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656B -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656B
CN104185656B CN201380012262.3A CN201380012262A CN104185656B CN 104185656 B CN104185656 B CN 104185656B CN 201380012262 A CN201380012262 A CN 201380012262A CN 104185656 B CN104185656 B CN 104185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oly
resin composition
polyarylene sulfide
w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22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656A (zh
Inventor
小柳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5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4Poly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26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体,所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和酸值为65~150[mgKOH/g]的范围的烯烃蜡(B),该烯烃蜡(B)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5质量份的范围,并且该烯烃蜡(B)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物性、脱模性优异,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优异。

Description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PAS树脂),更详细而言,涉及机械物性、耐热性、成型加工性优异、并且与环氧树脂等其它树脂的粘接性优异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成型加工性、尺寸稳定性优异,利用这些特性,作为电气/电子设备部件、汽车部件材料等而使用。
此外,对于这些部件,作为其二次加工,常常见到与由环氧树脂等形成的部件材料粘接的情况。然而,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与其它树脂的粘接性、特别是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较差。因此,在例如利用环氧系粘接剂的聚亚芳基硫醚彼此的接合、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与其它材料的接合、或者利用环氧树脂的电气/电子部件的封装等时,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以下有时仅称为粘接性)差成为问题。
在此,作为改良这样的部件材料的粘接性的方法,提出将成型品表面以机械方式或化学方式进行粗糙化而利用其锚固效果提高粘接强度的方法,作为该方法,例如已知使铬酸酐与硫酸的混合液、傅-克反应催化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液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包含氯磺酸与二氯乙烷的处理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使用对人体有毒的危险药物,往往在安全卫生方面、废水处理等环境方面残留问题,不能说是实用的方法。
此外,也提出了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中添加巴西棕榈蜡而改良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然而,虽然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粘接性改良上呈现某种程度的效果,但在实用中很难说是充分的水平,此外,机械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为了改善粘接性与机械强度的降低,还提出了在包含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与填充剂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中添加作为脱模剂的氧化聚乙烯蜡来改良成型品的脱模性与机械特性的平衡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然而,该情况下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粘接性效果也低,在实用中很难说是充分的水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089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118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272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012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26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希望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机械物性、脱模性优异、并且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得到改良的聚亚芳基硫醚组合物以及其成型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等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中添加高酸值的烯烃蜡,从而机械物性、脱模性优异、并且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提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和酸值为65~150[mgKOH/g]的范围的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的烯烃蜡(B),该烯烃蜡(B)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5质量份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机械物性、脱模性优异、并且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得到改良的聚亚芳基硫醚组合物以及其成型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脱模剂“LicolubCE2”的FT-IR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和酸值为65~150[mgKOH/g]的范围的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的烯烃蜡(B),该烯烃蜡(B)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5质量份的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具有将芳香族环和硫原子键合而成的结构作为重复单元的树脂结构,具体而言,为将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部位作为重复单元的树脂。
(式(1)中,R1以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硝基、氨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
在此,对于前述式(1)所示的结构部位,该式中的R1以及R2从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的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氢原子,此时,可以列举出下述式(2)所示的在对位键合的结构部位、以及下述式(3)所示的在间位键合的结构部位。
其中,特别是重复单元中的硫原子对芳香族环的键合为前述结构式(2)所示的在对位键合的结构时,在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的耐热性、结晶性的方面优选。
此外,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也可以不仅含有前述式(1)所示的结构部位,还以与前述式(1)所示的结构部位的总和的30摩尔%以下的量含有下述结构式(4)~(7)所示的结构部位。
在本发明中,上述式(4)~(7)所示的结构部位为10摩尔%以下时,从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中包含上述式(4)~(7)所示的结构部位的情况下,作为它们的键合方式,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均可。
此外,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也可以在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下述式(8)所示的3官能性的结构部位、或者萘硫醚键等,相对于与其它结构部位的总摩尔数,优选为3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1摩尔%以下。
此外,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在300℃下测定的熔融粘度(V6)为2~1000[Pa·s]的范围。其中,在300℃下测定的熔融粘度(V6)表示,使用流动试验仪,使用温度300℃、载荷1.96MPa、孔长度与孔直径的、前者/后者的比为10/1的孔保持6分钟之后的熔融粘度。此外,对于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其非牛顿指数为0.90~2.00的范围。使用线型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时,非牛顿指数为0.90~1.2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95~1.15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95~1.10。这样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机械物性、流动性、耐磨耗性优异。其中,非牛顿指数(N值)为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在300℃、孔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L/D=40的条件下测定剪切速度以及剪切应力,使用下述式而算出的值。
SR=K·SSN(II)
[其中,SR表示剪切速度(秒-1),SS表示剪切应力(达因/cm2),并且K表示常数。]N值越接近1,聚亚芳基硫醚为越接近线状的结构,N值越高表示为分支越多的结构。
作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1)使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共聚成分在硫与碳酸钠的存在下聚合的方法;2)使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共聚成分在极性溶剂中、硫醚化剂等的存在下聚合的方法;3)使对氯苯硫酚、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共聚成分自缩合的方法;4)在有机极性溶剂中,使硫醚化剂与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共聚成分反应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之中,4)的方法是通用的,是优选的。反应时,为了调节聚合度,可以添加羧酸、磺酸的碱金属盐、或添加氢氧化碱(alkalihydroxide)。上述4)方法之中,特别优选通过如下方法而得到的物质:通过以水可以从反应混合物去除的速度将含水硫醚化剂导入到加热了的包含有机极性溶剂和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并在有机极性溶剂中使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硫醚化剂反应,以及将反应体系内的水分量控制在相对于1摩尔该有机极性溶剂为0.02~0.5摩尔的范围,从而制造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平07-228699号公报);在固态的碱金属硫化物以及非质子性极性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边将有机酸碱金属盐控制为相对于1摩尔硫源为0.01~0.9摩尔并将反应体系内的水分量控制为相对于1摩尔非质子性极性有机溶剂为0.02摩尔的范围边使多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碱金属水硫化物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反应的方法(参照WO2010/058713号小册子)。
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CO-O-CO-)的烯烃蜡(B)(以下有时仅简称为烯烃蜡(B))由于具有包括羧基以及羧酸酐基的极性基团、和包括烯烃的非极性基团,因此为成型时极性基团在树脂成型物侧取向、相反地非极性基团在模具侧取向从而作为脱模剂发挥作用的具有烯烃结构的蜡。其中,本发明中,蜡是指通过聚合而制造、通常在25℃下为固体状的低分子量树脂,其作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中的添加剂呈现脱模效果。通常,是指分子量(Mn)为250~10000的范围、优选为300~7000的范围的物质。分子量不足250时,在熔融混炼时等容易从真空通气孔挥发,存在难以发挥作为脱模剂的效果的倾向。此外,成型中,有时蜡超出必要地渗出而导致模具污染。另一方面,分子量超过10,000时,存在难以渗出的倾向,有时作为脱模剂的效果降低。
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的烯烃蜡(B)可以列举出通过对烯烃蜡(B)进行后处理而使其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优选用马来酸和/或马来酸酐进行后处理而改性的物质。作为该烯烃蜡(B),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蜡和/或1-烯烃聚合物,可得到极其良好的脱模效果。作为聚乙烯蜡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现在通常周知的方法,可以列举出将乙烯在高温高压下聚合的方法、将聚乙烯热分解的方法、自聚乙烯聚合物将低分子量成分分离纯化的方法等。进而,还可以列举出在使乙烯和/或1-烯烃聚合或共聚时将可以与上述单体共聚的含有羧基和/或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优选马来酸酐或马来酸酐以及马来酸共聚的方法,进行上述共聚而成的物质以高浓度且稳定地含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因此优选。作为1-烯烃,可以列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1-二十一碳烯,1-二十二碳烯,1-二十三碳烯,1-二十四碳烯,1-二十五碳烯,1-二十六碳烯,1-二十七碳烯,1-二十八碳烯,1-二十九碳烯等。构成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蜡(B)的脂肪族烃基可以使用直链型、支链型两者,此外,也可以在一部分中含有不饱和键、酯键、醚键。作为这样的烯烃蜡(B)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DIACARNA3(三菱化学株式会社)、LicolubCE2(ClariantJapanCo.,Ltd.)。
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蜡(B)的酸值为65mgKOH/g以上且150mgKOH/g以下,优选为70mgKOH/g以上且12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mgKOH/g以上且90mgKOH/g以下。酸值影响成型物与环氧树脂等其它树脂的粘接性。酸值可以通过依据JISK3504的方法而测定。具体而言,作为中和1g蜡类中所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而测定。以下的例子中,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而测定。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蜡(B)与通常作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脱模剂而使用的蜡相比,酸值更高。因此,在成型物表面渗出的烯烃蜡(B)不仅发挥优异的脱模效果,而且使与环氧树脂等其它树脂的粘接性良好,因此优选。
本发明中使用的烯烃蜡(B)的滴点为5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6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滴点可以通过依据ASTMD127的方法而测定。具体而言,作为使用螺纹接头(nipple)、熔融的蜡从螺纹接头最初滴下时的温度而测定。以下的例子中,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而测定。滴点处于上述范围内时,烯烃蜡(B)不仅使成型物自模具的脱模性良好,而且对连续成型性也赋予适宜的影响。进而,处于上述范围内时,烯烃蜡(B)变得容易在成型物表面渗出。此外,将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时,烯烃蜡(B)充分地熔融。由此,烯烃蜡(B)大致均匀地分散在成型物中。因此,可以抑制成型物表面的烯烃蜡(B)的偏析,可以减少模具的污染、成型物的外观恶化。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中的烯烃蜡(B)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1质量份以下、进而为0.1质量份以上且0.5质量份以下。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成型物自模具的脱模性优异。进而,与环氧树脂等其它树脂的粘接性优异。此外,也可以抑制成型时的模具的污染、成型物的外观恶化。
本发明中,在不损害通过使用烯烃蜡(B)而获得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组合使用其它脱模剂。作为可以组合使用的其它脱模剂,例如可以列举出巴西棕榈蜡等天然蜡、硬脂酸锌等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氧化或未氧化聚乙烯蜡等聚烯烃蜡。
进而,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了进一步改善强度、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除上述成分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填料(C)。
作为填料,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以使用公知惯用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颗粒状、纤维状等各种形状的填料等。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硅烷化玻璃纤维、陶瓷纤维、芳纶纤维、金属纤维、钛酸钾、碳化硅、硫酸钙、硅酸钙等纤维、硅灰石等天然纤维等纤维状的填料。此外,可以使用硫酸钡、硫酸钙、粘土、叶蜡石、膨润土、绢云母、沸石、云母(mica)、云母、滑石、绿坡缕石、铁氧体、硅酸钙、碳酸钙、碳酸镁、玻璃微珠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填充剂不是必需成分,通过相对于100质量份前述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添加大于0质量份、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且250质量份以下,从而可以根据添加的填充剂的目的而提高强度、刚性、耐热性、放热性以及尺寸稳定性等各种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只要为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则在成型加工时作为添加剂可以含有着色剂、耐热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发泡剂、防锈剂、阻燃剂、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此外,根据用途可以适当地制成配混有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醚酮、聚芳撑(polyarylene)、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二氟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液晶聚合物等合成树脂、或者聚烯烃系橡胶、氟橡胶、有机硅橡胶等弹性体、偶联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填充剂等添加剂的树脂组合物来使用。
这些添加剂的用量根据各自目的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在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1000质量份的范围内、根据不会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目的、用途而适当调整来使用即可。此外,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也根据各自目的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例如,偶联剂可以在预先用填充剂进行预处理后使用,优选作为添加剂单独使用。作为这样的偶联剂,可以使用硅烷系、钛系等偶联剂。其中,优选硅烷偶联剂,进而可以列举出具有与羧基反应的官能团(例如环氧基、异氰酸根、氨基、羟基)的硅烷偶联剂作为优选的偶联剂。作为这样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出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异氰酸根合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根合丙基三氯硅烷等含异氰酸根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2-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羟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偶联剂的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1~0.5质量份的范围。
进而,本发明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可以制成在上述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用途适当配混有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醚酮、聚芳撑、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二氟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液晶聚合物等合成树脂、或者氟橡胶、有机硅橡胶等弹性体、特别是具有选自由环氧基、氨基、羧基、异氰酸根或下述结构式(1)、结构式(2)所示的部分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的聚烯烃弹性体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来使用。
(其中,结构式(1)、结构式(2)中,R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此外,这些树脂的用量根据各自目的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在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1000质量份的范围内、根据不会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目的、用途而适当调整来使用即可。
本发明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出:以粉末、粒料、细片等各种形态将作为原料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和前述烯烃蜡(B)投入到螺带式混合机(ribbonblender)、亨舍尔混合机、V型搅拌器等中进行干混之后,使用班伯里密炼机混合辊、单螺杆或双螺杆的挤出机以及捏合机等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等。其中,使用具有充分的混炼力的单螺杆或双螺杆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是代表性的。
本发明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可以供给于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复合材料成型(composite)、片、管等挤出成型、拉延成型、吹塑成型、传递成型等各种成型,由于脱模性特别优异而适合于注射成型用途。
本发明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不仅具备聚亚芳基硫醚树脂原本具有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各性能,而且与环氧树脂等除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以外的树脂的粘接性优异。因此,进而广泛用作例如以传感器、LED灯、连接器、插座、电阻器、继电器外壳、开关、线圈骨架、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外壳、振子、各种端子板、变量器、插头、印刷电路板、调谐器、喇叭、麦克风、头戴式耳机、小型电动机、磁头基座、半导体、液晶、FDD滑架、FDD机架、电机刷握、抛物面天线、计算机相关部件等为代表的电器/电子部件;以VTR部件、电视部件、熨斗、吹风机、电饭煲部件、电灶部件、音响部件、音频设备/镭射影碟/光盘等音响设备部件、照明部件、冷库部件、空调部件、打字机部件、文字处理器部件等为代表的家庭、事务电器制品部件、事务用计算机相关部件;以电话相关部件、传真机相关部件、复印机相关部件、清洗用夹具、电动机部件、打火机、打字机等为代表的机械相关部件;以显微镜、双筒望远镜、照相机、表等为代表的光学机器、精密机械相关部件;水龙头阀芯、混合水龙头、泵部件、管接头、水量调节阀、泄压阀、热水温度传感器、水量传感器、水表外壳等的水循环部件;阀交流发电机接线部、交流发电机连接器,IC调节器、LightDeer用电位器基座、排气阀等各种阀、燃料相关/排气系统/吸气系统各种管、吸气喷嘴通气管(airintakenozzlesnorkel)、进气歧管、燃料泵、发动机冷却水接头、化油器主体、化油器隔板、排气气体传感器、冷却水传感器、油温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空调用恒温器基座、取暖热风(Heatinghotairflow)控制阀、散热器电动机用刷握、水泵叶轮、涡轮叶片、雨刷电动机相关部件、配电器(Distributor)、起动器开关、起动继电器、变速器用配线、窗清洗器喷嘴、空调面板开关基板、燃料相关电磁阀线圈、保险丝用连接器、喇叭接线部、电气部件绝缘板、步进电机转子(Stepmotorrotor)、灯座、灯光反射器、灯箱、制动活塞、螺线管绕线管、发动机滤油器、点火装置壳体、HEV用电容器壳体、车速传感器、电缆衬套等汽车/车辆相关部件等各种用途或者纤维或者薄膜用的材料。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熔融粘度]
使用流动试验仪(岛津制作所制造的高化式流动试验仪“CFT-500D型”),测定使用温度300℃、载荷1.96MPa、孔长度与孔直径的、前者/后者的比为10/1的孔保持6分钟之后的熔融粘度。
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4
根据表1以及表2中记载的组成成分以及配混量,用滚筒将各材料均匀地混合。然后,在ToshibaMachineCo.,Ltd.制造的带通气孔的双螺杆挤出机“TEM-35B”中投入前述配混材料,在树脂成分喷出量25kg/hr、螺杆转速250rpm、树脂成分的喷出量(kg/hr)与螺杆转速(rpm)的比例(喷出量/螺杆转速)=0.1(kg/hr·rpm)、设定树脂温度330℃下进行熔融混炼,得到树脂组合物的粒料。
使用该粒料,进行以下的各种评价试验。试验以及评价的结果在表1以及2中示出。
[PAS树脂组合物与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
接着,将所得到的粒料供给到料筒温度设定为320℃的Sumitomo-NesutaruInc.制造的注射成型机(SG75-HIPRO·MIII)中,使用将模具温度调节至130℃的ASTM1号哑铃片成型用模具进行注射成型,得到ASTM1号哑铃片。将所得到的ASTM1号哑铃片从中央2等分,将以与环氧粘接剂的接触面积为50mm2的方式制成的间隔物(厚度:1.8~2.2mm、开口部:5mm×10mm)夹到2等分而成的2枚ASTM1号哑铃片之间,使用夹具固定之后,在开口部中注入环氧树脂(NagaseChemtexCo.,Ltd.制造的2液型环氧树脂、主剂:XNR5002、固化剂:XNH5002、配混比为主剂:固化剂=100:90),在设定为135℃的热风干燥机中进行3小时加热使其固化/粘接。在23℃下冷却1天后拆除间隔物,使用所得到的试验片,在应变速度1mm/min、支点间距离80mm、23℃下使用INSTRONCORPORATION制造的拉伸试验机测定拉伸断裂强度,将其除以粘接面积而得到的值作为环氧粘接强度。
[机械强度]
使用所得到的粒料,制成ISOType-A试验片,通过依据ISO178的方法测定弯曲强度。此时,使用如下的试验片:使用通常的模具制成的试验片;以及,使用具有2处浇口的模具、以在试验片中央部存在焊接部的方式制成的试验片。
表中,“弯曲强度”表示不含焊接部的试验片的弯曲强度,“焊接弯曲强度”表示焊接部分的试验片的弯曲强度。
表1
表2
需要说明的是,表1以及表2中的配混树脂、材料为下述物质。
PPS(A1):聚苯硫醚(DIC株式会社制造的“LR-2G”、熔融粘度(V6)80[Pa·s])
PPS(A2):聚苯硫醚(DIC株式会社制造的“MB600G”、熔融粘度(V6)200[Pa·s])
PPS(A3):聚苯硫醚(DIC株式会社制造的“T-2G”、熔融粘度(V6)55[Pa·s])
蜡(B1):具有羧基以及酸酐基的烯烃蜡(ClariantJapanCo.,Ltd.制造的“LicolubCE2”酸值84mgKOH/g、滴点73℃、在图1中示出FT-IR测定数据。在1857cm-1以及1778cm-1附近具有酸酐的峰。)
蜡(B2):氧化聚乙烯蜡(ClariantJapanCo.,Ltd.制造的“LicolubH12”酸值19mgKOH/g、滴点106℃)
蜡(B3):马来酸改性聚乙烯蜡(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HW2203A”酸值30mgKOH/g、滴点111℃)
蜡(B4):褐煤酸酯蜡(ClariantJapanCo.,Ltd.制造的“LicolubWE4”酸值29mgKOH/g、滴点81℃)
无机填充剂(C1):玻璃纤维(纤维直径10μm、长度3mm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
无机填充剂(C2):碳酸钙(平均粒径5[μm])
Si(D1):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Claims (4)

1.一种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和相对于100质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0.01~5质量份的范围的烯烃蜡(B),
该烯烃蜡(B)的酸值为65~150[mgKOH/g]的范围,并且该烯烃蜡(B)具有羧基以及羧酸酐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烯烃蜡(B)的滴点为50~10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除含有所述成分外,还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为15~250质量份的填充剂(C)。
4.一种成型体,其是将所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成的。
CN201380012262.3A 2012-03-23 2013-03-22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Active CN104185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272 2012-03-23
JP2012067272 2012-03-23
PCT/JP2013/058312 WO2013141364A1 (ja) 2012-03-23 2013-03-22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656A CN104185656A (zh) 2014-12-03
CN104185656B true CN10418565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22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2262.3A Active CN104185656B (zh) 2012-03-23 2013-03-22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75940B2 (zh)
EP (1) EP2829578B1 (zh)
JP (1) JP5510624B2 (zh)
KR (1) KR101445058B1 (zh)
CN (1) CN104185656B (zh)
IN (1) IN2014DN07719A (zh)
MX (1) MX337377B (zh)
WO (1) WO20131413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6972B2 (ja) * 2014-03-27 2016-05-11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体
CN105566909A (zh) * 2014-12-26 2016-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组合物和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电子产品外壳
KR102492258B1 (ko) * 2016-04-26 2023-01-26 에이치디씨폴리올 주식회사 내가수분해성이 우수한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 수지 조성물
WO2018016411A1 (ja) * 2016-07-19 2018-01-25 Dic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WO2018056240A1 (ja) * 2016-09-21 2018-03-29 Dic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CN107200820A (zh) * 2017-06-27 2017-09-26 江门盈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双环庚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102488363B1 (ko) * 2018-04-25 2023-01-17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폴리아릴렌설피드 수지 조성물, 성형품, 복합 성형품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4437B2 (ja) 1986-10-01 1994-10-26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フエニレンスルフイド樹脂成形品の接着法
JPS63118342A (ja) 1986-11-07 1988-05-23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接着性ポリフエニレンサルフアイド樹脂成形品
JP2828653B2 (ja) 1989-04-13 1998-11-25 東ソー株式会社 接着性の改良された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JP2617835B2 (ja) * 1991-08-27 1997-06-0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塗料密着性に優れた潤滑めっき鋼板の製造方法
JPH0616935A (ja) * 1992-07-01 1994-01-25 Mitsubishi Kasei Corp 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
JP3868011B2 (ja) 1993-12-22 2007-01-17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5824767A (en) 1996-07-08 1998-10-20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Poly(arylene sulfide) composition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JP4250815B2 (ja) 1999-07-27 2009-04-08 堺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塩素含有樹脂用安定剤滑剤固体組成物とそれを含む塩素含有樹脂組成物
JP4762401B2 (ja) * 2000-06-29 2011-08-3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EP1243618A4 (en) 2000-06-29 2003-01-29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COMPOSITION
JP4236141B2 (ja) 2000-07-12 2009-03-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フィルムの耐熱滑性層用コーティング剤
JP2003226810A (ja) * 2002-02-06 2003-08-15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DE102004016790A1 (de) * 2004-04-06 2005-11-17 Clariant Gmbh Verwendung von Wachsen als Modifizierungsmittel für gefüllte Kunststoffe
CN102224187A (zh) 2008-11-21 2011-10-19 Dic株式会社 聚芳硫醚树脂的制造方法
JP5528186B2 (ja) 2010-04-12 2014-06-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粉体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マーアロイ、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41364A1 (ja) 2015-08-03
WO2013141364A1 (ja) 2013-09-26
EP2829578B1 (en) 2016-07-20
EP2829578A4 (en) 2015-10-28
MX337377B (es) 2016-03-01
US9475940B2 (en) 2016-10-25
EP2829578A1 (en) 2015-01-28
KR20140101011A (ko) 2014-08-18
KR101445058B1 (ko) 2014-09-26
JP5510624B2 (ja) 2014-06-04
US20150080507A1 (en) 2015-03-19
CN104185656A (zh) 2014-12-03
MX2014011391A (es) 2014-10-14
IN2014DN07719A (zh) 2015-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656B (zh)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CN104204098B (zh)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
KR102471316B1 (ko) 폴리페닐렌 설피드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품
JP2018053003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CN109476915A (zh)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成形品及制造方法
JP2005060454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複合成形体
JP2018053004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8100365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JP2018065965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JP7024932B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828414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製造方法
KR20200128553A (ko) 복합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99526B1 (ko)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체
JP3718075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7070811B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3384171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
KR102488363B1 (ko) 폴리아릴렌설피드 수지 조성물, 성형품, 복합 성형품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JP6201456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8043402A (zh) 聚芳硫醚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8065966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5010158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