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039B - 防眩硬涂膜 - Google Patents

防眩硬涂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039B
CN104115039B CN201280047423.8A CN201280047423A CN104115039B CN 104115039 B CN104115039 B CN 104115039B CN 201280047423 A CN201280047423 A CN 201280047423A CN 104115039 B CN104115039 B CN 104115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ating film
hard coating
dazzle
gl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74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039A (zh
Inventor
阪后公善
堀田武史
铃木刚生
杉山祐介
狩集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硬涂膜,该防眩硬涂膜与现有的防眩膜相比,不会赋予必要以上的防眩性,透射率高、雾度值低且透明性优良,图像清晰性高,抑制了图像的眩光,降低了涂膜的发白(泛白)而抑制了对比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显示器的识别性。该防眩硬涂膜通过在透明膜上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形成。将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该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另外,基于JIS K7105‑1981,使用透射清晰度测定装置通过4个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80%以上,通过各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值各自为70%以上。

Description

防眩硬涂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用于以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为代表的各种显示器的表面的适于防止识别性降低的防眩硬涂膜。
背景技术
就笔记本电脑、液晶监视器等的显示器来说,为了防止外部事物在显示面的反射,通常通过在基材上涂布有机或无机微粒与粘合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而在表面形成凹凸,由此表现出防眩性。为了提高防眩性,需要增大上述凹凸形状或增加凹凸的频率。但是,当凹凸增大或频率增加时,防眩层的雾度值(浊度)上升,尽管能获得防眩性,但由于外部光线的反射而使画面泛白、伴随雾度值的上升而使图像清晰度降低,因而存在使显示图像的识别性变差的问题。而且,降低作为现有的防眩硬涂膜的一般评价的表面的雾度值时,尽管能够抑制由外部光线的反射引起的画面泛白的程度,但在膜表面,被称为闪烁(眩光、闪光)的闪耀光变强,作为消除闪烁的方法,使用增高防眩层内部的雾度值的方法,但由于微粒与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引起的内部雾度,导致透射率降低,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降低,同时由于内部雾度导致涂膜发白,因此对比度显著降低。
例如日本特开平11-32660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混合了平均粒径为0.5~5.0μm、且与透射性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2~0.20的透光性微粒的防眩性膜。通过使构成防眩层的透光性树脂与其中含有的透光性微粒的折射率之差为0.02~0.20,图像清晰度提高而并不会使扩散性和防眩性降低,另外,尽管在此情况下通过提高雾度值而减少眩光,但仍能维持高图像清晰度。但是,具体得到的膜的雾度为10%以上时,一方面具有高防眩性,但另一方面涂膜发白,透射率和对比度显著降低。
另外,就日本特开2008-28687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的防眩性膜来说,由于将粘合剂的固化物与透光性微粒的折射率之差抑制在0~0.05的较小范围内,因而能够提高防眩性硬涂层内部的光的透射性,由于将根据JIS B0601-1994测定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抑制在0.01~0.30μm的较小范围内、并且将凹凸的平均间隔(Sm)抑制在10~300μm的较小范围内,因而能够使防眩性硬涂层表面(外表面)的光扩散,同时能够维持光的透射性,因此,该防眩性膜能够均衡地实现抑制眩光和提高透射清晰性。但是,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0.30μm、且凹凸的平均间隔(Sm)为10~300μm的范围并不小,目前市场上制品化的防眩膜大体上都在该范围内。另外,具体得到的膜的算术平均粗度(Ra)为0.1μm以上、通过具有2mm的宽度的光学梳测定的图像清晰度的值低于70%、并且60°反射下测定的图像清晰度的值为60%以下时,一方面具有防眩性,但另一方面,高分辨率面板的眩光防止不充分,未考虑到涂膜的发白,仍存在透射率和对比度显著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6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86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现有技术而言,因过分考虑防眩性,从防止眩光的观点出发,会导致雾度值增高、另外不能充分提高图像清晰度,因此,存在不能解决透射率低和涂膜发白而显示图像时画面泛白、特别是在暗黑显示时图像品质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保护用防眩硬涂膜,该防眩硬涂膜与上述现有的防眩膜相比,不会赋予必要以上的防眩性,透射率高、雾度值低且透明性优良,图像清晰性高,抑制了图像的眩光,降低了涂膜的发白(泛白)而抑制了对比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显示器的识别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完成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种防眩硬涂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该防眩硬涂膜通过在透明膜上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将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且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雾度值低、透射率高、透明性优良的防眩硬涂膜,因此能够抑制图像的眩光,从而提高显示器的识别性。另外,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基于JIS K7105-1981,使用透射清晰度测定装置通过4个光学梳(宽度2mm、1mm、0.5mm、0.125mm)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80%以上,通过各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值各自为70%以上,由此,图像清晰性高,能降低涂膜的发白(泛白)而抑制对比度降低,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识别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中,优选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4.8μm,且所述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为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另外,更优选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4.8μm。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树脂100重量份为0.05~3重量份。
另外,通过使所述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为0.1~5.0%,60度镜面光泽度为70%以上且95%以下,且20度镜面光泽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而且光透射率(透射Y值)为92.00以上,能更进一步显示出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作为防眩硬涂层中含有的所述树脂,在大量且廉价地进行制造方面,优选使用通用性高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透明膜,例如从识别性高、价格的观点考虑,优选三醋酸纤维素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降冰片烯膜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表面保护用防眩硬涂膜,所述防眩硬涂膜与现有的防眩膜相比,不会赋予必要以上的防眩性,透射率高、雾度值低且透明性优良,图像清晰性高,能够抑制图像的眩光,降低涂膜的发白(泛白)而抑制对比度降低,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识别性。根据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能降低涂膜的发白而不降低对比度,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中不存在问题的程度的防眩性和高透射率、高图像清晰度,能抑制图像的眩光,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膜表面的平均倾斜角的求出方法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通过在透明膜上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成,其特征在于,将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且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
在此,“最大截面高度”如上述定义所述,也如JIS B0601中所定义的那样为由作为测定对象的膜表面的截面曲线(测定曲线)算出的值。本发明这样的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成的防眩硬涂膜的表面,不仅存在微细的凹凸形状,还存在波纹。用表面粗糙度测定机测得的测定曲线(通常也称为截面曲线),在波纹曲线及粗糙度曲线之间存在“截面曲线=波纹曲线+粗糙度曲线”的关系。因此,本发明中的“最大截面高度”用于评价包含“表面波纹成分”的截面曲线。另外,在2001年版的JIS中,最大截面高度由符号“Pt”表示。
另外,上述“平均倾斜角”是指将作为测定对象的膜表面的截面曲线(测定曲线)以一定间隔ΔX沿横向分割,求出连结各区间内的截面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线段的斜率(倾斜角:倾斜角由tan-1(ΔYi/ΔX求出)的绝对值,将其值平均而得到的值(θa)(参照图1)。即,平均倾斜角(θa)为下述式所定义的值。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对于这种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低、透射率高以及透明性优良的原因可作如下推测。
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包括由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凹凸引起光折射、散射而产生的表面雾度、以及由防眩硬涂层中微粒的存在引起光折射、散射而产生的内部雾度,在将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且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的情况下,可得到特定区域的波纹、或者平缓的表面凹凸等表面性,能够抑制由表面的凹凸引起的光的折射、散射,因此表面雾度变得难以产生,并且能够抑制由光的折射、散射导致的光损失,因此能够抑制透射率的降低,并且由于能够抑制由防眩硬涂层表面的散射光引起的防眩硬涂膜泛白而发浑的现象,因此透明性优良。
另外,当防眩硬涂膜表面的上述最大截面高度超过3.0μm时,由于表面的凹凸所引起的光的折射、散射增强,因而表面雾度变得容易产生,并且由于光的折射、散射所导致的光损失,因而透射率可能降低,并且尽管变得容易得到由防眩硬涂层表面的散射光带来的防眩性,但由于变得难以抑制防眩硬涂膜泛白而发浑的现象,因此透明性、透射清晰度容易降低。
另外,对于上述最大截面高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在最大截面高度低于1.0μm的情况下,由于膜表面的凹凸变得过小,因此难以得到由防眩硬涂层表面的散射光带来的防眩性。
另外,在上述平均倾斜角大于1度(超过1度)的情况下,由于表面的凹凸所引起的光的折射、散射增强,因而表面雾度变得容易产生,并且由于光的折射、散射所导致的光损失,因而透射率可能降低,并且虽然容易得到由防眩硬涂层表面的散射光带来的防眩性,但由于变得难以抑制防眩硬涂膜泛白而发浑的现象,因此存在透明性、透射清晰度容易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防眩硬涂膜表面的上述最大截面高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上述最大截面高度为1.2μm以上且2.5μm以下。
另外,防眩硬涂膜表面的上述平均倾斜角优选为1度以下,更优选上述平均倾斜角为0.9度,进一步优选上述平均倾斜角为0.7度以下。对于上述平均倾斜角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从防眩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度以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评价区域”是指测定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中,基于JIS K7105-1981,使用透射清晰度测定装置通过4个光学梳(宽度2mm、1mm、0.5mm、0.125mm)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80%以上,通过各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值各自为0%以上,由此,图像清晰度高,能够降低涂膜的发白(泛白)而抑制对比度降低,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识别性。
可用于本发明的透明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折射率1.665)、聚碳酸酯膜(PC;折射率1.582)、三醋酸纤维素膜(TAC;折射率1.485)、降冰片烯膜(NB;折射率1.525)等,膜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制,可通用地使用约25μm~约250μm。一般的电离辐射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为约1.52,因此,为了提高识别性,优选与上述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的TAC膜、NB膜,另外,在价格方面,优选PET膜。
用于本发明的树脂只要为形成被膜的树脂就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但特别是在赋予防眩硬涂层表面坚硬性(铅笔硬度,耐擦伤性)、以及防眩硬涂层形成时不需要大量的热的方面,优选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另外,在不改变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防眩硬涂层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流平剂、消泡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阻聚剂、湿润分散剂、粘性赋予剂、抗氧化剂、防污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等。
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只要是通过照射电子射线或紫外线等而固化的透明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以及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中适当选择。作为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可以优选举出由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可被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构成的树脂。作为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可被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丙烯酸酯多元醇;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能够通过将多元醇和多元羧酸和/或其酸酐与丙烯酸酯化而得到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通过使多元醇、多元异氰酸酯及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的可被紫外线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其含量相对于防眩硬涂层用涂料的树脂固体成分优选为50~95重量%。此外,除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外,还可以添加相对于防眩硬涂层用涂料的树脂固体成分为10重量%以下的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单官能丙烯酸酯。
另外,可以向防眩硬涂层中添加用于调节硬度的聚合性低聚物。作为这样的低聚物,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封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基封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封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封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封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封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大分子单体,其含量相对于防眩硬涂敷用涂料中的树脂固体成分优选为5~50重量%。
作为形成本发明中使用的微粒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折射率1.420~1.460)、氯乙烯树脂(折射率1.530)、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490)、(甲基)丙烯酸树脂(折射率1.520~1.530)、聚苯乙烯树脂(折射率1.590)、三聚氰胺树脂(折射率1.650)、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折射率1.490~1.590)等,微粒可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另外,上述微粒的折射率也没有限制,但为了更进一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上述微粒优选使用相对于防眩硬涂层中所使用的树脂的折射率的折射率之差为0.001~0.200的微粒,特别是,更优选使用折射率之差为0.001~0.100的微粒。
另外,在本发明中,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优选为构成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更优选为0.8~1.2倍。另外,优选的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4.8μm,为了赋予高铅笔硬度,微粒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3.0~4.8μm。
若涂膜厚度低于构成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倍,则微粒未固定在涂膜中,涂膜表面的坚硬性显著变差。
另一方面,若涂膜厚度超过构成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的1.5倍,则完全无法得到防眩性。另外,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例如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进行测定。
另外,在微粒的平均粒径大于4.8μm的情况下,将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设为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时,赋予必要以上的防眩性,因而涂膜表面的外部光线的散射变大,由光的散射引起表面泛白,从而导致显示器的识别性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在微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0μm的情况下,必须减薄涂膜厚度,因此,坚硬性不足。
在本发明中,微粒优选相对于上述树脂100重量份在防眩硬涂层中配合0.05~3重量份,更优选配合0.075~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配合0.1~0.5重量份。
在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树脂100重量份低于0.05重量份的情况下,将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设为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时,完全无法得到防眩性。另外,若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树脂100重量份超过3重量份时,则雾度值变高,透射率、对比度降低。
因此,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通过在透明膜上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成,其特征在于,将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且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基于JIS K7105-1981,使用透射清晰度测定装置通过4个光学梳(宽度2mm、1mm、0.5mm、0.125mm)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80%以上,通过各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值各自为70%以上,此时,优选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4.8μm,且上述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为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上述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树脂100重量份为0.05~3重量份。另外,该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优选为0.1~5.0%,更优选雾度值为0.1~3.5%,进一步优选雾度值为0.1~2.0%。
上述防眩硬涂层可以通过将在溶剂中溶解、分散上述树脂和微粒等而得到的涂料涂布到透明膜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作为溶剂,可以根据上述树脂的溶解性适当选择,只要是至少能够使固体成分(树脂、微粒、催化剂、固化剂、其它添加剂)均匀溶解或分散的溶剂即可。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以例示: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酰胺类等。另外,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对于防眩硬涂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凹版涂布、微凹版涂布、棒式涂布、滑动模涂布、狭缝模涂布、浸渍涂布等容易调节涂膜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需要说明的是,涂布的防眩硬涂层的膜厚可以用显微镜等观察防眩膜截面照片、并实际测量从涂膜界面至表面的距离而进行测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硬涂膜中,优选60度镜面光泽度为70%以上且95%以下,且20度镜面光泽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进而,优选光透射率(透射Y值)为92.00以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膜中,透明膜上除含有微粒及树脂的防眩硬涂层以外,还可以设置如防反射层、抗静电层这样的功能层。但是,由于设置这样功能层,表面的起伏消失,可能不能得到所期望的防眩性,因此,当在含有微粒的防眩硬涂层上设置功能层时,优选功能层的膜厚为0.5μm以下。
另外,也可以在防眩硬涂层的下面设置功能层。作为该功能层,例如有用于提高防反射功能的折射率控制层、用于得到基材与防眩硬涂层的密合性的易粘接层、抗静电层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膜中,在透明膜上除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以外、还在含有微粒的防眩硬涂层上设置了如防反射层、抗静电层这样的功能层的情况下,当将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设定为构成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以下时,防眩硬涂层与功能层的总涂膜厚度需要为构成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
另外,就本发明的防眩膜来说,在透明膜上的含有微粒及树脂的防眩硬涂层之上设置有如防反射层、抗静电层这样的功能层的情况下,将防眩膜的表面、即功能层的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需要为1.0~3.0μm,且该功能层的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需要为1度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例证,但其并不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微粒的平均粒径通过激光衍射粒度测定仪SALD2200(岛津制作所制)进行测定。涂膜厚度通过キーエンス株式会社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并进行测量。此外,除非特别说明,以下记载的“份”和“%”分别表示“重量份”和“重量%”。
[实施例1]
<涂料制备>
向甲苯7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25)0.09g并充分搅拌。向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27.45g和艳佳固(イルガキュア)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5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使用线棒式离形涂布机#4(RDS公司制)在Fuji TAC(三醋酸纤维素膜、富士フィルム株式会社公司制)涂布上述涂料并在80℃下干燥1分钟后,照射350mJ/cm2的紫外线(光源:Fusion Japan公司制UV灯)进行固化。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6μm。
[实施例2]
<涂料制备>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变更为三聚氰胺树脂-二氧化硅复合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650),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6μm。
[实施例3]
<涂料制备>
向甲苯80.00g中添加丙烯酸粒子(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1.5μm、折射率:1.49)0.02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49)18.02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0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2μm。
[实施例4]
<涂料制备>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变更为平均粒径3.0μm的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5),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线棒式离形涂布机变更为#5,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3.4μm。
[实施例5]
<涂料制备>
向甲苯7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25)0.75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26.79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5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6μm。
[实施例6]
<涂料制备>
向甲苯7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25)0.02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27.52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5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6μm。
[实施例7]
<涂料制备>
向甲苯45.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4.0μm、折射率:1.525)0.17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51.12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2.75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3.6μm。
[实施例8]
<涂料制备>
向醋酸丁酯65.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3.3μm、折射率:1.525)0.18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32.50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75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57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线棒式离形涂布机变更为#6,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2.9μm。
[实施例9]
<涂料制备>
向醋酸丁酯6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4.8μm、折射率:1.525)0.20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37.22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2.0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58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线棒式离形涂布机变更为#8,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4.3μm。
[比较例1]
<涂料制备>
向甲苯82.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0.18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15.96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0.9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2μm。
[比较例2]
<涂料制备>
向甲苯52.5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3.0μm折射率1.525)0.48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43.69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2.38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线棒式离形涂布机变更为#6,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6.9μm。
[比较例3]
<涂料制备>
向甲苯70.0g中添加丙烯酸-苯乙烯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25)3.00g并充分搅拌。在该溶液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24.54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5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96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1.8μm。
[比较例4]
<涂料制备>
向甲苯60.0g中添加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0)33.0g和艳佳固184(光聚合引发剂、株式会社チバスペシャリティーケミカル公司制)1.50g、BYK325(流平剂、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公司制)0.50g并充分搅拌,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3.4μm。
[比较例5]
<涂料制备>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粒子变更为平均粒径5.0μm的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制、折射率1.525),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备涂料。
<防眩膜制作>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线棒式离形涂布机变更为#10,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防眩膜。得到的涂膜的厚度为5.6μm。
对如上制作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防眩硬涂膜进行以下项目的评价,将其结果总结后示于表1及表2。
(1)最大截面高度
使用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三维表面粗糙度计“VertScan2.0”进行测定。由测得的区域粗糙度参数、即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Ave)为零时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P)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V)之差求出最大截面高度(St)。测定条件的设定如下。
<光学条件>
照相机:SONY HR-501/3型
物镜:10×(10倍)
管:1×Body
延迟:不延迟
滤光器:530白色
※光量调节:自动实施以使Lamp值在50~95的范围内。
<测定条件>
模式:波动
尺寸:640×480
范围(μm):开始(5),结束(-10)
(2)平均倾斜角
使用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三维表面粗糙度计“VertScan2.0”,测定膜表面的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
(3)雾度值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雾度仪“HM150”进行测定。
(4)光透射率(透射Y值)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积分球高速分光透射测定系统DOT-3”,通过依据JISZ8722的方法实施测定。
在此,光透射率是指由Y=K∫S(λ)y(λ)T(λ)dλ求得的值。需要说明的是,S(λ):波长400~700nm的分光分布,y(λ):配色函数,T(λ):分光立体角透射率,Y:光透射率。
(5)透射清晰度
使用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制的成像性测定仪“ICM-1DP”实施测定。测定使用具有2mm、1mm、0.5mm以及0.125mm的宽度的光学梳来进行,计算各宽度下的测定值及其总和。
(6)光泽度(20度、60度)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光泽度仪(GM-3D),在涂布相反面贴上黑色的塑料胶带(日东塑料胶带,PROSELF No.21(宽度宽)),测定20度或60度的光泽度。
(7)铅笔硬度
使用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HEIDON14依据JIS K5400实施。
(8)眩光
在整面绿色显示的分辨率150ppi的液晶显示体(LCD)上重叠各防眩膜,目视评价画面的闪耀光的发生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LCD表面预先设置不发生眩光的清晰型硬涂膜。将没有眩光及眩光少的情况评价为“○”,将眩光大、识别性变差的情况评价为“×”。
(9)泛白、发白
由外部光线的反射导致的泛白如下进行测定:在涂布相反面贴上黑色的塑料胶带(日东塑料胶带,PROSELF No.21(宽度宽)),使用Macbeth浓度计测定黑浓度。将2.15以上评价为“○”,将2.10以上且低于2.15评价为“△”,将低于2.10评价为“×”。另外,由透射光导致的涂膜的发白如下进行评价:使涂布面朝向观测者侧,通过防眩硬涂膜看白色荧光灯时,目视评价由内部雾度导致膜中光扩散、涂膜泛白的状态。将没有发白及发白少的情况评价为“○”,将发白稍强的情况评价为“△”,将涂膜泛白的情况评价为“×”。
(10)防眩性
防眩性如下进行评价:以宽度1mm间隔引10条直线,使其放射到防眩硬涂膜的涂布面,使涂布面朝向观测者侧,通过防眩硬涂膜看线宽时,目视评价由光的散射导致线宽模糊而不易看到的状态。将无法识别线宽的情况评价为“○”,将可以识别线宽的情况评价为“×”。
[表2]
由以上的表1及表2的结果表明,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以下,且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的实施例1~9均得到具有本发明的良好的图像清晰度、良好的光透射率、光泽度、表面强度(铅笔硬度),且抑制了眩光、泛白、发白的防眩硬涂膜。
另外,实施例1~9均得到用于防眩硬涂层的微粒的平均粒径、其配合量、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及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分别在本发明的期望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图像清晰度、光透射率、光泽度、表面强度(铅笔硬度),且抑制了眩光、泛白、发白的防眩硬涂膜。
与此相对,尽管含有微粒、但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最大截面高度在1.0~3.0μm的范围外的比较例1、2均得到具有良好的光透射率、图像清晰度、光泽度,且抑制了眩光、泛白、发白的防眩硬涂膜。涂膜厚度薄的比较例1的雾度变高,伴随而来的是图像清晰度、光泽度降低,眩光、泛白、发白显著变差。
另外,微粒的添加份数多的比较例3由于微粒从涂膜突出,因而表现出了较高的防眩性,但图像清晰度降低,眩光、泛白、发白增强。进而,涂膜厚度厚的比较例2及未添加微粒的比较例4的光泽度高,无法得到防眩性。另外,使用平均粒径大于本发明的期望的范围的微粒的比较例5的最大截面高度和平均倾斜角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透射清晰度的值低,无法得到本发明的良好的图像清晰度。

Claims (7)

1.一种防眩硬涂膜,其通过在透明膜上设置含有微粒和树脂的防眩硬涂层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将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评价区域内的高度的平均值设为零时,由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大值与评价区域内的高度最小值之差表示的最大截面高度为1.0~3.0μm,且该防眩硬涂膜表面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为1度以下,基于JIS K 7105-1981,使用透射清晰度测定装置通过4个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80%以上,通过各光学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的值各自为70%以上,所述4个光学梳的宽度为2mm、1mm、0.5mm、0.125mm,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4.8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硬涂层的涂膜厚度为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的0.5~1.5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4.8μ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树脂100重量份为0.05~3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硬涂膜的雾度值为0.1~5.0%,60度镜面光泽度为70%以上且95%以下,且20度镜面光泽度为30%以上且90%以下,而且光透射率即透射Y值为92.00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硬涂层中含有的所述树脂为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为三醋酸纤维素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降冰片烯膜。
CN201280047423.8A 2011-09-27 2012-09-26 防眩硬涂膜 Active CN104115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0251 2011-09-27
JP2011210251 2011-09-27
PCT/JP2012/074810 WO2013047626A1 (ja) 2011-09-27 2012-09-26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039A CN104115039A (zh) 2014-10-22
CN104115039B true CN104115039B (zh) 2017-07-11

Family

ID=4799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7423.8A Active CN104115039B (zh) 2011-09-27 2012-09-26 防眩硬涂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84098B2 (zh)
JP (2) JP5653378B2 (zh)
KR (1) KR102056953B1 (zh)
CN (1) CN104115039B (zh)
WO (1) WO20130476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95595A (ja) * 2012-03-17 2013-09-30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CN106405710B (zh) 2013-07-05 2018-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314384B2 (ja) * 2013-08-01 2018-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235392B1 (ko) 2014-01-22 2021-04-01 제이엔씨 주식회사 열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경화막
JP6603652B2 (ja) * 2014-03-26 2019-1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WO2015156333A1 (ja) * 2014-04-10 2015-10-1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CN104311751B (zh) * 2014-09-28 2017-04-12 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疏水材料的表面亲水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WO2016208785A1 (ko) * 2015-06-24 2016-12-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6118788A (ja) * 2015-12-25 2016-06-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36381B2 (ja) * 2016-06-27 2020-08-05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1988549B1 (ko) *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8110486A1 (ja) * 2016-12-12 2018-06-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JP6674371B2 (ja) * 2016-12-14 2020-04-01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090810B1 (ko) * 2016-12-16 2020-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6336660B1 (ja) * 2017-05-29 2018-06-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11650357B2 (en) 2017-08-04 2023-05-16 Daicel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JP6745411B2 (ja) 2017-08-04 2020-08-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
US11613643B2 (en) 2017-08-04 2023-03-28 Daicel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WO2019107924A1 (ko) * 2017-11-28 2019-06-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67662B1 (ko) 2017-11-28 2020-10-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347922B2 (ja) * 2018-08-30 2023-09-2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耐指紋性の評価方法、光学部材の生産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20086273A (ja) * 2018-11-29 2020-06-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26734B2 (ja) * 2018-12-10 2023-08-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該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JP2020098239A (ja) * 2018-12-17 2020-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転写シート
JP2019179268A (ja) * 2019-07-01 2019-10-1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21071702A (ja) * 2019-11-01 2021-05-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および、調光シート
CN115505327B (zh) * 2022-11-22 2023-08-15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涂料、防眩膜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016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8113A (zh) * 2009-04-10 2012-03-21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结膜及使用该粘结膜的粘结标签
CN104558657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防蓝光和防眩光保护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80852A (ja) * 2007-01-24 2008-08-07 Asahi Kasei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5135871B2 (ja) 2007-05-08 2013-02-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286878A (ja) 2007-05-15 2008-11-27 Nof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256851A (ja) 2009-03-30 2010-11-11 Nippon Paper Chemicals Co Ltd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WO2010113827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日本製紙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016A (zh) * 2004-12-22 2006-06-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8113A (zh) * 2009-04-10 2012-03-21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结膜及使用该粘结膜的粘结标签
CN104558657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防蓝光和防眩光保护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111641A (ko) 2014-09-19
US20140254020A1 (en) 2014-09-11
WO2013047626A1 (ja) 2013-04-04
KR102056953B1 (ko) 2019-12-17
JP2014038362A (ja) 2014-02-27
US9684098B2 (en) 2017-06-20
JP5653378B2 (ja) 2015-01-14
CN104115039A (zh) 2014-10-22
JP2013083914A (ja)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039B (zh) 防眩硬涂膜
CN102439490B (zh) 防眩硬涂膜
JP5616329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4966395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200902028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20160024803A (ko)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이 조성물로 형성되는 경화 피막 및 방현 필름과, 경화 피막 및 방현 필름의 제조방법
JP621380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基材、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845509B2 (en) Low sparkle matte coa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2540291A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256851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5315879A (zh) 一种高清晰紫外光固化防眩硬涂膜
US8264640B2 (en) Optical sheet
CN110062787A (zh) 硬涂膜
CN202472012U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
CN102162863B (zh) 防眩性硬涂膜以及使用该硬涂膜的偏振片
CN112646501A (zh) 一种高透过率防眩防爆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488430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2013045031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3195606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2019003839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2141625A (ja) 光学積層体
WO2019066579A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631962A (zh) 防眩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JP2014071395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5104045A (zh) 防眩膜、偏光板和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