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6146A -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6146A
CN103726146A CN201310471674.5A CN201310471674A CN103726146A CN 103726146 A CN103726146 A CN 103726146A CN 201310471674 A CN201310471674 A CN 201310471674A CN 103726146 A CN103726146 A CN 103726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able
weaving loom
mach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16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6146B (zh
Inventor
M·马莱克
哈拉尔德·威德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726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6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6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6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05Service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145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set on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pulled along the working unit by a band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1)或者绕线机,其在纵向侧面上并排配备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工位(3a-3i),所述工位(3a-i)安装有多个在工位(3a-3i)上进行操作、可纵向移动并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相连接的维护设备(15a、15b),其中,每个维护设备(15a、15b)通过各自的维护设备总线(19a、19b、19c、19d)连接到各个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上,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中至少有部分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共用总线(22、23、28、30、33)相连。根据本发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设置在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LR)上的纺织机(1)的中间位置。

Description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者绕线机,其在纵向侧面上并排配备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工位,所述工位设有多个对工位进行维护的可纵向移动的维护设备,所述维护设备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相连,其中,各个维护设备通过各自的维护设备总线连接到各个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上,其中,这些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中至少有一部分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共用总线相连。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纺织机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这里特别涉及到一种纺纱机,例如市场中的转杯纺纱机或绕线机。
“相同类型的工位”这一概念的意思是可以同时执行既定的工作程序的单元。不言而喻,在该纺织机的运行中会出现单个或多个同一类型的工位在同一工作程序中处于与其他工位不同的阶段。例如,有几个工位处于生产阶段,有几个工位处于生产阶段的准备阶段,还有几个工位处于休止阶段。通常情况下,这些工位被分成区段,例如一个区段包含20个工位。
对于纺纱机而言,上面提到的工作程序通常指的是纺纱程序,即一种纱线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来的纱线可以围绕在一个线圈上,例如围绕在一个十字绕线线圈上;而对于绕线机而言,工作程序通常是指绕线过程,即用之前生产的纱线制成线圈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纺织机两个纵向侧面的工位都是并排分布的。
在这里,每一个工位上都安装有一些执行工作程序所必须的基本组件。但是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工位都完全相同。例如,一些单独的工位可以额外装配传感器,以便于检测目标尺寸,而对于多个工位而言,必须一次性实现目标尺寸的检测。
虽然只在一个纵向侧面上安装工位的纺织机也是可以设想的,但是通常的做法是在两个纵向侧面上并排安装工位。
通常情况下,工位会被组合以构成区段,安装在两个终端支架之间,所述支架中的一个被称为第一终端支架,也叫做控制支架,为中央控制装置,另外一个终端支架被称为驱动支架,其含有工位的中央驱动器。
另外常见的情况是,这种类型的纺织机上还安装有多个可相对工位纵向移动的维护设备,用于工位的运作和维护。这些维护设备在工位上特别设计用于清洗工位和/或消除故障,例如消除纱线断头。
现在为了实现纺织机的运行以及纺织机各组件运行的协调,特别设计了控制和通讯系统,所述系统通常包括一个与中央控制装置相连的中央控制器,该装置被安装在控制支架中。所述控制和通讯系统还包括驱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控制中央驱动器并通常安装在驱动支架中。
除此之外,所述控制和通讯系统在每一区段内都配备有区段控制装置,用于对各个工位进行控制。另外常见的做法是,为每台维护设备安装维护设备控制装置。
通常情况下,所述控制和通讯系统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总线,借助该数据总线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区段控制装置、工位控制装置、维护设备控制装置和/或在有些情况下存在的其他控制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意义上的通讯。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数据总线系统内通过共用的传输路径上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常见的,其中用户不会参与到其他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中。
一般情况下,数据总线包括至少一条物理总线电缆和与之相连的总线用户,也叫做节点,其在这种类型的纺织机中可以是之前提到的控制装置。通常情况下,总线用户依靠所谓的绝缘置换连接终端或其它连接器系统连接到各自的总线电缆上,而不会物理上断开。
简易的数据总线只包含一条直线总线电缆,所有的总线用户都连接在这条总线电缆上。在它的开放式两端上可以分别安装一个终端电阻,以防止典型的高频电子信号的反射。
为了实现多条总线电缆的物理连接,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例如中继器或桥接器。由此可以实现树型或星型拓扑结构和/或带有长支线的总线数据传输。除此之外,具有多个逻辑上独立的数据总线的数据总线系统也是可能的。
通常情况下,在纺织机中所述数据总线被设计为现场总线,特别是CAN总线(控制器区域网路总线)。在这里,通常使用CAN开放总线协议。并针对节点,尤其是总线拓扑结构组件进行设计,使它们能够对相关协议形成支持。
另外在这种类型的纺织机上,通常每台维护设备都分别借助物理总线电缆连接到这种类型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上,其中至少有一些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共用总线电缆相连。由此实现了维护设备相互之间以及与数据总线的各个其他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
总线电缆的最大长度与数据总线所采用的带宽成反比。通常情况下,根据订单要求,通用类型的纺织机配备的区段的数量是可变的。长期以来,增加区段的最大数量,即增加工位的最大数量的诉求一直存在。由此,一方面这会导致通过该通讯系统传输的数据量的整体增加,从而带来增加带宽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纺织机约来越长,数据总线电缆的物理长度也随之越来越长,这又会导致带宽的减小。因此,现在已知的控制和通讯系统对这种类型的纺织机的区段及工位的最大数量构成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机,其控制和通讯系统适用于较大数量的区段及工位。
该目的的实现方式为:至少一部分总线拓扑结构组件设置在纺织机纵向上的纺织机的中间区域。
其中,从纺织机的纵向方向看的纺织机的中间区域可以理解为纺织机上的两个终端支架之间的区域,即设置有区段的区域。
在纺织机的两台维护设备之间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整个有效长度等于两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的物理长度、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的传输性能所导致的附加虚拟长度以及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到各条总线拓扑结构组件连接总线电缆的物理距离的总和。
与将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安装在终端支架之中一个内的解决方案相比,借助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在中间区域的布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大幅缩短两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从而使得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也可以大幅缩短。
看下面这个例子:在一台已知的纺织机上,维护设备可以沿着整台纺织机移动。在这个例子中,每台维护设备的总线电缆均包含有一个可移动部分,从维护设备引到安装在纺织机中部的连接装置。这个可移动部分的长度必须达到纺织机长度的一半,以实现纺织机在两个终端支架之间的操作。现在对于已知的纺织机,在连接可移动部分的各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处连接有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该部分从连接装置延伸到安装在其中一个终端支架中的被设计为中继器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上,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在很短的距离上与共用总线电缆相连。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的长度同样也等于纺织机长度的一半。现在如果要从一台维护设备向另一台维护设备传输数据,那么在忽略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的影响和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到共用总线电缆的间距的情况下,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等于纺织机总长度的两倍。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理念,现在将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安装到纺织机的中间区域,那么就可以显著地缩短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更确切的说,总线拓扑结构组件设置得距机器上的连接装置越近,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就可以缩得越短。总的而言,可以明显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有效长度,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在给定的最大数据总线电缆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区段或工位的数量得以增加。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被设计成为中继器或桥接器。在这里,中继器一般是指连接数据总线电缆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通过一台中继器连接的总线电缆分别构成数据总线的独立电子区段,并可借助相应的中断电阻将其分别关闭,从而确保总线电缆上不会出现反射。从信号技术的角度说,中继器相当于带有相应延迟的电缆。数据总线的实时行为不会应为采用中继器而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它在传输性能上与仅由电缆组成的网络相对应。
现在如果在这样一台纺织机上配备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作为中继器,这意味着,维护设备成为一个含有维护设备总线电缆、中继器和共用总线电缆的位于数据总线上的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维护设备和纺织机的其他控制装置之间接近实时的数据传输,例如在拼接工序中就很有好处-在该工序中,必须实现对各个维护设备和各个纺纱单元的致动器之间精准匹配的控制。
桥接器通常可以理解为一个连接不同的逻辑上独立的数据总线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目的是为了进行数据交换。桥接器基于储存(修改)-转发原理,根据该原理,从一个数据总线接收数据,如有必要,基于该协议进行调整然后发送至另外一个数据总线。与中继器相比,桥接器能够扩大控制和通讯系统的最大范围,这是因为使用桥接器连接的数据总线都是各自独立运转的。依靠这种方式可以设置更多区段。借助转发规则,也叫做网关表,可以用另外一种标识符转发或过滤掉接收的总线报文。依靠这种机制可以减少由桥接器连接的纺织机数据总线的数据满载的情况,从而在一个连接区段的数据总线上连接更多区段,而不会使总线超负荷,这是因为在总线连接区段之前不会传输只对维护设备有意义的报文。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独立的数据总线上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协议。同样在独立的数据总线上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带宽。这也符合将纺织机造得更长的需求。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安装在固定在机器上的分别与之对应的维护设备总线电缆的连接装置的区域内。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的最小化。由此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就可以实现最小化,在给定的实施例中当数据总线电缆的最大总长度不变时,就可以实现区段或工位数量的最大化。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安装在纺织机的顶端。通常情况下,维护设备总线电缆的可移动部分都是沿着纺织机的顶端移动的。通过将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同样安装在纺织机的顶端,可以进一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事实上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安装在一条用于为维护设备供应低压的低压管道区域中。这种类型的低压管道可为维护设备提供低压,以便例如吸住线头或者进行其他方式的处理。对此,当各台维护设备定位在工位上时,它们可以自动与低压管道相连。通常维护设备总线电缆的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安装在这样的低压管道上,从而确保安装在低压管道区域内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会对电缆的有效长度的进一步缩短做出贡献。此外,共用总线电缆可以穿过低压管道,特别是穿到低压管道中,这样安装方便,并且能对其形成保护。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可以设计为拖拽式电缆。拖拽式电缆通常是一条易弯曲的电缆,其受到同样易弯曲的导引装置-也叫做牵引链-的保护,且从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延伸至机器的一个可移动式部件。拖拽式电缆的使用寿命较长,这是因为通过允许的最小半径可以维持通过牵引链的弯曲半径。此外,它也不需要自己的主动驱动,因为它的安装确保可移动式维护设备驱动可对其形成牵引。当维护设备总线电缆被铺设在一个导引装置中时,则特别有益处。但是原则上维护设备总线电缆也可以设计为自收线的电缆。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设计成无回馈式的。这可以理解为,一条连接到拓扑结构组件上的总线电缆如果出现故障,不会对连接的其它总线电缆产生影响。这尤其意味着,一条总线电缆的短路或连续故障信号不会对连接的其他总线电缆产生影响。由此得到的好处是,一条总线电缆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例如,一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出现短路,不会波及共用总线电缆,其他维护设备也可以继续通过共用总线电路通讯。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是一条沿着纺织机从第一终端支架延伸至第二终端支架的与机器相连的总线电缆。这种机器总线电缆在现代纺织机上很常见,它与连接的节点一级在有些情况下连接的总线电缆及其节点共同构成了一个所谓的机器总线,通常连接纺织机的重要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区段控制装置。在这里,一条这种类型的机器总线电缆和其连接的节点被称作机器总线。机器总线电缆特别是指一条例如铺设在具有机器长度的线缆管道中的直线的、连续的物理线。机器总线电缆尤其可以由具有区段长度的部分组成,在组装纺织机时通过螺丝连接、插拔连接或类似连接将这些部分连接起来。
现在,如果总线拓扑结构组件至少间接与机器总线电缆相连,那么一方面可以实现维护设备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区段控制装置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这对于工位故障的消除特别有好处。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借助至少一条从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延伸至其中一个终端支架的机器总线电缆的直线延伸线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这尤其将带来制造方面的优势,因为机器总线电缆本身可以像之前一样的实施,从而确保纺织机的所有区段的以相同方式连线。现在直线延伸线可以从终端支架独立通向纺织机的中间区域。比方说延伸线可以铺设在低压管道处或低压管道内。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与至少一条从中继器延伸到在纵向方向可见的机器总线电缆的中间区域的附加总线电缆相连接。与使用直线延伸线相比,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电缆的物理路径。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附加总线电缆可以借助机器总线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所述机器总线中继器连接着机器总线电缆和附加总线电缆,在使用它时,附加总线电缆和-只要逻辑上没有分离-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维护设备总线电缆以及维护设备构成了机器总线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可以实现直接、快速的通讯。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附加总线电缆可以借助机器总线桥接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机器总线桥接器连接机器总线电缆和附加总线电缆,在使用它时具体生成了一个从机器总线逻辑分离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隔离的数据总线,该数据总线包含附加总线电缆、中继器、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和维护设备。可以在这样生成的分离数据总线上采用与机器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可以在这个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上设置不同的带宽。此外,附加桥接器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有用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特别是通过过滤可以减小带宽,使电缆加长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符合其目的的进一步改进,机器总线中继器和/或机器总线桥接器可以设计为无回馈式的。这可以理解为,一条连接机器总线中继器或机器总线桥接器的总线电缆如果出现故障,不会对连接的其它总线电缆产生影响。这尤其意味着,一条总线电缆的短路或信号故障不会对连接的其它总线电缆产生影响。由此得到的好处是,一条总线电缆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例如,一条附加总线电缆出现短路,不会波及机器总线电缆。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与至少一条从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延伸到其中一个终端支架的连接总线电缆相连,该连接总线电缆借助一台附加桥接器或附加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在使用附加中继器时,所述连接总线电缆变成机器总线的组成部分,从而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与之相反,在使用连接线路和连接着连接总线电缆与机器总线电缆的附加桥接器时,构成了一个从机器总线逻辑上分离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隔离的数据总线,该数据总线包含连接总线电缆和——只要没有逻辑分离——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和维护设备。在这样生成的分离的数据总线上可以采用一个与机器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在这个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上可以设置不同的带宽。此外,附加桥接器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有关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机器总线电缆的直线延伸线、附加总线电缆或连接总线电缆上。现在如果总线拓扑结构组件为中继器并与机器总线电缆或机器总线电缆的直线延伸线直接相连,那么维护设备总线电缆和维护设备则成为机器总线的直接部件。这也同样适用于附加总线电缆或连接总线电缆通过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的情况。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维护设备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区段控制装置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这对于工位故障的消除特别有好处。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连接到至少一条维护总线电缆上,该维护总线电缆通过至少一台维护总线桥接器连接到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其它总线电缆上,特别是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机器总线电缆的直线延伸线、附加总线电缆或连接总线电缆上。由此产生了一个逻辑上独立的维护总线,当总线拓扑结构组件是中继器时,该维护总线包含维护设备、维护设备总线电缆、中继器、维护总线电缆和维护总线桥接器。相反,如果总线拓扑结构组件是桥接器,那么该维护总线包含桥接器、维护总线电缆和维护总线桥接器。在这样生成的分离的维护总线上可以采用一个与纺织机的其它数据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在这个维护总线上和纺织机的其它数据总线上可以设置不同的带宽。此外,维护总线桥接器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维护总线和纺织机的其他数据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重要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维护总线桥接器可以通过一个补充中继器连接到维护总线电缆上。这种方式使得维护总线桥接器能够借助一条较长的线缆连接到维护总线电缆上。
根据对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开发,补充中继器和/或维护总线桥接器可以设计成无回馈式的。这尤其意味着控制和通讯系统以及其他总线电缆方面的短路或信号故障不会对维护总线电缆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得到的好处是,机器总线方面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维护总线停止运转,从而确保维护设备可以通过维护总线电缆继续进行通讯。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彼此靠近排列。由此可以进一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安装在一个共同的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沿着纺织机的纵向方向安装在纺织机的中间区域。这种设计方案特别有利于缩短电缆长度,同时兼备上面提到过的优点。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维护总线桥接器可以临近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安装。由此,也同样可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开发,维护总线桥接器可以安装在一个共同的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便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补充中继器可以临近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安装。由此同样可以缩短在纺织机的两台维护设备以及其他控制装置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补充中继器可以安装在一个共用的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根据符合本发明目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划分成组,一个组的全部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相互临近安装。当计划安装的维护设备的数量很多,例如多达8台甚至更多时,这一设计方案则特别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设置,让单台维护设备仅能够沿着一部分工位移动。在组件组内部,实现有效电缆路径的最小化。在组与组之间,通常情况下维护设备之间的通讯是不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有效电缆长度恒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区段的数量。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一个组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沿着纺织机的纵向方向安装在组件组指定的工作区域(维护设备与该组相连)的中间位置。此处的“组件组的工作区域”可以理解为组的维护设备负责操作的相关工位的区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缩短组内的有效电缆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一个组的全部总线拓扑结构组件可以安装在一个共用的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方便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可以为每个组配备一条维护总线电缆和一个维护总线桥接器,它们可以紧密靠近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组安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多个维护总线,借助这些维护总线可以对控制和通讯系统尤其是特别长的机器的控制和通讯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这种方式特别可以进一步缩短组内的有效电缆长度。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每一维护总线桥接器均可以安装在各个组的共用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可以为每个组配备一个附加中继器,该中继器紧密靠近总线拓扑结构组件组安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各个组的维护总线桥接器都可以借助一条较长的支线连接到组的维护总线电缆上。
根据对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附加中继器均可安装在各自组的共用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而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的最终组装。
上述描述过的和/或在权利要求中提到的对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和进一步改进开发-除了例如在具有明确的依赖性或不兼容的变型的情况下-均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任何组合形式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讲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配备有可移动维护设备的开放式纺纱机的纵向侧面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仅那些对理解本发明而言是必要的纺织机组件得到显示,并带有附图标记。不言而喻,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自然也包括其它零部件和组件。
图1展示了一台转杯纺纱机1的纵向侧面,该转杯纺纱机作为符合本发明设计理念的纺织机1的一个范例在此使用。其中,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用双箭头LR表示。图上展示了三个完整的区段2a、2e和2i,它们分别包括,例如,六个工位3,即六个纺纱工位3。但是区段2a、2e和2i当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安装明显更多的纺纱工位3,比方说16个。由于所选的视角的关系,从此处只能看到各区段的六个纺纱工位3中的3个工位,它们分别是区段2a的纺纱工位3a、3b、3c,区段2e的纺纱工位3d、3e、3f和区段2i的纺纱工位3g、3h、3i。各个区段的其他三个纺纱工位3安装在纺织机另外一侧看不到的纵向侧面上。
在区段2a和2e之间以及区段2e和2i之间分别另外设计有多个区段2,由于篇幅的关系没有将它们展示出来。转杯纺纱机1的区段2的数量是可变的。例如,它通常有20个区段。
所展示的全部纺纱工位3a至3i都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构。为了清楚起见,这里将只介绍纺纱工位3a带有附图标记的基本组件。
送料装置4用于从与纺纱工位3a连接的桶KA中抽取纤维带FB,以及将纤维带FB运送到松散装置5处。借助松散装置5,纤维带FB中粘连在一起的纤维被打散,然后借助图上未示出的装置将单根纤维运送至纺纱设备6处。通过纺纱设备6,单根纤维被纺成纱线F。概念“纱线”与“线”的意义相同。
提取装置7将纺出的纱线F从纺纱设备6中提取出来。沿着提取装置7向下安装有一个线程监控器8。该线程监控器8被设计于识别断线的情况,以便在出现断线情况时自动采取适宜的措施消除故障。最后,卷纱单元9将纺出的纱线F缠绕起来变成一个十字绕线线圈KS。
另外,为了控制纺纱工位3a的功能单元,还配备了图上没有示出的工位控制装置。该装置和区段2的纺纱工位3a、3b和3c的其他工位控制装置一样,用于连接区段控制装置10a以进行数据交换。类似的,区段2e的工位控制装置也连接着区段控制装置10e,区段2i的工位控制装置也连接着区段控制装置10i,以此类推。
在纺织机1的一端,图示的第一终端支架以已知的方式包含了纺织机1的多个常见机构。为了清楚起见,这里只介绍用于控制和监控纺织机1生产的机器控制装置12。机器控制装置12上配备有一个没有详细示出的控制单元,因此第一终端支架也被称作控制支架。
在纺织机1的另外一端,图示的第二终端支架13以已知的方式包含了纺织机1的多个中央驱动机构。为了清楚起见,这里只介绍用于控制和监控纺织机1中央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14。第二终端支架也被称为驱动支架。
另外还要举例介绍位于纵向方向LR上的四台可移动式维护设备15,这里只展示了维护设备15a和15b,因为维护设备15c和15d位于纺织机1的另外一侧的纵向侧面上。当然,也可以安装更多的维护设备15。这些维护设备15主要服务于在纺纱工位3上自动执行的纺纱工序。可移动式维护设备15a-d分别包含控制装置16a-d,这些控制装置通常配备有未示出的控制单元。
为了使维护设备15a-d能够沿着纵向方向LR从纺纱工位3移动到另一纺纱工位3,特别将维护设备15a-d安装在轨道17上,例如借助滚轮,其中至少有一个滚轮是受驱动的。
接下来,在纺织机1顶部设计了沿着纵向方向LR走向的低压管道18,用于为维护设备15a-d供应低压。为此在各个纺纱工位3都设有一个接口,其使得维护设备15与低压管道18的自动连接成为可能。
为了使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a-d能够连接到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固定在机器上的部件上,特别配备了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其被设计成拖拽式电缆的形式,图上只能看到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b。在这里,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从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a处通过固定在维护设备上的连接装置20a延伸到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处。类似的,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b从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b处通过固定在维护设备上的连接装置20b延伸到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处,以此类推。
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被设计成拖拽式电缆19a-d的形式是十分有利的。拖拽式电缆19a-d的使用寿命较长,这是因为允许的最小半径上的牵引链弯曲半径得以维持。此外,它也不需要自己主动驱动,因为它的安装确保可移动式维护设备15a-d的移动可对其形成牵引。当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及其它电缆,例如供电电缆,被铺设在一个导轨装置中移动时,则特别有益处。原则上,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也可以设计成自收线的形式。
图2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理念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条机器总线电缆22,该电缆沿着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从第一终端支架11延伸至第二终端支架13。这条机器总线电缆22依靠所谓的绝缘置换连接或插拔件技术连接着作为节点的区段控制装置10a至10i、机器控制装置12和驱动控制装置14,而不会从物理上中断机器总线电缆22。在本说明书中,用短双箭头表示这种绝缘置换连接端子或其它快速连接端子。
机器总线电缆22特别是指譬如铺设在具有机器长度的线缆管道中的直线的、连续的物理线缆。机器总线电缆22尤其可以由具有区段长度的部分组成,在组装纺织机1时通过螺丝连接、插拔连接或类似连接将这些部分连接起来。
在第一实施例中,机器总线电缆22具有从第一终端支架11延伸到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范围内的直线延伸线23。由此生成的直线总线电缆22、23在第二终端支架13的范围内与第一终端电阻24,在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的范围内与第二终端电阻25连接。
现在,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分别通过中继器26a-d以及延伸线23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其两端在图上未示出的终端电阻处结束。
根据本发明,在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LR上的中间区域内安装有被设计成为中继器26a-d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d、38a-d。与将中继器26a-d安装在其中一个终端支架11、13中的解决方案相比,借助将中继器26a-d放置在中间区域的设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大幅缩短两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的长度,从而使得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也得以大幅缩短。通过这种方式,纺织机1的整体长度,即区段2以及工位3的数量,都得以增加。
由于现在中继器26a-d至少与机器总线电缆22间接相连,那么一方面可以实现维护设备15a-d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12、驱动控制装置14和区段控制装置10a-i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这对于工位3的故障排除特别有好处。
由于机器总线电缆22的延伸线23的中继器26a-d连接在机器总线电缆上,这尤其将带来制造方面的优势,因为机器总线电缆22本身可以如前所述地类似于连线实施,从而确保纺织机1的所有区段2的接线方式相同。现在直线延伸线23可以从终端支架11处独立通向纺织机1的中间区域。比方说延伸线23可以铺设在低压管道18处或低压管道18内。
将中继器26a-d安装在与其对应的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的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的范围内,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固定在机器上的部分的最小化。由此可以实现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的最小化,纺织机1的整体长度,即区段2以及工位3的数量的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将中继器26a-d安装在纺织机1的顶部。通常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的可移动式部分在纺织机1的顶部移动。这种将中继器26a-d设置在纺织机1顶部的结构也同样能够进一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
将中继器26a-d安装在用于为维护设备供应低压的低压管道18的范围内,是十分有利的。通常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安装在这样的低压管道18上,从而确保安装在低压管道18区域中的中继器26a-d会对有效电缆长度的进一步缩短做出贡献。此外,延伸线23可以沿着低压管道18延伸,特别是在低压管道18内延伸,这样不仅安装方便,并且线缆还能受到保护。
将中继器26a-d设计成无回馈式的,这是十分有利的。其优点在于,一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例如,一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出现短路,不会波及到机器总线电缆22的延伸线23,其他维护设备15a-d也可以继续通过延伸线23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中继器26a-d直接连接在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上。现在如果将中继器26a-d直接与机器总线电缆22相连,或者也可以直接与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相连,那么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和维护设备15a-d将变成机器总线的一个直接部分。由此一方面可以实现维护设备15a-d之间直接迅速的通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12、驱动控制装置14和区段控制装置10a-i之间直接迅速的通讯,这对于工位故障的排除特别有好处。
相互紧密安装全部中继器26a-d是十分有利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起传输作用的整条电缆的长度。
将中继器26a-d全部安装到一个图中未示出的共用电路板上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中继器26a-d沿着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LR安装在纺织机的中间区域。这种设计方案特别有利于缩短电缆长度,同时兼备上面提到过的优点。
图3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符合本发明设计理念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下面将只介绍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中继器26a-d连接着至少一个通过第三终端电阻27连接的附加总线电缆28,该附加总线电缆从中继器26a-d延伸到机器总线电缆22在纵向方向LR上的中间区域。此处省略延伸线23,机器总线电缆自身与第二终端电阻25相连。与使用直线延伸线23相比,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物理电缆路径。
将附加总线电缆28通过机器总线中继器29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这是十分有利的。机器总线中继器29连接着机器总线电缆22和附加总线电缆28,在使用它时,附加总线电缆28和-只要没有逻辑上的分离-中继器26a-d、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以及维护设备15a-d构成了机械总线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可以实现直接快速的通讯。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附加总线电缆通过一个机器总线桥接器(代替机器总线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上,机器总线桥接器连接着机器总线电缆22和附加总线电缆28,在使用它时具体生成了一个从机器总线逻辑分离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隔离的数据总线,该数据总线包含附加总线电缆28、中继器26a-d、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和维护设备15a-d。可以在这样生成的分离的数据总线上采用与机器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可以在这个分离的数据总线上设置与机器总线不同的带宽。此外,附加桥接器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有关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
可以将机器总线中继器29和/或机器总线桥接器设计为无回馈式的,这是十分有利的。这尤其意味着,一条总线电缆22、28的短路或连续故障信号不会对连接的其它总线电缆22、28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得到的好处是,一条总线电缆22、28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例如,附加总线电缆28出现短路,不会波及机器总线电缆22。
将中继器26a-d直接连接到附加总线电缆28上也是十分有利的。这样一来,只要附加总线电缆通过机器总线中继器29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那么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和维护设备15a-d就变成了机器总线的直接组成部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维护设备15a-d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中央控制装置12、驱动控制装置14和区段控制装置10a-d之间的直接迅速的通讯,这对于工位3上的故障的消除特别有好处。
图4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下面将只介绍其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在第三实施例中,中继器26a-d连接着至少一条维护总线电缆30,该维护总线电缆通过至少一个维护总线桥接器31连接到控制和通讯系统的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上。但是维护总线桥接器31也可以连接到其它总线电缆上,特别是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或附加总线电缆28上。
由此产生了一个逻辑独立的维护总线,该维护总线包含维护设备15a-d、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中继器26a-d和维护总线电缆30。可以在这样生成的分离的找维护总线上采用一个与纺织机的其它数据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可以在这个维护总线上设置和纺织机的其它数据总线不同的带宽。此外,维护总线桥接器31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维护总线和纺织机1的其它数据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有用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2。
根据本发明,维护总线桥接器31可以借助补充中继器32连接到维护总线电缆30上。通过这种方式,维护总线桥接器31就可以借助一条较长的支线连接到维护总线电缆30上。
将补充中继器32和/或维护总线桥接器31设计成无回馈式是十分有利的。这特别意味着,机器总线方面的短路或持续故障信号不会对维护总线电缆30造成影响。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机器总线方面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维护总线停止运转,维护设备15a-d也可以继续通过维护总线电缆33进行通讯。
维护总线桥接器31紧靠中继器26a-d安装是十分有利的。这同样可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
将维护总线桥接器31安装在一块共同的电路板上,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建议将补充中继器32紧靠中继器26a-d安装。这样同样可以缩短在两台维护设备15a-d之间的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
将补充中继器32安装在一块共用的电路板上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图5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下面将只介绍其与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区别。
在这里,中继器26a-d通过维护总线桥接器31与至少一条从中继器26a-d延伸到终端支架11之一的连接总线电缆33连接在一起,而连接总线电缆33通过附加桥接器34或图上未示出的附加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这里省略直线延伸线23。或者,中继器26a-d也可以直接连接到连接总线电缆33上。如果使用附加中继器,那么连接总线电缆33则成为机器总线的一部分,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与之相反,如果使用连接总线电缆33和连接着连接总线电缆33和机器总线电缆22的附加桥接器34,则带来了一个从机器总线逻辑分离且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隔离的数据总线,该数据总线包含连接总线电缆33和-只要没有逻辑分离,特别是未配备维护总线桥接器31-中继器26a-d、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和维护设备15a-d。可以在这样生成的分离的数据总线上采用与机器总线不同的协议。同样可以在这个分离的数据总线上设置和机器总线不同的带宽。此外,附加桥接器34还可以具有过滤功能,从而确保在分离的数据总线和机器总线之间只传输对接收者而言有用的数据。由此,控制和通讯系统也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区段。
为了防止反射,连接总线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着第四终端电阻35和第五终端电阻36。
图6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五实施例。下面将只介绍其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在第五实施例中,中继器26a-d被划分成组37a-b,中继器组37a包含中继器26a和26c,中继器组37b包含中继器26b和26d。组37a和37b中的所有中继器26a、26c以及26b、26d相互紧靠安装。当维护设备15a-d的数量较多时,例如多达8台甚至更多时,这一设计方案则特别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设置使得单台维护设备仅能够沿着工位的一部分移动。在中继器组37a、37b内部,有效电缆路径的最小化将得以实现。在中继器组37a、37b之间,通常情况下维护设备15a、15c以及15b、15d之间的通讯是不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有效电缆路径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区段2的数量。
将中继器组37a和37b中的中继器26a、26c以及26b、26d沿着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LR安装在分配给与中继器组37a和37b相连的维护设备15a、15c、15b以及15c的维护区域的中间位置,是十分有利的。此处的中继器组37a和37b的维护区域可以理解为中继器组37a和37b的维护设备15a、15b、15c以及15c负责处理的相关工位3的区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缩短中继器组37a和37b内的有效电缆长度。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中继器组37a和37b中的全部中继器26a、26c以及26b、26d都安装在一个共同的电路板上。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便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如同图4、图5中以及上面介绍的那样,为中继器组37a和37b分别配备一个临近中继器组37a和37b中的中继器26a和26c或者26b和26d安装的维护总线桥接器31和维护总线电缆30,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生成多个维护总线,借助这些维护总线可以对特别长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通过这种方式特别可以进一步缩短中继器组37a和37b内的有效电缆长度。
将各个维护总线桥接器31安装在中继器组37a和37b的共用电路板上,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如同图4和图5以及上面介绍的那样,为中继器组37a-b分别配备紧靠中继器组37a和37b中的中继器26a和26c以及26b和26d安装的附加中继器32,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中继器组37a和37b的维护总线桥接器31可以借助一条较长的支线连接到中继器组37a和37b的维护总线电缆30上。
将各个附加中继器32均安装在中继器组37a和37b的共用电路板上,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起传输作用的电缆的长度,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创建一个电子组件,这个电子组件可以提前制作好,在最终组装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极大的简化纺织机1的最终组装。
图7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1的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第五实施例。下面将只介绍其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图7中将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d、38a-d设计成桥接器38a-d。通过这种方式,生成了第一维护设备总线,其包含第一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a、第一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和第一桥接器38a。此外还生成了:第二维护设备总线,其包含第二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b、第二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b和第二桥接器38b;第三维护设备总线,其包含第三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c、第三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c和第三桥接器38c;第四维护设备总线,其包含第四维护设备控制装置16d、第四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d和第四桥接器38d。
这里可以使用特别长的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因为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的长度可以等于维护设备总线的最大可行长度。此外还可以为四条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d选择较窄的带宽,从而保证了可以使用特别长的电缆。
附图标记列表:
1   纺织机、转杯纺纱机;
2   区段;
3   工位、纺纱工位;
4   送料装置;
5   松散装置;
6   纺纱设备;
7   提取装置;
8   线程监视器;
9   卷纱单元;
10  区段控制装置;
11  第一终端支架、控制支架;
12  机器控制装置;
13  第二终端支架、驱动支架;
14  驱动控制装置;
15  可移动的维护设备;
16  维护设备控制装置;
17  轨道;
18  低压管道;
19  维护设备总线电缆、拖曳式电缆;
20  固定在维护设备上的连接装置;
21  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
22  机器总线电缆;
23  机器总线电缆的延伸线;
24  第一终端电阻;
25  第二终端电阻;
26  作为中继器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
27  第三终端电阻;
28  附加总线电缆;
29  机器总线中继器;
30  维护总线电缆;
31  维护总线桥接器;
32  附加中继器;
33  连接总线电缆;
34  附加桥接器;
35  第四终端电阻;
36  第五终端电阻;
37  中继器区段;
38  作为桥接器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
LR  纵向方向;
FB  纤维带;
KA  桶;
F   纱线;
KS  十字绕线线圈。

Claims (17)

1.一种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1)或者绕线机,其在纵向侧上并排配备有多个相同类型的工位(3a-3i),所述工位(3a-i)纵向上安装有多个进行工位(3a-3i)维护、可移动并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相连接的维护设备(15a、15b),其中每一维护设备(15a、15b)分别通过各自的维护设备总线(19a、19b、19c、19d)连接到各自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上,其中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中的至少一些与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共用总线(22、23、28、30、3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从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LR)上观察的纺织机(1)的中间位置。
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构成为中继器(26a、26b、26c、26d)或桥接器(38a、38b、38c、38d)。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安装在分别与之对应的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19b、19c、19d)的固定在机器上的连接装置(21、21a、21b)的区域内,特别是位于纺织机(1)的顶部,优选地设置在为维护设备(15a,15b)供应低压的低压管道(18)的区域中。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设备总线电缆(19a、19b、19c、19d)构成为拖拽式电缆(19a、19b、19c、19d)。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构成为无回馈式。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与沿纺织机(1)纵向延伸的机器总线电缆(22)相连,所述机器总线电缆(22)优选地从第一终端支架(11)延伸至第二终端支架(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通过至少一条从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延伸至终端支架(11、13)中的一个的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与至少一条从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c、26d、38a、38b、38c、38d)延伸到在纵向方向可见的机器总线电缆(22)的中间区域的附加总线电缆(28)相连,所述附加总线电缆(28)通过机器总线中继器(29)和/或机器总线桥接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所述机器总线中继器(29)和/或机器总线桥接器构成为无回馈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与至少一条从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延伸到终端支架(11,13)中的一个的连接总线电缆(33)相连,所述连接总线电缆(33)通过附加桥接器(34)或附加中继器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直接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附加总线电缆(28)或连接总线电缆(3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连接到至少一条维护总线电缆(30)上,所述维护总线电缆通过至少一个维护总线桥接器(31)连接到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其他总线电缆(22、23、28、33)上,特别是连接到机器总线电缆(22)、机器总线电缆(22)的直线延伸线(23)、附加总线电缆(28)或连接总线电缆(33)上,其中所述维护总线桥接器(31)通过补充中继器(32)连接到维护总线电缆(30)上,优选地所述补充中继器(32)和/或维护总线桥接器(31)构成为无回馈式。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有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彼此紧密布置,优选地布置在一共用电路板上,并且优选地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沿着纺织机(1)的纵向方向设置在纺织机(1)的中间区域。
1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总线桥接器(31)紧靠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布置,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共用电路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中继器(32)紧靠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安装,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共用电路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划分成组(37a、37b),每个组(37a、37b)的全部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相互紧靠布置,优选地布置在一共用电路板上,其中优选地所述组(37a、37b)的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沿着纺织机的纵向方向布置在组(37a、37b)指定的工作区域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维护设备(15a、15b)与组(37a、37b)相连。
1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组(37a,37b)均设有维护总线电缆(30)和维护总线桥接器(31),紧靠所述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布置,优选地布置在各自组(37a、37b)的共用电路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组(37a、37b)均设有附加中继器(32),所述中继器(32)紧靠总线拓扑结构组件(26a、26b、26、26d、38a、38b、38c、38d)布置,优选地布置在各自组(37a、37b)的共用电路板上。
CN201310471674.5A 2012-10-11 2013-10-10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 Active CN103726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109669.4A DE102012109669A1 (de) 2012-10-11 2012-10-11 Textilmaschine, insbesondere Spinnmaschine oder Spulmaschine, mit einem Steuer-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DE102012109669.4 2012-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6146A true CN103726146A (zh) 2014-04-16
CN103726146B CN103726146B (zh) 2017-09-12

Family

ID=4930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1674.5A Active CN103726146B (zh) 2012-10-11 2013-10-10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31299B2 (zh)
EP (1) EP2719802B1 (zh)
JP (1) JP6196118B2 (zh)
CN (1) CN103726146B (zh)
DE (1) DE1020121096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41A (zh) * 2014-12-24 2016-07-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5003528T5 (de) * 2014-07-31 2017-07-06 Camozzi Digital S.R.L. System zum Überwachen physikalischer Parameter von Textilmaschinen und Verfahren zur vorausschauenden Instandhaltung
CN104730978A (zh) * 2015-02-09 2015-06-24 河南工程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数据采集分布式集成系统
JP6996707B2 (ja) 2017-10-10 2022-01-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DE102017129700A1 (de) * 2017-12-13 2019-06-13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erviceaggregat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331A (en) * 1981-06-12 1984-10-09 Schubert & Salzer, A.G. Spinning machine, especially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spinning units and with a maintenance device movable along the machine
DE4212629A1 (de) * 1992-04-15 1993-10-28 Rieter Ag Maschf Kombination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mit einem Bedienroboter und gegebenenfalls weiterer Bedienungs- und/oder Wartungseinrichtungen
US5857637A (en) * 1996-12-07 1999-01-12 W. Schlafhorst Ag & Co.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DE10142976A1 (de) * 2001-09-01 2003-03-20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Textilanlage mit einer Steuerein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partiebezogener Betriebsdaten
DE10159153A1 (de) * 2001-12-01 2003-06-1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Bearbeitungsstellen und diesen zugeordneten Garnsensoren
DE102007043418A1 (de) * 2007-09-12 2009-03-19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633A (en) * 1976-07-06 1978-01-2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Method of detecting yarn breakage with robot
DE3602961A1 (de) * 1986-01-31 1987-08-13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arten der arbeitsstellen von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n mittels mehrerer an den arbeitsstellen entlang fahrbarer wartungseinrichtungen
DE3701796C2 (de) * 1987-01-22 1998-06-04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s Einsatzes von Bedienorganen in einer Spinnereianlage
IN171162B (zh) * 1987-05-20 1992-08-08 Rieter Ag Switzerland Maschf
JPH06289956A (ja) * 1993-03-31 1994-10-18 Hitachi Ltd 着脱型情報処理装置
DE4405088C2 (de) * 1994-02-17 1999-08-05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pinnerei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 Ringspinnmaschine
DE59407059D1 (de) 1994-10-25 1998-11-1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Backplane-Steuerung für Spinnereimaschine
DE19505023B4 (de) * 1995-02-15 2005-08-04 Saurer Gmbh & Co. Kg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zentralen Steuereinrichtung und dezentralen Steuereinrichtungen an den Arbeitsstellen
DE19548667A1 (de) * 1995-12-23 1997-06-26 Csm Gmbh Zentrifugenspinnmaschinensteuerung
JP2001168900A (ja) * 1999-09-29 2001-06-22 Hitachi Telecom Technol Ltd Lan接続装置間の保守試験方式およびlan接続装置
US6658599B1 (en) * 2000-06-22 2003-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overing from a machine check interrupt during runtime
JP3871879B2 (ja) * 2000-12-06 2007-0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階層型バスシステム
DE10130467B4 (de) * 2001-06-23 2014-02-13 Rieter Ingolstadt Gmbh Anordnung von Service-Positionen für Wartungseinrichtungen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ITMI20021605A1 (it) * 2001-07-28 2004-01-2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Comando del movimento di marcia di almeno un dispositivo di manutenzione in una macchina tessile
DE10137056C5 (de) * 2001-07-28 2018-09-0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r Wartung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153457B4 (de) * 2001-10-30 2015-07-1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Bearbeitungsstellen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hierfür
DE10212712B4 (de) * 2002-03-21 2017-03-1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Bearbeitungsstellen und einem Maschinenbus zur Kommunikation
DE10348706A1 (de) * 2003-10-16 2005-05-12 Saurer Gmbh & Co Kg Rotorspinnmaschine
JP4981802B2 (ja) * 2005-07-27 2012-07-25 クアルコム アセロ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の暗号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331A (en) * 1981-06-12 1984-10-09 Schubert & Salzer, A.G. Spinning machine, especially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spinning units and with a maintenance device movable along the machine
DE4212629A1 (de) * 1992-04-15 1993-10-28 Rieter Ag Maschf Kombination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mit einem Bedienroboter und gegebenenfalls weiterer Bedienungs- und/oder Wartungseinrichtungen
US5857637A (en) * 1996-12-07 1999-01-12 W. Schlafhorst Ag & Co.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DE10142976A1 (de) * 2001-09-01 2003-03-20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Textilanlage mit einer Steuerein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partiebezogener Betriebsdaten
DE10159153A1 (de) * 2001-12-01 2003-06-1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Bearbeitungsstellen und diesen zugeordneten Garnsensoren
DE102007043418A1 (de) * 2007-09-12 2009-03-19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41A (zh) * 2014-12-24 2016-07-0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5734741B (zh) * 2014-12-24 2019-03-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9802B1 (de) 2016-12-14
DE102012109669A1 (de) 2014-05-15
CN103726146B (zh) 2017-09-12
US9631299B2 (en) 2017-04-25
JP6196118B2 (ja) 2017-09-13
EP2719802A1 (de) 2014-04-16
JP2014077227A (ja) 2014-05-01
US20140107829A1 (en)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6146A (zh)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CN1714488B (zh) 在电信站点中的设备之间安装插塞式光缆的装置和方法
US9221472B2 (en) Means of transport and method for wired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vehicles which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CN101295430A (zh) 一种可监测多条矿用传送带的光纤通信系统
CN104777772A (zh) 仪表化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CN102570611A (zh) 一种母线工作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和智能母线系统
CN104865665A (zh)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光纤配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0845879A2 (de) Optische Schalteinheit, insbesondere zum Umschalten auf Ersatzkomponenten in optischen Übertragungssystemen
DE60122639T2 (de) Architektur eines passiven optischen Netzwerks
FI57031B (fi) Reservkopplingsutrustning foer bredbandiga transmissionslaenkar
JP6109402B2 (ja) 波長冗長装置及び波長冗長方法
DE102006060222B4 (de) Redundante Ethernet-Verbindung
CN202362497U (zh) 单根多芯光纤楼宇分层布线连接器
EP2961077B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über eine mehrphasige mittelspannungsstrecke sowie netzwerk und steuereinheit
CN202870351U (zh) 一种光纤传输设备用机架
WO2022044545A1 (ja) 海底光ケーブルシステム
CN104914537A (zh) 一种用于智能光纤配线箱的滑动型光纤跳纤装置
DE102007028647A1 (de) System zur Verkabelung der Automatisierungs- und Leittechnik einer technischen Anlage
JP2005094310A (ja) Catv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catv伝送方法
CN108111926A (zh) 一种网络布线板
KR20170112067A (ko) 복합케이블을 이용한 전력 및 데이터 신호 분배 시스템
DE102017128239B3 (de) Aktuator-Sensor Interface Feldbus (AS-Interface) mit einem Buskoppler
CN204795462U (zh) 一种楼宇语音系统楼层机柜
CN204566161U (zh) 用于机器人的线路连接结构和机器人
CN105717593A (zh) 一种平行阻燃型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