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6425B -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6425B
CN103786425B CN201310177714.5A CN201310177714A CN103786425B CN 103786425 B CN103786425 B CN 103786425B CN 201310177714 A CN201310177714 A CN 201310177714A CN 103786425 B CN103786425 B CN 103786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nozzle
cohesive material
feed path
s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77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6425A (zh
Inventor
佐藤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8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6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23K3/0638Solder feeding devices for viscous material feeding, e.g. solder paste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0Ink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 H05K3/1233Methods or means for supplying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f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screen or stenci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1Tool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used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0104Tool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used during processing for patterning or coating
    • H05K2203/0126Dispenser, e.g. for solder paste, for su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for screen printing or for filling ho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57Solder materials o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application thereof
    • H05K3/3485Applying solder paste, slurry or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和粘性材料印刷装置。该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具备:喷嘴,用于排出在收容粘性材料的收容部中所收容的粘性材料;及供给机构,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输送并使粘性材料从喷嘴排出。喷嘴具有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

Description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用于排出粘性材料的喷嘴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具备这样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用于排出粘性材料的喷嘴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具备这样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这样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例如已在日本特开2010-179628号公报中公开。
在日本特开2010-179628号公报中公开有焊料印刷装置,具备向掩模表面上供给焊料(粘性材料)的焊料供给装置和具备对供给于掩模表面上的焊料进行刮擦的刮板。该焊料印刷装置的焊料供给装置具备:收容焊料的收容容器;安装于收容容器的开口部的排出适配器;用于从收容容器供给焊料的供给机构;形成有焊料流路的导块;及在导块的前端排出焊料的供给口。导块的焊料流路倾斜地延伸,导块前端的供给口的焊料流路以沿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这样一来,日本特开2010-179628号公报的焊料供给装置具有用于通过导块和供给口供给焊料的弯曲的供给路径。
此处,在焊料供给装置中,作为粘性材料的焊料容易残留在供给路径内,并且,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焊料固化,因此需要在维护时对供给路径内进行清扫。但是,在日本特开2010-179628号公报的焊料供给装置中,由于具有弯曲的供给路径,因此例如即使想向供给路径内插入棒状的清扫工具来进行清扫,清扫工具也难以通过弯曲部分。而且,当供给路径弯曲时,无法从外部确认供给路径的内部(比弯曲部分靠内侧的部分),因此无法确认供给路径内的清扫状态(焊料是否残留)。因此,在日本特开2010-179628号公报的焊料供给装置中,在装置维护时抑制焊料(粘性材料)残留于供给路径内这一点和清扫作业性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提高维护时的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性能够抑制粘性材料残留于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具备这样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粘性材料印刷装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具备:喷嘴,用于排出在收容粘性材料的收容部中所收容的粘性材料;及供给机构,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输送并使粘性材料从喷嘴排出,喷嘴具有用于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如上所述设置具有用于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的喷嘴,从而在维护时,能够在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分割喷嘴而使供给路径内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进行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由此,即使供给路径存在弯曲部分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性,并且,能够确认清扫状态并抑制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残留。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优选为,喷嘴的弯曲的供给路径的弯曲部分形成为平滑的曲线状。若如此构成,则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设置于喷嘴这样的结构中,弯曲部分也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抑制供给粘性材料时粘性材料的流动阻力增大。由此,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设置于喷嘴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抑制使粘性材料排出的供给机构的负荷(粘性材料的供给所需的动力)的增大。而且,由于弯曲部分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容易清扫角部,由此也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喷嘴的供给路径包含从入口部连续的直线状的直线通路部,直线通路部沿着粘性材料从收容部供给到入口部的供给方向延伸。若如此构成,则在直线通路部,由于从入口部供给的粘性材料的供给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入口部(喷嘴与外部的连接部分)的粘性材料的导入。
在上述供给路径包含直线通路部的结构中,优选为,直线通路部具有入口部侧的端部朝向入口部侧扩大的形状。若如此构成,则由于在入口部(喷嘴与外部的连接部分)供给路径扩大,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入口部的粘性材料的导入。
在上述供给路径包含直线通路部的结构中,优选为,喷嘴的供给路径还包含倾斜通路部,该倾斜通路部与直线通路部连接并相对于直线通路部倾斜,倾斜通路部从与直线通路部连接的部分朝向出口部向斜下方直线状地延伸。若如此构成,则与设置例如圆弧状的倾斜通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到出口部为止的粘性材料的供给路径。由此,能够抑制粘性材料的流动阻力随粘性材料的供给路径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直线通路部和倾斜通路部由平滑曲线状的弯曲部分连接。若如此构成,则能够抑制直线通路部和倾斜通路部的连接部分的粘性材料的流动阻力的增大。
在上述供给路径包含倾斜通路部的结构中,优选为,喷嘴的供给路径还包含出口通路部,该出口通路部沿着从出口部排出的粘性材料的排出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倾斜通路部和出口通路部由平滑曲线状的弯曲部分连接。若如此构成,则能够抑制倾斜通路部和出口通路部的连接部分的粘性材料的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由于能够在出口通路部使粘性材料的流动方向与从出口部排出的排出方向一致,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出口部的粘性材料的排出。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优先为,喷嘴包含:沿着供给路径分割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及固定部件,配置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外侧,用于组装所分割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若如此构成,则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提高供给路径的清扫作业性。而且,通过将固定部件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分开设置,能够使形成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结构简单,因此能够提高包含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清扫作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分别具有供螺纹部件插入的贯通孔,固定部件形成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通过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各贯通孔的螺纹部件螺合。若如此构成,则通过使用螺纹部件和固定部件而将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紧固在一起,能够组装并固定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而且,在设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螺纹孔的情况下,清扫作业时残留在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一部分有可能进入到螺纹孔中。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从螺纹孔去除进入到螺纹孔中的粘性材料,当焊料等粘性材料固化时也有可能因粘性材料而损伤螺纹部件。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设置贯通孔而在固定部件形成螺纹孔,从而在设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不形成螺纹孔而仅形成贯通孔即可,因此能够防止清扫作业时残留在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一部分进入到螺纹孔中。由此也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在螺纹孔形成于上述固定部件的结构中,优选为,固定部件的螺纹孔以螺纹部件夹着供给路径而配置于两侧的方式两个一组地形成有多个。若如此构成,则能够通过两个一组的螺纹部件均匀地紧固供给路径的两侧。由此,在供给路径被分割为第一部件侧和第二部件侧这样的结构中,即使以所需最小限度的螺纹部件数也能够使供给路径的边界无间隙地紧贴地紧固。
在上述喷嘴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固定部件这样的结构中,优选为,第一部件具有平坦的外侧面,固定部件构成为具有平板形状并与第一部件的平坦的外侧面面接触。若如此构成,则通过使第一部件和固定部件紧贴(面接触),能够牢固地固定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和固定部件。而且,由于固定部件是单纯的平板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伴随清扫作业的喷嘴的分解及组装作业。
在上述喷嘴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固定部件这样的结构中,优选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具有在被组装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内的平坦面部,喷嘴构成为,在将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平坦面部分别抵靠平坦的基准面的状态下,确定在通过固定部件组装所分割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时的相互位置。若如此构成,则无需另外设置例如定位用的部件(定位销等),能够通过将平坦面部抵靠基准面而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进行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组装时的定位。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优选为,弯曲的供给路径形成为,在从入口部到前端的出口部的供给路径内通过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单个平面内,喷嘴构成为,能够以平面为边界而沿着供给路径被分割成两半。若如此构成,则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整体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作业。而且,由于被分割的喷嘴的边界面为平面,因此与例如以边界面为曲面的方式分割喷嘴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喷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具备排出适配器,该排出适配器包含使收容有粘性材料的收容部的内部与喷嘴的供给路径连通的流路,供给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排出适配器和收容部相对移动而经由排出适配器将收容于收容部的粘性材料向以能够进行分割的方式构成的喷嘴输送。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优选为,粘性材料包含焊膏、导电性膏、芯片固定用粘接剂。若如此构成,则在供给电子电路基板的制造所用的焊膏、导电性膏、芯片固定用粘接剂等粘性材料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中,能够提高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性,并且,能够抑制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残留。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具备:粘性材料供给部和刮板,粘性材料供给部包含:喷嘴,用于排出在收容粘性材料的收容部中所收容的粘性材料;及供给机构,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输送并使粘性材料从喷嘴排出,刮板对由粘性材料供给部供给的粘性材料进行刮擦,粘性材料供给部的喷嘴具有用于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中,如上所述设置粘性材料供给部,该粘性材料供给部包含喷嘴,该喷嘴具有用于将粘性材料从收容部向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从而在维护时,能够在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分割喷嘴而使供给路径内部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进行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因此,即使供给路径存在弯曲部分,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供给路径内的清扫作业性,并且,能够确认清扫状态并抑制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残留。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喷嘴的弯曲的供给路径的弯曲部分形成为平滑的曲线状。若如此构成,则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设置于喷嘴的结构中,由于弯曲部分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抑制供给粘性材料时粘性材料的流动阻力增大。由此,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设置于喷嘴的构成中,也能够抑制使粘性材料排出的供给机构的负荷(粘性材料的供给所需的动力)的增大。而且,由于弯曲部分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容易清扫角部,由此也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喷嘴包含:沿着供给路径分割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及固定部件,配置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外侧,并用于组装所分割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若如此构成,则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提高供给路径的清扫作业性。而且,通过将固定部件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分开设置,能够使形成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结构简单,因此能够提高包含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清扫作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分别具有供螺纹部件插入的贯通孔,固定部件形成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通过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各贯通孔的螺纹部件螺合。若如此构成,则通过使用螺纹部件和固定部件而将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紧固在一起,能够组装并固定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而且,在设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上形成有螺纹孔的情况下,清扫作业时残留在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一部分有可能进入到螺纹孔中。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从螺纹孔去除进入到螺纹孔中的粘性材料,当焊料等粘性材料固化时有可能因粘性材料而损伤螺纹部件。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设置贯通孔而在固定部件形成螺纹孔,在设有供给路径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不形成螺纹孔而仅形成贯通孔即可,因此能够防止清扫作业时残留在供给路径内的粘性材料的一部分进入到螺纹孔中。由此也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弯曲的供给路径形成为,在从入口部到前端的出口部的供给路径内通过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单个平面内,喷嘴构成为,能够以平面为边界而沿着供给路径被分割成两半。若如此构成,则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整体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作业。而且,由于被分割的喷嘴的边界面为平面,因此与例如以边界面为曲面的方式分割喷嘴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喷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焊料供给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焊料供给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焊料供给部中沿着喷嘴的边界面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焊料供给部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喷嘴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喷嘴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边界面的局部的图。
图9是沿着图8的500-500线的喷嘴的剖视图。
图10A~图10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动作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本发明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适用于对印刷基板进行粘性材料的印刷的印刷装置的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性材料为电子电路基板的制造所用的粘性材料,更具体而言,包含焊膏(焊料)、导电性膏(例如银膏等)、芯片固定用粘接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粘性材料的一个示例,对使用焊料的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具有如下功能:使用以规定的图案形成有开口的掩模300,在印刷基板200(以下称为“基板200”)的表面印刷焊料。印刷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备:基台1;设于基台1上且用于搬运基板200的基板搬运部2;设于基板搬运部2的上方的刮板单元3;及焊料供给部4。另外,焊料供给部4是本发明的“粘性材料供给部”及“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一个示例。
基板搬运部2如图1所示,包含进行印刷前的基板200的搬入的一对搬入输送机5a和进行印刷后的基板200的搬出的一对搬出输送机5b。而且,基板搬运部2设于搬入输送机5a及搬出输送机5b之间并包含进行基板搬运(交换)及基板支撑的搬运支撑机构20。
搬运支撑机构20包含:在俯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可动板21;设于可动板21上的一对输送机22;支撑单元23(参照图2);及夹紧机构24。搬运支撑机构20构成为,在将被搬运的基板200移动到规定的印刷位置并相对于掩模300已定位的状态下支撑基板200。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可动板2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由移动机构21a支撑,移动机构21a构成为能够进行正交的三轴(X轴、Y轴及Z轴)的移动和绕着铅垂轴(Z轴)的移动。由此,可动板21构成为,能够沿基板200的搬运方向(X方向)、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Y方向)(参照图2)及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沿绕着铅垂轴的旋转方向旋转。
一对输送机22具有如下功能:从搬入输送机5a接受印刷前的基板200,并且,将印刷完毕的基板200搬出到搬出输送机5b。
支撑单元23如图2所示设置于可动板21上并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升降驱动部使支撑板23a上下移动。支撑单元23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安装于支撑板23a的未图示的多个支撑销从输送机22抬起由一对输送机22搬运的基板200,并使该基板200上升移动到规定的印刷位置。上升到规定的印刷位置的基板200由夹紧机构24进行夹紧。这样一来,基板200被支撑在掩模300下方的规定的印刷位置。
如图1所示,在掩模300,以与涂布于基板200的焊料的涂布区域对应的规定的图案而形成有多个开口部。掩模300在俯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在外周部安装有框架301。而且,通过由掩模夹紧部6夹紧框架301,将掩模300固定地保持在搬运支撑机构20的上方。
刮板单元3配置于掩模300的上方。刮板单元3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沿前后方向(Y方向)往返移动,将供给于掩模300的上表面上的焊料在掩模300的上表面刮摊开。由此,经由掩模300的开口而向基板200的表面印刷(转印)焊料。具体而言,刮板单元3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头部31及安装于头部31的下部的刮板32。
而且,刮板单元3以能够沿前后方向(Y方向)移动的方式由一对轨道7(参照图1)支撑。在刮板单元3设置使头部31沿前后方向(Y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电动机33。
头部31包含使刮板3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34和使刮板32以支撑轴31a为旋转中心旋转的刮板旋转机构35。而且,刮板32如图2所示,以沿X方向延伸的支撑轴31a为旋转中心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头部31。
而且,刮板32被形成为沿X方向延伸且具有用于刮擦焊料的刮擦面(作业面)32a。刮板32构成为,通过使刮擦面32a相对于掩模300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来刮擦掩模300上表面上的焊料。而且,刮板32通过刮板旋转机构35绕着支撑轴31a旋转,能够使刮擦面32a相对掩模300的方向翻转而进行“往”路的印刷(从后方朝向前方的Y1方向的印刷)及“返”路的印刷(从前方朝向后方的Y2方向的印刷)。
焊料供给部4具有如下功能:经由掩模300将印刷(转印)到基板200上的焊料供给到掩模300上。焊料供给部4如图1所示,配置于刮板单元3的前面一侧(Y1方向侧),在能够通过供给部移动机构4a沿X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安装于头部31的前面一侧。因此,焊料供给部4构成为,能够与刮板单元3(刮板32)一体地沿Y方向移动,并且与刮板单元3(刮板32)独立地沿X方向移动。而且,焊料供给部4能够沿刮板32延伸的X方向移动并进行焊料供给。
如图3~图5所示,焊料供给部4主要具备:支撑板41;焊料容器保持部42,保持收容有焊料的焊料容器110;喷嘴43,用于排出收容于焊料容器110的焊料;及供给机构44,从焊料容器110向喷嘴43输送焊料并使焊料从喷嘴43排出。支撑板41经由供给部移动机构4a支撑于头部31。
焊料容器保持部42以能够上下移动的状态安装于支撑板41。而且,焊料容器保持部42构成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安装有排出适配器45的焊料容器110。
作为焊料容器110,能够使用在收容有焊膏的状态下流通的市场出售的容器。这种市场出售的焊料容器110例如如图5所示,具有由一端被堵塞的底部和另一端开放的开口111构成的圆筒形状。排出适配器45构成为,具有与焊料容器110的内表面形状对应的外形形状,能够从开口111侧嵌入焊料容器110。排出适配器45以无间隙并且能够沿着容器内表面滑动的状态安装(嵌入)于焊料容器110。在排出适配器45在中央部形成沿上下贯通的流路45a。流路45a以使焊料容器110的内部与喷嘴43的后述的供给路径50连通的方式构成。使排出适配器45和焊料容器110相对移动以使得排出适配器45进入焊料容器110的内部,从而使收容于焊料容器110的焊料被挤出到排出适配器45并经由流路45a排出。另外,焊料容器110是本发明的“收容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3及图4所示,供给机构44安装于支撑板41并构成为使焊料容器保持部42沿上下方向升降。供给机构44构成为,经由焊料容器保持部42使焊料容器110朝向排出适配器45下降(相对移动),从而将收容于焊料容器110的焊料从排出适配器45的流路45a向喷嘴43输送,使焊料从喷嘴43向掩模300排出。这样的供给机构44例如由连接于焊料容器保持部42的滚珠螺母(未图示)及滚珠丝杠轴(未图示)、驱动滚珠丝杠轴使滚珠螺母升降的驱动电动机(未图示)所构成的螺旋进给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未图示)等构成。
喷嘴43如图5所示,具有用于将焊料从焊料容器110向喷嘴43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50。具体而言,喷嘴43如图5~图8所示被构成为,供给路径50的出口部50b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供给路径50的入口部50a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离开。如图2及图4所示,喷嘴43以出口部50b相对于入口部50a(参照图5)配置于与刮板单元3的刮板32靠近的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板41。即,出口部50b的中央线向刮板32侧(Y2方向侧)与通过入口部50a的中央线(与排出适配器45的中心轴线一致)相距距离D1。因此,如图2所示,出口部50b与刮板32之间的Y方向的距离D3小于入口部50a与刮板32(支撑轴31a)之间的Y方向的距离D2。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喷嘴43以在水平面内(X-Y面内)倾斜朝向的方式配置,图5是沿着倾斜配置的喷嘴43的后述的边界面(61、71)的倾斜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供给路径50包含:从入口部50a连续的直线状的入口通路部51;与入口通路部51连接并相对于入口通路部51倾斜的倾斜通路部52;及与出口部50b相连的直线状的出口通路部53。与供给路径50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形成为圆形状。如图5所示,该供给路径50的入口部50a与排出适配器45的流路45a的出口侧端部连接,喷嘴43的供给路径50经由排出适配器45的流路45a而与焊料容器110的内部(焊料的收容区域)连通。另外,入口通路部51是本发明的“直线通路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5及图8所示,入口通路部51沿着从焊料容器110侧供给于入口部50a的焊料的供给方向(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入口通路部51具有使入口部50a侧的端部(上端部)朝向入口部50a侧(上方)扩大的形状。倾斜通路部52从与入口通路部51连接的部分(弯曲部分54)朝向出口部50b沿斜下方直线状地延伸。入口通路部51和倾斜通路部52由形成为平滑曲线状(R形状)的弯曲部分54连接。
出口通路部53沿着从出口部50b排出的焊料的排出方向(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倾斜通路部52和出口通路部53由形成为平滑曲线状(R形状)的弯曲部分55连接。弯曲部分54、倾斜通路部52及弯曲部分55具有一定的流路宽度(流路内径)。另一方面,在出口通路部53形成使出口部50b侧的流路宽度(流路内径)缩小的缩径部53a。缩径部53a具有抑制排出后残留于供给路径50内的焊料从出口部50b落下(液滴)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43如图6及图7所示,以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50被分割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由上述的各流路部分构成的供给路径50形成为,在从入口部50a到前端的出口部50b的供给路径50内通过的中心轴线CA(参照图8)配置于单个平面内,喷嘴43构成为,能够以该平面为边界面(61、71)而沿着供给路径50被分割成两半。另外,边界面61及71分别是本发明的“平面”的一个示例。
具体而言,喷嘴43包含:被边界面(61、71)分割的供给路径50分别形成有一半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及固定部件80,用于组装并固定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
第一部件60具有:边界面61,形成供给路径50的一半;及凸缘部62,以在入口部50a侧端部朝向外侧(与边界面61相反的一侧)伸出的方式形成。而且,同样地,第二部件70具有:边界面71,形成供给路径50的一半;及凸缘部72,以在入口部50a侧端部朝向外侧(与边界面71相反的一侧)伸出的方式形成。而且,在第一部件60形成有用于使螺纹部件85通过的四个贯通孔63a、63b、63c及63d,在第二部件70形成有用于使螺纹部件85通过的四个贯通孔73a、73b、73c及73d。如图9所示,这些贯通孔63a~63d及73a~73d(在图9中仅图示63b及73b)的内径大于螺纹部件85的外径。而且,在贯通孔63a~63d及73a~73d均不形成螺纹(内螺纹)。
凸缘部62及72如图3及图5所示,作为将喷嘴43固定在设于支撑板41的安装部41a时的卡合部而发挥功能。如图6及图9所示,凸缘部62的上表面62a及凸缘部72的上表面72a作为以在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被组装后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内(形成齐面)的方式形成的平坦面。喷嘴43构成为,在将第一部件60的上表面62a和第二部件70的上表面72a分别抵靠平台等的平坦的基准面RP(参照图9)的状态下,确定在通过固定部件80组装被分割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时的相互位置。另外,上表面62a及72a分别是本发明的“平坦面部”的一个示例。
固定部件80如图7所示,配置于第一部件60的外侧(与第二部件70相反的一侧)。第一部件60的固定部件80侧的外侧面平坦地形成,固定部件80具有平板形状且形成为与第一部件60的平坦的外侧面面接触。而且,形成有内螺纹的四个螺纹孔81a、81b、81c及81d形成于固定部件80。螺纹孔81a与第一部件60的贯通孔63a及第二部件70的贯通孔73a对应,螺纹孔81b与贯通孔63b及贯通孔73b对应,螺纹孔81c与贯通孔63c及贯通孔73c对应,螺纹孔81d与贯通孔63d及贯通孔73d对应。
如图9所示,四个螺纹孔81a~81d分别与在第二部件70的贯通孔73a~73d和第一部件60的贯通孔63a~63d中的对应的贯通孔中穿过的螺纹部件85螺合。由此,通过紧固分别与螺纹孔81a~81d螺合的螺纹部件85和固定部件80来固定(组装)螺纹部件85与固定部件80之间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固定部件80的螺纹孔81a~81d以螺纹部件85夹着供给路径50配置于两侧的方式两个一组地形成有多个(两组)。即,螺纹孔81a(贯通孔63a及73a)和螺纹孔81b(贯通孔63b及73b)夹着供给路径50形成于两侧。而且,螺纹孔81c(贯通孔63c及73c)和螺纹孔81d(贯通孔63d及73d)夹着供给路径50形成于两侧。
此处,螺纹孔81c(贯通孔63c及73c)和螺纹孔81d(贯通孔63d及73d)与供给路径50的中心轴线CA之间的距离Dc及Dd以基本相等的方式构成。通过使从螺纹部件85到供给路径50的中心轴线CA的距离在两侧基本相等,能够使紧固力均匀地作用于供给路径50的两侧。另外,从螺纹部件85(螺纹孔)到中心轴线CA的距离无需严格相等。对于螺纹孔81a(贯通孔63a及73a)和螺纹孔81b(贯通孔63b及73b)与供给路径50的中心轴线CA之间的距离Da及Db而言,将距离Db形成得略大。
具有以上结构的喷嘴43如图3~图5所示,与排出适配器45一起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板41的安装部41a。具体而言,安装部41a构成为,在排出适配器45的出口侧的位置,夹着排出适配器45配置于两侧(参照图3),并且,与排出适配器45的出口侧端部所形成的凸缘部45b的上表面侧沿上下卡合(参照图5)。而且,在安装部41a的下表面侧设置一对夹紧杆41b。喷嘴43的凸缘部62及72和排出适配器45的出口侧的凸缘部45b由安装部41a的下表面和夹紧杆41b的夹紧部从上下夹持,从而使喷嘴43及排出适配器45固定于支撑板41。
而且,在喷嘴43的出口部50b附近的位置配置有固定于支撑板41的闸门机构46。该闸门机构46被构成为能够在覆盖喷嘴43的出口部50b的位置和打开出口部50b的位置之间移动。通过闸门机构46的开闭,能够控制焊料的供给开始及供给停止,并且防止焊料在非供给时的泄漏。
接着,参照图3、图7及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的焊料供给部4的喷嘴43的维护作业进行说明。
在维护时,通过解除焊料供给部4的一对夹紧杆41b(参照图3)的夹紧,将喷嘴43从焊料供给部4卸下。而且,将与固定部件80螺合的螺纹部件85卸下,将固定部件80从喷嘴43卸下。之后,分割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由此,如图7所示,喷嘴43的供给路径50在被分割成两半的状态下,整体向外部露出。此时,焊料残留在分割成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的供给路径50中。作业者使用刮刀等去除被分割的供给路径50的残留焊料,使用废布(抹布)等清扫供给路径50内部。此时,即使在残留焊料进入到贯通孔(63a~63d、73a~73d)内的情况下,由于在这些贯通孔(63a~63d、73a~73d)未形成螺纹,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去除残留焊料,并且,即使残留焊料在贯通孔内固化的情况下,组装时也不会损伤螺纹部件85。
清扫作业结束后,组装喷嘴43。首先,使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上下翻转,使第一部件60的上表面62a和第二部件70的上表面72a抵靠平台等平坦的基准面RP(参照图9),以使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对位。另外,图9是表示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被组装后的状态,因而没有使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上下翻转。
而且,在第一部件60的外侧面配置固定部件80,从第二部件70侧向贯通孔(63a~63d、73a~73d)插入螺纹部件85。使分别穿过贯通孔(63a~63d、73a~73d)的螺纹部件85与固定部件80的螺纹孔81a~81d螺合并紧固,从而固定(组装)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由此,喷嘴43被组装,将喷嘴43安装于焊料供给部4,结束维护作业。
接着,参照图1及图10A~图10F,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印刷动作中,通过使刮板32旋转来进行“往”路印刷和“返”路印刷。当通过搬运支撑机构20(参照图1)将被搬入的基板200配置于掩模300的下表面侧的印刷位置时,印刷动作开始。
首先,如图10A所示,刮板32从Y2方向侧与掩模300上的规定位置处所形成的焊料池AS抵接,并使刮板单元3向Y1方向(前侧,“往”路方向)移动。此时,刮板32随焊料池AS而在掩模300的上表面滑动,从而使焊料填充到掩模300的开口,对基板200进行焊料印刷(“往”路印刷)。刮板单元3在刮板32通过了掩模300的印刷区域的“往”路方向的规定位置(“往”路印刷结束位置)停止。之后,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200,搬入未印刷的基板200并配置于印刷位置。
接着,如图10B所示,对焊料池AS进行焊料的补充。在焊料的补充时,为了避免干扰,刮板32的刮擦面32a旋转到与掩模300垂直的位置,刮板单元3向后方(Y2方向)的焊料补充位置移动,使喷嘴43的出口部50b配置于焊料池AS的上方。而且,供给机构44进行工作,从而使焊料容器110内部的焊料从喷嘴43的出口部50b排出。此时,焊料供给部4通过供给部移动机构4a(参照图1)沿X方向移动,在与刮板32的宽度相当的焊料池AS的整个宽度上均匀地补充焊料。另外,在“往”路印刷的焊料的减少量未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焊料补充被跳过。
接着,如图10C所示,刮板32位于规定的“返”路印刷开始位置。即,刮板单元3向前方(Y1方向)移动,并且刮板32向“返”路印刷时的角度位置旋转,使刮板32从Y1方向侧与掩模300上的焊料池AS抵接。
当刮板32位于“返”路印刷开始位置时,如图10D所示,刮板单元3向Y2方向(后侧,“返”路方向)移动,进行“返”路印刷。刮板单元3在刮板32通过了掩模300的印刷区域的“返”路方向的规定位置(“返”路印刷结束位置)停止。之后,搬出印刷完毕的基板200,搬入未印刷的基板200并配置于印刷位置。
“返”路印刷结束后,如图10E所示,刮板单元3向后方(Y2方向)的焊料补充位置移动,对焊料池AS进行焊料的补充。另外,在“返”路印刷的焊料的减少量未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焊料补充被跳过。
而且,如图10F所示,刮板32位于“往”路印刷的开始位置。即,刮板32向“往”路印刷时的角度位置旋转,并且,使刮板32从Y2方向侧与掩模300上的焊料池AS抵接。之后,返回到图10A,执行下一“往”路印刷。通过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来执行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43的出口部50b相对于入口部50a以距离D1(参照图2)配置于靠近刮板32的位置,因此从图10A的“往”路印刷结束位置到图10B的焊料补充位置的移动距离D11及从图10B的焊料补充位置到图10C的“返”路印刷开始位置的移动距离D12变小。同样地,从图10D的“返”路印刷结束位置到图10E的焊料补充位置的移动距离D13及从图10E的焊料补充位置到图10F的“往”路印刷开始位置的移动距离D14变小。
即,在焊料供给部4与刮板单元3一体地沿Y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喷嘴43的出口部50b与刮板32的Y方向的距离D3来确定“往”路(“返”路)印刷结束位置及“往”路(“返”路)印刷开始位置与焊料补充位置之间的各移动距离Dl1~D14。因此,与例如出口部50b的Y方向位置处于与入口部50a相同的位置的情况(到刮板32为止的距离为图2的D2)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43的出口部50b靠近刮板32而相应地能够缩短与焊料补充有关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够缩短印刷作业时间。
而且,在出口部50b和刮板32之间的距离D3较大的情况下,在如图10B所示的“往”路印刷结束后进行焊料补充时,刮板32的位置有可能配置于掩模300的印刷区域(开口形成区域)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附着于刮板32的焊料下落到印刷区域内,需要使图10A的“往”路印刷结束位置向前方侧(Y1方向侧)移动。因此,印刷时的刮板32的移动距离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43的出口部50b靠近刮板32而相应地能够使图10A的“往”路印刷结束位置靠近掩模300的印刷区域,因此能够减小印刷时的移动距离,能够缩小刮板单元3的Y方向的移动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设置被构成为具有用于将焊料从焊料容器110向喷嘴43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50并能够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50被分割的喷嘴43,从而在维护时,能够在沿着弯曲的供给路径50分割喷嘴43而使供给路径50内部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进行供给路径50内部的清扫作业。由此,即使供给路径50存在弯曲部分(54、55),由于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时的供给路径50内的清扫作业性,并且,能够确认清扫状态,抑制焊料残留于供给路径50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43的弯曲的供给路径50的弯曲部分(54、55)形成为平滑的曲线状。由此,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50设于喷嘴43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弯曲部分(54、55)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抑制供给焊料时焊料的流动阻力增大。其结果为,即使在将弯曲的供给路径50设于喷嘴43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抑制使焊料排出的供给机构44的负荷(焊料供给所需的动力)的增大。而且,由于弯曲部分(54、55)不会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容易清扫角部,由此也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入口通路部51形成为沿着从焊料容器110供给到入口部50a的焊料的供给方向延伸。由此,在入口通路部51,能够顺畅地进行入口部50a(喷嘴43和排出适配器45的连接部分)的焊料的导入。而且,将倾斜通路部52形成为从与入口通路部51连接的部分(弯曲部分54)朝向出口部50b沿斜下方直线状地延伸。由此,与例如设置圆弧状的倾斜通路部52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到出口部50b为止的焊料的供给路径,因此能够抑制焊料的流动阻力随供给路径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通过平滑曲线状的弯曲部分54连接入口通路部51和倾斜通路部52。由此,能够抑制入口通路部51和倾斜通路部52的连接部分处的焊料流动阻力的增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入口通路部51形成为入口部50a侧的端部朝向入口部50a侧(上方)扩大的形状。由此,由于供给路径50在入口部50a(喷嘴43和排出适配器45的连接部分)扩大,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入口部50a的焊料的导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43的供给路径50设置出口通路部53,该出口通路部53沿着从出口部50b排出的焊料的排出方向(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而且,通过平滑曲线状的弯曲部分55连接倾斜通路部52和出口通路部53。由此,能够抑制倾斜通路部52和出口通路部53的连接部分(弯曲部分55)处的焊料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由于能够在出口通路部53使焊料的流动方向与从出口部50b排出的排出方向一致,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出口部50b的焊料的排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43设置沿着供给路径50被分割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和用于组装被分割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固定部件80。由此,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50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提高供给路径50的清扫作业性。而且,通过将固定部件80与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分开地设置,能够使形成有供给路径50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结构简化,因此能够提高包含供给路径50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清扫作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分别设置供螺纹部件85插入的贯通孔(63a~63d、73a~73d)。而且,在固定部件80形成有螺纹孔81a~81d,该螺纹孔81a~81d与通过各贯通孔(63a~63d、73a~73d)的螺纹部件85螺合。由此,通过使用螺纹部件85和固定部件80的协同紧固方式能够组装并固定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而且,能够防止清扫作业时残留在供给路径50内的焊料的一部分进入螺纹孔81a~81d。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因进入螺纹孔并固化的焊料而损伤螺纹部件85,并且能够提高清扫作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部件80的螺纹孔81a~81d以螺纹部件85夹着供给路径50配置于两侧的方式两个一组地形成多个(四个)。由此,能够通过两个一组的螺纹部件85均匀地紧固供给路径50的两侧。因此,在供给路径50被分割成第一部件60侧和第二部件70侧这样的结构中,即使以所需最小限度的螺纹部件85数也能够使供给路径50的边界无间隙地紧贴并紧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80形成为平板形状并构成为与第一部件60的平坦的外侧面面接触。因此,通过使第一部件60和固定部件80紧贴(面接触),能够牢固地固定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和固定部件80。而且,由于固定部件80是单纯的平板形状,因此能够使伴随清扫作业的喷嘴43的分解及组装作业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43构成为在将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上表面(62a、72a)分别抵靠平坦的基准面RP的状态下来确定在通过固定部件80组装被分割的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时的相互位置。由此,无需另外设置例如定位用的部件(定位销等),通过将上表面(62a、72a)抵靠基准面RP,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进行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组装时的定位。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弯曲的供给路径50形成为在从入口部50a到前端的出口部50b的供给路径50内通过的中心轴线CA配置于单个平面内,将喷嘴43构成为能够以该平面为边界面(61、71)而沿着供给路径50被分割成两半。由此,由于能够将供给路径50整体分割成两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作业。而且,由于被分割的喷嘴43的边界面(61、71)为平面,因此与例如以边界面为曲面的方式分割喷嘴43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喷嘴43。
另外,应当理解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方面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来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粘性材料的一个例子例示了焊料(焊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粘性材料也可以是除焊料以外的导电性膏、芯片固定用粘接剂等。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例示了具备刮板32的印刷装置100的焊料供给部4,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例如粘接剂的点胶机等除印刷装置以外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通过使用螺纹部件85及固定部件80进行紧固来组装喷嘴43的第一部件60和第二部件70的方式构成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螺纹部件和螺母来紧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但是,对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形成有多个螺纹孔的固定部件80的结构而言,能够精确地设定四个螺纹部件的相互位置,并且能够统一进行螺纹部件的装卸,故而优选。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以配置有中心轴线CA的单个平面为边界面(61、71)能够沿着供给路径50将喷嘴43分割成两半的结构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以单个平面为边界来分割喷嘴。例如,在图8中,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线CA而分割成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能够将喷嘴43分割成两半(两个)的结构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喷嘴分割成三个以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结构的示例:以配置有供给路径50的中心轴线CA的单个平面为边界面而将喷嘴43分割成两半,其结果为,供给路径50整体被分割成两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分割供给路径整体。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平滑曲线状的弯曲部分(54、55)连接直线状的通路部(入口通路部51、倾斜通路部52、出口通路部53)来构成供给路径50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供给路径整体可以曲线状地弯曲。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分别抵靠第一部件60的上表面62a和第二部件70的上表面72a的状态下来确定第一部件60及第二部件70的相互位置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喷嘴构成为:不设置用于定位的平坦面(上表面62a及上表面72a),例如在喷嘴形成贯通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定位用的孔部,通过在定位用的孔部安装定位销来进行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定位。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两个一组的螺纹部件85设置两组(四个)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螺纹部件也可以是除四个(两组)以外的六个(三组)以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螺纹部件85配置于供给路径50的两侧的结构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螺纹部件也可以不配置成夹着供给路径的两侧。

Claims (18)

1.一种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用于具备刮板单元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所述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具备:
喷嘴,用于排出在收容粘性材料的收容部中所收容的所述粘性材料;及
供给机构,将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喷嘴输送并使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喷嘴排出,
所述喷嘴具有用于将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弯曲的供给路径进行分割,
所述粘性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的所述供给路径的出口部相对于所述供给路径的入口部而配置于与所述刮板单元靠近的位置,
弯曲的所述供给路径形成为,在从所述入口部到前端的所述出口部的所述供给路径内通过的弯曲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单个平面内,
所述喷嘴构成为,能够以所述单个平面为边界而沿着所述供给路径被分割成两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的弯曲的供给路径的弯曲部分形成为平滑的曲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的供给路径包含从所述入口部连续的直线状的直线通路部,
所述直线通路部沿着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收容部供给到所述入口部的供给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直线通路部具有以下形状:所述直线通路部的所述入口部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入口部一侧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的供给路径还包含倾斜通路部,所述倾斜通路部与所述直线通路部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直线通路部倾斜,
所述倾斜通路部从与所述直线通路部连接的部分朝向所述出口部向斜下方直线状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直线通路部和所述倾斜通路部由平滑曲线状的所述弯曲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的供给路径还包含出口通路部,所述出口通路部沿着从所述出口部排出的所述粘性材料的排出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所述倾斜通路部和所述出口通路部由平滑曲线状的所述弯曲部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包含:
沿着所述供给路径分割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及
固定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的外侧,用于组装所分割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具有供螺纹部件插入的贯通孔,
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的各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纹部件螺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的螺纹孔以所述螺纹部件夹着所述供给路径而配置于两侧的方式两个一组地形成有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平坦的外侧面,
所述固定部件被构成为具有平板形状且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平坦的外侧面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具有在被安装的状态下配置于同一面内的平坦面部,
所述喷嘴构成为,在将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平坦面部分别抵靠平坦的基准面的状态下确定在通过所述固定部件组装所分割的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时的相互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还具备排出适配器,所述排出适配器包含使收容有所述粘性材料的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与所述喷嘴的所述供给路径连通的流路,
所述供给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排出适配器和所述收容部相对移动而经由所述排出适配器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粘性材料向以能够进行分割的方式构成的所述喷嘴输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粘性材料包含焊膏、导电性膏、芯片固定用粘接剂。
15.一种粘性材料印刷装置,具备:
粘性材料供给部,包含:喷嘴,用于排出在收容粘性材料的收容部中所收容的所述粘性材料;及供给机构,将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喷嘴输送并使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喷嘴排出;及
刮板单元,具备对由所述粘性材料供给部供给的所述粘性材料进行刮擦的刮板,
所述粘性材料供给部的所述喷嘴具有用于将所述粘性材料从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喷嘴的前端引导的弯曲的供给路径,并构成为能够沿着弯曲的所述供给路径进行分割,
所述粘性材料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的所述供给路径的出口部相对于所述供给路径的入口部而配置于与所述刮板单元靠近的位置,
弯曲的所述供给路径形成为,在从所述入口部到前端的所述出口部的所述供给路径内通过的弯曲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单个平面内,
所述喷嘴构成为,能够以所述单个平面为边界而沿着所述供给路径被分割成两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的弯曲的供给路径的弯曲部分形成为平滑的曲线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包含:
沿着所述供给路径分割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及
固定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的外侧,用于组装所分割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粘性材料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具有供螺纹部件插入的贯通孔,
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的各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纹部件螺合。
CN201310177714.5A 2012-10-26 2013-05-14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Active CN103786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6881 2012-10-26
JP2012236881A JP5629298B2 (ja) 2012-10-26 2012-10-26 粘性材供給装置および粘性材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425A CN103786425A (zh) 2014-05-14
CN103786425B true CN103786425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09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7714.5A Active CN103786425B (zh) 2012-10-26 2013-05-14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2497B2 (zh)
EP (1) EP2727728B1 (zh)
JP (1) JP5629298B2 (zh)
KR (1) KR101507433B1 (zh)
CN (1) CN103786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9720A (ja) * 2014-09-01 2016-04-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TWI558574B (zh) * 2014-12-05 2016-11-21 Metal Ind Res & Dev Ct Slit Scraper Structure
DE102015219611A1 (de) * 2015-10-09 2017-04-13 Ersa Gmbh Lötmodul
CN108738247B (zh) * 2017-04-14 2023-07-0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供锡组件
WO2018189586A2 (zh) * 2017-04-14 2018-10-18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锡膏的组件及其方法
TWI760479B (zh) * 2017-04-14 2022-04-11 美商伊利諾工具工程公司 用於自動清除殘留錫膏的裝置
EP3482935B1 (de) * 2017-11-10 2022-07-13 Exentis Group AG Siebeinheit für eine druckvorrichtung
EP3482939B1 (de) 2017-11-10 2020-05-20 Exentis Group AG Siebbereitstellungssystem
KR102471125B1 (ko) * 2021-10-05 2022-11-25 유명근 페이스트 디스펜서용 삽입 가압 모듈
CN115802637B (zh) * 2023-02-08 2023-05-05 苏州康尼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cba封装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147B2 (ja) * 1992-06-08 2003-02-04 谷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CN1688395A (zh) * 2002-10-23 2005-10-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可膨胀室装置的涂覆模具
CN1876371A (zh) * 2005-06-09 2006-12-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4412B2 (ja) * 1991-09-02 2002-1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
US6423141B1 (en) * 1994-12-27 2002-07-23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viscous material
JP2896343B2 (ja) * 1996-05-14 1999-05-31 谷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スキージー装置
JP2002307652A (ja) * 2001-04-12 2002-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US6813820B2 (en) * 2001-12-19 2004-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improving coating uniformity
JP2006266358A (ja) 2005-03-23 2006-10-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固定絞りユニット及び固定絞りユニットを具備する静圧案内装置
JP2007044892A (ja) * 2005-08-08 2007-02-22 Genchi Kenkyusho:Kk 粘体発熱組成物の積層装置
WO2008087785A1 (ja) 2007-01-15 2008-07-24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kaisha 工作機械用の割出装置
JP4643719B2 (ja) 2009-02-09 2011-03-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はんだ供給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635879B2 (ja) * 2010-11-17 2014-12-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付着材料塗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147B2 (ja) * 1992-06-08 2003-02-04 谷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CN1688395A (zh) * 2002-10-23 2005-10-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可膨胀室装置的涂覆模具
CN1876371A (zh) * 2005-06-09 2006-12-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版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7728B1 (en) 2018-02-28
EP2727728A1 (en) 2014-05-07
JP5629298B2 (ja) 2014-11-19
US9132497B2 (en) 2015-09-15
CN103786425A (zh) 2014-05-14
US20140117067A1 (en) 2014-05-01
JP2014086675A (ja) 2014-05-12
KR101507433B1 (ko) 2015-03-31
KR20140053759A (ko) 201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6425B (zh) 粘性材料供给装置及粘性材料印刷装置
JP3271461B2 (ja) 半田ボールの搭載装置および搭載方法
JP5341768B2 (ja) 改良されたボール実装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6035145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US20070108044A1 (en) Plating tank
JP6589134B2 (ja) スティック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7024756A (ja) テーピング装置
JP4126762B2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DE112011103357B4 (de) Elektronikbauteilmontiermaschine
JP6453742B2 (ja) 半田付け装置、および半田付け方法
CN105612825A (zh) 搭载位置最佳化程序
KR101540073B1 (ko) 분사형 기판 솔더링 장치
JP4375193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6001394B2 (ja) フィーダ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TWM589698U (zh) 料件移送裝置
CN109997426B (zh) 作业机
JPH11150396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多連式移載ヘッドのノズル交換方法
WO2019138480A1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4566487B2 (ja) ハンダ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を備えた生産システム
KR100952734B1 (ko) 부품 실장기용 트레이 공급 장치 및 이의 트레이 공급 방법
JP2012101879A (ja) 基板収容装置
JPH0447172Y2 (zh)
JP5551569B2 (ja) マウント装置
JP4013582B2 (ja) 回路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H01194406A (ja) 巻線、巻線仕上げ連続自動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