方向移动,由此上述一方夹紧部通过上述光纤的移动引起的拉伸力向前进方向拉动,上述一方夹紧部在可动范围中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从而在对上述光纤附加了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引起的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后,由上述加热器加热上述套筒。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夹紧部,把持除去了包覆部后的光纤彼此被熔敷连接、并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的包覆除去部分被套筒覆盖的上述光纤的、从上述套筒露出的上述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第五施力部件,被设置在夹着上述光纤对置配置的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侧,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上述光纤附加按压力;第一凸轮机构,通过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该第一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夹紧部的因上述第五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上述光纤的把持的机构;夹着上述光纤或者套筒对置配置的至少2个以上加热器;第二施力部件,夹着上述套筒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夹着上述套筒对置配置的上述加热器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第三凸轮机构,被配置在设置上述第一凸轮机构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该第三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因上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上述套筒的按压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及第三凸轮机构以上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上述夹紧部和上述加热器。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通过同一上述电机被旋转驱动的上述第一凸轮机构和上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通过设定为将需要旋转驱动转矩的正驱动和接受转矩的负驱动组合而削减的定时,来降低上述驱动源引起的旋转驱动力。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在上述第一凸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凸轮机构中,通过夹着上述凸轮轴在上述各工作部件的相反侧配置辅助可动部件,利用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将上述各工作部件和上述辅助可动部件连结,代替上述工作部件而通过上述各凸轮机构使上述辅助可动部件从动位移,从而使上述各凸轮机构的旋转驱动转矩从正驱动向负驱动反转,由此在上述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将上述正驱动和上述负驱动组合而削减。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以及上述加热器分别被设为一方侧可动并且另一侧固定。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第一施力部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上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上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第二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凸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上述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夹紧部的因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拉伸力引起的上述光纤的拉伸力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以上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力机构以及上述加热器。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还具备:位置限制部件,由用于对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以及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以及第五凸轮机构、该第五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移动的第五凸轮机构来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力机构、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位置限制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还具备:用于对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者附加与该第一施力部件相反方向的拉伸力的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第六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上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按照该第六凸轮机构的位移增强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者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或者按照减弱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者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三以及上述第六凸轮机构来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机构、上述加热器、上述第一或者上述第三施力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备:盖部,对该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进行开闭;第六施力部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附加将上述盖部关闭的力;第四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上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上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以及控制上述第四凸轮机构的位移,以使上述盖部基于上述第六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进行开闭的机构,同一上述电机通过上述第一~第四以及第六凸轮机构对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机构、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盖部控制上述各施力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力机构、上述加热器、上述盖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由以与上述光纤以及上述套筒平行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或者设置成杆状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对上述加热器施力的上述第二施力部件、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中的把持上述光纤的施力部件以及上述盖部的施力部件使用盘簧,将上述旋转支点和上述盘簧同轴配置。
在上述构成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构成,上述凸轮轴被配置在配置于装置下部的上述旋转支点、与配置于装置上部的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盖部之间。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根据上述构成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施力部件对上述套筒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大,在通过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对上述光纤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附加上述拉伸力的上述一方夹紧部被确保了在上述光纤的长度方向远离上述加热器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并且被确保了能够向上述加热器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由此上述夹紧部向将通过上述第二施力部件由上述加热器按压上述套筒而附加的对上述光纤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能够使附加到光纤的拉伸力合理化,防止发生光纤的断裂、长期可靠性的降低,另外,能够防止装置大型化。由此,可实现可靠性高、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套筒加热收缩并且操作性优异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熔敷连接机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熔敷连接机的一个例子的外观侧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被加热收缩的、光纤连接部强化用的套筒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14(a)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b)是表示具有能够退避的后退挡块(stopper)的构造的示意图。(c)是表示具有能够退避的前进挡块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19是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20是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主视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3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3中的B-B剖面的剖视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3中的C-C剖面的剖视图。
图2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3中的D-D剖面的剖视图。
图2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是表示图23中的E-E剖面的剖视图。
图2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1是表示使用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一边对光纤连接部的强化用套筒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按压时的、按压力和收缩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32是示意性地说明使用以往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一边对光纤连接部的强化用套筒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按压时的、一系列动作的剖视图。
图33是说明使用以往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一边对光纤连接部的强化用套筒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按压时的动作的示意图,(a)是表示光纤的松弛状态的概略图,(b)是表示用加热器夹持套筒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35是说明前图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6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7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8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39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41是说明前图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2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3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4是紧接着前图的说明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46是说明前图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各构成进行详述。
<光纤的熔敷连接机>
图1表示了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1的熔敷连接机的一个例子。
图1所示的熔敷连接机A具备:进行光纤的熔敷连接的熔敷连接部110、和用于使包覆在熔敷连接后的光纤上的强化用套筒进行加热收缩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强化加热装置)1(也参照图2)。另外,该熔敷连接机A除了上述的强化加热装置1以及熔敷连接部110之外,还具备面向操作者显示各种信息等的显示器120、条件设定等所采用的操作部130等。并且,除了强化加热装置1、熔敷连接部110之外,图示例的熔敷连接机A在大致立方体状的主体部101还配置有用于对它们综合性地进行驱动的装置、控制部等内置装置(未图示)。另外,在主体部101的下部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4处)脚部102(一部分省略图示)。显示器120可采用液晶、有机EL、电光式等各种显示方式。
另外,熔敷连接机A在主体部101的前侧具有可动式的面板部103,在面板部103上配置有显示器120、操作部130。该面板部103经由在主体部101的上部设置的水平方向的转动轴101a与主体部101连结,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能够移动面板部103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将显示器120朝向任意的方向。操作者能够使面板部103向容易观察显示器120的方向移动。
在图1的立体图以及图3的侧视图所示的例子中,强化加热装置1在熔敷连接机A中被配置在后侧的位置,熔敷连接部110与强化加热装置1相比被配置在前侧。在此,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前后左右是指当操作者使用具备上述的强化加热装置1的熔敷连接机A时,将该操作者面对的侧(图3中的左侧)设为前侧,将从操作者观察时熔敷连接机A的后侧(图3中的右侧)设为后侧,将操作者的左右设为左右。
<光纤的连接部强化用套筒>
如图5(a)、(b)所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强化加热装置1中被加热收缩而对光纤的连接部进行强化的套筒12被设置成在将光纤11的芯线彼此熔敷连接的连接部11A的位置,包覆抗张力体13A、13B和光纤11(连接部11A)。这样的套筒12通常被以光纤强化部件、热收缩管、热收缩套筒、强化套筒等各种名称称呼,都具有共同的功能。其中,为了方便起见,在图5(a)、(b)中对任意的套筒都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5(a)所示的例子那样,套筒12在被用于单芯光纤的连接部的情况下,成为在由热收缩管构成的外侧管12a中配置有由圆筒形的热熔胶管构成并包覆光纤11的连接部11A的状态的内侧管12b、和SUS等由圆柱状硬芯构成的抗张力体13A的状态。
另外,在如图5(b)所示,将套筒12用于多芯光纤(多芯带状)的连接部的情况下,成为在由热收缩管构成的外侧管12a中配置了包覆光纤11的连接部11A的状态的由椭圆筒形的热熔胶管构成的内侧管12b、和由玻璃等半圆柱状硬芯构成的抗张力体13B的状态。
在此,作为如图5(b)所示,在多芯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中,使用玻璃硬芯作为插入到套筒12中的抗张力体13B的理由,可列举下述那样的理由。通常在熔敷连接机中,在光纤的连接后进行该光纤的拉伸试验,确认可靠性(例如玻璃有无伤痕)。由于在单芯光纤中,可通过该拉伸试验确认可靠性,所以即使将伸缩大且廉价的SUS用于抗张力体的情况下也可判断为没有问题。然而,在多芯带状的光纤中,由于在这些多芯的光纤中只对最短的1根附加张力,所以无法视为确保了可靠性。因此,在多芯光纤的连接部的强化中,虽然价格多少昂贵一些,但使用伸缩与光纤同样小的玻璃材料作为抗张力体。
其中,以下为了易于理解说明,不区分外侧管和内侧管地简称为套筒12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示中也是同样。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使用图5~图17的示意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详细进行说明。其中,对于在图5~图17的示意图中未被示出的构成,使用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4的剖视图等来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地参照图4等对于与详细内容将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共用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构成的配置位置等不同的情况下,有时也对功能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以下的说明中所参照的各附图是示意性地说明强化加热装置的图,所以图中的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有时在各个附图间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1如图6等所示(一部分也参照图4),具备:左右一对夹紧部2(2A、2B),把持包覆部被除去后的光纤11彼此熔敷连接并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11A的包覆除去部分以及包覆部被套筒12覆盖的光纤11的、从套筒12露出的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2个加热器3(3A、3B),夹着光纤11或者套筒12对置配置;第一施力部件41,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夹紧部2的至少一方,在图示例中对夹紧部2A进行施力;和第二施力部件42,按照作为驱动源的电机6的控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套筒12对夹着套筒12对置配置的一对加热器3A、3B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
另外,强化加热装置1在第二施力部件42对套筒12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的拉伸力大,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附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被确保附加拉伸力的一方夹紧部2A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从加热器3远离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K,并且被确保能够向加热器3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Z。
而且,在强化加热装置1中,构成为夹紧部2A向将通过第二施力部件42由加热器3按压套筒12而附加的对光纤11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并且,强化加热装置1中具有当将光纤11设置到该强化加热装置时进行装置内部的开闭的盖部10。
另外,上述各构成被安装到框体5或者被收纳到框体5的内部。
此外,套筒12可以覆盖光纤11的包覆除去部分以及包覆部,也可以仅覆盖包覆除去部分。
如图6等所示,夹紧部2(2A、2B)是由把持光纤11的一方的夹紧部2A、和把持光纤11的另一方的夹紧部2B构成的左右一对夹紧部。夹紧部2例如成为能够通过扭力盘簧或双扭簧等施力部件(例如图34的施力部件2a)夹持光纤11进行把持(夹紧)的构成,如图示例那样,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被配置在加热器3的两侧。
另外,如图6等所示,夹紧部2构成为左右一对地配置的一方夹紧部2A中的一方开闭可动,对于另一方夹紧部2B也是同样构成。
另外,夹紧部2成为一方夹紧部2A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在图6等所示的例子中,成为能够通过由永磁铁构成的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构成。
夹紧部2的设置目的在于,当在加热收缩前对光纤11附加了张力时防止套筒12的位置与光纤11的连接部11A的位置偏移,通常被配置在加热器3的两侧的2个位置。
另外,虽然在图6等中省略图示,但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分别在其表面设置有用于直接把持光纤11的把持用橡胶(参照图29)。
加热器3(3A、3B)是对套筒12进行按压而使其加热收缩的装置,通常被以加热器、发热部、发热源、发热体、热源、加热部、加热源、加热体等各名称称呼。
加热器3成为以夹着光纤11或者套筒12对置的方式配置为2个加热器3A、3B,并通过一方加热器3A为开闭可动并且另一方加热器3B被固定而能够夹持套筒12进行按压的构成。另外,开闭可动的一方加热器3A成为通过图4中所示那样的由双扭簧构成的第二施力部件42向夹持套筒12进行按压的方向施力的构成。另外,如图6等所示的例子那样,2个加热器3A、3B分别被安装在加热器安装台31A、31B的表面。
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通常优选加热器3采用具有多个加热器电路图案的加热器。另外,对加热器3而言,除了例如在金属板粘接陶瓷加热器而成的加热器之外,在金属板粘接聚酰亚胺薄膜加热器而成的加热器从能够进行整个面的折曲加工的观点出发而被优选使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成为将2个或者3个以上聚酰亚胺薄膜加热器的电路图案埋入到平板状的金属板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仅驱动一方加热器3A来夹持套筒12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驱动2个加热器双方来产生更强力的按压力。然而,在驱动了2个加热器双方的情况下,由于也存在机构上变得复杂而成本提高的可能性,所以并不一定优选。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仅驱动一方加热器3A的构成也能够针对套筒12获得足够的按压力,并且由于还存在下述那样的优点,所以优选采用这样的构成。
首先,在仅使一方加热器3A为开闭可动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另一方加热器3B用的驱动机构,所以在该位置不需要详细内容将后述的加热器安装台、用于对套筒12进行施力的双扭簧等弹性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成本降低。
另外,能够降低利用加热器3按压了套筒12时的、光纤11的距中心线S的移动量。这是由于另一方加热器3B固定,与使两侧的加热器为开闭可动的情况相比,无需使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均衡,尤其是若使套筒12靠近作为固定侧的另一方加热器3B设置,则能够将光纤11的移动量抑制到最小限度。
更详细而言,如果使图6中所示那样的光纤11以及套筒12靠近到例如套筒12与固定侧的加热器3B接触的程度,并在该状态下用夹紧部3把持光纤11,则能够将通过加热器3按压时的光纤11的移动量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时,若开始套筒12的热收缩,则光纤11以及套筒12的位置缓缓地向固定侧的加热器3B侧移动。然后,当套筒12完全热收缩时,无法避免光纤11的位置从中心线S偏移到另一方加热器3B侧。然而,此时的光纤11的移动量大致是套筒12的直径因热收缩而减少的量的大约一半左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图4所例示的强化加热装置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作为同一驱动源的电机6并使用同一(同轴)的凸轮轴7,对上述的一对加热器3以及左右一对夹紧部2进行一方加热器3A的因驱动引起的开闭、和一方夹紧部2A的因驱动引起的开闭。在成为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可获得由左右一对夹紧部3的开闭实现的光纤11的把持以及卸下、附加给光纤11的拉伸力的控制、通过一对加热器3的按压实现的套筒12的加热收缩等一系列控制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11所示,通过凸轮轴7所具备的第一凸轮机构71进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动作的驱动控制,并且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进行开闭可动的一方加热器3A的驱动控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轴7所具备的第二凸轮机构72成为作为对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移动的一方夹紧部2A向后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后退挡块发挥作用的构成。
在本发明中,凸轮机构也可简称为“凸轮”或者“凸轮部件”。
另外,如上所述,一方夹紧部2A成为例如通过由弹簧或橡胶、海绵等弹性部件、或者永磁铁或电磁铁等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一施力部件41,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上向后退方向施力,能够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构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将光纤11的松弛除去的后退可动范围K,并且具有即使在因被一方加热器3A按压而对光纤11附加了过大的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张力的前进可动范围Z。
另外,在强化加热装置1中,不是基于从上述的电机6、各凸轮机构直接传递的驱动力,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一方加热器3A进行把持开闭动作、按压动作,而是通过例如由弹簧、橡胶或海绵等弹性部件、或者永磁铁或电磁铁等磁力部件构成的各施力部件对光纤11、套筒12进行按压。
其中,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双扭簧作为对一方加热器3A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42,另外,在图29所示的例子中,使用扭力盘簧作为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施力的第五施力部件45。
(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
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强化加热装置1而言,对一方加热器3A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42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在通过该第二施力部件42以及加热器3A按压了套筒12时,使光纤11从被第一施力部件41拉伸的该光纤11的中心轴线S(参照图12等)发生位移那样的大的按压力。另外,在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附加拉伸力的一方夹紧部2A确保了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从加热器3远离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K,并且确保了能够向加热器3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Z。而且,构成为夹紧部2A向将通过第二施力部件42由加热器3按压套筒12而附加的对光纤11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下面主要参照图4以及图6~图11,来说明使用上述那样的构成的强化加热装置1使包覆了光纤11的连接部11A的状态的套筒12加热收缩的情况的顺序、以及能够削减、释放拉伸力的作用。
图6~图11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强化加热装置1的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在图6~图11中,为了易于理解说明,针对图4所示的剖视图省略一部分构成地进行记载,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同样。
如图6所示,光纤11被插入到套筒12中,在光纤11的下侧(图中为进深方向)配置有凸轮轴7。在图6中的大致中央配置有用于按压套筒12的2个加热器3A、3B,后侧(图6中的上侧)作为开闭可动侧的加热器3A被驱动,前侧(图6中的下侧)为固定侧的加热器3B。
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而言,后侧(图6中的上侧)作为开闭可动侧的夹紧部被驱动,前侧(图6中的下侧)为固定侧的夹紧部。一方夹紧部2A通过例如由轴承等构成的滑动机构21,能够进行光纤11的长度方向上的滑动移动。在图示例中,在夹紧部2A的近前侧的夹紧部设有滑动机构21,构成为这些前后的侧能够在连动的同时滑动移动。
其中,在图示例中,通过在设置于一方夹紧部2A的滑动机构21的附近配置合计4个磁铁(磁力部件)而设置了第一施力部件41,成为在图中的左方向、即能够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后退方向,夹紧部2A被拉伸的状态。该拉伸力如上所述是数十gf左右的较弱的力。另一方面,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和一方加热器3A分别被第五施力部件45(参照图29)和第二施力部件42附加了数百gf左右的较强的力,但在图6中,成为通过凸轮轴7所具备的第一凸轮机构71和第三凸轮机构73分别被推开的状态。另外,第一凸轮机构71、第三凸轮机构73等各个凸轮机构的形状不同。
接下来,若如图7所示,凸轮轴7开始旋转,则首先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夹紧部关闭,第一凸轮机构71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成为非接触的状态。这样,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成为非接触的状态,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通过第五施力部件45以数百gf左右的按压来把持光纤11。
接下来,若如图8所示,凸轮轴7进一步旋转,则靠近一方夹紧部2A配置的第二凸轮机构72与一方夹紧部2A的固定侧以及开闭可动侧都成为非接触的状态,通过一方夹紧部2A整体能够向后退方向(图中的左侧)移动,光纤11被附加由第一施力部件41引起的拉伸力。此时,对于光纤11的松弛、即套筒12的位置向铅垂方向的下降,能够通过一方夹紧部2A向后退方向滑动移动来除去。
在此,除了前进可动范围Z之外,对一方夹紧部2A还产生并确保后退可动范围K。由此,一方夹紧部2A成为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能够沿前后移动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光纤11没有松弛的状态下将拉伸力控制为恒定。
接下来,若如图9所示,凸轮轴7进一步旋转,则第三凸轮机构73和加热器安装台31A之间变为非接触,成为套筒12被配置于加热器安装台31A、31B的表面的2个加热器3A、3B夹持,被第二施力部件42以数百gf的按压力按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凸轮轴7停止旋转。
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2个加热器3A、3B开始套筒12的加热收缩动作。不久,如图10所示,套筒12的收缩结束。此时,套筒12进行收缩,并且套筒12和光纤11向另一方加热器3B侧的方向一边被以数百gf的力按压一边移动,但通过一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图中的右方向)滑动移动,能够将附加给光纤11的拉伸力以数十gf左右保持为恒定。
在图10所示那样的按压状态下对套筒12进行加热的时间按套筒12的每个种类而不同。因此,操作者预先对省略图示的加热控制装置指定套筒的种类。加热控制装置基于被指定的套筒种类信息,进行因外部空气温度、电池电压引起的加热时间的延长/缩短的控制,由此以最佳温度(通常为200~240℃)以及加热时间来进行套筒12的收缩。这是加热控制的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在以最佳时间进行了通过2个加热器3实现的加热后,加热器3停止加热。
然后,如图11所示,通过凸轮轴7进一步旋转,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被第一凸轮机构71打开,光纤11被从把持状态释放。另外,通过安装了一方加热器3A的加热器安装台31A被第三凸轮机构73推开,套筒12远离2个加热器3A、3B而成为从按压被释放的状态。
其中,为了缩短由强化加热装置加热套筒的加热时间,缩短冷却时间也很重要。通过套筒12和加热器3分离,加热器3的余热向套筒12的热传导被切断,进而通过较冷的冷气流入强化加热装置1的内部,能够将被加热而成为高温的套筒12迅速冷却。
并且,通过采用具有小型风扇等的构成,能够从外部高效地导入冷气而实现冷却时间的进一步缩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确保作为滑动可动侧的一方夹紧部2A的后退可动范围K,即使在光纤11被松弛设置(把持)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而消除松弛。由此,例如能够在套筒12不向铅垂下方偏移的情况下在加热器3A的大致中央附近夹持套筒12而高效地进行加热。
另外,由于通过确保一方夹紧部2A的前进可动范围Z,即使光纤11从加热器3受到较大的按压,一方夹紧部2A也向前进方向移动,所以能够不附加过大的拉伸力地保护光纤11。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例子。
例如,作为2个加热器3A、3B,也可以是被埋入由陶瓷加热器构成的多个加热器电路的加热器,或者还可以是薄膜加热器,进而,还可以是使用了粘贴有这些加热器电路的金属的热传导板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在2个加热器3A、3B双方中设置了多个加热器电路的构成,或者是仅在单侧进行设置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仅驱动一方加热器3A的构成,但也可以是驱动2个加热器3A、3B双方的构成。
另外,加热器驱动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作为滑动式的驱动部,也可以是图4等所示的例子那样的、在远离加热器部分的位置配置了支点的转动滑动方式。
另外,作为对一方加热器3A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42,也可以是使用了磁铁(磁力部件)引起的斥力等的部件,还可以是图4等所示的例子那样的使用了扭力盘簧等的部件。另外,在使用了电磁铁作为第二施力部件42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对其电磁线圈施加的电流成为驱动源,根据该施加电流控制电磁铁引起的施加力,对一方加热器3A施力的构成。
另外,作为滑动可动夹紧部的滑动部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如图6等所示仅左侧的夹紧部2A构成为滑动可动,也可以构成为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双方滑动可动。
另外,作为滑动可动夹紧部的滑动机构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作为图6等所示那样的使用了高价轴承的滑动式驱动部,也可以是图4等所示的例子那样的在远离夹紧部的位置配置了支点的转动滑动方式。
并且,作为对滑动可动夹紧部施加用于向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力的第一施力部件41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图6等所示那样的使用了磁铁(磁力部件)的部件,也可以是使用了压缩盘簧等弹性部件的部件。
另外,作为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部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仅前侧或者后侧的一侧开闭,也可以前后两侧分别开闭可动。
另外,作为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施加把持光纤11的力的第五施力部件45(参照图29)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使用了由磁铁(磁力部件)引起的斥力等的部件,也可以是图4等所示的例子那样的使用了扭力盘簧等的部件。
另外,对于各个凸轮机构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成为上述那样的在同一凸轮轴7上以同轴设有多个凸轮机构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使用了多个凸轮轴的多个轴的构成。
另外,也能够代替上述那样的凸轮机构,而使用例如由丝杠机构(包括测微器)实现的前后驱动机构、基于电磁铁的通/断的磁力驱动机构、由杆和螺线管实现的驱动机构等。
(强化加热装置的动作的其他例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例子那样,为了防止因光纤11的松弛引起的套筒12向铅垂下方的下降,也能够将2个加热器中的至少一方的形状构成为图示例那样的剖面L字形。在图示例中,2个加热器93A、93B中的固定侧的加热器93B为L字形,图12表示配置了直径大的套筒12的情况,图13表示配置了直径小的套筒12的情况。在成为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还具有由于加热器大型化所以热容量增加,升温速度变慢,或者在如图13所例示,配置了直径小的套筒12的情况下,套筒12的位置下降,无法在加热器中央加热这样的缺点。然而,通过采用图12以及图13所例示的加热器构造,也能够在图4以及图6~图11所说明那样的强化加热装置的构成中,省略第一凸轮机构71,可实现构造的简化。
此外,作为用于防止套筒12的下降的构造,除了上述那样的使加热器为L字形形状之外,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了L字形的金属板的构成。这样,构成为L字形的无需是加热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加热器独立的部件。
主要使用图14~图17的示意图,来说明上述那样的采用了光纤11的下降防止构造的情况下的顺序、以及能够削减、释放由加热器引起的较强的按压力的作用(也参照图4)。图14~图17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与上述的图6~图11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对一方夹紧部2A向后退方向移动进行限制的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72);和由于没有该凸轮机构所以在初始状态下一方夹紧部2A与后退方向的挡块51接触,没有后退可动范围。另外,在图示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加热器的L字形状的图示(参照图12以及图13)。
首先,如图14所示,使连接部被套筒12覆盖的光纤11插入到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间。
接着,当如图15所示,凸轮轴7开始旋转时,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夹紧部关闭,第一凸轮机构71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成为非接触的状态,这些夹紧部2A、2B以数百gf左右的按压把持光纤11。此时,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套筒12被构成为L字形的固定侧的加热器93B支承,在加热器表面大致被保持于适合加热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光纤11留有松弛。
接着,当如图16所示,凸轮轴7进一步旋转时,套筒12在加热前被开闭可动侧的加热器93A按压,向固定侧加热器93B侧移动,光纤11也伴随此进行移动。或者,在加热器93A、93B进行的加热开始后套筒12发生变形,光纤11也伴随此进行移动。
通过上述动作,光纤11的松弛被除去,一方夹紧部2A以光纤11被拉伸的形式向前进方向滑动移动。于是,除了图中所示那样的前进可动范围Z之外,对一方夹紧部2A还可确保后退可动范围K。由此,由于一方夹紧部2A成为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沿前后能够移动的状态,所以能够在光纤11没有松弛的状态下将拉伸力控制为恒定。
之后的顺序与上述的使用了图6~图11的说明的情况同样,通过加热器93A、93B的加热来进行套筒12的收缩动作。
然后,如图17所示,套筒12的收缩结束,光纤11与套筒12的收缩一起被以数百gf的力按压而向固定侧的加热器93B侧移动,但通过一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滑动移动,能够将附加到光纤11的拉伸力以数十gf保持为恒定。
其中,在本变形例中,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中的开闭可动侧的夹具、和作为开闭可动侧的加热器93A的驱动、释放顺序、加热后的冷却顺序等与上述同样而省略。
(其他变形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上述的图4~图17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上述的图6等所示的构成中,使2个加热器3A、3B对套筒12的按压力成为高于对光纤11进行了熔敷的连接部11A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张力的按压力。在此,光纤的熔敷连接机部的断裂确认试验的强度通常大致为200gf,另一方面,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大致为500gf。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可以控制上述那样的拉伸力的构成,所以能够将对套筒12的按压力设定成高于光纤11的连接部11A的断裂张力的按压力。
由此,能够以足够的力按压套筒12。
其中,本发明中说明的光纤熔敷后的连接部的断裂确认试验是指对光纤连接部的断裂张力进行测定的方法,通常被表示为验证试验力,作为对光纤的熔敷连接机的连接性能进行表示的通常的指标而被使用。例如,在验证试验力的范围较大的熔敷连接机中,张力也在200~250gf的范围(参照互联网主页http://www.fujikura.co.jp/products/tele/o_f_splicers/td70005.html,或者http://www.fujikura.co.jp/products/data/FSM-100-J.pdf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能够使套筒12的朝向例如以图5(a)、(b)所图示那样的姿势恒定化的点出发,更优选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2个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而对置的按压面被配置在近似垂直方向,利用插入到套筒12中的抗张力体13的重量总是将抗张力体13配置在近似下方向。
此外,近似垂直是指相对于水平面近似垂直。被配置在上述近似垂直方向的上述按压面可以是例如相对于水平面以90°±10°的角度交叉的面。上述按压面也可以是例如相对于水平面以90°±30°的角度交叉的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采用如下那样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设置对夹紧部向后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后退挡块,将该后退挡块构成为能够退避。作为后退挡块,可使用图14~图17所示那样的后退挡块51。
图14(a)、(b)所示的加热器安装台31B具有与夹紧部2A(固定侧)的后面面对的后壁部31Bb。后壁部31Bb相对于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其他部分能够沿前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后退挡块51被设置在后壁部31Bb的前面。
如图14(a)所示,首先,一方夹紧部2A在把持光纤11之前,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远离加热器3而与后退挡块51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可动范围。
在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且未向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当刚刚把持光纤11之后,或者在加热器3针对套筒12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使后退挡块51退避。为了使后退挡块51退避,只要使后壁部31Bb向后退方向(远离夹紧部2A的方向)移动即可。
由此,在对光纤11附加了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除了一方夹紧部2A的前进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后退可动范围后,能够利用加热器3按压套筒12。
此外,能够使后退挡块退避的构造不限于图示例。例如,也可以采用能够将后退挡块51从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其他部分卸下的构造。该情况下,通过卸下后退挡块51而能够实现上述退避。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前进挡块,将该前进挡块构成为能够退避。在图14(a)中,附图标记52为前进挡块。
图14(a)、(c)所示的加热器安装台31B在与夹紧部2A(固定侧)的前面面对的安装台部31Ba具有前壁部31Bc。前壁部31Bc相对于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其他部分能够沿前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前进挡块52被设置在前壁部31Bc的后面。
首先,在一方夹紧部2A在把持光纤11之前从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远离加热器3而与后退挡块抵接的状态前进移动到与前进挡块抵接位置并被保持的状态下,利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在未向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刚刚把持了光纤11之后,或者加热器3针对套筒12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将一方夹紧部2A从相对于前进挡块的抵接状态释放,进而使前进挡块退避。
在图示例中,为了使前进挡块52退避,只要使前壁部31Bc向前进方向(远离夹紧部2A的方向)移动即可。
由此,能够成为在对光纤11附加了上述拉伸力的状态下,当除了一方夹紧部2A的后退可动范围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后,利用加热器3按压套筒12的构成。
其中,作为前进挡块,可使用与上述同样的第二凸轮机构72,另外,作为后退挡块,能够成为使用了图14~图17所示的那样的形成于框体5的后退挡块51的构成。附图标记52为前进挡块。
在使用凸轮机构作为前进挡块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旋转驱动凸轮机构来使上述前进挡块退避。另外,前进挡块52也能够成为可从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其他部分卸下的构造。该情况下,通过将前进挡块52卸下,能够进行上述退避。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成为下述那样的构成。
首先,一方夹紧部2A在把持光纤11之前被第一施力部件41附加了远离加热器3的后退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通过用于使一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或者使一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第三施力部件,在一方夹紧部2A的可动范围内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在该状态下,利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在未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刚刚把持光纤11之后,或者加热器3针对套筒12的按压驱动开始时或者按压驱动开始前后,减弱由第三施力部件引起的上述一方夹紧部的前进方向的作用力,或者增强由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引起的后退方向的作用力,或者使上述第三施力部件退避。由此,也可以成为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对光纤11附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当除了一方夹紧部2A的后退可动范围K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Z后,利用加热器3按压套筒12的构成。
在此,作为控制第一施力部件41、省略图示的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强弱的方法,在各施力部件使用了磁力部件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对施加给电磁铁的电流值进行调整或者移动永磁铁的位置的方法。
另外,在各施力部件使用了弹性部件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移动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的一端侧的方法。例如,在将弹簧一端设为固定端,使另一端与上述夹紧部抵接,通过被压缩的弹簧的弹力对夹紧部施力的情况下,如果使上述弹簧的一端向接近另一端的方向移动而压缩上述弹簧,则能够增强上述作用力。另外,如果使上述弹簧的一端向远离另一端的方向移动而缓和压缩,则能够减弱作用力。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成为下述那样的构成。
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首先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都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沿前后可动,在一方夹紧部2A在把持光纤11之前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远离加热器3而与后退挡块(参照图14等的附图标记51)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了可动范围的状态,并且,另一方夹紧部2B在把持光纤11之前向加热器3侧前进并停止了的状态下,成为利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未向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然后,通过另一方夹紧部2B开始向远离加热器3侧的后退方向移动,利用经由光纤11的拉伸力使得一方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移动,另一方夹紧部2B的移动在一方夹紧部2A的可动范围内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能够成为在对光纤11附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当除了一方夹紧部2A的后退可动范围K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Z后,利用加热器3按压套筒12。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成为下述那样的构成。
首先,在一方夹紧部2A在把持光纤11前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远离加热器3而与后退挡块(参照图14等的附图标记51)抵接,仅在前进方向确保了可动范围的状态下,利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部把持光纤11,在未向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比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的拉伸力大的第二施力部件42的按压力,加热器3开始按压套筒12。而且,通过构成为光纤11因按压开始后的套筒12的移动或者套筒12的形状变形而向按压方向移动,使得一方夹紧部2A被光纤11的移动引起的拉伸力向前进方向拉动,一方夹紧部2A在可动范围中的远离端部的位置停止,由此还可成为在对光纤11附加了第一施力部件41引起的拉伸力的状态下,当除了一方夹紧部2A的后退可动范围K之外还确保了前进可动范围Z后,利用加热器3对套筒12进行加热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成为下述那样的构成。其中,有时对已出现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34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与图6~图11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对夹紧部2A向后退方向移动进行限制的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72)、在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形成有突出部150、和在加热器安装台31B设置有控制壁部151。
开闭可动侧2Ab的突出部150具有从开闭可动侧2Ab的后端部向加热器安装台31B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152、和从延伸突出部152的前端部的后面向后方突出的嵌入凸部153。
嵌入凸部153的外面的上表面153a是越向后方(图中的左侧)越下降的倾斜面。
控制壁部151立设于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后端部,在其前面151a形成有能够收容嵌入凸部153的承受凹部155。承受凹部155的内面的上表面155a是越向后方(图中的左侧)越下降的倾斜面。
控制壁部151在初始状态(参照图34)下,前面151a与嵌入凸部153,限制了夹紧部2A的后退。
该例的强化加热装置具有对光纤11赋予拉伸力的施力机构41(第一施力部件)。施力机构41具有前侧施力机构41A以及后侧施力机构41B。
前侧施力机构41A具有分别设置于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前端面以及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安装台部31Ba的施力部件41a、41b。
施力部件41a、41b是永磁铁或电磁铁等磁力部件,相互具有相同的磁极。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41a、41b都为N极。
后侧施力机构41B具有分别设置于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后端面以及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后壁部31Bb的施力部件41c、41d。
施力部件41c、41d是相互具有不同磁极的磁力部件。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41c为N极,施力部件41d为S极。
通过施力部件41a、41b间的斥力与施力部件41c、41d间的引力,对夹紧部2A施加向后方的力,对光纤11赋予拉伸力。
具有承受凹部155以及前面151a的控制壁部151、和突出部150构成基于由夹紧部2A对光纤11的把持动作,来控制由施力机构41实现的光纤11的拉伸(及其停止)的机构(拉伸机构或者拉伸控制机构)。
对该例的强化加热装置而言,电机6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以第五施力部件45的力控制夹紧部2A,通过夹紧部2A的动作,控制上述拉伸机构。
如图35所示,若凸轮轴7旋转,则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向接近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夹紧体2b、2b把持光纤11。
如图36所示,伴随着开闭可动侧2Ab的移动,突出部150下降,嵌入凸部153到达能够进入承受凹部155的位置,由此,夹紧部2A成为除了前进可动范围Z之外还被确保后退可动范围K而能够沿前后(图中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施力机构41引起的拉伸力被附加给光纤11。
如图37所示,伴随着第三凸轮机构73的位移,加热器安装台31A接近加热器安装台31B,套筒12被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进行加热收缩。
如图38所示,与套筒12的收缩一起,套筒12和光纤11向加热器3B移动,但由于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图中的右方向)滑动移动,所以附加给光纤11的拉伸力不会过大。
如图39所示,另外,当加热器安装台31A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向远离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移动时,套筒12被释放,并且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向远离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光纤11的把持被解除。
突出部150伴随着开闭可动侧2Ab的移动而上升,嵌入凸部153返回到被控制壁部151限制了后退的位置。
此时,嵌入凸部153由于上表面153a沿承受凹部155的上表面155a的倾斜而上升,所以顺畅地从承受凹部155离开。
此外,虽然在图6~图11等中未图示,但如图34等所示,开闭可动侧2Ab具备对夹持光纤11的夹紧体2b向固定侧2Aa的夹紧体2b施力的施力部件2a。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成为下述那样的构成。
图40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与图6~图11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第二凸轮机构72、设置有施力机构141(第一施力部件)、和在加热器安装台31A形成有向接近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60。
施力机构141是对光纤11赋予拉伸力的机构,具有前侧施力机构141A以及后侧施力机构141B。
前侧施力机构141A具有分别设置于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前端面以及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安装台部31Ba的施力部件141a、141b。
施力部件141a、141b是永磁铁或电磁铁等磁力部件,相互具有相同的磁极。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141a、141b为N极。
后侧施力机构141B具有分别设置于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后端面以及加热器安装台31B的后壁部31Bb的施力部件141c、141d。
施力部件141c、141d是相互具有相同磁极的磁力部件。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141c、141d为N极。
在图40所示的初始状态下,夹紧部2A是被确保前进可动范围Z以及后退可动范围K而能够沿前后(图中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通过施力部件141a、141b间的斥力和施力部件141c、141d间的斥力,夹紧部2A停留在该位置。
在突出部160的前端部设置有施力部件161。施力部件161是与施力部件141a相互具有相同磁极的磁力部件。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161与施力部件141a同样为N极。
突出部160构成基于加热器3A对光纤11的按压动作,来控制施力机构41对光纤11的拉伸的增减的机构(拉伸机构或者拉伸控制机构)。
对该例的强化加热装置而言,电机6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以第二施力部件42的力控制加热器3A,通过加热器3A的动作,控制上述拉伸机构。
如图41所示,若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伴随着凸轮轴7旋转而向接近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则开闭可动侧2Ab和固定侧2Aa把持光纤11。
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加热器安装台31A远离加热器安装台31B,所以突出部160的施力部件161位于远离夹紧部2A的施力部件141a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施加给光纤11的拉伸力小。
如图42所示,若伴随着第三凸轮机构73通过凸轮轴7的旋转而发生位移,加热器安装台31A接近加热器安装台31B,则突出部160的施力部件161接近夹紧部2A的施力部件141a。
由于施力部件161具有与施力部件141a相同的磁极,所以对施力部件141a作用向后方(图中的左侧)的斥力。由此,对光纤11赋予的拉伸力增大。
如图43所示,套筒12被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进行加热收缩。
与套筒12的收缩一起,套筒12和光纤11向加热器3B移动,但由于夹紧部2A向前进方向(图中的右方向)滑动移动,所以附加到光纤11的拉伸力不会过大。
如图44所示,另外,加热器安装台31A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向远离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移动,套筒12被释放,并且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向远离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光纤11的把持被解除。
(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那样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1,在利用2个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使其加热收缩时,通过释放附加到光纤11的过度的张力来防止发生光纤11的断裂、长期可靠性的降低,另外,能够防止装置大型化。由此,能够实现可靠性高、可在短时间内使套筒12加热收缩并且操作性优异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1。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各附图所示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一部分参照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来进行说明,并且,对于已出现的共用的构成,例如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2个加热器3A、3B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也参照图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具备:把持光纤11的左右一对夹紧部2(2A、2B)、对覆盖光纤11的包覆除去部分的套筒12进行按压并加热的2个加热器3(3A、3B)、和按照电机6的控制,夹着套筒12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来对夹着套筒12对置配置的2个加热器3A、3B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的第二施力部件4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1中,除了上述部件之外,还具备:第一工作部件(按照夹持光纤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机构)81,其使被电机6驱动而旋转的第一凸轮机构71动作,以便从动于该第一凸轮机构71而位移,通过该位移,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五施力部件45(参照图29)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夹持光纤11而进行把持的方向施力;和第三工作部件(按照夹持套筒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机构)83,其使设置在与第一凸轮机构71同轴的凸轮轴7上并通过同一电机6的控制而旋转驱动的第三凸轮机构73动作,以便从动于该第三凸轮机构73而位移,通过该位移,将第二施力部件42向2个加热器3A、3B夹着套筒12进行按压的方向施力。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列举了还具备下述各部的例子:第一施力部件41,其对夹紧部2的至少一方在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方向施力;和第二工作部件82,其使设置在与第一凸轮机构71同轴的凸轮轴7上并被电机6旋转驱动的第二凸轮机构72动作,以便从动于该第二凸轮机构72而位移,并通过该位移,使第一施力部件71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列举构成为如下所述的例子进行说明:在第二施力部件42对套筒12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的拉伸力大,通过第一施力部件41对光纤11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附加拉伸力的一方夹紧部2A被确保了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远离加热器3的方向上的后退可动范围K,并且被确保了能够向加热器3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Z,夹紧部2A向将通过第二施力部件42由加热器3按压套筒12而附加的对光纤11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第一工作部件81、第三工作部件83之外,对于后述的各工作部件(各发挥作用的机构),列举构成为杆状部件的例子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主要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凸轮轴以及各凸轮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被电机6旋转驱动的凸轮轴7设置有各详细内容将后述的各凸轮机构,通过从动于这些各凸轮机构而位移的各工作部件进行驱动,以使各施力部件进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开闭动作、一方加热器3A的开闭动作、一方夹紧部2A的光纤11的长度方向(调整拉伸力的方向)上的滑动移动、盖部10的开闭动作各动作。
以下,参照图4的剖视图及图23的主视图以及图24(a)、(b)~图28(a)、(b),对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所采用的各凸轮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1个凸轮轴7搭载有4个种类7个位置的凸轮机构,从图中左侧起如以下那样配置。其中,在图示例中,不具有后述的辅助移动杆,成为不具备驱动转矩的反转机构的构成。
(1)第四凸轮机构74(盖部10的开闭)(2)第一凸轮机构71(一方夹紧部2A的开闭)(3)第二凸轮机构72(一方夹紧部2A的拉伸力附加用的后退挡块)(4)第三凸轮机构73(一方加热器3A的开闭)(5)第三凸轮机构73(一方加热器3A的开闭)(6)第一凸轮机构71(另一方夹紧部2B的开闭)(7)第四凸轮机构74(盖部10的开闭)
在此,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强化加热装置1的设置于凸轮轴7的各凸轮机构并不限定于图示例那样的旋转凸轮状的凸轮机构,例如也包括在凸轮轴的长度方向接触面发生变化的所谓螺旋形状的凸轮机构。另外,本发明中说明的凸轮机构不限于图示例那样的凸轮机构,例如也包括在凸轮轴上设有旋转杆状部件的构成的凸轮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轴7以及各凸轮机构成为经由齿轮机构61传递来自作为驱动源的电机6的旋转的构成。
(2个加热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加热器3A、3B只要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成为仅使一侧为开闭可动而由电机6进行驱动的构成即可。如果使这2个加热器3A、3B中的任意一方为可动来进行驱动,使另一方构成为固定,则由于通过将加热器的可动机构、按压加热器的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仅设置在任意一方加热器侧即可,所以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图4是剖视图,所以未表示图6等所示的另一方加热器3B(固定侧),仅表示了作为开闭可动侧的一方加热器3A,但2个加热器3A、3B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的里侧和近前侧,只要适当地选择采用即可。
(左右一对夹紧部)
图29以及图30是详细表示图4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1的一方夹紧部2A和其周边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9所示,一方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被安装在第一工作部件81,另外,开闭固定侧被安装在作为夹具安装台发挥作用的第二工作部件82。
另外,第一工作部件81以转动支点81a为中心进行一方夹紧部2A的开闭动作。第一工作部件81被第一凸轮机构71驱动,并且被由扭力盘簧构成的第五施力部件45施力,由此进行一方夹紧部2A的开闭动作。
另外,在一方夹紧部2A设置有用于直接把持光纤11的把持用橡胶2b,在图29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另一方夹紧部2B也同样设有。
另外,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构成为能够以滑动支点82a为中心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另外,为了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而在后退方向移动的、由压缩盘簧(弹性部件)构成的第一施力部件41被设置成对第二工作部件82(以及第一工作部件81)施力。
另外,在第一工作部件81设置有当通过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时,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向后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后退挡块51。该后退挡块51在通过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动作来把持光纤11时,与设置于凸轮轴7的第二凸轮机构72抵接,由此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向后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而且,成为在把持了光纤11后,第二凸轮机构72和后退挡块51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将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释放成能够向后退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对光纤11施加第一施力部件41的拉伸力的构成。
(各部的其他构成以及动作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例示,第三工作部件83作为被设置开闭可动的一方加热器3A的加热器安装台发挥作用,可成为以旋转支点83a为中心进行旋转工作的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等说明的加热器安装台为滑动可动方式,但加热器3按压套筒12的第一个作用点、加热器3A(加热器安装台)按压驱动体(第三凸轮机构)的第二个作用点、第二施力部件42按压加热器3A(加热器安装台)的力点各自的平衡根据状况不同而变化。因此,在滑动可动方式中,力容易作用到加热器安装台倾斜的方向(扭转),如果在加热器可动机构没有设置抗扭强的滑动引导机构或者线性轴承那样的部件,则加热器安装台的工作无法顺畅,在使用了这样的机构、部件的情况下,存在使强化加热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被设置一方加热器3A的第三工作部件83由以旋转支点83a为中心进行转动工作的杆状部件构成,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4、后述的图24(a)、(b)~图28(a)、(b)等所示的例子那样,从易于得到上述效果的点出发,优选各工作部件内的至少任意一个可成为由以与光纤11、套筒12以及各凸轮机构(凸轮轴7)的旋转轴并行的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的结构。在图24(a)、(b)~图28(a)、(b)所示的例子中,第1、3、4工作部件81、83、84由以与第1、3、4凸轮机构71、73、74的旋转轴并行的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的例子那样,从能够使装置整体更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成为凸轮轴7在配置于装置下部的上述各旋转支点、与配置于装置上部的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2个加热器3A、3B以及盖部10之间配置而成的构成。
另外,也能够将用于按压一方加热器3A的第二施力部件42由设置于图18中所示的作为加热器安装台的第三工作部件83的旋转支点83a的盘簧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工作部件83被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二施力部件42按压,但为了获得按压力的变动根据第三工作部件83的位置而少的状态,需要上述那样的全长比可动行程长的压缩盘簧。然而,在使用了全长长的压缩盘簧的情况下,存在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对此,通过如上所述,将由盘簧构成的第二施力部件42设置于旋转支点83a,利用以该旋转支点83a为中心的转动工作,能够在较大的可动范围获得恒定的按压力,可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能够使强化加热装置进一步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那样的对2个加热器部3A、3B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42、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中的光纤11的把持机构、以及盖部10的施力部件(省略图示)使用盘簧,并将上述各旋转支点和盘簧以同轴配置。
另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对于一方夹紧部2A的驱动,也能够成为与上述的一方加热器3A的情况同样的机构。即,能够成为通过图4所示那样的、与由电机6进行的凸轮轴7的旋转驱动相伴的第一凸轮机构71,经由第一工作部件81,使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五施力部件45(参照图29)动作,以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向夹持光纤11进行把持的方向施力的构成。
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作为动力源的电机6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可动,可得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1)通过以往操作者手动进行的夹紧部的开闭动作变为自动,能够实现使用了强化加热装置的套筒12的加热收缩操作的高速化。
(2)由于无需利用操作者的手指等操作夹紧部,所以无需将夹紧部设计成适合于以人的手指进行开闭的形状。以往,例如在光纤的长度方向左右配置的各夹紧部设有用于容易使手指勾住的省略图示的突起,并且在其附近设有供手指进入的空间,所以夹具大型化并且成为复杂的形状。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把持开闭动作自动化,能够实现各夹紧部的小型化。
(3)为了使用强化加热装置进行操作,需要以在设置光纤后关闭夹紧部,对光纤施以张力来确保前进可动范围和后退可动范围,并按压加热器进行热收缩这一顺序进行操作。然而,熟练度低的操作者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一方加热器3A的按压动作以及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把持开闭动作自动化,能够防止操作失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如以下详述那样,成为通过将设置在同轴的凸轮轴7上并被旋转驱动的各凸轮机构内的至少任意2个以上,具体将第一凸轮机构71和第三凸轮机构73设定为将需要驱动转矩的正驱动与接受转矩的负驱动组合而削减的定时,来降低由电机6引起的旋转驱动力的构成。
如上所述,作为按压一方加热器3A的按压力,需要数百gf,驱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来把持光纤11也需要数百gf的按压力。例如,在这些驱动、按压定时的峰值(按压力的峰值)重复的情况下,由下式{加热器:500gf+一方夹紧部250gf+另一方夹紧部250gf=1000gf}表示那样的压缩盘簧的力发挥作用。另外,在上述那样的通过以各旋转支点为中心的转动运动来驱动各工作部件的情况下,必要驱动力进一步变大。另外,例如在从各旋转支点到构成各施力部件的压缩盘簧的距离为从旋转支点到各凸轮机构的2倍的距离的情况下,根据杠杆原理,各凸轮机构需要压缩盘簧的2倍的力。结果,凸轮轴进行驱动的力的合计升到2000gf,存在驱动机构会大型化的问题。
图19、图20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进行把持驱动的第一凸轮机构71和对一方加热器3A进行驱动的第三凸轮机构73的动作定时,是用于说明使正驱动和负驱动抵消的作用效果的时序图(图表)。在图19以及图20中,横轴是各凸轮机构的角度,纵轴是各凸轮机构的从旋转中心向各施力部件(压缩盘簧)方向的挤压量。即,在图19以及图20中,将上述那样的各工作部件以各旋转支点为中心来进行转动运动的情况下的例子图表化。
如图19所示,在驱动夹紧部的第一凸轮机构的旋转为0~90°的范围内,凸轮机构的挤压量减少。这样的动作表示夹紧部关闭来进行把持动作的过程。在该区间,凸轮机构无需驱动力,由压缩盘簧构成的施力部件反而辅助凸轮机构的旋转。该情况下,压缩盘簧对凸轮机构的旋转进行帮助的力为夹紧力·250gf的2倍(杠杆原理)的500gf。
当夹紧部关闭来把持光纤时,接下来,一方加热器关闭。在图19的图表中,驱动一方加热器的第二凸轮机构的旋转为90~180°的区间表示了其动作。
然后,第二凸轮机构在第二180°的位置停止,对套筒开始2个加热器进行的加热。当套筒的收缩结束时,加热停止。
而且,在图19的图表中的180~360°的范围,一方加热器以及左右一对夹紧部的开闭可动侧一起进行释放动作,此时,凸轮轴需要2000gf的驱动力。
另外,在强化加热装置中,考虑到减轻对驱动机构的负担,以缓慢的动作打开,但若该动作过慢,则存在无法从强化加热装置取出套筒(光纤)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图20的图表表示了为了降低图19所示那样的过大的驱动力,而使加热器的驱动力反转的构成的定时(驱动力)。
如图20所示,在图19中成为问题的180~360°的范围的部分,一方加热器3A(第三凸轮机构73)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合计驱动力抵消,至少理论上无需转矩(实际上,由于各部件间的摩擦等,驱动转矩不为零)。
通过如上述那样,采用使各机构的驱动转矩一部分反转而抵消来相抵的构成,能够降低驱动转矩而使驱动机构小型化,因此可使强化加热装置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图22所示的例子那样,为了驱动转矩的反转,能够采用使用辅助可动杆的构成。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是上述那样的各工作部件进行以旋转支点为中心的转动运动的情况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滑动驱动方式。
以下,对图21所示的构成进行说明。
(1)在作为加热器安装台的第三工作部件83与辅助移动杆83C之间,压缩盘簧83D以被压缩的状态嵌入。该压缩盘簧83D构成为发挥要将第三工作部件83和辅助移动杆83C分开的力,但接触部83b的部分起到挡块的作用,通过接触而不分开设定距离以上。
(2)即,构成为第三工作部件83和辅助移动杆83C连动动作。
(3)其中,在图示例中,存在压缩盘簧83D和辅助压缩盘簧83E这2个弹簧,但辅助压缩盘簧83E的弹力与压缩盘簧83D相比十分弱,具有仅用于将辅助移动杆83C压向第三凸轮机构73的作用。
(4)当辅助移动杆83C被第三凸轮机构73驱动时,作为加热器安装台的第三工作部件83也被连动地驱动。
(5)另一方面,在2个加热器3A、3B与套筒12接触后,第三工作部件83无法进一步移动。结果,发现第三工作部件83使压缩盘簧83D缩短的作用,此时的弹簧的力产生对套筒12的按压力。
由于在通过以上的动作,进行关闭一方加热器3A的动作时,需要用于进行按压的驱动转矩,在打开一方加热器3A时,无需驱动转矩(被释放),所以能够产生与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相反的驱动转矩。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图4所示那样的各凸轮机构的构成中,在各凸轮机构的至少任意一个,具体在第一凸轮机构71以及第三凸轮机构73中,还能够分别针对第一工作部件81以及第三工作部件83应用图21的示意图所示那样的构成。即,能够成为下述构成:第一工作部件81以及第三工作部件83夹着凸轮轴7在相反侧配置辅助可动部件(参照图21中的附图标记83C),将各工作部件和辅助可动部件用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连结,通过代替各工作部件而由各凸轮机构使辅助可动部件从动位移,来使各凸轮机构的旋转驱动转矩从正驱动反转为负驱动,从而在第一凸轮机构71和第三凸轮机构73之间将正驱动和负驱动组合而使其相抵。由此,无需增大电机6的驱动力,另外,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此外,如图22所示的例子那样,在使用拉伸盘簧83F、83G作为各盘簧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上述同样的效果,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说明那样,作为开闭可动侧的一方加热器3A的驱动使用凸轮机构,如图4、图6等所示,成为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进行驱动的构成。另外,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旋转支点和一方加热器3A之间的位置配置第三凸轮机构73,能够使装置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与上述的一方加热器3A的情况同样,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成为以旋转支点中心进行旋转工作的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等说明了的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是滑动可动方式,但夹紧部2按压光纤11的第一个作用点、夹紧部2按压驱动体(第一凸轮机构71)的第二个作用点、第五施力部件(参照图29中的附图标记45)按压夹紧部的力点各自的平衡根据状况不同而变化。因此,力容易作用到夹具安装台倾斜的(扭转)方向,如果夹紧部可动机构没有设置抗扭强的滑动引导功能或者线性轴承那样的部件,则安装台的动作不顺畅,在使用了这样机构、部件的情况下,存在使强化加热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由以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成为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说明那样,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驱动使用凸轮机构,如图4、图29等所示,由第一凸轮机构71进行驱动的构成。另外,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旋转支点和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之间的位置配置第一凸轮机构71,能够使装置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也能够如图29所示,将用于利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把持光纤11的第五施力部件45由在作为夹具安装台的第一工作部件81的旋转支点81a设置的盘簧等弹性部件构成。
图4、图29所示那样的、安装有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的第一工作部件(夹具安装台)81被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构成的第五施力部件45按压,但为了得到按压力的变动根据作为夹具安装台的第一工作部件81的位置而少的状态,需要上述那样的全长比可动行程长的压缩盘簧。然而,在使用了全长长的压缩盘簧的情况下,存在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对此,通过如上所述,将由盘簧构成的第五施力部件45设置于旋转支点81a,并利用以该旋转支点81a为中心的转动工作,能够在大的可动范围内得到恒定的按压力,可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由作为同一驱动源的电机6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和一方加热器3A进行驱动的构成。这样,由于通过利用与一方加热器3A共用的驱动源即电机6使开闭可动侧的各夹紧部工作,使得作为装置而搭载的驱动源仅一个即可,所以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2、73被作为同一驱动源的电机6驱动,能够成为以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方式使一方夹紧部2A动作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如图4所示的例子那样,成为由同轴设于共用的凸轮轴7上的各凸轮机构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和一方加热器3A工作的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示例那样,通过在1个凸轮轴7上分别在两个位置配置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工作用的第一凸轮机构71、和一方加热器3A的工作用的第三凸轮机构73,能够得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1)由于能够通过1个凸轮轴驱动全部的可动体,所以无需配置在各驱动单元内的驱动用部件、或者将各单元的驱动用部件连结的连结用部件。由此,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2)通过错开各个凸轮机构的相位,能够将夹紧部开闭的顺序只用一个部件控制。由此,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作为驱动源的电机6使一方夹紧部2A的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工作。通过如上所述,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至少一方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可动,经由凸轮轴7用电机6驱动作为后退挡块的第二凸轮机构72,能够得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1)由于无需利用操作者的手指来操作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的退避,所以无需设计成适于用人的手指进行开闭的形状。即,由于能够无需将退避机构露出到装置的表面地收纳到内部,所以可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2)为了使用强化加热装置来进行作业,需要以在设置光纤之后关闭夹紧部,对光纤施加张力而确保前进可动范围和后退可动范围,并按压加热器来进行热收缩这一顺序进行作业。然而,熟练度低的操作者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的退避动作自动化,能够防止操作失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除了上述的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和一方加热器3A之外,还将上述的作为后退挡块的第二凸轮机构72或者省略图示的前进挡块构成为通过作为同一驱动源的电机6而可动。这样,由于通过利用与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一方加热器3A共用的驱动源即电机6来使各挡块工作,作为装置而搭载的驱动源一个即可,所以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可以如图4所示的例子那样,成为通过同轴设于共用的凸轮轴7上的各凸轮机构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一方加热器3A、和各挡块工作的构成。在图示例中,通过在1个凸轮轴7上分别在两个位置设置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工作用的第一凸轮机构71、和一方加热器3A的工作用的第三凸轮机构73,并且配置作为后退挡块的第二凸轮机构72,可得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1)由于能够通过1个凸轮轴确定全部的可动体,所以无需配置于各驱动单元内的驱动用部件、或者将各单元的驱动用部件连结的连结用部件。由此,可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2)通过错开各个凸轮机构的相位,能够将夹紧部开闭的顺序只用一个部件控制。由此,可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由于只要设计一个适合该强化加热装置的凸轮轴7即可,所以能够实现强化加热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下述构成,具有:用于开闭强化加热装置的盖部10、由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附加将盖部10关闭的力的第六施力部件46、设于和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同轴的凸轮轴7上或者设于和凸轮轴7平行的其他凸轮轴(省略图示)上的第四凸轮机构74、作为根据第四凸轮机构74的位移而发挥作用以使第六施力部件46的作用力将盖部10关闭的机构的第四工作部件84。而且,能够成为同一电机6通过第一~第四凸轮机构71~74使上述的各施力部件作用于一对夹紧部2A、2B、加热器3以及盖部10的构成。
该情况下,也能够采用通过使第四凸轮机构74相对于第四工作部件84,例如经由弹簧、橡胶、海绵等弹性部件、或永磁铁、电磁铁等磁力部件而发生位移,来进行盖部10的开闭动作的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可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1)即使在一定时间没有使用强化加热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盖部关闭,雨水等也不会浸入到装置内部。
(2)即使在一定时间未使用强化加热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盖部关闭,尘埃、粉尘等也不会浸入到装置内部。
(3)通过与加热开始同时盖部关闭,能够防止操作者的手指误与内部的加热器接触而引起烫伤。
其中,为了能够在加热中目视观察来确认套筒12的收缩进行状态,希望上述构成的盖部10由透明材料构成。
此外,上述的各工作部件的旋转支点轴与凸轮轴7的情况不同,无需在全部的工作部件中共用(同轴)。另外,无需使全部的工作部件成为以旋转支点为中心的转动运动,能够适当地选择来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而能够以电机6为共用的驱动源,通过1个凸轮轴7所具备的各凸轮机构来驱动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上述的一方加热器3A、后退挡块或者前进挡块、盖部10等。即,也能够成为下述构成:通过作为共用的驱动源的电机6,使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以把持光纤11的方式动作,并且使一方夹紧部2A以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动作,另外,使一方加热器3A以夹着套筒12按压的方式动作,进而进行盖部10的开闭动作。
如上述那样,通过由一个电机6实现全部的功能,能够使强化加热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由于通过将上述各机构用1个凸轮轴7驱动,无需配置于各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用部件、将各机构的驱动用部件连结的连结用部件,所以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如图28(a)、(b)所示,在第三凸轮机构73的附近具有用于检测凸轮轴7的旋转位置的半圆板91A和光敏传感器91B。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以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的部件构成全部的工作部件。另外,使用扭力盘簧作为盖部10的开闭所使用的弹性部件46、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所使用的第五施力部件45(参照图29),并且一方加热器3A的开闭所使用的第二施力部件42使用双扭簧,另外,一方夹紧部2A的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附加拉伸力的第一施力部件41使用压缩盘簧。
在此,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强化加热装置1的主视图,该图23中所示的剖面指示线A-A~E-E分别表示图24(a)、(b)~图28(a)、(b)所示的截面图的剖断位置。而且,图24~图28中表示了在以下的各部分的位置进行各个动作的状态。
(1)A-A(图24(a)、(b)):用第三凸轮机构73对一方加热器3A进行开闭时的动作。
(2)B-B(图25(a)、(b)):用第一凸轮机构71对一方夹紧部2A进行开闭时的动作。由于一方夹紧部2A是能够在光纤11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的构成,所以在图25(a)、(b)中所示的例子中,旋转支点81a的位置变高。
(3)C-C(图26(a)、(b)):用第一凸轮机构71对另一方夹紧部2B进行开闭时的动作。
(4)D-D(图27(a)、(b)):用第四凸轮机构74对盖部10进行开闭时的动作。
(5)E-E(图28(a)、(b)):用第三凸轮机构73对一方加热器3A进行开闭时的动作。在图28(a)、(b)中,在第三凸轮机构73的近前侧配置有用于检测凸轮轴7的旋转位置的半圆板91A以及光敏传感器91B。
如图24(a)、(b)~图28(a)、(b)所示,可知通过由设置于凸轮轴7的各凸轮机构驱动各个工作部件,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开闭可动侧、一方加热器3A、盖部10等分别在规定的定时被驱动。
(其他变形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成为在上述的图4等所示的构成中,具备位置限制部件,该位置限制部件由用于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Z(参照图6)或者后退可动范围K(参照图6)进行限制的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该位置限制部件例如限制固定侧的夹紧部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该位置限制部件具有使附加到光纤11的拉伸力处于适当的范围的功能。
而且,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具备第五凸轮机构(省略图示),其被配置在与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同一的凸轮轴7上或者被配置在与凸轮轴7平行的其他凸轮轴(省略图示)上,通过电机6的控制被旋转驱动;和按照该第五凸轮机构的位移使上述的由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的位置限制部件移动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同一电机6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以及第五凸轮机构(省略图示),使夹紧部2A、2B(也包括按照进行拉伸的方式发挥作用机构)、加热器3以及上述的位置限制部件发挥作用。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成为如下构成:具备第二凸轮机构,其被配置在与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同一的凸轮轴7上,或者被配置在与凸轮轴7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和按照该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使上述的由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的位置限制部件移动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第二凸轮机构例如通过电机6的控制而被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同一电机6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第三凸轮机构73、以及第二凸轮机构,将夹紧部2A、2B和加热器3的移动由第五以及第二施力部件控制,进而同一电机通过第二凸轮机构,将拉伸机构(对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机构)的移动由上述的位置限制部件控制。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用于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Z或者后退可动范围K进行限制的第一施力部件41,或者附加与该第一施力部件相反方向的拉伸力的第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第六凸轮机构(省略图示),其被配置在和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同一的凸轮轴7上或者被配置在和凸轮轴7平行的其他凸轮轴(省略图示)上,通过电机6的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按照该第六凸轮机构的位移将第一施力部件41或者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加强或者减弱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作用力控制机构),同一电机6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以及第六凸轮机构(省略图示)控制对夹紧部2A、2B(也包括进行拉伸的机构)、加热器3、第一或者第三施力部件41、43进行控制的机构(作用力控制机构)。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对光纤11附加拉伸力的第一施力部件41或者第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上述的第二凸轮机构(省略图示);上述的第六凸轮机构(省略图示);按照第六凸轮机构的位移将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加强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作用力控制机构,或者按照将上述第一施力部件或上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减弱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作用力控制机构,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因第一施力部件41的拉伸力引起的光纤11的拉伸。
该情况下,希望同一电机6通过上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以及上述第六凸轮机构来控制上述夹紧部、上述拉伸机构、上述加热器以及上述作用力控制机构。
图45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与图6~图11所示的强化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第六凸轮机构76、具有施力机构41(第一施力部件)以及施力机构43(第三施力部件)、和具有可动后壁部131。
第六凸轮机构76形成为圆板状,相对于与凸轮轴7垂直的面倾斜形成。第六凸轮机构76例如相对于与凸轮轴7垂直的面以超过0°且小于90°的角度倾斜。
可动后壁部131被设置在与夹紧部2A(固定侧)的后面面对的位置,能够沿前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可动后壁部13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滑动机构21等能够移动。
在可动后壁部131的上表面131a形成有供第六凸轮机构76的下部76a插入的凹部131b。因此,可动后壁部131被配置在与第六凸轮机构76的下部76a的前后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应的位置。
例如,在第六凸轮机构76的下部76a接近夹紧部2A的情况下可动后壁部131也接近夹紧部2A(参照图45),在第六凸轮机构76的下部76a远离夹紧部2A的情况下可动后壁部131也位于从夹紧部2A分开得较大的位置(参照图46)。
施力机构43(第三施力部件)具有分别设置在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后端面以及可动后壁部131的前面的施力部件43a、43b。
施力部件43a、43b是永磁铁或电磁铁等磁力部件,相互具有相同的磁极。在图示例中,施力部件43a、43b都为S极。
施力机构43通过施力部件43a、43b间的斥力对夹紧部2A施力,调整对光纤11施加的拉伸力。
施力机构41(第一施力部件)具有分别设置在夹紧部2A的固定侧2Aa的前端面以及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施力部件41a、41b。施力部件41a、41b相互具有相同的磁极。图示例的施力部件41a、41b都为N极。
在图45所示的状态下,夹紧部2A、2B以及加热器3A、3B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和第三凸轮机构73分别被推开。
由于第六凸轮机构76是以越接近可动后壁部131则越接近夹紧部2A的方式倾斜的姿势,所以下部76a位于接近夹紧部2A的位置。因此,可动后壁部131位于与夹紧部2A接近的位置。
由于可动后壁部131接近夹紧部2A,所以通过施力部件43a、43b间的斥力,对夹紧部2A作用接近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图中右方)的力。
通过施力部件41a、41b间的斥力,对夹紧部2A还作用远离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图中左方)的力。
如图46所示,第一凸轮机构71伴随着凸轮轴7旋转而发生位移,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向接近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开闭可动侧2Ab和固定侧2Aa把持光纤11。
另外,伴随着第三凸轮机构73位移,加热器安装台31A接近加热器安装台31B,套筒12被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进行加热收缩。
此时,由于第六凸轮机构76成为以越接近可动后壁部131则越远离夹紧部2A的方式倾斜的姿势,所以可动后壁部131移动到距夹紧部2A离开得较大的位置。
由此,由于施力部件43a、43b引起的斥力变弱,另一方面,施力部件41a、41b引起的斥力没有较大变化,所以通过夹紧部2A对光纤11赋予的拉伸力增大。
如图45所示,当凸轮轴7进一步旋转时,加热器安装台31A通过第三凸轮机构73向远离加热器安装台31B的方向移动,套筒12被解放,并且通过第一凸轮机构71,夹紧部2A的开闭可动侧2Ab向远离固定侧2Aa的方向移动,光纤11的把持被解除。
第一施力部件41也可以具有例如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的至少一方的固定侧(或者开闭可动侧)的夹紧部的前进可动范围Z或者后退可动范围K进行限制的功能。
第二凸轮机构也可以被配置在例如与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同一的凸轮轴7上,或者被配置在与凸轮轴7平行的其他凸轮轴(省略图示)上。第二凸轮机构能够成为被电机6的控制旋转驱动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同一电机6通过第一、第三凸轮机构71、73以及第二凸轮机构,将夹紧部2A、2B、加热器3的移动由第五以及第二施力部件控制,进而同一电机6通过第二凸轮机构,将拉伸机构(对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机构)的移动由第一施力部件或者第三施力部件控制。
如上所述,通过成为可以移动用于对附加到光纤11的拉伸力进行调整的各施力部件的构成,能够以小型的构成恰当地使拉伸力合理化。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还能够采用对上述左右一对夹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构成。
在采用了上述任意的构成的情况下,都能显著获得可使强化加热装置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那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由于成为使用作为同一驱动源的电机6,通过同轴设置的各凸轮机构对左右一对夹紧部2A、2B、一方加热器3A、盖部10等进行驱动的构成,所以能够使强化加热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用2个加热器3A、3B夹持套筒12使其加热收缩时,通过将附加到光纤11的过度的张力释放能够防止发生光纤11的断裂、长期可靠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装置大型化。
由此,可实现可靠性高、在短时间能够使套筒12加热收缩,并且操作性优异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1。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五施力部件45被用于一对夹紧部2A、2B双方,但也可以仅在夹紧部2A、2B的一方(即单侧)使用第五施力部件4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2个加热器3(3A、3B),但加热器的数量也可以是3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A…熔敷连接机(光纤的熔敷连接机),1…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2(2A、2B)…夹紧部(左右一对夹紧部),2A…一方夹紧部,2B…另一方夹紧部,3(3A、3B)…加热器(2个加热器),3A…一方加热器,3B…另一方加热器,41…第一施力部件,42…第二施力部件,45…第五施力部件,46…第六施力部件,6…电机(驱动源),7…凸轮轴,71…第一凸轮机构,72…第二凸轮机构,73…第三凸轮机构,74…第四凸轮机构,81…第一工作部件,82…第二工作部件,83…第三工作部件,84…第四工作部件,81a、83a…旋转支点,82a…滑动支点,10…盖部,11…光纤,12(12a、12b)…套筒,13…抗张力体,Z…前进可动范围,K…后退可动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一对夹紧部,对除去了包覆部后的光纤彼此被熔敷连接、且该熔敷后的连接部的包覆除去部分以及所述包覆部被套筒覆盖的所述光纤的、从所述套筒露出的所述包覆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进行把持;
第五施力部件,被设置在夹着所述光纤对置配置的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侧,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夹着所述光纤附加按压力;
第一凸轮机构,通过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
该第一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夹紧部的因所述第五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所述光纤的把持的机构;
夹着所述光纤或者套筒对置配置的至少2个以上加热器;
第二施力部件,夹着所述套筒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来对夹着所述套筒对置配置的所述加热器的至少1个以上附加按压力;
第三凸轮机构,被配置在设置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所述电机的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
该第三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因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引起的所述套筒的按压的机构,
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来控制所述夹紧部和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各施力部件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同一所述电机被旋转驱动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通过设定为将需要旋转驱动转矩的正驱动与接受转矩的负驱动组合而削减的定时,来降低所述驱动源引起的旋转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凸轮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凸轮机构所使用的2个以上凸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凸轮机构中,夹着所述凸轮轴在所述各工作部件的相反侧配置辅助可动部件,利用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将所述各工作部件和所述辅助可动部件连结,通过代替所述各工作部件而通过所述各凸轮机构使所述辅助可动部件从动位移,来使所述各凸轮机构的旋转驱动转矩从正驱动向负驱动反转,由此在所述2个以上凸轮机构中,将所述正驱动和所述负驱动组合而削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以及所述加热器分别被设为一方侧可动并且另一方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施力部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所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以及
基于所述夹紧部对所述光纤的把持动作或者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套筒的按压动作,来控制所述夹紧部的因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拉伸力引起的所述光纤的拉伸的机构,
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机构以及第三凸轮机构,以所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所述夹紧部或者所述加热器,通过被控制的所述夹紧部或者所述加热器的动作,来控制所述拉伸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施力部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所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
位置限制部件,由用于对所述左右一对夹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进可动范围或者后退可动范围进行限制的前进挡块或者后退挡块构成;
第二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及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所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
所述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夹紧部的因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拉伸力引起的所述光纤的拉伸的机构;以及
该第二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位置限制部件的移动的机构,
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第三凸轮机构来控制所述夹紧部以及所述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施力部件,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所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
第三施力部件,以附加与该第一施力部件相反方向的拉伸力的方式进行施力;
第六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及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所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通过所述电机控制被旋转驱动;以及
该第六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所述第一施力部件或者所述第三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机构,
所述第一及第三施力部件分别以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对所述光纤附加拉伸力的方式对所述夹紧部的至少一方施力,
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第三凸轮机构以及第六凸轮机构来控制所述夹紧部、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作用力控制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盖部,对该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进行开闭;
第六施力部件,通过弹性部件或者磁力部件来附加将所述盖部关闭的力;
第四凸轮机构,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及第三凸轮机构同一的所述凸轮轴上或者被配置在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其他凸轮轴上;以及
所述第四凸轮机构的位移,控制通过所述第六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对所述盖部进行开闭的机构,
同一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第四凸轮机构以所述各施力部件的力控制夹紧部、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所述加热器、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由以与所述光纤以及所述套筒平行的旋转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杆状部件构成或者设置成杆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加热器施力的所述第二施力部件、所述左右一对夹紧部中的把持所述光纤的施力部件以及所述盖部的施力部件使用盘簧,将所述旋转支点和所述盘簧同轴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轴被配置在配置于装置下部的所述旋转支点、与配置于装置上部的所述左右一对夹紧部、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盖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对所述套筒的按压力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光纤的拉伸力大,
在通过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光纤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附加所述拉伸力的所述一方夹紧部被确保了在所述光纤的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加热器的方向的后退可动范围,并且被确保了能够向所述加热器侧移动的前进可动范围,由此所述夹紧部向将通过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由所述加热器按压所述套筒而附加的对所述光纤的拉伸力削减的方向移动。
CN201480002585.9A 2013-03-25 2014-03-25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Active CN104718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3014 2013-03-25
JP2013063014 2013-03-25
PCT/JP2014/058370 WO2014157254A1 (ja) 2013-03-25 2014-03-25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477A true CN104718477A (zh) 2015-06-17
CN104718477B CN104718477B (zh) 2018-10-26

Family

ID=5162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585.9A Active CN104718477B (zh) 2013-03-25 2014-03-25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CN201480001829.1A Active CN104428705B (zh) 2013-03-25 2014-03-25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829.1A Active CN104428705B (zh) 2013-03-25 2014-03-25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9274281B2 (zh)
EP (2) EP2884318B1 (zh)
JP (2) JP5702507B2 (zh)
KR (2) KR101603746B1 (zh)
CN (2) CN104718477B (zh)
WO (2) WO20141572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528A (zh) * 2018-08-02 2018-12-18 北京信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熔接机多合一夹具
CN109154698A (zh) * 2016-05-19 2019-01-04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光纤熔接连接部的加强装置及具有其的熔接连接机
CN112789537A (zh) * 2018-10-02 2021-05-11 住友电工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光纤熔接连接部的加强装置及具有其的熔接连接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7255A1 (ja) * 2013-03-25 2014-10-0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加熱装置
US10663666B2 (en) * 2013-12-05 2020-05-26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Flexible, low profile kink resistant fiber optic splice tension sleeve
JP5705365B1 (ja) * 2014-11-10 2015-04-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把持装置
US9541710B2 (en) 2015-01-30 2017-01-10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holding device
USD825630S1 (en) * 2016-03-30 2018-08-14 Inno Instrument (China) .Inc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er
JP6154973B1 (ja) * 2017-02-24 2017-06-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被覆除去装置
CN107045159A (zh) * 2017-06-08 2017-08-15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机用新型高效加热槽及光纤熔接机
CN111108420A (zh) * 2017-09-29 2020-05-05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纤连接器的快速处理的传导加热组件和方法
CN107966119B (zh) * 2017-11-29 2019-11-12 江苏锡沂高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环绕式电缆损伤检测装置
US10641960B1 (en) * 2018-10-04 2020-05-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fiber optic splice
JPWO2020158240A1 (ja) * 2019-01-30 2021-12-02 住友電工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補強用スリーブ加熱装置及び融着接続機
US20220326442A1 (en) * 2019-06-05 2022-10-13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Fusion splicing system, server, fusion splicer,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US11327231B2 (en) * 2019-12-05 2022-05-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splice prot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WO2021192326A1 (ja) * 2020-03-24 2021-09-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融着接続機用治具及び加熱方法
JP2022110946A (ja) * 2021-01-19 2022-07-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補強スリーブ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部の補強構造
KR102558712B1 (ko) * 2022-11-25 2023-07-26 유씨엘스위프트(주) 광섬유 슬리브 가열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405U (zh) * 1986-03-28 1987-10-08
JPS63199204U (zh) * 1987-06-04 1988-12-22
JPH02193105A (ja) * 1989-01-23 1990-07-3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器
JPH0921926A (ja) * 1995-07-06 1997-0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加熱補強装置
CN1209556A (zh) * 1997-08-25 1999-03-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带熔接装置
JP2004042317A (ja) * 2002-07-09 2004-02-12 Fujikura Ltd 熱収縮スリーブの加熱器
JP2005321644A (ja) * 2004-05-10 2005-11-17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補強スリーブ加熱装置
CN101061404A (zh) * 2005-06-09 2007-10-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接合保护加热器、包括该接合保护加热器的熔接机以及熔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405A (ja) 1985-12-28 1987-07-14 小橋工業株式会社 ロ−タリ農作業機
JPH03293594A (ja) 1990-04-11 1991-12-25 Hitachi Ltd 自動遠隔操作補助装置
JPH04165375A (ja) 1990-10-29 1992-06-11 Kyocer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32979A (ja) * 1997-05-30 1998-12-18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用熱収縮スリーブの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JP2000321462A (ja) * 1999-05-11 2000-11-24 Fujikura Ltd 線材補強用スリーブの加熱方法
JP3293594B2 (ja) 1999-06-29 2002-06-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部の保護部材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JP2004325623A (ja) * 2003-04-23 2004-11-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部補強装置及び融着接続部補強方法
JP4165375B2 (ja) 2003-11-13 2008-10-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補強部材の加熱処理装置及び加熱処理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US7212718B2 (en) 2003-11-12 2007-05-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treatment of optical fiber reinforcing member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apparatus
KR100878095B1 (ko) 2005-06-09 2009-01-14 스미토모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열 보강 처리 장치, 상기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융착 접속기,및 융착 접속 방법
AU2006235914B8 (en) * 2005-06-09 2009-01-2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plice protection heater, fusion splicer including the splice protection heater, and fusion splicing method
JP2007310080A (ja) * 2006-05-17 2007-11-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補強処理装置及び補強処理方法
JP5276483B2 (ja) * 2009-03-11 2013-08-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部の補強方法及び補強構造
JP5053318B2 (ja) 2009-03-13 2012-10-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補強スリーブの加熱装置及び融着接続機
DK2502832T3 (en) 2009-03-26 2015-11-09 Nestec Sa Clamping jaw carrier for a bag loader
JP5224385B2 (ja) 2009-04-10 2013-07-0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補強部材の加熱処理装置及び加熱処理方法
JP5309403B2 (ja) * 2010-12-24 2013-10-09 Sei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補強用加熱器及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202548383U (zh) * 2012-05-12 2012-11-21 刘荣伟 热熔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WO2014157255A1 (ja) 2013-03-25 2014-10-0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405U (zh) * 1986-03-28 1987-10-08
JPS63199204U (zh) * 1987-06-04 1988-12-22
JPH02193105A (ja) * 1989-01-23 1990-07-3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器
JPH0921926A (ja) * 1995-07-06 1997-01-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加熱補強装置
CN1209556A (zh) * 1997-08-25 1999-03-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带熔接装置
JP2004042317A (ja) * 2002-07-09 2004-02-12 Fujikura Ltd 熱収縮スリーブの加熱器
JP2005321644A (ja) * 2004-05-10 2005-11-17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補強スリーブ加熱装置
CN101061404A (zh) * 2005-06-09 2007-10-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接合保护加热器、包括该接合保护加热器的熔接机以及熔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4698A (zh) * 2016-05-19 2019-01-04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光纤熔接连接部的加强装置及具有其的熔接连接机
CN109154698B (zh) * 2016-05-19 2021-05-07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光纤熔接连接部的加强装置及具有其的熔接连接机
CN109031528A (zh) * 2018-08-02 2018-12-18 北京信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熔接机多合一夹具
CN112789537A (zh) * 2018-10-02 2021-05-11 住友电工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光纤熔接连接部的加强装置及具有其的熔接连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2507B2 (ja) 2015-04-15
WO2014157255A1 (ja) 2014-10-02
US9448362B2 (en) 2016-09-20
CN104718477B (zh) 2018-10-26
KR20150046314A (ko) 2015-04-29
EP2884318A4 (en) 2016-04-20
US9429708B2 (en) 2016-08-30
US9465167B2 (en) 2016-10-11
EP2866066B1 (en) 2017-11-22
EP2866066A1 (en) 2015-04-29
JPWO2014157254A1 (ja) 2017-02-16
CN104428705A (zh) 2015-03-18
KR20150018893A (ko) 2015-02-24
JPWO2014157255A1 (ja) 2017-02-16
US20160131840A1 (en) 2016-05-12
WO2014157254A1 (ja) 2014-10-02
US20160202416A1 (en) 2016-07-14
EP2884318A1 (en) 2015-06-17
EP2866066A4 (en) 2016-03-23
CN104428705B (zh) 2016-01-20
US20150185419A1 (en) 2015-07-02
US9274281B2 (en) 2016-03-01
JP5663702B1 (ja) 2015-02-04
KR101692882B1 (ko) 2017-01-04
KR101603746B1 (ko) 2016-03-15
EP2884318B1 (en) 2017-05-31
US20150198765A1 (en)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705B (zh) 光纤连接部强化加热装置
US9235005B2 (en) Method of fusion-splicing optical fibers and fusion splicer
CN105988163B (zh) 光纤熔接器以及具备该光纤熔接器的光纤熔接装置
CN102221732B (zh) 用于钳式工具的操纵装置
JP4161984B2 (ja) 光ファイバの加熱補強処理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並びに融着接続方法
CN101276021B (zh) 光纤接合设备
CN107877487A (zh) 一种端口平行张合的su‑8柔顺电热驱动微夹持器
WO2014121266A1 (en) Optical zooming system for fusion splicers
JP2008292523A (ja) ルースチューブ光ファイバ把持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融着接続機
EP3837574B1 (en) Fusion splicer
JP2008116773A (ja) 光ファイバの加熱補強処理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206899182U (zh) 一种夹持器的夹持机构
CN203688843U (zh) 光纤把持装置以及光纤熔接机
JPH1033297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用熱収縮スリーブの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JP2003315613A (ja) フェルール加熱装置
JP2014071281A (ja) 光ファイバカッタ
JP2006171132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補強スリーブの加熱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加熱装置
CN106898519A (zh) 连接二维平移台的用于与刀闸交互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