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4741B - 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4741B
CN105734741B CN201510982224.1A CN201510982224A CN105734741B CN 105734741 B CN105734741 B CN 105734741B CN 201510982224 A CN201510982224 A CN 201510982224A CN 105734741 B CN105734741 B CN 105734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er unit
space
unit group
yarn
mecha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22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4741A (zh
Inventor
目片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34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4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4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2Framework; Casings; Cove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05Service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机械。精纺机(100)具备第一纺织单元组(10)、第二纺织单元组(20)以及至少一台接纱台车(30)。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中配置有至少一个纺织单元(1)。在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配置有至少一个纺织单元(1)。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之间设置有接纱台车(30)的维护用的空间(第一台车用空间(31))。

Description

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相对于多个卷绕单元行进的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的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备:排列设置的多个卷绕单元;以及作业台车,其行进至各卷绕单元而进行作业,由作业台车进行多个卷绕单元中的各种作业(例如接纱作业、纱管设置作业及/或落纱作业等)。在日本特开2010-7757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纤维机械。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精纺机具备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接纱台车以及鼓风机箱。接纱台车能够沿纺织单元排列的方向行进。当某一纺织单元中产生断纱时,接纱台车行进至该纺织单元的位置并进行接纱作业。
在专利文献1的精纺机中,在精纺机的背面侧设置有与鼓风机箱连结的吸气管。吸气管沿与供接纱台车行进的轨道平行的方向设置,向接纱台车供给吸引空气流。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精纺机中,在接纱台车的背面配置有吸气管,因此难以从精纺机的背面接近(access)该接纱台车而进行维护。因此,为了对设置于接纱台车背面的部件等进行维护,需要将接纱台车从轨道的端部拉向精纺机的侧方而从精纺机拆下该接纱台车,从而相当费时费力。
将用于维护接纱台车的空间设置于轨道的一端或者两端,使接纱台车移动至该空间,由此能够使该接纱台车的背面部等露出。由于不需要从轨道拆下接纱台车,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维护。
近年来,随着纺织厂的大规模化等,设置于一个纤维机械上的卷绕单元的数量增加,与此对应地要求增加作业台车的数量。随之,还开发出了具有多个作业台车在共用的行进路径(轨道)上行进的结构的纤维机械。
为了使纤维机械的效率不会大幅降低,优选即使一部分作业台车因维护而停止,其他作业台车也能够继续进行作业。然而,即使在轨道的两端设有用于维护的空间,若在同一轨道上行进的作业台车成为三台以上,则在对配置于轨道中央侧的作业台车进行维护时,有时轨道端部侧的作业台车的运转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在具备三台作业台车的结构中,为了使中央侧的作业台车移动至轨道的一侧端部,另一台作业台车也必须移动至轨道的该一侧端部。因此,在对轨道中央侧的作业台车的维护完成之前,不需要进行维护的另一作业台车不得不停止作业而待机,从而使纤维机械整体的效率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作业台车的维护时也不容易使纤维机械整体的运转效率降低的纤维机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纤维机械具备第一卷绕单元组、第二卷绕单元组以及至少一台作业台车。在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中配置至少一个卷绕单元。在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中配置至少一个卷绕单元。第一卷绕单元组中的卷绕单元的配置方向与第二卷绕单元组中的卷绕单元的配置方向相同。在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之间设置有上述作业台车的维护用的第一空间。
由此,能够经由第一空间恰当地进行作业台车的维护。其结果,能够在第一卷绕单元组与第二卷绕单元组之间进行维护,因此可以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使作业台车移动至纤维机械的端部,从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台车的维护。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上述作业台车的宽度为上述第一空间的宽度以下。
由此,作业人员经由第一空间而容易接近作业台车的整个宽度范围,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台车的维护。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上述卷绕单元并未配置于上述第一空间,而是配置于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
即,在第一空间内并未配置卷绕单元,因此作业人员在第一空间内进行作业台车的维护时卷绕单元不会成为妨碍。其结果,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该维护。
优选上述纤维机械还具备空气供给源和空气配管。上述空气供给源对各上述卷绕单元供给空气。上述空气配管供从上述空气供给源向上述卷绕单元供给的空气通过。在上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上述空气配管的一部分。
由此,即使设置第一空间,也能够以横跨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的方式配置空气配管,因此能够使从空气供给源起的空气供给路径简化。
优选上述纤维机械还具备轨道,其以使上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上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上述轨道配置在整个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上述第一空间以及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由此,作业台车能够相对于多个卷绕单元组移动,因此能够使用一个作业台车对多个卷绕单元进行作业。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上述作业台车以上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上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并相对于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即,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纤维机械中,在作业台车与卷绕单元面对的状态下,难以确保用于维护作业台车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业台车的重要部件多配置在接近纱道的一侧。因此,如上所述,设置用于维护的第一空间特别有效。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上述卷绕单元具备:纺织装置,该纺织装置对在其高度方向上从下方的纱条供给部供给的纱条进行纺织而生成纺织纱线;以及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将通过上述纺织装置纺织得到的上述纺织纱线在该纺织装置的上方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
即,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纤维机械中,作业台车多配置成与卷绕单元的上部面对,以使得不会与纱条供给部发生干涉。因此,在作业台车与卷绕单元面对的状态下,确保用于维护作业台车的空间极其困难。另一方面,作业台车的重要部件多配置于接近卷绕单元的一侧。因此,如上所述,设置用于维护的第一空间特别有效。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上述作业台车设置有两台以上。
由此,能够通过多个作业台车高效率地进行多个卷绕单元中的作业。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还具备第二空间及/或第三空间,该第二空间设置于隔着上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上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该第三空间设置于隔着上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与上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
由此,能够经由第二空间或者第三空间来进行作业台车的维护。特别是,在具有多个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中,能够在该第二空间内对配置在接近第二空间的位置上的作业台车进行维护,在该第三空间内对配置在接近第三空间的位置上的作业台车进行维护。因此,即使对某一作业台车进行维护,也能够不易对其余的作业台车的移动和作业带来影响。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在上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对上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上述辅助装置的高度低于上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空间。
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在上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至少一个卷绕单元,该一个或者多个上述卷绕单元设置成能够取下或者能够向从上述作业台车的移动路径远离的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将规定数量的卷绕单元取下或者使其移动,能够形成作业台车的维护空间。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精纺机的整体结构的概要主视图。
图2是精纺机所具备的卷绕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纱道的布局不同的精纺机的示例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概要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本说明书中的“上游”和“下游”是指在精纺机100所具备的纺织单元1对纱条11进行纺织而卷绕纺织纱线13的情况下纱条11和纺织纱线13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
图1示出的精纺机(纤维机械)100具备:第一纺织单元组(第一卷绕单元组)10,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卷绕单元)1;第二纺织单元组(第二卷绕单元组)20,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1;以及接纱台车(作业台车)30,其能够对在纺织单元1中由于断纱等而成为截断状态的纺织纱线13的纱线端进行接纱。
在精纺机100的一端配置有原动机箱40,在另一端配置有鼓风机箱50。在原动机箱40的内部配置有被各纺织单元1共用的驱动源。在鼓风机箱50的内部配置有鼓风机(空气供给源)51。
精纺机100的正面侧是指设置有作业人员通道的一侧。作业人员能够从作业人员通道接近各纺织单元1。精纺机100的背面侧是指设置有作业人员通道的一侧的相反侧。
如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1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纱条供给部2、喂纱部3、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纱线蓄留装置8以及卷绕装置9。
在纱条供给部2中配置收容有纱条11的条筒等容器。
喂纱部3对从纱条供给部2供给的纱条11进行纺织,生成纺织纱线13并将其向卷绕装置9供给。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织单元1中,喂纱部3具备牵伸装置4、纺织装置5、引纱罗拉6以及夹持罗拉61。
牵伸装置4具备四个牵伸罗拉以及与各牵伸罗拉相对的相对罗拉。该四个牵伸罗拉从上游侧起依次为后罗拉41、第三罗拉42、安装有橡胶制的龙带43的中间罗拉44、以及前罗拉45。各牵伸罗拉以规定的速度被旋转驱动。
牵伸装置4将从纱条供给部2经由纱条引导器21供给的纱条11夹持在上述牵伸罗拉与相对罗拉之间而输送,由此拉伸(牵伸)至成为规定的粗细,而生成纤维束12。
通过配置在紧随着前罗拉45的下游侧的纺织装置5对在牵伸装置4中生成的纤维束12加捻。由此,生成纺织纱线13。作为该纺织装置5,采用通过旋转空气流对纤维束12加捻的装置。
在纺织装置5的下游设置有引纱罗拉6和夹持罗拉61。在引纱罗拉6与夹持罗拉61之间夹持着由纺织装置5生成的纺织纱线13的状态下使引纱罗拉6旋转,由此能够将纺织纱线13向下游侧输送。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喂纱部3,将纺织纱线13向卷绕装置9供给。也可以省略引纱罗拉6和夹持罗拉61而通过后述的纱线蓄留装置8从纺织装置5引出纺织纱线13。
配置在喂纱部3下游的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通过透光式的传感器对行进的纺织纱线13的状态(粗细等)进行监视,检测纺织纱线13内包含的纱线缺陷(细纱线、粗纱线、异物混入等)。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例如可以由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构成。
在通过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在纺织装置5中使纺织停止,在该纺织装置5的部分中纺织纱线13的强度下降,从而纺织纱线13被切断。但是,也可以代替通过纺织装置5将纺织纱线13切断的结构,而通过切断器来切断纺织纱线13。
纱线蓄留装置8具备纱线蓄留罗拉81、电动马达82以及纱线钩挂部件83。通过电动马达82使纱线蓄留罗拉81旋转驱动,由此在纱线蓄留罗拉81的外周卷绕纺织纱线13而将其暂时蓄留。纱线蓄留装置8配置在卷绕装置9与喂纱部3之间,作为一种缓冲器而发挥功能。
卷绕装置9一边使纺织纱线13横动一边将其卷绕于纱管92而形成卷装91。该卷绕装置9具备摇架臂93和卷绕筒94。
摇架臂93具备将纱管9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支承部95,能够使纱管92的外周面或者卷装91的外周面与卷绕筒94的外周面接触。使卷绕筒94在与卷装91接触的状态下旋转驱动,由此使卷装91从动旋转。由此,在该卷装91上卷绕纺织纱线13。在卷绕筒9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省略图示的横动槽。通过该横动槽以规定的幅度使卷绕在卷装91上的纺织纱线13横动。
接纱台车30具备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3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多个纺织单元1行进(移动)。该接纱装置35构成为通过利用旋转空气流对纱线端彼此加捻而形成接头的捻接装置。
虽未图示,但是接纱台车30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纺织单元1中纺织纱线13被切断的情况下,用于捕捉纺织纱线13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到接纱装置35。
在某一纺织单元1中纺织纱线13被切断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0行进至产生纱线切断的纺织单元1,捕捉该纺织单元1的纱线端彼此并进行接纱。在纺织纱线13成为连续状态之后,再次开始该纺织单元1的卷绕作业。
接纱台车3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多个纺织单元1行进,因此一个接纱台车30能够担当多个纺织单元1中的接纱作业。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三个接纱台车30。精纺机100构成为由该三个接纱台车30分担进行配置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的多个纺织单元1中的接纱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在精纺机100的正面侧的上部设置有行进轨道34。由此,接纱台车30能够以与多个纺织单元1的正面面对的方式行进。
如图2所示,在各纺织单元1的正面侧配置有纺织纱线13的纱道。因此,接纱台车30配置成在与纺织单元1的纱道面对的一侧行进、且相对于纺织单元1在外侧行进。
如图1所示,在鼓风机箱50的内部设置有鼓风机51,该鼓风机51用于产生各纺织单元1的卷绕作业所需的吸引空气流等。各纺织单元1通过配置在精纺机100背面侧的空气配管52而与鼓风机51连接。该空气配管52构成为配置在多个纺织单元1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的管。在各纺织单元1中产生的纤维屑等通过吸引空气流在空气配管52内输送,并通过鼓风机箱5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回收部而被回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纱条供给部2配置在正面侧(即,纺织单元1中的纺织纱线13的行进路径即纱道侧)且配置在下方。因此,精纺机100的内部空间也狭窄,难以将接纱台车30配置在精纺机100的正面下方。因此,配置成接纱台车30在正面上方行进。
在该情况下,接纱台车30中的重要部件(接纱装置35等)配置在接近纱道的一侧。即,接纱装置35等配置在远离接纱台车30的正面侧的一侧。并且,接纱台车30的正面由罩覆盖,由此作业人员难以从接纱台车30的正面侧接近接纱装置35等。另外,为了使精纺机100的设置面积紧凑,将接纱台车30设置于接近纺织单元1的位置。因此,实际上,作业人员不可能进入纺织单元1与接纱台车30之间而进行维护。
如图1所示,在精纺机100中,将由多个纺织单元1构成的纺织单元组分为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之间设置有第一台车用空间(第一空间)31。即,在该精纺机100中,在排列配置的多个纺织单元1的中途部设置有第一台车用空间31。
由此,通过使接纱台车30向第一台车用空间31移动,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接纱装置35等的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除了上述第一台车用空间31以外还设置有用于维护的空间。具体地说,在原动机箱40与第一纺织单元组10之间配置有第二台车用空间(第二空间)32,在鼓风机箱50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之间配置有第三台车用空间(第三空间)33。
第二台车用空间32配置于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中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相反侧的端部。第三台车用空间33配置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相反侧的端部。
第一台车用空间31是为了配置有三台的接纱台车30中的中央侧的接纱台车30a而配置的。第二台车用空间32是为了接近原动机箱40一侧的接纱台车30b而配置的。第三台车用空间33是为了接近鼓风机箱50一侧的接纱台车30c而配置的。但是,在接纱台车30a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中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0c可以停止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在接纱台车30a在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进行接纱作业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0b可以停止在第一台车用空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台车30a能够对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两者进行接纱作业。但是,也可以将接纱台车30a设置成仅对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的任一个进行接纱作业。
这样,在中央侧的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进行接纱台车30a的维护,由此在维护接纱台车30a的过程中其他接纱台车30b和30c的运转不容易受限制。即,即使在为了维护接纱台车30a而使其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中停止的状态下,接纱台车30b也能够如平时那样进行第一纺织单元组10的接纱作业,接纱台车30c也能够如平时那样进行第二纺织单元组20的接纱作业。由此,能够使精纺机100整体的运转效率不容易降低。
配置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之间的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31w大于接纱台车30的宽度30w。例如,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31w与接纱台车30的宽度30w之差为允许作业人员为了从精纺机100的正面侧的作业人员通道进入第一台车用空间31而通过的尺寸。例如,该差与一个纺织单元1的宽度相同或者小于一个纺织单元1的宽度。因此,位于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的作业人员容易在接纱台车30的整个宽度范围内接近接纱台车30,因此能够提高该接纱台车30的维护效率。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宽度”是指精纺机100中的纺织单元1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台车用空间31优选配置于将排列配置的多个纺织单元1大致二等分的位置。换言之,优选使构成第一纺织单元组10的纺织单元1的数量与构成第二纺织单元组20的纺织单元1的数量大致相等。由此,在为了维护中央侧的接纱台车30a而使其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停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其余的接纱台车30b和30c担当接纱作业的纺织单元1的范围内产生偏颇,从而能够提高精纺机100整体的运转效率。
接着,说明空气配管52及行进轨道34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关系。
如图1所示,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配置有用于向各纺织单元1供给吸引空气流的空气配管52的一部分。换言之,该空气配管52配置在整个第一纺织单元组10、第二纺织单元组20以及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范围内。这样,形成空气配管52没有被第一台车用空间31截断的结构,因此能够使从配置在精纺机100的一端部的鼓风机箱50向各纺织单元1供给吸引空气流的路径简化。
决定三台接纱台车30的行进路径的行进轨道34配置在整个第一纺织单元组10、第二纺织单元组20、第一台车用空间31、第二台车用空间32以及第三台车用空间33的范围内。因此,多个接纱台车30在多个纺织单元组10及20与台车用空间31~33之间移动,因此能够将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第一纺织单元组10、第二纺织单元组20以及三台接纱台车30。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中配置有多个纺织单元1。在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配置有多个纺织单元1。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中的纺织单元1的配置方向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中的纺织单元1的配置方向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所示,第一纺织单元组10的正面侧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的正面侧相对于作业人员通道朝向同一方向。在第一纺织单元组10与第二纺织单元组20之间设置有接纱台车30的维护用的第一台车用空间31。
由此,能够经由第一台车用空间31恰当地进行接纱台车30的维护。特别是,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三台接纱台车30的精纺机100中,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中进行配置于中央侧的接纱台车30a的维护,由此,配置在两端的接纱台车30b和30c的行进和作业不易受到影响。其结果,即使在维护接纱台车30时,也能够使精纺机100的整体效率不容易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接纱台车30的宽度30w小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31w。例如,接纱台车30的宽度30w小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31w且大于接纱装置35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台车30的宽度30w大于一个纺织单元1的宽度。
由此,作业人员经由第一台车用空间31容易接近接纱台车30的整个宽度。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接纱台车30的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纺织单元1配置于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
由此,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未配置纺织单元1,因此在作业人员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进行维护时纺织单元1不会成为妨碍,从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该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还具备鼓风机51和空气配管52。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配置有空气配管52的一部分。鼓风机51向各纺织单元1供给空气。从鼓风机51向纺织单元1供给的空气通过空气配管52。
由此,即使设置第一台车用空间31,也能够以横跨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的方式配置空气配管52,因此能够使从鼓风机51起的空气供给路径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具备行进轨道34,其以使接纱台车30能够移动的方式对该接纱台车30进行引导。行进轨道34配置在整个第一纺织单元组10、第一台车用空间31以及第二纺织单元组20的范围内。
由此,接纱台车30能够相对于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行进,因此能够通过一个接纱台车30来进行多个纺织单元1中的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接纱台车30以纺织单元1中的配置有纺织纱线13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接纱台车30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并相对于上述第一纺织单元组10和第二纺织单元组20行进。接纱台车30的作业侧是指接纱台车30的多个侧面中的、纺织纱线13被从纺织单元1向接纱装置35引导的一侧。例如,用于将纺织纱线13向接纱装置35引导的引导部件设置成从该作业侧相对于纺织单元1进入和退避。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精纺机100中,在接纱台车30与纺织单元1面对的状态下,难以确保用于维护接纱台车30的空间。另一方面,接纱台车30的重要部件多配置在接近纱道的一侧。因此,如上所述,设置用于维护的第一台车用空间31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纺织单元1具备:纺织装置5,该纺织装置5对在其高度方向上从下方的纱条供给部2供给的纱条11进行纺织而生成纺织纱线13;以及卷绕装置9,该卷绕装置9将通过上述纺织装置5纺织得到的上述纺织纱线13在该纺织装置5的上方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91。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精纺机100中,接纱台车30多配置成与纺织单元1的上部面对,以使得不会与纱条供给部2发生干涉。在纺织单元1的上部配置有纺织装置5和卷绕装置9。因此,在接纱台车30与纺织单元1的上部面对的状态下,确保用于维护接纱台车30的空间极其困难。另一方面,接纱台车30的重要部件多配置于接近纺织单元1的一侧。因此,如上所述,设置用于维护的第一台车用空间31特别有效。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中,设置有三台接纱台车30。
由此,由多个接纱台车30进行分担,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对多个纺织单元1进行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具备第二台车用空间32和第三台车用空间33。第二台车用空间32设置于隔着第一纺织单元组10而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相反侧的端部。第三台车用空间33设置于隔着第二纺织单元组20而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相反侧的端部。
由此,能够经由第二台车用空间32和第三台车用空间33来进行接纱台车30的维护。特别是,在具有多个接纱台车30的精纺机100中,能够在该第二台车用空间32内对配置在接近第二台车用空间32的位置上的接纱台车30b进行维护,在该第三台车用空间33内对配置在接近第三台车用空间33的位置上的接纱台车30c进行维护。因此,即使对某一接纱台车30进行维护,其余的接纱台车30的行进和作业也不易受到影响。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在附图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0x具备络纱单元1x,该络纱单元1x将喂纱纱管的纱线退绕并卷绕于卷绕纱管。在自动络纱机100x中,排列配置有多个络纱单元1x而形成络纱单元组60。在自动络纱机100x的一端配置有原动机箱40,在另一端配置有鼓风机箱50。
络纱单元1x构成为,从设置于喂纱部3的喂纱纱管将纺织纱线13退绕,一边通过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监视纱线缺陷一边通过卷绕装置9卷绕成卷装91。在由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纺织纱线13被切断,通过接纱装置35进行接纱作业(此外,虽未图示,但是各络纱单元1x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该络纱单元1x中纺织纱线13被切断的情况下,用于捕捉纺织纱线13的纱线端并将纱线端引导至接纱装置35)。当接纱作业完成时,再次开始基于卷绕装置9的卷绕作业。
落纱台车30x构成为能够沿络纱单元1x的排列方向(行进轨道34的长边方向)行进。落纱台车30x根据络纱单元1x的落纱请求,行进至该络纱单元1x而停止,并进行落纱作业。此外,落纱作业是指从络纱单元1x取下卷绕了规定长度的纺织纱线13的卷装91的作业。落纱台车30x除了进行落纱作业以外,也可以进行在该络纱单元1x中设置空的卷绕纱管的纱管设置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络纱单元组60中的一部分络纱单元1x构成为能够向从落纱台车30x的行进路径远离的朝向移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0x中,能够使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包围而表示的两个络纱单元1x(以下,有时总称为可动络纱单元组62)向自动络纱机100x的背面侧(从行进轨道34远离的方向)移动。此外,为了能够容易地移动该可动络纱单元组62,如图4所示,在其下部设置有轨道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0x中,在设置有一台或者两台落纱台车30x的情况下,可动络纱单元组62与其他络纱单元1x同样地形成卷装91。落纱台车30x的维护能够通过使落纱台车30x移动至行进轨道34的端部来进行。在设置有三台以上的落纱台车30x的情况下,能够使可动络纱单元组62退避至背面侧而在该部分形成用于中央侧的落纱台车30x的维护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相邻的两个络纱单元1x构成可动络纱单元组62。构成可动络纱单元组62的络纱单元1x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即,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络纱单元1x来构成可动络纱单元组62。此外,构成可动络纱单元组62的络纱单元1x的数量不超出自动络纱机100x所具备的络纱单元1x的总数的一半。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可动络纱单元组62移动至背面侧,从而形成用于维护落纱台车30x的空间。也可以代替使可动络纱单元组62移动,而通过从自动络纱机100x取下可动络纱单元组62来形成该空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0x具备:络纱单元组60,其具有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x;以及一个落纱台车30x。多个络纱单元1x中的、配置在络纱单元组60的中途部的两个络纱单元1x设置成能够取下或者能够向从落纱台车30x的行进路径远离的朝向移动。
由此,通过将规定的络纱单元1x取下或者使其移动,能够形成落纱台车30x的维护空间,因此能够在络纱单元组60的中途部进行落纱台车30x的维护。特别是,在设置有三台以上的落纱台车30x的结构中,在络纱单元组60的中途部形成落纱台车30x的维护空间,由此在上述维护空间内对配置在中央侧的落纱台车30x进行维护,从而配置在两端侧的落纱台车30x的行进和作业不易受到影响。其结果,能够使自动络纱机100x整体的运转效率不容易降低。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上述结构。
在第一台车用空间31内也可以配置在作业人员进行接纱台车30的维护时不会成为妨碍的装置等。例如,可以配置对纺织单元1(1y)及/或络纱单元1x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辅助装置是指例如显示画面及/或收纳有控制基板的壳体。在自动络纱机100x的布局中,辅助装置也可以是对喂纱纱管进行处理的装置。辅助装置的高度低于纺织单元1(1y)及/或络纱单元1x的高度。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位置低于接纱台车30及/或落纱台车30x的下表面的位置。由此,即使将辅助装置设置于第一台车用空间31,作业人员也能够从第一台车用空间31接近接纱台车30及/或落纱台车30x。
在图2的示例中,纺织纱线13的纱道通过纱线蓄留装置8而弯曲。但是,也可以将从纱条供给部2至卷绕装置9为止的纱道设置成直线状或者大致直线状。
在图3中示出纱道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精纺机100y。在精纺机100y中,将纱条11从配置在精纺机100y背面的纱条供给部2向上方引出并向纺织单元1y的正面侧供给。通过配置在纺织单元1y的上部的纺织装置5对纱条11进行纺织而生成纺织纱线13,通过配置在纺织单元1y的正面下部的卷绕装置9来卷绕纺织纱线13。接纱台车30y具备接纱装置35,该接纱装置35在纺织单元1y中纺织纱线13被切断的情况下,用于对纺织纱线13的纱线端进行接纱。第一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也可以代替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纺织纱线13从下向上行进的结构的图2所示那样的纺织单元1,而具备具有图3所示那样纺织纱线13从上向下行进的结构的纺织单元1y。
作为图2~图4示出的接纱装置35,也能够代替捻接装置而设为打结器或者接头式的装置。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台车用空间31、第二台车用空间32以及第三台车用空间33均形成为具有比一个接纱台车30的宽度稍大的宽度。然而,上述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台车用空间31~33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将两个接纱台车30的宽度相加而得到的总宽度以上的宽度。由此,例如可以设为两个以上的接纱台车30能够同时停止在一个台车用空间内。接纱台车30的宽度可以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相等,也可以大于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宽度。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00也可以具备四个以上的接纱台车30。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接纱台车30的数量,在排列配置的多个纺织单元1的中途部设置多个台车用空间。例如在设置有四个接纱台车30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述多个纺织单元1的中途部设置两个台车用空间。从维持多个接纱台车30整体的作业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该两个台车用空间配置成将上述多个纺织单元1大致三等分。在精纺机100中,例如也可以具备十台接纱台车30。
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第一台车用空间31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落纱台车30x。也可以构成为一个作业台车进行接纱作业、落纱作业和纱管设置作业中的两个以上的作业。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纺织单元1及/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x中,也可以省略纱线蓄留装置8。在图3示出的纺织单元1y中,可以在纱线蓄留装置8的基础上或者代替纱线蓄留装置8而设置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
也能够构成为各纺织单元1或者络纱单元1x单独地具备驱动源。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原动机箱40。
也可以代替具有横动槽的卷绕筒94,而通过与卷绕筒94分开设置的横动引导器来使纺织纱线13横动。
纱线质量监视装置7只要设置在纺织装置5的下游侧,则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本发明除了能够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示出的精纺机100(空气精纺机)以外,还能够应用于自由端纺纱机(open end spinning frame),自由端纺纱机将纱条或者粗纱线等的纤维束开纤为微小纤维或者微小纤维束,一边使开纤后的微小纤维或者纤维束再次集束一边进行加捻而生成纺织纱线。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精纺机和自动络纱机,通常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卷绕单元和作业台车的纤维机械。

Claims (48)

1.一种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卷绕单元组,其配置有至少一个卷绕单元;
第二卷绕单元组,其配置有至少一个卷绕单元;以及
至少一台作业台车,
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中的所述卷绕单元的配置方向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中的所述卷绕单元的配置方向相同,
在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之间设置有所述作业台车的维护用的第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的宽度为所述第一空间的宽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并未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间,而是配置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并未配置于所述第一空间,而是配置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空气供给源,其用于向各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空气;以及
空气配管,其供从所述空气供给源向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的空气通过,
在所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所述空气配管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空气供给源,其用于向各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空气;以及
空气配管,其供从所述空气供给源向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的空气通过,
在所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所述空气配管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空气供给源,其用于向各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空气;以及
空气配管,其供从所述空气供给源向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的空气通过,
在所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所述空气配管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空气供给源,其用于向各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空气;以及
空气配管,其供从所述空气供给源向所述卷绕单元供给的空气通过,
在所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所述空气配管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轨道,其以使所述作业台车能够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作业台车进行引导,
所述轨道配置在整个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以所述卷绕单元中的配置有纱线的行进路径即纱道的一侧与所述作业台车的作业侧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和第二卷绕单元组移动。
33.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具备:纺织装置,该纺织装置对在其高度方向上从下方的纱条供给部供给的纱条进行纺织而生成纺织纱线;以及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将通过所述纺织装置纺织得到的所述纺织纱线在该纺织装置的上方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
34.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设置有两台以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设置有两台以上。
36.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空间及/或第三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第三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空间及/或第三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第三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 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空间及/或第三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第三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空间及/或第三空间,所述第二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第三空间设置于隔着所述第二卷绕单元组与所述第一空间相反侧的端部。
40.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 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6.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7.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辅助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作业台车的下表面。
4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空间内配置有至少一个卷绕单元,
该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卷绕单元设置成能够取下或者能够向从所述作业台车的行进路径远离的方向移动。
CN201510982224.1A 2014-12-24 2015-12-23 纤维机械 Active CN105734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9797 2014-12-24
JP2014259797A JP2016117584A (ja) 2014-12-24 2014-12-24 繊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4741A CN105734741A (zh) 2016-07-06
CN105734741B true CN105734741B (zh) 2019-03-19

Family

ID=5470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2224.1A Active CN105734741B (zh) 2014-12-24 2015-12-23 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37374B1 (zh)
JP (1) JP2016117584A (zh)
CN (1) CN105734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6319A1 (de) * 2017-03-23 2018-09-2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ereimaschine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Hülsentransportvorrichtungen an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CN108796685A (zh) * 2018-07-05 2018-11-13 池州市凡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支数涡流纺纱线的生产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807A (zh) * 1986-01-31 1987-09-02 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利用若干可沿工作台移动的维护装置来维修纺纱或加捻机的工作台的方法与装置
DE10045473A1 (de) * 2000-09-14 2002-03-28 Barmag Barmer Maschf Spinnvorrichtung
US6474461B1 (en) * 1999-07-02 2002-11-0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Apparatus for the upkeep of a mobile maintenance carriage or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CN1498993A (zh) * 2002-11-06 2004-05-26 吕特・英格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用于维护纺织机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201785568U (zh) * 2010-04-30 2011-04-06 清华大学 自动落纱机行走装置
CN10301081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
CN103726146A (zh) * 2012-10-11 2014-04-16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0467B4 (de) * 2001-06-23 2014-02-13 Rieter Ingolstadt Gmbh Anordnung von Service-Positionen für Wartungseinrichtungen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JP2010077577A (ja)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及びシャッター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807A (zh) * 1986-01-31 1987-09-02 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利用若干可沿工作台移动的维护装置来维修纺纱或加捻机的工作台的方法与装置
US6474461B1 (en) * 1999-07-02 2002-11-0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Apparatus for the upkeep of a mobile maintenance carriage or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DE10045473A1 (de) * 2000-09-14 2002-03-28 Barmag Barmer Maschf Spinnvorrichtung
CN1498993A (zh) * 2002-11-06 2004-05-26 吕特・英格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用于维护纺织机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201785568U (zh) * 2010-04-30 2011-04-06 清华大学 自动落纱机行走装置
CN10301081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
CN103726146A (zh) * 2012-10-11 2014-04-16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带有控制和通讯系统的纺织机,特别是纺纱机或绕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7374B1 (en) 2017-04-19
CN105734741A (zh) 2016-07-06
EP3037374A1 (en) 2016-06-29
JP2016117584A (ja)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2023B2 (ja) 繊維機械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EP2565307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ITMI20102330A1 (it) Sistema di pulizia individuale per unita' di roccatura
CN105734741B (zh) 纤维机械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JP2017082370A (ja) ボビン方向転換機構、ボビン収容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10236102A (ja) 繊維機械及び繊維機械用除去物質吸引分離装置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CN105648588B (zh)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JP2012057273A (ja) 紡績機
JP2015178688A (ja) 繊維制御部材、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CN104562318B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6460248B (zh) 纺纱准备机
CN109969861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筒管供给方法
JP2008202181A (ja) 紡績機
JP2012057272A (ja) 紡績機
CN105274667B (zh) 纺织机及纤维除去方法
CN109112680A (zh) 空气纺纱装置模块、空气纺纱单元、及空气纺纱机
JP2011179132A (ja) 紡糸巻取機
JP2012057274A (ja) 紡績機
JP2013057152A (ja) 糸巻取機
CN113423880B (zh) 模块化粗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