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264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264A
CN103958264A CN201180075244.0A CN201180075244A CN103958264A CN 103958264 A CN103958264 A CN 103958264A CN 201180075244 A CN201180075244 A CN 201180075244A CN 103958264 A CN103958264 A CN 103958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width direction
overall width
air ba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52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264B (zh
Inventor
深渡瀬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54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cushion
    • B60N2/42763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cushion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23Offset coll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在重叠量较小的偏心前面碰撞(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之时,抑制落座乘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状况。车辆用座椅(10),具备:坐垫(14),其相对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而被偏移配置;安全气囊(22),其被设置在坐垫(14)内,并且接受气体供给而被膨胀展开以抑制落座乘员P向车辆前方移动的状况;气体供给单元(20),其通过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之时进行工作,从而以如下方式向安全气囊(22)供给气体,即,使安全气囊(22)中的相对于坐垫(14)的车宽方向中央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被膨胀展开。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在坐垫内具备安全气囊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被配置于坐垫内的安全气囊中,已知一种如下结构,即,在内部收纳包裹充气装置的内气囊,且从该内气囊中的左右一对流出口向安全气囊以左右均等的方式供给气体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950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偏心前面碰撞的情况下,当与对方车辆的重叠量较小时,在乘员上不仅作用有欲向前方移动的惯性力,还作用有朝向车宽方向的碰撞侧的方向上的惯性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如下的车辆用座椅,其在重叠量较小的偏心前面碰撞(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之时,抑制落座乘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状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坐垫,其相对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而被偏移配置;安全气囊,其被设置在所述坐垫内,并且接受气体供给而被膨胀展开以抑制落座乘员向车辆前方移动的状况;气体供给单元,其通过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之时进行工作,从而以如下方式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即,使所述安全气囊中的相对于所述坐垫的车宽方向中央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被膨胀展开。
根据上述方式,在检测到车辆的前面碰撞(的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使气体供给单元进行工作。于是,通过来自气体供给单元的气体供给,从而使安全气囊被膨胀展开,由此抑制了落座乘员向前方的移动。在此,由于安全气囊接受来自气体供给单元的气体供给并使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被膨胀展开,因此落座乘员从处于膨胀展开过程的安全气囊接受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力。因此,在落座乘员上作用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斜前方的惯性力的微弱重叠前面碰撞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来抑制该乘员的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如此,在上述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在重叠量较小的偏心前面碰撞(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之时,抑制了落座乘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状况。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气体供给单元被构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气体喷出孔的筒状的充气装置以使所述气体喷出孔位于所述安全气囊内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在所述安全气囊内沿着车宽方向被配置。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充气装置的喷出孔相对于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中央而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因此来自该充气装置的气体首先被供给至安全气囊中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由此,安全气囊接受气体供给并使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被膨胀展开。即,通过充气装置的配置,从而能够获得上述气体供给单元的功能(第一方式的效果)。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车辆用座椅被构成为,还包括:隔壁,其将所述安全气囊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气体喷出孔所处在的外侧腔室、和与该外侧腔室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腔室;连通结构,其被设置在所述隔壁上,且容许从所述外侧腔室向所述内侧腔室的气体的移动。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充气装置的工作,从而首先使气体被供给至安全气囊内的外侧腔室,接下来,使气体通过隔壁的连通结构而被供给至内侧腔室。通过连通结构(例如,流路阻力等),从而能够对安全气囊的外侧腔室和内侧腔室的膨胀展开设定时间差。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车辆用座椅被构成为,还包括隔壁,所述隔壁将所述安全气囊内的车辆前方侧的空间分隔为,所述气体喷出孔所处在的外侧部分、和与该外侧部分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部分。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充气装置的工作,从而首先使气体被供给至安全气囊内的外侧部分,接下来,使气体迂回隔壁的后部而被供给至内侧部分。通过隔壁长度等,从而能够对安全气囊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膨胀展开设定时间差。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地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重叠量较小的偏心前面碰撞(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之时,抑制了落座乘员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部分去除而表示的俯视图。
图2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充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落座乘员的、微弱重叠前面碰撞时的移动方向进行说明的模式化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5A为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缓冲安全气囊的第一形状的俯视图。
图5B为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缓冲安全气囊的第二形状的俯视图。
图6A为模式化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缓冲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的平剖视图。
图6B为沿着图6A的6B-6B线的侧剖视图。
图7A为模式化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缓冲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的平剖视图。
图7B为沿着图7A的7B-7B线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箭头标记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特别记载而使用前后、上下的方向的情况下,设为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在图1中,通过以部分去除的方式而表示的俯视图来图示了表示车辆用座椅10的概要整体结构。如该图所示,车辆用座椅10被配置于,相对于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前后延伸的中央控制台12的、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在图示例中为右侧)。即,车辆用座椅10整体并未跨越车宽方向中心线(省略图示),而是相对于中央控制台12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
该车辆用座椅10被构成为,包括坐垫14和座椅靠背16,所述坐垫14供乘员落座,所述座椅靠背16的下端侧与坐垫的后端侧相连接从而形成靠背。而且,在坐垫14内,配置有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被构成为,以作为气体供给单元的充气装置20和作为安全气囊的缓冲安全气囊22作为主要部件,所述缓冲安全气囊22接受来自充气装置20的气体供给从而膨胀展开。
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被配置于构成坐垫14的未图示的座椅斗座上,并被构成为,如图4中用假想线所示地那样,通过使缓冲安全气囊22膨胀展开,从而将落座乘员P的大腿部向上方抬起。因此,当在车辆前面碰撞之时使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进行工作时,对于落座乘员P而言,由于其大腿部被抬起,从而抑制了因朝向车辆前方的惯性而产生的移动。
如图1所示,缓冲安全气囊22从坐垫14的前端附近直至与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靠后方的部分,且在未被折叠的条件下被配置于构成坐垫14的座椅斗座与缓冲材料之间。缓冲安全气囊22可以例如如图5A所示后边缘部被形成为圆弧状,此外也可以例如如图5B所示被形成为后部被分离成二股的形状,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图5B的形状与图5A的形状相比,能够以较小的气囊容量而将落座乘员P的大腿部的适当部位抬起。
如图2所示,充气装置20呈在轴向上较长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圆筒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连接有与未图示的点火装置电连接的连接器24。另一方面,在充气装置2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气体喷出孔26。因此,充气装置20被设为如下结构,即,当进行工作时从被配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气体喷出孔26喷出气体。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气体喷出孔26沿着充气装置20的圆周方向而形成。
而且,如图1所示,充气装置20以其长度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方式,沿着车宽方向而被配置于充气装置20内的前部。在该状态下,气体喷出孔26配置于,缓冲安全气囊22中的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心线CL而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车宽方向中心线CL与坐垫14(的落座乘员P)的车宽方向中心线大致一致。因此,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被设为如下结构,即,在车宽(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于落座乘员P的中央的该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充气装置20所产生的气体被供给至缓冲安全气囊22内。
在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中,连接器24经由线束28而与未图示的作为控制装置的安全气囊ECU电连接。安全气囊ECU被设为如下结构,即,在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前面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而检测到车辆的前面碰撞(的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使充气装置20进行工作。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车辆用座椅10中设置有座椅安全带装置,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用于在前面碰撞之时对落座乘员P进行约束。在该实施方式中,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被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0上。并且,在车辆用座椅10的前方的仪表板或方向盘中,设置有前面碰撞安全气囊装置,所述前面碰撞安全气囊装置用于在前面碰撞之时对落座乘员P的主要是上身的前方移动进行约束。在图3中,用假想线图示了从仪表板34(参照图4)中展开的副驾驶席用的前面碰撞安全气囊30的展开状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座椅10中,当检测到车辆的前面碰撞时,使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的充气装置20进行工作。于是,从充气装置20接受气体供给的缓冲安全气囊22在坐垫14内被膨胀展开,从而将落座乘员P的大腿部抬起。由此,抑制了落座乘员P的主要是下肢的因惯性而产生的向前方的移动,从而对于与仪表板等的碰撞而被保护。具体而言,由于通过缓冲安全气囊22而抑制了系绑了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落座乘员P向坐垫14的钻入(所谓的前潜现象),从而通过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而良好地约束了落座乘员P的前方移动。尤其是,在采用了在上下方向上被设为扁平的薄型的仪表板的汽车的情况下,膝部安全气囊难以通过仪表板来支承来自乘员膝部的反力,而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是有效的。
但是,在与碰撞对方车辆的车宽方向重叠量微弱的偏心前面碰撞(以下,称为“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中,在落座乘员P上除了作用有朝向前方的惯性力以外,还作用有朝向碰撞侧的惯性力。因此,落座于微弱重叠碰撞的碰撞侧的落座乘员P,将如图3中箭头标记A所示那样朝向前柱32进行移动。
在此,在车辆用座椅10中,充气装置20向缓冲安全气囊22内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供给气体。因此,缓冲安全气囊22在其车宽方向外侧与内侧相比而率先膨胀展开。由此,缓冲安全气囊22在其膨胀展开的初期以从车宽方向外侧向内侧按压落座乘员P的大腿部的方式进行膨胀展开。如此,对于通过处于膨胀展开过程中的缓冲安全气囊22而从车宽方向外侧而被按压的落座乘员P而言,即使在微弱重叠前面碰撞的情况下,也抑制了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进行移动的状况。
而且,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通过在缓冲安全气囊22内仅使气体喷出孔26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充气装置20的配置,从而能够获得使缓冲安全气囊22的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内侧而率先膨胀展开的功能。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在微弱重叠前面碰撞之时落座乘员P的朝向前柱32的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方式的结构或者之前出现过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有时标注与上述第一方式的结构或者之前出现过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图示。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6A中,通过模式化的平剖视图来图示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40的缓冲安全气囊装置42,且在图6B中,图示了沿着图6A的6B-6B线的侧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缓冲安全气囊装置42在如下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所述一点为,代替单腔室结构的缓冲安全气囊22,而具备双腔室结构的缓冲安全气囊44。
具体而言,在作为安全气囊的缓冲安全气囊44中,在其内部设置有布制的隔壁46。通过隔壁46,从而使缓冲安全气囊44内在其前后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被划分为,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心线CL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腔室44A、和与外侧腔室44A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腔室44B。即,隔壁46被设为如下结构,即,以在缓冲安全气囊44的展开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位于车宽方向中心线CL上的方式而展开。
充气装置20贯穿隔壁46的前部,且使气体喷出孔26位于外侧腔室44A内。由此,使充气装置20进行工作而产生的气体,首先被供给至外侧腔室44A内。此外,在隔壁46中,形成有将外侧腔室44A和内侧腔室44B连通的作为连通结构的连通孔46A。因此,被供给至外侧腔室44A的气体通过连通孔46A而被供给至内侧腔室44B。
换言之,被设为如下结构,即,通过形成有连通孔46A的隔壁46,从而使向内侧腔室44B的气体供给相对于向外侧腔室44A的气体供给而延迟,以使外侧腔室44A与内侧腔室44B的膨胀展开产生所需的时间差。在该实施方式中,连通孔46A在隔壁46上被形成有多个,该多个连通孔46A构成了本发明的连通结构。另外,连通结构并不限定于贯穿孔46A,也可以被构成为,包括例如被形成为圆筒状的软管状部分。此外,也可以包括充气装置20以及形成有连通孔46A的隔壁46而看作本发明的气体供给单元。车辆用座椅40的其他的结构包括未图示的部分在内,与车辆用座椅10的相对应的结构相同。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40,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同样的作用而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车辆用座椅40中,通过充气装置20的工作,首先使气体被供给至缓冲安全气囊44内的外侧腔室44A,接下来,是气体通过隔壁46的连通孔46A而被供给至内侧腔室44B。如此,通过将缓冲安全气囊44分隔(划分)为外侧腔室44A和内侧腔室44B,并且通过预定的结构来连通,从而能够对外侧腔室44A和内侧腔室44B的膨胀展开设定时间差。例如,能够通过由连通孔46A的大小、数量、配置等而确定的、从外侧腔室44A向内侧腔室44B的流动阻力,来设定上述膨胀展开的时间差。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7A中,通过模式化的平剖视图来图示了构成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50的缓冲安全气囊装置52,在图7B中,图示了沿着图7A的7B-7B线的侧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缓冲安全气囊装置52在如下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所述一点为,在缓冲安全气囊装置52的前部具备于车宽方向上被分隔开的结构的缓冲安全气囊54。
具体而言,在作为安全气囊的缓冲安全气囊54中,在其内部设置有布制的隔壁56。通过隔壁56,从而使缓冲安全气囊54内的前部空间被分隔为,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心线CL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部分54A、和与外侧部分54A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部分54B。即,隔壁56被设为如下结构,即,被局部地设置于缓冲安全气囊54内,且以在缓冲安全气囊54的展开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位于车宽方向中心线CL上的方式而展开。外侧部分54A与内侧部分54B,通过位于各自的后部的后侧部分54C而被连通。
充气装置20贯穿隔壁56的前部,且使气体喷出孔26位于外侧部分54A内。由此,使充气装置20进行工作而产生的气体,首先被供给至外侧部分54A内。如此,被供给至外侧部分54A的气体,通过(迂回)后侧部分54C而被供给至内侧部分54B。换言之,被设为如下结构,即,通过隔壁56而使向内侧部分54B的气体供给相对于向外侧部分54A的气体供给而延迟,以使外侧部分54A与内侧部分54B的膨胀展开产生所需的时间差。另外,也可以包括充气装置20以及隔壁56而看作本发明的气体供给单元。车辆用座椅50的其他的结构包括未图示的部分,与车辆用座椅10的相对应的结构相同。
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50,也基本上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同样的作用而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车辆用座椅50中,通过充气装置20的工作,从而首先使气体被供给至缓冲安全气囊54内的外侧部分54A,接下来,使气体通过后侧部分54C而被供给至内侧部分54B。如此,通过将影响落座乘员P的前方移动(包括斜前方移动在内)的缓冲安全气囊54的前部分隔成外侧部分54A和内侧部分54B,从而能够对外侧部分54A与内侧部分54B的膨胀展开设定时间差。例如,能够通过由隔壁56的长度等而确定的、从外侧部分54A向内侧部分54B的气体的迂回路径的长度等,来设定上述膨胀展开的时间差。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车辆用座椅10、40、50为表示作为副驾驶席用的座椅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车辆用座椅10、40、50也可以被设为驾驶席座椅,也可以被设为具有多列座椅的车辆中的第二列以后的座椅。
此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于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处具有气体喷出孔26的充气装置20沿着车宽方向而被配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充气装置20也可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被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将来自充气装置20的气体的喷出方向设为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从而使缓冲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膨胀展开。此外,例如也可采用如下方式,即,利用隔壁46或隔壁56,而使缓冲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外侧腔室44A、54A)相对于内侧部分(内侧腔室44B、54B)而率先膨胀展开。
而且,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充气装置20所产生的几乎全部气体首先向缓冲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供给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向缓冲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供给气体量多于向内侧部分的供给气体量,从而使缓冲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膨胀展开。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输出不同的两个充气装置、或者使用具有输出不同的两个燃烧室的二段点火式双充气装置。
此外,进一步地,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例示了具备单一的充气装置或者使多个充气装置同时进行工作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输出相同的两个充气装置的工作时刻中,车宽方向外侧用的充气装置相对于内侧用的充气装置而提前。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用具有输出相同的两个燃烧室的二段点火式双充气装置,使两个燃烧室的工作时刻中,车宽方向外侧用的燃烧室相对于内侧用的燃烧室而提前。
此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例示了车辆用座椅10、40、50的落座乘员P通过缓冲安全气囊装置18、42、52、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以及前面碰撞安全气囊30而被保护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本发明使用于具备代替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用座椅中。这种乘员保护装置被构成为,例如,在以相对于落座乘员P的腹部非接触且位于前方的方式而被配置于车宽方向上的腰部档杆中,内置了在前面碰撞时被系绑在乘员腰部处的腰部安全带以及在乘员上身与仪表板之间展开的安全气囊。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来实施。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
坐垫,其相对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而被偏移配置;
安全气囊,其被设置在所述坐垫内,并且接受气体供给而被膨胀展开以抑制落座乘员向车辆前方移动的状况;
气体供给单元,其通过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之时进行工作,从而以如下方式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即,使所述安全气囊中的相对于所述坐垫的车宽方向中央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分,相对于内侧部分而率先被膨胀展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气体供给单元被构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气体喷出孔的筒状的充气装置以使所述气体喷出孔位于所述安全气囊内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在所述安全气囊内沿着车宽方向被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被构成为,还包括:
隔壁,其将所述安全气囊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气体喷出孔所处在的外侧腔室、和与该外侧腔室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腔室;
连通结构,其被设置在所述隔壁上,且容许从所述外侧腔室向所述内侧腔室的气体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被构成为,还包括隔壁,所述隔壁将所述安全气囊内的车辆前方侧的空间分隔为,所述气体喷出孔所处在的外侧部分、和与该外侧腔室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的内侧部分。
CN201180075244.0A 2011-12-07 2011-12-07 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8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8347 WO2013084325A1 (ja) 2011-12-07 2011-12-07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264A true CN103958264A (zh) 2014-07-30
CN103958264B CN103958264B (zh) 2017-05-17

Family

ID=4857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52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8264B (zh) 2011-12-07 2011-12-07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04556B2 (zh)
EP (1) EP2789500B1 (zh)
JP (1) JP5780313B2 (zh)
CN (1) CN103958264B (zh)
WO (1) WO20130843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6004A (zh) * 2017-12-08 2018-03-23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79620B1 (ko) * 2005-06-03 2014-03-28 샐플렉스 폴리머스 리미티드 능동 볼스터
JP6052111B2 (ja) * 2013-09-04 2016-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DE102015004892A1 (de) * 2015-04-16 2016-10-20 Daimler Ag Airbag und Fahrzeug
US10427565B2 (en) * 2017-05-08 2019-10-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seat equipped with cushion airbag device, and cushion airbag
JP6926959B2 (ja) * 2017-11-02 2021-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1117539B2 (en) * 2018-06-26 2021-09-14 Toyoda Gosei Co., Ltd. Seat device with arresting portion
US10730472B2 (en) 2018-10-23 2020-08-04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bag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KR102593520B1 (ko) * 2018-11-12 2023-10-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거동제어 에어백장치
DE102019134482B4 (de) * 2019-12-16 2021-10-07 Audi Ag Luftsack für eine Airbaganordnung und Airbaganornd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8521A1 (en) * 2005-03-04 2006-09-0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US20060267325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Takata Corporation Passenger protecting system
DE102006000887A1 (de) * 2006-01-04 2007-07-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einrichtung
DE102008029339A1 (de) * 2008-05-27 2009-01-22 Daimler Ag Fahrzeugsitz
JP200915474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姿勢制御装置
JP2010047223A (ja) * 2008-08-25 2010-03-04 Toyoda Gosei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18158T8 (de) * 2000-02-01 2006-08-24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Sungwoo Corp. Seitenairbagsystem und dess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2003237522A (ja) 2002-02-15 2003-08-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側突衝撃防止装置
JP2004009798A (ja) 2002-06-04 2004-01-15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JP4165271B2 (ja) 2003-03-26 2008-10-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280442A (ja) 2004-03-29 2005-10-13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その設置構造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2009-06-2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JP2006240544A (ja) 2005-03-04 2006-09-1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US20090284066A1 (en) * 2006-03-02 2009-11-19 Takata Corporation Occupant Restraining Apparatus
JP2008114648A (ja) 2006-11-01 2008-05-22 Nissan Motor Co Ltd 側面衝突時の乗員保護装置
JP4887269B2 (ja) 2007-12-17 2012-02-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0064632A (ja) * 2008-09-11 2010-03-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5245707B2 (ja) 2008-10-14 2013-07-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095046A (ja) 2008-10-14 2010-04-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8521A1 (en) * 2005-03-04 2006-09-0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US20060196715A1 (en) * 2005-03-04 2006-09-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60267325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Takata Corporation Passenger protecting system
DE102006000887A1 (de) * 2006-01-04 2007-07-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einrichtung
JP200915474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姿勢制御装置
DE102008029339A1 (de) * 2008-05-27 2009-01-22 Daimler Ag Fahrzeugsitz
JP2010047223A (ja) * 2008-08-25 2010-03-04 Toyoda Gosei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6004A (zh) * 2017-12-08 2018-03-23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9500A1 (en) 2014-10-15
JP5780313B2 (ja) 2015-09-16
CN103958264B (zh) 2017-05-17
EP2789500A4 (en) 2015-05-20
US9604556B2 (en) 2017-03-28
JPWO2013084325A1 (ja) 2015-04-27
WO2013084325A1 (ja) 2013-06-13
EP2789500B1 (en) 2016-04-20
US20140306497A1 (en)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8264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7757543B (zh)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JP684876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987573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3707840A (zh) 车辆用乘员安全装置
JP5252000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49791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104093606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6149840B2 (ja)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692190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6102880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7222331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US20090001695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of vehicle
JP2015110373A (ja)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21155B2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13753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26783A (ja) 車両用側突乗員保護装置
JP2016078464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2014031051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法及び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4380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040220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9577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23278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6043713A (ja) 助手席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1191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