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900A - 弹性体辊 - Google Patents

弹性体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900A
CN104703900A CN201380047885.4A CN201380047885A CN104703900A CN 104703900 A CN104703900 A CN 104703900A CN 201380047885 A CN201380047885 A CN 201380047885A CN 104703900 A CN104703900 A CN 104703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astomeric
internal layer
roll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8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900B (zh
Inventor
新田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10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7750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10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7749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0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8Label feeding
    • B65C9/18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 B65C9/1803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the labels being cut from a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65G39/07Other adaptations of sle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1Polymer com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3Coatings, paint or varni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1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3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conc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1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316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shape stepped or grooved
    • B65H2404/13161Regularly spac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6Details of driving
    • B65H2404/161Means for driving a roller parallely to its axis of rotation, e.g. during its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8Roller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 B65H2404/185Roller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easy deform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65H2404/251Details of drive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3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 B65H2404/53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particular duro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3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 B65H2404/539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other
    • B65H2404/5391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other adhesive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2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粘合性或者剥离性及摩擦力(抓紧力)优异,能够稳定地移送引导无底纸标签及普通带底纸标签等带状物体的弹性体辊。其着眼于利用将C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规定为低的硅树脂(覆盖层(24))覆盖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层,弹性体辊的弹性部件(22)具有设置于辊轴(21)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以及设置于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并与带状物体接触的覆盖层(24),并且覆盖层(24)由C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

Description

弹性体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性体辊,尤其涉及移送无底纸标签或者带底纸的普通标签或其他带状物体的压辊、夹棍或其他辊,更涉及移送无底纸标签等时难以粘贴其粘合剂层或粘合剂,能够防止无底纸标签卷绕的弹性体辊。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一种不使用在标签的粘合剂层的背面侧临时粘贴的剥离纸(俗称底纸)的无底纸标签,由于没有使用后毁掉的底纸,因此期待成为省资源材料。
图11为将现有的无底纸标签1卷绕成卷状的状态的立体图,无底纸标签1如在图11中对其局部以放大剖面表示的那样,具有标签基材2、背面侧的粘合剂层3、表面侧的热敏发色剂层4以及其上层侧的透明的剥离剂层5。
另外,在标签基材2的背面侧预先印刷有位置检测用标记6。
此外,还可以在标签基材2的表面侧,根据需要而预先印刷标签使用者的标记、名称及其他设计图案等固定信息(未图示)。
该无底纸标签1可通过在切断预定线7处以规定间距被切断而成为单页的标签片1A。
图12为热敏式打印机(Thermal Printer)8的简要侧视图,在该热敏式打印机8中装填上述无底纸标签1,根据需要打印商品的价格、条形码及其他商品信息、或与物品或服务有关的管理信息等的可变信息,热敏式打印机8具有无底纸标签1的供给部9、引导部10、检测部11、打印部12以及切断部13。
供给部9能够保持卷状的无底纸标签1、并向引导部10、检测部11、打印部12以及切断部13方向将无底纸标签1呈带状送出。
引导部10具有导辊14,能够将被送出的无底纸标签1向检测部11以及打印部12方向引导。
检测部11具有位置检测传感器15,能够检测无底纸标签1的背面侧的位置检测用标记6,来检测无底纸标签1(标签片1A)相对于打印部12的相对位置。
打印部12具有热敏头16以及压辊17(弹性体辊),在它们之间以规定的打印压力夹持无底纸标签1,并且以一定的速度驱动压辊17旋转的同时,向热敏头16供给打印数据使热敏发色剂层4发色,从而能够在无底纸标签1(标签片1A)打印规定的可变信息。
切断部13具有固定刃18以及可动刃19,将朝它们之间移送过来的打印好的无底纸标签1,在以规定间距拉开的切断预定线7部分进行切断,从发行排出标签片1A。
在这种构成的热敏式打印机8中,用于移送打印无底纸标签1的压辊17,使用由橡胶材料等弹性体制成的辊,但为了使粘合剂层3的粘合剂难以附着,由粘合剂难以附着的硅橡胶材料来构成压辊17,或者将硅油等涂布于压辊17的外周表面。
然而,在长时间使用时,很难完全防止粘合剂的附着,由于通过了压辊17的无底纸标签1原样粘贴卷绕于压辊17(图12中,参照假想线),因此引起标签堵塞,存在给无底纸标签1的正常移送、打印以及标签片1A的发行带来障碍的问题。
另外,在将无底纸标签1夹持于热敏头16以及压辊17之间的状态下停止打印发行这样的情况下,无底纸标签1很难从压辊17的表面剥离,因此与上述情况相同,存在容易产生无底纸标签1卷入这样的问题。
因此,一般需要反复进行压辊17外周表面的清扫作业、或压辊17的更换作业等的维护,因此要求一种能够长时间稳定进行移送以及打印的压辊17(弹性体辊)。
此外,除压辊17之外,作为根据打印机的结构用于移送无底纸标签1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棍(未图示)、或者如导辊14那样用于单纯地引导无底纸标签1的辊,要求非粘合性、或者剥离性(脱模性)优异的标签用弹性体辊。
此外,也要求不管装填无底纸标签1或者普通的带底纸标签中的哪一个都能稳定地移送的标签用弹性体辊。
另外,为了减少与无底纸标签1(粘合剂层3)的接触面积,来避开由粘合剂层3引起的粘贴现象,还尝试过在压辊17的外表面形成沟等方案,但在移送打印带底纸的普通标签的情况下,由于与标签中的底纸的背面的接触面积不足,因此无法在与底纸之间发挥所需的摩擦力(抓紧力),产生标签滑移等容易对移送功能带来障碍,存在无法期待稳定的移送以及打印作用这样的问题。
另外,若在压辊17形成沟等,则还存在其容易磨损这样的问题。
与上述的无底纸标签1同样,将在背面侧具有粘合剂层或者胶粘剂层的纸或片基的带状物体移送或者引导时,也担心产生上述那样的诸多问题,因此要求非粘合性或者剥离性(脱模性)优异的弹性体辊。
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诸多问题,本发明人找到了利用规定硬度的硅树脂来覆盖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层的方案。
即,通过设置由降低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以下称为“C硬度”)的硅树脂构成的覆盖层,能够兼备硅树脂相对于粘合剂层所具有的非粘合性或剥离性、和低硬度(C硬度在20度以下)的凝胶化的树脂对带状物体所需的摩擦力(抓紧力)以及耐磨损性,能够将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的普通标签及其他带状物体稳定地移送引导。
此外,热敏式打印机8,根据打印发行的带状物体的宽度,有2英寸用、4英寸用以及6英寸用等机种,但也有使用一台热敏式打印机8,将宽度不同的多个带状物体(例如无底纸标签1)替换打印发行的情况。
对于热敏式打印机8,出于设计上的考虑会组装与宽度最宽的带状物体相应的弹性体辊(压辊17),但在例如6英寸宽度用的热敏式打印机8装填1英寸宽度的窄宽度的无底纸标签1的情况下,在从6英寸宽度中减去无底纸标签1的宽度即1英寸而得到的约5英寸范围内,压辊17会直接与热敏头16接触。由于为了移送带状物体,压辊17具有足够的抓紧力,所以若压辊17与热敏头16的接触宽度变宽,则由摩擦所带来的负载增大,因此存在带状物体的准确地移送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1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非粘合性或者剥离性(脱模性)优异的压辊或其他弹性体辊。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底纸标签或其他带状物体的粘合剂层无法粘贴于其表面的弹性体辊。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于除无底纸标签之外的普通带底纸标签或带状物体,也能够将其稳定地移送引导的弹性体辊。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于无底纸标签以及普通带底纸标签等带状物体,也能够发挥剥离性以及摩擦力(抓紧力),来将它们中的任一个稳定地移送引导的弹性体辊。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于无底纸标签以及普通带底纸标签等带状物体,即便是其宽度不同的带状物体,尤其是装填宽度窄的带状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移送引导的弹性体辊。
本发明的着眼点在于,对于压辊等弹性体辊,利用规定了硬度的硅树脂覆盖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即设置由降低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以下称为“C硬度”)的硅树脂构成的覆盖层。
第一发明涉及弹性体辊,辊轴、和安装于该辊轴的周围的弹性部件,并且用于使带状物体与该弹性部件接触来进行移送,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具有:设置于上述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以及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接触于上述带状物体的覆盖层,并且,该覆盖层由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
优选为,上述硅树脂具有热固性。
优选为,上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100μm。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者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优选为,用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量的上述内层侧弹性材料的橡胶硬度为30~80度。
在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内层沟。
在上述覆盖层可以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覆盖层沟。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将各上述内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
对于上述覆盖层,可以将各上述覆盖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间距为500~15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宽度为25~13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深度为25~5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剖面呈V形且其沟角度为50~120度。
此外,本发明的着眼点在于,对于前述的压辊等弹性体辊,利用规定了硬度的硅树脂覆盖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层,即,设置由降低了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以下称为“C硬度”)的硅树脂构成的覆盖层,在此基础上,以是该弹性体辊的中央部的直径大于两端部侧的直径的方式做成弹性体辊,即做成为所谓的“大鼓形状”。
第二发明涉及弹性体辊,具有辊轴、和安装于该辊轴的周围的弹性部件,并且用于使带状物体与该弹性部件接触来移送该带状物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具有:设置于上述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以及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与上述带状物体接触的覆盖层,并且,该覆盖层由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使该弹性体辊的与上述辊轴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以在上述辊轴的轴向上从其中央部朝向其两端部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化。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逐渐减小也可以。
对于上述覆盖层,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覆盖层厚度,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逐渐减小也可以。
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连续地逐渐减小也可以。
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阶段性地逐渐减小也可以。
优选为,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而言,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的上述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与在上述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之差设为10~250μm。
优选为,上述硅树脂具有热固性。
优选为,上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100μm。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者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优选为,用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量的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的橡胶硬度为30~80度。
在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内层沟。
在上述覆盖层,可以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覆盖层沟。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可以将各上述内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
对于上述覆盖层,可以将各上述覆盖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间距为500~15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宽度为25~13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深度为25~500μm。
优选为,上述内层沟的剖面呈V形且其沟角度为50~120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体辊中,作为弹性部件,具有设置于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和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与带状物体接触的覆盖层,并且由C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该覆盖层,因此能够兼备硅树脂相对于粘合剂层所具有的非粘合性或剥离性、和由低硬度(C硬度在20度以下)的凝胶化的树脂相对于带状物体所需的摩擦力(抓紧力)以及耐磨损性,从而能够将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的普通标签或其他带状物体稳定地移送引导。
另外,由于将该弹性体辊的直径做成为在弹性部件的轴向上中央部分较大,因此即便装填宽度比该弹性体辊窄的带状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回避该弹性体辊在不存在带状物体的轴向区域与对置的热敏头等接触,从而即便装填宽度不同的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的普通标签或其他带状物体,也能够稳定地移送引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20)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压辊2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30)的立体图。
图4为上述压辊3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120)的立体图。
图6为上述压辊12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7表示上述压辊120的变形例,图7(1)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辊120A(弹性体辊)的要部简要剖视图,图7(2)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辊120B(弹性体辊)的要部简要剖视图。
图8为从上述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等中的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图6)的无底纸标签1的移送方向看到的要部侧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130)的立体图。
图10为上述压辊13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11为将现有的无底纸标签1卷绕成卷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用于装填上述无底纸标签1、并根据需要将针对商品的价格、条形码及其他商品信息、或与物品或者服务有关的管理信息等可变信息进行打印的热敏式打印机8的简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由C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的弹性体辊,其中覆盖层设置于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与带状物体接触,该弹性体辊兼备:相对粘合剂层的非粘合性或剥离性、相对带状物体必需的摩擦力(抓紧力)以及耐磨损性,能够将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的普通标签及其他带状物体稳定地移送引导。
在第二发明的弹性体辊中,将弹性体辊的直径构成为随着从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减少,由此实现即便是宽度窄的带状物体等,也能够将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的普通标签及其他带状物体稳定地移送引导。
实施例
首先,根据图1以及图2,对第一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以与上述压辊17(图12)同样地作为热敏式打印机8的压辊20(标签用弹性体辊)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图11以及图12同样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为压辊20的立体图,图2为压辊2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压辊20具有辊轴21、以及安装于该辊轴21的周围并且能够一体旋转的弹性部件22,使标签(例如前述的无底纸标签1,图11)接触该弹性部件22进行移送。
弹性部件22具有设置于辊轴21的外周的圆柱状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以及一体地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而与无底纸标签1接触的覆盖层24(外层侧弹性部件)。
内层侧弹性部件23可以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作为构成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结晶性聚丁二烯、聚丁二烯、丁苯树脂、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离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缩醛(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芳族酯、聚苯乙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硫醚、聚氧苯甲酰、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1,2-聚丁二烯、苯酚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
另外,可以使用例如热固性的硅橡胶、一液型RTV(室温硫化:RoomTemperature Vulcanizing)橡胶、二液型RTV橡胶、LTV(低温硫化:Low Temperature Vulcanizable)硅橡胶、耐油性热固性橡胶等热固性弹性部件。
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23,将其硬度(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的橡胶硬度,以下称为“A硬度”)设为30~80度。
若A硬度小于30度,则作为移送引导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物体的压辊20而言过柔,即接触摩擦力过剩,对作为压辊20的移送功能产生障碍。此外,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的打印品质下降。
若A硬度超过80则压辊20变得过硬,使移送力以及移送精度下降。
覆盖层24由C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热固性硅树脂或其他硅树脂构成。
作为硅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被称为硅凝胶的硅树脂,或RTV(RoomTemperature Vulcanizing)液状硅橡胶、LTV(Low TemperatureVulcanizable)液状硅橡胶、紫外线固化型的液状硅橡胶、热固性的液状硅橡胶等。
硅树脂原本就具有非粘合性或剥离性,即便按压无底纸标签1等来移送,也能回避无底纸标签1中的粘合剂层3粘贴的情况。
热固性的硅树脂,不仅热固化条件的调整以及加工处理较容易,而且C硬度的设定也容易。
若C硬度在20度以下,则硅树脂是凝胶状而适度地变得柔软,相对于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还有其他带状物体都具有必需的摩擦力(抓紧力),并且耐磨损性也优异。
因此,压辊20相对于无底纸标签1、带底纸标签及其他带状物体中的任一种均具有所需的剥离性以及抓紧力,能够发挥稳定的移送引导功能。
若C硬度超过20度,则覆盖层24的弹性接近于橡胶材料,其表面的粘合性会急剧上升,变得容易磨损。
将覆盖层24的厚度T(图2)设为10~100μm。
若厚度T小于10μm,则覆盖层24产生厚度偏差,难以获得稳定的剥离性以及抓紧力。
若厚度T超过100μm,则作为压辊20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覆膜而言脆弱,容易开裂。
接下来,作为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体辊的非粘合性(剥离性)进行评价的试验,对滚动角度试验(滚动角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在平坦且水平的底板上,将无底纸标签1使其粘合剂层3朝向上方进行固定。作为试验的基准的粘合剂,使用乳胶类强粘合性粘合剂(厚度20微米)。
在粘合剂层3载置作为试验体的压辊20,进而在其上方以载置2Kg重量的重物的状态实施15秒钟的加重,使压辊20粘接于无底纸标签1。
经过15秒后取下重物,在将与压辊20的轴线平行的底板的一端部固定的状态,渐渐抬起另一端部而使底板倾斜。
在压辊20开始向下方滚动的时刻停止底板的倾斜,读取此刻底板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为滚动角度。
倾斜角度(滚动角度)小、容易滚动的压辊20,非粘合性高,适合无底纸标签1的移送。
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判明出,只要在利用弹性体辊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下,该滚动角度处于30度以内,优选为15度以内,则该弹性体辊作为例如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的压辊17或夹棍的实际运用没有问题。
使用这种构成的压辊20,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准备作为内层侧弹性部件23使用A硬度为50度的热固性硅橡胶,其外周以50μm的厚度T形成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24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20,以及未形成覆盖层24的通常的圆柱状压辊(比较品),来移送了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
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20,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后利用刚才说明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15度。同样,将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9度。由此可知,作为弹性体辊移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以及移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足够。
此外,热敏式打印机8等打印机,在利用弹性体辊将无底纸标签1或者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下,要求由磨损引起的弹性体辊的磨损率(直径的减少)在1%以内。
在上述的实验中,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后,压辊20的磨损率在0.05%以下。此外,将带底纸标签移送50Km时的压辊20的磨损率在0.5%以下。由此可以明确具有足够的耐磨损性。
另一方面,比较品(未形成覆盖层24的压辊)则在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0.5Km的时刻产生了无底纸标签1的卷绕。该时刻测定滚动角度时超过70度,由此可知不耐用。
这样可以将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覆盖覆盖层24的压辊20称为同时具备剥离性以及抓紧力的结构。
接下来,基于图3以及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30)进行说明。
图3为压辊30的立体图,图4为压辊3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压辊30是在前述的压辊20(第一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中的内层侧弹性部件23(A硬度50度的热固性硅橡胶),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出多个剖面(更准确地讲,用包含压辊20的中心线在内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呈V形的内层沟31,并且在其外周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构成的覆盖层24而构成的。
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23,将各内层沟31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32。
在形成于内层侧弹性部件23外周的覆盖层24,与内层沟31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沿着其圆周方向的多个覆盖层沟33。覆盖层沟33的剖面为近似V形(图4参照)。
对于覆盖层24,将各覆盖层沟33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34。
对于覆盖层24,与上述的第一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压辊20的情况一样,将其厚度T设为10~100μm。
其中,作为内层沟31以及覆盖层沟33的剖面形状,除V形之外,还可以设为U形、臼子形状、矩形状或其他多边形形状。
将内层沟31的间距P设为500~1500μm。
若内层沟31的间距P小于500μm,则几乎没有能够对形成在相邻的内层沟31之间的内层梯形状顶部32进行加工的范围。
若内层沟31的间距P超过1500μm,则内层沟31或者覆盖层沟33在整个压辊30中的比例下降,存在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的倾向,作为压辊30无法否定其剥离性下降。
将内层沟31的宽度W设为25~1300μm,优选设为50~500μm。
若内层沟31的宽度W小于25μm,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31的宽度W超过1300μm,则压辊30从粘合剂层3侧适当地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存在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漏打等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将内层沟31的深度H设为25~500μm,优选设为50~400μm。
若内层沟31的深度H小于25μm,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31的深度H超过500μm,则压辊30从粘合剂层3侧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存在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漏打等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将内层沟31的沟角度G设为50~120度,优选设为60~100度。
若内层沟31的沟角度G小于50度,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31的沟角度G超过120度,则压辊30从粘合剂层3侧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打印不良等存在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使用这种构成的压辊30,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以50μm的厚度T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24,并且将内层沟31的间距P形成为750μm,将宽度W形成为410μm,将深度H形成为350μm,将沟角度G形成为60度。
此外,准备只形成与上述相同尺寸的内层沟31,而不形成覆盖层24的压辊(比较品),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30,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后利用前述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13度。同样,将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9度。由此可知,作为弹性体辊移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以及移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足够。
此外,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后的压辊30的磨损率在0.05%以下,使带底纸标签行驶50Km距离后的压辊30的磨损率在0.5%以下,由此判定具有足够的耐磨损性。
另一方面,对于不设有覆盖层24仅形成了内层沟31的压辊(比较品),在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1Km后进行了滚动角度试验,但即便将试验机的底板倾斜70度,压辊也依然粘贴于粘合剂层。由此可知不具有耐于使用的剥离性。此外,移送带底纸标签的情况下判明出,产生滑移,无法移送规定长度,无作为压辊而言足够的抓紧力。
进而,使用将进行了上述实验的压辊30的内层沟31的宽度W和深度H变更的压辊30,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的外周以50μm的厚度T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24,并且将内层沟31的间距P形成为750μm,将宽度W形成为87μm,将深度H形成为75μm,将沟角度G形成为60度。
此外,准备只形成与上述相同尺寸的内层沟31,而不形成覆盖层24的压辊(比较品),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对于内层沟31的宽度W窄且深度H浅的压辊30,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后利用前述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18度。同样,将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9度。由此可知,作为弹性体辊移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以及移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足够。
此外,判明出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后的压辊30的磨损率在0.05%以下,使带底纸标签行驶50Km距离后的压辊30的磨损率在0.5%以下,具有足够的耐磨损性。
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覆盖层24而只形成间距P为750μm、宽度W为87μm、深度H为75μm、沟角度G为60度的内层沟31的压辊(比较品),同样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1Km后进行滚动角度试验,但即便将试验机的底板倾斜70度,压辊也依然粘贴于粘合剂层。由此可不具有耐于使用的剥离性。此外,判明出移送带底纸标签的情况下会产生滑移,无法移送规定长度,没有作为压辊而言足够的抓紧力。
这样,通过在内层侧弹性部件23形成内层沟31,并且在覆盖层24形成覆盖层沟33,获得了兼备移送无底纸标签或带底纸标签所需的剥离性以及抓紧力的弹性体辊(压辊)。
接下来,基于图5~图8,对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以与上述压辊17(图12)同样地作为热敏式打印机8中的压辊120(标签用弹性体辊)而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图11以及图12同样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为压辊120的立体图,图6为压辊12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压辊120具有辊轴121、安装于该辊轴121的周围并且能够一体地旋转的弹性部件122,并且使标签(例如前述的无底纸标签1,图11)与该弹性部件122接触地来移送该标签。
弹性部件122具有设置于辊轴121的外周的圆柱状的内层侧弹性部件123、以及一体地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123的外周并与无底纸标签1接触的覆盖层124(外层侧弹性部件)。
内层侧弹性部件123可以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作为构成内层侧弹性部件123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结晶性聚丁二烯、聚丁二烯、丁苯树脂、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离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缩醛(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芳族酯、聚苯乙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硫醚、聚氧苯甲酰、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1,2-聚丁二烯、苯酚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
此外,可以使用例如热固性的硅橡胶、一液型RTV(RoomTemperature Vulcanizing)橡胶、二液型RTV橡胶、LTV(LowTemperature Vulcanizable)硅橡胶、耐油性热固性橡胶等热固性弹性部件。
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123而言,将其硬度(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的橡胶硬度,以下称为“A硬度”)设为30~80度。
若A硬度小于30度,则作为移送引导无底纸标签1等带状物体的压辊120而言过柔,即,接触摩擦力过剩,对作为压辊120的移送功能产生障碍。此外,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的打印品质下降。
若A硬度超过80,则作为压辊120而言过硬,移送力以及移送精度下降。
覆盖层124由C硬度(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热固性硅树脂或其他硅树脂构成。
作为硅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被称为硅凝胶的硅树脂,或RTV(RoomTemperature Vulcanizing)液状硅橡胶、LTV(Low TemperatureVulcanizable)液状硅橡胶、紫外线固化型的液状硅橡胶、热固性的液状硅橡胶等。
硅树脂原本就具有非粘合性或剥离性,即便按压无底纸标签1等来移送,也能够回避无底纸标签1中的粘合剂层3的粘贴。
对于热固性的硅树脂而言,不仅热固化条件的调整以及加工处理较为容易,而且C硬度的设定也容易。
若C硬度在20度以下,则硅树脂是凝胶状而适度地变柔软,不仅对无底纸标签1,对带底纸标签或其他带状物体也具有所需的摩擦力(抓紧力),此外耐磨损性也优异。
因此,压辊120对无底纸标签1,带底纸标签及其他带状物体中的任一种均具有所需的剥离性以及抓紧力,从而能够发挥稳定的移送引导功能。
若C硬度超过20度,则覆盖层124的弹性接近于橡胶材料,因此其表面的粘合性急剧上升,变得容易磨损。
尤其如图6所示,使压辊120(弹性体辊)的、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D1,在辊轴121的轴向上从其中央部朝向其两端部连续地逐渐减小,压辊120呈现所谓的“大鼓形状”。其中,辊轴121为一般的圆柱状辊,沿其轴向的直径保持一定。
对于弹性体辊直径D1,将在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D1C、与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D1E之差ΔD=D1C-D1E设为10~250μm。
进而,覆盖层124具有沿着辊轴121的轴向均匀的覆盖层厚度T。
即,在压辊120中,内层侧弹性部件123使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D2,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减小。
将覆盖层124的覆盖层厚度T(图6)设为10~100μm。
若覆盖层厚度T小于10μm,则覆盖层124产生厚度偏差,难以获得稳定的剥离性以及抓紧力。
若覆盖层厚度T超过100μm,则作为压辊120中的内层侧弹性部件123的覆膜而言脆弱,容易开裂。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使弹性体辊(压辊120)的、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D1,在辊轴121的轴向上从其中央部朝向其两端部逐渐减小的结构,可以实施除图6所示的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之外的变形例。
例如图7表示上述变形例,图7(1)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辊120A(弹性体辊)的要部简要剖视图,图7(2)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压辊120B(弹性体辊)的要部简要剖视图。
如图7(1)所示,在压辊120A中,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123A,使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D2,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均匀。
另一方面,对于覆盖层124A,使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覆盖层厚度T,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连续地逐渐减小。
如图7(2)所示,在压辊120B中,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123B,使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D2,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减小。
进而,对于覆盖层124B,沿着辊轴121的轴向,使其覆盖层厚度T逐渐减小。
作为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体辊的非粘合性(剥离性)进行评价的试验,对滚动角度试验(滚动角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在平坦且水平的底板上将无底纸标签1使其粘合剂层3朝向上方进行固定。
在粘合剂层3载置作为试验体的压辊120,进而在其上方以载置2Kg重量的重物的状态实施15秒钟的加重,使压辊120粘接于无底纸标签1。
经过15秒后取下重物,在将与压辊120的轴线平行的底板的一端部固定的状态,逐渐抬起另一端部而使底板倾斜。
在压辊120开始向下方滚动的时刻停止底板的倾斜,读取此刻底板的倾斜角度(即,滚动角度)。
倾斜角度(滚动角度)小、容易滚动的压辊120,非粘合性高,适合无底纸标签1的移送。
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判明出,只要在利用弹性体辊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下,该滚动角度处于30度以内,优选为15度以内,则该弹性体辊作为例如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的压辊17或夹棍的实际运用没有问题。
使用这种构成的压辊120,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作为中央部直径为10.15mm、两端部直径为10.05mm的内层侧弹性部件123,使用热固性硅橡胶,并且在其外周以50μm的覆盖层厚度T保持一定地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124,来作出压辊120。
准备这种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120、和未形成覆盖层124的通常的圆柱状压辊(比较品),移送了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120中可知,将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下,对于无底纸标签1而言滚动角度小于15度,对于带底纸标签而言小于9度,作为弹性体辊均不存在剥离性以及抓紧力方面的问题。
此外,热敏式打印机8等打印机,在利用弹性体辊将无底纸标签1或者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要求弹性体辊的直径的磨损在1%以内。
在上述的实验中,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时的压辊120的磨损率在0.05%以下。此外,使带底纸标签行驶50Km距离时的压辊120的磨损率在0.5%以下。
另一方面,在比较品(无覆盖层124的通常的压辊)中,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0.5Km距离的时刻产生无底纸标签1的卷绕。对无底纸标签1测定滚动角度时,滚动角度超过70度,不耐用。
这样,通过在内层侧弹性部件123覆盖覆盖层124的压辊120,能够获得同时具备剥离性以及抓紧力的结构。
另外,图8为从热敏式打印机8(图12)等中的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图6)的无底纸标签1的移送方向看到的要部侧面图,将宽度大的无底纸标签1B夹持在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之间进行移送打印的情况下,移送与压辊120的宽度对应地形成的无底纸标签1B,因此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不会直接接触,不存在打印以及移送方面的障碍。
另一方面,将宽度小的无底纸标签1C(例如,宽度20mm)夹持在4英寸打印机的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之间(打印有効幅104mm,最大通纸幅118mm)进行移送打印的情况下,只要将宽度比压辊120的宽度窄的无底纸标签1C在压辊120的中央部移送,则由于压辊120呈所谓的“大鼓形状”,所以热敏头16与压辊120不会在无底纸标签1C的两端部相互接触,或者处于轻轻接触的状态,因此同样不存在打印以及移送上的障碍。
此外,将宽度小的带底纸标签(例如,宽度23mm)夹持在上述4英寸用的热敏头16以及压辊120之间进行移送打印的情况下,存在所需的抓紧力,同样不存在打印以及移送上的障碍。
接下来,基于图9以及图10,对第二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弹性体辊(压辊130)进行说明。
图9为压辊130的立体图,图10为压辊130的轴向要部放大剖视图,压辊130与前述的压辊120(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5)同样地使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D1,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其中央部朝向其两端部逐渐减小,压辊130呈现所谓的“大鼓形状”。
但是,对于弹性体辊直径D1,从辊轴121的轴向上的其中央部从其两端部阶段性地逐渐减小。
另外,图10中示出弹性体辊直径D1从图中左方朝向右方阶段性地逐渐减小的结构的要部。
另外,对于压辊130(弹性体辊),与上述的压辊120同样,将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D1C、与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D1E之差ΔD=D1C-D1E设为10~180μm。
另外,对于压辊130,在压辊120(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5)的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123,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出多个剖面(更准确地讲,用包含压辊120的中心线在内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呈V形的内层沟131。
对于内层侧弹性部件123,将各内层沟131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132。
对于覆盖层124,就像内层沟131那样在内层沟131的上层侧对准位置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出多个剖面近似V形的覆盖层沟133。
对于覆盖层124,将各覆盖层沟133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134。
对于覆盖层124,具有在辊轴121的轴向上大致均匀的覆盖层厚度T,并且将覆盖层厚度T设为10~100μm。
其中,作为内层沟131以及覆盖层沟133的剖面形状,除V形之外,还可以为U形、臼子形状、矩形状或其他多边形状。
将内层沟131的间距P设为500~1500μm。
若内层沟131的间距P小于500μm,则几乎不存在对形成在相邻的内层沟131之间的内层梯形状顶部132进行加工的范围。
若内层沟131的间距P超过1500μm,则内层沟131或者覆盖层沟133在整个压辊130中的比例下降,存在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的倾向,作为压辊130无法否认其剥离性下降。
将内层沟131的宽度W设为25~1300μm,优选设为50~500μm。
若内层沟131的宽度W小于25μm,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1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131的宽度W超过1300μm,则压辊130从粘合剂层3侧适当地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存在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漏打等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将内层沟131的深度H设为25~500μm,优选设为50~400μm。
若内层沟131的深度H小于25μm,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1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131的深度H超过500μm,则压辊130从粘合剂层3侧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存在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漏打等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将内层沟131的沟角度G设为50~120度,优选设为60~100度。
若内层沟131的沟角度G小于50度,则与无底纸标签1或其他带状物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结果,作为压辊130存在其剥离性下降的倾向。
若内层沟131的沟角度G超过120度,则压辊130从粘合剂层3侧按压支撑无底纸标签1等的部分的按压力下降,存在产生热敏式打印机8的打印部12对标签片1A的漏打等打印精度下降的倾向。
使用这种构成的压辊130,与上述的第二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压辊120(图5)同样地,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在内层侧弹性部件123的外周以50μm的覆盖层厚度T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124,并且将内层沟131的间距P形成为750μm,宽度W形成为410μm,深度H形成为350μm,沟角度G形成为60度。
此外,准备只形成由与上述同样尺寸的内层沟131,而不形成覆盖层124的压辊(比较品),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辊130中可知,将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距离的状态下,对于无底纸标签1而言滚动角度小于13度,对于带底纸标签而言小于9度,作为弹性体辊均不存在剥离性以及抓紧力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覆盖层124仅有内层沟131的压辊,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1.0Km距离的状态下,对于无底纸标签1而言滚动角度即便超过70度也处于粘贴的状态,不耐用。此外,对于带底纸标签,连续发生滑移错误,无法移送规定长度,无法发挥作为压辊的功能。
另外,使用将进行了上述的实验的压辊130的内层沟131的宽度W和深度H变更的压辊130,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该压辊130,在内层侧弹性部件123的外周以50μm的厚度T形成出由C硬度为15度的热固性硅树脂(硅凝胶)构成的覆盖层124,并且将内层沟131的间距P形成为750μm,将宽度W形成为87μm,将深度H形成为75μm,将沟角度G形成为60度。
此外,准备只形成与上述同样尺寸的内层沟131,而不形成覆盖层124的压辊(比较品),进行了移送无底纸标签1以及带底纸标签的实验。
对于内层沟131的宽度W窄(87μm)、深度H浅(75μm)的压辊130,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后利用前述的方法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18度。同样,将带底纸标签移送20Km后测定滚动角度时小于9度。由此可知作为弹性体辊移送无底纸标签时的剥离性、以及移送带底纸标签时的抓紧力均足够。
此外,判明出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20Km距离后的压辊130的磨损率在0.05%以下,使带底纸标签行驶50Km距离后的压辊130的磨损率在0.5%以下,具有足够的耐磨损性。
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覆盖层124而只形成有间距P为750μm、宽度W为87μm、深度H为75μm、沟角度G为60度的内层沟131的压辊(比较品),同样将无底纸标签1移送1Km后进行了滚动角度试验,但可知即便将试验机的底板倾斜70度,压辊也依然粘贴于粘合剂层,不具有耐用的剥离性。此外,判明出移送带底纸标签的情况下会产生滑移,作为压辊而言抓紧力不足。
这样,通过在内层侧弹性部件123形成内层沟131,并且在覆盖层124形成覆盖层沟133的压辊130,能够获得同时具备剥离性以及抓紧力的结构。
另外,与基于图8进行说明的情况同样地,在热敏式打印机8等能够装填宽度大的无底纸标签1B以及宽度小的无底纸标签1C中的任一方地进行打印移送的情况下,尤其在装填无底纸标签1C的情况下,由于压辊130的两端部侧的直径相比其中央部小,因此热敏头16与压辊130也不在无底纸标签1C的两端部相互接触,或者处于轻轻接触的状态,不存在产生其打印移送方面的障碍。
另外,不管是压辊120(图5)还是压辊130(图9),通过将辊轴121的轴向中央部的区域形成为局部平坦,无底纸标签1(图11)、宽度大的无底纸标签1B以及宽度小的无底纸标签1C(图8)自不必说,连带底纸标签也能够稳定地移送。
在此,第一发明、第二发明均在实施例中将弹性体辊作为打印机的压辊使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发挥剥离性(非粘合性)及抓紧性,除压辊之外,还能够作为例如导辊、夹棍使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作为标签自动粘贴机的粘贴(按压)辊、印刷机或各种涂布机、带状物品的加工装置的导辊、驱动辊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无底纸标签(图11);1A…无底纸标签1的标签片;1B…宽度大的无底纸标签(图8);1C…宽度小的无底纸标签(图8);2…标签基材;3…粘合剂层;4…热敏发色剂层;5…剥离剂层;6…位置检测用标记;7…切断预定线;8…热敏式打印机;9…供给部;10…引导部;11…检测部;12…打印部;13…切断部;14…导辊;15…位置检测传感器;16…热敏头;17…压辊;18…固定刃;19…可动刃;20…压辊(弹性体辊,第一发明,第1实施例,图1);21…辊轴;22…弹性部件;23…内层侧弹性部件;24…覆盖层;30…压辊(弹性体辊,第一发明,第2实施例,图3);31…内层沟;32…内层梯形状顶部;33…覆盖层沟;34…覆盖层梯形状顶部;120…压辊(弹性体辊,第二发明,第1实施例,图5);120A…压辊(弹性体辊,第二发明,第1实施例,第1变形例,图7(1));120B…压辊(弹性体辊,第二发明,第1实施例,第2变形例,图7(2));121…辊轴;122…弹性部件;123…内层侧弹性部件;123A…压辊120A的内层侧弹性部件;123B…压辊120B的内层侧弹性部件;124…覆盖层;124A…压辊120A的覆盖层;124B…压辊120B的覆盖层;130…压辊(弹性体辊,第二发明,第2实施例,图9);131…内层沟;132…内层梯形状顶部;133…覆盖层沟;134…覆盖层梯形状顶部;T…覆盖层24、覆盖层124的厚度;P…内层沟31、内层沟131的间距;W…内层沟31、内层沟131的宽度;H…内层沟31、内层沟131的深度;G…内层沟31、内层沟131的沟角度;D1…压辊120、130的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图6,图10);D1C…压辊120、130在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图6,图10);D1E…压辊120、130在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图6,图10);D2…内层侧弹性部件123、123A、123B的与辊轴121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图6,图7(1),(2));ΔD…在辊轴1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D1C、与在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D1E之差(D1C-D1E,图6,图10)。

Claims (31)

1.一种弹性体辊,具有辊轴、和安装于该辊轴的周围的弹性部件,并且该弹性体辊用于使带状物体接触于该弹性部件来进行移送上述带状物体,
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
设置于上述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以及
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与上述带状物体接触的覆盖层,并且,
该覆盖层由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硅树脂具有热固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者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用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量的上述内层侧弹性材料的橡胶硬度为30~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内层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覆盖层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覆盖层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将各上述内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覆盖层,将各上述覆盖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间距为500~150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宽度为25~13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深度为25~5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剖面呈V形且其沟角度为50~120度。
14.一种弹性体辊,具有辊轴、和安装于该辊轴的周围的弹性部件,并且该弹性体辊用于使带状物体与该弹性部件接触地移送上述带状物体,
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
设置于上述辊轴的外周的内层侧弹性部件,以及
设置于该内层侧弹性部件的外周并与上述带状物体接触的覆盖层,并且,
该覆盖层由SRIS 0101标准所规定的弹簧式ASKER-C型硬度在20度以下的硅树脂构成,
该弹性体辊的与上述辊轴的轴向正交的面内的弹性体辊直径,在上述辊轴的轴向上从中央部朝向两端部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内层侧弹性部件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覆盖层,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覆盖层厚度,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逐渐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连续地逐渐减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从上述中央部朝向上述两端部阶段性地逐渐减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该弹性体辊的、与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上述面内的上述弹性体辊直径而言,在上述辊轴的上述轴向上的上述中央部处的弹性体辊中央部直径、与在上述两端部处的弹性体辊两端部直径之差设为10~25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硅树脂具有热固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层的厚度为10~100μm。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由热塑性弹性部件或者热固性弹性部件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用JIS K6253标准所规定的A型杜罗回跳式硬度计测量的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的橡胶硬度为30~80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内层沟。
25.根据权利要求14~2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覆盖层沿着其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覆盖层沟。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内层侧弹性部件,将各上述内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内层梯形状顶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覆盖层,将各上述覆盖层沟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的覆盖层梯形状顶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间距为500~1500μm。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宽度为25~1300μm。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深度为25~500μm。
31.根据权利要求24~30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体辊,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层沟的剖面呈V形且其沟角度为50~120度。
CN201380047885.4A 2012-10-19 2013-10-17 弹性体辊 Active CN104703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693 2012-10-19
JP2012231693 2012-10-19
JP2013038486 2013-02-28
JP2013-038486 2013-02-28
JP2013210180A JP5507750B1 (ja) 2013-02-28 2013-10-07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2013-210180 2013-10-07
JP2013210179A JP5507749B1 (ja) 2012-10-19 2013-10-07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2013-210179 2013-10-07
PCT/JP2013/078156 WO2014061729A1 (ja) 2012-10-19 2013-10-17 弾性体ローラ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900A true CN104703900A (zh) 2015-06-10
CN104703900B CN104703900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03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885.4A Active CN104703900B (zh) 2012-10-19 2013-10-17 弹性体辊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203316A1 (zh)
EP (1) EP2910506B1 (zh)
KR (1) KR101669128B1 (zh)
CN (1) CN104703900B (zh)
MY (1) MY182600A (zh)
WO (1) WO20140617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2162A (zh) * 2017-05-04 2017-08-11 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自动调节压辊机构
CN111168987A (zh) * 2020-01-14 2020-05-19 雷锋 一种无纺布覆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8618B1 (ja) * 2013-10-09 2014-07-2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6324213B2 (ja) * 2014-05-27 2018-05-1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6324212B2 (ja) * 2014-05-27 2018-05-1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5839520B1 (ja) * 2014-06-25 2016-01-0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6380977B2 (ja) 2014-08-29 2018-08-29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6422706B2 (ja) * 2014-08-29 2018-11-1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2016134239A (ja) * 2015-01-16 2016-07-2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巻回機、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US11202451B2 (en) * 2018-05-26 2021-12-21 Oganes MELKONYAN Culinary device
JP6874088B2 (ja) * 2019-10-10 2021-05-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0648A (ja) * 1983-12-15 1985-07-12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ゴムロ−ル
JPH061510A (ja) * 1992-04-23 1994-01-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ェブ搬送ローラ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5779370A (en) * 1996-02-20 1998-07-14 Premark Feg L.L.C. Apparatus for printing labels and a self-releasing print roller therefor
JP2001228736A (ja) * 2000-02-18 2001-08-24 Canon Inc 定着用ローラ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02116608A (ja) * 2000-10-06 2002-04-19 Canon Chemicals Inc 帯電ローラ、該帯電ローラ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184704A (ja) * 2002-12-03 2004-07-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US20060056888A1 (en) * 2004-09-07 2006-03-16 Tsunemi Sugiyama Image-fixing method and image-fix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214758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转印辊
CN102205756A (zh) * 2010-03-09 2011-10-05 株式会社理光 生产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生产装置和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2944A (en) * 1984-11-07 1989-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astic rotatable member
US4804576A (en) * 1985-02-28 1989-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astic rotatable member
DE8700258U1 (zh) * 1987-01-07 1988-05-05 Irbit Research + Consulting Ag, Freiburg/Fribourg, Ch
JPS63208465A (ja) * 1987-02-25 1988-08-29 Toshiba Silicone Co Ltd 低硬度シリコ−ンゴムロ−ル
US4960050A (en) * 1989-07-07 1990-10-02 Union Carbide Coatings Service Technology Corp. Liquid transfer article having a vapor deposited protective parylene film
JP3317545B2 (ja) * 1993-03-25 2002-08-26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給送装置
JPH0891614A (ja) * 1994-09-28 1996-04-09 Canon Inc 給紙ローラ及びその給紙ローラ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5753348A (en) * 1995-05-31 1998-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luororesin tube-covered fixing roll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6163669A (en) * 1998-05-29 2000-12-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198556A (ja) * 1999-01-07 2000-07-18 Bridgestone Corp 事務機器用部材
JP2000329137A (ja) * 1999-05-19 2000-11-2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樹脂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21053A (ja) * 1999-10-26 2001-05-08 Ibiden Co Ltd 塗布用ロールコ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US6485878B2 (en) * 2000-03-16 2002-11-2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6703094B2 (en) * 2000-11-08 2004-03-09 Canon Kasei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10063171A1 (de) * 2000-12-18 2002-06-2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Zylindermantelprofil
JP4064899B2 (ja) * 2003-09-09 2008-03-19 千代田第一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基材またはテープ基材の加工機械に設置する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05162350A (ja) * 2003-11-28 2005-06-2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用ゴム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31218A (ja) * 2004-02-20 2005-09-02 Sony Corp プラテンローラ及びプリンタ
JP4447427B2 (ja) * 2004-10-14 2010-04-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ローラ
JP4774769B2 (ja) * 2005-03-23 2011-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70949B2 (en) * 2005-07-13 2011-01-18 Van Der Graaf Inc. Method for bonding a coating on a roller
JP2007121448A (ja) * 2005-10-25 2007-05-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493066B2 (en) * 2005-10-25 2009-0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DE102008019254B4 (de) * 2007-05-16 2015-06-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Bedruckstoff kontaktierende Fläche mit einer Oberflächenstrukturierung
JP5327786B2 (ja) * 2008-08-07 2013-10-30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泡ゴム部材
JP5351648B2 (ja) 2009-07-30 2013-11-27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における台紙なしラベルの巻込み防止装置
JP5375592B2 (ja) * 2009-12-24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4178A (ja) * 2010-02-05 2011-08-25 Canon Chemicals Inc 導電性ゴムローラ
JP5558618B1 (ja) 2013-10-09 2014-07-2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弾性体ローラー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0648A (ja) * 1983-12-15 1985-07-12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ゴムロ−ル
JPH061510A (ja) * 1992-04-23 1994-01-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ェブ搬送ローラ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5779370A (en) * 1996-02-20 1998-07-14 Premark Feg L.L.C. Apparatus for printing labels and a self-releasing print roller therefor
JP2001228736A (ja) * 2000-02-18 2001-08-24 Canon Inc 定着用ローラ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02116608A (ja) * 2000-10-06 2002-04-19 Canon Chemicals Inc 帯電ローラ、該帯電ローラ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184704A (ja) * 2002-12-03 2004-07-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US20060056888A1 (en) * 2004-09-07 2006-03-16 Tsunemi Sugiyama Image-fixing method and image-fix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214758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转印辊
CN102205756A (zh) * 2010-03-09 2011-10-05 株式会社理光 生产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生产装置和可逆热敏记录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2162A (zh) * 2017-05-04 2017-08-11 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自动调节压辊机构
CN107032162B (zh) * 2017-05-04 2018-10-30 苏州晨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自动调节压辊机构
CN111168987A (zh) * 2020-01-14 2020-05-19 雷锋 一种无纺布覆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3184A1 (en) 2017-06-29
WO2014061729A1 (ja) 2014-04-24
EP2910506B1 (en) 2018-07-18
MY182600A (en) 2021-01-26
US10183827B2 (en) 2019-01-22
US20150203316A1 (en) 2015-07-23
EP2910506A1 (en) 2015-08-26
EP2910506A4 (en) 2016-12-07
KR101669128B1 (ko) 2016-10-25
CN104703900B (zh) 2017-02-22
KR20150046284A (ko)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3900A (zh) 弹性体辊
CN105517808B (zh) 弹性体辊
EP3150528B1 (en) Elastic body roller
JP5507749B1 (ja) 弾性体ローラー
CN106573745A (zh) 弹性体辊
WO2016031792A1 (ja) 弾性体ローラー
US7820264B2 (en) Idle registered label roll
JP5507750B1 (ja) 弾性体ローラー
EP3150529B1 (en) Elastic body roller
JP5797400B2 (ja) プリンタ
JP2016050073A (ja) 弾性体ローラー
JPH05111898A (ja) プリプレグ材の切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