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9076B -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9076B
CN103859076B CN201410112721.1A CN201410112721A CN103859076B CN 103859076 B CN103859076 B CN 103859076B CN 201410112721 A CN201410112721 A CN 201410112721A CN 103859076 B CN103859076 B CN 103859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leaves
young crops
green grass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27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9076A (zh
Inventor
陈春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ANJIANG YUANYUA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ANJIANG YUANYU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ANJIANG YUANYUA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ANJIANG YUANYU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127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9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9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9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9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9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摘金萱鲜叶→萎凋→做青→发酵→揉捻→干燥→成品;所述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25℃,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0-70%,摇青机转速控制在50-80r/min,摇动的时间为60-200min;所述发酵,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15-25℃,环境相对湿度60-70%,摊放的厚度为2-5cm,时间为12-24h。本方法以金萱鲜叶为原料,综合了乌龙茶和红茶的制作方法,所制得的茶叶既具有乌龙茶的韵味,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口感清爽醇厚,甘甜幽香。

Description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分类主要有红、绿、黄、黑、青、白等六类,不同的茶类其加工方法有所不同,除凉青、干燥各茶类都需要外,其它工序各有不同。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它的制作工序为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用制出的茶叶泡茶,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绿茶是不发酵的茶类,需要经过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用制出的茶叶泡茶,水色和叶底均为绿色;黄茶属轻发酵的茶类,经过鲜叶——杀青——揉捻——沤堆——干燥五道工序制出的茶叶,用制出的茶叶泡茶,水色和叶底均为黄色;青茶以乌龙茶为代表,青茶需要经过晒青、做青、杀青等工序制作而成,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黑茶属全发酵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工序加工而成;白茶属轻微发酵茶,需要经过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在六大茶类中,红茶具有红汤红叶、香气甜醇等品质特点;乌龙茶具有香气馥郁、带有各种花果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强等品质特点。
侗茶为申请人产品的一种类别,主要是以金萱茶鲜叶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的,金萱鲜叶产自台湾南部,嘉义县,南投县境内,是以硬枝红心作父本,台农八号作母本,人工培育而成的第一代。试验所的代号为2027,也就是茶改场成功育种的排列顺序第12号。目前金萱的种植面积,仅次于青心乌龙,占全台湾第二,位于海拔1600公尺以下的茶区多有栽植。金萱茶树型横张,叶厚呈椭圆形,叶色浓绿富光泽,幼苗绿中带紫,密生茸毛,金萱茶叶子肥厚、鲜嫩,茶叶色泽翠绿有光泽,滋味清纯滑润,带有淡淡奶香及花香,风味独特。
当前的茶类研究中,融合红茶和乌龙茶工序制备出的新茶,我们查到如下公开文献:
1、申请号:00130895.5,发明名称:乌龙红茶制作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采摘茶树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揉切→发酵→干燥→精制。该发明制成的产品具有乌龙茶花香鲜灵持久,又有红茶鲜爽浓强的滋味冲奶茶香味极佳的特点,加奶后汤色棕红或玫瑰红,芳香味浓爽,冷、热茶汤均能口齿留香。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遇到没有太阳晒青时就缺乏香味或香味不足,对天气的依赖性较大,生产产量、进度不能把握。
2、申请号:201210323070.1,发明名称: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烘香→揉捻→发酵→烘干→成品。该发明采用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制作,融合了乌龙茶做青工艺与红茶发酵工艺而形成风味独特的茶叶新品,集红茶的甘醇与乌龙茶的花果香于一体,色泽墨绿、汤色红亮透明、花香显露、口感甘滑、回味幽长、持久耐泡。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揉捻后再发醇容易产生杂味和酸味。
3、申请号:201210435293.7,发明名称:一种颗粒型乌龙红茶的制作方法,采用乌龙茶鲜叶作为原料,通过红茶加工步骤制成,包括选料→萎凋与做青→揉捻→发酵→初干→压制成型→足干等制作步骤。该发明制作方法是将乌龙茶做青工艺与红茶的制作方法相结合,并将红茶压制成颗粒型茶叶,这种颗粒型红茶不仅更好的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并且在茶叶压缩包装中不会被碾碎,大大降低了包装、运输的茶叶损耗度。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压成颗粒型工艺过程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及改变茶的本味。
4、申请号:201010293221.4,发明名称:铁观音红茶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铁观音鲜叶→晒青→晾青→摇青→全发酵→揉捻→烘焙→成品,所述摇青是将晾青后的茶叶置入摇青机连续摇动,摇青时间为30-40min,所述烘焙分为三个阶段,先将温度控制在60-70℃,烘焙20-30min,然后将温度控制在80-90℃,烘焙80-90min,接着再将温度控制在90-110℃,烘焙230-240min。该发明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其将铁观音制作方法和红茶制作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兼具铁观音和红茶特性品质的优质茶叶;该发明的摇青时间较长,茶叶熟化更彻底;另外,该发明制作的成茶的茶汤颜色较红,呈深红色。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产品做汤色、口感与浓香型铁观音、陈年铁观音和大红袍不容易分别。
5、申请号:201010125929.9,发明名称: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原料采摘、晾青;(2)经下午4~6点的太阳光晒茶叶;(3)将茶叶冷却、摇青、摊晾;(4)待叶片青色消退、花香略显时揉捻;(5)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直至茶叶青气消失、果香显露、叶色呈黄褐色后,烘焙,摊晾至足干。该发明可采用多种类型的鲜叶作为原料,通过引入乌龙茶加工中的部分工艺,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该发明加工方法还可以使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得到降解,从而降低了茶叶中的苦涩味;再通过揉捻、发酵和烘焙等步骤使成品茶叶花香浓郁、滋味鲜爽。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下午4-6点如果遇到没有太阳光晒茶叶,茶叶品质就没花香滋味,对天气的依赖性较大,生产产量、进度不能把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本方法采摘金萱鲜叶为原料,综合了乌龙茶和红茶的制作方法,所制得的茶叶既具有乌龙茶的韵味,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口感清爽醇厚,甘甜幽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摘金萱鲜叶→萎凋→做青→发酵→揉捻→干燥→成品;所述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25℃,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0-70%,摇青机转速控制在50-80r/min,摇动的时间为60-200min;所述发酵,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15-25℃,环境相对湿度60-70%,摊放的厚度为2-5 cm,时间为12-24 h。
在本发明中,做青是侗茶制作最关键的工序,特殊的香气和滋味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反应(亦称发酵),茶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产生了独特的色、香、味。做青过程中温度、湿度、时间是影响茶叶酶促氧化反应(发酵)的三大重要因素,使茶叶发酵达到最佳效果。
(1)做青温度的控制
本发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水分、酶类、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糖类、有机酸、类脂类、色素、芳香物质、无机化合物。茶叶在做青过程中发酵,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而本发明的茶叶中酶在15-25℃范围内酶活性最强,若温度低,酶活性很弱,氧化反应速度缓慢,发酵难以进行;若温度过高,发酵过快,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茶叶品质差。
(2)做青湿度的控制
水分是本发明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发酵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发酵茶叶要保持一定的水分(茶叶含水量55-65%),以利于发酵的正常进行。本发明要求发酵环境的相对湿度在60-70%。如湿度太低,空气干燥,发酵叶水分蒸发快,而容易出现黑条,花青等发酵不均匀的现象;如湿度太大,空气潮湿,发酵叶水分蒸发慢、水分多,不利于茶叶与空气中的氧充分接触,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
(3)做青时间的控制
本发明侗茶是属重发酵茶,其品质介于乌龙茶与红茶之间,特点是既具有乌龙茶的韵味,又具有红茶醇厚滋味。因此,发酵要适度,如发酵时间不足,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反应不完全,使茶叶香气不纯,带青草香气,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如发酵时间过长,造成发酵过度,失去了红茶的韵香,茶叶中糖类、有机酸等其他物质会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使茶叶香气低闷,带酸腐味。在本发明侗茶制作过程中,做青时间对茶叶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的说明,以上所述采摘金萱鲜叶,是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茶叶。
作为进一步的说明,以上所述萎凋,是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0-65%。该步骤目的是茶青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本发明萎凋方法有三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滩青(25℃温上时下降温萎凋)、烘青(15℃下时加温萎凋)。
作为进一步的说明,以上所述揉捻,是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揉捻50-60min至茶叶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说明,以上所述干燥,是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50-100min,摊凉回潮80-30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kg,进风口温度100-140℃,烘焙250-300min,烘至手捻茶粒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包装。该步骤的目的是抑制酶促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定位于重发酵茶类,品质介于乌龙茶与红茶之间,其以金萱鲜叶为原料,制造过程工艺简单,将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和红茶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应用了乌龙茶发酵和红茶发酵的其本基理。制造过程中既不完全破坏全叶组织,但又轻微地擦伤叶缘组织,要求细胞内含物不完全变化,但又有一部分起氧化作用,从而形成侗茶既具有乌龙茶的韵味,又具有红茶醇厚滋味,口感清爽醇厚,甘甜幽香的品质特点;且本发明对天气的依赖性低,产量、生产时间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金萱鲜叶: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茶叶。
2.萎凋: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0%。
3.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6℃,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0%,摇青机转速控制在50 r/min,摇动的时间为60min。
4.发酵: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15℃,环境相对湿度60%,摊放的厚度为2cm,时间为12h。
5.揉捻: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揉捻50min至茶叶卷成条。
6.干燥: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50min,摊凉回潮8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kg,进风口温度100℃,烘焙250 min,烘至手捻茶粒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金萱鲜叶: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茶叶。
2.萎凋: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5%。
3.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5%,摇青机转速控制在60 r/min,摇动的时间为65min。
4.发酵, 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20℃,环境相对湿度70%,摊放的厚度为3cm,时间为15h。
5.揉捻: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揉捻50min至茶叶卷转成条。
6.干燥: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90min,摊凉回潮9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 kg,进风口温度110℃,烘焙260min,烘至手捻茶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金萱鲜叶: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茶叶。
2.萎凋: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5%。
3.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5℃,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70%,摇青机转速控制在80 r/min,摇动的时间为80min;再将摇青后的茶叶摊凉,摊放的厚度为4cm,摊凉时间为20h。
4.发酵: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25℃,环境相对湿度65%,摊放的厚度为4cm,时间为20h。
5.揉捻:将后发酵的茶叶置于揉捻机揉捻60min至茶叶卷转成条。
6.干燥: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100min,摊凉回潮15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kg,进风口温度120℃,烘焙270min,烘至手捻茶粒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即得成品。
实施例4: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金萱鲜叶: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茶叶。
2.萎凋: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0%。
3.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5%,摇青机转速控制在70r/min,摇动的时间为200min;
4. 发酵: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在温度15℃,环境相对的湿度在70%,摊放的厚度为5 cm,时间为24 h。
5.揉捻: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揉捻60min至茶叶卷转成条。
6.干燥: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90min,摊凉回潮16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kg,进风口温度130℃,烘焙280min,烘至手捻茶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即得成品。

Claims (3)

1.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摘金萱鲜叶→萎凋→做青→发酵→揉捻→干燥→成品;所述做青,是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连续摇动,摇动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25℃,环境相对的湿度控制在60-70%,摇青机转速控制在50-80r/min,摇动的时间为60-200min;所述发酵,是将做青后的茶叶摊放,控制温度15-25℃,环境相对湿度60-70%,摊放的厚度为2-5 cm,时间为12-24 h;所述采摘金萱鲜叶,是采摘一芽两叶的金萱茶叶;所述萎凋,是将金萱鲜叶萎凋至含水量6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侗茶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是将发酵好的茶青置于揉捻机揉捻50-60 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侗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是将揉捻后所得茶条置于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20℃,烘焙50-100min,摊凉回潮80-300min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20kg,进风口温度100-140℃,烘焙250-300min,烘至手捻茶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包装。
CN201410112721.1A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3859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721.1A CN103859076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721.1A CN103859076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9076A CN103859076A (zh) 2014-06-18
CN103859076B true CN103859076B (zh) 2015-07-29

Family

ID=5089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2721.1A Active CN103859076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90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5901A (zh) * 2014-10-23 2015-02-25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萱茶树多茶类的制茶方法
CN104304524B (zh) * 2014-10-24 2017-11-28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CN107535633A (zh) * 2016-06-27 2018-01-05 何恒 一种金萱侗茶的生产方法
CN107535625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戚友亦 一种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6106877A (zh) * 2016-08-23 2016-11-16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
CN107549341B (zh) * 2017-05-11 2020-11-24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806447B (zh) * 2021-01-14 2023-07-25 四川南宝高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岩韵黑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626A (zh) * 2005-03-21 2005-09-1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CN1911057A (zh) * 2006-08-14 2007-02-14 江崇焕 北方乌龙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626A (zh) * 2005-03-21 2005-09-1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CN1911057A (zh) * 2006-08-14 2007-02-14 江崇焕 北方乌龙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浅谈乌龙茶品种金萱在广西的综合开发利用;覃杰凤等;《广西热带农业》;20101231(第4期);第56-57,64页 *
金萱乌龙茶品种制作黄金龙茶工艺初探;马仙花等;《广西热带农业》;20081231(第6期);第53-54页 *
金萱加工工艺与品质分析;钟秋生;《茶叶科学技术》;20111231(第1期);第27-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9076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9076B (zh) 一种侗茶的生产方法
CN103636822B (zh) 一种针形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1664084B (zh) 花香白琳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1664082B (zh) 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1301012B (zh) 茶叶的加工生产方法
CN103621699B (zh) 一种螺形红茶(红松萝)的制备方法
CN103349094B (zh) 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93941B (zh) 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946839B (zh) 铁观音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4186725B (zh) 一种新型黄茶毛尖的制作工艺
CN102415453B (zh) 一种金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44917B (zh) 一种高山鸠坑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2987034A (zh) 一种金花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947777B (zh) 一种花香有机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805166A (zh) 白茶茶饼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09689A (zh) 一种红茶型枸杞芽叶发酵保健茶生产工艺
CN103005103A (zh) 一种单丛茶茶树花制茶工艺
CN10389193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89139A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18097A (zh) 一种白茶的生产方法
CN103918812A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5341191A (zh) 一种金牡丹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41192A (zh) 一种金牡丹白茶的制备方法
CN108552326B (zh) 江北茶区鲜甘醇型夏秋绿茶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