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7031A -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7031A
CN101807031A CN201010168728A CN201010168728A CN101807031A CN 101807031 A CN101807031 A CN 101807031A CN 201010168728 A CN201010168728 A CN 201010168728A CN 201010168728 A CN201010168728 A CN 201010168728A CN 101807031 A CN101807031 A CN 10180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veloper
sheet
confinement plate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7031B (zh
Inventor
大道由起
黑田胜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0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03G2215/0609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显影装置具有壳体、由螺钉一起紧固于该壳体的限制板、粉烟防止片、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与上述限制板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的固定端部。这样,上述支承构件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相对上述限制板的剥离,因此,即使在弯曲的状态下使上述粉烟防止片接触于显影辊使用,也可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从上述限制板剥离。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于2006年07月25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申请号为200610107468.6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作为粉体的显影剂进行图像再生的显影装置、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复合地具有它们的功能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的、使用粉体显影剂进行图像再生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粉体显影剂从显影装置飞溅,提出有各种技术方案,该显影装置相对形成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供给粉体显影剂,将其可视像化。
例如,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0-284590号公报),该技术由限制板限制由显影辊输送的显影剂的量,在该限制板粘贴粉烟防止片,使该粉烟防止片的一端接触上述显影辊,由上述粉烟防止片对上述显影辊与上述限制板间进行密封。
然而,在上述已有技术的显影装置中,仅是将上述粉烟防止片粘贴于上述限制板,上述粉烟防止片的粘贴面积非常小,当使上述粉烟防止片在弯曲状态下接触于上述显影辊加以使用时,存在上述粉烟防止片从上述限制板剥离的危险。
另外,一般上述限制板为了可调整与上述显影辊的间隙,设有长孔,由螺钉固定于壳体。为此,上述粉烟防止片需要在与上述螺钉对应的位置设置孔,上述粉烟防止片相应地减小了刚性,变得容易剥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使用时防止粉烟防止片从限制板剥离、提高耐久性的显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壳体、显影剂承载体、限制板、粉烟防止片、及支承构件;
该壳体具有开口部;
该显影剂承载体位于该壳体的开口部,同时,将处于该壳体内的作为粉体的显影剂承载于表面进行输送;
该限制板为了限制该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上述显影剂的层厚,使端部接近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地安装于上述壳体,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粉烟防止片在该限制板的、关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固定一端的固定端部,而且,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接触另一端的自由端部,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支承构件与上述限制板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的固定端部,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第1形式,显影装置具有上述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与上述限制板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的固定端部,所以,上述支承构件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相对上述限制板的剥离,即使在弯曲的状态下使上述粉烟防止片接触于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使用,也可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从上述限制板剥离。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相对上述限制板的浮起,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的自由端部的上述粉烟防止片形成起伏(皱纹)。这样,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的压接力沿上述片的纵向大致均匀,可使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的上述显影剂的层厚大致均匀。因此,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推压上述粉烟防止片,所以,可减小上述限制板与上述粉烟防止片间的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侧的间隙,防止在该间隙堆积上述粉体的显影剂。即,防止上述粉体显影剂堆积于上述间隙、结块,落到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而污染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形式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壳体、显影剂承载体、限制板、螺钉、间隔构件、及粉烟防止片;
该壳体具有开口部;
该显影剂承载体位于该壳体的开口部,同时,将处于该壳体内的作为粉体的显影剂承载于表面进行输送;
该限制板为了限制该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上述显影剂的层厚,使端部接近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地安装于上述壳体,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螺钉将该限制板固定于上述壳体;
该间隔构件安装在上述限制板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同时,具有大于等于从该限制板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突出的上述螺钉长度的厚度,而且,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粉烟防止片在上述间隔构件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上粘接一端的固定端部,而且,使另一端的自由端部接触于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有间隔构件,该间隔构件安装于上述限制板的下游面,同时,具有大于等于从该限制板下游面突出的上述螺钉长度的厚度,所以,上述螺钉不从上述间隔构件的下游面突出。为此,不需要在上述粉烟防止片设置用于避让上述螺钉的孔,可在保持上述粉烟防止片的刚性的状态下将上述粉烟防止片粘接于上述间隔构件的下游面。另外,可增加上述粉烟防止片粘接面积。因此,即使在弯曲的状态下使上述粉烟防止片接触于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使用,也可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从上述间隔构件的剥离。
另外,可沿纵向使上述间隔构件的下游面处于大致均匀的高度,可沿上述片的纵向使上述粉烟防止片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的压接力大致均匀,确实地防止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根据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更完全地理解,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仅作为例证提供,因此,不限定本发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3为放大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由限制板与支承构件夹住粉烟防止片、用螺钉固定的状态。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的正面图。
图5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在限制板粘贴粉烟防止片和支承构件的状态。
图6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前端折曲成L字形的状态。
图7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前端折曲成V字形的状态。
图8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前端折曲成U字形的状态。
图9A为正面图,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的螺钉下部开口的状态。
图9B为图9A的X-X截面图。
图10A为包含图9A的螺钉的部分截面图。
图10B为从图9A的螺钉隔开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1为示出与图10A的比较例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另一支承构件的截面图。
图13为正面图,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的螺钉下部开口、在粉烟防止片形成狭缝的状态。
图14为正面图,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支承构件的螺钉下部开口、在粉烟防止片形成孔部的状态。
图15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在限制板的除螺钉头部外的部位粘贴与螺钉头部相同厚度的间隔构件、在该间隔构件粘贴粉烟防止片的状态。
图16为示出图15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
图17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8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在限制板粘贴形成了收容螺钉头部的纵槽的间隔构件、在该间隔构件粘贴粉烟防止片的状态。
图18为示出图17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
图19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9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在限制板粘贴形成了收容螺钉头部的凹部的间隔构件、在该间隔构件粘贴粉烟防止片的状态。
图20为示出图19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
图21为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第10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并示出在限制板的除螺钉头部外的部位粘贴与螺钉头部相同厚度的间隔构件、在该间隔构件粘贴粉烟防止片、在该粉烟防止片粘贴支承构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由图示的实施形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半导体激光器装置。
第1实施形式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显影装置的、单色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构造。该图像形成装置3在主体壳3a内具有作为处理盒的成像盒2。
该成像盒2一体地具有鼓状的感光体20、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1、回收装置22。上述带电装置21使该感光体20的外周面带电。上述显影装置1由显影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可视像化),该静电潜像通过由(后述的)曝光装置4对带电后的上述感光体20的外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于上述感光体20的外周面。上述回收装置22回收将可视像化了的显影剂转印到(图中未示出)的用纸后残存于上述感光体20外周面的显影剂。该成像盒2可在上述主体壳3a自由装拆。
在该成像盒2的图中左侧配置曝光装置4,从上述带电装置21与上述显影装置1间在上述感光体20的外周面由与应再现的图像对应的光进行曝光。
在上述感光体20的右侧隔着(用虚线示出的)用纸输送通道P设置转印辊5。在上述成像盒2的上部设有用于将调色剂定影到用纸的定影单元6。另外,在上述成像盒2的下侧设置用于收容(图中未示出的)用纸的供纸盒7。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动作。
图像形成时,用纸由供纸辊8a从上述供纸盒7送出到上述用纸输送通道P,由输送辊8b送入到上述感光体20与上述转印辊5间的调色剂转印位置。
另一方面,在上述成像盒2中,上述感光体20表面由上述带电装置21均匀地带电,然后,由上述曝光装置4进行曝光,在该处形成潜像。
接着,该潜像由从上述显影装置1供给的显影剂(在图2中用符号D示出)可视像化,形成与应再现的图像对应的显影剂像。详细地说,上述显影装置1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二成分的显影剂D进行显影,所以,在上述感光体20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
形成于上述感光体20的调色剂像由上述转印辊5转印到送入上述调色剂转印位置的用纸。转印了该调色剂像的用纸通过上述定影单元6输送,在该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然后,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用纸由排纸辊8c排出到上下的排纸部9a、9b。
图2示出搭载于上述成像盒2的显影装置1的部分截面图。
该显影装置1具有壳体13,该壳体13具有对着上述感光体20形成的开口部13a。在该开口部13a,对着上述感光体20配置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10。在上述壳体13的内部,将供给螺旋14配置于该显影辊10的下方。
在上述壳体13中收容显影剂D。该显影剂D使用二成分显影剂,由在上述图像形成中消耗的非磁性调色剂和用于使调色剂带有预定极性的电的磁性载体构成。因此,该调色剂在形成图像时供给到上述感光体20,使静电潜像可视像化,然后,通过上述感光体20转印到用纸。
上述显影辊10具有圆筒状的套筒11和配置于该套筒11内部的磁铁体12。该套筒11与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进行驱动连接,朝图中顺时针方向回转。
上述磁铁体12不回转地固定,在与上述套筒11内面相向的部分配置多个磁极。例如,磁极N1(输送极)和磁极S1(显影极)分别配置在上述显影辊10与上述感光体20对着的显影区域1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另外,磁极N2(密封极)与磁极N3(捕捉极)分别配置到上述显影辊10与上述供给螺旋14对着的供给区域15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磁极S2(限制极)配置在上述磁极N3与上述磁极N1间。
形成图像时,上述显影辊10的上述套筒11绕顺时针方向回转,由上述捕捉极N3从下方的供给螺旋14接收上述显影剂D。由安装于上述限制极S2和上述壳体13(后述)的限制板30稳定地限制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上的显影剂D的层厚。
上述输送极N1辅助上述显影剂D朝与上述感光体20相向的上述显影极S1输送。上述显影极S1具有比其它极强的磁通密度,对显影作出贡献。上述密封极N2防止显影剂D从上述壳体13漏出。这样,一边使调色剂不从上述壳体13飞溅地密封一边进行输送。
上述密封极N2与上述捕捉极N3间具有从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使消耗了调色剂的上述显影剂D剥离的功能。另外,还具有将消耗了调色剂的显影剂D更换成新显影剂D的功能。
如图3的放大截面图所示那样,在上述壳体13,将限制板30安装于上述显影辊10的上部,该限制板30的端部接近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而且,与上述磁极S2相向。上述限制板30的与上述显影辊10相向的面(相向面32)限制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上的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上述限制板30例如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
在上述限制板30安装粉烟防止片40。该粉烟防止片40的一端的固定端部固定在上述限制板30的、关于由上述显影辊10输送上述显影剂D的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下游面31)。另外,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另一端的自由端部接触于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上述粉烟防止片40最好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PET等合成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可减小在上述显影辊10的压接力。另外,该粉烟防止片40的厚度例如最好为0.05~0.3mm。
另外,设有与上述限制板30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固定端部的支承构件50。上述支承构件50例如最好由金属板等高刚性的材料构成,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紧密接触于上述限制板30。
上述支承构件50的与上述显影辊10相向的面52,处于比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更从上述显影辊10离开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上述限制板30、上述粉烟防止片40和上述支承构件50分别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朝与上述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纵向)延伸。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纵向的尺寸与上述支承构件50的纵向尺寸大致相同。
上述限制板30、上述粉烟防止片40及上述支承构件50由螺钉60一起紧固于上述壳体13。
该螺钉60最好沿上述限制板30的纵向设置多个,可沿纵向使上述限制板30的上述相向面32与上述显影辊10间的距离大致均匀。
上述支承构件50具有插通上述螺钉60并且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小的贯通孔57。上述粉烟防止片40具有插通上述螺钉60的贯通孔47。
在上述限制板30设有插通上述螺钉60的长孔33。通过该长孔33使上述限制板30相对上述螺钉60滑动,从而可调整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显影辊10的间隙。
也可由双面胶粘带等粘接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粉烟防止片40之间,及上述粉烟防止片40与上述支承构件50之间,可更牢固地固定上述粉烟防止片40和上述支承构件50。
在上述构成的显影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基于上述供给螺旋14等的混合搅拌作用,作为显影剂D的调色剂和载体受到混合搅拌,调色剂和载体通过相互的摩擦接触,带电成预定的极性(例如调色剂为负极,载体为正极)。
带了电的显影剂D在供给区域15从上述供给螺旋14供给到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供给到上述套筒11的显影剂D由上述磁铁体12的磁力保持于上述套筒11的外周面,随着上述套筒11的回转,被朝顺时针方向输送。
由上述套筒11输送的显影剂D由上述限制板30限制为一定量后,在上述显影区域16接触于上述感光体20的外周面,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此后,通过上述显影区域16的显影剂D在供给区域15的前面从上述套筒11的外周面分离,混合到由上述供给螺旋14搅拌的显影剂D。
保持于上述套筒11外周面的显影剂D中的磁性载体由上述磁铁体12的磁力稳定地保持于上述套筒11的外周面。另一方面,非磁性调色剂由静电力保持于磁性载体,该静电力通过与磁性载体的摩擦接触而施加于两者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调色剂都充分带电。这样未充分带电的调色剂在上述壳体13内部浮游,其一部分基于上述套筒11的回转,侵入到上述限制板30的下游侧。
然而,上述限制板30的下游侧由上述粉烟防止片40堵塞,所以,粉烟调色剂不会飞溅到上述壳体13的外部。
另外,由于用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支承构件50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固定端部,所以,上述支承构件50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40相对上述限制板30的剥离。即,由上述支承构件50增大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刚性,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从上述限制板30的剥离。因此,即使在弯曲的状态下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接触于上述显影辊10使用,上述粉烟防止片40也不会从上述限制板30剥离。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50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40相对上述限制板30的浮起,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自由端部的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起伏(皱纹)。这样,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沿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纵向大致均匀,可使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上的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大致均匀。因此,可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即,当在上述粉烟防止片40发生起伏时,上述粉烟防止片40相对上述显影辊10的接触压力部分地增强,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部分地变小,在具有全黑印刷等浓度大的图像的场合,发生浓度不均。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50推压上述粉烟防止片40,所以,可减少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粉烟防止片40间的上述显影辊10侧的间隙,防止上述粉体的显影剂D(主要为调色剂)堆积于该间隙。即,防止上述调色剂堆积于上述间隙、结块,落到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将图像污染。
总之,在该显影装置中,由于将上述限制板30配置在上述显影辊10上部,所以,堆积于上述限制板30的调色剂落到上述显影辊10时,存在图像被污染这样的问题,但由上述支承构件50的作用,防止调色剂在上述限制板30的堆积。另一方面,在由已有技术例示出的显影装置中,限制板处于显影辊的下部,堆积于限制板的调色剂本来不落到显影辊,没有图像被污染的问题。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50的相向面52处于比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远离上述显影辊10侧的位置,所以,上述支承构件50的相向面52不比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更朝上述显影辊10侧突出,不会对由上述限制板30限制了的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产生变化,可消除对图像的影响。
上述支承构件50的相向面52最好与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处于相同的面,可大致消除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粉烟防止片40间的上述显影辊10侧的间隙(四周被围之处),确实地防止在该间隙间堆积调色剂。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和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上述显影装置,所以,可在使用时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从上述限制板30剥离,提高耐久性。
第2实施形式
图5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2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图3)不同之处。在该第2实施形式中,上述限制板30在上述壳体13由上述螺钉60固定,粉烟防止片40A由双面胶粘带等粘接于上述限制板30,支承构件50A由双面胶粘带等粘接于上述粉烟防止片40A。
在上述粉烟防止片40A设有由上述螺钉60插通并且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大的避让孔41,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不传递到上述粉烟防止片40A。在上述支承构件50A设有由上述螺钉60插通并且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大的避让孔51,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不传递到上述支承构件50A。上述限制板30的长孔33由上述螺钉60插通并且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小。
第3实施形式
图6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3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2实施形式(图5)不同之处。在该第3实施形式中,支承构件50B具有主体部56和加强部53,该主体部56为平板状,该加强部53连设于该主体部56的上述显影辊10侧,并且具有比该主体部56大的弯曲刚性。
该加强部53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纵向)延伸。该加强部53为朝与上述限制板30相反侧折曲成L字形的折曲部54。该折曲部54的相向面52与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处于大致相同面。
该折曲部54的形状不限于L字形,也可为图7所示那样的V字形,或图8所示那样的完全折回的U字形。
按照该构成的显影装置,上述支承构件50B具有作为上述加强部53的上述折曲部54,所以,可增大上述支承构件50B在上述显影辊10侧的纵向弯曲刚性,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相对上述限制板30沿纵向大致均匀地推压。这样,上述粉烟防止片40沿纵向大致均匀地弯曲,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上的接触于上述显影剂D的压力稳定,可确实地防止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
作为上述加强部53,例如也可由具有足够弯曲刚性的那样的厚度、材料构成。
第4实施形式
图9A和图9B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4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图3)的不同之处。在该第4实施形式中,支承构件50C具有从上述螺钉60的位置延伸到(图3的)上述显影辊10侧的孔部55。
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孔部55的纵向的长度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长。该孔部55的纵向长度为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的大致3倍。
上述孔部55连通到设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螺钉60的贯通孔。上述孔部55在纵向两侧具有朝横向延伸的切口55a、55a。
这样,上述支承构件50C具有上述孔部55,所以,可防止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在上述支承构件50C中传递到上述螺钉60的上述显影辊10侧,上述支承构件50C可在上述显影辊10侧沿纵向大致均匀地推压上述粉烟防止片40。
因此,上述粉烟防止片40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沿上述片40的纵向大致均匀,可确实地防止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
另外,上述孔部55的纵向长度为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的大致3倍,上述孔部55具有上述切口55a、55a,所以,可以切实防止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在上述支承构件50C不传递到上述螺钉60的上述显影辊10侧。
而且,在上述孔部55也可没有上述切口55a、55a,另外,上述孔部55的纵向长度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长即可。
另外,上述孔部55也可不与设在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螺钉60的贯通孔连通。另外,该孔部55的形状也可为沿上述支承构件50C的纵向的I字形,或沿上述螺钉60周围的C字形。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50C如图9B所示那样,具有在上述第3实施形式(图6)中说明的上述折曲部54。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那样,上述支承构件50C的包含上述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图10A)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不含上述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图10B)一致。
即,处于上述孔部55近旁的上述折曲部54的相向面52a不比从上述孔部55离开的上述折曲部54的相向面52b更突出到上述显影辊10侧。为此,防止处于上述孔部55近旁的上述折曲部54的由相向面52a对上述粉烟防止片40的过度推压,防止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
在图11所示比较例中,支承构件50C′的孔部55′近旁的折曲部54′由折起形成时,该折曲部54′的边缘突出到上述显影辊10侧。
即,上述支承构件50C′的包含上述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中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图11)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不包含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中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参照图10B)不一致。
这样,处于上述孔部55′近旁的上述折曲部54′的相向面52a′比从上述孔部55′离开的上述折曲部54′的相向面(参照图10B的相向面52b)更朝上述显影辊10侧突出,上述相向面52a′强有力地将上述粉烟防止片40推压到上述显影辊10,在全黑印刷等浓度大的图像的场合,发生浓度不均。
图12示出另一支承构件50D,如该支承构件50D的包含上述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中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图12)与上述支承构件50D的不包含孔部55(上述螺钉60)的部分的横向截面形状中的、上述折曲部54侧的轮廓(参照图10B)一致,则上述孔部55也可在上述折曲部54角部的上述螺钉60侧。
第5实施形式
图13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5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4实施形式(图9A)的不同之处。在该第5实施形式中,粉烟防止片40B在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孔部55重合的位置具有狭缝42。
该狭缝42朝上述片40B的纵向延伸。该狭缝42的长度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孔部55的纵向长度大致相同,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足够长。
这样,由于上述粉烟防止片40B具有上述狭缝42,所以,可防止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在上述粉烟防止片40B传递到上述螺钉60的上述显影辊10侧,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B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沿上述片40B的纵向大致均匀,可更确实地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
第6实施形式
图14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6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4实施形式(图9A)的不同之处。在该第6实施形式中,粉烟防止片40C在与上述支承构件50C的上述孔部55重合的位置具有孔部43。
该孔部43朝上述片40C的纵向延伸。该孔部43的纵向长度与上述孔部55的上述支承构件50C的纵向长度大致相同,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外径足够长。
这样,由于上述粉烟防止片40C具有上述孔部43,所以,可防止上述螺钉60的紧固力在上述粉烟防止片40C传递到上述螺钉60的上述显影辊10侧,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C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沿上述片40C的纵向大致均匀,可更确实地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
第7实施形式
图15和图16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7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图3)的不同之处。在该第7实施形式中,没有上述第1实施形式(图3)的上述支承构件50,在上述壳体13由上述螺钉60固定上述限制板30,在上述限制板30依次安装间隔构件70和粉烟防止片40D。
上述间隔构件70安装于上述限制板30的下游面31,同时,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朝与上述显影剂D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述限制板30的纵向)延伸。
上述间隔构件70具有大于等于上述螺钉60从上述限制板30的下游面31突出的长度的厚度。具体地说,上述间隔构件70的厚度大于等于上述螺钉60的头部高度。
上述间隔构件70例如由合成树脂或金属板等构成。上述间隔构件70沿上述限制板30的纵向配置多个。上述间隔构件70粘贴于上述限制板30,并且使上述螺钉60位于相邻的间隔构件70间。
上述粉烟防止片40D朝上述限制板30的纵向延伸。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一端的固定端部粘接于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而且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另一端的自由端部接触于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
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与上述显影辊10相向的面(相向面72)处于比上述限制板30的上述相向面32更远离上述显影辊10侧的位置。
按照该构成的显影装置,具有间隔构件70,该间隔构件70安装于上述限制板30的下游面31,同时,具有大于等于上述螺钉60从该限制板30的下游面31突出的长度的厚度,所以,上述螺钉60不从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突出。
为此,不需要在上述粉烟防止片40D设置上述螺钉60用的孔,可在保持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均匀刚性的状态下将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粘接于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另外,可增加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粘接面积。
因此,即使在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D弯曲的状态下接触于上述显影辊10使用,也可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D从上述间隔构件70的剥离。
另外,可沿纵向使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为大致均匀的高度,可沿上述片40D的纵向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D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大致均匀,可确实地防止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
另外,上述间隔构件70的相向面72比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处于远离上述显影辊10的位置,所以,上述间隔构件70的相向面72不比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朝上述显影辊10侧突出,不在由上述限制板30限制的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产生变化,可消除对图像的影响。
上述间隔构件70的相向面72最好与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处于相同面,可大致消除上述限制板30与上述粉烟防止片40D间的上述显影辊10侧的间隙(四周被围之处),确实地防止调色剂堆积于该间隙。
第8实施形式
图17和图18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8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7实施形式(图15和图16)的不同之处。在该第8实施形式中,使用一体形成的间隔构件70A代替多个间隔构件70A,另外,该间隔构件70A在上述壳体13由上述螺钉60与上述限制板30一起紧固。
具体地说,该间隔构件70A具有沿其横向延伸的凹槽73,在该凹槽73接合上述螺钉60的头部。上述凹槽73的深度尺寸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高度尺寸大,上述螺钉60不从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突出。
按照该构成的显影装置,在上述第7实施形式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上述间隔构件70一体形成,由上述螺钉60固定于上述壳体13,所以,容易相对壳体13装拆。
第9实施形式
图19和图20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9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8实施形式(图17和图18)的不同之处。在该第9实施形式中,间隔构件70B设置凹部74代替上述凹槽73,在该凹部74接合上述螺钉60的头部。上述凹部74的深度尺寸比上述螺钉60的头部高度尺寸大,上述螺钉60不从上述间隔构件70的下游面71突出。另外,在上述凹部74的周围具有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粘接区域。
按照该构成的显影装置,除了上述第8实施形式的效果外,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粘接于上述凹部74周围的上述间隔构件70B的下游面71,可更确实地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剥离。
第10实施形式
图21示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第10实施形式。下面说明与上述第7实施形式(图15和图16)的不同之处。在该第10实施形式中,具有与上述间隔构件70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固定端部的支承构件50E。该支承构件50E为与上述第3实施形式(图6)的支承构件50B同样的构成,粘接于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下游面。
按照该构成的显影装置,在上述第7实施形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具有与上述间隔构件70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固定端部的上述支承构件50E,所以,上述支承构件50E进一步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相对上述间隔构件70的剥离。
另外,上述支承构件50E抑制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相对上述间隔构件70的浮起,防止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自由端部的上述粉烟防止片40D的起伏(皱纹)的发生。这样,可使上述粉烟防止片40D在上述显影辊10的表面10a的压接力沿上述片40D的纵向大致均匀,进一步防止图像浓度不均的发生。
上述支承构件50E的折曲部54的相向面52处于与上述限制板30的相向面32相同面或从上述显影辊10侧离开的位置即可,不会对由上述限制板30限制的上述显影剂D的层厚产生变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例如,在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虽然为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二成分显影剂,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使用仅含调色剂的所谓一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在具有多个显影装置的彩色串联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适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
本发明如以上那样进行了记载,但是,本发明显然可按许多方法变更。这样的变更不认为从本发明精神和范围脱离,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的那样的改良全部包含于下面的技术方案内。

Claims (5)

1.一种显影装置,具有壳体、显影剂承载体、限制板、螺钉、间隔构件、及粉烟防止片;
该壳体具有开口部;
该显影剂承载体位于该壳体的开口部,同时,将处于该壳体内的作为粉体的显影剂承载于表面进行输送;
该限制板为了限制该显影剂承载体表面上的上述显影剂的层厚,使端部接近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地安装于上述壳体,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螺钉将该限制板固定于上述壳体;
该间隔构件安装在上述限制板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同时,具有大于等于从该限制板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突出的上述螺钉长度的厚度,而且,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该粉烟防止片在上述间隔构件的、关于上述显影剂输送方向处于下游侧的面上粘接一端的固定端部,而且,使另一端的自由端部接触于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构件的与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相向的面,处于与上述限制板的面向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面相同的面,或处于远离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与上述间隔构件一起夹住上述粉烟防止片的固定端部,同时,在上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朝与上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4.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0101687287A 2005-07-26 2006-07-25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807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5804 2005-07-26
JP2005215804A JP4315135B2 (ja) 2005-07-26 2005-07-26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74686A Division CN1904757B (zh) 2005-07-26 2006-07-25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7031A true CN101807031A (zh) 2010-08-18
CN101807031B CN101807031B (zh) 2012-05-30

Family

ID=3767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74686A Active CN1904757B (zh) 2005-07-26 2006-07-25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0101687287A Active CN101807031B (zh) 2005-07-26 2006-07-25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74686A Active CN1904757B (zh) 2005-07-26 2006-07-25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51744B2 (zh)
JP (1) JP4315135B2 (zh)
CN (2) CN1904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7552B2 (ja) * 2008-03-18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現像剤規制部材のネジ止め方法
KR20090104263A (ko) * 2008-03-31 2009-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현상기
JP5527984B2 (ja) * 2009-02-16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3652U (zh) 1979-01-12 1980-07-19
US4615608A (en) * 1983-10-31 1986-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S62278578A (ja) * 1986-05-26 1987-12-03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
US5081504A (en) * 1988-12-28 1992-01-1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um cleaning unit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3568819B2 (ja) 1999-04-01 2004-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760978B2 (ja) 1999-11-09 2006-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2023489A (ja) 2000-07-03 2002-01-2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2147A (ja) 2001-11-27 2003-06-06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86415B2 (ja) 2002-03-08 2006-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2978B2 (ja) * 2003-10-07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20932B1 (ko) * 2003-11-24 2005-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토너층 규제 블레이드 및 이를 채용한현상유닛
JP4372108B2 (ja) * 2006-02-02 2009-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15135B2 (ja) 2009-08-19
JP2007033768A (ja) 2007-02-08
CN1904757A (zh) 2007-01-31
CN101807031B (zh) 2012-05-30
US7751744B2 (en) 2010-07-06
US20070025757A1 (en) 2007-02-01
CN1904757B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0530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904001B2 (en)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veyor members, a supply part, and a discharge part
CN103869661A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935770B2 (ja)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12712C (zh)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904757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831175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guid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991620A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显影盒和用于保护光敏介质的盖
JP4620979B2 (ja) 現像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885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31170B2 (en) Dual-purpose surface-treating blade assembly
US90314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e unit, and plural detachable units
JP2010091798A (ja)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796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34119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1384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toner recovery tra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25267B2 (en) Cleaner assembly for removing waste toner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0589040C (zh) 色粉补给装置及使用该色粉补给装置的显影装置
JP2000019840A (ja) 現像装置ならびに現像機構を有する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41636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器
JP455645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2192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2275787A1 (en) Liquid development apparatus
JPH0635242Y2 (ja) 現像装置
JP2005257815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