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798B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798B
CN104070798B CN201410124169.8A CN201410124169A CN104070798B CN 104070798 B CN104070798 B CN 104070798B CN 201410124169 A CN201410124169 A CN 201410124169A CN 104070798 B CN104070798 B CN 104070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unit
exhaust
intak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41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798A (zh
Inventor
田中伸
田中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能够在较广的范围内有效地将液体喷出部上的墨雾去除。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支承载物台(11);液体喷出单元(53),其喷出油墨;紫外线照射单元(54),其具有进气口(104)、排气口(105)以及过滤器(106);引导轴(61),其对液体喷出单元(53)和紫外线照射单元(54)进行支承;X轴移动机构(62),其使液体喷出单元(53)和紫外线照射单元(54)进行移动;液体喷出部(12),其具有引导轴(61)和X轴移动机构(62);换气风扇(103),其使气体在液体喷出部(12)和支承面之间流动,紫外线照射单元(54)在后侧被X轴驱动机构(62)支承,排气口(105)被配置在前侧,进气口(104)被配置在上方。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介质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液体喷出装置,已知一种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具备:工作台,其上放置介质;记录头,其向介质喷出油墨;Y杆,其对记录头以能够在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而保持;气流产生机构,其在记录头和媒介之间(间隙)产生气流。通过在记录头和媒介之间产生气流,从而去除了飞散到介质上的墨雾等。
然而,在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由于为仅在记录头和媒介之间的间隙周围产生气流从而对墨雾进行去除的结构,因此虽然能够去除飞散到媒介上的墨雾,但是存在无法有效地去除飞散到更上方的墨雾的问题。即,由于在该间隙周围以外的空间内不存在由气流产生机构产生的气流,因此包含墨雾的空气将会滞留。其结果为,存在位于该空间内的机构(例如设置在Y杆上的控制用的线性标尺等)上附着有墨雾,从而使记录控制等产生故障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3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宽广的范围内有效地对液体喷出部上的墨雾进行去除的液体喷出装置。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载物台,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液体喷出单元,其对被支承在载物台上的介质喷出液体;进排气部,其具有进气口、排气口、使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的流道、以及捕捉液体的捕捉部;液体喷出部,其具有支承部和移动部,其中,所述支承部对液体喷出单元和进排气部进行支承,所述移动部使被支承部支承的液体喷出单元和进排气部在第一方向上进行移动;气流产生部,其使气体在液体喷出部和支承面之间流动,进排气部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被移动部支承,排气口被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进气口被配置在与排气口相比靠上方处。
根据该构成,由于通过气流产生部而将上述液体的烟雾随着气流而排出,因此能够将大部分烟雾排出至装置外。此外,能够通过进排气部来捕捉残留在装置内的烟雾。并且,通过气流产生部和进排气部,从而例如如图10(a)所示,产生从进排气部的排气口起以描绘出圆弧的方式向上方流动而到达进排气部的进气口的气流、和从进排气部的排气口起以描绘出圆弧的方式向下方流动而到达载物台的支承面周围的气流,并随着这两个气流而使上述液体的烟雾被回收/去除。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同时实施向装置外的去除和在装置内的捕捉,因此能够在较广的范围内有效地对液体喷出部上的烟雾进行去除。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液体喷出部具备覆盖液体喷出单元和进排气部的装置盖,装置盖具有与排气口对置的对置部。
根据该构成,由于进排气部的排气与装置盖的对置部发生碰撞而上下分流,因此能够适当地产生以进排气部为中心而在装置盖内循环的上述气流。由此,能够高效地实施烟雾的去除。
此外,优选为,具有多个进排气部,液体喷出单元在第一方向上被配置在多个进排气部之间。
根据该构成,通过以与作为烟雾的产生源的液体喷出单元邻接的方式设置两个进排气部,从而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对刚刚产生的墨雾进行回收。
另一发面,优选为,进排气部具备电磁波照射部,其用于使具有电磁波固化性的液体进行固化;过滤器,其捕捉液体;散热器,其被配置在过滤器和排气口之间,并对电磁波照射部进行冷却。
根据该构成,被进排气部抽吸的液体喷出部上的空气通过过滤器和散热器而被排出至进排气部外。如此,能够将伴随于进排气部的进排气而产生的气流用于散热器的冷却,从而能够同时并行地实施电磁波照射部的冷却和烟雾的回收。
此外,优选为,还具备控制部,控制部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对液体喷出单元和进排气部进行驱动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不对液体喷出单元进行驱动而对进排气部进行驱动的模式。
根据该构成,通过具备不对液体喷出单元进行驱动而对进排气部进行驱动的第二模式,从而即使在不需要实施液体喷出动作时,也能够实施烟雾的回收。
而且,优选为,具备使气体的流速增加的流速增加部,控制部在第二模式下,对流速增加部进行驱动,从而使在液体喷出部和支承面之间流动的气体的流速增加。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第二模式下,更多地去除烟雾。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俯视图(a)、主视图(b)以及侧视图(c)。
图3为表示省略了支承载物台的一部分和装置盖的一部分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支承载物台和Y轴移动部周围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省略了装置盖的液体喷出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省略了装置盖的液体喷出部的主视图。
图7为表示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头单元和换气部周围的B-B’线剖视图。
图9为表示换气部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为表示在记录动作时所产生的气流的图。图10(b)为表示在待机时所产生的气流的图。
图11为表示紫外线照射单元的俯视图(a)、侧视图(b)以及主视图(c)。
图12为表示紫外线照射单元的C-C’线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进行说明。该液体喷出装置为,通过以喷墨方式喷出紫外线固化油墨(活性能量线固化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介质)上记录预期的图像的液体喷出装置。此外,本液体喷出装置为,相对于被支承在支承载物台上的记录介质而使液体喷出头进行移动从而实施记录的、所谓的平台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假定为厚纸、木材、瓷砖、塑料板、苯乙烯板、瓦楞纸等厚度有所不同的记录介质。另外,以各图所示的方式而规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以及Z轴(上下)方向,并在后文进行说明。此外,将图1中的近前侧设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前侧,而将图1中的纵深侧设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后侧。
如图1和图3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支承载物台(载物台)11,其通过四个支脚部件10而被支承,并对记录介质A进行支承;液体喷出部12,其具有与被支承的记录介质A对置的头单元31;Y轴移动部13,其对液体喷出部12进行支承,并使液体喷出部12相对于支承载物台11而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进行移动;控制部14(参照图13),其对个各部分进行控制。液体喷出部12以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横跨在支承载物台11上的方式而被架设。另一方面,Y轴移动部13在支承载物台11的背面侧(与液体喷出部12侧相反一侧的面)与该支承载物台11重叠配置,并在支承载物台11的背面侧,对液体喷出部12以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
接下来,参照图1、图2以及图4而对支承载物台11进行说明。另外,图4为,从后侧观察支承载物台11和Y轴移动部13周围时的A-A’线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支承载物台11具有:梁状的左右一对结构型材21,其在Y轴方向上延伸;多个支承部件22,其被纵横地配置在一对结构型材21之间;吸附台23,其被一对结构型材21和多个支承部件22支承,并吸附设置有记录介质A。各个结构型材21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而分别与支脚部件10相连接。另外,在支承载物台11的前端部配置有操作面板部24。并且,在操作面板部24的右半部设有较宽的开闭门24a。当通过手动作业而对液体喷出部12进行维护时,将液体喷出部12移动至近前侧(前侧),并打开该开闭门24a,从而从开闭门24a实施液体喷出部12的维护。
如图5和图6所示,液体喷出部12具备:头单元31,其与记录介质A对置;X轴移动部32,其在后侧对头单元31进行支承,并使头单元31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横架框33,其对X轴移动部32进行支承;左右一对侧框34,其在X轴方向两侧对横架框33进行支承;连结框35,其对一对侧框34的两个基部侧彼此进行连结;装置盖(参照图1)36,其覆盖上述部件,以及设置在装置盖36的后面壁36b上的去除墨雾的换气部38(参照图8)。另外,该墨雾是伴随于液体喷出头52的油墨喷出而产生的。
此外,液体喷出部12具有板状部件41和维护单元43,其中,所述板状部件41被配置在Y轴方向上的横架框33的后侧,并对油墨软管及电缆进行保持,所述维护单元43被配置在右端部,并实现对液体喷出头52的功能的保养和恢复。
横架框33以横跨在支承载物台11上的方式而在X轴方向上延伸。此外,各个侧框34延伸至支承载物台11的下方,连结框35在与支承载物台11相比靠下侧处与两侧框34的下端部相连结。并且,在各个侧框34上,安装有通过横架框33和X轴移动部32而使头单元31进行升降的升降移动部37。通过该升降移动部37,从而使头单元31在上下方向上接近或远离支承载物台11或记录介质A(间隙调整)。
如图7所示,头单元31具有在箱形的托架51上搭载了两个液体喷出头52的液体喷出单元53、和相对于液体喷出单元53而分别在X轴方向上的两侧上邻接配置的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进排气部)54。液体喷出单元53及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后侧分别被X轴移动部32支承。此外,液体喷出单元53及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被构成为,通过X轴移动部32而一起进行移动。另外,虽然详细内容后文进行叙述,但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还作为对墨雾进行回收的烟雾回收部而发挥功能。
各个液体喷出头52为,通过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 device)而被喷出驱动的喷墨头,并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颜色不同的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即,被构成为能够喷出多种颜色的紫外线固化油墨。此外,液体喷出头52其喷嘴面与记录介质A面对,并向下方喷出油墨。两个液体喷出头52的喷嘴面位于相同的高度。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压电方式的喷墨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热敏式或静电式的喷墨头等。此外,并不限定于这些响应(on demand)型的喷墨头,也可以使用连续(continuous)型的喷墨头。
如图5和图6所示,X轴移动部32具备上下一对引导轴(支承部)61,其被支承在横架框33上,并对头单元31以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X轴驱动机构(移动部)62,其沿着一对引导轴61而对头单元31进行驱动;X轴检测机构67,其对X轴方向上的头单元31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
X轴驱动机构62具备:正时带63,其沿着一对引导轴61而在X轴方向上延伸;主动带轮66和从动带轮64,其上架设有正时带63;连结固定部(省略图示),其对正时带63和头单元31进行连结;滑架电机65,其对主动带轮66进行驱动。在X轴移动部32中,通过使滑架电机65正反旋转,从而经由正时带63而使头单元31在一对引导轴61上于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X轴检测机构67具备线性标尺71和检测器72(参照图13),其中,所述性标尺71沿X轴方向而设置,所述检测器72被固定在头单元31上,并读取线性标尺71的刻度,从而对头单元31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
如图4所示,Y轴移动部13被配置在支承载物台11和连结框35之间,并使液体突出部12相对于支承载物台11而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Y轴移动部13具备:一对线性引导机构86,其位于支承载物台11的背面侧的左右两侧,并使液体喷出部12相对于支承载物台11而在Y轴方向上进行滑动;Y轴移动机构87,其位于支承载物台11的背面侧的中央处,并使液体喷出部12相对于支承载物台11而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驱动电机88,其对Y轴移动机构87进行驱动。各个线性引导机构86由LM引导(注册商标)机构构成。此外,Y轴移动机构87由滚珠丝杠机构构成。
在此,参照图8至图12,对换气部38和紫外线照射单元54进行说明。如图8和图9所示,换气部38为,对液体喷出单元53和支承载物台11(或者支承在其上的记录介质A)之间的间隙空间G周围的空气(包括空气和墨雾的气体)进行换气的构件。该间隙空间G为,移动至与支承载物台11面对的X轴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的液体喷出单元53、与支承载物台11之间的空间。严格来说,为液体喷出单元53的液体喷出头52的喷嘴面与支承载物台11的支承面之间的空间。在该液体喷出装置1中形成有如下的进排气流道R,即,从装置盖36的前面壁36a和支承载物台11(或者被支承在其上的记录介质A)之间的开口部分121起,通过上述间隙空间G和液体喷出头53移动的空间,直至被设置在装置盖36的后面壁36b上的多个换气口122的进排气流道R。多个换气口122以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排列配置。换气部38在该进排气流道R上使空气流动而产生前后方向上的气流,从而随着该气流而将墨雾排出(去除)至装置外(装置盖36外)。另外,进排气流道R的流道方向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此外,在X轴方向上,能够实施由换气部38进行的进排气的区域宽度宽于记录区域宽度。
换气部38具备多个换气风扇(气流产生部)123和流道形成部件125,其中,所述多个换气风扇123分别被配置在多个换气口122处,所述流道形成部件125具有设置在多个换气风扇123和上述间隙空间G之间的节流部(流速增加部)124。
流道形成部件125以接近装置盖36的后面壁36b的方式而配置,并具有由前壁125a、后壁125b、底壁125c以及两侧壁125d构成的箱形。并且,流道形成部件125的前壁125a具有多个缝隙部126,从而构成了多个节流部124。多个节流部124以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排列配置,并分别具有缝隙部126。此外,各个缝隙部126为,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缝隙状的开口部。多个节流部124通过各个缝隙部126而对进排气流道R进行节流,从而使其下游侧的气流增速。另外,开口部分121的开口面积大于多个缝隙部126整体的开口面积。此外,多个缝隙部126被配置在与液体喷出头52的喷嘴面相比靠上侧处。
此外,流道形成部件125的顶壁部分被板状部件41封闭。即,流道形成部件125与板状部件41一起,构成了进排气流道R中的、多个节流部124(多个缝隙部126)和多个换气风扇123(多个换气口122)之间的流道。并且,流道形成部件125具有将多个节流部124和多个换气口122包含在内的宽度,形成将多个节流部124设为分支流路的歧管的形态,并且形成将多个换气口122设为分支流路的歧管的形态。
多个换气风扇123通过被配置在各个换气口122处,从而以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排列配置。各个换气风扇123被构成为,能够在实施强制排气的正转驱动和实施强制进气的反转驱动之间进行切换。强制排气是指,强制地将进排气流道R的空气排出至装置外,通过强制排气,从而在进排气流道R中空气从开口部分121侧朝向换气口122侧流动。另一方面,强制进气是指,强制地将装置外的空气吸入至进排气流道R中,通过强制进气,从而在进排气流道R中空气从换气口122侧朝向开口部分121侧流动。
由于在强制排气中,产生从开口部分121至多个换气口122的气流,因此节流部124位于上述间隙空间G的下游侧(参照图10(a))。与之相对,由于在强制进气中,产生从多个换气口122至开口部分121的气流,因此节流部124位于上述间隙空间G的上游侧(参照图10(b))。由此,在强制进气中,通过节流部124而使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的气流的流速增大,因此与强制排气相比,在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产生有流速较快的气流。即,在控制部14的控制下,能够通过弱风模式和强风模式,而执行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的换气,其中,所述弱风模式为,实施强制排气而在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产生流速较慢的气流的模式,所述强风模式为,实施强制进气而在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产生流速较快的气流的模式。另外,在由换气部38实施的换气中,还将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排出空气排出至装置外,从而还实现散热功能。
如图11和图12所示,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具备照射单元主体91和安装部件92,所述安装部件92被配置在照射单元主体91的后侧,并将照射单元主体9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一对引导轴61上。
照射单元主体91具备:紫外线照射部(电磁波照射部)101,其与记录介质A对置;散热片式的散热器102,其被配置在紫外线照射部101上侧,并对紫外线照射部101进行冷却;冷却用的风扇103,其被配置在散热器102的上侧,并产生通过散热器102(吸取热量)的气流;进气口104和排气口105,其被配置在上部及下部的前侧,并实施吸入和排出。紫外线照射部101由照射紫外线(电磁波)的多个紫外线照射LED(发光二极管)构成,并以朝向下方的方式被配置在照射单元主体91的下部。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通过从紫外线照射部101射出紫外线,从而使由液体喷出头5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油墨固化(定影)。
此外,照射单元主体91具备被配置在进气口104上并捕捉墨雾的过滤器(捕捉部)106、和与过滤器106的下端部面对的贮留部107。在照射单元主体91上形成有从进气口104至排气口105的“L”字状的内部流道,并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进气口104及过滤器106、风扇103、散热器102、排气口105。当对风扇103进行驱动时,包含墨雾的空气从进气口104被吸入,并通过过滤器106和散热器102而从排气口105被排出。由此,紫外线照射单元54还作为烟雾回收部而发挥功能,所述烟雾回收部吸入液体喷出单元53周围的空气,并在捕捉墨雾后排出。
进气口104被配置在照射单元主体91的上部,并且被配置为朝向上方且朝向前侧的斜上方朝向。另一方面,排气口105被配置在照射单元主体91的下部前侧,并被配置为朝向前侧。另外,如图8所示而被构成为,装置盖36的前面壁36a的壁面(相置部)36c与排气口105相对。
过滤器106被配置在进气口104上,并且被配置成依照进气口104的朝向上方的倾斜姿态。此外,过滤器106向前方延伸至油墨贮留部107的正上部。
油墨贮留部107以与过滤器106的下端部面对的方式而配置。油墨贮留部107中设置有接收并贮留油墨的贮留容器111、和被填充在贮留容器111内的吸收材料112。当通过过滤器106捕捉墨雾,从而在过滤器106中存积有油墨时,积存的油墨将集中到过滤器106的下端部,之后到达并贮留于油墨贮留部107中。
图13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1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框图。如图13所示,控制部14与支承载物台11、液体喷出部12以及Y轴移动部13相连接。控制部14从操作面板部24接收用户操作的操作信息,并且接收来自X轴移动部32的检测器72的检测结果(移动位置)。另一方面,控制部14对X轴移动部32的滑架电机65、液体喷出单元53的两个液体喷出头52、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紫外线照射部101以及风扇103、换气部38的换气风扇123、Y轴移动部13的驱动电机88进行控制,并执行记录动作。
在记录动作中,控制部14对换气风扇123进行正转驱动并对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各个风扇103进行驱动,并且利用Y轴移动部13,而使液体喷出部12从前侧向后侧间歇性地进行移动(换行输送)。并且,在液体喷出部12的于Y轴方向上的间歇性地移动过程中的各停止期间,在从紫外线照射部101射出紫外线的同时,利用X轴移动部32而使头单元31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并从液体喷出头52喷出油墨(记录处理)。由此,向记录介质A记录预期的图像。
在记录动作期间内,在对各个风扇103进行了驱动的状态下,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将与液体喷出单元53一起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由此,通过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而在液体喷出部12上(装置盖36内)的X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对墨雾进行回收。即,成为能够与记录动作一起执行烟雾回收动作的结构。
此外,在记录动作期间内,通过各个换气风扇123的正转驱动(强制排气:弱风模式),从而相对于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而产生从前侧向后侧的气流,并且通过各个风扇103的驱动,从而在紫外线照射单元54中,从上侧对液体喷出部12上的空气进行抽吸,并向前侧排出。由此,如图10(a)所示,产生从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排气口105起以描绘出圆弧的方式向上方流动并到达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进气口104的气流、和从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排气口105起以描绘出圆弧的方式向下方流动并到达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的气流。前者的气流中所携带的墨雾通过紫外线照射单元54而被回收,而后者的气流所携带的墨雾被由换气风扇123产生的气流携带,而被去除到装置外。另外,如该图所示,虽然被由换气风扇123产生的气流携带的墨雾的一部分在头单元31(液体喷出单元53和紫外线照射单元54)和X轴移动部32之间分流,但对于该分流的部分的而言,也到达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进气口104而被回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操作面板部24而指示了执行记录时,在执行记录动作之前先执行检查动作。即,在使液体喷出部12配置在X轴方向后侧(记录介质A安置时的待机位置侧)的状态下,用户将记录介质A装载在支承载物台11上。然后,在记录介质A被装载(支承)在支承载物台11的状态下,用户使用操作面板部24指示执行记录。当指示了执行记录时,控制部14使用Y轴移动部13,使液体喷出部12向X轴方向前侧(操作面板部24侧)进行移动。此时,在头单元31从X轴方向后侧向X轴方向前侧进行移动的期间内,使用被设置在液体喷出部12上的未图示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对是否存在液体喷出部12与障碍物的接触、以及是否存在可能与头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进行检测。由此,执行检查动作。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对是否存在记录介质A和头单元31接触的可能性、是否在记录介质A上或支承载物台11上存在可能与头单元31接触的障碍物进行检测。
当在该检查动作中检测出障碍物时,控制部14使液体喷出部12向Y轴方向前侧的移动停止,并向用户告知故障。另一方面,当在使液体喷出部12从Y轴后侧向前侧进行移动的期间内未检测出障碍物时,控制部14判断为无障碍物,从而使液体喷出部12移动至Y轴方向另一侧(记录开始位置侧)的预定位置处,并暂时使液体喷出部12停止。在该暂时停止之后,使液体喷出部12从Y轴方向前侧(记录开始位置侧)向后侧进行移动,并开始上述记录动作。
另外,虽然在记录动作的说明中,记载了“在记录动作期间内,对换气风扇123进行正向驱动旋转”的内容,但严格而言,是在包括记录动作期间和检查动作期间在内的记录作业期间内,对换气风扇123进行正转驱动。记录作业期间是指,包含记录动作期间和检查动作期间在内的、从实施了执行记录的指示起到针对一个记录介质A的记录结束为止的期间。即,在记录作业期间,控制部14对换气风扇123进行正转驱动,从而实施强制排气(参照图10(a))。由此,在记录作业期间内,以弱风模式来执行间隙空间G周围的换气。另一方面,在待机期间(一个记录介质A的记录结束后以及执行记录指示前:非记录作业期间)内,对换气风扇123进行反转驱动,从而执行强制进气(参照图10(b))。由此,在待机期间内,以强风模式来实施上述间隙空间G周围的换气。另外,在待机期间内、即强风模式下的换气期间内,优选为,预先使头单元31退让至X轴方向右端的初始位置处。
根据以上这种构成,由于在记录动作期间内,通过换气部38和各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烟雾回收部),而同时实施向装置外的墨雾的去除和装置内的墨雾的捕捉,因此能够在较广的范围内有效地对液体喷出部12上的墨雾进行去除。特别是,能够消除在线性标尺71上附着有油墨的情况,从而通过X轴检测机构67而稳定地对头单元31的移动位置进行检测。
此外,由于通过使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排出侧与装置盖36的壁面36c相对,从而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排气与装置盖36的壁面36c发生碰撞而上下分流,因此能够适当地产生以紫外线照射单元54为中心而在装置盖36内循环的气流。由此,能够高效地实施墨雾的去除。
并且,通过以与作为墨雾的产生源的液体喷出单元53邻接的方式设置两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从而能够进一步更效地对刚刚产生的墨雾进行回收。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同时执行记录动作和墨雾回收动作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具备不实施记录动作、而实施烟雾回收动作的回收模式的结构。具体而言,控制部14根据用户的操作,而在同时执行记录动作和烟雾回收动作的记录处理模式(第一模式)、和不执行记录动作而执行烟雾回收动作的烟雾回收动作的烟雾回收模式(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执行模式。并且,在烟雾回收模式中,控制部14不对液体喷出头52进行驱动并且不从紫外线照射部101照射紫外线,而在对换气风扇123进行反转驱动(强风模式)的同时对各个风扇103进行驱动的状态下,使用X轴移动部32而使头单元31(液体喷出单元53和一对紫外线照射单元54)在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根据该构成,即使在不需要实施记录动作时,也能够实施液体喷出部12上的墨雾的回收。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液体喷出单元53的前后两侧邻接地设置两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仅设置一个紫外线照射单元54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紫外线照射单元54作为烟雾回收部而发挥功能的结构,但也以为代替紫外线照射单元54,而设置不具有紫外线照射功能的烟雾回收单元的结构。具体而言,烟雾回收单元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从紫外线照射单元54中省略了紫外线照射部101和散热器102,而具备风扇103、进气口104、排气口105、过滤器106以及油墨贮留部107的结构。
并,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进气口104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例如以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进气口104的结构。
此外,进一步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朝向前方的方式配置排气口105从而紫外线照射单元54向前侧排出抽吸的空气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以朝向后方的方式配置排气口105从而紫外线照射单元54向后侧排出抽吸的空气的结构。并且,也可以采用朝向前后侧具有两个排气口105从而紫外线照射单元54向前后两侧排出抽吸的空气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换气风扇123的前后(上下游侧)的任意一方设置换气过滤器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使头单元31在XY方向上进行移动并实施记录的液体喷出装置1中,但也可以采用将本发明应用于使具有行式头的头单元31仅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并实施记录的液体喷出装置1(即行式打印机)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为所谓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为所谓的副扫描方向。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换气口122侧配置换气风扇123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在开口部分121侧配置换气风扇123的结构。并且,也可以采用在排气口122侧和开口部分121侧双方均配置换气风扇123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换气风扇123的正反转驱动的切换来切换进排气流道R中的气流方向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对与换气风扇123流道连接的两个通道的开闭控制来切换气流的方向的结构。例如,设定为如下的结构,即,还具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通过对各个通道进行开闭控制,来切换气流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换气风扇123流道连接,并从开口部分121侧向换气口122侧排出空气,所述第二管道与换气风扇123流道连接,并从换气口122侧向开口部分121侧排出空气。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作为气流产生部而使用换气风扇123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作为气流产生部而使用各种气泵的结构。此外,作为产生气流的方式,例如设想如圆扇或扇子那样,通过使板状的部件前后移动,而对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产生气流的方式、或通过加热器或冷却装置等使空气产生温度差,从而产生气流的方式等。
此外,进一步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各个换气风扇123的反转驱动期间内,使间隙空间G周围的气流的流速增加的流速增加部,而使用了设置在各个换气风扇123与间隙空间G之间的流道上的节流部124,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作为流速增加部,而使用以使对各个换气风扇123进行反转驱动而产生的气流增速的方式而配置的风扇。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紫外线固化油墨的记录装置中,但是作为使用电磁波固化油墨的记录装置,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通过红外线或微波等的照射而发生固化的油墨的记录装置中。并且,并不限定于使用电磁波固化油墨的记录装置,也可以在作为油墨,而使用一般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记录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出油墨的记录装置(打印机)中,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出(或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液滴)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可以为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中的结构,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对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功能液体)进行喷射。
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即,喷出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出成为样本的液体喷出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
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即,通过针状孔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喷出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应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作为喷出液体的结构,可以设想如下结构,即,以液体以粒状的状态进行飞行的方式而喷出液体的结构;以液体以泪状的状态进行飞行的方式喷出液体的结构;以液体以从丝状拖出拖尾物的状态进行飞行的方式喷出液体的结构等。
此外,作为液体,只要为能够由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液态的材料即可。例如粘性高或低的液体状、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设想有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11:支承载物台;12:液体喷出部;14:控制部;36:装置盖;36c:壁面;38:换气部;53:液体喷出单元;54:紫外线照射单元;61:引导轴;62:X轴驱动机构;101:紫外线照射部;102:散热器;104:进气口;105:排气口;106:过滤器;A:记录介质;G:间隙空间。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物台,其具有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液体喷出单元,其对被支承在所述载物台上的所述介质喷出液体;
进排气部,其具有进气口、排气口、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连通的流道、以及捕捉所述液体的捕捉部;
液体喷出部,其具有支承部和移动部,其中,所述支承部对所述液体喷出单元和所述进排气部进行支承,所述移动部使被所述支承部支承的所述液体喷出单元和所述进排气部在第一方向上进行移动;
气流产生部,其使气体在所述液体喷出部和所述支承面之间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能往复地流动,
所述进排气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被所述移动部支承,
所述排气口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
所述进气口被配置在与所述排气口相比靠上方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部具备覆盖所述液体喷出单元和所述进排气部的装置盖,
所述装置盖具有与所述排气口对置的对置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进排气部,
所述液体喷出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配置在多个所述进排气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排气部具备:
电磁波照射部,其用于使具有电磁波固化性的所述液体固化;
过滤器,其捕捉所述液体;
散热器,其被配置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并对所述电磁波照射部进行冷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对所述液体喷出单元和所述进排气部进行驱动的模式,所述 第二模式为,不对所述液体喷出单元进行驱动而对所述进排气部进行驱动的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所述气体的流速增加的流速增加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对所述流速增加部进行驱动,从而使在所述液体喷出部和所述支承面之间流动的所述气体的流速增加。
CN201410124169.8A 2013-03-29 2014-03-28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04070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1608A JP6171486B2 (ja) 2013-03-29 2013-03-29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71608 2013-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798A CN104070798A (zh) 2014-10-01
CN104070798B true CN10407079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59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4169.8A Active CN104070798B (zh) 2013-03-29 2014-03-28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78537B2 (zh)
JP (1) JP6171486B2 (zh)
CN (1) CN104070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1485B2 (ja) * 2013-03-29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WO2015130275A1 (en) * 2014-02-26 2015-09-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zone heating
JP6459594B2 (ja) * 2015-02-13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6493667B2 (ja) * 2015-03-20 2019-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551653B2 (ja) 2015-03-26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468432B2 (ja) * 2015-03-26 2019-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6182723A (ja) * 2015-03-26 2016-10-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468431B2 (ja) * 2015-03-26 2019-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613614B2 (ja) * 2015-05-19 2019-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780245B2 (ja) * 2016-01-05 202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6555186A (zh) * 2016-11-28 2017-04-05 惠州市宏赫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蚀刻刀模画线加工方法
JP7059683B2 (ja) * 2018-02-23 2022-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WO2019181937A1 (ja) * 2018-03-22 2019-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5870A (ja) * 2008-05-27 2009-12-10 Seiko I Infotech Inc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00735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光源ユニット
JP5378733B2 (ja) 2008-09-05 2013-12-2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ヘッドユニット
JPWO2010106655A1 (ja) * 2009-03-18 2012-09-2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紫外線照射ユニット
JP5144600B2 (ja) * 2009-07-14 2013-02-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フラッシングユニット
JP2011088103A (ja) * 2009-10-26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JP5748136B2 (ja) 2010-01-15 2015-07-1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212915A (ja) * 2010-03-31 2011-10-2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被記録媒体上の記録物
JP2010234818A (ja) * 2010-07-30 2010-10-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5132743B2 (ja) * 2010-09-27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791012B2 (ja) * 2011-03-01 2015-10-07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5760539B2 (ja) * 2011-03-16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440656B2 (ja) 2012-05-23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111785B2 (ja) * 2013-03-28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78537B2 (en) 2016-03-08
JP6171486B2 (ja) 2017-08-02
US20140292921A1 (en) 2014-10-02
CN104070798A (zh) 2014-10-01
JP2014195887A (ja)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798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4070826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2355998B (zh) 紫外线照射单元
KR101541802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
US9315037B2 (en) Ink aerosol filtration
US10759171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5482517B2 (ja) ミスト回収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ミスト回収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520598B2 (en) Printer deflector mechanism including liquid flow
JP2008302577A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00735A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光源ユニット
JP537245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6069739A (ja) 記録装置
JP440337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ヘッド清掃装置及び該清掃装置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H0994978A (ja) インク供給源と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との連結装置
US905081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the same
JP7059683B2 (ja) プリンター
JP6142607B2 (ja) 印刷装置
JP2009285870A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1875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0213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24511A (ja)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19055507A (ja) 造形装置および回収装置
JP2024049013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廃液経路の洗浄方法
JP6943254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H111387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