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2613A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2613A
CN104332613A CN201410448751.XA CN201410448751A CN104332613A CN 104332613 A CN104332613 A CN 104332613A CN 201410448751 A CN201410448751 A CN 201410448751A CN 104332613 A CN104332613 A CN 104332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graphen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hig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87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2613B (zh
Inventor
宋宏芳
赵东辉
戴涛
周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FH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ANGFENGHUA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ANGFENGHUA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ANGFENGHUA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87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261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448751.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4332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2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2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2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2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一步包覆造粒技术将纳米硅粉分散在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中,可维持纳米硅粉与石墨烯之间的紧密接触,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保证电极材料的电子传导不会丧失。同时韧性很高的石墨,可以缓冲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而气相包覆形成的无定形碳也起到保持材料结构稳定的作用;因此,本发明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时,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工序少,产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对其动力系统:化学电源的需求和性能要求急剧增长,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功率特性等优势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终端设备领域。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普遍采用各种碳材料作为负极,主要是石墨化碳和无定形碳,如天然石墨、改性石墨、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软碳(如焦炭)和一些硬碳等。但这类材料存在比容量低(如石墨理论容量372 mAh·g-1)、易发生有机溶剂共嵌入等缺点,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开发替代碳材料的新型负极备受瞩目。
其中,硅基负极材料以其高的储锂容量(4200 mAh/g)、低的嵌锂电位以及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在在高程度脱嵌锂条件下,伴随较大的体积变化(>300%),持续的体积变化容易引起电极的开裂和活性物质的脱落,从而导致电极循环性能的恶化。
针对硅材料的严重体积效应,研究者们广泛采用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循环性能,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抑制硅颗粒的粉化,另一方面避免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硅颗粒团聚现象。
中国专利 ZL200610028893.6公开了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硅铜碳复合材料,由高能球磨法制备,孔径在2~50nm,铜含量约为40wt.%,碳含量约为30wt.%。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但可逆容量较低,仅为 580mAh/g 左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专利 ZL201110247595.7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并将纳米硅粉包裹在其内部空腔内,形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粒径为500 nm~15 μm。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硅粉和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然后进行喷雾干燥、还原和无定形碳包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繁琐,原料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容量高、倍率性能优异、首次库伦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含有硅/石墨烯颗粒、无定形碳;其中,纳米硅粉粘附于石墨烯片表面,并被包裹在石墨烯构成的具有内部空腔结构的三维导电网络中,无定形碳包覆所述硅/石墨烯颗粒;
所述材料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
纳米硅粉                       60~75%
石墨烯                         8~30%
碳源                           1~24%
其中:所述纳米硅粉的平均粒径为 10~60nm,纯度为99%;所述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其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并将所述纳米硅粉包裹在其内部空腔内,形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的粒径为600nm~14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采用氧化还原法、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或电弧法获得。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搅拌分散混合:
将石墨烯和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1~4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醚、丙酮、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的雾化器中,将自制设备的高温炉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11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24%的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气体流速50~10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保护气体将雾化器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中,高温炉中间设置一个挡板,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12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气体为氩气、氮气、氦气、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或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1~4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600~90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态碳源为乙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和一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态碳源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醇、正己烷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本发明采用简便易行的一步包覆造粒技术将纳米硅粉包裹在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中,可维持纳米硅粉与石墨烯之间的优良电接触,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保证电极材料的电子传导不会丧失,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适应大倍率充放电;同时韧性很高的石墨烯可作为缓冲层吸收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与收缩产生的应力,无定形碳也起到保持材料结构稳定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 
二、本发明方法采用气体包覆,能够保证纳米硅粉表面包覆无定形炭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三、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将气体包覆、造粒和高温处理在一步完成,减少了工序,产率高,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制包覆造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实施例1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之实施例1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 XRD 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自制设备                       11、雾化器
12、高温炉                         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含有硅/石墨烯颗粒、无定形碳;其中,纳米硅粉粘附于石墨烯片表面,并被包裹在石墨烯构成的具有内部空腔结构的三维导电网络中,无定形碳包覆所述硅/石墨烯颗粒;
所述材料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
纳米硅粉                       60~75% 
石墨烯                         8~30%
碳源                           1~24%
其中:所述纳米硅粉的平均粒径为10~60 nm,纯度为99%;所述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其采用氧化还原法、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或电弧法获得,其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并将所述纳米硅粉包裹在其内部空腔内,形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的粒径为600nm~14μm。
制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搅拌分散混合:
将石墨烯和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1~4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醚、丙酮、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氩气、氮气、氦气、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或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1~40%,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11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600~9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24%的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气体流速50~10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12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乙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和一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液态碳源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醇、正己烷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使用的“份”是基于重量的。
实施例1
(1)搅拌分散混合:
将30份石墨烯和60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4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3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氩气,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10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9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0份气态碳源,气体流速5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0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乙炔。
实施例2
(1)搅拌分散混合:
将14份石墨烯和62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3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甲醇。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氦气,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9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8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24份液态碳源,气体流速4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2小时,使所述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液态碳源为苯。
实施例3
(1)搅拌分散混合:
将22份石墨烯和63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3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2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乙二醇。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30%,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9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7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5份气态碳源,气体流速3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6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乙烷。
实施例4
(1)搅拌分散混合:
将石墨烯11份和纳米硅粉65份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2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3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四氢呋喃。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35%,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11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9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24份气态碳源,气体流速6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1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乙烯。
实施例5
(1)搅拌分散混合:
将石墨烯8份和纳米硅粉70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1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氮气,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8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7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22份液态碳源,气体流速3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2小时,使所述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液态碳源为正己烷。
实施例6
(1)搅拌分散混合:
将17份石墨烯和73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4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甲苯。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20%,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8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7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0份气态碳源,气体流速8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1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丙烯和一氧化碳。
实施例7
(1)搅拌分散混合:
将21份石墨烯和74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4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3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乙二醇。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35%,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7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6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5份气态碳源,气体流速6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2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气态碳源为丙烯。
实施例8
(1)搅拌分散混合:
将24份石墨烯和75份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4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10的雾化器11中,将自制设备10的高温炉12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为氮气,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8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7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份液态碳源,气体流速5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11,保护气体将雾化器11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12中,高温炉12中间设置一个挡板13,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0小时,使所述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液态碳源为二甲苯。
试验结果
采用上述8个实施例中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作为负极材料,与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 PVDF、导电剂 Super-P 按照 85:10:5 的重量比混合,加入适量的 N- 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分散剂调成浆料,涂覆在铜箔上,并经真空干燥、辊压,制备成负极片 ;正极采用锂片,使用 1mol/L LiPF6的三组分混合溶剂 EC∶DMC:EMC = 1:1:1,v/v 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组装成 CR2016 模拟电池。循环性能测试使用 30mA 的电流进行恒流充放电实验,充放电电压限制在0~1.5 V。采用武汉金诺电子有限公司LAND 电池测试系统测试各实施例中的材料制作的实验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在常温条件测试。结果统计如表 1:
采用扫描电镜对实施例 1中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从电镜观测可以看出纳米硅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并形成类球形的颗粒(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试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其主要为碳(C)的衍射峰和硅(Si)的衍射峰。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一步包覆造粒技术将纳米硅粉分散在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中,可维持纳米硅粉与石墨烯之间的紧密接触,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保证电极材料的电子传导不会丧失。同时韧性很高的石墨,可以缓冲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而气相包覆形成的无定形碳也起到保持材料结构稳定的作用;因此,本发明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时,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工序少,产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含有硅/石墨烯颗粒、无定形碳;其中,纳米硅粉粘附于石墨烯片表面,并被包裹在石墨烯构成的具有内部空腔结构的三维导电网络中,无定形碳包覆所述硅/石墨烯颗粒;
所述材料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
纳米硅粉                       60~75%;
石墨烯                         8~30%;
碳源                           1~24%;
其中:所述纳米硅粉的平均粒径为 10~60nm,纯度为99%;所述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石墨烯,其构成具有内部空腔的三维立体导电网络,并将所述纳米硅粉包裹在其内部空腔内,形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的粒径为600nm~14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采用氧化还原法、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或电弧法获得。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搅拌分散混合:
将石墨烯和纳米硅粉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或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5分钟,然后使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1~4遍;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醚、丙酮、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2)包覆造粒:
将第(1)步制备的混合物加入到自制设备的雾化器中,将自制设备的高温炉打开电源,开保护气体,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1100℃,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1~24%的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气体流速50~1000ml/min,同时开启雾化器,保护气体将雾化器中雾化的细小硅/石墨烯颗粒带到高温炉中,高温炉中间设置一个挡板,保证固体粉末都在炉中,带入炉中的颗粒在高温炉中保温1~12小时,使所述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在硅/石墨烯颗粒表面裂解形成无定形碳,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氩气、氮气、氦气、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或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 1~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退火处理的温度为600~9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碳源为乙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和一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碳源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醇、正己烷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CN201410448751.XA 2014-1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332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8751.XA CN104332613B (zh) 2014-1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8751.XA CN104332613B (zh) 2014-1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2613A true CN104332613A (zh) 2015-02-04
CN104332613B CN104332613B (zh) 2017-01-04

Family

ID=

Cited B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6554A (zh) * 2015-07-27 2015-10-28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1694A (zh) * 2015-06-12 2015-12-16 南通彩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石墨烯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5336923A (zh) * 2015-08-26 2016-02-17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6058156A (zh) * 2016-05-18 2016-10-26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材料负极片的制片方法及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6067547A (zh) * 2016-08-10 2016-11-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碳包覆纳米硅‑石墨烯‑裂解碳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6571454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网络状硅/石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7063492A1 (zh) * 2015-10-15 2017-04-20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纳米结构的复合物、使用其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784755A (zh) * 2017-03-29 2017-05-31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011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3721A (zh) * 2017-04-24 2017-08-25 四川聚能仁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石墨/硅@碳核壳结构复合球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2411A (zh) * 2017-07-05 2017-11-10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2518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946542A (zh) * 2017-11-28 2018-04-20 孙炳连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08054341A (zh) * 2017-12-22 2018-05-18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81627A (zh) * 2018-01-03 2018-07-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锗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11752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8511739A (zh) * 2018-06-21 2018-09-0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的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7956A (zh) * 2018-08-30 2018-11-13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核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7940A (zh) * 2018-07-18 2018-11-1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石墨烯增强碳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87685A (zh) * 2018-06-11 2018-12-11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基碳复合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19627A (zh) * 2018-08-28 2019-01-01 中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0311125A (zh) * 2019-08-15 2019-10-08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364A (zh) * 2020-01-10 2020-04-10 中原工学院 钼酸镍/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超级电容器
CN111106333A (zh) * 2019-12-12 2020-05-05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0012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徐克铭 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6723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宁夏博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6431A (zh) * 2020-04-14 2020-07-24 南京宁智高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氧转移反应增强锂离子电池硅氧碳负极材料的界面接触的方法
US10941273B2 (en) 2015-11-20 2021-03-09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Graphene-containing modified latex as well a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2938940A (zh) * 2021-03-01 2021-06-11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硅-碳纳米管及硅-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设备、硅-碳纳米管复合膜及锂电池
US11056691B2 (en) 2015-07-20 2021-07-06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particulate material
CN113258043A (zh) * 2021-04-22 2021-08-13 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306416B2 (en) 2015-11-26 2022-04-19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Functional regenerated viscose fiber
CN114512654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一种织构炭包覆的纳米硅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6825992A (zh) * 2023-06-30 2023-09-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氧化亚硅-石墨@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5247A (ja) * 2007-02-21 2008-10-02 Jfe Chemical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022549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3311523A (zh) * 2013-06-04 2013-09-1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具有纳米微孔隙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3427069A (zh) * 2012-05-19 2013-12-04 湖南省正源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
CN104103819A (zh) * 2013-04-15 2014-10-15 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5247A (ja) * 2007-02-21 2008-10-02 Jfe Chemical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022549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3427069A (zh) * 2012-05-19 2013-12-04 湖南省正源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
CN104103819A (zh) * 2013-04-15 2014-10-15 福建省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1523A (zh) * 2013-06-04 2013-09-1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具有纳米微孔隙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ited B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1694A (zh) * 2015-06-12 2015-12-16 南通彩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石墨烯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
US11056691B2 (en) 2015-07-20 2021-07-06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particulate material
CN105006554A (zh) * 2015-07-27 2015-10-28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6923A (zh) * 2015-08-26 2016-02-17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5336923B (zh) * 2015-08-26 2018-05-2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US10836640B2 (en) 2015-10-15 2020-11-17 Jinan Shengquan Group Holding Co. Ltd. Composite containing carbon nanostructure, high molecular material using sam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WO2017063492A1 (zh) * 2015-10-15 2017-04-20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碳纳米结构的复合物、使用其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备方法
US10941273B2 (en) 2015-11-20 2021-03-09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Graphene-containing modified latex as well a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11306416B2 (en) 2015-11-26 2022-04-19 Jinan Shengquan Group Share Holding Co., Ltd. Functional regenerated viscose fiber
CN106058156A (zh) * 2016-05-18 2016-10-26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材料负极片的制片方法及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7425180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67547A (zh) * 2016-08-10 2016-11-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碳包覆纳米硅‑石墨烯‑裂解碳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6571454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网络状硅/石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511752B (zh) * 2017-02-24 2021-11-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8511752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CN106784755B (zh) * 2017-03-29 2019-04-12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755A (zh) * 2017-03-29 2017-05-31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3721A (zh) * 2017-04-24 2017-08-25 四川聚能仁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石墨/硅@碳核壳结构复合球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011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2411A (zh) * 2017-07-05 2017-11-10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42411B (zh) * 2017-07-05 2020-01-14 安徽科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46542A (zh) * 2017-11-28 2018-04-20 孙炳连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08054341B (zh) * 2017-12-22 2020-09-15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54341A (zh) * 2017-12-22 2018-05-18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81627A (zh) * 2018-01-03 2018-07-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锗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7685A (zh) * 2018-06-11 2018-12-11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基碳复合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11739A (zh) * 2018-06-21 2018-09-0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的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7940A (zh) * 2018-07-18 2018-11-13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石墨烯增强碳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19627A (zh) * 2018-08-28 2019-01-01 中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8807956A (zh) * 2018-08-30 2018-11-13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核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012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徐克铭 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1125A (zh) * 2019-08-15 2019-10-08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6333A (zh) * 2019-12-12 2020-05-05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93364A (zh) * 2020-01-10 2020-04-10 中原工学院 钼酸镍/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超级电容器
CN111326723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宁夏博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6431A (zh) * 2020-04-14 2020-07-24 南京宁智高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氧转移反应增强锂离子电池硅氧碳负极材料的界面接触的方法
CN111446431B (zh) * 2020-04-14 2022-12-06 南京宁智高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氧转移反应增强锂离子电池硅氧碳负极材料的界面接触的方法
CN112938940A (zh) * 2021-03-01 2021-06-11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硅-碳纳米管及硅-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设备、硅-碳纳米管复合膜及锂电池
CN113258043A (zh) * 2021-04-22 2021-08-13 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12654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一种织构炭包覆的纳米硅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6825992A (zh) * 2023-06-30 2023-09-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氧化亚硅-石墨@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1406B (zh) 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Latest development of nanostructured Si/C materials for lithium anod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CN109742383B (zh) 基于酚醛树脂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 et al. A high performance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anode with carbon nanofiber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700819B (zh) 表面具有梯度变化包覆层的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46576B (zh) 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784579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7857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8075125A (zh) 一种石墨烯/硅碳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2936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304A (zh) 锂硒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硒电池
CN103346304A (zh)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负极的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4156A (zh)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泡沫金属作为负极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
CN108321438B (zh) 全石墨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2010B (zh) 一种硅-氮化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04347858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18059180A1 (zh) 一种高功率高能量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8159A (zh) 一种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23037A (zh) 一种富硅SiOx-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17800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石墨/金属复合粉体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28162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锗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07329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硅碳/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Ag-deposited 3D porous Si anodes with enhanced cycling stabil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P2016154114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の負極活物質層用組成物、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0474037B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08

Address after: Yong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6011 Gongshui Road No. 189 (East Sichuan town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center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FUJIAN XFH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Huang Sheng Zhenjiang road before the industrial zone C building C Dongguan City Cheung Fenghua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Xiangfenghua Battery Mate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