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1287A - 确定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41287A CN103841287A CN201310589705.7A CN201310589705A CN103841287A CN 103841287 A CN103841287 A CN 103841287A CN 201310589705 A CN201310589705 A CN 201310589705A CN 103841287 A CN103841287 A CN 1038412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original copy
- copy sheet
- sheet material
- de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6—Ejecting sheets selectively to the top or bottom of a single stack or tr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确定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扫描单元相对于主单元在基本位置与移动位置之间移动。输送单元相对于扫描单元在基本位置和盖靠近压盘的移动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开口。盖构件在盖构件覆盖第二开口的基本位置与移动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检测器检测扫描单元、输送单元以及盖构件的状态。输送单元沿着被用于输送文件,并且基于第一和第二检测器的状态确定的第一和第二输送路径中的一个来输送文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在此公开的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传送并且读取文件。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H11-127301公开了一种传送和读取文件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当要被传送的文件变得较厚时,文件易于被弯曲,或者装置被堵塞。因此,通常,已经有技术被用于检测要传送的文件的厚度,并且取决于检测到的文件的厚度切换传送路径。
可想而知的是,传送和读取文件的图像读取装置会取决于多个开闭组件(诸如被设置为与传送路径相邻的盖)的开闭状态,而不是取决于文件的厚度,来切换传送路径。进一步可想而知的是,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基于开闭组件中的一些的开闭状态确定传送路径。然而,如果其它的开闭组件(诸如包含读取文件的读取组件的一部分)在开启状态下与主体分离,则出现当文件被错误地传送时图像读取装置被堵塞或者文件不能够被适当地读取的问题。因此,取决于多个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切换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不仅需要取决于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来确定传送路径,而且需要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测组件可以被布置以检测多个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基于检测组件的检测状态,图像读取装置能够确定传送路径以及是否能够传送文件。然而,如果检测组件被布置在多个开闭组件中,则检测组件的数目增加,从而使装置的成本更高,或者由于从检测组件输出的检测状态的数目的增加使控制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图像读取装置有关的技术,该图像读取装置传送和读取文件,用于通过使用比开闭组件少的检测组件确定传送路径以及是否能够传送文件。
为了达到上面和其它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主单元、扫描单元、传送单元、第一检测器以及第二检测器。扫描单元位于主单元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主单元在第一基本位置和第一移动位置之间移动。原稿片材被构造成通过扫描单元扫描。输送单元位于扫描单元的上方且包括托盘和盖构件,并且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输送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中的一个输送原稿片材。第一输送路径从托盘延伸到第一开口,并且第二输送路径从托盘延伸到第二开口。输送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扫描单元在第二基本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盖构件被构造成在盖构件覆盖第二开口的第三基本位置和盖构件不覆盖第二开口的第三移动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a),其中扫描单元处于第一基本位置,输送单元处于第二基本位置,并且盖构件处于第三基本位置;和情况(b),其中扫描单元处于第一基本位置,并且输送单元处于第二移动位置;并且第二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c),其中扫描单元处于第一基本位置,输送单元处于第二基本位置,并且盖构件处于第三移动位置;和情况(d),扫描单元处于第一移动位置。第二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该第三状态中,扫描单元处于第一基本位置并且输送单元处于第二基本位置;该第四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e),扫描单元处于第一移动位置;和情况(f),输送单元处于第二移动位置一种。输送单元被构造成,当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一状态并且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第三状态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片材,并且当第一检测器检测到第二状态并且第二检测器检测到第三状态时沿着第二输送路径输送原稿片材。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本发明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在该附图中:
图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状态A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透视图;
图1B是在状态B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透视图;
图2A是在状态C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透视图;
图2B是在状态D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透视图;
图3A是当上盖处于开启位置处时传送单元的透视图;
图3B是图示传送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传送单元的透视图;
图4A是在状态A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4B是在状态B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5A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A中的第一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5B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A中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6A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装置B中时第一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6B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B中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7A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C中时第一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7B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C中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8A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D中时第一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8B是当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状态D中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读取单元、传送单元以及盖构件的状态A-D和开闭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10是图示多功能外围设备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ADF读取过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ADF读取过程的剩余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传送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图示状态变化检测过程的流程图;并且
图16是图示FB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机械构造
将会参考图1A至图16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A是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透视图。多功能外围设备1包括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复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假定多功能外围设备被布置在打算使用的取向上,遍及整个说明书将会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下面”、“右”、“左”、“前”、“后”等。在使用中,多功能外围设备1如在图1A中所示布置。
如在图1A中所示,从底部到顶部,多功能外围设备1包括被按此次序堆叠的主体单元2、扫描单元3以及传送单元4。主体单元2作为主单元包括壳体,图像形成组件8和CPU 70(参见图10)被容纳在该壳体中。
扫描单元3覆盖主体单元2的整个上表面。扫描单元3能够在主体单元2的后端处相对于主体单元2绕轴线旋转。当扫描单元3被旋转时,扫描单元3在扫描单元3覆盖主体单元2的闭合位置(参见图1A)和扫描单元3不覆盖主体单元2的内部的开启位置(参见图2B)之间移动。扫描单元3包括第一读取单元21(参见图4A)。如在图2A中所示,扫描单元3在其上表面上包括第一压盘玻璃25和第二压盘玻璃27。第一压盘玻璃25和第二压盘玻璃27由透明玻璃板制成。
传送单元4覆盖扫描单元3的整个上表面。传送单元4能够在扫描单元3的后端处相对于扫描单元3绕轴线旋转。当传送单元4被旋转时,传送单元4在传送单元4覆盖扫描单元3的闭合位置(参见图1A)和文件传送单元不覆盖扫描单元3的开启位置(参见图2A)之间移动。即,第一压盘玻璃25被覆盖有能够移动开启位置的传送单元4,在所述开启位置中,传送单元4不覆盖压盘玻璃25。
传送单元4包括传送组件48,该传送组件48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原稿片材)(参见图10)。盖构件5和上盖11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处。如在图3A和图4A中所示,传送单元4被形成有开启组件4A和4C。根据实施例,片状文件被简称为“文件”。盖构件5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左端处。盖构件5能够相对于传送单元4绕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左端处的轴线旋转。当盖构件5被旋转时,盖构件5在盖构件5覆盖传送单元4的一部分的闭合位置(参见图1A)与盖构件5不覆盖传送单元4的该部分的开启位置(参见图1B)之间移动。
当盖构件5被移向开启位置时,传送单元的开启组件4A被打开。当盖构件5被移向闭合位置时,开启组件4A被关闭。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开启组件4A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被设置为大致等于明信片的文件宽度。
上盖11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上表面上。上盖11能够相对于传送单元4绕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上表面处的轴线旋转。当上盖11被旋转时,上盖11在上盖11覆盖传送单元4的闭合位置(参见图1A)和上盖11打开传送单元4的开启位置(参见图3A)之间移动。
当上盖11被移向开启位置时,传送单元4的开启组件4B被打开。当上盖11处于闭合位置处时,上盖11的背面向下面对。当上盖处于开启位置时,上盖11的背面组成文件台12,在该文件台12上放置文件。
如在图3A中所示,文件引导件13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开启组件4B中。文件引导件1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文件引导件13的帮助下,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被放置在传送路径47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基准点处。
隔板15被设置在文件引导件13上。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被放置在隔板15的下方。如稍后所描述的,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的文件中的一些经过开启组件4C(图3A),并且在隔板15的上方被排出。
如在图3B中所示,前传感器(在下文中,被称为F传感器)和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开启组件4B的内部。F传感器18被设置在传送路径47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处,并且检测文件是否被放置在文件台12上。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被布置在从传送路径47的中心向前方向偏移了基准距离的位置处。当被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是大文件时,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被接通。当文件是小文件时,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被切断。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基准距离被设置为大致等于明信片的文件宽度的一半。即,明信片和商业名片被分类为小文件,并且A4大小的文件被分类为大文件。换言之,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检测被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的文件宽度是否大于开启组件4A的宽度。
图4A是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的横截面图。如在图4A中所示,传送单元4进一步包括:第二读取单元22;第三压盘玻璃28,该第三压盘玻璃28由透明的玻璃板制成;按压构件31;后传感器(在下文中,被称为R传感器)19;以及安装辊41;供应辊42;第一传送辊43;第二传送辊44;以及其它辊。
传送路径47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中。利用各种辊,通过从文件台12到开启组件4A和4C的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第一读取单元21和第二读取单元22被设置为与传送路径47相邻。
第一读取单元21被布置在扫描单元3中,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通过图4A中箭头82所指示的,第一读取单元21被支撑使得能够通过马达M2在子扫描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在第一压盘玻璃25的下方移动(参见图10)。在此,子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第一读取单元21在子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读取被静止地放置在第一压盘玻璃25上的文件。
当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的文件经过第二压盘玻璃27时,第一读取单元21在第二压盘玻璃27的下方的读取位置L1处停止,以读取文件。
按压构件31被布置为面对第二压盘玻璃27。按压构件31朝着第二压盘玻璃27按压文件,以便于防止经过第二压盘玻璃27的文件从第二压盘玻璃27向上弯曲。顺便提及,下面提供在读取位置L处停止的第一读取单元21的状态和操作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
第二读取单元22被稳固地支撑在被定位在传送单元4的内部的读取位置L2处。当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的文件经过第三压盘玻璃28时,第二读取单元22读取文件。按压构件32被布置为面对扫描单元3中的第三压盘玻璃28。按压构件32朝着第三压盘玻璃28按压原稿文件,以便于防止经过第三压盘玻璃28的原稿片材远离第三压盘玻璃28弯曲。
R传感器19被布置在比传送路径47上的读取位置L1和L2靠近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Y处。当文件通过传送路径47上的检测位置Y时,R传感器19被接通,并且当没有文件通过检测位置Y时被切断。即,R传感器19检测通过传送路径47上的检测位置Y的文件。
辊,诸如安装辊41、供应辊42、第一传送辊43以及第二传送辊44将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到开启组件4A和4C。即,辊组成传送组件48,该传送组件48将放置在文件台12上的文件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到开启组件4A和4C。
切换板45被放置在相对于传送路径47与第二传送辊44相对的位置处。换言之,传送路径47在切换板45和第二传送辊44之间经过。相对于传送单元4,切换板45绕被设置在其下端处的轴线旋转。当切换板45被旋转时,切换板45在切换板45被定位在第二传送辊44附近的闭合位置(参见图4A)和切换板45与第二传送辊44分离的开启位置(参见图4B)之间移动。
更具体地,当盖构件5被移动时切换板45移动(旋转)。连接构件46被插入在盖构件5和切换板45之间。当盖构件5处于闭合位置处时,连接构件46朝着第二传送辊44按压切换板45的上端,从而将切换板45移向闭合位置。当盖构件5处于开启位置处时,连接构件46不按压切换板45的上端,并且由于切换板45的重量,切换板45被移向开启位置。
在切换板45被移向闭合位置之后,沿着第二传送辊44传送在传送路径47上的文件,并且将其排出到开启组件4C。在下文中,传送路径47的经过第二传送辊44的外周表面的部分被称为第一传送路径47A。即,通过第一传送路径47A由第二传送辊44进行转向而将文件从文件台12传送到开启组件4C。在切换板45被移向开启位置之后,在不通过第二传送辊44转向的情况下,传送路径47上的文件被传送以远离第二传送辊44,并且被排出到开启组件4A。在下文中,传送路径47的远离第二传送辊44的部分被称为第二传送路径47B。将文件从文件台12通过传送路径47B传送到开启位置4A。即,传送单元4取决于切换板45的位置切换传送路径47。
此外,多功能外围设备1包括:操作组件7(参见图1A),该操作组件7具有电源开关和各种设置按钮,并且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和显示组件9(参见图1A),该显示组件9具有LED或者液晶显示器,并且显示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状态。
2.开闭状态检测机制
下面描述用于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检测机制。开闭状态检测机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51和第二检测组件61,并且被布置在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前组件的左角附近。第一检测组件51包括邻接组件55C、操作传输组件55B、第一可移动构件53、升降机构件51C以及第一开关51A(图5A)。第二检测组件61包括按压组件65B、第二可移动构件63、升降机构件61C以及第二开关61A(图5B)。
邻接组件55C和按压组件65B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中。操作传送组件55B、第一可移动构件53以及第二可移动构件63被设置在扫描单元3中。升降机构件51C、第一开关51A、升降机构件61C以及第二开关61A被设置在主体单元2中。
首先,将会描述第一检测组件51。邻接组件55C是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下表面上的突起。如在图5A和图6A中所示,当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处时,邻接组件55A的突起从包括传送单元4的接触扫描单元3的底表面的虚平面向下突出。邻接组件55C被形成为使得其突出量根据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而变化。即,当盖构件5处于闭合位置处时,邻接组件55C处于低突出状态(参见图5A),其中突出量较小。当盖构件5处于开启位置处时,邻接组件55C处于高突出状态(参见图6A),其中突出量较大,即,大于处于低突出状态下的突出量。
在扫描单元3中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一可移动构件53。如在图5A中所示,当没有通过操作传输组件55B施加外力时,由于来自于螺旋弹簧55A的弹力,第一可移动构件53被定位在下位置处。以绕被定位在其中心处的轴55D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操作传输组件55B。操作传输组件55B的前端被定位使得能够干涉第一可移动构件53的后端(从下侧向上移动第一可移动构件53的后端)。操作传输组件55B的后端位于与邻接组件55C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位置处。通孔3A被设置在扫描单元3的上表面的与邻接组件55C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区域中。
当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处,即,传送单元4关闭扫描单元3时,邻接组件55C被插入到扫描单元3的通孔3A中。如在图5A中所示,当邻接组件55C处于低突出状态下,即,盖构件5处于闭合位置处时,邻接组件55C不接触操作传送组件55B,并且因此操作传输组件55B不干涉(向上移动)第一可移动构件53的后端。即,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下位置处。
当邻接组件55C处于高突出状态下,即,盖构件5处于开启位置处时,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邻接组件55C接触操作传输组件55B,并向下按压操作传输组件55B的后端。因此,操作传输组件55B的前端升起,从而将第一可移动构件53移向上位置。
如在图7A中所示,当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即,传送单元4打开扫描单元3时,邻接组件55C不被插入到扫描单元3的通孔3A中,并且不接触操作传输组件55B。
即,当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处时,并且当盖构件5处于开启位置处时,第一可移动构件53移向上位置。在当至少传送单元4或者盖构件5处于其他位置时(即,当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或者盖构件处于闭合位置处时)第一可移动构件53被形成使得移向下位置。
升降机构件51C位于与主体单元2中的第一可移动构件53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位置处。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升降机构件51C。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当没有通过第一可移动构件53施加外力时,由于来自于螺旋弹簧51B的弹力,升降机构件51C被定位在上位置处。第一开关51A被定位在主体单元2中的升降机构件51C的下方。第一开关51A位于与升降机构件51C的距离关系中,使得当升降机构件51C处于上位置处时,第一开关51A不接触升降机构件51C且被切断(参见图6A和图6B),并且使得当升降机构件51C处于下位置处时,第一开关51A接触升降机构件51C且被导通(参见图5A)。通孔3B被设置在扫描单元3的下表面的与第一可移动构件53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区域中。第一可移动构件53的下端被插入到通孔3B中。通孔2A被设置在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的与升降机构件51C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区域中。升降机构件51C的上端被插入到通孔2A中。
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当扫描单元3位于闭合位置处时,即,当扫描单元2正在关闭主体单元2时,并且当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上位置处时,升降机构件51C与第一可移动构件53一起向上移动。螺旋弹簧55A的弹力被设置为大于螺旋弹簧51B的弹力。当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下位置处时,接触第一可移动构件53的升降机构件51C移向下位置(参见图5A),并且第一开关51A被接通。
即,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并且当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下位置时,升降机构件51C处于较低位置,并且导通第一开关51A。当扫描单元13处于闭合位置时,并且当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上位置时,升降机构件51C处于上位置,并且切断开关51A。如在图8A中所示,当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时,即,当扫描单元3打开主体单元2时,第一可移动构件53不接触升降机构件51C。
因此,当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下位置时,并且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开关51A导通。当至少第一可移动构件53或者扫描单元3处于其它的位置(即,第一可移动构件53处于上位置或者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时,第一开关51A截止。即,当下述条件(1)和(2)中的至少一个被满足时第一开关51A导通。条件(1)是,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都处于闭合位置。条件(2)是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并且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当下述条件(3)和(4)中的至少一个被满足时第一开关51A截止。条件(3)是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盖构件5处于开启位置。条件(4)是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
下面描述第二检测组件61。如在图5B中所示,按压组件65B是被设置在传送单元4的下表面上的突起。不同于邻接组件55C,按压组件65B的突出量被保持在恒定的水平上。在扫描单元3中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第二可移动构件63。如在图7B中所示,当没有通过按压组件65B施加外力时,由于来自于螺旋弹簧65A的弹力,第二可移动构件63被定位在上位置处。通孔3C被设置在扫描单元3的上表面与按压组件65B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对应的区域中。第二可移动构件63的上端被插入在通孔3C中。
当传送单元4处于如在图7B中所示的开启位置时,即,当传送单元4打开扫描单元3时,按压组件65B不接触第二可移动构件63,不论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上位置。
当传送单元4处于如在图5B中所示的闭合位置时,即,当传送单元4关闭扫描单元3时,按压组件65B接触第二可移动组件63,并且将第二可移动组件63移向比上位置低的下位置,不论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如何。
升降机构件61C被布置在与主体单元2中的第二可移动构件63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处。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升降机构件61C。如在图7B中所示,当没有通过第二可移动构件63施加外力时,由于来自于螺旋弹簧61B的弹力,升降机构件61C被定位在上位置处。第二开关61A被定位在主体单元2中的升降机构件61C的下方。第二开关61A位于与升降机构件51C的距离关系中,使得当升降机构件61C处于上位置时,第二开关61A不接触升降机构件61C并且被切断(参见图7B),并且当升降机构件61C处于下位置时,第二开关61A接触升降机构件61C且被接通(参见图5B)。通孔3D被设置在扫描单元3的下表面的与第二可移动构件63在前后方向上和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的区域中。第二可移动构件63的下端被插入到通孔3D中。通孔2B被设置在主体单元2的上表面的与升降机构件61C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相对应的区域中。升降机构件61C的上部分被插入在通孔2B中。
如在图7B中所示,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即,当扫描单元3关闭主体单元2时,并且当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上位置时,升降机构件61C与第二可移动构件63一起向上移动。如在图5B中所示,当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下位置时,接触第二可移动构件63的升降机构件61C移向下位置,并且第二开关61A被接通。
即,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并且当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下位置时,升降机构件61C处于下位置,从而接通第二开关61A。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并且当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上位置时,升降机构件61C处于上位置,从而切断第二开关61A。
另一方面,如在图8B中所示,当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时,即,当扫描单元3打开主体单元2时,第二可移动构件63不接触升降机构件61C。
因此,当第二可移动构件63处于下位置时,并且当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二开关61A导通。当至少第二可移动构件63或者扫描单元3处于其他位置时,第二开关61A截止。即,当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二开关61A导通。当扫描单元3或者传送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时,第二开关61A截止。
在不同的条件下,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被接通和切断。通过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导通和截止状态来实现四种状态。在下文中,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导通的情形被称为状态A。第一开关51A截止且第二开关61A导通的情形被称为状态B。第一开关51A导通且第二开关61A截止的情形被称为状态C。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截止的情形被称为状态C。图9示出在上面已经描述的状态,即,在状态A至D中的每一种状态下的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
3.多功能外围设备的电气构造
如在图10中所示,多功能外围设备1包括控制组件71、装置控制组件73、第一模拟前端(在下文中,被称为AFE)74、第二AFE75、第一驱动电路78以及第二驱动电路79。这些组件71、73、74、75、78以及79经由总线80被连接到操作组件7、显示组件9、各个传感器17至19以及各个开关51A和61A。控制组件71包括CPU 70、ROM 76以及RAM 77。
在ROM 76中,用于控制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操作的各个程序被存储。CPU 70根据从ROM 76加载的程序来控制每个组件,并且执行稍后描述的读取过程。在ROM 76中,稍后将会描述的各种错误消息被存储。
装置控制组件73被连接到图像形成组件8和读取单元21和22。基于来自于CPU 70的指令,装置控制组件73将形成控制信号传输到图像形成组件8。基于来自于CPU 70的指令,装置控制组件73还将读取控制信号传输到读取单元21和22。基于来自于装置控制组件73的形成控制信号,图像读取组件8在要被打印的对象上形成图像。读取单元21和22基于来自于装置控制组件73的读取控制信号读取文件的上表面或者后表面。
当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的文件被读取时,读取单元21和22在传送路径47的读取位置L1和L2处相对于主扫描方向重复读取操作多次。读取单元21和22在一个主扫描方向读取操作期间获取一个单位的数据。通过重复主扫描方向读取操作,读取单元21和22获取读取数据,其中多个单位的读取数据被排列在子扫描方向上。读取单元21和22将获取到的读取数据输出到AFE 74和75。
第一AFE 74被连接到第一读取单元21。第二AFE 75被连接到第二读取单元22。基于来自于CPU 70的指令,第一AFE 74(第二AFE 75)将从第一读取单元21(第二读取22)输出的模拟信号读取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或者灰度数据的读取数据。类似地,第二AFE 75被连接到第二读取单元22。基于来自于CPU 70的指令,第二AFE 75将从第二读取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读取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第一AFE 74和第二AFE 75经由总线80将被转换的灰度数据存储在RAM 77中。
第一驱动电路78被连接到马达M1。基于从CPU 70输入的脉冲信号,第一驱动电路78驱动并旋转马达M1。响应于脉冲信号的单个脉冲,马达M1(马达M2)被旋转或者驱动了一步长旋转角。当马达M1被驱动了一步长时,组成传送组件48的各个辊被旋转了预定的角,并且在传送路径47上文件被传送预定的距离。当传送和读取文件时,CPU 70将脉冲信号传输到第一驱动电路78。第一驱动电路78将文件移动了通过将脉冲信号的脉冲的数目乘以预定的距离所计算的距离。在下文中,CPU 70传送到马达M1(马达M2)的脉冲信号的脉冲的数目被称为步长的数目。
第二驱动电路79被连接到马达M2。基于从CPU 70输入的脉冲信号,第二驱动电路79驱动和旋转马达M2。当马达M2被驱动了一个步长时,各个齿轮(未示出)被旋转了预定的角,并且第一读取单元21在子扫描方向上传送预定的距离。当读取被放置在第一压盘玻璃25上的文件时,CPU 70将脉冲信号传输到第二驱动电路79。第二驱动电路79将第一读取单元21移动了通过将其步长的数目乘以预定的距离所计算的距离。
4.读取过程
下面参考图11至图16描述文件读取过程。图11是CPU 70根据预定程序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CPU70等待用户通过操作组件7输入的文件读取指令(S2:否)。在读取指令被输入(S2:是)之后,在S4中,CPU 70与读取指令一起接受读取设置,诸如文件大小和文件的读取表面(上表面或者后表面)。
在S6中,通过使用F传感器18,CPU 70确定文件是否被放置在文件台12上。如果CPU 70检测到当读取指令被输入时F传感器18导通,并且文件被放置在文件台12(S6:是),在S8中CPU 70开始自动文件馈送读取过程(在下文中,被称为AFD读取过程),其中传送单元4的传送组件48被用于传送和读取文件。
图12和图13示出ADF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ADF读取过程中,CPU 70首先检查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和第二开关61的状态(S12至S16)。即,在S12中,CPU 70确定第二开关61A的状态是否是导通。如果第二开关61A导通(S12:是),则CPU 70检测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在下文中,被统称为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A或者B,即,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因为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处于闭合位置,所以CPU 70判断通过传送组件48能够传送文件。
在S14中,CPU 70确定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是否为导通。如果第一开关51A导通(S14:是),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A,即,传送组件48能够通过使用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文件。
在S18中,CPU 70确定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是否是导通。如果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导通(S18:是),则CPU 70检测到文件是大文件。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开启组件4A的宽度被设置为大致等于明信片的文件宽度,并且大文件能够通过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但是不能通过第二传送路径47B传送。因此,如果文件是大文件,则CPU 70确定将会通过第一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
即,如果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导通(S18:是),则CPU 70检测到,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以及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这两者均指示应通过使用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20中,CPU 70将第一开关51A的指示应通过使用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文件的检测结果存储在RAM 77中,并且在S30中,通过使用第一传送路径47A执行包括文件传送指令的传送读取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截止(S18:否),CPU 70检测到沿着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的文件是小文件。在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如果沿着第一传送路径47A传送小文件,当在第一传送路径47A上文件沿着第二传送辊44前进时,第一传送路径47A有可能被堵塞。因此,如果文件是小文件,则CPU 70确定将会通过第二传送路径47B传送文件。
即,如果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截止(S18:否),则CPU 70检测到,由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指示(确定)的传送路径(47A)与由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指示(确定)的传送路径(47B)不一致(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在S22中,CPU 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内容是“盖构件被关闭。请打开盖构件”的错误消息。随后,在没有给出文件传送指令的情况下,CPU 70结束ADF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如果开关51A截止(S14:否),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B,即,传送组件48能够通过使用第二传送路径47B传送文件。
在S24中,CPU 70确定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导通。如果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截止(S24:否),则CPU检测到,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以及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这两者均指示应通过使用第二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26中,CPU 70将第一开关51A的指示应通过使用第二传送路径47B传送文件的检测结果存储在RAM 77中,并且在S30中,通过使用第二传送路径47B执行包括文件传送指令的传送读取过程。
如果文件大小检测传感器17导通(S24:是),则CPU 70检测到,通过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指示的传送路径(47B)与通过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指示的传送路径(47B)不一致(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在S28中,CPU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容纳是“盖构件被打开。请关闭盖构件”的错误消息。随后,在没有给出文件传送指令的情况下,CPU 70结束ADF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如果第二开关61A截止(S12:否),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C或者D,即,扫描单元3或者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因为扫描单元3或者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所以CPU确定不能够通过传送组件48传送文件。
然后,在S16中,CPU 70确定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是否是导通。如果第一开关51A导通(S16:是),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C,即,传送单元4处于开启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32中CPU 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内容是“文件传送单元被打开。请关闭文件传送单元”的错误消息。随后,在没有给出文件传送指令的情况下,CPU 70结束ADF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如果第一开关51A截止(S16:否),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D,即,至少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34中CPU 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内容是“读取单元被打开。请关闭读取单元”的错误消息。随后,在没有给出文件传送指令的情况下,CPU 70结束ADF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下面描述传送读取过程。图14示出传送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传送读取过程中,在S42中CPU 70首先指示传送组件48传送文件,从而开始传送文件的过程。然后,在S44中,CPU 70在开始传送文件之后开始检测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和第二开关61的状态的状态变化检测过程。
图15示出状态变化检测过程的流程图。在传送读取过程中,在S72中CPU 70确定第二开关61A的状态是否是导通。如果第二开关61A导通(S72:是),则CPU 70检测扫描单元3和传送单元4始终保持在闭合位置处。
然后,CPU70执行将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获得的第一开关51A的检测结果与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获得的第一开关51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过程(S74至S78)。即,在S74中,CPU 70从RAM 77读出第一开关51A的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在S20或者S26中存储的检测结果,并且确定读取的检测结果是否是导通(第一开关51A是否被导通)。然后,在S76或者S78中,CPU 70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检测第一开关51的最新状态。
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和之后获得的第一开关51A的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变化,则CPU 70判断在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和第二开关61A的状态中不存在变化,并且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在此,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和之后获得的第一开关51A的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变化的情况包括:在文件的传送开始的时间附近第一开关51A保持导通的情况(S74:是,S78:是),和文件的传送开始的时间附近第一开关51A保持截止的情况(S74:否,S76:否)。
另一方面,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和之后获得的第一开关51A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变化,则CPU 70检测如何改变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第一开关51是导通的,并且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第一开关51A是截止(S74:是,S78:否),则CPU70检测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盖构件5被移向开启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80中,CPU 70选择内容是“在文件传送期间盖构件被打开”的错误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82中,CPU 70将指示已经改变状态(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或者第二开关61A的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存储在RAM 77中,并且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
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前第一开关是截止的,并且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第一开关51A是导通(S74:否,S76:是),则CPU 70检测到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盖构件5已经被移到闭合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84中,CPU 70选择内容是“在文件传送期间盖构件被关闭”的错误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82中,CPU 70将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存储在RAM 77中,并且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
如果第二开关61A是截止的(S72:是),则CPU 70检测扫描单元3或者传送单元4是否已经被移到开启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86中,CPU 70存储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或者第二开关61A的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并且在S88中,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检查第一开关51A的状态。CPU 70检测扫描单元3或者传送单元4是否已经被移到开启位置。
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CPU 70检测第一开关51A的最新状态,并且确定第一开关51A的最新状态是否为导通。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第一开关51A导通(S88:是),则CPU 70检测传送单元4已经被移到开启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90中,CPU 70选择内容是“在文件传送期间文件传送单元被打开”的错误消息,并且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
如果在文件的传送开始之后第一开关51A截止(S88:否),则CPU 70检测至少扫描单元3已经被移到开启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92中,CPU 70选择内容是“在文件传送期间读取单元被打开”的错误消息,并且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
在结束状态变化检测过程且返回在图14中示出的传送读取过程之后,在S46中,CPU 70检查在状态改变检测过程期间状态的变化是否已经被存储在RAM 77中。即,CPU 70确定状态是否已经改变。如果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被存储在RAM77中(S46:是),在S60中,CPU 70指示传送组件48停止传送文件,从而停止传送文件。如果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未被存储在RAM77中(S46:否),则在S48中,CPU 70等待直到R传感器19被接通,且进一步等待直到在R传感器19被接通之后文件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P1。在这样的情况下,步长SP1的数目对应于读取位置L1与沿着传送路径47的检测位置Y之间的距离。
如果R传感器19不被接通,或者如果在R传感器19被接通之后文件没有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48:否),则CPU 70重复S44的过程和后续过程。如果R传感器19被接通,并且如果在R传感器19被接通之后文件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48:是),则CPU 70指示开始读取操作。即,当自从R传感器19被导通之后文件已经被移动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P1时,CPU 70指示第一读取单元21读取文件,从而开始读取文件的后表面。此外,在R传感器19被接通之后,CPU70监视文件是否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P2。在此,预定的步长SP2对应于检测位置Y和读取位置L2之间的距离。当自从R传感器19被接通之后文件已经被移动了该数目的步长SP2时,在S50中,CPU 70指示第二读取单元22读取文件,从而开始读取文件的上表面。
甚至在已经开始读取文件之后,在S52中,CPU 70继续进行在步骤S44中解释的状态变化检测过程。即,CPU 70在从当传送文件被开始的过程直到读取文件被结束的过程的时间段期间重复地执行状态变化检测过程。如果在读取文件的过程被开始之后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被存储在RAM 77中(S54:是),在S58中,CPU 70指示读取单元21和22停止读取文件,从而停止读取文件,并且在S60中,停止传送文件。如果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未被存储在RAM 77中(S54:否),则在S56中,CPU 70等待直到R传感器19被切断,且进一步等待直到在R传感器19被切断之后文件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
如果R传感器19不被切断,或者如果在R传感器被切断之后文件没有被传送预定数目的步长(S56:否),则CPU 70重复S52的过程和后续过程。如果R传感器19被切断,并且如果在R传感器19被切断之后文件被传送了预定数目的步长(S56:是),则在S58中CPU70停止读取操作。即,当自从R传感器19被切断之后文件已经被移动了该数目的步长SP1时,CPU 70停止读取文件的后表面,并且在当自从R传感器19被切断之后文件已经被移动了该数目的步长SP2时,停止读取文件的上表面。此外,在S60中CPU 70将文件传送到开启组件4A或者4C,并且指示传送组件48停止传送文件,从而停止传送文件。
在传送文件的过程完成之后,在S62中,CPU 70检查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改变的数据是否被存储在RAM 77中同时传送文件。如果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指示状态已经被改变的数据被存储在RAM 77(S62:是),在S64中,CPU 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中选择的错误消息(S80,S84,S90,或者S92),并且结束传送读取过程、ADF读取过程以及传送过程。如果在状态变化检测过程期间状态中的变化未被存储在RAM 77中(S62:否),在没有显示错误消息的情况下,CPU 70结束传送读取过程、ADF读取过程以及传送过程。
另一方面,在图11中示出的读取过程期间,如果当读取指令被输入时F传感器18截止,并且CPU 70检测没有文件被放置在文件台12上(S6:否),在S10中,CPU 70开始平板读取过程(在下文中,被称为FB读取过程),以读取用户放置在第一压盘玻璃25上的文件。
图16示出FB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FB读取过程中,在S102中,CPU 70首先确定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是否是导通,并且在S104中,确定第二开关61A的状态是否是导通。如果第一开关51A是截止,并且第二开关61A截止(S102:否,S104:否),则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D,即,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因为扫描单元3处于开启位置,CPU 70不能够通过使用第二驱动电路79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并且判断CPU 70不能够读取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在S105中,CPU 70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内容是“读取单元被打开。请关闭读取单元”的错误消息。然后,在没有给出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的指令的情况下,CPU 70结束ADF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开关51A导通(S102:是),或者如果第一开关51A截止且第二开关61A导通(S102:否,S104:是),CPU 70检测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是状态A、B或者C,即,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因为扫描单元3处于闭合位置,所以CPU 70判断CPU 70能够通过在子扫描方向上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来读取被放置在第一压盘玻璃25上的文件。
在S106中,CPU 70指示第二驱动电路79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从而在子扫描方向上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在S108中,CPU 70指示第一读取单元21读取文件,从而开始读取被放置在第一压盘玻璃25上的文件的后表面。
在S110中,CPU 70确定第一开关51A的状态是否为导通,并且即使当读取文件的过程被开始之后,在S112中确定第二开关61A的状态是否为导通。即,在读取文件的过程期间,CPU 70重复地检查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和第二开关61A的状态。在读取文件的过程期间,如果第一开关51A被切断,并且第二开关61截止(S110:否,S112:否),即,如果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被偏移到状态D,在S116中,CPU 70指示第一读取单元21停止读取文件,从而停止读取文件。在S118中,CPU 70指示第二驱动电路79停止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从而停止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开关51A导通(S110:是),或者如果第一开关51A截止且第二开关61A导通(S110:否,S112:是),即,如果开闭组件的开闭状态保持在状态A、B、或者C中(或者,扫描单元3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在S114中,CPU 70等待直到在读取过程开始之后第一读取单元21移动预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预定的距离指示与在设置过程S4中检测到的文件的文件长度相等的距离。
如果第一读取单元21没有被移动预定的距离(S114:否),则CPU 70重复S110的处理和后续处理。如果第一读取单元21已经移动预定的距离(S114:是),则在S116中,CPU 70停止读取文件,并且在S118中,停止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然后CPU 70结束FB读取过程和读取过程。
5.本实施例的有利效果
(1)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存在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多个部分和构件。作为这种部分和构件,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需要进行检测,以便适当地传送文件、和沿着适当的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或者适当地移动第一读取单元21。
通常,为了检测这三个组件,即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三个开关被使用。然而,例如,在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情况下,如果扫描单元3被打开,则不能够读取文件,不论传送单元4和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如何。即使当扫描单元3被关闭时,如果传送单元4被打开,也不能够通过使用传送单元4传送文件以读取文件,不论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如何。以这样的方式,在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在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或者指定能够传送文件的传送路径47方面,设置在传送单元4和盖构件5中的开关可能是多余的。
通常,如果开关的数目增加,则连接到开关的线的数目增加,导致由于开关和线的数目增加而使成本增加,并且减少设计灵活性,并且使使用开关的状态的控制过程复杂。因此,期待减少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开关。
本申请的发明人检查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应实现的八种状态,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在图9中示出的四种状态能够被识别,则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并且指定沿着其能够传送文件的传送路径47。
发明人已经发现根据两个开关的导通/截止状态的组合检测四种状态的方式,并且检查了切换开关的状态的结构。结果,如上所述,发明人已想出通过使用包括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结构来切换该状态,并且根据两个开关的导通/截止状态的组合检测四种状态的方式。
结果,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根据四种状态,即,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状态A至D,来检测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因此,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根据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开闭状态来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并且指定传送路径47,沿着该传送路径47能够传送文件。
(2)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中,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被设置在文件台12上。基于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多功能外围设备1确定是否给出将文件传送到传送路径47(47A或者47B)的指令,沿着该传送路径47能够传送文件。
通常,因为文件的大小,多功能外围设备1不能够通过使用特定的传送路径17传送特定的文件。因此,基于文件可以确定被用于传送的传送路径47。同时,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表示装置的与文件的状态不相关联的状态。因此,根据文件确定的传送路径47可能不同于根据开闭状态确定的能够被用于传送文件的传送路径47。
当基于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来确定能够用于传送文件的传送路径47时,基于检测文件的文件大小的文件尺寸检测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确定是否给出沿着传送路径47传送文件的指令。因此,根据开闭状态确定的传送路径47与根据文件确定的传送路径47相同时,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给出传送文件的指令。
(3)如果根据开闭状态确定的传送路径47不同于根据文件确定的传送路径47,则多功能外围设备1不给出传送文件的指令。在上述情况或者不能够传送文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描述原因的错误消息。因此,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用户能够从显示在显示组件9上的内容容易地确认为何没有开始传送文件的理由。
(4)在传送文件的过程开始之后,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检测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当开闭状态已经被改变时,多功能外围设备1停止传送文件,并且停止读取文件。因此,当由于开闭状态中的变化而使文件没有被正确地传送时,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减少被堵塞的可能性,并且防止不能够正确地读取文件的事件。
(5)如果在开始传送文件的过程之后在开闭状态中存在变化,则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在显示组件9上显示描述原因的错误消息。因此,多功能外围设备1的用户能够根据显示在显示组件9上的内容容易地识别在传送文件的过程开始之后停止传送和读取文件的过程的原因。
(6)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执行ADF读取过程和FB读取过程作为要读取文件的过程。当输入读取指令时,多功能外围设备1基于检测到的F传感器18的状态确定执行哪一个读取过程。如果多功能外围设备1确定将会执行ADF读取过程,则多功能外围设备1检测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因此,基于就在传送文件之前检测的开闭状态,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并且指定沿着其能够传送的传送路径47。
如果多功能外围设备1确定将会执行FD读取过程,则多功能外围设备1使用在ADF读取过程中使用的相同状态A至D以确定是否能够读取文件。因此,当确定在FB读取过程中是否能够读取文件时,多功能外围设备1不必使用(或者准备)不同于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传感器。基于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开闭状态,多功能外围设备1能够确定是否能够读取文件。
虽然参考其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
(1)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外围设备具有扫描仪功能。然而,多功能外围设备可以具有打印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或者传真功能。
(2)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外围设备包括执行包括读取过程的多个处理的单个CPU 7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多功能外围设备1可以包括多个CPU,或者仅硬件电路,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替代地,多功能外围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CPU和ASIC或者它们的组合。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以硬件实施的过程的部分可以被替换成软件过程,同时反过来,该过程的以软件实现的部分可以被替换成硬件构造。
(3)通过CPU 70执行的程序可以不存储在ROM 76中,而是存储在CPU 70本身或者在其它的存储装置中。
(4)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各种错误消息被显示。然而,不是所有的错误消息可以被显示。错误消息中的一些可以被适当地选择和显示。
(5)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解释了第一开关51A的状态和第二开关61A的状态被切换的具体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通过适当地改进的构造可以实现状态A至D。即,通过除了第一开关51A和第二开关61A的状态之外的构造,可以识别指定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的状态A-D。
(6)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甚至在传送文件的过程开始之后,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被检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例。本发明可以仅执行在传送文件的过程开始之前根据扫描单元3、传送单元4以及盖构件5的开闭状态确定是否能够传送文件,并且指定传送路径47,沿着该传送路径47能够传送文件。
Claims (11)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主单元;
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位于所述主单元的上方,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主单元在第一基本位置和第一移动位置之间移动,原稿片材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扫描单元扫描;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位于所述扫描单元的上方,并且包括托盘和盖构件,并且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输送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中的一个输送所述原稿片材,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从所述托盘延伸到所述第一开口,并且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从所述托盘延伸到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输送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扫描单元在第二基本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基本位置和所述盖构件没有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移动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a),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基本位置,并且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基本位置;和情况(b),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并且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并且所述第二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c),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基本位置,并且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移动位置;和情况(d),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以及
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被构造成检测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并且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基本位置;所述第四状态包括下述情况中的一种:即,情况(e),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和情况(f),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
其中,所述输送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并且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沿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切换构件,所述切换构件被构造成在位置(a)和位置(b)之间移动,当所述切换构件处于所述位置(a)时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被形成,而当所述切换元件处于所述位置(b)时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形成;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
确定是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还是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在情况(I)下,即,当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并且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并且
在情况(II)下,即,当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并且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其中,在不同于所述情况(I)和所述情况(II)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不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构造成:
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之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状态是否改变;并且
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之后所述检测状态改变时,指示所述输送单元停止输送所述原稿片材,并且指示所述扫描单元停止读取所述原稿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
第一按压构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位于所述输送单元中,并且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盖构件的移动而移动;
第一移动构件,所述第一移动构件位于所述扫描单元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主单元中,
其中,当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基本位置并且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移动位置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一移动构件,而当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时或者当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基本位置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不按压所述第一移动构件,
其中,当通过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一移动构件时,所述第一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而当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没有按压所述第一移动构件时,所述第一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当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时并且当所述第一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状态,而当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时并且当所述第一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
第二按压构件,所述第二按压构件位于所述输送单元中;
第二移动构件,所述第二移动构件位于所述扫描单元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主单元中,
其中,当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基本位置时,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二移动构件,而当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时,所述第二按压构件不按压所述第二移动构件,
其中,当通过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二移动构件时,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而当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没有按压所述第二移动构件时,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
其中,当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时并且当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状态,而当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基本位置时并且当所述第二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第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构造成:
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传输所述原稿片材之后,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检测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三状态的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基本位置的消息;
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之后,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检测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三状态的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移动位置的消息;
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之后,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检测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第四状态的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的消息;以及
在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之后,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检测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第四状态的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的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构造成:
当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时,并且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基本位置的消息;
当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时,并且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三移动位置的消息;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四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输送单元处于所述第二移动位置的消息;以及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四状态时,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指示所述扫描单元处于所述第一移动位置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原稿片材的片材类型,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还是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9.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片材尺寸传感器,所述原稿片材尺寸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原稿片材的宽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其中,当所述原稿片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时,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其中,当所述原稿片材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时,所述控制器确定将会沿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10.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片材传感器,所述原稿片材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托盘上的所述原稿片材的存在,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托盘上的所述原稿片材的存在时,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原稿片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扫描单元包括扫描构件,所述扫描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读取所述原稿片材,
其中,当所述原稿片材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原稿片材的存在并且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时,或者当所述原稿片材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原稿片材的存在,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执行读取处理,在所述读取处理中,在所述扫描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所述扫描构件读取所述原稿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54757A JP5966878B2 (ja) | 2012-11-20 | 2012-11-20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12-254757 | 2012-11-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41287A true CN103841287A (zh) | 2014-06-04 |
CN103841287B CN103841287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072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89705.7A Active CN103841287B (zh) | 2012-11-20 | 2013-11-20 | 确定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7112B2 (zh) |
JP (1) | JP5966878B2 (zh) |
CN (1) | CN10384128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8585A (zh) * | 2019-10-21 | 2020-02-14 | 北京世纪影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扫描的馈纸扫描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79955B2 (ja) * | 2012-11-16 | 2017-02-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108213B2 (ja) * | 2013-01-31 | 2017-04-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読取装置 |
JP6443076B2 (ja) * | 2015-01-26 | 2018-12-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87366B2 (ja) * | 2016-03-31 | 2019-03-2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複合装置 |
JP6721863B2 (ja) * | 2016-08-05 | 2020-07-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504220B2 (ja) * | 2017-09-22 | 2019-04-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24929B2 (ja) * | 2019-01-21 | 2023-02-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25203A1 (en) * | 2000-08-21 | 2002-02-28 | Yuichi Makino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original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20050157319A1 (en) * | 2004-01-21 | 2005-07-21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read apparatus |
JP2006108948A (ja) * | 2004-10-01 | 2006-04-20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780351A (zh) * | 2004-11-26 | 2006-05-3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的图像阅读器 |
KR20060087778A (ko) * | 2005-01-31 | 2006-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독취장치 |
CN102209176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设备 |
JP2011211480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7706A (en) * | 1985-02-28 | 1989-01-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ulti-unit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with central control |
JP2908580B2 (ja) | 1991-02-04 | 1999-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H10301202A (ja) | 1997-02-28 | 1998-11-13 | R D S Kk | 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US6145834A (en) * | 1997-06-12 | 2000-11-14 | Konica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a document shunting path |
JPH11127301A (ja) | 1997-10-21 | 1999-05-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1197232A (ja) | 2000-01-06 | 2001-07-19 | Canon Inc |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646768B1 (en) * | 2000-07-20 | 2003-11-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ingl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sensor for media leading edge and top cover being opened detection |
JP4292734B2 (ja) | 2001-08-31 | 2009-07-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2004154975A (ja) * | 2002-11-05 | 2004-06-03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82438A (ja) | 2003-03-17 | 2004-10-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696509B2 (ja) | 2004-09-14 | 2011-06-0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577392B2 (en) * | 2004-09-28 | 2009-08-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JP2007049300A (ja) | 2005-08-08 | 2007-02-22 | Canon Inc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4120669B2 (ja) | 2005-08-30 | 2008-07-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7238252A (ja) * | 2006-03-07 | 2007-09-20 | Brother Ind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
JP4295304B2 (ja) | 2006-09-19 | 2009-07-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327836B2 (ja) | 2006-11-20 | 2009-09-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9231887A (ja) | 2008-03-19 | 2009-10-08 | Sharp Corp | 原稿読取装置 |
JP4867946B2 (ja) | 2008-03-31 | 2012-02-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KR101493368B1 (ko) | 2008-10-24 | 2015-02-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원고사이즈 감지장치 및 감지방법 |
JP5240483B2 (ja) | 2008-12-19 | 2013-07-1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顕微鏡装置 |
JP5365351B2 (ja) | 2009-06-05 | 2013-12-1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カバー開閉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87464B2 (ja) | 2010-03-16 | 2014-0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97241B2 (ja) | 2010-04-15 | 2012-1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76830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358550B2 (ja) * | 2010-11-30 | 2013-12-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54540B2 (ja) | 2011-09-30 | 2014-03-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6108213B2 (ja) | 2013-01-31 | 2017-04-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読取装置 |
-
2012
- 2012-11-20 JP JP2012254757A patent/JP59668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19 US US14/084,112 patent/US88671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CN CN201310589705.7A patent/CN1038412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25203A1 (en) * | 2000-08-21 | 2002-02-28 | Yuichi Makino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original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20050157319A1 (en) * | 2004-01-21 | 2005-07-21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read apparatus |
JP2006108948A (ja) * | 2004-10-01 | 2006-04-20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780351A (zh) * | 2004-11-26 | 2006-05-3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的图像阅读器 |
KR20060087778A (ko) * | 2005-01-31 | 2006-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독취장치 |
CN102209176A (zh) * | 2010-03-30 | 2011-10-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设备 |
JP2011211480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8585A (zh) * | 2019-10-21 | 2020-02-14 | 北京世纪影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扫描的馈纸扫描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66878B2 (ja) | 2016-08-10 |
JP2014103563A (ja) | 2014-06-05 |
CN103841287B (zh) | 2017-04-12 |
US8867112B2 (en) | 2014-10-21 |
US20140139896A1 (en) | 2014-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41287A (zh) | 确定传送路径的图像读取装置 | |
JP4924687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109019128B (zh) | 堆垛装置、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
JP7163169B2 (ja) |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4093736A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849474A (zh) | 图像读取设备 | |
US9094555B2 (en) |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ading device | |
US8610975B2 (en) | Image scanning device | |
US20070052150A1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US20060110197A1 (en) | Automatic document transportation device | |
JPH0729088Y2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
JP2008280153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 |
JP5212272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350225A (ja) | 原稿給送装置 | |
US8038141B2 (en) |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scan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JP3747986B2 (ja) | 原稿給紙装置 | |
JP2000313548A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
JP60284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23218562A1 (ja) | 媒体給送装置、媒体給送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7418232B2 (en) | Original document supply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 |
JP372446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6443076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EP2592819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ocument conveying unit | |
JP662768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242046A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