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9661A -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9661A
CN103869661A CN201310659407.0A CN201310659407A CN103869661A CN 103869661 A CN103869661 A CN 103869661A CN 201310659407 A CN201310659407 A CN 201310659407A CN 103869661 A CN103869661 A CN 103869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mentioned
developing apparatus
sheet material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9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9661B (zh
Inventor
服部良雄
福田善行
穐山翔
押川雄树
木村则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51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06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81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3537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9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9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9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9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2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a peelable sealing fil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75Arrangements for shipping or transport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to or from the us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显影装置(5)安装遮蔽片材(70)的状态下,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遮蔽片材(70)的相对遮蔽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的下方端部(70a)侧,遮蔽片材(70)通过刮板间隙,其端部位于刮板间隙的外侧,在遮蔽片材(70)的相对遮蔽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的上方端部(70b)侧,遮蔽片材(70)通过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其端部位于显影盖(58c)的外侧。提供一方面防止装置大型化、一方面在使用前状态下能防止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的显影装置,以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广泛得到使用。在这种显影装置中,以下这样的显影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将显影剂载置在内部设有多个磁极、表面回转的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上,通过在与潜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給到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潜像,使得潜像载置体上的潜像显影(例如,专利文献1~3)。在专利文献1~3记载的显影装置中,设有多个显影剂运送部件,朝着与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轴平行的方向运送显影剂。并且,一边使得显影剂在配置显影剂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内循环,一边使得循环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供給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回收到显影剂运送通道内,与其它显影剂一起使其循环。又,在显影区域中,调色剂被消耗,因此,根据该调色剂消耗,从设在显影装置局部的调色剂补给口向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适当补给调色剂。所补给的调色剂与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一起由显影剂运送部件一边运送一边搅拌/混合。
如专利文献1~3记载的显影装置那样,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中,在显影装置出厂时及搬运时,需要遮蔽收纳在显影装置内的初始显影剂和显影剂载置体。这是由于若在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和显影剂接触状态下经过长时间,则存在显影剂固结在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危险。
因此,有时在工厂将双组分显影剂充填在显影装置内,将遮蔽显影装置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和显影剂载置体的片材部件组装在显影装置,在将该显影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状态下出厂。又,将装置寿命比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短的显影装置作为更换用的显影单元出厂场合,有时也以将上述片材部件组装在显影装置的状态出厂。
用户收到作为制品的图像形成装置或显影单元后,去除安装在显影装置的遮蔽显影剂和显影剂载置体的片材部件,使得显影动作可能,开始使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片材部件与显影壳体粘接的显影装置,使得遮蔽开口部,显影剂运送通道一边由显影剂运送部件运送显影剂,一边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载置体,所述开口部系在显影剂运送通道之中,使得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部和显影剂载置体连通。该显影装置构成为通过在与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平行方向抽取片材部件,除去片材部件,成为能由显影剂运送部件将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供给显影剂载置体。
该显影装置的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配置的显影剂运送通道为供给/回收一体方式,兼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作用,以及从显影剂载置体回收显影剂的作用。在该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配置的显影剂运送通道中,其内部的显影剂供给显影剂载置体,通过显影,调色剂被消耗的显影剂再次回到同样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内。接着,从显影剂载置体回到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再次用于显影,在显影剂运送通道内,沿着轴线方向不断反复上述动作。由此,由于通过显影区域、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反复用于显影,因此,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含有的调色剂量在轴线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在潜像载置体上,潜像得到显影而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轴线方向产生浓度偏差。
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以下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运送通道和从显影剂载置体回收显影剂的回收运送通道的两运送通道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配置。
在这种显影装置中,反复以下那样的作用动作:供给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载置体,在显影区域调色剂被消耗的显影剂回收到回收运送通道,新补给调色剂后,再次回到供给运送通道,供给显影剂载置体。因此,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如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那样,在图像的长方向两端部难以产生图像浓度差。
但是,该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与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相比,难以通过上述出厂时组装在显影装置的片材部件遮蔽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和显影剂载置体。其理由如下:
即,在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使得收纳初始显影剂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和显影剂载置体连通的路径仅仅通过用于将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的开口部的路径。因此,由片材部件遮蔽处仅仅该开口部。与此相反,在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存在以下二条路径:通过用于将供给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的供给用开口部的路径,以及通过用于将来自显影剂载置体的经过显影的显影剂向回收运送通道内回收的回收用开口部的路径。因此,供给/回收分离方式场合,与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相比,需要用片材部件遮蔽范围宽、形状复杂的开口部的范围。这样,为了遮蔽范围宽、形状复杂的开口部的范围,相对显影壳体粘接片材部件很困难。
作为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的结构,在JP2011-247053号公报(以下称为“在先申请”)中,在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中,记载将用于密闭封入初始显影剂的箱状的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设置在显影装置上方的结构。在该构成中,设有连通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和显影剂运送通道的初始显影剂供给开口部,当显影装置出厂时,组装遮蔽该初始显影剂供给开口部的片材部件。接着,当开始使用时,通过除去该片材部件,使得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内的初始显影剂落下到显影器内,将初始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运送通道内,成为能将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供给显影剂载置体的状态。在该显影装置中,在组装片材部件的状态下,在显影剂运送通道内不存在显影剂,即使不遮蔽使得显影剂运送通道和显影剂载置体连通的路径,也能防止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又,由片材部件遮蔽处仅仅初始显影剂供给开口部,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1相同,能相对显影壳体粘接片材部件,以便遮蔽开口部。
但是,在如上述在先申请那样设有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的显影装置中,除去片材部件后,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成为不需要。即使成为不需要,但若卸下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则担心显影剂从初始显影剂供给开口部漏出,若不卸下而将显影装置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则用于配置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的空间成为浪费,引起装置大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1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104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74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950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026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174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1224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3-33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7-250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方面防止装置大型化、一方面在使用前状态下能防止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的显影装置,以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出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剂载置体,通过设在内部的多个磁极,将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组成的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其圆筒状表面回转,在与潜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将调色剂供给到该潜像载置体表面的潜像上;
供给运送部件,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部运送显影剂,上述供给运送部件沿着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将显影剂供给到该显影剂载置体;
显影壳体,形成该显影剂运送通道;以及
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的量;
上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配设为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方对向,沿着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可卸下地设有遮蔽使得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上述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部连通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片材部件,在安装该片材的状态下,在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遮蔽该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在该片材部件的一端侧,该片材部件通过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其端部位于该显影剂限制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的外侧,相对遮蔽该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在该片材部件的另一端侧,该片材部件通过设在上述显影壳体的上述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部分的上方开口部,其端部位于该显影壳体的外侧。
由于显影剂不能通过片材部件,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为了夹着片材部件到达相反侧的空间,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必须从片材部件的端部外侧绕入。
在以往的设有片材部件的显影装置中,在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片材部件的端部位于显影装置的显影壳体的内部。因此,为了防止显影剂从片材部件端部的外侧绕入,需要将片材部件的端部附近相对显影壳体无间隙地粘接,需要确保用于将片材部件粘接在显影壳体的粘接处。并且,如供給/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那样,在开口范围广、形状复杂的开口部,难以在显影壳体确保粘接处,因此,相对显影壳体粘接片材部件很困难。
在本发明中,片材部件的一端侧通过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和显影剂载置体之间间隙的限制间隙,其端部为限制间隙的外侧,因此,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为了从片材部件的端部外侧绕入,需要通过限制间隙。限制间隙为以下程度的间隙:图像形成动作时,因磁力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显影剂与回转的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一起能通过的程度。因此,没有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显影剂通过几乎不会发生。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不将片材部件相对显影壳体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从片材部件一端侧的端部外侧绕入到达显影剂载置体表面。
又,片材部件另一端侧的端部通过设在显影壳体的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部分的上方开口部,其端部位于显影壳体的外侧,因此,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为了从片材部件的端部外侧绕入,需要通过上方开口部。上方开口部位于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需要对显影剂施加外力,显影剂反抗重力往上方移动,不这样就不能通过上方开口部。在安装片材部件状态下,不驱动对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赋予运送力的显影剂运送部件,外力施加到显影剂的机会少,因此,难以发生显影剂通过上方开口部。即使显影剂通过该开口部,通过后的地方是显影装置的显影壳体外,因此,虽然显影剂漏出成为不良状况,但也能防止显影剂到达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因此,即使不将片材部件相对显影壳体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从片材部件另一端侧的端部外侧绕入到达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关于显影剂漏出的不良状况,可以通过设置密闭手段,塞住形成开口部的显影壳体的缘部和片材部件之间的间隙,很容易解消。
关于片材部件一端侧的端部和另一端侧的端部双方,即使不将片材部件上述双方相对显影壳体粘接,而只有单侧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从片材部件端部外侧绕入到达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由于不需要粘接,不需要在显影壳体确保粘接处,即使开口范围宽、形状复杂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也能用片材部件遮蔽,在使用前状态下能防止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又,在显影剂运送通道内处于收纳显影剂的状态,因此,没有必要如上述在先申请的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那样,设置与显影剂运送通道不同的另外的收纳初始显影剂的空间。能防止装置大型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具有既能防止显影装置大型化又能防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前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截面说明图。
图2是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复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成像部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显影装置的截面说明图。
图5是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显影装置的立体说明图。
图6是表示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的长方向的动作的模式图。
图7是用截面图表示使用前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使用前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轴线方向端部附近的截面说明图。
图9是设有片材卷取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使用前的截面说明图。
图10A和图10B是在设有片材导向面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卸下遮蔽片材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0A是显影装置的轴线方向端部的立体说明图,图10B是图10A中区域η的放大说明图。
图11是在设有片材导向面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安装遮蔽片材状态的轴线方向端部的立体说明图。
图12是盖开口部的位置与图1所示构成不同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使用前的截面说明图。
图13是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使用前的截面说明图。
图14是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片材清扫部件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片材清扫部件的自由端长度和显影盖的厚度的关系与图14不同构成的片材清扫部件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第三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片材清扫部件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表示专利文献8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专利文献8记载的显影装置发生的显影剂漏出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显影装置从工厂出厂时状态的截面说明图。
图20是放大表示图8的显影装置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
图21是放大表示第五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
图22是放大表示第六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
图23是表示第七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显影装置从工厂出厂时状态的截面说明图。
图24是放大表示图12的显影装置的刮板及其周围的放大模式图。
图25是表示第八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刮板以及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的正面图。
图26是表示第九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刮板以及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的正面图。
图27是放大表示图26的刮板的前端前侧缘部以及密封片材的放大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以下,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列型彩色复印机(以下简记为“复印机500”)的实施形态。
首先,说明所有实施形态共用的构成。
图2是复印机500的概略构成图。复印机500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部的打印部100的上方,设有原稿读入部4及原稿运送部3,在打印部100的下方设有供纸部7。原稿运送部3将原稿输送到原稿读入部4,原稿读入部4读入运送来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供纸部7设有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的供纸盒26,以及将供纸盒26内的转印纸P向打印部100送出的供纸辊27。图2的点划线表示复印机500内的转印纸P的运送路径。
打印部100的上部成为载置形成输出图像的转印纸P的排纸盘30。打印部100包括作为形成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调色剂像的成像部的四个成像单元6Y、6M、6C、6K以及中间转印单元10。各成像单元6Y、6M、6C、6K包括作为形成各色调色剂像的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1Y、1M、1C、1K,以及对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5Y、5M、5C、5K。
中间转印单元10包括中间转印带8以及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中间转印带8是中间转印体,叠合转印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K表面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在表面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又,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是一次转印手段,将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K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
打印部100包括用于将中间转印带8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二次转印偏压辊19。又,设有定位辊对28,调整由供纸辊27送出的转印纸P向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偏压辊19对向的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再有,打印部100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上方设有使得转印纸P上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20。
又,在打印部100内的排纸盘30的下方,且中间转印单元10的上方,配置各色调色剂容器11Y、11M、11C、11K。各色调色剂容器11Y、11M、11C、11K收纳供给各显影装置5Y、5M、5C、5K的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调色剂。
图3是四个成像单元6Y、6M、6C、6K之一的放大说明图。四个成像单元6Y、6M、6C、6K除了用于成像处理的调色剂色不同之外,构成及动作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适当省略表示色的符号Y、M、C、K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成像单元6成为一体地支持感光体1和显影装置5的处理卡盒,该处理卡盒能相对复印机500本体装卸。又,成像单元6在感光体1周围,除了显影装置5,还设有感光体清洁装置2,润滑剂涂布装置41,以及充电装置40。在本实施形态的成像单元6中,感光体清洁装置2构成为由清洁刮板2a进行清洁,充电装置40构成为由充电辊4a进行充电。
下面,说明所有实施形态共通的复印机500的通常彩色图像形成时的动作。
首先,在原稿设置在原稿运送部3的原稿台的状态下,若按压没有图示的开始按钮,则原稿由原稿运送部3的运送辊从原稿台运送,载置在原稿读入部4的稿台玻璃上。接着,在原稿读入部4,光学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
详细地说,原稿读入部4对于稿台玻璃上的原稿图像,一边照射从照明灯发出的光一边扫描。接着,在原稿反射的光通过反射镜组及透镜,成像在彩色传感器。原稿的彩色图像信息在彩色传感器按RGB(红色,绿色,蓝色)的色分解光被读取后,变换为图像电信号。进而,根据RGB的色分解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进行色变换处理,色补正处理,空间频率补正处理等处理,得到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彩色图像信息。
接着,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图像信息向写入部46送信。接着,从写入部46发出基于各色图像信息的激光L,分别向着对应的感光体1Y、1M、1C、1K上发出。
另一方面,四个感光体1Y、1M、1C、1K分别按照图2及图3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并且,首先,感光体1Y、1M、1C、1K的表面在与充电装置40的充电辊4a的对向部,均一带电(充电工序)。这样,在感光体1Y、1M、1C、1K表面上形成带电电位。此后,带电的感光体1Y、1M、1C、1K表面到达激光L的照射位置。
在写入部46,从四个光源分别射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且与各色对应的激光。各激光L按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色成份通过不同的光路,照射在各感光体1Y、1M、1C、1K的表面(曝光工序)。
与黄色成份对应的激光L照射从图2纸面左侧第一个黄色用感光体1Y表面。这时,黄色成份的激光L通过高速回转的多面镜沿着黄色用感光体1Y的回转轴的轴线方向(主扫描方向)扫描。这样,在由充电装置40充电后的黄色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成份对应的静电潜像。
同样,与品红色成份对应的激光L照射从图2纸面左侧第二个的品红色用感光体1M表面,形成与品红色成份对应的静电潜像。与青色成份对应的激光L照射从图2纸面左侧第三个的青色用感光体1C表面,形成青色成份的静电潜像。与黑色成份对应的激光照射从图2纸面左侧第四个的黑色用感光体1K表面,形成黑色成份的静电潜像。
此后,形成各色静电潜像的感光体1Y、1M、1C、1K表面分别到达与显影装置5对向的位置。接着,从收纳由各色调色剂及载体组成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5Y、5M、5C、5K向感光体1Y、1M、1C、1K表面上供给各色调色剂,感光体1Y、1M、1C、1K上的潜像显影(显影工序)。
通过与显影装置5的对向部后的感光体1Y、1M、1C、1K表面分别到达与中间转印带8的对向部。在此,在各自的对向部,设置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使其与中间转印带8内周面相接。夹着该中间转印带8,感光体1Y、1M、1C、1K和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对向,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在该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一次转印工序)。
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后的感光体1表面分别到达与感光体清洁装置2对向的位置。并且,在与感光体清洁装置2的对向位置,残存在感光体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刮板2a刮取回收(清洁工序)。
通过与感光体清洁装置2的对向部的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没有图示的消电部,除去残留电荷,结束感光体1的一连串的成像处理,备作下一次的成像动作。
另一方面,四个感光体1Y、1M、1C、1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载置彩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8按图2所示逆时钟方向表面移动,到达作为与二次转印偏压辊19的对向位置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又,从收纳转印纸P的供纸盒26由供纸辊27供给的转印纸P,在通过运送导向件后,被导向定位辊对28,与定位辊对28碰接,暂时停止。与定位辊对28碰接的转印纸P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向着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时间同步,向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
并且,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载置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在转印纸P上(二次转印工序)。
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中间转印带8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没有图示)的对向部。在该对向部,附着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转印残存调色剂由没有图示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回收,结束中间转印带8的一连串的转印处理。
从感光体1表面上由清洁刮板2a刮落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没有图示的回收调色剂运送路径,收纳在没有图示的排调色剂收纳容器。又,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从中间转印带8表面上刮落的未转印调色剂或处理控制用图案像的调色剂也通过没有图示的回收调色剂运送路径,收纳在没有图示的排调色剂收纳容器。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被导向定影装置20。在定影装置20中,在定影辊和加压辊形成的定影夹持部,通过热和压力使得彩色图像定影在转印纸P上。
通过定影装置20的转印纸P作为输出图像由排纸辊对25排出到打印部100外,码放在排纸盘30上,结束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
图4是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的截面说明图,图5是显影装置5的立体说明图。显影装置5的壳体58由显影下壳体58a、显影上壳体58b、显影盖58c、以及显影前壳体58d构成。
显影装置5包括与感光体1对向的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50,作为供给运送部件的供给螺旋53,作为回收运送部件的回收螺旋54,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刮板52,以及分隔板57。供给螺旋53以及回收螺旋54是在回转轴设有螺旋状的叶片部的螺旋部件,通过回转,沿着其回转轴的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又,也可以在刮板52与显影辊50对向的刮板部和显影区域之间,配置用于防止调色剂飞散的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
显影装置5的壳体内的空间之中,由分隔板57分隔空间,分隔为配置供给螺旋53的供给运送通道53a以及配置回收螺旋54的回收运送通道54a。
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该供给运送通道53a对向处称为第一对向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该回收运送通道54a对向处称为第二对向部。
又,分隔板57也具有作为分离板的功能,通过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在图4表示说明图的截面)的端部与显影辊50的表面对向,接近配置,促进显影剂G从显影辊50表面上脱离。由于分隔板57的作为分离板的功能,能防止载置在显影辊50、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G到达供给运送通道53a,使其向着回收运送通道54a内不滞留地移动。
显影辊50由磁铁辊55和显影套51构成,所述磁铁辊55由固定设置在内部的多个磁铁构成,所述显影套51绕磁铁辊55周围回转。显影套51为圆筒形状部件,内包磁铁辊55,由回转自如的非磁性材料构成。本实施形态的磁铁辊55作为多个磁极,设有第一磁极P1(N极)、第二磁极P2(S极)、第三磁极P3(N极)、第四磁极P4(N极)、以及第五磁极P5(S极)共五个磁极。图4中的P1~P5表示各磁极形成的磁场的在显影套51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磁通量密度(绝对值)的分布。
在显影装置5中,收纳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G(也包含添加添加剂等的场合)。并且,作为将显影剂G沿长方向(显影套51的回转轴的轴线方向)运送形成循环路径的显影剂运送部件,设有供给螺旋53和回收螺旋54。又,在显影装置5中,将供给螺旋53和回收螺旋54在上下方向配置,由配置在供给螺旋53和回收螺旋54之间的分隔板57形成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
又,相对作为感光体1和显影套51的对向部的显影区域,在显影套51的表面移动方向上游侧,在显影辊50的下方,配置刮板52,其限制载置在显影套51表面上、向着显影区域的显影剂量。
在显影装置5中,使用双组分显影剂G,因此,根据显影装置5内调色剂消耗,从设在显影装置局部的调色剂补给口59向显影装置5内合适地补给调色剂。
在此,说明向显影装置5补给新的调色剂。充填到调色剂容器11内的新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给装置向复印机500本体的配置在图2中后侧的调色剂料斗补给,蓄积在调色剂料斗内。通过配置在显影装置5内的没有图示的调色剂浓度检测手段判断显影装置5内的调色剂浓度低场合,使得调色剂料斗内的调色剂补给螺旋回转。这时,使得调色剂补给螺旋仅仅回转通过所设定的换算式换算的时间,从调色剂料斗内向显影装置5的调色剂补给口59供给合适量的调色剂。
在调色剂料斗内配置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当该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在其检测位置检测到没有调色剂场合,控制部向调色剂补给装置要求供给调色剂。
根据该要求,通过调色剂补给装置向调色剂料斗内供给调色剂,若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在其检测位置检测到有调色剂,则停止由调色剂补给装置供给调色剂。另一方面,即使控制部向调色剂补给装置要求供给调色剂达到所设定时间,调色剂料斗内的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在检测位置没有检测到有调色剂场合,控制部判断调色剂容器11内无调色剂。由此,能检测调色剂残量用尽。
从调色剂补给口59补给的调色剂与显影装置5内的显影剂G一起一边由作为显影剂运送部件的回收螺旋54及供给螺旋53运送,一边被搅拌混合。这样,通过显影剂运送部件搅拌混合的显影剂G的一部分供给到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套51的表面,载置在其表面。载置在显影套51表面的显影剂G由设置在显影套51下方的刮板52适量限制后,到达显影区域。在显影区域中,显影套51表面上的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表面的潜像上。在构成显影辊50的显影套51的内部,有固定设置多个磁铁的磁铁辊55,该磁铁辊55设有多个磁极(P1~P5),在显影套51周围形成磁场。
在显影装置5内,充填300g显影剂G,该显影剂G是将以聚酯树脂为主成分的调色剂(平均粒径5.8μm)和作为磁性微粒的载体(平均粒径35μm)均一混合,调色剂浓度成为7wt%。并且,以600rpm使得并列配置的供给螺旋53和回收螺旋54回转,同时进行显影剂G运送以及从调色剂补给口59补给的新调色剂的搅拌,进行调色剂和载体的均一混合以及赋与带电。
经均一混合的显影剂G一边由接近显影套51、平行设置的供给螺旋53朝长方向运送,一边因内包在显影套51的磁铁辊55的第五磁极P5的磁力交付到显影套51的外周表面。交付到显影套51表面的显影剂G随着显影套51如图4中箭头所示,朝逆时钟方向回转,到达显影区域。通过从没有图示的高压电源对显影套51施加电压,在显影区域,在显影套51和感光体1之间形成显影电场。通过该显影电场,显影套51表面上的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1表面的潜像上,感光体1上的潜像显影。
通过显影区域后的显影套51表面上的显影剂G伴随显影套51的回转,回收到显影装置5内的回收运送通道54a。详细地说,从显影套51表面脱离的显影剂G落下到分隔板57的上面滑落,由回收螺旋54回收。
图6是表示显影装置5内的显影剂G的沿长方向的动作的模式图。图6中的空心箭头表示在显影装置5内的显影剂G的流向。
在图6中图示省略的分隔板57分别在显影装置5的长方向两端设有连通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的开口部71,72。并且,到达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供给螺旋53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显影剂G,通过设在分隔板57的开口部之中剂提升口72交付给回收运送通道54a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另一方面,到达回收运送通道54a的回收螺旋54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显影剂G,通过设在分隔板57的开口部之中的剂落下口71交付给供给运送通道53a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
在图6中,为了方便示意表示显影剂G向显影套51的供给及回收,使得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距离。但是,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如图4所示,由板状的分隔板57分隔,作为其开口部的剂提升口72以及剂落下口71是从板状的分隔板57表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贯通口。
如图6所示,相对回收运送通道54a位于下方的供给运送通道53a内的显影剂G,由供给螺旋53沿着供给螺旋53的轴线方向(长方向)向着图6所示左侧运送。并且,供给运送通道53a内的显影剂G一边由供给螺旋53运送,一边随着供给螺旋53的回转,因作为汲取磁极的第五磁极P5的磁力,一定量的显影剂G被汲取到显影套51的表面。汲取到显影套51表面后,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套51表面上的显影剂G到达由作为邻接的相同极性(N极)磁极的第三磁极P3和第四磁极P4构成的剂脱离磁极的位置。并且,因剂脱离磁极的磁力作用以及分隔板57的作为分离板的作用,从显影套51表面上脱离,送到回收运送通道54a内。
相对供给运送通道53a位于上方的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回收螺旋54,将在剂脱离磁极的位置从显影套51脱离的显影剂G沿着回收螺旋54的轴线方向(与供给螺旋53的运送方向逆方向)在长方向运送。
由供给螺旋53运送作为运送路径的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下游侧,和由回收螺旋54运送作为运送路径的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上游侧通过剂提升口72连通。并且,从供给运送通道53a没有汲取到显影辊50、到达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下游侧端部的显影剂G停留在该位置,受此后运送来的显影剂G上推,到达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上游侧端部。
又,在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上游侧端部设有调色剂补给口59,新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11通过调色剂补给装置以及调色剂料斗合适地补给到调色剂补给口59。又,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上游侧端部和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下游侧端部通过剂落下口71连通。并且,到达回收运送通道54a的显影剂G自重落下到剂落下口71,交付到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上游侧端部。
显影剂G从供给运送通道53a的下游侧端部交付到回收运送通道54a,再从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下游侧端部交付到供给运送通道53a,显影剂G在显影装置5内循环。
在供给运送通道53a中,显影剂G一边由供给螺旋53运送一边汲取到显影辊50,因此,随着向运送方向下游侧前进,显影剂G的量变少。
在回收运送通道54a中,一边由回收螺旋54搅拌从调色剂补给口59供给的新调色剂和显影剂G,一边运送。在回收运送通道54a中,一边回收通过显影区域后从显影套51表面上脱离的显影剂G,一边由回收螺旋54运送,因此,随着向运送方向下游侧前进,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增加。
又,在供给运送通道53a内的供给螺旋53的下方,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回收螺旋54的下方,配置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手段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通过该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随时检测显影装置5内的调色剂浓度,根据该测定结果,控制部控制调色剂料斗,使得调色剂浓度成为合适值。
显影装置5如上所述,供给螺旋53和回收螺旋54按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回转,同时,因内包在显影套51的磁铁辊55的磁吸力吸引在显影套51。再有,通过使得显影套51相对感光体1以所设定的速度比回转,对于显影区域,连续进行显影剂G的汲取供給。
显影剂G从显影套51的脱离通过在由第三磁极P3和第四磁极P4构成的剂脱离磁极形成相斥磁力实行。并且,运送到该相斥磁力形成的区间的显影剂G在剂脱离磁极朝法线方向和回转切线方向的合成方向分离,自重落下到分隔板57上回收。
下面,说明以往显影装置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装置等以往使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一般排列水平配置的二根螺旋,使得其中一根螺旋与显影辊对向。并且,该显影装置构成为使得在显影辊和一根螺旋(供给螺旋)之间同时进行显影剂供给及回收。这种构成的显影装置称为水平二轴循环型,该水平二轴循环型的显影装置用一个螺旋进行显影剂向显影辊的供给和显影剂从显影辊的回收。因此,当图像面积率高的图像成像时,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的螺旋在显影剂运送下游,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存在引起图像浓度降低的课题。
作为能解决这种课题的显影装置,有如专利文献2~6等记载的显影装置。上述显影装置形成为空间分离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所述供给运送通道一边运送显影剂一边供给显影辊,所述回收运送通道一边运送显影剂一边回收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辊表面上的显影剂。在该显影装置中,作为显影剂运送部件,设有运送供给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的供给螺旋,以及运送回收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的回收螺旋。这样,在分离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的显影装置中,从供给运送通道供给显影辊表面后通过显影区域、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回收到回收运送通道。该结构是所谓单方向循环运送的显影装置,即,从供给运送通道供给到显影辊的显影剂不回到供给运送通道,而交付到回收运送通道。是显影剂向显影辊的供给及回收分别实行的结构,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不交付到供给运送通道,不用于显影,因此,能减小在感光体上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像浓度偏差。
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显影装置将供给运送通道配置在回收运送通道的上方,将刮板配置在显影辊的上方。并且,显影剂从配置在上方的供给运送通道运送到显影辊,此后,在配置在下方的回收运送通道运送。在这种构成中,转印手段相对显影装置或感光体配置在下方场合成为顺显影,转印手段相对显影装置或感光体配置在上方场合成为逆显影,有时成为系统构成上的制约事项。又,为了从配置在下方的回收运送通道将显影剂提升到配置在上方的供给运送通道,需要在循环的全部显影剂通过的回收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提高显影剂的压力,对显影剂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3至6记载的显影装置将刮板配置在显影辊的下方。在该构成中,显影剂从配置在下方的供给运送通道运送到显影辊,此后,在配置在上方的回收运送通道运送。用回收螺旋在回收运送通道运送,到达回收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显影剂因自重落下,交付到供给运送通道。若是这种构成,没有必要如将供给运送通道配置在上方那样,在回收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交付部提高显影剂的压力,能减少对显影剂的压力。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记载的显影装置中,构成为回收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到达比空间分隔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的分隔部件的前端部高的位置。在这种构成中,在回收运送通道内堆积的显影剂从分隔部件和显影辊的间隙流入位于下方的供给运送通道,单方向循环不成立。若单方向循环不成立,则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从显影辊分离后立刻再次附着到显影辊表面,运送到显影区域,存在发生图像浓度降低或浓度不匀图像的危险。在单方向循环的构成中,存在回收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越是在运送方向下游侧密度逐渐变高的倾向,因此,越是在回收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侧越容易发生图像不良状况。
在如专利文献5或专利文献6记载的显影装置中,将空间分隔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的分隔部件的前端部设定在比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记载的结构高的位置。由此,能防止在回收运送通道内显影剂跨越分隔部件的前端部漏出到供给运送通道。
另一方面,显影剂或显影装置,包含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或复印机、打印机保管时,为了防止显影剂固结在显影辊,提出过许多设有易开封性(easy-peel)密封部件的显影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单方向循环的显影装置中,实际状况是不采用设有遮蔽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和显影辊的易开封性密封部件的结构。其理由如下:
供给/回收一体方式是水平配置二根螺旋,在配置一根螺旋的一条显影剂运送通道实行显影剂供给及回收,可以遮蔽在与显影辊之间进行显影剂授受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和显影辊之间。即,在显影辊和显影剂运送通道之间,进行显影剂授受的开口部只有一个,因此,易配置遮蔽其的片材部件。另一方面,如单方向循环那样,在分离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的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在供给运送通道和回收运送通道的二个显影剂运送通道和显影辊之间分别通过开口部进行显影剂授受。因此,二个开口部都需要遮蔽,若欲用一张片材部件遮蔽,则由于跨越在多个开口部,难以配置片材部件。
又,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在与显影辊之间不进行显影剂授受的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存在空间,考虑在该空间配置收纳使用前的初始显影剂的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在这种构成中,将片材部件配置在显影剂运送通道和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之间的开口部,使用时能除去片材部件,使得显影剂因重力落下,将显影剂充填到显影剂运送通道。
另一方面,在供给/回收分离方式中,在供给运送通道的上方配置回收运送通道,若在显影装置的回收运送通道的上方配置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则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小型化非常困难。这是由于将回收运送通道配置在上方的供给/回收分离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上方,为了布局上紧凑,大多构成为设有中间转印带等的转印装置水平配置跨越多个显影装置或感光体。
[第一实施形态]
图1是从工厂出厂时等使用前的显影装置5的截面说明图,图7是用截面图表示使用前的显影装置5的局部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5所示,显影装置5的刮板52配设在与显影辊50的下方对向,显影剂G收纳在供给运送通道53a及回收运送通道54a。
并且,设有密封片材70,遮蔽使得显影辊50和供给运送通道53a的内部连通的供给用开口部53b,以及使得显影辊50和回收运送通道54a的内部连通的回收用开口部54b。密封片材70通过使用者等从上方端部70b侧抽取,能从显影装置5除去。
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图1所示截面)的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侧,配置密封片材70通过作为刮板52和显影辊50之间的间隙的刮板间隙。接着,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位于刮板间隙外侧,如图1所示,配置为下方端部70a与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前端部重叠。
又,在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侧,显影盖58c是壳体58的成为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为密封片材70通过设在所述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并且,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位于显影盖58c的外侧,如图1所示,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侧的局部作为片材粘接部70c粘接固定在显影盖58c的上面。
密封片材70沿着轴线方向延伸配置,遮蔽作为供给运送通道53a与显影辊50对向的区间的区域β,以及作为回收运送通道54a与显影辊50对向的区间的区域α。又,盖开口部580与密封片材70的宽度(轴线方向的长度)一致,沿着显影装置5的长方向全域形成,以便使得遮蔽区域α和区域β的密封片材70能通过。
又,在显影装置5中,调色剂补给口59开口,因此,在出厂时等使用前的状态下,设有没有图示的闸门部件或盖部件,以便塞住调色剂补给口59。当将显影装置5安装到复印机500本体时,闸门部件或盖部件自动或手工从调色剂补给口59除去。
密封片材70如图1所示,从显影装置5的壳体58的外部通过刮板间隙,通过分隔板57和显影辊50的间隙,从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朝壳体58的外部抽取。密封片材70配置为通过这样的路径,能塞住供给用开口部53b和回收用开口部54b,显影装置5内的显影剂G在收纳在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状态下,相对显影辊50遮蔽。
显影剂G不能通过密封片材70,因此,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为了夹着密封片材70到达相反侧的空间,必须从下方端部70a或下方端部70a的外侧绕入。
在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侧,配置密封片材70通过刮板间隙,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位于刮板间隙外侧。因此,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为了从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的外侧绕入,必须通过刮板间隙。刮板间隙为以下间隙:当图像形成动作时,处于因磁铁辊55的磁力载置在显影辊50表面状态的显影剂G与回转的显影套51一起能通过的程度。因此,处于没有载置在显影套51状态的显影剂G几乎不会通过。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即使密封片材70相对壳体58不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G从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的外侧绕入到达显影辊50的表面。
又,在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侧,配置为密封片材70通过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上方端部70b位于显影盖58c的外侧。因此,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为了从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的外侧绕入,需要通过盖开口部580。与供给运送通道53a相比,回收运送通道54a配置在上方,盖开口部580位于该回收运送通道54a的上方,因此,若没有某外力施加到显影剂G,使得显影剂G反抗重力往上方移动,则不能通过盖开口部580。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不使得对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赋与运送力的供给螺旋53或回收螺旋54驱动。因此,对显影剂G施加外力的机会少,因此,显影剂G难以通过盖开口部580。
即使显影剂G通过盖开口部580,通过的前方是显影装置5的壳体58外,因此,成为显影剂G漏出的不良状况,但是,能防止显影剂G到达显影辊50的表面。因此,即使密封片材70相对壳体58不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G从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的外侧绕入到达显影辊50的表面。又,关于显影剂G漏出不良状况,通过设置盖过滤器523,以便塞住形成盖开口部580的壳体58的缘部和密封片材70之间的间隙,能容易地解消。
关于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和上方端部70b双方,即使密封片材70的上述双方相对壳体58不粘接,而仅仅单侧粘接,也能防止显影剂G从密封片材70的端部的外侧绕入到达显影辊50。不需要粘接,不需要在壳体58确保粘接处,如供给用开口部53b及回收用开口部54b那样,即使开口范围宽、形状复杂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也能用密封片材70遮蔽。通过该遮蔽,能防止在使用前状态下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这样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G与显影辊50接触。又,由于处于将显影剂G收纳在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如上述初始显影剂收纳容器那样,除了显影剂运送通道,另外设置收纳初始显影剂的空间,能防止装置大型化。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能一边防止装置大型化一边能防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显影剂G与显影辊50接触。
在复印机500中,若在显影剂G固结在显影辊50的状态下形成图像,则存在成为图像不良的危险。在本实施形态中,能防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显影剂G与显影辊50接触,因此,能防止因使用前显影剂G固结在显影辊50上引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
又,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作为成像单元能相对复印机500本体装卸,当更换成像单元时,抽取显影装置5设有的密封片材70,安装在复印机500本体。由此,当以成像单元6的状态保管或运送时,能防止显影剂G附着到使用前的显影装置5设有的显影辊50上。
在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作为密封片材70的材质,使用聚氨酯,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又,本实施形态是将密封片材70等片材部件配置在从刮板间隙到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的壳体的发明适用于二轴型的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作为适用本发明特征结构的片材部件配置的显影装置,并不局限于二轴型的显影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如专利文献5记载的显影装置那样,三轴型的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
再有,也可以适用于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装置那样,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装置中,应由片材部件遮蔽的开口部为一个,通过将片材部件粘接在壳体上遮蔽。但是,如本发明那样,通过将片材部件配置在从刮板间隙到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的壳体,不需要将片材部件粘接在壳体上的工序,具有制造工序简单化、提高配置布局自由度等优点。
如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那样,通过适用于二轴型的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与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相比,能防止在调色剂像的轴线方向产生浓度偏差。又,与三轴型的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相比,能实现水平方向的省空间化。
又,显影装置5设有盖过滤器523,其具有作为开口部密闭部件的功能,密封使得显影剂G不通过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形成空气能通过的间隙。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盖过滤器523收缩。若卸下密封片材70,盖过滤器523扩展相当于密封片材70的厚度部分,密闭盖开口部580,使得显影剂G尤其微粒小的调色剂不漏出到壳体58外。再有,盖过滤器523能通过空气,因此,即使因显影装置5的驱动热等引起壳体58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等,气压上升,也能通过盖过滤器523透过空气,因此,能抑制壳体58内的气压变化。通过抑制壳体58内的气压变化,能防止壳体58内的气压上升。由此,能防止因壳体58内气压上升为起因,调色剂从显影辊50表面和壳体58之间间隙或从壳体58之间间隙喷出。
又,显影装置5的盖过滤器523夹着密封片材70配置在与显影辊50相反侧,即,回收运送通道54a侧。密封片材70妨害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到达显影辊50侧,因此,有时密封片材70的与显影辊50相反侧的面附着有显影剂G。若在附着有显影剂G的状态下,将密封片材70从显影装置5卸下,则存在显影剂G飞散的危险。
与此相反,在显影装置5中,盖过滤器523夹着密封片材70配置在与显影辊50相反侧,与附着有显影剂G的面接触。通过这种结构,若从显影装置5抽取密封片材70,则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与显影辊50相反侧的面的显影剂G由盖过滤器523擦拭。由此,能防止显影剂G飞散。
通过用盖过滤器523密闭盖开口部580,能一边抑制壳体58内的气压上升,且不需要另外设置遮蔽盖开口部580的部件或清扫密封片材70的部件,能实现低成本化。
图8是使用前的显影装置5的轴线方向端部附近的截面说明图。如图7及图8所示,在显影装置5的轴线方向端部附近,设有侧密封件570,配置为塞住显影辊50和壳体58之间的间隙。即使在图1所示截面也能确认侧密封件570,但在图1中,为了防止图复杂,省略了图示侧密封件570。
侧密封件570为由海绵等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密封部件。显影装置5在显影辊50上方有显影盖58c,配置侧密封件570用于塞住显影盖58c和显影辊50之间的圆筒状一部分那样的形状的间隙。又,在设置侧密封件570的位置,在供给运送通道53a及回收运送通道54a的轴线方向端部的外侧,壳体58形成供给运送通道53a和回收运送通道54a的轴线方向端部的壁面。形成该壁面的部分的壳体58成为避开显影辊50的轴线方向端部的形状,在形成壁面的部分的壳体58和显影辊50之间,也形成圆筒状的一部分那样的形状的间隙。即,在轴线方向端部的壳体58和显影辊50表面之间,形成在图8所示截面成为“C”字状的圆筒状的一部分那样的形状的间隙,侧密封件570配置塞住该“C”字状的空间。
又,如图8所示,侧密封件570的缝隙部570a设在与分隔板57对向位置附近,该缝隙部570a从该“C”字状的内侧到外侧斜向贯通。如图8所示,在从刮板间隙到分隔板57的前端与显影辊50对向位置附近的范围,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端部夹在侧密封件570和显影辊50的表面之间。并且,密封片材70在分隔板57的前端与显影辊50对向位置附近,通过缝隙部570a来到侧密封件570的“C”字状的外侧,配置为从盖开口部580到壳体58外。
能防止在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端部夹在侧密封件570和显影辊50的表面之间的部分,显影剂G从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端部的外侧绕入到达显影辊50的表面。
作为从显影装置5除去密封片材70的构成,并不局限于使用者等抽取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自动卷取。图9是设有卷取密封片材70的片材卷取装置525的显影装置5的使用前的截面说明图。
在将图9所示显影装置5安装在复印机500本体的状态下,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传递驱动回转,卷取轴525a朝图9中箭头γ方向回转。由此,密封片材70自动被卷取,显影装置5成为能将显影剂G供给显影辊50的状态。
片材卷取装置525由设在复印机500本体的没有图示的驱动源驱动,在驱动卷取需要的一定时间后自动停止。
在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5中,当显影装置5或作为处理卡盒的成像单元6单独输送场合,在机外抽取密封片材70,设置在复印机500本体的作业安装结束。但是,在复印机500中,为了从设置有密封片材70的显影装置5或成像单元除去密封片材70,需要暂时将显影装置5或成像单元6从复印机500卸下,比较费事。
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显影装置5通过片材卷取装置525自动卷取密封片材70,因此,不需要从复印机500取出显影装置5等,而能除去密封片材70(预设置密封件)。因此,能省去使用显影装置5前的设置时的使用者用手工进行的作业,能减少使用者的设置工作。
作为显影装置5,也可以在壳体58设有对密封片材70进行导向的导向面。下面,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设有对密封片材70进行导向的片材导向面58e的显影装置5。
图10A和图10B是在设有片材导向面58e的显影装置5卸下密封片材70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0A是显影装置5的轴线方向端部的立体说明图,图10B是图10A中区域η的放大说明图。图11是在设有片材导向面58e的显影装置5安装密封片材70状态的轴线方向端部的立体说明图。在上述图中省略显影盖58c以及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
如图1等所示,在分隔板57的前端面57a(参照图10A,图10B,图11)和显影辊50表面之间,形成0.1~0.6mm的空隙,配置为分隔板57与显影辊50不接触。
在图10A,图10B,以及图11所示的显影装置5中,片材导向面58e形成为与前端面57a连续的面。密封片材70一边受片材导向面58e导向一边移动,能抑制在密封片材70上产生扭曲或折皱这样的变形,在显影辊50和显影剂G之间的空间能得到良好的遮蔽性。
在图10A,图10B,以及图11所示的显影装置5中,片材导向面58e的位于前端面57a的上方部分形成为从前端面57a朝铅垂上方延伸。又,片材导向面58e的位于前端面57a的下方部分形成为一边保持与前端面57a和显影辊50表面之间距离相同距离,一边沿显影辊50表面的形状。即,片材导向面58e从前端面57a的位置到配置刮板52的位置,成为沿显影辊50表面的形状,使得与显影辊50表面的距离,与前端面57a和显影辊50表面距离一致。
显影装置5的刮板间隙通常在汲取时进行调整设定。详细地说,在显影装置5配置显影辊50和刮板52,需要用间隙规(间隙片)等设定一定的空隙,用螺钉等固定这样的调整作业。这种场合,在将密封片材70夹在刮板间隙的状态下很难进行调整作业。
对于这样的问题,若是设有片材导向面58e的显影装置5,则进行调整作业后,能从刮板间隙侧或盖开口部580侧插入密封片材70。详细地说,从刮板间隙或盖开口部580的一方的开口插入的密封片材70沿着片材导向面58e被导向,不会产生扭曲或折皱,到达另一方开口。由此,能遮蔽供给用开口部53b和回收用开口部54b,因此,进行刮板间隙调整作业后,能实现能配置密封片材70的结构。
在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通过拉引密封片材70的端部的一方,即,下方端部70a或上方端部70b,从显影装置5除去。在从盖开口部580到刮板间隙配置密封片材70结构的显影装置5中,作为抽取密封片材70的方向,也可以是与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但是,朝着与轴线方向平行方向抽取场合,在壳体侧面需要设置用于抽出密封片材70的开口部,难以维持壳体58的强度。另一方面,若构成为拉引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或上方端部70b,则除了盖开口部580和刮板间隙以外,不需要为了抽出密封片材70设置新的开口部,能抑制壳体强度降低。
在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通过拉引密封片材70的上方端部70b,从盖开口部580除去密封片材70。从显影装置5除去密封片材70场合,在将设有显影装置5的单元从复印机500本体卸下状态下拉引密封片材70。这时,当形成一体地支持显影装置5和感光体1的处理卡盒场合,若欲从密封片材70的刮板间隙侧的端部(下方端部70a)侧拉引,则存在产生以下问题的危险:即,在与感光体1接近侧进行拉引作业,作业者的手或密封片材70与感光体1接触,存在损伤感光体1表面的危险。与此相反,如本实施形态那样,拉引与刮板间隙相反侧的端部(上方端部70b),因此,能防止损伤感光体1,能得到从盖开口部580拉引密封片材70时的良好的操作性。
图12是盖开口部580的位置与图1所示显影装置5相比位于显影辊50侧、相对密封片材70盖过滤器523位于显影辊50侧的使用前的截面说明图。盖过滤器523是开口部密闭部件,允许空气通过,防止显影剂G通过,防止成像时显影装置5内压力上升。
在图12所示显影装置5中,相对密封片材70,盖过滤器523位于显影辊50侧,因此,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与盖过滤器523不接触。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显影剂G能与盖过滤器523接触场合,在搬运时或保管时等显影装置5使用前,存在因显影剂G与盖过滤器523接触产生盖过滤器523网眼堵塞的危险。
与此相反,在图12所示显影装置5中,在安装密封片材70的状态下,供给运送通道53a内或回收运送通道54a内的显影剂G不与盖过滤器523接触,因此,能防止在显影装置5使用前所述盖过滤器523产生网眼堵塞。
又,在图12所示显影装置5中,设有片材清扫部件524,用于擦去密封片材70的附着在与显影辊50相反侧的面上的显影剂G。图12所示显影装置5相对密封片材70,在显影辊50侧配置盖过滤器523,因此,不能用盖过滤器523擦去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与显影辊50相反侧的面上的显影剂G。但是,通过片材清扫部件524能擦去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显影剂G,因此,能防止显影剂G飞散。
作为片材清扫部件524,既可以如图12中实线所示,设为显影盖58c的外侧,也可以如图12中虚线所示,设为显影盖58c的内侧。
[第二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在通过密封片材70的盖开口部580不配置盖过滤器523,而是配置片材清扫部件524,拉引密封片材70后用片材清扫部件524塞住盖开口部580的结构。
图13是显影装置5的截面说明图,图14是图13所示显影装置5的片材清扫部件524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14中的箭头A表示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
如图13所示,显影装置5在显影盖58c设有与盖开口部580不同的降压开口部581,在该降压开口部581,设有盖过滤器523。
显影装置5设有夹着密封片材70位于显影辊50侧的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和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作为片材清扫部件524。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配置在显影盖58c的形成盖开口部580的部分,将密封片材70朝上方拉引通过盖开口部580时,与密封片材70表面接触进行清扫。
片材清扫部件524配置二个,夹入密封片材70,为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相对显影盖58c以粘接面535粘接。夹着密封片材70对向的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是平板形状的弹性部件。如图14所示,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由水平方向延伸的粘接面535配置在显影盖58c,在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的位置弯曲成L字型,配置为其自由端侧朝铅垂上方延伸。再有,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配置为以从弯曲成L字型状态欲回到平板形状的回复力互相推挤。
弯曲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方向为图14中箭头A所示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侧构成为从显影盖58c朝拉引方向突出。
如图1记载的显影装置5那样,从壳体58的上部拉引密封片材70场合,存在产生以下问题的危险:
当拉引密封片材70时,因构成壳体58上部的显影盖58c和密封片材70的摩擦力,对显影盖58c作用朝上的力,显影盖58c变形,提升显影盖58c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其结果,固定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附近的清扫密封片材70表面的部件(在图1中为盖过滤器523,在图12中为片材清扫部件524)也变形。若清扫密封片材70表面的部件变形,则成为密封片材70和清扫部件的一部分不接触的状态,不能清扫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全域。
又,为了清扫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全域,可以考虑提高对密封片材70进行清扫的部件的压接力。但是,若提高压接力,则上述摩擦力上升,设置在盖开口部580附近的清扫部件发生变形,结果,不能清扫密封片材70的轴线方向全域。
再有,若在显影盖58c的形成盖开口部580的部分发生变形,则拉引密封片材70后产生间隙,存在壳体58内部的显影剂G向壳体58外飞散的危险。
将片材部件朝轴线方向拉引,在该场合,壳体开口部附近的变形量比较小。但是,在图1等所示那样的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中,受到配置布局限制,难以构成从变形量小的轴线方向端部拉引片材部件。因此,必须在其它部分,即,在构成与轴线方向平行的壁面的部分设置用于拉引片材部件的开口部,这种开口部在轴线方向长,在形成该开口部的部分的壳体易产生变形。
另一方面,第二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即使拉引密封片材70时显影盖58c变形场合,在与密封片材70之间产生间隙那样的变形发生部分的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双方或一方向着另一方倒入。由此,即使显影盖58c变形也能填埋间隙,能用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维持夹住密封片材70的状态,能在轴线方向全域维持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对于密封片材70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均匀地清扫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显影剂G。
又,如上所述,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侧朝拉引方向延伸。再有,配置为以欲回到平板形状的回复力互相推挤。通过这样的构成,对于拉引密封片材70后发生的间隙,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能互相歪斜填埋间隙。因此,拉引密封片材70后,能防止显影剂G从盖开口部580漏出。
作为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可以使用聚氨酯等一般作为密闭用密封材料利用的各种材料。但是,即使作为密封材料使用的材料,如UBT那样,对于滑擦耐用性弱的材料,当拉引密封片材70时发生磨耗,在拉引密封片材70后存在产生间隙的危险,因此,最好不要使用,
上述所谓UBT材料,是Bridgestone公司制的原材料,UBT是具有非常微细的气泡结构的软质聚氨酯泡沫,UBT通气性非常低,单元也微细,是对于调色剂等微细粉末具有优异的密封性及隔音特性的原材料。
如第二实施形态那样,作为将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配置为折曲成L字型,并不局限于如图14所示那样,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侧从显影盖58c朝拉引方向突出。如图15所示,即使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不从显影盖58c突出,也可以构成为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与粘接面535相比,朝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突出。若是这样的构成,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成为以从弯曲状态欲回到平板形状的回复力互相推挤状态,即使显影盖58c变形也能填埋间隙。
又,如第二实施形态那样,在由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夹入密封片材70的构成中,可以使得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和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的材质不同。这种场合,较好的是,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使用对于密封片材70具有良好滑动性的材质,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使用对于密封片材70具有良好清洁性的材质。密封片材70的与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接触侧的面是与显影辊50对向侧的面,与显影剂G不接触,因此,拉引时清洁表面的必要性低。并且,通过使用重视滑动性的材料,能减少拉引密封片材70时的滑动负荷,提高操作性。
另一方面,密封片材70的与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接触侧的面与显影剂G接触,因此,要求拉引时确实清洁表面。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通过使用重视清洁性的材料,能更确实地除去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显影剂G,能更确实地防止显影剂G飞散。
[第三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形态,与第二实施形态相比,片材清扫部件相对显影盖58c的安装角度不同。与第一实施形态或第二实施形态共同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图16是显影装置5的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16中的箭头A表示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
第三实施形态是在显影盖58c对向配置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使得密封片材70通过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之间。
并且,在第三实施形态中,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附近设有具有斜度的粘接面535,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以粘接面535固定在显影盖58c。并且,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在设在显影盖58c的盖开口部580的位置,为比L字型平缓地弯曲,其自由端侧朝着铅垂上方延伸。再有,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配置为以从弯曲状态欲回到平板形状的回复力互相推挤。又,折曲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方向为图16中箭头A所示的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侧构成为从显影盖58c朝拉引方向突出。
在第三实施形态中,以具有斜度的粘接面535固定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用从显影盖58c突出的部分进行擦去显影剂G。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减少拉引密封片材70时密封片材70和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提高拉引密封片材70时的操作性。
又,与第二实施形态相同,通过使得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对向配置夹着密封片材70,密封片材70的表面和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能在轴线方向全域无间隙地接触。由此,能均匀地清扫附着在密封片材70的显影剂G。
又,在第三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中,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的自由端侧朝着拉引方向延伸。再有,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通过具有斜度的粘接面535固定在显影盖58c,配置为以从弯曲状态欲回到平板形状的回复力互相推挤。通过上述结构,对于拉引密封片材70后发生的间隙,二个片材清扫部件524a,524b能互相歪斜填埋间隙。因此,拉引密封片材70后,能防止显影剂G从盖开口部580漏出。
[第四实施形态]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中,关于密封片材70,配置为其下方端部70a与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前端部重叠,在第四实施形态中,配置为沿着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在刮板间隙的下游侧,形成截面弯曲成发卡状的弯曲部70d。
先从课题开始说明:
图17是表示专利文献8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在该图中显影装置905通过载置在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950表面的显影剂,对没有图示的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得到调色剂像。显影装置905的壳体958除了显影辊950之外,还保持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刮板952,供给螺旋953,回收螺旋954等。在壳体958内,收纳供给螺旋953的供给运送部953a以及收纳回收螺旋954的回收运送部954a分别收纳显影剂。
供给运送部953a的显影剂一边因供给螺旋953受驱动回转在螺旋轴线方向运送,一边因显影辊950的磁力载置在显影辊950表面。并且,因显影辊950的回转,通过显影辊950和刮板952之间的间隙(刮板间隙),辊表面上的层厚得到限制。此后,运送到显影辊950和没有图示的感光体的对向区域(显影区域),贡献于显影后,运送到与回收运送部954a的对向区域,在此从显影辊950表面脱离,回收到回收运送部954a内。回收的显影剂通过驱动回收螺旋954的回转,朝着螺旋轴线方向运送,在回收螺旋954的轴线方向附近,通过没有图示的连通口,进入供给运送部953a内。
显影装置905出厂时或搬运时,为了不使得显影剂载置在显影辊950上,必须预先将显影剂密封在供给运送部953a及回收运送部954a内。这是由于从出厂到运送到用户期间,若长期设为使得显影剂与显影辊950接触的状态,则存在显影剂固结在显影辊950表面的危险。因此,显影装置905如图所示,以安装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片材970的状态出厂。
在密封片材970中,在其后端部970b的稍稍前端侧,设有熔敷在壳体958上面的熔敷部970a。又,密封片材970的前端侧从设在壳体958的上壁的间隙压入到壳体958内。接着,顺序经过回收运送部954a和显影辊950之间,供给运送部953a和显影辊950之间,以及刮板间隙,到达装置外。在装置外,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插入设在壳体958的狭小凹部958c,保持在壳体958。
操作者握持密封片材970的后端部970b提升,将密封片材970的熔敷部970a从壳体958的上面剥离。并且,在该状态下将密封片材970朝上方拉引,从显影装置905内拉引,能相对显影辊950供给显影剂或回收显影剂。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若在搬运时施加振动或冲击,则存在显影剂从供给运送部953a内或回收运送部954a内漏出的危险。具体地说,密封片材970以某种程度张力拉开着,以便在显影装置905内不产生挠曲。该状态的密封片材970与刮板952的前端强力密接,良好地密封供给运送部953a内的显影剂。这时,插入狭小凹部958c内的前端部因张力向着后端侧拉伸。若仅仅由张力引起的拉伸力,则能通过摩擦力使得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预先停留在狭小凹部958c内的所设定位置。但是,若在搬运时施加振动或冲击,则摩擦力减少,存在狭小凹部958c内的前端部朝后端侧移动的危险。若密封片材970因该移动而松弛,则在密封片材970和刮板952之间产生间隙,供给运送部953a内的显影剂从该间隙漏出。
又,在专利文献9中,记载使用开始时一边从壳体剥离熔敷在壳体的密封片材一边从壳体内拉引的显影装置。在图17所示的显影装置905中,若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显影装置那样,将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熔敷在壳体958,则在搬运时不施加振动或冲击,能确实将片材前端部约束在壳体958的所设定位置。因此,能防止搬运时显影剂漏出。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当拉引密封片材970时,存在损伤显影辊950表面的危险。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密封片材970在刮板间隙附近卷绕在显影辊950表面。若这种状态的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熔敷在壳体958,则拉引密封片材970时,为了剥离前端部的熔敷,需要施加大的拉引力。于是,使得密封片材970与显影辊950强力摩擦,存在损伤显影辊950表面的危险。
当将片材部件熔敷在熔敷对象物时,从操作方便性等考虑,采用在使得片材部件的熔敷对象区域与熔敷对象物密接的状态下,一边将加热器具等压接在该熔敷对象区域,一边使得熔敷对象区域全域熔敷在熔敷对象物的方法。
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8的显影装置905的密封片材970那样,密封片材以卷绕在显影辊的姿势配设。因此,若将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熔敷在显影装置905的壳体958,则当拉引密封片材970时,与显影辊950强力摩擦,存在损伤显影辊950的危险。为了抑制上述损伤,若如专利文献8的显影装置905那样,仅仅使得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插入壳体958的狭小凹部958c,则因搬运时的振动或冲击,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在狭小凹部958c内朝后端侧偏移。由此,若密封片材970松弛,则如图18所示,在密封片材970和刮板952之间产生间隙,显影剂G从该间隙漏出到装置外。
下面,说明第四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特征结构: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显影装置5从工厂出厂时状态的截面说明图。显影装置5如图所示以安装作为片材部件的密封片材70的状态出厂。在密封片材70中,在其后端部70b的稍稍前端侧,设有熔敷在壳体58上面的熔敷部70c。又,密封片材70的前端侧从设在壳体58的上面的间隙压入壳体58内。接着,顺序经过回收运送部54a和显影辊50之间,分隔板57的前端和显影辊50之间的间隙,供给运送部53a和显影辊50之间,以及刮板间隙,到达装置外。
在壳体58内,密封片材70以所设定的张力拉开。由此,密封片材70与刮板52的前端及分隔板57的前端无间隙地密接,将显影剂良好地密封在供给运送部53a内或回收运送部54a内。用户握持密封片材70的后端部70b提升,将密封片材70的熔敷部70c从壳体58的上面剥离。并且,在该状态下将密封片材70朝上方拉引,通过从壳体58内拉引密封片材70,能相对显影辊50供给显影剂或回收显影剂。
图20是放大表示显影装置5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图示箭头表示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表面移动方向)。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配置为沿着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在作为间隙的刮板间隙的下游侧,弯曲成发卡状,形成弯曲部70d。并且,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相比,位于片材前端侧的区域因欲回到笔直姿势的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作为被保持部件的刮板52前端压接。通过该压接,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在与刮板52的前端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又,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稍稍朝片材后端侧错开的区域因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显影辊50强力压接,与显影辊50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由于上述摩擦力,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被约束在刮板52的前端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与如专利文献8记载显影装置905那样使得密封片材970的前端部插入狭小凹部958c的结构(以下称为“专利文献8结构”)相比,能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由此,抑制因搬运时的振动或冲击引起的片材前端部朝后端侧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G漏出。又,与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熔敷在壳体58等的结构的强度力相比,欲通过推压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的力小。因此,当从壳体58内拉引密封片材70时,片材和显影辊50的滑擦力也比上述结构强度力小,因此,能抑制拉引时损伤显影辊50。
[第五实施形态]
图21是放大表示使得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显影装置5的一部分结构变形的第五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5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在该显影装置5中,设有用于防止调色剂从供给运送部53a内向显影装置5外飞散的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在刮板52的装置外侧的侧面,固定用于支持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支持部件553。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由该支持部件553悬臂支持。
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通过使其自由端侧与显影辊50表面压接,密封刮板间隙,防止调色剂飞散。但是,该图所示的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自由端侧没有与显影辊50表面压接。这是由于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因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从原来姿势朝感光体侧弯曲的缘故。
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与第四实施形态相同,配置为沿着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在刮板间隙的下游侧,弯曲成发卡状,形成弯曲部70d。但是,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相比,位于片材前端侧的区域不是再次进入刮板间隙,而是位于显影装置5外。更详细地说,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因欲回到笔直姿势的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根部压接。因该压接,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从原来姿势朝感光体侧弯曲。同时,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因压接,与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又,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稍稍朝片材后端侧错开的区域因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显影辊50强力压接,与显影辊50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由于上述摩擦力,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根部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与“专利文献8结构”相比,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由此,通过抑制搬运时的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前端部朝后端侧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G漏出。又,与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熔敷在壳体58等的结构的强度力相比,欲通过推压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的力小,因此,当从壳体58内拉引密封片材70时,能抑制拉引时损伤显影辊50。
若从显影装置5拉引密封片材70,则没有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推压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力,因此,上述从原来姿势弯曲的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回到原来姿势。由此,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自由端部与显影辊50压接。
[第六实施形态]
图22是放大表示第六实施形态涉及的显影装置5的刮板间隙及其附近的放大构成图。在该显影装置5中,也设有用于防止调色剂从供给运送部53a内向显影装置5外飞散的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自由端部与显影辊50抵接,密封刮板间隙。
在悬臂支持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支持部件553,设有片材约束用凹部553a。沿着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在刮板间隙的下游侧,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弯曲成发卡状,形成弯曲部70d。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相比,位于片材前端侧的区域插入支持部件553的片材约束用凹部553a中。并且,因欲回到笔直姿势的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片材约束用凹部553a的内壁压接。因该压接,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与片材约束用凹部553a的内壁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又,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稍稍朝片材后端侧错开的区域因弯曲部70d的回复力与显影辊50强力压接,与显影辊50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由于上述摩擦力,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片材约束用凹部553a的附近。
在上述构成中,与“专利文献8结构”相比,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由此,通过抑制搬运时的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前端部朝后端侧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G漏出。又,与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熔敷在壳体58等的结构的强度力相比,欲通过推压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的力小,因此,当从壳体58内拉引密封片材70时,能抑制拉引时损伤显影辊50。
[第七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只要没有特别说明,第七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构成与其它实施形态相同。图23是表示第七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显影装置5从工厂出厂时状态的截面说明图。
沿着显影辊50的回转方向,在刮板间隙的下游侧,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弯曲成发卡状,形成弯曲部70d。并且,与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相比,位于片材前端侧的区域与刮板52的装置外侧的面接触。
图24是放大表示显影装置5的刮板52及其周围的放大模式图。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图示用虚线表示的区域与刮板52接触。熔敷密封片材70场合,在以往的一般熔敷法中,使得该接触区域全域熔敷。但是,在这种熔敷中,为了剥离密封片材70的熔敷部,需要的力大,因此,必须强力拉引,由此,密封片材70强力摩擦显影辊50,易引起显影辊50损伤。
于是,在第七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中,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的与刮板52的接触区域仅仅一部分与刮板52熔敷。在上述构成中,与使得接触区域全域熔敷场合相比,能以弱拉引力拉引密封片材70,因此,拉引密封片材70时能抑制损伤显影辊50。又,通过局部熔敷,与“专利文献8结构”相比,能将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刮板52面上。由此,通过抑制搬运时的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前端部朝后端侧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G漏出。
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如图所示通过弯曲部70d向着片材后端呈U字形,以使得前端向着片材后端侧的姿势,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局部熔敷在刮板52的面上。图示的箭头A表示密封片材70的拉引方向。若密封片材70的后端侧朝箭头A方向拉引,则对弯曲部70d如图示箭头B所示,作用有从刮板52的面脱离方向的的力。由此,与不使得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弯曲、与刮板52的面局部熔敷场合相比,能以更小的拉引力从刮板52剥离密封片材70的局部熔敷部。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拉引时对显影辊50的损伤。
作为使得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的与刮板52的接触区域局部熔敷在刮板52的方法,可以考虑设置沿辊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的一直线状的熔敷部。若以图24为例进行说明,该熔敷部虽然没有图示,但若要在该图表示,熔敷部为沿着与纸面正交方向一直线状延伸,在该图中,熔敷部成为小的点状。
当密封片材70的后端侧朝箭头A方向拉引时,这种一直线状的熔敷部在其大致全域同时从刮板52的面剥离。即,剥离时,一直线状的熔敷部发挥对于在其全域同时剥离的抵抗力。
[第八实施形态]
图25是表示第八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刮板52以及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的正面图。在该图中,刮板52以朝与没有图示的显影辊的表面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辊轴线方向”)延伸的姿势配设。密封片材70的相对刮板52的熔敷部70e形成为锯齿状且细线状。在该图中,为方便起见,熔敷部70e用虚线表示,实际上为锯齿状连续的连续细线状。这种锯齿状的熔敷部70e以朝刮板52的长方向、即辊轴线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
这样,当拉引熔敷在刮板52的密封片材70时,首先,仅仅锯齿状的熔敷部70e的相当于齿尖处从刮板52剥离。此后,剥离处逐渐偏向锯齿的根部侧。这样,熔敷部70e并不是其全域同时剥离,而是从齿尖侧向着根部侧一点一点剥离,与一直线状的熔敷部相比,能以更弱的拉引力拉引密封片材70。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拉引时对显影辊50的损伤。
为了形成图示那样的锯齿状的熔敷部70e,可以制造具有锯齿状且细线状的凸部的特殊加热器具。使得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与刮板52的面密接,使得从该密接部的片材表面侧加热的加热器具压接。由此,能形成锯齿状的熔敷部70e。
通过锯齿状的熔敷部70e的固定方法可以通用于第四实施形态至第七实施形态,即使关于第一实施形态至第三实施形态,也是能适用于片材粘接部70c的固定方法。
[第九实施形态]
图26是表示第九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的刮板52及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的正面图。在密封片材70,形成多个点状的熔敷部70f,作为相对刮板52的熔敷部。上述熔敷部70f形成为使得密封件长度方向的位置以及辊轴线方向的位置各自不同。
当拉引这样熔敷在刮板52的密封片材70时,多个熔敷部70f之中,从密封件长度方向的位置成为最后端侧的熔敷部70f,顺序从刮板52剥离。在上述构成中,与一直线状的熔敷部相比,能以更弱的拉引力拉引密封片材70,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拉引时对显影辊50的损伤。
为了形成图示那样的多个点状的熔敷部70f,可以制造具有多个点状的凸部的特殊加热器具。使得密封片材70的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与刮板52的面密接,使得从该密接部的片材表面侧加热的加热器具压接。由此,能形成多个点状的熔敷部70f。
通过多个点状的熔敷部70f的固定方法可以通用于第四实施形态至第七实施形态,即使关于第一实施形态至第三实施形态,也是能适用于片材粘接部70c的固定方法。
[第四实施形态~第九实施形态通用的结构]
一般的刮板52为了使得刮板间隙的尺寸精度良好,用称为研磨加工或剃齿加工的加工方法加工前端部。但是,在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中,当从显影装置5拉引密封片材70时,如图24所示,使得密封片材70与刮板52的前端外侧缘部52d强力摩擦。并且,因该摩擦使得拉引所需要的力增大。
于是,在第四实施形态~第九实施形态涉及的复印机中,如图27所示,将刮板52的前端外侧缘部52d倒角加工成圆角形状(R形状)。由此,降低拉引时密封片材70和前端外侧缘部52d的滑擦力,通过使得拉引所需要的力更小,能进一步抑制拉引时对显影辊50的损伤。
不管在第四实施形态~第九实施形态的哪一个中,当将密封片材70安装到显影装置时,既可以采用使得片材后端侧通过显影装置5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与其相反使得片材前端侧通过显影装置5的方法。前者方法场合,使得密封片材70的后端部70b首先从装置外侧通到刮板间隙,进入到装置内。此后,顺序通过显影辊50和分隔板57的前端的间隙,设在壳体58的上壁的片材贯通用的间隙,到达壳体58外。并且,使得后端部70b的稍稍前端侧的区域熔敷在壳体58的上面,形成熔敷部70c。又,一边使得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弯曲,形成弯曲部70d,一边使得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与刮板52等压接,或与刮板52局部熔敷。
另一方面,后者方法场合,使得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首先从装置外侧通过壳体58上壁的间隙,进入到装置内。此后,顺序通过设在壳体58的上壁的片材贯通用的间隙,显影辊50和分隔板57的前端的间隙,到达壳体58外。并且,使得后端部70b的稍稍前端侧的区域熔敷在壳体58的上面,形成熔敷部70c。又,一边使得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弯曲,形成弯曲部70d,一边使得弯曲部70d的前端侧的区域与刮板52等压接,或与刮板52局部熔敷。
不管哪种方法都不分解显影装置5,而能将密封片材70安装在显影装置5,较好的是,根据需要,设置导向件,用于将密封片材70的后端部或前端部导向到各间隙。在此所说的各间隙具体地说是指设置在壳体58上壁的片材贯通用间隙,分隔板57和显影辊50之间的间隙,以及刮板间隙。
如图19所示,在设于壳体58上壁的片材贯通用间隙的内壁,粘接盖过滤器(具有弹性)523。在上述间隙内,通过在密封片材70和间隙内壁之间介有弹性部件,塞住间隙。由此,防止壳体58内的调色剂通过上述间隙朝壳体58外飞散。
将密封片材70从显影装置5拉引后,如图4所示,盖过滤器523释放相当于密封片材厚度的弹性压缩,继续塞住上述间隙。由此,即使拉引密封片材70后也能防止壳体58内的调色剂通过上述间隙朝壳体58外飞散。
即使供给运送部53a或回收运送部54a内的显影剂G附着在密封片材70表面,当拉引密封片材70时,片材表面上的显影剂一方面在上述间隙内与盖过滤器523强力滑擦,一方面从片材表面上刮落。由此,在拉引出的密封片材70表面上不残留显影剂,防止拉引作业时手因显影剂而污脏。
如上所述,密封片材70在握持其后端部70b的状态下从显影装置5拉引。这时,密封片材70通过设在壳体58上壁的上述间隙到达壳体58外。这样,从上壁的间隙将密封片材70拉引到壳体58外,能防止拉引出的密封片材70和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干涉,防止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的折曲等。
密封片材70构成为与显影辊50的轴线方向全域对向。由此,能在轴线方向全域,相对供给运送部53a及回收运送部54a,遮蔽显影辊50。
密封片材70的前端部不使用粘接剂或粘接带,而是由弯曲部70d的回复力引起压接或局部熔敷强力约束在所设定的位置。在上述构成中,当将密封片材70从显影装置5拉引时,即使前端部与弹性部件强力滑擦,也不会将粘接剂或粘接带的渣落下到显影装置5。因此,能防止粘接剂或粘接带混入显影剂引起各种不良状况发生。
较好的是,密封片材70的长方向全域之中,至少拉引时与显影辊50接触的区域用低摩擦材料形成。由此,能进一步抑制拉引时因密封片材70与显影辊50滑擦引起的对显影辊50的损伤。
工厂出厂时不将显影剂预先设置在显影装置5内,出厂后在服务公司(服务站)实施显影剂预设置场合,较好的是,在服务公司预设置显影剂后,安装密封片材70。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在显影装置5内设有二个作为运送部件的螺旋53,5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使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运送部件的显影装置,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将回收螺旋54配设在供給螺旋53上方,且将刮板52配设在显影辊50下方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使以下那样构成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即,构成为将回收螺旋54配设在供給螺旋53下方,且将刮板52配设在显影辊50上方的结构。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在显影辊50设有P1~P5五个磁极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五个磁极,即使设有少于五个磁极或多于五个磁极的结构,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向显影装置5内补给调色剂使得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回复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补给显影剂,以代替调色剂,使得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回复。这种场合,可以设有排出手段,从显影装置5内适当地排出多余的显影剂。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以处理卡盒状态使得显影装置5相对复印机本体装卸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单体使得显影装置5相对复印机本体装卸。
上面说明了一例,本发明对于以下各形态具有特有的效果:
[形态A]
显影装置5等的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通过设在内部的多个磁极,将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组成的显影剂G等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其圆筒状表面回转,在与感光体1等的潜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将调色剂供给到潜像载置体表面的潜像上;
供给螺旋53等的供给运送部件,供给运送通道53a及回收运送通道54a等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部运送显影剂,上述供给运送部件沿着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影剂,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载置体;
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形成显影剂运送通道;以及
刮板52等的显影剂限制部件,限制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的量;
显影剂限制部件配设为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方对向,沿着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可卸下地设有遮蔽使得显影剂载置体和显影剂运送通道内部连通的供给用开口部53b及回收用开口部54b等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在安装片材部件的状态下,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下方端部70a等的片材部件的遮蔽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在一端侧,片材部件通过显影剂限制部件和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其端部位于显影剂限制部件和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的外侧,相对上方端部70b等的片材部件的遮蔽显影剂通过开口部的部分,在另一端侧,片材部件通过设在显影盖58c等的显影壳体的显影剂运送通道的上方部分的盖开口部580等的开口部,其端部位于显影壳体的外侧。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既能防止显影装置大型化又能防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
[形态B]
在[形态A]中,包括回收螺旋54等的回收运送部件,其从通过显影区域后的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接受显影剂G等的显影剂,沿着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显影剂运送通道由分隔空间的分隔板57等的分隔部件分隔为配置供给运送部件的供给运送通道53a等的供给运送通道,以及配置回收运送部件的回收运送通道54a等的回收运送通道,形成使得显影剂载置体和供给运送通道内部连通的供给用开口部53b等的显影剂供给开口部以及使得显影剂载置体和回收运送通道内部连通的回收用开口部54b等的显影剂回收开口部,作为显影剂通过开口部,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遮蔽显影剂供给开口部以及显影剂回收开口部。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通过适用于二轴型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与供给/回收一体方式的显影装置相比,能防止产生调色剂像在轴线方向的浓度偏差。又,与三轴型单方向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相比,能实现水平方向的省空间化。再有,没有必要确保粘接处,因此,即使如单方向循环方式显影装置那样,显影剂通过开口部设有多个,应遮蔽的开口形状复杂,也能既防止显影装置大型化又能防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显影剂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
[形态C]
在[形态B]中,在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对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进行导向的片材导向面58e等的导向面,分隔板57等的分隔部件的与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前端面57a等的前端面,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与导向面连续的面,导向面为沿着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形状,从前端面的位置到配置刮板52等的显影剂限制部件的位置,使得其相对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与前端面和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一致。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参照图10及图11所说明那样,片材部件一边受导向面导向一边移动,能抑制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产生扭曲或折皱这样的变形。由此,在显影剂载置体和显影剂之间的空间,能得到良好的遮蔽性。
[形态D]
在[形态A]至[形态C]中任一个形态中,在轴线方向两端部设有侧密封件570等的可挠性密封部件,配置在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和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之间的间隙,密封片材70的下方端部70a等的片材部件的一端侧夹在可挠性密封部件和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之间。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参照图8所说明那样,能防止显影剂从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轴线方向端部外侧绕入到达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
[形态E]
在[形态A]至[形态D]中任一个形态中,设有片材卷取装置525等的片材卷取手段,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从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上方端部70b等的另一端侧拉引片材部件,在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的外侧卷取片材部件。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能省去使用显影装置前的使用者用手工进行的作业,能减少使用者的工作。
[形态F]
在[形态A]至[形态E]中任一个形态中,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通过拉引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上方端部70b等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能从显影装置5等的显影装置除去上述片材部件。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能防止损伤感光体1等的潜像载置体的表面,拉引片材部件时能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形态G]
在[形态A]至[形态F]中任一个形态中,设有盖过滤器523等的开口部密闭部件,密闭使得显影剂不通过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的盖开口部580等的开口部,开口部密闭部件能通过气体。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能用开口部密闭部件抑制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内的气压变化,且不需要另外设置遮蔽开口部的部件或清扫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部件,能实现低成本化。
[形态H]
在[形态G]中,在安装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状态下,盖过滤器523等的开口部密闭部件相对片材部件配置在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侧。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参照图12所说明那样,能防止使用显影装置前,在开口部密闭部件发生网眼堵塞。
[形态I]
在[形态F]或[形态G]中,设有片材清扫部件524等的片材清扫部件,设在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的形成盖开口部580等的开口部的部分,当在上方端部70b等的另一端侧拉引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通过开口部时,该片材清扫部件与片材部件表面接触,进行清扫。
由此,如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能通过片材清扫部件擦去附着在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显影剂,能防止显影剂飞散。
[形态J]
在[形态I]中,片材清扫部件524等的片材清扫部件为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配置多个,以便夹入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夹入片材部件对向的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和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等的二个片材清扫部件以折曲状态,且以从折曲状态的回复力互相推挤配置。
由此,如上述第二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即使显影盖58c等的显影壳体变形也能填埋间隙,能用二个片材清扫部件夹住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维持状态。因此,在轴线方向全域能维持片材清扫部件相对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接触状态,能均匀地清扫附着在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显影剂。
[形态K]
在[形态J]中,夹住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对向的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和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等的二个片材清扫部件之中,夹住片材部件、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侧的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等的片材清扫部件与显影剂运送通道侧的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等的片材清扫部件相比,滑动性好,显影剂运送通道侧的片材清扫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侧的片材清扫部件相比,清洁性好。
由此,如上述第二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既能提高拉引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时的操作性,又能更确实地防止显影剂飞散。
[形态L]
在[形态J]或[形态K]中,若从盖开口部580等的开口部拉引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则由第一片材清扫部件524a和第二片材清扫部件524b等的二个片材清扫部件塞住开口部。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在拉引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后,能防止显影剂从开口部漏出。
[形态M]
复印机500等的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包括:
感光体1等的潜像载置体;
充电装置40等的充电机构,用于使得潜像载置体表面带电;
写入部46等的潜像形成机构,用于在潜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以及
显影机构,用于对静电潜像显影使其调色剂像化;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形态A]至[形态L]中任一个形态记载的显影装置,作为显影装置5等的显影机构。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通过防止显影剂附着在使用前的显影装置设有的显影剂载置体上,能防止发生因显影剂固结在使用前的显影剂载置体上为起因的图像不良。
[形态N]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潜像的潜像载置体以及对该潜像载置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单元6等的处理卡盒至少将潜像载置体和显影机构作为一个单元,保持在共用的保持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在上述处理卡盒中,使用[形态A]至[形态L]中任一个形态记载的显影装置,作为显影装置5等的显影机构。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当以处理卡盒状态保管或运送时,能防止显影剂附着在使用前的显影装置设有的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上。
[形态0]
显影装置5等的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剂收纳部(例如供给运送部53a,回收运送部54a),收纳显影剂;
显影剂载置体(例如显影辊50),通过载置在其表面的显影剂对潜像显影;
显影剂限制部件(例如刮板52),用于限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使得自身前端相对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通过所设定的间隙对向;以及
片材部件(例如密封片材70),其一边介于显影装置壳体(例如壳体58)内的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的对向部,一边配设为使得自身前端部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向着下游侧通过上述间隙内,将显影剂密封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且由操作者拉引自身的后端部,从显影装置壳体内拉引;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片材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间隙的下游侧弯曲,弯曲折返,使得在上述前端部的弯曲部(例如弯曲部70d)的附近、且上述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以及在上述弯曲部的附近、且上述弯曲部的后端侧的区域分别由上述弯曲部的回复力与显影装置壳体或保持在显影装置壳体的被保持部件(例如刮板52,显影区域入口密封件552,支持部件553)压接。
在上述构成中,使得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的弯曲部的附近、且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以及弯曲部的附近、且弯曲部的后端侧的区域分别由弯曲部的回复力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强力压接。通过该强力压接,密封片材的前端部在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之间发挥大的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密封片材的前端部与专利文献8记载的显影装置相比,更强力地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由此,能抑制搬运时振动或冲击引起的片材前端部向后端部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漏出。又,欲通过推压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约束在所设定位置的力比将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熔敷在显影装置壳体等的构成的粘接力小。因此,当将密封片材从显影装置内拉引时,密封片材与显影剂载置体的滑擦力也比上述构成的粘接力小,因此,能抑制拉引片材时对显影剂载置体的损伤。
[形态P]
在[形态0]中,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片材部件的上述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在上述间隙内与作为上述被保持部件的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压接。
在上述构成中,能将片材部件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上述间隙位置。
[形态Q]
在[形态0]中,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片材部件的上述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在上述间隙的沿着上述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显影装置壳体或上述被保持部件压接。
在上述构成中,能将片材部件的前端部强力约束在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的接触位置。
[形态R]
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收纳部,收纳显影剂;
显影剂载置体,通过载置在其表面的显影剂对潜像显影;
显影剂限制部件,用于限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使得自身前端相对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通过所设定的间隙对向;以及
片材部件,其一边介于显影装置壳体内的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的对向部,一边配设为使得自身前端部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向着下游侧通过上述间隙内,将显影剂密封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且由操作者拉引自身的后端部,从显影装置壳体内拉引;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片材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间隙的下游侧,与显影装置壳体或保持在显影装置壳体的被保持部件接触,且将上述前端部的与上述显影装置壳体或上述被保持部件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熔敷在上述显影装置壳体或上述被保持部件上。
在上述构成中,与使得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的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的接触区域全域熔敷场合相比,能以弱的拉引力将密封片材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剥离。因此,能减小拉引时必要的拉引力,能抑制拉引时损伤显影剂载置体。又,通过局部熔敷密封片材的前端部,与专利文献8记载的显影装置相比,能强力地将密封片材的前端部约束在与显影装置壳体或被保持部件的接触位置。由此,能抑制搬运时振动或冲击引起的片材前端部向后端部的偏移,能抑制显影剂漏出。
[形态S]
在[形态R]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片材部件的上述前端部的上述接触区域的后端侧的区域,设有弯曲部,使得上述前端部弯曲返回,或在上述弯曲区域的后端侧的区域,设有折曲部,折曲上述前端部。
在上述构成中,与不设置弯曲部或折曲部的场合相比,能以更弱的拉引力拉引片材部件,进一步抑制对显影剂载置体的损伤。
[形态T]
显影装置5包括:
显影辊50等的显影剂载置体,将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在与潜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将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潜像显影;
供给螺旋53等的供给运送部件,沿着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供给到该显影剂载置体;
刮板52等的显影剂限制部件,配设为与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方对向,限制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具有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收纳上述供给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对向的对向部;
具有设置为密封上述对向部、能卸下的片材;
该片材通过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其一端侧保持在该间隙的沿着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方向的下游,其另一端侧通过设在上述显影壳体上部的开口,固定在显影壳体。
[形态U]
在[形态T]中,上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回收螺旋54等的回收运送部件,从通过上述显影区域后的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交接到该显影剂,沿着上述轴线方向运送该显影剂;以及
分隔板57等的分隔部件,将上述显影剂运送通道分隔为配置上述供给运送部件的供给运送通道,以及配置该回收运送部件的回收运送通道;
上述对向部包含该显影剂载置体和该供给运送通道对向的第一对向部,以及该显影剂载置体和该回收运送通道对向的第二对向部;
上述片材一起密封第一对向部和第二对向部。
[形态V]
在[形态U]中,上述壳体58等的显影壳体在上述轴向的两端部具有对上述片材进行导向的片材导向面58e等的导向面;
上述分隔板57等的分隔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前端部的上述轴向两端部形成与该导向面连续的面;
该导向面设为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方向的该前端部的位置到配置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的位置;
该导向面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与该前端面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一致。
[形态W]
在[形态T]中,在上述轴向两端部设有侧密封件570等的可挠性密封部件,以便覆盖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和上述显影壳体之间的间隙;上述片材的上述一端侧夹在该可挠性密封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之间。
[形态X]
在[形态T]中,使得上述密封片材70等的片材部件的上述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在上述间隙内,与上述刮板52等的显影剂限制部件压接。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置体,将显影剂载置在表面上,在与潜像载置体对向的显影区域,将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潜像显影;
供给运送部件,沿着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轴线方向运送显影剂,供给到该显影剂载置体;
显影剂限制部件,配设为与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方对向,限制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显影壳体,具有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和收纳上述供给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通道对向的对向部;
具有设置为密封上述对向部、能卸下的片材;
该片材通过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之间的间隙,其一端侧保持在该间隙的沿着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方向的下游,其另一端侧通过设在上述显影壳体上部的开口,固定在显影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回收运送部件,从通过上述显影区域后的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交接到该显影剂,沿着上述轴线方向运送该显影剂;以及
分隔部件,将上述显影剂运送通道分隔为配置上述供给运送部件的供给运送通道,以及配置该回收运送部件的回收运送通道;
上述对向部包含该显影剂载置体和该供给运送通道对向的第一对向部,以及该显影剂载置体和该回收运送通道对向的第二对向部;
上述片材一起密封第一对向部和第二对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壳体在上述轴向的两端部具有对上述片材进行导向的导向面;
上述分隔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前端部的上述轴向两端部形成与该导向面连续的面;
该导向面设为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回转方向的该前端部的位置到配置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的位置;
该导向面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与该前端面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的距离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向两端部设有可挠性密封部件,以便覆盖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和上述显影壳体之间的间隙;
上述片材的上述一端侧夹在该可挠性密封部件和该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片材卷取机构,从上述片材的上述另一端侧拉引该片材,在上述显影壳体的外侧卷取该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壳体设有开口部密闭部件,密闭使得显影剂不通过上述开口;
该开口部密闭部件能通过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密闭部件相对该片材配置在上述显影壳体的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拉引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能从显影装置除去上述片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片材清扫部件,设在上述显影壳体的上述开口,当在上述另一端侧拉引上述片材通过上述开口时,该片材清扫部件与该片材表面接触,进行清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材清扫部件为具有弹性的二个板状部件,配置在上述开口,以便夹入上述片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住上述片材对向的二个上述片材清扫部件之中,夹住该片材、配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侧的该片材清扫部件与另一个片材清扫部件相比,滑动性高,该另一个片材清扫部件与该显影剂载置体侧的片材清扫部件相比,清洁性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当从上述开口拉引上述片材时上述片材清扫部件塞住该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片材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部在上述间隙的外侧弯曲,弯曲返回,固定在上述显影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片材的上述弯曲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在上述间隙内,与上述显影剂限制部件压接。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包括:
潜像载置体;
充电机构,用于使得该潜像载置体表面带电;
潜像形成机构,用于在该潜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
显影机构,用于对该静电潜像显影使其调色剂像化;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14中任一个记载的显影装置,作为该显影机构。
CN201310659407.0A 2012-12-17 2013-12-09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869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168 2012-12-17
JP2012275168A JP6090652B2 (ja) 2012-12-17 2012-12-17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18107 2013-06-04
JP2013118107A JP2014235375A (ja) 2013-06-04 2013-06-04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9661A true CN103869661A (zh) 2014-06-18
CN103869661B CN103869661B (zh) 2018-09-11

Family

ID=49955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9407.0A Active CN103869661B (zh) 2012-12-17 2013-12-09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0715B2 (zh)
EP (1) EP2743777B1 (zh)
CN (1) CN1038696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344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0994B2 (en) * 2011-12-30 2016-11-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eloper unit architecture for an imaging device
JP6365930B2 (ja) 2014-06-12 2018-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658574B2 (en) * 2015-04-07 2017-05-23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09927B1 (en) * 2016-03-02 2017-07-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eloper unit air venting in a dual component development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996032B2 (en) * 2016-04-08 2018-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ment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88447B2 (ja) 2017-07-11 2021-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80505B2 (ja) * 2017-12-05 2021-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70574A (zh) 2018-02-08 2020-09-1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JP7003757B2 (ja) 2018-03-16 2022-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0530A (ja) * 2021-11-30 2023-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6010A (ja) * 2022-03-29 2023-10-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粉体供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9287A (en) * 1996-02-13 1999-12-28 Clarity Imaging Technologies, Inc. Removable shipping seal for a toner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employing the same
US6496667B2 (en) * 2000-04-03 2002-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53529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显影盒、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JP2011174954A (ja) * 2009-03-05 2011-09-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4722B2 (ja) 1992-05-28 2000-10-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磁気ブラシ現像装置の現像剤循環装置および現像剤循環方法
US5592268A (en) * 1994-07-22 1997-01-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chanism to prevent toner leakage from an image forming unit
JPH11174810A (ja) 1997-12-16 1999-07-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2000122419A (ja) 1998-10-20 2000-04-28 Canon Inc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88415A (ja) * 1999-12-28 2001-07-10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50735B2 (ja) 2002-04-2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6019A (ja)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シール部材及びシール部材を備えたカートリッジ
JP4341957B2 (ja) 2003-12-25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041A (ja) 2005-07-13 2007-02-0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13492B2 (ja) 2006-07-18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及びキャリア
US7991330B2 (en) 2007-08-07 2011-08-0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unit including developer conveyance system having supply path, recovery path, and agitation path,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 cartridge
JP4907504B2 (ja) 2007-11-26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326189B2 (en) 2009-09-08 2012-12-04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97616B2 (ja) * 2009-10-30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8077A (ja) * 2009-12-02 2011-06-1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5362A (ja) 2010-01-13 2011-07-2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866B2 (ja) 2010-03-04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5679B2 (ja) 2010-03-16 2012-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8311B2 (ja) 2010-12-22 2014-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9263B2 (ja) 2011-08-01 2016-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926B2 (ja) 2011-11-11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9287A (en) * 1996-02-13 1999-12-28 Clarity Imaging Technologies, Inc. Removable shipping seal for a toner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employing the same
US6496667B2 (en) * 2000-04-03 2002-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74954A (ja) * 2009-03-05 2011-09-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29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显影盒、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344A (zh) * 2017-09-07 2019-03-15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109471344B (zh) * 2017-09-07 2022-03-1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3777A2 (en) 2014-06-18
EP2743777B1 (en) 2019-02-06
EP2743777A3 (en) 2018-01-03
US20140169827A1 (en) 2014-06-19
US9310715B2 (en) 2016-04-12
CN103869661B (zh)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9661A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14955B (zh)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3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CN1013592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73302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364600B1 (ko) 현상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EP0853260A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JP42089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33356B (zh) 调色剂容器支撑单元及成像设备
US8843019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1221452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JP6236699B2 (ja)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22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6181B2 (ja) 現像装置
JP40392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57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515A (ja) 現像装置
JPH092585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00473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の交換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9228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07031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01689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89A (zh)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0423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3660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