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3039A -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3039A
CN104163039A CN201410181710.9A CN201410181710A CN104163039A CN 104163039 A CN104163039 A CN 104163039A CN 201410181710 A CN201410181710 A CN 201410181710A CN 104163039 A CN104163039 A CN 10416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scanning direction
nozzle
module
line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17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3039B (zh
Inventor
末益智志
南云孝夫
冈崎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6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3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3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3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12),将从喷嘴喷出的液滴涂布于在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印刷对象物,在配置于相邻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中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第二行扫描头部(100)最近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1)中,此外,在配置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第一行扫描头部(99)最近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2)中,位于分别对应的位置的喷嘴列的一端的喷嘴各自不在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藉此,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扩大相邻的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并能减小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

Description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注一种使用喷墨装置来制造仪器的方法。喷墨装置具有进行液滴喷出的多个喷嘴,通过一边对喷嘴和印刷对象物的位置关系进行控制一边从喷嘴喷出液滴,来将液滴涂布于印刷对象物。
作为这种喷墨装置的一种,存在一种包括被称为行扫描头部的、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模块头部(具有多个喷出口的液滴喷出头部)的喷墨装置。图7中示出了行扫描头部98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行扫描头部98由多个模块头部620和对其进行保持的框体121构成。行扫描头部是沿着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物体,因此,难以一体制作,但通过将小面积的模块头部排列设置于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上,能制成长条的行扫描头部。
另外,为了实现高精细、高精度的印刷,已知有一种装设有对喷嘴的配置进行了改进了的模块头部的行扫描头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日本专利特开2002-273878号公报)。图8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构成现有的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620的喷嘴600的配置的示意图。
在图8(a)中,使模块头部620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与印刷方向(以下称为主扫描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以下称为副扫描方向)倾斜角度θ。通过使模块头部620倾斜,能使印刷点的印刷间距窄间距化。印刷点表示液滴射中印刷对象物的配置,印刷间距表示印刷点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有如图8(b)那样,在模块头部620上平行地设有两列喷嘴600的列的装置。根据该方式,能进一步使印刷间距窄间距化,并能实现高精细的印刷。
另外,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采用将上述行扫描头部沿副扫描方向(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的结构,以能按每个行扫描头部进行模块头部的更换作业、维修,不会损害模块头部的更换性及维修性,且能构成宽度大的描画线。此时,当未高精度地装设各行扫描头部时,因多个行扫描头部间的相对位置存在误差,会产生射中误差,对于这样的技术问题,关于装设的行扫描头部,已知有下述方式,其包括:根据从行扫描头部喷出的射中误差的识别结果,对各行扫描头部在副扫描方向及θ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分别进行修正的工序;以及根据上述射中误差的识别结果,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喷出图案数据进行修正的工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日本专利特许第4765278号)。
然而,在将上述现有结构的行扫描头部(参照图9的符号99、100)沿副扫描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印刷间距(参照图9的符号P)越细、则行扫描头部彼此的距离(参照图9的符号D)就越小这样的结构。行扫描头部由多个模块头部和对其进行保持的框体构成,因此,是重量较重的物体,为了准确地进行调节行扫描头部间的微小间距的作业,需要较高的技能和经验。即,当装设行扫描头部时、进行副扫描方向及θ轴的调节时,产生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升高这样的技术问题。当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时,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参照图9的符号620a、620b)的位置偏移,液滴的射中精度降低。另外,为了修复模块头部的装设位置,需将行扫描头部从喷墨装置上拆下,再次进行模块头部的对准,然后将行扫描头部装设于喷墨装置,因此,头部装设及位置调节需要大量的时间。
图9是将上述现有结构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及第二行扫描头部100排列配置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上的情况下的行扫描头部及配置于各行扫描头部的端部的模块头部620a、620b的示意图。另外,X轴方向表示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表示副扫描方向。
在图9中,当将模块头部620a、620b的从副扫描轴630起始的倾斜设为θ,将喷嘴600的喷嘴间距设为p,将印刷点110的副扫描方向距离即印刷间距设为P(=p·cosθ),将模块头部620a、620b的短边方向的尺寸设为K,将喷嘴600的喷嘴列内的个数设为n,将模块头部620a、620b间的距离设为d,将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620a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i,将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620b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i,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设为D时,模块头部620a、620b间的距离d及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D满足以下关系式。
(数学式1)
d=n·sinθ·P-K(式1)
(数学式2)
D=d-2·i(式2)
例如,当将模块头部620a、620b相对于副扫描轴的倾斜设为63(deg),并设置成印刷间距P=80(μm)、液滴喷出喷嘴的个数n=150、模块头部620a、620b的短边方向的尺寸K=10(mm)时,模块头部620a、620b间的距离d根据(式1)算出为0.7(mm)。
另外,当将从行扫描头部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i设为0.1(mm)时,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D根据(式2)为0.5(mm),在装设行扫描头部时、进行副扫描方向及θ轴调节时,可知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较高。
另外,在(式1)及(式2)中,模块头部620a、620b的从副扫描轴起始的倾斜θ、模块头部620a、620b的短边方向的尺寸K及模块头部620a、620b的到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i是设计必要条件。由此,为了不改变设计必要条件及印刷间距P就能扩大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D,可知仅有增加喷嘴600的个数n或使模块头部620a、620b相对于副扫描方向的倾斜θ接近90度的方法是有效的。
然而,当为了增加喷嘴600的个数n而在长轴方向上增长模块头部620a、620b时,在模块头部620a、620b的制造过程中热膨胀的影响变大,使制造过程中的偏差变大。因此,产生喷出量不均、不喷出、无法将液滴印刷至期望位置等技术问题。另外,为了不改变印刷间距P并使模块头部620a、620b相对于副扫描方向的倾斜θ接近90度,需要扩大喷嘴间距,由此喷嘴600的个数n也会增加,因此,与上述技术问题相同,在模块头部620a、620b的制造过程中,热膨胀的影响变大,使制造过程中的偏差变大。即,在图9所示的将现有结构的行扫描头部排列配置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上的情况下,行扫描头部间距离D被印刷间距P约束,距离变小,因此,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较高。
另外,在将模块头部620a、620b的喷嘴列的数量设为多列的情况下,同样地,行扫描头部间距离D被印刷间距P约束,距离变小,因此,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扩大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的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使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头部,将液滴涂布于印刷对象物,其特征是,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喷嘴列的模块头部以上述喷嘴列从与上述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轴开始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将沿副扫描方向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的第一行扫描头部及第二行扫描头部排列设置在上述副扫描方向上,当以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为基准,将配置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方向设为上述副扫描方向的正方向,并将从上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大的喷嘴朝向上述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小的喷嘴的矢量的、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的成分的朝向设为上述主扫描方向的正方向时,若在配置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上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上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A,并在配置于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上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上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上述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B,则以上述A比上述B小的方式配置上述液滴喷出头部。
根据本结构,喷嘴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不改变,因此,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第一行扫描头部与第二行扫描头部之间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配置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上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远离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上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上述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C时,以上述A比上述C小的方式配置上述液滴喷出头部。
另外,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和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采用相同的结构,各个行扫描头部的与上述副扫描方向的轴平行的头部端面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另外,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行扫描头部,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和上述第三行扫描头部的配置关系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和上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配置关系是相同的。
另外,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以上述A与上述B的差是形成沿上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上述液滴喷出头部。
另外,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四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以上述A与上述B的差是形成沿上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上述液滴喷出头部。
另外,本发明第七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以上述A与上述C的差是形成沿上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上述液滴喷出头部。
另外,本发明第八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使用行扫描头部组,将从喷嘴喷出的液滴涂布于在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上述印刷对象物,该行扫描头部组以印刷间距相同的方式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行扫描头部,该行扫描头部以喷嘴列将与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作为基准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多个模块头部,该模块头部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单个或多个喷嘴列,其特征是,在配置于上述行扫描头部组所包含的相邻的上述行扫描头部中的一方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另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中,此外,在配置于上述另一方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上述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中,位于分别对应的位置的上述喷嘴列的一端的上述喷嘴各自并不位于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另外,本发明第九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八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模块头部具有一列以上的上述喷嘴列,配置于上述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的各模块头部内的位于上述喷嘴列的上述一端的上述喷嘴分别配置于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
另外,本发明第十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是在上述第八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模块头部具有一列以上的上述喷嘴列,配置于上述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的各模块头部内的位于上述喷嘴列的上述一端的上述喷嘴各自并不在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另外,在本发明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中,使用行扫描头部组,将从喷嘴喷出的液滴涂布于在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印刷对象物上,该行扫描头部组以印刷间距相同的方式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行扫描头部,该行扫描头部以喷嘴列将与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作为基准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沿着上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多个模块头部,该模块头部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单个或多个喷嘴列,其特征是,在配置于上述行扫描头部组所包含的相邻的上述行扫描头部中的一方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另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中,此外,在配置于上述另一方行扫描头部的上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上述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上述模块头部中,使位于分别对应的位置的上述喷嘴组的一端的上述喷嘴各自不位于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根据本结构,喷嘴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不改变,因此,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一方行扫描头部与另一方行扫描头部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扩大相邻的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并能减小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通过本实施方式一所示的方法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配置于行扫描头部的端部的模块头部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使模块头部的主扫描方向位置偏移而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使模块头部的主扫描方向位置偏移而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以模块头部的主扫描方向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一的以模块头部的主扫描方向位置相同的方式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表示行扫描头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模块头部的喷嘴配置及模块头部的配置的图。
图9是通过现有方法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及配置于行扫描头部的端部的模块头部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印刷对象物
2    头部单元
3    工作台
4    腿部
5    支承部
6    台架
7    支承台
8    分配墨罐
11   平台
12   喷墨式记录装置
98   行扫描头部
99   第一行扫描头部
100  第二行扫描头部
101  第三行扫描头部
110  印刷点
600  喷嘴
620  模块头部
621  模块头部
622  模块头部
623  模块头部
630  副扫描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此处,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即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2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1所示,印刷对象物1设置于工作台3上,该工作台3位于头部单元2的铅垂下方。工作台3安装于具有驱动系统的平台11,并被朝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搬运。平台11上的腿部4和安装于腿部4上方的支承部5呈牌坊状地形成为台架6。以在台架6的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构成具有升降方向Z的升降轴的支承台7。在支承台7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头部单元2,头部单元2包括多个分配墨罐8、行扫描头部98。
行扫描头部98包括各模块头部620,各模块头部620包括喷出墨水的多个压电致动器(未图示)。各模块头部620利用未图示的多个供给管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分配墨罐8连接,以实现液滴供给系统的简化。
另外,行扫描头部98由后述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行扫描头部组的一例。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而将头部单元2的数量减少至比实际的分配墨罐8和模块头部620的数量少并加以图示。
这样,行扫描头部98包括排列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模块头部620。因此,在记录动作时,在主扫描方向上搬运上述印刷对象物1,并在规定的时间点从行扫描头部98喷出液滴,从而能在印刷对象物1的整个宽度上形成期望的图像。
上述喷墨式记录装置12包括作为控制元件的电源兼控制箱(未图示)。电源兼控制箱朝各模块头部620供给电力和控制信号,并且上述电源兼控制箱也朝各个驱动轴供给控制信号。
接着,使用图2,对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增大本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2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间的距离的理由进行说明,并也对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头部配置方法配置的情况下的、行扫描头部及配置于行扫描头部的端部的模块头部的示意图。
在图2中,将模块头部621、622从副扫描轴630起始的倾斜设为θ,将喷嘴600的喷嘴间距设为p,将印刷点110的副扫描方向距离即印刷间距设为P(=p·cosθ),将模块头部621及模块头部622在短边方向上的尺寸设为K,将喷嘴600的喷嘴列内的个数设为n,将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之间的距离设为d’,将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621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i,将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622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i,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设为D’。
如图2所示,当将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的主扫描方向距离偏移h来对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进行配置时,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之间的距离d’以及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其中,上述模块头部621是配置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模块头部,上述模块头部622是配置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一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模块头部。
(数学式3)
d’=n·sinθ·P-K+h·cosθ=d+h·cosθ(式3)
(数学式4)
D’=d’-2·i=D+h·cosθ(式4)
即,当如图2那样将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的主扫描方向距离偏移h来对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进行配置时,与现有技术那样配置的情况下的距离d(参照图9)比较,能使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之间的距离增加h·cosθ,从而能减小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干涉的危险性,其中,上述模块头部621是配置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位置的模块头部,上述模块头部622是配置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位置的模块头部。
另外,在将形成于模块头部621及模块头部622的喷嘴列设为多列的情况下,通过将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的主扫描方向距离偏移h来对模块头部621与模块头部622进行配置时,也同样地能扩大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从而能减小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干涉的危险,其中,上述模块头部621是配置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模块头部,上述模块头部622是配置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位置的模块头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相当于本发明的一个行扫描头部的一例,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相当于本发明的另一个行扫描头部的一例。
接着,使用图3,对应用图2中说明的头部配置的行扫描头部内的模块头部的配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并也对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行扫描头部及配置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一例。对图3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图3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并列排列在副扫描方向上,各个行扫描头部具有多个模块头部(参照图3的符号621、623),这多个模块头部具有等间距地排列着喷嘴的喷嘴列。
各模块头部所具有的喷嘴列的喷嘴被等间距(喷嘴间距p)地配置。将每一喷嘴列的喷嘴个数设为例如100~400个左右,在该例子中,将每一喷嘴列的喷嘴个数设为150个。另外,各模块头部的喷嘴列也可是一个或一个以上,但在该例中,将各模块头部的喷嘴列设为一个。
另外,在需要更高精度的情况下,喷嘴间距更小,若不需要高精度的情况下只需更粗即可,但实际使用上150~600(μm)是较佳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喷嘴列的喷嘴间距设为189(μm)。另外,各喷嘴的开口为直径20~50(μm)。
各模块头部被配置成平行且隔着一定的间隔并从副扫描轴倾斜一定角度θ。从设计上的观点出发,将倾斜角度θ设为45(deg)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另一方面,当设为80(deg)以上时,印刷点会重叠,可能无法实现高精细的印刷。在该例中,将倾斜角度θ设为63(deg)。
另外,将各模块头部的短边方向的尺寸设为例如5~2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0(mm)。将各模块头部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例如40~1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50(mm)。
将每一个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数量设为例如30~120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由40个模块头部构成一个行扫描头部。
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及第二行扫描头部100设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较为理想的。从行扫描头部的副扫描方向端面到模块头部的副扫描方向端面为止的距离越小越理想,但在本例中,设为0.1(mm)。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将图3的Y轴方向的箭头方向、即从第一行扫描头部99朝向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方向设为正方向,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将图3的X轴方向的箭头方向、即例如模块头部621的喷嘴中的、从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大的喷嘴朝向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小的喷嘴的矢量的主扫描方向成分的朝向设为正方向。
在图3中,当在配置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1的喷嘴中,将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600A的主扫描方向坐标(即、X轴上的数值)设为A,并在配置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2的喷嘴中,将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600B的主扫描方向坐标(即、X轴上的数值)设为B时,以A比B小的方式配置模块头部621和模块头部622。
根据该结构,同不改变印刷间距而使A与B的值相同的情况、即与A相对应的喷嘴和与B相对应的喷嘴位于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的现有情况(参照图9)相比,能扩大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D。
例如,当以A比B小h的方式配置模块头部620时,与A和B相同的情况比较,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之间的距离D’增大了h·cosθ。将喷嘴600A和600B的距离h的值设为例如1~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6.8(mm)。
另外,将上述主扫描方向坐标A和B的差(即、距离h)设为形成沿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该结构,可容易地利用控制射中的软件对主扫描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因此,能降低软件的复杂化和伴随着软件的复杂化而导致的错误增加等危险性。
另外,在配置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远离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3(参照图3)的喷嘴中,将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600C的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C时,以C比A大的方式配置模块头部623是较为理想的。
另外,将上述主扫描方向坐标A和C的差设为形成沿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是较为理想的。
另外,使C和B一致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该结构,可容易地利用控制射中的软件对主扫描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因此,能降低软件的复杂化和伴随着软件的复杂化而导致的错误增加等危险性。
另外,如图3所示,作为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各模块头部的配置,以各模块头部上的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例如在模块头部623的情况下为喷嘴600C、在模块头部621的情况下为喷嘴600A)的主扫描方向坐标随着靠近第二行扫描头部100一侧而逐渐变小的方式配置各模块头部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上述结构,能将模块头部间的距离设为一定,并能简化将模块头部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工序。另外,能配置相同结构的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从而能通过制造工序的均一化来使制造成本变得低廉。此外,各个行扫描头部的中心不会从行扫描头部的中心偏移,因此,能降低因挠曲量的偏差而导致射中精度降低这样的危险性。
另外,这构成了将组装、调节作业困难的行扫描头部间的距离D’扩大,而不是将组装、调节作业比较容易的行扫描头部内的模块头部间的距离减小的结构,从而能实现组装、调节时的时间缩短和精度提高。
另外,此时,将相邻的模块头部的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彼此的主扫描方向坐标之差设为形成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
根据该结构,可容易地利用控制射中的软件对主扫描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因此,能降低软件的复杂化和伴随着软件的复杂化而导致的错误增加等危险性。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与副扫描轴平行的端面99a、100a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该结构,使施加于对行扫描头部进行保持的台架6的力均一化,因此,能降低因台架6的挠曲量的偏差而使射中精度降低这样的危险性。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配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配置关系相同的关系的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和第三行扫描头部101。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及第三行扫描头部101的与副扫描轴平行的端面99a、100a、101a配置在同一直线上是较为理想的。另外,在图4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在配置于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远离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位置的模块头部623的喷嘴中,将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600B的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B是较为理想的。
另外,只要根据印刷对象物的大小改变如上构成的行扫描头部的个数即可,虽然未图示,但也可采用四个以上行扫描头部。
根据该结构,除了与图3的结构相同的效果之外,即便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减小各个行扫描头部的大小,并能实现废料率的降低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也可将装设于上述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配置及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配置设为图5所示的配置。
以下,使用图5对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模块头部的配置及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配置进行说明,并且也对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5中,装设于一个行扫描头部的所有模块头部620的主扫描方向位置相同,并且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相同。
另外,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的配置位置设为比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位置朝主扫描方向的负方向偏移h’。
根据该结构,同不改变印刷间距而使第一行扫描头部99’及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主扫描方向位置相同的情况(参照图9)相比,能扩大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D’。例如,当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设为h’时,与第一行扫描头部99’及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主扫描方向位置相同的情况相比,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距离D’扩大了h’·cosθ(mm)。将距离h’的值设为例如1~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6.8(mm)。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装设于各个第一行扫描头部99’及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模块头部620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相同,因此,可简化将模块头部装设于行扫描头部的工序,能期待制造工序的时间缩短、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将第一行扫描头部99’与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主扫描方向距离h’设为形成沿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的主扫描方向距离的整数倍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该结构,可容易地利用控制射中的软件对主扫描方向的偏移进行修正,因此,能降低软件的复杂化和伴随着软件的复杂化而导致的错误增加等问题产生的危险性。
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配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行扫描头部99’和第二行扫描头部100’的配置关系相同的关系的第二行扫描头部100’和第三行扫描头部101’。
另外,只要根据印刷对象物的大小改变如上构成的行扫描头部的个数即可,虽然未图示,但也可采用四个以上行扫描头部。
根据该结构,即便在印刷对象物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缩小各个行扫描头部的大小,并能实现废料率的降低和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例如不改变印刷间距就能扩大相邻的行扫描头部的距离,并能在行扫描头部装设时、行扫描头部位置调节时,降低行扫描头部彼此干涉的危险性。
因此,例如,能期待降低因行扫描头部彼此的干涉产生的模块头部的位置偏移而导致的射中精度变差的危险性,并能期待因修复模块头部的位置偏移而带来的工序损失的削减。
另外,因此,对于用于液滴喷出式记录装置是有用的,该液滴喷出式记录装置用于涂布形成例如有机EL显示器面板的制造中的有机发光材料。

Claims (11)

1.一种喷墨装置,使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头部,将液滴涂布于印刷对象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喷嘴列的模块头部以所述喷嘴列从与所述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轴起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将沿副扫描方向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的第一行扫描头部及第二行扫描头部排列设置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
当以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为基准,将配置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方向设为所述副扫描方向的正方向,并将从所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大的喷嘴朝向所述副扫描方向坐标较小的喷嘴的矢量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的成分的朝向设为所述主扫描方向的正方向时,
若在配置于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所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所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A,并在配置于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所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靠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所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所述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B,则以所述A比所述B小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滴喷出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的所述模块头部中的、配置于最远离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的喷嘴中,将所述副扫描方向坐标最小的喷嘴的所述主扫描方向坐标设为C时,以所述A比所述C小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滴喷出头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和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采用相同的结构,各行扫描头部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轴平行的头部端面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行扫描头部,
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和所述第三行扫描头部的配置关系与所述第一行扫描头部和所述第二行扫描头部的配置关系是相同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A与所述B的差是形成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滴喷出头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A与所述B的差是形成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滴喷出头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A与所述C的差是形成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邻的印刷点的喷嘴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距离的整数倍的方式,配置所述液滴喷出头部。
8.一种喷墨装置,使用行扫描头部组,将从喷嘴喷出的液滴涂布于在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印刷对象物,该行扫描头部组以印刷间距相同的方式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行扫描头部,该行扫描头部以喷嘴列将与所述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作为基准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多个模块头部,该模块头部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单个或多个喷嘴列,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行扫描头部组所包含的相邻的所述行扫描头部中的一方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另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中,此外,在配置于所述另一方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所述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中,位于分别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喷嘴列的一端的所述喷嘴各自并不位于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头部具有一列以上的所述喷嘴列,
配置于所述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的各模块头部内的位于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喷嘴分别配置于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头部具有一列以上的所述喷嘴列,
配置于所述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的各模块头部内的位于所述喷嘴列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喷嘴各自并不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11.一种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使用行扫描头部组,将从喷嘴喷出的液滴涂布于在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印刷对象物,该行扫描头部组以印刷间距相同的方式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行扫描头部,该行扫描头部以喷嘴列将与印刷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副扫描方向作为基准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的方式,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多个模块头部,该模块头部具有喷嘴被等间距地配置的单个或多个喷嘴列,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行扫描头部组所包含的相邻的所述行扫描头部中的一方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另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中,此外,在配置于所述另一方行扫描头部的所述多个模块头部内的、配置于距所述一方行扫描头部最近的位置的所述模块头部中,位于分别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喷嘴列的一端的所述喷嘴各自不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同一线上,而是偏移的。
CN201410181710.9A 2013-05-16 2014-04-30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Active CN104163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3867 2013-05-16
JP2013103867A JP6052617B2 (ja) 2013-05-16 2013-05-16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3039A true CN104163039A (zh) 2014-11-26
CN104163039B CN104163039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90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1710.9A Active CN104163039B (zh) 2013-05-16 2014-04-30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52617B2 (zh)
KR (1) KR20140135606A (zh)
CN (1) CN104163039B (zh)
TW (1) TWI5748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3103A (zh) * 2017-05-12 2018-04-20 张克青 一种用于墙衣的激光喷墨机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6637B2 (ja) 2016-03-31 2020-04-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975413B2 (ja) * 2016-03-31 2021-1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13752692A (zh) 2020-06-01 2021-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3344A1 (en) * 2001-09-17 2003-03-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407929A (zh) * 1999-12-09 2003-04-02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四色模块打印头系统
US20040113977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Takahiro Esaki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1079272A (ja) * 2009-10-09 2011-04-21 Fujifilm Corp 複数の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で構成さ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の交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7622A (ja) * 1999-08-11 2001-02-20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2273878A (ja) * 2001-03-19 2002-09-25 Ricoh Co Ltd ライン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657952B1 (ko) * 2005-02-22 2006-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경사진 프린트헤드 어레이를 가진 잉크젯 헤드
JP4059289B1 (ja) * 2006-12-25 2008-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601941B2 (ja) * 2010-09-03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結露防止処理方法
JP5436382B2 (ja) * 2010-09-28 2014-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9987A (ja) * 2011-01-06 2012-07-26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637031B2 (ja) * 2011-03-24 2014-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5517265B2 (ja) * 2011-09-20 2014-06-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封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7929A (zh) * 1999-12-09 2003-04-02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四色模块打印头系统
EP1293344A1 (en) * 2001-09-17 2003-03-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40113977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Takahiro Esaki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1079272A (ja) * 2009-10-09 2011-04-21 Fujifilm Corp 複数の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で構成さ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の交換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3103A (zh) * 2017-05-12 2018-04-20 张克青 一种用于墙衣的激光喷墨机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3749A (ja) 2014-12-04
KR20140135606A (ko) 2014-11-26
TW201446538A (zh) 2014-12-16
JP6052617B2 (ja) 2016-12-27
TWI574849B (zh) 2017-03-21
CN104163039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9055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WO2017016202A1 (zh) 喷墨打印喷头、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设备
KR100926586B1 (ko) 공통축선을 중심으로 회전가능한 다중 프린트 헤드를이용한 처리능력 향상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08544333A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163039A (zh) 喷墨装置及喷墨装置的头部配置方法
CN102963131A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US20070222809A1 (en) Droplet jet inspecting device, droplet jetting applic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body
CN101351276A (zh) 液滴涂布装置
KR20100070931A (ko) 잉크 젯 프린터 헤드 정렬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070080580A (ko) 컬러 필터에서 불규칙도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172346A (zh) 滴落信息实时测量装置、排出液滴实时校正装置及方法
JP2009175487A (ja) 液状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状体吐出方法
JP5445466B2 (ja) 描画装置
WO2014069497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2533210B1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CN108807187B (zh) 印刷方法
KR102388032B1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및 방법
CN116265243A (zh) 基板处理装置以及方法
KR102636297B1 (ko) 잉크젯 헤드 유닛을 사용하는 인쇄 방법 및 인쇄 장치
CN114103441A (zh) 喷墨打印头、喷墨打印方法以及喷墨打印装置
JP2011011146A (ja) 液滴吐出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製造方法
KR20240018257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20080050782A (ko) 잉크젯 프린팅 시스템
JP202302427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を用いた塗布方法
JP6042097B2 (ja) 位置決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3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