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276A - 液滴涂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滴涂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276A
CN101351276A CNA200580052474XA CN200580052474A CN101351276A CN 101351276 A CN101351276 A CN 101351276A CN A200580052474X A CNA200580052474X A CN A200580052474XA CN 200580052474 A CN200580052474 A CN 200580052474A CN 101351276 A CN101351276 A CN 101351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p
unit
substrate
spue
sp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24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276B (zh
Inventor
中岛吉纪
坂本泰宏
樋口馨
浅井重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1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2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41J2/16588Print heads movable towards the clean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保持基板(50)并可沿基板运送方向即第2方向往复动作的运送台(11)和与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第1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根横梁(12)的液滴涂布装置(1)。在各横梁(12)上与基板(50)的表面相对地设有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分别可在可移动区域内沿第1方向在滑块机构(20)的作用下独立移动。

Description

液滴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喷墨方式等在基板上涂布液滴的液滴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喷墨技术不仅用于在纸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在制造装置上的用途也令人期待。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电子放射元件、电泳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装置,揭示出一种载置了采用喷墨方式的液滴吐出元件的装置的结构。在该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油墨在基板上的弹着位置精度,在由石平台形成的装置基体上设有沿同一方向运送基板的基台和使喷墨头沿与基台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机构。
采用喷墨方式的通用印刷机通常使用以150~300喷嘴/英寸的间距将喷嘴孔规则排列而成的宽1/2~2英寸的喷墨头元件作为吐出油墨滴的元件。将该喷墨头元件按各颜色分别多个载置而构成1个喷墨头单元,使用该喷墨头单元形成图像。即,用送纸辊送入记录纸的同时使喷墨头单元沿与记录纸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多次扫描,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将喷墨方式用于上述制造装置时,虽然喷墨头元件的使用情况可以与通用印刷机中使用的情况相同,但现状是喷嘴列方向的尺寸最高也只有1~2英寸左右。
另一方面,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电子放射元件、电泳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中,为了增加基板的获得数而使用大面积基板,从而有助于实现低成本和缩短作业时间,但若要利用喷墨方式进行制造,则必须要有与边长长达数米的大面积基板相应的制造装置。
作为在上述制造装置中采用的能对大面积基板进行高速处理的喷墨方式,已知有将多个喷墨头元件并列形成的长度为基板尺寸以上的线型头方式。该方式将大致1~2英寸宽的喷墨元件交错排列至基板尺寸的长度,因此,若基板尺寸为数米,则至少需要排列100~200个喷墨头。采用该方式的装置对于以例如需要对基板整个面吐出油墨且该吐出位置是规则的滤色器基板等为制造对象的情况而言,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装置。
另外,在滤色器基板的基板整个面上吐出油墨后,必须对着色不良部分进行修复作业。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是在滤色器基板上存在着色不良部分时仅向该不良位置吐出滤色器材料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9146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66218号
发明的揭示
但是,若采用上述线型头方式,则在滤色器基板的基板整个面上吐出油墨后对着色不良部分进行修复时存在以下缺点。即,作为对散布于滤色器基板的着色不良部位进行修正的手段而采用线型头方式时,该修复需要与在基板整个面上吐出液滴相同的处理时间,且几乎所有喷嘴均成为不进行喷吐的非工作喷嘴,因此该非工作喷嘴易产生喷嘴堵塞。此外,必须对包括非工作喷嘴在内的所有喷嘴进行维修动作,因此无用的废液增加。本来只要向滤色器基板的着色不良部分吐出液滴即可,但若采用线型头方式,则必须对所有喷嘴(数千个)均进行吐出量修正以使其吐出量均一化,因此效率极低。
若采用通用印刷机中常用的方式,即:使喷墨头单元在同一线上多次往复移动的方式,则喷墨头单元的扫描距离增加,且从稳定工作的观点出发,该单元的扫描速度的加快有限,因而存在无法整体缩短处理时间的问题。
今后,不局限于滤色器的修复,人们希望在各种制造领域中能在大面积基板上的目标部位高效地吐出液滴,但上述线型头方式和喷墨头单元在同一线上往复移动的方式均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相对于散布在大面积基板上的目标部位高效地进行液滴的吐出动作的液滴涂布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对散布在大面积基板上的目标部位及其整个面均能高效地进行液滴的吐出动作的液滴涂布装置。
本发明具有与基板对置且能沿基板面的第1方向独立移动的多个液滴吐出单元。该多个液滴吐出单元通过在上述基板吐出液滴而在该基板的规定部分涂布该液滴。而且,还具有能使上述液滴吐出单元沿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使上述液滴吐出单元移动至基板的任意位置并吐出液滴。
可沿上述第2方向往复移动的基台保持上述基板。在该基台的上方设有承载上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并沿上述第1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承载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承载体具有能使上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分别独立移动的多个滑块机构,上述多个滑块机构以可移动上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的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在上述第1方向重合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多个承载体上。藉此,可在上述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吐出液滴。
本发明能缩短对散布于基板的目标部位进行液滴吐出动作时的处理时间。而且,能减少非工作喷嘴数,因而使废液量减少。另外,容易使液滴的滴加量稳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液滴涂布装置的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液滴涂布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液滴吐出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维修机构的模式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液滴涂布装置的图。
图9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3的液滴吐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3的液滴吐出单元的排列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液滴涂布装置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液滴涂布装置的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
1    液滴涂布装置
2    液滴吐出单元
10   装置基体
11   运送台
12   横梁
13   维修机构部
20   滑块机构
21   吐出元件
50   基板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滴涂布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图只显示了液滴涂布装置1的特征部分。
液滴涂布装置1包括由石平台形成的装置基体10、可在装置基体10上沿图中箭头A方向(第2方向)移动的运送台11以及与装置基体10的侧面连接并横跨基台11之上而配置的门型横梁(承载体)12。在横梁12上通过未图示的滑块机构20配置有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液滴吐出单元2在滑块机构20的作用下能分别独立地沿图中箭头方向B(第1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滴吐出单元2由吐出油墨滴的喷墨单元构成。
液滴吐出单元2的吐出面面向基台方向,当在运送台11上载置需修复处理的基板50时,基板50的面与液滴吐出单元2的吐出面之间的间隙为0.1~0.5mm左右。另外,在装置基体10上,相对于液滴吐出单元2设有具有在不使用时将吐出面覆盖的机构、检测不良吐出口的机构、修复不良吐出口的机构等的维修机构部13。当有必要对液滴吐出单元2进行维修处理时,使液滴吐出单元2靠近维修机构部13,在它们对置的状态下实施维修所需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2通过横梁移动机构14向维修机构部13方向移动。
未图示的运送机器人将需要修复处理的基板50从图1的左方向运送并配置于液滴涂布装置1的运送台11上。运送台11具有通过真空吸附等将基板50固定于基台11的机构,沿图1的箭头A方向(第2方向)往复移动。此时,液滴吐出单元2分别独立地沿与运送台11移动的A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图2的箭头B方向(第1方向)移动,在任意时刻吐出液滴。通过使运送台11沿箭头A方向多次重复往复移动的同时,在该移动过程中使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沿箭头B方向移动,从而在散布于基板50上的多个目标吐出位置上吐出液滴。
图1是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液滴涂布装置1的示意图。图1(A)是本装置1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X-X剖视图,图1(C)是从装置基体10的里面侧透视所见的透视图,是从图1(B)的箭头方向所见的图。
图1(A)中,装置基体10由花岗岩制的石平台形成,载置运送台11的上表面侧的平坦性良好,平面度保持在0.5mm以下。装置基体10在与地面的抵接部分设有未图示的平行调节机构以使上表面的法线为铅垂方向。另外,本装置1的占有面积大小为2~4m×5~7m左右。在装置基体10的上表面还配置有滑轨15和运送台11,运送台11在直线电动机驱动的驱动下可沿滑轨15在纸面左右方向(A方向)上往复移动,而且在运送台11与滑轨15之间设有未图示的θ转动机构。即,运送台11在同一移动机构上配置有θ转动机构而构成。另外,运送台11也由上表面的平坦性好的石平台构成,上表面的法线方向与铅垂方向几乎一致。此外,在运送台1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微孔,这些孔全部与未图示的抽引/送风机构连接,通过进行抽引/送风控制,可将配置于运送台11上的基板50吸附固定或从运送台11释放基板50。
如上所述,运送台11可在装置基体10上以保持基板50的状态在同一平面内转动调节(图1的箭头C方向),在其上表面的法线方向保持近似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可沿箭头C和箭头A方向自由移动。
此外,在装置基体10上具有上述维修机构部13。该维修机构部13的详细结构如下所述。
液滴涂布装置1从装置基体10的侧面几乎垂直地伸出柱子,且具有2根横跨运送台11之上而构成的门形横梁12,该横梁12以运送台11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一半为间距几乎平行地设置,。例如,若运送台11的纸面横向长度为3m,则2根横梁12以1.5m的宽的间距平行排列。该横梁12通过陶瓷烧结后进行磨削处理来制造,承载液滴吐出单元2。在该横梁12中,其长度方向的4个面中至少载置使液滴吐出单元2移动的滑块机构20的下表面的平面度为0.5mm以下。
此外,在液滴涂布装置1的运送台11上,在导入基板50的方向即纸面左侧配置有与横梁12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门型电动机用横梁16,在电动机用横梁16上搭载有能对载置于运送台11上的基板50的表面进行观察的共计3个摄像机。上述摄像机包括在电动机用横梁16上固定的2个校准摄像机30和可在电动机用横梁16上沿长度方向移动的1个基板观察摄像机32。
从基板50的导入到吐出动作为止的工序的大致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将运送台11移动到能向图1的左方向移动的位置,然后通过未图示的基板运送机器人将基板50置于运送台11上,利用运送台11上的吸附孔使基板50吸附。接着,使运送台11沿同图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同时,利用2个对准摄像机30观察基板50的边缘或特征图案部分,从而获取与装置1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运送台11的θ转动机构,消除基板50与运送台11在移动方向之间的θ偏移,进行基板50的校准。
图1(B)是液滴涂布装置1的剖视图。在横梁12的与基板50相对的下表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块机构20。而且,在该滑块机构20上载置有液滴吐出单元2。
图1(C)是从本装置1的底面所见的除去装置基体10后的透视图,在1根横梁12上设有多个滑块机构20,在1个滑块机构20上载置1个液滴吐出单元2,液滴吐出单元2通过未图示的直线电动机可在滑块机构20上沿横梁12的长度方向(B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液滴涂布装置1的结构中,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可分别独立地沿同一方向即横梁12的长度方向(B方向)移动。在1根横梁12上共设有4个液滴吐出单元2,各自的可移动区域在B方向上补充。补充是指在各液滴吐出单元2的可移动区域中,其一部分区域在上述横梁12的长度方向(B方向)上相互重合。藉此,在基板50的长度方向(B方向)的任意位置均可吐出液滴。
因此,可将4个液滴吐出单元2中的任一个移动并配置在运送台11上的长度方向(B方向)的任意位置。若将能移动至长度方向(B方向)的任意位置的液滴吐出单元2的集合定义为单元列,则液滴吐出装置1在2根横梁12上分别具有1个单元列,总计有2个单元列。在此,液滴吐出单元2的“可移动区域”更详细而言是指液滴吐出单元2的吐出液滴的喷嘴孔部的可移动区域。
在电动机用横梁16上配置有滑块机构31,在滑块机构31上设有基板观察摄像机32。基板观察摄像机32可在滑块机构31上移动。
运送台11以2根横梁12的中线Y0-Y0(各横梁12的配置位置的中心线)与运送台11的中心线Y1-Y1一致的位置作为中间点,以运送台11的长度的大致1/4的振幅左右往复运送。横梁12上的液滴吐出单元2在运送台11的往复运送过程中移动并停止在B方向的任意位置并待机,直至通过运送台11的往复运送,基板50上的目标位置到达液滴吐出单元2的吐出区域的正下方。然后,在基板50上的目标位置到达液滴吐出单元2的吐出区域的正下方时,驱动该液滴吐出单元2在基板50上的目标位置吐出液滴。
下面对液滴吐出单元2向多个长方形凹部吐出液滴的工序进行说明。例如,当基板50是滤色器基板,且在基板50上局部有缺损时,通过该工序修正缺损部(不良部位)。另外,为了简化说明,液滴吐出单元2均吐出相同的液滴材料。即,在下述说明中,以对三色(红、蓝、黄)中任一颜色的像素的缺损进行修复的情况为例。若要对所有颜色的缺损部进行修复,则按各颜色设置3台液滴涂布装置1,逐一修复处理,或如后述的实施方式2所例示那样,将液滴吐出单元2制成可吐出多种颜色的单元。
图3是如图1(C)那样从本装置1底面所见的基板50的局部的透视图,是以时间顺序说明从1个液滴吐出单元2向多个缺损部(吐出部位)的吐出动作的图。该图着眼于横梁12上载置的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中的1个液滴吐出单元。图中箭头A和B与图1的箭头A和B一致。
图3(A)基板50上的缺损部5为深2μm左右的凹部,其凹部的开口部为以运送台11的移动方向(A方向)为长边的200×70μm左右的长方形。液滴吐出单元2的喷嘴吐出元件21的表面与运送台11的表面相对并平行,在喷嘴吐出元件21上形成有多个喷嘴孔22。上述多个喷嘴孔22沿运送台11的移动方向即纸面的左右方向(A方向)排列。各喷嘴孔22分别与设于背面侧的可控制液滴吐出的未图示的各油墨加压室和加压控制装置连接。排列成1列的喷嘴孔22可吐出相同的液滴材料。运送台11不受液滴吐出单元2的移动和吐出动作的影响,一直以几乎相等的速度在纸面左右方向(A方向)上往复移动。
为了向缺损部5A吐出液滴并进行修复,液滴吐出单元2在滑块机构20的作用下沿B方向高速移动,当喷嘴孔22的中心线与缺损部5A的中心线一致时停止移动。另外,液滴吐出单元2的移动时间是实际移动的时间加上滑块机构20的静定时间所计算的时间。滑块机构20在液滴吐出单元2停止后有残留振动,因此必须考虑该残留振动降低至对液滴吐出无不利影响的水平为止的时间。该时间即为滑块机构20的静定时间。液滴吐出单元2在喷嘴孔22的中心线与缺损部5A的中心线一致后,通过运送台11的匀速移动而沿箭头D方向相对移动,从位于缺损部5A上的喷嘴孔22吐出液滴。此时,为了向缺损部5A吐出液滴,可以使用位于缺损部5A正上方的多个喷嘴孔22。因此,与使用1个喷嘴孔22的情况相比,能提高运送台11的匀速移动速度。因此,可提高对基板50的所有缺损部的处理速度。
接着,如图3(B)所示,在缺损部5A上吐出了液滴的液滴吐单元2移动以修复下一缺损部5C。即,通过驱动滑块机构20,液滴吐出单元2沿箭头E方向移动,使缺损部5C的中心线与喷嘴孔22的中心线一致。此时,因运送台11以一定速度沿纸面左方向移动,因此从外观上看液滴吐出单元2沿图3(C)的箭头F方向(左斜下方方向)相对移动。当缺损部5C的中心线与喷嘴孔22的中心线一致时,向B方向的移动停止。然后,液滴吐出单元2通过运送台11的匀速移动而沿箭头G方向相对移动,同时相对于缺损部5C从位于其正上方的喷嘴孔22吐出液滴,进行缺损部5C的修复。
运送台11在完成一个方向的移动后开始向相反方向移动。如图3(D)所示,液滴吐出单元2为了修复缺损部5B在滑块机构20的作用下沿箭头K方向移动,并在缺损部5B的中心线与喷嘴孔22的中心线一致时停止移动。然后,通过运送台11的移动,液滴吐出单元2沿L方向相对移动,利用位于缺损部5B正上方的喷嘴孔22向缺损部5B吐出液滴。另外,在缺损部5C修复后对缺损部5B进行修复时,若滑块机构20引起的向B方向的移动和运送台11向A方向的匀速移动同时进行,则与图3(C)的箭头F所示的移动方向相同,可使液滴吐出单元2沿斜右上方方向向缺损部5B移动。
图3的说明中,利用运送台11的往复动作,按缺损部5A→5C→5B的顺序进行3个缺损部5的修复。这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该液滴涂布装置1的结构上的优点。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3(A)中,用多个喷嘴孔22向缺损部5A吐出液滴时,液滴吐出单元2在进行液滴的吐出时无法沿B方向移动直至右端的喷嘴孔22从缺损部5A的正上方离开。也就是说,液滴吐出单元2无法沿B方向移动直至从左端的喷嘴孔22到右端的喷嘴孔22的所有喷嘴孔22均通过缺损部5A。当对液滴吐出单元2上形成的所有喷嘴孔22中成为使用对象的喷嘴孔22的个数(即针对这次作为修复对象的缺损部使用的喷嘴孔22的个数)进行限制时,在这些喷嘴孔22的两端通过缺损部5A之前,无法使液滴吐出单元2向B方向移动。限制成为使用对象的喷嘴22的个数的情况是吐出的液滴的量少的情况。在液滴吐出单元2能在下一缺损部5C吐出液滴之前,液滴吐出单元2沿A方向移动的区域称为不能区域H。参照图3(C),该不能区域H,从成为下一修复对象的缺损部5C来看,位于运送台11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该不能区域H以修复后的缺损部5A的端部(图3为左端)为基准,是多个喷嘴孔22的两端间的距离和在结束对缺损部5A的液滴吐出后液滴吐出单元2沿F方向移动并能向缺损部5C吐出液滴期间该液滴吐出单元2在A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之和。沿上述F方向移动的时间包含液滴吐出单元2向B方向移动后残留振动静定所需要的时间。
图3中在缺损部5A的修复后进行缺损部5C的修复是因为如图3(C)所示,缺损部5B进入相对于缺损部5A的不能区域H,因此在缺损部5A的修复后无法进行缺损部5B的处理。因此,在缺损部5A的修复后,进行不属于不能区域H的缺损部5的修复。然后,伴随着运送台11的回程移动,在缺损部5C的修复后,对不属于上述不能区域H的缺损部5B进行修复。
以上对1个液滴吐出单元2的移动动作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具有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分别独立工作。图4是液滴涂布装置1上的横梁12、滑块机构20、液滴吐出单元2、基板50的位置关系图,表示从纸面左方向的基板运送侧载置于运送台11上的基板50沿空白箭头方向移动后各要素的位置关系。
载置液滴吐出单元2的横梁12有2根,在各横梁12上载置有4个能通过滑块机构20沿横梁长度方向(B方向)移动的液滴吐出单元2。1个液滴吐出单元2只能移动滑块机构20的移动区域P的长度,A方向上相邻的2个滑块机构(例如滑块机构20C和20D)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在与运送台11的移动方向(A方向)正交的方向(B方向)上重复。因此,在B方向上能吐出液滴的区域由各液滴吐出单元2补充。1根横梁上的4个液滴吐出单元2A、2B、2C、2D中的某一个必将沿B方向移动。
若将液滴吐出单元2的集合称为列,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2列单元列。而且,1列单元列由4个液滴吐出单元2构成。在基板50上存在如图中黑点所示的多个缺损部5。基板50的区域以单元列数为列数,以每列单元列的液滴吐出单元数为行数而等分。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基板50的整个区域被等分成4行×2列的区域。而且,各区域形成1个液滴吐出单元2的负责区域。例如液滴吐出单元2A,图中影线所示的区域成为负责区域U,仅对位于该区域U中的缺损部5进行修复。
图5是表示通过运送台11基板50移动到去程的一半距离(相对于整体的移动距离为一半的距离)时的状态的图,基板50沿图中空白箭头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图6是表示基板50结束去程而刚转换到回程时的状态的图,基板50沿图中的空白箭头方向移动,返回到图4的状态。将该往复动作作为一个来回,运送台11根据缺损部的多少重复1~数个来回。从而对基板50整体的缺损部进行修复。这里,各液滴吐出单元2的负责区域总计有8个区域,由于各区域的缺损部5的多少不同,因此各液滴吐出单元在某一时间有的已完成修复,有的还未完成,但基板50反复进行往复动作直至全部缺损部均修复。
这里,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单元列由在1根横梁上载置的4个液滴吐出单元2构成,上述单元列的中心线为Y2-Y2和Y3-Y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2列单元列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为基板50在运送方向(A方向)长度的大致1/2。并且,如图5所示,以2列单元列的中心线Y2-Y2和Y3-Y3的中线与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的长度的2等分线Q一致的位置为中心,仅左右移动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的长度的约1/4。这样,可使往复动作所产生的基板50的总运送距离为最小,使对基板50进行修复的处理时间为最短。但是,上述左右的往复动作的长度也可不必严密设定,允许有20%左右的误差。即使这样,也可大大提高整体上的时间缩短效果。
如后所述,也可设置3列以上单元列。
这里,当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的长度为D、单元列的间距为d、单元列数为n时,只要在0.8d≤D/n≤1.2d的范围内,即可缩短基板50的修复处理时间。
结束修复的基板50回到图4的状态,由未图示的运送机器人从运送台11上取走。当基板50是滤色器基板时,将基板50置于烧结炉中,使吐出的液滴材料固化。
然后,在结束了向基板50上吐出液滴的装置1中,使图1的横梁12移动到维修机构部13进行维修动作。维修机构部13和移动到维修机构部13上的横梁12以及液滴吐出单元2的简单剖视图如图7所示。维修机构部13包括由擦拭刀片60和刀片保持部61构成的擦拭机构以及凹陷形状的覆盖部件70,可沿图中的空白箭头方向以及图中的实心箭头方向移动。移动至维修机构13的正上方的载置于横梁12的滑块机构20和液滴吐出单元2通过滑块机构20和维修机构部13的升降来进行位置调节,在吐出元件21与擦拭刀片60接触的状态下,使维修机构部13沿纸面左右方向(B)方向移动并除去残留在吐出元件21的吐出面上的液滴和粉尘。然后,在装置1停止时,或在进行恢复吐出功能的动作时,使维修机构部13上升,以使液滴吐出单元2收纳于覆盖部件70的凹陷部分。覆盖部件70与压力控制管71连接,该压力控制管与未图示的压力控制机构连接。当压力控制机构获得装置1停止的信息时,将液滴吐出单元2在覆盖部件70中密闭后,关闭压力控制管,将覆盖部件70与外界空气完全隔开。另一方面,当获得进行恢复吐出功能的动作的信息时,在覆盖部件70内将液滴吐出单元2密闭后,由压力机构通过压力控制管进行抽吸动作,使覆盖部件70内部为负压状态。此时,在来自吐出元件21的喷嘴孔22(参照图3)的液体(油墨)被抽吸的同时对喷嘴孔22内部进行清扫。
下面,用图9说明液滴吐出单元2的结构。
图9(A)为液滴吐出单元2的剖视图。液滴吐出单元2载置于设在横梁12上的滑块机构20,可沿箭头B方向移动。液滴吐出单元2包括吐出元件21、驱动控制电路26、连接电线28以及将它们收纳的筐体23,筐体23在滑块机构20上移动。固定设置在横梁12上的液(油墨)箱17通过可挠性管24与吐出元件21连接。喷嘴板25与吐出元件21的前表面连接,在喷嘴板25上形成有多个喷嘴孔22。另外,喷嘴孔22的直径为10~2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油墨作为吐出液,因此下面就用油墨作为吐出液的情况进行说明。
吐出元件21通过在压电体基板上形成多个成为油墨室的槽后,在槽的隔开壁的局部形成电极而构成。若在设于油墨室两侧面的隔开壁上的各电极施加电场,则隔开壁剪切变形。此时,在油墨室内产生吐出能量,从喷嘴孔22吐出油墨。驱动控制电路26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未图示的驱动控制系统连接,在该驱动控制系统进行吐出控制。
图9(B)是从喷嘴板侧所见的液滴吐出单元2的图。图9(A)是图9(B)的B1-B1剖视图。与喷嘴板25接合的3个吐出元件21A、21B、21C分别通过3根管24分别与3个油墨箱17连接,以在各吐出元件内导入不同的油墨材料。图3对从1个吐出元件21吐出1种油墨滴(液滴)的工序进行了说明,但如图9所示,通过配置3个吐出元件21A、21B、21C,即可由1台装置1同时吐出多种油墨材料(液滴材料)。吐出元件21A、21B、21C分别在B方向上偏移规定量而配置,可分别向基板50上的吐出区域70A、70B、70C吐出液滴。若如此排列,则在图3中说明的滤色器基板的缺损部的修正中,可同时对相邻的颜色不同的像素进行修复。但是,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占据上述不能区域H(参照图3(C))的大部分的喷嘴两端间的距离为R,该距离R大致是1个吐出元件21时的3倍。
图10表示吐出元件21的其他排列例子。图10(A)中,使吐出元件21的喷嘴孔列相对于A方向略微倾斜。若相对于A方向的倾斜为θ,喷嘴间距为p,则在B方向上投影得到的喷嘴间距P为P=p×sinθ,因此具有与实际的喷嘴间距相比能提高B方向的间距P的密度的优点。此外,排列多个吐出元件21时,无须在B方向上严密对位,单元的制作变得容易。
另外,若在1个吐出元件21上以100~200DPI(在1英寸宽度上等间距排列100~200个喷嘴孔22的密度)的间距设置20~80孔的喷嘴孔22,使该吐出元件21倾斜θ=3~10°,则更有效。这是因为1个吐出元件21上的喷嘴孔22的个数越少,由多个吐出元件21排列形成的液滴吐出单元2的总宽度越小,从而可以减小不能区域H(参照图3(C))。另外,通过使制造成本低廉的100~200DPI的吐出元件21在θ=3~10°的范围内倾斜,并在使用前进行试吐出,则无须进行多个吐出元件21之间的严密对位。即,只要根据试吐出的结果进行吐出时机控制,即可使B方向上投影的喷嘴间距为5~35μm而实现高密度化,从而可以廉价并简单地制造液滴吐出单元。
图10(B)中,通过在3个液滴吐出元件21上分别形成多列(图示的例子中为2列)喷嘴列,将各喷嘴列沿B方向平行配置,并在B方向上偏移,从而使在B方向上投影的喷嘴间距高密度化。
如上述图10(A)、(B)的2个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使B方向上投影的喷嘴间距高密度化,即可在散布于基板50的目标位置高密度地吐出油墨滴。
另外,作为液滴吐出元件21的驱动方式,可从热敏方式、层叠压电体方式、静电方式等公知的喷墨方式中选择。若是具有能选择性吐出油墨滴的机构的单元,也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可通过横梁移动机构14使载置有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的横梁12移动,能自由地改变2根横梁12的间距。即,能自由地改变2列单元列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基板50在运送方向(A方向)的尺寸来获得最佳的单元列间距。
以上对滤色器基板像素1种颜色缺损时缺损部分的修复进行了说明。缺损部分是指对在制造工序中混入粉尘的部分、形成有空白凹陷的部分等照射激光等而形成了一定形状的凹陷的部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1向该缺损部分滴加油墨滴。但是,本装置1不限于滤色器基板的修复,可在散布于基板上的目标位置吐出油墨滴等液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1即使将基板50大型化,装置1的结构也不会变得复杂,无需像线型头方式那样增加非工作喷嘴数。若非工作喷嘴数增加,则维修所需的废液增加,进而难以实现所有喷嘴孔22的吐出量的均一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中采用具有与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几乎平行的喷嘴列的液滴吐出单元2,若采用此结构,则特别是对具有凹部的形状部分能以均一的吐出量高速滴加。
特别是像滤色器基板的像素那样厚度的均一性对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基板50,需事先在装置外计测所有喷嘴孔22的液滴的吐出量,边进行吐出量修正边吐出。例如向上述200×70×2μm(深度)的凹部吐出固体成分为10%的液滴时,必须吐出(滴加)300pL左右。这里,通过增减液滴数来进行吐出量修正时,1滴液滴量越小越能进行高精度的修正,但这需要增加液滴数。因此,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基板的运送方向(A方向)几乎平行地排列多个喷嘴孔22,使用这些喷嘴孔22吐出液滴,则1个喷嘴孔22负责滴加的量大致为300÷(喷嘴孔数),因此无须降低处理速度(基板50的运送速度)也能进行高精度的吐出量修正。另外,上述结构即使在不进行吐出量修正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速处理。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滴涂布装置1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滴涂布装置1相比,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横梁12的根数不同
·在横梁12的侧面设有液滴吐出单元2
·单元列数为3列
·维修机构部13向横梁12侧移动并进行维修动作
除上述不同点外,实施方式2的装置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装置1相同的结构。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滴涂布装置1的基板50和横梁12以及液滴吐出单元2的位置关系的图,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5对应的图。在本实施方式2中,大致平行地配置有4根横梁12,在横梁12的侧面设置多个滑块机构20,且在滑块机构20上分别载置液滴吐出单元2。位于2根横梁12A和12B的侧面的液滴吐出单元2A、2B、2C、2D可沿与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正交的方向(B方向)移动,其可移动距离的一部分在B方向上重复。因此,各液滴吐出单元2的B方向的可移动区域相互补充。由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形成多个单元序列。即,本装置1中形成有第1~第3的3列单元序列,它们的中心线分别为Y4-Y4、Y5-Y5、Y6-Y6。第1~第3单元序列的3根中心线的各线间距离相同,该距离为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的长度的约1/3。基板50的往复运送以图8所示的状态为中心来进行,其左方向或右方向的运送长度设为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的1/6。
实施方式1对具有2个单元列的装置1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2对具有3个单元列的装置1进行了说明。从这些说明可知,当具有n个单元列时,若基板50在运送方向(A方向)的基板尺寸为D,则最好使单元列的中心线的间距d与D/n几乎一致。而且,所需的基板50的运送宽度最好设为基板尺寸D的约1/2n。此时,n越大,基板50的运送宽度越小越理想,这可使装置1小型化。
通过使d与D/n大体一致,可实现装置1的尺寸的最小化,但上述值之差只要在±10%左右的范围内,则无需大幅增加其尺寸,可减少装置1的占有面积。
d和D/n最好一致,若上述值之差在±20%左右的范围内,则每块基板所需的处理时间不会大幅增加,可缩短作业时间。
在设于实施方式1所述的装置基体10上的滑轨15上,除运送台11外,还载置有维修机构部13,该维修机构部13可沿与运送台1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进行上述维修动作时,可使维修机构部13在滑轨15上移动直至到达液滴吐出单元2的正下方。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涉及的液滴涂布装置1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滴涂布装置1相比,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横梁12为2根
·在横梁12的装置外侧方向的侧面设有液滴吐出单元2
·单元列数为1列
·在更换液滴吐出单元2时横梁12向装置外侧移动
除上述不同点外,实施方式3的装置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装置1相同的结构。
图11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装置1与图4~图6同样地从装置下表面侧所见的透视图,模式表示基板50、横梁12、滑块机构20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2为2根,在左侧横梁12A的左侧面和右侧横梁12B的右侧面上分别设有滑块机构20和能在滑块机构20内自由往复动作的液滴吐出单元2,液滴吐出单元2在左侧横梁12A上载置有3单元(纸面左侧),在左侧横梁12B上载置有2单元(纸面右侧),在本装置1上共载置有5单元。
上述载置5个单元的滑块机构20相对于基板50呈交错状排列,设于左侧横梁12A上的3个滑块机构20的可移动区域在与基板50的运送方向(A方向)正交的方向(B方向:第1方向)上与设于右侧横梁12B的2个滑块机构20的可移动区域有部分重复。另外,重复的可移动区域的长度越长越好,最好有滑块机构20全长的1/3以上重复。
如上所述,在2根横梁12A、12B上以相对于基板50呈交错状的方式排列多个滑块机构20,使设于横梁12A的各滑块机构20的B方向(第1方向)可移动区域与设于第2横梁12B的各滑块机构20的B方向(第1方向)可移动区域在第1方向上有部分重复。因此,可向相近的部位高效进行油墨滴的滴加作业,能缩短作业时间。
如上所述,在基板50的往复动作的过程中各液滴吐出单元2进行滴加作业时,基板50沿纸面左方向(A方向)移动的同时,图11中的液滴吐出单元2A达到缺损部5X并进行油墨滴的滴加。此时,液滴吐出单元2A无法对位于不能修复区域U2的缺损部5Y滴加油墨滴。但是,位于基板50的前进方向后方的液滴吐出单元2B与液滴吐出单元2A的移动区域有部分重复,且在A方向上偏移,因此,即使液滴吐出单元2A在缺损部5X进行油墨滴的滴加作业后,液滴吐出单元2B也能到达缺损部5Y。
即,具有重复移动区域的两个液滴吐出单元2A、2B通过在基板运送方向(A方向)上偏移配置,则在缺损部接近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地向该缺损部进行油墨滴的滴加,特别是在基板50多次往复动作进行油墨滴的滴加作业时的后半的往复动作时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2根横梁12A、12B上以相对于基板50呈交错状的方式排列多个滑块机构20,即可用较少的单元数高效进行油墨滴的滴加。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2根横梁12A、12B的面向外侧的侧面上分别载置有液滴吐出单元2。这样,通过将液滴吐出单元2以2列呈交错状的方式排列的同时载置于各横梁的面向外侧的侧面上,可在维修时易于操作。
而且在本结构中,在更换液滴吐出单元2A、2B时,如图12所示,2根横梁12A、12B可分别移动至装置1的端部。另外,上述横梁12A和12B在实施方式2中所述的横梁移动机构14的作用下移动。
如上所述,在更换液滴吐出单元2时,载置有液滴吐出单元2的横梁12向装置1的端部(横梁12的液滴吐出单元2的载置面侧的方向)移动,这样就不必在运送台11上更换液滴吐出单元2,且更换作业的自由度高。因此,作业的安全性提高,还能提高更换作业效率。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液滴涂布装置1的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可沿与运送方向(A方向)正交的方向(B方向)移动。但本发明不限于具有单元序列的装置。本发明只要是载置有多个能分别沿基板50的运送方向的正交方向(B方向)移动的液滴吐出单元2的装置即可。
另外,也可以采用在运送台11上沿与运送方向(A)大致平行地设置单一横梁12的结构。图11中,在单一横梁12的左侧面设有滑块机构20A,在该横梁12的右侧面设有滑块机构20B。多个上述滑块机构20A、20B与图11同样相对于基板50呈交错状排列。因此,左侧面上沿与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B方向)排列的各滑块机构20A的可移动区域与右侧面上沿B方向排列的各滑块机构20B的可移动区域在B方向上有部分重复。采用上述结构,也能对相互接近的缺损部高效地滴加油墨滴。
作为载置于本装置的液滴吐出单元2,采用由压电材料制作的喷墨头元件,但并不必限于此,可使用热敏方式、层叠压电体方式、静电方式等公知的喷墨方式的元件。另外,若是具有能选择性地吐出液滴的机构的单元,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元件。
实施方式1~3中,在1个滑块机构上载置1个液滴吐出单元2,但也可以在1个滑块机构上载置多个液滴吐出单元2,并分别独立驱动。
实施方式1~3的液滴涂布装置1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滤色器基板上对制造工序中产生的缺损部进行修复,但这只不过是为了说明能在散布于基板50的目标部位高速吐出液滴的装置的例子。
另外,与在线上排列喷墨头的线型方式相比,基板的面积越大,本发明的利用价值越高。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在下述装置中利用。
·在基板上吐出导电性油墨而描绘配线图案的装置
·在基板上吐出形成有机EL(Electronic Luminescence)的材料,制造有机EL显示部的装置
·修复有机EL显示部的缺损部的装置
·在大型广告牌等上印刷图像的装置,或修复图像的装置
·其他应用了喷墨技术的制造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基板对向配置、并与沿该基板的第1方向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多个滑动机构,和
在所述多个滑动机构上各载置一个、并向所述基板吐出液滴的液滴吐出单元,
在所述多个滑动机构中所述液滴吐出单元可分别独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1方向设有多列由所述多个滑动机构形成的滑动机构列,
相邻的滑动机构列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偏移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滑动机构列中,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滑动机构以其端部之间在所述第1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滑动机构中所述液滴吐出单元的可移动区域重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滑动机构列中,所述滑动机构沿所述第1方向间隔一定间距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承载所述滑动机构列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的承载体,
所述承载体在所述第2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有相邻的滑动机构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承载所述滑动机构列并在所述第2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的多个承载体,所述多个承载体分别在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侧部设有滑动机构列。
7.如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吐出单元具有吐出液滴材料的多个液滴吐出口,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口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口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倾斜排列。
9.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和使该装置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2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将所述液滴吐出单元相对移动至所述基板的任意位置并在所述基板上涂布液滴。
10.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和使该液滴吐出装置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2方向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将所述液滴吐出单元相对移动至作为所述基板的修复对象的缺损部,利用所述液滴吐出单元向该缺损部吐出液滴来修复该缺损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液滴吐出装置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2方向相对往复移动。
12.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所述基板为滤色器基板,所述液滴吐出单元是吐出颜料液滴的单元,向所述滤色器基板吐出颜料液滴,制造滤色器基板。
13.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是具有缺损部的滤色器基板,采用所述液滴吐出单元是吐出颜料液滴的单元的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修复装置,通过向所述滤色器基板的缺损部吐出颜料液滴来修复该缺损部,制造滤色器基板。

Claims (12)

1.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液滴吐出单元,所述液滴吐出单元与基板对置,可沿基板面的第1方向独立移动,并通过向所述基板吐出液滴而在该基板的规定部分涂布该液滴;以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所述基板并可沿所述第2方向往复动作的基台,以及位于该基台的上方并承载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的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承载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体具有能使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分别独立移动的多个滑块机构,
所述多个滑块机构以可移动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的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于所述多个承载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滑块机构以相对于所述基板呈交错状配置的方式设于构成所述多个承载体的第1承载体和第2承载体上,
设于所述第1承载体的所述滑块机构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设于所述第2承载体的所述滑块机构的所述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重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吐出单元载置于所述第1及第2承载体的面向外侧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滴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及第2承载体的面向外侧的侧面载置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各承载体可沿所述侧面的方向滑动并移动至装置主体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能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吐出液滴的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的集合作为1单元列,并与所述第2方向平行地设有多列所述单元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方向的长度为D、所述单元列的间距为d、所述单元列的数目为n时,所述单元列的间距设在0.8d≤D/n≤1.2d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体可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分别具有多个吐出相同液滴材料的液滴吐出口,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口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分别具有多个吐出相同液滴材料的液滴吐出口,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口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倾斜排列。
12.液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液滴吐出单元,所述液滴吐出单元与所述基板对置,可沿基板面的第1方向独立移动,并通过向所述基板吐出液滴而在该基板的规定部分涂布该液滴;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相对移动;
基台,所述基台保持所述基板,并可沿所述第2方向往复动作;以及
单一承载体,所述单一承载体位于所述基台的上方并承载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且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
所述承载体具有多个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能使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分别独立地移动,并以所述多个液滴吐出单元相对于所述基板呈交错状配置的方式设于所述承载体的左右侧面,
设于所述承载体的左侧面的所述滑块机构产生的所述液滴吐出单元的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与设于所述承载体的右侧面的所述滑块机构产生的所述液滴吐出单元的可移动区域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重叠。
CN200580052474.XA 2005-12-28 2005-12-28 液滴涂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24056 WO2007077597A1 (ja) 2005-12-28 2005-12-28 液滴塗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276A true CN101351276A (zh) 2009-01-21
CN101351276B CN101351276B (zh) 2013-03-20

Family

ID=3822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24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276B (zh) 2005-12-28 2005-12-28 液滴涂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40269A1 (zh)
EP (1) EP1972385B1 (zh)
CN (1) CN101351276B (zh)
WO (1) WO20070775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554A (zh) * 2011-11-21 2012-06-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08068467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14786953A (zh) * 2019-10-14 2022-07-22 都福欧洲有限公司 印刷片材的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6878B2 (ja) * 2006-04-19 2008-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滴塗布装置
JP4086879B2 (ja) * 2006-04-19 2008-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滴塗布装置
JP4057037B2 (ja) * 2006-04-21 2008-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欠陥修復装置、欠陥修復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018120B2 (ja) * 2006-05-12 2007-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描画装置
EP2127881B1 (en) * 2008-05-29 2011-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color printhead maintenance station
WO2011024218A1 (ja) * 2009-08-26 2011-03-0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その印刷方法
CN101797837B (zh) * 2010-03-09 2012-06-27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大幅面平板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WO2017203022A1 (fr) * 2016-05-27 2017-11-30 MGI Digital Technology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transport de substrats dans une machine d'impression
JP7346557B2 (ja) * 2018-10-05 2023-09-19 メムジェ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スケーラブルプリンタのための統合インクジェットモジュール
DE102022105761A1 (de) 2022-03-11 2023-09-14 Koenig & Bauer Ag Tintenstrahldruckmaschine, System aufweisend zwei Tintenstrahldruckmaschinen und Verwendung einer Tintenstrahldruck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1596A (ja) * 1991-08-06 1993-02-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部品装着装置
JPH07276630A (ja) * 1994-04-12 1995-10-24 Roh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475561B2 (ja) * 1995-03-29 2003-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小型プリンタ
JPH09164706A (ja) * 1995-12-15 1997-06-2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3332854B2 (ja) * 1997-06-17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3757564B2 (ja) * 1997-08-11 2006-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01351519A (ja) * 2000-06-09 2001-12-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ペースト塗布装置
JP3701882B2 (ja) * 2001-05-25 2005-10-05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ペースト塗布機
JP2002361940A (ja) * 2001-06-12 2002-12-18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1462A (ja) * 2001-12-27 2003-07-08 Seiko Epson Corp 描画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装置の製造方法、pdp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有機elの製造方法、スペーサ形成方法、金属配線形成方法、レンズ形成方法、レジスト形成方法および光拡散体形成方法
JP3793727B2 (ja) * 2002-02-04 2006-07-05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ペースト塗布機
JP4039110B2 (ja) * 2002-05-01 2008-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4030941A (ja) * 2002-06-21 2004-01-29 Toray Ind Inc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JP4100354B2 (ja) * 2004-02-19 2008-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材料塗布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668546B2 (ja) * 2004-04-05 2011-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治具、パターン形成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06168794A (ja) * 2004-12-16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パック体、液滴吐出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1045395A (zh) * 2006-03-24 2007-10-03 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采用多组打印头的喷墨打印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554A (zh) * 2011-11-21 2012-06-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CN108068467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8068467B (zh) * 2016-11-11 2020-02-2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US10717289B2 (en) 2016-11-11 2020-07-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4786953A (zh) * 2019-10-14 2022-07-22 都福欧洲有限公司 印刷片材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2385B1 (en) 2011-10-05
EP1972385A4 (en) 2010-06-16
EP1972385A1 (en) 2008-09-24
US20090040269A1 (en) 2009-02-12
WO2007077597A1 (ja) 2007-07-12
CN101351276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1276B (zh) 液滴涂布装置
KR100704581B1 (ko) 액체 방울 토출 장치, 액체 방울 토출 방법, 전기 광학장치의 제조 방법,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4057037B2 (ja) 欠陥修復装置、欠陥修復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018120B2 (ja) 液滴吐出描画装置
CN101460257B (zh) 液滴涂布装置
KR20050033661A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전기 광학 장치, 전기 광학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JP2004209429A (ja) 液滴吐出システム、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量測定方法、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量適正化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189061B (zh) 液滴排出装置
JP4055570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15246266B (zh)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932958B (zh) 涂布装置和涂布方法
JP2006159185A (ja) 液滴塗布装置
JP2004172321A (ja) ワーク搬送テーブル、ワーク搬送装置、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541321B2 (ja) 液滴塗布装置、液滴塗布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729852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598036B2 (ja) 欠陥修復装置、欠陥修復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5224725A (ja)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の整備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243187A (ja)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66636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JP2004172317A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ワーク位置決め方法、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321051B2 (ja)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172320A (ja) ワーク搬送テーブル、ワーク搬送装置、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89893A (ja) 液滴塗布装置
JP2005224726A (ja)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の整備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346677A (ja) 液滴塗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