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3785B - 防水性拉链 - Google Patents

防水性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3785B
CN104363785B CN201280073905.0A CN201280073905A CN104363785B CN 104363785 B CN104363785 B CN 104363785B CN 201280073905 A CN201280073905 A CN 201280073905A CN 104363785 B CN104363785 B CN 104363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astener
proofing property
water proofing
band
coup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3785A (zh
Inventor
藤井崇成
濑川清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6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3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2Means for making slide fasteners gas or watert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14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distinct member for seal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1、2、3)中,拉链链牙(20、60、100)由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合成树脂形成,而且在防水性带(11、51)和拉链链牙(20、60、100)涂布有防水剂。由此,稳定地发挥防水性带(11、51)的防水效果和拉链链牙(20、60、100)的防水效果,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液体经由形成在左右拉链链牙(20、60、100)之间的间隙、以及形成在拉链链牙(20、60、100)与防水性带(11、51)之间的间隙渗入。

Description

防水性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水性(也称为止水性)的拉链,特别涉及具有防水结构的防水性拉链,该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液体从拉链的表面侧向背面侧或者从背面侧向表面侧渗入。
背景技术
在形成于包等制品的开闭部或开口部,为了防止在该开闭部或开口部闭锁时水等液体渗入到内部,多使用具有防水性的拉链(下面称为防水性拉链)。这里,防水不仅指防止水的渗入,还包含防止水以外的液体渗入。
通常,防水性拉链包括:在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防水层的防水性带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链条、以及能够沿着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并且具有在滑动拉头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防止液体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或者从带背面侧渗入到带表面侧)的结构。
以往已知道有各种类型的这种防水性拉链,例如在美国专利第3,914,82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4066号公报(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705302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以及日本特开2010-12246号公报(专利文献4)等中进行了公开。
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的防水性拉链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链牙安装部)形成由线圈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的链牙列。这样,在链牙列由线圈状拉链链牙形成的防水性拉链的情况下,当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彼此密接,防止水经由左右防水性带之间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
此外,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记载:在具有线圈状拉链链牙的防水性拉链中,拉链链牙和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被加硫型硅橡胶覆盖。这样,通过用加硫型硅橡胶进行覆盖,在将线圈状拉链链牙缝到拉链带时形成于拉链带的多个孔(开口)被硅橡胶封闭。因此,能够防止液体(水)经由该多个孔从带表面侧漏到带背面侧,能够提高拉链的防水性。
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防水性拉链,记载有使防水剂或防油剂附着于线圈状拉链链牙、插通在拉链链牙内部的芯绳、以及拉链带。这样,通过附着防水剂或防油剂,例如即使在密接的左右拉链带的带侧缘部打开而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由于拉链链牙、芯绳和拉链带可分别有效地防止渗水或渗油,所以也能够防止水或油经由该间隙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防水性拉链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链牙安装部)形成链牙列,该链牙列由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多个独立的拉链链牙形成。
例如在专利文献3的防水性拉链中,在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固接有多个拉链链牙,各拉链链牙包括:配置在防水性带的带表面侧(第一带面侧)的第一链牙半部;以及配置在带背面侧(第二带面侧)的第二链牙半部。
在该专利文献3的拉链链牙中,第一链牙半部和第二链牙半部以拉链带为基准具有相互呈面对称的形态,在滑动拉头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使得左右拉链链牙的第一链牙半部彼此和第二链牙半部彼此分别啮合,并且使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彼此密接。这样,通过在链牙列啮合时使左右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彼此密接,从而确保左右拉链链条之间的液密性,防止液体从带表面侧渗入到带背面侧。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构成拉链链牙的合成树脂中含有润滑剂。在链牙列由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形成的防水性拉链中,当闭锁该拉链时,为了如上述那样使链牙列啮合并且使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密接,需要利用配置在拉头的上下翼板的左右凸缘将左右拉链链牙相互较强地拉近的同时滑动拉头。
此外,由于防水性带的带侧缘与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靠近地配置,所以在滑动拉头时连结拉头的上下翼板的引导柱与防水性带容易发生干扰。因而,存在在拉链闭锁时拉头的滑动阻力增大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如上述那样使拉链链牙含有润滑剂来减小在拉头与拉链链牙之间产生的摩擦,能够实现拉头滑动性的改善。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防水性拉链,该防水性拉链在链牙列啮合时不使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密接,而是利用啮合的左右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来防止液体从左右防水性带之间渗入。
参照图13和图14来具体说明记载在该专利文献4中的防水性拉链,该防水性拉链70包括:左右一对拉链链条71,其在左右防水性带72的带侧缘部配置有由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73形成的链牙列76;以及拉头77,其安装在链牙列76,进行左右拉链链牙73的啮合、分离。
专利文献4的防水性带72沿着带侧缘具有芯绳部72a。此外,在防水性带72的第一带面侧形成有由合成树脂等耐水性材料形成的防水层。
专利文献4的拉链链牙73包括:第一链牙部74,其配置在防水性带72的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75,其配置在防水性带72的第二带面侧,第一链牙部74和第二链牙部75具有相互不同的形态。
如图14所示,第一链牙部74包括:主干部74a,其固接于防水性带72;颈部74b,其从主干部74a向带外方突出,具有中间变细的形状而使链牙宽度变窄;以及啮合头部74c,其呈长圆形状,从颈部74b进一步突出。
如图13所示,第二链牙部75包括:基部75a,其固接于防水性带72;以及链牙头部75b,其从基部75a向带外方突出,链牙头部75b具有向着顶端使链牙宽度尺寸(带长度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的顶端较细的形态。
在专利文献4的具有这种拉链链牙73的防水性拉链70中,通过使拉头77沿着链牙列76的啮合方向滑动,使得左右拉链链牙73的第一链牙部74彼此啮合。此外,第二链牙部75插入到啮合相对方侧的相互相邻的第二链牙部75间而与两个第二链牙部75接触,并且使该第二链牙部75的链牙头部75b的顶端与相对方侧的防水性带72的芯绳部72a接触。
因此,在专利文献4中,在使左右链牙列76啮合时,由于左右防水性带72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拉头77的滑动阻力增大。此外,在使左右链牙列76啮合的情况下,左右拉链链牙73的第一链牙部74彼此啮合,并且以覆盖形成在啮合的左右第一链牙部74之间的小间隙的方式使左右第二链牙部75彼此相互交错卡合,而且各第二链牙部75的顶端与相对方侧的防水性带72的芯绳部72a接触。
这样,以第一链牙部74和第二链牙部75相互高度不同的方式将左右拉链链牙73啮合,并且以跨过左右防水性带72之间的方式将左右第二链牙部75相互交错卡合,由此能够防止在左右防水性带72之间形成从链牙表面侧贯通到链牙背面侧的直线状间隙。由此,在链牙列76啮合时,虽然左右防水性带72相互分离,但是难以发生液体从防水性拉链70的带表面侧向带背面侧的渗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914,82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4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705302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2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3的利用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形成链牙列的防水性拉链的情况下,在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由于使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密接,所以能够容易地发挥防止液体渗入的液密性。
然而,如上所述,在以使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密接的方式使左右链牙列啮合的防水性拉链中,拉头的滑动阻力必然增大。此外,即使在使形成拉链链牙的合成树脂中含有润滑剂来减小在拉头与拉链链牙之间产生的摩擦的情况下,也由于在使链牙列啮合或分离时会加重拉头的操作,所以期望进一步改善拉头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的防水性拉链70中,即使使由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73形成的左右链牙列76啮合,也由于左右防水性带72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所以在使链牙列76啮合或分离时能够比较轻松地进行拉头77的操作。
此外,在专利文献4的防水性拉链70的情况下,使拉链链牙73的第一链牙部74和第二链牙部75的形态不同,防止在使左右链牙列76啮合时形成从链牙表面侧贯通到链牙背面侧的直线状间隙,由此抑制液体的渗入。然而,在使链牙列76啮合的情况下,也会在相互啮合的左右拉链链牙73间形成从链牙表面侧呈弯曲状贯穿到链牙背面侧的间隙。
因此,在专利文献4的防水性拉链70中,例如在液体进入到如上述那样形成的间隙的情况下,会导致液体经由该间隙从链牙表面侧渗入到链牙背面侧,因此难以获得与专利文献3那样的使左右防水性带72彼此密接的防水结构相同的液密性,从而要求更有效地阻止液体渗入的改良、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拉链,其能够防止拉头的滑动阻力增大,并且提高液密性而有效地防止液体的渗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防水性拉链,作为基本结构,其包括:一对拉链链条,其在左右防水性带的相向的带侧缘部安装有多个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在该防水性带的第一带面和第二带面中的至少一个带面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防水层;以及拉头,其安装在由多个上述拉链链牙形成的链牙列,其中,左右的各拉链链牙具有与啮合相对方的上述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并且从上述防水性带的带侧缘突出,在上述链牙列啮合时与相对方的上述带侧缘部抵接,而且,上述拉链链牙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在上述防水性带和上述拉链链牙涂布有防水剂。
在本发明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上述拉链链牙包括:第一链牙部,其配置在上述防水性带的上述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其配置在上述防水性带的上述第二带面侧,形状与上述第一链牙部不同,其中,在上述第一链牙部配置有上述啮合部,上述第二链牙部具有链牙头部,该链牙头部从上述防水性带的上述带侧缘突出,在上述链牙列啮合时插入到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上述拉链链牙之间,与上述防水性带的上述带侧缘部抵接。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优选上述拉链链牙内的上述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且不到1.5wt%。
进一步优选:上述防水层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
在本发明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左右拉链链牙具有与啮合相对方的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并且从防水性带的带侧缘突出,构成为在链牙列啮合时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例如在沿着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配置有芯绳部的情况下,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的芯绳部)抵接的形态。
本发明的具有这种拉链链牙的防水性拉链,与上述专利文献4的情况同样地,在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由于左右防水性带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所以能够防止拉头的滑动阻力增大,在使链牙列啮合或分离时能够比较轻松地进行拉头的操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具有这种形状的拉链链牙由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上涂布并附着有防水剂(也称为防水防油剂)。
即,通过在防水性带涂布有防水剂,能够防止水等液体渗入到防水性带。此外,通过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涂布有防水剂,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液体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的外表面渗透。
因此,即使在啮合的左右拉链链牙之间、拉链链牙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之间形成从链牙表面侧贯穿到链牙背面侧的间隙,也能够通过防止液体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渗透来阻止液体进入到上述间隙。
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拉链链牙是合成树脂制,所以即使在拉链链牙涂布有防水剂,也由于存在防水剂的表面张力等,而难以使防水剂以期望的厚度均匀地附着于整个链牙表面,从而产生防水剂的附着不均匀。这样,当产生防水剂的不均匀时,会产生由防水剂带来的防止液体渗透的效果(防水效果)部分减弱的区域,可能导致无法适当地防止液体进入到形成在左右拉链链牙之间的间隙、以及形成在拉链链牙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之间的间隙。
为了消除这种由防水剂的附着不均匀带来的不良情况,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如上所述,使拉链链牙内含有能够赋予防水性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由此,能够使拉链链牙不仅具有由防水剂带来的防水效果,还具有由所含有的硅树脂或氟树脂带来的防水效果,因此即使在链牙表面上产生上述的防水剂的附着不均匀,也能够防止防水效果部分减弱。
因此,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拉头的操作性良好,并且即使液体想要渗入到形成在左右拉链链牙之间的间隙、以及形成在拉链链牙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通过稳定地发挥防水性带的防水效果和拉链链牙的防水效果,来适当地防止这种液体的渗入,能够提高防水性拉链的液密性。
在本发明的这样的防水性拉链中,拉链链牙包括:第一链牙部,其配置在防水性带的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其配置在防水性带的第二带面侧,并且形状与第一链牙部不同。此外,在第一链牙部配置有与啮合相对方的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而且,第二链牙部具有链牙头部,其从防水性带的带侧缘突出,在链牙列啮合时被插入到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之间,并与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例如在沿着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配置有芯绳部的情况下,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的芯绳部)抵接。
本发明的拉链链牙通过这样构成,在使左右链牙列啮合时,左右拉链链牙的第一链牙部彼此啮合,并且以覆盖形成在啮合的左右第一链牙部之间的小间隙的方式左右第二链牙部彼此相互交错卡合,而且各第二链牙部的链牙头部顶端与相对方侧的防水性带的带侧缘部接触。
由此,保持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分离的状态来确保拉头的滑动性,并且能够防止在左右防水性带之间形成从链牙表面侧呈直线状贯通到链牙背面侧的间隙,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液体渗入到形成在左右拉链链牙之间、拉链链牙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之间的间隙。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拉链链牙中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且不到1.5wt%。通过将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可稳定地发挥由硅树脂或氟树脂产生的防水效果。此外,通过将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不到1.5wt%,可稳定地确保拉链链牙的强度。
进而,在本发明的防水性拉链中,通过使防水层内也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能够对防水层自身赋予防水效果,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液体从防水性拉链的带表面侧向带背面侧(从带背面侧向带表面侧)渗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放大表示所述防水性拉链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所述防水性拉链中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沿图4所示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从上表面侧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所述防水性拉链中的一个拉链链条的截面图。
图8是从上表面侧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所述防水性拉链中的一个拉链链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沿图8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
图11是雨试验B法所使用的试验片的固定夹具的俯视图和截面图(XI-XI向视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雨试验B法时的人工降雨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
图14是所述防水性拉链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 防水性拉链
3a 拉链链条
10 拉链链条
11 防水性带
11a 带主体部
11b 带侧缘部
11c 芯绳部
12 拉链带
13 防水层
15 链牙列
20 拉链链牙
21 第一链牙部
21a 主干部
21b 颈部
21c 啮合头部
21d 隆起部
22 第二链牙部
22a 基部
22b 链牙头部
23a 第一渐减部
23b 第二渐减部
23c 台阶部
30 拉头
31 拉头主体
32 拉片
40 可分离嵌插件
41 插棒
42 箱棒
43 箱体
45 止件
50 拉链链条
51 防水性带
51c 芯绳部
52 拉链带
53 防水层
55 链牙列
60 拉链链牙
61 第一链牙部
62 第二链牙部
62a 基部
62b 链牙头部
80 固定夹具
82 贮水部件
84 开口部件
86 试验片
88 角度固定部件
90 喷雾嘴
92 配管
94 水量调节阀
100 拉链链牙
101 第一链牙部
101b 颈部
101c 啮合头部
102 第二链牙部
102a 主干部
102b 颈部
102c 啮合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结构并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对在链牙列的一端部配置有可分离嵌插件、在链牙列的另一端部配置有止件的防水性拉链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包括:在链牙列的两端部配置有止件的防水性拉链、仅在链牙列的任一端部侧配置有止件的防水性拉链。此外,在本发明中,拉链链牙的具体的形状和尺寸等能够进行任意变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1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是放大表示所述防水性拉链1的拉链链牙20的立体图,图4是放大表示左右链牙列15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防水性带11的长度方向,是与拉头30滑动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特别地,将滑动拉头30以使左右链牙列15啮合而闭锁防水性拉链1的方向设为前方,将滑动拉头30以使左右拉链链牙20分离而打开防水性拉链1的方向设为后方。
左右方向是指防水性带11的带宽度方向,是与防水性带11的带面平行并且与带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上下方向是指与防水性带11的带面正交的防水性带11的表背方向,特别地,将相对于防水性带11配置有拉头30的拉片32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1,安装于形成在包等拉链附着制品上的开闭部或开口部,该防水性拉链1具有防水性,在闭锁该防水性拉链1时,可防止水等液体经由防水性拉链1从拉链附着制品的外侧渗入到内侧(或者从内侧渗入到外侧)。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这种防水性拉链1包括:左右一对拉链链条10,其在防水性带11的相向的带侧缘部11b注塑成型有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20;拉头30,其以能够沿着由多个拉链链牙20形成的链牙列15滑动的方式配置;可分离嵌插件40,其配置在链牙列15的后端部侧;以及止件(上止)45,其配置在链牙列15的前端部侧。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带11包括:带主体部11a,其成为安装到拉链附着制品的部分;以及带侧缘部11b(也称为链牙安装部),其配置在带主体部11a的内侧,其中,在带侧缘部11b侧的带侧缘(防水性带11的带内侧缘)沿着带长度方向配置有呈膨大状的芯绳部11c。
此外,该防水性带11是在织成或编成的拉链带12的带表面(第二带面)层叠防水层13而构成的,该防水层13由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或聚氯乙烯类的热可塑性弹性体(Elastomer)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防水层13以一定厚度层叠在拉链带12的包含芯绳部11c的带表面侧整体。这样的防水层13例如通过将热可塑性弹性体形成的薄膜粘接或熔接在拉链带12的带表面而能够容易地形成。
通过使防水性带11的防水层13由上述热可塑性弹性体形成,能够对防水性带11自身赋予防水性,并且确保防水性带11的柔软性,能够将防水性带11沿着带表背方向和带宽度方向折弯,使得防水性拉链1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如果在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侧配置有热可塑性弹性体,则通过使用高频熔接等就能够将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与拉链附着制品固接(固定)。
在形成这种防水层13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中以规定的比例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防水层13内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为2.0wt%以上且不到4.0wt%。这样,通过使防水层13以规定的比例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能够使得防水层13具有所期望的强度和防水性。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带11的防水层13,仅在作为一个带面(第二带面)的带表面侧形成,但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使防水层13仅在作为防水性带11的另一个带面(第一带面)的带背面侧形成、或者在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和带背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此外,防水层13也可以不在防水性带11的一个带面的整个面上形成,而是可以如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仅在该带面的一部分区域形成。
形成于该防水性带11的链牙列15,通过注塑成型将多个拉链链牙20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的安装间距设置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拉链链牙20的安装间距的大小设定为小于使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在带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之间的间隔。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中,设定为:通过利用防水性带11的伸缩,使得链牙列15啮合时的拉链链牙20之间的间隔大于链牙列15啮合之前的间隔。
由此,在使链牙列15啮合时,以扩张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20之间的方式压入各拉链链牙20,由于左右拉链链牙20相互较强地接触并啮合,所以能够减小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的间隙、特别是左右拉链链牙20的后述的第二链牙部22之间的间隙,或者使得在左右拉链链牙20的第二链牙部22之间难以形成间隙。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拉链链牙20以夹着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11b的方式包括:第一链牙部21,其配置在防水性带11的带背面(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22,其配置在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第二带面)侧。
第一和第二链牙部21、22分别固接于防水性带11。此外,第一和第二链牙部21、22在从防水性带11的带内侧缘突出的部分连结一体化,并且经由形成于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11b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被连结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链牙部21和第二链牙部22的边界位置被设定为带表背方向上比防水性带11的中心位置靠下侧的位置。而且,从该带内侧缘突出的链牙部分的尺寸(从带内侧缘到第一和第二链牙部21、22的顶端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啮合时相对的左右带内侧缘间的间隔。
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包括:主干部21a,其固接于防水性带11;颈部21b,其从主干部21a连续地形成,具有中间变细的形状而使链牙宽度(链牙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变窄;以及啮合头部21c,其从颈部21b连续地形成,在仰视视图中呈长圆形状。
在该第一链牙部21中,由啮合头部21c和颈部21b构成与啮合相对方的拉链链牙20啮合的啮合部。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一链牙部的啮合部也能够由其他形状或构造构成。
此外,如图3所示,在各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的啮合头部21c的上表面配置有前后一对隆起部21d,该隆起部21d从第二链牙部22呈牙状地弯曲并且顶端形成得较细。通过在啮合头部21c设置有这样一对隆起部21d,能够在使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如图5所示那样,使该隆起部21d与啮合相对方的拉链链牙20的第二链牙部22(特别是第二链牙部22的后述的链牙头部22b)的下表面接近或接触,由此,能够使在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从链牙表面侧呈弯曲状贯穿到链牙背面侧的间隙变窄、或者在链牙表面侧与链牙背面侧之间封闭该间隙。
拉链链牙20的第二链牙部22形成为与第一链牙部21不同的形状,其包括:基部22a,其固接于防水性带11;以及链牙头部22b,其以从防水带的带内侧缘突出的方式从基部22a沿着带宽度方向延伸。
第二链牙部22的基部22a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如图4所示,基部22a的与防水性带11接触的下端部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遍及基部22a的带宽度方向整体而大致一定地设定,由此确保基部22a与防水性带11的固接强度。
第二链牙部22的链牙头部22b呈链牙宽度向着链牙头部22b的顶端按2个阶段逐渐减少的形状,并包括:第一渐减部23a,其形成于基部22a侧;以及第二渐减部23b,其从第一渐减部23a经由台阶部23c形成在顶端侧。
此外,第一渐减部23a和第二渐减部23b的链牙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为使链牙宽度向着链牙上表面渐减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第一渐减部23a的倾斜面延伸到基部22a的侧面的一部分。
进而,第二链牙部22具有如下形状和尺寸:在使左右拉链链牙20相互啮合时,如图4所示那样,第二链牙部22被插入到啮合相对方在带长度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20的第二链牙部22之间,可使该第二链牙部22的链牙侧面与啮合相对方的两个第二链牙部22接触,并且使该链牙头部22b的顶端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的芯绳部11c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链牙头部22b的顶端在带长度方向上平行地形成,该链牙头部22b的顶端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设定为比第一链牙部21的啮合头部21c的顶端位置靠近防水性带11。
这样,通过设定链牙头部22b的顶端与啮合头部21c的顶端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在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使左右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彼此稳定地啮合,并且使第二链牙部22的链牙头部22b的顶端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的芯绳部11c接触。进而,可防止在该拉链链牙20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之间形成从表面侧呈直线状贯穿到背面侧的间隙。
具有这种形状的拉链链牙20是通过将在聚甲醛、聚酰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龙、聚碳酸酯等热可塑性树脂中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材料注塑成型于防水性带11而形成的。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拉链链牙20采用聚甲醛形成,其中,聚甲醛含有作为硅树脂的二甲基硅油。这样,通过使形成拉链链牙20的热可塑性树脂中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能够对拉链链牙20的整个外表面赋予防止水渗透的防水效果。此外,硅树脂一般也被称为硅油。
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拉链链牙20的材料内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且不到1.5wt%,优选设定为0.3wt%以上且1.0wt%以下。通过使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为0.2wt%以上,可稳定地发挥由硅树脂或氟树脂所产生的防水效果。而且,通过使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不到1.5wt%,可稳定地确保拉链链牙20的强度。此外,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硅树脂(二甲基硅油)的含量设定为0.3wt%。此外,能够用荧光X射线分析(XRF)来检测形成拉链链牙20的材料内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拉链1中,在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20的整个外表面涂布并附着有防水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防水剂,能够使用氟类化合物、硅类化合物、丙烯酸类防水剂、有机硅复合类防水剂、石蜡类化合物、乙烯脲(Ethyleneurea)类化合物、锆类化合物、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烷基脲型、脂肪酸酰胺型等防水剂。特别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涂布于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20的防水剂,使用容易处理且耐热性和耐化学性优异的氟类防水剂。
进而,为了提高防水剂的耐久性,也能够使防水剂中含有三聚氰胺类树脂、封闭型异氰酸酯类树脂、以及亚胺类树脂等交联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以及硅类树脂等粘合剂树脂(Binder resin)。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防水剂涂布于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2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与上述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防水处理工序实质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来进行防水剂的涂布及附着。
这样,通过在防水性带11涂布并附着有防水剂,能够防止水等液体在防水性带11的表面或背面渗透,防止水等液体渗入到防水性带11中。此外,通过使防水剂附着于拉链链牙20,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液体在拉链链牙20的外表面渗透。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防水剂附着于左右拉链链牙20彼此接触的部分和相向(面对)的部分,能够在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液体在该间隙的周边部渗透。
因此,在使链牙列15啮合时,即使在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拉链链牙20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之间形成例如从链牙表面侧呈弯曲状贯穿到链牙背面侧的间隙,也能够阻止液体进入到该间隙。
此外,在想要调查在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20是否附着有防水剂的情况下,例如向该想要调查的部位的表面洒下适量的水滴,基于形成在该表面的液滴的形状来计算液滴的接触角,由此能够辨别有无附着防水剂。
这里,接触角是指在液滴的表面附近的切线与部件表面所构成的角度,该角度越大防水性越优异。关于防水性,通过实际比较附着有防水剂的试料和没有附着防水剂的试料就可明确。通常,没有附着防水剂的部件的上述接触角的大小为30°以下。此外,在利用该方法来确认附着有防水剂或者有该可能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分析来检测部件表面上是否有附着材料(防水剂)。
此外,也能够通过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检测表面上的附着物来分析是否附着有防水剂。利用该X射线分析,例如在防水剂是氟类化合物的情况下检测出氟(F),在防水剂是硅类化合物的情况下检测出硅(Si)。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拉头30使用与现有的防水性拉链中通常配置的拉头实质相同的部件。即,该拉头30包括拉头主体31和可转动地保持在拉头主体31的拉片32。
拉头主体31包括:上下翼板;引导柱,其连结上下翼板的肩口侧端部之间;左右上凸缘部,其配置于上翼板的左右侧缘部;左右下凸缘部,其配置于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部;拉片安装柱,其立设在上翼板的上表面侧,用于保持拉片32。
此外,在拉头主体31的前端形成有将引导柱夹在中间的左右肩口,并且在拉头主体31的后端形成有后口。此外,在上下翼板之间形成有使左右肩口与后口连通的大致Y字形的链牙引导通路。而且,在拉头主体31的上凸缘部与下凸缘部之间,形成有使左右防水性带11插通的带插通间隙。
可分离嵌插件40以决定拉头30的滑动范围的后端位置的方式配置在链牙列15的后端部侧。该可分离嵌插件40包括:插棒41,其与链牙列15相邻地安装于一个(左侧)拉链链条10的后端部;箱棒42,其与链牙列15相邻地安装于另一个(右侧)拉链链条10的后端部;以及箱体43,其一体形成于箱棒42的后端部,箱体43构成为能够插拔插棒41。
止件45与链牙列15相邻地安装于左右各拉链链条10的前端部,以使拉头30不会从链牙列15的前端侧脱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分离嵌插件40和止件45是通过将与拉链链牙20相同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在防水性带11而形成的,而且,在可分离嵌插件40和止件45的整个外表面涂布有防水剂。此外,在本发明中,拉头30、可分离嵌插件40、以及止件45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进行任意变更。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1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使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左右防水性带11不会相互密接,而成为分离的状态。因此,该防水性拉链1与例如记载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的使左右防水性带彼此密接的防水性拉链相比,能够减小使拉头30在链牙列15的啮合方向或分离方向上滑动时拉头30的滑动阻力,能够比较轻松地对拉头30进行操作。
此外,在该防水性拉链1中,在使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如图4所示,左右第一链牙部21彼此相互啮合,并且左右第二链牙部22以覆盖形成在啮合的左右第一链牙部21之间的小间隙的方式彼此相互抵接并卡合。
进而,各第二链牙部22的链牙头部22b的顶端与相对方侧的防水性带11的芯绳部11c接触,并且第一链牙部21的啮合头部21c与链牙头部22b相比沿着前后方向并向着啮合相对方侧突出地形成,由此防止在该拉链链牙20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之间形成从表面侧向背面侧呈直线状贯穿的间隙。
进而,拉链链牙20的安装间距的大小如上所述被设定为小于左右链牙列15啮合时的拉链链牙20之间的间隔,因此在链牙列15啮合时以使各拉链链牙20挤入到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20之间的方式较强地啮合。由此,能够减小以从链牙表面侧向链牙背面侧呈弯曲状贯穿的方式形成的间隙、或者使这样的间隙难以形成。
而且,在该防水性拉链1的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20涂布并附着有防水剂,因此能够防止水等液体渗入到防水性带11,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液体在链牙表面渗透。通过发挥由这种防水剂所产生的防水效果,即使在啮合的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拉链链牙20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之间形成间隙,也能够抑制液体进入到上述间隙。
进而,在该防水性拉链1的拉链链牙20中,形成拉链链牙20的热可塑性树脂中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由此,拉链链牙20能够不仅具有基于防水剂的防水效果,还同时具有基于所含有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的防水效果。
因此,例如即使在链牙表面产生防水剂附着不均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链链牙的防水效果部分削弱。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液体进入到形成在左右拉链链牙20之间、拉链链牙20与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之间的间隙,能够提高拉链1的防水性。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
这里,图6是从上表面侧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2中左右链牙列55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表示一个拉链链条50的截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2包括:左右一对拉链链条50,其在防水性带51的相向的带侧缘部注塑成型有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60;未图示的拉头,其以能够沿着由多个拉链链牙60形成的链牙列55滑动的方式配置;未图示的可分离嵌插件,其配置在链牙列55的后端部侧;以及未图示的止件,其配置在链牙列55的前端部侧。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拉头、可分离嵌插件、以及止件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拉头30、可分离嵌插件40、以及止件45相同的部件。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带51包括:带主体部和配置在带主体部内侧的带侧缘部,其中,在带侧缘部侧的带侧缘(防水性带51的带内侧缘)沿着带长度方向配置有呈膨大状的芯绳部51c。此外,该防水性带51包括:织成或编成的拉链带52;和防水层53,其形成在拉链带52的带表面(第二带面)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防水层53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采用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热可塑性弹性体形成,以其一部分与拉链链牙60的第二链牙部62重叠的方式,形成在防水性带51的除去带内侧缘侧的区域以外的带侧缘部和带主体部。
此外,即使在像这样防水层53不在防水性带51的带内侧缘侧的区域形成、拉链带52的一部分露出的情况下,通过如后述那样使防水剂附着于防水性带51整体而赋予其防水效果,也能够防止液体在拉链带52的露出部分渗透,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渗入到拉链带52而使得液体从带表面侧漏到带背面侧。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拉链链牙60以夹着防水性带51的带侧缘部的方式包括:第一链牙部61,其配置在防水性带51的带背面(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62,其配置在防水性带51的带表面(第二带面)侧。
第一链牙部61包括:固接于防水性带51的主干部、从主干部连续地形成的颈部、以及从颈部连续地形成的啮合头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相同的形状。
第二链牙部62包括:基部62a,其固接于防水性带51,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以及链牙头部62b,其以从防水带的带内侧缘突出的方式从基部62a沿着带宽度方向延伸。第二链牙部62的链牙头部62b具有如下形状:链牙头部62b的顶端与带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并且链牙宽度向着链牙头部62b的顶端按一定比例减少,而在俯视视图中呈大致三角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链牙头部22b的形状不同。
此外,链牙头部62b的链牙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不形成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倾斜面状,而是沿着与防水性带51的带面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配置。
在使具有这种第二链牙部62的左右拉链链牙60相互啮合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二链牙部62被插入到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60的第二链牙部62之间,使该第二链牙部62的链牙侧面与啮合相对方的第二链牙部62接触,并且使其链牙头部62b的前端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51的芯绳部51c接触。
特别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链牙头部62b的链牙侧面如上所述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因此在使左右拉链链牙60啮合时,能够使各拉链链牙60的第二链牙部62的链牙侧面以较大的范围与啮合相对方的第二链牙部62的链牙侧面接触(面接触)。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链牙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链牙20相比,虽然左右拉链链牙60啮合时的防水性拉链2的柔软性(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弯曲容易度)降低,但是由于在左右拉链链牙60之间难以形成间隙,所以能够提高拉链链牙60之间的液密性。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拉链链牙60是通过将以规定比例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的。此外,在防水性带51和拉链链牙60的外表面涂布并附着有防水剂。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2中,上面没有描述的部件和部位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同样地构成。
根据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2,拉头的操作性良好,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左右拉链链牙60之间的液密性,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从带表面侧向带背面侧渗入,能够稳定地发挥所期望的防水性。
接下来,参照图8~图10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
这里,图8是从上表面侧放大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3中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图9是表示一个拉链链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0是沿图8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3包括:左右一对拉链链条3a,其在防水性带11的相向的带侧缘部注塑成型有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100;未图示的拉头,其以能够沿着由多个拉链链牙100形成的链牙列滑动的方式配置;未图示的可分离嵌插件,其配置在链牙列的后端部侧;以及未图示的止件,其配置在链牙列的前端部侧。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带11、拉头、可分离嵌插件、以及止件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水性带11、拉头30、可分离嵌插件40、以及止件45相同的部件。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拉链链牙100以夹着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部的方式包括:第一链牙部101,其配置在防水性带11的带背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102,其配置在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侧。
第一链牙部101包括:固接于防水性带11的主干部、从主干部连续地形成的颈部101b、以及从颈部101b连续地形成的啮合头部101c,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相同的形状。
第二链牙部102包括:固接于防水性带11的主干部102a、从主干部102a连续地形成的颈部102b、以及从颈部102b连续地形成的啮合头部102c。形成在该带表面侧的第二链牙部102具有与形成在带背面侧的第一链牙部101相同的形状,但是相对于第一链牙部101以规定的尺寸向带长度方向上的一方向(前方)侧错开位置并与第一链牙部101连结一体化。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链牙部101和第二链牙部102的边界位置被设定为带表背方向上与防水性带11的中心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第一和第二链牙部101、102从带内侧缘突出的链牙部分的尺寸(从带内侧缘到啮合头部101c、102c的顶端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在左右拉链链牙100啮合时相向的左右带内侧缘之间的间隔。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使由多个拉链链牙100形成的左右链牙列啮合的情况下,如图8和图10所示,以左右防水性带11相互分离的状态,左右拉链链牙100的第一链牙部101相互啮合,并且相对于第一链牙部101向前方侧位移的第二链牙部102也相互啮合。
此时,左右第一链牙部101以覆盖形成在啮合的左右第二链牙部102之间的小间隙的方式相互啮合,而且,左右第二链牙部102以覆盖形成在啮合的左右第一链牙部101之间的小间隙的方式相互啮合。由此,防止在左右拉链链牙100间形成从表面侧呈直线状贯通到背面侧的间隙。
进而此时,能够使第一链牙部101的啮合头部101c的顶端部、以及第二链牙部102的啮合头部102c的顶端部分别与啮合相对方的防水性带11的芯绳部11c接触,特别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将啮合头部101c、102c的顶端部稍稍压入到啮合相对方的芯绳部11c。
此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拉链链牙100是通过将以规定比例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的。此外,在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100的外表面涂布并附着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防水剂。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3中,上面没有描述的部件和部位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同样地构成。
根据这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3,拉头的操作性良好,并且同时具有基于涂布于防水性带11和拉链链牙100的防水剂的防水效果、以及基于拉链链牙100中所含有的硅树脂或氟树脂的防水效果,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从带表面侧向带背面侧渗入,能够稳定地发挥所期望的防水性。
说明针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3涉及的防水性拉链实施使用了人工降雨装置的雨试验B法(喷水试验(Shower test))的结果。
作为实施例1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防水性拉链1。即,在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中,拉链链牙由含有硅树脂的聚甲醛形成,并且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涂布并附着有氟类防水剂。
此外,该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中的链条宽度被设定为5.8mm。链条宽度是指在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状态下从左侧拉链链牙的带内方侧的端缘起至右侧拉链链牙的带内方侧的端缘为止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1的防水性拉链,使用拉链链牙仅由不含硅树脂的聚甲醛形成,并且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不涂布防水剂的防水性拉链。
此外,作为比较例2的防水性拉链,使用虽然拉链链牙由含有硅树脂的聚甲醛形成,但是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不涂布防水剂的防水性拉链。
进而,作为比较例3的防水性拉链,使用虽然在防水性带和拉链链牙涂布有氟类防水剂,但是拉链链牙仅由不含硅树脂的聚甲醛形成的防水性拉链。
此外,在比较例1~3的防水性拉链中,除了拉链链牙60是否含有硅树脂、以及是否在防水性带51和拉链链牙60涂布有防水剂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相同。
将上述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3的防水性拉链的试验片各准备3片,利用雨试验B法对各试验片进行了喷水试验。这里,具体地说明对各试验片实施的雨试验B法。
首先,参照图11来说明使用于雨试验B法的试验片的固定夹具。固定防水性拉链的试验片86的固定夹具80包括:开口部件84,其具有用于使从上方降落的水淋到试验片86的开口窗;以及贮水部件82,其配置在开口部件84的下侧,具有用于贮存透过试验片86的水分的贮存部。
在该固定夹具80中,试验片86通过被夹持在开口部件84与贮水部件82之间而固定在规定的位置。此外,为了使试验片86不被水淹没并且维持规定的倾斜状态,在雨试验B法中,使用角度固定部件88来将固定夹具80固定为呈45°角度倾斜状态而实施喷水试验。此外,如图11所示,开口部件84的开口窗的尺寸设定为:窗长度是200mm,窗宽度是15mm。此外,试验片86的长度(带长度方向的尺寸)是250mm。
图12是表示实施雨试验B法时的人工降雨装置的外观的图。此外,用截面表示固定夹具80和角度固定部件88。如图12所示,将夹持试验片86的固定夹具80安装于角度固定部件88,保持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5°角度的状态。此外,在固定夹具80的上方2000mm的位置配置洒水用的喷雾嘴90。将供水用的配管92与喷雾嘴90连接并向内部压送水。在配管92中途配置有水量调节阀94,其调节用于洒水的水的水量。
在实施雨试验B法时,将防水性拉链的试验片86切割成250mm的长度,并预先计量该试验片86在喷水试验前的质量(M0)。然后,将该试验片86夹持在开口部件84与贮水部件82之间,固定在固定夹具80的规定的位置。此外,同时准备吸取纸,用于在试验结束后吸取积存在贮水部件82内部的水来计测透过试验片86的水的质量,并且预先计量该吸取纸的初始质量(M1)。
接着,将夹着试验片86的固定夹具80安装于角度固定夹具88并以45°的角度保持,并配置在喷雾嘴90的下方2000mm的位置。接下来,从喷雾嘴90向固定夹具80洒水,并且一边观测雨量计一边调节水量调节阀94,将降雨量控制成100mm/h,由此对试验片86实施喷水试验。然后,从开始对试验片86洒水起经过15分钟后停止洒水。
在停止洒水结束喷水试验之后,首先从固定夹具80取下试验片86,计量试验后的试验片86的质量(M2)。此外,将吸取纸浸在积存于贮水部件82内部的水中,而将积存于贮水部件82内部的水全部吸取。然后,计量吸水后的吸取纸的质量(M3)。
然后,利用计算式“渗入量(g)=(M2-M0)+(M3-M1)”,计算出基于雨试验B法的水的渗入量。通过分别准备各防水性拉链的试验片3片,根据这种雨试验B法计算水的渗入量,由此来比较实施例1和比较例1~3的防水性拉链所具有的防水性。
在下面的表1中示出利用上述的雨试验B法针对各试验片计算出水的渗入量的结果、以及基于该结果求出的各防水性拉链的渗入量的平均值的结果。
(表1)
实施例1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试验片1(g) 0.10 7.14 6.58 0.13
试验片2(g) 0.03 7.14 6.87 0.10
试验片3(g) 0.07 6.87 6.47 0.12
平均(g) 0.07 7.05 6.64 0.12
如上述表1所示,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与比较例1~3的防水性拉链相比,能够将水的渗入量抑制得较低,能够确认防水性优异。特别是,在针对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的试验片进行了喷水试验之后来观察固定夹具80,几乎没有水积存在贮水部件82的内部。因此,能够认为关于实施例1计算出的水的渗入量的大部分为渗透或保持于防水性拉链的水分的量。
因此,在将实施例1的这种防水性拉链安装于例如包、袋子、服装等制品中的开口部或开闭部的情况下,通过闭锁防水性拉链,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液体经由该开口部或开闭部从制品的外侧渗入到内侧。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水性拉链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准备实施例1和比较例1~3的试验片各3片,利用雨试验B法进行喷水试验并计算出水的渗入量,其结果是实施例1的防水性拉链中水的渗入量的值小于比较例1~3的防水性拉链的值。

Claims (6)

1.一种防水性拉链,所述防水性拉链(1、2)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拉链链条(10、50),其在左右防水性带(11、51)的相向的带侧缘部(11b)安装有多个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20、60),在该防水性带(11、51)的第一带面和第二带面中的至少一个带面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防水层(13、53);以及拉头(30),其安装在由多个所述拉链链牙(20、60)形成的链牙列(15、55),其中,左右的各拉链链牙(20、60)具有与啮合相对方的所述拉链链牙(20、60)啮合的啮合部,并且从所述防水性带(11、51)的带侧缘突出,在所述链牙列(15、55)啮合时与相对方的所述带侧缘部(11b)抵接,
所述拉链链牙(20、60)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
在所述防水性带(11、51)和所述拉链链牙(20、60)涂布有防水剂;
所述拉链链牙(20、60)包括:第一链牙部(21、61),其配置在所述防水性带(11、51)的所述第一带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22、62),其配置在所述防水性带(11、51)的所述第二带面侧,形状与所述第一链牙部(21、61)不同,
在所述第一链牙部(21、61)配置有所述啮合部,
所述第二链牙部(22、62)具有链牙头部(22b、62b),该链牙头部(22b、62b)从所述防水性带(11、51)的所述带侧缘突出,在所述链牙列(15、55)啮合时插入到啮合相对方的相互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20、60)之间,与所述防水性带(11、51)的所述带侧缘部(11b)抵接;
在各拉链链牙(20)的第一链牙部(21)的啮合头部(21c)的上表面配置有前后一对隆起部(21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牙(20、60)内的所述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且不到1.5wt%。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13、53)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
4.一种防水性拉链,所述防水性拉链(3)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拉链链条(3a),其在左右防水性带(11)的相向的带侧缘部(11b)安装有多个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100),在该防水性带(11)的第一带面和第二带面中的至少一个带面具有合成树脂制的防水层(13);以及拉头(30),其安装在由多个所述拉链链牙(100)形成的链牙列(15),其中,左右的各拉链链牙(100)具有与啮合相对方的所述拉链链牙(100)啮合的啮合部,并且从所述防水性带(11)的带侧缘突出,在所述链牙列(15)啮合时与相对方的所述带侧缘部(11b)抵接,
所述拉链链牙(100)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
在所述防水性带(11)和所述拉链链牙(100)涂布有防水剂;
所述拉链链牙(100)包括第一链牙部(101),其配置在所述防水性带(11)的带背面侧;以及第二链牙部(102),其配置在所述防水性带(11)的带表面侧,形成在该带表面侧的第二链牙部(102)具有与形成在带背面侧的第一链牙部(101)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链牙部(102)相对于第一链牙部(101)以规定的尺寸向带长度方向上的一方向侧错开位置并与第一链牙部(101)连结一体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牙(100)内的所述硅树脂或氟树脂的含量设定为0.2wt%以上且不到1.5wt%。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水性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3)内含有硅树脂或氟树脂。
CN201280073905.0A 2012-06-28 2012-06-28 防水性拉链 Active CN104363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6602 WO2014002234A1 (ja) 2012-06-28 2012-06-28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785A CN104363785A (zh) 2015-02-18
CN104363785B true CN104363785B (zh) 2017-06-09

Family

ID=4978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905.0A Active CN104363785B (zh) 2012-06-28 2012-06-28 防水性拉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1579B2 (zh)
CN (1) CN104363785B (zh)
DE (1) DE112012006591B4 (zh)
TW (1) TWI495439B (zh)
WO (1) WO20140022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1547B2 (ja) * 2012-07-09 2016-08-3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当該ファスナーテープを備え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CN103598705B (zh) * 2013-11-19 2016-01-20 晋江市瑞泰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防水拉链
CN103876400B (zh) * 2014-04-04 2016-09-28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倾斜面牙拉链
US10709212B1 (en) * 2015-10-23 2020-07-14 Apple Inc. Magnetic closures
WO2017072925A1 (ja) * 2015-10-29 2017-05-0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型
USD809426S1 (en) * 2016-09-14 2018-02-06 Eric Gates Link chain zipper
JP6421400B2 (ja) * 2017-06-07 2018-11-14 株式会社Jay Jay Japan
JP7277022B2 (ja) 2019-03-29 2023-05-18 Ykk株式会社 成形面ファスナー及び成形面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190573B2 (ja) * 2019-07-04 2022-12-15 Ykk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CN110374638B (zh) * 2019-07-31 2021-04-13 山东大学 一种隧道防水板拉链式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64056B (zh) * 2019-09-24 2022-07-05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防水抗菌的拉链及其制备方法
US11363860B2 (en) 2019-11-23 2022-06-21 Talon Technologies, Inc. Waterproof curved zippers
WO2021100021A1 (en) 2019-11-23 2021-05-27 Talon Technologies, Inc. Curved zipper
EP3842589A3 (en) * 2019-12-27 2021-12-22 YK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stringer and fastener stringer
JP2021122484A (ja) * 2020-02-05 2021-08-30 Ykk株式会社 撥水製品、撥水製品の製造方法
USD979886S1 (en) * 2020-09-10 2023-03-07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Zipper tooth
TWI808401B (zh) * 2021-03-26 2023-07-11 鼎基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拉鍊
WO2023188402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4827A (en) * 1973-12-18 1975-10-28 Michael A Brow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JPS60198102A (ja) * 1984-03-19 1985-10-0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2000041713A (ja) * 1998-07-31 2000-02-15 Akira Fujishima 抗菌性ファスニング部品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01238921A (zh) * 2007-02-08 2008-08-13 Ykk株式会社 液密拉链和液密拉链的制造方法
WO2011064893A1 (ja) * 2009-11-30 2011-06-03 Ykk株式会社 液密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8208U (ja) * 1982-05-07 1983-11-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チエ−ン
DE4129191C2 (de) 1991-09-03 1994-08-11 Hartmut Ortlieb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asserdichten Reißverschlusses
DE69313654T2 (de) 1992-10-13 1998-01-08 Gore & Ass Wasserdichter verschluss
DE19616789A1 (de) * 1996-04-26 1997-11-06 Huels Silicone Gmbh Adhäsive RTV-Siliconkautschukmischungen
JP3763743B2 (ja) * 2001-01-31 2006-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320642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チエン
CN200962910Y (zh) * 2006-09-29 2007-10-24 茂峄国际有限公司 防水塑料拉链
US20100175230A1 (en) 2006-11-19 2010-07-15 Kelsey William D Locking Mechanisms For Use With Devices For Forming A Closure Between Materials
CN101854826B (zh) 2007-09-25 2012-12-19 戈尔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自润滑紧固件
DE102007053020B4 (de) 2007-11-05 2018-08-16 Hartmut Ortlieb Wasserdichter Reißverschluss
US8695178B2 (en) 2008-06-30 2014-04-15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O2012035653A1 (ja) * 2010-09-17 2012-03-2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US8438705B2 (en) * 2011-04-27 2013-05-14 Lien-Chou Wang Double layer zipper with tadpole-shaped interlocking teet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4827A (en) * 1973-12-18 1975-10-28 Michael A Brow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JPS60198102A (ja) * 1984-03-19 1985-10-0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2000041713A (ja) * 1998-07-31 2000-02-15 Akira Fujishima 抗菌性ファスニング部品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01238921A (zh) * 2007-02-08 2008-08-13 Ykk株式会社 液密拉链和液密拉链的制造方法
WO2011064893A1 (ja) * 2009-11-30 2011-06-03 Ykk株式会社 液密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6591T5 (de) 2015-04-02
WO2014002234A1 (ja) 2014-01-03
US20150201718A1 (en) 2015-07-23
US9301579B2 (en) 2016-04-05
TWI495439B (zh) 2015-08-11
TW201402034A (zh) 2014-01-16
DE112012006591B4 (de) 2019-08-14
CN104363785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3785B (zh) 防水性拉链
KR100962836B1 (ko) 액밀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액밀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제조방법
KR101325441B1 (ko) 액밀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그 제조 방법
RU2496396C2 (ru) Погодоустойчивая скользящая застежка
DE60204240T2 (de) Vorhangsbeschichtung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RU2429771C2 (ru) Герметичная застежка-молния
EP2044855B1 (en) 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US20040064922A1 (en) Slide fastener
KR20070098692A (ko) 방수성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201500018A (zh) 具防滲結構之夾式扣合元件拉鏈
KR100723568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7105831A (zh) 拉锁链、具有该拉锁链的拉锁和拉锁链的制造方法
CN105764664B (zh) 纵向条模制
TWI472305B (zh) Buckle pieces and items with buckles
US2418482A (en) Slide fastener
CN104168793B (zh) 防水性拉链及防水制品
WO202324308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5511754U (zh) 一种适于双鱼勾的挂子线盘
EP1908365B1 (en) 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EP1908363A1 (en) 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CN117615687A (zh) 拉链链条、拉链
DE20201065U1 (de) Bodensektion für Sektionaltore
EP1975314A3 (d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r Tissuebahn, insbesondere Tissuemaschine
CN110167383A (zh)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DE20301513U1 (de) Ausguss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