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6412A - 热交换元件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6412A
CN104246412A CN201280072450.0A CN201280072450A CN104246412A CN 104246412 A CN104246412 A CN 104246412A CN 201280072450 A CN201280072450 A CN 201280072450A CN 104246412 A CN104246412 A CN 104246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artition membe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elements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6412B (zh
Inventor
高田胜
外川一
石丸裕一
今井孝典
大平光彦
荒井秀元
深谷真
马场文明
吉濑幸司
鸨崎晋也
松尾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6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6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15Heat and mass exchangers, e.g. with permeabl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6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 F28F21/065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th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8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ribs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or local variations in thickness of the element, e.g. grooves, micro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30/00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0/00Spa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目的是得到可抑制因温度湿度变化使分隔部件弯曲而引起的与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剥离且通风阻力低的全热交换元件。本发明的热交换元件层积单位构成部件,单位构成部件具备具有传热性和透湿性的分隔部件及将上述分隔部件保持为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经过上述分隔部件的表面侧的一次气流和与上述一次气流交叉地经过上述分隔部件的背面侧的二次气流借助上述分隔部件进行热和湿度的交换,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保持部件从上述间隔保持部件与上述分隔部件的接合部分的分隔部件看,在与上述间隔保持部件相反的面设置剥离抑制肋,利用上述间隔保持部件和剥离抑制肋夹入上述分隔部件。

Description

热交换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同时进行从室外向室内供应气体和从室内向室外排出气体的空调装置上,在流体之间进行热、湿度的交换的层积结构的热交换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制热和制冷等的空调设备有所进步和普及,随着使用了空调装置的生活区域扩大,在换气时可以回收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装置使用的全热交换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在这些全热交换器上作为进行热交换的组成部件安装有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是在使用时不混合从屋外吸入到屋内的新鲜的外部空气和从屋内向屋外排出的脏的空气,可同时进行显热和潜热的交换,要求高的气体遮蔽性和全热交换率。并且,还要求降低为了进行换气而使气流流通的送风设备(风扇、鼓风机等)的耗电,为了降低全热交换器的运转噪音而降低各气流流动时的通风阻力。
现有的热交换元件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用截面为波形的间隔保持部件夹住具有气体的遮蔽性、传热性和透湿性的分隔部件,以规定的间隔叠加多层。例如,分隔部件是方形的平板,间隔保持部件是通过成形三角形截面的波形而得的波形板,在分隔部件之间使间隔保持部件按每一个地使其波形方向反转90度地交替层叠,使一次气流和二次气流通过的两个方向的流体通路每隔一层地形成在各层之间(专利文献1)。该热交换元件具有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间隔保持部件是波形,因此,由波形的板厚形成在分隔部件之间的通风路的有效面积减少,而且,由于分隔部件与间隔保持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可进行热交换的分隔部件的有效面积减少,因此全热交换效率降低。另外,由于间隔保持部件由纸等形成,因此还具有通风路的截面形状容易变形、通风阻力增大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作为热交换元件的间隔保持部件使用树脂模塑制品取代波形板,将分隔部件与树脂一体成形。一些产品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热交换元件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全热交换效率有所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专利文献2)
但是,对于将间隔保持部件与分隔部件一体成形的方法,存在分隔部件与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的粘合性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分隔部件在高湿度环境下伸长变形,因此需要能够承受该变形的粘合力。
近年来,以降低全热交换元件的空气泄漏量和提高湿度交换效率为主要目的,开发了更细密且高密度地制作的分隔部件。这些部件通气性(透气度)低,透湿性好,作为全热交换元件的分隔部件具有非常好的特性,同时还具有伸缩量大,且原材料表面的凹凸、原材料内部的空隙少的特征。因此,在使用这样的分隔部件的情况下,树脂不能充分进入分隔部件的内部空隙,不能充分得到接合部的锚定效果,因此不能得到足够的接合强度。因此,即使将分隔部件与树脂一体成形,虽然加工后被立即接合,但由于使用时的温度湿度的变化,分隔部件反复进行伸缩,导致分隔部件与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面最终剥离。因此,具有由于阻塞风路而造成通风阻力增大,结果导致全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只将间隔保持部件一体成形,之后利用粘合剂等粘合分隔部件的方案(专利文献3)。
另外,还提出了在成形间隔保持部件的模具上设置圆筒形或三角形等的凸部,利用该凸部按压分隔部件而将其埋入到间隔保持部件中的方案(专利文献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7-19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87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00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700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只将间隔保持部件一体成形、之后利用粘合剂等粘合分隔部件的方法,如果想要提高粘合强度,必须增大间隔保持部件与分隔部件的粘合面积。因此,需要加厚间隔保持部件,风路阻塞加大,从而存在通风阻力增加、结果导致全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外,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按压分隔部件并将其埋入到间隔保持部件中的方案,需要间隔保持部件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因此,需要加厚间隔保持部件,风路阻塞加大,从而存在通风阻力增加、结果导致全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目的在于即使是使用细密且高密度的高性能的分隔部件,间隔保持部件的肋形状细,通过抑制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使分隔部件弯曲而引起的与间隔保持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剥离,从而得到通风阻力低、全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层积单位构成部件,所述单位构成部件具备具有传热性和透湿性的分隔部件以及将所述分隔部件保持成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侧的一次气流和与所述一次气流交叉地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侧的二次气流借助所述分隔部件进行热和湿度的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保持部件包括: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遮蔽肋,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二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遮蔽肋,
与所述第二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遮蔽肋之间的第一间隔肋,以及
与所述第一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遮蔽肋之间的第二间隔肋,
从所述间隔保持部件与所述分隔部件的接合部分的分隔部件看,在与所述间隔保持部件相反的面设置剥离抑制肋,利用所述间隔保持部件和剥离抑制肋将所述分隔部件夹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热交换元件由于是利用树脂将分隔部件夹入的结构,因此,即使是使用细密且高密度的高性能的分隔部件,间隔保持部件的肋形状细,通过抑制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使分隔部件弯曲而引起的与间隔保持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剥离,也可以得到通风阻力低、全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位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2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的制造工序的模具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的剥离抑制肋的配置间隔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的剥离抑制肋与空气流动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位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热交换元件1通过将单位构成部件2按每一个反转90度地交替层叠而形成。各个单位构成部件包括:进行经过正面和背面的空气的热交换并具有传热性、透湿性以及遮蔽性的分隔部件3;将该分隔部件3保持为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4;以及抑制分隔部件3弯曲的弯曲抑制肋7。使经过分隔部件3的表面侧的一次气流A和经过分隔部件3的背面侧的二次气流B借助分隔部件3来交换热和水分。
以下就构成热交换元件1的各元件进行具体说明。
分隔部件3成为在一次气流A和二次气流B之间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时使热和水分透过的介质。在一次气流A和二次气流B进行流动的情况下,在分隔部件3的两面利用高温侧(或多湿侧)的气流中的热(或水蒸气)的温度差(或水蒸气分压差),从高温侧(高湿侧)向低温侧(或低湿侧)经由分隔部件3进行转移,从而进行温度(湿度)的交换。另外,同时,分隔部件3需要能够防止一次气流A与二次气流B混合,抑制二氧化碳和臭气成分等在两个气流之间的转移。为了满足这些,分隔部件3是细密且高密度的材质,可以是密度为0.95[g/cm2]以上,透气阻力度(JIS:P8628)为200秒/100cc以上,且具有透湿性。具体是,作为分隔部件3的原材料,是以日本纸或加入了无机添加料的防燃纸、以及进行了特殊加工的特殊加工纸、将树脂和纸浆进行了混抄后的纸等作为原料,分隔部件3可以是在(为了赋予透湿性或阻燃性等功能性而进行了化学处理的)透湿膜或(由具有透湿性的含有氧乙烯基的聚氨酯系树脂、含有氧乙烯基的聚酯树脂、末端或侧链含有磺酸基、氨基、羟基、羧基的树脂等形成的)非水溶性的亲水性聚合物薄膜上利用热或粘合剂等接合了多孔质片材(无纺布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等)形成,另外在显热交换器的场合,是只具有传热性和气体遮蔽性的聚苯乙烯类的ABS、AS、PS、聚烯烃类的PP、PE等树脂片材、树脂薄膜等。
另外,分隔部件3为了提高传热性、透湿性和气体遮蔽性,使用以下的制造方法,即:将纤维素纤维(纸浆)充分打浆,对纤维进行原纤化,然后利用这些纤维进行抄纸后,利用超级轧光等进行轧光加工(加压)。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分隔部件3的厚度为20~60μm左右,密度也为0.9g/cm3以上,也出现几乎接近1g/cm3或更大的分隔部件,与一般的纸(厚度约为100~150μm,密度约为0.6~0.8g/cm3左右)相比,形成了细密且高密度的结构。另外,在气体遮蔽性方面,现有的是在多孔纸等上作为填隙材料敷涂聚乙烯醇来提高透气阻力度,但如果是像上述那样高密度化的分隔部件3,即使不进行这样特别的加工,由于高密度而由纤维素纤维本身塞住孔,因此确保了5,000秒/100cc左右。
使用这样的细密的高密度化的分隔部件3时,问题关键是与间隔保持部件4的接合。向本实施方式中所讨论的向分隔部件3中注入熔融树脂进行接合的情况下,虽然也与树脂和分隔部件3的润湿性等相关,但树脂进入微细的空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能得到足够的锚定效果。因此,分隔部件3与树脂的各个表面是仅仅依靠范德华力、氢键结合或化学结合而接合的状态,一旦撕扯,在分隔部件3与树脂的界面就会发生剥离,不能充分得到接合部的长期可靠性。
间隔保持部件4具有在层积单位构成部件2时将通风路的高度保持固定的作用。具体是,间隔保持部件4包括遮蔽肋5和间隔肋6,遮蔽肋5构成热交换元件1的外框,为了防止空气从热交换元件1的两端泄漏,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地设置在两端,间隔肋6与遮蔽肋5平行,按规定间隔设置多根,在层积热交换元件1时保持层积方向的分隔部件3的间隔,形成通风路。
如图2所示,遮蔽肋5被形成在单位构成部件2的周缘部,包括:在分隔部件3的表面的两侧分别与一次气流A的流动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第一遮蔽肋5a;在分隔部件3的背面的两侧分别与二次气流B的流动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第二遮蔽肋5b。
间隔肋6包括:与第二遮蔽肋5b连接、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上述第一遮蔽肋5a之间的第一间隔肋6a;与第一遮蔽肋5a连接、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第二遮蔽肋5b之间的第二间隔肋6b。
另外,该遮蔽肋5与间隔肋6的高度必须是分隔部件3即使含有湿气而膨胀也不会阻塞风路的高度。
另外,形成有弯曲抑制肋7,该弯曲抑制肋7在相邻的间隔肋6之间与间隔肋6平行地按规定间隔设置多根,抑制因分隔部件3弯曲导致的风路阻塞。
具体是,弯曲抑制肋7包括:与第二遮蔽肋5b连接、按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在第一间隔肋6a之间的第一弯曲抑制肋7a;与第一遮蔽肋5a连接、按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在第二间隔肋6b之间的第二弯曲抑制肋7b。
该弯曲抑制肋7被形成得比间隔保持部件4高度更低,宽度也更窄,这些遮蔽肋5、间隔肋6以及弯曲抑制肋7在表侧和背侧错开90度地形成在分隔部件3的表面和背面的两面上。另外,弯曲抑制肋7优选形成又细又薄的形状,以便尽可能地抑制通风的压力损失,避免阻碍分隔部件3的传热面积、透湿面积。因此,弯曲抑制肋7优选肋的高度低,肋的宽度窄。具体是,为了避免在层积时与上层和下层的弯曲抑制肋7干涉(接触),弯曲抑制肋7的肋高度优选低于间隔肋6的肋高度的1/2。另外,弯曲抑制肋7的肋宽度由于是阻碍传热面积、透湿面积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在成形时尽可能地窄。
另外,这可以通过向形成了遮蔽肋5、间隔肋6、弯曲抑制肋7的形状的模具中在成形之前放入上述分隔部件3后进行成形来实现。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适当地设置用于在层积时定位的凹凸或孔、用于支撑将成形品压出的脱模器的部分等。通过这些发挥在层积多个时保持分隔部件3的间隔的作用。
单位构成部件2大致形成方形(一次气流A与二次气流B直交的情况下)或平行四边形(一次气流A与二次气流B斜交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在分隔部件3成形时由于插入位置偏移造成制造缺陷,并且为了提高针对空气泄漏的可靠性,遮蔽肋5一般被设计成宽度大于间隔肋6。另外,尤其是一旦间隔肋6在分隔部件3上的占有面积增加,就会损失分隔部件3的直接传热、透湿面积,因此优选该肋的宽度尽可能窄。由于宽度窄,所使用的树脂量也会减少。间隔保持部件4使用的树脂是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AS)、聚碳酸酯(PC)等一般的树脂,可成形为所需要的形状即可。通过这样利用树脂成形出肋,可以抑制间隔保持部件4因湿度引起的变形,形成稳定的通风路。另外,这些树脂可以添加阻燃剂进行难燃处理,或添加无机成分来实现提高尺寸稳定性、强度。另外,根据用途添加发泡剂(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使树脂起泡,也可以实现树脂量等的降低。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C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形成由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8从两侧将分隔部件3的两面夹入的结构。
剥离抑制肋8具有与经由分隔部件3从相反侧进行夹持的第二弯曲抑制肋7b基本相同的形状。另外,该剥离抑制肋8的一端部与第一弯曲抑制肋7a接合,另一端部与第一遮蔽肋5a接合。
但如果剥离抑制肋8太大,就会妨碍在流路中流动的气流,因此优选尽可能薄。但如果太薄,就不能强于分隔部件3发生变形的力,因此,剥离抑制肋8的高度必须控制在分隔部件3的厚度以上且一个通风路高度的15%以下,优选10%以下。另外,为了避免妨碍与剥离抑制肋8接触的气流,不仅是高度,其形状也优选避免对气流具有大的阻力。
另外,虽然第二弯曲抑制肋7b、剥离抑制肋8在与分隔部件3之间不具有足够的锚定效果,但第二弯曲抑制肋7b、剥离抑制肋8与分隔部件3之间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化学结合进行接合。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8的截面图。
在上述的图3中,利用图4(a)的图案即截面方形进行了说明,但考虑到通风路的空气阻力,如图4(b)~(d)所示,与剥离抑制肋8接触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截面形状较好的是形成为山型形状、梯形、椭圆形等气流的湍流少的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8将分隔部件3夹入,从而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分隔部件3要伸长变形,对于向接合面垂直作用的剥离分隔部件3的方向的力,剥离抑制肋8可以压住分隔部件3。另外,剥离抑制肋8的一端部与第一弯曲抑制肋7a接合,另一端部与第一遮蔽肋5a接合,剥离抑制肋8的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可以抑制分隔部件3的变形。
另外,由于利用弯曲抑制部件7b和剥离抑制肋8将分隔部件3夹入,从而吸收水分的面积缩小,因此接合面的分隔部件3的伸缩量也可以缩小,随着变形产生的力也会减少。另外,由于利用该剥离抑制肋8将分隔部件3夹入(覆盖),即便分隔部件3的面积缩小,由于在该部分的相反侧存在有第二弯曲抑制肋7b,因此可进行热交换的面积并未缩小。因此,热交换效率不会因夹入而降低。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图3中,剥离抑制肋8的一端部与第一弯曲抑制肋7a接合,另一端部与第一遮蔽肋5a接合,但也并不一定在两个端部与第一弯曲抑制肋7a、第一遮蔽肋5a接合。即便仅通过利用剥离抑制肋8和第二弯曲抑制肋7b将分隔部件3的两面夹入,也可以利用剥离抑制肋8的重量抑制分隔部件3的剥离。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8将分隔部件3夹入的结构,而即便是利用第一弯曲抑制肋7a、第一遮蔽肋5a、第二遮蔽肋5b、第一间隔肋6a、第二间隔肋6b与剥离抑制肋8将分隔部件3夹入的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该剥离抑制肋8可以设置在第一遮蔽肋5a、第二遮蔽肋5b、第一间隔肋6a、第二间隔肋6b、第一弯曲抑制肋7a、第二弯曲抑制肋7b的全部上,也可以设置在一部分上。通过增加设置剥离抑制肋8的部位,抑制剥离的效果会更大。
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由于是利用树脂将分隔部件夹入的结构,所以可使用细密且高密度的高性能的分隔部件,即使是细的间隔保持部件的肋形状,通过抑制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使分隔部件弯曲所引起的与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的剥离,从而得到通风阻力低、全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元件。
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2的C部分的放大图。另外,第二实施方式除了剥离抑制肋的结构以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只着重于说明剥离抑制肋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9将分隔部件3夹入、且一部分贯通的结构(将分隔部件3夹入地使第二弯曲抑制肋7b与剥离抑制肋9形成一体)。
但如果剥离抑制肋9太大,就妨碍在流路中流动的气流,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优选尺寸尽可能小。
就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剥离抑制肋9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9的制造工序的模具截面图。
如图6所示,首先,将分隔部件3安置在具有形成了剥离抑制肋9的形状的凹部即上模凹部10a的上模10,堵住上模凹部10a(S1、S2)。然后,安置具有形成了弯曲抑制肋7的形状的凹部即下模凹部11a的下模11(S3)。另外,在该下模11具有可以注入熔融树脂的树脂注入口12。此时,必须安置成通过上模凹部10a和下模凹部11a形成的空间利用分隔部件3隔开。另外,在被隔开的空间中,将由分隔部件3和下模凹部11a形成的空间作为空间A13,将由分隔部件3和上模凹部10a形成的空间作为空间B14。然后,从设置在下模11的树脂注入口12注入熔化了热塑性树脂而得的熔融树脂(S4)。一旦注入熔融树脂,空间A13内就逐渐被熔融树脂充满。由于注塑成型时的熔融树脂的注入压力很高,因此力向着压力低的空间B14施加,分隔部件3被顶破(S5)。此时,分隔部件3在最受压的部分、即隔开空间A13和空间B14的分隔部件3的中心部附近破裂。并且,由于分隔部件3破裂,空间A13内的压力被向空间B14的方向释放,熔融树脂被向空间B14内注入,并逐渐充满(S6)。这样,弯曲抑制肋7由空间A13成形,剥离抑制肋9由空间B14成形。并且,分隔部件3形成一部分由弯曲抑制肋7和剥离抑制肋9贯通地被夹入的结构。但当熔融树脂顶破分隔部件3时,首先高压的熔融树脂挤压分隔部件,分隔部件3逐渐伸长,最终在成为分隔部件3的断裂伸长率以上的情况下破裂。如果上模凹部10a的高度低,则当分隔部件3伸长后,向上模凹部10a的壁面附着,以分隔部件3未破裂的状态将熔融树脂填充到上模凹部10a。因此,为了更可靠地接合分隔部件3与熔融树脂,优选使分隔部件3破裂,而为此,上模凹部10a的高度(换言之剥离抑制肋9的高度)H和上模凹部10a与分隔部件3的接触部的宽度(换言之剥离抑制肋9与分隔部件3的接触面的最小宽度尺寸)W的关系很重要,两者之比H/W大是优选的,进一步优选H/W 0.5。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抑制肋9的截面图。
在上述的图5的说明时,使用了图7(a)的截面椭圆形状图案的图,但考虑到通风路的空气阻力,如图7(b)所示,与剥离抑制肋9接触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截面形状优选形成为山型形状等气流的湍流少的形状。尤其是,如果形成像图7(c)那样的截面梯形形状,除了具有降低在通风路中流动的通气阻力的效果之外,还可以提高相对模具的脱模性。
而且,从图7(c)的H方向看的图如(d)~(f)所示。在(d)中,分隔部件3与剥离抑制肋9接触的部分的形状是圆形,剥离抑制肋9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是圆形,即所谓的圆锥型。在(e)中,分隔部件3与剥离抑制肋9接触的部分的形状是椭圆形,剥离抑制肋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也是椭圆形,即所谓的椭圆锥型。另外,该椭圆锥形相对于空气的流动形成长条形状。而且,在(f)中,分隔部件3与剥离抑制肋9接触的部分的形状是圆形,剥离抑制肋9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即所谓的圆锥-椭圆锥混合型。另外,该椭圆锥形状相对于空气的流动形成长条形状。
剥离抑制肋9由于被设置在弯曲抑制肋7、间隔肋6、遮蔽肋5之上,因此不会超出这些肋。因此,在分隔部件3与剥离抑制肋9接触的部分的形状是圆形的情况下,与是椭圆形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将分隔部件3夹入的面积更大,因此,(d)和(f)将分隔部件夹入的面积更大,粘合力也更大。另外,与所谓的圆锥型的剥离抑制肋9相比,在相对于在通风路内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为长条形状(Lf>Lw)即所谓的椭圆锥型、圆锥-椭圆锥型的剥离抑制肋的(e)、(f)的情况下,通风阻力更小。因此,为了满足分隔部件3的粘合力和通风阻力降低这两个条件,较为优选的是(f)即圆锥-椭圆锥混合型。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通过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9将分隔部件3夹入,从而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分隔部件3要伸长变形,对于向接合面垂直作用的剥离分隔部件3的方向的力,剥离抑制肋9可以压住分隔部件3。
除了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9将分隔部件3夹入的结构以外,还形成一部分贯通的结构(夹住分隔部件3地使第二弯曲抑制肋7b与剥离抑制肋9形成一体),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只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8夹住分隔部件3的情况相比,可以借助树脂流入顶破的面的凹凸来得到更强的锚定效果,具有可形成更牢固的结合的效果。另外,由于作为剥离抑制肋9使用的树脂的体积也小于第一实施方式,因此,使用的树脂量也减少。另外,树脂可以添加阻燃剂进行难燃处理或添加无机成分来实现尺寸稳定性和强度的提高,或者,根据用途添加发泡剂(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使树脂起泡,也可以实现树脂量的降低等,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利用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9将分隔部件3夹入且一部分贯通的结构(夹住分隔部件3地使第二弯曲抑制肋7b与剥离抑制肋9形成一体),但即便是利用第一弯曲抑制肋7a、第一遮蔽肋5a、第二遮蔽肋5b、第一间隔肋6a、第二间隔肋6b与剥离抑制肋9将分隔部件3夹入且一部分贯通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同样的效果。
另外,该剥离抑制肋9既可以设置在第一遮蔽肋5a、第二遮蔽肋5b、第一间隔肋6a、第二间隔肋6b、第一弯曲抑制肋7a、第二弯曲抑制肋7b的全部上,也可以设置在一部分上。通过增加设置剥离抑制肋9的部位,抑制剥离的效果会变大。
如果为了抑制分隔部件3的剥离而设置很多剥离抑制肋9,虽然可以抑制分隔部件3的剥离,但剥离抑制肋9在通风路内所占的比例增大,因此通风阻力增大。相反,如果只设置很少的剥离抑制肋9,虽然剥离抑制肋9在通风路内所占的比例可变小,但有可能分隔部件3的弯曲加大而导致通风阻力增大,结果通风阻力增大。因此,为了将通风阻力抑制得小,需要研究剥离抑制肋9的配置间隔。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元件的剥离抑制肋的配置间隔的说明图。另外,图8是从图5的F方向看的第二弯曲抑制肋7b和剥离抑制肋9的截面图。
图8(a)是层积了单位构成部件2的图,该单位构成部件2在将第一遮蔽肋5a与最近的第一弯曲抑制肋7a之间连接的第二弯曲抑制肋7b上具有三个剥离抑制肋9。另外,在本说明中着重于将第一遮蔽肋5a与第一弯曲抑制肋7a之间连接的第二弯曲抑制肋7b上的剥离抑制肋,但不局限于此。
设通风路的高度为g[mm],剥离抑制肋9的配置间隔为p[mm],分隔部件3的膨胀时的尺寸变化率为σ。尺寸变化率为σ是用分隔部件3的膨胀部分的长度除以膨胀前的分隔部件的基准。另外,将分隔部件的膨胀部分的长度尺寸为在相对湿度无限接近100%RH的环境条件下将分隔部件3放置足够时间之后膨胀完毕时的膨胀部分的尺寸。
利用图8(b)就利用分隔部件3使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完全阻塞的条件进行说明。
由于可以认为在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大致相同,因此可以认为在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的构成上面和下面的分隔部件3的对面位置上的伸长率相同。因此,一旦构成上面和下面的分隔部件3分别阻塞通风路的一半,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整体就完全阻塞。以下表示像这样上面或下面的分隔部件3分别阻塞通风路的一半的条件。
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的上面或下面的分隔部件3充分膨胀后的分隔部件3的长度是p(1+σ)。另外,利用分隔部件3阻塞风路的一半所需要的长度是p+2(g/2)。因此,在满足
(数式1)p(1+σ)=p+2(g/2)
即,
(数式2)p=g/σ
的关系时,分隔部件3完全阻塞通风路。从而,为了防止分隔部件2完全阻塞通风路,需要满足
(数式3)p<g/σ
的关系。
为了满足上述(数式3)的条件而配置剥离抑制肋9,从而可以避免分隔部件3完全阻塞通风路的情形。
另外,即使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的构成上下面的分隔部件3没有完全阻塞通风路,一旦分隔部件3彼此粘合,会发生涂敷在表面的涂料剥离的问题、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分隔部件3要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时的恢复速度变慢的问题。因此,优选的是以防止最近的剥离抑制肋9之间的构成上下面的分隔部件2彼此粘合的方式配置剥离抑制肋9。
利用图8(c)就分隔部件3开始接触的条件进行说明。
分隔部件3弯曲最厉害的点是距离剥离抑制肋9最远的位置即剥离抑制肋9之间的中间点,因此,该中间点到达风路的高度g[mm]的中间点时,分隔部件2就有可能开始彼此接触。一个通风路的上面或下面的分隔部件充分膨胀之后的分隔部件2的长度是p(1+σ)。因此,在满足
(数式4) g / 2 =
( ( 1 + σ ) p 2 ) 2 - ( p 2 ) 2
(数式5) p =
g σ ( σ + 2 )
的关系时,构成通风路的上下面的分隔部件3开始彼此粘合。因此,为了避免分隔部件3彼此粘合,必须满足
(数式6) p <
g &sigma; ( &sigma; + 2 )
的关系。如(数式3)和(数式6)所示,剥离抑制肋9的配置间隔与通风路的高度g成正比,与尺寸变化率σ成反比。因此,如果通风路的高度高,就可以放大配置间隔,如果使用尺寸变化率大的分隔部件,就必须缩小配置间隔。
另外,在设置剥离抑制肋9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剥离抑制肋9的位置在一个通风路内,如果尽可能地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排列,则通风阻力就可以更低,优选这个方式。例如,如(a)所示,在直线流路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剥离抑制肋9也排列成与通风路的侧壁平行的直线状。另外,如(b)所示,在有弯曲部的流路中,优选的是排列在大致与这些通风路的壁面平行的直线上配置剥离抑制肋9。此外,在通风路阶段性地放大、收缩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沿着流动的流体的流线设置剥离抑制肋9。
附图标记说明
1 热交换元件,2 单位构成部件,3 分隔部件,4 间隔保持部件,5 遮蔽肋,5a 第一遮蔽肋,5b 第二遮蔽肋,6 间隔肋,6a 第一间隔肋,6b 第二间隔肋,7 弯曲抑制肋,7a 第一弯曲抑制肋,7b 第二弯曲抑制肋,8 剥离抑制肋,9 剥离抑制肋,10 上模,10a 上模凹部,11 下模,11a 下模凹部,12 树脂注入口,13 空间A,14 空间B,A 一次气流,B 二次气流。

Claims (14)

1.一种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层积单位构成部件,所述单位构成部件具备具有传热性和透湿性的分隔部件以及将所述分隔部件保持成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侧的一次气流和与所述一次气流交叉地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侧的二次气流借助所述分隔部件进行热和湿度的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保持部件包括: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遮蔽肋,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二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遮蔽肋,
与所述第二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遮蔽肋之间的第一间隔肋,以及
与所述第一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遮蔽肋之间的第二间隔肋,
所述热交换元件具备与所述间隔保持部件一起将所述分隔部件的两面夹入的剥离抑制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设置在所述间隔保持部件之中的第一遮蔽肋、第二遮蔽肋、第一间隔肋以及第二间隔肋的至少一者上。
3.一种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层积单位构成部件,所述单位构成部件具备具有传热性和透湿性的分隔部件、将所述分隔部件保持成规定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以及抑制所述分隔部件弯曲的弯曲抑制肋,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侧的一次气流和与所述一次气流交叉地经过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侧的二次气流借助所述分隔部件进行热和湿度的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保持部件包括: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遮蔽肋,
在所述分隔部件的背面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二次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遮蔽肋,
与所述第二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遮蔽肋之间的第一间隔肋,以及
与所述第一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遮蔽肋之间的第二间隔肋,
所述弯曲抑制肋包括:
与所述第二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肋之间的第一弯曲抑制肋,以及
与所述第一遮蔽肋连接并按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肋之间的第二弯曲抑制肋,
所述热交换元件具备与所述弯曲抑制部件一起将所述分隔部件的两面夹入的剥离抑制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设置在所述弯曲抑制肋之中的第一弯曲抑制肋和第二弯曲抑制肋的至少一者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保持部件和所述剥离抑制肋以将所述分隔部件一部分贯通的方式连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与所述间隔保持部件之中的所述第一遮蔽肋、所述第二遮蔽肋、所述第一间隔肋以及所述第二间隔肋的至少一者以将所述分隔部件一部分贯通的方式连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抑制肋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抑制肋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剥离抑制肋以将所述分隔部件一部分贯通的方式连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剥离抑制肋与所述分隔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最小宽度尺寸为W,
设所述剥离抑制肋从所述分隔部件起算的高度为H,
此时,所述H和所述W满足H/W 0.5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的与分隔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
所述剥离抑制肋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的与分隔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是大致椭圆形,
所述剥离抑制肋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是大致椭圆形,
这些大致椭圆形沿着空气的流动形成长条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抑制肋的与分隔部件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
所述剥离抑制肋的最高点的截面形状是大致椭圆形,
所述最高点的大致椭圆形沿着空气的流动形成长条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设通过层积所述单位构成部件而形成的通风路的高度为g,
设所述分隔部件膨胀后的膨胀部分的长度除以膨胀前的基准尺寸而得的尺寸变化率为σ,
设所述剥离抑制肋的配置间隔为p,
此时,所述p满足p<g/σ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设通过层积所述单位构成部件而形成的通风路的高度为g,
设所述分隔部件膨胀后的膨胀部分的长度除以膨胀前的基准尺寸而得的尺寸变化率为σ,
设所述剥离抑制肋的配置间隔为p,
此时,所述p满足p< g &sigma; ( &sigma; + 2 ) 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沿着在通风路中流过的流体的流动配置所述剥离抑制肋。
CN201280072450.0A 2012-04-20 2012-06-13 热交换元件 Active CN104246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2/002736 2012-04-20
PCT/JP2012/002736 WO2013157045A1 (ja) 2012-04-20 2012-04-20 熱交換素子
PCT/JP2012/003841 WO2013157056A1 (ja) 2012-04-20 2012-06-13 熱交換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412A true CN104246412A (zh) 2014-12-24
CN104246412B CN104246412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38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450.0A Active CN104246412B (zh) 2012-04-20 2012-06-13 热交换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664452B2 (zh)
CN (1) CN104246412B (zh)
WO (2) WO201315704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336A (zh) * 2016-03-01 2018-12-21 层次控股公司 部分由注塑成型制成的换热器
CN113574343A (zh) * 2019-04-05 2021-10-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230148170A1 (en) * 2021-11-05 2023-05-1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Battery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0439B2 (en) 2011-09-02 2017-11-07 Nortek Air Solutions Canada, Inc. Energy exchange system for conditioning air in an enclosed structure
US9816760B2 (en) 2012-08-24 2017-11-14 Nortek Air Solutions Canada, Inc. Liquid panel assembly
US10352628B2 (en) * 2013-03-14 2019-07-16 Nortek Air Solutions Canada, Inc. Membrane-integrated energy exchange assembly
US10584884B2 (en) 2013-03-15 2020-03-10 Nortek Air Solutions Canada, In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iquid desiccant air delivery system
CN103512416B (zh) * 2013-10-14 2015-12-30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非金属抗腐蚀换热装置及具该换热装置的板式换热器
CN104911878B (zh) * 2014-03-14 2018-12-2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式热交换器
CN108369018A (zh) * 2015-12-22 2018-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CN110785615A (zh) 2017-04-18 2020-02-11 北狄空气应对加拿大公司 被干燥剂增强的蒸发冷却系统和方法
US10823511B2 (en) 2017-06-26 2020-11-03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using a material buildup process
US10113767B1 (en) * 2018-02-01 2018-10-30 Berg Companies, Inc. Air handling unit
US11306979B2 (en) * 2018-12-05 2022-04-19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riblet and turbulator features for improved manufacturability and performance
CN113424007A (zh) * 2019-02-27 2021-09-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元件以及使用了该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JP6806207B1 (ja) * 2019-09-11 2021-01-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801735B2 (ja) * 2019-04-05 2020-1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801734B2 (ja) * 2019-04-05 2020-1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11209223B2 (en) * 2019-09-06 2021-12-2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vane with partial height airflow modifier
EP4343259A3 (en) * 2020-08-21 2024-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element and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device
JP7534976B2 (ja) 2021-02-05 2024-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コア及び熱交換器
JP2022127071A (ja) 2021-02-19 2022-08-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コアの交換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0076A (ja) * 1994-10-11 1996-04-3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素子
CN101405559A (zh) * 2006-03-22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41564A (zh) * 2007-03-30 2010-0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62870A (en) * 1924-10-09 1928-03-20 Stancliffe Engineering Corp Grooved-plate heat interchanger
JPS4719990Y1 (zh) 1970-06-19 1972-07-06
JP2690272B2 (ja) 1994-08-04 1997-12-10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
JPH08110078A (ja) 1994-10-11 1996-04-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H08145588A (ja) 1994-11-18 1996-06-0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素子
JPH09152291A (ja) 1995-11-29 1997-06-1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素子
US5851636A (en) * 1995-12-29 1998-12-22 Lantec Products, Inc. Ceramic packing with channels for thermal and catalytic beds
US6841601B2 (en) * 2001-03-13 2005-01-11 Dais-Analytic Corporation Crosslinke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for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 devices
JP2004535270A (ja) * 2001-03-13 2004-11-25 ダイス アナリティック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熱及び水分の交換装置
JP4094318B2 (ja) 2002-03-28 2008-06-04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交換膜および熱交換素子
US8684274B2 (en) * 2003-05-16 2014-04-01 Kambix Innovations, Llc Cooling enhancements in thin films using flexible complex seal due to temperature increase or thermal load increase
CN100402966C (zh) * 2003-06-05 2008-07-16 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4206894B2 (ja) * 2003-10-15 2009-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全熱交換素子
JP2007100997A (ja) 2005-09-30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素子
JP2007285691A (ja) * 2006-03-22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
US8002023B2 (en) 2006-03-22 2011-08-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7285598A (ja) * 2006-04-17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
JP2008070046A (ja) 2006-09-14 2008-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素子
KR20080060933A (ko) * 2006-12-27 2008-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장치의 열교환기
US8157891B2 (en) * 2008-01-14 2012-04-17 Dpoint Technologies Inc. Cross-pleated membrane cartridge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ross-pleated membrane cartridges
JP5568231B2 (ja) * 2008-11-07 2014-08-06 日本ゴア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9429366B2 (en) * 2010-09-29 2016-08-30 Kraton Polymers U.S. Llc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ion sulfonated block copolymer laminate membrane
WO2013157040A1 (ja) 2012-04-18 2013-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素子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0076A (ja) * 1994-10-11 1996-04-3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素子
CN101405559A (zh) * 2006-03-22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41564A (zh) * 2007-03-30 2010-0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元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336A (zh) * 2016-03-01 2018-12-21 层次控股公司 部分由注塑成型制成的换热器
CN113574343A (zh) * 2019-04-05 2021-10-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13574343B (zh) * 2019-04-05 2023-10-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230148170A1 (en) * 2021-11-05 2023-05-1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Battery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7056A1 (ja) 2013-10-24
US20150053381A1 (en) 2015-02-26
US9664452B2 (en) 2017-05-30
US20170227300A1 (en) 2017-08-10
WO2013157045A1 (ja) 2013-10-24
US10352629B2 (en) 2019-07-16
CN104246412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6412A (zh) 热交换元件
CN104246411B (zh) 热交换元件及空气调节装置
EP2932949A1 (en) Breathable structural web and breathable structural web-forming apparatus
CN102481881B (zh) 汽车用内装材
EP2146171B1 (en) Heat exchanger element and heat exchanger
JP2009154150A (ja) エアフィルタ
JP2006528069A (ja) 複合流体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CN102164777A (zh) 隔热防音材以及车辆的隔热防音构造
CN214239814U (zh) 隔热保温复合板
CN114683627A (zh) 隔热保温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797328B2 (ja) 熱交換素子
JP2015102593A (ja) 吸音材
US7883596B2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making noise absorber carpet and a noise absorber carpet made therefrom
JPH079632A (ja) 成形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100743Y (zh) 湿膜加湿机滤芯
CN204454979U (zh) 双面胶带
JP2006097958A (ja) 熱交換器
CN205980839U (zh) 一种高效直接接触式水‑气换热装置
JP2013257107A (ja) 熱交換素子及び熱交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04073958A1 (ja) 立体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656130Y (zh) 一种湿膜膜材
JP2005024207A (ja) 熱交換器
CN218906583U (zh) 冲散入厕无纺布
WO2022172339A1 (ja) 対向流型全熱交換素子用の仕切板、対向流型全熱交換素子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07224731U (zh) 热复合防起泡kt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