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389A -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389A
CN101470389A CNA2009100020413A CN200910002041A CN101470389A CN 101470389 A CN101470389 A CN 101470389A CN A2009100020413 A CNA2009100020413 A CN A2009100020413A CN 200910002041 A CN200910002041 A CN 200910002041A CN 101470389 A CN101470389 A CN 101470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parts
spiral
transports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20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0389B (zh
Inventor
细川浩
永井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508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558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体积大,使得向显影辊51Y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从上部接受调色剂补给的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在设有两个显影剂搅拌运送螺旋及两个显影剂收纳部的显影装置中,能防止因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引起的背景污脏以及调色剂飞散,能防止发生图像上的“运送部件螺距不匀”现象。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申请号为200510126880.8、申请日为2005年11月25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process cartridge)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下结构的双组分显影装置为人们所公知:设有二根运送螺旋,作为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所述二根运送螺旋之中,某一根运送螺旋的上方配置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
作为这种显影装置,可以列举例如特开2004-077554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参照图1-图3,说明该显影装置。
在显影装置5内,设有第一运送螺旋55及第二运送螺旋56,在第一运送螺旋55的斜上方配置显影辊51。第一运送螺旋55及第二运送螺旋56大致呈相同形状,体积及运送速度也大致相等,单位时间的显影剂运送量也大致相等。在显影装置5内,在第一运送螺旋55和第二运送螺旋56之间,设有分隔壁59,形成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及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
在第二运送螺旋56的上方设有调色剂补给口61,根据需要补给调色剂。分隔壁59的两端为开口部,第一运送螺旋55及第二运送螺旋56沿逆方向运送显影剂,显影剂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及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循环,进行运送。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容积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的容积大致相等。第一运送螺旋55及第二运送螺旋56的运送量大致相等,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显影剂高度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的显影剂高度大致相等。
在显影装置5内,通过显影辊51汲取第一运送螺旋55侧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显影剂。为了确保稳定的汲取量,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显影剂高度需要达到某种程度,如图1所示,较好的是,显影剂堆积到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的上部。
但是,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显影剂高度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的显影剂高度大致相等。因此,当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处于显影剂堆积到容器上部状态时,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也处于显影剂堆积到容器上部状态。这样,若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处于显影剂堆积到容器上部状态,则第二运送螺旋56处于埋于显影剂中状态。若第二运送螺旋56处于埋于显影剂中状态,则第二运送螺旋56的叶片部难以实行对显影剂上部的搅拌。若在这种状态下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的上方补给调色剂,调色剂沿着显影剂上面滑移,在没有充分搅拌状态下,移送到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搅拌不充分的显影剂处于带电量不足状态,若将其用于显影,会发生背景污脏,或在显影位置发生调色剂飞散等。
如图3所示,通过减少显影装置5内的显影剂量,使得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的显影剂量较少,处于较低位置,能防止发生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引起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但是,若减少显影剂量,使得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内的显影剂量较少,则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内的显影剂量也减少,通过显影辊51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成为不稳定。具体地说,由于显影剂处于较低位置,第一运送螺旋55的叶片的上部高出显影剂上面,若叶片上部处于高出显影剂上面状态,则受叶片部推压部分的显影剂位置变高,叶片部背侧的显影剂位置变低。这样,在叶片部前后,显影辊51的显影剂汲取量发生差异,显影辊51上的显影剂载置量产生不匀。该显影辊51上的显影剂载置量不匀引起被称为“运送螺距(screw pitch)不匀”的异常图像。
所述“运送螺距不匀”现象并不局限于显影剂运送部件为运送螺旋场合,若是通过回转运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运送部件,也存在该“运送螺距不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显影装置,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设有两个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两个显影剂收纳部的显影装置中,能防止因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引起的背景污脏以及调色剂飞散,能防止发生图像上的“运送部件螺距不匀”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置体,载置显影剂;
显影剂收纳部,收纳显影剂,设有开口部;
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通过回转,搅拌运送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将显影剂供给所述显影剂载置体;
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通过回转,搅拌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朝着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方向相反方向运送显影剂;
分隔壁,位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和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之间,在沿着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或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回转轴方向两端部,成为显影剂能通过的开口部;
其中,该分隔壁分隔的空间之中,设有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空间内的显影剂高度比设有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空间内的显影剂高度高。
(2)在(1)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体积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体积大。
(3)在(2)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轴径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轴径大。
(4)在(2)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厚。
(5)在(2)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设有若干叶片,所述若干叶片具有相同节距,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数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多。
(6)在(1)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速度慢。
(7)在(6)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的节距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的节距小。
(8)在(6)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开有切口。
(9)在(6)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平行的板状部件。
(10)一种处理卡盒,至少包括:
像载置体;
显影手段,对所述像载置体上的潜像显影;
将所述像载置体及显影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1)-(9)中任一个的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手段。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充电手段,使得像载置体表面带电;
潜像形成手段,用于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手段,对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使其成为调色剂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1)-(9)中任一个的显影装置或所述(10)的处理卡盒,作为所述显影手段。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向显影剂载置体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高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即使为了使得显影剂载置体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也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再有,第二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因此,第二运送螺旋的上部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中的显影剂能充分地得到搅拌,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为起因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显影装置的第一问题点的图;
图2是以往的显影装置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显影装置的第二问题点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5表示该打印机的Y用处理卡盒以及周围的放大构成图;
图6表示从该打印机的调色剂瓶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补给装置立体图;
图7表示该打印机的Y用显影装置的沿感光体轴向的垂直面截面图;
图8表示该打印机的Y用显影装置的卸下上部盖的立体图;
图9表示从图8所示显影装置卸下显影辊及框架部件的立体图;
图10表示该打印机的Y用显影装置的用于说明显影剂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变型例1涉及的Y用显影装置的用于说明显影剂状态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两运送螺旋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变型例2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形态及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形态1
下面,说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记为“打印机”)100,作为本发明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形态一例。关于成像部,以处理卡盒进行说明。
先说明打印机100的基本构成,图4是打印机100的概略构成图,在图4中,打印机100设有四个处理卡盒6Y,6M,6C,6K,分别用于生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像。在本发明中,所添加符号Y表示黄色,C表示青色,M表示品红色,K表示黑色。所述四个处理卡盒6Y,6M,6C,6K仅仅图像形成物质的色不同,其他构成相同,达到寿命时进行更换。
以用于生成Y调色剂像的处理卡盒6Y为例,如图5所示,其设有鼓状的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Y,清洁装置2Y,消电装置(没有图示),充电装置4Y,显影装置5Y等。该处理卡盒可相对打印机100本体装卸,能更换消耗零部件。
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感光体1Y按图中顺时钟方向回转,所述充电装置4Y使得感光体1Y表面均一带电。通过激光L对所述均一带电的感光体1Y表面进行曝光扫描,形成Y用静电潜像。再通过使用Y调色剂的显影装置5Y,使得所述Y用静电潜像显影。接着,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上。经中间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1Y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2Y除去。消电装置对清洁后的感光体1Y的残留电荷进行消电。通过消电后,感光体1Y的表面被初始化,备作此后形成图像。其他处理卡盒6M,6C,6K也同样,分别在感光体1M,1C,1K上形成M,C,K调色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上。
在处理卡盒6Y,6M,6C,6K下方,配置曝光装置7。作为潜像形成手段的曝光装置7将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在所述处理卡盒6Y,6M,6C,6K的各感光体上,进行曝光。通过该曝光,在感光体1Y,1M,1C,1K上形成Y,M,C,K用静电潜像。在曝光装置7中,马达驱动多面镜回转,将发自光源的激光L一边扫描一边通过若干光学透镜及反光镜照射到感光体上。
在曝光装置7的下侧及右侧,配置包括纸收纳盒26,供纸辊27及一对定位辊28的供纸手段。纸收纳盒26收纳着多张叠置的作为纪录介质的转印纸P,供纸辊27与最上面的转印纸P相接。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供纸辊27以逆时钟方向回转,最上面的转印纸P向一对定位辊28的辊之间供纸,定位辊28夹持该转印纸P,暂时停止回转。然后,在合适时间将转印纸P送向二次转印夹持部。在所述供纸手段中,运送手段由供纸辊27和一对定位辊28组合构成。该运送手段将转印纸P从纸收纳盒26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处理卡盒6Y,6M,6C,6K的上方,配置中间转印组件15,该中间转印组件15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8,其为环形带。该中间转印组件15除中间转印带8之外,还设有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清洁装置10,二次转印背撑辊12,清洁背撑辊13,张力辊14等。中间转印带8由所述二次转印背撑辊12,清洁背撑辊13,张力辊14张架着,该三个辊之中,至少有一个辊为驱动辊,通过其驱动回转使得中间转印带8按图中逆时钟方向移动。
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分别和感光体1Y,1M,1C,1K相配合,夹持所述中间转印带8,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中间转印带8的背面(环形带的内周面)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例如正的转印偏压。除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的辊全部接地。中间转印带8在顺序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的过程中,感光体1Y,1M,1C,1K上的Y,M,C,K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上,这称为“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四色叠合调色剂像(以下简记为“四色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背撑辊12和二次转印辊19之间,夹持中间转印带8,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在该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到转印纸P上。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中间转印带8附着有没有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0清洁该转印残留调色剂。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纸P被夹持在表面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19之间,转印纸P被运向定影装置20。从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装置20的辊之间,受到热和压力,四色调色剂像得到定影。此后,转印纸P经一对排纸辊29,排向机外。在打印机本体上面形成码放部30,经排纸辊29排向机外的转印纸P顺序叠置在该码放部30上。
在图1中,在中间转印组件15和所述码放部30之间,配置瓶收纳器31。该瓶收纳器31收纳作为调色剂收纳容器的调色剂瓶32Y,32M,32C,32K,用于分别收纳调色剂Y,M,C,K。调色剂瓶32Y,32M,32C,32K在所述瓶收纳器31中按从上到下顺序配置。调色剂瓶32Y,32M,32C,32K内的调色剂Y,M,C,K通过调色剂补给装置补给处理卡盒6Y,6M,6C,6K中的显影装置。调色剂瓶32Y,32M,32C,32K和处理卡盒6Y,6M,6C,6K各自独立,可相对打印机100本体装卸。
图6表示从该打印机的调色剂瓶32Y向显影装置5Y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0Y的立体图。在打印机100本体中,在调色剂瓶32Y的设置位置的下方,设有将调色剂瓶32Y内的黄色调色剂供给显影装置5Y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0Y。图6中仅表示处理卡盒6Y的显影装置5Y的部分。处理卡盒6Y按图中箭头α方向滑动,设置到打印机100本体中。运送管43Y将调色剂运送到显影装置5Y,运送管43Y的前端和显影装置5Y的调色剂补给部58Y连接。
充填在调色剂瓶32Y内的新调色剂补给到调色剂补给装置40Y的调色剂料斗部48Y。调色剂检测手段(没有图示)设在显影装置5Y内,当通过该调色剂检测手段判断显影装置5Y内的调色剂浓度低时,储存在调色剂料斗部48Y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5Y补给。向显影装置5Y补给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料斗部48Y通过运送管43Y,从运送管43Y的开口部45Y供给显影装置侧的调色剂补给口61Y。
下面,说明处理卡盒6Y内的显影装置5Y的构成。图7表示从感光体轴向看显影装置5Y的放大截面图,图8表示该打印机的显影装置5Y的卸下上部盖70Y状态的立体图,图9表示从图8所示状态卸下显影辊51Y及框架部件71Y的立体图。
在显影装置5Y中,从其壳体开口局部露出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51Y。该显影辊51Y由作为磁场发生手段的磁辊以及显影套构成,所述磁辊设有5块磁铁P1,P2,P3,P4,P5,所述显影套绕着所述磁铁同轴回转。在磁铁P1,P2,P3,P4,P5中,磁铁P3,P4被设置为产生同极性的磁场,其他相邻磁铁被设置为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沿着显影套表面移动方向,在磁铁P5的下游侧的对向位置,设有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52Y,用于限制显影剂的层厚。
在显影辊51Y的下方,设有用于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通过分隔壁59Y分隔为位于显影辊51Y侧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以及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中,设有作为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第一运送螺旋55Y,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中,设有作为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第二运送螺旋56Y。第一运送螺旋55Y和第二运送螺旋56Y呈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的螺旋形状。
在显影辊51Y和第一运送螺旋55Y之间,设有框架部件71Y,其上设有连通口72Y,用于通过显影剂。分隔显影剂收纳部的分隔壁59Y在显影剂收纳部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开口部59Ya及第二开口部59Yb,显影剂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59Ya及第二开口部59Yb。
在本实施形态1的显影装置5Y中,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不包含载体的单组分显影剂。
在显影装置5Y中,预先将调色剂和载体收纳在内部作为显影剂,因显影消耗调色剂,如图6所示,从作为调色剂收纳容器的调色剂瓶32Y向显影装置5Y补给调色剂。
下面说明显影装置5Y的动作。
从调色剂瓶32Y向显影装置5Y补给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61Y(图8,图9中虚线所示)补给到显影装置5Y内。补给到显影装置5Y的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调色剂通过第二运送螺旋56Y与载体一起被搅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一边被第二运送螺旋56Y搅拌,一边朝着图示箭头B方向被运送。受第二运送螺旋56Y运送,到达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端部的显影剂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移向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一边被第一运送螺旋55Y搅拌,一边朝着图示箭头A方向被运送,到达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端部,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移向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这样,显影剂通过第一运送螺旋55Y及第二运送螺旋56Y在显影装置5Y内循环。
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受第一运送螺旋55Y搅拌·运送的显影剂之中,靠近显影辊51Y的显影剂载置在显影辊51Y上。显影剂中的载体受磁辊中磁铁P4或P5产生的磁力吸附,载置到显影辊51Y上。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被搅拌,带与载体逆极性的电,调色剂和载体之间作用有静电力,和载体一起载置到显影辊51Y上。载置到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刮板52Y和显影辊51Y表面之间的间隙(刮板间隙),层厚被限制。层厚被限制的显影剂被运向对着感光体1的显影区域,由于受磁辊中磁铁P1产生的磁力影响,在显影辊51Y上成为穗立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显影辊51Y的表面在显影区域,以比感光体1Y表面快的线速度朝着同方向移动。穗立在显影辊51Y上的载体一边滑擦感光体1Y的表面,一边将附着在载体表面的调色剂供给感光体1Y的表面。这时,通过电源(没有图示)向显影辊51Y施加显影偏压,这样,在显影区域形成显影电场。在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和显影辊51Y之间,作用有使得显影辊51Y上的调色剂移向静电潜像侧的静电力。因此,显影辊51Y上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上。通过所述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上,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对应色的调色剂像。
在本实施形态中,显影辊51Y通过离合器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该离合器,可以暂时停止显影辊51Y回转。
在参照图1,图2,图3说明的以往的显影装置5中,难以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难以防止发生“螺距不匀”现象。
显影装置5包括形成显影剂收纳部的壳体以及从上方起着盖作用的壳体,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侧的两壳体的交界处与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侧相比,处于低的位置。在这种显影装置5中,为了防止发生“螺距不匀”现象,若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中显影剂成为塞满状态,则会从两壳体的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侧的交界处的间隙,泄漏显影剂,发生显影剂飞散。
再有,为了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都处于显影剂塞满到上部状态,需要预先将包含多量载体的显影剂充填到显影装置内。并且,显影剂塞满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状态下,作用在第二运送螺旋56Y上的转矩大,使得该第二运送螺旋56Y回转的马达及齿轮必须承受该大转矩。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
这样,与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相比,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大,图10表示从轴向看使用这样两个运送螺旋的显影装置5Y的截面图。由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如果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如图10所示,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
这样,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也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
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由于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成为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的状态,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显影剂得到充分搅拌,能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这样,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用于显影而引起的图像背景污脏,防止发生在显影位置的调色剂的飞散。
另外,能防止因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显影剂塞满为起因的显影剂从壳体间隙泄漏飞散。
再有,与以往相比,能减少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量,能抑制第二运送螺旋56Y的回转转矩的上升。由于减少了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量,能降低成本。
将显影装置5Y设置到打印机100本体的初始,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显影剂的高度大致相同。由于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能收纳显影剂的容积小,因此,显影剂量少。
接着,若高度相同,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比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多,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量增加。若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量增加,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也增加。在单位时间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和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大致相等状态下,两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量稳定。这样,若显影剂量稳定,成为图10所示状态。
若第一运送螺旋55Y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显影剂运送量差很大,则在第一运送螺旋55Y运送的始点,即第一开口部59Ya附近出现显影剂滞留,在显影装置端部一时显影剂量增加,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若在显影装置端部,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则显影剂会进入显影辊51Y的端部和显影装置5Y的壳体部件之间的间隙,对显影辊51Y产生制动,或显影剂向外部泄漏。但是,在显影装置5Y中设有框架部件71Y,其具有连通口72Y,成为塞满第一开口部59Ya的上部的状态。这样,即使在显影装置端部一时显影剂量增多,显影剂高度增高,也能防止显影剂到达显影辊51Y的端部。
实施例1
下面说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1。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a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大,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具体地说,使用轴径为7.0mm的螺旋部件作为第一运送螺旋55Ya,使用轴径为5.0mm的螺旋部件作为第二运送螺旋56Y。除了轴径不同之外,其他如叶片的螺距宽,螺旋的回转速度等,两者相同。
本发明人将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设为5.0mm,6.0mm,7.0mm,8.0mm四种,进行比较研究。相对以往的轴径5.0mm,当将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设为6.0mm,7.0mm时,发生“螺距不匀”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将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轴径设为8.0mm时,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量过多,螺旋回转受到制动。进一步比较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轴径设为6.0mm,7.0mm时的状况,发现采用7.0mm时更好,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设为7.0mm。
如上所述,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大,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实施例2
下面说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2。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b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b的叶片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b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除了叶片厚度不同之外,其他如轴径,叶片的螺距宽等,两者相同。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b的叶片厚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b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实施例3
下面说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3。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c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c的叶片数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c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具体地说,第二运送螺旋56Y为一叶片卷绕在轴部的形状,第一运送螺旋55Yc为二叶片卷绕在轴部的形状。除了叶片数不同之外,其他如轴径大小,叶片的螺距宽,叶片厚度等,两者相同。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c的叶片数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c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1-3中,对使用黄色的显影装置5Y进行了说明,使用其他色的显影装置5M,5C,5K,除了调色剂色不同以外,其他与显影装置5Y相同。因此,在上述实施例1-3中说明的运送螺旋也能适用于显影装置5M,5C,5K。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形态1的显影装置5Y,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向显影辊51Y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从上部接受调色剂补给的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也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再有,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因此,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中的显影剂能充分地得到搅拌,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这样,通过使用显影装置5Y,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为起因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能防止因显影剂塞满为起因的显影剂从间隙飞散,能防止发生异常图像,防止机内污脏。由于能防止机内污脏,更换消耗品时不会污脏操作者手,防止更换消耗品时给与操作者不快感。
与以往相比,能减少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量,能减轻第二运送螺旋56Y的回转转矩,减少驱动部的磨耗。这样,装置故障少,装置寿命延长。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a的轴径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大,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b的叶片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c的叶片数比第二运送螺旋56Y多,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
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提高第一运送螺旋55Y的强度。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截面积比以往大,因回转引起的振动少,能提高摆动精度。
显影装置5Y至少与感光体1Y一起,构成处理卡盒6Y,能相对打印机100本体装卸,能实现一次性更换消耗零件。这样,能提供处理卡盒,其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为起因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打印机100设有显影装置5Y,5M,5C,5K,这样,能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为起因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变型例1
在实施形态1中,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由于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如图10所示,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作为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结构。
下面,说明变型例1的结构,其通过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的容积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容积小,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
图14表示本发明变型例1涉及的从轴向看显影装置5Y的运送螺旋的截面图。如图14所示,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的容积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容积小。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a的容积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容积小,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a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也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
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a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由于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成为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的状态,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显影剂得到充分搅拌,能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
这样,在上述变型例1的显影装置5Y中,与上述实施形态1同样,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用于显影而引起的图像背景污脏,防止发生在显影位置的调色剂的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实施形态2
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由于收纳显影剂的空间狭小,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如图10所示,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
为了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也可以采用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慢的方法。
下面,说明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慢的结构,作为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2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形态1相同,显影装置内的运送螺旋形状不同,与实施形态1的相同点说明省略,仅说明不同点。
将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慢的显影装置5Y设置到打印机100本体的初始,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和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显影剂的高度大致相同,显影剂量也大致相同。
在这种状态下,若驱动显影装置5Y,由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比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多,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量增加。若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量增加,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单位时间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增加。
在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比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多的状态下,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的显影剂减少,单位时间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减少。在单位时间通过第二开口部59Yb的显影剂量和单位时间通过第一开口部59Ya的显影剂量大致相等状态下,两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量稳定。这样,若显影剂量稳定,成为图10所示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位置高,与实施形态1相同,成为图10所示状态。这样,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也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
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由于不会成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处于塞满直到收纳部上部状态,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成为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的状态,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显影剂得到充分搅拌,能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
实施例4
下面说明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的第一种具体结构,作为实施例4。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d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d的卷绕在轴部上的叶片的螺距宽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狭。若使得运送螺旋的螺距宽度狭,则运送螺旋回转一周期间运送显影剂的距离变短。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d和第二运送螺旋56Y以相同回转速度回转场合,第一运送螺旋55Yd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运送螺旋55Y的叶片的螺距宽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狭,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实施例5
下面说明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的第二种具体结构,作为实施例5。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e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e的叶片部设有切口91。由于在运送螺旋上设置切口,受运送螺旋叶片部推压、沿运送螺旋轴向移动的显影剂的一部分在切口处遗落,运送效率降低。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e和第二运送螺旋56Y以相同回转速度回转场合,第一运送螺旋55Ye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运送螺旋55Ye的叶片部设置切口91,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实施例6
下面说明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的第三种具体结构,作为实施例6。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f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立体图。如图17所示,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f的轴部上设有肋板92,其是与轴向平行的板状部件。由于在运送螺旋上设置该肋板92,对受运送螺旋叶片部推压、沿运送螺旋轴向移动的显影剂产生阻力,运送效率降低。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f和第二运送螺旋56Y以相同回转速度回转场合,第一运送螺旋55Yf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如上所述,通过在运送螺旋上设置该肋板92,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如图10所示,与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相比,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能防止生成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防止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4-6中,对使用黄色的显影装置5Y进行了说明,使用其他色的显影装置5M,5C,5K,除了调色剂色不同以外,其他与显影装置5Y相同。因此,在上述实施例4-6中说明的运送螺旋也能适用于显影装置5M,5C,5K。
上述实施例4,6的结构不仅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慢,而且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体积比第二运送螺旋56Y体积大,这样,也能得到与实施形态1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实施形态2的显影装置5Y,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慢,向显影辊51Y供给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从上部接受调色剂补给的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这样,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也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再有,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因此,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中的显影剂能充分地得到搅拌,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这样,通过使用显影装置5Y,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为起因的背景污脏或调色剂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d的叶片的螺距宽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狭,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e的叶片部设置切口91,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通过使得用于显影装置5Y的第一运送螺旋55Yf的轴部上设置肋板92,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即使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由于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慢,因此,能减少施加到第一运送螺旋55Y上的负荷。
变型例2
在实施形态2中,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运送速度慢,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慢。由于显影剂移动速度慢,显影剂高度位置变高,如图10所示,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作为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慢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结构。
下面,说明变型例2的结构,其通过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设置用于抑制运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运送抑制部件53Yb,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移动速度慢。
图18表示本发明变型例2涉及的从上方看显影装置5Y的截面图。如图18所示,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设置用于抑制运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运送抑制部件53Yb。显影剂运送抑制部件53Yb为聚乙烯等树脂构成的软薄膜状部件。由于显影剂运送抑制部件53Yb软,易变形,与第一运送螺旋55Y接触,容易变形,不会妨害第一运送螺旋55Y的回转。而对显影剂粒子移动有某种程度的妨害,降低显影剂的运送效率。因此,第一运送螺旋55Y和第二运送螺旋56Y以相同速度回转场合,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的运送速度慢。
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设置用于抑制运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运送抑制部件53Yb,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慢。如图10所示,能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
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成为图10所示状态,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也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
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再有,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因此,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中的显影剂能充分地得到搅拌,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
这样,在上述变型例2的显影装置5Y中,与上述实施形态2同样,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用于显影而引起的图像背景污脏,防止发生在显影位置的调色剂的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变型例3
作为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运送速度慢的构成,可以通过减慢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实现。当第一运送螺旋55Y和第二运送螺旋56Y的驱动源为一个马达场合,可以例如改变两个运送螺旋的传动齿轮齿数比实现。当第一运送螺旋55Y和第二运送螺旋56Y分别设有驱动马达场合,可以例如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驱动马达回转数慢实现。
在这种构成中,由于仅仅使得两运送螺旋的回转速度不同,两个运送螺旋的形状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通过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回转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慢,能使得第一运送螺旋55Y的运送速度比第二运送螺旋56Y慢。如图10所示,能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
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成为图10所示状态,即使为了使得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也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
通过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显影辊51Y汲取显影剂的汲取量稳定,能防止图像上产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再有,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不会塞满到收纳部的上部,因此,第二运送螺旋56Y的上部从显影剂表面露出,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中的显影剂能充分地得到搅拌,防止发生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
这样,在上述变型例3的显影装置5Y中,与上述实施形态2同样,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用于显影而引起的图像背景污脏,防止发生在显影位置的调色剂的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如上述实施形态1及实施形态2的显影装置所示,使得第一显影剂收纳部53Y内的显影剂高度比第二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显影剂高度高,是通过两运送螺旋的体积差或运送速度差产生的。作为螺旋以外的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可以使用例如树脂制或金属制的运送线圈。使用运送线圈场合,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旋的运送线圈可以通过使其线径粗,回转速度慢,达到运送速度慢。还可以使得其线圈节距小。对于用钎焊等具有轴心的运送线圈,可以采用使得轴心粗等方法。若使用这种运送线圈的显影装置,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2同样,能防止因带电量不足的显影剂用于显影而引起的图像背景污脏,防止发生在显影位置的调色剂的飞散,防止图像上发生“运送螺距不匀”现象。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由中间转印带构成的转印材上,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直接将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场合,记录媒体构成转印材,在该转印材上转印分别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色互异的调色剂像。
再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列举了设有四个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只设有一个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处理卡盒中包含像载置体,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包含像载置体,而仅包含显影装置。这种场合,像载置体可收纳在其它单元里,能相对装置本体装卸。

Claims (12)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置体,载置显影剂;
显影剂收纳部,收纳显影剂,设有开口部;
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通过回转,搅拌运送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将显影剂供给所述显影剂载置体;
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通过回转,搅拌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朝着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方向相反方向运送显影剂;
分隔壁,位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和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之间,在沿着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或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回转轴方向两端部,成为显影剂能通过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分隔壁分隔的空间之中,设有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空间内的显影剂高度比设有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空间内的显影剂高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体积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体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轴径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轴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厚。
6.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设有若干叶片,所述若干叶片具有相同节距,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数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多。
7.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及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由轴部及叶片部构成,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速度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显影剂运送速度慢。
8.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的节距比第二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的节距小。
9.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叶片部开有切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显影剂搅拌运送部件的轴部平行的板状部件。
11.一种处理卡盒,至少包括:
像载置体;
显影手段,对所述像载置体上的潜像显影;
将所述像载置体及显影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作为所述显影手段。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充电手段,使得像载置体表面带电;
潜像形成手段,用于在所述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手段,对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使其成为调色剂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或所述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处理卡盒,作为所述显影手段。
CN2009100020413A 2004-11-26 2005-11-25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70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1895/04 2004-11-26
JP2004341895 2004-11-26
JP2005250836A JP4755867B2 (ja) 2004-11-26 2005-08-31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50836/05 2005-08-3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8808A Division CN100465809C (zh) 2004-11-26 2005-11-25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389A true CN101470389A (zh) 2009-07-01
CN101470389B CN101470389B (zh) 2011-07-27

Family

ID=3677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0413A Active CN101470389B (zh) 2004-11-26 2005-11-25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5101268808A Active CN100465809C (zh) 2004-11-26 2005-11-25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8808A Active CN100465809C (zh) 2004-11-26 2005-11-25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4703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573B2 (ja) * 2013-03-22 2016-05-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1151B2 (ja) * 2018-07-12 2022-09-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2998A (ja) * 1994-09-09 1996-03-2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501428B2 (ja) * 1994-12-16 2004-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819145A (en) * 1995-07-31 1998-10-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for forming a uniform toner layer on a developing roller
JPH10207201A (ja) * 1997-01-23 1998-08-07 Ricoh Co Ltd 二成分現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5809C (zh) 2009-03-04
CN101470389B (zh) 2011-07-27
CN1782914A (zh) 200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586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7845A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7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0105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waste toner conveying device incorporated in same
JP2007193289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57760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8046240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721B2 (ja) 廃棄粉体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333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8621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89B (zh) 显影装置,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03206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GB2558208A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3359171B2 (ja) 現像装置
JP38401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49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601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2810A (ja)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2764A (ja) 補給トナーの混合撹拌方法、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423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5507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4389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H08292633A (ja) 乾式現像装置
JP201400637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5096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