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826B - 图像形成方法、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方法、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10826B CN104010826B CN201280047087.7A CN201280047087A CN104010826B CN 104010826 B CN104010826 B CN 104010826B CN 201280047087 A CN201280047087 A CN 201280047087A CN 104010826 B CN104010826 B CN 1040108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ye
- hot transfer
- transfer piece
- coating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 B41M5/38214—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92—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 forming substances, dyes or pigments, e.g. sensitisers, transfer promot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 B41M5/388—Azo dy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5—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ferable dyes or pigments
- B41M5/39—Dye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e.g. azomet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92—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 forming substances, dyes or pigments, e.g. sensitisers, transfer promoting agents
- B41M5/395—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e.g. bin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4—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41M5/443—Silicon-containing polymers, e.g. silicones, siloxa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02—Dye diffusion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D2T2)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6—Backcoats; Back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形成印相品质较高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所述图像形成方法为组合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热转印片在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层,在基体材料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在另一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接受层,其中,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染料层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以及(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所述染料接受层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热转印的图像的形成方法,已知有将使作为记录材料的升华型染料担载于塑料膜等基体材料上而成的热转印片、和在纸或塑料膜等另一基体材料上设有染料接受层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互相重合而形成全色图像的升华型热转印方式。该方法由于以升华性染料为色料,因此中间色的重现性及阶调性优异,可以鲜明地将整个原稿的全色图像表现在图像接受片材上,因此,应用于数码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彩色图像形成。其图像为与卤化银照片相匹敌的高品质的图像。
作为升华型热转印方式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已知有具备溶剂系的染料接受层的溶剂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及具备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溶剂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与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相比,在与热转印片的脱模性的方面优异,但若与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上所形成的图像相比,则光泽度较低,因此,在形成的图像要求较高的光泽度的领域中,存在优选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倾向。另外,从废液等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等考虑,存在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使用增加的倾向。
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也没有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与溶剂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相比,具有可以对所形成的图像赋予较高的光泽感的优点。另一方面,存在水系的接受层与染料层的脱模性较差、印相时染料层和水系的接受层产生融合的情况、或从接受层剥离染料层时使印相物产生剥离痕,使印相品质降低的问题。
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相对于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脱模性优异的热转印片的各种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染料层含有硅油的的热转印片。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染料层中含有硅酮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热转印片。
然而,在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热转印片,以及至今为止已知的各种热转印片中,无法满足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以最高阶调(階調)与Y、M、C进行三维印相时的脱模性,在印相物产生大量剥离痕残留。特别是在使用水系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剥离痕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9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34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完成的,其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印相的情况下、或即使在进行高能量印相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在印相物上产生剥离痕,可以形成印相品质较高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可以形成该图像的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组合下述热转印片和下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而形成图像,所述热转印片在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层,在基体材料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在另一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接受层,其中,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染料层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所述染料接受层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
另外,上述染料层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另外,所述(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在所述染料层中单独含有所述(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在所述染料层中单独含有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0.3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在所述染料层中含有(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两者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其总质量为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
另外,所述水系的染料接受层可以为含有水溶性树脂或水溶性高分子的染料接受层、或者使用含有水系树脂的涂布液形成的染料接受层。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为一种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转印片为在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染料层,且在所述基体材料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的热转印片,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为在另一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印相的情况下、或即使在进行高能量印相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在印相物上产生剥离痕,可以形成印相品质较高的图像。进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由于可在水系的染料接受层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形成光泽感较高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热转印片
30热转印图像接受片
1基体材料
2染料层
3底涂层
4背面层
21另一基体材料
22染料接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组合图1所示的热转印片10和图2所示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而形成图像,所述热转印片10在基体材料1的一面设有染料层2,在基体材料1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4,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在另一基体材料21的一面设有染料接受层22,所述热转印片10的染料层2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的染料接受层22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另外,本发明的组合为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其特征在于,热转印片10在基体材料1的一面设有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染料层2,且在基体材料1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4,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在另一基体材料21的一面设有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
下面,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10、及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具体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面图。
<<热转印片>>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10采用在基体材料1的一面设有染料层2,在基体材料1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4的构成。而且,在本发明中,染料层2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在基体材料1和染料层2之间设有底涂层3,底涂层3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10中的任意的构成。
(基体材料)
作为热转印片10中所使用的基体材料1,只要在某种程度的耐热性和强度的基础上具有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选择使用现有公知的材料。作为这样的基体材料1,例如可以举出:0.5~50μm、优选1~10μm左右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1,4-聚环己烷二甲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砜膜、芳族聚酰胺膜、聚碳酸酯膜、聚乙烯醇膜、玻璃纸、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聚酰亚胺膜、离聚物膜等。进而,这些材料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作与其它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层叠体。
(染料层)
如图1所示,在基体材料1上设有染料层2。在染料层2中,含有升华性染料、粘合剂树脂,并且含有(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如下述通式(1)所示,染料层2中所含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在聚硅氧烷的侧链中导入有聚醚基。
[化学式1]
(式中,R表示H、或者任选被芳基或环烷基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1表示环氧基、氨基的有机改性基团或者烷基。a、b为100以下的整数,m、x、y为整数,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通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规定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染料层2中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可对染料层2赋予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染料接受层的优异的脱模性。因此,根据使用具备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染料层2的热转印片形成图像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与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脱模性良好,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剥离痕的产生,可以形成高品质的图像。另外,由于可在水系的染料接受层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提高得到的图像的光泽感。
需要说明的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在25℃下的粘度是指通过依据JISZ8803(2011)的测定方法测得的粘度。
另外,在染料层2中含有25℃下的粘度低于1000mm2/s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或在染料层2中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但为聚醚改性以外的改性聚硅氧烷树脂(聚酯改性聚硅氧烷除外)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提高脱模性,使用水系的染料接受层形成图像时产生剥离痕。
上述通式(1)所示的m、x、y的数值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设定,使得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
染料层2中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含量也没有特别限定,但在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在所述染料层2中单独含有所述(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2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2另外,在相对于染料层2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低于0.5质量%的情况下,存在脱模性的提高效果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多于5质量%的情况下,存在在染料层的涂布面产生针孔等不良情况及染料层的染料析出等保存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只要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即可,其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若25℃下的粘度超过100000mm2/s,则存在染料层形成时的涂布性变差的倾向。因此,若考虑该方面,则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优选25℃下的粘度为100000mm2/s以下。
<聚酯改性聚硅氧烷>
作为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如下述通式(2)所示,在聚硅氧烷的侧链导入有聚酯基。
[化学式2]
(式中,R表示烷基,R1、R2表示亚烷基或芳基,R3表示烷基。另外,m、n及x、y表示数值,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这样的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可以举出:聚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酯改性聚甲基烷基硅氧烷、聚酯改性甲基烷基聚硅氧烷、聚酯改性含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具有基于其的构成的物质。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染料层2中含有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可对染料层2赋予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优异的脱模性。因此,根据使用具备含有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染料层2的热转印片形成图像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与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脱模性良好,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剥离痕的产生,可以形成高品质的图像。另外,由于可在水系的染料接受层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提高得到的图像的光泽感。进而,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能量的印相的情况下,与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脱模性也良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剥离痕的产生。
染料层2中的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含量也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上述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在染料层2中单独含有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染料层2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优选在0.3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另外,在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染料层2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低于0.3质量%的情况下,存在脱模性的提高效果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多于8质量%的情况下,存在在染料层的涂布面产生针孔等不良情况及染料层的染料析出等保存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染料层2中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两者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优选在其总质量为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通过在该范围内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两者,可提高与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脱模性,同时可以提高保存稳定性。
另外,在染料层2中,在上述优选的范围内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两者时,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比也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总质量,优选在1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另外,本发明并不禁止在染料层2中含有25℃下的粘度低于1000mm2/s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除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以外的聚硅氧烷,也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含有各种改性硅酮。另外,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可以为利用聚醚基和其它的有机改性基团进行了共改性的硅酮。另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可以为利用聚酯基和其它的有机改性基团进行了共改性的聚硅氧烷。
<粘合剂树脂>
染料层2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选择使用现有公知的粘合剂树脂。作为优选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乙基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醛、聚丙烯酰胺等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苯氧基树脂等。这些树脂中,从耐热性、染料的转移性等观点考虑,可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升华性染料>
在染料层2中含有升华性染料。作为升华性染料,可以适宜选择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作为升华性染料,例如可以举出:二芳基甲烷系、三芳基甲烷系、噻唑系、部花青、吡唑啉酮亚甲基等次甲基系、靛苯胺、苯乙酮偶氮甲碱、吡唑偶氮甲碱、咪唑偶氮甲碱、咪唑并偶氮甲碱、吡啶酮偶氮甲碱所代表的偶氮甲碱系、呫吨系、噁嗪系、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所代表的氰基亚甲基系、噻嗪系、吖嗪系、吖啶系、苯偶氮系、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异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拉鲁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双偶氮等偶氮系、螺吡喃系、吲哚啉螺吡喃系、荧烷系、罗丹明内酰胺系、萘醌系、蒽醌系、喹酞酮系等染料。
升华性染料相对于染料层2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为50质量%以上且350质量%以下,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升华性染料的含量若低于上述范围,则有时印字浓度变低,若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保存性等降低。
染料层2中也可以含有无机微粒、有机微粒等添加剂。作为无机微粒,可以举出:炭黑、二氧化硅、二硫化钼等,作为有机微粒,可以举出聚乙烯蜡等。另外,也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在染料层2中与上述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一起含有其它的脱模剂。作为其它的脱模剂,可以举出磷酸酯等。
染料层2的形成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染料层中加入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粘合剂树脂、升华性染料、以及根据需要的添加剂例如脱模剂及无机微粒等,溶解于甲苯、甲基乙基酮、异丙醇、乙醇、环己酮、DMF等适当的有机溶剂或者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将得到的涂布液通过凹版印刷、模涂印刷、棒涂印刷、丝网印刷、或使用凹版的逆辊涂布印刷等方法涂布及干燥而形成。染料层2的涂布量以干燥固体标准计为0.2~4.0g/m2,优选为0.2~3.0g/m2左右。
另外,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采用在基体材料1上设有单一的染料层2的构成,但也可在同一基体材料的同一面上按照面的顺序重复设置含有不同染料的染料层。另外,也可以在同一面上设置转印性保护层。
在同一基体材料的同一面上按照面的顺序重复设置含有不同染料的染料层的情况下,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只要在任一染料层中含有即可,但优选全部的染料层中都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另外,优选全部的染料层中以上述说明的优选的含量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
另外,通过后述那样在染料接受层22中含有硅油等脱模剂,可谋求脱模性的进一步提高。然而,在使用按照面的顺序设置的各染料层按照一次色、二次的顺序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脱模剂阶段性的移至染料层2,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脱模剂的绝对量减少。例如,在一次色的图像形成时,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脱模剂移至用于该一次色的图像形成的染料层侧,二次色的图像形成时的染料接受层22中的脱模剂的含量比一次色的图像形成时的染料接受层22中的脱模剂的含量少。因此,在使用一个染料层2形成一次色的图像后,使用其它的染料层按照二次色、三次色的顺序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脱模剂从染料接受层22中阶段性地减少,由此需.要在其它的染料层侧补充产生的脱模性的损失量。
若考虑该方面,则采用按照面的顺序设置染料层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各染料层中所含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含量与上述中说明的优选含量范围内相同,或者使各染料层中所含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含量在上述中说明的优选含量范围内根据图像形成顺序阶段性地增加。
另外,在其并不将染料接受层22中含有脱模剂作为必需的条件,在染料接受层22中未含有脱模剂的情况下,若使用具备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染料层2的热转印片,则可以谋求充分的脱模性。
(底涂层)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基体材料1和染料层2之间设有底涂层3。通过设置底涂层3,可以提高基体材料1和染料层2的密合性,可以防止热转印时染料层2向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异常转印。
作为构成底涂层3的树脂,可以举出:聚酯系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酰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乙酰缩醛及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等。
另外,也可以由胶状无机颜料超微粒构成底涂层3。由此,不仅可以防止在热转印时染料层2向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异常转印,而且可以防止印相时染料从染料层2向底涂层3的转移,可有效地进行向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染料接受层侧的染料扩散,可以提高印相浓度。
作为胶状无机颜料超微粒,可使用现有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或者氧化铝水合物(氧化铝溶胶、胶体氧化铝、阳离子性铝氧化物或其水合物、拟薄水铝石等)、硅酸铝、硅酸镁、碳酸镁、氧化镁、氧化钛等。可特别优选使用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溶胶。关于这些胶状无机颜料超微粒的大小,优选使用以一次平均粒径计为100nm以下,优选50nm以下的微粒。
底涂层3可以通过凹版涂布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使用凹版的逆辊涂布法等现有公知的形成方法将溶解或分散上述中例示的树脂及胶体状无机颜料超微粒于适当的溶剂而成的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干燥而形成。底涂层用涂布液的涂布量优选为0.02~1.0g/m2左右。
(背面层)
如图1所示,可以在基体材料1的另一面设置用于提高耐热性、及印相时的热敏头的滑动性等的背面层4。另外,背面层4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片中的任意的构成。
背面层4可以适宜选择现有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等形成。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乙酰缩醛树脂等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他们的硅酮改性物等。
另外,可以在上述的树脂中添加固化剂。作为以固化剂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聚异氰酸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在那些中,也优选使用芳香族系异氰酸酯的加合物。作为芳香族系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1,5-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反-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苯基)硫代磷酸酯,特别优选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这样的聚异氰酸酯树脂使上述的含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利用其羟基交联,使背面层的涂膜强度及耐热性提高。
另外,在背面层4中,除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优选出于提高滑动性的目的含有石蜡、高级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化合物、金属皂、硅油、表面活性剂等脱模剂、氟树脂等有机粉末、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等无机粒子等各种添加剂,特别优选含有磷酸酯或金属皂中的至少1种。
背面层4例如可以通过将使上述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所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成的涂布液利用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使用凹版的逆辊涂布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涂布在基体材料1的染料层2的相反侧的面上并干燥而形成。背面层4的涂布量从耐热性等的提高等方面考虑,优选干燥后涂布量为3g/m2以下,更优选为0.1~2g/m2。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
接着,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采用在另一基体材料21的一面设有染料接受层22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另一基体材料21上和染料接受层22之间设有绝热层25,绝热层25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中的任意的构成。下面,对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的各构成具体地进行说明。
(另一基体材料)
另一基体材料21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中的必需的构成,为了保持染料接受层22、或者作为任意的构成的绝热层25等而设置。另一基体材料21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耐热性较高的聚烯烃、聚酯、聚丙烯、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聚乙烯衍生物、聚酰胺、聚甲基戊烯等塑料的拉伸或未拉伸膜、在这些合成树脂中加入白色颜料或填充剂并成膜而成的白色不透明膜。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优质纸、涂布纸、艺术纸、铸涂纸、板纸等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层叠2种以上这些材料而成的复合膜。作为代表性的层叠体的例子,可以举出纤维素纤维纸-合成纸或者纤维素合成纸-塑料膜-合成纸,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基体材料,例如优选RC纸纸张(三菱制纸(株)制、商品名:STF-150)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了与构成热转印片的基体材料1区分,将构成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的基体材料称为另一基体材料21,构成热转印片10的基体材料1和构成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的另一基体材料2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一基体材料21的厚度可以以其强度及耐热性等变得适当的方式根据材料适宜选择,但通常为50μm~1000μm,优选为60μm~300μm左右。
(染料接受层)
在另一基体材料21上设有染料接受层22。染料接受层22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中的必需的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染料接受层22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通过使用具有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形成图像,可以形成光泽感较高的图像。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为与染料层2的脱模性较低的染料接受层,但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与上述中说明的热转印片10组合而形成图像,因此,可以在不会产生剥离痕及降低作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的优点的光泽感的情况下形成图像。
在本发明中,所谓水系的染料接受层是指使用使可溶解或者分散于水系溶剂中的树脂,例如水溶性树脂、水溶性高分子、或者水系树脂等溶解或者分散于水系溶剂中而成的水系涂布液而形成的染料接受层。作为水溶性树脂、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举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酚醛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等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明胶、淀粉、酪蛋白及它们的改性物等。所谓水系树脂,可以举出:氯乙烯树脂乳液、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乳液、氯乙烯-丙烯酸树脂乳液等氯乙烯系树脂乳液、丙烯酸系树脂乳液、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乳液、氯乙烯系树脂分散体、丙烯酸系树脂分散体、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分散体等溶剂的一部分由水构成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系树脂例如可以通过将含有溶剂系树脂的溶液利用均质器等分散制备来形成。
水溶性树脂、水溶性高分子、或者水系树脂优选在相对于染料接受层22的固体成分总量为5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通过采用在该范围含有水性树脂的染料接受层22,可以通过所形成的图像赋予较高的光泽感。
染料接受层22中优选添加用于提高与热转印片10的染料层2的脱模性的脱模剂。
作为与水溶性树脂、水溶性高分子、或者水系树脂并用的脱模剂,可以举出:硅油(也含有称为硅酮树脂的物质);聚乙烯蜡、酰胺石蜡、特氟龙(注册商标)粉末等固体石蜡类;氟系、磷酸酯系的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优选硅油。通过在染料接受层22侧也含有硅油,通过与上述中说明的具备含有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染料层2的热转印片10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模性,可以形成具有较高的光泽度的图像。
作为染料接受层中所含的硅油,也可以使用各种改性硅酮。改性硅油可以举出:进行了氨基改性、环氧基改性、羧基改性、甲醇改性、甲基丙烯酸改性、巯基改性、苯酚改性、聚醚改性、甲基苯乙烯基改性、烷基改性、芳烷基改性、高级脂肪酸酯改性、亲水性特殊改性、高级烷氧基改性、高级脂肪酸改性、氟改性等而成的硅油。这些各种改性硅酮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硅油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相对于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水溶性树脂、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的染料接受层、水系树脂的固体成分总量为0.05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若超过15质量%以上,则有时在染料接受层22中发生渗透,在低于0.05质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地起到与热转印片的协同作用。
另外,染料层2中所含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和、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硅油的总质量优选相对于热转印片10的染料层2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和作为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的水溶性树脂、和/或水溶性高分子、和/或水系树脂的合计的固体成分总量在0.5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通过将染料层2中所含的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或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和染料接受层22中所含的硅油的含量设为这样的范围,可谋求脱模性的进一步提高。
染料接受层22可通过将水溶性树脂、水溶性高分子、或者水系树脂、根据其它需要添加的添加剂分散或溶解于水或者水溶液中并将水系涂布液使用线棒涂布、凹版涂布、滑动涂布、辊涂法等涂布在另一基体材料21上并干燥来形成。在制备水系涂布液的情况下,优选根据上述水性树脂相对于水的溶解性或分散性使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染料接受层2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在0.5~10μm的范围内。
(填料层)
染料接受层22由于使用水系涂布液形成,因此,在例如使用涂布纸作为另一基体材料21的情况下,涂布纸吸水,其结果,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有可能发生卷曲。因此,在另一基体材料21为吸水性较高的基体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在另一基体材料21和染料接受层22之间设置填料层(未图示)。另外,在另一基体材料21和染料接受层22之间设置其它的任意的层且在该层未使用水系的涂布液形成的情况下,不需要填料层。另一方面,在使用水系的涂布液在另一基体材料21上直接形成其它的任意的层例如后述的绝热层25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的同样的理由,优选设置填料层。
填料层只要起到具有防水性的功能,则其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由聚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等构成的物质、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均聚物系乳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共聚物系乳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乳液、水填泥乳液等乳液构成的物质。
填料层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0.2g/m2~10.0g/m2左右。
(绝热层)
可以在另一基体材料21和染料接受层22之间设置绝热层25。通过设置绝热层25,可以防止由于从热敏头施加于染料接受层22的热向另一基体材料21等传热而损失,从而可以防止印相浓度降低。下面,对绝热层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除此以外,也可以适宜选择使用称为“绝热层”、“空心(粒子)层”、“绝热层”的现有公知的所有的物质。
绝热层25中通常含有具有赋予绝热性及缓冲性的功能的空心粒子。空心粒子可以为发泡粒子,或者,也可以为非发泡粒子。另外,发泡粒子可以为独立发泡粒子,或者,也可以为连续发泡粒子。进而,空心粒子可以为由树脂等构成的有机系空心粒子,也可以为由玻璃等构成的无机系空心粒子。另外,空心粒子也可以为交联空心粒子。
作为构成空心粒子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丙烯酸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酚系树脂、氟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等。空心粒子的平均粒径只要在根据构成空心粒子的树脂的种类等可对绝热层赋予期望的绝热性及缓冲性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在0.1μm~15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0.1μm~10μ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若平均粒径过小,则空心粒子的使用量增加、成本变高,若平均粒径过大,则难以形成平滑的绝热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绝热层25中所含的空心粒子的量,只要可以得到具有期望的绝热性及缓冲性的绝热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在30质量%~90质量%的范围内,其中,优选在50质量%~80质量%的范围内。这是因为若含量过少,则有时绝热层中的空隙变少,无法得到充分的绝热性及缓冲性,若含量过多,则粘接性差。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可以具有各种功能层。作为各种功能层,例如可以举出:用于提高另一基体材料21和染料接受层22、或者绝热层25的密合性的底漆层及用于赋予耐溶剂性的阻挡层等。另外,在与另一基体材料21的设有染料接受层22的面不同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具有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输送性提高功能及防卷曲功能的背面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如上述所说明那样只要具有水系的染料接受层22作为必需的构成即可,除此以外的各种功能层也没有任何限定。
(图像的形成)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上述中说明的热转印片10的染料层2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0的染料接受层22重合,利用热敏头等加热装置从热转印片10的背面侧施加热使染料层2中所含的染料移至染料接受层22,可以形成图像。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为质量标准。
(热转印片1的制作)
使用厚度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体材料,在其上以干燥时为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背面层用涂布液,形成背面层。接着,在与上述基体材料的设有背面层的一侧相反的面上以干燥时为0.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的底涂层用涂布液,形成底涂层,在其上以干燥时为0.8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制作黄色热转印片。同样地将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制作品红色热转印片、青色热转印片。接着,将上述制作的黄色热转印片、品红色热转印片、青色热转印片剪贴于Citizen-systems(株)制的CW-01用纯净丝带(PureRibbon)(CW-MS46)的黄色部分、品红色部分、青色部分上,制作热转印片1。
<背面层用涂布液>
<底涂层用涂布液>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
[化学式3]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
[化学式4]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1>
[化学式5]
(热转印片2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2。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2>
(热转印片3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由0.105份变更为0.010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3。
(热转印片4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由0.105份变更为0.017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4。
(热转印片5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由0.105份变更为0.17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5。
(热转印片6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由0.105份变更为0.24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6。
(热转印片7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4,500mm2/s[25℃])(X-22-4515、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7。
(热转印片8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的配合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1,500mm2/s[25℃])(KF-6012、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8。
(热转印片9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9。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3>
(热转印片10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10。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4>
(热转印片11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11。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5>
(热转印片12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12。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6>
(热转印片13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6的配合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由0.07份变更为0.42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13。
(热转印片14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6的配合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由0.07份变更为0.70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14。
(热转印片15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6的配合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由0.07份变更为1.12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15。
(热转印片16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6的配合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由0.07份变更为0.042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16。
(热转印片17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6的配合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由0.07份变更为1.40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17。
(热转印片18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18。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7>
(热转印片19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19。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8>
(热转印片20的制作)
与热转印片1同样地形成背面层、底涂层后,在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与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同样地剪贴,制作热转印片20。
<黄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
<青色染料层用涂布液9>
(热转印片A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氨改性硅酮(粘度:3,500mm2/s[25℃])(KF861、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A。
(热转印片B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环氧基改性硅酮(粘度:6,000mm2/s[25℃])(BY-16-839、TorayDowCorning(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B。
(热转印片C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烷基/芳烷基改性硅酮(粘度:1,400mm2/s[25℃])(SH230、TorayDowCorning(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C。
(热转印片D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75份的烷基/芳烷基改性硅酮(粘度:1,400mm2/s[25℃])(SH230、TorayDowCorning(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D。
(热转印片E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羧基改性硅酮(粘度:2,000mm2/s[25℃])(S-22-3701E、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E。
(热转印片F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2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2中,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3,500mm2/s[25℃])(FZ2164、TorayDowCorning(株)制),此外,配合0.1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粘度:50mm2/s[25℃])(KF-642、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F。
(热转印片G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芳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22、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98%)0.11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G。
(热转印片H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丙烯酸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CHALINERS-170、日信化学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15%)0.70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H。
(热转印片I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硅酮改性丙烯酸(PSIMACUS-380、东亚合成(株)公司制、固体成分30%)0.3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I。
(热转印片J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硅酮改性丙烯酸(PSIMACUS-380、东亚合成(株)公司制、固体成分30%)0.93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J。
(热转印片K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硅酮改性氨基甲酸酯(DAIALLOMERSP2105、大日精化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20%)0.53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K。
(热转印片L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硅酮改性氨基甲酸酯(DAIALLOMERSP2105、大日精化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20%)1.40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L。
(热转印片M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硅酮改性乙缩醛(DAIALLOMERSP755、大日精化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12.5%)0.84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M。
(热转印片N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甲醇改性硅油(X-22-4015、信越化学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100%)0.105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N。
(热转印片O的制作)
在用于热转印片10的制作的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染料层用涂布液4中,将聚酯改性聚硅氧烷化合物(BYK310、BYK-ChemieGmbH公司制、固体成分25%)0.42份变更为甲醇改性硅油(X-22-4015、信越化学工业(株)公司制、固体成分100%)0.28份,除此以外,与热转印片1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热转印片O。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1的制作)
使用RC纸张(三菱制纸(株)制)作为基体材料片,将下述组成的绝热层用涂布液、及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1分别加热到40℃,使用滑动涂布以干燥时的厚度分别为12μm、3μm的方式涂布,在5℃下冷却30秒后,在50℃下干燥2分钟,得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1。另外,下述组成的涂布液均以总固体成分为15~30%的方式使用纯水稀释。
<绝热层用涂布液>
<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1>
另外,上述的氯乙烯系乳液、及脱模剂的水分散体如下制备。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系乳液的合成)
在2.5L高压釜中装入去离子水600g、由氯乙烯单体438.8g(相对于装入的全部单体为97.5重量%)和醋酸乙烯酯11.2g(相对于装入的全部单体为2.5重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过硫酸钾2.25g。用搅拌叶片以保持转速120rpm的方式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提高到60℃开始聚合。在聚合开始~4hr后连续添加5重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180g(相对于装入的全部单体为2重量%),聚合压力从60℃下氯乙烯单体的饱和蒸汽压降低了0.6MPa时停止聚合,然后,回收残留的单体,得到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系乳液。
(脱模剂的水分散体的制作)
在85g的醋酸乙酯中溶解16g的环氧基改性硅酮(信越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X-22-3000T)和8g的芳烷基改性硅酮(信越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X-24-510)。接着,将14g的三异丙基萘磺酸钠盐(固体成分10%)溶解于110g的纯水中。对上述2液进行混合、搅拌后,使用均质器进行分散,制备分散体。然后,将分散体加热到30~60℃的同时,在减压下除去醋酸乙酯,得到硅酮的水分散体。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2的制作)
将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2,除此以外,均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1同样地得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2。
<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2>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的制作)
将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3,除此以外,全部与热转印图像接受片1同样地得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3。
<染料接受层用涂布液3>
另外,上述的乳液如下制备。
乳液的合成
在500mL(升)锥形瓶中放入作为共聚物形成单体的苯乙烯121g、丙烯酸乙酯77g、及丙烯酸2g和作为乳化剂的AquaronHS-10(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1.9g,搅拌并混合(以下将其称为单体A)。在1L三颈瓶中放入蒸馏水200g并加热至80℃,加入上述单体A总量的约20%左右,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溶解于20g的纯水的过硫酸铵0.4g并搅拌10分钟后,用滴液漏斗经3小时滴加剩余80%的单体A,进一步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用#150目(日本织物)过滤,得到乳液(分子量240000、Tg50℃)。另外,从苯乙烯及丙烯酸乙酯的分子量和用于反应的量考虑,各自的mol比为60%及40%。
(实施例、比较例中的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在印相品质评价、保存性评价时,将下表1所示的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分别设为实施例1~28、比较例1~23的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表1]
(印相品质评价)
基于上述表1中记载的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用升华型热转印印刷机(ALTECHADS(株)制、型号:CW-01)以记录速度6.5cm/秒钟(实测)对垂直条纹图像(黑色实心儿图像(255/255阶调)、灰色图像(180/255阶调)的2cm宽)进行印相,得到实施例1~28、比较例1~23的印相物。通过目视确认得到的印相物是否存在剥离痕,基于下述的评价标准进行印相品质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另外,所谓记录速度是指对明信片尺寸的印相物进行黄色印相时,测量从印相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换算为每1秒的速度。
<评价标准>
○:印相物没有剥离痕。
△:印相物稍微发现剥离痕。
×:印相物存在剥离痕。
(保存性评价)
使实施例1~28、比较例1~23的组合中使用的热转印片的品红色染料层和背面层对置,施加20kg/cm2的负荷,在40℃、湿度90%环境下保管96小时,使染料层的染料转移(kick)至背面层侧。使该背面层和转印性保护层的保护层面对置,施加20kg/cm2的负荷,在50℃、湿度20%环境下保管24小时。然后,使背面层的染料发生了转移(back)的转印性保护层和图像接受纸(彩色油墨/纸张组合KP-36IP、Canon(株)制)的图像接受面重合,使用层压试验机(LamipackerLPD2305PRO、FUJIPLA(株)制)在110℃、4mm/sec的条件下进行转印。进而,从图像接受纸上剥下基体材料片材,使用GRETAG公司制的GRETAGSpectrolino(D65光源、视角2°)测定转印部的色调,用下述式算出色差(ΔE*),基于下述评价标准评价。在此使用的转印性保护层以以下的步骤制作。将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2。
ΔE*=((对置前后的L*值之差)2+(对置前后的a*值之差)2+(对置前后的b*值之差)2)1/2。
在基体材料的与设有背面层的一侧相反的面的一部分上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为1.0g/m2的比例涂布下述组成的剥离层用涂布液,干燥而形成剥离层后,在剥离层上以干燥涂布量为0.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漆层用涂布液,干燥而形成底漆层,进而,在该底漆层上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为1.5g/m2的比例涂布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布液,干燥而得到转印性保护层。
<剥离层用涂布液>
<保护层用涂布液>
<评价标准>
○:转印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和转印倒退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低于2.0。
△:转印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和转印倒退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为2.0以上且低于3.0。
×:转印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和转印倒退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为3.0以上。
[表2]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组合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而形成图像,所述热转印片在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层,在基体材料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在另一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接受层,
其中,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染料层含有(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升华性染料、以及粘合剂树脂,
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所述染料接受层为水系的染料接受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染料层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及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
在所述染料层中单独含有所述(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在所述染料层中单独含有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0.3质量%以上且8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
在所述染料层中含有(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所述(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两者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染料层的粘合剂树脂固体成分,以其总质量为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该(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水系的染料接受层为含有水溶性树脂或水溶性高分子的染料接受层、或者使用含有水系树脂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染料接受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水系的染料接受层为含有水溶性树脂或水溶性高分子的染料接受层、或者使用含有水系树脂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染料接受层。
6.一种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其中,
所述热转印片为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染料层、且在所述基体材料的另一面设有背面层的热转印片,所述染料层含有(A)25℃下的粘度为1000mm2/S以上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和(B)聚酯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升华性染料、以及粘合剂树脂,
所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为在另一基体材料的一面设有水系的染料接受层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17869 | 2011-09-30 | ||
JP2011-217873 | 2011-09-30 | ||
JP2011217869 | 2011-09-30 | ||
JP2011217873 | 2011-09-30 | ||
JP2012208925A JP2013082212A (ja) | 2011-09-30 | 2012-09-21 | 画像形成方法、熱転写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との組合せ |
JP2012-208925 | 2012-09-21 | ||
PCT/JP2012/074528 WO2013047501A1 (ja) | 2011-09-30 | 2012-09-25 | 画像形成方法、熱転写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との組合せ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10826A CN104010826A (zh) | 2014-08-27 |
CN104010826B true CN104010826B (zh) | 2015-12-23 |
Family
ID=4799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708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0826B (zh) | 2011-09-30 | 2012-09-25 | 图像形成方法、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9445B2 (zh) |
EP (1) | EP2762325B1 (zh) |
JP (1) | JP2013082212A (zh) |
KR (1) | KR20140068802A (zh) |
CN (1) | CN104010826B (zh) |
TW (1) | TWI619620B (zh) |
WO (1) | WO20130475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96506B1 (en) * | 2012-09-11 | 2018-07-2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
WO2015046064A1 (ja) | 2013-09-30 | 2015-04-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保護層転写シート |
JP2015196277A (ja) * | 2014-03-31 | 2015-1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5196275A (ja) * | 2014-03-31 | 2015-1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5196274A (ja) * | 2014-03-31 | 2015-1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CN105711280A (zh) * | 2014-12-04 | 2016-06-29 | 全斯福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易用的喷墨热升华转印纸 |
EP3028866B1 (de) * | 2014-12-05 | 2020-04-29 | Schoeller Technocell GmbH & Co. KG | Aufzeichnungsmaterial für thermische Druckverfahren |
WO2016121311A1 (ja) * | 2015-01-28 | 2016-08-0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KR102478352B1 (ko) * | 2015-02-26 | 2022-12-15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승화형 열전사 시트 |
JP6631184B2 (ja) * | 2015-11-17 | 2020-01-1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US20190105934A1 (en) * | 2016-03-31 | 2019-04-11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Sublimatio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combination of sublimatio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transfer receiving article |
US20170321060A1 (en) * | 2016-05-06 | 2017-11-09 |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 Antifog coating composition |
EP3513982B1 (en) | 2016-09-28 | 2021-10-13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Heat transfer sheet |
JP2018052076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シートと被転写体の組合せ |
JP2018052077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シートと被転写体の組合せ |
JP2018089874A (ja) * | 2016-12-05 | 2018-06-1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シートと被転写体の組合せ |
JP6885172B2 (ja) * | 2017-04-13 | 2021-06-0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JP6828569B2 (ja) * | 2017-04-13 | 2021-02-1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US10632715B2 (en) * | 2017-06-12 | 2020-04-28 | Can't Live Without It, LLC | Perimetric decoration by sublimation |
CN110621509B (zh) * | 2017-07-28 | 2021-05-1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和印相物的制造方法 |
JP6988281B2 (ja) * | 2017-09-04 | 2022-01-0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20015255A (ja) * | 2018-07-26 | 2020-01-3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リボンと熱転写受像紙のセット |
WO2020167327A1 (en) * | 2019-02-14 | 2020-08-20 | Conde Systems, Inc. | Dye sublimation ready coating for low temperature plastic substrates |
CN110751897A (zh) * | 2019-10-31 | 2020-02-04 | 深圳市联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 一种服装用的硅胶热转印标牌及其制作方法、制作设备 |
US20220371351A1 (en) * | 2019-11-20 | 2022-11-24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image-receiving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and printed material |
CN114261222B (zh) * | 2021-12-21 | 2024-01-19 |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加热升华色带适用基材的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18118A1 (en) * | 1994-12-21 | 1996-06-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hermal dye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77363B2 (ja) | 1987-01-27 | 1998-07-16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JP2825229B2 (ja) | 1988-02-05 | 1998-11-1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シート |
JP3075481B2 (ja) * | 1990-09-05 | 2000-08-14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用インクシート |
JPH07112586A (ja) * | 1993-10-20 | 1995-05-0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熱転写記録材料 |
JPH07179064A (ja) | 1993-12-24 | 1995-07-18 | Ricoh Co Ltd | 昇華型熱転写体 |
JPH07214922A (ja) * | 1994-02-08 | 1995-08-1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熱転写記録材料 |
JP3423596B2 (ja) | 1997-11-05 | 2003-07-0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昇華型熱転写記録用転写体及び昇華型熱転写記録用受像体 |
JP3005978B2 (ja) | 1997-01-29 | 2000-02-0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
JPH11157227A (ja) * | 1997-11-28 | 1999-06-15 |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 被熱転写シート |
JP2001058467A (ja) | 1999-08-23 | 2001-03-06 | Konica Corp | レーザー熱転写記録媒体 |
JP2003006950A (ja) * | 2001-06-20 | 2003-01-10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光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
US7067457B2 (en) | 2003-09-17 | 2006-06-2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hermal donor for high-speed printing |
JP2005313434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 熱転写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物 |
JP4765822B2 (ja) * | 2006-08-04 | 2011-09-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4932754B2 (ja) * | 2008-01-28 | 2012-05-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
JP4940202B2 (ja) | 2008-08-28 | 2012-05-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感熱転写シー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1062961A (ja) * | 2009-09-18 | 2011-03-31 | Fujifilm Corp | 感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
-
2012
- 2012-09-21 JP JP2012208925A patent/JP2013082212A/ja active Pending
- 2012-09-25 KR KR1020137030343A patent/KR2014006880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9-25 US US14/348,615 patent/US907944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5 CN CN201280047087.7A patent/CN10401082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5 EP EP12837354.5A patent/EP276232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9-25 WO PCT/JP2012/074528 patent/WO20130475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28 TW TW101135842A patent/TWI61962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18118A1 (en) * | 1994-12-21 | 1996-06-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hermal dye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9620B (zh) | 2018-04-01 |
KR20140068802A (ko) | 2014-06-09 |
JP2013082212A (ja) | 2013-05-09 |
EP2762325A4 (en) | 2015-06-03 |
EP2762325B1 (en) | 2018-12-19 |
US20140267535A1 (en) | 2014-09-18 |
EP2762325A1 (en) | 2014-08-06 |
US9079445B2 (en) | 2015-07-14 |
WO2013047501A1 (ja) | 2013-04-04 |
CN104010826A (zh) | 2014-08-27 |
TW201323242A (zh) | 2013-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10826B (zh) | 图像形成方法、热转印片和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组合 | |
JP6745064B2 (ja) | 転写シート | |
JP2008105371A (ja) | 熱転写シート | |
JP4887705B2 (ja) | 染料インキ | |
TWI667150B (zh) |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hermal transfer image-receiving sheet, method for forming photocopy, and photocopy | |
JP2019142219A (ja) | 転写シート | |
KR102478352B1 (ko) | 승화형 열전사 시트 | |
JP2008265325A (ja) | 熱転写方式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
JP6677919B2 (ja) | 転写シート | |
JP6897262B2 (ja)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 |
JP6677918B2 (ja) | 転写シート | |
JP3236670B2 (ja) | 染料受容層転写シート及び複合熱転写シート | |
JP4174019B2 (ja) | 金属光沢受容層転写材 | |
JP6107329B2 (ja)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645082B2 (ja) | 転写シート | |
JP4335627B2 (ja) | 熱転写記録方法 | |
JP2014198427A (ja) | 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と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
EP3589496A1 (en) | Thermal image receiver element with conductive dye-receiving layer | |
JPH0550770A (ja) | 複合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4198401A (ja)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と熱転写インクシート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
JPH07144480A (ja) | 受容層転写シート | |
JP2014198400A (ja)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4198420A (ja) |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