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5935A -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5935A
CN104275935A CN201410332110.8A CN201410332110A CN104275935A CN 104275935 A CN104275935 A CN 104275935A CN 201410332110 A CN201410332110 A CN 201410332110A CN 104275935 A CN104275935 A CN 104275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 region
super element
main scanning
scanning direction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21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5935B (zh
Inventor
萱原直树
汤田智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7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5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5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5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其使点记录中的条纹不易醒目。针对作为包含在n种主扫描循环中的各种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分别被定义的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每种超级单元区域,而执行多循环记录。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i)在各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ii)n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被配置为,沿着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双方而周期性地反复出现。

Description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点记录装置,已知一种使喷出不同颜色的油墨的多个记录头相对于记录材料而进行往返运动,并在该前进运动以及返回运动时进行主扫描从而实施印字的印刷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印刷装置中,在能够通过一次主扫描所印字的区域内,以不邻接的方式对由m×n的像素构成的像素组进行排列。另外,利用处于互补的排列关系的多个间隔图案而进行多次主扫描,从而完成记录。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的印刷装置中,由于每个像素组具有矩形形状,其边界线由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边和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边构成,因此,通过邻接的像素组的边界线的集合,而形成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较长的边界线与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较长的边界线。因此,存在沿着这些较长的边界线而容易产生条纹(画质劣化区域),并且所述条纹容易醒目的问题。这种课题不仅限于印刷装置,在记录介质(点记录介质)上对点进行记录的点记录装置中是共同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21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并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点记录装置。该点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具有多个喷嘴;主扫描驱动结构,其执行主扫描循环,所述主扫描循环为,使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且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循环;副扫描驱动结构,其执行副扫描,所述副扫描为,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的扫描;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执行多循环记录,所述多循环记录通过n次(n为2以上的预定的整数)主扫描循环而完成主扫描线上的点的记录,并且所述控制部针对作为包含在各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分别被定义的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每种超级单元区域,而执行所述多循环记录。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i)在各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所述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ii)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双方而周期性地反复出现。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由于在各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因此,与边界线仅由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界线和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界线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条纹不易醒目。
(2)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将所述多循环记录中的主扫描循环的顺序用利用了参数k(k为在1~n之间循环地变化的整数)及参数q(q是为从0起逐次增加1的整数)的序数(n×q+k)来表示,并且将多次主扫描循环根据与所述参数k的不同的值相对应的n种序数(n×q+k)而分类成n种主扫描循环时,所述超级单元区域作为包含在所述n种主扫描循环中的各种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被定义。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定义超级单元区域。
(3)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至少一种超级单元区域具有单一多边形的反复图案形状。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能够使用于规定超级单元区域的存储器的大小变小。
(4)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相互重叠。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由于两个超级单元区域重叠,因此能够使条纹更加不易醒目。
(5)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与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重叠的中间区域内,点记录负责率被设定为,从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向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而逐渐发生变化,所述点记录负责率为,作为属于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的像素位置而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与作为属于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的像素位置而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之比。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由于在所述重叠的中间区域内,点记录负责率的渐变被形成,因此能够使条纹进一步不易醒目。
(6)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各个超级单元区域中的任意一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包括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所述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平行的部分时,所述平行的部分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不连续而以间歇的方式显现。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由于与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界线以间歇的方式显现,因此能够使条纹不易醒目。
(7)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以不与其他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重叠的方式,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或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发生偏移。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由于各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不重叠,因此能够使条纹进一步不易醒目。
(8)在上述方式的点记录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根据该方式的点记录装置,n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不易重叠,从而能够使条纹进一步不易醒目。
并且,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除了点记录装置以外,可以通过点记录方法、生成用于执行点记录的栅格数据的计算机程序、对生成用于执行点记录的栅格数据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存储的记录介质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点记录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记录头的喷嘴列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点记录的两个主扫描循环中的喷嘴列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点记录图案与用于制作所述点记录图案的掩膜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通过第一次循环在区域Q1、Q2内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通过第二次循环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其他变化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另外的其他变化的说明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用于实现图10的超级单元区域的配置的掩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次循环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次循环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的说明图。
图15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掩膜M3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次循环到第三次循环被记录的点的记录状态的说明图。
图18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
图1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各循环中的点记录图案与用于制作该点记录图案的掩膜M4的说明图。
图2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四个循环中的喷嘴列95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
图21为表示图20(A)所示的被使用于第一扫描例中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
图22为表示用于实现图21的超级单元区域的掩膜的说明图。
图23为表示图20(A)所示的第一扫描例的各循环中的点的说明图。
图24为表示图20(B)所示的第二扫描例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
图25为表示用于实现图24的超级单元区域的掩膜的说明图。
图26为表示图20(B)所示的第二扫描例的各循环中的点的说明图。
图2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6个循环中的喷嘴列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
图28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并排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29为表示6个循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30为表示6个循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点记录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点记录系统10具备图像处理单元20与点记录单元60。图像处理单元20根据图像数据(例如RGB的图像数据)生成点记录单元60用的印刷数据。
图像处理单元具备CPU40(也称为“控制部40”)、ROM51、RAM52、EEPROM53及输出接口45。CPU40具有颜色转换处理部42、半色调处理部43及光栅器44的功能。上述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颜色转换处理部42将图像的多灰度RGB数据转换为表示多种颜色油墨的油墨量的油墨量数据。半色调处理部43通过对油墨量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从而制作表示每个像素的点形成状态的点数据。光栅器44将通过半色调处理而生成的点数据排列替换为在通过点记录单元60而实施的每个主扫描中所使用的点数据。以下,将通过光栅器44生成的各主扫描用的点数据称为“栅格数据”。以下的各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点记录的动作都是通过光栅器44而被实现的栅格化动作(即,通过栅格数据而表现的动作)。
点记录单元60例如是串行式喷墨记录装置,并具备控制单元61、滑架电机70、驱动带71、滑轮72、滑动轴73、送纸电机74、送纸辊75、滑架80、墨盒82~87及记录头90。
驱动带71被架设于滑架电机70与滑轮72之间。在驱动带71上安装有滑架80。在滑架80上搭载有分别对蓝绿色油墨(C)、品红色油墨(M)、黄色油墨(Y)、黑色油墨(K)、浅蓝绿色油墨(Lc)及浅品红色油墨(Lm)进行收纳的墨盒82~87。并且,作为油墨也可以利用该示例以外的各种油墨。在滑架80的下部的记录头90上形成有与上述的各种颜色的油墨对应的喷嘴列。当将上述墨盒82~87从上方安装于滑架80上时,将能够从各墨盒向记录头90进行油墨的供给。滑动轴73与驱动带平行被配置,并贯穿滑架80。
当滑架电机70对驱动带71进行驱动时,滑架80将沿着滑动轴73进行移动。将该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滑架电机70、驱动带71与滑动轴73构成了主扫描驱动结构。随着滑架80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墨盒82~87与记录头90也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在进行该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时,从被配置于记录头90上的喷嘴(后述)向记录介质P(典型代表为印刷纸张)喷出油墨,从而针对记录介质P的点记录被执行。如此,将记录头90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及油墨的喷出称为主扫描,并将一次主扫描称为“主扫描循环(main scan pass)”或者仅称为“循环”。
送纸辊75被连接于送纸电机74上。记录时,记录介质P被插入于送纸辊75上。当滑架80移动至主扫描方向上的端部时,控制单元61将使送纸发电机74进行旋转。由此,送纸辊75也进行旋转,从而使记录介质P进行移动。将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90的相对的移动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送纸电机74与送纸辊75构成了副扫描驱动结构。副扫描方向为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但是,副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并不一定要正交,只需交叉即可。并且,通常情况下,主扫描动作与副扫描动作被交替地执行。此外,作为点记录动作,可以执行仅通过前进路径的主扫描来执行点记录的单向记录动作与通过前进路径和返回路径双方的主扫描来执行点记录的双向记录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前进路径的主扫描与返回路径的主扫描仅主扫描的方向相反,因此,以下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则不对前进路径与返回路加以区分来进行说明。
图像处理单元20可以与点记录单元60一体构成。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0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省略图示)中,而与点记录单元60分体构成。此时,图像处理单元20可以作为计算机上的打印机驱动软件(计算机程序)而通过CPU被执行。
图2为表示记录头90的喷嘴列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并且,在图2中,记录头90图示有两个。但是,记录头90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记录头90a、90b分别针对每种颜色而具备喷嘴列91。各喷嘴列91具有以固定的喷嘴间距dp在副扫描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喷嘴92。第一记录头90a的喷嘴列91的端部的喷嘴92x与第二记录头90b的喷嘴列91的端部的喷嘴92y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与喷嘴列91中的喷嘴间距dp相同的大小。此时,两个记录头90a、90b的一种颜色量的喷嘴列与喷嘴列95(图示于图2的左侧)是等价的,所述喷嘴列95具有一个记录头90的一种颜色量的喷嘴数的两倍的喷嘴数。以下说明中,利用该等价的喷嘴列95,对实施一种颜色量的点记录的方法进行说明。并且,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嘴间距dp与印刷介质P上的像素间距相等。但是,也可以将喷嘴间距dp设为印刷介质P上的像素间距的整数倍。采用后者时,执行所谓的隔行扫描记录(为了填补在第一次循环中被记录的主扫描线之间的点的间隙而执行通过第二次以后的循环来记录点的动作的动作)。喷嘴间距dp例如为与720dpi相当的值(0.035mm)。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点记录的两个主扫描循环中的喷嘴列95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以下的说明中,以利用一种颜色的油墨(例如蓝绿色)在记录介质P的全部像素上形成点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将通过N次(N为2以上的整数)的主扫描循环来完成每个主扫描线上的点的形成的点记录动作称为“多循环记录”。本实施方式中,多循环记录的循环数N为2。第一次循环(1P)与第二次循环(2P)中,喷嘴列95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相当于头高度Hh的一半的距离。此处,“头高度Hh”是指以M×dp(M是喷嘴列95的喷嘴数,dp为喷嘴间距)表示的距离。
在第一次循环中,在记录介质P中由喷嘴列95的上半部分的喷嘴通过的主扫描线所构成的区域Q1的全部像素中的50%的像素,与由喷嘴列95的下半部分的喷嘴通过的主扫描线所构成的区域Q2的全部像素中的50%的像素中,点记录被执行。在第二次循环中,在记录介质P中由喷嘴列95的上半部分的喷嘴通过的主扫描线所构成的区域Q2的全部像素中的在第一次循环中未形成点的剩余的50%的像素,与由喷嘴列95的下半部分的喷嘴通过的主扫描线所构成的区域Q3的全部像素中的50%的像素中,点记录被执行。因此,区域Q2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循环中分别被记录各50%,从而合在一起100%的像素的记录被执行。并且,在第三次循环中,在区域Q3的剩余的50%的像素与其接下来的区域Q4(未图示)的50%的像素中,点记录被执行。并且,虽然在此假定了将在记录介质P的全部像素上形成点的图像(固体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时,但由实际的点数据表示的记录图像(印刷图像)包括在记录介质P上实际形成点的像素与在记录介质P上实际不形成点的像素。即,在记录介质P的各像素上是否实际形成点是由通过半色调处理而被生成的点数据来决定的。本说明书中,“点记录”这一用语是指“执行点的形成或不形成”。此外,“实施点记录”这一用语与在记录介质P上是否实际形成点无关,而是作为表示“负责点记录”的用语来使用。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点记录图案与用于制作该点记录图案的掩膜的说明图。在图4的右端标记了符号的三个区域Q1、Q2、Q3的区分与图3所示这些区域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2之中的第一超级单元(super cell)区域SC1的像素上,点记录被执行,在第二次循环中,在区域Q2、Q3之中的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像素上,点记录被执行。超级单元区域SC1、SC2分别具有菱形的形状。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为包含在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为包含在第偶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配置图案在记录介质P上沿着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分别被反复应用,并且是循环的。上述两种超级单元区域SC1、SC2通过相互的边界线而相接,并且没有相互重复的部分。此外,超级单元区域SC1、SC2之间的边界线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由此,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或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不易产生,从而能够使整个图像上的条纹不易醒目。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并且“超级单元区域”这一语句是指,由多个像素构成的区域。
在图4的下部图示了能够用于形成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配置图案的掩膜M1的示例。该掩膜M1具有在其中心包括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整体,并且在其四个角包括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1/4的部分区域的矩形形状。本实施方式中,掩膜M1分别具有24点×24点的大小。掩膜M1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数24与图2中的喷嘴列95的喷嘴92的个数相等。另一方面,掩膜M1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数由反复单位的形状、大小来决定。例如,可以利用具有12点×24点大小的两个掩膜M1a、M1b,以代替一个掩膜M1。此时,掩膜M1b与使掩膜M1a旋转180度之后的掩膜相同。因此,能够仅利用掩膜M1a,并且在将掩膜M1a应用于记录介质上时,以使其交替地旋转180度的状态进行应用。或者,也能够使用将掩膜M1排列整数个而形成的大的掩膜。从这些说明可以理解,作为对在各循环中各喷嘴是否实施记录进行设定的掩膜,通过以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反复的方式将该掩膜应用在记录介质上,从而能够利用实现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配置图案的任意形状的掩膜。
掩膜M1中,黑色圆圈100表示在第一次循环(第奇数次循环)中实施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白色圆圈102表示在第一次循环(第奇数次循环)中不实施点记录,而在第二次循环(第偶数次循环)中实施点记录的像素位置。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2内,在掩膜M1的黑色圆圈100的像素位置上执行点记录,在第二次循环中,在区域Q2、Q3内,在掩膜M1的白色圆圈102的像素位置上执行点记录。由掩膜M1的黑色圆圈100所表示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与由白色圆圈102所表示的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是互补的。即,在各主扫描线上,通过两次循环而完成点记录。
图5为表示通过第一次循环在区域Q1、Q2内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左侧图示有喷嘴列95,在右侧图示有24×24像素量的点记录状态。虽然实际的区域Q1、Q2为向图5的右侧延长得较长的区域,但为了方便在此省略了图示。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2之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以较大的黑色圆圈100表示的区域)内执行点记录,而在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以较小的白色圆圈103表示的区域)内未执行点记录。
图6为表示进一步通过第二次循环而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在第二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12像素,并在区域Q2、Q3之中的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以较大的白色圆圈102表示的区域)内执行点记录,而在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以较小的黑色圆圈101表示的区域)内未执行点记录。其结果为,区域Q2的所有像素上的点记录完成。在第三次以后的循环中也同样,在第奇数次循环中,在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内的像素位置上执行点记录,而在第偶数次循环中,在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内的像素位置上执行点记录。如此,通过交替地反复多次执行主扫描循环与副扫描,从而记录介质P上的点记录全部结束。并且,由于在位于上方的区域Q1内,一部分的像素位置上未执行点记录,因此,实际上被印刷图像的印刷对象区域成为区域Q2以下的区域。这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图3至图6中所说明的点记录动作是通过光栅器44的栅格化动作而被实现的。即,该点记录动作与实际的印刷对象图像无关,而是对由哪个喷嘴在哪个循环中执行各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点记录进行决定的动作。各像素上实际是否被形成点是根据印刷对象图像而被决定的。并且,在栅格化动作中被使用的掩膜M1(图4)被存储于ROM51或EEPROM53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与在第一次(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群和在第二次(第偶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群之间的边界线相对应。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该边界线的全部部分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因此,不易产生与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
并且,超级单元区域SC1的边界线优选由与对位于该超级单元区域SC1的最外围的像素(最外围像素)的中心线进行连结的直线平行的边界线部分,且被牵拉至最外围像素与位于其外侧的其他像素之间的边界线部分而构成。关于其他的超级单元区域SC2也是同样的。与此相对,像素彼此之间的边界线通常被识别为形成为格子形状的边界线的情况较多。当将这种像素彼此之间的边界线直接作为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来使用时,它们的边界线的形状将变得复杂,反而使各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形状变得难以辨认。因此,作为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优选为使用上述的定义。
如图4所示,超级单元区域SC1、SC2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它们的周期性的反复能够通过周期性地应用掩膜M1而容易地实现。此时,通过尽可能地减小掩膜M1的大小,从而能够使被使用在掩膜M1上的存储量变小。并且,当在点记录介质上反复应用掩膜时,可以执行掩膜整体的以90度为单位的旋转、上下的反转、左右的反转中的一个以上的操作。此外,也可以进行实施/不实施掩膜内的各像素位置上的点记录的指定的反转。这种掩膜的利用方法也可以同样应用于下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或改变例中。
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图7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变化的说明图。图7(A)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形成三边形,该三边形的三条边中的一边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其他两边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图7(B)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形成三边形,该三边形的三条边中的一边与副扫描方向平行,其他两边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图7(C)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形成三边形,为了使该三边形的三条边中的任意一变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而使超级单元区域SC1、SC2旋转。关于条纹,图7(A)至(C)这三种类型的配置图案中,最优选为图7(C)的配置图案。其理由是,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的所有部分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从而使条纹不易醒目。
图8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其他变化的说明图。图8(A)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形成六边形,该六边形的六条边中的两边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其他四边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图8(B)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形成六边形,该六边形的六条边中的两边与副扫描方向平行,其他四边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图8(C)的图案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形成六边形,为了使该六边形的六条边中的任意一边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而使超级单元区域SC1与SC2旋转。如此,只需在各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即可。但是,关于条纹,图8(A)至(C)这三种类型的配置图案中,最优选为图8(C)的配置图案。其理由是,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的所有部分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此外,相比于图7(A)、(B)的配置图案,优选为图8(A)、(B)的配置图案。其理由是,图8(A)、(B)的配置图案中,与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界线部分未构成如图7(A)、(B)所示这种连续的较长的直线,而是间歇性地呈现,因此条纹不会以较长的距离产生,从而不易醒目。
图9为表示超级单元区域的另外的其他变化的说明图。图9(A)的图案中,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为六边形,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为菱形。如此,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形状或大小可以不同。图9(B)的图案中,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具有六边形(凸角多边形形状),而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具有凹角多边形形状。图9(C)的图案中,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具有八边形(凸角多边形形状),而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具有凹角多边形形状。图9(B)、(C)中,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为,从整体的区域中除去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后的形状。如此,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一方的超级单元区域SC1为单一多边形(或者凸型多边形)的反复形状,而另一方的超级单元区域SC2具有从整体的区域中除去超级单元区域SC1后的形状或凹角多边形形状。并且,多边形并非必须是正多边形。此外,从图9(B)、(C)可以理解,一方的超级单元区域SC2可以作为在整个记录介质上连续的区域而被形成。在图9(B)、(C)的情况下,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周期性地反复出现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是与其他的配置图案共通的。并且,图9(A)至(C)这三种类型的配置图案中,与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界线部分未构成如图7(A)、(B)所示的连续的较长的直线,而是间歇性地呈现,这一点为优选。并且,图7至9所示的超级单元区域的形状也可以被利用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喷嘴列95的喷嘴92的个数设为24个,将掩膜M1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大小设为24点,由此以相同的数量来进行说明,但掩膜M1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大小也可以为喷嘴列95的喷嘴92的数量的整数分之一。即便如此,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也能够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并且,在下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有一部分重叠。
图11为表示用于实现图10的超级单元区域的配置的掩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1中,为了使下述的渐变比变得简单,而假定了掩膜M2的大小为32点×32点,喷嘴列95具有32个喷嘴92。黑色圆圈100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中所包含的像素位置(在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白色圆圈102表示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中所包含的像素位置(在第偶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图11中,第一虚线R1表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边界线(轮廓线)。即,在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通过所述边界线R1而被包围。第二虚线R2也以同样的含义而表示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边界线(轮廓线)。与虚线R2相比靠外侧的像素位置全部为黑色圆圈100,与虚线R1相比靠内侧的像素位置全部为白色圆圈102。虚线R1与虚线R2之间的中间区域Rm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重叠的区域,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并存。并且,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理解,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边界线R1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边界线R2处于不同的位置。与此相对,在前述的图4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通过共同的边界线而被明确地区分,不存在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并存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并存的中间区域Rm(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相互有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通过两次循环来完成点记录。通过设置这种中间区域Rm,从而能够使条纹更加不易醒目。
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区域Rm中还被区分为多个(具体是3个)层状区域。即,虚线R2的紧内侧的层状区域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之比为2∶1,虚线R1与虚线R2的中间的层状区域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之比为1∶1,虚线R1的紧外侧的层状区域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之比为1∶2。如此,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重叠的中间区域Rm中,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的比率可以阶段性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条纹更加不易醒目。如此,将在中间区域Rm中,在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与在第偶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的比率从一个超级单元区域向另一个超级单元区域逐渐变化的形态称为“点记录负责率的渐变”。此处,“点记录负责率”是指,在第奇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与在第偶数次循环中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的比率。
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之间的中间区域Rm优选为不包含p×p像素(p为2以上的整数)的黑色圆圈100的集合与p×p像素的白色圆圈102的集合的任意一个。此处,作为p的值,优选为2、3、4、5等。如果以此种方式对中间区域Rm进行定义,则中间区域Rm的范围会变得更加明确。根据同样的含意,优选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以不包含p×p像素(p为2以上的整数)的白色圆圈102的集合的方式而定义其边界线,此外,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以不包含p×p像素的黑色圆圈100的集合而定义其边界线。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次循环而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左侧图示了喷嘴列95,而在右侧图示了32×32点量的记录状态。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2之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以黑色圆圈100所示的区域)中执行点记录,而在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以较小的白色圆圈103所示的区域)中未执行点记录。
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次循环而执行了点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在第二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了与16点相对应的量之后,在区域Q2、Q3之中的属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以较大的白色圆圈102表示的区域)的像素上执行点记录,而在属于第一超级单元SC1(以较小的黑色圆圈101表示的区域)的像素上未执行点记录。区域Q2的所有的点由较大的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填满。如此,即使用肉眼观察被印刷的图像,也不能明确地目视确认第一超级区域SC1的边界线R1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边界线R2,因此能够使条纹不易醒目。
图1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的说明图。虽然在图10至13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2具有相同的形状,但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两者的形状不同。具体来说,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为菱形,而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为八边形。如此,超级单元区域SC1与超级单元区域SC2的形状可以不同。并且,在如第二实施方式这样,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边界线R1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边界线R2未处于同一位置上,而是处于不同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各个边界线R1、R2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此外,尤其优选为,各个边界线R1、R2的全部包括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由此,能够使沿着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的条纹不易醒目。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第三实施方式为,通过三次循环而完成各主扫描线上的点记录。具体来说,通过第一次(第3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而在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内记录点,通过第二次(第3q+2次)循环而在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内记录点,通过第三次(第3q+3次)循环而在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内记录点。本实施方式中,三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3也为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以使三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3的形状、大小不同。为了实现上述三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3的配置图案,而利用掩膜M3。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掩膜M3的说明图。此处,为了方便图示,将掩膜M3的大小假定为6点×18点。黑色圆圈100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像素位置,并在第3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中被记录点。白色圆圈102为第二超级单元SC2的像素位置,并在第3q+2次循环中被记录点。白色方块104为第三超级单元SC3的像素位置,并在第3q+3次循环中被记录点。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次循环到第三次循环而被记录的点的记录状态的说明图。在左侧图示了各次循环中的喷嘴列95的位置,而在右侧图示了6×30像素量的点记录状态。在第一次循环中,区域Q1~Q3之中的图15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点(以较大的黑色圆圈100表示的点)被记录。在第二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6点,并且区域Q2~Q4之中的图15的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点(以较大的白色圆圈102表示的点)被记录,在第三次循环中,进一步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6点,并且区域Q3~Q5之中的图15的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的点(以白色方块104表示的点)被记录。其结果为,通过三次循环而完成了区域Q3内的所有的像素上的点记录结束。之后,当第四次以后的循环被执行时,进一步使区域Q4以后的区域中的各区域的所有像素上的点记录依次完成。在完成了点记录的区域Qn内,所有点为黑色圆圈100、白色圆圈102、白色方块104中的任意一个,白色圆圈102与白色方块104之和与黑色圆圈100互补,白色方块104与黑色圆圈100之和与白色圆圈102互补,黑色圆圈100与白色圆圈102之和与白色方块104互补。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一个区域Qn(n为自然数)通过三次循环而被记录,在各循环中被记录的三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3中的任意两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因此,不易产生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或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从而能够使图像整体上的条纹不易醒目。
第四实施方式:
图18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次(第4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而在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内记录点,通过第二次(第4q+2次)循环而在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内记录点,通过第三次(第4q+3次)循环而在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内记录点,通过第四次(第4q+4次)循环而在第四超级单元区域SC4内记录点。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4为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以使四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4的形状、大小不同。为了实现上述四个超级单元区域SC1~SC4的配置图案,而利用掩膜M4。
图19为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各循环中的点记录图案与用于制作该点记录图案的掩膜M4的说明图。此处,为方便图示,而将掩膜M4的大小假定为8点×32点。黑色圆圈100为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点的像素位置,并通过第4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而被记录点。白色圆圈102为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像素位置,并通过第4q+2次循环而被记录点。白色方块104为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的像素位置,并通过第4q+3次循环而被记录点。黑色方块106为第四超级单元区域SC4的像素位置,并通过第4q+4次循环而被记录点。关于各次循环的点记录,由于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中,各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所有部分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因此,不易产生与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
第五实施方式:
图2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四个循环中的喷嘴列95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虽然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是通过四次循环而实施点记录的,但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奇数列的像素位置分成两次循环而被记录,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也分成两次循环而被记录。在图20(A)所示的第一扫描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第三次循环而使奇数列的像素位置被记录,通过第二次、第四次循环而使偶数列的像素位置被记录。在图20(B)所示的第二扫描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循环而使奇数列的像素位置被记录,通过第三次、第四次循环而使偶数列的像素位置被记录。
图21为表示被使用于图20(A)所示的第一扫描例中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超级单元区域SC1、SC3通过第一次、第三次循环而使点在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并且分别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相对应。超级单元区域SC2、SC4通过第二次、第四次循环而使点在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并且分别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4的大小形状相同。此外,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SC3的边界线与超级单元区域SC2、SC4的边界线不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SC1~SC4。具体来说,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与超级单元区域SC2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1/2的方式,而被配置各超级单元区域SC1~SC4。
图22为表示用于实现图21的超级单元区域的掩膜M5odd、M5even的说明图。被利用于奇数列上的掩膜M5odd与被利用在偶数列上的掩膜M5even仅是替换了奇数列与偶数列,其在实质的意义上为相似形。掩膜M5odd的黑色圆圈100与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5odd的白色圆圈102与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3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5even的黑色方块106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2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5even的白色方块104与第四次超级单元区域SC4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4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
图23为表示图20(A)所示的第一扫描例的各循环中的点的说明图。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4的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黑色圆圈100规定的点。在第二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2点后,在区域Q2~Q5的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黑色方块106规定的点。在第三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2点后,在区域Q3~Q6的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白色圆圈102规定的点。在第四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2点后,在区域Q2~Q5的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白色方块104规定的点。
第五实施方式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3的边界线和超级单元区域SC2、SC4的边界线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均不平行,因此,不易产生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或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从而能够使图像整体的条纹不易醒目。此外,由于相对于奇数列的像素位置的超级单元区域SC1、SC3的边界线与相对于偶数列的像素位置的超级单元区域SC2、SC4的边界线不重叠,因此,能够使条纹更加不易醒目。
图24为表示图20(B)所示的第二扫描例的超级单元区域的说明图。超级单元区域SC1、SC2通过以第一次、第二次循环而使点在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并分别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相对应。超级单元区域SC3、SC4通过第三次、第四次循环而使点在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并分别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4的大小形状相同。此外,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与超级单元区域SC3、SC4的边界线不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SC1~SC4。具体来说,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与超级单元区域SC3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3/2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区域SC1~SC4。
图25为表示用于实现图24的超级单元区域的掩膜M6odd、M6even的说明图。被利用于奇数列上的掩膜M6odd与被利用在偶数列上的掩膜M6even仅是替换了奇数列与偶数列,其在实质的意义上为相似形。掩膜M6odd的黑色圆圈100与第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1(q为0以上的整数)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6odd的白色圆圈102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SC2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2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6even的黑色方块106与第三超级单元区域SC3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3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掩膜M6even的白色方块104与第四次超级单元区域SC4的像素位置相对应,并通过第4q+4次循环而被实施点记录。
图26为表示图20(B)所示的第二扫描例的各循环中的点的说明图。在第一次循环中,在区域Q1~Q4的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黑色圆圈100规定的点。在第二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4点后,在区域Q2~Q5的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白色圆圈102规定的点。在第三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4点后,在区域Q3~Q6的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黑色方块106规定的点。在第四次循环中,喷嘴列95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4点后,在区域Q4~Q7的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形成有由白色方块104规定的点。
在该实施方式中,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和超级单元区域SC3、SC4的边界线与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均不平行,因此,不易产生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或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从而能够使图像整体的条纹不易醒目。此外,由于超级单元区域SC1、SC2的边界线与超级单元区域SC3、SC4的边界线不重叠,因此,能够使条纹更加不易醒目。并且,能够使被利用在图20(A)的第一扫描例中的掩膜M5odd、M5even(图21)的大小小于被利用于图20(B)的第二扫描例中的掩膜M6odd、M6even(图24)的大小,这一点为优选。
第六实施方式:
图2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6个循环中的喷嘴列95的位置与该位置上的记录区域的说明图。第六实施方式在各主扫描线上通过六次循环而实施点记录。
图28为s表示超级单元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并排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28中图示了实现上述六个超级单元区域的掩膜M7的形状与配置的一个示例。
图29为表示6个循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点被记录的像素位置分为3r+1列、3r+2列、3r+3列这三列,并通过第一、第四次循环而对3r+1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通过第二、第五次循环而对3r+2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通过第三、第六次循环而对3r+3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从而通过六次循环而实施点记录。此外,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SC4的边界线、超级单元区域SC2、SC5的边界线与超级单元区域SC3、SC6的边界线之间不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SC1~SC6。具体来说,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与超级单元区域SC2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1/3,并使超级单元区域SC2与超级单元区域SC3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1/3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区域SC1~SC6。并且,副扫描方向上的错开量也可以是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2/3。其他方面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第一、第二次循环而对3r+1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此外,通过第三、第四次循环而对3r+2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通过第五、第六次循环而对3r+3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第一、第六次循环而对3r+1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通过第二、第五次循环而对3r+2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通过第三、第四次循环而对3r+3列的像素位置实施记录。
图30为表示6个循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被记录点的像素位置分为奇数列与偶数列,并通过第一、第三、第五次循环而使点在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通过第二、第四、第六次循环而使点在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被记录。在每个循环之后被执行的副扫描中,喷嘴列95移动头高度Hh的1/3的距离。奇数列、偶数列各自的点记录的方法可以与例如图1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为使超级单元区域SC1、SC3、SC5的边界线与超级单元区域SC2、SC4、SC6的边界线不重叠,以使超级单元区域SC1与超级单元区域SC3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超级单元区域SC1的高度Hsc的1/2的方式,而配置各超级单元区域SC1~SC6。并且,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次循环而使点被记录于奇数列的像素位置上,通过第四、第五、第六次循环而使点被记录于偶数列的像素位置上。
改变例:
以上,虽然根据几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的实施方式,而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变更、改良,本发明中当然也包括其等价物。
改变例1: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超级单元区域具有多边形形状,但作为超级单元区域的形状也可以采用该形状以外的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利用蔓藤纹形状或近似图形形状。
改变例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循环记录的循环数n为2、3、4、6,但作为循环数n可以利用2以上的任意的整数。此外,只要将n次各主扫描循环的各主扫描线上的点比例的总和设为100%,则各主扫描循环上的点比例可以设定为任意值。此外,n次主扫描循环中的负责像素的位置优选为互相不重叠。并且,一般情况下,在一次主扫描循环的结束后被实施的副扫描的输送量优选设定为与头高度的1/n相当的固定值。
改变例3: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记录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进行说明,但只要能够使记录介质与记录头在与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并喷出油墨,则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在记录头停止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也可以使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两者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关于副扫描方向,只需记录介质与记录头能够相对地移动即可。例如,可以如平板型打印机这样,头部相对于被安装(固定)于操作台上的记录介质在XY方向上进行移动而实施记录。即,可以为记录介质与记录头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的结构。
改变例4: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油墨喷出在印刷纸张上的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这以外的各种点记录装置中,例如还能够应用于将液滴喷出在基板上从而形成点的装置中。而且,可以采用对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进行喷射或喷出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能够转用于具有喷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作为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具有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还可以为以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并且,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应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0…点记录系统;20…图像处理单元;40…CPU;42…颜色转换处理部;43…半色调处理部;44…光栅器;45…输出接口;51…ROM;52…RAM;53…EEPROM;60…点记录单元;61…控制单元;70…滑架电机;71…驱动带;72…滑轮;73…滑动轴;74…送纸电机;75…送纸辊;80…滑架;82…墨盒;90…记录头;91…喷嘴列;92、92x、92y…喷嘴;95…喷嘴列;100…(较大的)黑色圆圈;101…(较小的)黑色圆圈;102…(较大的)白色圆圈;103…(较小的)白色圆圈;104…白色方块;106…黑色方块。

Claims (9)

1.一种点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具有多个喷嘴;
主扫描驱动结构,其执行主扫描循环,所述主扫描循环为,使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且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
副扫描驱动结构,其执行副扫描,所述副扫描为,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记录头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的扫描;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多循环记录,所述多循环记录通过n次主扫描循环而完成主扫描线上的点的记录,其中,n为2以上的预定的整数,
并且所述控制部针对作为包含在各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分别被定义的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每种超级单元区域,而执行所述多循环记录,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
(i)在各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所述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
(ii)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双方而周期性地反复出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多循环记录中的主扫描循环的顺序用利用了参数k及参数q的序数来表示,并且将多次主扫描循环根据与所述参数k的不同的值相对应的n种序数而分类成n种主扫描循环时,所述超级单元区域作为包含在所述n种主扫描循环中的各种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被定义,其中,所述k为在1~n之间循环地变化的整数,所述q为从0起逐次增加1的整数,所述序数为n×q+k。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内的至少一种超级单元区域具有单一多边形的反复图案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与第二超级单元区域相互重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与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重叠的中间区域内,点记录负责率被设定为,从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向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而逐渐发生变化,所述点记录负责率为,作为属于所述第一超级单元区域的像素位置而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与作为属于所述第二超级单元区域的像素位置而被执行点记录的像素位置的数量之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各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任意一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包括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所述副扫描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平行的部分时,所述平行的部分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不连续而以间歇的方式显现。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第一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以不与其他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重叠的方式,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或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发生偏移。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
9.一种记录方法,其执行主扫描循环,且执行多循环记录,所述主扫描循环为,使记录头与记录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移动,且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循环,所述多循环记录通过n次主扫描循环而完成主扫描线上的点的形成,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在所述记录方法中,针对作为包含在各主扫描循环中被执行点的记录的像素位置的区域而分别被定义的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的每种超级单元区域,而执行所述多循环记录,
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中,
(i)在各个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平行的边界线部分,
(ii)所述n种超级单元区域的边界线被配置为,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双方而周期性地反复出现。
CN201410332110.8A 2013-07-12 2014-07-11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Active CN104275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7020A JP2015016671A (ja) 2013-07-12 2013-07-12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3-147020 2013-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5935A true CN104275935A (zh) 2015-01-14
CN104275935B CN104275935B (zh) 2017-09-19

Family

ID=51176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2110.8A Active CN104275935B (zh) 2013-07-12 2014-07-11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78523B2 (zh)
EP (1) EP2837501A3 (zh)
JP (1) JP2015016671A (zh)
CN (1) CN1042759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215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06965565A (zh) * 2015-10-16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点记录物质的生产方法
WO2022205967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多点交织动态扫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0023B2 (ja) 2014-11-10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380024B2 (ja) 2014-11-10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413857B2 (ja) 2015-03-13 2018-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500520B2 (ja) 2015-03-13 2019-04-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554858B2 (ja) * 2015-03-27 2019-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693197B2 (ja) * 2016-03-17 2020-05-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EP3772020A1 (en) 2019-08-01 2021-02-03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Scanning inkjet printer
DE102021102947A1 (de) * 2021-02-09 2022-08-11 Notion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s Substrats mittels Inkjet-Druck
DE102021121778A1 (de) * 2021-08-23 2023-02-23 Notion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Drucken wenigstens einer präzisen Linie mittels Inkjet-Druc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8453A (en) * 1987-07-21 1988-05-31 Xerox Corporation Spot deposition for liquid ink printing
EP0376596A2 (en) * 1988-12-27 199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ing of pixel locations by an ink jet printer using multiple nozzles for each pixel or pixel row
EP0677390A1 (en) * 1994-04-14 1995-10-18 OLIVETTI-CANON INDUSTRIALE S.p.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inting of graphic images and related ink jet dot matrix printing apparatus
US5992962A (en) * 1994-12-22 1999-11-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masks for inkjet printers
JP2002036515A (ja) * 2000-07-19 2002-02-05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01641216A (zh) * 2007-03-22 2010-02-03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2241190A (zh) * 2010-04-23 2011-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20120188562A1 (en) * 2011-01-25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06A (ja) 1985-06-27 1987-01-08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マ−クパタ−ンを用いた2次元姿勢角の検出方法
DE69333194T2 (de) 1992-03-31 2004-07-15 Canon K.K. Tintenstrah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JP3517418B2 (ja) 1992-07-03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H08244253A (ja) * 1995-03-08 1996-09-24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3516875A (ja) 1999-09-16 2003-05-20 レックスマーク・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向上した重なり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の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4931165B2 (ja) * 2000-08-31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165263A (ja) * 2001-12-03 2003-06-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4271502B2 (ja) * 2002-06-26 2009-06-03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ベー・ヴエー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TE374695T1 (de) * 2005-01-04 2007-10-15 Oce Tech Bv Druckgerät
KR101551138B1 (ko) 2006-03-31 2015-09-07 무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방법
JP4322899B2 (ja) 2006-07-26 2009-09-0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4322900B2 (ja) 2006-07-26 2009-09-0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4322883B2 (ja) 2006-03-31 2009-09-0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4358210B2 (ja) 2006-07-26 2009-11-04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US7948652B2 (en) 2006-04-11 2011-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or, method, and program for processing data using a mask pattern to print dots in each area in a non-periodic arrangement by using an integral multiple of the areas
JP4519876B2 (ja) 2006-04-11 2010-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9219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EP1998274A1 (en) * 2007-05-31 2008-12-03 Mutoh Europe N.V.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with meshed framework
JP2009051063A (ja) 2007-08-24 2009-03-12 Roland Dg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0610A (ja) * 2007-10-12 2009-04-30 Roland Dg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8072B2 (ja) * 2010-04-23 2014-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707915B2 (ja) * 2010-12-13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55022B2 (ja) * 2011-03-16 2016-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8453A (en) * 1987-07-21 1988-05-31 Xerox Corporation Spot deposition for liquid ink printing
EP0376596A2 (en) * 1988-12-27 199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ing of pixel locations by an ink jet printer using multiple nozzles for each pixel or pixel row
EP0677390A1 (en) * 1994-04-14 1995-10-18 OLIVETTI-CANON INDUSTRIALE S.p.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inting of graphic images and related ink jet dot matrix printing apparatus
US5992962A (en) * 1994-12-22 1999-11-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masks for inkjet printers
JP2002036515A (ja) * 2000-07-19 2002-02-05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01641216A (zh) * 2007-03-22 2010-02-03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2241190A (zh) * 2010-04-23 2011-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20120188562A1 (en) * 2011-01-25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215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US9862214B2 (en) 2015-08-07 2018-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ischarge position deviation of discharged ink,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6965565A (zh) * 2015-10-16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点记录物质的生产方法
WO2022205967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多点交织动态扫描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78523B2 (en) 2016-03-08
CN104275935B (zh) 2017-09-19
EP2837501A2 (en) 2015-02-18
EP2837501A3 (en) 2015-12-23
US20150015626A1 (en) 2015-01-15
JP2015016671A (ja)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5935A (zh)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CN104275934B (zh)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CN106457843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02555463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US9481188B2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method
US9315024B2 (en) Droplet discharging method an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JP2015054406A (ja)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1391533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扫描线形成方法
CN106965565B (zh) 点记录装置、点记录物质的生产方法
US949899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US9767394B2 (en) Dot recording apparatus, dot record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um
US9592677B2 (en) Dot recording apparatus, dot record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ording medium
JP7102848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380023B2 (ja)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500520B2 (ja)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011337A (ja) 2種類のインクを使用して記録対象領域を塗りつぶす印刷
EP4292821A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