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579A -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579A
CN103963579A CN201410039199.9A CN201410039199A CN103963579A CN 103963579 A CN103963579 A CN 103963579A CN 201410039199 A CN201410039199 A CN 201410039199A CN 103963579 A CN103963579 A CN 103963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load bracket
positioning unit
bracket holding
h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91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3579B (zh
Inventor
阿列克谢·卡迪尼科夫
沃尔夫冈·根特纳
伯恩哈特·希姆尔斯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PS Automotive GmbH
ACPS Automotive Holding 2 BV
Original Assignee
Holding Cyprus Of Si Kanbiy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07287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96357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lding Cyprus Of Si Kanbiy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lding Cyprus Of Si Kanbiy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63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3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6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 B60D1/065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hitch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6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拖车连结器,包括利用第一端部借助球颈件支架可相对车辆固定地装配在机动车尾部上的球颈件,该球颈件在第二端部上承载联接球。为了改进这种拖车连结器,以使负载支架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装配并安全地保持,提出,在球颈件上以与联接球限定的间距布置有至少一个定位体,用以定位可安装到联接球和球颈件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Description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拖车连结器,其包括在第一端部上借助球颈件支架可相对车辆固定地(fahrzeugfest)装配在机动车的尾部上的球颈件,该球颈件在第二端部上承载联接球。
背景技术
这种拖车连结器由现有技术公知。
这种拖车连结器主要用于钩挂以牵引球连结器作用在联接球上的挂车。
但是,拖车连结器经常也用于装配例如用于自行车或滑板或其他体育器械的负载支架,以便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运输这些体育器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改进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拖车连结器,即,使负载支架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装配并安全地保持。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在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拖车连结器中以如下方式来解决,即,至少一个定位体与联接球保持限定间距地布置在球颈件上,用以定位可安装到联接球和球颈件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这种定位体开启了如下可能性,即,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以简单的方式定位并相对于球颈件定位,也就是说定向,并且保持在定向的位置中。
在此,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尤其也通过使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支撑在联接球上来实现,从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在此一方面通过支撑在联接球上,另一方面通过支撑在定位体上来实现。
对于将定位体布置在球颈件上,原则上存在很大的自由度,从而定位体理论上可以布置在球颈件的每个位置上。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定位体布置在球颈件的球颈区段上,该球颈区段邻接到球颈件的承载联接球的球凸出部分(Kugelansatz)上。
定位体的这种布置具有如下优点,即,由此在球颈件具有非常多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始终以相对于联接球相同的限定的间距且尽可能不依赖于球颈件的形状,尤其是球颈件的弯曲地布置定位体,并且保持定位体相对于联接球的标准位置。
在定位体的构造方面在此同样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因此优选规定,定位体横向于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的走向延伸,也就是说,从球颈件或球颈区段的走向出发,定位体位于该球颈件或球颈区段上或者从该球颈件或球颈区段伸出,或者完全或部分地包围该球颈件区段。
在此,定位体可以是单独的主体,其通过装配元件与球颈区段连接,或者通过形状锁合(Formschluss)一起保持在球颈区段上。
但也可想到的是,定位体成形,例如一体式成形到球颈区段上,例如作为材料堆积部或加厚部。
在定位体的构造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定位体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面,通过该定位面可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
为此例如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位于联接球的投影轮廓之外,该投影轮廓通过将联接球投影到定位体上形成。
联接球在定位体上的投影优选平行于安装方向进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可沿着该安装方向运动,以便将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安装到联接球和球颈件上。
安装方向尤其大致平行于联接球的球中心轴线延伸,其中,安装方向相对于球中心轴线的大致平行的走向可以理解为球中心轴线与安装方向之间的角小于等于20°,优选小于等于20°,更优选小于等于10°,其中,可简单设计的解决方案设置平行的走向。
此外优选规定,安装方向平行于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和/或平行于横向平面延伸,该横向平面垂直于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定向。
也就是说,定位面分别以相对于球颈件或球颈区段的如下这种间距布置,即,使这些定位面位于联接球在定位体上的投影轮廓之外,并且因此当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被安装到联接球上,也就是说,搭接或围嵌(umgreifen)联接球以支撑在该联接球上时,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了对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定位。
因此,尤其存在有以如下方式构造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简单的可行方案,即,球容纳部可以被安装到联接球上或者围嵌该联接球,并且在此可以在不影响进入球容纳部的情况下与定位体的定位面相互作用,以便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支撑在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上。
在定位面的构造方面,结合到目前为止所阐述的各实施方式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因此,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定位面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引导面区域。
此外,结合到目前为止所阐述的各实施方式还没有针对至少一个定位面在定位体上的布置作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決方案规定,定位面布置在定位体内部,例如布置在孔中或布置在由定位体包围的内部空间中。
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布置在定位体的外侧上,从而由此可以实现与定位面的简单的相互作用。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定位体构造为闭合体,优选实心体。
结合到目前为止所阐述的各实施方式,都是从至少一个定位体布置在球颈区段上出发。
但是,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改进的定位或更稳定的定位通过如下方式也是可能的,即,在球颈区段上在其相互对置的侧面上分别布置有定位体,从而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可通过两个定位体来支撑。
例如可想到的是,将定位体在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布置在相互对置的侧上。
但作为备选也可想到的是,将定位体在球颈件上布置在球颈件的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延伸的横向平面的相互对置的侧上。
尤其有利的是,定位体在球颈件的工作位置中布置在拖车连结器的纵向中心平面的相互对置的侧上,其中,在球颈件的工作位置中,拖车连结器的纵向中心平面也与机动车车身的纵向中心平面以及尤其是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重合。
在此,定位体同样还可以在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地布置在球颈件上。
因此,特别有利的解决方式规定,定位体位于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尤其是大致平行于联接球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横向平面中。
如下解决方案是特别有利的,在该解决方案中,定位体球颈件关于纵向中心平面镜像对称地布置,并且因此在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侧以相对于联接球的精确相同的相对位置布置,这是因为联接球也关于纵向中心平面镜像对称地构造。
在定位体的功能方面,结合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各实施例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但是,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定位体不仅用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对于球颈件和联接球的限定的定向,而且还同时承受负重,从而联接球在该情况下不用于承载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而是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共同作用仅用于保持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对于球颈件的限定的定向。
在至少一个定位面的布置或走向方面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作详细描述。
因此,定位面例如可以具有关于纵向中心平面的其他对称性,或者不具有关于纵向中心平面的对称性。
但是,特别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定,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关于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镜像对称地构造,从而定位面本身也具有关于纵向中心平面的镜像对称性。
在至少一个定位体本身具体的构造和形状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因此,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定位体从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出发,在延伸方向上从球颈区段中延伸出去。
这是定位体的简单且适宜的构造方式,该构造方式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支撑在该定位体上变得容易。
例如结合上下文可以用如下方式构造定位体,即,该定位体以球颈件的分支部的形式或以球颈件的变形部的形式延伸。
特别简单的实现方式规定,定位体的延伸方向横向于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延伸。
此外,在这种定位体中同样还没有作关于定位面相对于延伸方向的走向的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平行于延伸方向或以与定位体的延伸方向呈小于20°的角延伸。
在该情况下例如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是与承载定位体的球颈区段相交,也就是说横向于该球颈区段延伸的几何面的面区域。
关于定位面在定位体上的布置,可想到极为不同的可行方案。
在此例如规定,至少一个定位体具有布置在相互对置的侧上的定位面。
布置在定位体的对置的侧上的定位面在此尤其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这些定位面位于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延伸的横向平面的对置的侧上。
定位面优选也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这些定位面关于横向平面镜像对称地延伸。
结合定位面的功能,在之前提及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应该平行于安装方向延伸的引导面区域。
但是,作为对此的备选或补充也可想到的是,至少一个定位面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定位面区域。
此外,在这种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定位面区域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以如下方式布置两个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定位面区域,即,使这些定位面区域以在安装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以相对彼此不断增大的间距或者不断减小的间距延伸,也就是说,这些定位面区域可以共同发挥类似楔的作用,以便实现在这些定位面区域上的精确定位。
在此,两个定位面区域可以锥形地或抛物线形地或双曲线形地或者以柱体或球面区域的形式相对彼此延伸。
此外适宜的是,这种定位面区域关于安装方向对称地延伸,从而可实现关于安装方向对称的精确定位。
作为将定位体构造成使其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备选规定,定位体由位于承载定位体的球颈区段上的支撑体形成,其中,这种支撑体由布置在球颈区段上的材料支撑部形成。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可想到的是,定位体通过形成在承载该定位体的球颈区段上的凸缘来实现。
在该情况下优选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位于定位体的背离球颈区段的外侧上。
在此例如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布置在球颈件的纵向中心平面的一侧上。
在该情况下例如规定,至少一个定位面具有与关于联接球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走向不同的走向。
当至少一个定位面包括定位体的削平部时,这可特别简单地实现。
这尤其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至少一个定位面位于与承载定位体的联接球区段不相交的几何面内。
特别有利的构造方式规定,在球颈件上设置有两个定位体,并且一个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具有位于几何平面内的面区段,该几何平面与另一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的面区段所处的几何平面相互围成小于120°的角。
该角度优选小于100°,更好的是小于90°。
对于定位面方面本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尤其当定位体一体式成形到球颈件上时有利的是,定位面是经机器加工的面,以便可以精确地确定这些定位面相对于联接球的位置和定向。
此外,开头提到的任务根据本发明也通过用于具有球颈件和联接球的拖车连结器,尤其是用于根据其中一个或多个之前所描述的特征的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来解决,即,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包括具有用于拖车连结器的球颈件的联接球的球容纳部的壳体,并且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壳体固定连接的位置容纳元件,该位置容纳元件与布置在球颈件上的定位体共同作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不同于公知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这些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中,壳体通过夹紧设备固定在联接球本身上,通过至少一个位置容纳元件与定位体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对于球颈件和联接球的更好且更准确的定向,其中,位置容纳元件和定位体尤其可以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上的限定且附加的支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此在于,由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一方面以简单的方式且另一方面尽可能稳定地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与承载联接球的球颈件连接,并且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稳定且安全的连接。
位置容纳元件与定位体之间的共同作用尤其在形成形状锁合的情况下实现。
在此尤其规定,位置容纳元件与定位体尤其在形成形状锁合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固定壳体以防相对于球颈件绕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联接球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倾斜轴线发生倾斜运动。
因此,可以通过位置容纳元件和定位体消除壳体的所有倾斜运动。
作为对此的备选或补充规定,定位体和位置容纳元件尤其在形成形状锁合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固定壳体以防绕平行于联接球的中心轴线或与联接球的中心轴线围成最大20°的角的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运动。
因此也存在如下可能性,即,通过定位体与壳体的位置容纳元件的共同作用,以简单的方式固定以防在球颈件上绕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运动。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位置容纳元件与定位体以不夹紧的方式共同作用,也就是说,共同作用不通过夹紧连接实现,而是仅通过形状锁合的相互作用消除绕倾斜轴线的倾斜运动和/或仅通过形状锁合消除绕可能的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而位置容纳元件与定位体之间无需夹紧。
位置容纳元件在此尤其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该位置容纳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面,该容纳面与至少一个定位体的至少一个定位面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共同作用。
通过容纳面贴靠在定位面上,形状锁合的固定可以消除绕倾斜轴线的运动和/或绕转动轴线的转动。
有利的解决方案在此规定,两个位置容纳元件与壳体固定地连接。
在该情况下优选规定,两个位置容纳元件相对彼此刚性地布置。
此外优选规定,两个位置容纳元件相对于壳体刚性地布置。
特别有利的是,位置容纳元件具有两个面向彼此的容纳面。
原则上可想到的是,定位体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这些定位体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对于球颈件保持在限定地定向的位置中,但并不承载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而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例如靠在联接球上并且由联接球承载,并且这些定位体将由于由联接球承载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而不确定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相对于联接球和球颈件的运动的自由度限定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限定的定向上。
定位体与位置容纳元件的共同作用结合到目前为止的解决方案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优选规定,各定位体以其承载定位面的区域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位置容纳元件的容纳面之间。
特别有利的是,位置容纳元件具有面向彼此地延伸的容纳面,定位体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这些容纳面之间。
此外优选规定,位置容纳元件具有两个面向彼此且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延伸的引导面区域。
这种引导面区域可以实现借助定位体和位置容纳元件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在联接球上。
在该情况下例如规定,定向面,尤其是引导面区域,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以很小的空隙引导各定位体。
为了可以将位置容纳元件也支撑在定位体上优选规定,其中至少一个容纳面具有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支撑面区域。
这种支撑面区域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通过定位体也可以将负载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传递到球颈件上。
特别有利的是,其中每个容纳面具有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支撑面区域。
尤其有利的是,支撑面区域以在安装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以彼此间不断增大的间距延伸,从而使支撑面区域不仅能用于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支撑在定位体上,而且也使其相对于定位体限定地定向。
这些支撑面区域在此可以锥形地或者抛物线形地或者柱体形地或者圆锥形地彼此延伸。
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这些支撑面区域呈弧形地彼此延伸,例如以抛物线弧或圆弧或双曲线的形式延伸。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这些支撑面区域在负载支架位置中相对于定位体空隙很小地固定稳定元件。
在稳定元件和位置容纳元件的布置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详细说明。
因此,结构上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当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球颈件上时,至少一个位置容纳元件位于球颈件的一侧上。
另一适宜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其中定位面主要具有引导面区域的解决方案规定,两个定位体以它们的定位面位于两个位置容纳元件的容纳面之间。
因此,在该解决方案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通过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安装方向上运动且将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安装到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上以如下方式使容纳面与定位面相互作用,即,将具有位置容纳元件的壳体沿安装方向简单地安装到联接球和具有定位体的球颈件上,而为此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无需进行其他运动。
当两个定位体的两个定位面和/或两个容纳体的两个容纳面具有沿横向于安装方向延伸的楔入方向以在该楔入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不断扩大地或不断缩窄地延伸的面区段,尤其是楔入面区段时,该解决方案也是特别有利的。
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位置容纳元件相对于定位体通过横向于安装方向的运动在楔入方向上相互贴靠并相互楔入,以便由此实现位置容纳元件相对于球颈件上的定位体空隙很小的定位,并且因此总体上也能使壳体相对于具有定位体的球颈件空隙很小地或者基本上无空隙地定位。
结合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仅讨论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能如何相对于球颈件定位。
但是并没有实施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固定在球颈件上。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具有将壳体固定在球颈件上的固定装置。
这种固定装置优选具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将壳体相对于球颈件固定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
在此,固定元件以不同方式和方法起作用。
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定,固定元件与联接球或球颈件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壳体相对于联接球或球颈件沿安装方向被加载安装力,并且因此不会在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球颈件运动离开。
在此尤其地,只要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并且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中,安装力就始终起作用。
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固定元件与联接球或球颈件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壳体相对于联接球或球颈件遭受横向于安装方向作用的撑紧力,并且减小或去除了联接球容纳部与联接球之间的空隙和/或定位体与位置容纳元件之间的空隙。
在此尤其地,只要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并且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中,撑紧力就始终起作用。
安装力和/或撑紧力的产生尤其通过固定元件与联接球或球颈件上的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或拱曲的面的共同作用实现,其中,该面可以直接布置在球颈件或者布置在位于球颈件上的主体,例如定位体上。
有利的第一解决方案在此规定,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中作用在定位体上,并且因此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同样通过定位体固定在球颈件上。
这尤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固定元件在沿安装方向的前侧上从后方搭接至少一个定位体,并且因此可以在安装方向上加载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固定元件在此构造为从后方搭接至少一个定位体的钩形件。
为了可以将固定元件一方面与定位体松开,并且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沿安装方向作用的力施加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上,优选规定,固定元件可在松开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运动地保持在壳体上。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来实现。
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固定元件与曲杆机构联接,该曲杆机构开启如下可能性,即,在固定位置中利用固定元件作用到定位体上或者也在松开位置中将固定元件与定位体松开。
尤其当曲杆机构在固定位置中处于过死点位置(übertotpunktstellung),并且在此固定元件处于其固定位置中且从后方搭接定位体时,可有利地使用这种曲杆机构。
但也可想到的是,固定元件在另一部位上作用在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例如在球颈件上的专门为此设置的凸鼻或凹部上。
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中作用在球颈件或联接球上。
这尤其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固定元件从后方搭接球颈件上的侧凹部,或者啮合到球颈件上的凹部中,或者在沿安装方向的前侧上,也就是说在从上往下的竖直的安装方向的情况下在下侧上从后方搭接联接球。
这种在固定位置中在球颈件或联接球上的作用可尤其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中伸入壳体的球容纳部中。
为了可以使固定元件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优选规定,固定元件在引导通道中,可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地进行引导。
引导通道在特别简单的解决方案中实现为壳体的引导孔。
引导通道在此优选横向于壳体的球容纳部延伸,从而使固定元件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在固定位置中伸入壳体的球容纳部中,或者可以在松开位置中从该球容纳部中拉回地定位。
为了将固定元件保持在其固定位置中,优选设置有操作装置,固定元件可通过该操作装置在固定位置中被加载。
在此,操作装置优选包括作用到固定元件上的楔形传动机构。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操作装置包括由弹簧力加载的楔形传动机构,固定元件可利用该楔形传动机构在固定位置被加载。
这种由弹簧加载的楔形传动机构的实现方案例如规定,该楔形传动机构具有带有作用到固定元件上的楔面的楔形体和作用到楔形体上的弹簧弹性元件。
但由弹簧加载的楔形传动机构优选也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该楔形传动机构在松开位置中也被弹簧加载,从而楔形体从固定位置到松开位置的运动抵抗楔形传动机构的弹簧弹性元件的力作用地进行。
楔形体在此优选地在楔形体引导部中引导。
楔形体引导部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布置在壳体上。
特别适宜的,尤其是由于简单性和稳固性而优选的解决方案在此规定,楔形体引导部集成到壳体内。
为了可以使这种固定元件从固定位置运动到松开位置中优选规定,操作装置具有松开元件,利用该松开元件可以作用到操作装置上。
存在有如下可能性,即,松开元件作用到固定元件上。
但是,尤其在使用楔形传动机构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松开元件作用到楔形传动机构上并使该楔形传动机构运动到松开位置中,其中,尤其作用到该楔形传动机构的楔形体上。
因此,利用松开元件施加的力比直接作用到固定元件上的力要小。
因此,利用这种松开元件,楔形传动机构可以从其固定位置运动到松开位置中。
在该情况下优选规定,在楔形传动机构的松开位置中,固定元件可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自由运动,并且因此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球颈件和联接球上取走时,固定元件可通过联接球从球容纳部中运动出来而从固定位置移动到松开位置中。
为了在松开固定装置并从球颈件上取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情况下,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重新安装到球颈件和联接球上之前防止固定元件转换到固定位置中,优选为操作装置配属松开位置锁止装置,该松开位置锁止装置确保在松开位置中,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被取走的情况下,操作装置保持在松开位置中。
这种松开位置锁止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作用到松开元件上且使其保持在松开位置中的锁止滑动件实现,该锁止滑动件使松开元件保持在松开位置中。
作为对此的备选,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松开位置锁止装置在操作装置的松开位置中作用到楔形传动机构上,以便将该楔形传动机构固定地保持在松开位置中,从而使固定元件可以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特别简单的解决方案规定,松开位置锁止装置作用到楔形体上,以便将该楔形体保持在松开位置中。
为了另一方面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重新安装到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上之后,又实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自动锁定,优选规定,松开位置锁止装置设有解锁装置,当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安装在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上的情况下,球颈件和联接球在球容纳部中处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时,该解锁装置在起作用时防止或取消松开位置锁止装置的锁止位置。
出于这个原因例如设置有探测元件,该探测元件通过机械地探测联接球检测该联接球在球容纳部中的位置。
但探测元件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构造,即,该探测元件检测球颈件的区段的位置或者设置在联接球上的元件的位置。
在松开位置锁止装置的功能方面到目前为止仅讨论了该松开位置锁止装置可以转换到锁止位置中。
但是特别有利的是,当操作装置通过操作松开元件转换到松开位置中,并且联接球和球颈件相对于球容纳部不再处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松开位置锁止装置自动地转换到锁止位置中,其中,仅当联接球和球颈件不再处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解锁装置才不起作用并且允许松开位置锁止装置转换到锁止位置中。
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完全不需要作用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上,而是该松开位置锁止装置始终自己独立地转换到锁止位置中,当这得到解锁装置的允许时。
因此,例如可以简单地以如下方式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抬离,即,仅作用到松开元件上,以便使操作装置运动到松开位置中,从而当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已经离开负载支架保持位置时,松开位置锁止装置自动地被激活。
为了简化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球颈件抬离,优选规定,操作装置的松开元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上,即,为了将松开元件转移到其松开位置中而作用的力在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上。
也就是说,施加到松开元件上以使该松开元件运动到松开位置中的力作用同时也可用于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抬离并进而与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松开。
由此,可以在抬离时以简化的方式操作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是接下来对几个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的主题。在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在工作位置中的拖车连结器和保持在该拖车连结器上的负载支架单元的机动车,尤其是乘用车的侧视图;
图2示出类似于图1具有拖车连结器的球颈件和固定在该拖车连结器上的在固定位置中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放大示出的部分的视图;
图3示出在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看球颈件的平面图,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没有安装到球颈件上;
图4部分裂开地示出安装到拖车连结器的球颈件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图5示出在松开位置中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类似于图2的图示;
图6示出在固定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的图示;
图7示出沿着图6中的线7-7的截面图;
图8示出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从具有联接球的球颈件抬离之前不久在松开位置中的根据图6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
图9示出沿着图8中的线9-9的截面图;
图10示出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和固定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类似于图6的图示;
图11示出沿着图12中的线11-11的截面图;
图12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12-12的截面图;
图13示出在松开位置中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类似于图10的图示;
图14示出在离开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之后穿过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类似于图11的截面图;
图15示出在离开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之后穿过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类似于图12的截面图;
图16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0的截面图;
图17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0的截面图;
图18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0的截面图;
图19示出沿着图18中的线19-19的截面图;
图20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0的截面图;
图21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类似于图1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整体以10表示的拖车连结器的图1和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包括球颈件12,该球颈件以第一端部14与球颈件支架16连接,该球颈件支架本身固定地保持在机动车的作为整体以20表示的机动车车身的尾部18上,其中,球颈件支架16优选通过后保险杠单元22遮盖地与尾部18固定地连接。
球颈件支架16例如可以包括常见的在保险杠单元22下面并且平行于该保险杠单元以及横向于机动车车身2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架,该横向支架本身与尾部18连接,并且此外还可以要么包括容纳部,要么包括枢转轴承,其中,球颈件12以端部14固定地或可松开地保持在该容纳部上,球颈件12以该枢转轴承可绕一个或多个轴线相对于尾部18,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工作位置与未示出的静止位置之间枢转,其中,该球颈件12在静止位置中大致平行于保险杠单元22地延伸,并且被后保险杠单元22尽可能遮盖地布置。
像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球颈件12在其与第一端部14对置的第二端部24上弯曲,从而使端部24在工作位置中从车道延伸出来,并且承载作为整体以26表示的联接球,其中,在联接球26与端部24之间设置有表示为球凸出部分28的收缩部,该收缩部以球颈件的走向的延伸部的形式联接到端部24上,并且联接球26通过该收缩部与球颈件12的第二端部24连接。
联接球26在此通常用于钩挂挂车,其中,挂车具有牵引球连结器,该牵引球连结器可以将联接球26与球颈件12搭接地连接。
球颈件12在其图1、图2和图3中示出的工作位置中关于纵向中心平面30对称地构造,联接球26也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其中,纵向中心平面30不仅是球颈件12和拖车连结器10的纵向中心平面30,而且在拖车连结器的工作位置中也与尾部18和机动车车身20的竖直的纵向中心平面30重合。
在此,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尤其位于纵向中心平面30中,其中,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即,该中心轴线同时是球凸出部分28的中心轴线32并且/或者此外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即,该中心轴线居中地并且垂直于联接球26的削平部34地延伸,该削平部在联接球26上设置在与球凸出部分28对置的侧上,从而使联接球26的一方面在球凸出部分28的区域中的形状和另一方面在削平部34的区域中的形状与环绕位于中心轴线32上的球中心点36的完整的球面38不同。
像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拖车连结器10不仅可以用于将挂车与机动车车身20连接,而且也可用于将作为整体以40表示的负载支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20上。
负载支架40在此例如用于运输自行车42,但也可想到的是,利用负载支架40运输其他任意类型的负载。
负载支架40包括例如以基本框架的形式构造的负载支架基座44以容纳不同的负载,该负载支架设有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负载支架40可利用该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固定在球颈件12上。
像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那样,球颈件12在直接邻接到端部24和球凸出部分28的球颈区段52中设有侧向凸出超过该球颈区段的定位体54a和54b,这些定位体例如通过成形到球颈区段52上并侧向凸出超过球颈区段52的尤其具有柱体形的周侧面的实心栓56a、56b来构造。
在此,实心栓56a和56b与纵向中心平面30对称地布置,并且从球颈区段出发也与纵向中心平面30对称地延伸。
作为将定位体54成形到球颈区段52上的备选,也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定位体54通过在孔中穿过球颈区段52的例如具有柱体形的周侧面的销来实现,该销于是以其两个端部形成栓56a、56b。
优选地,定位体54,尤其是栓56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定位体54a和54b的形状分别关于纵向中心平面30镜像对称地设计。
像尤其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那样,定位体54a和54b以其纵向轴线58在横向于,优选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30的延伸方向59上延伸。
纵向轴线58例如位于横向于,优选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30延伸的横向平面60中,该横向平面此外平行于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地延伸,尤其穿过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地延伸。
定位体54包括在两侧位于定位体的外侧55上的定位面64、66,这些定位面平行于纵向轴线58和延伸方向59地延伸。
定位面64、66尤其从位于外侧上且面向联接球26的顶点线62出发延伸。
顶点线62在此尤其位于横向平面60内,像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那样,该横向平面一方面穿过联接球26延伸,并且另一方面尤其居中地与定位体54a和54b相交。
定位体54a和54b的定位面64和66位于横向平面60的对置的侧面上,这些定位面优选平行地,或者以与定位体54a、54b的纵向轴线58呈最大20°的角延伸,其中,定位面64和66是定位体54a和54b的作为整体以68表示的几何外周侧面的部分面,该几何外周侧面与球颈区段52相交。
在以柱体形的栓的形式构造定位体54a和54b的情况下,定位体54a和54b的外周侧面68是柱体周侧面,其中,纵向轴线58形成该柱体周侧面的柱体轴线。
在此,定位面64和66在两侧优选以相对于横向平面60逐渐增大的间距延伸,其中,定位面64和66具有先横向于横向平面60并且也横向于纵向中心平面30并且以相对于联接球26逐渐增大的间距,并且也以相对于横向平面60逐渐增大的间距延伸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这些定位面区域过渡到定位面64和66的平行于或者近似平行于横向平面60延伸的引导面区域76、78中。
在此,定位面区域72和74例如无级地过渡到引导面区域76或78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球颈件12的图2至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体54a和54b和球凸出部分28靠得很近,以至于定位体54a、54b的顶点线62和球颈件12的端部24的间距小于第二端部24与联接球26之间的球凸出部分28的延展尺寸的1.5倍,球凸出部分28在该第二端部上开始。
此外,定位体54a和54b和联接球26的穿过球中心点36且垂直于中心轴线32延伸的赤道平面80的间距小于联接球26的球面38的直径的1.5倍。
具有定位面区域72、74和引导面区域76、78的定位面64、66尤其位于投影轮廓PK之外,也就是说,位于投影轮廓PK的背离球颈区段52的侧上,该投影轮廓通过将联接球投影到定位体54上,尤其是定位体的外表面上形成。
在此,投影平行于安装方向82地进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可沿该安装方向安装到联接球26和球颈件12上。
安装方向82优选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32延伸。
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可安装到在前面描述的球颈件12上,该球颈件以第二端部24承载联接球26,并且在第二端部24附近的球颈区段52中承载定位体54a和54b,其中,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安装沿安装方向82进行,该安装方向尤其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30且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32延伸。
安装方向82的大致平行的走向可以理解为,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与安装方向82之间的最大的角应该小于30°,从而安装方向可平行于和/或倾斜于中心轴线32延伸,或者也可弯曲地延伸。
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本身具有壳体84,在该壳体中设置有用于联接球26的球容纳部86,其中,球容纳部86从壳体84的容纳部开口88出发具有延伸到壳体84中的柱体形的球引导面92,该球引导面与容纳部开口88对置地过渡到球容纳部86的端部面94中,该端部面例如可构造为球冠面,其中,在该情况下,球冠面近似地匹配于联接球26的球面38。
但是,端部面94也可以是闭合球引导面92的平坦的面。
此外,壳体84还设有保持元件96,其中,保持元件96分别具有位置容纳元件104,该位置容纳元件与其中各一个定位体54共同作用。
保持元件96尤其建立起与壳体84的刚性连接,从而位置容纳元件104不仅与壳体84而且也相对彼此刚性地布置。
在图4中示出的与定位体54a共同作用的位置容纳元件104a例如从容纳部开口106出发延伸直至与容纳部开口106对置的容纳部底部108。
位置容纳元件104包括从容纳部开口106出发延伸直至容纳部底部108的容纳面114和116,这些容纳面在容纳部底部108区域内构造为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这些支撑面区域可以在与安装方向82相反的方向上相对彼此延伸,并且例如在容纳部底部108的基线112的区域中过渡到一起或者彼此相间隔地结束。
此外,容纳面114和116包括与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联接地延伸直至容纳部开口106的引导面区域126和128,这些引导面区域尤其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
引导面区域126和128在此用于以如下方式引导穿过容纳部开口106进入位置容纳元件104中的定位体54,即,使这些位置容纳元件贴靠到定位体54的引导面区域76和78上,并且因此在安装时沿安装方向82引导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而位置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以如下方式设计,即,使这些支撑面区域尽可能以面的形式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64和66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第一实施方案中,负载支架40的所有负载以如下方式位于定位体54a和54b上,即,一方面位置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尽可能以面的形式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此外,支撑面区域122和124在安装方向82上扩展的走向和定位面区域72和74在安装方向上至少近似相同地扩展的走向导致位置容纳元件104相对于定位体54得到了横向于安装方向82的精确定向。
另一方面,位置容纳元件104的引导面区域126和128用于在沿安装方向82安装时在定位体54上,尤其是在该定位体的引导面区域76和78上引导壳体84,从而使位置容纳元件104以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在将壳体84安装到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上时,首先引导联接球26穿过容纳部开口88到球容纳部86中,其中,球引导面92有空隙地贴靠在联接球26的球面38上,并且联接球26在运动进入球容纳部86中时在朝向端部面94的方向上引导,直至位置容纳元件104以其容纳部开口106碰到定位体54,并且然后将定位体54运动到位置容纳元件104内,直至位置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从而到达负载支架保持位置。
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联接球26没有贴靠在球容纳部86的端部面94上,而是与该端部面保持很小的间距,从而所有负载从位置容纳元件104传递到定位体54上,并且从这些定位体传递到球颈件12上,而联接球26仅贴靠在球引导面92上,并且因此支持壳体84相对于球颈件12的附加的支撑以防壳体84绕定位体54,尤其是绕通过这些定位体的横向于中心轴线32延伸的纵向轴线58形成的倾斜轴线KAP发生倾斜。
此外,定位体54和位置容纳元件104的所描述的共同作用防止了壳体84绕转动轴线D转动,该转动轴线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
在此,与安装方向82大致平行的走向可以理解为如下转动轴线D的走向,其中,转动轴线D和安装方向围成最大30°的角。
但作为备选,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也可想到的是,将端部面94例如构造成锥形的面或球冠面,并且以如下方式构造具有稳定元件96和位置容纳元件104的壳体84,即,使负载支架40的所有负载从端部面94传递到联接球26,而定位体54仅用于支撑壳体84以防绕穿过联接球26且横向于中心轴线32延伸的倾斜轴线KAK发生全侧地倾斜,其中,在该情况下,引导面区域126和128主要通过贴靠到定位体54的引导面区域76和78上一方面防止壳体84绕联接球26倾斜,并且另一方面防止壳体84绕转动轴线D转动,该转动轴线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而容纳面114和116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例如可以单侧地,也就是说在球颈件12的一侧上或在横向平面60的一侧上,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64和66的相应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以便导致附加的支撑。
为了将壳体84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固定在球颈件12上,像在图2和图5中示出的那样,设置有作为整体以140表示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例如构造为钩形件的固定元件142,这些固定元件成形在固定臂144中,这些固定臂本身通过铰接件146与另一臂148连接,该另一臂本身借助铰接件152可在壳体84上枢转地支承。
固定臂144和第二臂148与铰接件146一起形成曲杆机构154,为了将固定元件与定位体54松开,该曲杆机构可以被带入图5示出的弯曲位置中,从而使固定元件142与定位体54松开,而曲杆机构154可以从图5中示出的弯曲的松开位置被带入图2中示出的伸展的过死点位置,在该过死点位置中,固定元件142一方面从后方搭接定位体54,并且通过过死点位置,曲杆机构154通过铰接件152以如下方式作用到壳体84上,即,使该壳体总体上在安装方向82上在朝向定位体54的方向上被加载,从而最后使位置容纳元件104在朝向定位体54的方向上被加载,并且使该壳体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作用到这些定位体上,以便使壳体84相对于球颈件12稳定地固定,从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不能与安装方向82相反地从球颈件12运动离开并进而松开。
为了锁止曲杆机构154的过死点位置,在臂148上同样借助铰接件146还支承有锁止杆156,其中,锁止杆156在端部侧具有例如形式为凹槽的第一锁止元件162,该第一锁止元件可以与布置在壳体84上的例如形式为凸起部的第二锁止元件164啮合,像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以便将曲杆机构154固定在伸展的过死点位置中,在该过死点位置中,固定元件142从后方搭接定位体54,以便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固定在球颈件12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在图6至图9中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壳体84'同样包括用于球颈件12的联接球26的球容纳部86,其中,球容纳部86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
稳定元件96和位置容纳元件104以及定位平面54也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从而对它们的描述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尤其像结合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沿安装方向82安装壳体84,以便一方面使联接球26穿过容纳部开口88运动到球容纳部86内,并且另一方面使位置容纳元件104可以与定位体54啮合,像这具体地结合第一实施例被描述的那样。
但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是,设置有固定装置17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不同地构建。
固定装置170包括固定元件172,该固定元件并不作用到定位体54上,而是为了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固定到联接球26上,具体而言就是作用到球面38的球面区域174上,该球面区域位于联接球的赤道平面176与球凸出部分28之间,该赤道平面穿过球中心点36且垂直于中心轴线32延伸。
例如构造为球的固定元件172布置在壳体的引导孔178内,该引导孔横向于球容纳部86,尤其是横向于球引导面92延伸,从而使固定元件172可以在相对于安装方向82的横向方向182上,并因此也横向于球容纳部86的球引导面92地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固定位置中,固定元件172贴靠在处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的联接球26上,而在该松开位置中,固定元件172没有伸入球容纳部86中。
因此,固定元件172在引导孔178内可以在朝向联接球26的方向上以如下程度运动,即,使该固定元件作用在球面区域174上,并且由此可以在该球面区域174中加载联接球26。
基于位于赤道平面176与球凸出部分28之间的球面区域174的拱曲,联接球26由固定元件172加载导致一方面壳体84遭受沿安装方向82作用的安装力184并因此使位置容纳元件104压向球颈件的定位体54,其中,各自的容纳部底部108尤其以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被压向定位体54的各定位面区域72和74。
另一方面,联接球26由固定元件172加载产生了沿横向方向182作用的撑紧力186,其作用到壳体84上并减小或消除了联接球26的球面38与球引导面92之间的空隙。
为了加载固定元件172,操作装置190设置有楔形体192,该楔形体以楔面194在该楔形体的图6所示的固定位置中朝联接球26的方向作用到固定元件172上,其中,楔面194以后缩面196结束,该后缩面以如下程度后缩,即,在将楔形体192移动到图8所示的松开位置的情况下,后缩面196使固定元件172可以在引导孔178内以如下程度从联接球26运动离开并进入松开位置中,即,使联接球26可以沿着球引导面92朝容纳部开口88的方向在球容纳部86中运动并因此从球容纳部86运动出来,以便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与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松开。
楔形体192本身在操作装置190的楔形体引导部202中引导,该楔形体引导部例如同样是设置在壳体84中的凹槽,该凹槽例如以平行于球容纳部86的纵向方向204延伸,从而使楔形体192同样可在楔形体引导部202的纵向方向204上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
为了始终在固定位置的方向上加载楔形体192,设置有弹簧弹性元件206,该弹簧弹性元件持续地作用到楔形体192上并因此在固定位置的方向上加载该楔形体。
弹簧弹性元件206在此例如支撑在支撑座208上,该支撑座与壳体84连接。
楔形体192、楔形体引导部202和弹簧弹性元件206共同形成由弹簧加载的楔形传动机构210。
为了可以使楔形体192运动到松开位置中,楔形体192与操作装置190的松开元件212,例如松开杆联接,该松开杆在图6所示的未操作位置中使楔形体192运动到松开位置中,其中,这基于通过弹簧弹性元件206加载楔形体192来实现。
而如果松开元件212被操作,也就是说例如松开杆被枢转,像图8所示那样,那么该松开杆与弹簧弹性元件206的力作用相反地作用到楔形体192上,以便使楔形体192运动到松开位置中并保持在该松开位置中。
因此,在楔形体192的该松开位置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通过与安装方向82反向地抬起和运动从球颈件12抬离并进而松开。
为了防止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抬离且对松开元件212没有进一步操作时楔形体192又转换到固定位置中并且因此固定元件172运动到球容纳部86中,设置有作为整体以220表示的松开位置锁止装置,其具有锁止滑动件222,该锁止滑动件本身在锁止位置中以滑动件凸鼻224可以使松开元件212保持在其可通过操作达到的松开位置中。
为此,锁止滑动件222在作为整体以226表示的滑动件引导部中引导,并且可横向于松开元件212运动,从而使滑动件凸鼻224可以在松开元件212处于松开位置中的情况下移动到松开元件212的支撑面228下面,以便在其锁止位置中防止松开元件212从松开位置运动到未操作位置中。
锁止滑动件222在此始终通过弹簧弹性元件232加载,该弹簧弹性元件因此始终负责当松开元件212运动到松开位置中并且锁止滑动件222可以自由运动时,使锁止滑动件222以其滑动件凸鼻224在其锁止位置中运动到支撑面228下面。
此外,锁止滑动件222的运动还可以通过锁止控制装置230来控制,该锁止控制装置是设置在锁止滑动件222中的滑槽轨道234,该滑槽轨道与轨道跟随器236共同作用,其中,轨道跟随器236构造为用于检测负载支架保持位置的探测装置240的探测销238的头部,该探测销以探测尖端242检测联接球26在球容纳部86中的位置。
在此,像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如果联接球26在壳体84的球容纳部86中达到相应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的最终位置,那么这会被探测装置240检测到,这是因为联接球26压向探测销238的探测尖端242并使探测销238在滑槽轨道234的方向上运动,这导致轨道跟随器236与滑槽轨道234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使锁止控制装置230导致锁止滑动件222从图9所示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图7所示的解锁位置中。
在该解锁位置中,锁止滑动件222于是以滑动件凸鼻224侧向地位于支撑面228旁边,从而使松开元件212可以从其操作位置自由地运动到未操作位置中。
因此,只要联接球26因此在球容纳部86中处于其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那么探测装置240利用锁止控制装置230确保锁止滑动件222处于其未锁止的位置中,并且因此滑动件凸鼻224不能阻止松开元件212运动。
只有当在与安装方向82反向的方向上抬起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时,这才会被探测装置240识别出并传达给锁止控制装置230,从而使锁止滑动件222被释放并可以运动到锁止位置中。
这尤其通过探测销238利用轨道跟随器释放锁止滑动件222的运动来实现,从而弹簧弹性元件232可以使锁止滑动件222运动到图9所示的锁止位置中,在该锁止位置中,滑动件凸鼻224于是与支撑面228共同作用,以便将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松开元件保持在操作位置中并进而强制地也将楔形体192保持在其松开位置中。
固定装置170与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锁止控制装置230和探测装置240结合的优点在于开启了如下可能性,即,在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从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取走时使楔形体192保持在松开位置中,从而使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在重新安装到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上时又可以利用球容纳部86容纳联接球26并使其运动直至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而不会通过固定元件172阻止联接球26在球容纳部中运动。
此外,在联接球26在球容纳部86中到达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之前不久,这会被探测装置240识别出并由此通过锁止滑动件控制装置230将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运动到解锁位置中,从而使固定装置170可以利用固定元件172转换到固定位置中。
这具体地以如下方式实现,即,操作探测销238,从而使探测销238的轨道跟随器236与滑槽轨道234共同作用,并且又将锁止滑动件222移动到根据图7的解锁位置中,由此滑动件凸鼻224释放了松开元件212的运动,并且因此基于弹簧弹性元件206的作用,松开元件212连同楔形体192一起从松开位置转换到固定位置中,在该固定位置中,楔面194使固定元件172在朝向联接球26的方向上以如下程度运动,即,使该固定元件在其固定位置中防止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松开。
因此,锁止控制装置230和探测装置240形成用于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的解锁装置250,当联接球26处于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该解锁装置始终起作用。
但是,由于固定元件172像之前一样由楔面194加载,并且楔面194处于弹簧弹性元件206的力作用之下,所以固定元件172在固定位置中遭受横向方向182上,具体而言在朝向联接球26的方向上的持续的力加载,并且因此产生了横向于安装力184且横向于安装方向82地作用到联接球26上的撑紧力186,该撑紧力使联接球26贴靠在球引导面92的与固定元件172对置的侧上,并且因此使联接球26和壳体84连同固定元件172一起相互撑紧,从而通过该撑紧力消除了联接球26在球容纳部86内的可能还存在的空隙。
因为安装力184同时也作用到位置容纳元件104上并使其压向定位体54,尤其是以支撑面区域122和124压向定位面区域72和74,所以可实现壳体84相对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的基本上无空隙的撑紧。
优选地,在第二实施例中,松开杆的形式的松开元件212以如下方式布置,即,为了将松开杆从在图8中用虚线示出的未操作位置转移到在图8中用实线示出的操作位置中所需的力KL不仅使松开杆运动,而且同时也导致了全部作用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上的力作用,该力作用与安装方向82反向地作用,从而在操作装置190的足够稳定的设计方案中,力KL也可以同时被用于在将操作装置190转移到松开位置中之后同时也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抬离,以便可以实现在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取走负载支架40时简化地抬起该负荷支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在图10至图15中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以及具有球容纳部86的壳体84''以与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
此外,定位体54和位置容纳元件104也以与结合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从而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70'基本上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地构造,尤其是在引导孔178内的固定元件172以及具有楔面194的楔形体192以与结合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
松开元件212也构造为杆并且与楔形体192共同作用,从而在操作松开元件212时得到与结合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与第二实施例唯一的不同在于,弹簧弹性元件206连同楔形体192一起布置在楔形体引导部202的一部分中,并且支撑座208'构造为包围楔形体192且形成用于弹簧弹性元件206的支座的环形件,该环形件形成用于楔形体192的附加的引导。
此外,楔形体192和固定元件172的共同作用也与结合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共同作用相同,其中,弹簧弹性元件206也发挥与结合第二实施例所阐述的作用相同的作用。
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不同地实施。
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同样包括探测销238作为探测装置230',该探测销以探测尖端242检测联接球26是否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并且在该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将探测销238移动到解锁位置中,像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那样,而当联接球26已经离开负载支架保持位置时,那么探测销238就以探测尖端242运动进入球容纳部86中。
探测销238'在此直接与锁止滑动件222连接,从而使探测销238'和锁止滑动件222'一起运动。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探测装置230'直接作用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上,并且独自形成解锁装置250'。
在第三实施例中,锁止滑动件222'在此构造为缸体,像图13、图14和图15示出的那样,当楔形体192位于松开位置中并且联接球26已经离开负载支架保持位置时,该缸体的缸周侧面225'可以运动进入楔形体192的侧向凹部229'中,从而锁止滑动件222'于是位于锁止位置中。
在该锁止位置中,锁止滑动件222'以周面225'与凹部229'之间的共同作用导致楔形体192被锁住,从而弹簧弹性元件206不再能将楔形体192从松开位置运动到固定位置中。
只有当通过运动进入球容纳部86中的联接球26在到达负载支架保持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探测销238'的探测尖端242'时,探测销238才将锁止滑动件222'从锁住楔形体192的运动的锁止位置移动到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解锁位置中,从而楔形体192'于是又在弹簧弹性元件206'的作用下可以从松开位置运动到固定位置中,并且可以使固定元件172在朝向联接球26的方向上运动。
在其余方面,第三实施例的功能与结合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相同,从而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图16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楔形体192''不同地构造,这是因为设置有两个楔面194''a和194''b,其中,楔面194''a直接联接到后缩面196上,并且与以相对于移动方向198的较小的倾斜度延伸的楔面194''b相比以相对于移动方向198的更大的倾斜度延伸。
在最开始将楔形体192从松开位置朝固定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从后缩面196出发仅需要较小的力,这是因为在该移动期间,固定元件172还没有贴靠在联接球26上,从而楔面194''a可以具有相对于移动方向198的较大的倾斜度。
而在固定位置中应该以尽可能大的力作用到固定元件172上,以便使该固定元件可以用尽可能大的力作用到联接球26上,从而楔面194''b与楔面194''a相比具有相对于移动方向198的较小的倾斜度。
此外,优选还在第一楔面194''a与第二楔面194''b之间设置有近似平行于移动方向198延伸的锁止面195,该锁止面以如下方式布置,即,当固定元件172贴靠在锁止面195上时,固定元件172已经朝联接球26的方向移动了使该联接球锁止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以防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抬离,但壳体84还没有通过固定元件172撑紧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那么远。
该撑紧通过楔面194''b实现,为了将尽可能大的力施加到联接球26上,该楔面具有相对于移动方向198的较小的倾斜度,从而需要楔形体192在移动方向198上的较大的长度,以便最后借助固定元件172实现联接球26相对于壳体84的撑紧。
锁止面195具有如下优点,即,即使当由于很大的力作用应当松开撑紧时,通过作用的力也不再能进一步松开固定,从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在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上的固定不能通过力松开。
在其余方面,第四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元件与它们第三实施例中相同,从而对于整体描述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三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在图17中示出的第四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三实施例,固定装置170'''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固定元件172'''在其锁定位置中没有作用在联接球26上,而是作用在球颈件12'''的构造为侧凹部262的固定元件容纳部上,该固定元件容纳部例如布置在球颈区段52的背离机动车车身20的侧上,该球颈区段本身承载至少一个定位体54。
此外,侧凹部262位于由球颈区段52形成的支撑面264的背离联接球26的侧上,壳体84'''以球容纳部86'''贴靠在该支撑面上,其中,在第五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定位体54与附图17未示出的位置容纳元件104共同作用,从而使壳体84'''以球容纳部86'''的邻接到引导孔178'''的部分区域266贴靠。
此外,至少一个定位体54以及位置容纳元件104同样以如下方式布置,即,在壳体84安装好的位置中,固定元件172'''在其固定位置中可以贴靠在侧凹部262上,并且因此可以用与这在第三实施例中是固定元件172贴靠在联接球26上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向壳体84加载沿安装方向82的力。
在其余方面,第五实施例以与第三实施例或之前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从而对于其他特征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这些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在图18和图19中示出的第六实施例中,壳体84''''设有球容纳部86'''',像在之前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该球容纳部以球引导面92''''从容纳部开口88''''延伸到端部面94'''',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端部面94''''具有锥形的形状,并且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位于联接球26之上,尤其是联接球26的球面38之上,从而在第六实施例中,联接球26承载壳体84''''。
在第六实施例中,壳体84''''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以球引导面92''''从端部面94''''出发沿安装方向82不仅延伸经过联接球26而且也延伸经过球凸出部分28,并且还以球引导面92''''围嵌布置在球颈突出部52''''上的凸缘252,该凸缘例如直接与球凸出部分28联接地布置在球颈件12上。
像在图18和图19中示出的那样,凸缘252形成两个定位体254a和254b,这些定位体布置在纵向中心平面30的相互对置的侧上,并且尤其是关于该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地布置,并且从球颈区段52''''出发横向于该球颈区段延伸,并且在此具有定位面264a和264b,其中,定位体254a和254b横向于球颈区段52''''以如下程度延伸,即,使定位面264a和264b在联接球26的投影轮廓之外位于定位体254a和254b上。
定位面264a和264b尤其位于各定位体254a、254b的背离球颈区段52''''的外侧上,并且优选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从而使所有定位面264a和264b形成引导面区域276a、276b,这些引导面区域在安装到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上的情况下,平行于安装方向82地引导壳体84'''',其中,球引导面92''''可以相对于引导面区域276a、276b有空隙地延伸。
但是,引导面区域276a、276b具有与关于中心轴线32旋转对称的走向不同的走向。
例如,引导面区域276a和276b以定位面区域区段277a、277b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尤其是平行于球颈件12的纵向中心平面30延伸,并且以引导面横向区段278a、278b横向于引导面区段277a、277b且横向于纵向中心平面30延伸,其中,引导面横向区段278a和278b优选彼此过渡到一起。
优选地,引导面横向区段278a、278b位于球颈区段52''''的面向球颈件支架16的侧上或球颈区段52''''的面向机动车车身20的尾部18的侧上。
此外,引导面区域276a和276b在它们背离球颈件支架16或机动车20的尾部18的侧上形成楔入面区段279a、279b,这些楔入面区段倾斜于纵向中心平面30延伸,并且在平面VEa、VEb中延伸,这些平面相互围成小于120°,优选小于100°,更优选小于90°的角。
引导面区域276a、276b尤其是几何的,在该情况下多边形的柱体280的部分面,该柱体不与球颈区段52''''相交。
在第六实施例中,壳体84''''以球引导面92''''形成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这些容纳元件以它们的容纳面314a、314b面向定位体254a、254b的定位面264a、264b。
容纳面314的走向尤其匹配于定位面264的走向。
此外,容纳面314包括引导面区域326a、326b,这些引导面区域具有面向引导面区段277a、277b的引导面区段327a、327b、面向引导面横向区段278a、278b的引导面横向区段328a、328b、面向楔入面区段279a、279b的楔入面区段329a、329b。
由于定位面264a、264b与容纳面314a、314b之间的空隙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使壳体84''''相对于定位体254a、254b有空隙地运动。
但是,空隙小到使定位体254a、254b与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利用定位体254a、254b相对于球颈件12绕壳体84''''的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的转动轴线D转动是不可能的。因此,相对于定位体254a、254b有空隙地布置的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已经通过它们形成形状锁合的布置防止了壳体84''''以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82定向的转动轴线D扭转,而无需其他措施。
此外,尽管有空隙,但定位面264a、264b以与容纳面314a、314b共同作用的方式防止了壳体84''''绕横向于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延伸的倾斜轴线KAK相对于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发生值得一提的倾斜。
为了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去除定位体254a、254b与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之间的空隙,壳体84''''可以在横向方向182上被加载撑紧力186,其中,以撑紧力在横向方向182上的加载从定位体254a、254b的侧指出去,它们承载楔入面区段279a、279b,从而使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的楔入面区段329a、329b以力加载地贴靠在楔入面区段279a、279b上,并且因此导致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相对于定位体254a、254b很小空隙地或无空隙地定位,其中,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上的楔入面区段329a、329b仅贴靠在定位体254a、254b的楔入面区段279a、279b上。
撑紧力186由具有固定元件172''''的固定装置170''''产生,该固定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啮合到固定元件容纳部173''''中,该固定元件容纳部例如以凹部或侧凹部的形式布置在凸缘252上,具体而言在引导面横向区段278a、278b的区域内,并且以如下方式构造,即,使固定元件容纳部173''''通过与固定元件172''''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产生安装力184,以便在安装方向82的方向上加载壳体84'''',并且另一方面产生撑紧力186,以便在横向方向182上加载壳体84''''。
因此,固定元件172''''一方面用于相对于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固定壳体84'''',并且另一方面用于以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相对于定位体254a、254b很小空隙地或无空隙地固定壳体84'''',并且此外用于锁止壳体84''''以防从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抬离。
固定装置170''''尤其以与例如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70'或者第四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70''相同的方式构造,从而对于所有其他特征和特性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之前的实施例的实施方案,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和/或第四实施例和/或第五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在第六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70''''尤其也设有操作装置190、根据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构造的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以及例如检测凸缘252的位置的探测装置240和解锁装置250,它们以与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造。
在图20中示出的第七实施例中,壳体84''''、定位体254a和254b以及位置容纳元件304a、304b以与第六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造,从而与此相应地可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六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第六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仅在于固定装置370的构造,该固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偏心体372,该偏心体可绕偏心轴线374转动地支承在壳体84''''上,其中,偏心轴线374例如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30延伸。
偏心轴线374尤其平行于定位体254a、254b的引导面区段278a和278b延伸。
偏心体372可运动到凸缘252或定位体254a、254b的偏心体凹槽373中,或者可以从该偏心体容纳部373中运动出来,以便实现壳体84''''相对于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的固定。
偏心体372在此以与例如结合第六实施例所描述的固定装置170''''的固定元件172''''相同的方式作用,也就是说,偏心体372在其固定位置中一方面导致在横向方向182上加载壳体84'''',并且另一方面导致在安装方向82上加载壳体84'''',从而由此可以产生安装力184和撑紧力186,并且因此也可以实现与在第六实施例中相同的功能,在该固定位置中,偏心体啮合到凸缘252或定位体254a、254b的偏心体容纳部373中。
与此相应地,在内容上同样也完全参考第六实施例或之前其余的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例如,偏心体372可通过设置操作导杆380的方式绕偏心体轴线374扭转,该操作导杆具有松开元件382,该松开元件可根据结合之前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松开元件进行操作。
在图21中示出的第八实施例中,壳体84'''''包括球容纳部86''''',该球容纳部不仅具有球引导面92'''''而且还具有端部面94''''',其中,端部面94'''''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位于联接球26的球面38之上。
此外,在壳体84'''''中以与在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设有固定装置170''''',该固定装置以与在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造,其中,固定元件172'''''以与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作用在联接球26上。
不同于到目前为止多描述的实施例,球颈件12'''''设有通过纵向中心平面30分开的定位体454,它们横向于球颈件12的走向,尤其是球颈区段52'''''的走向延伸,并且例如成形到球颈区段52'''''和插座容纳部440上。在该情况下,定位体454具有内置的定位面464,该定位面由加工到定位体454中的孔456形成,其中,孔456具有开口457,当壳体布置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并且以球容纳部86'''''容纳联接球26时,该开口面向壳体84'''''。
孔456尤其优选以中心轴线459平行于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延伸,并且也尤其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其中,孔456的柱体面458与球颈件12相交。
位置容纳元件504在该第八实施例中同样通过纵向中心平面分开,并且例如由凸起部构造,该凸起部从壳体84'''''出发延伸,具体而言,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从而凸起部可以啮合到定位体454的孔456中,并且以其容纳面514与定位元件454的定位面464共同作用。
在该情况下,定位体454的定位面464和位置容纳元件504的容纳面514仅具有平行于安装方向82延伸的引导面区域,从而使位置容纳元件504能够以其容纳面514在将壳体84'''''安装到联接球26上时与定位体454的定位面464以如下方式相互作用,即,形成位置容纳元件504的凸起部啮合到孔456中,以便由此防止壳体84'''''相对于联接球26绕横向于中心轴线32延伸的倾斜轴线KAK发生倾斜运动,以及防止绕大致平行于安装方向82定向的转动轴线D发生转动运动。
像在之前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固定元件172'''''以如下方式同样用于使定位体454与位置容纳元件504之间空隙很小或无空隙,即,固定元件172'''''不仅产生平行于安装方向82定向的安装力184,而且同样还产生用于去除定位面464与容纳面514之间的空隙的撑紧力186。

Claims (71)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拖车连结器(10),所述拖车连结器包括能够利用第一端部(14)借助球颈件支架(16)以相对车辆固定的方式装配在机动车的尾部(18)上的球颈件(12),所述球颈件在第二端部(24)上承载联接球(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颈件(12)上以与所述联接球(26)限定的间距布置有至少一个定位体(54),用以定位能够安装到所述联接球(26)和所述球颈件(12)上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布置在所述球颈件(12)的球颈区段(52)上,所述球颈区段邻接到所述球颈件(12)的承载所述联接球(26)的球凸出部分(2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454)横向于承载所述定位体(54、254、454)的球颈区段(52)的走向延伸。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454)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264、46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264、464)位于所述联接球(26)的投影轮廓(PK)之外,所述投影轮廓通过将所述联接球(26)投影到所述定位体上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64、66、264、464)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安装方向(82)延伸的引导面区域(76、78、276、476)。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264、464)布置在所述定位体(54、254、454)的外侧(55、255)上。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颈区段(52)上,在所述球颈区段的相互对置的侧上分别布置有定位体(54、254、4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布置在所述球颈件(12)的纵向中心平面(30)的相互对置的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关于所述球颈件(12)的纵向中心平面(30)镜像对称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454)的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264、464)关于所述球颈件(12)的纵向中心平面(30)镜像对称地构造。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体(54、454)从承载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体的球颈区段(52)出发在延伸方向(59、459)上从所述球颈区段(52)延伸出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454)的延伸方向(59)横向于承载所述定位体的球颈区段(52)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464)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59、459)延伸或以与所述定位体(54、454)的延伸方向(59、459)呈小于20°的角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464)是与承载所述定位体(54)的球颈区段相交的几何面(58、458)的面区域。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体(54)具有布置在相互对置的侧上的定位面(64、66)。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安装方向(82)延伸的定位面区域(72、74)。
18.根据权利要求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横向于所述安装方向(82)延伸的定位面区域(72、74)以在所述安装方向(82)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以相对彼此不断增大的间距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区域(72、74)关于所述安装方向(82)对称地延伸。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254、454)由位于承载所述定位体(254、454)的球颈区段(52)上的支撑体形成。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254)由在承载所述定位体的球颈区段(52)上的凸缘(252)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位于所述定位体(254)的背离所述球颈区段(52)的外侧(255)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布置在所述球颈件(12)的纵向中心平面(30)的一侧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的走向与关于所述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旋转对称的走向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包括所述定位体(254)的削平部(279)。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位于与承载所述定位体(254)的球颈区段(52)不相交的几何面(280)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颈件(1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体(254),并且一个定位体(254)的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64)具有一个位于几何平面(VE)内的面区段(279),所述几何平面与另一定位体(254)的一个面区段(279)或至少一个定位面(264)所处的几何平面(VE)相互围成小于120°的角。
28.一种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用于具有球颈件(12)和联接球(26)的拖车连结器(10)的拖车连结器(10),尤其是用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10),所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包括壳体(84)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壳体(84)固定连接的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所述拖车连结器(10)的球颈件(12)的联接球(26)的球容纳部(86),所述位置容纳元件与布置在所述球颈件(12)上的定位体(54、254、454)共同作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与所述定位体(54、254、454)尤其在形成形状锁合的情况下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壳体(84)固定,以防相对于所述球颈件(12)绕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所述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延伸的倾斜轴线KAK发生倾斜运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54、254、454)和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尤其在形成形状锁合的情况下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壳体(84)抗相对转动地固定,以防围绕平行于所述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或与所述联接球(26)的中心轴线(32)围成最大20°的角的转动轴线(D)发生转动运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容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与所述定位体(54、254、454)以不夹紧的方式共同作用。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面(114、116、314、514),所述容纳面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体(54、254、454)的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64、66、264、464)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共同作用。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与所述壳体(84)牢固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拖车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相对于彼此刚性地布置。
35.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位置容纳元件(104、304、504)相对于所述壳体(84)刚性地布置。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具有两个面向彼此的容纳面(114、116)。
37.根据权利要求28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应的定位体(54)以其承载所述定位面(64、66)的区域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容纳元件(104)的容纳面(114、116)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28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容纳元件(104)具有面向彼此地延伸的容纳面(114、116),定位体(54)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所述容纳面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面(114、116)具有面向彼此且大致平行于所述安装方向(82)延伸的引导面区域(126、128)。
40.根据权利要求28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面(114、116),尤其是所述引导面区域(126、128),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以之间有空隙的方式容纳相应的定位体(54)。
41.根据权利要求2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面(114、116)具有横向于所述安装方向(82)延伸的支撑面区域(122、124)。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面(114、116)具有横向于所述安装方向(82)延伸的支撑面区域(122、124)。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区域(122、124)以在安装方向(82)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以彼此间不断增大的间距延伸。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区域(122、124)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相对于所述定位体(54)空隙很小地固定所述壳体(84)。
45.根据权利要求28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布置在所述球颈件(12)上时,所述至少一个位置容纳元件(104)位于所述球颈件(12)的一侧上。
46.根据权利要求28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所述两个定位体(254、454)以它们的定位面(262、462)位于两个位置容纳元件(304、504)的容纳面(314、514)之间。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体(254、454)的所述两个定位面(264、464)和/或所述两个位置容纳元件(304、504)的所述两个容纳面(314、514)具有如下面区段,所述面区段在横向于所述安装方向(82)延伸的楔入方向上以在所述楔入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延伸部不断扩大地或不断缩窄地延伸。
48.根据权利要求28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具有将所述壳体(84)固定在所述球颈件(12)上的固定装置(140、170)。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40、170)具有固定元件(142、172),所述固定元件将所述壳体(84)相对于所述球颈件固定在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172)与所述联接球(26)或所述球颈件(12)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壳体(84)相对于所述联接球(26)或所述球颈件(12)在所述安装方向(82)上被加载安装力(184)。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72)与所述联接球(26)或所述球颈件(12)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联接球(26)或所述球颈件遭受横向于所述安装方向(82)定向的撑紧力(186)。
52.根据权利要求49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在固定位置中作用在所述定位体(54)上。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在沿安装方向(82)的前侧上从后方搭接所述定位体(54)。
54.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构造为从后方搭接所述定位体(54)的钩形件。
55.根据权利要求50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与曲杆机构(154)联接。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杆机构(154)在所述固定位置中处于过死点位置,并且所述固定元件(142)处于其固定位置中且从后方搭接所述定位体(54)。
57.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72)在固定位置中作用在所述球颈件(12''')或者联接球(26)上。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72)在所述固定位置中伸入所述壳体(84)的球容纳部(86)中。
59.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72)在引导通道(178)中以能够在固定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得到引导。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道(178)横向于所述球容纳部(86)延伸。
61.根据权利要求57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42、172)能够在所述固定位置中由操作装置(190)加载。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190)包括楔形传动机构(210)。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190)包括由弹簧加载的楔形传动机构(210)。
64.根据权利要求61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190)包括松开元件(212)。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所述松开元件(212)时,所述松开元件作用到所述楔形传动机构(210)上并使所述楔形传动机构运动到松开位置中。
66.根据权利要求61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190)设有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所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在锁止位置中使所述操作装置(190)保持在所述松开位置中。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开元件(212)在所述松开位置中起锁止作用。
68.根据权利要求66或67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在所述锁止位置中以锁住的方式作用到在所述松开位置中的楔形传动机构(210)上。
69.根据权利要求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设有解锁装置(250),当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安装在具有联接球(26)的球颈件(12)上的情况下,所述联接球(26)和所述球颈件相对于所述球容纳部(86)处于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所述解锁装置防止或取消所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的锁止位置。
70.根据权利要求66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作装置(190)通过操作所述松开元件(212)转换到所述松开位置中,并且所述联接球(26)在所述球容纳部(86)中不再处于所述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时,所述松开位置锁止装置(220)自动地转换到所述锁止位置中。
71.根据权利要求61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松开元件(212)转移到其松开位置中而作用的力(KL)在与所述安装方向(82)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到所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上。
CN201410039199.9A 2013-01-25 2014-01-27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Active CN103963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0780.5A DE102013100780A1 (de) 2013-01-25 2013-01-25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3100780.5 2013-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579A true CN103963579A (zh) 2014-08-06
CN103963579B CN103963579B (zh) 2016-09-21

Family

ID=50072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9199.9A Active CN103963579B (zh) 2013-01-25 2014-01-27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75387B2 (zh)
EP (3) EP4209365A1 (zh)
CN (1) CN103963579B (zh)
DE (1) DE102013100780A1 (zh)
DK (1) DK2759421T4 (zh)
ES (2) ES2773131T5 (zh)
PL (1) PL2759421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8791A (zh) * 2018-10-25 2020-05-05 Mgts公司 拖车球上的固定装置
CN112319375A (zh) * 2019-08-05 2021-02-05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9134A1 (de) 2014-06-30 2015-12-31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3100780A1 (de) 2013-01-25 2014-07-31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5100604A1 (de) * 2015-01-16 2016-07-21 Burkhard Zech Anhängerkupplung für ein Landfahrzeug, Kupplungssystem für ein Landfahrzeug und erweitertes Kupplungssystem für ein Landfahrzeug
US20180250993A1 (en) * 2017-03-06 2018-09-06 Lippert Components, Inc. Trailer coupler with hitch ball insertion indicator
DE102017121357A1 (de) 2017-09-14 2019-03-14 ACPS Automotive GmbH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7121356A1 (de) 2017-09-14 2019-03-14 ACPS Automotive GmbH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7121369A1 (de) 2017-09-14 2019-03-14 ACPS Automotive GmbH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7121429A1 (de) 2017-09-15 2019-03-21 ACPS Automotive GmbH Haltekupplung
IT201700111960A1 (it) * 2017-10-05 2019-04-05 F Lli Menabo S R L Assieme di supporto per un apparato di carico.
DE102018200819B4 (de) * 2018-01-18 2021-02-25 Audi Ag Anhäng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091278B2 (en) * 2018-04-10 2021-08-17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Hook system
EP3572250B1 (en) * 2018-05-23 2020-04-29 Thule Sweden AB Load carrier coupling
DE102018006978A1 (de) * 2018-09-04 2020-03-05 Burkhard Zech Heckträgersystem mit austauschbarer Trägereinheit
DE102019107527A1 (de) * 2019-03-25 2020-10-01 ACPS Automotive GmbH Lastenträger
US20210129608A1 (en) * 2019-10-31 2021-05-06 Curt Manufacturing, Llc Trailer Coupler For Tow Bal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7340B1 (de) * 2000-04-05 2008-12-10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Anhängekupplung
CN201304872Y (zh) * 2008-12-10 2009-09-09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轮式拖拉机拖挂装置
DE102008009150A1 (de) * 2008-02-14 2009-09-10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Anhängekupplungssystem zur Befestigung eines Lastenträgers
EP2088008B1 (de) * 2003-11-21 2010-04-28 Westfalia Automotive GmbH & Co. KG Anhängerkupp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11004653A1 (de) * 2010-02-25 2011-08-25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Hecklastenträger
CN202480809U (zh) * 2012-03-08 2012-10-10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 车辆用轻型球头挂接装置锁紧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3500A (en) * 1948-05-15 1950-09-26 Hadco Engineering Company Hitch coupler
US4209184A (en) * 1978-08-30 1980-06-24 Byers Dwight R Self-locking trailer hitch assembly
NL181345C (nl) 1980-03-10 1987-08-03 Aalders B V Bagagerek met bevestigingsmiddelen, waarmee het bagagerek wordt bevestigd op een kogel van een trekhaak.
SE426378B (sv) 1980-06-30 1983-01-17 Ola Larsson Productdesign Ab Beranordning vid fordon for montering pa en dragkrok
DE3300439A1 (de) 1983-01-08 1984-07-12 Rodiac Intercessor Ltd., Zug Kupplungseinheit zur stabilen verbindung mit einem ueblichen zughaken
GB2175859A (en) 1985-05-10 1986-12-10 Jennifer Jane Hodge Ball hitch attachment
NL9002874A (nl) 1990-12-27 1992-07-16 Isedore Desire Maria Hubertina Auto-bagagedrager.
DE4120780C2 (de) 1991-06-24 1994-04-14 Cartec Gmbh Automobiltech Fahrzeug-Lastträger
DE4315292A1 (de) * 1992-09-08 1994-11-10 Eberhard Tittel Lastenträgeranordnung für den rückseitigen Anbau eines Lastenträgers an einem Fahrzeug
DE9305689U1 (zh) 1993-03-04 1993-07-08 Schipper Gmbh, 4459 Hogstede, De
DE4325147A1 (de) 1993-07-27 1995-02-02 Friedrich Wirth Heckträger für Fahrzeuge
DE4337006C2 (de) 1993-10-29 1998-05-20 Paul Bussler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Lasten an Kraftfahrzeugen mit Kugelkopfkupplungen
DE10043339A1 (de) * 2000-09-02 2002-03-28 Mvg Metallverarbeitunggmbh Anhängekupplung
GB0220271D0 (en) 2002-09-02 2002-10-09 Eurotech Leisure Ltd Cargo carrying apparatus
EP1440846B1 (en) 2003-01-23 2005-11-09 Chiu-Kuei Wang Clamp device for fixing a rack assembly to a trailer coupling
US7000814B2 (en) 2004-03-22 2006-02-21 Chiu-Kuei Wang Securing device for bicycle rack on vehicle
DE202004006185U1 (de) 2004-04-20 2006-04-20 Kuschel, Rudolf Kupplung-Fahrradträger
NL1026760C2 (nl) 2004-07-30 2006-02-13 Brink Internat B V Trekhaak voorzien van borggat, alsmede trekhaakhulpstuk voor plaatsing op trekhaak voorzien van borggat.
DE102005026273B3 (de) 2005-06-08 2007-01-04 Audi Ag Einrichtung mit einer Anhängerkupplung und einem Lastenträger
DE202005011444U1 (de) * 2005-07-18 2006-11-16 Al-Ko Kober Ag Anhängerkupplung mit Einrastsicherung
US20070187448A1 (en) 2006-02-10 2007-08-16 Dongiovanni Michael E Utility bracket
DE102007026375B3 (de) 2007-06-06 2008-07-31 Klaus Uebler Lastenträger zur Befestigung an einer Anhängerkuppl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2213515A1 (en) 2009-01-30 2010-08-04 Thule Sweden AB Coupling device
EP2258567B2 (en) 2009-06-03 2017-05-24 Brink Towing Systems B.V. Vehicle hitch device
NL2003130C2 (nl) * 2009-07-03 2011-01-04 Metaalindustrie Van Schaik B V Rollatordrager.
AU2011202349B2 (en) 2010-05-20 2016-07-21 Couplemate Investments Pty Ltd Tow hitch accessory
FR2974326B1 (fr) 2011-04-19 2013-11-01 Ngts Sa Systeme de connexion pour la fixation d'un dispositif de portage
DE102013100780A1 (de) 2013-01-25 2014-07-31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Anhänge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einrichtung für eine Anhängekupplung
DE102013004484A1 (de) * 2013-03-07 2014-09-11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Lastenträgerkupplung und Lastenträg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7340B1 (de) * 2000-04-05 2008-12-10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Anhängekupplung
EP2088008B1 (de) * 2003-11-21 2010-04-28 Westfalia Automotive GmbH & Co. KG Anhängerkupp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08009150A1 (de) * 2008-02-14 2009-09-10 Westfalia-Automotive Gmbh Anhängekupplungssystem zur Befestigung eines Lastenträgers
CN201304872Y (zh) * 2008-12-10 2009-09-09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轮式拖拉机拖挂装置
DE102011004653A1 (de) * 2010-02-25 2011-08-25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Hecklastenträger
CN202480809U (zh) * 2012-03-08 2012-10-10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 车辆用轻型球头挂接装置锁紧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8791A (zh) * 2018-10-25 2020-05-05 Mgts公司 拖车球上的固定装置
CN112319375A (zh) * 2019-08-05 2021-02-05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CN112319375B (zh) * 2019-08-05 2024-05-03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579B (zh) 2016-09-21
DK2759421T4 (da) 2023-04-03
US9975387B2 (en) 2018-05-22
EP2759421A2 (de) 2014-07-30
ES2964554T3 (es) 2024-04-08
ES2773131T3 (es) 2020-07-09
EP2759421B1 (de) 2020-01-22
EP3659833A1 (de) 2020-06-03
DE102013100780A1 (de) 2014-07-31
EP4209365A1 (de) 2023-07-12
EP2759421B2 (de) 2023-02-22
ES2773131T5 (es) 2023-05-09
EP2759421A3 (de) 2015-01-14
PL2759421T3 (pl) 2020-07-13
EP3659833B1 (de) 2023-08-16
US20140210186A1 (en) 2014-07-31
DK2759421T3 (da) 2020-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3579A (zh) 拖车连结器和用于拖车连结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CN105216564B (zh) 挂车联接器和用于挂车联接器的负载支架装置
CN105531146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锁定单元和车辆座椅
CN104853953B (zh) 车辆座椅
CN105899399B (zh) 车辆座椅
US7677599B2 (en) Swiveling roll bar
AU2015275759B2 (en) Bicycle seat and lock assembly
CN103732444B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US10363842B2 (en) Vehicle anchor system for juvenile seat base
CN104271395B (zh) 适于车辆座椅的装配件部件和车辆座椅
CN101186189B (zh) 儿童车座
US11807139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with belt tensioning mechanism
CN102910093B (zh) 幼儿汽车安全座椅及其连接装置
US10189383B2 (en) Vehicle seat
TWI527971B (zh) Roof luggage rack lock structure
GB2418225A (en) A bayonet type releasable fastening for a child car seat
CN106347231A (zh) 用于车辆的货物拦障
US20150306984A1 (en) Vehicle seat
CN104742763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3958335A (zh) 便携式锁安装组件
AU2016231596B2 (en) Cargo barrier support improvements
US20140183912A1 (en)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seat
TH29025B (th) เบาะนั่งในรถยนต์สำหรับเด็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31

Address after: Holland

Patentee after: Bothell ACPS Second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Limassol

Patentee before: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land

Patentee after: ACPs automobile second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Bothell ACPS Second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Markgrening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ACPs Automo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ACPs automobile second hold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ngelheim, Germany

Patentee after: ACPs Automo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Markgrening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ACPs Automotiv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