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0999A -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0999A
CN104710999A CN201510087342.6A CN201510087342A CN104710999A CN 104710999 A CN104710999 A CN 104710999A CN 201510087342 A CN201510087342 A CN 201510087342A CN 104710999 A CN104710999 A CN 104710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coke
test portion
penetration distance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73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0999B (zh
Inventor
土肥勇介
下山泉
深田喜代志
山本哲也
角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Steel Corp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1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0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0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10B57/04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using charges of speci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5/00Solid fuels
    • C10L5/02Solid fuels such as briquettes consisting mainl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of mineral or non-mineral origin
    • C10L5/26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fuels, e.g. briquettes
    • C10L5/28Heating the shaped fuels, e.g. briquettes; Coking the bin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45/00Other deta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10B57/04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using charges of special composition
    • C10B57/06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using charges of speci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dditi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01N13/04Investigating osmotic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40Investigating hardness or rebound hardness
    • G01N3/54Performing tests a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01N33/222Solid fuels, e.g. co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焦炭制造用混煤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测定作为煤的软化熔融特性的渗透距离;根据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对按照所确定的配合率配合的煤进行干馏。

Description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8月31日、申请号为201180049333.8、发明名称为“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焦炭制造用煤及粘结材料的品质评价法之一的评价煤及粘结材料干馏时的软化熔融特性的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方法的焦炭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炼铁法最普遍进行的高炉法中使用的焦炭承担着铁矿石的还原材料、热源、间隔件等多种作用。为了使高炉稳定高效地操作,重要的是要保持高炉内的通气性,因此,要求制造强度高的焦炭。焦炭是通过将粉碎、并调整粒度后的各种焦炭制造用煤配合而成的混煤在焦炭炉内干馏来制造。焦炭制造用煤在干馏中于大约300℃~550℃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软化熔融,并且同时伴随着挥发成分的产生而发泡、膨胀,从而各粒子相互粘接而成为块状的半焦。半焦在随后升温至1000℃附近的过程中收缩,从而烧固而成为坚固的焦炭(焦饼)。因此,煤软化熔融时的粘接特性会对干馏后的焦炭强度及粒径等性状带来重大影响。
另外,为了增强焦炭制造用煤(混煤)的粘接,一般采用向混煤中添加在煤软化熔融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高流动性的粘结材料来制造焦炭的方法。这里,所谓粘结材料具体是指焦油沥青、石油系沥青、溶剂精制煤、溶剂萃取煤等。这些粘结材料也与煤一样,软化熔融时的粘接特性会对干馏后的焦炭性状带来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在焦炭炉中的焦炭制造中,干馏后的焦炭通过挤压机排出到焦炭炉外。此时,若生成的焦饼本身的收缩小,则难以排出到炉外,可能引起不能排出到炉外的发生“挤满”的故障。干馏后的焦饼构造受干馏过程中煤、半焦的体积变化的影响很大。其中,众所周知,半焦的收缩与煤的挥发成分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另外,混煤的挥发成分含量在同一工厂的操作范围内基本上被控制为恒定。因此,煤软化熔融时的体积变化特性会对干馏后的焦饼构造带来重大影响。
如上所述,煤的软化熔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干馏后的焦炭性状及焦饼构造,因此极其重要,历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其测定方法。特别是,作为焦炭的重要品质的焦炭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原料的煤性状、特别是煤化度和软化熔融特性的影响。软化熔融特性是指加热煤时发生软化熔融的性质,通常,通过软化熔融物的流动性、粘度、粘接性、膨胀性等来测定、评价。
煤的软化熔融特性中,作为测定软化熔融时的流动性的一般方法,可以举出:JIS M 8801规定的采用吉泽勒塑性仪法进行的煤流动性试验方法。吉泽勒塑性仪法如下:将粉碎至425μm以下的煤放入到规定的坩埚中,以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通过刻度盘读取施加了规定转矩的搅拌棒的转速,用ddpm(旋转速度用刻度盘,dial division per minute)表示。
吉泽勒塑性仪法是测定转矩恒定的搅拌棒的转速,与此相对,也设计了通过定转速方式测定转矩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使转子以恒定的转速旋转的同时测定转矩的方法。
另外,存在以测定对于软化熔融特性具有物理意义的粘性为目的的利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进行的粘度测定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动态粘弹性测定是指对粘弹性体周期性地施加力时所表现出的粘弹性行为的测定。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测定得到的参数中的复粘性系数评价了软化熔融煤的粘性,且能够测定任意剪切速度下的软化熔融煤的粘度。
另外,还报道了作为煤的软化熔融特性,利用活性炭或玻璃珠测定了对于它们的煤软化熔融物粘接性的例子。方法如下:将少量的煤试料在被活性炭、玻璃珠从上下方向夹持的状态下加热,软化熔融后进行冷却,从外观来观察煤与活性炭、玻璃珠之间的粘接性。
作为测定煤软化熔融时的膨胀性的一般方法,可以举出JIS M 8801中规定的膨胀计法。膨胀计法如下:将粉碎至250μm以下的煤按照规定的方法成型,放入规定的坩埚中,以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通过配置于煤上部的检测杆来测定煤的位移的经时变化。
另外,还已知改善了煤软化熔融时产生的气体的透过行为的煤膨胀性试验方法以用于模拟焦炭炉内的煤软化熔融行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方法如下:在煤层与活塞之间、或者煤层与活塞之间和煤层的下部配置透过性材料,增加由煤产生的挥发成分和液态物质的透过路径,从而使测定环境更接近焦炭炉内的膨胀行为。同样地,还已知在煤层上配置具有贯穿路径的材料,一边施加载荷一边对煤进行微波加热来测定煤的膨胀性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7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4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855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0460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C.Meyer等:《Gluckauf Forshungshefte》,Vol.42,1981年,p.233-239
非专利文献2:诸富等著:《燃料协会志(燃料協会誌)》,Vol.53,1974年,p.779-790
非专利文献3:D.W.van Krevelen:《Coal》,1993年,p.693-695
非专利文献4:宫津等著:《日本钢管技报(日本鋼管技報)》,vol.67,1975年,p.125-137
非专利文献5:上冈等著:《铁与钢(鉄と鋼)》,Vol.93,2007年,p.728-73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评价焦炭炉内的煤的软化熔融行为,需要在模拟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的煤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测定煤的软化熔融特性。下面详细叙述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的煤及其周围环境。
在焦炭炉内,软化熔融时的煤在被相邻层约束的状态下软化熔融。由于煤的导热率小,因此在焦炭炉内,煤未能均匀受热,从作为加热面的炉壁侧起状态不同,依次为焦炭层、软化熔融层、煤层。焦炭炉本身在干馏时多少会发生膨胀,但是基本上不会变形,因此,软化熔融的煤被相邻的焦炭层、煤层约束。
另外,在软化熔融的煤的周围存在煤层的煤粒子间空隙、软化熔融煤的粒子间空隙、由于热分解气体挥发而产生的粗大气孔、在相邻的焦炭层产生的裂纹等很多缺陷构造。特别是焦炭层上产生的裂纹的宽度为几百微米至几毫米左右,比几十~几百微米左右大小的煤粒子间空隙及气孔大。因此,不仅是作为由煤产生的副产物的热分解气体及液态物质,软化熔融的煤本身也会向上述焦炭层产生的粗大缺陷中渗透。另外,可以预想,在其渗透时,作用于软化熔融的煤的剪切速度因煤的品种而不同。
如上所述,为了在模拟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的煤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测定煤的软化熔融特性,需要适当的约束条件、渗透条件。但是,现有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
吉泽勒塑性仪法是在将煤填充到容器中的状态下进行测定的,因此存在完全没有考虑约束、渗透条件的问题。另外,该方法不适合显示高流动性的煤的测定。其理由在于,测定显示高流动性的煤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容器内侧壁部变成空腔的现象(Weissenberg效应),搅拌棒空转,无法准确地评价流动性(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利用定转速方式测定转矩的方法也同样地在未考虑约束条件、渗透条件这一点存在不足。另外,在恒定的剪切速度下进行测定,因此如上所述不能准确地比较评价煤的软化熔融特性。
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是以作为软化熔融特性的粘性为对象,是能够在任意剪切速度下测定粘度的装置。因此,只要将测定时的剪切速度设定为作用于焦炭炉内煤的值,就能够测定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煤的粘度。但是,一般来说,事先测定或估计各品种的煤在焦炭炉内的剪切速度是困难的。
作为煤的软化熔融特性,利用活性炭或玻璃珠测定对于它们的粘接性的方法虽然欲在煤层存在下再现渗透条件,但是存在未模拟焦炭层和粗大缺陷的问题。另外,在不是在约束下的测定这一点也存在不足。
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利用透过性材料的煤膨胀性试验方法中,考虑了由煤产生的气体、液态物质的移动,但是存在未考虑软化熔融的煤本身的移动的问题。这是因为专利文献3中所使用的透过性材料的透过度不足以使软化熔融煤移动。本发明人等实际进行了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试验后发现,未发生软化熔融煤向透过性材料的渗透。因此,为了使软化熔融煤渗透到透过性材料中,需要考虑新的条件。
专利文献4也公开了同样地在煤层上配置具有贯穿路径的材料,并考虑了由煤产生的气体、液态物质的移动的煤的膨胀性测定方法,但是除了在加热方法上存在限制这个问题以外,还存在用于评价焦炭炉内的渗透现象的条件不明确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煤熔融物的渗透现象与软化熔融行为的关系不明确,也未提及煤熔融物的渗透现象与生成的焦炭的品质的关系,未记载品质优良的焦炭的制造。
这样,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在充分地模拟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的煤及粘结材料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测定煤及粘结材料的流动性、粘性、粘接性、渗透性、渗透时膨胀率、渗透时压力等软化熔融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简便且更准确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用于测定在充分地模拟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的煤及粘结材料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
另外,通过更准确地评价软化熔融特性,能够更精确地把握煤及粘结材料对焦炭强度的影响。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利用上述见解,通过设定新的煤配合基准来提供一种高强度焦炭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1)一种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煤或粘结材料填充到容器中制成试料,
在该试料上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
将所述试料和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保持在一定容积,并对所述试料进行加热,
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通孔渗透的渗透距离,
利用该测定值评价试料的软化熔融特性。
(2)一种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煤或粘结材料填充到容器中制成试料,
在该试料上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
将所述试料和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保持在一定容积,并对所述试料进行加热,
测定经由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传递的所述试料的压力,
利用该测定值评价试料的软化熔融特性。
(3)一种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煤或粘结材料填充到容器中制成试料,
在该试料上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
对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对所述试料进行加热,
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通孔渗透的渗透距离,
利用该测定值评价试料的软化熔融特性。
(4)一种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煤或粘结材料填充到容器中制成试料,
在该试料上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
对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对所述试料进行加热,
测定所述试料的膨胀率,
利用该测定值评价试料的软化熔融特性。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试料的制作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
(6)上述(5)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粉碎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的达到100质量%。
(7)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为球形粒子填充层或非球形粒子填充层。
(8)上述(7)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为球形粒子填充层。
(9)上述(8)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球形粒子填充层由玻璃珠构成。
(10)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以2~10℃/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1)上述(10)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加热速度为2~4℃/分。
(12)上述(3)或(4)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施加一定载荷包括:施加使具有通孔的材料的上面的压力为5~80kPa的载荷。
(13)上述(12)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施加的载荷使具有通孔的材料的上面的压力为15~55kPa。
(14)上述(1)或(2)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将所述试料和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以2~10℃/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5)上述(3)或(4)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从所述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80kPa,并且以2~10℃/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6)上述(1)或(2)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试料的制作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将所述试料和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2~10℃/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7)上述(3)或(4)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试料的制作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从所述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80kPa,并且以2~10℃/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8)上述(1)或(2)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试料的制作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的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将所述试料和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19)上述(3)或(4)所述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其中,
所述试料的制作包括: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的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
所述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包括: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所述试料的加热包括:从所述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0kPa,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20)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焦炭制造用混煤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测定作为煤的软化熔融特性的渗透距离,
根据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
对按照所确定的配合率配合的煤进行干馏。
(21)上述(20)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按照以下(1)~(4)进行,
(1)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的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制成试料,
(2)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3)将所述试料和所述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4)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玻璃珠层渗透的渗透距离;
所述配合率的确定如下进行: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使得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为15mm以下。
(22)上述(20)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按照以下(1)~(4)进行,
(1)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的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制成试料,
(2)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3)从所述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0kPa,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4)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玻璃珠层渗透的渗透距离;
所述配合率的确定如下进行: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使得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为17mm以下。
(23)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事先确定焦炭制造用混煤中所含的煤或粘结材料的品种和logMF不足3.0的煤在混煤中所占的总配合率,
测定焦炭制造用混煤中所含的煤中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渗透距离,
在将混煤中所含有的logMF低于3.0的煤的总配合率设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各个品种的煤或粘结材料的配合率,求出此时混煤中所含有的logMF为3.0以上的煤或粘结材料的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与由改变所述各个品种的煤的配合率而制备的混煤得到的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
调整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品种和配合率来调整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使焦炭强度达到期望值以上。
(24)上述(23)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在选自以下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物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制成试料,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将所述试料和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2~10℃/分的升温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25)上述(23)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在选自以下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物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制成试料,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从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80kPa,并且以2~10℃/分的升温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模拟存在于焦炭炉内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层周围的缺陷构造、特别是存在于与软化熔融层相邻的焦炭层上的龟裂的影响,另外,能够评价适当再现了焦炭炉内的软化熔融物周围的约束条件的状态下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即软化熔融物向缺陷构造的渗透距离、渗透时膨胀率、渗透时压力。具体而言,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测定煤及粘结材料在焦炭炉内软化熔融、移动、变形时的剪切速度下软化熔融物向缺陷构造的渗透距离、渗透时膨胀率、渗透时压力。采用这些测定值时,能够比现有方法更精确地进行焦炭性状及焦饼构造的推定。
由此,能够准确地评价焦炭炉内的煤的软化熔融行为,还能够用于高强度焦炭的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使用的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保持在一定容积来测定软化熔融特性的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对本发明使用的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来测定软化熔融特性的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使用的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中具有圆形通孔的材料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使用的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中球形粒子填充层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使用的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中圆柱填充层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测定的煤软化熔融物的渗透距离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测定的煤软化熔融物的渗透距离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3测定的混煤的软化熔融物的实测渗透距离与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加权平均渗透距离(施加一定载荷并加热后的测定)与实施例4测定的转鼓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一定容积下加热后的测定)与实施例4测定的转鼓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将配合有渗透距离适当的煤A的混煤A干馏而成的焦炭的组织观察照片。
图12是将配合有渗透距离过大的煤F的混煤F干馏而成的焦炭的组织观察照片。
符号说明
1 试料
2 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
3 容器
4 压力检测杆
5 套筒
6 测力传感器
7 温度计
8 发热体
9 温度检测器
10 温度调节器
11 气体导入口
12 气体排出口
13 膨胀率检测杆
14 砝码
15 位移仪
16 圆形通孔
17 填充粒子
18 填充圆柱
20 气孔壁
21 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使用的测定软化熔融特性的装置的一例。图1是将煤或粘结材料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保持在一定容积并对试料进行加热的情况的装置。图2是对煤或粘结材料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对试料进行加热的情况的装置。在容器3下部填充煤或粘结材料,制成试料1,在试料1上配置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将试料1加热至软化熔融温度范围以上,使试料向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渗透,测定渗透距离。加热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进行。这里,非活性气体是指在测定温度范围内不与煤发生反应的气体,作为代表性气体,为氩气、氦气、氮气等。
在将试料1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保持在一定容积并对试料1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能够经由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测定试料渗透时的压力。如图1所示,在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的上面配置压力检测杆4,使压力检测杆4的上端与测力传感器6接触,测定压力。为了保持一定容积,测力传感器6以不能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固定。加热前,使容器3中填充的试料分别与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压力检测杆4、测力传感器6密合,以使它们之间不产生间隙。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为粒子填充层的情况下,压力检测杆4可能埋没于粒子填充层中,因此,优选采取在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和压力检测杆4之间夹板的措施。
在对试料1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施加一定载荷并对试料1进行加热的情况下,试料1显示出膨胀或收缩,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经由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测定试料渗透时的膨胀率。如图2所示,在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的上面配置膨胀率检测杆13,在膨胀率检测杆13的上端载置用于施加载荷的砝码14,其上配置位移仪15,测定膨胀率。位移仪15只要能够测定试料膨胀率的膨胀范围(-100%~300%)即可。需要将加热系统内保持为非活性气体氛围,因此适合使用非接触式位移仪,优选使用光学式位移仪。作为非活性气体氛围,优选氮气氛围。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为粒子填充层的情况下,膨胀率检测杆13可能埋没于粒子填充层中,因此优选采取在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和膨胀率检测杆13之间夹板的措施。施加的载荷优选均匀地施加到配置于试料上面的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上面,对于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上面的面积,施加的压力为5~80kPa、优选为15~55kPa,特别优选为25~50kPa。该压力优选根据焦炭炉内的软化熔融层的膨胀压力设定,但是,研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各种煤的品种差的测定力的结果发现,最优选将比炉内膨胀压力略高的25~50kPa左右作为测定条件。
加热装置优选使用以能够测定试料温度、且能够以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的方式工作的装置。具体而言,为电炉、及组合导电性容器和高频感应的外热式、或微波这样的内部加热式。采用内部加热式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使试料内温度均匀,例如,优选采取提高容器的隔热性的措施。
关于加热速度,从模拟焦炭炉内的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行为这一目的来说,需要使焦炭炉内的煤的加热速度一致。焦炭炉内的软化熔融温度范围内的煤的加热速度因炉内位置及运转条件而不同,但是大致为2~10℃/分,作为平均加热速度,优选为2~4℃/分,特别优选为3℃/分左右。但是,在像非微粘结煤那样流动性低的煤的情况下,3℃/分的条件下可能渗透距离及膨胀小,检测困难。一般认为煤通过快速加热,采用吉泽勒塑性仪测得的流动性提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因此,在例如渗透距离为1mm以下的煤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也可以将加热速度提高至10~1000℃/分进行测定。
关于进行加热的温度范围,旨在评价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因此,只要能够加热至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温度范围即可。若考虑焦炭制造用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温度范围,则只要在0℃(室温)~550℃的范围内,优选在作为煤的软化熔融温度的300~550℃的范围内以规定的加热速度进行加热即可。
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优选能够事先测定或计算其透过系数的材料。作为材料形态的例子,可以举出具有通孔的一体型材料、粒子填充层。作为具有通孔的一体型材料,可以举出例如:具有图3所示的圆形通孔16的材料、具有矩形通孔的材料、具有不规则形状的通孔的材料等。作为粒子填充层,大体分为球形粒子填充层、非球形粒子填充层,作为球形粒子填充层,可以举出:由图4所述的珠的填充粒子17构成的填充层,作为非球形粒子填充层,可以举出:由不定形粒子或图5所示的填充圆柱18构成的填充层等。为了保持测定的再现性,材料内的透过系数尽量均匀,且为了使测定简便,优选容易计算透过系数的材料。因此,本发明使用的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特别优选使用球形粒子填充层。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材质只要是在煤软化熔融温度范围以上,具体而言在600℃以下形状基本不变化,且与煤不发生反应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其高度只要是煤的熔融物渗透所需要的足够高度即可,在加热厚度为5~20mm的煤层的情况下,20~100mm左右即可。
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透过系数需要估计焦炭层存在的粗大缺陷的透过系数来设定。关于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透过系数,本发明人等通过考察粗大缺陷构成因素及大小的推测等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透过系数为1×108~2×109m-2的情况最佳。该透过系数是根据下述式(1)所表示的Darcy法则导出的。
ΔP/L=K·μ·u···(1)
其中,ΔP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内的压力损失[Pa],L为具有通孔的材料的高度[m],K为透过系数[m-2],μ为流体粘度[Pa·s],u为流体的速度[m/s]。例如,使用均匀粒径的玻璃珠层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情况下,为了使其具有上述适当的透过系数,优选选择直径0.2mm~3.5mm左右的玻璃珠,特别优选直径2mm的玻璃珠。
作为测定试料的煤及粘结材料事先粉碎,以给定的填充密度填充给定的层厚。作为粉碎粒度,可以是焦炭炉中的装入煤的粒度(粒径为3mm以下的粒子的比例为整体的70~80质量%左右),优选使粒径为3mm以下的达到70质量%以上,但是,考虑到是在小装置中进行的测定,特别优选使用将全部重量粉碎到粒径2mm以下的粉碎物。填充粉碎物的密度可以与焦炭炉内的填充密度一致,设为0.7~0.9g/cm3,但是研究再现性、检测力的结果,得出了优选0.8g/cm3的结论。另外,所填充的层厚可以根据焦炭炉内的软化熔融层的厚度设为层厚5~20mm,但是研究再现性、测定力的结果,得出了层厚优选10mm的结论。
本来是优选能够在加热中经常连续地测定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物的渗透距离。但是,经常测定由于受到试料产生的焦油的影响等是困难的。加热引起的煤的膨胀、渗透现象是不可逆的,一旦膨胀、渗透后,即使冷却也基本保持其形状,因此,煤熔融物渗透结束后,冷却整个容器,能够通过测定冷却后的渗透距离来测定加热中渗透到哪里。例如,能够从冷却后的容器中取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用游标卡尺或规尺直接测定。另外,使用粒子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的情况下,渗透到粒子间空隙中的软化熔融物使直到渗透部分的粒子层整体粘固。因此,通过提前求出粒子填充层的质量与高度的关系,在渗透结束后,测定未粘固的粒子的质量,从初始质量中扣除,能够导出粘固的粒子的质量,由此能够算出渗透距离。
上式(1)中包含粘度项(μ)。由此,能够由本发明测定的参数导出渗透到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内的软化熔融物的粘度项。例如,在将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保持在一定容积并对试料进行加热的情况下,ΔP为渗透时压力,L为渗透距离,u为渗透速度,能够通过代入(1)式导出粘度项。另外,对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对试料进行加热的情况下,ΔP为施加的载荷的压力,L为渗透距离,u为渗透速度,也能够通过将其代入(1)式导出粘度。
如上所述,测定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物的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对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进行评价。在此,本发明中的“对试料(煤或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进行评价”是指,至少测定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根据该测定值,得到用于定量评价煤熔融物的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例如,生成的焦炭的性状、焦炭的挤压阻力等)的指标。测定值可以组合使用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以外的物理参数(例如,MF等),也可以使用仅选自渗透距离、压力、膨胀率中的一个以上。这种情况下,在得到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的测定值的阶段评价了软化熔融特性,测定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与评价软化熔融特性实质上是相同的。另外,将所述渗透距离及压力、膨胀率作为参数用于焦炭强度推定,由此,能够配合多个品种的煤,制造具有期望强度的焦炭。作为焦炭强度的指标,常温下的旋转强度最常用,除此之外,也适用于对CSR(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热CO2反应后强度)及拉伸强度、显微强度等焦炭性状的推定,由此,能够配合多个品种的煤,制造具有期望强度的焦炭。
在现有的用于推定焦炭强度的煤配合理论中,焦炭强度主要根据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o)和吉泽勒最高流动度(MF)的对数值(logMF)确定(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吉泽勒流动度是表示煤软化熔融时的流动性的指标,吉泽勒塑性仪的搅拌棒的转速,即每分钟的旋转量用ddpm(dial division perminute)单位表示。作为煤的特性值,使用最高流动度(maximum fluidity:MF)。另外,有时也使用ddpm的常用对数。本发明的渗透距离是表示模拟焦炭炉内的软化熔融行为的条件下的流动性的参数,因此,与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相比,是更适合推定焦炭性状及焦饼构造的参数。
这样的渗透距离的优越性不仅是根据采用接近焦炭炉内状况的测定方法理论上猜想的,且已被调查渗透距离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的结果证实。实际上,通过本发明的评价方法证实了即使是具有相同logMF的煤,由于品种不同渗透距离还是存在差别,确认了对配合渗透距离不同的煤制造焦炭的情况下的焦炭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具体而言,如以下实施例所示,呈现出若渗透距离的值超过某一点,则焦炭强度降低的关系。其理由如下。
配合渗透距离长的煤的情况下,干馏时显示充分熔融的煤的比例多。但是,渗透距离过长的煤在周围的煤粒子间显著渗透,从而推测该煤粒子存在的部分本身变成较大的空腔、缺陷。在现有基于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想法中也预测到了可能出现若混煤的流动性过高,则焦炭强度降低的情况(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但是尚未证实具有高流动性的个别品种的行为。其原因之一在于,在现有的吉泽勒流动性测定中,由于上述Weissenberg效应,不能测定高流动度范围内的准确的物性。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价特别是高流动性范围中的熔融物的物性,因此,现有方法不能区分的软化熔融物的物性的差异变得明确,能够更好地评价软化熔融行为与焦炭构造之间的关系,本发明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发明人等确立了本发明方法中的优选测定条件,确立了使用其测定结果制造高强度焦炭的方法。
实施例
[实施例1]
表示煤及粘结材料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在一定容积下加热的情况的测定例。将17种煤及4种粘结材料(A煤~Q煤、粘结材料R~U)作为试料,进行了渗透距离和渗透时压力的测定。使用的煤及粘结材料的性状(平均最大反射率:Ro;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挥发成分:VM;灰分:Ash)如表1所示。另外,利用吉泽勒塑性仪法对测定所使用的粘结材料的流动性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常用对数值(logMF)均为检测极限,即4.8。
[表1]
使用与图1所示的装置相同的装置,进行了渗透距离和渗透时压力的测定。将加热方式设为高频感应加热式,因此,图1的发热体8为感应加热线圈,容器3的材质为作为电介质的石墨。容器3的直径为18mm、高度为37mm,使用直径为2mm的玻璃珠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将粉碎到粒径2mm以下,在室温下真空乾燥后的2.04g试料装入到容器中,通过从试料上将重200g的砝码以20mm的落下距离落下五次来填充试料(该状态下,试料层厚为10mm)。然后,将直径为2mm的玻璃珠配置在试料1的填充层上,并使其厚度为25mm,将玻璃珠填充层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在玻璃珠填充层上配置直径为17mm、厚5mm的硅线石制圆盘,其上配置作为压力检测杆4的石英制杆。使用氮气作为非活性气体,以3℃/分的加热速度从室温加热至550℃。加热中,通过测力传感器6测定从压力检测杆4施加的压力。加热结束后,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冷却,从冷却后的容器3中取出未粘固于软化熔融物上的珠,测定其质量。
渗透距离即为粘固的珠层的填充高度。事先求出玻璃珠填充层的填充高度与质量的关系,能够由软化熔融物粘固的珠的质量导出玻璃珠填充高度。其结果为下述式(2),由式(2)导出渗透距离。
L=(G-M)×H···(2)
其中,L表示渗透距离[mm],G表示填充的玻璃珠质量[g],M表示未与软化熔融物粘固的珠质量[g],H表示本实验装置中填充的玻璃珠的每1g的填充层高度[mm/g]。
测定粘结材料的渗透距离时,作为试料容器,使用直径相同、高度为100mm的容器,配置在试料上部的玻璃珠填充层的厚度设为80mm。这是因为粘结材料的渗透距离大。另外,使用煤以一定的试料层厚进行了改变容器高度和玻璃珠填充层的厚度的试验,但是,只要是玻璃珠填充层厚度在渗透距离以上,渗透距离的测定值均相同。
渗透距离及渗透时最大压力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渗透距离测定结果与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的关系如图6所示(不能正确求得MF值的粘结材料的值未图示)。
[表2]
根据图6确认到,渗透距离与logMF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但是偏离关联的品种也很多。另外,由表2的粘结材料的测定结果还可知:能够观测到现有方法不能区分的粘结材料物性的不同。在将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在一定容积下加热的情况的测定中,影响渗透距离的因素如上述式(1)所示,为试料的粘度μ和试料的膨胀压力ΔP,根据试料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可认为,通过将煤及粘结材料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在一定容积下加热的测定方法得到的渗透距离和压力是反映焦炭炉内熔融物的状态的值。推测软化熔融时的煤及粘结材料的熔融状况及压力影响干馏后的焦炭构造,因此对于推定焦炭强度特别有效。
另外,试料渗透时作用的压力是模拟焦炭炉内的膨胀行为的测定环境下的压力测定结果,因此可以说也能够有效应用于推定焦炭炉中煤干馏中对焦炭炉壁施加的压力。
实施例2
表示对煤及粘结材料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加热试料的情况的测定例。与实施例1相同,对于上述表1所示的17种煤及4种粘结材料(A煤~Q煤、粘结材料R~U)进行了渗透距离和渗透时膨胀率的测定。使用与图2所示的装置相同的装置,进行了渗透距离和渗透时膨胀率的测定。加热方式设为高频感应加热式,图2的发热体8为感应加热线圈,容器3的材质为作为电介质的石墨。容器3的直径为18mm、高度为37mm,使用直径为2mm的玻璃珠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将粉碎到粒径2mm以下、并在室温下真空乾燥后的2.04g试料装入容器3,通过从试料上将重200g的砝码以20mm的落下距离落下五次来填充试料1。然后,将直径为2mm的玻璃珠配置于试料1的填充层上,并使其厚度为25mm,将玻璃珠填充层作为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2。在玻璃珠填充层上配置直径为17mm、厚5mm的硅线石制圆盘,其上放置作为膨胀率检测杆13的石英制杆,另外,在石英杆的上部放置1.3kg的砝码14。由此,硅线石圆盘上施加的压力为50kPa。使用氮气作为非活性气体,以3℃/分的加热速度加热至550℃。加热中,通过激光位移仪测定位移,由试料填充时的高度算出了膨胀率。加热结束后,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冷却,从冷却后的容器中取出未与软化熔融物粘固的珠,测定其质量。渗透距离由上述式(2)导出。
在本实施例中,测定粘结材料的渗透距离时,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大小的容器,增加玻璃珠填充层的厚度进行了试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的条件下也确认了玻璃珠填充层的厚度不会影响渗透距离的测定值。
渗透距离及最终膨胀率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渗透距离测定结果与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的关系如图7所示(不能正确求得MF值的粘结材料的值未图示)。
[表3]
根据图7确认到:本实施例测定的渗透距离与logMF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但是,即使是同程度的logMF,也存在渗透距离不同的品种。特别是该趋势出现在logMF高的区域。若考虑本装置测定渗透距离的误差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三次试验得到的结果,即标准偏差0.6,则对于logMF大致相等的煤H和煤K来说,确认到对渗透距离来说有意义的差异。若仅从上述式(1)的关系推测,则可认为相同logMF的品种其熔融时粘度μ也相同,因此渗透距离相同。其理由在于,在本测定中,ΔP、K不管测定的试料如何都是一定的,另外,煤的logMF和该煤显示熔融性的温度范围(相当于熔融时间)大致相关,因此,u也基本一定。但是,干馏中的煤在熔融的同时,伴随着挥发成分的产生出现了发泡、膨胀现象。因此,推测本测定得到的渗透距离的值是表示熔融物向珠填充层渗透和熔融物在珠层内发泡的双重影响的值。推测这些值是决定干馏后的焦炭构造的因素,因此,对于推定焦炭强度特别有效。
另外,表3所示的最终膨胀率为在550℃的膨胀率的值。表3的结果为模拟焦炭炉内的膨胀行为的测定环境下的膨胀率测定结果,因此可以说,对于焦炭强度的推定及焦炭炉壁和焦炭块之间的间隙的推定是有效的。
实施例3
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测定方法调查了渗透距离的加成性的成立状况。
从4种煤(V煤~Y煤)中选取两个品种,将改变各个配合率制作的混煤作为试料,进行了渗透距离的测定。所使用的煤以及混煤的性状(Ro、logMF、VM、Ash)如表4所示。在此,混煤的性状是将单煤的性状以配合比例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加权平均值。渗透距离的测定结果也一并示于表4中。另外,混煤的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与实测渗透距离的关系如图8所示。
[表4]
根据图8可知:本实施例测定的渗透距离的极好的加成性成立。因此,为了求出配合两种以上的煤而成的混煤的渗透距离的值,可以将实际制作的混煤作为试料测定渗透距离,也可以事先测定构成混煤的单煤的渗透距离,计算加权平均值来推定。
混煤中使用的煤通常事先按照品种测定各种品位后使用。因此,若也同样地事先测定品种的每一批次的渗透距离,则能够迅速算出混煤的渗透距离,因此,在实用上是优选的。
实施例4
将本发明得到的煤的软化熔融特性值应用于焦炭强度的推定,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渗透距离被认为是与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相比更适合推定焦炭性状及焦饼构造的参数,因此,为了调查使用logMF大致相等、渗透距离不同的煤来制造焦炭时对焦炭强度的影响,按照以下要领实施了干馏试验以及干馏后焦炭的强度试验。
在上述实施例1、2使用的表1中,选择煤A、煤F、煤G(logMF为3.5以上)作为“MF同程度的煤”,分别配合20质量%,准备了将各种煤作为余量配合而成的混煤(混煤A、F、G),以使混煤整体的加权平均Ro、加权平均logMF相等。煤A、煤F、煤G在焦炭制造用煤中也是属于高MF种类的煤,是在制造焦炭中为了提高煤粒子的粘接性而使用较多的煤。另外,作为混合这样的高MF煤使用的情况的试验,准备了同时使用logMF≥3.0的多个品种的混煤(混煤AF、混煤FG、混煤FGK)。另外,所制备的混煤的平均品位为Ro=0.99~1.05、logMF=2.0~2.3。各个混煤中所使用的煤的品种及其配合率、以及混煤中logMF≥3.0的煤的加权平均定容渗透距离(由表2的值计算)、加权平均定压渗透距离(由表3的值计算)、生成的焦炭的强度如表5所示。
[表5]
在此,表5使用的各煤使用100质量%粉碎到粒径3mm以下的煤,并调整混煤整体的水分为8质量%。将16kg该混煤填充到干馏罐中,使其堆密度为750kg/m3,在其上载置10kg砝码的状态下,在炉壁温度为1050℃的电炉内干馏6小时,然后从炉中取出进行氮冷却,得到了焦炭。得到的焦炭的焦炭强度是根据JIS K 2151的旋转强度试验法,测定15rpm、150旋转后的粒径为15mm以上的焦炭的质量比例,计算出与旋转前的质量比作为转鼓强度指数DI150/15。还示出了CRI(热CO2反应性)、CSR(热CO2反应后强度,均依据ISO18894法进行测定)、显微强度(MSI+65)的测定结果。
关于各混煤,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定压渗透距离(实施例2中测定的对煤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加热煤试料而测定得到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与各混煤干馏后焦炭的转鼓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作为MF同程度的煤,对配合有20质量%煤A、煤F、煤G的混煤A、混煤F、混煤G的强度进行比较时,MF同程度的煤的渗透距离越短,显示出越高的转鼓强度。另外,由混煤A、混煤F、混煤AF的转鼓强度的结果可知:在MF同程度的煤的渗透距离和转鼓强度之间加成性成立。结合该例和混煤FG及混煤FGK的结果可知:若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定压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超过17mm,则焦炭强度降低。因此,通过将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定压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设为17mm以下,能够制造高强度的焦炭。
然后,关于各混煤,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定容渗透距离(实施例1测定的将煤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在一定容积下加热而测定得到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与各混煤的干馏后焦炭的转鼓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
在图10中,虽然比图9稍弱,但是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由此可知:本测定得到的渗透距离的值无论是在一定容积下进行加热而测定得到的情况下,还是在施加一定载荷并加热而测定得到的情况下,均会影响焦炭强度。另外可判断,在将定容渗透距离作为指标的情况下,优选混煤中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3.0的煤的定容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为15mm以下。即使是相同的煤,使用的测定条件不同,渗透距离的测定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各煤的评价需要在实质上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只要试料的层厚和填充密度的乘积在±20%的范围内,具有通孔的材料的形式(球形粒子填充层或圆柱填充层等)相同,球形或圆柱的直径在±20%的范围内,加热速度在±20%的范围内即可,在实用上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地使用,因此,将其范围设定为实质上相同。利用这样的条件下测定的值,如图9、10所示,若事先得到混煤中所含有的高MF煤的渗透距离与干馏该混煤而得到的焦炭强度的关联,则能够把握为了得到期望焦炭强度需要将高MF煤的渗透距离调整到什么程度。另外,对由混煤FG以及混煤FGK制造的焦炭也进行了CSR的测定。其结果是,由混煤FG制造的焦炭中CSR=55.4(反应性CRI=29.7),由混煤FGK制造的焦炭中CSR=59.5(反应性CRI=29.5),确认了具有与JIS转鼓强度相同的趋势。一般来说,如果焦炭的反应性CRI同程度,则CSR与JIS转鼓强度显示出良好的关联,该趋势也能通过实施例中的试料得到确认。另外,确认了显微强度、间接拉伸强度也具有与JIS转鼓强度相同的趋势。
如上所述,证实了高MF煤的渗透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焦炭强度。特别是作为高MF煤的渗透距离的影响显著的理由,如图6、图7所示,越是高MF煤,渗透距离的差异越大。低MF煤的渗透距离的品种差不大,渗透距离的影响可能难以显现。另外,高MF煤存在上述Weissenberg效应及可测定上限,因此可能无法通过吉泽勒塑性仪法充分地评价软化熔融特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改善现有方法的缺点,能够得到关于软化熔融特性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的新见解。
接着,为了确认渗透距离影响焦炭强度的理由,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干馏配合有渗透距离适当的20质量%的煤A的混煤A而成的焦炭和干馏配合有渗透距离过长的20质量%的煤F的混煤F而成的焦炭的组织观察。以100倍的倍率拍摄的煤A的照片如图11所示,煤F的照片如图12所示。
比较图11及图12所示的照片可知:干馏配合有渗透距离过长的煤F的混煤F而成的焦炭与干馏配合有渗透距离适当的煤A的混煤A而成的焦炭相比,气孔壁20薄,另外,气孔之间相连结,形成有歪曲形状的粗大气孔21。报道了气孔壁越厚、气孔的圆度越高,焦炭强度就越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因此,能够确认煤的渗透距离影响干馏时的焦炭构造的形成,其结果,影响焦炭强度。
由本实施例可知:通过对煤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施加一定载荷并加热煤试料的测定、以及将煤试料和上下面具有通孔的材料在一定容积下加热的测定得到的渗透距离是影响生成的焦炭的强度的因素,且是现有因素所无法说明的因素,因此通过组合现有的焦炭强度推定,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强度推定。另外可知:通过根据在优选条件下测定的渗透距离进行煤的配合,能够制造高强度焦炭。

Claims (6)

1.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焦炭制造用混煤所含有的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测定作为煤的软化熔融特性的渗透距离,
根据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
对按照所确定的配合率配合的煤进行干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按照以下(1)~(4)进行,
(1)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者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制成试料,
(2)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3)将所述试料和所述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4)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玻璃珠层渗透的渗透距离;
所述配合率的确定如下进行: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使得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为1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按照以下(1)~(4)进行,
(1)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2mm以下者达到100质量%,将该粉碎后的煤或粘结材料以0.8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10mm,制成试料,
(2)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2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80mm,
(3)从所述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0kPa,并且以3℃/分的加热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4)测定熔融试料向所述玻璃珠层渗透的渗透距离;
所述配合率的确定如下进行:确定所述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配合率,使得所测定的渗透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为17mm以下。
4.一种焦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事先确定焦炭制造用混煤中所含的煤或粘结材料的品种和logMF低于3.0的煤在混煤中所占的总配合率,
测定焦炭制造用混煤中所含的煤中吉泽勒最高流动度的对数值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渗透距离,
在将混煤中所含有的logMF低于3.0的煤的总配合率设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各个品种的煤或粘结材料的配合率,求出此时混煤中所含有的logMF为3.0以上的煤或粘结材料的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与由改变所述各个品种的煤的配合率而制备的混煤得到的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
调整logMF为3.0以上的煤的品种和配合率来调整加权平均渗透距离,使焦炭强度达到期望值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在选自以下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者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物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制成试料,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将所述试料和玻璃珠层保持在一定容积,并且以2~10℃/分的升温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炭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渗透距离的测定在选自以下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将煤或粘结材料粉碎,使粒径为3mm以下者达到70质量%以上,将该粉碎物以0.7~0.9g/cm3的填充密度填充到容器中,并使其层厚为5~20mm,制成试料,在该试料上配置直径为0.2~3.5mm的玻璃珠,并使其层厚为20~100mm,从玻璃珠的上部施加载荷,使压力为5~80kPa,并且以2~10℃/分的升温速度在非活性气体氛围中从室温加热至550℃。
CN201510087342.6A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10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0/065351 2010-09-01
JP2010195622 2010-09-01
JP2010065351 2010-09-01
JP2010-195622 2010-09-01
CN201180049333.8A CN103154700B (zh)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9333.8A Division CN103154700B (zh)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0999A true CN104710999A (zh) 2015-06-17
CN104710999B CN104710999B (zh) 2017-06-06

Family

ID=4577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7342.6A Active CN104710999B (zh)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CN201180049333.8A Active CN103154700B (zh)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9333.8A Active CN103154700B (zh) 2010-09-01 2011-08-31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740B2 (zh)
EP (3) EP2746366B1 (zh)
KR (2) KR101668205B1 (zh)
CN (2) CN104710999B (zh)
AU (1) AU2011296881C1 (zh)
BR (1) BR112013004939B1 (zh)
CA (3) CA2962032C (zh)
PL (3) PL2613136T3 (zh)
RU (1) RU2562491C2 (zh)
WO (1) WO20120299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157A (zh) * 2015-12-21 2016-03-02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吉氏塑性仪甑结构
CN105802649A (zh) * 2016-05-04 2016-07-27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挥发分低膨胀高收缩炼焦煤配用方法
CN112126444A (zh) * 2020-09-19 2020-12-25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弹簧自调节测定炼焦煤膨胀压力及膨胀位移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1578B2 (ja) * 2010-09-01 2012-11-1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製造用石炭の調製方法
AU2013227894B2 (en) * 2012-02-29 2015-03-12 Jfe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coal for coke making
CN102749432B (zh) * 2012-05-17 2014-08-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三维模拟实验方法
JP6048087B2 (ja) * 2012-11-20 2016-12-2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中の有機硫黄割合の推定方法、コークス中の全硫黄割合の推定方法、コークス製造用石炭の配合方法、ならびに、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CN103216235B (zh) * 2013-03-08 2016-01-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自动控制的综放开采散体可视化模拟实验台
WO2014167843A1 (ja) 2013-04-12 2014-10-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石炭の風化度の評価方法、風化石炭のコークス化性の評価方法、及び、石炭の風化度の管理方法、並びに、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KR101860255B1 (ko) * 2014-03-28 2018-05-21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석탄 혼합물 및 석탄 혼합물의 제조 방법과 코크스의 제조 방법
JP6306967B2 (ja) * 2014-07-29 2018-04-04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石炭灰のガラス化率の推定方法
CN104596772A (zh) * 2014-11-28 2015-05-06 大连北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油空气油雾混合态气相结焦的评定方法及装置
KR101940942B1 (ko) 2015-02-25 2019-04-10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석탄의 평가 방법 및 코크스의 제조 방법
US11111441B2 (en) 2015-06-24 2021-09-07 Jfe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ferrocoke
KR102467182B1 (ko) * 2015-12-17 2022-11-1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 제조방법
CN105784545B (zh) * 2016-04-26 2019-02-22 中唯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的膨胀与收缩性能评价方法
WO2019017888A1 (en) * 2017-07-18 2019-01-24 Ekocoke, Llc ADAPTABLE COKE PRODUCTION
CN107561006A (zh) * 2017-10-26 2018-01-09 新疆大学 一种锅炉熔渣粘附力的测量装置
CN108982821A (zh) * 2018-09-13 2018-12-11 施德浩 一种坍落度检测桶用捣匀机及使用方法
CN109444373B (zh) * 2018-10-30 2021-07-13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炼焦煤炭化行为关联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02880A (zh) * 2019-10-22 2020-01-17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铁矿石软熔性能的方法
CN111122379A (zh) * 2020-01-07 2020-05-08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炼焦煤适配性的方法
KR102312437B1 (ko) * 2020-03-24 2021-10-12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하중연화 시험장치
CN111458368A (zh) * 2020-05-18 2020-07-28 兰州理工大学 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软化行为的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EP4170345A4 (en) * 2020-08-17 2023-11-29 JFE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RMOPLASTIC PROPERTIES OF COAL OR BONDING MATERIAL
CN116583345A (zh) * 2020-10-14 2023-08-11 阿美科福斯特惠勒电力集团美国公司 用于测量焦炭塔变形的方法和系统
CN113358846B (zh) * 2021-06-11 2023-03-2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效应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6402A (en) * 1976-04-16 1977-10-24 Nippon Kokan Kk <Nkk> Improvement in flowability of coal
CN1277985A (zh) * 2000-07-14 2000-12-27 张学礼 一种生产优质焦炭的方法
JP2004035739A (ja) * 2002-07-03 2004-02-05 Jfe Steel Kk 冶金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擬似粒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9473A1 (ru) * 1935-07-11 1936-08-31 И.В. Геблер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 пластичности каменных углей при их нагревании
US4074561A (en) * 1976-11-15 1978-02-21 Fuel Research & Instrument Co. Means for measuring the plasticity of coal
SU742765A1 (ru) * 1978-01-13 1980-06-25 Восточ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глехим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пределени параметров пласт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о ни углей
JP2855728B2 (ja) 1989-12-19 1999-02-10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石炭の膨張性試験方法
JPH04286947A (ja) * 1991-03-15 1992-10-12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石炭類の揮発分・灰分連続測定方法
NO175025C (no) * 1992-02-28 1994-08-17 Norsk Hydro As Apparatur for analyse av karbonprodukter
CN2132984Y (zh) * 1992-09-04 1993-05-1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 灰熔融性控制观测仪
JPH06347392A (ja) 1993-06-10 1994-12-22 Nippon Steel Corp 軟化溶融状態にある石炭の粘度測定治具および測定方法
JPH10148632A (ja) * 1996-11-15 1998-06-02 Nkk Corp 石炭の軟化溶融特性の評価方法及び装置
US5952561A (en) * 1997-03-19 1999-09-14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al time asphalt pavement quality sensor using a differential approach
CA2304744C (en) * 1998-07-29 2008-04-29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coke for metallurgy
JP2000304674A (ja) 1999-04-23 2000-11-02 Nippon Steel Corp 軟化溶融石炭粘度の評価方法
JP4048756B2 (ja) * 2001-10-19 2008-02-20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品質を均一化した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JP4295544B2 (ja) * 2003-04-09 2009-07-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冶金用改質炭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冶金用改質炭を用いた還元金属および酸化非鉄金属含有スラグの製造方法
RU2366689C2 (ru) * 2003-12-12 2009-09-10 Коултэк Корпорейшн Методология сухого обогащения перед сжиганием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твердого топлива
JP2007262296A (ja) * 2006-03-29 2007-10-11 Jfe Steel Kk 冶金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EP2021763A4 (en) * 2006-05-18 2010-04-07 Univ Queensl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BREAKING PROPERTIES OF A PARTICULATE MATERIAL
UA86398C2 (ru) * 2006-08-07 2009-04-27 Днепродзержи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кса С заданнЫМ показателЕМ физ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их свойств
JP5391707B2 (ja) 2008-01-30 2014-01-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石炭の膨張性試験方法
JP2010190761A (ja) 2009-02-19 2010-09-02 Jfe Steel Corp 石炭の軟化溶融特性評価方法
JP5071578B2 (ja) * 2010-09-01 2012-11-1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製造用石炭の調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6402A (en) * 1976-04-16 1977-10-24 Nippon Kokan Kk <Nkk> Improvement in flowability of coal
CN1277985A (zh) * 2000-07-14 2000-12-27 张学礼 一种生产优质焦炭的方法
JP2004035739A (ja) * 2002-07-03 2004-02-05 Jfe Steel Kk 冶金用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擬似粒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157A (zh) * 2015-12-21 2016-03-02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吉氏塑性仪甑结构
CN105802649A (zh) * 2016-05-04 2016-07-27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挥发分低膨胀高收缩炼焦煤配用方法
CN105802649B (zh) * 2016-05-04 2018-07-03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中挥发分低膨胀高收缩炼焦煤配用方法
CN112126444A (zh) * 2020-09-19 2020-12-25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弹簧自调节测定炼焦煤膨胀压力及膨胀位移的装置
US11242488B1 (en) 2020-09-19 2022-02-08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vice for determining expansion pressure and expansion displacement generated by coking coal based on self-regulation of sp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3004939B1 (pt) 2020-11-10
EP2613136A4 (en) 2014-04-02
KR101561748B1 (ko) 2015-10-19
PL2613136T3 (pl) 2017-03-31
EP2746366A2 (en) 2014-06-25
US20140144071A1 (en) 2014-05-29
KR20150048923A (ko) 2015-05-07
CA2807954C (en) 2019-02-26
KR101668205B1 (ko) 2016-10-20
RU2013114317A (ru) 2014-10-10
PL2746365T3 (pl) 2022-02-14
CA2962038C (en) 2019-10-08
KR20130050986A (ko) 2013-05-16
CA2962038A1 (en) 2012-03-08
AU2011296881B8 (en) 2014-02-20
PL2746366T3 (pl) 2022-02-07
CN103154700A (zh) 2013-06-12
CA2962032C (en) 2019-10-08
EP2746366B1 (en) 2021-10-06
EP2746366A3 (en) 2014-08-13
EP2613136A1 (en) 2013-07-10
US9340740B2 (en) 2016-05-17
WO2012029985A1 (ja) 2012-03-08
BR112013004939A2 (pt) 2016-08-16
EP2613136B1 (en) 2016-10-19
EP2746365B1 (en) 2021-10-13
CA2807954A1 (en) 2012-03-08
EP2746365A1 (en) 2014-06-25
CA2962032A1 (en) 2012-03-08
CN104710999B (zh) 2017-06-06
AU2011296881B2 (en) 2014-02-13
AU2011296881A1 (en) 2013-03-07
RU2562491C2 (ru) 2015-09-10
AU2011296881C1 (en) 2014-10-02
CN103154700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700B (zh) 煤及粘结材料的软化熔融特性评价方法、以及焦炭的制造方法
CN103154200B (zh) 冶金用焦炭的制造方法
CN103168224B (zh) 焦炭制造用煤的制备方法
CN103180414B (zh) 冶金用焦炭的制造方法
JP6056157B2 (ja) コークス用配合炭組成決定方法及びコークス製造方法
CN104145181B (zh) 焦炭制造用煤的制备方法
CN103189474B (zh) 冶金用焦炭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制造冶金用焦炭的粘结材料
JP5062378B1 (ja) コークスの製造方法
CN103180413B (zh) 冶金用焦炭的制造方法
TWI457555B (zh) Evaluation method of softening and melting of coal and bin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ke
AU2013257418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o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